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

第一部分

卫生标准

1、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标准

1.1、细菌菌落总数

允许检出值见表——1

表1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1.2致病性微生物

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2、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2.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2.2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

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3、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卫生标准

3.1使用中消毒剂

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3.2、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无菌

4、污物处理卫生标准

污染物品无论是回收再使用的物品,或是废弃的物品,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第二部分

采样方法

1、采样及检查原则

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2、空气采样方法

2.1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2.2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2.3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既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2.4采样方法

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培养。

3、物体表面采样方法

3.1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

3.2采样面积

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3.3采样方法

用5×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纸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纸,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纸放入装10ml 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纸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4、医护人员手采样方法

4.1采样时间

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4.2采样面积及方法

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纸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纸,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纸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计算。

5、医疗用品采样方法

5.1采样时间

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5.2采样量及采样方法

可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用品,如输液(血)器、注射器和注射针等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中《无菌检查法》规定执行。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特殊医疗用品,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 cm2。

6、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

6.1采样时间

采取更换钱使用中的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

6.2采样量及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1ml被检样液,加入9ml稀释液中混均,对于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稀释液用普通营养肉汤即可;对于含氯消毒剂、含典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1%硫代硫酸钠;对于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吐温80和0.3%卵磷脂;对于醛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3%甘氨酸;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吐温80,以中和备检样液的残效作用。

6.3结果分析

平板上有菌生长,证明被检样液有残存活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在10个以下,仍可用于消毒处理(但不能用于灭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超过10个,说明每毫升被检样液含菌量已超过100个,即不宜再用。

7、污染采样方法

7.1采样时间

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进行采样7.2采样量及采样方法

按5.2执行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分布、灭菌消毒)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 细菌形态观察 细菌分布 消毒灭菌

细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日常维护 2.掌握细菌的三种形态 3.掌握临床常见细菌的形态及染色 4.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 5.了解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真菌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 1.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1. 在标本欲检部位滴一滴香柏油,然后转换油镜头 2. 从侧面观察并慢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没在油滴内,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 停止转动,以免碰撞玻片,用双眼观察目镜,同时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细菌清晰 3. 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亮度 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维护 1.移动显微镜时,用右手持镜壁,左手托镜座,平端于胸前 2.油镜用毕后,要立即用擦镜纸擦去香柏油;再用滴有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油镜头;最 后,用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的二甲苯擦去,以免损伤油镜头 3.镜头擦净后,降低接物镜并将其转成八字形,罩好镜罩放入柜内 4.做好使用记录 3.微生物知识 1.细菌按形态分类: 球菌:球形(包括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杆菌:杆状(包括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等) 螺旋菌:螺旋状(包括螺旋菌、弧菌等) 2.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 3.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如肺炎双球菌 鞭毛:又分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如:变形杆菌为周毛菌 菌毛 芽胞:如破伤风梭菌、炭疽芽胞杆菌、肉毒梭菌 4.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真核类和非细胞类。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 5.真菌 单细胞:圆形、芽生孢子。如:酵母菌

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木霉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粘孢菌类,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真菌。绿色木霉是木霉菌中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一种,目前在工业、农业和环境科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绿色木霉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腐生于木材、种子及植物残体上。绿色木霉能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酶系,如:纤维素酶、几丁质酶、木聚糖酶等。绿色木霉是所产纤维素酶活性最高的菌株之一,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降解作用,目前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同时,绿色木霉又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拮抗微生物,在植物病理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机制有以下几种:产生抗生素;重寄生作用,这是木霉菌作为拮抗菌最重要的机制;溶菌作用;竞争作用。 纤维单胞菌属拉丁学名[Cellulomonas (Bergey et al.,1923),Clark,1952] 在幼龄培养物中细胞为细长的不规则杆菌,0.5~0.6μm×2.0~5.0μm,直到稍弯,有的呈V字状排列,偶见分支但无丝状体。老培养物的杆通常变短,有少数球状细胞出现。革兰氏阳性,但易褪色。常以一根或少数鞭毛运动。不生孢,不抗酸。兼性厌氧,有的菌株在厌氧条件下可生长但很差。在蛋白胨-酵母膏琼脂上的菌落通常凸起,淡黄色。化能异养菌,可呼吸代谢也可发酵代谢。从葡萄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都产酸。接触酶阳性。能分解纤维素。还原硝酸盐到亚硝酸盐。最适生长温度30℃。广泛分布于土壤和腐败的蔬菜。 康宁木霉菌丝有隔膜,蔓延生长,广铺于固体培养基上,菌外观为浅绿,黄绿或绿色,反面无色,分生孢子.梗为菌丝的短侧枝,其上对生或互生分枝,分枝上又可继续分枝,形成2级,3级分枝,分枝末端即为瓶状梗.分生孢子由小梗相继生出面,靠黏液把它们聚成球形或近球形的孢子头,分生孢子卵形成椭圆形,壁光滑.单个孢子近无色,形成堆状为绿色,与此相似的还有绿色木霉! 此菌有很强的纤维素霉及纤维,二糖淀粉酶等,它能利于农副产品,如麦杆,木材,木屑等纤维素原料,使之转变为糖质原料 佛州侧耳子实体覆瓦状丛生。菌盖直径3~12cm,低温时白色,高温时带青蓝色转黄色至白色,初半球形,边缘完整,后平展成扇形或浅漏斗形,边缘不齐或有深刻。菌肉稍薄,白色。菌褶浅黄白色,干时变淡黄色,稍密集至稍稀疏,延生,常在菌柄上形成脉络状。菌柄侧生(有孢菌株),或偏心生至中央生(无孢菌株),细长,内实,白色,长3~7cm,粗1~2cm,基部有时有白色绒毛。孢子印白色;孢子近柱形,6~9μm×2.5~3μm。 黑曲霉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曲霉属真菌中的一个常见种。 分生孢子梗自基质中伸出,直径15~20pm,长约1~3mm,壁厚而光滑。顶部形成球形顶囊,其上全面覆盖一层梗基和一层小梗,小梗上长有成串褐黑色的球状分生孢子。孢子直径2.5~4.0μm。分生孢子头球状,直径700~800μm,褐黑色。菌落蔓延迅速,初为白色,后变成鲜黄色直至黑色厚绒状。背面无色或中央略带黄褐色。有时在新分离的菌株中能找到白色、圆形、直径约1mm的菌核。分生孢子头褐黑色放射状,分生孢子梗长短不一。顶囊球形,双层小梗。分生孢子褐色球形。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粮食、植物性产品和土壤中。是重要的发酵工业菌种,可生产淀粉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葡萄糖氧化酶、柠檬酸、葡糖酸和没食子酸等。有的菌株还可将羟基孕甾酮转化为雄烯。生长适温37℃,最低相对湿度为88%,能引致水分较高的粮食霉变和其他工业器材霉变。 侧孢霉是一种嗜热丝状真菌,具有分解纤维素的特性.固体PDA培养条件下进行形态观察表明,所采用的嗜热侧孢霉菌株,菌丝丛枝状、有隔,分生孢子浅褐色,顶生或侧生.利用ITS序列

常见病原菌

葡萄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学特性: 1.形态:G+,球形,葡萄状,0.4~1.2 m 2.培养:色素、耐盐 3.抗原构造:SPA 4.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5.抵抗力:强;易耐药 致病性: 1、致病物质:血浆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 2、所致疾病:化脓性炎症;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 防治原则: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无菌操作;加强食品监督;合理使用抗生素。 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生物学特性: 1、形态:G+,球形,链状,0.5~1.0 m 2、培养:血平板 3、分类: 1) 根据溶血现象分: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溶血环。条件致病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透明宽大溶血环。致病性强 丙型链球菌:无溶血环。无致病性 2) 依细胞壁多糖抗原不同分:A、B、C、D等20个群,致病链球菌株90%属A群 4、抵抗力:不强 致病性: 1、致病物质: (1)菌体表面物质:M蛋白;脂磷壁酸 (2)毒素: 1)链球菌溶血素: SLO:对氧敏感,免疫原性强,感染后血中可出现溶血毒素O抗体; SLS:对氧稳定; 免疫原性弱,与溶血环有关 2)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 (3)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使链球菌的感染容易扩散且脓汁稀薄。 2、所致疾病 (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化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猩红热);超敏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2)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条件致病菌,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防治原则: 1、讲究卫生,及时治疗病人和带菌者,减少传染源。 2、彻底治疗咽峡炎、扁桃体炎,以防止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治疗链球菌感染性疾病首选青霉素G。 肺炎链球菌 生物学特性: 1、形态:G+ ,矛头状,钝端相对,成双排列,荚膜 2、培养:血平板,自溶现象 3、生化反应:胆汁溶菌试验阳性,菊糖分解试验阳性 4、抗抗力:弱 致病性: 主要致病物质:荚膜

各种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形态与染色:G+,球形葡萄串状排列,无特殊结构。无鞭毛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 菌落特点:呈圆形,表面光滑、凸起、湿润、边缘整齐、有光泽、不透明的白色或金黄色菌落,周围有β溶血环 培养基:营养要求不高,琼脂平板、血平板均可。 生化反应:β溶血(+),触酶试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不产气,分解甘露醇(致病菌)。 a群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形态染色:G+,球菌链状排列,可有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 菌落特点:在血平板上可形成灰白色、圆形、凸起、有乳光的细小菌落,菌落周围出现透明溶血环。 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加有血液、血清等成分的培养基。 生化反应:β溶血(+),触酶(-),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肺炎链球菌 形态与染色:G+,矛头状尖向外双球菌,有荚膜 ,无鞭毛,无芽胞。 菌落特点: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小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湿润的菌落,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菌产生的自溶酶裂解细菌,使血平板上的菌落中央凹陷,边缘隆起成“脐状” 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加有血液、血清等成分的培养基。 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等,产酸不产气。对菊糖发酵,大多数新分离株为阳性。肺炎链球菌自溶酶可被胆汁或胆盐激活,使细菌加速溶解,故常用胆汁溶菌试验与甲型链球菌区别。 淋病奈瑟菌 形态与染色:G-,双球菌 ,肾形,似一对咖啡豆,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新分离菌株有荚膜。 菌落特点:菌落凸起、圆形、灰白色或透明、表面光滑的细小菌落。 培养基: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多用巧克力培养基 生化反应:氧化酶、触酶试验阳性,对糖类的生化活性最低,只能氧化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脑膜炎奈瑟菌 形态染色:G-菌,呈肾形或豆形,两菌相对呈双球状,无鞭毛,无芽胞,新分离的菌株有多糖荚膜和菌毛。 菌落特点:无色、圆形、凸起、光滑、透明、似露滴状的小菌落。 培养基:专性需氧,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不能生长。需在巧克力色血琼脂培养基上。 生化反应:绝大多数菌株能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因淋病奈瑟菌不分解麦芽糖,借此可与淋球菌区别),不分解乳糖、甘露醇、半乳糖和果糖,触酶试验阳性,氧化酶试验阳性。能产生自容酶。 大肠杆菌(大肠埃希菌) 形态染色:G-菌,短杆状,有周身鞭毛和周身菌毛,无芽胞。 菌落特点:灰白色,圆形,湿润,有的可出现溶血环,中等大小S型菌落。 培养基:无特殊要求,琼脂平板、血平板均可。 生化反应:β溶血+,能发酵葡萄糖、乳糖等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吲哚试验阳性、甲基红反应阳性、VP试验阴性、枸橼酸盐(IMViC)试验阴性。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但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此时可予以抗菌治疗。 医院获得性肺炎 常见的病原菌为肠杆菌科细菌、金葡菌,亦可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厌氧菌等。重症患者及机械通气、昏迷、激素应用等危险因素患者的病原菌可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及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等。 【治疗原则】 1.应重视病原检查,给予抗菌治疗前先采取痰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及培养,体温高、全身症状严重者同时送血培养。有阳性结果时做药敏试验。 2.尽早开始经验治疗。首先采用针对常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明确病原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3.疗程根据不同病原菌、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等因素而定。宜采用注射剂,病情显著好转或稳定后并能口服时改用口服药。 【病原治疗】 见表4.5。 表4.5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治疗 病原宜选药物可选药物备注 金葡菌 甲氧西林敏感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林可霉 素,克林菌素有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史者不宜用头孢菌素 类 甲氧西林耐药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磷霉素,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噁唑 与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联 合,不宜单用 肠杆菌科细菌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 合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碳青霉烯类 铜绿假单胞菌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联合氨基 糖苷类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β内酰 胺酶抑制剂复方或碳青霉烯类+ 氨基糖苷类 通常需联合用药 不动杆菌属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 坦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重症患者可联合氨基 糖苷类 真菌氟康唑,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联合用药)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精品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精品篇 生物学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姓名刘伟 学号055656565 指导教师:xxxxxx 学习中心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包扎方法。 2. 掌握培养基的配置原则和方法。 3. 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细菌生长繁殖之用。 高压蒸汽灭菌: 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将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和加压的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内水沸腾而产生蒸汽。待蒸汽将锅内冷空气从排气阀中趋尽,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蒸汽不溢出,压力增大,沸点升高,获得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 1. 药品: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1mol/l的naoh和hcl溶液。 2. 仪器及玻璃器皿: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移液管、试管、烧杯、量筒、三 角瓶、培养皿、玻璃漏斗等。 3. 其他物品:药匙、称量纸、ph试纸、记号笔、棉花等。 四、操作步骤 (一)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装 1.玻璃器皿的洗涤 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必须洗刷干净。将三角瓶、试管、培养皿、量筒等浸入含有洗涤剂的水中.用毛刷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净。移液管先用含有洗涤剂的水浸泡,再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洗。洗刷干净的玻璃器皿置于烘箱中烘干后备用。 2.灭菌前玻璃器皿的包装 (1)培养皿的包扎:培养皿由一盖一底组成一套,可用报纸将几套培养皿包 成一包,或者将几套培养皿直接置于特制的铁皮圆筒内,加盖灭菌。包装后的培养皿须经灭菌之后才能使用。 (2)移液管的包扎:在移液管的上端塞入一小段棉花(勿用脱脂棉),它的作 用是避免外界及口中杂菌进入管内,并防止菌液等吸入口中。塞入此小段棉花应距管口约0.5cm左右,棉花自身长度约1~1.5cm。塞棉花时.可用一外围拉直的曲别针、将少许棉花塞入管口内。棉花要塞得松紧适宜,吹时以能通气而又不使棉花滑下为准。 先将报纸裁成宽约5cm左右的长纸条,然后将已塞好棉花的移液管尖端放在长条报纸的一端,约成45℃角,折叠纸条包住尖端,用左手握住移液管身,有手将移液管压紧.在桌面

院感细菌培养操作

1.目的: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较集中,抵抗力低的人群密集的地方,加之化疗、放疗等手段的采用,影响病人免疫机能下降,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耐药菌株增多,菌群失调,以及先进医疗仪器广泛应用等原因,增加消毒灭菌的难度,致使院内感染已成为当前医疗实践的严重障碍,直接影响医疗效果。进一步规范院内感染监测标本的程序,更好、更快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设备、试剂与材料 2.1 VITEK 2 compact鉴定药敏分析系统 2.2 VITEK 32鉴定药敏分析系统 2.3美国FORMAⅡ级生物安全柜 2.4显微镜 2.5酒精灯 2.6接种环 2.7恒温培养箱 2.8各种培养基 2.9 革兰氏染色液 2.10触酶试剂 2.11氧化酶试剂 2.12移液器 2.13无菌吸嘴 3.院感标本采集 3.1空气的采样 3.1.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3.1.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3.1.3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三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 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3.1.4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 3.2物体表面采样 3.2.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 3.2.2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则取100cm2。3.2.3采样方法用5×5 cm2的标准来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无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支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3.3医护人员手采样

培养基的制备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与消毒灭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配制培养基(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为例)的一般方法和原理。 2.了解消毒和灭菌的原理,掌握常用灭菌方法的操作步骤。 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类型多样,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但是,不同种类的培养基中,一般应含有水分、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素等。不同微生物对PH要求不一样.雷菌和酵母的培养基的pH一般是偏酸性的,而细菌和放线菌的培养基的pH一般为中性或微碱性的(嗜碱细菌和嗜酸细菌例外)。所以配制培养基时,都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要求将培养基的pH调到合适的范围。此外,由于配制培养的各类营养物质和容器等含有各种微生物,因此,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果来

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内,以防止其中的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的酸碱度所带来不利的影响。 高压蒸气灭菌是将持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气。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气不能道出,而增加了灭菌器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作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基础培养基含有牛肉膏、蛋白胨和NaCl。其中牛肉膏为微生物提供碳源、能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和维生素,而NaCl 提供无机盐。在配制固体培养基时还要加入一定量琼脂作凝固剂,琼脂在常用浓度下96℃时溶化,实际应用时,一般在沸水浴中或下而垫以石棉网煮沸溶化,以免琼脂烧焦。琼脂在40℃时凝固,通常不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含量根据琼脂的质量和气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由于这种培养基多用于培养细菌,因此要用稀酸或稀碱将其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以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院感细菌培养操作20813讲课讲稿

院感细菌培养操作 20813

1.目的: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较集中,抵抗力低的人群密集的地方,加之化疗、放疗等手段的采用,影响病人免疫机能下降,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耐药菌株增多,菌群失调,以及先进医疗仪器广泛应用等原因,增加消毒灭菌的难度,致使院内感染已成为当前医疗实践的严重障碍,直接影响医疗效果。进一步规范院内感染监测标本的程序,更好、更快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设备、试剂与材料 2.1 VITEK 2 compact鉴定药敏分析系统 2.2 VITEK 32鉴定药敏分析系统 2.3美国FORMAⅡ级生物安全柜 2.4显微镜 2.5酒精灯 2.6接种环 2.7恒温培养箱 2.8各种培养基 2.9 革兰氏染色液 2.10触酶试剂 2.11氧化酶试剂 2.12移液器 2.13无菌吸嘴 3.院感标本采集 3.1空气的采样 3.1.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3.1.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3.1.3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三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3.1.4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 3.2物体表面采样 3.2.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

3.2.2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则取100cm2。3.2.3采样方法用5×5 cm2的标准来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无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支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3.3医护人员手采样 3.3.1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3.3.2采样面积及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枝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 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2)计算。 3.4医疗用品采样 3.4.1采样时间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3.4.2采样方法右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用品,如输液(血)器、注射器和注射针等,取其中的一部分放培养液中培养。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特殊医疗用品,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3.5使用中消毒剂的采集 3.5.1采样时间采取使用中的消毒剂。 3.5.2采样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ml被检样品,加入10ml稀释液混匀。(对于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稀释液用灭菌生长盐水;对于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需在灭菌生理盐水中加入0.1%硫代硫酸钠;对于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需在灭菌生理盐水中加入3%(w/v)吐温80和0.3%卵磷脂;对于醛类消毒剂,需在灭菌生理盐水中加入0.3%甘氨酸;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消毒剂,需在灭菌生理盐水中加入3%(w/v)吐温80,以中和被检样液的残效作用。) 3.6内镜的采样 3.6.1咽喉镜、支纤镜用10ml戊二醛中和液冲洗内镜后,送检实验室。 3.6.2胃镜、消化镜、宫腔镜用10ml0.1%硫代硫酸钠中和液冲洗内镜后,送检实验室。 3.6.3鼻咽镜、过氧化氢消毒的腔镜类用10ml生理盐水中和液冲洗内镜后,送检实验室。 3.7透析液的采样用灭菌的空试管取透析液10ml送检。 4.院感标本的运送及交接签收 4.1标本的采集

临床常见细菌及其特点

临床常见细菌及其特点 一般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一、革兰氏阳性球菌 主要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等 凝固酶阳性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葡萄球菌属表皮葡萄球菌 人型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溶血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A:凝固酶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1)生物学特点:凝固酶阳性,β溶血,耐盐。 (2)传染源与传播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存在于人类鼻咽部粘膜和皮肤表面,可经 手,打喷嚏,皮肤伤口传播。 (3)疾病:①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②化脓性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如:疖痈、脓肿等 ③严重的肺炎

④脑膜炎、心内膜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全身性感染、同时也 可引起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⑤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晚期肾脏疾病患者特别容易感染金葡菌。 ⑥金葡菌尤其耐药金葡菌感染是引起住院患者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之一 (4)耐药性: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各类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其 他β-内酰胺类均交叉耐药。mecA基因是MRS特有的耐药基因。 B:凝固酶阴性

(二)链球菌

(三)肠球菌属原属链球菌 常见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 1、生物学特性:溶血或不溶血,触酶阴性 2、传染源和途径:胃肠正常菌群,伤口感染,机会感染的致病菌 3、致病:已作为医院感染重要的致病菌,国外上升为第3位的院感菌,泌尿道感染 比较常见 4、耐药性:(1)对头孢菌素,苯唑西林,单环类天然耐药,对青霉素敏感性较链球 菌低, 耐药由β-内酰胺类亲和力降低的低分子量的PBPs引起 (2)耐药性最严重的为耐万古霉素的VRE表型共有VanA、VanB、 VanC、VanD、VanE、VanG六型,最常见为VanA、VanB (3).屎肠球菌的耐药性较粪肠球菌高。

院感细菌培养

第一部分 卫生标准 1、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标准 1.1、细菌菌落总数 允许检岀值见表1 表1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1.2致病性微生物 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岀沙门氏菌。 ________ 2、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2.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2.2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 细菌菌落总数应w 20cfu/g或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岀。 3、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卫生标准 3.1使用中消毒剂 细菌菌落总数应w 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岀。 3.2、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无菌 4、污物处理卫生标准 污染物品无论是回收再使用的物品,或是废弃的物品,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检岀致病性微生物。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第二部分 采样方法 1、采样及检查原则 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0—4C条件时,送检时间不 得超过24h。

2、空气采样方法 2.1 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2.2 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2.3 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w 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既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2.4 采样方法 用9cm 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 后送检培养。 3、物体表面采样方法 3.1 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4h 内进行采样。 3.2 采样面积 被采表面v 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3.3 采样方法 用5 x 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纸1支,在规格板内横 竖往返各涂抹5 次,并随之转动棉拭纸,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纸放入装10ml 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纸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4、医护人员手采样方法 4.1 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4.2 采样面积及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纸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 手涂擦面积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纸,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纸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 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计算。 5、医疗用品采样方法 5.1 采样时间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5.2 采样量及采样方法 可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用品,如输液(血)器、注射器和注射针等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中《无菌检查法》规定执行。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特殊医疗用品,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 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被采表面v 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 cm2。 6、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 6.1 采样时间采取更换钱使用中的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 6.2 采样量及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1ml 被检样液,加入9ml 稀释液中混均,对于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稀释液用普通营养肉汤即可;对于含氯消毒剂、含典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1%硫代硫酸钠;对于 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 (w/v )吐温80和0.3%卵磷脂;对于醛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 加入0.3%甘氨酸;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 (w/v)吐温80,以中和备检样 液的残效作用。 6.3 结果分析 平板上有菌生长,证明被检样液有残存活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在10个以下,仍可用于消毒处理(但不能用于灭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超过10个,说明每毫升被检样液含菌量已超过100个,即不宜再用。 7、污染采样方法 7.1 采样时间 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进行采样 7.2 采样量及采样方法按5.2 执行

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实验报告 篇一: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详细) 一、实验题目: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二、实验目的: 1、明确培养基的配置原则,掌握配置方法。 2、了解灭菌的原理,学习掌握灭菌器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器材: 1、药品: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水、琼脂。 2、仪器:三角瓶、培养皿、试管、线绳、棉花、烧杯、报纸、移液管、试管架、铁针、量筒。 四、实验原理: 1、培养基的制备 包括一下几种成分: (1)水分:主要成分。 (2)n源: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 (3)c源:主要是含碳有机物、碳氢化合物等。 (4)无机盐:如nacl、Kh2po4等。

微量元素:cu、K、mg、s、p、Zn。 有些还需要添加“生长因子”,通常是维生素类、某些 氨基酸或核酸等。 2、培养基配置的原则 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及培养目的,选用不同的培养基,但有机物总量不得超过15%,盐类一般不超过1%。 培养基有以下分类: 按成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 按状态: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按用途: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 培养基配好后应立即灭菌,防止营养物质中的微生物富集。 3、灭菌: 用理化手段杀灭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包括芽孢和孢子,在实验中应对所有仪器、操作场所、药品及培养基灭菌或消毒。 (1)高压蒸汽灭菌:将物品放入封闭的加压灭菌器, 加热使灭菌锅套间的水沸腾产生蒸汽,将冷空气排尽,压力上升,使水沸点变高,导致菌体蛋白质变性,一般0.1mpa、121℃、15~30min可以彻底灭菌,本次实验灭菌20min。若 是含糖培养基,110℃、30min。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细菌就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能进行无性二分裂繁殖,其形态与结构相对稳定。掌握细菌形态结构特征,对鉴别细菌,研究致病性,诊断疾病与防治原则等都有 重要意义。 第一节细菌大小与形态 一细菌的大小 细菌体积微小,一般要用光学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到一千倍左右才能观察到。通常以微米(μm)为测量其大小的单位。细菌种类不同,大小差异很大,同一种细菌在不同生长环境中,或在同一生长环境的不同生长繁殖阶段,其大小也有差别。 二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及螺旋状,根据形态特征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与螺形菌三大 类、 (一)球菌(coccus) 球菌单个菌细胞基本上呈球状。按细菌生长繁殖时的分裂平面及分裂后排列方式不同,可将球菌分为: 1、双球菌:细菌在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两个菌细胞成双排列,如肺炎链球菌。 2、链球菌:细菌由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菌细胞连在一起,呈链状,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3葡萄球菌:细菌在多个不规则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菌细胞聚集在一起似葡萄串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4、四联球菌:细菌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四个菌细胞联在一起。 5、八叠球菌:细菌在上下、前后与左右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八个菌细胞联在一起。 (二)杆菌(bacillus) 杆菌呈杆状,多数为直杆状,也有稍弯的。不同杆菌的大小、长短、粗细差异很大。大杆菌如 炭疽杆菌长3~10μm,中等的如大肠杆菌长2~3μm,小的如流感杆菌长0、7~1、5μm。菌体粗短呈卵园形的称为球杆菌;菌体末端膨大成棒状,称棒状杆菌;菌体常呈分枝生长趋势,称为分枝杆菌,大多数杆菌就是单个、分散排列的,但有少数杆菌分裂后菌细胞连在一起呈链状,称为链杆菌。 (三)螺形菌(spirillar bacterium) 螺形菌菌细胞呈弯曲或旋转状,可分为两类: 1、弧菌:菌细胞只有一个弯曲呈弧形或逗点状,如霍乱弧菌。 2、螺菌:菌细胞有多个弯曲,如鼠咬热螺菌。弯曲呈“S”或海鸥形者如空肠弯曲菌、幽门螺 杆菌等。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与核质四个部分组成。某些细菌除具有其基本结 构外,还有荚膜、鞕毛、菌毛、芽胞等特殊结构。 一、基本结构 (一)细胞壁(cell wall) 细胞壁位于细菌的最外层,就是一层质地坚韧而略有弹性的膜状结构,其化学组成比较复杂,并随不同细菌而异。用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两大类。两类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但各自还有其特殊组成成分。 1、肽聚糖(peptidoglycan) 细菌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就是肽聚糖,又称粘肽。它就是原核生物细 胞所特有的物质,不同种类的细菌,其组成与连接的方式亦有差别。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由聚 糖骨架、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图11-3,a),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与四 肽侧链两部分组成(图11-3,b)。

院感监测SOP(操作规程)

院感监测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需定期对院内感染相关的各项目进行监测,并及时发现院内感染薄弱环节及存在问题,为采取控制感染措施提供依据。 二、内容: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需做院感监测的项目包括空气培养,手卫生,一次性物品细菌培养,无菌物品培养,高压锅灭菌效果生物监测,物体表面细菌培养,紫外线灭菌效果监测。 三、操作规程 1、层流手术室定义 不同级别的层流手术室,其空气洁净度标准不同 1). 百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每立方尺空气中≥0.5um的尘粒数≤100颗(或每升空气中≤3.5颗)。可做关节置换、器官移植、脑外科、心脏外科、眼科等手术。(本院无) 2). 千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每立方尺空气中≥0.5um的尘粒数≤1000颗(或每升空气中≤35颗)。本院有1间手术室,作为Ⅰ类切口无菌手术,如整形外科、胸外科肝胆胰外科等手术。3). 万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每立方尺空气中≥0.5um的尘粒数≤10000颗(或每升空气中≤350颗)。本院有7间手术室,作为Ⅱ类切口,如单睑、鞍鼻等手术。 4). 十万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每立方尺空气中≥0.5um的尘粒数≤100000颗(或每升空气中≤3500颗)。本院有5间手术室,作为Ⅲ类切口手术。 5). 洁净辅助用房:本院为万级和10万级。 2、洁净手术室、洁净辅助用房要求 表1. 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 注:本院手术室等级为Ⅱ、Ⅲ、Ⅳ级。

表2. 洁净辅助用房的等级标准 2、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1)设备材料:90mm培养皿,普通培养基,37℃温箱. 2)采样时间:洁净手术室房间清洁并搽拭消毒后状态,然后进行测试,室内应无工作人员。 3)监测人员要求:穿洁净服,戴口罩,手卫生。动作要轻,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4)布点顺序: 原则:放置培养皿从总平面中最靠里的房间开始布置,依次向外,最后人员撤出。 每间房间都是从房间最靠里的点开始布置,最后布置门附近的点,然后人员撤出。 收取培养皿的顺序相反,从最外边的房间开始收,每间房间从门附近的培养皿开始收,最先布置的培养皿最后收,沉降时间略有差别。 5).布点高度:室内地面至0.8m高度的任意高度,若有固定设备、仪器、手术床等,可放置在设备上。 6).布点位置及数量:测试皿、对照皿在洁净间内均匀布置即可。 具体布点数量及位置[2] 洁净度局部千级设置9个点(●)洁净度局部万级设置7个点(●)洁净度十万级设置5个点周围万级设置4个点(▲)周围十万级设置2个点(▲) ▲▲▲ ●●● ●●●● ●●●●●●● ●●●● ○●●● ▲▲▲ 备注:千级手术室设○点为空白对照皿。操作方法:此培养皿打开后立即封盖。图上灰色区为手术床。7).采样方法:每个培养皿布点前必须按上述表格贴上手术室的级别、位置的标签。申请单上要注

细菌培养实验报告(新)

篇一: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生物学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姓名刘伟 学号 专业生物科学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包扎方法。 2. 掌握培养基的配置原则和方法。 3. 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细菌生长繁殖之用。 高压蒸汽灭菌: 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将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和加压的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内水沸腾而产生蒸汽。待蒸汽将锅内冷空气从排气阀中趋尽,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蒸汽不溢出,压力增大,沸点升高,获得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 1. 药品: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1mol/l的naoh和hcl溶液。 2. 仪器及玻璃器皿: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移液管、试管、烧杯、量筒、三 角瓶、培养皿、玻璃漏斗等。 3. 其他物品:药匙、称量纸、ph试纸、记号笔、棉花等。 四、操作步骤 (一)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装 1.玻璃器皿的洗涤 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必须洗刷干净。将三角瓶、试管、培养皿、量筒等浸入含有洗涤剂的水中.用毛刷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净。移液管先用含有洗涤剂的水浸泡,再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洗。洗刷干净的玻璃器皿置于烘箱中烘干后备用。 2.灭菌前玻璃器皿的包装 (1)培养皿的包扎:培养皿由一盖一底组成一套,可用报纸将几套培养皿包 成一包,或者将几套培养皿直接置于特制的铁皮圆筒内,加盖灭菌。包装后的培养皿须经灭菌之后才能使用。 (2)移液管的包扎:在移液管的上端塞入一小段棉花(勿用脱脂棉),它的作 用是避免外界及口中杂菌进入管内,并防止菌液等吸入口中。塞入此小段棉花应距管口约0.5cm 左右,棉花自身长度约1~1.5cm。塞棉花时.可用一外围拉直的曲别针、将少许棉花塞入管口内。棉花要塞得松紧适宜,吹时以能通气而又不使棉花滑下为准。 先将报纸裁成宽约5cm左右的长纸条,然后将已塞好棉花的移液管尖端放在长条报纸的一端,约成45℃角,折叠纸条包住尖端,用左手握住移液管身,有手将移液管压紧.在桌面上向前搓转,以螺旋式包扎起来。上端剩余纸条,折叠打结,准备灭菌。 (二)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的配制过程 1.液体培养基配制

最新院感细菌培养操作20813说课材料

1.目的: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较集中,抵抗力低 的人群密集的地方,加之化疗、放疗等手 段的采用,影响病人免疫机能下降,大量 使用抗生素,引起耐药菌株增多,菌群失 调,以及先进医疗仪器广泛应用等原因,增加消毒灭菌的难度,致使院内感染已成 为当前医疗实践的严重障碍,直接影响医 疗效果。进一步规范院内感染监测标本的 程序,更好、更快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情况,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设备、试剂与材料 2.1 VITEK 2 compact鉴定药敏分析系统 2.2 VITEK 32鉴定药敏分析系统 2.3美国FORMAⅡ级生物安全柜 2.4显微镜 2.5酒精灯 2.6接种环 1.

2.7恒温培养箱 2.8各种培养基 2.9 革兰氏染色液 2.10触酶试剂 2.11氧化酶试剂 2.12移液器 2.13无菌吸嘴 3.院感标本采集 3.1空气的采样 3.1.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3.1.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3.1.3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三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 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 2.

北点均距墙1m。 3.1.4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 3.2物体表面采样 3.2.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 3.2.2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则取100cm2。 3.2.3采样方法用5×5 cm2的标准来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无菌规格 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 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 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 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支手接触 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 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 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3.3医护人员手采样 3.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一、分类和名称 香菇在分类学中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无隔子菌亚纲、伞菌目、白蘑科、香菇属(斗菇属)。 香菇由于树种、光照、温湿度、纬度、海拔高度等生活条件差异、其形态、品种、色泽上亦有变异,目前香菇已有许多符合人们经济目的的品种。例如按季节分,有春、夏、秋、冬出菇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引进适宜的品种培养、驯化使用,通江县属大陆季风性气候,一年四季气候分明,温度、湿度变化大,所以我县主要选用春、秋品种。 二、香菇的形态结构 香菇是由营养器官菌丝体和繁殖器官子实体组成,两者均由无数的菌丝交织而成。 1、菌丝体:菌丝体由孢子萌发而成,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支。细胞壁薄,粗2—3微米。菌丝体全是香菇的营养器官,由许多菌丝体连接而成,互相结合呈蛛网状,可以在枯木、木屑和秸杆培养基中漫延生长,不断繁殖,聚合菌丝体,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线条件下,菌丝体会组结成盘状组织,继而分化出菇蕾,逐渐形成子实体,这是香菇菌丝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2、子实体:子实体是香菇繁殖器官(如同高等植物的果实),成熟香菇子实体,象一把撑开的小伞,可以明显地看出有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子实体分单生、丛生或群生(图一)。

菌盖:又叫菇盖、菇伞,圆形,位于香菇的顶部,半肉质,肥厚,直径3一10厘米,有时达20厘米。幼小时边缘开头内卷呈半球形,菌盖边缘与菌柄间有毛状菌膜连接,而后菌盖平展呈伞状。 在低温、干燥气候的作用下菌盖上面分裂成菊花状的裂纹,露出白色的菌肉组织,称花菇。 菌褶:又叫菇叶、菇鳃,位于菌盖下,呈辐射状排列,白色、柔软、刀片状结构,褶子表面的子实体层上,生有许多担子;每个担子上生着4个孢子,数目众多的担子,能产生大量的担孢子。 菌柄:又叫菇柄,菇脚,生于菌盖下边,圆柱形或稍扁,是支撑菌盖、菌褶和输送养料的器官。幼时柄上有纤毛。子实体开伞后,菌柄残留环形白色膜状物,称菌环,它不久便会自行消失。 1、菌盖 2、菌褶 3、菌环 4、菌柄 5、菌丝束 三、香菇的生活史 香菇的孢子成熟后,从菌褶中弹射出来,随风飘散,当落到被砍伐的适合香菇生长的树皮缝里或木屑堆里,得到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孢子就会生出芽管,芽管进行顶端生长并分枝发育成菌丝。由于这种菌丝没有核,叫第一次菌丝。两根性别不同的第一次菌丝丁肌质结合后,组成每个细胞含有一个核的菌丝,也叫做第二次菌丝。两个单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