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近代中国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社会的不断演变引出了不同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过程,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社会的历

史和现实,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清朝末期的社会矛盾

在清朝末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外矛盾。由于受到列强的侵略

和割让,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列强的压迫成为社

会最主要的矛盾。

由于商品生产渐渐代替了封建的自给自足经济,社会上出现了资本

和雇佣劳动等新型社会关系,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资本和劳动的

矛盾成为社会的次要矛盾。

二、民主革命时期的社会矛盾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过去的中外矛盾被

消除,新的国内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的矛盾是民族资本主

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在这场革命中,不仅精英们需要用刀枪直入去

推翻清王朝,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力量被挑动,实行国家现代化。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矛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的矛盾。在革命中,先是打倒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反动势力,

建立了新民主主义政权。然后,通过土地革命和整风运动等,进一步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社会矛盾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和生产力的不足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

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五、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矛盾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生产力的不足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滞后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从一个侧面上导致了社会阶层分化和部分地

方巨富的出现,在增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一些社会问题的发生。

六、当前社会主要矛盾

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全球化和经济竞争,中国仍然面临许

多重大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和收入分配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

解决。

总之,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经历了多次转变,每一次转变都促

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只有破解主要矛盾,才能实现共同的发展繁荣。

近现代中国社会及社会主要矛盾 运动变化线索

近现代中国社会及社会主要矛盾运动变化线索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 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有: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 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主要任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它们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2.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 (1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主要矛盾: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新生共和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彻底解决同三大敌人的矛盾;二是动员人民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2从1953年到1956年底主要矛盾:到1952年,随着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被消灭,镇压反革命运动取得伟大胜利,特别是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使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中国还存在两种基本的矛盾,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随着土改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解决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 (1中共八大: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无产 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

各时期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对派之间的矛盾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之间的矛盾。 ★1952年底土地革命完成,地主阶级已经被消灭,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的首要原则是发展生产力,根本原则是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重要原则是按劳分配 ★民事诉讼:法院应当在7日内立案,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开庭3日前送达出庭通知,对判决上诉期为15日,对裁定上诉期为10日,民事诉讼可调解 ★行政诉讼:法院在立案3个月内做出一审判决,一审判决上诉期为15日,一审裁定上诉期为10日,第二审应在收到上诉状2个月内做出终审判决,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行政复议不适用调解 ★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被侵害之日起6个月内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诉书之日7日内做出受理或不受理决定,处理应在组成仲裁庭之日起60日内结束,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劳动争议诉讼:必须经过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变化的方向和道路,体现事物的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质量互变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态 ★矛盾的精髓是共性和个性的问题(普遍和特殊)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对立统一 ★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由谁来进行统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土改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分别,有步骤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过渡时期总路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观点是实践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高三中外历史复习基本线索·中国近代史 2006-9-18 18:1【大中小】【我要纠错】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开始到终结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民主革命从发生、发展到胜利的历史。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但不同时期,主要矛盾也发生着不同变化和演变。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内容: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斗争的历史;先进的中国人民探索各种救国道路直至最终取得民主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中国近代化即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历史。 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大平天国运动失败(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式农民战争时期。 迅速成长的欧美资本主义与封建末世的中国,以鸦片问题为引子,爆发了两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失了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和贸易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和内河航行权,中国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封建自然经济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但也有鲜明的时代内容。鸦片战争严重冲击了闭关、落后的中国,在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在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外国侵略者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主导地位;而太平天国时期,则是阶级矛盾居主导地位。 第二阶段: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到义和团运动失败(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地主阶级改革派推行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时期。 清政府适应当时局势,设立总理衙门,开展洋务运动。在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情况下,列强先是造成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继而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 此后,竞相向中国输出资本,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中外“和好”局面又一次打破,列强组成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彻底被降服,通过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变化 关于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变化,教师有必要向学生阐述清楚。即:“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理由有二,一是能正确解题。如这样一道考试题:“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A.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其正确答案为B项,结果多数学生都选A。如果讲明是近代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变化,这道题的正确率会大大提高。 二是依据现行各种版本的中学教材,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还是国共十年内战或抗日战争时期都涉及了不同时期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变化,这就决定着我们必须讲清楚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变化,否则学生则很难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那么,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矛盾是怎样变化的呢? 1)1840~1901年(除1840~1851、1851~1856、1860~1864年外)和1935~1945年间,随着列强侵略的深入,外国资

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在中国社会起决定性作用,也可以 说是最主要矛盾。 ①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这一时期(除1840~1856、1860~1864年外),列强的侵华政策是要瓜分、灭亡中国,具体表现为:军事上,先后发动五次侵华战争,即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经济上,逐步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将中国变为列强的原料掠夺地和商品、资本输出地;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列强获得种种特权,如割地、赔款、开口,另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权,如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掠夺路矿、设厂权等,甚至在19世纪末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样,中国社会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中国人民先后进行了多次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如三元里人民抗英、义和团运动等,因此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表现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这一民族矛盾。 ②1935~1945年间,日本侵华战争不断升级,1935年华北事变使得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标志着中日民族 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直至1945年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因此,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它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的一个具体体现。 2)1840~1851、1851~1856、1860~1864年间和1901~1949年间,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之间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近代中国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社会的不断演变引出了不同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过程,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社会的历 史和现实,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清朝末期的社会矛盾 在清朝末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外矛盾。由于受到列强的侵略 和割让,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列强的压迫成为社 会最主要的矛盾。 由于商品生产渐渐代替了封建的自给自足经济,社会上出现了资本 和雇佣劳动等新型社会关系,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资本和劳动的 矛盾成为社会的次要矛盾。 二、民主革命时期的社会矛盾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过去的中外矛盾被 消除,新的国内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的矛盾是民族资本主 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在这场革命中,不仅精英们需要用刀枪直入去 推翻清王朝,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力量被挑动,实行国家现代化。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矛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的矛盾。在革命中,先是打倒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反动势力,

建立了新民主主义政权。然后,通过土地革命和整风运动等,进一步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社会矛盾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和生产力的不足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 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五、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矛盾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生产力的不足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滞后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从一个侧面上导致了社会阶层分化和部分地 方巨富的出现,在增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一些社会问题的发生。 六、当前社会主要矛盾 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全球化和经济竞争,中国仍然面临许 多重大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和收入分配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 解决。 总之,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经历了多次转变,每一次转变都促 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只有破解主要矛盾,才能实现共同的发展繁荣。

近代中国主要矛盾

(一)近代前期矛盾的变化 1、第一阶段(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 本阶段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社会两大矛盾互相转化,更迭地起主导作用.先是民族矛盾,主要是英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主导地位后是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占主导地位。 (主要表现有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2、在第二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1901年) 本阶段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主要表现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3、第三阶段(20世纪初到1919年) 本阶段是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上. (主要表现有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二)第二阶段 1、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北洋军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主要表现有国民大革命) 2、在第二阶段,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但从1931年至1937年,随着日本侵华的步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成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前期主要表现有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围剿和反围剿,后期表现为九·一八事变) 3、在第三阶段,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主要表现有八年抗日战争)

《近代史纲要》各时期主要矛盾

《近代史纲要》各时期主要矛盾 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此时社会上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但是在所有的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因此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五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这个时期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人民当家做主。 1949年——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我们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时候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此时的新中国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彻底解决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二是动员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1956年——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主要是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错误,上述正确认识没有很好地坚持下去。 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阶段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这次会议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此时我国所需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凯程考研辅导中心优势 凯程考研辅导中心创办于2005年4月,具有强大高校背景,是中国最早专门从事考研高端辅导的机构之一。并积累了多年的考研辅导经验。 成功学员多 至今已有数千位学员进入全国各大高校研究生院学习,这些同学的名单在网上有据可查。而且从2005年到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凯程考研辅导中心的成功学员人数要比前一年翻一倍,所谓的成功学员,是指通过初试,进入各校复试并最终录取的同学。 师资力量强 首先,所有老师均来自北京各高校的教师,且讲任何课程备课必须超过一个月,那些虽然有名但是准备草草的老师从来不能站在讲台上,这是对老师的硬性要求。 其次,所有老师都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与试讲环节且试讲必须得到听课学生90%以上的好评,好评不够马上淘汰。

1840-1949年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分析

1840-1949年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查的主要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主要分为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间的近代史和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代史。 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此时社会上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但是在所有的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因此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五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这个时期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人民当家做主。 1949年——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我们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时候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此时的新中国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彻底解决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二是动员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1956年——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主要是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错误,上述正确认识没有很好地坚持下去。 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阶段

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 变化

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一、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一)近代前期矛盾的变化 1、第一阶段(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 本阶段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社会两大矛盾互相转化,更迭地起主导作用。先是民族矛盾,主要是英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主导地位;后是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占主导地位。 1840年前后,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崛起,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而当时中国在清朝的统治下,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衰落,社会矛盾尖锐,危机四伏。为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英国的殖民扩张要求和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战前,这种矛盾集中在鸦片问题上。因此,围绕鸦片问题上的矛盾和冲突,直接引发了战争的爆发。而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蓄谋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则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战争是以清政府的失败宣告结束的。随着《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开始丧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则利用侵略特权,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所以,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原来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从此,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对外国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鸦片战争以后,英法不满足于既得利益,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大侵华权益,制造借口,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这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故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不仅没有解决中外民族矛盾,反而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太平天国运动由此爆发。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完成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盘剥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因此,随着鸦片战争的结束,国内的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迅速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一度激化了的中外民族矛盾,暂时缓和下来,退居于从属的地位。所以,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打击的目标是清政府。 2、在第二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1901年) 本阶段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经过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清政府调整了统治政策,奉行“中外和好”,以共同镇压人民革命。实行两项举措:一、设立总理衙门,管理外交;二、推行洋务运动,以求“自强”。但好景不长,“中外和好”的局面,一次又一次地被打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早在60年代,西方列强通过总理衙门的设置,逐步控制了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向帝国主义过渡,它们加紧了对中国邻邦和边疆地区的侵略,造成了中国的边疆危机。80年代,法国占有越南,签订《中法新约》。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完成,同时加强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强占以重要港口为中心的“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在瓜分狂潮中迟来一步的美国,为自己的长远利益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就是由于列强侵略的步步加剧,并不断地提出新的特权要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一、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 (一)近代前期矛盾的变化

论述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

一、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 (一)近代前期矛盾的变化 1、第一阶段(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 本阶段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社会两大矛盾互相转化,更迭地起主导作用.先是民族矛盾,主要是英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主导地位;后是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占主导地位。 (主要表现有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2、在第二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1901年) 本阶段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表现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3、第三阶段(20世纪初到1919年) 本阶段是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上. (主要表现有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二)第二阶段 1、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北洋军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主要表现有国民大革命) 2、在第二阶段,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但从1931年至1937年,随着日本侵华的步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成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前期主要表现有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围剿和反围剿,后期表现为九·一八事变) 3、在第三阶段,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主要表现有八年抗日战争) 4、在第四阶段,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即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主要表现有解放战争) 二、中国近代阶级结构的变化和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除原有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外,又产生了无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阶级、北洋军阀、官僚资产阶级和在中国从事传教、工商业等活动的外国资产阶级。阶级结构的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1、农民阶级翻身作主。 英国的大炮虽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抵抗外侵的决心,太平天国运动把几千年的农民运动推向最高峰,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1930年的土地革命使广大农民看到了翻身的希望,1947年实行的“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使解放区农民翻了身,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2、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鸦片战争后(40-50年代)外国资本家在五口通商地区经营的船舶修造厂中雇佣的中国工人是最早的产业工人。作为一个阶级而言虽处于胚胎状态,却显示了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从表面上看19世纪60年代起在洋务派兴办的军民企业中又产生了一批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