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

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
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

基于信息技术和BP神经网络的精准教学应用研究

摘要:精准教学是一种高效的知识教学,但将其引入现在教学存在两个主要问题。精准教学前期需要做大量的辅助工作,而当今教育工作者的时间精力有限;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从前期的数据中得出合理的干预学习方法。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将信息技术引入精准教学,完成大部分的辅助工作,获得前期所需的数据,其次将人工智能中的BP神经网络引入,协助教育工作者获得合理的干预学习点。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信息技术和BP神经网络的精确教学模式。

关键词:精准教学;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模式;BP神经网络;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G434

精准教学的国际术语有两种:Precision Teaching 和Precision Instruction,其中Teaching主要针对班级教学,而Instruction的范围可延伸至班级教学之外,这与目前教育信息化中的教学形态相吻合,因此,本文研究所说的精准教学是指Precision Instruction,简称“PI”,内容上可以涵盖Precision Teaching。在早期的精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通常使用铅笔一次一个点地记录学生的表现,并以此进行人工分析与决策,得出合理的干预学习点。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信息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但由于地域等因素,应用于教育系统还比较少。非信息技术教师缺乏信息技术技能,特别是有经验的老教师。这就导致,年轻的教师,学习信息技术、使用新的信息技术工具的意愿强,兴趣高。但面对海量的数据,因缺乏经验而难以获得合理的干预学习决策。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学习信息技术的意愿不强,难以获得反应学生学习情况的大量数据。因而同样难以得出合理的干预学习决策。针对该问题,本研究将信息技术引入其中,设计一套用信息技术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海量数据的方法。其次将数据做为实验库,让有经验的高级老师进行合理的干预学习点决策,得到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和阈值,然后通过不同学生学习情况的输入数据和教师进行合理干预学习点的决策输出数据进行不断迭代,让BP神经网络能做出该课程的精准教学中高级教师的决策。这一套基于信息技术和BP神经网络的精确教学方法。能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以实现人机合理分工,功能优势兼收的目的,以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这一套基于信息技术和BP神经网络的精确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专注于教学设计与个性化干预,同时将优秀教师的经验通过信息技术方式得以保留。使学习者获得更优质的学习服务,在保证精准地针对问题教学的同时,提供精准的服务,使这个得以延续。

一、精准教学概述

(一)起源与理念精准教学是由奥格登·林斯利(Ogden Lindsley) 于20世纪60年代基于斯金纳的行为学习理论提出的方法。最初,旨在通过设计测量过程来追踪小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支持数据决策,以便“将科学放在学生和教师的手中”[2][3]。后来发展为用于评估任意给定的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框架[4]。作为精准、系统的评估方法,精准教学兼容于各种教学策略,可对任何学科、任何学段的教学进行评估。精准教学使用流畅度(Fluency)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发展的指标。精准教学认为知识或技能的真正掌握,不仅体现在学习表现的质量和准确度方面,也体现在速度方面[5]。因此,流畅度是指学习表现的“准确度”+“速度”[6]。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流畅的学习表现比不流畅的表现更有可能在未来发生。频

率指单位时间内,学生表现行为的正确或错误次数,可以同时体现“准确度”和“速度”,因此频率是流畅度的主要指标。在精准教学过程中,构建频率是构建流畅度的重要方面[7]。流畅度具有五大属性[8]:持久性(Maintenance)、耐久性(Endurance)、稳定性(Stability)、应用性(Application)和生成性(Generativity)。持久性是指学生在无额外练习的情况下,未来根据需求执行任务的能力;耐久性是指为了满足真实需求,执行必要长时间的能力;稳定性是指在干扰的情况下,能够继续实施一项技能的能力;应用性是指知识或技能容易地应用于新的情境的能力;生成性是指在没有明显的指导下,出现复杂行为技能的能力。因此,流畅的学习表现是知识或技能真正掌握的体现。

另外,精准教学要求学生日常练习并测量学习表现,通常是每天花1分钟或几分钟的时间进行练习与测量。测量得到的频率数据记录在一个称为标准变速图表的标准化图表中。通过日常的测试与记录可使精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频繁监测学生的学习发展。基于斯金纳“有机体永远是正确”的论断,精准教学认为学生总是以合法的方法应对环境变量,因此当图表显示学生表现出不良的行为时,教师有责任改变那些变量,直到学生产生预期的结果[9]。此外,精准教学主张“学习者最清楚”[10]原则,即学生的行为能够比其他任何途径更好地反映教学的有效性[11]。因此精准教学测量的是学习行为的频率,并强调行为的主动性,即“如果死人都能做的事,那么就不要教授(死人测试,Dead Man’s Test)”,这样的规则可以帮助教师避免设置诸如“眼睛盯着书看”“安静地坐在座位上”这种不可数的行为作为学习目标。精准教学通过分析得到的频率数据来辅助教师和学生判定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因此是一种精粹的数据决策的方法。(二)高效的精准教学研究表明,精准教学是一种补救学生学业技能不足的有效策略[12],并且已经成功

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进步,这些学习者从严重残疾的人到大学的研究生,从年纪非常小的儿童到年纪较大的老人[13]。White列举了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6种典型的大样本研究项目[14],有力地证实了精准教学在提高学习成绩、节省学习时间以及在严重残疾学习者方面的高效性。具体来讲,精准教学在阅读、数学教学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在阅读方面,Downer[15]让幼儿园和初中识字困难的学生,每天只进行4分钟的精准教学干预,结果显示幼儿园和初中的学生的阅读平均每周分别显著提高了15%和11.2%,并且测试显示中学生的阅读年龄也显著提高了。Griffin[16]等人的研究也表明精准教学可促使学生显著提高在阅读准确率、流畅度、理解力和整个阅读综合能力的分数。由此可知,精准教学是提高阅读水平的有效干预措施,甚至有研究表明,在精准教学干预后的3周,阅读的流畅度水平仍会保持继续增长[17]。在数学方面,Str?mgren[18]的研究表明,在乘除法测试中,精准教学组的19个学生中,有5个“每分钟正确回答数”的分数翻倍提高,而对照组的23个学生中只有一个,此外干预后1个月的测试也表明精准教学组的学生的进步比对照组的学生更稳定。Weisenburgh-Snyder[19]的研究表明,精准教学后,学生的ITBS(Iowa Test of Basic Skills)标准分平均与百分等级评分均提高了40.8。Gallagher[20]的研究表明,精准教学组的学习困难生在乘法表的学习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均值从16.38提升到22.75),而对照组却没有明显进步(均值从26.86到27.13)。因此,精准教学在数学方面也表现出可喜的效果。除了在教学效果方面的高效性外,在培训方面,教师也只需要接受3个小时的直接教学或阅读简短手册方式就可以学会进行有效精准教学的基本原则[21],而对于标准变速图表,6岁的孩子就能学会并且教授他人[22]。综上所述,精准教学是一种高效的、具有成本效益的

且简单易用的方法。

二、信息技术支持的精准教学模式设计

考虑到精准教学的应用推广以及与现有教学策略的兼容性,精准教师及相关专家学者强调精准教学不是一个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精准、系统的评估教学策略与课程的方法[23],然而教师们似乎并不愿意花费额外的精力去研究如何将此评估方法融入现有的教学中,而是希望能有现成的教学模式来使用,因此精准教学没有被公立学校广泛的采纳[24]。另外,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变革的潮流下,精准教学在国内也因为信息技术的缺失而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冷落,逐渐失去了活力。对此,可打破精准教学作为评估方法的陈规,设计信息技术支持的精准教学模式,如下页图1所示。信息技术支持的精准教学模式包括精准确定目标、开发材料与教学过程、计数与绘制表现和数据决策四个环节。在精准确定目标环节,采用递归的思想来确定目标:递进过程中,针对学生个体生成精准目标树;回归过程中,确定每一次教学循环需要解决的具体短板知识或技能是什么。在开发材料与教学过程环节,将传统教材扩展为集“学材”“习材”“创材”(“三材”)为一体的智慧学习材料,并提倡从“心动”设计角度进行微视频与互动数字课本设计。对于教学过程的开发,提出结合祝智庭教授倡导的智慧学习生态,从班级差异化教学、小组合作研创型学习、个人自主适性学习和群体互动生成性学习这四种教学方法着手设计与开发。在计数与绘制表现环节,借助常用的计数器和基于Web的图表绘制工具以及基于Microsoft Excel模板的标准变速图表,来快捷、精准地统计与绘制学生的学习表现。在数据决策环节,借助精准教学分析软件准确地绘制与分析变速线,并以此判定当前的教学是否能够如期完成目标。另外,引进教育数据挖掘、学习分析与机器学习技术,以促使精准教学在保证精准地针对问题

教学的同时,提供精准的服务。

三、精准确定目标

信息技术支持的精准教学中,首先要精准确定目标。精准教学的目标是学习表现的行为频率目标(Frequency Aim),主要包括所要学习的知识或技能的目标以及为了掌握该知识或技能,学生必须完成的子目标。因此,精准教学的目标一颗目标树,目标树的根节点是所要掌握的知识或技能的总目标,目标树中的子节点是学生个体需要完成的子目标。这些子目标因学生而异,是知识或技能目标的子目标中学生未达到的子目标,所以精准教学的子目标具有个性化特征。精准教学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精准地针对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或技能的具体问题进行教学,从而在准确度方面实现百分百教学。按照问题解决理论,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25]。针对具体问题的教学可以实现多(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或技能)、快(快速地实现目标)、好(高效地学习效果)、省(节省大量的学习时间)的目的。然而,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并不一定是要解决的问题,而可能是由于其子问题造成的。霍顿(Haughton)强调,在子知识或技能方面只有更多的实践并获得流畅的学习表现才

能使学生“突破天花板”,实现更高级表现的流畅度[26]。因此,精准教学需要准确地确定要解决问题的子目标。对此,采用递归的思想,以准确地确定精准教学的目标,过程如图2所示。

第一,构建知识技能树与知识技能测试库。根据知识或技能的特征与性质,将知识层层分解,形成知识技能树,知识技能树刻画了根节点中的总目标及其需要掌握的所有子知识技能。之后,针对知识技能树的每个节点所对应的子知识或技能,设计测试题,并形成知识技能测试库,用以测试对应的知识或技能水平。第二,递进定位短板知识或技能。木桶理论(亦称短板效应)表明,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即短板)。同样,学生在某一知识或技能的水平,并不取决于最擅长的子知识或技能,而是取决于最薄弱的那部分子知识或技能(短板知识或技能)。对此,可以按照后序遍历的顺序在知识技能树中递进定位短板知识或技能。后序遍历到的每个子知识或技能,均需要使用对应的测试题,以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对应的水平。如果已经达到要求的水平,则说明当前的知识或技能以及子知识或技能均已掌握,因此不需要再遍历其子树。如果没有达到要求的水平,则仍需遍历其子树,并测试其对应的知识或技能是否均已达到了要求的水平。如此,可以精准定位短板知识或技能以及其复合知识或技能,并形成精准目标树。此过程可以发布到平台上,借助互联网在课外解决。第三,回归实现子目标。精准目标树的特点是,

所有的叶子节点都是短板知识或技能的目标,这些短板知识或技能的目标解决后,将从精准目标树中去除,剩余的精准目标树的叶子节点形成了对应的较为复杂的新的短板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因此,可采用回归的方式多次循环教学过程,逐步实现各短板知识或技能对应的目标,最终实现某一知识或技能的总目标。对于某一教学循环中的教学目标(即频率目标),用“A”标注在标准变速图表中。四、开发材料与教学过程

(一)开发材料在精准确定目标环节,构建了精准目标树,并确定了短板知识或技能。接下来,需要针对短板知识或技能开发学习材料。信息技术时代的学习材料突破了传统的教材概念,扩展成为“学材”+“习材”+“创材”,表现形式也已经从纸质材料扩展到了数字化材料。近年来,微视频资源凭借其容量小、时间短、自足性、易传播、多用性、复用性等特点和优势[27][28],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并受到广大师生的热捧。在微视频的基础上,微课教学、翻转课堂、MOOCs的研究与应用开展的如火如荼。此外,2010年11月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成立“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29],进行电子课本——电子书包技术标准研制,其中《电子课本信息模型规范》[30]也已于2013 年3月进入国家标准程序项目,为互动数字课本等学习材料的研制、开发提供了依据。对上述学习材料的设计,可以采用“心动”设计的方法。“心动”设计旨在让学生怦然心动,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情趣。富有“心动”设计的学习材料,可促使学生产生“行动”的欲望,有助于目标的达成。“心动”设计可从“问题化+故事化”“结构化+可视化”“科学性+趣味性”等方面入手。设计开发时,可以借助手机、照相机、录像机或录屏软件来录制视频,之后采用会声会影、Premiere等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后期处理。另外,开发好的学习材料可以建构为与精准目标树对应的学习材料树,以便教学

过程中,准确地推送对应的学习材料。(二)开发教学过程精准教学可与现有的教学方法(如直接教学、程序教学、翻转课堂、创客教育等)兼容,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与习惯,将精准教学融于现有的教学方法,设计开发有高效性教学过程。然而,对于融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学习方法开发教学过程时,需要考虑作用域的问题。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学习方法以教学组织结构为主线可分为班级差异化教学、小组合作研创型学习、个人自主适性学习和群体互动生成性学习。其中班级差异化教学面向基础知识与核心技能的掌握;小组合作研创型学习面向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个人自主适性学习面向个人的特长与知识能力的培养;群体互动生成性学习面向社交网络的广泛联通生成性的学习。由班级差异化教学到群体互动生成性学习,教育目标呈现出由明确固定到模糊灵活的趋势,因此精准教学对这四种学习方法的作用域的大小依次减少,形成一个三角区域,如图3所示。目前的精准教学比较适合融于班级差异化教学、小组合作研创型学习来设计开发教学过程。而对于个人自主适性学习和群体互动生成性学习,需要在混合学习空间(线上空间与线下空间的混合)中,并借助位置感知、情境感知、社会感知与无缝连接等技术、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学习环境与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与需求进行精准地分析,才可能发挥满意的效果。

五、计数与绘制学习表现

每天测量学习表现是精准教学重要的特征之一。早期精准教学实践者发现,短时间的学习表现样本就足够监控学生学习的进展状况和制定决策,一般没有必要长时间地记录学习表现[31]。因此,绝大多数的精准教师使用每天1分钟的学习表现样本来绘制标准变速图表(Standard Celeration Chart, SCC) 和制定决策。标准变速图表中的Celeration(变速)是Acceleration(加速)与Deceleration(减速)的词根[32],表示学习表现随时间的增长(Acceleration,加速) 率或衰退(Deceleration,减速)率,即学习表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33]。标准变速图表左半部分如下页图4所示,其中X轴表示天数,范围为1-140天,相当于1学年的时间。Y轴表示行为的频率(统计的数量除以评估时间,单位次/分),其刻度间距不像

普通图表那样使用等间距的刻度(0,10,20,30),而是使用倍数描述(1,10,100,1000),Y轴共有六个周期,每个周期内使用不均匀的对数坐标,因此Y轴的取值范围可从每分钟0.0069次行为(或每天24小时一次行为)到每分钟1000 次行为[34]。此外,由于标准变速图表的横轴是分度均匀的普通

坐标轴,纵轴是分度不均匀的对数坐标轴,所以标准变速图表是一种半对数图表。学生的学习表现是通过计数评估时间内的学习行为发生的次数来监控的。不同的行为需要不同的评估时间和评估间隔,计数方式也会有不同。如,简单的阅读英文单词,可以通过计数1分钟时间内学生阅读的正确数和错误数来衡量学习表现;而诸如做数学题这类需要稍长评估时间、且较难以在学生表现出行为时计数的学习表现,教师可以在所有结果呈现后分别计数正确结果和错误结果。如果有些学习表现在计数时需要考虑疲劳、注意力持续时间等因素,则可以将一天分成几个短时间段进行评估。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两天间的评估时间长度和评估间隔最好保持不变,这样像疲劳和热身时间等因素在所有的计数周期内都是合理的常量。目前常用的计数器主要有Dual Tally Counter with Count Alert、CHROME Metal Hand Tally Counter、YELLOW Hand Tally Counter in ABS Plastic[35]等。其中Dual Tally Counter with Count Alert是一种二合一计数器,可以同时计数两种行为数量,如正确行为数和错误行为数。此外,它支持警报设置,可以提醒教师行为到达指定次数的时间。对于评估的结果,精准教学要求及时地绘制在标准变速图表中,拖延绘制可能导致学生表现的某些重要的方面被忽略,也可能导致对于教学计划的有价值改变被不必要地延迟。绘图过程是一个快速简单的过程,稍加练习后,应花费不超过3或4秒就能完成[36]。在绘图时,将正确表现频率和错误表现频率用不同的形状(如,正确表现频率用“·” 表示,错误表现频率用“×”表示)绘制在图表的

对应刻度上。在过去的20多年里,信息化图表的项目在精准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使得绘图操作变得更加简单、高效。常用的绘图工具有Easy

Charter、BLUE! Easy Charter[37]。另外,基于Web的图表绘制工具AimChart[38],可用于测量和可视化学生个体的学习表现。它能够快速、简便地收集、存储、显示、分析和共享学习表现的数据。AimChart 遵循精准教学的标准,所以学过精准教学的任何人(学生、教师、管理者、父母等)都能够很容易的使用。除此之外,标准变速图表的Microsoft Excel 中的模板也是可以免费获得绘图工具。例如,TOY(The One Year Standard Celeration Chart)[39]是基于Microsoft Excel的模板,允许在一张表中按日、周、月和年的时间周期来查看行为的监控和变化,特别地,它可以精准地标注和测量变化的影响,也可以计算出变化是偶然发生的可能性。类似的基于Microsoft Excel的标准变速图模板还有SCCFB系列模板[40]、Excel Acceleration Calculator、SCC Successive Timings Chart/Timings Chart[41]等。六、数据决策

计数与绘制学习表现环节,使得精准教师获得了关于学生学习表现的数据,由此可进行基于数据的决策(Data-based Decision Making)。精准教学的数据决策主要是判定当前学生的学习表现是否能够完成学习目标(如图5所示)。

如果能完成目标,下一步要做什么;如果不能,如何进行干预。对于判定学习目标是否能够达成,可以依据绘制好的标准变速图表。标准变速图表使得学生的

学习表现得到可视化,为教师快速、准确地分析学生的学习表现提供了高效的工具。精准教学认为学习是学习表现频率随时间的增长,并将流畅的学习表现视为知识或技能的真正掌握。通过绘制与测量学习表现行为的正确频率和错误频率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精准地预测何时知识或技能能够达到流畅程度,判定当前的学习表现随时间的增长速度是否足够大以及是否需要修改干预措施。而正确频率和错误频率随时间的变化可通过在标准变速图表中绘制变速线(Celeration Line)来表示。斜率较大的变速线表示学习速度较快,学生处于有效学习状态;较平坦的变速线表示学习速度没有变化,而斜率小于0的变速线表示学习速度的减小,或者表示错误或不适当行为的减少,说明当前的干预措施没有效果[42]。此外,由变速线也可以预测学生达到预设的频率目标所需要的时间,以此判定学生是否能够及时完成目标。变速线是一条贯穿于所绘制的数据点的直线,在绘制变速线时,绘制点应该平均分布在变速线的两侧,类似于线性回归线。对于远离点集群的个别异常点,绘制时应该忽略。虽然这种使用目测粗略的绘制变速线的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进行数据分析和制定干预措施[43],但是容易由于误差而导致错误的决策。因此,一些更精准的绘制变速线的系统方法也开始在精准教学中应用,如最小二乘法、最小距离法和最小面积法等。这些方法较为复杂,不易人工操作,而上述的信息化绘图工具(如AimChart、SCCFB等)部分地实现了该功能,为教师快速、准确地绘制变速线提供了便捷的工具。此外,也可以使用更为强大和专业的数据绘图工具绘制变速线,如SPSS、R、SAS、MATLAB等。如果通过观察变速线,发现学生的目标可以达成,则继续进行当前教学计划。当目标达成时,进入下一个教学循环,进行下一个短板子知识或技能的学习,如此循环直到精准目标树中根目标的实现。如果发现学习速度以目前变速线的斜率

增长,无法实现或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频率目标,数据决策将根据干预—反应(Response to Intervention,RtI)模型实施不同强度的询证干预(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干预—反应”模型(如图6所示)。[44]

将干预分为三层干预。第一层干预针对全体所有学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过程,同时检测学生的进步情况与筛查存在学习风险的学生;第二层干预针对第一层干预无效的学生,以同质小组为单位进行较高强度的干预,第三层干预针对第二层干预失败的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更加频繁、更高强度、更专业化的干预甚至提供特殊教育服务[45]。目前,已有一些针对特定知识或技能的软件应用于精准教学的数据决策中,这些软件遵循精准教学原理,为教师提供了方便、准确的分析工具。例如,ChartEXE[46]是一款绘图分析软件,不但能够绘制行为图像,而且可以分析行为干预的效果。DIBELS(Dynamic Indicators o f Basic Early Literacy Skills)[47]是一款著名的进度监控系统,一套用于普遍筛查和进度监控K-6的系统,它可以定时评估K-6的阅读和数学,并且可追踪学生的表现水平,进行基于数据的、及时的决策。MimioSprout[48]是一款基于Web的软件,适用于3-7 岁的学生,可用于培养注意力、记忆力与阅读的精准教学。数据决策不仅能够分析学生表现的频率,而且能为精准教学解决

其他较为复杂的决策问题,如,分类问题、决策分析问题、优化问题[49]。其中分类问题可解决学生的同质分组问题、教学问题诊断等问题;决策分析问题可解决优秀教学过程、材料和干预措施的选择问题;优化问题可以解决学习资源的分配等问题。而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决策可以对学生进行更为复杂和更为精准的分析,为精准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为教育数据挖掘(Educational Data Mining, EDM)和学习分析学(Learning Analytics, LA)[50]。LA与EDM结合,可让精准教学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能够精准挖掘与深入分析历史学习数据,从而准确地评估学习过程、发现潜在问题和预测未来表现。加之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技术,精准教学可实现以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智能干预的功能。因此,上述信息技术可为学生提供精准决策和个性化学习服务,使得精准教学由问题精准层次提升至服务精准层次。

七、结语

信息技术支持的精准教学模式,打破了精准教学只作为评估方法的陈规,并引入信息技术,从而实现了人机合理分工,功能优势兼收的目的,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目前,精准教学可以作为智慧学习生态中的高效教学方法,与精熟学习(Mastery Learning, ML)一起,分别在准确程度与掌握程度两方面支持着智慧教育的发展。我们正在谋划将精准教学应用于智慧教育试点学校,以对信息技术支持的精准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评估与矫正,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智慧教育。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教学反思 (3)

教学反思 地理学科综合性太强、知识跨度特别大,注重实际应用。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 不仅要求学生学好地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更重要的是不断 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老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 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本学期我任高一班主任,并担 任地理教学,经过两个月的教学,为了以后真正做到打造高效课堂。特做反 思如下: 一、反思教学观念和方法 以往的地理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我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在学校倡导高效课堂的契机下,我积极的探索高效课堂的环节,教学设计等等方面的东西,也从众多老师的优质课堂上学习了不少好的经验,并且在 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尝试,以期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 不足和需要大力改进之处,希望能进一步的改进。 二、反思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 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 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 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改进措施: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 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暗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 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 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 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 的学习困难。 三、反思教学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 改进措施: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 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总之,我个人认为:在教学工作中,只有多学习,多反思,才能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 不足,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 优秀的地理教师。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凤来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未来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在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之后,传统教学中的灌输模式将会改变,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逐步引起重视,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未来教育,势必走向信息化,即所谓信息化教育或教育信息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任务驱动式;信息素养;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的影响 1.教与学的方法、目标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写道:“未来社会属于那些具有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人”。在社会踏入信息时代的今天,知识的共享才能产生更大的力量,Internet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而是人类知识的联网,是古今中外以及全人类智慧的联网,是人脑的延伸。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教与学的方法、目标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变化。让学生的头脑成为创造的火炉而不是装答案的容器,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苦苦追寻的目标。 信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很多信息来不及也不需要装进大脑中,而是装进电脑里,学生只需要学会查询信息的技能。因此,传统的灌输方式,其意义越来越小,而探究性学习方式逐步引起重视。 2.学科教师亟待提高信息素养 当今社会,百分之六十的新工作都离不开基本的计算机技能,而这一比例越来越高,随着技术日益融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们也需要学习全新的生活技能,以编制美好的未来,因此,我们应该将先进的技术融入到课堂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任何学科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计算机教师。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实际意义。 3.信息技术将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是,这种影响,不是简单地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而是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教学模式的变革。如果我们基于传统模式简单地利用信息技术,只能强化传统教学,使传统教学更加传统,达不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1。因此,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面临正在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1.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及特征 1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祝智庭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1)什么是德育专家?一般来说,好的老师就是那些能摆平班级纪律,控制住差生,并能促使班级学业成绩提高的教师,但作为专家型教师,这还不够,光关注并控制学生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你还必须研究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帮助学生道德的生长,而且你创造了 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你就成为德育(教育)专家.可能我们当 前更缺这样的专家和专家型班主任. (2)什么是课程专家?就是有很强的课程意识,能按新的课程标准改进现有课程,还能独立开发校本课程.如果你能编写教材并开设 这些课程,或者你能独立构思一门课,而这门课体现学校价值观和时 代方向,那么,你靠这门课成为名师,你靠这门课成为了不可替代的人.学校里的课程专家现在成了紧缺人才. (3)教师的成长一般来说有三个阶段,一是新手型,二是成熟型,三是专家型.一所名校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专家型教师. (4)并不是非要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一代名师的,有些宣传我们不必太当真,有一件真实的故事可以作为佐证.1965年,一位韩国学 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专业.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 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 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试题库完整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题库 一、填空题 1.?铬酸洗液的主要成分是(重铬酸钾)(浓硫酸)和(水),用于去除器壁残留(油污),洗液可重复使用. 2.洗液用到出现(绿色)时就失去了去污能力,不能继续使用. 3.比色皿等光学仪器不能使用(去污粉),以免损伤光学表面. 4.电烘箱烘干玻璃仪器的适宜温度为(105~120℃),时间为(1小时) 5.干燥器底部最常用的是(变色硅胶)和无水(氯化钙)硅胶可以烘干重复使用. 6.对于因结晶或碱金属盐沉积及强碱粘住的瓶塞,可把瓶口泡在(水)或(稀盐酸)中,经过一段时间可能打开. 7.安装精度要求较高的电子天平理想的室温条件是20±2℃,相对湿度为45~60%;理化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8~26℃)内,湿度应保持在(55~75%) 。 8.化验室内有危险性的试剂可分为(易燃易爆危险品)、(毒品)和(强腐蚀剂)三类. 9.在分析实验过程中,如找不出可疑值出现原因,不应随意(弃去)或(保留),而应经过数据处理来决定(取舍) 。 10.准确度的大小用(误差)来表示,精密度的大小用(偏差)来表示. 11.化验室大量使用玻璃仪器,是因为玻璃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有很好的(透明度)、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绝缘性能. 12.带磨口的玻璃仪器,长期不用时磨口应(用纸垫上)以防止时间久后,

塞子打不开. 13.滤纸分为(定性)滤纸和(定量)滤纸两种,重量分析中常用(定量). 14.放出有毒,有味气体的瓶子,在取完试剂后要(盖紧塞子),还应该用(蜡)封口 15.滴定管使用前准备工作应进行(洗涤)(涂油)(试漏)(装溶液)和(赶气泡)五步. 16.玻璃仪器的干燥方式有(晾干)(烘干)(热或冷风吹干)三种. 17.石英玻璃的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耐(酸)性能好,能透过(紫外线),在分析仪器中常用来作紫外范围应用的光学元件. 18. 不同试样的分解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分解方法大致可分为(溶解)和(熔融)两种. 19. 溶解试样时就是将试样溶解于(水)(酸)(碱)或其它溶剂中. 20. 熔融试样就是将试样与(固体熔剂)混合,在高温下加热,使欲测组分转变为可溶于(水)或(酸)的化合物. 21. 用氢氟酸分解试样应在(铂)或(聚四氟乙烯塑料)器皿中进行.. 22. 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包括样品(溶解)、(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和灼烧等步骤. 23. 重量分析中使用的滤纸分(定性)滤纸和(定量)滤纸两种,重量分析中常用(定量)滤纸进行过滤,又称为(无灰)滤纸. 24. 玻璃砂芯漏斗在使用前,先用(强酸)处理,然后再用(水)洗净,洗涤时,通常采用(抽滤)法,该漏斗耐(酸),不耐(碱). 25. 干燥器底部放干燥剂,最常用的干燥剂是(变色硅胶)和(无水氯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材料

一、如何看待教师专业及专业发展 如何理解教师专业或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涵?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注重专业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成熟度,即技能熟练模式。认为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受学科内容的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所制约的,教师的专业程度就是凭借这些专业知识、原理技术的熟练程度来保障的。这样,教师专业建设和发展也就注重于教师职业的理论、原理、技术的知识基础。另一种模式是反思性实践模式,认为教师的专业程度是凭借“实践性知识”来加以保障的。所谓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包括五个方面:其一,它是依存于情境的经验性知识,比起理论知识来说缺乏严密性和普遍性,却是一种鲜活的知识、功能灵活的知识;其二,它是作为一种“案例知识”而积累并传承的;其三,它是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中心的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其四,它是作为一种隐性知识发挥作用的;其五,它是一种拥有个性性格的“个体性知识”,这些知识是通过日常教育实践的创造与反思过程才得以形成的。同其他专业相比,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是不确凿性,情境性,要求针对情境作出灵活应变的决策。这样,教师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也就注重于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案例知识,并且通过共同体的相互影响,将个性化的隐性实践知识转化为社会化的教师专业知识。 二、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我们的定义 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技术纳入到他们的课堂。随着这种现象的增加,人们不能不开始关心这样一个问题:这些耗资不菲的技术投入发挥它们的作用了吗?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投资产生回报了吗?要发挥这些技术的作用,至少必须满足这样一个条件:教师必须具备将技术用于教学的“实践性知识”,换句话说,必须为教师提供相应的专业发展机会,让他们学会怎样使用这些技术。这一点,可以说已经在教育界达成了共识。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人所共知:知识在增长、条件在改变,教师不可能凭着多年前掌握的知识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过去的话题,他们的“专业知识”、“实践性知识”都必须更新。许多学校也正在这样做着。特别是信息时代,当技术大量地涌现,涉及技术及其应用的教师专业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如果一定要将专业发展分成是“专业知识”的发展和“实践性知识”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

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

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的反思

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的反思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进入教室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环境,由大屏幕多媒体投影发展到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拓展了学生的信息量。电子白板走进课堂教学中,只需电脑、投影机、交互式电子白板和相应软件,将传统的黑板、投影仪、电脑整合,即可构成完整的白板教学平台。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它具有的诸多优点非常适合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另外,电子白板能够实时记录、保存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科教学的电子档案和课程资源,为教师改进教学、总结和反思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但在电子白板的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一部分教师不能熟练地掌握其功能,进而被动地应用电子白板,不能够充分体现电子白板的应用功能,仍然处于传统的黑板和大屏幕多媒体投影应用的基础上。为此,作为新世纪的一线教师,我们必须要学习应用电子白板,充分发挥其独有的功能。 二、电子白板激活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发现电子白板的功能确实很强大,通过白板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电子白板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越性: (一)多元化互动,增强自主性学习

课前教师可以灵活地把上课需要用到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保存到交互电子白板的资源库中,以便课堂上随机调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白板上进行实际操作、亲身体验,随时在计算机界面、网页上进行标注、圈画等操作。对于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师生间可以相互讨论、交流,以便问题的及时解决,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性。 1.实现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实现自主学习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是新课标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总体要求,也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所以从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十分重要。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存储、回放功能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复习巩固,从而培养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督促的情况下进行有效学习。 另外,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活跃,对于拓展性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往往会得出多种结论。交互式电子白板独有的生成性特征,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因此,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特殊功能,并将其与小学数学发散性相融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寻求解决方案,有助于突破习惯性的刻板的思维定势、培养符合数字信息化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2.教学方式多样化,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

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d11625071.html, 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 作者:王亮 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7年第09期 [摘要]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日新月异,近年来,教育界又采取了一系列的变革措施,以促进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特别是科技的应用和普及也推动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精准教学是新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背景下精准教学的概念和内涵,然后分析了精准教学对当前教育的重要价值,重点论述了信息技术在精准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多精准教学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知识教学;精准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大的经验主义的成分,一方面,学生处在学习的被动地位,学习压力大,学习热情普遍不高;另一方面,教师任务繁重,往往顾此失彼,不能全面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教学的方法的选择也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也不能客观、科学地进行教学评价。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而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世界各国纷纷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先进的科技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大数据为各项技术的推行提供了信息基础,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这场革命性的浪潮,实现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精准教学为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一、精准教学的概念及其价值分析 1.精准教学的概念分析 精准教学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奥格登·林斯利于20世纪60年代基于斯金纳的行为学习理论 提出的方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精准教学的应用也不断发生变化,在当今时代,精准教学指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精准把握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实际的基础上,精准设计目标、精选教学内容与形式、精准测量学习表现并精准应用,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可度量、可调控等精准要求,实现班级内授课的差异化教学。有三个点值得注意:首先,关于精准教学的要义。精准教学是教师通过对课堂各要素的分析研究,使课堂教学各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支撑,有效整合,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之科学高效的现代教学模式;其次,关于学习即操作性条件反射。精准教学在课堂上强调行为目标和及时反馈,主张教学就是提出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控制,以训练、反馈和纠正性补救等措施,形成所要求的行为即达到目标并立即给予强化,对于那些偏离目标或未达到目标的行为,则在不强化的前提下进行纠正;再次,以流畅度为指标衡量学习表现。精准教学使用流畅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表现,它涵盖“准确度”与“速度”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完整版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二、师生角色的分配要科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

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 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不能大量共存。

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的反思

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的反思 庆阳市东方红小学马彦芳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进入教室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环境,由大屏幕多媒体投影发展到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拓展了学生的信息量。电子白板走进课堂教学中,只需电脑、投影机、交互式电子白板和相应软件,将传统的黑板、投影仪、电脑整合,即可构成完整的白板教学平台。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它具有的诸多优点非常适合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另外,电子白板能够实时记录、保存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科教学的电子档案和课程资源,为教师改进教学、总结和反思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但在电子白板的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一部分教师不能熟练地掌握其功能,进而被动地应用电子白板,不能够充分体现电子白板的应用功能,仍然处于传统的黑板和大屏幕多媒体投影应用的基础上。为此,作为新世纪的一线教师,我们必须要学习应用电子白板,充分发挥其独有的功能。 二、电子白板激活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发现电子白板的功能确实很强大,通过白板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电子白板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越性: (一)多元化互动,增强自主性学习

课前教师可以灵活地把上课需要用到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保存到交互电子白板的资源库中,以便课堂上随机调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白板上进行实际操作、亲身体验,随时在计算机界面、网页上进行标注、圈画等操作。对于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师生间可以相互讨论、交流,以便问题的及时解决,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性。 1.实现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实现自主学习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是新课标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总体要求,也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所以从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十分重要。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存储、回放功能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复习巩固,从而培养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督促的情况下进行有效学习。 另外,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活跃,对于拓展性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往往会得出多种结论。交互式电子白板独有的生成性特征,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因此,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特殊功能,并将其与小学数学发散性相融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寻求解决方案,有助于突破习惯性的刻板的思维定势、培养符合数字信息化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2.教学方式多样化,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

有效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有效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活动,学习者的自主性将最大化的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发扬学生的首创精神、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实现自我反馈。 面向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的综合 能力,不再强调技术本身的能力,而是以课程为主的整合能力。这里主要分析一些重点要素,按照系统观点,这个问题必然涉及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等层面。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设计整合技术的教学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前提,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面向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专业能力之一。可以说没有信息化教学设计,就谈不上有效的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活动的参与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因此教师要能够收集、甄别、整合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即要能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呈现情境,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应用情境、直观情境、虚拟情境、思维情境、合作情境、创作情境以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及潜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挑战,将现实、情境和心理要素融合在一起,进而投入到具有现实意义的、探索性的活动中去解决复杂的问题。 有效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活动,学习者的自主性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包括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成果的展示等。这就需要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发扬学生

的首创精神,即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即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实现自我反馈,即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资源的支持参与,因此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成为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教师要能在短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征、知识特征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能对与学科知识关联较紧密的信息保持很强的敏感度;能娴熟地运用网络搜索、在线交流、扫描和打印等方法获取信息。教师要能对获取的信息按学科教学和课程整合的需要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分析、去粗取精,达到为我所用。这里面就存在着判断什么资源好、什么资源有效的问题,在信息时代这种选择与决策能力,像其他方面的能力一样尤为重要。教师要具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甄别、选择资源来支持教与学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在信息时代,教学是教师促进学习者完成正确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要在充分满足学习者个性需要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全面的调控,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习者的学习形式又增加了利用媒体的独立学习和协作学习,因此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师的角色变化,都对教师的调控能力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教师在集体中要对每个个体进行调控,许多时候对个体的调控要借助于媒体和相关技术。

教师业务知识学习内容

之1: 优化教育教学环节之认真辅导 认真批改作业 批改学生作业,是教师在教学中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但这项工作最能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有利于教师及时地调节教学。作为教师,批改作业除了达到批改及时、符号规范、格式统一等基本要求外,我以为还要能做到:看结果,更看过程。 认真辅导 这个“辅导”不要仅仅理解为是给学困生补课,指导学困生完成作业。这个“辅导”是要求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辅导。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如果小学生不会听课,听不懂,学不会,就会增加课后复习的困难和压力,造成不良循环。同时由于长期积累,可能导致厌学心理,既不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心理健康。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小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听 (2)注意看 (3)多动脑 (4)主动练 (5)做笔记 (6)善归纳。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一、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参考书应注意:1、保证“三个一”。即人手一本字典、一本词典、一本合适的参考书。2、掌握三种方法。即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3、提倡活学活用。 二、认真阅读的习惯 认真阅读必须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认真阅读还必须做到读通、读懂、读熟和读活,读通是基础,读懂是根本,读熟是深化,读熟是升华。 三、边读边批画的习惯 四、质疑问题的习惯 五、让教与学融合到一起的习惯 六、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七、及时复习的习惯

新课程理念的碰撞 一、“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应当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二、改革传统的封闭的旧课程观,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 要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现代化,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课程体制,就必须进行“课程概念再变革”,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构建一个开放的大课程体制。这个课程体制共包括四大类课程:学科课程和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 1、摒弃学科本位主义,重视课程的创新价值。 2、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的基础,教师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服务,而不是让学习者为自己完成上级规定的教学任务服务。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科书。 3、强调教学与课程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三、改变教师中心观,树立师生互动、交往的平等观 1、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2、注重开放和生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四、改变单一的教学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1、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2、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五、树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观。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 2 (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 2SO 3 (7)氢硫酸:H 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碳酸钠:Na 2CO 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 2CO 3·10H 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 3(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 4·5H 2O (13)铜绿、孔雀石:Cu 2(OH)2CO 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 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 2H 5OH (1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 、P 2O 5、CaO 、 NaOH 、Ca(OH) 2、KClO 3、KCl 、Na 2CO 3、NaCl 、无水CuSO 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 、MnO 2、Fe 3O 4(KMnO 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 、Fe 2O 3 、HgO 、红磷(硫:淡黄色)[Cu 2(OH)2CO 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 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 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 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化学必修一基础知识(人教版)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GAGGAGAGGAFFFFAFAF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GAGGAGAGGAFFFFAFAF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 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 集体计量为1摩尔。 GAGGAGAGGAFFFFAFAF

技术支持的教学

技术支持的教学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既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又是对技术环境下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建构过程,是将各类教学模式的结构成分与技术应用条件之间的“整合”过程,追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因而派生出信息化环境下的多种新型教学模式,比如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式教学、微课教学、视网研创教学等,同时创生了多种教育新形态,比如慕课、智慧型课程等等 1.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 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是指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或专题,利用各种技术搜寻和阐释相关资源,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范和步骤而进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探究、创新等能力,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是以主题开发为前提,以活动探究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并从多维角度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如图5-6所示。 图5-6 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 一个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活动过程就是一个“电磁场”,主题是“碳棒”,绕在“碳棒”外的线圈就是活动探究过程,评价反思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旦这个过程接通,就可产生磁力作用,整个磁场可以将“铁屑”(与主题有关的资源)从各种“屑”(所有资源)中筛选出来,为达到教学目标所用。 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步骤如下: ①明确问题,阐述问题情境。描述问题产生的情境,恰当地呈现/模拟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②形成假设,确定探究方向。就问题的答案和问题解决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提出设想,明确探究方向。 ③实施、组织探究活动。整个教学/学习过程的核心,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组合多种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获得直接的学习体验。 ④搜集、整理资料,找出资料的意义。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找到资料的意义,使资料发挥最大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信息技术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面向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不再强调技术本身的能力,而是以课程为主的整合能力。这里主要分析一些重点要素,按照系统观点,这个问题必然涉及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等层面。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设计整合技术的教学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前提,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面向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专业能力之一。可以说没有信息化教学设计,就谈不上有效的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活动的参与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因此教师要能够收集、甄别、整合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即要能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呈现情境,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应用情境、直观情境、虚拟情境、思维情境、合作情境、创作情境以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及潜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挑战,将现实、情境和心理要素融合在一起,进而投入到具有现实意义的、探索性的活动中去解决复杂的问题。 有效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活动,学习者的自主性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包括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成果的展示等。这就需要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发扬学生的首创精神,即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即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

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实现自我反馈,即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资源的支持参与,因此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成为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教师要能在短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征、知识特征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能对与学科知识关联较紧密的信息保持很强的敏感度;能娴熟地运用网络搜索、在线交流、扫描和打印等方法获取信息。教师要能对获取的信息按学科教学和课程整合的需要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分析、去粗取精,达到为我所用。这里面就存在着判断什么资源好、什么资源有效的问题,在信息时代这种选择与决策能力,像其他方面的能力一样尤为重要。教师要具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甄别、选择资源来支持教与学的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在信息时代,教学是教师促进学习者完成正确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要在充分满足学习者个性需要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全面的调控,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习者的学习形式又增加了利用媒体的独立学习和协作学习,因此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师的角色变化,都对教师的调控能力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教师在集体中要对每个个体进行调控,许多时候对个体的调控要借助于媒体和相关技术。 为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正确导航,教师要向学习者及时反馈

化学基础知识(入门)讲解学习

化学基础知识(入门)

化学基础知识 一.原子核 a.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b、电性关系: 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二微粒的性质 1.分子是很小的粒子 体积小:如果用水分子的大小跟乒乓球比,就像拿乒乓球跟地球比一样。 质量小:以水分子为例,1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 kg。 分子虽然小且轻,却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分子运动的例子很多。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干;很远的地方就能嗅到花香;糖块放到水里,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这些都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温度低,分子运动慢。 3.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混合物纯净物 区别宏观:1、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2、各物质仍保持原有的化学性质 微观: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 宏观:1、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 成 2、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 微观:纯净物中只有一种分子

原子是化学反应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三、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例题解析 例1、下列说法有错的是() A.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化学反应中,分子改变而原子不变,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D.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解:分子和原子均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分为质子和中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原子都在做不规则的运动。 三元素 1.元素的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又是由氧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即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和氧分子中的氧原子,其质子数都是8,化学上把质子数都是8的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