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

英语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
英语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

英语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

初中英语课堂评价的标准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根据这一标准,联系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一系列优秀的教学案例,结合自己教学中的感悟,我们对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应具备的一些特征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究。下面是我们在英语高效课堂研究中所发现的几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

小刘是七年级的英语教师。她前年参加工作,专业基础扎实,热情上进,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小刘的英语课讲得很有趣,也很受学生的欢迎,但是她教的学生的考试成绩总是不太好。小刘很困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课题组专门听了她几节课,发现小刘在讲课时习惯于创设情景学习生词,为此每节课都花费不少时间,而实际效果并不是太好。例如她在引导学生学习四季这几个单词时,先展示了一张美丽的幻灯片,她指着图片里的红花和绿草用英语做了一段精彩的描述,然后又用英语说,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天气既不太热,也不太冷,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可以放风筝,这就是spring。接着,她又用类似的方式教了summer,fall和winter。小刘老师英语口语流利,表情和动作传神,所用的图片又很美,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然而在下课后的抽样检测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对这几个单词非常生疏,分不清它们的意思,很多学生连读都读不好。会读、能分清它们的意思应该是这节课学生要达到的最起码的目标,为什么竟没有达到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在这节课里,小刘

为了追求生动的课堂效果,把不少时间都花费在了创设情景上,并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一内容进行实质性的练习,而学生只是限于走马观花式的浏览。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传授新知识时不能兜圈子,不能绕来绕去,要简单直接。其实,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实质就是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尽快地解决一节课中最重要的教学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直截了当地呈现给学生,然后集中练习,及时反馈,这是实现英语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要尽量做到少讲解、少启发、少提问、少归纳,那种启迪思维、举一反三的想法通常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些做法往往是费时低效的。好的英语是练出来的,我们要多想办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操练。

案例二

陈老师从事英语教学十多年来,他勤奋敬业,熟悉教材。然而让陈老师一直感到无奈的是,他班的学生英语考试成绩却总是最差。陈老师被称作是最善于讲解单词用法的人,而他班的学生却最怕记单词,也最不会运用单词。为此,我们课题组对陈老师的课堂进行了两周的跟踪调查,发现陈老师虽然备课认真,课堂上讲解准确细致,却不善于组织学生对一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充分的练习,特别是不善于引导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结果学生现在学的内容,过一会儿便忘了大半,第二天就所剩无几了。

这一案例表明了反复练习在英语课堂上的重要性。我们知道,英语不是教会的,而是练会的。掌握单词和句型是学习英语初始阶段要

面对的基本任务,这些任务又主要是通过记忆来完成的。对待记忆问题最终都要靠反复的强化和循环来解决。背诵和默写,这些最古老最笨的学习形式,其实也是学英语最有效的方式。只要把这些学习方式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起来,并以一定的小组活动为载体,合理安排,循序渐进,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案例三

邓老师是一位英语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教学成绩一直很好。当我们课题组向她请教课堂教学的秘诀时,她说了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以前我总是害怕学生在学习中出错,每次发现学生出错,我都会反复地讲解和分析,结果学生照样出错;后来,我换了一种方式,不再对学生讲解出错的原因,而只是出示正确的答案,让学生自己纠错,结果发现学生出几次错后就记住了。于是我想,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一个新知识点可能就是要重复几次才能记住的。”

邓老师的话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对于学生在做题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反馈,即要做到及时更正、循环记忆。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教师要善于变换形式对学生做错的题目多进行正面强化,少进行解释和分析。对待语言问题,一个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多告诉学生是什么,少告诉学生为什么。在重复和循环记忆中,学生对语言的实际感悟比教师的启迪和归纳要深刻得多。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关键是在一节课里,教师要尽量采用比较简单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反复的练习,然后对学生在做题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循环记忆。除此之外,

我们还发现,高效课堂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力求使自己所采用的课堂形式与学生的课堂需要相一致,或者毋宁说学生的课堂需要就是课堂形式本身。具体地说,就是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符合学生的注意规律。一般来说,一节课前半时学生求知欲强、注意力集中,适合以听说为主对重难点内容进行集中讲解和操练;后半时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容易分散,适合以读写为主进行自主学习或小组活动。因此,在一节课的前半时里教师要注意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激励学生牢固掌握这节课的主要语言点,为接下来的学习扫清语言障碍;后半时则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交流,教师只负责组织、检测和点评。按照这种形式来设计教学流程,不仅便于有效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英语的学习不需要过多的语法讲解,点到即可;但需要正确的语意理解,以免死记硬背。把一节课的生词或重点短语放在几个典型的句子里直接呈现出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口练习,直至脱口而出;然后借助教材,通过听和读让学生体会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真实意义,并通过书面形式的课堂检测及时地反馈和强化,这是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条有效途径。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设计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设计 一、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比初中阶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渐渐形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他们学习英语方法由死记硬背转型向理解型并应用到交际上,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技能和策略,学会把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兴趣联系起来。通过任务型课堂活动和学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不再认为英语的课堂学习很枯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加强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本单元第一个课时。由于这课出现的生词比较多,在课前教他们读了一下。在备这一课时,发现它的有关宇宙的知识很专业,起初比较担心,但是得知高一的学生地理课上已经学习了相应的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在处理的时候就注意到详略的问题,我觉得在今后也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所把握,这样才会更好地抓住要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 本课为阅读课型,主要介绍有关太空知识和人类起源。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宇宙的形成,和人类的形成。课文内容用不同的形式来让学生自己归纳,提高阅读技能。由于这课讲述有点抽象,需要足够的图片,方便理解并形成感性认识。本课目的要使学生了解宇宙形成和人类起源,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看图片引入宇宙形成这一话题。 2.从网上下载一些宇宙空间图并展示给学生看,弄清楚星际空间的划分,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些生词用板书) 3.学生阅读课文后完成精读练习。 4.两人围绕人类起源进行讨论。 5.语言学习--难句解释。 6.小结文章,一是找关键线索,二是写作手法。 7.小组讨论,包括复述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学生总结自己通过本课学习学到了什么(达到教学目标--形成保护环境意识)。 四、教学策略 环环相扣,设计紧凑。先利用录音和图片引起兴趣,然后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文章,通过回答问题掌握细节,知道宇宙形成的过程,再从整体上把握它的结构、特色,学习用英语归纳以及复述,最后自己去小结上完这节课的收获,使他们的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也增加了见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会用英语口语判断别人给出的依据,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采用多媒体教学,用一些有关宇宙的精美图片,引起学生对即将阅读的文章的兴趣,减少陌生感。 五、教学过程

小学英语生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生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作者:常海霞(小学英语青海海北小学英语一班) 评论数/浏览数: 5 / 1974 发表日期: 2012-11-22 17:11:54 |优秀小学英语生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生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小学英语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但是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小学英语生本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渐渐暴露出来。教师教得很辛苦,可是学生学得好像越来越没“味”道;有的学生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学习起来感觉很吃力;有一小部分学生甚至丧失了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及时地、有效地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就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计划更符合学生的需要,而且这对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听课偶得的一些片断来谈谈自己的反思和思后建议。 1.案例一:片面追求学生自主学习,导致教师口干舌燥,学生舌头打转三年级教学Look at me时,教师指着自己的嘴巴说:“Look, this is my mouth”,然后接着说:“mouth, mouth”大部分学生们在听完示范发音后,就把手举得高高的,一直嚷着:“Call me ,call me。”要求自己来读读这个单词。于是请第一名学生站起来读,他的发音并不正确,读成汉语的“冒失”,教师又示范了一次并纠正他的发音,直到他读准确为止。没想到第二个学生的错误和第一个学生一样,教师只好再次经历了示范、纠正的过程。可是当第三位学生站起来发言时,同样的错误仍在继续。这时教师没有再请其他学生上来读了,教师知道了多数学生根本没有学会该单词的读音,他们在意的是自己能不能站起来发言,能不能得到我给的“Apple”章。课堂教学活动只好再次回到单词的发音教学,最后,那一节课只能是匆匆忙忙收尾,一些活动无法进行。 1.1 课后反思;学生缺少必要的模仿训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少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模仿训练,总是不会读或读不准单词,只好用汉字给单词注音,导致开口便是汉语腔十足的英语。通过反思,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学生缺少足够和有效的认真听、准确模仿的训练。所以,尽管教师一遍遍地示范、纠正读音,他们仍会不断地犯同样的错误,生本的先学后教理论要依托于学生对知识正确的理解基础,否则就是在错误的基础上延续更大的错误。 1.2 思后建议;培养学生准确模仿的习惯;众所周知,准确模仿是小学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一)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一) 嵩山中学乔东梅 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一、背景 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具有很多优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和局限性,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和掌握这种规律,并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相长,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教材分析 1.话题。 本课选取的是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10 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展开讨论的。 2.语言点。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 I’m going to be …”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 3.目标。 引导学生根据图片领会所要谈论的职业话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掌握谈论此类话题的基本句式、词汇。 使学生了解关于一些职业的名称如何用英文表达。 Step 1 Lead-in vocabulary teaching Show some pictures of famous persons. 设计思路:以讨论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明星,名人为话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单元的新单词。 Step2 Talk about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if you want to be …?” For example, “I want to be an English teacher, and I’m going to study English very hard.” Listen to the tape and match the items below. 教学思路:先引导学生学会谈论新的句型结构,为下一步的话题深入做铺垫。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根据听到的录音材料内容连线,锻炼和检查学生根据所听内容完成任务的能力。 Step 3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Then, get some pairs to act their conversations out. 教学思路:在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好奇心、表现欲以培养语言学习的信心。暴露容易出错的问题和错误,以培养孩子细心做事的习惯,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缜密。 Step 4 .First, let students listen and finish the listening task. Second, ask a student to make a r eport to check their answers. Finally, listen again and repeat the tape. 教学思路:做听力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听的能力而且让新的语言点在听力材料中再现,从而加以巩固,实质上是变换语言输入的形式。 三、教后记。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思考的问题: 1.如何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案例片段描述:曾经听过两节课,期间两位老师都谈到一个话题“肥胖”。 片段一,教师在讲到stop sb. from doing sth.这个短语时,让学生来造句,有一位学生站起来,与老师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 Student: My mother often stops me from eating meat. Teacher: Why? Student: Because my mother says I’m too fat.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位学生很难为情,但老师下面的一句话马上将气氛缓和了过来。 Teacher: But I don’t think you are too fat. You are strong. 片段二,教师组织学生表演自己创作的“看病”对话,想找一位较胖的学生来担任“患者”,有一位长得胖呼呼的学生自告奋勇站起来,于是发生这样一段对话:Teacher: Ok! Who will act the sick people? Any volunteers? Student: I will. Teacher: Good! I think you are fat. You are the right person!

当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位学生一脸的尴尬,一个劲地挠头。 教学反思:两位老师在处理一个相同的话题时运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毋庸置疑,前者的处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后者的处理则会对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时刻都受到彼此情感的影响,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这种人际关系,同时还可以创建一种和谐的语言活动氛围,努力产生浸润性的效果,让学生愉快地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中。在课上,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的情感态度,建立融洽、、团结、相互尊重的氛围,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 案例片段(二) 思考的问题: 1.如何将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教学原则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拓展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案例片段描述:我在授课时设计了以下三个片段: 片段一,为了引出“birthday”这一话题,我与学生进行了以下对话:Teacher: Excuse me. When is your birthday? Student A: On February the eleventh

高三英语课堂教学案例

高三英语课堂教学案例 教学教案理念 ⑴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实 现目的,感受成功,教学进度整体把握,教学形式不拘一格。 ⑵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器重体验参与,老师起到“设计者、研究者、促进者、协调者”的作用。 ⑶在教学中,突出交际性,注重读写的实用性,要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⑷课后访谈调查,读写摘记,器重语言运用。 ⑸正视个体差异,提倡过程激励,以多条理、多角度、多主体的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方式激励进步。 一、学情剖析 一方面,高中中学年龄段的学生对四周的事物较为敏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不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知识,想取得更多的信息。在英语学习上,他们不只是想把英语作为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来学,更希望能学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有的内容,从英语学习中取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对体育比较感兴趣,对吉尼斯纪录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二、教学内容剖析 (一)知识背景及新课程、新教材 本单元以世界纪录为中心话习题,只要内容波及以阿里西塔福尔曼为代表的几个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保持者及其运动经历,重点讨论了创造吉尼斯纪录所必备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创新意思以及挑战自我的决心和毅力语言和技能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 本课是是本单元第二课——“浏览课”,于是本单元的重点。文章的主习题是“路永在前方”其内容介绍了世界吉尼斯的保持者阿西里塔福尔曼,他不是职业运动员,但其运动成就让许多运动员可望不可即,本课通过阿里西塔福尔曼的成长经历以及取得这些成就的精神动力激励学生认识自我的潜力找到精神动力的源泉,实现梦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了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并以此指导浏览;训练skimming, scanning, careful reading等浏览微技能;3.对文章深条理的理解及细节的观赏,认识及剖析主人公的人物特征及人物性格。 (2)难点: 1。浏览技能的训练;2.对记叙文的鉴赏能力及人物评价。 (确立依据:浏览在整个英语教育体系和高考中都占有重要比例,浏览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事。再高明的教师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浏览能力传授给学生。学生浏览能力的提高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训练取得。复述课文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同时又是提高学生白话能力的重要方法) 三、三维教学目的

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用真实的语境,多样的评价鼓励孩子听说英语 -- 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情景下运用英语交流为目的的思想。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适当的引导,搜集现实中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使用英语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通过听、读、说、写四方面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并且通过各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听、说。 [ 具体过程] : 这学期,有一次开放日活动。我教的是3B 的family members 。为了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兴趣,并且深刻地记下这节有意义的课。我请孩子事先带了一些家人的照片,准备课上时请同学上来阐述。后来,我发现,将他们家人的照片剪切下来,放在电脑上展示,会不会更容易学习和使用新句型呢?我按照这样的思路重新设计并上了一节开放课。 师生问候完毕,我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快速回顾了上节课的八个家庭成员和问句Who s he? 和Who s she? 同学们一起问问题,传到HELEN AND MIK的头饰的同学回答He' s/She' s… 紧接着,我就出示了一张陌生老爷爷的照片,一个大问号在旁边,我问:wh o' s he?没等学生回答,我就问Is he your grandfather? 慢慢重复了问题两遍。 然后说:Excuse me,…,Is he your grandfather? 学生很自然地回答我Yes,he is./ No, he isn ' t. 我请回答不是的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来问一问你认为是知道答案的同学。学生们顿时兴奋起来,一个问一个,问到了每个角落的孩子。当听到No的时候,不但问的同学失望了,听的同学也一阵失望。同时,又很期待地问下一个同学。当听到期盼已久的yes 时,每个孩子都很开心。 一张照片还不过瘾,我又趁势出示了几张处理过的照片和需要用到的句型,请同学们小组问答练习。对于真实的问题,孩子们一问一答,饶有兴趣。 真实,使得这节课异常地热闹。孩子们的好奇,孩子们的表现欲,一下子涌了出来。 但是,课堂是需要纪律来维持的。在自由对话的过程中,有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讨论中,甚至不愿去倾听别人的对话,这时候,彩色粉笔帮了我的忙。 T: OK.Now, let ' s have a look. If you speck good enough, red star; listen and respect enough, blue star; always put up hands, green sta r!(发言好,红星一颗;会听的,蓝星一颗;常举手,绿星一颗。比一比,哪一组五彩星最多!) T: group 1, you can listen, blue star for you. 如此下来,孩子们不但能够兴趣饱满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并且能够努力去积极思考发言,并仔细听他人的对话。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不但能静下心来听了,并且会听了。有些同学的对话加入了前面发言同学的好语句。对话越来越精彩了。我第一次发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案例分析.4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内容: 1、请描述一下你的朋友,看看他(她)过去和现在有什么变化,请从外貌、性格、爱好来说明。词数:80~100左右。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英语简单描述自己或他人过去和现在发生变化。 2.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起草和修改作文 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竞赛、练习等 四、教学步骤 1.复习词组和句子:通过小组竞赛和俩俩对话复习谈论某人过去和现在发生变化表达。为学生写作做铺垫。如: used to do sth. play basketball play soccer play the piano play the violin enjoy doing sth. prefer doing sth. be interested in doing sth. climb the hill go swimming like doing sth. all the time collect stamps My hobbies are changing all the time. 2、认真审题,明确题意:教师介绍用第几人称、用什么时态、简述写作方法,提出字数要求等。

3、小组讨论,详细构思:由小组成员讨论有关话题,如先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有什么变化。然后再进行交流观点,教师可以参与小组讨论补充有关信息等,以便进一步完善或拓展其写作思路。 4、认真独立完成作文:通过交流和探讨,每个学生认真编写提纲、打草稿,在这个过程中,有问题可求助于组员或老师,但不能抄袭他人作品。完成后认真阅读,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修改。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精彩句子,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 5、小组成员互评互改:教师简要传授修改策略,同桌互相阅读作品,并做必要的修改,并用红笔划出好词、好句.草稿必须签上批改同学的名字后上交。 6、在班上朗读一篇优秀的作文和中等的作品并一一进行点评。 7、抄正作文:让学生抄正作文后上交。 五、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一、整个课堂通过不同方法引导,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训练。同时活动形式多样,如小组活动、个体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试成功。 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是薄弱的环节,在教学中必须从基础抓起,尤其是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英语同步教学听、说、读、写的训练。1.词汇听写、默写、单词拼写、连词成句、英汉互译、句子转换、句

最新高中英语教学案例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 同位语从句 熊敏高三英语 一、教学课型:语法课 二.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同位语从句 2.教材处理: 这是一堂笔者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本人对语法教学方法的实践积累和思考进行设计的一堂探究课。该课创造性地选择了授课内容,对语法教学进行了整理与补充,改变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实验和探究。 该课以话题校运会引发学生对同位语从句的关注和思考。该课旨在启发学生去思考自我梳理知识和自主学习的模式,让学习过程有一个延续的趋势。同时,提供一次实际运用英语表达交流思想的机会,增强使用英语的信心。 三、学情分析: 笔者首先考虑为什么和怎么上这节课,使教学目标的设计实在可行。笔者的授课对象是属于三流水平的一个县中学,这个班为普通平行班,英语基础较差,但是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习热情、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是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和培养的。怎样使得一节课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所思考和帮助,也是笔者要考虑的问题。综上因素,根据学情,笔者采用活动式的教学方法上一堂语法学习的课,期待对今后的学习中新旧知识的连接有所帮助;同时注意运用鲜活真实的语言材料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答题的兴趣,同时便于设题。兼顾设计内容简单化,便于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 四、教学目标 1. 掌握同位语从句的构成形式及其特殊用法。 2. 能够在句子中熟练运用同位语从句 五、设计理念: 1.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实现目标,感受成功,教学进度整体把握,教学形式不拘一格。 2.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重视体验参与,教师起到“设计者、研究者、促进者、协调者”的作用。 3.在教学中,突出交际性,注重读写的实用性,要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4.课后访谈调查,读写摘记,重视语言运用。 5.正视个体差异,倡导过程激励,以多层次、多角度、多主体的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方式激励进步。 六、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问答法(question and answer) 讨论法discussion 辩论法(debate)taks-based method(任务教学法) 教具教学手段: ①Multi-media computer; OHP(overhead projector); tape recorder; PowerPoint ②多媒体辅助教学 (依据:根据本课特点以教材为本,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恰当合理呈现本课内容。) 七、教学过程: Step 1 Lead in T: As is known to us, the sports meet is on the way, are you excited about it? Will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最新教育资料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就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授某个知识点时,出现的某种状况,可能是积极方面的,也可能是消极方面的,教师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表现,做出确凿的判断,采取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英语。 一、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食物对同学们来说都很熟悉,也贴近生活,所以说起来朗朗上口。利用前几节课的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colour?My favourite colour is_____. What’s your favouritesubject?My favourite subject is_____.在此基础上引出今天的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My favourite foodis______.学生很快就接受了,并练习得可以。为了让更多的同学练习,我几乎叫遍了全班的同学。还剩一个,这可是我班的“老大难”,但我还是把他叫了起来,令我和全班同学没想到的是,他居然说出来了,而且还说得可以。此时全班响起了热闹的掌声以此鼓励。关注学困生,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他们,关注他们,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让他们体会到胜利的喜悦。 二、创建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 在学生学完My name is___之后,进一步学习What’s yourname?老师拿出卡片复习My name is Danny/Jenny/Li Ming.学生跟读:Hello!My name is Danny/Jenny/Li Ming.之后?v解要学的内容:What’s your name?让学生猜出这句话的意思。学生很简易说出:“你叫什么名字?”老师领读并配以动作,指导学生小组练习和表演。 Hello!My name is _____. 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 ____. 学生通过读句子、猜测、表演对话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打心里喜欢学习,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还采用了小组比赛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79305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 扶风县召公初中田亚维 一、教学背景 本课是新目标初中英语的内容,它涉及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课本设计了许多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和活动,单元教学结构层次分明,落实任务性教学,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吸引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针对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的,要求学生能会使用英语来谈论日常作息习惯。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我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 性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七年级上册里已经学习了一般现在时,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句式,比如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结构和用法。由于我们这儿的学生在进校时大部分的学生的基础不太好,所以我在教学时注意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教材分析 1.话题;本节课是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2 What timedo you go to school ?Section A (1a-——1c) 2。语言点: (1).词汇:get up go to school getdressed brush teeth eat breakfast take a shower. (2.).句型:A:What time do youusuallyget up ,Rick? B:I usually getup atsix thirty 。 3不同时间段的表达法。 3。目标:(1)能简单谈论日常作息习惯. Iusually get upat six thirty。

初中英语写作及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初中英语写作及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转载于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一、引言 英语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一环。我们应抓好基本功的训练、开展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进行行之有效的讲、评、改,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 二、抓好基本功的训练 写作是语言的输出,应建立在语言材料输入的基础上,如果学生没有关于主题信息的知识输入,没有正确的英语词法、句法、语段和语篇结构特征等知识,就很难实现正确的语言输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抓好基础。 1.听写练习 听写每个单元的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子。听写练习既能练听又能练写,一方面检验了听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写的速度及准确性,还可巩固所学内容,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说的练习 每节课前几分钟,可采用值日生报告制,内容不限,可以是读过的小故事、也可以是自己的习作;教师也可就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一连串的提问,或让学生把所学对话改写成短文等。通过这种说的练习,让学生注意时态、语态、人称和前后的逻辑关系,从而为写作打下基础。 3.词组识记以及固定表达句型背诵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多识记词组。词组就是单词根据语用实际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固定搭配。如果想写出或说出地道的英语,就要用那些约定俗成的词组。例如,表达吃药的词组是“take medicine”而不是“drink medicine”或“eat medicine”。记住词组have a good time 意义及用法, 写作中就不会出现“I played happily”汉语式的错误了。英语中有许多比较固定的表达方式,如:I am afraid that…. It is hard to…等,掌握了它们,对学生写作大有裨益。 4.五种简单句的句型结构训练 五种简单句是指以下基本句型:SV、SVP、SVO、SVOC、SVOO。英语中千变万化的句子归根到底都离不开这五个基本句型,因此对这五个基本句型的训练就尤为重要。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 1.英汉互译练习 每个单元都有一两个重点句型,让学生进行英汉互译,可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敏感度,从而在写作中有意识地避免母语干扰,正确使用英语语言。 2.仿写 教师容易围绕句型设计小作文,鼓励学生阅读后仿写相似题材和内容的文章,这样的写作就不会出现结构混乱、内容空洞的现象,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写作能力大有帮助。如Unit 4 What would you do?这一单元主要句型是I would …if I had a million dollars,我设计这样的作文题:假如你中了一百万的彩票你将会怎样做?同学们写出的作文就比较成功了。 3.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写的能力 Go for it! 以单元编排,每个单元一个话题,每个单元都由易到难,最后落实到以话题为主的书面写作上来。这些话题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题材广泛,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和余地。每个学生可根据个人特长以及自己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见解,写出与众不同、富有个人特色的作文来。 4.对写作主题加以讨论,并整理、组织成文

(完整word版)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王萃 摘要:在英语课程的改革中,方方面面都在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合作与探究英语阅读 一、前言 《牛津高中英语》Project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属于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走出课堂,与同学分工合作。学生认真阅读所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得到启发,然后通过讨论、调查、专访、文献检索等活动,完成一个特定的课题。模块六第一单元Project的课题是Putting on a play.包括两个舞台剧:The invisible bench和The important papers。现将设计思路及教后反思与诸君交流,探讨如何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参与课堂、享受课堂。让学生参与“备课”,备教材在本课的两个舞台剧中,台词较为简单,但旁白和转场很多,人物表情和心理活动非常丰富。所以,同学们主要应在揣摩人物内心方面做足功课。 二、学生分析 根据《新课标》精神,高中英语教学要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基础上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高二学年的英语教学将继续培养和优化学生的

英语学习方法,使他们能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主动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 三、教材分析 该板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把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从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它基于阅读文本,又超越文本信息。根据《课标》,《课标》在“使用建议”部分指出:教材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教材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允许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补充。因此,此教学设计着眼于把project 部分根据现在所教生源的实际情况,设当地化繁为简,让学生自己从两片喜剧中选择一个小组合作表演。并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强化每个任务环节的有机结合。对学生而言,随着不同任务的转化,对他们构成了不同层次的挑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三是注重在语言材料的有效输入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有效输出。坚持先读(课文,课外阅读材料),后说(合作探讨如何表演),再演(完成舞台表演)的教学三部曲。 四、教学策略 该板块引导学生进行谈那就行学习,把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从课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1)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XXXXX小学XXX 问题背景: 在推行新课标,崇尚新理念的今天,创新性学习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的确,创新性学习有许多优点:可以充分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等。但是这样却很容易造成一个班上两极分化的问题,永远是学习好的一部分学生抢着回答,而差生保持沉默,如果学生不知道交流合作的话,永远达不到我们教学所预期的效果。 教育教学情景: 在我刚接四(6)这个班的时候,从他们英语老师那儿了解到:班上有个叫张成的男生,性格非常地内向。英语学习一直以来都比较困难,成绩长期处于班级中下水平。他上课从不举手,有时被老师请到发言时,也是站在座位上一声不吭。时间久了,老师和同学们仿佛渐渐淡忘了他的存在,一堂课除了“开小火车”的练习,几乎听不到张成的声音。 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我一开始就给他一种关注,让他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第一次英语课上,我在教“Look at me ,this is my head, this is my ear…”时,领读了几遍后让个别学生来读,并且有意叫到了张成,他开始

不说话,我又给他读了好几遍,可他显然有点不耐烦,干脆说了一句:“我读不上来。”就不愿再跟读了。当时我真的有点尴尬,可转念一想,马上有了主意,于是我把全班分为两大组来竞赛,男孩一组,女孩一组。规则是:两人合作,其中一人随意指自己身体的一个部位,另一个人快速用this is your ….表达出来,如果表达正确,他的搭档就要重复一遍,如果不对,则要改正过来,可以拿上书。最后给说的单词多的组每人加一颗星,结果这一招还真灵验,每个小组都干劲十足了,互相分配任务,张成也非常积极地给他的同伴配合,我待同学们基本上都读了一遍后,看教育的时机已到,便说:“老师开始学英语时有很多句子也不会读的,但我坚持一遍又一遍地跟读,直到第十遍才终于学会。”接下来,我又叫了张成,请他读出“Look at me ,this is my head, this is my ear……”等句子,在我的鼓励下,他终于拾起了自信,鼓起勇气大声读出来了,虽然读得不太好,但我还是给予他“Excellent!”的最高表扬,并对其他同学说“Clap your hands!” 现象分析: 这是一个英语课堂中反复操练的环节,对于没接触过英语音标的小学生来说,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却也是非常枯燥的。无论我们怎么优化这一过程,把他变成一场游戏或一场竞赛,仍避免不了反复地读、说与纠音。教学中,存在着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是很正常的,但我决不能让学生存在不想学的心理。

中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一)

中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1) What things can harm the environment ? 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 ? ) 活动目的:通过列举污染源,学生更清楚当前环境的不仅如人意,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从而使学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他们动脑筋,想办法,积极讨论保护环境的措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活动过程: T: There is much pollution all over the world now . Can you tell me what it is ? (学生很快地回答) Ss: Water pollution ; Air pollution; Noise pollution;soil pollution …etc. T: Do you know what causes water pollution ? Ss: Factories pour waste water into rivers and lakes . T: All the factories ? Ss: No . T: What factories ? Ss: Paper factories , printing and dyeing mills , plastic factories…ect. ( 学生不会用英语说“印染厂及塑料厂”,他们说中文,我说英文。) T: What else can cause water pollution ,too? Ss: Some people throw rubbish into rivers and lakes . T: How can we help to solve this problem ? ( 学生们分组讨论解决办法。) Ss: We can advise the directors of these factories to stop pouring waste water into rivers and lakes . T: If they don’t accept your advice ,what else can we do ? (学生们讨论更热烈了,过了一会儿,他们七嘴八舌地说:) Ss:1. We can write a letter to Green China about it . 2. We can also ask newspaper reporters and TV station reporters to report these factories . …… T: There is a paper factory in my hometown .It pours waste water into the river every day . The people in the town drink the water of the river every day . They have advise the leader to stop pouring waste water into the river many times .But he never accepts it . Can you write a letter about it to the Green China ? (学生异口同声说“Yes”。由于写作太费时间,这封信作为回家作业,请同学们写在作业本上。) T: You have told me what causes water pollution and how to solve this problem .You’re very clever .Thank you very much .But can you tell me what

初中英语优质课教案

初中英语优质课教案 授课年级:八年级(2)班节次:第1节 教材: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课题: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一、教学内容: Unit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单词:subway take the subway train ride a bike walk 等。 2、语言目标:how引导的特殊问句;肯定句与否定句。听:能听懂谈话出行的方式。说:能表达自己想到达目的的出行方式。读:能正确朗读本单元的对话和句型。写:能写本单元的单词和句型。 3、学习策略:注意通过语言语调的表达来推测词义,也可借手势动作和表情来完成。(主动参与学习,善于和他人合作交流)。 4、情感目标:学会在交流活动中尊重和理解别人,学会交换不同的看法,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增进情谊。 5、德育目标:在歌曲和游戏中习他人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团队合作精神。 6、多元智能:人际交往逻辑表达个性呈现 7、文化意识:了解英、美国家中小学生上学的方式,培养世界意识。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how /how far /how long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2.乘坐交通工具的表示方法. 3.It takes /will take/took sb. some time to do sth. 四、课前准备: cards and a tape-recorder . 五、教学运用:情景交际法、游戏法等。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flash动画、ppt演示、歌曲游戏及肢体语言的应用。 七、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 up. Great the class as usual. Talk about the weather . T: How’s the weather today? T:How was the weather like yesterday? …… point student A say “ Hello! Listen to me ok ?.I will sing a song to you .But you must …”.(用手指作安静动作) Listening to a song 歌曲欣赏,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课打下伏笔。Step 2 、Games 用肢体语言表达让学生猜测意思,完成交通工具词汇的预知。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001]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授课教师: 课程:V o c a b u l a r y–l e a r n i n g i n s m a r t w a y s 授课时间:45分钟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SEFC Book 6必修阶段性词汇学习方法探究 2.教材处理: 这是一堂笔者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本人对词汇教学方法的实践积累和思考进行设计的一堂探究课。该课创造性地选择了授课内容,对使用性较强的词汇方法进行了整理与补充,改变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实验和探究。 该课的中心话题是“三鹿毒奶事件”,内容引发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思考。该课旨在启发学生去思考自我梳理知识和自主学习的模式,让学习过程有一个延续的趋势。同时,提供一次实际运用英语表达交流思想的机会,增强使用英语的信心。 二、学情分析: 笔者首先考虑为什么和怎么上这节课,使教学目标的设计实在可行。笔者的授课对象是普通平行班,英语基础较差,但是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习热情、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是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和培养的。怎样使得一节课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所思考和帮助,也是笔者要考虑的问题。综上因素,根据学情,笔者采用活动式的教学方法上一堂关于词汇学习的课,期待对今后的学习中新旧知识的连接有所帮助;同时注意运用鲜活真实的语言材料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答题的兴趣,同时便于设题。兼顾设计内容简单化,便于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 三、教学目标 1、学习并改善词汇学习的效果;

2、能根据词汇的构成特点,归纳整理学习和记忆的方法; 3、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和谐社会的发展。 四、设计理念: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对词汇的要求,高中阶段从原来的1800—2000个增加到33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词汇量掌握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低。 英语单词的学习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磨练。新教材的词汇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新、长、杂、多。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效果不甚理想,影响了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怎样继承传统的词汇教学的精华,把行之有效的方法介绍给学生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掌握生词和短语除了坚忍不拔的毅力之外,还需要两样东西:已经掌握的单词和短语和不同的记词法。因此,将生词与熟词以各种方式捆绑记忆,是诀窍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经过归类的知识要比零散的知识记得牢固。因此,综合运用多种记忆法,将词汇以链式或发散式的形式联系,而非一盘散沙,是诀窍之二。这样,既可以系统整理要记忆已经学会的词汇,又可以使其以有效的方式扩展词汇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Step I lead—in Skill one: the diversion of words’ part of speech Greet with a typical tongue-twister. 1.Greet with a tongue twister to the students and then let the students practice some tongue twisters. 2.Arrange a competition among the students. 3. Explain a specific example to arouse their attention to the diversion of words’ part of speech-- Skill one: the diversion of words’ part of speech [设计说明]:一开始以一则英语绕口令和绕口令竞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具体分析一个典型,挖掘例子中的同词不同词性的特点,引出第一种词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