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经验及启示

国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经验及启示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国际市场竞争的影响,国外化工产业也不断面临着发展难题,急需转型升级。国外一些先进国家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国内化工产业发展具有启示意义。本文将就国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经验及其启示进行探讨。

一、发展新型产品和新技术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能源资源的紧缺,国外化工产业通过发展新型产品和新技术实现了转型升级。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在研发新型高性能材料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不仅可以满足环保要求,还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一些国外化工企业还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开发出了一系列绿色环保产品,例如生物基塑料、可降解聚合物等,这些产品不但符合国际环保标准,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国外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经验告诉我们,发展新型产品和新技术是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在产品和技术的研发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加强产业协同合作

国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加强产业协同合作。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化工产业已经不再是孤立存在的,各个环节之间需要紧密联系和紧密合作。德国的化工产业与机械制造业密切合作,共同研发生产智能化的化工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德国的化工企业还与国内外的原材料供应商和终端用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即要加强产业协同合作,形成产业的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化工企业应该与原材料供应商、技术服务商以及终端用户等多方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产业链的高效运行。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间的合作,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三、注重可持续发展

国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另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注重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识。国外化工产业不仅加大了环保投入,还不断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荷兰的化工企业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实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即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

调发展。化工企业应该推进绿色生产,加大环保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加强环境监管,促进产业可持续发

展。

四、加强品牌建设和国际化战略

国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还包括加强品牌建设和国际化战略。国外一些化工企业

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构建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占据了国际市场的一席之地。这些企业还通过加强国际化战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国际影响力,实现了良好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即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国际化战略,提高企业的竞争

力和抗风险能力。化工企业应该构建自己的品牌形象,加大市场宣传和推广,树立良好的

企业形象。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开拓海外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图解】德国工业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图解】德国工业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导读:德国工业4.0战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全新的工业蓝图,深入分析其愿景与要点,可以洞察德国提出工业4.0的目的与战略意图。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将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与我国工业化历史进程紧密结合起来,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主线,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从而在向工业化迈进的过程中占得先机,这是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启示。』“工业4.0”的概念源于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其初衷是通过应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提高德国制造业水平。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大力推动下,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于2013年将“工业4.0”项目纳入了《高技术战略2020》的十大未来项目中,计划投入2亿欧元资金,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随后,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VDMA)等设立了“工业4.0平台”,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发表了德国首个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 德国政府认为,尽管德国拥有强大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但中国对德国工业构成了竞争威胁,美国也在通过各种计划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因此,制定“工业4.0”战略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德国制造的未来”。当前,正值我国大力推动两化

深度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德国推行“工业4.0”战略的理念、内容和做法等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学习并给出积极回应。 “工业4.0”战略愿景与要点 与美国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说法不同,德国将制造业领域技术的渐进性进步描述为工业革命的四个阶段,即工业4.0的进化历程(图1)。 工业1.0。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的工厂机械化可称为工业1.0。这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经济社会从以农业、手工业为基础转型到了以工业以及机械制造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工业2.0。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可称为工业2.0。这次工业革命,通过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的成功分离,开创了产品批量生产的新模式。 工业3.0。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一直延续到现在,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制造过程不断实现自动化,可称为工业3.0。自此,机器能够逐步替代人类作业,不仅接管了相当比例的“体力劳动”,还接管了一些“脑力劳动”。 工业4.0。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未来10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的智能化,

化工行业的转型与升级之路

化工行业的转型与升级之路化工行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的相关产业,诸如石油炼制、化学药品、塑料制品等等。然而,这个行业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一、过去的化工行业 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化工行业,它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快速的。当时,人们所追求的是卖出更多的产品,追求规模的扩大,顺应市场的需要。而且,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了该行业的周转率和效率。 尽管如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环保问题常常被忽视,有奉行“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这种模式导致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源污染、大气污染等等,使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损害。 二、化工行业面临的挑战 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化工行业不得不面对各种挑战。其中,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是最主要的,这也是政府和社会对化工产业的最主要要求。 同时,经济下滑和不断升级的环保要求也导致了成本上升和市场需求的不稳定。因此,原来适用的产业模式面临挑战。

第三,人才问题和技术升级也是化工行业的重要挑战。随着电子通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许多传统的流程逐渐被优化和改进,因此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进行研发和创新。 三、化工行业的转型与升级之路 面对各种挑战,化工产业只有向转型升级的方向前进才能取得长足的进展。其中,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是核心。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提高环保意识:化工行业需要高度重视环保问题,实行“生态治理、绿色发展”这种管理模式。减少污染物和危险废物生产、规范工艺流程、推广低碳选项等等,都能够在化工行业的细节层面推出环保工作。 2. 推进技术升级:化工行业可以借鉴新兴技术,例如先进的制造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来推进技术更新和工艺优化。这些技术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让企业更加具有竞争力。 3. 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应该加强对研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知识水平,如在大科学验证上下文章、团队间沟通下功夫、保持创新性。当然,同时还应该健全各类人才激励体系,让优秀员工享有他们应得的荣誉。

国内外炼化产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外炼化产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全文 信息来源:石化缘科技咨询 作者:雷兵,夏峰|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炼油化工研究院 一、国内外炼化产业发展现状 1、炼油产能严重过剩,民营炼厂扩张速度加快 随着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石油消费量稳步提升,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于2015年发布的《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预测,中国石油消费量在2027年左右将增长至6.7亿t左右,其中2017年至2027年间年均增长率约为1.31%,且未来这十年间的消费量将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目前我国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经从2010年的5.8亿t增加至2018年的8.15亿t,平均开工率也增长到70% 以上。在国家原油“两权”对民营炼油企业逐步开放的政策下,国内相继投产了盛宏石化、舟山石化等数个2 000Mt 级以上的炼厂,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炼油能力过剩约1.5亿t/a。国内炼油产能具有较强的集团与区域性分布,其中华北、东北、华南和华东地区是我国原油加工的集中分布地。从炼油行业地域布局分析,山东、辽宁、广东是我国炼油能力最大的三个省份,加工总量达到了3.52t/a,占全国总量的45.6%。 2、成品油需求减缓,替代性燃料发展迅猛 当前,中国交通燃料替代正在形成以天然气为主,电力、甲醇、生物质燃料以及煤制油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局面。随着国家发展新

能源政策的倾斜力度不断加大,替代性燃料的经济性优势不断显现,且其技术与市场发展迅速,使传统成品油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不断下降,目前新能源消费量已从2000年的不足1%上升至2018年的6%以上,预计“十四五”期间将继续上升至10% 以上,传统炼油行业与各类新能源的竞争日趋激烈。 3、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进入21纪以来,炼化一体化技术不断向各个细分产品领域发展,化工行业特别是各类化纤、化工、纺织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化工原料的需求也逐年上升,且随着我国国六燃油标准的实施,轻烃中的部分芳烃、烯烃和某些轻石脑油馏份,其作为化工原料可用来生产一些重要的化学中间体和化工产品,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其当作燃料。 国六燃料规范要求汽油蒸汽压不高于80kPa、芳烃含量不高于35×10﹣6、烯烃含量不高于15×10﹣6,柴油则要求硫含量不大于10×10﹣6,汽柴油国标的严格将使市场上轻烃(C2、C3和C4饱和烃以及不饱和烃)、芳烃和轻石脑油供应能力过剩,导致这些产品的价值得不到真实的体现,但作为化工原材料,并转化为化工产品则可提高其附加值。 二、炼油行业转型技术方案 2019年,中国炼油行业自身正在进行转型升级并加速推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加工规模与工艺技术水平,推进装置规模大型化、炼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园区化基地化建设,努力淘汰一批产品质量不高、耗能高、资源利用不合理、环保未能达标的落后产能,推进建设千 Mt 级项目。 二是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推进化工产业链延伸、促进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内油品加快升级至国六汽、柴油标准;各地炼厂不断加大绿色、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投入,推进化工产业链向高端转移,促进原油资源高品质利用,加快石化环保治理设备的升级和改造。 三是炼油行业升级不断深入,加快“两化”融合,助推炼油工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

国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经验及启示

国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经验及启示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国际市场竞争的影响,国外化工产业也不断面临着发展难题,急需转型升级。国外一些先进国家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国内化工产业发展具有启示意义。本文将就国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经验及其启示进行探讨。 一、发展新型产品和新技术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能源资源的紧缺,国外化工产业通过发展新型产品和新技术实现了转型升级。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在研发新型高性能材料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不仅可以满足环保要求,还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一些国外化工企业还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开发出了一系列绿色环保产品,例如生物基塑料、可降解聚合物等,这些产品不但符合国际环保标准,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国外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经验告诉我们,发展新型产品和新技术是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在产品和技术的研发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加强产业协同合作 国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加强产业协同合作。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化工产业已经不再是孤立存在的,各个环节之间需要紧密联系和紧密合作。德国的化工产业与机械制造业密切合作,共同研发生产智能化的化工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德国的化工企业还与国内外的原材料供应商和终端用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即要加强产业协同合作,形成产业的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化工企业应该与原材料供应商、技术服务商以及终端用户等多方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产业链的高效运行。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间的合作,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三、注重可持续发展 国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另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注重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识。国外化工产业不仅加大了环保投入,还不断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荷兰的化工企业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实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借鉴国外经验对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启示

摘要: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作为中部地区的湖南,在面对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加速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是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发展湖南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对策。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金融支持,风险投资 一、国外发展新型工业化的经验借鉴和启示 (一)国外的成功经验 1.18~19世纪西方工业革命 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完成于19世纪40年代,历时约8 0年。工业革命使手工工厂的小生产完全变成了现代工厂的机器大生产。在工业革命开展和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过程中,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股份制的企业组织形式和金融业务的扩展也为西方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探究工业革命的发展,其重要特点是技术革新伴随其整个过程,而迅速成长起来的金融业又促进了技术革命。回顾工业革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推动技术革新蓬勃发展的动力之一是来自于蓬勃发展的各类科学技术团体,其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实业家赞助和金融机构融资等三个方面。金融在这场伟大的工业革命中的贡献在于:一是促进了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二是为科技发明提供了资金支持,从而支撑了工业革命的完成。 2.美国工业化推进中的金融支持与发展 美国的工业化是在南北战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完成的。美国的工业产值在1890年超过英国,人均工业产值在1900~1914年间超过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和经济大国。美国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之所以能够迅速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的迅速增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成果的迅速转化与应用、制度创新、法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以开发等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这些因素发挥作用的同时,美国金融体制的迅速发展与完善、金融机构的逐步成长与健全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金融机构蓬勃发展,金融服务呈现多样化发展局面 1860年,美国金融体制中主要存在七种金融机构,即商业银行、互助储蓄银行、储蓄与信贷协会、抵押贷款公司、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和其他险种保险公司。到1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发达国家工业化成功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高分个人吧

发达国家工业化成功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在漫长的传统农业时代,世界各国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普遍贫困。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世界经济飞速发展,西方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目标,步入工业经济时代。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西方国家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的跨越。也就是说,西方国家从不发达到发达、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转换的历史过程,是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逐步实现的。因此,总结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成功经验对新世纪加快我国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筒要回顾 1、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大多数西方国家走上工业化道路,人民生活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 18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大多处于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时代,生产技术水平长期停滞不前,劳动生产力低下,经济发展受自然条件的严重制约,发展水平落后于当时的亚洲特别是中国,人民生活大多处于贫困状态。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率先进行了产业革命,机器生产迅速取代手工工场,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以机械制造业为梭心的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工业逐步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导力量。但是,由于英国政府实施机器输出禁令,西方国家大规模的产业革命难以展开,资本主义生产力并未得到迅速发展。随着19世纪20年代英国机器输出禁令的解除,法国、德国、美国等国相继步人工业化发展历程,其他西方国家也凭厝产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逐步走上了工业化发展道路。西方国家到19世纪70年代初,人民生活基本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生活目标的跨越。 2、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大多数西方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人民生活实现从小康到小康社会的跨越19世纪70年代由电力的发明和应用引发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电机、电动机在生产上得以广泛应用,生产力提高到新的水平。在其推动下,国际资本等要素大量流动,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西方国家逐步形成了以重工业、新兴工业和化学工业为主导的、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相继实现了工业化目标,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30%以下,工业、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人均GDP大多超过3000美元。同时,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业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城市人口比例迅速提高’产业结构、社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从经济社会结构、人均收人水平等指标上看,20世纪初大多数西方国家基本实现了从小康生活向小康社会的跨越。不过,发达国家真正将发展观转移到追求“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社会全面发展上来,还是到20世纪60 年代以后的事情,因而20世纪初发达国家所达到的小康社会状态与我们今天强调的全面小康社会是有差别的。 二、发达国家推动工业化进程的主要经验 1、加速资本积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工业化过程的标志是制造业的不断兴起,首先表现为机器设备的广泛使用和基础设施的大量增加,集中体现为物质资本的大量积累。在西方国家工业化早期,一方面通过农业实施资本的原始积累,另一方面依靠其不断强大的军事实力进行殖民扩张,大肆掠夺为本国经济发展积累巨额资金,壮大本国经济实力。在此基础上,西方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慶,并将其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从而使以铁路建设为核心的运输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加速工业化进程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注重技术进步,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技术进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技术迸步就不可

跨国企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

跨国企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随着全球化的持续推进与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商业的机遇与挑战。其中,转型升级是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从以前那种简单的出口贸易到现在以本土化战略为核心理念的开创,跨国企业越来越重视他们在中国的业务,将其视为远见和成长的战略中心。跨国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因此,掌握跨国企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和启示可为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借鉴。 一、本土化运营成重要思路 一些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营销和战略上把它看成一个人口和国家形态各异的合作体,采用多元化战略来获得成功,这是跨国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像美国百事可乐公司这样,他们采取以本地化管理为基础的战略策略,致力于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受敬仰和广泛认可的公司之一,在中国市场蓄势而发。本土化是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思路,需要根据当地文化、习惯等因素来制定适当的销售策略、管理模式、产品包装等等,以成功融入当地市场。 二、创新或转型是公司转型升级的动力

创新是推动跨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跨国企业必须快速适应中国市场,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加强开发和升级产品,革新整个产业链服务水平和来提升整个企业体系的品牌形象。因此,企业为顺应市场需求,进行产品跟新、研究和开发,以及生产线建设和管理模式调整等方面应继续加大力度,保持持续投入。 三、文化融合开放是优秀企业的特色 在多元化的背景下,企业间的文化融合和开放已成为优秀企业的特色,多样性质的文化可以帮助企业在新的环境中更为顺利的生存和发展。像以色列创新型企业如Intel、Cisco等就具有很强的不同文化融合的特色。在中国,由于不同的做事方式,企业遇到了一些改革难题,但是文化融合的优势仍然超乎想象。由于中国的人力资源价格较低,跨国企业在中国建设研发中心,也得到了国内优秀人才的大力支持;而在科技式创新一方面和创业投资方面,国内可参照IT方面成立省级的产品开发团队,这些都将能对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四、合作共赢是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 在全球经济中,合作共赢已成为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跨国企业在转型升级中,与当地产业发展机构、权威研究机构合作,能够达成优势互补与完美融合,创造出实际价值。在中国市场,企业可以通过组建合作型创新企业、引进新兴技术等方式拓宽经济

国际化工产业发展趋势

国际化工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化工产业正迅速发展壮大。本文将探 讨国际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并略述其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一、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使得国际化工产业面临着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竞争对手, 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技术创新和产 品质量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国际化工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 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以生产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赢得市场份额。 二、技术创新是国际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国际化工产业发展中,技术创新是推动行业进步和提高竞争能力 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生产技术和工艺在不断 更新换代,新兴技术如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的应用也为国际化工产 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提高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还有助于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化是国际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 国际化工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为了应对环境危机和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国际化工企业不断推进绿色化转型。绿色化包括 减少化学品的有害物质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等措施。通过绿色化转型,国际化工产业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 环境,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四、国际化合作助推产业发展 国际化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国际化工企业通 过与全球化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技术交流、人员培训、市场合 作等合作活动,促进了产业的创新和转型升级。同时,跨国合作还能 够带来市场优势和资源整合的效益,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人才培养和科研投入是国际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际化工产业的发展需要具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充足的科研投入。国际化工企业需要加强科研与开发能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 引进优秀人才,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是国际化 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六、国际化工产业的影响与启示 国际化工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企业的利益,还对经济、环境和社会 产生着广泛的影响。国际化工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就 业的增加,同时也推动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然而,国际 化工产业也需要重视环境和社会责任,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国际化工产业面临机遇与挑战,技术创新和绿色化是其 发展的重要趋势。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和科研投入也是推动产业发展 的关键因素。国际化工产业的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重视环

欧洲三大化工区的有益启示

欧洲三大化工区的有益启示 一、欧洲三大化工区概况 德国路德维希化工区。路德维希化工区位于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沿莱茵河畔而建,占地7.1平方公里,是德国巴斯夫公司独资建设的一体化、特大型石化生产基地,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区内建有200多家工厂(巴斯夫独资或控股)、350余套生产装置,每年生产5大业务12大类8000多种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50亿美元。该化工区是一体化运作模式的典型案例,区内采取联合体生产方式,各个工厂通过管道相互连接,一个工厂的产品、副产品往往是下一个工厂的原料。区内日常有3万人在作业,邻近居民区居民总数达21万人。区内建有3套光气反应装置(一氧化碳和氯气),产量6吨/小时,离最近的居民点不到1.2公里,其总部大楼距光气生产装置不到200米。与化工区仅一路之隔的胡弗里森海姆小镇,居民安居乐业,与化工区和谐共处。 比利时安特卫普化工区。安特卫普港区位于斯海尔德河下游,占地130平方公里,其中化工区面积35平方公里,是仅次于美国休斯顿的世界第二、欧洲最大的综合性化工产业集群,75%的世界顶级化工集团选择在安特卫普化工区投资,集聚了巴斯夫、道达尔、艾索、赢创德固赛、埃克森美孚、陶氏化学、朗盛、拜耳、亨斯曼、英力士、索尔维、孟山都、苏威、法液空等全球知名的石化企业及公用工程配套企业,建有4座炼油厂、4座蒸汽裂解厂和4套乙烯裂解装置,年产乙烯250万

吨。区内88%的工业产品通过管道输送,作为欧洲最大的乙烯生产商,安特卫普通过400多公里的烯烃管道,连接比利时、德国、荷兰等地的化工企业。区内的拉克姆小区至今仍住有29户居民,与居民交流期间,问及居住在化工区内是否安全、是否闻到不适气体时,他们坦率地表示每年大约能闻到10多次气味,但对此表示理解,因为企业在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荷兰鹿特丹化工区。鹿特丹化工区位于莱茵河与马斯河汇合处,占地60多平方公里,是欧洲最大的炼油基地和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拥有5座世界级大型炼油厂,总炼油能力为8500万吨,乙烯产能180万吨,丙烯95万吨。赢创德固赛、阿克苏诺贝尔、亨斯曼、帝斯曼、莱昂德尔、阿克玛、巴塞尔等45家化工企业进区发展,产品覆盖无机化学品、有机中间体、聚合物、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等几乎所有化工领域。鹿特丹化工区沿马斯河两岸而建,工业区外侧即为居民区。同时,部分区域河道一侧为化工工业区,另一侧即为居民生活区、商业区。马斯河宽约400米,如此短的距离表明了居民对化工企业的认同度,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入驻企业一流的安全环保水平。 二、五点启示 欧洲化工园区一体化的建设理念、入区企业的安全环保理念、化工企业先进的工艺装置水平、化工园区与周边居民的和谐相处等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1、石化企业集聚发展是当今石化产业发展必然趋势。无论是鹿特丹化工区,还是安特卫普化工区,几乎集聚了世界顶尖的石油精炼厂商

国内外精细化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精细化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精细化工是指在化学品生产中,通过精细的化学合成技术,生产出高纯度、高品质的化学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精细化工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下面将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分别介绍精细化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内精细化工现状 我国的精细化工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化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精细化工产业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广东等地,其中江苏省是我国精细化工产业的重要基地。 我国的精细化工产业主要涉及到医药、染料、香料、农药、涂料等领域。在医药领域,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之一,但是在高端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染料、香料、农药等领域,我国的生产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在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国外精细化工现状 国外的精细化工产业比我国发展得更早,技术和产品质量也更加成熟。目前,欧美国家是世界上精细化工产业的主要发展地区,其中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

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最为突出。 在医药领域,欧美国家的精细化工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料药到制剂再到药品销售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在染料、香料、农药等领域,欧美国家的品牌和质量都非常有保障,成为了全球市场的主要供应商。 三、精细化工发展趋势 1. 绿色化生产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精细化工产业也在向绿色化生产方向发展。绿色化生产主要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这将成为精细化工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2. 产业升级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精细化工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来提高自身竞争力。未来,精细化工产业将会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方向发展。 3. 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精细化工产业也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际化竞争中。

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启示与反思

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启示与反思 随着西方两次工业革命的推进,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其面临的挑战也随之而来。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来说既是启示也是反思,本文将从劳动力、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劳动力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采用了大量的机器,然后大量雇佣工人,让他们在工厂生产线上快速地劳动,但同时也发现,雇佣工人的工作环境很差,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一些工作人员因为疲劳过度导致缺失劳动能力。因此,工业革命告诉我们必须重视人的尊严和权利,不能为了工业化牺牲工人的生命和健康。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机器已经基本取代了人工,也就是人体的“精神”开始被重视,精神劳动的比重越来越高。但对于中国来说,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多人依然靠体力劳动为生,而且其中许多人工作时间长,福利待遇差,必须加强对他们的保护和福利待遇待遇,保障他们身体和心理健康,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 二、科技创新 西方在工业革命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断推动生产的实践性和效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有了蒸汽机和棉纺机等机器的出现,推动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以大型装置和化工为主导,电器、通讯等高科技工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一批新兴行业。中国应该加强科技创新,培养更多的研究人员,

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重点工作,同时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吸收外来智慧,还要自主开发科技,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立足于世界科技领先地位。 三、产业结构 第一次工业革命涌现了一批纺织、煤矿等传统行业,大公司垄断了市场份额,社会分化也比较明显;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推动了新的高科技行业,产能增长了一倍以上,制造业产值在国内的重要性少了一点。对于中国来说,必须要注重产业升级,同时加强对国内传统产业的发展,例如加强对实体零售和制造业的支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高端制造业,向世界前沿产业靠拢。 综上所述,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启示和反思很多,要充分借鉴西方的经验和教训,注重利用现代科技和科技创新,同时要探寻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差异和优势,发挥自身特点,把经过摸索和汲取的先进科技应用于中国国内,加以改进和实践,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注重环保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以实现中国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等西方国家忽视了资源的有限性,过度采掘煤炭和其他自然资源,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现代工业化国家开始转向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采取了措施来减少污染和浪费资源的行为。中国也应该注重保护环境和有效的资源利用,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平衡发展。例如,可采取注重循环经济、创新绿色科技、减少资源消耗等切实措施来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韩国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韩国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韩国与我国地缘相近,位于朝鲜半岛多山的南半部分,北部以军事分界线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相邻,其余三面被黄海、朝鲜海峡和日本海所环抱。国土面积*****平方公里。韩国有近5000万人口(2021年),是世界人口最为稠密的国家地区之一,甚至比日本和印度的人口密度都高。 朝鲜战争之后,朝鲜半岛被分割为朝鲜和韩国。工业资源大部分为朝鲜所得,而韩国则留下了有限的农业资源,自然资源严重缺乏,钨矿、无烟煤、铁矿石、石灰石等十分贫乏,石油储备为零。同时,二战难民以及非熟练工人的大量存在,严重制约了韩国经济的复苏,导致初期阶段经济位于崩溃的边缘。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韩国政府利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达到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能达到的富裕程度,跻身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既归功于韩国认清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遵循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也是韩国内在特有文化发展国民素质素养作用的结果。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发展奇迹,在实现本国经济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同时,也为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重大贡献。 本文试图从韩国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历程及战略上分析,提出对正位于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发展建设关键阶段的我国若干启示,以吸收韩国经济发展优秀经验,更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和经济快速稳步增长。一、韩国工业化战略发展经济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政府顺应世界整体经济发展格局,结合自身国内经济发展因素,制定相之对应的经济发展政策,不断升华经济体制改革,以满足融合世界经济发展要求,实现自身经济高速稳步发展。发展历程中,其经济体制的变迁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 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到“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洛杉矶工业产业升级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洛杉矶工业产业升级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作者:刘艳艳 来源:《世界地理研究》2013年第04期 摘要:随着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工业发展的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转型升级成为新的主题。本文通过研究洛杉矶从西部边缘小城市最终成长为全球经济中心的工业升级历程并深入探讨其成功经验。结果表明,选择发展具有前瞻性和潜力的新兴行业,并始终把握价值链的最高环节是洛杉矶实现产业优势的核心,而洛杉矶广阔的地域使得其产业选择具有多样性。同时经济行为背后的社会、制度关系也非常重要,洛杉矶宽容多元、创新进取的文化氛围以及有利于企业经营模式和产业结构变革的制度环境,共同帮助其实现地区产业升级。 关键词:洛杉矶;工业升级;启示 中图分类号:F11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3.04.006 工业升级是一个持续的动态发展过程。其影响因素不仅存在地域差异,也存在阶段差异,即使同样的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域或不同阶段的作用方式也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因素之间的作用方式或相互影响程度不同可能导致升级路径或升级结果不同。如果仅从自然地理条件来考虑,洛杉矶缺乏天然良港、毗邻沙漠地带,在工业化初期又缺乏大量的煤、铁资源,并且经历了石油资源枯竭、经济危机、亚洲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等不利影响,但是洛杉矶在不同的结构转换中一直呈现螺旋上升状态,最终成为全球性经济中心。本文通过研究洛杉矶工业产业的发展历程,对其产业升级成功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不同作用方式进行分析,期望能为我国类似城市工业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提供参考。 1 洛杉矶工业升级历程 洛杉矶自1847年开始隶属美国,位于美国西海岸南部,属于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冬季温暖多雨,夏季凉爽干燥,适宜居住。地处太平洋沿岸的地理位置使得洛杉矶的经济发展具有辽阔的腹地,区位优势显著。洛杉矶从最初的美国西部小城市发展全球经济中心,其工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型升级[1]。 1.1 西进运动中崛起的地区制造中心 1848年,加州的“淘金”热潮带动了第一次的美国西部开发,由于淘金的持续时间不长,对洛杉矶的影响相对有限。1892年,洛杉矶郊区发现了大量石油,矿产资源的开采带动了整个美国的西进扩张运动,也促进了洛杉矶地区的初步崛起[2],石油、造船等制造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00年,洛杉矶人口已经超过十万。不过这时的工业以原材料加工为主,原材料加工本身产业链不长,不足以带动整个工业的发展与完善[3]。

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一、国外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而且 工业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都呈现集群的集聚方式。 伴随着工业化首先出现在欧洲。无论 还是在工业革命期间及以后的英国和德国, 都能看到比较明显的产业集群发展轨迹。17 世纪末和18 经十分发达,而且相当集中,为当时的欧洲提供了主要的商船。 就区域分布看,目前世界产业集群发展状况是,欧、美发达国家占据主流,尤其是美国,不仅产业集群行业分布广,而且集群创新能力卓越;欧洲是世界产业集群的发祥地,在西欧、北欧等发达国家,产业集群发展都有成熟的标志;在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集群也开始形成。除中国以外,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以及一些拉丁美洲、非洲国家,产业集群也开始兴起。 (一)美国产业集群 作为当代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产业集群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极其发达。美国绝大多数州都有一个或多个某类产业集群。最早由官方认可的集群1989年出现在亚利桑那州和俄勒冈州。据测算,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380个跨产业部门的公司集群雇用了全国57%的劳动力并创造61%的国民产出,在这380个集群地的集群力指数中,规模指标为(40%)、集中度指标(40%)、增长能力指标(10%)以及供应链的紧密程度指标(10%)。 在美国加州,随着美国新经济的诞生和迅猛发展,迅速形成了4大集群产业经济区。即以航空制造、娱乐和电子通讯业为主的南加州经济区;以软件、多媒体和互联网服务业为主的旧金山海湾经济区;以高产农业为主的中央流域经济区;以高科技制造、计算机服务业为主的萨克拉门托经济区。这4大经济区各有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