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书(全14周)

实验指导书(全14周)
实验指导书(全14周)

实验十一指针的概念、指针的运算以及指针与数组

一.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指针、地址、指针类型、void指针、空指针等概念;

2. 熟练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指针的间接访问、指针的加减运算和指针表达式;

3. 会使用数组的指针和指向的指针变量;

4. 会使用字符串的指针和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

二.实验内容

1.验证实验:

阅读程序,分析可能产生的结果,并在机器上运行;

#include

main()

{

int I,*p;

p=&I;

*p=5;

printf(“%d\n”,i);

printf(“%d\n”,*p);

printf(“%d\n”,p);

printf(“%d\n”,&i);

}

如果将第三和第四条printf()语句中的%d改为%p,会产生什么结果?为什么?

#include

main()

{

int a[5]={1,2,3,4,5};

int *p1,*p2,num;

p1=&a[0];

p2=&a[3];

num=p2-p1;

printf("num=%d\n",num);

if (p2==p1) p2++;

}

修改本程序,将a数组中的元素前后置换,即形成以下的排列:a[5]={5,4,3,2,1}。

提示:用p1指针指向a[0],p2指针指向a[4],利用一个中间变量t,交换p1和p2所指的目标,然后p1和p2指针再进行必要的移动。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int a[10], sum=0, *p;

float ave;

randomize();

for(p=a; p

{

*p=rand()%100;

printf(“%d”,*p);

}

printf(“\n”);

for(p=a; p

sum+=*p;

ave=sum/10.0;

printf("Sum=%d\n",sum);

printf("Average=%f\n",ave);

}

本程序是一个知识的拓展实验,学会使用随机函数的使用方法。请分析该程序,并指出该程序所完成的功能。

2、能力培养实验:

以下的程序是将字符串s2中的内容全部复制到字符串s1中。请阅读该程序,并分别使用求串长的方法、函数调用的方法以及指针的方法改写该程序,使得其亦能完成上述功能。

#include

#define N 50

void main()

{

char s1[N] , s2[N];

gets(s2);

for( int i=0;s2[i]!=’\0’;i++)

s1[i]=s2[i];

s1[i]=’\0’;

puts(s2);

}

在输入s2数组时,将gets(s2)改为scanf("%s",s2);并分别输入带有空格的串和不带空格的串,比较输出的结果。并在实验报告中给出你的解释。

3、综合素质能力拓展实验:

编写程序,从键盘上输入10个任意的整型数到a[10]中,将这10个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强调:一定要求使用指针的方法。

三、问题讨论

1、指针的输入输出格式符是什么?该怎么应用?如果有程序段为:

#include

main()

{

int a[5], I, *p ;

p=a;

for(i=0;i<5;i++,p++)

sacnf(“%d”,*p);

printf(“\n”);

p=a;

for(i=0; i<5; i++,p++)

printf("a[%d]=%d\t",I,*p);

printf(“\n”);

}

请问该程序有无错误,如果有,该程序应该怎样修改?

2、指针可以进行哪些运算,指针和指针的相减,其结果表示的是什么?

3、到目前为止,数组元素及其地址的表示方法你知道的有哪些?

4、字符串与字符串数组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实验十二指针的操作

一.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指针的运算(算术运算、关系运算和赋值运算)。

2.熟练掌握几种不同类型的指针(指向变量的指针、指向数组的指针、指向字符读串的指针、指向函数的指针、指向指针的指针)。

3. 进一步学会调试程序

二. 预习知识

1. 指针的运算(算术运算、关系运算和赋值运算)

2. 几种不同类型的指针(指向变量的指针、指向数组的指针、指向字符读串的指针、指向函数的指针、指向指针的指针)

3. 指针在更多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 实验内容及步骤

1.上机运行下列程序,并打印其结果。

⑴ main()

{int x=2,y=10,z,*p;

z=x+y;

p=&x;

printf("%d\n",*p);

p=&y;

printf("%d\n",*p);

p=&z;

printf("%d\n",*p);

}

⑵ main()

{char *a[5];

int x;

a[0]="DOG";

a[1]="CAT";

a[2]="COMPUTER";

a[3]="WELCOME";

a[4]="DATA";

for(x=0;x<=4;x++)

printf("%s\n",*(a+x));

}

⑶ #include

void test(int_p)

int *int_p;

{

*int_p=200;

}

main()

{ int i=151,*p=&I;

printf(“I before the call to test=%d\n”,i); test(p);

printf(“I after the call to test=%d\n”,i); }

⑷ main()

{static int a[]={1,2,3,4,5};

int *p=a;

printf("%d\n",*p++);

printf("%d\n",*p--);

p=a+2;

printf("%d %d %d\n",*p,*(p+1),*(p+2));

}

⑸ main()

{int add();

static int a[]={1,2,3,4,5,6,7,8,9,10};

int *p,t;

p=&a[1];

t=add(p,10);

printf("t=%d\n",t);

}

add(int *q,int n)

{int I,s=0;

for(i=0;i

s=s+*q;

return(s);

}

⑹ main()

{

int x,*p1,**p2,***p3,****p4;

x=8888;

p1=&x;

p2=&p1;

p3=&p2;

p4=&p3;

printf("%u %d %u %u %d \n",p1,*p1,p2,*p2,**p2);

printf("%d\n",****p4);

}

⑺ main()

{char *b,c[10];

int x,*a;

strcpy(c,”goodbye”);

b=”hello”;

a=&b;

x=&c[10];

*a=x;

printf(“%s\n”,b);

}

⑻ main()

{static int a[9]={1,2,3,4,5,6,7,8,9};

int I,j,x,y,*p=a;

scanf("%d",&x);

for(i=0;i<9;i++,p++)

if(x==*p)

y=*p-5;

printf("%d\n",y);

for(p=a+1;p

{y=y+*p;

printf("%d",y);

}

printf("\n");

p-=5;

y=(y

printf("%d",y);

}

2.用指针方法编写程序,输入三个整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输出。3.用指针方法编写程序,输入三个字符串,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输出。

4. 输入一行文字,找出大写字母、小写字母、空格、数字以及其他字符

各有多少?

5.将a数组中的n 个整数按相反顺序存放。

6. 将给定字符的第一个字母变成大写字母,其它字母变成小写字母。

7.在主函数中输入10个不等长的字符串。用另一个函数对它们排序,然后在主函数中输出这10个已排序的字符串。

8.编一函数,其功能是删除一个字符串中的所有空格。

例如:输入字符串“This is a string"

则输出“Thisisastring"。

9.某班有学生30人,开设五门课程,分别用三个函数实现如下操作:

⑴求各门课程的平均分;

⑵找出有两门以上不及格的学生,并输出其学号和不及格课程的成绩;

⑶找出五门课平均成绩在85~90分的学生。

10.用指针型指针对n个整数进行排序,并将结果顺序输出。要求排序用一个函数实现,主函数只输入n个整数和输出已排序的n个整数。

11.编写一个函数alloc(n),用来在内存新开辟一个连续的空间(n个字节)。再写一个函数free(p),将以地址p开始的各单元释放。主程序输入10个不等长的大写字符串,每输入一个字符串,应放在新申请的一片连续的空间。该字符串反序输出后,释放它所占用的空间。

五.实验要求及总结

1. 结合上课内容,对上述程序先阅读,然后上机并调试程序,并对实验结果写出你自己的分析结论。

2. 整理上机步骤,总结经验和体会。

3. 完成实验报告和上交程序。

实验十三结构体和共用体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关于预处理的知识

2.掌握C语言中结构体类型的定义和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和引用。

3.了解关于共用体的相关知识

4.掌握用结构指针传递结构数据的方法。

5.熟悉TC集成环境的调试结构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设计一个保存学生情况的结构,学生情况包括姓名、学号、年龄。输入5个学生的情况,输出学生的平均年龄和年龄最小的学生的情况。要求输入和输出分别编写独立的输入函数input()和输出函数output()。

2.使用结构数组输入10本书的名称和单价,调用函数按照书名的字母顺序序进行排序,在主函数输出排序结果。

3.建立一个有5个结点的单向链表,每个结点包含姓名、年龄和工资。编写两个函数,一个用于建立链表,另一个用来输出链表。

三、实验要求

1.复习结构体类型的定义,结构体变量、数组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复习结构指针及其应用,如链表。

3.编写程序,运行程序并记录运行结果。

4.将源程序、目标文件、可执行文件和实验报告存在服务器的指定文件夹中。

四、选做题

1.在上述第3题的基础上,编写插入结点的函数,在指定位置插入一个新结点。

2.在上述第3题的基础上,编写删除结点的函数,在指定位置删除一个结点。

五.实验要求及总结

1.复习结构体类型的定义,结构体变量、数组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复习结构指针及其应用,如链表。

3.编写程序,运行程序并记录运行结果。

4.将源程序、目标文件、可执行文件和实验报告存在服务器的指定文件夹中。

5. 结合上课内容,对上述程序先阅读,然后上机并调试程序,并对实验结果写出你自己的分析结论。

6. 整理上机步骤,总结经验和体会。

7. 完成实验报告和上交程序。

实验十四文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中文件和文件指针的概念

2.掌握C语言中文件的打开与关闭及各种文件函数的使用方法。

3.熟悉TC集成环境的调试文件程序的方法

二. 预习知识

1. 文件和文件指针的概念

2. C语言中文件的打开与关闭及各种文件函数

3. 如何将文件应用到实际问题

三、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输入一个文本文件名,输出该文本文件中的每一个字符及其所对应的ASCII 码。例如文件的内容是Beijing,则输出:B(66)e(101)i(105)j(106)i(105)n(110)g(103)。2.编写程序完成如下功能:

⑴输入5个学生的信息:学号(6位整数)、姓名(6个字符)、3门课的成绩(3位整数1位小数)。计算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3位整数2位小数),将所有数据写入文件STU1.DAT;

⑵从STU1.DAT文件中读入学生数据,按平均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后写入文件

STU2.DAT;

⑶按照输入学生的学号,在STU2.DAT文件中查找该学生,找到以后输出该学生的所有数据,如果文件中没有输入的学号,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

3.用编辑软件建立一个名为"d1.txt"的文本文件存入磁盘,文件中有18个数。从磁盘上读入该文件,并用文件中的前9个数和后9个数分别作为两个3*3矩阵的元素。求这两个矩阵的和,并把结果按每行3个数据写入文本文件"d2.txt"。用DOS命令TYPE显示d2.txt。

四、选做题

1.建立两个由有序的整数组成的二进制文件f1和f2,然后将它们合并为一个新的有序文件f3。

2.编写程序,功能是从磁盘上读入一个文本文件,将文件内容显示在屏幕上,每一行的前面显示行号。

五.实验要求及总结

1.复习文件的读写方法。

2.编写程序,运行程序并记录运行结果。

3.源程序、目标文件、可执行文件和实验报告存在服务器的指定文件夹中。

4. 结合上课内容,对上述程序先阅读,然后上机并调试程序,并对实验结果写出你自己的分析结论。

5. 整理上机步骤,总结经验和体会。

6. 完成实验报告和上交程序。

大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书_4

大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书 大学物理实验 力学部分 实验一长度与体积的测量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类别:专业主干课 实验学时:2 所属课程:大学物理

所涉及的课程和知识点:误差原理有效数字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长度的几种常用仪器的使用,并会正确读数。练习作好记录和误差计算。 二、实验要求 (1)分别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测金属圆筒、小钢球的内外径及高度,并求体积。(2)练习多次等精度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金属圆柱体,小钢球,铜丝 四、实验方案 1、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计算所给样品的体积。 2、分别用千分尺和读数显微镜测量所给金属丝的直径。 数据处理 注意:有效数字的读取和运用,自拟表格,按有关规则进行数据处理。 描述实验过程(步骤)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五、考核形式 实际操作过程实验报告 六、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和处理。 对实验中的特殊现象、实验操作的成败、实验的关键点等内容进行整理、解释、分析总结,回答思考题,提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等。 七、思考题 1、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时如何读数 游标本身有没有估读数 2、千分尺以毫米为单位可估读到哪一位初读数的正负如何判断 待测长度如何确定 实验二单摆 实验类型:设计 实验类别:专业主干课 实验学时:2 所属课程:大学物理 所涉及的课程和知识点:力学单摆周期公式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使用停表和米尺,测准单摆的周期和摆长。利用单摆周期公式求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1)测摆长为1m时的周期求g值。 (2)改变摆长,每次减少10cm,测相应周期T,作T—L图,验证单摆周期公式。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单摆、米尺、游标卡尺、停表。 四、实验方案 利用试验台上所给的设备及材料,自己制作一个单摆,然后设计实验步骤测出单摆的周期,再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速。 改变摆长,讨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五、考核形式 实际操作过程实验报告 六、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和处理。 对实验中的特殊现象、实验操作的成败、实验的关键点等内容进行整理、解释、分析总结,回答思考题,提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等。 七、思考题 1、为什么测量周期不宜直接测量摆球往返一次摆动的周期试从误差分析来说明。 2、在室内天棚上挂一单摆,摆长很长,你设法用简单的工具测出摆长不许直接测量摆长。 实验三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类别:专业主干课 实验学时:2 所属课程:大学物理 所涉及的课程和知识点:力学牛顿第二定律摩擦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气垫导轨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在气垫导轨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更深刻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本质。 二、实验要求 验证当m一定时,a∝F,当F一定时,a∝1/m。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气垫导轨,数字毫秒计,光电门,气源 四、实验方案 1、调整气垫导轨水平。 在导轨的端部小心安装好滑轮,使其转动自如,细心调整好导轨的水平。

(完整版)离散数学实验指导书及其答案

实验一命题逻辑公式化简 【实验目的】加深对五个基本联结词(否定、合取、析取、条件、双条件)的理解、掌握利用基本等价公式化简公式的方法。 【实验内容】用化简命题逻辑公式的方法设计一个表决开关电路。 实验用例:用化简命题逻辑公式的方法设计一个 5 人表决开关电路,要求 3 人以上(含 3 人)同意则表决通过(表决开关亮)。 【实验原理和方法】 (1)写出5人表决开关电路真值表,从真值表得出5 人表决开关电路的主合取公式(或主析取公式),将公式化简成尽可能含五个基本联结词最少的等价公式。 (2)上面公式中的每一个联结词是一个开关元件,将它们定义成 C 语言中的函数。 (3)输入5人表决值(0或1),调用上面定义的函数,将5人表决开关电路真值表的等价公式写成一个函数表达式。 (4)输出函数表达式的结果,如果是1,则表明表决通过,否则表决不通过。 参考代码: #include int vote(int a,int b,int c,int d,int e) { // 五人中任取三人的不同的取法有10种。 i f( a&&b&&c || a&&b&&d || a&&b&&e || a&&c&&d || a&&c&&e || a&&d&&e || b&&c&&d || b&&c&&e || b&&d&&e || c&&d&&e)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void main() { i nt a,b,c,d,e; printf(" 请输入第五个人的表决值(0 或1,空格分开):"); scanf ("%d%d%d%d%d",&a,&b,&c,&d,&e); i f(vote(a,b,c,d,e)) printf(" 很好,表决通过!\n"); else printf(" 遗憾,表决没有通过!\n"); } // 注:联结词不定义成函数,否则太繁 实验二命题逻辑推理 【实验目的】加深对命题逻辑推理方法的理解。【实验内容】用命题逻辑推理的方法解决逻辑

环境监测实验知识讲解

环境监测实验

环境分析实验教案任课教师:赵艳琴 河北联合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实验五. 差值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水中微量苯酚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 掌握差值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水中微量苯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酚类化合物在酸、碱溶液中发生不同的离解,其吸收光谱也发生变化。 λ为210nm 例如,苯酚在紫外光区有两个吸收峰,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 max λ位移至235nm和288nm: 和272nm,在碱性溶液中, max 图1为苯酚在两种溶液中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分析中,有时利用不同的酸、碱条件下光谱变化的规律直接对有机化合物进行测定。 图1 苯酚的紫外吸收光谱 曲线A:在0.1mol/L KOH溶液中苯酚的吸收光谱; 曲线B: 在中性溶液中苯酚的吸收光谱; 曲线A-B:苯酚的差值光谱

废水中含有多种有机杂质,干扰苯酚在紫外区的直接测定。如果将苯酚的中性溶液作为参比溶液,测定苯酚碱性溶液的吸收光谱,利用两种光谱的差值光谱,就有可能消除杂质的干扰,实现废水中苯酚含量的直接测定。这种利用两种溶液中吸收光谱的差异进行测定的方法,称为差值吸收光谱法。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容量瓶(50mL 10个);吸量管(10mL,5mL)。 试剂:苯酚标准溶液:称取苯酚0.004 mol·L -1;KOH 溶液:0.1mol·L -1。 四、实验步骤 1. 配制苯酚的标准系列溶液 将10个50 mL 容量瓶分成两组,各自编号。按表1所示加入各种溶液,再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苯酚的标准系列溶液。 表1 配制溶液数据表 2. 绘制苯酚的吸收光谱 取上述第3号的一对溶液,用1cm 吸收池,以水作参比溶液,分别绘制苯酚在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的吸收光谱(250nm-320nm)。然后用苯酚的中性溶液作参比溶液,绘制苯酚在碱性溶液中的差值光谱,将数据填入表2,找差值光谱中的最大吸收波长。 3. 测定苯酚两种溶液的光谱差值 从上述绘制的差值光谱中,选择288nm 附近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测定波长 max λ,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固定测定波长为max λ, 然后以中性溶液为参

《EDA》实验指导书2013-6-1

辽东学院自编教材 《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李海成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用) 姓名: 学号: 班级: 信息技术学院 2013年6月

目录 目录 (1) 实验一MAX+PLUS-II设计三八译码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二半加器 . (2) 实验三带进位输入的8位加法器 (4) 实验四数据比较器 (6) 实验五编码器 (9) 实验六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12) 实验七计数器 (14) 实验八触发器功能的模拟实现 (17)

(被加数)Ai (被加数)Bi (半加和)Hi (本位进位)Ci 实验二 半加器 实验类型: 验证性 实验课时: 2 指导教师: 李海成 时 间:201 年 月 日 课 次:第 节 教学周次:第 周 实验分室: 实验台号: 实 验 员: 一、 实验目的 1.设计并实验一个一位半加器 2.掌握CPLD/FPGA 组合逻辑设计基本方法。 二、 实验原理 计算机中数的操作都是以二进制进位的,最基本的运算就是加法运算。按照进位是否加入,加法器分为半加器和全加器电路两种。计算机中的异或指令的功能就是求两个操作数各位的半加和。一位半加器有两个输入、输出,如图2-1。 图2-1 一位半加器示意图 表2-1 一个半加大路的真值表如表2-1所示,根据真值表可得到半加器的函数表达式: Bi Ai Bi Ai Hi ?+?= Bi Ai Ci ?= 三、 实验连线 半加器的两个输入所对应的管脚同两位拨码开关相连,两个输入管脚名为a 、b ;两个输出所对应的管脚同两位发光二极管相连,两个输出管脚名为 c0和s,其中c0表示进位, s 表示相加结果。 四、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案

实验一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预习思考题】 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 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电导率,迁移率。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若测得的霍尔电压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 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 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 1.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5.2-5)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值应怎样进行? 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偏小。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若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 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 实验二声速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达到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达到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若在这样一个最佳状态移动S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由数显表头读出每一个电压最大值时的位置,即对应的波节位置。因此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可以容易和准确地测定波节的位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 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是怎样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 答: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电陶瓷环。压电陶瓷环由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发生机械形变时,会发生极化,同时在极化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特性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在压电材料上加交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指导书完整

实验1 流程程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程序分析符号、记录并绘制某产品(或零件、服务)的流程程序图。 2、学会用“5W1H”分析(完成了什么?何处做?何时做?由谁做?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技术发掘问题,用“ECRS”原则来改进程序。 二、实验说明 1、流程程序分析是以产品或零件的加工全过程为对象,运用程序分析技巧对整个流程程序中的操作、搬运、贮存、检验、暂存五个方面加以记录和考查、分析。流程程序分析是对生产现场的宏观分析,但它比工艺流程更具体、内容更详细,用途更广泛。 2、运用“5W1H”提问技术,对“操作”、“搬运”、“贮存”、“检验”、“暂存”五个方面进行考查、逐项提问,从而达到考查、分析、发掘问题的目的。 3、在发掘问题的基础上,应用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四大原则来建立新的程序。 三、实验器材 电子天平、电子秒表、计算器、胶带台、胶带、胶水、记录板、A4纸、包装纸、物流箱等。 四、实验分组 5~6人一组,1人模拟顾客,1人模拟邮局业务员,1人使用记录板记录,1人使用电子秒表测时,其他人认真观察,做些辅助工作。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模拟邮局邮包发送流程,可参考下列流程进行: (1)顾客到达。(流程分析起点); (2)询问业务; (3)等待顾客填单; (4)从顾客手中接邮包和填好的包裹单;

(5)包装邮寄物; (6)称重; (7)使用计算器计算邮资;(2元起价,含200克,200克以上按1分/克计算邮资) (8)向顾客收取邮资; (9)登帐(实为计算机操作,这里用手工记账代替); (10)贴包裹单; (11)贴邮票; (12)将包裹放入邮件暂存箱; (13)把包裹单第二联交顾客; (14)顾客离开,服务结束。 实验时,先模拟1~2遍,然后负责记录的同学使用流程图符号记录“邮局业务员”的实际工作流程,绘制流程程序分析简图。同时记录时间和移动距离等参考数据。 六、实验报告要求 使用实习报告纸或课程设计纸书写。实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实验目的;(2)实验器材;(3)实验分组;(4)实验内容与步骤; (5)5W1H分析过程;(6)ECRS改善过程;(7)规范的以为人主的流程程序图(含现行方法和改善方法)。(8)对分析改善进行总结。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样本

附录2: 实验指导材料 实验指导 实验1 水的物理性质检验 实验2 水中碱度的测定 实验3 水中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4 水中阴阳离子的测定 实验5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实验6 高锰酸钾指数的测定 实验7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8 生化需要量的测定 实验9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实验10 固体中有害物质的测定 实验一、水的物理性质检验 一、色度 ( 一) 铂-钴标准比色法 仪器: 1.50mL成套具塞比色管, 2.离心机。 试剂 : 1.铂-钴标准溶液: 称取1.246g氯铂酸钾K2PtCl6, 再用称量瓶称取1.000g 干燥的氯化钴CoCl2·6H2O, 共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00mL HCl , 将此溶液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 再稀释至标线, 此标准溶液的色度为500度。 步骤: 1.标准色列的配制: 取50mL比色管11支, 分别加入铂-钴标准溶液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mL,

加去离子水至标线, 摇匀。即配制成色度为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度的标准色列, 密封保存, 可长期使用。 2..水样的测定取50ml透明的水样于比色管中, 如水样色度过高, 可取适量水样, 用去离子水稀释至50mL与标准色列进行比色( 观察时, 可将比色管置于白磁板上, 使光线从管底部向上透过柱液, 目光自管口垂直向下观察) , 将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计算 C =M V ×500 式中, C—水样的色度, 度; M—相当于铂钴标准溶液用量, mL; V—水样体积, mL 问题: 用铂钴标准法测定水的色度有何适用范围? ( 二) 稀释倍数法 仪器 50mL具塞比色管, 其标线高度要一致。 步骤 1.取100-150mL澄清水样置烧杯中, 以白色瓷板为背景, 观测并描述其颜色种类。 2.分取澄清的水样, 用水稀释成不同倍数, 分取50mL置于50mL比色管中, 管底部衬一白瓷板, 由上向下观察稀释后水样的颜色, 并与蒸馏水相比较, 直至刚好看不出颜色, 记录此时的稀释倍数。 ( 三) 分光光度法 仪器 1.分光光度计 2.离心装置。 步骤

EDA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上机学习电路原理图的绘制(2) 一、设计目的 1. 掌握PROTEL软件的安装、运行及卸载,掌握Protel 99 SE的基本操作; 2. 掌握设计管理器的使用和设计环境的设置,熟悉常用元件库和各主要菜单及命令的使用; 3.学习电路原理图的基本绘图方法 二、设计内容 1.设置原理图的环境参数,添加相应的元件库文件 2.绘制课本P92页的一个D/A功能模块电路图,其中由一片12位的D/A、两片运放、一些电阻和电容组成 图1-1 实验1电路原理图实例 三、设计设备和仪器 1.计算机 1 台(CPU要求Pentium 166MHz以上,推荐内存应为16MB以上,显示器分辨率为800×600(或1024×768)模式。) 2.Protel 99SE 软件 四、设计方法 根据电路图加载相应的元件库文件,然后选择放置电子元件,编辑各元件并精确调整元件位置。对放置好的元件根据例图连接导线,绘制总线和总线出入端口,放置网络标号及电源和输入输出端口。最后放置注释文字。 五、实验步骤 (1)新建名为自己学号姓名的设计数据库 点击“NEW新建”新建数据库文件 在上图所示的选项栏里设置名为自己姓名学号的数据库文件 (2)建立名为自己姓名的原理图文件

点击上图所示图标建立名为自己姓名的原理图文件(3)进入原理图设计环境,修改文件名并修改图纸大小为A4 点击下图中“Options”选项设置图纸大小 (4)加载常用元件库 (5)从元件库中选出需用元件放在原理图设计工作面上 (6)利用绘图工具对所有元器件进行连线 最终原理图如图所示。 六、设计报告 1.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 2.写出详细的实验内容和步骤; 3.写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改正的方法 七、注意事项 熟悉绘图工具的功能和用法是绘制好电路原理图的关键。

大学物理实验4-指导书

1.1 静电场 实验内容 图示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同心球壳电场及电势分布图。 实验设置 有两个均匀带电的金属同心球壳配置如图。内球壳(厚度不计)半径为R 1=5.0 cm ,带电荷 q 1 = 0.6?10-8 C ;外球壳半径R 2 = 7.5 cm ,外半径R 3 = 9.0 cm ,所带总电荷q 2 = - 2.0?10-8 C 。 实验任务 画出该同心球壳的电场及电势分布。 实验步骤及方法 基本原理:根据高斯定理推导出电场及电势的 分布公式;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如Microsoft Excel 绘制电场及电势的分布图。 在如图所示的带电体中,因内球壳带电q 1,由于静电感应,外球壳的内表面上将均匀地分布电荷-q 1;根据电荷平衡原理,外球壳的外表面上所带电荷除了原来的q2外,还因为内表面感应了-q 1而生成+q 1,所以外球壳的外表面上将均匀分布电荷q 1+q 2。 在推导电场和电势分布公式时,须根据r 的变化范围分别讨论r < R 1、R 1 < r < R 2、R 2 < r < R 3、r > R 3几种情况。 场强分布: 当r < R 1时, 001=?=???E dS E S 当R 1 < r < R 2时, ?= ???0 1 εq dS E S 2 1 0241 r q E επ= 当R 2 < r < R 3时, 00 3=?=???E dS E S 当r > R 3时, 1

2 210 40 2 141r q q E q q dS E S += ? += ??? επε 电势分布: 根据电势的定义,可以求得电势的分布。 当r < R 1时, 3 2 10210110143211414141 3 3 2 21 1R q q R q R q U dr E dr E dr E dr E dr E U R R R R R R r r ++ -=?+?+?+?=?=?????∞ ∞ επεπεπ 当R 1 < r < R 2时, 3 2 102101014321414141 3 3 2 2R q q R q r q U dr E dr E dr E dr E U R R R R r r ++ -=?+?+?=?=????∞ ∞ επεπεπ 当R 2 < r < R 3时, 3 2 10143141 3 3 R q q U dr E dr E dr E U R R r r += ?+?=?=???∞ ∞ επ 当r > R 3时, r q q U dr E dr E U r r 2 1014141 += ?=?=??∞ ∞επ 至此,可以用MS Excel 来绘制电场及电势分布图。方法如下: 打开Excel 后会有一个默认的表格出现(如下图) 在A1、A2、A3单元格内分别输入“R1=”、“R2=”、“R3=”;在B1、B2、B3单元格内分别输入R1、R2、R3的数值。

电力电子实验指导书.

电力电子技术 实 验 指 导 书 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工电子教学实习中心 二零零四年六月

目录 实验1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性能研究(设计性) (1) 实验2 直流斩波电路的性能研究(设计性) (5) 实验3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性能研究(设计性) (7) 实验4 单相交直交变频电路的性能研究(设计性) (9)

实验1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性能研究(设计性) 1. 实验目的 熟悉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接线,器件和保护情况。明确对触发脉冲的要求。观察在电阻负载、电阻电感负载和反电动势负载情况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波形。 2. 实验内容 1)熟悉实验装置的电路结构和器件,检查连接主电路和触发电路的接插线,检查快速熔断器是否良好。电路见实验图1,其中实验图1a为主电路,图中所接负载为电感电阻负载,实验中也可以接电阻负载。实验图1b所示为触发电路,该触发电路由3片集成触发电路芯片KJ004和1片集成双脉冲发生器芯片KJ041组成。触发电路产生的触发信号用接插线与主电路各晶闸管相连接。 2) 熟悉采用KJ004和KJ041构成的触发电路。

6)接电阻电感负载时,在3L R ω>的情况下,调节p u 使0=co u 时0≈d U ,以后p u 固定不变,通过调节变阻器的阻值(有条件的也可改变电感值)改变负载阻抗角?,对于不同的?,观察不同的α时d u 、d i 、和T u 的波形,注意电流临界连续时,α和?的配合情况。记录触发角α分别为0?、30?、60?和90?时co u 与d U 的数值。 7)负载端接平波电抗器和直流他励电动机的电枢,合闸时必须注意使0=co u 、 90α≈?和0≈d U ,随后逐步调节co u ,观察d u 、d i 、L u 和电枢端D u 的波形,适量加载,并分别观察接上电抗器与短接电抗器时d i 的波形,注意电流断续时的现象。 3. 实验报告 1) 估算实验电路参数并选择测试仪表。 2) 分析触发器输出的双脉冲波形。 3) 分别绘制出电阻负载、电感电阻负载时α-L d U U 2/曲线。 4) 不同负载时,不同α与?时电流连续与断续的情况与分析。 5) 讨论与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注意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

生产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以下所附签名者代表已审阅并确认此份标准作业程序书所明列的细则且了解所有职责归属。

1.目的 1.1.为车间(配料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提供微生物控制检测依据,最终保 证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车间(配料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的微生物控制和检测。 3.职责 3.1.品管部:负责本标准的制定、修改、解释,对规定内容进行检测。 3.2.生产部:负责车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的微生物控制。 3.3.储运部:负责配料间的微生物控制。 4.作业内容 4.1.车间(配料间)空气菌落总数内控标准 4.1.1.制作间<1200cfu/m3,即<8cfu/平皿。 4.1.2.预处理间、配料间(配料中转间)<1000cfu/m3,即<7cfu/平皿。 4.1.3.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含液洗库)、分装走廊、分装间、冷配间、净瓶储存室 <800cfu/m3,即<5cfu/平皿。 4.1.4.抽检频率:制作间、预处理间、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分装间走廊、分装间、 冷配间、净瓶储存室、配料间(配料中转间)每周至少抽检一次。 4.1. 5.包装间每周抽检一次,不作为判定依据,只作为空气质量跟踪和检查的参考依据。 4.1.6.取样数量:制作间6个,冷配间3个,包装间5个,预处理间3个,净瓶储存室3个, 膏霜半成品库3个,液洗半成品库3个,半成品中转间2个,分装走廊3个、分装间5个,配

料间4个,配料中转间2个。 4.1.7.取样方式:取样皿按取样区域面积均衡放置(不得放于风口处或进出口处),暴露 时间5分钟,离地面不得低于40cm,不得高于1.5m。 4.1.8.检测方法:按照《车间洁净度检测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测。 4.1.9.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如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4.2.车间(配料间)空气霉菌内控标准 4.2.1.分装间、分装走廊、净瓶储存间、冷配间、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500 cfu/m3 , 即<3cfu/平皿。 4.2.2.制作间<1000cfu/m3 ,即<7cfu/平皿。 4.2.3.预处理间、配料间(配料中转间)<800cfu/m3,即<5cfu/平皿。 4.2.4.每月至少抽检一次。 4.2. 5.取样数量同4.1.6;取样方式同4.1.7;检测方法:同4.1.8。 4.2.6.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如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4.3.纯水菌检内控标准。 4.3.1.纯水每天生产前抽检一次,内控标准<100cfu/ml。 4.3.2.取样:每天生产第一料加水前从出水口取样,分成两份作平行样,取平均值。 4.3.3.检测方法:同4.1.8。 4.3.4.判定: 根据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如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4.4.器具菌检内控标准 4.4.1.准灌装机料斗、输料管道、勺子(或铲子)、半成品桶内壁、导流槽等与膏体接触

EDA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MAX+PLUSII软件的使用 [实验目的] 掌握MAX+PLUSII软件的使用。 [实验内容] 学习MAX+PLUSII软件的设计操作步骤。 [实验原理] MAX+PLUSII软件介绍。 MAX+PLUSII软件功能简介: 1 原理图输入(Graphic Editor) MAX+PLUSII软件具有图形输入能力,用户可以方便的使用图形编辑器输入电路图,图中的元器件可以调用元件库中元器件,除调用库中的元件以外,还可以调用该软件中的符号功能形成的功能块。 2 硬件描述语言输入(Text Editor) MAX+PLUSII软件中有一个集成的文本编辑器,该编辑器支持VHDL,AHDL和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的输入,同时还有一个语言模板使输入程序语言更加方便,该软件可以对这些程序语言进行编译并形成可以下载配置数据。 3 波形编辑器(waveform Editor) 在进行逻辑电路的行为仿真时,需要在所设计电路的输入端加入一定的波形,波形编辑器可以生成和编辑仿真用的波形(*.SCF文件),使用该编辑器的工具条可以容易方便的生成波形和编辑波形。 4 编译与仿真 当设计文件被编译好,并在波形编辑器中将输入波形编辑完毕后,就可以进行行为仿真了,通过仿真可以检验设计的逻辑关系是否准确。 5 器件编程 当设计全部完成后,就可以将形成的目标文件下载到芯片中,实际验证设计的准确性。[实验步骤] 设计过程如下: 1)输入项目文件名(File/Project/Name) 2)输入源文件(图形、VHDL、AHDL、Verlog和波形输入方式) (Max+plusⅡ/graphic Editor, Max+plusⅡ/Text Editor, Max+plusⅡ/Waveform Editor) 3)指定CPLD型号(Assign/Device) 4)设置管脚、下载方式和逻辑综合的方式 (Assign/Global Project Device Option,Assign/Global Logic Synthesis) 5)保存并检查源文件(File/project/Save & Check) 6)指定管脚(Max+plusⅡ/Floorplan Editor) 7)保存和编译源文件(File/project/Save & Compile) 8)生成波形文件(Max+plusⅡ/Waveform Editor) 9)仿真(Max+plusⅡ/Simulator) 10)下载配置(Max+plusⅡ/Programmer) [实验报告要求] 不做要求。 实验二简单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实验目的] 1 通过本实验提供的实例,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磁性物理实验指导书

磁性物理实验 讲义 磁性物理课程组编写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二O一二年九月

目录 一、起始磁导率温度特性测量和居里温度测试计算分析 (1) 二、电阻率测试及磁损耗响应特性分析 (3) 三、磁致伸缩系数测量与分析 (6) 四、磁化强度测量与分析 (9) 五、磁滞回线和饱和磁感应强度测量 (11) 六、磁畴结构分析表征 (12)

一、起始磁导率温度特性测量和居里温度测试计算分析 (一) 、实验目的: 了解磁性材料的起始磁导率的测量原理,学会测量材料的起始磁导率,并能够从自发磁化起源机制来分析温度和离子占位对材料起始磁导率和磁化强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一个被磁化的环型试样,当径向宽度比较大时,磁通将集中在内半径附近的区域分布较密,而在外半径附近处,磁通密度较小,因此,实际磁路的有效截面积要小于环型试样的实际截面。为了使环型试样的磁路计算更符合实际情况,引入有效尺寸参数。有效尺寸参数为:有效平均半径r e ,有效磁路长度l e ,有效横截面积A e ,有效体积V e 。矩形截面的环型试样及其有效尺寸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 ??-=21 1 211ln r r r r r e (1) ???? ??-=21 12 11ln 2r r r r l e π (2) ???? ??-=2112 211ln r r r r h A e (3) e e e l A V = (4) 其中:r 1为环型磁芯的内半径,r 2为环型磁芯的外半径,h 为磁芯高度。 利用磁芯的有效尺寸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性,尤其是试样尺寸不能满足均匀磁化条件时,应用等效尺寸参数计算磁性参数更合乎实际结果。材料的起始磁导率(i μ)可通过对环型磁心施加线圈后测量其电感量(L )而计算得到。计算公式如式(5)所示。 2 0i e e A N L l μμ= (5)

实验指导书-全概论

《材料制备与表征实验》 (Experimental of Materials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指 导 书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学院 2009 1 18

实验一溶胶凝胶法制备陶瓷粉体与性能表征 一、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 1846年法国化学家J.J.Ebelmen用SiCl4与乙醇混合后,发现在湿空气中发生水解并形成了凝胶。20世纪30年代W.Geffcken证实用金属醇盐的水解和凝胶化可以制备氧化物薄膜。1971年德国H.Dislich报道了通过金属醇盐水解制备了SiO2-B2O-Al2O3-Na2O-K2O多组分玻璃。1975年B.E.Yoldas和M.Yamane制得整块陶瓷材料及多孔透明氧化铝薄膜。80年代以来,在玻璃、氧化物涂层、功能陶瓷粉料以及传统方法难以制得的复合氧化物材料得到成功应用。 溶胶-凝胶法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 胶体(colloid)是一种分散相粒径很小的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子的重力可以忽略,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短程作用力。 溶胶(Sol)是具有液体特征的胶体体系,分散的粒子是固体或者大分子,分散的粒子大小在1~1000nm之间。 凝胶(Gel)是具有固体特征的胶体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形成连续的网状骨架,骨架空隙中充有液体或气体,凝胶中分散相的含量很低,一般在1%~3%之间。 溶胶-凝胶法的化学过程首先是将原料分散在溶剂中,然后经过水解反应生成活性单体,活性单体进行聚合,开始成为溶胶,进而生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凝胶,经过干燥和热处理制备出纳米粒子和所需要材料。其最基本的反应是: (l)水解反应:M(OR)n +H2O → M (OH) x (OR) n-x +xROH (2) 聚合反应:-M-OH +HO-M-→ -M-O-M-+H2O -M-OR +HO-M-→ -M-O-M-+ROH 溶胶-凝胶法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1)由于溶胶-凝胶法中所用的原料首先被分散到溶剂中而形成低粘度的溶液,因此,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分子水平的均匀性,在形成凝胶时,反应物之间很可能是在分子水平上被均匀地混合。(2)由于经过溶液反应步骤,那么就很容易均匀定量地掺入一些微量元素,实现分子水平上的均匀掺杂。(3)与固相反应相比,化学反应将容易进行,而且仅需要较低的合成温度,一般认为溶胶一凝胶体系中组分的扩散在纳米范围内,而固相反应时组分扩散是在微米范围内,因此反应容易进行,温度较低。(4)选择合适的条件可以制备各种新型材料。 溶胶一凝胶法金属化合物经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低温热处理而生成纳米粒子。其特点反应物种多,产物颗粒均一,过程易控制,适于氧化物和Ⅱ~Ⅵ族化合物的制备。溶胶一凝胶法作为低温或温和条件下合成无机化合物或无机材料的重要方法,在软化学合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制备玻璃、陶瓷、薄膜、纤维、复合材料等方面获得重要应用,更广泛用于制备纳米粒子。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溶胶一凝胶法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验掌握溶胶凝胶的实验方法。 3.了解并掌握分体颗粒的基本表征方法。 三、实验过程与细节 1. 实验药品及配制 实验所用原料见表1。用去离子水配制0.5M的(NH4)2 HPO4溶液1000ml。无水乙醇配制0.5 M的Ca(NO3)2溶液1000 ml。Ca含量采用EDTA络合滴定分析,含量用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定。分别用1+1的

09EDA实验指导书

EDA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基于QUARTUSII图形输入电路的设计 (2) 实验二含异步清零和同步使能的加法计数器 (5) 实验三图形和VHDL混合输入的电路设计 (7) 实验四矩阵键盘接口电路的设计 (10) 实验五交通灯控制电路实验 (16) 附图EP1K10TC100管脚图 (24) 主芯片:ACEX 1K 系列的EP1K10TC100-3 下载电缆:Byte Blaster II

实验一基于QUARTUSII图形输入电路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一个简单的3线—8线译码器的设计,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2、初步了解QUARTUSII原理图输入设计的全过程。 3、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静态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3线-8线译码器三输入,八输出。当输入信号按二进制方式的表示值为N时,输出端标号为N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表示有信号产生,而其它则为低电平表示无信号产生。因为三个输入端能产生的组合状态有八种,所以输出端在每种组合中仅有一位为高电平的情况下,能表示所有的输入组合。其真值表如表1-1所示 输入输出 D2 D1 D0 Y7 Y6 Y5 Y4 Y3 Y2 Y1 Y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0 1 0 0 0 0 1 0 1 0 0 1 0 0 0 0 0 1 1 0 0 1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0 0 0 表1-1 3线-8线译码器真值表 译码器不需要像编码器那样用一个输出端指示输出是否有效。但可以在输入中加入一个输出使能端,用来指示是否将当前的输入进行有效的译码,当使 能端指示输入信号无效或不用对当前信号进行译码时,输出端全为高电平,表 示无任何信号。本例设计中没有考虑使能输入端,自己设计时可以考虑加入使 能输入端时,程序如何设计。 三、实验内容 在本实验中,用三个拨动开关来表示3线-8线译码器的三个输入(D2-D0);用

大学物理 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 1、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目的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目的与中学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基础课程,它不是“大学物理学”的分支或组成部分。虽然物理实验必须以物理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物理学的原理进行实验或研究,但是“大学物理实验”又独立于“大学物理学”,它不是以验证物理定律、加强理解物理规律为主要目的的,分散的力、热、电、磁、光实验的堆切,而是以物理实验的基本技术或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为主线,再贯穿以现代误差理论,现代物理实验仪器设备、器件的原理、使用方法,构建成一个完整的,但又不断发展的课程体系框架。其教学目的如下: (1)掌握基本物理量的各种测量方法,学会分析测量的误差,学会基本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能正确的表达测量结果,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测量不确定度)。 (2)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常用实验仪器设备、器件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并能正确运用物理学理论指导实验。 (3)培养、提高基本实验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基本实验能力是指能顺利完成某种实验活动(科研实验或教学实验)的各种相关能力的总和,主要包括: 观察思维能力──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正确规

律的能力。 使用仪器能力──能借助教材或仪器使用说明书掌握仪器的调整和使用方法的能力。 故障分析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能正确找出原因并排除故障的能力。 数据处理能力──能正确记录、处理实验数据,正确分析实验误差的能力。 报告写作能力──能撰写规范、合格的实验报告的能力。 初步实验设计能力──能根据课题要求,确定实验方案和条件,合理选择实验仪器的能力。 (4)培养从事科学实验的素质。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遵守操作规程,爱护公共财物的优良品德;以及团结协作、共同探索的精神。 2、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 实验课与理论课不同,它的特点是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任务,通常每个实验的学习都要经历三个阶段。 (1)实验的准备 实验前必须认真阅读讲义,做好必要的预习,才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实验。同时,预习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学习环节。预习时要写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显微镜与望远镜实验指导书_全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际测量,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主要光学参数; 3.根据指示书提供的参考材料自己选择2套方案,测出水准仪的放大率并比较与实验结果是否相符。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实验:测量显微镜、分辨率板、分辨率板放大图、透明刻线板、台灯,高倍(40×、45×)、中倍(8×或10×)、低倍(2.5×、3×或4×)显微物镜各一个,目镜若干(4×、5×、10×、15×等)。 2.望远镜实验:25×水准仪、平行光管、1×长工作距测量显微镜、视场仪、白炽灯、钢板尺、升降台、光学导轨、玻罗板、分辨率板。 三、实验原理 (1)显微镜原理: 显微镜是用来观察近处微小物体细节的重要目视光学仪器。它对被观察物进行了两次放大:第一次是通过物镜将被观察物成像放大于目镜的分划板上,在很靠近物镜焦点的位置上成倒立放大实像;第二次是经过目镜将第一次所成实像再次放大为虚像供眼睛观察,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由于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显微镜总的放大率Γ应是物镜放大率β和目镜放大率Γ1的乘积。 Γ=β×Γ 1 绝大多数的显微镜,其物镜和目镜各有数个,组成一套,以便通过调换获得各种放大率。显微镜取下物镜和目镜后,所剩下的镜筒长度,即物镜支承面到目镜支承面之间的距离称为机械筒长。我国标准规定机械筒长为160毫米。 显微镜的视场以在物平面上所能看到的圆直径来表示,其视场受安置在物镜像平面上的专设视场光阑所限制。 显微镜的分辨率即它所能分辨的两点间最小距离: nSinU λδ61.0= 式中:λ为观测时所用光线的波长;nSinU 为物镜数值孔径(NA )。 从上式可见,在一定的波长下,显微镜的分辨率由物镜的数值孔径所决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基本上与所使用光的波长是一个数量级。为了充分利用物镜的放大率,使被物镜分辨出来的细节,能同时被眼睛所看清,显微镜应有恰当的放大率。综合考虑显微物镜和人眼自身的分辨率,可得出显微镜适当的放大率范围是: 500NA<Γ<1000NA 这个范围的放大率称为有效放大率。如使用比有效放大率更小的放大率,则不能看清物镜已经分辨出的某些细节;如取用高倍目镜得到比有效放大率上限更

环境监测与评价实验指导

实验一 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的微量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方法原理 2.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3.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4.通过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实验原理 邻菲罗啉(phen )和Fe 2+在pH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 物Fe(phen)2+3 ,其lg K =21.3,κ508=1.1×104 L·mol -1·cm -1,铁含量在0.1~6μg·mL -1 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显色前需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将Fe 3+全部还原为Fe 2+,然后再加入邻二氮菲,并调节溶液酸度至适宜的显色酸度范围。有关反应如下: HCl OH NH 2Fe 223?++ ==== 22N Fe 2++↑+ 2H 2O + 4H + + 2Cl - N N Fe 2++ 3 N N Fe 3 2+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在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 ,以溶液的浓度C 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Ax ,根据测得吸光度值Ax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值Cx ,即可计算试样中被测物质的质量浓度。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分光光度计,1 cm 比色皿。 2.试剂 (1)100 μg·mL -1铁标准储备溶液,10 μg·mL -1铁标准使用液。 (2)100 g·L -1盐酸羟胺水溶液50mL 。用时现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