传统木雕工艺中的技与艺

传统木雕工艺中的技与艺
传统木雕工艺中的技与艺

传统木雕工艺中的技与艺

储凯锋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淮南232001)

摘要:木雕是我国传统民间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如今随着工业化发展与多元文化冲击,木雕艺术保护传承的难度不断加大,如何推动传统木雕工艺传承与发展成为重要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木雕工艺特征与起源,进一步又探讨了传统木雕工艺的技法以及文化艺术内涵,最后提出了传统木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关键词:木雕工艺;技法;艺术;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27(2019)-07-0164-05

Techniques and Arts in Traditional Woodcarving

CHU Kaifeng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

Abstract:Wood carving is a traditional folk craft in our country.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distinctive ethnic cultur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impact of multi -culture,it is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protect and inherit woodcarving art.How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woodcarv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The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of traditional wood carving techniques,further discusses the techniques and cultural and artistic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wood carving techniques,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traditional wood carving techniques.Key words:Wood carving Technology ;technique ;art ;inherit ;Development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年第36卷第7期

作者简介:储凯锋(1975-),男,安徽潜山人,安徽理工大学讲师,建筑工学博士,研究方向:美术学,建筑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徽州黟县古民居门窗木雕纹样系统化研究。项目类别:重点项

目。(项目编号:KJ2018A0076)

木雕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其源于新石器时期,

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作为雕塑的一种门类,木雕

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强烈的民族色彩,有着造型凝

练、刀法流畅、线条明晰的工艺特征。同时,传统木

雕工艺随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演化进步,在不

同时期、不同文明、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艺术形态与文化内涵展现,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与流派。如今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木雕艺术保护传承的难度不断提升,传承保护的迫切性也大大增加。如何让传统木雕技艺后继有人,如何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探索新时期木雕艺术新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164··

中国传统建筑木雕的美学意蕴

中国传统建筑木雕的美学意蕴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崇高自然,与自然相融相生,所以,几千年来,中国建筑一直以木构架建筑房舍宫府,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木建筑文化。建筑木雕则始于对部分构件的装饰加工,使之符合于建筑审美的需要,久而久之,便成了建筑 度》 应用于撑拱、垂花等部位,常利用混雕技法,将形象刻画得非常精细,充满生气。 剔地雕:是传统木雕中最基本的雕刻技法,通常指的是剔除花形以外的木质,使花样突出。剔地雕有两种刻法,一种是半混雕刻法,将花样做很深的剔地,再将主要形象进行混雕,成为半立体形象,常用于额枋上。另一种是浮雕刻法,花样周围剔地不深,花样不是很突出,然后在花样上作深浅不同的剔地,以表现花样

的起伏变化。或者在花样上作刻线装饰,勾勒花形,增强作品的装饰效果,或表现花瓣的轮廓和结构,多用于装板、裙板的雕刻中。 线雕:通常以刀刃雕压花纹,讲究刀法,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对于花纹的刻画和形象的勾勒有着重要作用,还可以雕刻纹理,表现景物的质感。线雕易于表现物像的外形,亦可增强物像的装饰效果。 牵连牢固,细部则精雕细刻,注重装饰性。 江南传统建筑多属民间宅院,由于制度限制,建筑面积有一定的规范,因而只能在装饰上多花费心思和财力。所以,江南地区的民间木雕精致古雅,构思巧妙,有中国绘画的意境和趣味。江南建筑木雕以东阳木雕最为著称,据说已逾千年,东阳木雕主要装饰部位在构架和门窗上,技法以线刻、浅浮雕、深浮雕、圆雕为主。

梁架常用深浮雕,雀替用圆雕,门窗则为浅浮雕,装饰题材丰富多样,如民间传说、历史故事、虫草鸟兽、吉祥图案等,充满生活情趣。 四川建筑木雕的风格与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道教发源于四川,受天人合一和顺其自然的思想影响,四川民居建筑的撑拱少有装饰。但寺庙官府的撑拱必有装饰,其撑分为圆木和板式两种。圆木撑拱以透空雕、高浮雕、圆雕为主,题 半圆雕和透雕为主。明代风格粗放,清代细腻繁复,不施油彩,题材为人物故事、风俗民情、山水树木等。 建筑木雕相对于其它的建筑装饰方式,更注重立面的观赏效果。在构图布局方面深受传统绘画的影响,在形象塑造和题材选择上与民间艺术和工艺美术互融互通。如河南山陕会馆的额枋木雕,其木枋表面浮雕表现了《白蛇传》的几组画面,

国内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以前的国画我们都统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按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水墨画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院体画 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以张铨、江宏伟、贾广键、赵蓓欣、喻慧等为代表的现代中青年画家为现代院体画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此说影响甚久。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

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论文

北宋山水画的辉煌与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宋朝前后延续了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山水画发展到宋代,出现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达到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顶峰水平。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从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都更加的多样化,出现了一批有杰出成就的画家,他们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以吾心为师,创作了具有丰富审美特色,面貌各异的山水画杰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典范,在美术史上树立了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北宋山水画坛在五代的基础上人才辈出,风格技法多彩纷呈,成就突出,这一时期宫廷美术全盛,画院规模齐备,名家层出不穷,佳作硕果累累。画坛上山水画最为突出,水墨格法空前发展,出现了讲究笔墨韵味的皴、擦、点、染等技法程式,山水画造景重造化、重理性,审美特色由政教、宗教精神逐渐转向人文精神,这一时期美学著述独到、艺术思潮活跃、绘画作品精湛,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发展源头。下面就两幅名画作说明。 《情恋萧寺图》是流传在国外一幅影响较大的传为李成的作品。此图作为高山峻岭,深沟巨壑,前景突兀巨石,以边平缓,一边峭拔,产生一种体积感和重量感。岩石的轮廓线,用笔坚实有力,所组成的表面结构具有质感。中景山涧瀑布飞流直下前景深潭,与远景处一悬瀑形成互相呼应之势。途中造型曲尽变化的“蟹爪树”,树干枝杈笔法稳健有力,树态展枝摇曳,显得生动活泼。亭台楼阁的飞檐很有特色,是李成山水画的特点。纵观全图,笔法娴熟老健,用墨层次分明,浑

厚苍劲。构图呈自然开合状,节奏明快,气势雄逸,使观者犹如身临其境。 《溪山春晓图》作者惠崇 此图画江南平远山水景色。画面前后始终以重山叠岭为背景在这山溪河流中间,岗峦起伏,平渚相牵,其上林木葱郁,花开烂漫,竹林深幽,垂柳依依。画中布局取平远之势,但崇山叠岭,云气蒸腾,亦显境界深幽,而萦绕于山间的河流、湖水与云气融为一片,又使其境空灵渺远。画中笔法温和平淡,近山、林木等勾皴外,山石多以染法,随形变化,浓淡相宜。其敷色简淡,醒目异常,增强了画面春日融融的明丽气氛。在这些平凡的景物里,画家感受到万物复苏的欢欣。苏轼咏惠崇《春江晓景》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在欣赏诸多山水画名作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的经典之作都是以寒林、雪景为题材,而这种情景较集中地出现在北宋时期,在其他时期则比较少见。只有北宋时期稳定的文化氛围才能使得一种绘画题材稳定化、持久化。毫无疑问,北宋山水画的艺术水平及成就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顶峰。南宋山水的“一角半边”似乎是当时残山剩水的真实写照,作品的完整性无法与之比拟。元代由于汉族文人士大夫没有进入仕途的机会,所以并没有太多展示他们艺术才华的机会,他们的艺术也只是“在野”的。明清时期更是趋向于笔墨技巧自身而渐渐忽略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技法和艺术内涵本末倒置是无法使他们的作品达到最高水平的。只有在北宋时期,统治者崇文抑武,使得文化和

木雕艺术与室内设计

内容摘要:室内设计量提高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和美化生活环境的重要活动之一,其设计核心就是要不断创新,创造出更适合人居的活动空间和审美空间。随着抖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先进的加工工世已使木雕具有创新和丰富的设计元素,符合当前大众的审美情趣,更具装饰魅力。室内设计与木雕艺术也可在相宜的条件下,以多元化、多层面为价值取向,以优秀的文化传统为审美取向,在观念艺术和建筑艺术的影响作用下,将室内设计艺术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创造更多的具有先锋性、原创性的室内设计作品。本文即试图通过对笔者一次设计实践的分析来探讨木雕艺术与室内设计的结合。 关键词:木雕艺术室内设计 随着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已进入一个全新领域,审美观点也有了新的方向。从而“古为今用”又形成了一种新的装饰理念。人们开始欣赏中国传统的仿古风格,向往拥有一个更具传统文化格调的场所,这些都对从事室内设计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是先祖留给我们的巨大宝藏,中国传统木雕便是这宝藏中最美丽、最绚烂的一部分。木雕艺术作为我国传统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装饰组成部分,其内容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历史文化发展状况。它讲求文脉,提倡多样化,追求人情味,崇尚隐喻与象征手法,大胆运用装饰手法。在构图理论中吸收其它艺术和自然科学的概念。 木雕作为我国古建筑装饰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装饰手法,被广泛用于各式楼、台、亭、阁、榭、轩等的梁柱、斗拱、飞檐、栏杆、门楣、裙板、隔扇,屏风、格子门和窗格,所谓雕梁画栋、斗拱雀替,纤巧隽秀、玲珑剔透、古朴幽雅等无不增添了古建筑构造巧夺天工、绚丽多姿的色彩,使之更具古拙,典雅、华贵、清净的格调。木雕图案巧妙运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戏曲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艺术构成。虽然经过数千年的承传,像明清皇家宫殿和园林,苏州园林与雕花大楼,东阳木雕,徽州,丽江、婺源、泉州、山西等地老房子中的木雕是目前还可见到的木雕艺术的珍贵遗产,已是大浪淘沙后的经典,可为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采用木雕艺术提供极强的借鉴性。 木雕上的景物形象能表现生活情感、志向、抒发人的情趣,可表达一种意愿、理想与对自然环境的向往。木雕工艺如其它雕塑艺术品一样,具有独特的造型特征,使人们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均可获得完美的视觉享受。 我国在装饰设计、施工中一直流行国外的一些设计理念,并且一直引领着国内装饰行业。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社会的物质与精神文明有了新的变化,久而久之,人们由玻璃幕墙、哩性简洁的现代主义造型装饰开始转而追求功能和审美形式的多样化。 目前,在室内设计中,许多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们对木雕艺术在室内的装饰中表现出独特的偏爱。木雕作为电视背景墙壁画、隔断屏风、窗扇等,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木雕本身精湛的雕刻工艺及丰富多彩的内涵能为建筑室内空间增添无限生机与活力。如果将这一情形指向更为具体的室内设计领域,我们就不难发现,在艺术的观念性特征,或简单地说在具有观念性的艺术活动,艺术产物的影响中,将会给室内设计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会赋予室内设计思维以新的视野和发展空间。尤其是建筑的先期设计构成中就已经给室内设计埋下了伏笔,预留了发展的思维创造空间,同时也使得室内设计具有了更为灵活的设计张力和伸缩性。 打破目前室内设计所固有的理论模式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比如在具体的室内设计应用中,现有许多室内设计作品风格形式相近,大多注重在功能的完善与豪华效果的创建上下工夫,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艺术元素的构造问题。然而,中国木雕用于室内装饰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和非常广泛的审美普遍性,表现内容又极具地域性,也可反映人们对美好事物的

美术鉴赏论文 (1)

中国绘画艺术浅谈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往往是形容我国古代艺术文化、悠久历史的最佳词汇。一个线条,一个轮廓,一抹色彩,看似简简单单的几笔,画家却能够用远近呼应、以动衬静等手法将人物、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唯妙唯俏,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所在! 从远古的陶瓷绘画,到魏晋的墓室彩绘砖,再到隋唐的壁画,个人感觉,相比较于西方油画的死板,我们中国美术讲究的是形散神聚,画家们举手投足之间一挥笔墨,就能表达自己对人物、事物的态度与看法——不论是一种巫术,还是讽刺官僚、表现民生疾苦,抑或是细致刻画某种动物等等。通过这几次选修课,我觉得古代的画家不仅仅是画家,他们往往能够用笔墨批判现实或者是表达某种愿望或抱负,总之,绘画的目的已经远远超越了欣赏,我们能够从众多的绘画之中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内涵美、意境美,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欣赏、去研究的地方! 在美术鉴赏这门课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顾恺之大师。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老师上课细心地讲述了洛神赋的故事,《洛神赋》是古代有名的诗人曹植用神话隐喻着失落了爱情的感伤的诗篇《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重要作品。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固的爱情死得很惨,她死后,曹丕把甄氏遗留的玉镂金带枕给了曹植。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塑造了洛神的动人形象,也就是被他美化了情人的形象,甄氏的儿子曹叡将它改名为《洛神赋》。恺之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画师法卫协而又有所变化,他的画有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的特点。史有以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中国古代建筑柱子装饰之历史演变复习过程

中国古代建筑柱子装饰之历史演变 吴梅 摘要:本文通过对古代文献、考古资料和现存实例进行研究,对以彩画为主的中国古代建筑柱子装饰在不同阶段的特点作了详尽的分析,了解柱子的装饰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与上架部分的彩画不尽相同,应将其作为一个与上架既有联系又独立的构件进行研究。 关键司:柱楹彩画雕饰朱红暖色青绿冷色 “柱,楹也”[1]。在中国古汉语中,柱和楹基本同义。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谓:“柱之言主也,屋之主也。……按柱引伸为支柱柱塞。不计纵横也。”又《释名》有云:“柱,住也。楹,亭也;亭亭然孤立,旁无所依也。齐鲁读曰轻:轻,胜也。孤立独处,能胜任上重也。”可见,柱、楹是指竖向能支撑屋顶重量的构件。由于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中,柱是最主要的承重构件,且又孤立独处,具有独立的视觉效果,并直接与人们的生活相接触,故地位突出,所谓“屋之主也”。古人由此赋予它很多的象征意义,于是,柱子得到了精心的保护和华丽的装饰。柱子的装饰,主要有彩画、雕镂等方式,而彩画由于其快捷、方便、表现力强等特点,最终成为最为广泛使用的装饰手段。除此之外,尚有用金玉、珠翠、锦绣、琉璃等,甚至有用镜子、螺钿等材料来装饰柱子的作法[2],更是奢华而新奇,并对后世柱子彩画的装饰纹样和构成方法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整个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柱子的装饰经历了由简到繁,又复归于简洁的历史演变过程。 一、先秦与秦汉时期的柱子装饰 建筑彩画等装饰手段的产生,源于原始先民的仪式活动、审美要求和对木结构的保护作用。从考古材料和文献中有关先秦时期建筑装饰的记载,可知当时宫殿建筑中的木构件已有了彩饰、雕饰等的装饰处理[3]。文献中亦有柱子装饰的记录,虽然有限,却也可以看出端倪。《春秋·谷梁传》卷三记载:“(庄公二十三年)秋,丹恒宫楹。礼,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土。”从这句话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柱子装饰的样貌:(一)用色彩涂刷是柱子装饰的主要方式之一,这是初级阶段的柱子彩画。(二)柱子都是以单色涂刷为主,不作或只作局部彩绘[4]。(三)柱子刷饰的颜色多种多样,有刷红黑、青、黄等不同颜色的,不象后世,基本上是以朱红色系为主,到明清时期,柱子更是一律刷红[5]。(四)柱子上涂刷的色彩根据礼制的要求,有明确的等级限制,不得僭越。春秋时期,以丹为贵,依次为丹、黑、青、黄。 秦汉是民族大统一时期,特别是汉代,农业和手工业大大发展,为建筑装饰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技术的保障,而且礼制的约束相对松弛,僭越已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其时宫殿建筑和贵族宅邸装饰成风。根据有限的文献及考古资料,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汉代建筑柱子装饰的特点:(一)汉代重要建筑的柱子装饰是雕、绘并用的,但雕饰更为突出,雕刻技术已极为成熟,并被广泛使用[6],这一点可求证于画像石与画像砖。如山东微山县两城和曲阜县旧县等出土的画像石,都很好的印证了“雕楹”之说(图1),画中柱子满雕波浪纹或出形纹,说明汉时贵族建筑之柱大多通身雕刻几何形纹样以作装饰。彩绘的技术还不太成熟,应用范围也不如雕饰广泛。(二)雕饰一般以剪影式浮雕方式在柱子上满雕纹样;也有雕刻之上再施彩的手法,以朱色为多[7];还有雕刻上施铜漆的方式[8]。(三)柱子彩饰还是以单色通刷的方式为主,也多用丹朱之色[9]。虽然汉代柱子饰色也是以丹为贵,这是袭自周礼的传统,但并不被严格遵守,民间也常有用丹朱之色的。(四)重要建筑的柱子经常绘有各种纹样,图案题材与当时所流行的装饰题材一致,多为云气、花卉、符瑞辟邪等[10]。(五)除雕刻彩画以外,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其他论文文档]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装饰陈设艺术中的体现和应用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装饰陈设艺术中的体现和应用 ”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装饰设计应用与表现 论文摘要:一个国家的文化往往是被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阶级的人们传承与发展下来的,是精神文明的体现,而一个民族的兴起也与他自身蕴育的文化息息相关。中国传统风格的装饰一直是被世界人民以全球顶尖的设计师所喜爱的。不论现今经济多么发达,社会多么进步,“中国风”一直都在不断地被追求与喜爱。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美观与意境,而是对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向往。因为只有了解这些东西,才算真正地懂得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有多么深刻的内涵。 1 细数那些代表中国韵味的“中国风”元素 在一些国际上的装饰与设计发布会上,“中国风”的唯美、富有的民族特色的特点,往往惊艳全场。中国红、中国结、中国的文字、陶瓷、中国刺绣、中国的古典乐器、中国的旗袍、中国的水墨等实在太多的东西都能表达“中国风”的韵味。这些元素也一直活跃在设计师的灵感里,体现在艺术作品当中。下面我就针对这些有中国传统团文化艺术特色的风格元素的体现与应用。 中国红,一直是中国独有的颜色。一提到某种红色,大家就能立刻对中国产生联想。而中国红运用最广泛的莫过于中国式的“成亲”礼仪中。红红的盖头,喜娘的喜服,即代表了中国特色,有过千年来婚俗的体现,很多的外国人也纷纷效仿中国的传统婚俗所穿的服饰,新颖又具有新意,而红色的中国结一直国人心中的文化瑰宝,就更能代表中国的传统艺术了。 中国的文字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比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历史都要悠久。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字也在不断地演化,仅仅在字体上就有不下百种。例如,夏、商、周使用文字是甲骨文、金文(篆字);到了秦朝,以小篆作为通用的字体;汉朝以隶书为主;唐宋之后又出现行书、楷书、狂草等直到现在的简体字,种类真的数不胜数。如果说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那么没有比文字更加适合的了。 陶瓷,中国的英文称为“China”而陶瓷的应为则是小写的“china”。早在东汉时期,陶瓷就已经传到国外,随着丝绸之路的贸易发展、相互沟通,外国对这种上面有精美花纹的器皿,赞叹不以。于是称中国为瓷器之国。瓷器中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就是“青花瓷”,那种妖娆的造型,别致的花纹,可以说赋予了瓷器生命。 中国刺绣。一提到次就就会想到中国的丝绸。这些都是古代的能工巧匠用他们巧夺天工的技艺与智慧创造的。中国的苏州,是刺绣之乡,苏绣一直是代表中国去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就是中国风格服装文化的支撑。旗袍是民族服饰,丝绸和刺绣组成的旗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在一次各国首脑剧集中国的峰会上,每个国家的领导人都被

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

《建筑装饰材料与绿色装修》 题目:浅谈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姓名:裴忠白 学号:20110800319 日期:2013/5/23

浅谈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 木材是人类使用历史最长的建筑材料之一,其以温暖的质感,丰富的纹理,隔热、抗冲击、轻质高强、易加工等众多特点,而一直为建筑工程行业所青睐。但由于其成材周期较长,加上各种天灾(森林火灾、虫灾等)人祸(滥砍、滥伐等)的影响,使得木材的资源越来越紧张,价格越来越高,因此,保护木材资源,合理应用木材是现代建筑工程行业应该重视的问题。 中国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源远流长,在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其造型之美与制作之精良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文章通过对传统建筑木雕艺术的功能和特色的分析,阐述了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构架为结构体系,根据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在这些木构件上进行美的加工,即产生了传统建筑术雕装饰艺术。 由于木结构本身存在着不足,其建筑功能方面的缺陷在当代建筑中已被钢材、水泥等建筑所替代。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改造,无数历史名城及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建筑遭受拆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传统建筑的许多木雕装饰物件和古色古香的木雕门窗正在被现代人以收藏的方式大量保存,以至新生出古旧建筑木雕专业市场并逐渐形成一项新的产业。对此关心的人们也期望着传统木雕艺术的回归。在现代装修需求中,许多现代建筑正在开发、利用传统木雕装饰艺术。这些,都促使着我们对建筑木雕装饰艺术作系统的研究。 1传统建筑小木作木雕 1.1外檐木雕装饰结构与艺术特色 传统建筑木雕的起源很久,安阳殷墟出土的雕花木板说明中国2000年前就有了木雕艺术。秦汉时期木雕装饰艺术的运用就很酱遍,唐宋时期的建筑木雕呈现出朴素大方的风格,激发简朴。到了明清时期,木雕装饰达到了巧夺天工的境界。 1.1.1隔扇,槛窗 在玻璃出现以前,传统木门窗是裱糊纸张或绫绢的,需要以棂条作骨架。唐宋时期的制作是垂直与水平条相交的格式,有棋盘格、书条川灯格等。宫式隔门的棂子式样最早出现在元代,一直沿用至明清。当玻璃出现后,窗棂变得更为繁琐,中心部分留出来安装玻璃,四周作裱糊,出现了八角景嵌、花结嵌、葵式嵌、冰纹嵌等多种格式,疏密有致,造型精美。到晚清发展为更为繁杂的纹样,诸如:海棠菱角式、回纹万字式、如意菱花式等等。 隔扇的抹头和裙板木雕依据不同的建筑规格,其内容和纹样也不同。宫廷装饰团龙纹、下抹头板芯饰翔龙纹、庙宇装饰卷草纹,居民以福、禄、寿、喜、万字回纹装饰。 1.1.2支摘窗,帘架,夹木窗 支摘窗在殿堂、庭院、民宅均有安装,木雕装饰纹样繁多。常见的有福、禄、寿。还有步步锦、盘肠纱、夹杆条玻璃等。 帘架用在明间隔扇的外面,以横批、眉子、腿子、风门组成,上下两端用莲花楹斗及荷叶墩安装。 夹门窗多用于居民,门在中间,两边砌墙,墙上安窗扇,都有木雕装饰。 1.1.3雕花栏杆 栏杆也是传统建筑的重要木构件,在楼层平台、回马廊、亭榭临边之际都有栏杆。除了安全防护功能外,栏杆还发挥着装饰功能,装饰纹样有龟纹云心、锦纹风轮、万字花心、荷叶卷草、富贵宝瓶、如意纹等。 短栏又称尺栏,装饰纹样有双环式、单环式、六方四联式、八块柴式,大多为几何纹样

中国美术鉴赏美术论文

浅谈美术之“美” 对于一个绘画者,别人评价“画技”如何,也许只指绘画技巧。如 果别人评价“水平”如何,这“水平”二字就不止是技巧,更多的包括绘 画者的作品面世之后所引起的效应。当然,作品的面世效应还是起源于技巧,没有绘画技巧就谈不上绘画,也就无从谈起绘画者的意识和情感。这里先从技巧说起。在商业社会中,浮躁和投机的急功近利像苍蝇一样盘旋于当代艺术的各个角落,形成了庸俗文化、流行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潜心于绘画技巧的艰苦磨炼应该视作是成功之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绘画者,首先应该是一个绘画技巧的纯熟掌握者。 素描,是为正确地理解形体,也可以说是为了造型的方便,在特殊情况下,暂时避开色彩,用单色来塑造形体。素描是引导和锻炼初学者正确地观察形体和理解形体,并准确地将其描绘下来。理解物体的结构,打准轮廓,校正比例,掌握动态,刻划细部,这些都是造型的一般规律。色彩是绘画的重要因素,是绘画者传递感情的手段,正确地观察色彩,熟练地调配色彩,才能艺术地表现色彩。简单地说,要根据客观的色彩作为表现的依据,通过绘画者的感受和想象,用简练概括的笔调,强调鲜明生动的感受,加入你自己的想象,剔除那些重复繁杂的成分,从而使色彩更为鲜明生动。 这里说到色彩,并不是原模原样地照搬物体色彩,即把色彩归入绘画者的纯技巧,也不是一成不变地给物体“照像”,这里所说的“感受”、“想象”以及“剔除”已经加入了绘画者的主观因素。既然是造就艺术品,

首当其冲是绘画者的主观功能。可以说客观世界是冷漠的,只有通过绘画者的主观创造才可以注入温热。真实的一盘苹果和画上的一盘苹果,同时放进展厅,真实的苹果也许可以刺激看者的肚腹,而画上的苹果却能够引动观看者的轰然,引发观看者审美意识的飞翔,还可以引发观看者的探究心理。观看者流下的不仅仅是口水,画幅上色彩的跳跃、结构的虚实,甚至可以引发人们的呐喊,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了。 办一个展览,绘画者与参观者虽然未曾见面,然而通过作品,绘画者与参观者却能够达到心灵的息息相通。绘画者的悲凄、哀伤、郁闷、愤怒、欢乐以及心灵的飘洒逸然,都能够通过作品传达给参观者,从而引起共鸣,这是造型艺术的功能。有人这样描述:“如果把造型艺术作品比作一面镜子,那么镜子里的映象就是创作者的意识和情感的投入,欣赏者可以从艺术作品这面镜子里获得映象所传递的信息,即艺术家创作中的意识和情感信息,从而受到一定的艺术感染。也就是艺术形象信息在审美主体意识和情感上的感应作用,使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达到心理沟通。 作为绘画者,当是造型者,根本责任在于在自己的作品中注入独立的创新的意识和情感,才能够感动你的作品参观者;如若你的作品本身就清淡如水、轻薄如纸,要叫你的参观者喟叹不已、心神动荡是不可能的,正如民谚所说:打铁先得自身硬。为什么一幅好的艺术作品越看越爱看,越看越觉得美?为什么一首动听的乐曲会使我们激动万分、难以忘怀?是因为画家和音乐家把情感倾注于作品之中,通过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心造境、以手运心,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美

岭南的建筑木雕装饰艺术

在岭南建筑中品位木雕艺术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郭沫若先生赋诗恰如其分地赞美了岭南的传统建筑装饰木雕艺术。正如诗中说的那样,岭南建筑的木雕艺术犹如鬼斧神工般的屹立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文化史上,是岭南建筑风格中一颗明珠。她的美在书中是难以描绘的,那一笔一划的精雕细琢,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 在我国的传统建筑中,木雕装饰装修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世界雕刻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木雕装饰艺术带有鲜明、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而岭南的建筑木雕装饰就以广州和潮州为代表,无论在工艺手法还是在题材内容上都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融合当地材料和风情习俗,形成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木雕艺术流派。 广州木雕素以工艺精巧细腻而闻名,以雕工雄浑、粗犷、生动流畅见长。广州地区的金漆木雕与传统建筑结合十分密切,擅长把人物山水,翎毛花卉、走兽虫鱼和各种图案选入画面,还有古典诗词或朱子家训之类的格言警句。建筑雕刻多采用樟木制成,有厅堂花榻、门窗、屏风、神案等,如陈家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里的屏风,梁柱、门窗便处处体现着广州木雕工艺的特色。 潮州木雕的一大特色是金漆木雕,表现手法擅长通透雕,贴金方法有黑漆描金、五彩饰金、全面贴金等。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其中尤以戏曲故事、瓜果鱼虫、水族静物最多。能在3寸高的木门窗格上就能雕刻出10多个故事人物,还在戏曲人物所穿袍甲还雕上复杂的图案花纹、背景衬托上通雕景物,可谓是木雕艺术中最精美绝伦的技艺。 岭南建筑的木雕艺术的装饰样式 岭南的工匠们在格扇、槛窗、内院天井的墙面上做出精致的木雕装饰。房前檐廊是出入要道,更是木雕装饰的重点部位,檐廊梁架大多采用精致华丽的木雕,结合实用功能在建筑构件上进行装饰,增加了建筑的精巧与美观。在庭园中,木雕装饰与景观相结合,使园林的人工美与自然美融洽协调。 建筑装饰木雕在岭南传统建筑上通常表现在梁架、梁托、斗拱、雀替、檐条,楼层栏板、华板、柱棋、窗扇、栏杆等处。建筑装饰木雕因其装饰装修部位的不同而采用相应的工艺表现与技法。“屋架等高远之处常用通雕或镂空雕法,外观表现简朴粗犷,适合于远视,而门窗,屏罩等雕饰则用浅浮雕,工艺精致,则适合于近观”。 梁枋装饰,主要指厅堂和檐廊梁架、柱、枋等主要木结构构件上的雕饰。在南方民居、会馆或祠堂中的厅堂梁架,则在木构件上进行雕饰,如月梁、驼峰、瓜柱等,有的甚至在全部梁架上进行雕饰。 屋脊,梁头、枋尾等部位也常做成雕饰,如悬鱼、雀替、垂莲、角神等,其工艺大多采用通雕或混雕手法。槛窗位于建筑物的次间或亭榭的柱间,下面有槛墙或用槛板,最常采用的有花草、文字或几何形图案等。檐板即封檐板,也称花板或檐下花板,保护檩条端部免受日晒雨淋。其题材常用花卉、飞鸟、动物图案、纹饰等。工艺多用隐雕,也有用浅浮雕的形式。横披设置在格扇或槛窗的上部,常用棂子拼成各种花纹和图案。一般用于较高大的住宅厢堂、斋轩或庭园建筑中,

美术学毕业论文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谢赫的“气韵生动”以及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作者: 学院: 专业:美术学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论文成绩: 日期:

所具有中国传统民族色彩的绘画可以统称为中国画,国画和水墨画也可称之为中国画。中国画是依据中国传统文化来进行的,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画注重“气”,尤其是“韵”。古往今来的中国书画作品都蕴含着其特有的气韵。谢赫六法中提出气韵生动,从艺术理念到表现形式中国画都体现出了其强烈的主 观性,与注重写实绘画技巧的西方艺术语言形成鲜明对比。“气韵生动”使中国画的传承有了进一步的升华,有了自身独特的魅力与个性,现代中国画领会到了“气韵生动”艺术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推动了整个中国画的发展。 关键词气韵生动/国画/情感/结合

1前言......................................................................................................... 1一、气韵概念及结构 ................................................................................ 1(一)气韵的含义 ............................................................................ (二)气韵学说前的形式 (2) 2二、谢赫的“气韵生动” ........................................................................ (一)“气韵生动”学说的产生 (2) (二)谢赫“气韵生动”的体现 (3) 三、“气韵生动”对现代绘画的发展与影响 (5) (一)气韵生动推动现代绘画的发展 (5) (二)气韵生动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5) 6四、总结..................................................................................................... 8参考文献.....................................................................................................

传统木雕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官式建筑构建主要以彩画装饰为主。由于受制于封建等级制度,民间建筑不允许使用彩画,只有通过木雕工艺来美化宅院。也可以说,木雕除了美化建筑外形,丰富建筑形象外,同时也满足了当时人们逐渐提高的审美需求。 从唐代《唐会要·舆服志》规定“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辄施装饰”,到((宋史·服志》规定“非宫室寺观,毋得彩绘栋字及朱漆梁柱窗墉雕铸柱础”,我们可以看出,唐代的堂舍装饰只限于庶人以外的主流社会,宋代的朱漆梁柱窗牖、雕铸柱础艺术只是宫室寺观的特权。唐代建筑木雕装饰是主流社会地位与文化的象征,对于民宅,建筑装饰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到了宋代时,平民百姓可以进行建筑局部装饰,至元代禁止内容相对就比较少。我们可以从《元史》中看到,除了“鳞爪瓦兽”以外均可。据《明史·舆服四》记载,“明初,官民房屋不许雕刻古帝后、圣贤人物及日月、龙凤、狻猊、麒麟、犀象之形。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正统十二年令稍变通之,木器不许用殊红及抹金、描金、雕琢龙凤文。不得四铺飞檐”。明代虽然对房屋雕刻的内容进行了部分限制,但基本上继承了元代的开放政策。从明代早期不到八十年时间内三番五次地修正律法的过程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装饰曾经在社会上屡禁不止,并且从每次表达的内容来看,律法对建筑装饰的限禁在逐渐地减少,反映出民间建筑装饰的兴起,并在题材内容上不断扩展,建筑木雕装饰不断地走向百姓,逐步地民间化,至明中期时基本上成为民间艺术。因此,我们目前所讨论的木雕,在一定意义上而言主要指明清时期的建筑木雕装饰艺术。 建筑木雕作为依附于古代传统木结构,建筑上的雕刻艺术,只有伴着建筑的定型而产生。唐宋的建筑木雕构件的遗产很少,人们对建筑木雕艺术的理解存在较多的争议,有学者认为,从传统律法上说,斗拱装饰作为主要的领域则受到限制。从现存的实例来看,明清两代的装饰部位及数量远远超出以前,因此我们所理解的建筑木雕艺术,是基于明清时期特殊的建筑结构所决定的。这种转变离不开其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宋代以后,民间的私有经济得到发展,出现了一些有钱、有文化的中产阶级,加上明代世宗废除元代的工匠轮流服役制度,改银两来代替服役,使雕工对建筑结构有更充分的了解,能将结构件与装饰件恰当地联系在一起,找到木雕艺术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场所。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 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代表了东方民族特殊的艺术审美观念。纵观中国绘画史,我们会清醒地发现,创新并不是现在才提出的问题。从隋代的展子虔到清代“四僧”再到近代的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等,哪一个不是在创新中崛起、发展、壮大的呢? 艺术贵在创新。对于这一点,中国画家似乎没有太大的分岐。但关于中国画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怎样把握、如何去创新等问题倒是众说纷纭,因此,我们很有探讨的必要。对于传统,多数画家仅把画史上几个著名画派的技巧及风格当做传统的本质而加以继承。画派的技巧和风格是形成与发展传统的重要因素,是传统的具体体现,但绝不能代替传统。所谓传统,笔者认为,指的是对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观点、艺术方法、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等的概括,具有本质性。什么是中国画的传统?根据中国画发展的特点,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中国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中国画讲究气韵、追求意境。一个画家应具备“画得像”的功

夫。但如果作品有形无神,那么即使画得再像也不是中国画所要达到的目的。有形无神的画是存在的,而有神无形的画是不存在的。写形是为了传神、为了畅神。形可在“似与不似之间”。我们要知道,“以形写神”的最终目的是“达意”。苏轼曾言:“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没有“形”的支架,“神”无处依附。相传五代荆浩为松写生的画集达几万册,所以用笔能够“运转变通”、“如飞如动”,用线既不专以浑朴胜,也不专以娟丽胜,而是达到了所谓“神化”的境地。中国画历来要求以“形”这个支架表现“神”。这个“神”指的是客观对象的生命力、生动气韵和本质特征。“形”是次要的,而“神”是主要的。现代大家齐白石、黄宾虹都提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画才算是好画。也就是说,画得太像就太俗了;画得一点儿也不像,更不是中国画。所谓“意象造型”就是这个道理。而从西方绘画史来看,古希腊以及文艺复兴以后的绘画着重于形的逼真再现;发展到现代派,则走上了另一极端。现代派画家主张绘画是“自我表现”的凭借,因此,可以随意摆弄“形”。既然如此,“神”就更谈不上了。 二、中国画以线、墨为主,讲究笔法,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讲究骨法用笔。这些都是对笔墨内涵的要求。“骨法”又作“骨力”,指书写点画中蕴蓄的笔力。它是构成点画与形体的支柱,也是表现神情的依凭。画家以挺劲的笔法将自己

中国画论文:浅析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论文:浅析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张静 (武警政治学院,上海200435) 摘要:中国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及审美特征。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以形写神,畅神达意;二、以线造型,笔精墨妙;三、以虚带实,虚实相生;四、以大观小,散点透视;五、诗书画印,综合艺术。通过认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画,进而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特征;写意;笔墨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植根于华夏文化沃土,跨越不同时空,历经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是世界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她所体现的艺术美蕴含昭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及宇宙意义的最高境界。传统中国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及审美特征。当然,“五四”运动以后,西学东渐,近现代中国画借鉴了西方写实主义的观念和技法,力图中西合璧。而当代的中国画更是不断创新,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中国画的主要特征依然不变。笔者将中国画的主要艺术特征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其中第一与第二个方面尤为典型和重要。 一、以形写神。畅神达意 “形”指外在的形象,“神”是内在的精神。中国画不满足于“形似”,而要求“神似”。早在大约一千多年前,东晋画家顾恺之就提出了“以形写神”的原则。相传他画人物,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答云:“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是六朝和唐代的常用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在这里指“眼睛”。这句话指出,绘画的关键不在于对象的美与丑,而是重在“画龙点睛”,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或精神意境,使其“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顾恺之的“传神论”奠定了中国画以形写神、重在传神的基础框架。 中国画坛先辈虽然很早就提出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原则,但他们也很早就看到了“形似”并不一定“神似”,为了更好地传神,形的表现可以很灵活,可以夸张变形,甚至不求“形似”。例如宋代苏轼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元代倪瓒曾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现代国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传统建筑装饰元素

xx传统服饰文化传统建筑装饰元素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 运用 摘要:文章通过对传统建筑装饰元素进行一些试探性研究,探讨了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表现方法,以现代建筑设计实例,进一步探寻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与现代建筑的系统化设计。关键词:传统建筑;装饰元素;表现手法;现代建筑 :TU2:A :1006-4311(xx)22-0058-020引言 现代建筑设计完全失去了个性,没有传统元素符号的烙印。即便有符号的建筑也只是在建筑部分构件如屋顶、斗拱、菱形窗等简单机械地复制或照搬,没有读懂传统文化的内涵,显得特别的空白,失去了民族建筑所附含的“蕴意”和传达的思想、个性。本文介于此着重研究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表现方法与原则,对于大师的作品,做一些试探性地探讨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运行的系统化设计。 1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分析 建筑装饰元素主要指美化建筑及建筑空间的装饰构件,戳宽了建筑外延生命力,让建筑带给人们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强化建筑的视觉美感。1.1建筑装饰元素的题材传统建筑装饰元素有构件(斗拱、飞檐等)、雕刻、彩绘等装饰元素,这些元素所采用的题材大都有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装饰元素题材的最大特征,围绕吉利祥瑞、趋利避害的主题,民间艺人通过某种自然物象的谐音、象征性或民间故事等形式灵活随意地安排题材的组合,突出题材与人类情感最直接的沟通,这种民间审美形式传递人们的祝愿。如“鹿”谐音“禄”;“蜂”谐音“封”;太平有象(祥)”;“三羊(阳)启泰”;“金鱼(玉)满堂”;“鸳鸯戏水”;“松鹤长春”;“状元及第”等。 1.2建筑装饰元素的表现形式通过彩绘、雕刻等元素来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吉祥的追求,体现建筑中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的形式。1. 2.1建筑彩绘彩绘运用色彩的关系,强化装饰图案绘制在建筑构件的效果。显

中国传统建筑---木制雕刻

中国传统建筑---木制雕刻 木雕工艺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化身。木雕工艺的题材内容体现了民间美术的共性,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艺术手段之一的中国木雕艺术,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木雕工艺品,以充实、丰富木雕艺术的装饰题材,宣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 木雕以木构件为载体,动物、植物、器物、装饰纹样这几大类表现内容异彩纷呈,在有限的图幅里表达审美思想内涵,借物言志、替代巧妙、情景交融,表现出独特的审美倾向性和浓郁的地域色彩。在这些表现内容中,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念几乎渗透在所有的木雕作品中。作为一种民间文化现象,木雕并非随意而为,它的教化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与儒家主流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理念相融,而其表现手法往往隐喻含蓄而不直白。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小说戏曲以及动物花草皆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如表现孝道的《二十四孝》、《李逵探母》;表现忠恕的《忠孝节义》(忠:岳母刺字;孝:唐妇乳姑;节:苏武牧羊;义:桃园三结义);表现和仁的《和合二仙》(两僧人一名拾得持荷,一名寒山托盒,寓“和合”之意)、《郭子仪上寿》、《累世同居》;表现耕读仕进的《渔樵耕读》、《连中三元》、《冠上加冠》(两只昂首鸡的后面植鸡冠花);而带有道教色彩的《福禄寿喜》、《刘海细蟾》、《八仙过海》多寓功名利禄、吉祥如意。又如木雕中的狮子寓事事平安、官登太师、镇恶避邪之意;羊有吉祥孝顺意,鸡与吉、信、官相联结;灵芝、古松、仙鹤喻长寿;蝠与福谐;鹿与禄谐;荷与和谐;桂与贵谐;竹与祝谐。动植物中的自然生命经艺人的雕刻演绎而成精神生命,文化的魅力通过视觉感悟而入心灵,不需要说教,已牢牢扎根于民间。这些已成历史陈迹的木雕作品,成为我们窥探民间工匠心灵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感受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儒文化。 一、体现“孝”的思想 儒家以重视伦理道德区别于其他学派。仁义礼智信被儒家称为五常,视为人所必具的五种基本道德法则。此外,忠、廉、耻、勇、诚、敬等众多道德范畴也为儒家所重视。但以一个道德范畴为题,著为专论,并被提高到“经”的崇高她位却惟有“孝”这个概念。“孝”是个会意字,它的意思是小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须的老人。《尔雅·释训》云:“善父母为孝”、《说文解字·老部》:“孝,善事父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