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德育微课程教案

二十四节气解读

二十四节气解读 立春: 立春,二十四节气[1]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雨水: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每年2月1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雨水”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惊蛰: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6日左右为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惊蛰”节气日,地球已经达到太阳黄经345度,一般在每年3月4日~7日。 春分: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交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有《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清明: 清明的意思是清淡明智。“清明”是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另外还有很多以“清明”为题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七绝《清明》。 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指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每年4月19日~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

二十四节气关于秋分的诗词

二十四节气关于秋分的诗词 秋分节气现代诗词秋分 作者:王运用 余热还没有消尽 秋风潮水般地涌来 蔚蓝的海像天空一样 夜籟令我无眠 秋声在水中 刀尖隐藏在哪刀锋隐藏在哪 其实我想 只把刀鞘留在秋分 落叶捧起月光 季节豁然开朗 月光是我的爱人 诗歌美丽得像中秋 月光和秋色 浸透了爱人的一生 秋分世界 温润而又婉转

秋分抒情 作者:李俊德 阳光垂直照赤道, 二十四节是秋分; 黑一半,白一半, 昼夜讲平均。 难道人的一辈子, 也会一半逆来一半顺?! 有热必有冷, 有晴必有阴; 有早就有晚, 有远就有近。 若是地球不运转, 不是太热晒死人,就是太黑吓死人。二十四节,节气变, 丰富了天,丰富了人; 丰富了地, 丰富了心, 丰富了万物蒸蒸日上, 丰富了生命日夜打拼。 拼出个春天万紫千红, 拼出个秋天金谷满囤。

拼出夏季瓜果飘香, 拼出个腊月年味浓醇! 按着节气忙播忙种, 会有天道酬勤,会有人间瑞气降临! 秋分,秋分, 昼夜平均; 秋分,秋分, 让我的心也来平均。 一半欢天喜地送盛夏, 一半风风火火迎接十冬腊月雪纷纷。一半忙播冬小麦, 一半舞狮舞龙再迎春。 节气一节一个场面, 大地一节一个气氛; 拉开每个节的大幕, 看谁跳的最美,看谁唱的最开心! 秋分几何 作者:梦君诗画两翼 谁与你擦肩而过 不见回眸一笑 谁拿笑靥贴胸膛 温柔地让我死在梦乡里

今宵一刻值千金 怎教我离你远去 我疏远白昼肌肤白晰 亲近黑夜美色梦境 谁用神力扭转乾坤黑白 冤假错案明年春分为你拨乱反正 秋分节气仿古诗词秋分 秋分时令日月均,彰映人寰泾渭明。 新透珠帘听笙雨,旧告惊雷阴炽行。 周天还始一阳复,子贡圣举万年君。 迦叶拈花笑什语?吾观此契参同心。 秋分 暮雨送秋凉,东厨灶作忙。 瓷盅蒿叶绿,玉碗蟹膏黄。 沥过风含露,虫鸣雁引霜。 老妻相并坐,饮酒侯菊香。 秋分 西关桥外楼千尺,落叶敲窗不忍听。 梦里此身谁与共,一轮明月满城星。 秋分 春风相许秋分夜,滟滟金波北斗天. 万里家山明月外,一樽清酒进君前.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节气诗歌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节气诗歌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中国天文年历》显示,9月22日22时21分迎来“秋分”节气。“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故称秋分。按照中国传统的农历二十四节气,秋分意味着真正进入秋季。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二十四节气之秋分节气诗歌,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秋分棉花白茫茫。 秋分不着“喷”(拾第一次花),到老瞎胡混。 时到中喷花,留种莫拖拉。 棉种留中喷。 中喷花,大把抓,留种顶呱呱。 要想来年长好棉,中喷花要田间选。 种棉不选种,必定减收成。 一要质,二要量,田间选种不上当。 一年纯,二年杂,三年就退化。 一年纯,二年杂,三年四年不像啥。 棉花要摘好,不能满地跑。 棉花要摘多,一棵挨一棵。 大兜上缝小兜,好坏棉花分开收。 拾时大掺,回来再捡。 要想棉花卖上价,拾花莫要揪疙瘩。 早割豆,午拾花,摊开布单砍芝麻。

僵固瓣,眼睫毛,全部摘净效益高。勤拾花,不留羊尾巴。 精收细摘,朵絮归仓。 拾不完的棉花,抖不尽的芝麻。 天气要变,摘花莫慢。 棉花不入垛,收成不敢说。 一年辛勤盼个秋,棉花拾净才说收。地里看年景,棉垛看收成。 如若地里丢,丰产没丰收。 该收不收,必定得丢。 不怕不丰收,就怕手下丢。 公路上晒花最不妥,妨碍交通易着火。砘子响,地瓜萝卜长。 秋分种,立冬盖,来年清明吃菠菜。秋分种小葱,盖肥在立冬。 生姜老的辣,甘蔗老的甜。 姜越老越辣,藕越老越粉。 葱辣眼,蒜辣心,芥茉辣着鼻子亲。葱辣鼻,蒜辣心,辣椒辣嘴唇。 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圆。 涝栗旱枣,吃了叫好。 旱枣子,涝栗子,不旱不涝收柿子。八月中秋正卸梨。

梨行卸了梨,柿子红了皮。 苹果栗子为上果,乌枣李子更值钱。 秋分牲口忙,运耕耙耢耩。 膘要肥,体要壮,耕耙拉运才顶戗。 饥无劲,饱无劲,不饥不饱才有劲。 宁拉十步远,不拉一步喘。 马是拉欢不拉窝,骡是能拉又能坐。 骡怕前沉,牛怕后沉。 压牛吊马撅搭骡。 先松后紧,越使越稳。 人方便,牛下肩。 冬不揭鞍,夏不去衔。 秋分节到温度降,鱼塘投饵要减量,投喂水旱各种草,嫩绿新老均匀上。 多施肥料培水质,一肥二活三要爽,鱼病防治莫粗心,综合防治高产量。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二十四节气谚语之秋分

二十四节气谚语之秋分 导读:本文是关于二十四节气谚语之秋分,希望能帮助到您! 八月有雨好种田,十月有雨麦墩盘,来年三月透地雨,穗足粒多保丰产。 瓜茬种上麦,馍馍吃不败。 麦种深,谷种浅,荞麦芝麻盖半脸。 谷耩浅,麦耩深,芝麻只要隐住身。 二指浅,四指闷,种麦三指正当心。 二指浅,四指深,三指准。 中指二纹,不用问人。 两三厘米浅,六七厘米深,四五厘米准。 麦种晒和扬,粒实出苗壮。 扬一扬,秕粒剔除种子强。 麦种用水漂,瘪粒能除掉。 药剂拌种,防治病虫。 发芽试验早做好,下种数量可参考。 小麦精量播种机,深浅宽窄能调剂,下种均匀省良种,苗子出来壮又齐。 稀豆稠麦,收不会坏。 稀麦稠豆,没啥来头。 麦稀两手空,稠麦好收成。 早麦要稀,晚麦要密。

七宿麦子八宿谷,十二宿上看秫秫。 麦出七,豆(春)出五,高粱十天才出土。 豆三(夏)麦六菜(秋菜)一宿。 麦子不出芽,猛使砘子压。 秋分稻见黄,大风要提防。 晚稻蒂子松,经不起一阵风。 稻黄一月,麦黄一夜。 秋分收春豆。 豆收旁秸麦收齐。 荞麦四个一十八,七十二天就归家。 青十八,红十八,白十八,黑十八,七十二天收回家。秋分收花生,晚了落果叶落空。 秋分棉花白茫茫。 秋分不着“喷”(拾第一次花),到老瞎胡混。 时到中喷花,留种莫拖拉。 棉种留中喷。 中喷花,大把抓,留种顶呱呱。 要想来年长好棉,中喷花要田间选。 种棉不选种,必定减收成。 一要质,二要量,田间选种不上当。 棉种贮藏要分家,单收单贮不混杂。 一年纯,二年杂,三年就退化。 一年纯,二年杂,三年四年不像啥。 棉花要摘好,不能满地跑。

棉花要摘多,一棵挨一棵。 大兜上缝小兜,好坏棉花分开收。 拾时大掺,回来再捡。 要想棉花卖上价,拾花莫要揪疙瘩。早割豆,午拾花,摊开布单砍芝麻。僵固瓣,眼睫毛,全部摘净效益高。勤拾花,不留羊尾巴。 精收细摘,朵絮归仓。 拾不完的棉花,抖不尽的芝麻。 天气要变,摘花莫慢。 棉花不入垛,收成不敢说。 一年辛勤盼个秋,棉花拾净才说收。地里看年景,棉垛看收成。 如若地里丢,丰产没丰收。 该收不收,必定得丢。 不怕不丰收,就怕手下丢。 公路上晒花最不妥,妨碍交通易着火。砘子响,地瓜萝卜长。 秋分种,立冬盖,来年清明吃菠菜。秋分种小葱,盖肥在立冬。 生姜老的辣,甘蔗老的甜。 姜越老越辣,藕越老越粉。 葱辣眼,蒜辣心,芥茉辣着鼻子亲。葱辣鼻,蒜辣心,辣椒辣嘴唇。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2016辽宁朝阳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余世存 ①当太阳抵达黄道180度时,阳光直射地球赤道;这一天即为每个太阳回归年的9月23日前后,这天地球上昼夜均分,白天、黑夜各占12小时,人们命名为秋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②秋分日,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隆水,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北方谚语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南方谚语是,“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紧、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经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播种油菜。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故乡村经验是,“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③秋分之后,降雨量开始减少,气候越来越干燥,很多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咽干唇裂、鼻子出血、干咳少痰、心烦、便秘……即使喝一大杯白开水,仍然难以解渴。这种现象被称为“秋燥”,应对秋燥的方法只能是静心,是韬光养晦。 ④无论是物候显象,还是人体征兆,都在提醒人们要换一个活法,即进入不同于春夏的另外时空中去。这个节气的律令既是告别,又是新生 ..。既是告别旧的时空,又是进入新的时空。宋代词人柳永曾经写江南秋天的美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据说,在北方感受秋天萧索的金国皇帝完颜亮越看越羡慕,当看到后面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油然而定“投鞭渡江之志”,生“侵吞南宋之心”。可见,秋分在提醒人们要寻找新家园。 ⑤从大自然的角度看,无论如何寻找,伙分的本质在于收养。春生春种,秋收秋敛。秋分意味着隐居、避让,意味着独立不惧,遁世无问。有心的农民会在秋忙空闲之际,检查、修缮房屋,欧美国家那些勤劳的农民则会刷漆、换地板、换门窗,使房子焕然一新,以迎接冬天。 ⑥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是一个重要日子。如果说春分时万物都在生发,都踏上了征程,都有无限的可能性;那么秋分时就是收敛,在告别,在隐居。 (选自2015年第20期《国家人文历史》,有删改)18.选文的说明对象是。说明顺序是(2分) 19.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段加点词语具体指什么。(4分) 这个节气的律令既是告别,又是新生 ..。 20.第②段加点词语“很多”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21.选文多处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8.秋分;逻辑顺序 19.“新生”即进入新的时空,提醒人们要换一个活法,进入不同于春夏的别外时空中去。

二十四节气秋分节气期间的气候特点

二十四节气秋分节气期间的气候特点 按气候学上的标准,“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为物候上的秋天了。此时,来自 北方的冷空气团,已经具有一定的势力。全国绝绝大部分地区雨季已 经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 肥菊黄等词语,都是对此时景象的描述 秋分节气,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 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 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 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 气象专家介绍说,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从秋分 这个天起,气候主要表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 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 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幅 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 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 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 是影响“三秋”正常实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 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三秋”大忙,贵在“早”字。即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 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 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南方的双季晚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历史论文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这个节气的律令既是告别,又是新生。既是告别旧的时空,又是进入新的时空。春生春种,秋收秋敛。秋分意味着隐居、避让 文|余世存 太阳与地球无时无刻不在互动。它们的关系、互动的轨迹(如黄道、南北回归线)等等构成了中国文化中天道范畴的核心,天道如何,地道即会跟从效法,人道则经历了从本能跟从到自觉跟从的历史。虽然人类世界一直寻找超越,但天道至今仍在影响我们。当太阳抵达黄道180度时,阳光直射地球赤道;这一天即为每个太阳回归年的9月23日前后,这一天地球上昼夜均分,24小时的白天黑夜各占12小时。人们命名为秋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日,大陆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北方谚语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南方谚语是,“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故乡村经验是,“秋分只怕雷电闪,多

来米价贵如何”。 古典中国人对物候的感受是细腻的。尽管秋色美好,但他们知道,好景不长了。正如大地呈献粮食作物之后,一片萧条。一切都如俗话所说的,“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诗人为赋辞章只能强颜,“天凉好个秋。” 人们观察此时的物候总结说:“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之后,气候越来越干燥,很多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咽干唇燥、鼻子出血、干咳少痰、心烦、便秘,即使喝一大杯白开水,仍然难以解渴。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秋燥”,应对秋燥的方法只能是静心,是韬光养晦。 无论是物候显象,还是人身体征兆,都在提醒人们要换一个活法,即进入不同于春夏的另外时空中去。这个节气的律令既是告别,又是新生。既是告别旧的时空,又是进入新的时空。宋代词人柳永曾经写江南秋天的美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据说,在北方感受秋天萧索的金国皇帝完颜亮越看越羡慕,当看到后面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油然而定“投鞭渡江之志”,生“侵吞南宋之心”。可见,秋分在提醒人们要寻找新家园。 从大自然的角度看,无论如何寻找,秋分的本质在于收养。春生春种,秋收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养生篇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养生篇 “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80度,阳历时间为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按旧历说,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 当特殊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 夜长。《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确切地说,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 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 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 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 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 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 贵如何”。 因为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 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 天平容之气。体质调养可选择我国古代民间九九重阳阴历重阳节登高观景之习俗,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这是养生中的养收之一法,也是调节精神的一方良剂。 在饮食调养上,中医也是从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出发点,将饮食分为宜与忌。有利于阴 平阳秘则为宜,反之为忌。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宜忌,如对于那些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 的老年人,则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对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也不宜过分进补;对痰 湿质人应忌食油腻;木火质人应忌食辛辣;对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食虾、蟹等海产品;对胃寒的人应忌食生冷食物等。不论是哪种人,其实质都应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 致阴阳失调。饮食调养方面要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 原则。做到《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方面,中医也是注重调和阴阳的。在食与药的一体营养观中,强调同属天然产物的中药和食物,某些性质,特别是补益或调养人体的阴阳气血之功能本 来就是相通的,有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本草、方剂典籍中不难发现食药同用 的例证,古代医者把乌鸡、羊肉、驴皮、葱、姜、枣等视为阴阳气血之用,或调补胃气之用;而在大量的食谱和菜肴中,又不难发现有很多药材配伍其中如,枸杞、淮山、黄芪、 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类。当药食调配得当时,可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导读: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 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 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分,实际上就是半的意思。过去把秋季分成孟秋、仲秋和季秋三部分,秋分正处仲秋,所谓平分秋色是也。 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为期15天。这15天又等分为三段,用以更细致地描述节气的气候特点,被称为三候。 秋分的三候是: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一候雷始收声。古人用阴阳转换来解释气候的寒暑变化,而秋分正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节点。雷是阳气的代表,雷始收声意味着

阳气开始衰退,而阴气逐渐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体现在外在的气候变化上,自然是秋意渐浓,气温逐渐下降了。 二候蛰虫坯户。由于天气开始变冷,蛰居的小虫子们开始用泥土封闭自己的洞穴,以抵御寒气的侵袭。 三候水始涸。进入秋季以来,北方地区降水开始明显减少。而秋分之后,南方地区在迎来最后一波台风降雨之后,也开始逐渐进入少雨的时期了。 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我们今天熟知的中秋节,实际上最早就是由秋分的祭月节发展而来的。在今天的北京,还有日坛、月坛、天坛、地坛等公园,就是明清时期帝王们举行祭祀的场所。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二十四节气里春分秋分是什么意思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里春分秋分是什么意思 篇一:二十四节气阅读答案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二十四节气里春分秋分是 什么意思)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

行。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立秋(Autumn Equinox) 2017年立秋时间是9月23日04:01:44 时间 每年09月22~24日 三候 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蛰虫坯户:一些春分出土活动的小虫,在秋分过后也会陆陆续续回到土里,准备过冬。

水始涸:水气也不像夏天时那么充沛,将开始逐渐干涸,因此我们会觉得空气越来越干燥了。 介绍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 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 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由来 秋分(autumnal equinox),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

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秋分“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习俗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还有煮汤圆吃的习俗,除了自己食用外,还要煮二三十个不用包心的汤圆,插上细竹签放在田边地头,这就是“粘雀子嘴”,寓意是让雀子不要来破坏庄稼。

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有什么讲究

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有什么讲究 导读:本文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有什么讲究,希望能帮助到您! 秋分有什么讲究 《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确切地说,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 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因为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体质调养可选择我国古代民间九九重阳(阴历重阳节)登高观景之习俗,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这是养生中的养收之一法,也是调节精神的一方良剂。

在饮食调养上,中医也是从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出发点,将饮食分为宜与忌。有利于阴平阳秘则为宜,反之为忌。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宜忌,如对于那些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则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对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也不宜过分进补;对痰湿质人应忌食油腻;木火质人应忌食辛辣;对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食虾、蟹等海产品;对胃寒的人应忌食生冷食物等。不论是哪种人,其实质都应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致阴阳失调。饮食调养方面要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 做到《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方面,中医也是注重调和阴阳的。在食与药的一体营养观中,强调同属天然产物的中药和食物,某些性质,特别是补益或调养人体的阴阳气血之功能本来就是相通的,有着水**融,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本草、方剂典籍中不难发现食药同用的例证,古代医者把乌鸡、羊肉、驴皮、葱、姜、枣等视为阴阳气血之用,或调补胃气之用;而在大量的食谱和菜肴中,又不难发现有很多药材配伍其中如,枸杞、淮山、黄芪、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类。当药食调配得当时,可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秋分吃的食物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 大米、小米、玉米、荞麦、大麦、小麦、糯米、糙米、高粱、豆腐、豆浆、扁豆等。 2、肉蛋奶的选择: 羊肉、牛肉、鸭肉、鱼类、猪腰子、猪肺、鳖肉、乌骨鸡、鲍鱼、鳝鱼、蛋类、奶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