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相关领域专家主要研究成果信息

中科院相关领域专家主要研究成果信息
中科院相关领域专家主要研究成果信息

附件1

中科院相关领域专家主要研究成果信息

第1分会场:能源化工

驻场专家:徐杰、田志坚、丁云杰、朱向学、高进

徐杰简介

徐杰,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均相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绿色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委员,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委员,《催化学报》等杂志编委。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1.催化选择氧化,围绕-CH3、-CH2、-CH等键的选择氧化活化等科学问题,开发烃类、醇类等选择氧化的新路线和新方法,为工业应用提供创新技术;2. 催化选择加氢,开发不饱和有机化合物选择加氢、选择加氢脱氯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背景的催化新方法和新技术。3. 生物质转化,以糖类及其衍生物、甘油等生物基平台化合物为原料,催化转化制乙二醇、丙二醇、乳酸、马来酸、呋喃二甲醛、呋喃二甲酸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精细化学品和大宗化学品。长远目标:以纤维素、

木质素及其他生物质为原料,制备高分子材料单体以及新型液体燃料,发展非石油路线制备大宗化学品和能源产品的新方法和新技术;4. 催化新材料,围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质催化转化等重要过程,研究开发多相催化新材料、新型催化剂载体、均相催化新材料以及仿生催化新材料的制备新方法和应用新技术。

可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1.对二甲苯催化氧化技术工业应用。团队研究开发出PX氧化制PTA关键新技术,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催化体系,提高氧化反应活性和效率,大幅降低溴用量。该技术在乌鲁木齐石化10万吨/年PTA生产装置连续应用6年,Co、Mn、Br用量可降低15%以上,并可减少醋酸溶剂消耗,装置运行稳定,产品质量优良;2.乙苯催化氧化技术工业应用。团队研究开发出乙苯催化氧化制苯乙酮新技术。与企业合作,设计建成2000吨规模工业装置,实现了该技术的工业应用,苯乙酮产品纯度达99.5%以上,达到进口产品质量指标要求;3.甘油催化加氢制1,2-丙二醇。团队研究开发出一条不依赖石油资源制1,2-丙二醇的新技术路线,以生物柴油、肥皂或脂肪酸生产过程副产的低品质甘油为原料,一步直接催化转化制得高品质1,2-丙二醇产品。完成了1000吨/年规模甘油加氢制1,2-丙二醇中试,甘油转化率达95%以上,1,2-丙二醇选择性90%以上。该技术通过了辽宁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2013年获辽宁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田志坚简介

田志坚,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大连化物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部长。主要从事洁净能源领域中的应用催化研究,围绕催化材料合成机理、新催化材料、催化剂构效关系、过程放大和工业化等进行研究和开发。发表SCI学术论文110余篇;申请专利160余件,授权50余件。

可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

1.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异构脱蜡催化剂及技术。该技术以高含蜡VGO为原料,高压加氢异构脱蜡生产粘度指数大于105的II+类轻质基础油和粘度指数大于120的III类基础油。已成功开发两代技术,分别于2008年和2012年在中国石油大庆炼化20万吨/年高压加氢装置上实现工业应用,年产值近20亿元。将我国润滑油基础油品质和生产水平提升至国际先进水平,获选“2009年中国石油集团科技十大进展”。核心专利“一种临氢异构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成果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辽宁省发明一等奖。该技术还可应用于新型煤化工费托合成油加氢异构生产高档润滑油基础油,加氢法生产生物柴油和生物基航空煤油领域。

2.重质油悬浮床加氢技术

该技术能够加工高粘度、高金属、高残炭、高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劣质原料,可以处理重油、稠油、煤热解油、

油砂沥青等非常规石油资源及渣油、催化裂化油浆、裂解焦油等石油炼制重质油副产品,实现沥青质、重胶质的加氢解构轻质化。成功研制出适用于重油悬浮床加氢的高活性纳米低维金属硫化物加氢催化剂,重油庚烷沥青质转化率>95wt%,对于应对原油日趋重质化、劣质化的挑战,提高石油碳资源利用率,为炼化企业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丁云杰简介

丁云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近200篇,授权专利40多件,4件美国专利。

在催化技术工业化应用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成果,已有7项催化技术实现了工业化或工业示范,包括15万吨/年活性炭负载的钴基催化剂浆态床工艺直接制高品质柴油和石脑油技术;正在进行6项催化技术的产业化,包括一项原创性技术——15万吨/年合成气制高碳醇Co-Co2C基催化剂和浆态床工艺技术;还有4项催化技术正在或将进行立升级单管放大试验,其中有2项属原创性技术。先后于2005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15年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和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朱向学简介

朱向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和承担项目:1.烃类资源高效转化利用;2.大宗关键化学品清洁化生产;3.高品质车用燃料生产;4.高效酸碱催化材料研发;5.催化新反应及新过程。

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支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计划、企业横向合作等多项科研项目,发展了多孔分子筛催化材料设计及其组合改性方法,负责或作为主要完成人研发了DL08 系列高效催化剂及技术,成功应用于多个工业过程,产生显著效益。

可转化科技成果:1.高品质乙苯生产系列催化剂及技术,包括:催化干气制乙苯技术;高浓度乙烯与苯液相烷基化生产乙苯技术;2.液化气芳构化生产高品质汽油催化剂及技术;3.低碳烃/轻芳烷基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4.醛氨合成吡啶高效催化剂;5.丁烯骨架异构-异丁烯胺化系列催化剂及技术;6. 其它烃类高效转化及大宗关键化学品生产技术。

高进简介

高进,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有机催化的应用基础研究,在物理化学、催化化学和有机合成交叉学科的基础上,以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背景的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能源化学品合成等反应为对象,进行催

化新材料、合成新方法、技术新路线等科学研究,为工业应用提供绿色催化合成和资源优化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

研究方向主要为:(1)烃类催化选择氧化;(2)催化选择加氢;(3) 生物质转化;(4)催化新材料制备和应用。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等重点项目等多项,完成多项应用成果和工业化技术与相关企业合作,完成了“甲苯氧化制苯甲醛和苯甲酸中试”、“非金属催化环己烷氧化制环己酮”工业实验、“对二甲苯氧化制对苯二甲酸工业实验”、“山梨醇加氢裂解制乙二醇等低碳多元醇”、“甘油水溶液催化转化制1,2-丙二醇”等开发和应用研究。在相关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

第2分会场:智能制造

驻场专家:史海波、曾鹏、赵吉宾、杜劲松、徐志刚

史海波简介

史海波,研究员,工学博士,现任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数字工厂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先后承担或参与过包括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数十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9)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制造执行系统分会理事,辽宁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辽宁省信息产业质量管理协会常务理事,《信息与控制》编委。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1. 数字工厂体系结构;2. 过程建模、仿真与优化;3.(大)数据智能分析与挖掘;4.智能信息处理平台软件。负责承担过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的研究工作;组织/参与其它项目数十项。曾获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先进个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1,5),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1),中科院院地合作先进个人二等奖1项,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计划”获得者。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十余项。史海波研究员主持或参与的项目,多项成

果在沈阳新松、特变电工、东风朝柴等公司成功转化、示范应用或推广。

曾鹏简介

曾鹏,研究员,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工业控制网络与系统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工业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1.无线传感器网络方向:具有感知、计算与通信能力的智能传感器节点设计与开发;无线自组网方法研究,包括:无线接入、路由、传输控制与自主管理;分布式信息处理方法研究;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设计与开发;2.工业无线通信方向:无线网络技术在复杂工业环境下的抗干扰、实时通信、节能、安全技术研究;工业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开发。曾鹏研究员主持或参与的项目,多项成果在中科博微、中科奥维等公司成功转化,多项成果在辽宁省电力公司、辽河油田等企业示范应用或推广。

赵吉宾简介

赵吉宾,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装备制造技术研究室主任。一直从事复杂曲面加工与检测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1.数控加工技术;2.复杂曲面精密加工技术;3.激光快速成形与激光冲击强化技术;4.三维曲面建模;5.视觉测量技术。在数控加工技术、测量技术以及快速成形等方面完成多项国家和国防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63课题、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省市科技攻关以及企业横向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申请和授予专利20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参编专著一部。主持或参与的项目,多项成果在沈阳新松、沈飞、黎明等公司成功转化、示范应用或推广。

杜劲松简介

杜劲松,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检测与装备研究室主任,辽宁省雷达系统研究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方面的研究。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1.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电子测量技术、智能交通、微波生物探测技术;2.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化装置、自动化生产线。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专项“智能无水印染专用设备”。主持完成沈阳市科技攻关项目“毫米波雷达探测成像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应用关键技术研究”。杜劲松研究员开发的雷达产品成功在辽宁新枫电子等公司转化推广。

徐志刚简介

徐志刚,研究员,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装备制造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从事高端武器系统智能制造及航天器地面仿真理论与测试装备研究,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空间站工程、探月工程及深空探测等重大地面测试系统研究与应用课题多项。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1.机器人机构学;2.航天器地面仿真测试装备;3.高端武器系统智能制造;4.特种机器人理论与应用研究。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课题多项;研制成功国内首套“弹药智能生产线”,获自动化学会“2015年十大最具影响力工程项目”;研制空间对接、探月再入返回对接、空间站转位机械臂、空间站太阳翼驱动机构等地面仿真测试系统10余项,为重大航天工程提供了先进测试技术与装备保障。徐志刚研究员主持或参与的项目,在沈阳724厂等企业成功应用。

第3分会场:金属材料

驻场专家:孙明月、戎利建、张士宏、陈荣石、单以银、宋影伟

孙明月简介

孙明月,研究员,工学博士,现任中科院金属所材料加工模拟研究部副主任,中国塑性工程学会大锻件学委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核心成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才、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承担和参与国家核电和机床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STS)专项等课题。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3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0)、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排名第1)、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等各类科技奖励十余项。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大锻件/特钢材的先进控形控性技术研究。与企业紧密合作,实现了大型船用曲轴、百万千瓦核电压力容器、千吨级加氢反应器筒体、海洋平台齿条板等大型锻件的国产化,打破了我国系列重大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为企业新增产值10亿元。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金

属构筑成形技术,通过“以小制大”思想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大锻件均质化制备难题,并在国家若干战略性装备核心部件上付诸实践。

戎利建简介

戎利建,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特殊环境材料研究部主任。主要从事高性能结构钢、特种合金的研究,承担包括国家支撑项目、重点项目、年度项目、863项目、国家重点基金、欧盟项目共计30余项,申请专利36项,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取得了一批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次(排名均为第一),获政府特殊津贴,入选七部委评选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国防科技工业协作配套先进个人,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十佳科技带头人,被评为辽宁省杰出科技工作者、十大创新能手并获五一劳动奖章。

团队主要成果有:1.负责研制出可应用于苛刻氢环境的三个不同强度级别的均质化系列抗氢合金及其管材和高强度耐高温抗氢合金,在国家重大工程中获得了大量的应用。2.作为项目的总负责人,承担了铁道部和国家支撑计划CRH5和CRH2动车组转向架关键金属材料国产化的研究任务,制定了六种金属材料的采购技术条件,研制出适合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温差异大的转向架构架原型材料,

并获得应用。3.为我国舰船自主研制出高强高韧的1000MPa级特殊钢,使高压空气瓶的耐压能力由20MPa提高到40MPa,载气量提高60%以上,产品已装艇使用,并批量生产,填补了空白。4.为我国航天、核工程等研制了关键材料和部件。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案例:

为辽宁开原维科压力容器责任有限公司研制出JQ100合金,填补空白。研制高强高韧的1000MPa级特殊钢,材料具有高的综合性能,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使高压空气瓶的耐压能力由20MPa提高到40MPa,载气量提高60%以上,成为国内第一家鉴定的单位,已批量生产。

为我国CRH2高速列车研制出转向架构架用钢S355J2W(H)。研制出适合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温差异大的转向架构架原型材料,使用温度可达-40oC,突破了进口材料只能用于-20oC的局限。鞍山钢铁公司已按相关标准大量生产板材,在城际列车、地铁上大量应用。

张士宏简介

张士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专用材料与器件研究部副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精密铜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塑性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板成形技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锻造协会钣金委员会首席专家。国

际板成形研究会IDDRG执行委员。第11届国际数值模拟方法与工业应用学术大会(NUMIFORM’2013)主席。IDDRG2015国际会议主席;国际塑性加工学术大会ICTP学术委员会委员。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Rare Metals、塑性工程学报等12个国内外专业期刊编委。199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及“引进国外杰出人才”,2007年12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997年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2010年度A. M. Strickland奖;2013年全国有色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10月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突出贡献银砧奖; 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名);2016年获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团队主要研究成果:

2001年起任中国科学院精密铜管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与金龙铜管集团长期合作完成精密铜管铸轧技术实现连铸、行星轧制、连续拉拔、滚珠旋压、退火全过程科学产业化,解决了铜管铸轧加工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开发ACR新型铜管、电子热管、废杂铜直接铸轧铜管等实现大批量产业化,技术达到国际领先,2012年10月通过有色协会组织技术鉴定,获得2013年全国有色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协助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该公司已成为世界最大铜管制造商,年销售额由合作前的10亿元(2000年)发展到2014年约350亿元,全国500强第216

位。

研制精密高温合金、不锈钢、钛合金管材制备加工技术,应用于航空航天工程领域;

提出并开发镁合金温热成形技术,实现高温合金钛合金热加工过程组织预测与工艺优化。

已发表国际国内期刊论文200余篇,其中100多篇被SCI收入。已获发明专利授权近30项。近二年来先后6次获邀在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发表大会专题报告。

培养博士生32名,硕士生15名。编写教材专著《塑性加工先进技术》、《精密铜管铸轧加工技术》、《MSC.Marc 在材料加工工程中的应用》。

陈荣石简介

陈荣石,研究员,工学博士,2003年12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镁合金材料及应用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特种非金属矿工业协会专家会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专家委员会专家,Elsevier出版国际学术期刊 Journal. Magnesium and Alloys 编委;曾获中国稀土学会2010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

近十年在镁合金材料,加工工艺及应用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被引频次总计超过2000次,h-index为28(Google学术数据)。主持和参加国家各类与镁合金有

关的项目三十余项,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类国家计划以及军工型号配套、总装配套、美国波音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等大型跨国公司委托等项目。

团队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新型镁合金设计,加工成形及其应用研究。研制的镁合金材料应用神舟、天宫、嫦娥等一系列国家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中累计为这些重大航天型号减重百余公斤;成功研制镁合金铸件在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获得应用,解决了其重大技术瓶颈和短线风险问题之一;在国际上首先报道利用常规工业轧制技术制备了世界最高室温伸长率的镁合金薄板,突破了镁合金在工业上不能室温二次塑性成形的技术瓶颈。

单以银简介

单以银,研究员,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先进钢铁结构材料创新课题组组长。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金相检验方法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先进钢铁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超超临界火电、核电和未来聚变堆用耐热钢、微合金钢、马氏体时效钢等重要钢铁结构材料的研究。承担和参加“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等项目20余项。与Boeing公司、BOSCH公司、宝钢、鞍钢、广东电

网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内外单位有多年的合作关系。在钢铁材料成分设计、热变形加工和微观组织结构的研究方面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专著2篇,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在超超临界火电用耐热钢、核电用耐高温抗辐照耐腐蚀用钢,高性能马氏体时效钢,石油天然气输送、海洋平台、汽车用微合金结构钢的设计与制备方面积累了较深的基础。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1)核电火电用先进结构钢,如低活化马氏体耐热钢、超超临界火电用耐热钢、氧化物弥散强化低活化钢(ODS钢);2)航空航天及民用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钢、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石油化工用金属密封材料;3)高性能微合金结构钢,如石油天然气输送用管线钢、超高强高韧船舶用结构钢、高铁转向架用高性能弹簧钢。与美国ExxonMobi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The Boeing Company(波音公司)、德国BOSCH(博世)公司,英国拉夫堡尔大学、荷兰DEFT大学等进行了多个领域材料研发合作。

团队主要成果:

耐热钢的研究方面,设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FHR1和FHR2铁素体耐热钢。与国际上目前超超临界机组用P92材料相比具有更优的的力学性能,其短时高温持久强度和104小时的高温持久强度均高于P92材料。

核材料耐热钢研究方面:实现了ITER核聚变堆第一壁

用马氏体耐热钢(中国低活化钢-CLAM钢)的工业化制备,其吨级CLAM钢成分可稳定在Ni、Cu、Al等活化元素低于0.01%以下的较好水平;掌握了CLAM钢双真空纯净化的技术关键;获得了满足性能要求的CLAM钢的热处理工艺窗口。吨级CALM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与日本的F82H和欧洲的Eurofer 97相当且部分性能更优。大大增强我国在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ITER计划)研究中的地位。

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耐高温、抗辐照、耐腐蚀马氏体耐热钢SIMP钢的设计与制备技术,相关授权专利5项。目前SIMP钢已达到工业化初成熟阶段,这使我国在核用结构钢方面的研究开发进入自主创新阶段,大大地推动中国核材料的研发进程。

宋影伟简介

宋影伟,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环境腐蚀中心研究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镁合金分会理事,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金属涂镀层技术分会委员,国际期刊“Innovations in Corrosion and Materials Science”编委,“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杂志编委,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荣获2015年“中国腐蚀与防护杰出青年学术奖”,2016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3)。发表论文60多篇,总计SCI他引超过1400次,发表在Materials

Letters 上的论文被Elsevier出版社社评为“Top Cited Article 2007 to 2011”,在Web of Science 上被标注为高被引论文,被归入其学术领域中最优秀的1%之列。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包括美国专利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宝钢、空客等课题二十余项。

团队主要研究内容:主要从事镁合金的腐蚀防护研究,包括镁合金的微观腐蚀机制、防护涂层、生物可降解行为等。(1)通过两步法前处理解决了镁合金化学镀镍层结合力差的难题,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镁合金化学镀Ni-P、化学复合镀Ni-P-ZrO2(纳米粉)和多层镀镍体系,该技术从2007年至今一直在航天领域多个型号(包括嫦娥3,风云、北斗、天宫2、嫦娥5等系列)的航天器部件得到批量应用;(2)利用成膜物质凝固点不同的原理,获得了自封孔微弧氧化膜,解决了微弧氧化膜孔隙率高的问题,耐蚀性比传统微弧氧化膜提高3-5倍,该技术已经在长征五系列运载火箭等大型镁合金部件上批量应用;(3)发展的镁合金无铬化学转化膜与世界范围内挑选的优质转化膜(包括Henkel、AHC、Chemetall等)在美国第三方耐蚀性盲评,位居世界领先水平,该技术获得了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十年前就已在北京一家公司产业化应用,现正在一汽威志、夏利N3、解放V70、解放V80上使用,同时正与空客、宝钢等企业开展有关转化膜方面的合作。

第4分会场:农业及生物技术

驻场专家:江志阳、张惠文、许思明、徐慧、靳艳

江志阳简介

江志阳,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生物肥料研制、腐植酸肥料、泥炭资源综合利用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工作,技术成果转化企业30余家。

可转移转化技术:1.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通过多次筛选、优化,将钾细菌、固氮菌、根瘤菌、PGPR菌群、放线菌等融合为一体的生物复合菌剂,菌株之间互不发生拮抗,共同配合,共同作用。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山东等地区推广应用,深受广大农民欢迎;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肥料、沼气)。本技术主要是将畜禽粪便、秸秆及城市生活垃圾等有机物经过复合菌剂快速降解发酵后制作高效生物有机肥;3.生物型水溶肥料生产技术。生物型水溶性肥料是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复合肥料,实现耐盐型菌株与有机、无机营养结合,迅速地溶解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它可以应用于喷滴灌等设施农业,实现水肥一体化,达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能;4.腐植酸肥料技术产业化;5.中微量元素肥料技术研究。本技术利用微生物菌剂对其进行无害化、腐殖化降解生产绿色基质还与草坪、绿化带中,改良土壤、促进园林作物生长。

中科院原子物理

原子物理学> 作业 作业 第一章习题 习题 1.1氯化钠晶体组成立方点阵,钠和氯原子沿三个轴交错占据位置,已知它们的原子量分别为2 2.99和35.46,氯化钠的密度为2.17×103kg·m-3,试估算二相邻离子的间隔。 1.2(1)广播天线以频率为1MHz/s,功率为1kW发射无线电波,求每秒发射的光子数; (2)太阳垂直入射到地球表面上的辐射率是1.94卡/cm2·分,设平均波长为550nm,如果直接去看它,设眼球接受光的面积为1cm2,求每秒内人的眼睛接受到多少个光子。这两个数目表明为什么在研究广播辐射和太阳光学时,电磁辐射的量子特性并未直接显示出来。 1.3已知天空中相当明亮的一等星在地球表面产生大约10-6流明/m2的光通量,1流明平均波长为556nm的光相当于是0.016W,正常人眼只要接受到100个光子就有感觉。试估算每秒进入人眼中的光子数,并说明天上某些星星的“眨眼”(包括一等星)是否是由于光的量子性引起的。 1.4在密立根的油滴实验中,一个特定的油滴在两块相距为5mm的水平板之间自由下落,速度为 2.26×10-4m·s-1,在两板上加一电势差1600V后,油滴以0.90×10-4m·s-1速度均匀上升,已知空气的粘滞度为1.80×10-5N·s·m-2,油的密度为900kg·m-3,试求油滴的半径和它所带的电荷。 1.5(1)设有正电荷均匀分布在一半径为R的球形区域内,电荷密度为ρ,试证明电荷为-e的电子在它内部可以作围绕球心的简谐运动; (2)若正电荷大小等于电子电荷,R=1.0×10-10m,求作用力常数k和电子的振动频率。 1.6在a粒子散射实验中,若a放射源用的是210Po,它发出的a粒子能量为5.30MeV,散射体用Z=79的金箔,求 (1)散射角为90°所对应的瞄准距离; (2)在这种情况下,a粒子与金核达到的最短距离;

2018年博士生专家推荐信-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 博士生专家推荐信 考博专家推荐信范文【1】 本人应×××同学请求,推荐该生参加贵校博士生入学考试。 本人曾于该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时,担任其****科临床授课教师,在与该生 的课内、课外互动中,对其印象极为深刻。 该生***立场坚定,拥护中国***的领导,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提高***理论素质和水平。 思想品德良好,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境界。 该生的个性内敛,做事沉稳;该生能针对事物重点,作深入的剖析。 经过与他的一番交谈之后,可以发现,他在对事情的看法上,有较强独立 思考能力。 另外,该生具备一定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能力,能够针对现象分析事物的内 在本质,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工作出色,组织能力强,能够解决科研工作 中一般的常见问题。 经过硕士阶段的训练,该生已经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业务熟练。 英语基础较好,可以阅读和撰写专业文献。 目前已经出色的完成了硕士课题任务,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了××学方面的研究方法。

并对××××等方面有较深入的思考。 该生对新事物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具有良好的探索精神。 作风严谨、踏实,反应快,个性坚韧。 热爱*****科专业,对科研工作有浓厚的兴趣。 该同学有较强的进取心,有强烈的进一步深造和提高的要求。 本人相信若该生能进入贵校,其潜力必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激发,在此,本 人愿毫无保留推荐****同学进入贵校攻读博士学位。 考博专家推荐信范文汇总【2】 开头 本人应×××同学请求,推荐该生参加贵校博士生入学考试。 本人曾于该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时,担任其****科临床授课教师,在与该生 的课内、课外互动中,对其印象极为深刻。 对考生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方面的介绍: XX同学一贯忠实于教育、科学事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注百姓疾苦,关注社会进步,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团结友善,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学习 勤奋,工作认真,吃苦耐劳等特点体现该同学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也保证该 同学在将来的工作中具有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合作能力。 该同学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科学研究的事业,治学严谨,努力扎实,并具 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在过去的学习与工作中体现出刻苦、忘我的精神。 对考生业务水平,外国语水平,科研能力的介绍:

一个中科院研究生的读后感

我眼中的中国科研:一个中科院退学博士生的感想 南山樵 1. 离开中科院将近两年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准备写一些东西了。我希望那些日益淡忘的记忆,能被长久保存下来。 2. 2006年1月,我正式向中科院某所递交退学申请。经历了种种煎熬,半年后,我终于搬出了青年公寓。实验的不顺,前途的渺茫,与老板的争吵,其他纠缠不清的种种,突然间都消失了。我感到很轻松,有一种久违的平静。 2006年整整一年,我的压力很大,但我过得很快乐。经历了阵痛之后,我成功实现了人生的转折:2007年4月1号,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归宿。这里没有封闭的实验室,没有没完没了的实验,每天不用面对老板不切实际的妄想,前途也似乎不像以前那么渺茫。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从事的是我喜欢的事业,我愿意为此奋斗。 3. 痛定思痛,我常常想待在中科院的三年,到底给了我什么? 细细想来,其实收获还是很多的。除了变得理性和客观以外,科学院还彻底改变了我的许多价值观。 比如,现在我不再崇拜学术活动,而是只把它看成一种普通的职业,没觉得它比其他职业更神圣。尤其是现代的学术活动,越来越趋向于职业化、规范化,越来越依赖于大规模的投资和规范化的管理。科研活动也并不一定需要高智商,因为创新活动越来越规范化,创新也就变成了一种技能。既然是技能,理论上说,只要经过系统训练,谁都有希望掌握这种技能。所以,在我眼里,科学家也就变成了一种普通的职业。 科学家并不意味着聪明过人,而仅仅代表他有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有比较规范的思考方式,有理性客观的态度,能用一些实验(具体的或抽象的实验模型)检验理论或假说。 4. 科学院还让我比较深切地感受了中国学术界的种种怪现状。 怪现状之一:中国独特的科研基金审批制度是学术腐败的温床。 我们的科研基金大部分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科学家们需要向政府部门申请。在申请的时候,需要说明课题的科学意义,应用价值以及可行性。审批通过后,拨付科研经费。 当然,我们毕竟是穷国,没有太多钱,所以只能严格审批,选择性地支持科研项目。这

中科院、工程院院士标准及条件

附件1: 中国科学院院士标准和条件 (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 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标准和条件 (摘自中国工程院院士章程) 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可被提名并当选为院士。 “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主要是指:在某工程科技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有显著应用成效;或在重大工程设计、研制、建造、运行、管理及工程技术应用中,创造性地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做出重大贡献;或为重要工程科技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以上各项中包括其在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方面做出的成就和贡献。 “重大工程管理”的内容主要是指:重大工程建设(包括规划、论证、勘设、施工、运行等)中的管理;或重要、复杂的新型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或重大技术革新、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方面的管理;或产业、工程、科技布局和战略发展研究、管理。 在工程管理领域做出“重大贡献”主要是指:被提名人在上述领域具体组织、参加工程项目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以先进的管理理论为指导,创造性地发挥管理科学的作用,促使工程项目优质、高效实施,取得众所公认的成就;或在工程管理理论上有重大建树,并通过实践取得具体业绩。 “学风正派”主要是指院士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等。 “品行端正”主要是指院士应具备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风,良好的行为品德和端正的生活作风。

专家推荐信怎么写

专家推荐信怎么写 开头 本人应×××同学请求,推荐该生参加贵校博士生入学考试。 本人曾于该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时,担任其****科临床授课教师,在与该生 的课内、课外互动中,对其印象极为深刻。 对考生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方面的介绍: XX同学一贯忠实于教育、科学事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注百姓疾苦,关注社会进步,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团结友善,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学习 勤奋,工作认真,吃苦耐劳等特点体现该同学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也保证该 同学在将来的工作中具有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合作能力。 该同学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科学研究的事业,治学严谨,努力扎实,并具 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在过去的学习与工作中体现出刻苦、忘我的精神。 对考生业务水平,外国语水平,科研能力的介绍: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能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 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本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 在外语方面,研究生阶段着重加强了查阅专业外文文献和书面写作的训练,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又较好的阅读能力。科研能力方面,具有独立研究问题的 能力,能开创性的解决一些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独 立钻研问题的能力。 从硕士生学习阶段和考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情况看,该考生有无继续培养的 前途,对考生报考博士生的意见: XX同学在硕士生学习期间参加了本人所在课题组的全部研究工作,参与的 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973”项目,中科院知识 创新重大项目等,涉及内容包括从景观到种群,从时间进程到空间格局等方面。在研究工作中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展示出该同学在研究工作中的天赋与才能: 该考生掌握了大量的定量分析手段;同时,由于长期从事野外测定与考察工作,足迹几遍全自治区,从而该考生在生态学实际工作中颇具实力。对于科研人员 更为重要的能力当属对自然界认识的敏感性与对现象剖析的深刻性,这样的性 质关乎学者的科学素养,乃至天赋。XX同学具备这样的性质或天赋,可以认为 该考生是难得的科研人才,如条件允许,当成国家之栋梁。 结尾

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及参会专家研究领域简介中科院

附件1: 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及参会专家研究领域简介 一、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简介 2011年6月,根据《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人才发展战略》(科发党字〔2011〕1号),中科院成立“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是中科院对全院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进行综合培养的创新举措,旨在通过有效组织和支持,团结、凝聚全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拓宽大家的学术视野,促进相互交流和学科交叉,提升科研活动组织能力,培养造就新一代学术技术带头人。 青促会的会员是全院青年科研人员的核心骨干力量,入会年龄不超过35周岁,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在本领域同类人员中出类拔萃,在科技工作中表现突出,是公认的具有发展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 二、参会专家研究领域简介 化工、新材料领域: 何潇,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领域:1、拓展核分析及相关技术(中子活化分析技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及自显影技术、同步辐射技术、纳米离子探针技术)在生物、环境与医学领域中的应用;2、研究稀土元素、纳米稀土材料的生物效应与环境安全性;3、纳米功能材料研究。

谢红国,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领域:主要从事生物材料、缓控释制剂、水凝胶结构与功能以及与生物大分子/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曹旭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领域:微藻可控培养技术及微藻多参数培养测控系统开发,微藻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 林坚,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领域:从事工业催化研究,在催化剂尤其负载型多相催化剂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提高活性组分金属的有效利用率及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在催化剂应用领域主要针对环境催化如工业或汽车尾气中CO、NO消除,居住环境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降解等,在能源催化领域主要针对洁净能源研究、低碳烷烃转化等。 黄超,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领域:1、有机废水综合处理技术:难降解化工废水深度处理、规模化高性能微电解填料制备、新一代微电解-芬顿联用处理技术、废水循环利用系统设计、物化-生化联合处理技术集成。2、生物质(秸秆、厨余垃圾等)全组分高值化转化联产精细/能源/农业化工品(生物燃气、生物丁醇、有机肥、多元醇、聚氨酯材料、微生物油脂、酵母多糖、细菌纤维素、纤维素超吸水材料及絮凝剂等)技术集成示范。3、其它:废弃润滑油再生技术集成;无机矿物土(凹土、膨润土等)综合高值化利用(吸附、絮凝、相变等)。 刘宝丹,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领域:长期从事半导体薄膜与纳米材料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开展GaN,AlN等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研究工作,获得大面积GaN纳米阵列材料的形核控

申请博士后英文推荐信举例(中科院)

Recommendation Letter Prof. *** Shanghai Institute of Applied Physics (SINAP),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Jialuo Road,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Tel: Email: Dear Prof. Dr.***, At the request of Mr.***, one of the best student in our group SINAP, CAS, Iam glad to write this letter furnishing my evaluation of his academic aptitude and achievements for his applicant of postdoctoral position. I came to knowMr. Zhao in September 2012 when hewas in doctoral course of Radiation Chemistry. I have many opportunities to discuss the experimental project, results, scientific problems and publications with him, meanwhile I was involved in a project of nuclear power of molten salt reactor and also in radiation and laser chemistry. I suppose that the study on the photochemical behavior of non-sacrificial antioxidant made from carbon-based nanomaterial might be interested by you. Dr.*likes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discuss enthusiastically. He has a solid background of organic, photo-and radiation-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both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n many different research areas. I am also impressed and appreciate with his academically enthusiasm and strong desire to learn. Besides,* is always energetic, full of passion in whatever he does. I think he is a very promising scientist based on his creativity, patience and diligence in research work.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s above, I recommend him highly and formally to be the postdoc of your group. Best regards! Yours Prof. ***

中科院研究生院机器学习课程习题

1、考虑回归一个正则化回归问题。在下图中给出了惩罚函数为二次正则函数,当正则化参数C 取不同值时,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log 似然(mean log-probability )。(10分) (1)说法“随着C 的增加,图2中训练集上的log 似然永远不会增加”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解释当C 取较大值时,图2中测试集上的log 似然下降的原因。 2、考虑线性回归模型:()201~, y N w w x σ+,训练数据如下图所示。 (10分) (1)用极大似然估计参数,并在图(a )中画出模型。(3分) (2)用正则化的极大似然估计参数,即在log 似然目标函数中加入正则惩罚函数()212 C w - , 并在图(b )中画出当参数C 取很大值时的模型。(3分) (3)在正则化后,高斯分布的方差2σ是变大了、变小了还是不变?(4分)

图(a) 图(b) 2. 考虑二维输入空间点()12,T x x =x 上的回归问题,其中[]1,1,1,2j x j ∈-=在单位正方形内。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在单位正方形中均匀分布,输出模型为 ()352121212~10753, 1y N x x x x x x -++-,我们用1-10阶多项式特征,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来 学习x 与y 之间的关系(高阶特征模型包含所有低阶特征),损失函数取平方误差损失。 (1) 现在20N =个样本上,训练1阶、2阶、8阶和10阶特征的模型,然后在一个大规模的独立的测试集上测试,则在下3列中选择合适的模型(可能有多个选项),并解释第3列中你选择的模型为什么测试误差小。(10分) (2) 现在610N =个样本上,训练1阶、2阶、8阶和10阶特征的模型,然后在一个大规模的独

中科院专家:黄河改道入海利大于弊刻不容缓

中科院专家:黄河改道入海利大于弊刻不容缓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在山东省东营市注入渤海。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便筑堤防洪。而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人们又不断加高堤坝,使黄河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极易决堤泛滥改走新道。事实上,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世界无双。据统计,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溢达1590多次,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26次,重大改道7次。自公元前602年至1128年的1730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27年间,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历史上黄河有过多年入黄海的事实,说明现代黄河是完全能够改道再入黄海的。如果让黄河改道再入黄海,在黄海为我们中华民族淤造新领土,其意义要远比注入渤海重大得多。首先,因为黄海沿岸的自然条件比渤海沿岸优越,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渤海是内海,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法律地位等同于领土,我国享有全部主权。所以在渤海淤造再多的陆地也延伸不了我国的领海以及专属经济区,而在黄海淤造领土则可以向太平洋公海无限延伸我国的大陆架和专

属经济区。其次,现代黄河在渤海的莱州湾入海,而环渤海是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基地,是首都的门户。我们不希望内海渤海逐日变小,从而影响周边的海洋性环境。莱州湾面积6000平方公里,渤海面积77000平方公里,如果继续让黄河入渤海,照当今平均造陆速度31.3平方公里/年估算,200年内可淤平莱州湾,2500年内可淤平整个渤海。如果让黄河改道入黄海,就可以彻底避免渤海日日变小、趋于消失的厄运。第三,现代黄河改道入黄海,黄河三角洲沿岸就会有稳定的海岸和水深,利于建大港口及胜利油田和东营地区的的开发。第四,黄河入黄海的路径可以比入渤海的路径短,这样可以节约土地,而且使水流更加通畅。第五,现代黄河改道入黄海,不仅可以阻止废黄河三角洲海岸不断被海侵蚕食的现状,而且还会重新淤造出新的陆地。第六,让黄河改道再入黄海,还利于两个基于渤海存在的宏伟设想的实现。曾有专家提出要重开1282年元朝开挖过的胶莱运河,重新沟通黄海的胶州湾和渤海的莱州湾,支持者都以各种形式阐述“重开”的巨大好处。现在还设有专款,请专家在进行深入研究。可是,200年内莱州湾将变成陆地,那么“重开”的意义还大吗?十多年前,又有专家提出“海水西调”的战略设想。就是要把渤海水抽调到大兴安岭南端和燕山西北角之间,然后让海水自然向西流至大西北,用以根治那里的干旱和沙漠化。近年来,不断有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论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介 大气物理研究所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现有职工325人,其中科技人员251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研究员46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86人,中级科技人员108人。大气所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国家毕业生就业重点保证单位。现有在学博士生211人,硕士生105人,博士后18人。 大气物理研究所主要研究大气中各种运动和物理化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研究在青藏高原、热带太平洋和我国复杂陆面作用下的东亚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机理、预测理论及其探测方法,以建立东亚气候系统和季风环境系统的理论体系及遥感观测体系,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为天气、气候和环境的监测、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和方法。四个优势创新研究领域是:气候系统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中层大气与遥感理论和技术研究、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与灾害研究。 大气物理研究所拥有的科研部门包括: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层大气遥感与探测开放实验室、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灾害性气候研究与预测中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络大气分中心、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另外还设有信息科学中心。 2005年,大气物理所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阶段工作进展顺利,科研工作取得若干重要进展,气候数值模式、模拟及气候可预报性研究项目荣获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奖成果应用奖一等奖 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共发表科技论文46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6篇,申报专利5项。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叶笃正荣获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并作为第一主持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吕达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批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研究生获得了各类奖项,取得佳绩。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三化建设继续向前推进。 2005年,申请获得973项目北方干旱化与人类适应1项、973课题2项、863专题3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29项,包括4个重点基金、面上基金23项,杰出A和杰出B各1项;获院方向性项目3项,课题1项。还获

中科院物理所固体物理博士入学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 (共6题,选作4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如多做,按前4题计分) 1. 从成键的角度阐述Ⅲ-Ⅴ 族和Ⅱ-Ⅵ 族半导体为什么可以形成同一种结构:闪锌矿结构。 2. 请导出一维双原子链的色散关系,并讨论在长波极限时光学波和声学波的原子振动特点。 3. 从声子的概念出发,推导并解释为什么在一般晶体中的低温晶格热容量和热导率满足T3关系。 4. 设电子在一维弱周期势场V(x)中运动,其中V(x)= V(x+a),按微扰论求出k=±π/a处的能隙。 5. 假设有一个理想的单层石墨片,其晶格振动有两个线性色散声学支和一个平方色散的声学支,分别是ω=c1k,ω=c2k,ω=c3k(其中c1,c2和c3(π/a)是同一量级的量,a是晶格常数)。 1)试从Debye模型出发讨论这种晶体的低温声子比热的温度依赖关系,并作图定性表示其函数行为; 2)已知石墨片中的每一个碳原子贡献一个电子,试定性讨论电子在k空间的填充情况及其对低温比热的贡献情况。 6. 画出含有两个化合物并包含共晶反应和包晶反应的二元相图,注明相应的共晶和包晶反应的成分点和温度,写出共晶和包晶反应式。 第二部分 (共9题,选做5题,每题8分,总计40分;如多做,按前5题计分) 1. 从导电载流子的起源来看,有几种半导体 2. 举出3种元激发,并加以简单说明。 3. 固体中存在哪几种抗磁性铁磁性和反铁磁性是怎样形成的铁磁和反铁磁材料在低温和高温下的磁化有什么特点 4. 简述固体光吸收过程的本证吸收、激子吸收及自由载流子吸收的特点,用光吸收的实验如何确定半导体的带隙宽度 5. 利用费米子统计和自由电子气体模型说明低温下的电子比热满足T线性关系。 6. 超导体的正常态和超导态的吉布斯自由能的差为μ0Hc2(T),这里Hc是超导体的临界磁场,说明在无磁场时的超导相变是二级相变,而有磁场时的相变为一级相变。

博士后入站专家推荐信

专家推荐信 ***博士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先后完成了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交通科技项目“*****”、“*****”等课题。在工作中注重总结和交流,先后参加“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第*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检测及评价技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发表“*****”、“*****”等11篇学术论文。 ***博士,在科研工作中思路清晰,思维活跃,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出优秀的科研创新精神,并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已经具备了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鉴于***博士已具备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特推荐***进站研究。

对考生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方面的介绍: 该同学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积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注重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水平,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人诚恳,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进取,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较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对考生业务水平,外国语水平,科研能力的介绍: 该同学积极钻研业务,努力学习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技能和专业知识,具备了较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和口语考试,具有较好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能够自如地阅读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参加了部分科研项目的工作,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出较强的科研技能。 从硕士生学习阶段和考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情况看,该考生有无继续培养的前途,对考生报考博士生的意见: 该同学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参加了部分科研项目的工作,对实验现象和相关结果能够灵活运用有关理论进行深入分析,能对所做工作进行阶段总结并撰写有一定价值的论文,反映出该生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鉴于该同学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且其本人有进一步深造的强烈要求,特推荐该生报考贵单位博士研究生。 考博专家推荐信范文汇总(之一) 开头 本人曾于该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时,担任***助研,在与该生的课内、课外互动中,对其印象极为深刻。 开头 本人应×××同学请求,推荐该生参加贵校博士生入学考试。 本人曾于该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时,担任其****科临床授课教师,在与该生的课内、课外互动中,对其印象极为深刻。 对考生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方面的介绍: 该生***立场坚定,拥护中国***的领导,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提高***理论素质和水平。思想品德良好,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境界。 对考生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方面的介绍: 该学生诚实、热情,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对工作热情、责任心强。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对考生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方面的介绍: 该同学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积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注重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水平,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人诚恳,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进取,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较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对考生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方面的介绍: 该生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注重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水平;该生为人诚恳,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进取,责任感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对考生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方面的介绍: 该同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该同学品行端正,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为人诚恳,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在各项公益活动中表现较强的奉献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为实验室做了大量的工作。该同学心理成熟、健康,有较强的自我心

中科院研究生面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科院研究生面试 篇一:写给对保送中科院研究生感兴趣的人 写给对保送中科院研究生感兴趣的人 前两天有位师弟问我:保研怎么联系呢我突然意识到,又到了保研和[参数1]的季节,是有必要总结一下我的保研 经历与感受,期望以此引导和鼓励无数比我年轻的学生们。 保送中科院一直都是我的梦想,喜欢中科院真的不需要理由,更何况中科院免费又补助的政策让人眼馋。至于中科院是不是国内实力最强的我不敢妄下结论,反正我个人厌倦了大学生活的纷繁复杂,非常向往研究所清静自由的科研学术氛围。不可否认的是中科院的学习生活确实有些枯燥单一,甚至压抑,既然是自己的选择,那就得耐得住寂寞做学问,选择哪种生活方式完全是自己的事。 教育部规定:具有研究生院的高等院校和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高校的本科生具有免试推荐硕(博)研究生 资格,很庆幸我是该规定的受益者之一。我是学计算机的,研究生阶段不准备改行,而中科院适合我的只有两个:计算所和软件所。20xx年7月份,大三的期末考试刚结束,我就

开始准备保研的事情了。每年保研的时间为大四上学期9月初到9月末。想要去得自己满意的地方,尤其是保送外校的研究生院,尽早准备是非常必要的。7、8月亦不算早,大三下学期就开始联系的也大有人在。计算机专业包含很多具体的方向,那个时候我对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还没有明确的想法,我咨询了我们学校的几位老师,又和读研究生的几位学长聊了很多,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到了8月份最终确定了两个感兴趣的方向。然后我就上网查找导师的信息,中科院各所的网站上都有任职导师的详细资料,我大致圈定了四五个导师。我向每位导师发了一封试探性的email,简单介绍自己的情况,表达自己对老师所研究的方向有兴趣,询问自己能不能免试读研的想法,有些导师很快给予回复,大致意思是你很优秀,希望你提供些更加详实的资料比如成绩排名,获奖证书,本科的竞赛作品等,也有导师婉言拒绝的。就这样我与软件所的一位导师有了进一步的联系,他要我向软件所招生办提供申请材料,并等待所里的统一面试。一般情况下,导师同意接纳你,所里都会给你去北京面试的机会。实际上,软件所同一个实验室的另位导师对我也感兴趣,只是后来我没有积极与他联系,直到后来到北京面试,见到这位老师,我是羞愧万分。 导师联系的很顺利,接下来就是按照学校的推免程序提交申请材料。一般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申请表,个人陈述,

中科院物理所考博试题(固体物理)

固体物理试卷 试卷一、 第一部分:(在5题中选做4题,每题15分,共60分) 简单回答下面的问题: 1原胞与单胞有什么不同?何谓布拉菲格子?何谓倒格子?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可以概括为多少点群?多少个晶系?这些晶系分别包括哪些布拉菲格子?什么是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 2原子之间的相联互作用是固体形成的基础,固体中共有哪几种原子结合方式?指出它们的共 同特点和各自的特点。 3(a)怎样用能带论来理解导体、绝缘体、及半导体之间的区别(可以画图说明)? (b)在讨论磁场中电子的运动时,画图说明什么是k空间的类电子轨道、什么是类空穴轨道? 什么是闭合轨道、什么是开放轨道?什么样的轨道对于德哈斯-范阿芬效应重要或对于磁阻效 应重要? 4任何固体物质中原子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它们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不停地振动。其运动形式可 用准粒子—声子来描述。(a)简述声子的存在和模式对晶体的哪些物性产生明显影响。 (b)简述确定晶格振动谱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5试推导面心和体心立方点阵的x射线衍射的系统消光规律。 第二部分:(在8题中选做5题,每题8分,共40分) 1列出你所知道的几种金属—绝缘体相变的名称。 2超导体都有哪些主要的物理特征? 3简单阐述物质顺磁性的来源。 4多晶体与单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有什么区别? 5什么是施主杂质?什么是受主杂质?施主能级和受主能级有什么特点? 6半导体材料可能发生哪几种光吸收过程?什么是半导体的本征吸收? 7简述固溶体的类型。 8什么是系统的元激发?举出三个例子,指出它们服从玻色统计还是费米统计。 试卷二、 (试题1—4为必作题,每题15分) (1)(a)固体中原子(或离子)的结合形式有哪几种?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固体中原子( 或离子)之间能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是无限靠近? (b)何谓晶体、准晶体及非晶体?它们的x光或电子衍射有何区别? (C)何谓布拉菲格子、晶体学点群、晶系和晶体学空间群? (2)已知一正交品系的晶胞参数为a、b、c,晶胞体积为v, (a)试写出其倒格矢,证明倒格子元胞体积v’= (2p)3/V,并画出第一布里渊区示意图。 (b)在近自由电子近似下,写出电子在第一布里渊区顶角和各面心上的动能。 令a=b=c,紧束缚近似下电子的色散关系为:E(k)=E0-2J(coskxa+coskya+coskza) 试写出态密度N(E)的积分表达式,并指出在哪些能量处N(E)=0,哪些能量处有范霍夫奇点? (3)考虑上图所示一维双原子链的晶格振动,令两种原的质量相等,为m,链上间距为a的两 相邻原子间力常为5c,间距为b的两相邻原子间力常数为c,试由晶格运动方程给出体系的色散

博士后申请专家推荐信4篇

博士后申请专家推荐信4篇 博士后申请专家推荐信4篇 博士后申请专家推荐信篇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评审专家: XXX 同志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勇于开拓、务实创新,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XXXXXX”和国家 863 项目的研究工作。他所参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被评为优秀,在XXX 及其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具有较强的科研素养和发展潜力。 XXX 同志的申请书条理清晰、立意新颖,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该课题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有助于 XXX 统一框架的形成,同时为 XXXX 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 XXX 同志为“教育部创新团队”成员,所在的工作单位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建设项目资助单位,与 XXX公司合作建立了“ XXXX高性能计算联合实验室”,专著于 XXX 方向的研究,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 863 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等 10 余项,这些都为申请人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技术保障。 基于以上考虑,我郑重推荐XXX 同志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推荐人签名: 年月日

博士后申请专家推荐信篇2尊敬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评审专家: 我郑重推荐XXX 同志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XXXXXXXXXX”。 XXX 同志从事XXX 方向的研究已有四年多时间,在XXX 领域的著名期刊 XXX 等国内知名期刊发表了多篇高档次的论文,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XXX 同志申请的课题“XXXXXXXXXX”内容新颖、创新性强、研究方法清晰合理、技术路线切实可行。课题组具有丰富的.工作基础,所在单位已在该领域取得了很多国内外认可的科研成果。 XXX 同志工作勤奋刻苦,思维活跃,是我校非常优秀的青年教师。本科阶段,他就表现出了良好的素质,获得了多项全国竞赛和国际竞赛的奖励,并免试攻读研究生。研究生阶段他被授予了我校研究生的最高荣誉“研究生学术十杰” 称号,多次被评为研究生标兵。相信XXX 同志一定会圆满完成申请书中的各项任务,特此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郑重推荐,希望给予支持。 推荐人签名: 年月日 博士后申请专家推荐信篇3 ***博士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先后完成了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交通科技项目“*****”、“*****”等课题。在工作中注重总结和交流,先后参加“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第*届世界地

到中科院读研的十大理由

到中科院读研的十大理由 1.至高的学术机构,理想的科学殿堂 中国科学院是国家最高学术机构,是中国的科学殿堂。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一所研究生院型大学,她只有硕士博士研究生而没有本科生。学生全部来自全国各个高校,因而能够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促成各种学术思想、各种学术流派的彼此交融,有利于新思想的形成,新方法的诞生,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这样的殿堂里学习,接受培养、训练和洗礼,岂不荣耀和自豪? 2.大师领衔,名家荟萃,培养实力雄厚 中国科学院大师云集,人才济济。有300多位两院院士、2000余位博士生导师、4500余位教授和研究员参与研究生的培养和指导工作。他们有培养研究生的丰富经验。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在这里读研究生,能得到大师点化,一流科学家真传。你想经常与大师切磋么?你想与久仰的大师朝夕相处么?你想时刻聆听大师的教诲么?你想让大师指点迷津么?你想成为明天的大师么?报考中国科学院,走近科学大师! 3.学科门类众多,培养规模宏大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有11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23个。遍布全国各地的研究生培养单位设有100多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科学院有10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在理科的数、理、化、天、地、生,以及工科的力学、材料、能源、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

机科学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领域,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拥有一大批学术造诣深、国际影响大、国内公认的学术带头人和导师队伍,有处于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研究项目、良好的科研条件、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途径以及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学生可获得宽广的知识面,得到大范围的能力培养。为进一步进行科学研究、在学科交*领域获得突破性成就打下宽厚的基础。现在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近1.8万人,有强大的规模效应。 4.培养模式独特,教学风格别致,适应研究生特点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国内成立最早的研究生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形成了适合中国科学院特点的独特的培养风格。其中“两段式培养模式”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学生在第一年集中进行基础课程学习,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后两年到研究所,利用研究所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优越的科研环境进行科研实践和论文研究,在科研实践中学习,将学习融于实践。研究生有别于大学生,不应再满足于单纯地被“教”,仅仅被灌输一大堆知识,而更看重被“带”,受到真正的科研训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不仅精于“教”、同时也重于“带”。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导师都是在学科前沿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不少人是各自学科领域内的学术领衔人物。他们紧跟学科发展步伐,他们最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最掌握学科发展方向,最知道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年的学习中,特别是在后两年的科研实践中,学生可以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由导师言传身教,带着你亦步亦趋地

最新-2019专家推荐信4篇 精品

2019专家推荐信4篇 小明同学一贯忠实于教育、科学事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注百姓疾苦,关注社会进步,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团结友善,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学习勤奋,工作认真,吃苦耐劳等特点体现该同学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也保证该同学在将来的工作中具有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合作能力。 该同学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科学研究的事业,治学严谨,努力扎实,并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在过去的学习与工作中体现出刻苦、忘我的精神。 小明同学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已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国际主流软件的应用,掌握语言,能熟练应用该语言编程。 在野外工作中熟悉生态学研究方法,能熟练完成群落与物种的识别。 更重要的是该同学对生态学理论的理解与思考已达到较高水平,实为难得人才。 小明同学英语已过六级,能熟练使用英语阅读和交流。 在读期间曾大量阅读英文论著。 该考生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在硕士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对自然现象的观察非常细致,能够敏感地发现问题,并能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兼之强的分析能力,使他的论文——典型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过程中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的研究——中含有新的认识。 小明同学出身于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期间攻读生态学专业,由于知识与学科的交叉使该考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复杂,基础更加宽阔,并在学习中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相对丰富的学识。 小明同学在硕士生学习期间参加了本人所在课题组的全部研究工作,参与的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973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等,涉及内容包括从景观到种群,从时间进程到空间格局等方面。 在研究工作中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展示出该同学在研究工作中的天赋与才能该考生掌握了大量的定量分析手段;同时,由于长期从事野外测定与考察工作,足迹几遍全自治区,从而该考生在生态学实际工作中颇具实力。 对于科研人员更为重要的能力当属对自然界认识的敏感性与对现象剖析的

中科院考研真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重组修复 2.转座子 3.C4途径 4.正前馈作用和正反馈作用 5.RNA剪接和可变剪接 二、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在答题纸上标清题号,并将答案 写在题号后)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代谢的中间产物的是: A. 葡萄糖-6-磷酸 B. 丙酮酸 C. 胆固醇 D. 乙酰辅酶A 2.在真核生物细胞周期的四个时相中,用于准备DNA合成的是: A. M期 B. G1期 C. S期 D. G2期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第1页 共9页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转录前水平调节的过程是: A. RNA编辑 B. 染色质丢失 C. 染色体DNA的修饰和异染色质化 D. 基因重排 4. 下列各项中,尚未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 DNA双螺旋模型 B. PCR仪的发明 C. RNA干扰技术 D. 抑癌基因的发现 5. 下列事件中,不属于表观遗传调控的是: A. DNA甲基化 B. 组蛋白乙酰化 C. mRNA 加尾 D. RNA干扰 6. 大肠杆菌中,参与转录终止调控的是: A. TATA box B. ρ因子 C. snoRNA D. RNaseP 7. 在正转录调控系统中,调节基因的产物被称为: A. 阻遏蛋白 B. 诱导因子 C. 激活蛋白 D. 增强子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第2页 共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