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管理制度word精品

麻醉科管理制度word精品
麻醉科管理制度word精品

.

YWC-GZZD-074: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流程

制定日期:年月日修订日期:年月日

一、麻醉科医师分级授权专业技术依据

1、麻醉科患者病情分级: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VI 级和三甲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相关要求,麻醉科患者病情分级标准为:

P1:患者心、肺、肝、肾、脑、内分泌等重要器官或系统无器质性病变;

P2: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处于功能代偿阶段;

P3:有明显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早期失代偿阶段,患者生活尚能自理;

P4: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失代偿阶段,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P5:存在严重影响生命的风险因素,预期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

P6:确诊脑死亡,拟实施脏器移植患者。

2、临床麻醉操作技术与麻醉分级:依据麻醉科基本操作技术难易与风险程度,将临床麻醉操作技术与手术麻醉分为三级:

A1:基础麻醉、低位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及相应的监测技术;常规液体治疗与管理;围手术期输血管理与一般手术麻醉患者病情评估。

A2:下胸段椎管内麻醉;一般性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心肺脑复苏;有创血管穿刺及监测技术、床旁超声技术、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管理等。

A3、MallampatiIII级以是困难气道处理、BMI大于30以上肥胖患者手术麻醉;心脏大血管手术;颅内动脉瘤、巨大脑膜瘤、脑干等高风险颅脑手术;肾上腺手术;多发严重创伤、休克、高位颈髓、器官移植、高龄病人、新生儿等特殊或危重手术麻醉管理。

3、麻醉科镇痛技术与管理分级:依据麻醉科临床镇痛患者病情与主要技术风险程度,将麻醉科医师镇痛治疗技术分为四级:

A1、一般性术后镇痛管理包括日常手术后镇痛泵应用与管理、病房一般晚期镇痛会诊、常见慢性疼痛药物治疗和日常门诊舒适化无痛治疗技术等。

A2、麻醉患者病情评估P3级及以上患者术后镇痛、晚期癌痛三级方案确定与指导、神经阻滞镇痛治疗、一般性微创介入疼痛治疗和特殊患者的门诊无痛治疗。A3、疑难危重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椎管微创介入疼痛治疗、恶性病理性癌痛治疗及患者病情评估P3级以上的无痛治疗技术。

A4、新引进的镇痛药物临床观察、新开展的镇痛技术与镇痛治疗相关的科研设计与实施指导。

.

.

4、新手术与麻醉技术:依据手术相关科室与麻醉科科研管理相关规定,汇总既

往相关手术麻醉风险与临床伦理评估要求,参照河北省手术分级标准,将新手术与麻醉技术分为三级:

A1、院内新开展的河北省手术分级标准目录内手术,无需特殊麻醉技术项目。

A2、院内新开展的河北省手术分级标准目录内手术,需要新的麻醉技术与药物为保障;麻醉科新药物与技术的引进;现有麻醉技术与管理的更新等。

A3、手术相关科室及麻醉科医师获得的省级以上手术、麻醉科研课题,预期为国内领先的技术项目或需要国际论文登记的项目,需要保存严格的麻醉操作与管理监测原始数据者。

二、麻醉科医师的级别

所有麻醉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院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确定麻醉医师的级别。

1、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

2、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

3、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任务3年以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任务3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

三、麻醉科医师的技术权限

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展开P1~2级病人的麻醉如神经阻滞麻醉、低位椎管内麻醉及部分全麻,气管插管术等。

2、高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展开P2-3级病人的麻醉、二三级手术麻醉。初步熟悉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颈髓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高龄病人麻醉,新生儿麻醉,支气管内麻醉,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有创血管穿刺术,心肺脑复苏等。

3、低年资主治医师:可独立展开P2-3级手术病人的麻醉、二三级手术麻醉。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初步掌握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庞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 .

克病人麻醉,高位颈髓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高龄病人麻醉,新生儿麻醉,支气管内麻醉,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有创血管穿刺术,心肺脑复苏等。指导住院医师完成A1级疼痛诊疗与新技术项目。

4、高年资主治医师:可独立展开P3-4级手术病人的麻醉、三四级手术麻醉。熟练掌握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颈髓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高龄病人麻醉,新生儿麻醉,支气管内麻醉,控制性降压,控制性降温麻醉,有创血管穿刺术,心肺脑复苏。独立完成A2级疼痛诊疗与新技术项目。

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独立完成P4级及以上病人的麻醉;指导或独立完成

A3级疼痛诊疗与新技术项目。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指导下级医师操作疑难病人的麻醉及处置下级医师麻醉操作意外、疑难疼痛患者的诊治等。

7、主任医师:指导各级医师操作疑难病人的麻醉及处置各级医师麻醉操作意外、疑难疼痛病人诊治,开展省级以上新项目、极高风险手术麻醉等。

四、麻醉技术等级审批程序

1、一般性麻醉技术实施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指定高资主治医以上麻醉医师安排常规手术的主麻、副麻名单,确保医师级别与手术分类相对应,签字生效。原则上,不同意越级手术。特殊状况下可以同意,但必须保证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2、特殊麻醉技术与管理审批:手术麻醉审批权限是指对拟施行的不同级别手术以及不同状况、不同类别手术的审批权限。所有手术须由科主任审批,科主任的书面签字应落实在手术通知单的审批经过栏目中。

(1)高度风险麻醉:高度风险麻醉是指科主任认定的存在高度风险的任何级别的手术。须经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医务处,由医务处决议自行审批或提交业务副院长审批,获准后,由科主任指定的医师负责实施。

(2)急诊手术麻醉:预期手术的麻醉级别在值班医生麻醉权限级别内时,可施行麻醉。若属高风险或预期麻醉超出自己麻醉权限级别时,应紧急报告科主任。但在需紧急抢救生命的状况下,在上级医师暂时不能到场主持手术麻醉时期,值班医生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前提下,有权、也必须按详细状况主持其以为合理的抢救,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3)新技术、新项目:一般的新技术、新项目须经科内讨论,同时按照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的相关程序进行审批备案。

五、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程序

.

.

1、麻醉医师可独立承担麻醉时或麻醉医师根据前述有关条款需晋级承担上一级麻醉时,应当根据自己的资历、实际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等情况,书写述职报告,填写“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麻醉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表”,交本科室主任;

2、科主任组织在科内对其技术能力讨论评价考核合格后,提交医务处;

3、医务处复核认定后,提交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4

六、监督管理、医务处履行相应的管理、监督、检查职责;1 2、按照本制度与程序对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进行准入和动态管理;、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其检查结果将纳入科医疗质量绩效考核项目中;3、对违反本制度超权限麻醉的医师和责任人一经查实,将追究科室负责人4违规人员个人承担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的责任,并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处理,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

.

YWC-GZZD-075:麻醉术前术后访视制度

制定日期:年月日修订日期:年月日

一、麻醉术前访视制度:

1、麻醉医师应于术前一日访视病人,做好相应麻醉前准备工作。

2、麻醉前访视内容:

(1)了解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及个人史、麻醉手术史、食物药物过敏史等。

(2)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体重,身高、ASA分级等。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凝血功能、血气分析等。

(4)特殊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Holter、通气功能、X 光、MRI、CT 等。

(5)与有创操作,气管插管等操作相关的检查:如脊柱形态,病变,有无义齿,门齿是否完整,颈部活动度,张口度等。

(6)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做出相关沟通与解释。

(7)麻醉前用药:如镇静药、、镇痛药、抗胆碱药、抗组胺药等。

3、评估病人整体状态并结合拟行术式进行麻醉方案设计,对病人接受本次麻醉和手术的耐受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确定ASA分级,并对麻醉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并发症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4、准备与麻醉实施相关的药物和器械。

5、针对术前准备不完善,麻醉实施有困难或危险时,应与主管医师、上级麻醉医师共同协商解决,必要时应向医院主管部门汇报。

6、填写《麻醉前病情评估记录单》,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案号,患者一般情况、简要病史、与麻醉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拟行手术方式、拟行麻醉方式、麻醉适应证及麻醉中需注意的问题、术前麻醉医嘱、麻醉医师签字并填写日期。

7、与患者或其委托代理人解释麻醉相关风险,共同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名。

二、麻醉术后访视制度:

1、对于麻醉后患者应在术后24小时内进行随访,主要了解麻醉恢复情况,及有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同时对患者呼吸、循环、神经、消化和泌尿系统进行逐项观察和检查并记录随访结果。

.

.

2、认真填写《麻醉总结及术后访视记录单》,如有特殊情况应详细记录。

3、如发现麻醉相关并发症,应会同主管医师共同分析处理,且随访至病情痊愈;

发生严重并发症时,应及时汇报科主任。

4、如发生麻醉意外、事故等,应分析病情,协同处理,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讨论并向医务处报告。

5、搜集积累临床麻醉相关资料,总结经验、教训。

.

.

YWC-GZZD-076:麻醉科患者知情同意管理制度

制定日期:年月日修订日期:年月日

为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我院《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的要求,结合麻醉科实际情况,修订本制度。

1、患者知情同意既是患者对病情严重程度、诊疗手术、麻醉方案、麻醉风险等真实情况有了解与被告知的权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接受与拒绝的权利。

2、麻醉前麻醉科医师必须向患者或委托人交待病情及麻醉诊疗方案,重点说明麻醉方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就术前注意事项、麻醉方式、麻醉相关的有创操作和可能发生的意外与并发症、术后镇痛的利弊和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向患者或委托人做详细交待。有关风险交待时,决不能回避可能发生或存在的(包括潜在的)危险性,取得患者或委托人的理解,同意拟采用的麻醉方案、相关操作与治疗,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3、《麻醉知情同意书》是指麻醉前,麻醉医师向患者或委托人告知拟施麻醉的相关情况,并由患者或委托人签署是否同意麻醉意见的医学文书。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区、术前诊断、拟行手术方式、拟行麻醉方式、患者基础疾病及可能对麻醉产生影响的特殊情况、麻醉中拟行的有创操作和监测、麻醉风险、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患者或委托人签署意见并签名,麻醉医师签名并填写日期与时间,并将麻醉知情同意书存放在病历中。

4、由患者本人或其监护人、委托代理人行使知情同意权,对不具备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应由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人员代为行使知情同意权。

5、对急诊、危重患者,需实施抢救性手术(有创诊疗或使用输血、血液制品)的麻醉时,在患者无法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又无法与家属联系或无法在短时间内到达,而病情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时,应紧急请示报告科主任,并报医务处或总值班批准。

6、为保障患者安全所进行的有痛苦的或有一定危险的操作(如控制性低血压、人工低温、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动脉穿刺置管等),在术前也要向患者或委托人做好解释交待,说明诊疗项目的必要性、所存在的痛苦和危险性,体现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中,可不单独签字,但不能回避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情况,也不能不

切实际的夸大其危险性。

.

.

7、麻醉知情同意的告知地点包括患者床旁、患者所在科室的医师办公室或其他院内场所。术中突发事件的告知可与手术科室医师共同完成,告知次数和时间依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告知内容必须具备充分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将有关告知内容记录在《麻醉前病情评估记录单》或/和《麻醉知情同意书》中。

.

.

YWC-GZZD-077:麻醉中意外和并发症处理管理制度

制定日期:年月日修订日期:年月日

一、急救工作启动流程

1、先期处理

发生急救病例时主麻和/或辅麻必须在第一时间遵照各项应急预案(见附件1)进行即时的应急处理,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情况,请求帮助。

2、信息报告和通报

一旦发生急救病例,上级医师必须在接报后第一时间赶往急救现场。上级医师无法立即赶到的,必须先通过电话了解情况,指导工作。

3、应急响应

一旦发生先期处理仍不能控制的紧急情况,上级医师和/或科主任必须到场支援抢救。凡手术诊疗团队均有义务主动参与急救工作,并服从科室调配。

4、指挥与协调

由科主任或现场最高级别医师统一指挥、协调相关事宜。主要包括:

①指挥现场急救工作;

②组织协调相关科室如呼吸科、心内科等共同参与抢救;

③组织适当人员提供应急保障,调度各方应急资源;

④与相关手术科室做好沟通、交流工作,保持现场稳定;

⑤必要时与患者家属做好知情解释及沟通安抚工作;

⑥及时向科室领导报告急救工作进展情况;

5、急救结束

急救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由现场最高级别医师宣布解除应急状态,转入常态工作。

6、善后处理

麻醉医师必须与相关手术科室协商,妥善安置患者去向,如各科监护病房或ICU;

尽可能保证患者获得必要的监护及进一步支持治疗;跟踪随访患者的转归及预后,收集急救病例的所有资料。

7、回顾、学习和进步

责任麻醉医师应收集、整理的所有病史资料,于病例讨论会上汇报病史,探讨可能的发生原因,分析整个治疗急救过程,总结该病例诊治.

.

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以利于全科人员的共同提高。二、本常规所称急救病例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患者生命危险或严重损伤的紧急事件,包括:过敏反应,局麻药中毒,心跳呼吸骤停,恶性高热,急性肺栓塞,困难气道,严重心率失常等。

三、上述各类急救病例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急救病例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四、本常规适用于本科各类择期、急诊手术的围麻期急救病例,指导所有麻醉科工作人员参与急救应对工作。

.

.

附件1.

.

YWC-GZZD-078:麻醉恢复室(PACU)管理制度月日日

修订日期:年月制定日期:年

麻醉作用尚未消失前由麻醉一、麻醉恢复室是手术麻醉病人手术麻醉结束,提集中监护治疗的重要场所。是提高围术期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科、手术部是等级医院评降低手术、麻醉后并发症的重要管理措施。升手术床位使用效率,审中麻醉科的核心条款。,必要时可张位二、我院麻醉恢复室位于医院12层手术间外,设移动床2张。配备相应的麻醉机、监护仪与医疗办公设备。增加至3医

疗由麻醉科麻醉医师轮三、麻醉恢复室由麻醉科和手术部负责运行管理。鉴于麻醉恢复室人员安名专职护士负责管理。护理由手术室指定1流负责管理;排情况,时间安排以日间为主,一般为8:00-18:00时。

四、麻醉恢复室收治指征:

1、所有全身麻醉手术病人,术前没有严重并存疾病,手术过程没有明显并发症,

麻醉科工作制度大全

麻醉科工作制度 1、麻醉质控制度 2、麻醉质量控制管理 3、麻醉科工作制度 4、手术室麻醉安全制度 5、手术麻醉审批制度 6、麻醉前访视、讨论制度 5、麻醉后随访、总结制度 6、会诊制度 7、岗位责任制 8、麻醉同意书签字制度 9、麻醉记录单管理 10、交接班制度 11、仪器设备保管制度 12、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13、麻醉用具保管消毒制度 14、业务学习制度 15、药品管理制度 16、麻醉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17、PACU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18、疼痛治疗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19、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20、麻醉科疼痛专科门诊管理制度 21、恶性高热处理对策 22、过敏反应处理对策 23、局麻药毒性反应处理对策 24、困难气道处理对策 25、术中心肌缺血防治对策 26、术中心跳骤停救治对策 27、术中大失血处理对策 28、术后自控镇痛管理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 1、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2、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3、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4、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5、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6、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积极处理。 7、认真及时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予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等监测,每30分钟记录一次,如病情不稳定时应反复监测并记录之。术中应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用药、输血输液量、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

(完整版)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工作制度 1.负责麻醉者,在术前一天到科室熟悉手术病员的病历、各项检查结果,详细检查病员,了解思想情况,确定麻醉方式。开好术前医嘱。重大手术,与术者一起参加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 2.麻醉前,应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保证安全。 3.麻醉者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密切观察,认真记录。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术者联系,共同研究,妥善处理。对实习、进修人员,要严格要求,具体指导。 4.手术完毕,麻醉终止,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危重和全麻的病员,麻醉者应亲自护送,并向值班人员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 5.麻醉后应进行术后随访。对全麻及其他重危病员,应于二十四小时内随访,将有关情况写入麻醉记录单。遇有并发症,应协同处理,严重并发症向上级汇报。 6.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 7.为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病人,应从人员值班、操作技术、急救器械等方面做好准备。

麻醉科岗位责任制度 ⒈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⒉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⒊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⒋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⒌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⒍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积极处理。 ⒎认真及时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予心电图、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等监测,如病情不稳定时应反复监测并记录之。术中应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用药、输血输液量、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 ⒏严格掌握病人麻醉恢复标准,不达标准,不离病人。全麻及危重病人,须待病情许可后由麻醉者或恢复室医师护送病人回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 ⒐麻醉中使用过的药品空瓶,均应保留至病人送出手术室止。 ⒑术毕按规定写好麻醉分析小结。

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一、目得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二、适用范围各临床、医技科室。 三、职责 1、医院感染控制科(专职人员,下同)得主要职责: (1)根据国家与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得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与评价。 (2)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得培训、考核。 (3)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得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4)对医院发生得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5)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得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得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6)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7)及时向主管领导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得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2、临床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 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就是: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得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得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 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3)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4)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得培训。 (5)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6)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得卫生学管理。 3、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得各项规章制度。

手术室传染病或特殊感染手术的应急管理制度

会理县中医院 手术室传染病或特殊感染手术的应急管理制度 为防止医院交叉感染和医院性感染的发生,传染病病人或特殊感染病人的手术都应严格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和标准预防原则。 一、传染病或特殊感染手术: (一)霍乱、破伤风、结核、绿脓杆菌感染者的手术。 (二)艾滋病、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各类病毒性肝炎、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手术。 (三)多重耐药菌感染者的手术。 二、传染病或特异性感染手术的应急程序 (一)传染病及特殊感染病人需手术时,需提前报告手术室护士长和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准备专用手术间,搬出手术间内多余物品,备齐必备物品,室外挂“感染手术”警示牌。 (三)各类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标准预防原则。 (四)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手套、隔离衣、防护膜、护目镜、口罩、防护鞋或鞋套。 (五)室内、外各设一名巡回护士、严格控制入室人员。 (六)手术人员皮肤应无破损,参加手术人员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护目镜,门口放置充满消毒液的地垫。 (七)内巡回护士随病人进入手术室,平车留在手术间内。 (八)术中一切物品均室外护士供应、传递,室内人员不得随意外出。 (九)手术完毕,由外巡回护士将病人送至病房,平车仍放回手术间。 (十)手术人员脱去帽子、口罩、隔离衣、手套、护目镜,速干手消毒后更换拖鞋,离开手术室。 (十一)手术间空气、物品、手术器械、医疗废物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严格处理。 (十二)手术间空气净化消毒关闭,待空气、物表监测合格后开放手术间。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3年9月2日 1

会理县中医院 手术室传染病或特殊感染手术的应急处理流程

(推荐)麻醉科管理制度

YWC-GZZD-074: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流程 制定日期:年月日修订日期:年月日 一、麻醉科医师分级授权专业技术依据 1、麻醉科患者病情分级: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VI级和三甲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相关要求,麻醉科患者病情分级标准为:P1:患者心、肺、肝、肾、脑、内分泌等重要器官或系统无器质性病变; P2: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处于功能代偿阶段; P3:有明显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早期失代偿阶段,患者生活尚能自理; P4: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失代偿阶段,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P5:存在严重影响生命的风险因素,预期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 P6:确诊脑死亡,拟实施脏器移植患者。 2、临床麻醉操作技术与麻醉分级:依据麻醉科基本操作技术难易与风险程度,将临床麻醉操作技术与手术麻醉分为三级: A1:基础麻醉、低位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及相应的监测技术;常规液体治疗与管理;围手术期输血管理与一般手术麻醉患者病情评估。 A2:下胸段椎管内麻醉;一般性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心肺脑复苏;有创血管穿刺及监测技术、床旁超声技术、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管理等。 A3、MallampatiIII级以是困难气道处理、BMI大于30以上肥胖患者手术麻醉;心脏大血管手术;颅内动脉瘤、巨大脑膜瘤、脑干等高风险颅脑手术;肾上腺手术;多发严重创伤、休克、高位颈髓、器官移植、高龄病人、新生儿等特殊或危重手术麻醉管理。 3、麻醉科镇痛技术与管理分级:依据麻醉科临床镇痛患者病情与主要技术风险程度,将麻醉科医师镇痛治疗技术分为四级: A1、一般性术后镇痛管理包括日常手术后镇痛泵应用与管理、病房一般晚期镇痛会诊、常见慢性疼痛药物治疗和日常门诊舒适化无痛治疗技术等。 A2、麻醉患者病情评估P3级及以上患者术后镇痛、晚期癌痛三级方案确定与指导、神经阻滞镇痛治疗、一般性微创介入疼痛治疗和特殊患者的门诊无痛治疗。 A3、疑难危重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椎管微创介入疼痛治疗、恶性病理性癌痛治疗及患者病情评估P3级以上的无痛治疗技术。 A4、新引进的镇痛药物临床观察、新开展的镇痛技术与镇痛治疗相关的科研设计与实施指导。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制度 (一)组织管理 1.建立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三级组织。 2.医院主要负责人为感染控制工作第一责任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感染事件应急方案制订与处置。 3.感染控制职能科室承担各类感染性疾病防控技术指导数据分析、人员培训监测报告等。 4.科室感染控制管理小组负责各项感染控制工作具体实施。 (二)基本策略 1.科学筹划基于本院监测数据及信息,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报告,制订年度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计划,明确主要任务和措施要求。 2.规范管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严格执行清洁、消毒、隔离、手卫生、个人防护等制度规定。 3.强化监管提高业务能力和敏感性,科室主动上报与专职人员监测相结合,层层落实责任制;对医院感染事件及时进行调查处置将医院感染防控作为“一票否决”项纳入医院绩效管理、评优评先等工作;对薄弱环节及风险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造成严重后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4.加强可疑医院感染管理怀疑患者、医院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志愿者、实习生、来访者等发生医院感染时,医院感染控制职能科室通过必要的监测确认感染发生情况,及时根据传播途径加以控制,并立即

上报当地疾控机构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5.严格疾病流行期间患者管理将确诊和疑似患者转至隔离病室,必要时关闭感染流行科室。如出现重大医院感染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委员会立即组织处置。 (三)通用管理 1.医疗用房新建、改扩建须满足感染防控要求,具备标准预防功能,区域划分明确,标识清楚。感染控制职能科室应参与方案论证,提出合理建议和咨询。 2.严格感染性(传染)疾病预检和筛查,防止感染性(染)疾病患者进入非感染性(传染)诊疗区域。 3.熟悉感染控制工作流程,发生医院感染散发及暴发时,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三级组织按程序及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并逐级报告。 4.加强重点区域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健全,措施到位,感染控制职能科室定期指导与监督。 5.加强消毒灭菌与隔离防护的实施和监测。 6.严格消毒灭菌药品、器械引进流程、资质质量验证审核。 7.加强抗感染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定期公布临床标本致病菌及药敏试验结果。 8.污水处理、医疗废物处理、被服卫生管理卫生保洁管理食品卫生管理等后勤保障部门严格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方案,感染控制职能科室负责技术指导和监测检查。 9.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各项工作均应规范记录,存档备查。

麻醉管理制度

麻醉管理制度 一、手术者应全面、详细、准确填写麻醉申请单,择期手术者应于术前一日上午十时以前将麻醉申请单送到麻醉科,较大的择期手术应在术前四天送出。特殊病例应填送麻醉会诊单,由麻醉科主任或主治医师参加会诊。 二、麻醉科接到申请单后,科主任根据手术种类、病人状况和麻醉医师的技术水平,妥善安排麻醉。负责麻醉者,在术前一天到科室熟悉手术病人的病历及各项检查结果,详细检查病人,确定麻醉方式,开好术前用药医嘱,作麻醉前小结,向家属交代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与本人、家属或患者单位依次履行签字手续。紧急手术来不及征求家属或单位同意时,可由主治医师签字,经科主任、医务科、业务副院长批准执行。 三、麻醉医师术前诊视病人后,如对疑难病例不能单独处理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对较大的择期手术应在术前三天提出术前讨论,充分估计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麻醉前,应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五、麻醉医师在麻醉期间严格观察并记录病人的呼吸,血压、脉博、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体温及其他特殊项目。控制和调整病人

的生理活动,如手术中呼吸管理、控制性低血压等。防止并处理麻醉和手术对病人的生理扰乱,管理好术中输液、输血,调节酸碱平衡,遇有特殊问题可提示手术者注意,并商讨手术暂停或从简等问题。 六、麻醉医师记录手术主要步骤及病人术中反应,详细记录麻醉用药和其他处理。 七、麻醉期间如遇严重并发症及意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乃至医院报告,积极组织会诊抢救。 八、手术完毕,麻醉终止,麻醉医师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等病人神志恢复,生命体征平稳后才能送回病房。危重和接受全麻的病人,麻醉医师应亲自护送回病房,并向值班人员交代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术后48小时内应随访病人,检查有无麻醉后并发症或后遗症,并作相应处理,追踪观察,直至病情稳定。严重并发症及时向上级汇报。 九、术后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及时补充。 十、麻醉科应从人员值班、操作技术、急救器械等方面做好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等危重病人的准备。 十一、除急诊抢救外,任何人员不允许在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实施全麻和高风险麻醉。

感染控制制度

口腔门诊感染控制制度 1、布局合理,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分开设置。 2、口腔诊室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室、清洗消毒室进行清洁、消毒;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3、诊室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并记录。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1次。 4、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漱口盂保持清洁,每日用500mg/1L含氯消毒溶液刷洗2次。 5、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或者手消毒。 6、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副手套并洗手消毒。 7、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阀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 8、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9、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

灭菌。 10、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11、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12、消毒与灭菌后的口腔诊疗器械应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期。 13、器械应使用加酶洗液清洗,对结果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 14、麻醉药品开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h,抽出的药液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h。 15、无菌镊子罐采用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一次若有污染随时更换,清洗后进行灭菌。 16、灭菌效果监测采用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包括灭菌物品、洗涤、包装质量和合格;灭菌物品放置灭菌器的方法合格;灭菌器的仪表运行正常;灭菌器的运行程序正常。 17、干烤箱、高压蒸汽灭菌器定期进行生物监测。干烤箱、高压蒸汽灭菌器每锅灭菌物品要有登记。 18、对诊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口腔器械每季度进行一次消毒效果监测并记录。 19、医疗废弃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回收记录本保存三年。

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

一般工作制度 1.进出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参加手术的人员领取手术衣、裤等相关物品,仪表符合要求。 3.参加手术人员须提前20~30分钟到达手术室,做好术前准备,保证手术准时开始。 4.严格遵守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各项操作要规范。 5.参加手术者必须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如需特殊器械或物品应在通知单上注明,有特殊情况、病情也须注明(术中监护),示范教学与手术室护士长联系。如需进入手术间参观,必须有院领导批示方可入内。 6.为防止发生院内感染,手术间内人数和人员流动必须保持最低限度,不得随意外出或在各手术间交叉走动,特殊情况必须外出时,要换上外出衣服和鞋子。 7.术中情况须向家属交代或急诊手术麻醉签字应在办公室内进行。 8.非手术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或在手术室洗澡。手术室内禁止吸烟。 9.手术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得大声喧哗,严禁讲与手术无关的话。所有用物定量、定位放置,专人保管,用后归还原处。未经护士长同意,不得外借。禁止私用。 10.择期手术通知单在手术前日上午10时前送手术室,以便安排手术。因故变动手术时,应及时通知手术室,以便进行调整。急诊手术由值班医师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同时,填好通知单送至手术室。 11.病人进入手术室必须更换手术衣、帽,由工作人员接人手术室,并带术中用物,如病历、x线片等。手术结束,由巡回护士、麻醉师、手术医师等送病人回病房,带回用物与病房护士交接。 12.患上呼吸道感染者不得人内,确需入内者应戴双层口罩。上肢患皮肤病以及有伤口或感染者不得参加手术。 13.严重感染或特殊感染确定后(含疑似病人),应标注在手术通知单上。参加手术的各类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种隔离制度,确保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14.手术室护士应有高度责任心,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人人参与管理。 消毒隔离制度

麻醉科工作制度(精选.)

麻醉科工作制度 目录 一、岗位责任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术前访视会诊讨论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手术室麻醉安全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交接班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术后访视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麻醉用具保管消毒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仪器设备保管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九、麻醉科疼痛专科门诊管理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十、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一、药品管理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二、业务学习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三、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四、麻醉质控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五、手术麻醉审批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六、麻醉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八、疼痛治疗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岗位责任制度 1、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2、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3、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4、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5、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6、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积极处理。 7、认真及时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予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等监测,每30分钟记录一次,如病情不稳定时应反复监测并记录之。术中应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用药、输血输液量、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 8、严格掌握病人麻醉恢复标准,不达标准,不离病人。全麻及危重病人,须待病情许可后由麻醉者或恢复室医师护送病人回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 9、麻醉中使用过的药品空瓶,均应保留至病人送出手术室止。 10、术毕写麻醉后医嘱及按规定写好麻醉分析小结。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87662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43696

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 1、手术病人必须使用腕带标识,准确注明病人信息项目。 2、术前严格执行“五查十八对”,术中落实“三不交接”,“三人三次清点及五数”。 3、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认真落实“三查七对”,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执行输血制度。 4、病人入室后有专人守护。各种抢救设备及药品做到“四定”、“三及时”、“五到位”。 5、注意环境安全。 6、认真行接送病人工作流程,并作好交接记录。 7、注意消防安全,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 手术室查对制度 1.手术室接病人时,应查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皮肤准备、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术前用药、配血报告、输血前八项结果、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如CT.X线片)。评估病人的整体状况及皮肤情况,询问过敏史。 2.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应通过“腕带”及与陪伴亲属进行查对。 3.手术护士检查准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合乎要求。病人体位摆放是否正确,尽可能暴露术野和防止发生坠床和压疮。 4.手术人员手术前再次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配血报告等。 5.在皮肤切开之前,手术医师、麻醉师及护士共同确认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以及手术体位,核对无误方可进行手术。 6.洗手护士打开无菌包时,查包内化学指示卡是否达标,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手术前和术毕缝合前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都必须严格核对,共同唱对手术包内器械、大纱垫、纱布、缝针等数目,并由巡回护士即时在手术清点单记录并签名。术前后包内器械及物品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留于体腔内。 7.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术者核对。 8.坚持三查七对常规手术在术前开好医嘱,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需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述一遍,使用药物前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执行后应立即补开医嘱。 9.取血、输血前要详细查对姓名、年龄、诊断、血型、交叉配血结果、抽血日期、血液质量等,并经两人核对无误

(完整版)麻醉科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

淮南新华医院麻醉科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 第一节麻醉质量控制 一、麻醉质量评估 1.麻醉效果:无痛、肌松、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应激反应、病人无严重不适和全麻时无术中知晓等; 2.麻醉并发症少,麻醉意外发生率低,无差错事故发生,麻醉死亡率低或等于零; 3.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 手术医师、病人满意。 二、麻醉医疗质量基本指标 1.各种神经组滞成功率≥90%; 2.硬膜外阻滞成功率≥95%; 3.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三级医院≤0.04%; 4.年医疗事故发生率0; 5.非危重病人死亡率≤0.02%; 6.术前访视、术后随访率100%; 7.椎管内麻醉后头痛发生率<10%; 8.“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9.麻醉记录单书写合格率>98%; 10.技术操作(实施麻醉操作和术中监护)合格率100%; 11.硬膜穿破发生率<0.6%; 12.抢救设备完好率100%; 13.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4.麻醉机性能完好率100%; 15.麻醉效果评级标准。 三、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一)Ⅰ级: 1.麻醉诱导平顺,无缺氧、呛咳、燥动及不良的心血管反应,气管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深浅适度,生命体征稳定,无术中知晓,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优良的条件,能有效地控制不良的应激反应,保持肌体内分泌功能和内环境稳定; 3.麻醉苏醒期平稳,无苏醒延迟,呼吸、循环等监测正常,肌张力恢复良好,气管导管的拔管时机恰当,无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呼吸道梗阻等,安全返回病房;

4.麻醉后随访无并发症。 (二)Ⅱ级: 1.麻醉诱导稍有呛咳、躁动和血液动力学改变; 2.麻醉维持期对麻醉深度调节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束,缝皮时病人略有躁动,血压,呼吸稍有不平稳; 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三)Ⅲ级: 1.麻醉诱导不平稳,气管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欠稳定,应激反应明显; 2.麻醉维持期对麻醉深度掌握不熟练,应激反应未予控制,生命体征时有不平稳,肌松欠佳,配合手术勉强; 3.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延迟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功能恢复欠佳; 4.产生严重并发症。 四、椎管内麻醉效果评级标准 1.Ⅰ级:麻醉完善,无痛、安静、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需要辅助用药; 2.Ⅱ级:麻醉欠完善,有轻度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拉反应,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需要辅助用药; 3.Ⅲ级: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或肌松较差,有呻吟,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尚能完成手术。 4.Ⅳ级:改用其它麻醉方法。 五、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 1.Ⅰ级:神经阻滞完善,无痛、安静、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生命体征稳定,无并发症发生; 2.Ⅱ级:神经阻滞欠完善,病人有疼痛表情,肌松效果欠满意,生命体征尚稳定,有轻度并发症发生; 3.Ⅲ级:神经阻滞不完善,病人疼痛较明显,肌松较差,有呻吟,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尚能完成手术; 4.Ⅳ级:改用其它麻醉方法。 第二节麻醉科规章制度

麻醉科规章制度

麻醉科规章制度 一、麻醉记录单管理制度: 1、麻醉记录单是手术治疗病人的医疗档案,也是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珍贵资料。因此,要求麻醉医师必须认真填写。 2、麻醉医师应认真、如实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完整清楚,要字迹清楚。 3、麻醉记录单专人负责管理,每月按日期整理一次。每年做出统计,统一管理。

二、麻醉前疑难病例讨论及会诊制度: 1、对于疑难病例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少见病例,在科主任的主持下进行术前讨论,对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 2、回顾性总结手术麻醉病例和重危病人的抢救过程及经验教训。 3、院外会诊由副主任医师以上或高年主治医师担任,院内会诊由主治医师以上担任。 4、因病情或术前准备不足需停止麻醉应经主治医师以上会诊同意。 5、会诊病例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在专用本上。 三、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1、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领取。 2、毒麻药品除有专人保管外,麻醉医师凭毒麻药处方领取。 3、急救药品定点放置,并有明显标志,以利抢救急需。 4、麻醉中特殊用药,需经负责麻醉的主治医师同意后才可应用。 5、麻醉药品(毒麻药)不得外借,特殊需要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并按时如数还清。 四、麻醉机和仪器管理制度: 1、麻醉前应认真检查所用的麻醉用具和仪器。 2、麻醉后应关闭各种开关,取下各种衔接管,消毒螺纹管,呼吸囊等。 3、麻醉机、监护仪等贵重仪器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及维护,

发现缺失或损坏立即报修,保证麻醉设备的完好率。 4、喉镜等麻醉器械专人管理,经常检修,以备随时应用。 五、消毒制度: 1、麻醉器械:螺纹管、呼吸气囊、舌钳等每次用完后浸泡、清洗、消毒或熏蒸,以防交叉感染。 2、浸泡酒精等溶液的容器定期更换。文秘114版权所有! 3、放置麻醉器械盘及盖单一人一用一消毒。 4、一次性消耗材料用后,由使用者浸泡、毁型。 六、交接班制度: 1、主班医师与夜班医师交接日间麻醉工作及尚未结束的急诊手术。 2、交接抢救箱、麻醉器具及毒麻药品使用的情况。 3、主班负责日间急诊手术病人的麻醉工作和科内院内抢救工作。 4、主班或护士负责请领补充当日使用的药品。 七、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1、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因此,在麻醉恢复室内应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并及时记录。

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和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和工作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院长或业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建全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消毒药械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 4、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进行评价考核。 5、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及时召开。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1、加强业务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2、负责拟定院感工作计划,提交主管院长审批后,组织实施; 负责拟定科室医院感染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 3、每月一次做好全院出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统计汇总全院感

染率、漏报率。 4、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全院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 5、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质量挂钩。 6、每月不定期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7、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要求做好传染病的管理,督促科室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 8、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原因,积极提出控制措施,并向主管院长请示汇报。 9、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目标性检测,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10、对购入消毒药械、消毒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等严把准入关,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 11、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将医院感染信息反馈到科室,对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12、每年有计划地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和业务水平。 13、监督、管理医疗废物处理、焚烧,按照国家要求正确处理医

麻醉科质量控制内容及其标准

一、麻醉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 (一)科室管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护士均已注册。 (3)执业医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5)卫技人员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6)护士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7)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红包。 (8)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回扣。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内容包括首诊负贵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处方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转科、转院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等。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士条例》,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 (2)有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6、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领先。 (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县市级以上继续教育项

麻醉科十大工作制度

麻醉科十大工作制度一、岗位责任制1.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的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能否正常运行。2.病人入室后、实施麻醉前、病人出室前,应与手术室护士及手术医师共同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3.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的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4.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5.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6.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手术医师,共同研究,积极处理。必要时,应与患者家属沟通。7.认真及时地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min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分析等监测,每30min记录一次。若病情不稳定,应反复监测并记录。术中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的用药、输血输液量、体液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8.严格掌握病人麻醉恢复标准,不达标准,不离病人。全麻及危重病人,须待病情许可后由麻醉者或恢复室医师护送病人回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9.麻醉中使用过的药品空瓶,均应保留至病人送出手术室为止。10 术毕应写麻醉后医嘱并按规定写好麻醉分析小结 二、术前会诊、讨论制度1.麻醉前一天由专人或实施麻醉者到病房访视病人。2.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的体检。如发现术前准备不足,应向手术医师建议或补充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项目,并商讨最佳手术时机。3.估计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进行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简称ASA)评级;选定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药;开具麻醉前医嘱。4.向病人介绍麻醉方式及围手术期必须注意与配合的事项,解除病人思想顾虑,使之增强信心。5.向病人或病人监护人介绍病情和与麻醉有关的情况,填写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办理患者本人(或患者委托人)、监护人签字手续。6.认真填写术前会诊单。7.手术当天早会由会诊者向全科报告会诊情况,决定麻醉方法,遇有疑难危重病人,应重点进行讨论,制订合适的麻醉实施方案,对麻醉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积极的防范对策。8.麻醉前讨论应在麻醉科医师主持下认真进行,必要时向门诊部负责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总)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工作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院预防和控制 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2、对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收集整理的医院感染监控、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措施, 根据各项卫生学标准,对医院现状进行分析、考评。 3、对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进行监督管理。 4、建立会议制度。每年度召开会议二次,总结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情况,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源, 及时制定控制措施,组织落实。 5、对医院感染管理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定。 6、根据《综合医院建筑标准》有关卫生学标准及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对医院改建、扩建和 新建,提出建设性意见。 7、研究、协调、解决其它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要事宜。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工作制度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日常工作。 1.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2.监督检查全院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3.及时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的各种监测资料,并按医院感染监控要求上 报院领导和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4.对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汇总、分析、比较、反馈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 染暴发或流行趋势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5.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灭菌物品、消毒灭菌剂等进行监督、监测,及时与科内分析超标 项目发生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并督导落实情况。 6.对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或重大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及时上 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7.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特别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规

手术室特殊感染手术管理制度

手术室特殊感染手术管理制度 气性坏疽、破伤风、炭疽、阮毒等特殊病原体所致感染,属引流物一分泌物隔离,对高温、干燥、消毒剂都有强大抵抗力。手术室患者都有较深的手术伤口存在易受到感染,故在做这类外科特异性感染手术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以绝对保护其它手术病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 一、特殊病原体感染手术前,必须通知感染管理科,感染科派专人全程参与手术的监督指导工作。 二、手术通知单上必须注明隔离种类和感染诊断。 三、手术室内设备力求简单、实用,并挂“隔离”标记。 四、参加手术人员要有明确分工,避免混乱。手术器具,如手术衣、帽、口罩、鞋套、注射用品及输液装置等,尽可能采用一次性物品。术中需要室外物品时,应用专线电话通知,并由室外人员传递,室内人员不得外出。手术完毕后工作人员应特别注意手部的清洁消毒。 五、运送患者的平车应铺一条大单,将患者整个包裹起来。设专用感染卡,以提示工作人员采取隔离方法。术后应尽快将其送回隔离病房或恢复室。途中避免不必要的停留。用过的大单装黄色医疗废物袋双

层扎紧(或注明特殊感染标记)后运送洗衣房消毒、清洗,必要时还要进行灭菌处理。 六、谢绝参观及实习,减少传播和扩散机会。 七、手术后的处理: 1、对手术间的环境和用过的物品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和灭菌。方法: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手术间清洁整理。手术间通风换气,彻底清扫,再用静电吸附式消毒机或紫外线照射消毒2小时并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凡手术患者接触过和用过的器具、台面均用高效消毒剂洗刷、擦拭,或浸泡消毒后再处理。 3、对重复使用的物品,在手术室内装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并注明标志,加封后按双袋法送至洗衣房消毒、清洗,或送消毒供应中心先灭菌再清洗、包装灭菌。经二次灭菌后作细菌监测,无致病菌方可再使用。 4、所有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应集中放于黄色医疗废物袋,加封后用双袋法送至医疗废物暂存点经高压灭菌后交医废处理中心。 5、手术台、推车、仪器等设备均应在手术间内,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6、手术中使用的器具、手套等用高效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再清洗干净,包裹灭菌。

麻醉科管理规定守则汇总

麻醉科管理规定守则汇 总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麻醉科管理制度汇编 麻醉科工作制度 1、麻醉应由麻醉专业的执业医师担任,实施授权范围内的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及心肺复苏。 2、担任麻醉的医师在术前均应访视患者,对全身情况进行麻醉前评估,确定麻醉方式,开好麻醉前医嘱;复杂特殊的患者应进行科内或多科参与的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对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和意外做出估计,便于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并在术前访视和讨论的基础上完成麻醉前小结。 3、麻醉医师应按规范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告知与说明,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并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 4、麻醉医师按计划实施麻醉,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处理,严格三级医师负责制,遇有不能处理的困难情况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术中认真填写麻醉记录。 5、实习、进修人员要在带教医师指导下工作,不得独立执业。 6、术毕待患者基本恢复后,护送患者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并向值班医师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 7、术后72小时内要随访患者,检查有无麻醉后并发症或后遗症,并作相应处理。

8、急诊手术前的准备时间较短,但也应尽可能完善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术中、术后的管理同择期手术。 9、麻醉工作质量及效率指标的统计分析制度。如麻醉工作量、麻醉效果评定、麻醉缺陷发生情况、麻醉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等,应有记录。 10、有突发紧急事件的应急预案,为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病人的复苏,应从值班人员、操作技术、急救器械、通讯等方面做好准备。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1、为确保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安全性,对麻醉工作量较大的根据情况设置麻醉恢复室。 2、麻醉恢复室是临床麻醉工作的一部分,应由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进行管理。 3、凡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均应进入麻醉恢复室。 4、待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及主要器官功能稳定后,方可由麻醉恢复室转至病房。病人清醒,肌力及呼吸恢复的情况可参照Steward苏醒评分,必须达到4分才能离开麻醉恢复室。 5、如遇到患者苏醒意外延长,或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并考虑转ICU,以免延误病情。 6、患者收入或转出麻醉恢复室,均应由麻醉医师决定,麻醉专业护士协助麻醉医师负责病情监测与诊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