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陈信军

骨折愈合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其中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对于这些因素应有充分的认识,以便利用和发挥有利因素,避免和克服其不利因素,促进骨折愈合,

缩短治疗时间。

全身因素

1.年龄不同年龄愈合差异很大,如新生儿股骨骨折2周可达坚固愈合,成人股骨骨折一般需3个月左右。儿童骨折愈合较快,老年人则所需时间更长。

2 . 健康状况健康状况欠佳,特别是患者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如糖尿病、营养不良症、

恶性肿瘤以及钙磷代谢紊乱,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

局部因素

1. 1. 骨折的类型和数量螺旋形和斜行骨折,骨折断面接触面大,愈合较快。横行骨折断

面接触面小,愈合较慢。多发性骨折或一骨多段骨折,愈合较慢。

2. 2.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这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骨折的部位不同,骨折段的

血液供应也不同,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

3.(1)两骨折段血液供应均良好,多见于干骺端骨折。许多小血管从关节囊、韧带和肌肌

腱附着处进入骨内,血液供应丰富,骨折愈合快,如胫骨髁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等。

4.(2)一骨折血液供应较差,如胫骨干中、下1\3骨折,由于胫骨干主要靠从其中、上1\3

5.交接处后侧面进入髓腔内的滋养动脉自上而下来的血液供应。骨折后,滋养动脉断裂,远

侧骨折段仅靠骨膜下小血管维持,血液供应明显减少,骨折愈合较慢。

6.(3)两骨折段血液供应均差,如胫骨中、下段个中、上段两处同时发生骨折,上段骨折

仅一骨折段血液供应较差,下段骨折处则两骨折段血液供应均差,因此上段骨折较下段骨折愈

合快。

7.(4)骨折端完全丧失血液供应。如股骨颈囊内骨折,股骨头血液供应几乎完全中断,容

易发生缺血性坏死。

8. 3 .软组织损伤程度严重的软组织损伤,特别是开放性损伤,可直接损伤骨折段附近

的肌肉、血管、和骨膜,破坏从其而来的血液供应,影响骨折的愈合。

9. 4. 软组织的嵌入若有肌、肌腱等组织嵌入两骨折端之间,不仅影响骨折的复位而且

障碍两骨折端的对合及接触,骨折难以愈合甚至不愈合。

10. 5. 感染开放性骨折,局部感染可导致化脓性骨髓炎,出现软组织坏死和死骨形成,

严重影响骨折愈合。

11.治疗方法的影响

12. 1. 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可损伤局部软组织和骨外膜,不利于骨折复位,应予避免。

手法复位的优点是能交好地保护骨折部位的血供,但常较难达到解剖复位。凡一达到功能标准

复位者,则不宜再行复位。

13. 2. 切开复位时,软组织和骨膜剥离过多影响骨折段血供,可能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

愈合,应在严格的手术指征情况下使用,并进可能少干扰和破坏局部血液供应。

14. 3. 开放性骨折清创时,过多地摘除碎骨片,造成骨质缺损,影响固执愈合。

15. 4. 骨折行继续骨牵引治疗时,牵引力过大,可造成骨折段分离,并可因血管痉挛而致

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16. 5. 骨折固定不牢固,骨折出仍可受到剪力和旋转力的影响,不扰骨痂生长,不利于骨

折愈合。

17. 6. 过早和不恰当的功能锻炼,可能妨碍骨折部位的固定,影响骨折愈合。应当指出的

是,正确而恰当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促进血肿吸收和骨痂生长;防止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不固定或少固定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比石膏绷带固定更有利于功能锻炼和功能恢复。

影响骨折的因素

影响骨折的因素 年龄、健康状况、不良生活习惯均可影响骨折愈合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骨折愈合的速度不同。新生儿的股骨骨折2周即可达到坚强愈合,而成年人一般需要3个月。健康状况欠佳,如骨质疏松、糖尿病、营养不良、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骨折后所需的愈合时间较长。另外,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也可引起骨折愈合的明显延长,甚至导致骨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骨折类型、部位、损伤程度、感染等均影响骨折愈合 一、骨折类型斜形或螺旋形骨折,断面接触面比横形骨折大,因此骨折愈合前者较快。 二、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骨折的部位不同,骨折段的血液供应状况也不相同,一般有四种情况:1、两骨折段血液供应均好,多见于干骺端骨折。干骺端多为关节囊、韧带和肌腱附着,许多小血管由此进入骨内,因此血液供应丰富,骨折愈合快,如胫骨平台骨折、股骨髁部骨折等。2、一骨折段血液供应较差,例如胫骨干中、下1/3骨折,由于胫骨干主要靠其中上1/3处后侧进入髓腔的滋养动脉自上而下的血液供应。骨折后,滋养动脉断裂,远侧骨折段仅靠骨膜下小血管维持,血液供应明显减少,骨折愈合较慢。3、两骨折段血液供应均差,如胫骨中上段与中下段两处同时发生骨折,上段骨折仅一骨折段血液供应较差,下段骨折处则两段均差,因此上段骨折较下段愈合快。4、骨折段完全丧失血液供应。如股骨颈囊内骨折,股骨头血液供应几乎完全中断,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 三、软组织损伤程度、软组织嵌入、感染均影响骨折愈合。若有肌、肌腱等组织嵌入两骨折端间,不仅影响骨折的复位,而且阻碍两骨折端的对合和接触,骨折难以愈合甚至不愈合。另外,开放性骨折,局部感染可导致化脓性骨髓炎,出现软组织坏死和死骨折治疗不当严重影响愈合 1. 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可损伤局部软组织和骨外膜,不利于骨折愈合。手法复位虽能较少地影响骨折部的血运,但常难达到解剖复位,因此凡已达到功能复位标准者,不宜再行复位。 2. 切开复位时,软组织和骨膜剥离过多会影响骨折段血供,可导致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除了掌握严格的手术指征外,术中还应尽可能少地干扰和破坏局部血液供应。 3. 开放性骨折清创时,过多地摘除碎骨片,造成骨缺损,也可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4. 骨折行持续性骨牵引治疗时,牵引力过大,可造成骨折段分离,加上血管痉挛致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均可影响骨折愈合。 5. 骨折固定不牢固时,骨折处可受到持续剪力和旋转力的影响,干扰骨痂生长和血管新生,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6. 过早或不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妨碍骨折固定的牢固性,从而影响骨折愈合。而正确和适当的功能锻炼则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促进骨痂生长;防止肌萎缩、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骨形成,严重影响骨折愈合。

浅谈骨折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过程 1、肉芽组织修复期——骨折部血肿机化,毛细血管侵入,血肿逐渐演变成肉芽组织,此期需伤后2—3周完成。临床上骨折部位仍有肿、痛,骨折端仍存在有一定弹性的成角活动,X线有少量膜内骨化影。 2、骨痂形成期——骨外膜的膜内骨化及骨内膜的膜内骨化过程,骨折两端骨化部分逐渐接近并会合,同时骨折部位血肿,经肉芽组织过程形成软骨也开始骨化,此期为伤后6—10周。临床上骨折局部无水肿、无压痛、无异常活动。X线膜内骨化部分两端会合,软骨骨化也连成一体,骨痂呈梭形,但骨折线可见,此期已达临床愈合。 3、骨折愈合期——骨痂范围与密度逐渐增加。骨痂内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排列趋于规则。骨痂与骨质界线不清,骨折线消失。但髓腔被骨痂封闭。此期为伤后8—12周。临床上此期骨折愈合很牢固,患肢可以开始使用。 4、塑型期——骨结构按照力学原则重新改造,多余骨痂被吸收,髓腔可重新开放。骨折痕迹基本消失。一般需伤后1—2年。 骨折后的康复治疗 现代社会交通工具的高度发达,已使骨折成为一种常见病,也是引起肢体残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骨折的病人往往重视复位的成功与否,医生往往注意固定是否稳定,而骨折治疗的第三个原则即功能训练则常常被忽视。当然复位和固定是肢体恢复功能的前提,但骨折后的康复治疗则是肢体功能得以最大程度恢复的保证。 骨折固定一方面是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没有足够的固定,骨折就不可能愈合;但在另一方面,外固定可以造成肢体各种组织的失用性变化,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粘连挛缩、瘢痕粘连、骨折疏松、骨痂形成缓慢、皮肤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等,从而导致肢体的残疾或者功能障碍,这些病变就是所谓的“石膏病”。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解决方案一方面在于改进固定的方式,缩短外固定的时间,以内固定取代外固定,尽可能减少外固定的不良影响,这是临床医生所要面临的课题,也是骨折治疗发展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另一方面则在于设计和实施有计划的、针对性强的、高效率的康复方案,以帮助病人达到尽快和尽可能地恢复肢体功能的目的,这就是康复医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种万无一失的方法能够保证骨折一定愈合。骨折愈合不良分为三种情况,即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以及畸形愈合。 骨折延迟愈合 延迟愈合亦称慢连接,是指骨折愈合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使愈合过程延长。 ?临床表现主要为骨折局部水肿、疼痛、压痛的持续存在。X 线片显示骨痂出现晚而稀少,骨折线仍清晰存在,长期不能连接,但骨折端无硬化或髓腔封闭现象。

教育学中的十二大效应

教育中的十二大心理效应(一)2008-12-9 9:11:00阅读681 次参与讨论(0) 收藏 1.瓦拉赫效应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2.刻板效应 社会心理学认为,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 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并受到器重和青睐。而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教师表现出急躁、厌烦的情绪,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 实践证明,经常受到这种“待遇”的学生,会顿觉凉水浇身,丧失了学习信心,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以至产生颓废情绪。 3.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智商很高。”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表现超常。 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运用到人事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浅谈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定义】 股骨粗隆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 本病属于中医“髀杵骨骨折”的范畴。 【诊断标准】 (一)外伤史 老年人遭受轻微的扭转暴力可发生骨折,多数是在走路时滑倒,身体扭转,臀部着地而发生。青壮年发生该骨折较少,多由车祸、高处下坠等强大暴力而引起。 (二)症状 髋部疼痛肿胀,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三)体症 1、畸形:患肢多有短缩、外旋畸形。 2、压痛和叩击并痛:大粗隆部有压痛,患肢纵轴叩击痛阳 性。 3、肿胀:局部肿胀及瘀斑。 4、功能障碍:骨折患者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四)辅助检查 X线: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辩证分型】 (一)中医分型 1、早期:髋部疼痛,肿胀明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 质红,苔薄白,脉涩,舌下络脉青紫。 2、中期:髋部疼痛有所减轻,但未消失,肿胀减退,活动 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3、后期: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 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 苔薄白,脉细弱。 (二)西医分型 AO分型 AO将股骨粗隆间骨折纳入其整体骨折分型系统中归为A类骨折。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两部分),内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撑,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1、沿粗隆间线;2、通过大粗隆;3、通过小粗隆。A2型:经粗隆的粉碎骨折,内侧和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1、有一内侧骨折块;2、有数块内侧骨折块;3、在小粗隆下延伸超过1cm。A3型:反粗隆间骨折,外侧骨皮质也有破裂。1、斜形;2、横形;3、粉碎。AO 分型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既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形态学描述,又可对于预后作出判断。同时在内固定物的选择方面也可出建议。

骨折愈合过程及标准

愈合过程: (1)血肿机化期:骨折以后,骨膜、骨质和骨髓等组织损伤或断裂,同时损伤了骨骼周围的小血管,引起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伤后4-5小时,骨折部位血液开始凝固,形成含有网状纤维素的血凝块。血肿的刺激使骨折部位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等再生,并从骨折两端同时向血肿内生长,犹如树根在土壤内生长一样。这些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吞噬细胞从各个方向侵入血凝块和坏死组织,并分裂繁殖,最后积血清除,形成肉芽组织,肉芽组织再一步转华纤维组织,将两个骨折端连接在一起形成纤维愈合。这个过程叫血肿机化期,这一时期约2-3周完成。 (2)骨痂形成期:在骨的表面有一层骨膜,它对骨的再生和生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骨折后1周,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开始大量分裂增生,形成新生骨,并从骨折两端沿着血肿机化后变成纤维组织,最后两端连接一起,将纤维组织变成骨组织。这一阶段大约在骨折后1周开始,4-6周完成。此时断裂的骨头被新生骨组织连接在一起,虽不会移位,但仍不能持重,否则容易发生成角变形。 (3)骨性愈合期:骨痂内的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骨折间隙的桥梁骨痂完全骨化,这就是愈合期。约在骨折后8-12周,X线片上显示骨折线消失,骨闸密度增加,髓腔为骨痂所充填,骨痂与皮质的界限已不清。此时骨折端之间已形成骨连接,外力作用时骨折部不再变形,故够负重活动。

(4)塑形期:骨折的愈合过程中和愈合中的一定时期内,都通过成骨和破骨过程进行塑形。最后在形态和结构上恢复或接近和恢复到和正常骨一样。至此,骨折愈合过程就完全结束了。 愈合标准: (一)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1、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 2、局部无异常活动; 3、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4、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只能平局1公斤重物达一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步步行三分钟,并不少于30步。 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一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2、4两项的测定必须慎重,以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为原则。 (二)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 1、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 2、X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提示:如果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没有变形,那么观察的第一天就是临床愈合日期。以上是临床的骨折愈合标准,但要确认骨折是否愈合,尽量不要自测,以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 附:

初中物理学史及常见数据总结练习

初中物理学史与常见数据总结 物理学史部分 一.力学 1、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物理学家;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 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 3、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二.热学 1、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三.电、磁学 1、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 2、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3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4、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并从理论上得出光速等于电磁波的速度,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四.原子物理 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 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了质子。 五.光学 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证明白光由七种色光组成。 六.压强 1、马德保半球实验证明了真空的存在,同样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一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常见数据部分 考题方向:(越靠前出题机率越高) 1、长度:成年人2步约1.2m,课桌高80cm,一层楼高约3m,一元硬币直径2.5cm,物理课本长26cm宽18cm,厚6mm,水性笔长度12-15cm. 2、温度:洗澡水 40--50℃,一标准气压下水沸点100℃(气压高沸点高), 水的凝固点(冰的熔点)0℃。 3、质量:一元硬币质量6g,苹果约200g ,鸡2—3kg 羊30kg ,中学生50kg, 物理课本质量约280g,一罐饮料500g。 4、时间:眼保健操时间 5min,播放一次国歌50s。 5、速度:人心跳65—80次/min,成年人步行速度1.2m/s 自行车速度4—6m/s 声速(15℃空气中)340m/s 光、电磁波在真空中(或空气中)速度3×108m/s 6、力:通过质量估算重力 7、压强:人站立对地面压强1.25×104Pa 1标准大气压=1.01×105Pa=760mm Hg=76cm Hg 8、密度:水密度 1.0×103kg/m8人体密度接近水 9、电压:一节干电池 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路220V 手机电池3.7—4.5V 工业电压 380V 人体安全电压≤36V 10、功:成人上一层楼做功1500J 从提起一桶水做功约为150J 11、功率:冰箱,彩电,洗衣机,电脑的电功率约200w 空调,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水器的电功率1000—2000w 日光灯40—60w

浅析老年人骨折

浅析老年人骨折 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日益退化,代谢水平逐渐下降,组织再生能力差,骨质疏松明显,反应较慢,容易跌倒,骨折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也是老年人病残的主要原因。老年人骨折后愈合慢、卧床时间长,极易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另外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需要医护人员采取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因此,分析老年人骨折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做好正确的临床护理,对于提咼老年人生 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I 一、老年人骨折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老年人骨折的特点 老年人常见的骨折有桡骨远端(科雷氏)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胸及腰椎压缩性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等。老年人机体功能日益退化,组织再生能力差,骨折手术的重创会使病人长期卧床而引起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另外,疼痛刺激也可使心脑血管病加重。因此,做好临床对症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是病人康复的关键措施。 2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原因分析 老年人骨折是以骨质疏松为基础的,骨质疏松是骨折的危险因素。现阶段,我国的老年人大概有四分之一患有骨质疏松病,造成骨的强 度降低,一旦其受各种低能量的冲击如:跌倒、汽车颠簸等即可引起骨折,甚至可能会发展成为严重骨折。另外,老年人身体的各项机能开始降低,肌肉的力量与柔软性也大不如从前,身体的协调性与平衡性都

在不断下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反应能力降低,平常生活中稍有不慎便可能会由于重心不稳而导致扭伤、摔伤、跌倒等而发生骨折。 二、老年人骨折的治疗原则 老年人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骨骼,肌肉神经的正常功能,尽快地使骨折处复位,给予牢固有效地内固定或外固定,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并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老年人骨折必须全面考虑, 选择对全身影响小、安全性大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骨折的治疗极力主张早期手术内固定,以减少老年人骨折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三、老年人骨折后的护理 1心理护理 老年人骨折后容易出现情绪不安、焦虑、烦躁、惊恐、易怒、情绪低落甚至抑郁、悲观、绝望等各种心理变化,对治疗缺少信心等不良心理反应。作为护理人员,应主动走近患者,针对性地做好患者思想疏导工作,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安慰,语言要亲切、体贴。谈病人最感兴趣的话题,多为患者介绍成功的案例,从而使患者能够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给予照顾,建立良好的护患氛围,可极大促进骨折愈合以达到早日康复。 2皮肤护理 骨折老人由于长期卧床,机体退行性改变加快,患者血液循环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在骨折部位,皮质骨,骨膜,骨髓和周围软组织均不同程度的参与骨折愈合过程,各种细胞,细胞外基质成分等处于一个动态的微环境中,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诸如复位后的力学稳定性,电环境,ph,氧张力以及生长因子,激素和营养素等。具体而言,影响骨折愈合的原因可从全身情况和骨折局部情况两方面进行分析。 1、全身情况 骨折愈合随着年龄增长而缓慢。已知随着年龄增长,骨膜细胞层会发生变化。骨外膜由富含血管和细胞型结构变为纤维结缔组织,骨损伤后有丝分裂增加幅度不大,可用于骨修复的成骨性干细胞减少,因此愈合时间延长。性别也会影响骨折愈合,有报道称男性骨不连的几率是女性的4倍,但在肥胖和绝经后女性中,肱骨骨不连的几率比男性高。 营养不良影响骨折愈合。骨折后机体对营养的需求增加,在复合伤和感染时尤甚。缺乏钙和磷将延迟骨痂形成而影响骨愈合。适当补锌也可促进骨愈合。蛋白质缺乏会影响骨痂强度,营养不良者较易发生骨不连。贫血对骨愈合影响较大,在小鼠贫血模型,骨不愈合率高达33%,软骨基质矿化较差。这一方面是因为体内氧张力下降,另一方面贫血时铁缺乏可直接影响能量代谢。糖尿病患者由于营养和神经血管障碍,骨折愈合常会延迟,而注射胰岛素可促进愈合。生长激

素缺乏会导致骨延迟连接,用替代疗法保持体内正常激素水平可促进骨愈合。卵巢切除的小鼠模型骨愈合延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雌激素缺乏所致。 糖皮质激素类,抗凝血类,非甾体抗炎药及化疗药物均会影响骨折愈合。骨折后环丙沙星之类的抗菌药也会阻碍骨折愈合。香烟中的尼古丁直接抑制骨细胞增殖及其功能,使血管收缩,从而延迟骨折愈合。 2、骨折局部情况 伤情严重程度,内固定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治疗方法不正确(如手术中过多剥离骨膜,过度牵引,固定不完善)等因素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此外在骨折局部尚有力学因素,血供和神经因素可对骨折愈合起重要重要影响。 (1)力学因素:骨折类型和间隙大小对骨折愈合影响很大。粉碎性骨折和有蝶形骨折块儿的骨折,断端成角和移位可造成延迟骨折。骨折复位的质量(间隙的大小)是重要的力学因素,骨折面之间的距离越大越不利于骨折的恢复,间隙过大时会发生骨折延迟愈合。骨折部位因活动和负重而产生应力的大小和类型也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早期对断端间轴向加压(微动)可促进骨折愈合,但恒定加压并无作用,坚强固定将断端运动减至极低,骨痂形成有限。柔性固定可增加骨痂形成,但固定不牢固有时反而导致骨不连。断端活动的方向也可影响骨愈合,适当的轴

促进骨折愈合的五大食物

促进骨折愈合的五大食物 骨折了,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病人吃什么好得快?骨折病人又不宜吃什么呢?骨折后的吃喝还是挺有讲究的。有人说骨折了要喝骨头汤,其实用处不大。骨折病人其实需要多种营养。下面就让我们的为您介绍,究竟吃什么可以促进骨骼尽快愈合,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一、可食用昆虫 骨折、手术之后的病人,身体会变得很虚弱,脸色苍白、乏力、没精神,难以恢复正常生活。其实主要原因就是蛋白质流失严重,营养不良、身体免疫力低下所致。 科学家发现,尽管昆虫生活在潮湿、多菌的环境里,身上携带着多达几十种细菌、病毒,却从来不生病。正是由于其体内含有一种神秘物质——昆虫活性蛋白。昆虫活性蛋白是一种从昆虫体中提取出的蛋白质,是一种细胞免疫激活蛋白,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着特殊作用的物质,如抗菌肽、防御素、外源性凝集素、低壳聚糖、氨基酸和数十种小分子蛋白,能增强细胞活力,强化细胞营养,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天然抗菌蛋白,被称为“纯天然免疫之王”。 因此,骨折后多食用昆虫,能全面补充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机会。目前,常食用的昆虫有豆青虫、蚂蚱、蚕蛹、蜜蜂幼虫等。当然,如果您接受不了直接把昆虫放进嘴里,也可以直接到市场上去买昆虫蛋白成品。昆虫蛋白经高科技、纯天然提取,营养成分和功效作用要更好一些。目前国内在昆虫蛋白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品牌有康富瑞、FBI昆虫活性蛋白等。 二、田七 专家指出让骨头尽快康复的方法是:先活血化瘀,在养气补血。骨折后受伤部位一般都存在淤血,而淤血大多存在于骨折的断裂处,这对于细微的骨细胞来说无疑是一个无法跨越的鸿沟,因此中医有“淤不去则故不能生”“淤去新骨生”的说法,所以就会先活血化瘀。 讲到活血化淤,就不能不提到田七。一般首选中医用田七活血化瘀,田七有止血散血、定痛、补血的作用。同时,服法不同,功效也迥异。田七分生田七和熟田七(熟田七是指炮制过后的田七,不是指煮熟的田七)。内服的话,生田七有散血、止血、止的作用,而熟熟田七有补气、活血、去淤、生新的作用。外敷一般用生田七,它能使血管收缩,是治跌打刀伤的特效药,在药到血止的效果。 患者可以用田七当归炖鸽肉进行调理,其中田七用15克,当归用5-10克,汤肉一同进食,每天一次连续7天,就可以起到较好的消肿散瘀功效。其中这里用的是熟田七,有补气活血祛瘀的功效,与当归搭配有加强补血的作用,鸽子肉有补肝壮肾、益气补血等功效,三者一起炖汤更易吸收。 三、虾米、虾皮 骨折后人体确实需要补钙,不少人喜欢熬煮骨头汤补钙,但实际上骨头汤里的钙含量微乎其微,且缺少具有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所以,多喝骨头汤并不能达到补钙效果。另外,骨头汤脂肪含量很高,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来说,反而容易引起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骨折病人想要补钙,不妨多喝牛奶、羊奶,多吃虾米等真正含钙高的食品。 虾米营养丰富,含蛋白质是鱼、蛋、奶的几倍到几十倍;还含有丰富的钾、碘、镁、磷等矿物质及维生素A、氨茶碱等成分,且其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另外虾咪中含有丰富的镁,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老年人常食虾皮,可预防自身因缺钙所致的骨质疏松症;老年人的饭菜里放一些虾皮,对提高食欲和增强体质都很有好处。

谈谈骨折愈合后期关节僵硬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3168851.html, 谈谈骨折愈合后期关节僵硬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措施 作者:常青 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16期 摘要:目的通过指导患者和家属做好后期康复治疗及家庭护理,以达到治愈骨折愈合后 并发的关节僵硬症。方法针对患者病情,采用中草药熏洗,配合手法按摩及适当功能锻炼, 并遵医嘱执行,减轻和治愈关节僵硬。结果经过大量患者临床使用,疗效较为满意,绝大部 分并发关节僵硬的患者病情得到很大改善甚至痊愈。结论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充分说明了中医 中药的优势及“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让患者和家属参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使骨折的治疗效果和后期康复更有保障。 关键词:骨折愈合并发关节僵硬;康复指导;家庭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guid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lat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nd family car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healing of fracture healing after joint stiffness. Methods For patients with the disease, the us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umigation,with massage and appropriate functional exercise, and to follow the doctor's advice, reduce and cure joint stiffness. Results After a larg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use, the effect is more satisfactory, the vast majority of patients with joint stiffness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or cured. Conclusion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clinical practice, the advantages 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ree points of treatment, seven nurs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so that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change passive acceptance for active participation, so that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the recovery of the post more protection. Key words:Fracture healing and joint stiffness;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Home nursing 目前,骨伤科在临床治疗骨折时,通常采用的治疗办法①非手术疗法;②手术疗法。患者在医院进行复位和固定之后,通常需要在家继续休养、康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情况下,患者在家没有医生和护士的照看,其护理和后期的康复就只能靠家属及患者自己了。因而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家庭护理及康复治疗,对于促进骨折的愈合、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尤其重要[1]。骨折愈合后遗留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在骨科临床中非常多见,据我们不完全统计达96%,关节附近的骨折愈合后遗留关节不同程度僵硬几乎达100%。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法是理疗加功能锻炼,虽然有效,但功能恢复似乎太慢,近年来,我院骨伤科采用中药熏洗[2],配 合手法按摩及适当功能锻炼,治疗了大量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从组织学及生理学变化上,骨折愈合可分六个阶段。 (一)撞击期 从受力的一刹那开始,直到能量消除为止,时间短暂。骨与周围软组织损伤程度与能量吸收大小密切相关,高能量高速度损伤所致骨折越严重。 (二〕诱导期 主要表现为血肿形成,骨折断端的骨细胞、破损的骨膜和周围细胞发生坏死。骨折后,骨的营养动脉及其分支和周围肌肉遭受撕裂.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其严重程度与骨折类似、骨的体积、解剖部位和移位大小有关。出血可外渗至周围形成血肿,出血量常被低估,严重者如长骨干和骨盆,可引起低容量性创伤性休克。骨折断端细胞死亡后,血肿内氧分压降低.酸度升高.局部含有激肽、前列腺素及非胶原蛋白,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 (三)炎症期 伤后早期即开始,直至软骨细胞和骨细胞出现。局部炎世反应表现为血管扩张、血浆渗出、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其中包括嗜中性细胞、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并有破骨细胞开始清除死骨。血肿内的纤维蛋白网受到新生血管的侵犯,伴随血管侵入其周围有大量间充质细胞增生,并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及吞噬细胞等。随着血肿内红细胞的破坏,纤维蛋白渗出,血肿逐渐被清除,出纤维蛋白、网状原纤维和胶原纤维的松散网络所代替,并很快机化为肉芽组织,继而形成纤维性骨痴。 (四)软骨痴期 血肿已机化,骨折端充满细胞成分,且有明显新生血管,破骨细胞继续清除残留死骨。邻近骨折端部位有骨膜下新骨形成,在断端间隙也开始有成软骨细胞出现,以软骨样组织代替纤维血管性间质。 (五)硬骨痂期 骨折后一方面在断端附近的骨膜及骨内膜开始增生、肥厚.并有血管侵入,以膜内骨化方式成骨;另一方面,在骨折断端之间和被掀起的骨膜下,由血肿机化形成的纤维血管性肉芽组织大部分转变为软骨,以软骨内骨比方式成骨,软骨细胞由增殖、肥大、变性、骨化而成骨。软骨样成分已为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的细胞所代替。 根据部位,来自骨外膜的膜内骨化及部分软骨内骨化而包绕骨折外围的新生骨称外骨痂;来自骨内膜两种骨化而包绕骨皮质内层的新生骨称为内骨痂。随血肿机化,其纤维组织亦逐渐经软骨内骨化,最后与内、外骨痴相连,形成桥梁骨痂。至此完成原始骨痴。 内、外骨痂及桥梁骨痂进一步改造。骨折断端的死骨经过爬行营代过程,新生血管伴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侵入,死骨被清除,排列杂乱的骨小梁逐渐趋向规律,皮质骨的哈佛系统重新建立,幼稚的交织骨逐渐为成熟的板层骨所代替,骨质连接更趋坚固,骨髓腔也为骨痴封闭。此一过程大约需8~12周完成。 (六)塑形与改建期 再生的骨根据力学原则及人体的需要不断进行改建.即不断有破骨细胞吸收和成骨细胞形成新骨。如果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处可完全恢复原状,髓腔亦重新畅通,不留任何骨折痕迹即使有轻微移传及成角畸形,特别在儿童及少年患者多能完全纠正,凹侧缺损的部分可通过膜内骨化而得到补充,凸侧多余的骨则被吸收,以适应局部的负荷。但这种改建有其一定的限度,畸形严重者将很难完全矫正。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从组织学和细胞学的变化,通常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但三者之间又不可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织逐渐演进。 1.血肿炎症机化期骨折导致骨髓腔、骨膜下和周围组织血管破裂出血,在骨折断端及其周

超声波的各种物理效应

超声波的各种物理效应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1.机械效应:超声波在介质中前进时所产生的效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是由反射而产生的机械效应)它可引起机体若干反应。振动可引起组织细胞内物质运动,由于超声的细微按摩,使细胞浆流动、细胞震荡、旋转、摩擦、从而产生细胞按摩的作用,也称为“内按摩”这是超声波治疗所独有的特性,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刺激细胞半透膜的弥散过程,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细胞缺血缺氧状态,改善组织营养、改变蛋白合成率、提高再生机能等。使细胞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细胞的功能变化,使坚硬的结缔组织延伸,松软。 作用可软化组织,增强渗透,提高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神经系统和细胞功能,因此具有超声波独特的治疗意义。 2.温热效应:人体组织对超声能量有比较大的吸收本领,因此当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过程中,其能量不断地被组织吸收而变成热量,其结果是组织的自身温度升高。 产热过程既是机械能在介质中转变成热能的能量转换过程。即内生热。超声温热效应可增加血液循环,加速代谢,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增强酶活力。一般情况下,超声波的热作用以骨和结缔组织为显著,脂肪与血液为最少。 3.理化效应:超声的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均可促发若干物理化学变化。实践证明一些理化效应往往是上述效应的继发效应。TS-C型治疗机通过理化效应继发出下列五大作用: A.弥散作用:超声波可以提高生物膜的通透性,超声波作用后,细胞膜对钾,钙离子的通透性发生较强的改变。从而增强生物膜弥散过程,促进物质交换,加速代谢,改善组织营养。 B.触变作用:超声作用下,可使凝胶转化为溶胶状态。对肌肉,肌腱的软化作用,以及对一些与组织缺水有关的病理改变。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和关节、肌腱、韧带的退行性病变的治疗。 C.空化作用:空化形成,或保持稳定的单向振动,或继发膨胀以致崩溃,细胞功能改变,细胞内钙水平增高。成纤维细胞受激活,蛋白合成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形成加速,胶原张力增加。 D.聚合作用与解聚作用:水分子聚合是将多个相同或相似的分子合成一个较大的分子过程。大分子解聚,是将大分子的化学物变成小分子的过程。可使关节内增加水解酶和原酶活性增加。 4,钟表,精密仪器:有了科达器,钟表,精密仪器免除了逐一拆装螺丝,齿轮,游丝发条,表链等的麻烦,只须把外壳卸下,整个放进装有相应清洗剂(如汽油)的清洗槽内,便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清洗效果。

浅谈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浅谈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为非常常见的一种关节周围骨折,主要发生在30岁和60岁以上的人群当中,尤其是女性群体。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原因主要为直接或者间接的暴力而引起,本文就其临床评估进行分析,并分别给出了有效的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方式。 标签:肱骨近端;骨折;临床评估;手术;非手术 肱骨近端骨折占全部骨折的5%左右,主要由于骨质疏松而引起的骨折,隶属于肩关节骨折。病发高峰期为:30周岁左右,这阶段骨折患者主要是由于高能量损伤而引起,并伴随有脏器损伤或其他骨折;另一个最易发生此类骨折的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特别是老年女性。研究表明,老年群体在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群体中总占了近70%,且近年来老年群体的发病率急速上升[1]。 1临床评估 1.1临床检查方面肱骨近端骨折常由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暴力而引起。直接的暴力因素主要由高速运动或交通事故的引起,这种暴力致伤而导致的骨折多伴有血管神经和其他骨折型损伤。间接的暴力因素主要为摔倒时手或者肘部着地,使暴力传至肱骨干而引起。按损伤能量来划分可分为高能量和低能量的损伤,对高能量的损伤患者而言,应该检查是否有无其他骨折、脏器损伤、神经性的血管损伤,甚至需要综合多学科的医生共同会诊来确定诊断与治疗的方案。肱骨近端的骨折患者常伴有腋神经的损伤,且不能简单的仅对三角肌区是否有感觉,需要对三角肌肌力进行仔细检查,严重者还需采用神经肌电图进行检查。对低能量的损伤患者而言,应该重点检查并评估骨质疏松及相关内科疾病。骨质疏松状况可通过测量骨密度来鉴定,也可以对骨折处进行薄层CT检查,以了解患者肱骨头骨质状况。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时,对患者以往病史的了解很重要,如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能够对患者手术造成影响的疾病,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术中死亡。 1.2影像学检查肱骨近端的骨折最优检查方式之一便是X线检查,因为有各种各样的骨折类型,高品质的X线片能够准确的了解患者的骨折特点。常规检查可选择肩关节创伤的系列片,有腋位、侧位和前后位的X线片。 对于肩关节的移位和骨折的评估而言,CT检查具有较大优势,在三维重建后能为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在患者过于疼痛而不能进行常规检查时或者肱骨近端的三、四部分出现粉碎性骨折时应采取CT检查。但是MRI不是肱骨近端的骨折的常规检测与评估方法。 1.3骨折分型常用的临床骨折分型主要有Neer型、AO分型。Neer型的思想是将肱骨近端划分为肱骨干、小结节、大结节、肱骨头等四个部分,并将其骨折部位的骨折块数量来分型。骨折块是指移位大于1cm及成角大于45°的上述部位。一部分骨折定义为:肱骨近端骨折块成角小于45°或者移位小于1cm,且无论是

外敷中药复方对促进骨折愈合的体外研究

外敷中药复方对促进骨折愈合的体外实验研究 彭丽华,高俊熙,萧永沁,梁秉中*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中药研究所) 摘要:骨折损伤至愈合是一个包括多种细胞和组织代谢的复杂过程,可被多种因素干扰。各种原因导致的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约占骨折病人的5-7%。寻找有效的方法加速损伤愈合一直是骨科研究的热点。传统医学运用中药治疗骨折损伤,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但是在有关方剂的药效和机理方面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本课题旨在利用现代生物模型,验证中药方剂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为中医接骨理论提供科学依据和筛选新型方剂。根据中医骨伤的组方原则,本研究从抗炎镇痛,活血化瘀和接骨续筋三类中药中各选出两味最常用的中药,采用均匀设计法将六位中药按照不同剂量配比,组成五条方剂。选择炎症因子(NO)释放、人体静脉上皮细胞(HUVEC-12)和成骨细胞(UMR-106)增殖试验分别反映抗炎镇痛,活血化瘀和接骨续筋的功效,测试各方剂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组复方体外试验均表现出单重或多重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其中五号复方(大黄30克,栀子,三七,红花各9克,接骨木30克,续断15克)显示出全面的抑制NO 释放,促进HUVEC-12和UMR-106增殖的活性。研究结果证明了中药复方能从多个方面加速骨折愈合,其主效应包括抗炎镇痛,促进骨折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骨再生。研究提供了以大黄、栀子为解毒君药,以三七、红花活血化瘀作臣药,续断、接骨木为佐使的基本外敷复方,实际应用时可根据辩证观察作适当增减,达到最佳疗效。 关键词:骨折愈合,中药复方,均匀设计,细胞试验 Creating a Herbal Formula for Topical Treatment of Bone Fractures Abstract:Fracture healing is a process that involves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cells and tissues and can be stimulated by drugs. Traditional medicine has a reputation in the therapy on bone fracture. It is believed that herbal formulae promotes bone repair through multiple f unctions of “anti-inflammation”,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stimulating bone formation”. This study aims to

经济学各种效应

●所谓“口红效应”是指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 量反而会直线上升。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尤其是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另一方面,经济的衰退会让一些低收入者,改变他们攒钱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计划,反而能腾出一些“小闲钱”,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 ●所谓溢出效应,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 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这是书上的定义,简而言之,就是某项活动要有外部收益,而且是活动的主体得不到的收益。上面说到的交通,学校是放假的行为主体,放假了,老师同学都高兴,这是它的可预期的内部收益;由此,家长不需要再在城里开着车七拐八绕地送孩子上学,交通畅通了,这就是外部收益,是溢出来的,所以和学校无关的人也分享到了交通改善的好处。 ●“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 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 ●经济学中的规模效应是根据边际成本递减推导出来的,就是说企业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 和变动成本,混合成本则可以分解为这两种成本,在生产规模扩大后,变动成本同比例增加而固定成本不增加,所以单位产品成本就会下降,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就会上升。规模效应因此又称规模经济,即因规模增大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但是规模过大可能产生信息传递速度慢且造成信息失真、管理官僚化等弊端,反而产生“规模不经济”。 ●辐射效应是指射线同物质的相互作用。所有的射线,不管它是带电的或是不带电的,也 不管是粒子还是电磁波,它们都能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当它们穿过物质时,或者是被物质部分地或全部地吸收,或者是从一定厚度的物质中穿透出去。经济辐射效应是指以城市为经济发展的基点,通过其较强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等资源优势,带动周围乡村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 ●阳伞效应,指由大气污染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而引起的地面冷却效应。有自然原因 和人为原因。前者如火山喷出大量尘埃和海水浪花飞溅将各种盐分带入大气中;后者如工业、交通运输和生活中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烟尘。此外,农业生产和植被破坏等,产生许多灰尘由地面进入大气环境,使悬浮在大气中的颗粒物大大增加。这些气溶胶粒子会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减少紫外线通过,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大减弱,导致地面温度降低。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增加,增多了凝结核,使云量、降水量、雾的频率增多,对地表亦起冷却作用。由于这种作用宛如阳伞遮挡太阳辐射而使地面温度降低,故取此名。 ●丁蟹效应,股票市场的一个奇特现象。从香港艺人郑少秋于1992年在《大时代》中饰 演丁蟹开始,凡是播出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恒生指数或A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股民损失惨重的现象。从科学角度来说,这只能算是一连串的巧合;但仍有不少人认为丁蟹效应真有其事,甚至连跨国证券经纪里昂证券也于2004年3月曾为此发表研究报告。2013年4月4日郑少秋新作电影《忠烈杨家将》清明节上映,加上今年欧债危机火头春风吹又生,香港股民更是胆战心惊。

浅析老年人骨折的原因与促进骨折愈合的措施

浅析老年人骨折的原因与促进骨折愈合的措施 发表时间:2015-09-09T10:51:17.12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黄日成1 张立柱1 李海军2 [导读] 1. 吉林省长白县八道沟镇中心卫生院;2. 吉林省通化县人民医院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健康问题将成为一个更为严肃的社会问题。 黄日成1 张立柱1 李海军2 (1. 吉林省长白县八道沟镇中心卫生院 134407;2. 吉林省通化县人民医院 134100)【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7-0175-01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健康问题将成为一个更为严肃的社会问题。而骨折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骨折已经成为老年人健康的巨大威胁,临床上就诊的老年骨折病人有所增加,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危害,而且骨折并发症更加重老年患者的病情,影响预后。分析骨折原因可以明确看到老年人的骨折特点等,通过针对骨折病因进行有效预防措施,对减少该病的发生以及预防骨 折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1 老年骨骼生理特点: 成年人骨骸定型以后,组成骨骸的各种成分仍然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各种钙盐的比例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老年人骨头中的无机物相对增多,并且碳酸钙大大增加,而磷酸钙却相应减少,具有弹性的有机物所占的成分逐渐降低,所以,他们的骨头变硬变脆,容易骨折。老年人由于代谢改变,多数都有骨质疏松迹象,一旦受外伤,脊柱、股骨近端、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很容易发生骨折。老年人骨折后,由于自身体质原因使得手术治疗手段受到制约,而且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笔者将临床工作老年人骨折常见原因以及骨折并发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对预防老年人骨折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有重要作用。 2 老年人骨折的原因: 2.1. 骨质疏松: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钙质的不断流失,容易患上骨质疏松,其是中老年人突发骨折首位原因。骨质疏松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分享加大的全身性疾病;与衰老有关(骨质疏松系指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但其成分、比例无明显改变,即骨的有机和无机成分均等减少。有机质生成正常,但无机矿物盐降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与各种骨代谢有关的激素分泌、无机元素储备、分布,乃至各组织、器官的反应能力出现重大变化,骨代谢特点发生改变,出现了各种类型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引发老年骨损伤、影响治疗、愈合、预防的最主要因素。骨质疏松由人体骨含钙量直接反映。骨中钙质含量历经增长、稳定、减少有3 个阶段: ①出生至30 岁左右,是骨质的快速生长期,其中15 岁之前增长尤为迅速;② 30 ~ 45岁骨量达到峰值并保持稳定;③ 45 岁以后骨量开始减少;④绝经后骨量快速丢失;⑤ 70 岁以上妇女骨丢失可达40% ~ 50%,轻微外力即可导致脊柱、髋部骨折发生。 2.2. 精神心理卫生问题: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年人生活质量差,功能要求低。在自身生理、心理、社会中担当的角色,都有其固有的特点。显著特征是心理“衰老”,生理功能减退,合并的疾病较多,对外界反应能力低下,保护性反射减慢,发生外伤的机会明显增多,所以老年人骨折十分常见。老年骨折内科伴发病和手术并发症会造成心理恐惧。 2.3 外伤:随着中老年的身体各项机能下降,会使肌肉的力量、柔韧性大幅下降,导致身体平衡性、协调性不稳,在运动、活动、行走、坐立时,对外界反应迟钝稍有不慎便重心不稳,造成外伤导致骨折的发生。常见因跌倒、昏厥、视力问题、外周血管问题、力弱、平衡、关节问题、装鞋不当、使用助行器不当、服用镇痛和安眠药、环境变化、发生意外导致骨折。 2.4 肿瘤病理性骨折患肿瘤的老年人或者骨转移的患者可以发生自发性病理骨折。 3、促进老年人骨折愈合的措施: 3.1、加强护理措施,中老年骨折后长期卧床,若护理不精心,还要造成其他疾病的发生。如:肌肉萎缩、皮肤弹性差、褥疮、肺部呼吸不畅对骨折愈合很不利,因此要勤翻身,观察受压皮肤情况;受压部位垫防压气垫,并合理用50% 红花酒精按摩帮助患者适当活动。 3.2、掌握老年人骨折治疗原则,老年人一旦发生多发伤,病情危重,需要及时抢救。早期是抢救生命,中期是防治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后期是矫正和治疗各种后遗症和畸形。急救、复位、固定、功能训练是骨折治疗的四项基本原则。倡导用各种支架或轻便的石膏固定,移位的骨折复位越好、固定越稳定,才可保证无痛的进行功能锻炼。 3.3. 合理的营养: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吃易消化、清淡、粗纤维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③沿肠蠕动方向按摩腹部;④持续3 天无大便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用缓泻剂或人工排便。合理营养可保障人体良好的营养状态可促进骨折愈合,避免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即经济条件、偏食、牙齿问题、吞咽不畅、胃肠道功能障碍。 3.4. 适当的心理辅导,积极参加康复训练:确定没有内、外科疾病、没有抑郁、没有营养不良都要鼓励他们参与康复训练。强调骨折邻近关节早期的功能活动,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早恢复体力,促进骨折愈合。 3.5. 骨质疏松的调理:增加钙质的摄入,主动或者被动运动可使全身和骨骼的血液循环加快,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对肌肉有刺激作用,可减慢或阻止骨质疏松的进展。 3.6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健康教育可使病人正确对待患病的现实, 协调失衡的心理. 正确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所能达到的预期效果等, 针对骨折的康复进行积极有效沟通,鼓励患者建立信心对早期愈合有意义。 综上所述,老年人发生骨折严重影响今后的生命质量,不良的并发症给老年患者加重病情,临床上我们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预防骨质疏松,避免骨折发生,对发生骨折的老年患者,积极治疗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康复训练对预后起着积极的作用。老年人骨折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我们医患共同参与,尽早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