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系统说明介绍研究意义和应用

数据采集系统说明介绍研究意义和应用
数据采集系统说明介绍研究意义和应用

一前言

1.1 数据采集系统简介

数据采集,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信息的过程。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微处理器)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该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基于TLC549模数转换芯片和单片机的设备,可以把ADC采集的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过微处理器的简单处理而交予数码管实现电压显示功能,并且通过与PC的连接可以实现计算机更加直观化显示。

1.2 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意义和应用

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数据采集的在多个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它是计算机与外部物理世界连接的桥梁。利用串行或红外通信方式,实现对移动数据采集器的应用软件升级,通过制订上位机(PC)与移动数据采集器的通信协议,实现两者之间阻塞式通信交互过程。在工业、工程、生产车间等部门,尤其是在对信息实时性能要求较高或者恶劣的数据采集环境中更突出其应用的必要性。例如: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各行业中,常常利用PC或工控机对各种数据进行采集。这其中有很多地方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如液位、温度、压力、频率等。现在常用的采集方式是通过数据采集板卡,常用的有A/D 卡以及422、485等总线板卡。卫星数据采集系统是利用航天遥测、遥控、遥监等技术,对航天器远地点进行各种监测,并根据需求进行自动采集,经过卫星传输到数据中心处理后,送给用户使用的应用系统。

1.3 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的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TLC549的工作时序控制,常用的单片机编辑C语言,VB 串口通信COMM控件、VB画图控件的运用等。

本课题研究目的主要是设计一个把TLC549(ADC)采集的模拟电压转换成八位二进

制数字数据,并把该数据传给单片机,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在实验板的数码管上实时显示电压值并且与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示波器连接,实现电压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功能。

二数据采集系统开发相关技术介绍

2.1 TLC549结构及工作原理

2.1.1 TLC549的概述

TLC549 是以8 位开关电容逐次逼近A/D 转换器为基础而构造的CMOS A/D 转换器。它们设计成能通过3 态数据输出和模拟输入与微处理器或外围设备串行接口。TLC549 仅用输入/输出时钟(I/O CLOCK )和芯片选择(CS )输入作数据控制。TLC549 的I/O CLOCK 输入频率最高可达1.1MHz 。

TLC549 提供了片内系统时钟,它通常工作在4MHz 且不需要外部元件。片内系统时钟使内部器件的操作独立于串行输入/输出的时序并允许TLC549像许多软件和硬件所

要求的那样工作。I/O CLOCK 和内部系统时钟一起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送以及对于TLC549 为每秒40,000 次转换的转换速度。

TLC549的其他特点包括通用控制逻辑,可自动工作或在微处理器控制下工作的片内采样-保持电路,具有差分高阻抗基准电压输入端、易于实现比率转换(ratiometric conversion)的高速转换器,定标(scaling)以及与逻辑和电源噪声隔离的电路。整个开关电容逐次逼近转换器电路的设计允许在小于17μs的时间内以最大总误差为±0.5 最低有效位(LSB)的精度实现转换。

TLC549C 的工作温度范围为0 ℃至70 ℃。

2.1.2 TLC549的工作原理

TLC548、TLC549均有片内系统时钟,该时钟与I/ O CLOCK是独立工作的,无须特殊的速度或相位匹配。其工作时序如图2所示。当CS为高时,数据输出(DATA OUT)端处于高阻状态,此时I/O CLOCK不起作用。这种CS控制作用允许在同时使用多片TLC548、TLC549时共用I/O CLOCK,以减少多路(片)A/D并用时的I/O控制端口。

一组通常的控制时序为:

(1)将CS置低。内部电路在测得CS下降沿后再等待两个内部时钟上升沿和一个下降沿后,然后确认这一变化,最后自动将前一次转换结果的最高位(D7)位输出到DATA OUT端上。

(2)前四个I/ O CLOCK周期的下降沿依次移出第2、3、4和第5个位(D6、D5、D4、D3),片上采样保持电路在第4个I/O CLOCK下降沿开始采样模拟输入。

(3)接下来的3个I/O CLOCK周期的下降沿将移出第6、7、8(D2、D1、D0)个转换位,

(4)最后,片上采样保持电路在第8个I/ OCLOCK周期的下降沿将移出第6、7、8(D2、

D1、D0)个转换位。保持功能将持续4个内部时钟周期,然后开始进行32个内部时钟周期的A/D转换。第8个I/O CLOCK后,CS必须为高,或I/O CLOCK保持低电平,这种状态需要维持36个内部系统时钟周期以等待保持和转换工作的完成。如果CS为低时I/ O CLOCK 上出现一个有效干扰脉冲,则微处理器/控制器将与器件的I/ O时序失去同步;若CS为高时出现一次有效低电平,则将使引脚重新初始化,从而脱离原转换过程。在36个内部系统时钟周期结束之前,实施步骤(1)-(4),可重新启动一次新的A/D转换,与此同时,正在进行的转换终止,此时的输出是前一次的转换结果而不是正在进行的转换结果。若要在特定的时刻采样模拟信号,应使第8个I/OCLOCK时钟的下降沿与该时刻对应,因为芯片虽在第4个I/ O CLOCK时钟下降沿开始采样,却在第8个I/O CLOCK的下降沿开始保存。

2.2 VB通信控件MSCOMM

2.2.1 通讯方式

MSComm 控件通过串行端口传输和接收数据,为应用程序提供串行通讯功能。MSComm控件在串口编程时非常方便,程序员不必去花时间去了解较为复杂的API函数,而且在VC、VB、Delphi等语言中均可使用。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以下简称MSComm)是Microsoft公司提供的简化Windows下串行通信编程的ActiveX 控件,它为应用程序提供了通过串行接口收发数据的简便方法。具体的来说,它提供了两种处理通信问题的方法:一是事件驱动(Event-driven)方法,一是查询法。MSComm 控件两种处理通讯的方式:事件驱动方式和查询方式。

(1) 事件驱动方式

事件驱动通讯是处理串行端口交互作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许多情况下,在事

件发生时需要得到通知,例如,在串口接收缓冲区中有字符,或者Carrier Detect (CD) 或Request To Send (RTS) 线上一个字符到达或一个变化发生时。在这些情况下,可以利用MSComm 控件的OnComm 事件捕获并处理这些通讯事件。OnComm 事件还可以检查和处理通讯错误。所有通讯事件和通讯错误的列表,参阅CommEvent 属性。在编程过程中,就可以在OnComm事件处理函数中加入自己的处理代码。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程序响应及时,可靠性高。每个MSComm 控件对应着一个串行端口。如果应用程序需要访问多个串行端口,必须使用多个MSComm 控件。

(2) 查询方式

查询方式实质上还是事件驱动,但在有些情况下,这种方式显得更为便捷。在程序的每个关键功能之后,可以通过检查CommEvent 属性的值来查询事件和错误。如果应用程序较小,并且是自保持的,这种方法可能是更可取的。例如,如果写一个简单的电话拨号程序,则没有必要对每接收一个字符都产生事件,因为唯一等待接收的字符是调制解调器的“确定”响应。

2.2.2 MSComm控件的常用属性

MSComm控件有很多重要的属性,但首先必须熟悉几个属性:

CommPort 设置并返回通讯端口号

Settings 以字符串的形式设置并返回波特率、奇偶校验、数据位、停止位

PortOpen 设置并返回通讯端口的状态。也可以打开和关闭端口

Input 从接收缓冲区返回和删除字符

Output 向传输缓冲区写一个字符

三硬件电路及程序的设计

3.1硬件电路组成框图

3.2C程序设计思想

3.2.1TLC549正常工作控制

sbit Clock = P1.2; //时钟口线

sbit DataOut = P1.1; //数据输出口线

sbit CS = P1.0; //片选口线

3.2.1读取AD转换结果

CS=1;

Clock=0;

CS=0;

Wait4us;

for (i = 0; i < 8; i ++) //输入采样转换时钟{ Clock = 1;

Clock = 0;

}

CS=1;

Wait10us; //等待转换结束

CS=0;

Wait4us;

for(i=0;i<=8;i++)

{ Clock=1;

if (DataOut)

ConvertValue +=1;

ConvertValue <<=1;

Clock = 0;

}

CS = 1;

da=ConvertValue;

3.2.3串行通信与PC机的数据传输

SCON= 0x40; //串口方式1

PCON=0; //SMOD=0

REN=1; //允许接收

TMOD= 0x20; //定时器1定时方式2 TH1= 0xe6; //12MHz 1200波特率TL1= 0xe6;

TR1= 1; //启动定时器

3.3 VB程序设计思想

3.3.1 VB窗体界面的设计

本程序用一个窗体分别为Form1仿照示波器显示,如下图:

四结语

本设计基于VB平台的串口通信控件设计实现了单片机和PC的串口通信,通过PC的软件示波器显示数据采集器采集的电压数据。本程序可以通过对话框对要连接的串口和其参数进行设置。初步实现了电压数据的硬件显示和软件实时显示。本设计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和可改进之处:

(1) 需要提高VB语言代码的效率,要力求用最简洁的程序实现多种功能。

(2) 实时性有待提高,本程序在滤波和抗干扰部分没有做进一步处理,显示的电压图线会有毛刺。

谢辞

本设计是在庞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老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设计的过程中,每当遇到问题时,老师总是认真地讲解,直到我听明白为止,正是有了老师悉心指导,我的设计才能顺利地完成。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向我的导师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感激之情!谨向所有关心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附录(Ⅰ)

带串行控制8 位模数转换器

一、概述

1.1 一般说明

TLC548 和TLC549 是以8 位开关电容逐次逼近A/D 转换器为基础而构造的CMOS A/D 转换器。它们设计成能通过3 态数据输出和模拟输入与微处理器或外围设备串行接口。TLC548 和TLC549 仅用输入/输出时钟(I/O CLOCK )和芯片选择(CS )输入作数据控制。TLC548 的最高I/O CLOCK 输入频率为 2.048MHz ,而TLC549 的I/O CLOCK 输入频率最高可达1.1MHz 。有关与大多数通用微处理器接口的详细资料已由工厂准备好,可供使用。

TLC548 和TLC549 的运用与较复杂的TLC540 和TLC541 的运用非常相似;不过,TLC548 和TLC549 提供了片内系统时钟,它通常工作在4MHz 且不需要外部元件。片内系统时钟使内部器件的操作独立于串行输入/输出的时序并允许TLC548 和TLC549 象许多软件和硬件所要求的那样工作。I/O CLOCK 和内部系统时钟一起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送以及对于TLC548 为每秒45,500 次转换、对于TLC549 为每秒40,000 次转换的转换速度。

TLC548和TLC549的其他特点包括通用控制逻辑,可自动工作或在微处理器控制下工作的片内采样-保持电路,具有差分高阻抗基准电压输入端、易于实现比率转换(ratiometric conversion)的高速转换器,定标(scaling)以及与逻辑和电源噪声隔离的电路。整个开关电容逐次逼近转换器电路的设计允许在小于17μs的时间内以最大总误差为±0.5 最低有效位(LSB)的精度实现转换。

TLC548C 和TLC549C 的工作温度范围为0 ℃至70 ℃。TLC548I和TLC549I的工作温度范围为-40 ℃至85℃。

可选项

1.2 特点

·8位分辨率A/D转换器

·微处理器外设或独立工作

·差分基准输入电压

·转换时间17μs Max

·每次总存取与转换周期数

TLC548 高达45,500

TLC549 高达40,000

·片内软件可控采样!!保持

·总不可调整误差(Total Unadjusted Error)±0.5LSB Max

·4MHz典型内部系统时钟

·宽电源范围3V至6V

·低功耗15mW Max

·能理想地用于包括电池供电便携式仪表的低成本、高性能应用

·引脚和控制信号与TLC540、TLC545 8位A/D转换器以及TLC154 ·CMOS工艺

1.3 功能方框图

TLC548,TLC549的功能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1.4 典型等效输入

TLC548、TLC549在采样方式期间和保持方式期间的输入电路阻抗分别如下面两图所示。

1.5 引脚排列

D或P封装的TLC548、TLC549的引脚排列分别如下面两图所示。

1.6 工作时序

TLC548、TLC549的工作时序如下图所示。

注释:A. 转换周期需要36个系统时钟周期(最大为17μs),它开始于CS变为低电平之后I/O CLOCK的第8个下降沿,这适用于该时刻其地址存

在于存储器中的通道。。

B. 在CS变为低电平之后,最高有效位(A7)自动被放置在DATA OUT

总线上。其余的7位(A6-A0)在前7个I/O CLOCK下降沿由时钟同

步输出。B7-B0以同样的方式跟在其后

二、特性

2.1 工作温度范围内(自然通风)的极限参数(除非另有说明)

电源电压,V CC (见注释1) 6.5V

任何输入端输入电压范围—0.3V至Vcc+0.3V

输出电压范围—0.3V至Vcc+0.3V

峰值输入电流范围(任何输入端)±10mA

峰值总输入电流范围(所有输入端)±30mA

工作温度范围(自然通风),Ta :

TLC548C,TLC549C -0℃至70℃

TLC548I,TLC549I -40℃至85℃

储存温度范围,Tstg -65℃至150℃

引线温度,离外壳1.6mm(1/16英寸),10秒260℃

强度超出所列极限参数可能导致器件的永久性损坏,这些仅仅是极限参数,并不意味着在极限参数条件下或在任何其它超出推荐工作条件所示参数的情况下器件能有效地工作,延长在极限参数条件下的工作时间会影响器件的可靠性。注释1:在REF 与GND连接在一起的情况下所有电压值均相对于网络地端2:温度低于-40℃时,不推荐D封装。

3. 大于加至REF 电压的模拟输入电压转换为全“1 ”(11111111 ),小于加至REF电压的模拟输入电压转换为全“0”(00000000)。为了工作良好,REF 电压高于REF电压至少1V。而且,当此差分基准电压降至

4.75V以下时,

总失调误差可能增加。

4. 这是时钟输入信号从V IHmin 降至V ILmax 或从V ILmax 升至VIHmin 所需的时间。在正常室温附近,对于远程数据采集应用(在这些应用中,传感器和A/D转换器放在离控制微处理器几英尺远处),在输入时钟跳变时间慢至2μs的情况下器件可保持其功能。

5. 为了使CS端噪声所引起的误差为最小。在响应控制输入信号以前,内部电路在CS↓之后等待内部系统时钟两个上升沿和1个下降沿。CS建立时间由t en 和t SU(CS) 这两个指标给出。

6. 线性度误差是在整个A/D转移特性范围内离开最佳直线的最大偏离量。

7. 零度(zero-scale)误差是00000000和零输入电压的转换输出之间的差值;满度(full-scale)误差是11111111与满度输入电压的转换输出之间的差值。

8. 总失调误差(toal unadjusted error)是线性度,零度(zero-scale)和满度(full-scale)误差之和。

2.2推荐工作条件

附录(Ⅱ)

单片机C程序#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long unsigned long

uchar code

tab[]={0x3f,0x6,0x5b,0x4f,0x66,0x6d,0x7d,0x7,0x7f,0x6f,0x40}; uchar disdat[6];

uchar ConvertValue = 0;

uchar da,i;

float xs;

ulong bb;

sbit Clock = P1 ^ 2; //时钟口线

sbit DataOut = P1 ^ 1; //数据输出口线

sbit CS = P1 ^ 0; //片选口线

/*延时*/

#define Wait1us _nop_();

#define Wait2us {_nop_();_nop_();}

#define Wait4us {Wait2us;Wait2us;}

#define Wait8us {Wait4us;Wait4us;}

#define Wait10us {Wait8us;Wait2us;}

#define Wait20us {Wait10us;Wait10us;}

#define Wait30us {Wait10us;Wait8us;Wait4us;Wait2us;} void delay(uint t)

{ uint i;

while(t--)

{ for(i=0;i<=125;i++);

}

}

/*显示函数*/

void display(void) //六位数码管显示程序,disdat[]是要显示的内容{ uchar i,disa,disb,disc;//(是0~9的数字),xsd是该位显示小数点

disb = 0x03; //显示第n位

for (i=3;i<6;i++) //共显示6个数据

{ disa = disdat[i]; //显示数据

if (disa <10)

{ P2 = disb; //送位选信号

disc = tab[disa]; //显示段码

if (i==3)

disc = disc | 0x80; //增加小数点显示

P0 = disc; //P0口送显示

delay (1); //延时

P0 = 0x0; //将P0口置为0,为下次做准备

disb++; //下一个要显示的位置

}

}

P2 = 0xff; //将P2口置为高电平

}

/*采集转换函数*/

unsigned char ADCSelChannel(void)

{ CS=1;

Clock=0;

CS=0;

Wait4us;

for (i = 0; i < 8; i ++) //输入采样转换时钟

{ Clock = 1;

Clock = 0;

}

CS=1;

Wait10us; //等待转换结束

CS=0;

Wait4us;

for(i=0;i<=8;i++)

{ Clock=1;

if (DataOut)

ConvertValue +=1;

ConvertValue <<=1;

Clock = 0;

}

CS = 1;

da=ConvertValue;

Wait30us;

xs=(da/256.00)*5.00;

return(xs);

}

/*主函数*/

void main(void)

{

SCON= 0x40; //串口方式1

PCON=0; //SMOD=0

REN=1; //允许接收

TMOD= 0x20; //定时器1定时方式2 TH1= 0xe6; //12MHz 1200波特率TL1= 0xe6;

TR1= 1; //启动定时器

while(1)

{

数据采集软件用户使用手册范本

省应急平台 数据采集软件用户使用手册 辰安科技股份 2020年6月

前言 省应急平台数据采集软件是省应急平台的配套软件,用于收集省应急平台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预案库、案例库、知识库和文档库等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地名库和专业地理专题图可通过本软件收集,其他地理信息数据和事件信息数据库、模型库的数据不通过本软件收集。

目录 1.第一章软件安装与启动 (1) 1.1光盘文件说明 (1) 1.2运行环境要求 (1) 1.3系统安装与卸载 (1) 1.3.1安装 (2) 1.3.2卸载 (8) 1.3.3可能问题 (9) 1.4软件启动 (10) 2.第二章数据录入 (11) 2.1选择数据类别 (11) 2.2录入界面简介 (12) 2.3添加记录 (13) 2.4保存记录 (15) 2.5删除记录 (17) 2.6关联数据录入 (17) 2.7扩展数据录入 (19) 3.第三章数据导航 (21) 3.1查找记录 (21) 3.2第一项记录 (22) 3.3前一项记录 (23) 3.4下一项记录 (24) 3.5最后一项记录 (24) 3.6数据列表区导航 (25) 4.第四章最佳实践 (27)

第一章软件安装与启动 1.1 光盘文件说明 光盘上的文件包括setup.bat、数据采集软件.msi文件、Access 2010 Runtime.exe文件,说明如下表: 1.2 运行环境要求 数据采集软件所需运行环境的最低要求如下表: 1.3 系统安装与卸载 如果机器已安装过本程序,请先卸载(参照 1.3.2 卸载),再安装(参照1.3.1)。

专变采集终端使用说明书

国网专变采集终端 技术与使用说明书 目录 1、概述2

2、执行标准3 3、GK200技术参数4 3.1 型号命名4 3.2 供电方式4 3.3电源要求4 3.4性能指标4 3.5输入回路5 3.6输出回路6 3.7通道接口6 3.8停电运行6 3.9外壳与结构6 3.10使用环境7 3.11端钮盒7 4、GK200主要功能8 4.1、数据采集功能10 4.2数据处理功能10 4.3 参数设置和查询14 5、GK200人机交互功能19 5.1显示界面风格 5.2液晶使用附加说明 6、安装及接线19 6.1 安装准备19 6.2 终端安装一般要求19 6.3 终端接线和铺设一般要求19 6.4 终端安装方法20 1、概述 GK200专变采集终端采用高性能32位的ARM微处理器、实时操作系统,具有功能强大,处理速度快,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大用电户、配变对用电量进行采集计算,控制和管理。该终端设备设计制造符合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和国家电力、电子、通讯的相关标准。具有电度量采集、远程抄表、电量计算、功率计算、需量计算、历史数据查询、远程或本地定值设置、功控、电控,购电控、遥测、

遥信、负荷越限报警、通讯等功能,可以通过GPRS 网络等方式进行远程数据传输。 2、执行标准 终端产品的设计符合下列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GB/T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7215.211-2006 交流电测量设备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第11部分:测量设备 GB/T 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DL/T 533-2007电力负荷管理终端 DL/T 645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DL/T 698.1-2009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1部分:总则 DL/T 721-2000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Q/GDW 129-2005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Q/GDW 130-2005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 Q/GDW 373-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 Q/GDW 374.3-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第三部分:通信单元技术规范 Q/GDW 375.1-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第一部分:专变采集终端型式规范Q/GDW 376.1-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一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Q/GDW 379.2-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第二部分:专变采集终端检验技术规范 GB/T 5169.11-200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实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实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 16935.1-2008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GB/T 17441-1998交流电度表符号 GB/Z21192-2007电能表外形和安装尺寸 Q/GDW205-2008电能计量器具条码 JB/T 6214-1992 仪器仪表可靠性验证试验及测定试验(指数分布)导则 DL/T 597-1996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 790.31-2001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3 部分:配电线载波信号传输要求

冶金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管理系统1.doc

冶金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管理系统1 冶金企业能源在线监测管理系统 (XHEMS) 冶金工业是耗能大户,其能源消耗约占成本的20%~40%。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看,除了依靠节能技术降低能耗外,向能耗管理要效益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 传统的能源管理相对粗放,如电力、动力、水道各自独立,统计手段落后,只知道年能耗总量而不知日、周、月和单位设备的能耗比例,已不适应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能源管理需要。 建设基于公司级平台上的一体化集中统一的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是冶金企业从单一的装备节能向以整个工厂系统优化节能的战略转变的重要措施。对于企业形成安全、稳定、经济节能型和高效的能源供给系统,控制吨钢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重大意义。 我公司专门针对冶金企业开发的能耗管理系统(XHEMS),实现了能源系统电、水和其他能耗单元的在线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的智能化,将为钢铁企业各种能源的需求提供准确、及时分析数据与预测,是冶金企业能源管理的基础设施。 能耗智能化管理系统(XHEMS)简介: 以专业的平台软件为基础,并融合了现场总线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自动化测量技术等的一体化数据采集监控优化系统方案,用于监视、分析和控制能耗的使用,实现对电、

蒸汽、风、煤、燃气和水等有关能源消耗量的检测及控制,进而完成能源的优化调度和管理,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指导能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便于有针对性的采取技术措施降低能耗。 一、系统组成 整个能源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全厂设置一个集中能源动力管 理监控中心,通过网络从各信息采集点中获取能源数据,实现全厂的能源数据集中监控和管理,并统一发布调度指令。 能源管理系统采用国外成熟的大型实时历史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应用平台,并以与之相配套的数据可视化软件为WEB实时信息组装平台,通过基于该实时数据库平台的二次软件应用开发,建立企业统一的能源系统信息集成及管理平台。 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按功能的不同分成三个层次: 底层为信号采集层 中层为实时数据处理层 上层为应用管理层。 信号采集层由子站和远程站组成,主要实现分布数据的集中采集、实时控制。采集站间采用环型拓扑结构,由光纤组成工业以太网,网络传输速率1000Mb/s。中层的主要设备是I/0服务器,作为底层和上层之间的桥梁,主要完成实时数据的处理、短时归档;还包括工程师站、HMI操作员站、大屏幕控制器和网络打

CEMS系统检修、运行操作规程(试行)

CEMS系统检修、运行操作规程 (试行) 一、CEMS厂家规定要求 1、本系统应由专职人员操作,操作人员在使用和维护本系统前先仔细阅读其使用手册; 2、本系统中有危险电源盒热源,上电操作维护时应注意人身安全; 3、本系统中烟气分析仪分析的气体含SO2、NOx、CO等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在仪表间操作维护时应注意保持通风良好,并保证系统排气管(至室外)畅通; 4、要保持仪表室内的公用条件正常(照明、空调、通风风机等); 5、系统在正常运行时应臵于“自动”运行状态; 6、要坚持定期巡检制度,并保证巡检记录完整; 7、未经允许情况下严禁关断系统供电电源,测尘仪风机电源,在烟道测尘仪设备未拆离烟

道时严禁断开; 8、储液罐中的冷凝水具有腐蚀性,应定期排至安全泄放处; 9、在非手动校准期间,仪表室内的标准气钢瓶总阀应处于关闭状态,并安全码放; 10、系统中的至于烟道的设备严禁擅自调动和移动; 11、DAS系统计算机应专用,严禁安装其他与本系统无关的软件。 二、CEMS系统设备启动准备 1、保持仪器室的清洁和温度、湿度适宜; 2、电源、气源、设备接地是否正常,排水、排气是否正常。 三、CEMS的启动操作 1、依次启动采样探头,取样管路的加热设备,冷凝制冷器,使之达到规定的温度值; 2、启动压缩空气气源,调节各环节压力达到规定值; 3、采样气路吹扫15-30分钟之后; 4、满足第1点、第2点和第3点时,启动烟气监测仪、流速、烟尘和其他仪表预热稳定运

行30分钟; 5、启动气体采样泵和排水泵; 6、再启动数据采集处理系统(DAS系统)。 四、CEMS数据的检查 1、全面检查CEMS数据报表,超标记录和运行记录,异常数据记录; 2、检查异常数据与污染源治理设施运行工况是否相符; 3、做DAS系统的日常维护,做CEMS历史数据的备份。 五、CEMS系统设备停用操作 1、关闭数据采集器系统(DAS系统),停止无效的时间记录; 2、采样预处理系统切换到吹扫状态,吹扫5-10分钟; 3、依次关闭气体分析仪,冷凝器,压缩空气; 4、最后关闭采样探头和烟气取样关管路的加热器。 CEMS烟气在线连续监测系统SCS——900 运行维护手册 1 SCS--900系列烟气连续排放在线监测系统介绍 1.1 测量原理

34970A数据采集器中文说明书

Agilent34970A 数据采集仪基本操作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Agilent34970A数据采集仪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了解Agilent34901A测量模块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 3.学习Agilent34970A数据采集仪使用面板进行数据采集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 1.根据Agilent34970A数据采集仪用户手册,掌握各开关、按钮的功能与作用。 2.通过Agilent34901A测量模块,分别对J型热电偶、Pt100、502AT热敏电组、直流电压、直流电流进行测量。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实验准备 Agilent34970A数据采集仪的基本功能与性能。Agilent 34970A数据采集仪是一种精度为6位半的带通讯接口和程序控制的多功能数据采集装置,外形结构如图1、图2所示:

其性能指标和功能如下: 1.仪器支持热电偶、热电阻和热敏电阻的直接测量,具体包括如下类型: 热电偶:B、E、J、K、N、R|T型,并可进行外部或固定参考温度冷端补偿。 热电阻:R0=49?至?,α=(NID/IEC751)或α=的所有热电阻。 热敏电阻:k?、5 k?、10 k?型。

2.仪器支持直流电压、直流电流、交流电压、交流电流、二线电阻、四线电阻、频率、周期等11种信号的测量。 3.可对测量信号进行增益和偏移(Mx+B)的设置。 4.具有数字量输入/输出、定时和计数功能。 5.能进行度量单位、量程、分辨率和积分周期的自由设置。 6.具有报警设置和输出功能。 7.热电偶测量基本准确度:℃,温度系数:℃。 8.热电阻测量基本准确度:℃,温度系数:℃。 9.热敏电阻测量基本准确度:℃,温度系数:℃。 10.直流电压测量基本准确度:+(读数的℅+量程的℅)。 11.直流电流测量基本准确度:+(读数的℅+量程的℅)。 12.电阻测量基本准确度:+(读数的℅+量程的℅)。 13.交流电压测量基本准确度:+(读数的℅+量程的℅)(10Hz~20kHz 时)。 14.交流电流测量基本准确度:+(读数的℅+量程的℅)(10Hz~5kHz 时)。 15.频率、周期测量基本准确度:(读数的℅)(40Hz~300kHz时)。16.具有系统状态、校准设置和数据存储等功能。 Agilent34970A 数据采集仪的面板按钮功能与作用。 1. 在所显示的通道上配置测量参数:

推荐-专变采集终端使用说明书 精品

国网专变采集终端技术与使用说明书 目录

1、概述 GK200专变采集终端采用高性能32位的ARM微处理器、实时操作系统,具有功能强大,处理速度快,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大用电户、配变对用电量进行采集计算,控制和管理。该终端设备设计制造符合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和国家电力、电子、通讯的相关标准。具有电度量采集、远程抄表、电量计算、功率计算、需量计算、历史数据查询、远程或本地定值设置、功控、电控,购电控、遥测、遥信、负荷越限报警、通讯等功能,可以通过GPRS 网络等方式进行远程数据传输。 2、执行标准 终端产品的设计符合下列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GB/T 4208-20XX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T 13384-20XX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7215.211-20XX 交流电测量设备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第11部分:测量设备 GB/T 2829-20XX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DL/T 533-20XX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 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DL/T 698.1-20XX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1部分:总则 DL/T 721-2000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Q/GDW 129-20XX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Q/GDW 130-20XX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 Q/GDW 373-20XX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 Q/GDW 374.3-20XX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第三部分:通信单元技术规范 Q/GDW 375.1-20XX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第一部分:专变采集终端型式规范 Q/GDW 376.1-20XX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一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 Q/GDW 379.2-20XX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第二部分:专变采集终端检验技术规范 GB/T 5169.11-20XX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实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实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 16935.1-20XX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GB/T 17441-1998 交流电度表符号 GB/Z21192-20XX 电能表外形和安装尺寸

能耗监测系统说明

能耗监测系统说明 2020年4月

目录 1.项目概况 (1) 1.1.能耗监测系统介绍 (1) 2.能耗监测系统实现功能 (1) 2.1.系统管理 (1) 2.2.数据录入 (1) 2.3.数据采集 (2) 2.4.数据处理 (3) 2.5.数据查询与展示 (3) 2.6.数据接口 (6)

长沙会展中心能耗监测系统技术方案1.项目概况 1.1.能耗监测系统介绍 能耗监测系统集成数据采集器、建筑能耗监测与管理系统、系统服务器、大型商用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等五类软硬件设备的全部功能;同时兼具了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分析等各方面的应用需求。该设备往下可直接采集水、电、气及冷热量等能源计量设备的数据,往上可通过光纤、以太网或者GPRS/CDMA 无线网络向上级中心主站上报能耗数据;还可以支持内部工作人员直接通过局域网进行操作,查询实时能耗情况,开展能耗对比、对标分析,建筑的各支路、分类、分项等能耗计算,并生成报表以便打印,可保存至少3-5年的历史数据。既满足了能耗计量与监测分析的功能需求,又达到了高可靠性与免维护性的管理需求。 2.能耗监测系统实现功能 2.1.系统管理 系统远程验证方式:产品使用前,首先需进行系统登录,登录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及用户口令; 2.2.数据录入 档案管理内容包括楼宇信息、楼宇设备、设备类型、计量单位、计量单价、通讯参数、分类分项计量信息、数据存储周期、计算量的定义和数据补录、上传

下达数据等配置管理。 楼宇信息管理:管理各个区域的楼宇信息和分布情况,根据建筑楼宇的不能功能分类支持不同的附加属性。 设备类型管理:支持各种属性,并支持属性如类型编号、类型名称、所属类型、描述信息、设备状态、支持的通讯类型及规约等、生产厂家、满码值等。 采集参数管理: 可选定某区域、某建筑类型或指定楼宇,对其设置采集方案包括采集频率、采集数据类型等。 分项计量管理:可根据需要配置相关计算表达式,统计分类或分项数据。不同楼宇由于布局和耗能设备类型和数量不同,对于一些未设置自动化采集的监测点但可以通过已有监测点计算出来或者对于没有安装分项表的可通过计算加减乘除得到。 2.3.数据采集 采集的主要功能特点: ?支持带数字接口的电表、水表、燃气表、流量计、空调表记等的数据采集。 ?规约具备易扩展性,采用规约库方式,接入新的规约不需要改变原程序的框架。 ?通道支持串口、拨号、GPRS、CDMA、网络等通讯通道。 ?支持实时采集、自动周期采集(定时采集),自动抄表方案可配置(1分钟~24小时)。 ?支持数据传输正确性检验,异常数据自动标识。 ?支持并行处理,可以同时对多个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DCS数据采集及展现系统使用说明书

中粮生化能源有限公司信息系统工程DCS数据采集及展现系统使用说明书 哈尔滨工业大学慧通新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IT HUITON CINEE INFO & TECHNOLOGY CO.,LTD 2007年12月

版本说明 本手册是随同中粮ERP产品一同发布的,产品如有扩展,该手册中将不再体现。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6 by 哈尔滨工大慧通新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本书任何部分内容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袭、节录、翻印或传播。

目录 第1章阅读指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手册内容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使用约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系统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于本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操作角色......................................错误!未定义书签。 与其他系统的联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公用功能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界面图标按钮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界面文字按钮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基础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点信息..........................................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项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组信息..........................................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项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颜色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项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组信息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SOP1组织样本采集标准操作规程

组织样本采集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样本库采集人体组织样本的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通过手术切除获得人体组织样本的活动过程。组织样本包括肿瘤、病变组织和其他对照组织(包含近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等)。 3.职责 3.1.临床医生 进行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切除并获取组织样本。 3.2.病理医师 处理组织并对切除的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3.3.样本采集人员 样本采集人员由专业的病理技师、病理医生或受过专业培训的医技人员担任,协助和进行样本的采集、处理工作,记录样本采集处理的过程。工作过程中不应影响正常的诊断和治疗活动。 4.设备和耗材 4.1.个人防护装备 实验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及其他相关防护装备。 4.2.组织切割工具 无菌手术刀片、剪刀和尺。 4.3.容器 可立冻存管、无菌组织收集容器。 4.4.操作台 病理专用取材台。 5.内容 5.1.知情同意 (1)《知情同意书》须在样本捐赠者手术前签署,签署时应有第三人在场,确保签字的真实,并确信捐赠者已经了解知情同意的内容。 (2)《知情同意书》应贴上事先准备好的条形码标签,在《样本采集登记表》中记录该

条码标签的编号。 5.2. 器材和标签的准备 (1)样本采集人员应在手术切除样本前准备好组织收集容器、组织切割工具和保存分割的组织样本块的冻存管。 (2)样本采集人员应在手术切除前根据《知情同意书》的编码,通过样本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分配并打印好初始条形码标签和《样本采集记录表》。 5.3. 手术切除组织 (1)根据治疗和诊断需要,临床医生在进行手术时切除病变组织和病理诊断所要求的组织。 (2)样本采集人员协助临床医生将手术切除的组织装入准备好的容器中,并贴上初始条形码标签。 (3)样本采集人员在《样本采集记录表》中记录下组织切除的时间,及临床医生判断的手术切除部位和其他与组织样本相关的手术信息。 (4)样本采集人员协助将获得的组织立刻送往病理科或病理实验室,如转运时间较长或外界温度较高,应在低温冰袋等作用下4℃下低温运送。 5.4. 组织病理判断及初步分割 (1)由病理医(技)师对组织做简单的清洗处理,去除组织上的淤血、粪便或其他脏污。 (2)必须首先满足患者治疗诊断的需求,由病理医(技)师判断和分割取走需要用作病理诊断的组织部分,剩余组织方可作为组织样本用于样本库。 (3)样本采集人员在病理医(技)师指导下进行组织样本取材,区分肿瘤(病变)组织和对照组织,并进行相应的分割。取材时避免取肿瘤坏死部位和不具有代表性部位的组织。 (4)根据样本库采集样本类型的需要和病理医(技)师的建议对组织样本进行切割和处理,并在快速冰冻、RNA later保存、石蜡包埋和OCT包埋中选择一至数种方法。 (5)样本采集人员应在《样本处理记录表》中记录病理医师诊断结论和组织样本的处理方法。 5.5. 组织样本的切割 (1)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由样本采集人员在取材台上进一步对样本进行切割。 (2)快速冰冻处理:切割数块肿瘤(病变)组织和对照组织,每块大小约0.5cm*0.5cm*0.5cm。具体参考“组织样本快速冰冻标准操作规程”。

建筑能耗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设计及实现

D0l:10.13614/https://www.360docs.net/doc/9d15949082.html,ki.11-1962/tu.2013.04.002 [文章编号]1002-8528( 2013) 04-0049 -04 建筑能耗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设计及实现 赵亮,张吉礼,梁若冰(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大连116024) [摘要]针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监测需求,本文设计研发了一款基于STM32处理器的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该系统由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3个部分组成,支持对建筑用电量、用水量、用热量等能耗 数据的信息采集,通过以太网将数据上传至数据中心服务器。目前,该系统已经投入使用,结果表明系统工作稳定可靠,能够完成能耗数据采集与传输的工作。 [关键词]数据采集;能耗监测;建筑节能;网络通信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Desig n and Impleme ntatio n of Acquisiti on and Tran smissi on System of Build ing En ergy Con sumpti on Data ZHAO Liang ,ZHANG Ji-li ,LIANG Ruo-bing (Faculty of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 ogy,Dalian 116024,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aiming at the demands cf buildin g energy consumption monitoring in government office buildin gs and large public buildin gs,a data acquisiti on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STM32 microcontroller was introduced .This system consisted of data collecti on module,data store module and data transmission module ,which could collec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electric,water and heat,and transmit them to the data center server .At present,this system had been applied in some buildin g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t could completely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cquisiti on and transmission. [Keywords] data acquisiti on,energy consumption monitoring,buildin g energy efficiency,network communicati on o引言 2011年英国石油公司公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 鉴》显示,我国能源消费量占全球的20. 3%,首次超过了占全球能源消费量19%的美国:1。至此,我国 已成为世界上能源消耗最大的国家,所承受的节能减排压力之大不言而喻。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能耗逐年增加,能源 需求不断加大与能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加重。目前,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运行能耗已经超过了国民经济总能耗的27%,建筑与工业、交通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3大“耗能大户” x。因此,建筑节能已成为解决能源供应不足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有着重要意义。而实现建筑节能的首要条件是掌握建筑用能情 [收稿日期]2012 -11 -09 [作者简介]赵亮(1983-),男,在读博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zlian gdut @qq .com 况,进一步发现耗能突岀的问题旧。在此背景下,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应运而生。 1 系统方案设计 1. 1 系统需求分析 针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导则》以及《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导则》中对数据采集器的需求分析⑷,本系统设计实现的数据采集器具备如下功能。 1)数据采集:支持定时采集,周期可以从1 min 到1 h 灵活配置;支持同时对64台计量装置设备进行数据采集;支持同时对不同种类的计量装置进行数据采集,包括电能表(含单相电能表、三相电能表、多功能电能表)、水表、燃气表、热(冷)量表等。 2)数据存储:配置2 GB容量的SD卡存储器,可存储1个月的能耗数据信息。 3)数据传输:支持同时向2个数据中心(服务器) 第29卷第4期建筑科学Vol. 29 ,No. 4 2013年4月BUILDING SCIENCE Apr .2013

数据采集软件使用说明书

量表数据采集程序说明 (适用系统XP,2000,VISTA) 一.把量表用数据线连接到电脑,打开光盘数据包里面的“新版电脑采集程序”文件夹,再打开里面的“中文采集软件”文件夹,然后打开“FYData.exe”,出现如下窗口: 1→“打开”:打开原保存的测试数据记录;2→“保存”:保存当前的测试数据; 3→“预览”:打印预览;4→“打印”:打印; 5→“连接”:将量表的数据接口与计算机连接上; →“断开连接”:断开连接; 6→“提示”:数据超差时,出现“嘟”提示音; →“无提示”:数据超差时不提示; 7→“设置”:设置;详细说明见下文; 8→“退出”: 退出软件;

9→“清除”:删除所有已采集的数据; 10→“删除”:删除当前光标指定的数据; 11→“自动”:自动采样(采样时间在“setup”中设置); 12→“手动”:手动采样,按下此按钮,采样一次; 13→“序号”:采样序列号;14→“数据值”:采样数据值; 15→“误差值”:误差值=Value(数据值)-STD(标准值); 16→“P”:超差提示,“+NG”:超上公差;“-NG”:超下公差;“OK”: 在公差范围内,合格; 16→“4800”:显示的值是当前与计算机通信的连接速率; 17→“COM1”:显示与计算机连接的串口; 二.点击设置,出现如下界面: 操作者可以不填,自动采集间隔为2000毫秒每次,端口为连接电脑端口 三.点击公差进入公差设置,

单位:可选公制,英制 标准值:不能输入负数 上公差:输入上公差值 下公差:输入下公差值 注:拔出或者更换数据线时记得先点击“断开”,否则下次连接可能出现死机或者运行缓慢的情况。

专变采集终端通用技术规范

采集器专用技术规范 专变采集终端 通用技术规范 1

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 2

采集器专用技术规范专变采集终端采购标准技术规范使用说明 1. 本标准技术规范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 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 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中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 1)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 2)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 3)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经标书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部分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 对扩建工程,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5. 技术规范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6. 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标准技术参数表、项目需求部分和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3

目次 专变采集终端采购标准技术规范使用说明 (3) 1总则 (5) 2技术规范要求 (5) 2.1气候和大气环境条件 (5) 2.2机械影响 (5) 2.3工作电源 (5) 2.4结构要求 (6) 2.5绝缘性能要求 (6) 2.6数据传输信道 (6) 2.7输入/输出回路要求 (6) 2.8功能配置 (7) 2.9显示要求 (7) 2.10通信接口结构要求 (8) 2.11材料及工艺要求 (8) 2.12标志及标识要求 (8) 2.13电磁兼容性要求 (8) 2.14连续通电稳定性要求 (8) 2.15可靠性指标 (8) 2.16包装要求 (8) 3试验 (8) 3.1试验要求 (8) 3.2电气性能试验 (8) 3.3现场试验 (8) 4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 (8) 4.1卖方提供的样本和资料 (8) 4.2技术资料、图纸和说明书格式 (8) 4.3供确认的图纸 (8) 4.4买卖双方设计的图纸 (9) 4.5其他资料和说明书 (9) 4.6卖方提供的数据 (9) 4.7图纸和资料分送单位、套数和地址 (9) 4.8设计联络会议 (9) 4.9工厂验收和现场验收 (9) 4.10质量保证 (9) 4.11项目管理 (10) 4.12现场服务 (10) 4.13售后服务 (10) 4.14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及试验仪器 (10) 4

能耗管理平台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现场采集子系统,数据中转站子系统及数据中心服务系统 现场采集子系统 现场采集子系统安装在被监测的大楼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主要由计量表具、数据采集器、以太网网络系统3部分组成。 计量表具主要包括:普通网络电量表、多功能网络电量表、网络水表等,未来可考虑接入冷热量表、蒸汽表等,所有表具需要具备符合国家标准的RS-485底层通讯接口,上层协议按照住建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的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通讯协议如:DL/T645-1997、CJ/T188-2004、GB/T19582-2008等协议。所选表具需具备国家计量监督部门的认证,并满足各项电气安全规范。 数据采集器采用完全符合住建部《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的要求,内置近百种常用计量表具的通讯协议,并提供协议解析脚本实现新增表具的扩展。产品提供4、8、16等多个接口版本选择,按依照现场环境自由组成星型或总线型拓扑网络,方便施工与调试。 以太网网络系统采用普通的以太网架构,由路由器和交换机组成。采集服务和web服务需要该网络的防火墙开放TCP端口80和UDP端口80,并且对其传输速率和数据包大小不受限制,以便数据传输和客户端访问能耗平台网站。如果需要提供数据远程服务,须允许外部网络访问管理平台服务器的数据库。 现场采集子系统在设计阶段考虑到了如下问题 1、标准性:计量表具按照住建部导则规范,选用具有RS-45通讯接口和满足DL/T645-1997等标准通讯协议的产品,能够兼容各种采集系统并利于维修替换。数据采集器完全符合建设部导则要求,向数据中转站和数据中心发送的数据包使用了标准的XML数据协议格式,可以平滑接入任何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数据监测平台。 2、开放性:采集器向下可通过扩展协议解析脚本的方式任意接入各种品牌各种型号具备RS-485通讯接口的计量表具,向上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通讯协议,可以与任意品牌符合国家标准的数据中转站,实现互通互联。 3、准确性:采集间隔在国家标准中规定的15分钟以内,可以准确捕捉所有能耗拐点及峰值功率的突变,消除因延时而产生的计算误差。表具和互感器的选型和参数选取使用由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开发的专用设计计算模拟软件,准确匹配计量精度的要求。 4、扩展性:数据采集器可扩展采集冷/热量,燃气量等其他能耗数据信息,还可扩展采集温湿度、CO2浓度等环境参数信息。 5、安全性:采集器与数据中转站或数据中心间通讯采用住建部导则中规定的AES加MD5算法进行数据包加密,该加密算法广泛应用与金融、国防等重要领域拥有良好的安全性。数据采集器操作系统采用裁剪优化的Linux操作系统,关闭了全部无用网络端口,能有效避免网络攻击和病毒入侵。 6、稳定性:采集器硬件平台选取了被高端网络通讯设备厂商广泛采用的PowerPC架构的CPU处理器,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软件使用美国宇航局使用的Python语言编写全部核心代码内建微型数据库,可实现长达1个月的断点续传数据保障功能,即使传输网络出现问题,也可确保数据不会丢失。 编辑本段数据中转站子系统 数据中转站子系统采用针对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研发的iSagy本地服务系统。该可将接收到的各电表能耗数据按照处理流程,转换为符合住建部《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的分项能耗数据并最终上传给市级数据中心。 主要进行的工作包括:数据采集包接收、数据采集网关命令下达、能耗数据分精度计算、

数据采集软件使用说明

数据采集软件使用说明 一.软件安装 点击数据采集系统的安装文件,按照指示安装 二.驱动程序安装 如果是购买的数据线是USB接口的,请先安装驱动程序,在“USB驱动程序”目录下,点击“CH341SER”文件,安装指示安装 三.界面说明 四.操作说明 1.连接 打开软件后,点击【打开设备】按钮,软件自动搜寻设备,当前值窗口将有数据显示,【打开设备】按键变为【关闭设备】。 如果弹出 则表示设备连接失败,请按照说明书所附的故障处理来检查原因。 2.参数设定 在设备连接和断开的状态下都可以设置系统参数,点击【参数设置】按钮,参数设置窗口数据变成绿色(见下图),表示可以修改,数据修改完成后,再点击此按钮,参数保存,窗口恢复原样。

参数说明 1)标准尺寸 表示零件的名义尺寸 2)上公差 允许与标准尺寸的上偏差值 3)下公差 允许与标准尺寸的下偏差值 4)采集间隔 数据自动采集保存的间隔时间 5)测量单位 采集数据的单位由用户自己定义,可以是毫米、英寸和度 6)提示音 在数据保存时选择是否需要提示音 7)工件名称 工件名称用户可自己命名 8)操作员 操作员名称用户可自己命名 3.数据保存 数据保存可以是手动保存和自动保存,点击【手动采集】按钮,数据可以保存一条记录,点击【自动采集】按钮,可以按照参数设定中自动采集的时间来自动记录数据,记录过程中再点击该按钮可以停止采集。 点击【清除记录】按钮,可清除当前记录的数据 点击【保存导出】按钮,可把数据保存成EXCEL格式文件,做进一步处理。 五.故障处理 如果点击【打开设备】,显示找不到可用串口,请按下面的提示检测问题 1)检测设备是否打开 2)检测数据线是否连接正常 3)检测数据线是否被电脑识别 a.如果是USB数据接口请检测驱动程序是否安装,并在WINDOW的设备管理器中 找到已安装的设备 b.设备管理器的检测方式: 选择“我的电脑”,点击鼠标右键,在菜单中点击“属性”,弹出下面窗口 然后再点击“硬件”这一栏

专变采集终端使用说明书(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国网专变采集终端 技术与使用说明书

目录 1、概述 (4) 2、执行标准 (4) 3、GK200技术参数 (6) 3.1 型号命名 (6) 3.2 供电方式 (6) 3.3电源要求 (6) 3.4性能指标 (6) 3.5输入回路 (7) 3.6输出回路 (7) 3.7通道接口 (8) 3.8停电运行 (8) 3.9外壳与结构 (8) 3.10使用环境 (9) 3.11端钮盒 (9) 4、GK200主要功能 (10) 4.1、数据采集功能 (12) 4.2数据处理功能 (13) 4.3 参数设置和查询 (18) 5、GK200人机交互功能 (25) 5.1显示界面风格............................................................................................... 5.2液晶使用附加说明...................................................................................... 6、安装及接线 (26) 6.1 安装准备 (26) 6.2 终端安装一般要求 (26)

6.3 终端接线和铺设一般要求 (26) 6.4 终端安装方法 (27)

1、概述 GK200专变采集终端采用高性能32位的ARM微处理器、实时操作系统,具有功能强大,处理速度快,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大用电户、配变对用电量进行采集计算,控制和管理。该终端设备设计制造符合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和国家电力、电子、通讯的相关标准。具有电度量采集、远程抄表、电量计算、功率计算、需量计算、历史数据查询、远程或本地定值设置、功控、电控,购电控、遥测、遥信、负荷越限报警、通讯等功能,可以通过GPRS 网络等方式进行远程数据传输。 2、执行标准 终端产品的设计符合下列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GB/T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7215.211-2006 交流电测量设备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第11部分:测量设备 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DL/T 533-2007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 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DL/T 698.1-2009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1部分:总则 DL/T 721-2000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Q/GDW 129-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通用大数据采集系统操作流程

通用税务数据采集软件的操作 目录 海关完税凭证发票(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的操作流程 (1) 一、海关凭证抵扣,在通用数据采集软件里,分6步操作 (1) 二、以上6个步骤的具体说明 (1) 三、常见问题 (4) 铁路运输发票的操作流程 (6) 一、运输发票抵扣,在通用数据采集软件里,分6步操作 (6) 二、以上6个步骤的具体说明 (6) 三、常见问题 (9)

海关完税凭证发票(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的操作流程 一、海关凭证抵扣,在通用数据采集软件里,分6步操作: 1、下载安装软件到桌面 2、打开软件第一步‘新增企业’(录入公司的税号和全称) 3、软件里第二步‘新增报表’(设置申报所属期) 4、软件里第三步‘纵向编辑’(录入发票内容) 5、软件里第四步‘数据申报’(把录入的内容生成文件,便于上传国税申报网) 6、国税申报网上传录入的发票数据(第5点‘数据申报’生成的文件上传) 二、以上6个步骤的具体说明 1、下载安装软件到桌面 进入申报网页htt://100.0.0.1:8001—服务专区“软件下载”—通用税务数据采集软件2.4(一般纳税人版)右键目标另存为—ty24双击安装—安装完成桌面上出现图标 2、打开软件第一步‘新增企业’(录入公司的税号和全称)

进入通用税务数据采集软件后,点击‘新增企业’,输入本企业的税号与公司名称,输完后点击确定。 3、软件里第二步‘新增报表’(设置申报所属期) 鼠标左键点左边”目录”-“海关完税凭证抵扣清单”,点中后,右键点“新增报表”或点击上方的新增报表,所属区间就是选企业要抵扣的月份,选好后点击确定 4、软件里第三步‘纵向编辑’(录入发票内容) 点新增企业下方的“纵向编辑”,弹出“记录编辑”窗口,同一条记录要录入两次发票信息,第一次录入发票信息,全部填好后,点保存并新增,弹出” 数据项目确认”的窗口,第二次录入发票信息。 ●第一次发票录入信息详细说明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