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竹雕笔筒艺术浅析——兼谈程潜款竹雕笔筒题刻

明清竹雕笔筒艺术浅析——兼谈程潜款竹雕笔筒题刻
明清竹雕笔筒艺术浅析——兼谈程潜款竹雕笔筒题刻

黄岩翻簧竹雕

黄岩翻簧竹雕 翻簧竹雕是我国竹刻工艺品中的一个主要品种,也叫“贴簧”、“竹簧”、“反簧”。其工艺将毛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一层竹簧,经煮晒、压平,胶合或镶嵌在木胎、竹片上,然后磨光,在上面雕刻纹样,以阴线浅刻为主,也有薄浮雕。 浙江的翻簧竹雕俗称为翻簧竹刻,主要产于我们台州黄岩。黄岩翻簧竹刻的起源约始于清同治年间,从现有资料查考,是浙江翻簧竹刻最早制作产地,由民间竹刻艺人陈尧臣所创。黄岩西乡盛产竹子,乡村从事竹、木制品艺人甚多。清代同治年间,东山蔡阳村一位技艺高超的竹篾师傅制作竹篮、竹盘、竹盒特别精巧,产品出售之前都先送到陈尧臣的作坊,请他在竹制品上雕刻图案,从而售价大增。陈尧臣从中受启发,便和那位师傅合作,将竹簧从毛竹中劈出取出来,制成手掌形的掌扇,上雕以人物山水,并将掌扇称为“雅扇”,以示与蒲扇、纸扇、芭蕉扇不同,一时销路颇好。同时,陈尧臣兼作竹刻对联生意,很受欢迎。当时黄岩知县孙熹书法不错,兼有大书家赵之谦为幕僚,求者若云,孙应接不暇之际,常令赵为之代笔,孙熹见陈尧臣雕技甚高,便延请至衙内雕刻竹对联,每日付给120大钿。这种对联文雅古朴,很受人喜爱。当年赵之谦书写、陈尧臣雕刻的书法竹对联至今尚能在黄岩见到。当时,黄岩城关相继出现了两家翻簧竹刻店,一家是陈尧臣父子经营的师竹馆,另一家店号为郑益昌。 1929年,黄岩翻簧竹刻对联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获银质奖。1933年,在南京全国工艺品展览中获特别奖。后翻簧销路不旺,师竹馆勉强维持,郑益昌几经波折后倒闭。至40年代末,黄岩翻簧竹刻艺人不到10人。建国后,在政府的扶持下,翻簧竹刻的生产得到了恢复,以后有了很大发展。 1964年5月初夏,久慕黄岩翻簧名声郭沫若先生,来到黄岩给予它很高评价“翻簧竹雕能采用国画艺术手法,把绘画技巧与雕刻刀法熔为一炉,有画、有题款、有图章,构成一幅幅具有诗情画意的工艺品,真不愧为‘浙江三大雕刻’之一”。并收藏已故老艺人陈方俊先生根据唐寅作品雕刻的《秋风纨扇图》掌扇一把,后珍藏于上海博物馆。同年,中央广播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专程来黄岩拍摄翻簧竹雕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向全国播放。七十年代末,由于西方工艺品的俏然兴起,遂导致东方工艺品(翻簧竹雕等)的逐步衰落。 1998年黄岩翻簧产品在黄岩区政府扶持下,生产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发展。在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罗启松努力下,奏响了一曲曲凯歌。1999年翻簧产品荣获“浙江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展览会”金奖,2005年荣获“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分别荣获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杭州西湖博览会银奖。在博览会上受到乔石等有关领导的赞誉。《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台州电视台等媒体相继作了宣传、报导。黄岩翻簧竹雕已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部门重视,21世纪她将以更迷人的风采,展现在世人面前。

浅论嘉定竹刻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嘉定竹刻是中华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将书、画、诗、文、印诸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刀法精妙、题材丰富、造型多样,且意境高远、风雅绝俗,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可贵的原创性,蕴涵浓郁的人文气息。对于应如何保护和复兴嘉定竹刻艺术的问题,笔者通过访谈和文献调查的方法,立足嘉定竹刻艺术发展史,从政府的扶持、传承人培养、嘉定竹刻艺术史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政府的扶持 在明清时期,嘉定竹刻作为一种雕刻艺术,在嘉定文人阶层中比较流行,有职业化的竹刻艺人,也有较多的文人刻竹的现象。竹刻艺术既反映了创作者独特的艺术趣味和人文情怀,又以精巧的工艺造型及其所蕴含的人文与美学追求,满足收藏者和珍玩者的内心需求。在这种特殊的社会人文环境下,嘉定竹刻艺人没有地方政府的政策关怀和经济资助,仍能获得卓越的艺术成就,从而奠定了嘉定竹刻艺术在中国雕刻艺术史上的显赫地位。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和人文风尚的变化,晚清至20世纪上半叶,整个嘉定竹刻艺术已处于停滞、衰退时期。当时,嘉定竹刻业的发展主要由竹刻艺人和市场承担。然而,当一个特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的文化生态远离我们,市场或许可以使它维持生存,但其力量仍然是非常有限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新的历史时期,政府对嘉定竹刻艺术有一些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挽住了嘉定竹刻艺术衰退的势头。1955年11月,嘉定县人民政府为恢复和继承嘉定竹刻艺术,由潘行庸、李志庸、叶怀生、叶田生、范勋元、张荣奎等组成嘉定城区手工艺竹刻生产小组(后改为合作社),并招收了张迎尧等6名知识青年学习竹刻。 1978年以后,地方政府大力恢复嘉定竹刻艺术传统。1981年,在嘉定县工艺品公司中建立竹刻社,拨专款着手培养竹刻人才。1985年7月26日,胡厥文致函嘉定县人民政府:“嘉定竹刻历史悠久,有独到之处,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亟宜予以扶持和发展。”在县政府的扶持下,1987年4月,嘉定县文化馆业余艺术学校开办了两期竹刻培训班,其中一些学员后来成为振兴嘉定竹刻艺术的生力军;1987年10月,嘉定博物馆举办“嘉定民间工艺展览”,有历代各类竹制工艺品80余件入展;1988年10月,嘉定博物馆成立竹刻工艺部;1995年,嘉定竹刻研究会成立……这些在政府鼓励和扶持下的嘉定竹刻保护措施,在极大程度上抢救、保护了嘉定竹刻艺术,并大大地鼓舞了当代嘉定竹刻艺人的创作热情。 2005年1月,嘉定区政府提出要“振兴嘉定竹刻,打造嘉定传统文化新名片”。同年12月,嘉定竹刻协会成立,协会与嘉定区教育局联手,为全区中小学校美术教师举办了3个月的竹刻学习班,共计80人接受了竹刻培训。嘉定竹刻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嘉定区政府“竹刻艺术五年保护工程”的正式启动,该工程包括:建立竹刻工作室与当代竹刻陈列展销馆,将竹刻的展与销全面推开;成立嘉定竹刻研究所,开发适应不同层次需要的产品;举办全国竹刻大奖赛和嘉定竹刻国内外巡展,发掘和培养人才,打造嘉定竹刻品牌。 2006年6月,在区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嘉定竹刻入选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嘉定竹刻进一步获得了政策保护,并得到社会各界更广泛的关注。同年11月,在陆俨少艺术院开办了“嘉定竹刻展”。2007年12月,嘉定竹刻博物馆开馆,几年来,该馆逐步发挥展示、教育和研究功能,向国内外观众展现嘉定竹刻的艺术成就和人文韵味,在为竹刻艺人和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艺术交流和创作提高的平台的同时,也为普通百姓提供了一处普及传统艺术、享受精神熏陶的场所,从而为嘉定竹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石。 在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种积极因素中,政府的扶持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可以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规政策、提供资金、社会教育以及遗产传承人评定和培养。考察晚清至今的嘉定竹刻发展史同样可以发现,政府的关注和扶持对保护与发展嘉定竹刻艺术极其重要。今后嘉定竹刻艺术的保护和发展,仍然需要政府作为坚强的后盾和推手。 二、传承人的培养 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以特定的语言、风俗、技艺等文化客体为聚合点,与一个特定地域在特定历史时段中的生活观念与方式联结在一起的文化综合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人居于中心的地位。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危机,其根本原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上所依附的人及其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者队伍的衰弱最直接地导致了传统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在当代文化生活中的式微。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传承人是首要的具体措施。 谈到嘉定竹刻的传承人问题,必须注意到“文人刻竹”的嘉 浅论嘉定竹刻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潘峰 摘要:嘉定竹刻艺术的保护和发展,需要政府作为坚强的后盾和推手。对于当代竹刻艺人,我们应持宽容而关怀的态度,鼓励他们在创作中不断提高。我们应该深入地开展嘉定竹刻史的研究,切实为保护和复兴嘉定竹刻艺术服务。 关键词:嘉定竹刻政府扶持传承人艺术史 64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图文材料

附件2 2014年海南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图文材料 一、基本情况 作品名称:竹刻大佛笔筒 设计人员:林秋伶 学校班级:海南华侨中学高二( 16 )班 设计时间:2014年8月 指导教师:徐道安 二、作品简介 作品功能: 竹刻大佛笔筒属于竹雕竹刻工艺品。是将毛竹截成竹筒,做笔筒的筒身。另将竹筒劈为竹片,再经刮青、打眼、雕刻、磨砂、胶合等工序,制成笔筒造型的工艺品。是一种具有竹子天然纹理,有特殊艺术效果的美观,实用工艺品。 笔筒的主要功能是收纳钢笔、毛笔、铅笔等用品,还有装饰功能。笔筒上的图案、字画是用刻刀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案,在处理好的竹筒上刻制而形成的一件艺术品。 作品图片: 竹刻大佛笔筒 作品归属的课程模块:技术与设计1 三、设计报告

前言: 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中,设计制作是产品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又是构思、分析和评估设计方案的一种方法。竹刻大佛笔筒的设计制作就是设计过程中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技术素质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问题来源: 在我们读书人中,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吧:闲暇的时候,会对我们书桌上的笔筒欣赏一番,评论一番,这个时候,我就在想,要是用来收纳收纳钢笔、毛笔、铅笔等用品。还有装饰、欣赏功能的笔筒,该有多么好啊。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通用技术老师徐道安,徐老师指导我上网查资料,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找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具有装饰、欣赏功能的竹刻大佛笔筒。 设计要求: 以竹子为材料使用刨削对缝、胶合、车削;抛光、罩面工艺,其特征在于基材是用竹段劈成竹条,经对缝胶合拼成竹板,将竹板横截再对缝胶合成坯料,经车削成形、抛光、装配、罩面、打腊制度工艺品。 方案说明: 通过调查分析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1:

竹雕根雕培训教案

竹根雕中级工培训教材 竹刻技法介绍 竹刻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品种之一。竹刻制品有扇骨、笔筒、文具、对联等上面雕刻文字和图案的精美工艺品。我国人民历来爱竹,竹子因其节实竿挺,虚中洁外,筠色润贞,四季长青,故自古以来被视作祥瑞之物,为人们所喜爱,几千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歌咏和描绘的对象,从《诗经》、《离骚》到绘画中的“四君子“、“岁寒三友“,竹子都是朴素而气质高尚的象征。竹子是属于君子型的植物,所以《幼学琼林》说:“竹称君子,松号丈夫。所谓“高风亮节”是人格的修养直接取法乎竹的

证明。因此我国历史上特多爱竹成癖的古人,魏晋有“竹林七贤”,唐代有“竹溪六逸”,王维有“竹里馆”,苏东坡则宣称:“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代文与可的《竹颂》中提到“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 我国竹刻起源很早,据〈礼记》记载,秦汉前的士大夫们在典礼的仪式上就要使用竹制品,这类竹制品具有很强的文饰作用。竹刻在汉朝已有相当的发展,然而,由于历史实物不多,我们现在不可能很全面地了解当时的竹刻工艺。现在,我们从很少的一些出土文物中还是可以对那时的情况进行一些想象和推断。比如,在西汉马王堆一号墓中出土的一件漆竹勺柄,就表明当时的竹刻工艺的水平已是相当高

的,本来这是一件实用的生活用品,然后其上刻有很精美细致的宠纹,加以髹漆,便成为一件竹刻工艺品了。以后,专门制作的竹刻工艺品也出现了,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就有一只非常精美的斑竹笔筒,他非常喜爱它,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裘钟”古而六朝时,齐高宗赐给明僧一件竹根如意,这表明当时己有一竹根雕的竹刻工艺和品种了。 宋代以后,陈置几案的小件雕刻,异彩纷呈,粲然夺目。如琢玉、镂牙、刻犀、范铜、塑瓷,乃至镌砚、模墨,多为前代所未有。雕刻的体制规模,题材技法,至元明而大变。竹刻就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因为各种工艺必然互影交光,息息相通。至明中叶,文

再续竹缘——我看当代中国竹刻-中国嘉德

再续竹缘 —我看当代中国竹刻 徐征伟 (上海市嘉定博物馆研究部) \ Xu Zhengwei (Research Department of Shanghai Municipal Jiading Museum) 竹,是最具有中国文化气息的载体之一。“野炉燃树叶,山杯捧竹根”。古往今来,人们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方面都与之息息相关。作为世界产竹最多、品种最丰富的国家,中国自文明伊始就创演出形形色色的竹器,中国文人也以种竹、用竹、咏竹、画竹的方式赞叹着竹的柔而坚、平而奇。而当原始竹器渐渐发展为一种专门的艺术形式时,它立刻就成为诠释“天人合一”的中国式心灵哲学的绝佳载体,为文人们所青睐。这种艺术就是中国竹刻。 中国竹刻艺术相传已有千余年历史,发展到明清时期进入高峰。当时竹刻艺术最重要的分支有嘉定、金陵两大流派,两派一取“重雕轻刻”,一取“重刻轻雕”,各有所长,各尽其美,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直至清代,竹刻艺术更因其精雅绝伦而受到皇室喜爱,一些竹刻家甚至进入国家最高艺术创作机构—宫廷造办处,专职从事竹刻研究与创作。皇室的喜爱与大批收藏家们的推崇,进一步推动了竹刻艺术的繁荣发展。 传统竹刻以反映闲适精雅的文人生活为主要创作内容,其中文房清供最为常见。这种形式与内容符合当时文人的生活方式,而文人的喜好与追求,直接影响着竹刻的器型设置与创作题材。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当代竹刻艺术家们开始以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竹刻的文化属性与艺术特性,希望能在前人的成就中寻求突破。这种努力并非对传统竹刻艺术所达到的高度与成就的否定,而是对于融合竹刻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感观的求索。

俞田竹刻摆件《僻处突闻儿时歌留得 此景与人享》 Yu Tian 'Landscape', Carved Bamboo Ornament 32.5cm.long 张伟忠竹刻留青插瓶《水仙》 Zhang Weizhong 'Narcissus', Carved Bamboo Hanging Vase 42x38.5cm 既能传承传统文化追求,又要注入时代审美元素,这是现代竹刻的主题和很多当代竹刻艺术家探索的方向。经几十年的探索,现代竹刻艺术已初显成就:从形式上看,渐渐突破了古代原有的竹刻文房清供的题材和载体;从创作技法上看,留青和竹根雕的突出发展也为竹刻语言增色很多。 留青竹刻是一种竹刻与丹青相依相成的竹刻艺术,它以刀刻的语言表现于竹面一层薄薄的青筠上,利用竹皮与竹肌的色差重新诠释了书画的意境。而艺术家完成留青竹刻的一瞬间却并非代表着这件艺术品的最终定格,时间将继续用无形的手,为作品抹上代表了岁月的色泽,让留青的艺术意境表现得更为强烈。 历史上,张希黄、潘西凤、尚勋等代表人物的留青创作,已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二十世纪上半叶金西崖、支慈庵、徐素白等的努力使留青竹刻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而当代竹刻家徐秉方先生勤奋奏刀,悉心体味前人技法,更将留青竹刻推向新的艺术境界:花卉虫草,珍禽走兽,远山近水,人物肖像,无所不能,赢得了“海内留青第一家”的美誉。品赏徐先生的留青竹刻,其作品风格迥异,或宁静淡雅,或朦胧清远,或和谐高洁,意趣无穷,妙造自然。徐先生虽已年过花甲功成名就,但仍孜孜以求,探索着留青竹刻的新发展。近几年间创作的山水作品,在灵动中隐现浑厚与苍茫之象,让人叹服其创造力的惊人与人生境界的高度。由于徐先生的贡献,国内兴起了一股学习留青、创作留青的高潮,并涌现了一批创作高手。 竹刻艺术家张伟忠是嘉定派竹刻传人,历经二十余载俯首面竹,潜心钻研书画、篆刻,对嘉定派竹刻技巧都颇有心得。由于师从徐秉方先生,他的作品更兼收了留青技法的精髓,既带着浮雕的层次感,又充满留青、浅刻的书画韵味,刀笔从容,物象井然,所刻之物因景而施,所施刀法虚实相生。传统与流行、经典与时尚,这些元素都成为张伟忠作品的一部分,因而广为识者所珍。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图文材料

附件2 2014年省普通高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图文材料 一、基本情况 作品名称:竹刻大佛笔筒 设计人员:林秋伶 学校班级:华侨中学高二( 16 )班 设计时间:2014年8月 指导教师:徐道安 二、作品简介 作品功能: 竹刻大佛笔筒属于竹雕竹刻工艺品。是将毛竹截成竹筒,做笔筒的筒身。另将竹筒劈为竹片,再经刮青、打眼、雕刻、磨砂、胶合等工序,制成笔筒造型的工艺品。是一种具有竹子天然纹理,有特殊艺术效果的美观,实用工艺品。 笔筒的主要功能是收纳钢笔、毛笔、铅笔等用品,还有装饰功能。笔筒上的图案、字画是用刻刀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案,在处理好的竹筒上刻制而形成的一件艺术品。 作品图片: 竹刻大佛笔筒 作品归属的课程模块:技术与设计1 三、设计报告

前言: 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中,设计制作是产品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又是构思、分析和评估设计方案的一种方法。竹刻大佛笔筒的设计制作就是设计过程中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技术素质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问题来源: 在我们读书人中,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吧:闲暇的时候,会对我们书桌上的笔筒欣赏一番,评论一番,这个时候,我就在想,要是用来收纳收纳钢笔、毛笔、铅笔等用品。还有装饰、欣赏功能的笔筒,该有多么好啊。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通用技术老师徐道安,徐老师指导我上网查资料,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找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具有装饰、欣赏功能的竹刻大佛笔筒。 设计要求: 以竹子为材料使用刨削对缝、胶合、车削;抛光、罩面工艺,其特征在于基材是用竹段劈成竹条,经对缝胶合拼成竹板,将竹板横截再对缝胶合成坯料,经车削成形、抛光、装配、罩面、打腊制度工艺品。 方案说明: 通过调查分析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1:

简易笔筒的设计制作

《简易笔筒的设计制作》活动案例 姓名:秦慧敏 单位:淮北市濉溪县临涣中学 电子邮箱:

摘要: 本次综合活动课设置了《简易笔筒的设计》制作活动,贯穿了设计的一般过程,让学生完整经历了发现、明确问题,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材料的挑选和方案构思、呈现,模型的制作,试验,交流与评价,理清了知识脉络,让每个学生经历设计活动,使学生感悟技术的思想方法、逐步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保持对技术问题的兴趣,提高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 关键词:通用技术设计制作简易笔筒 设计缘起: 新课程改革对通用技术这一领域的要求是着重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技术思维方式,将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让他们参与到技术制作活动中来。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的“怎样进行设计”和第四章“设计的实现——制作”,根据“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拓展能力搭建富有典型意义的学习平台”的教学要求和学校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实践活动要简便易行的客观要求,我设计了《简易笔筒的设计》制作活动,整个设计和制作过程贯穿着设计的一般过程。 本活动的实施,旨在践行陶行知先生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思想,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感受设计的喜悦。在这个笔筒的设计制作过程中,主要选择的材料是学生身边的一些旧书、塑料瓶、纸盒等废旧材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

究实践,设计结实、耐用、功能多样、实用性强且富有创意的笔筒,可以说,小小笔筒也融合了大智慧。 二、学情分析: 参与年级:高一年级学生 学情分析:学生经历了前面的一段时间的学习,从学习内容上来看,学生了解了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发现、明确问题,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材料的挑选和方案构思、呈现,对技术和设计有一定的理解,在课堂中他们通常会有一种想要亲身经历模型制作的冲动。他们对模型也并不陌生,因为生活中,课堂上他们接触过一些实物模型。另外,接触通用技术课程至今他们还没有真正动手去实践过,所以他们很期待也很有激情。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简易笔筒的设计制作》实践活动,再次经历设计的一般过程,体验设计制作后的成功感,掌握设计的基本知识。 2、知道设计的一般过程中有模型或原型制作这一重要环节。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能根据自己构思的方案制作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践活动体会在技术学习中“做”的重要性,提升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实现方法的迁移。 2、“废物回收利用”,提高利用身边的废旧物设计制作生活用品、

清代竹雕名家

清代竹雕名家 清代竹雕名家 细刻:又名毛雕,以刻线条为主,大多一笔以一刀刻成,刻痕带有毛刺。自明代正德、嘉靖之后,竹刻艺术发展十分迅速,几乎每个时期都有一些杰出的艺术家涌现出来。当时,大部分竹刻高士都集中在江苏嘉定和金陵一带,一些士人便将这些精工典雅的作品,根据雕刻技法和风格特征划分流派,于是出现了嘉定派。 沈大生嘉定人,明代遗民。能诗善画,多才多艺,继承嘉定派朱氏的雕竹技艺。上海博物馆藏有沈大生浮雕“庭园读书图”笔筒一件。尚勋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清嘉庆、道光时期(1796——1850)的竹刻名家。善刻留青法,造诣极高。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其《浅浮雕竹林七贤图笔筒》和《八骏图笔筒》,上海博物馆收藏其《桐荫煮茗图笔筒》,广东省民间工艺馆收藏其《溪船纳凉图笔筒》等。尚氏的《载鹿浮槎笔筒》等,今已流失海外。周乃始清代嘉定人。工诗善画,颇有才气,也喜竹刻,擅刻芭蕉丛竹。上路博物馆藏有其浅刻芭蕉人物笔筒一件。岳鸿庆字余三,清道光、咸丰年间浙江嘉兴人,岳飞的后代。工于刻竹,运刀如

笔,一时称绝。还曾以竹雕刻技法,刻《紫檀木梅花图大笔筒》,由画家张子祥落墨,余三奏刀,千枝万蕊,生机勃勃,虬枝老干,皱纹疤结,浑古有致。今上海博物馆收藏其竹刻《游鱼图》扇骨一柄。王永芳清代嘉定人。工刻竹,所刻字体多学苏东坡,清劲风骨存。上海博物馆藏有王永芳浅刻苏字千论书”行体笔筒一件。 吴三藩清代嘉定人,字鲁珍,号东海道人。初学嘉定派朱珉技法。后自刨嘉定派中一支脉。即薄地阳文竹雕。流传于世的作品多为人物、花鸟笔筒及行草书法臂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吴氏木雕人物笔筒一件。上海博物馆藏其薄地阳文浮雕“松下老人”竹臂搁一件;薄地高浮雕“二乔”竹笔筒一件,一面雕“二乔图”,一面刻七绝一首,款为“吴三藩”三字,极为珍贵;又藏“松荫迎鸿图”竹笔筒上件,属“磋溪吴三藩制”款,亦极为稀珍。朱文右吴鲁珍之婿,得吴氏指教,颇能传其技法。传世佳作有“合鞋瓣”竹笔筒一件。封锡爵清代嘉定人。专工刻竹,人品高洁、技艺超绝,因而声名远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封氏竹雕“白菜”笔筒一只,整个笔筒雕成白菜形状,造形自然别致,底有“封锡爵”三字篆夹园杉阳文印款。封锡禄清代嘉定人。性情落拓不羁,精于竹刻,于康熙年间被招人宫廷,成了御用刻竹艺人。他尤其擅长用竹根雕刻人物像。他还擅刻核桃、橄榄核等工艺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其竹雕人物山水笔筒

高密二中通用技术作品制作案例展示

多功能文具盒设计与制作 一、实施条件 材料:指接板或者五夹板,厚度最好在一厘米左右,利于上螺钉。尺寸,9mm×120mm×1200(将标准大板切分20块),每组二块;自攻螺钉、小合页等若干。 工具:手电钻8把;螺丝刀、手锯、木工锉(平锉也可)、角尺、铅笔等每组一套; 教室: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普通教室,空间大一点,也可) 二、实施过程 第一步学生构思、画线 1、老师给出网上收集的文具盒的图片,学生构思文具盒方案,画草图,优选方案。 2、学生给方案草图标注尺寸。 3、学生分析方案中每块板料的大小,标注每小块板料尺寸。 4、老师发放五夹板,学生根据方案,在五夹板上画锯割线。 5、设计制作流程 第二步锯割 1、老师说明。 2、老师示范板料的锯割方法,手电钻的使用方法。 3、学生锯割板料、修正、标画钻孔位。 第三步连接 1、板料锯割。 2、钻孔。 3、连接(用自攻螺钉连接)。 4、评价 第四步美化和表面处理,写上名言,画上山水草木,彰显文人气息。 第五步,把作品的名称和作者班级时间落款写上。最好用美工笔写画。 三、反思 此项目涵盖难题必修结构设计、构件连接、强度、流程设计、系统等知识点,教学时可以根据不同目的进行参透。其它优点: 材料易备,有学生独特的方案,作品具实用性。 项目费用不大。一块标准五夹板(9厘)84元,切分20块,每块计4.5元。

对实施的环境要求不高,普通教室也可实施。潜在的危险,几乎没有。总的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项目。 几个由木板制作的文具盒的设计作品,也基本符合作品设计的要求

几例PVC作品介绍 编者按:现有几例用PVC材料制作的通用技术作品,现介绍如下,以让更多的同学参考、借鉴和学习。 材料:50mm口径PVC管子、宽度为50mmPVC线槽若干、LED(发光二极管)灯若干个、小开关一个、电池两节、导线、彩纸若干。 工具:剪刀、锯子、划针、钢直尺、锉刀、电烙铁、美工刀。 特点:PVC管子具有价格便宜、易加工、质量轻、抗压强等特点,特别是价格,它非常的低廉,做为耗材比较大的技术试验材料,很经济实用。通用技术试验一般是属于纯消耗材料的试验,不象物理实验器材可以重复使用,因此,做试验的耗材是比较大的。采用PVC管子为主材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本作品是用PVC管子做笔筒和用PVC管子及LED灯做照明器具的结合体,也可作为两个试验让学生操作。 本作品所有的材料价格大约4元,经济成本非常合算,并且易于加工。在试验课程中,让学生

05-21《设计笔筒》教学设计

第21课设计笔筒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了使用DSM软件设计笔筒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主要知识点有“圆”和“壳体”工具的使用方法。除此以外,还有视角调节、视图缩放、在操作过程中设置具体参数、拉动圆角的方法等知识点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和体验。 【学情分析】 创意笔筒是学生学习DSM软件以来的第一件正式作品。这节课之前学生只是简单接触了DSM软件,对于DSM软件每个窗口、工具的具体作用还知之甚少。画圆形的方法和上节课学习的“线条”工具的使用方法虽有不同,但方法是有规律可循的。“拉动”工具的操作方法比较直观,易于掌握。“壳体”工具则需要设置具体参数,要让学生体会这种操作方法对于设计精度的重要性。学习拉动圆角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做事认真、重视细节的良好品质。 【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案例学习,了解设计笔筒的基本过程。 2.学会圆、壳体工具的使用方法,能绘制笔筒模型。 3.在3D模型设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使用圆、壳体、拉动等工具设计笔筒的方法。 难点:能灵活使用各种工具,独立设计一个创意笔筒。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教学法、演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 出示图片,展示各式各样的笔筒。

图1 (1)学生观察图片,思考:笔筒具有哪些一般特征?(2)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外观和功能)。 适时小结:好的笔筒需要美观性和实用性兼备。 2. 分析实物笔筒。 (1)出示3D打印好的笔筒实物,学生观察。 (2)请学生说一说这个笔筒外形和功能上的特点。(3)出示笔筒的DSM软件设计图。 图2 3.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1课《设计笔筒》。

浅谈宝庆竹刻的传承与发展

区委xx副部长xxxx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把文化建设提高到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必将迎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面前,作为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宝庆竹刻,必须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把“国字号”的文化品牌做成全国闻名的竹刻产业,将邵阳打造成“全国竹刻艺术之乡”。 一、xx竹刻的历史追溯与现实状况 邵阳市旧称宝庆府,地处湘西南,盛产楠竹,自古竹器制作业十分发达,是中国竹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我国竹刻艺术发展到明朝中叶时,已形成了以嘉定、金陵、宝庆为中心的竹刻派别,宝庆竹刻已名震全国,全盛于清朝乾隆时期。宝庆竹刻兼备嘉定派竹刻“深浮雕”与金陵派竹刻“浅浮雕”二者之美,不仅种类齐全,题材丰富,手法别致,且其特有的竹簧工艺与竹簧雕刻,色如象牙,格调高雅,一经问世,即成为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竞相收藏的艺术珍品,并定为清皇宫的贡品和外交礼品。宝庆竹刻曾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至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还珍藏着出自宝庆竹刻艺人之手的“竹簧天地同春寿字盒”、“芭蕉山石贴簧盒”两件旷世稀珍。 追溯宝庆竹刻的历史,无疑是悠久厚重,蜚声中外。然而,宝庆竹刻的发展现状却让人十分揪心。虽然历经战乱和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文化浩劫,宝庆竹刻仍顽强生存了下来。宝庆竹刻在原邵 阳市竹艺厂的支撑下,采用机械制作竹簧器型、手工雕刻书画的方式,批量生产以实用为主的竹簧茶叶盒、烟盒、桌屏、首饰盒、针线盒、钢笔盒、水果盒等与以观赏为主的花瓶、挂瓶、桌瓶等两大类工艺品,产品全部外销,最多时拥有150余名工人,走过了近40年的峥嵘岁月。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邵阳原有的9家竹艺厂相继破产倒闭,技师流散全国各地,如今为数不多的老艺人亦年事已高,仅几个老艺人还在坚守竹刻,但雕刻作品相当有限,宝庆竹刻一度青黄不接,濒临消亡。

多功能笔筒设计报告(学生版)

技术与设计1 多功能笔筒的设计与 制作 项目名称:多功能笔筒的设计与制作 班级: 小组成员: 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 通用技术 2011年9月

前言 多功能笔筒的设计与制作承载了技术与设计1的只是与技能。整个设计和制作过程贯穿着设计的一般过程,在方案的构思阶段,需要小组协作、探讨,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设计分析,并且用草图等技术语言表达设计方案;根据设计图样或构思选择材料和工具制作笔筒原型,期间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并体现制作的工艺水平;作品完成后要根据功能特点撰写使用说明书,完成设计的评价。在体验设计与制作的国策和那个中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技术素养。

一、设计意图和功能要求: 1、设计意图: 2、功能要求:能方便取放常用工具(以笔为主),有两个以上的功能区,结 构分布有创意,简介美观。总体尺寸:长不大于180mm;宽不大于150mm; 高不高于150mm。 二、材料准备: 1、提供原材料:多层板(600*150*7);三合板(300*150*3)。(单位:mm),割 锯后至少有六块板以上,六处以上连接。其余材料不限,但需自备。 2、使用工具: 三、设计思路和方案: 1、设计分析(发现问题与需求分析): 2、设计构思与表达: (1)效果图(轴测图):

(2)三视图: (3)备料图:

(4)排料图: 3、样品制作: 4、方案修改与优化: 5、实物制作: 6、外观包装,完成作品。 四、产品使用与维护说明:

1、注意事项: 2、作品特色(设计风格): 3、学会的工艺: 4、解决问题: 5、待解决的问题: 六、小组成员分工及完成情况:组长: 成员1: 成员2: 成员3:

中国竹木工艺品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竹木工艺品市场调查报告 竹木工艺品指的是竹雕品、木雕品以及材料是由竹子或木材制作的装饰摆件。竹木工艺品不仅仅是装饰品在具备观赏性的同时也有着实用性,如竹窗帘、木屏风、竹垫等。竹木工艺品设计独特、工艺精湛、色泽高雅,具有不变形、不虫蛀、手感爽滑等特点。 我国竹木工艺品以外销为主,在国内的销售主要是瞄准旅游品和礼品市场。因此,在产品方面,企业应该进一步拓展竹地板国际市场,重点开发竹木复合地板、多层实木复合地板、强化地板、重组竹地板、防水防火地板等新型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的地板产品和早竹重组竹,竹材重组强化型材。重点向环保型、集装饰和功能型的胶合板,节约资源和综合利用等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解决环保型竹编胶合建筑模板胶粘剂;利用我国现有竹木加工产业的集聚优势,延伸竹木加工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际及国内广东等地的先进竹木家具工艺技术,做大做强家具等特色优势产品;大力发展装饰木线条、工艺木门和钢琴架,竹凉席、竹编竹雕工艺品,出口木制品、玩具等产品,提高竹木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 竹木产业中的部分产品还没有出台国家统一标准,有些小企业不达标产品流入了市场,加上同行业之间的无序及不正当竞争现象较为突出,影响了优势企业和优质产品的发展和销售。未来,竹木业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管理力度将加大,对资源浪费严重、造成环境污染、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 中国艺术品市场迅猛发展,不仅累积了不少新旧问题,同时,随着其规模的扩大与业态的不断完善与丰富,需要认识与把握市场规律的呼声与需求也日益强烈。因为不少人已经意识到,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存在的不少乱象,是由认识上的混乱造成的。不少将若干乱象当成本质的所谓“专家”还在夸夸其谈、大行其道。所以我们讲,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到了非要加强理论建设不可的时候了。否则,只会跟着实践跑的理论,一定会成为实践的累赘。 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还鲜有人触及,遑论一些前瞻性的课题有人关注了。这种现状并不是说,我们没有相应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方面的研究及相应的理论,而是说这些研究及相应的理论还处于一个相对幼小与肤浅的阶段,很多时候,理论本身更多的是为理论而理论,对现实市场的关注、研究及提升做得很不够,也有人说是理论与实践形成了两张皮,理论不关注市场实践的直接后果就是实践过程中很难听到理论的声音,甚至是实践对理论研究的一种漠视与对立。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不仅贻害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理论研究,更为重要的是,从大局上阻碍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全面地发展。

(完整版)《创意笔筒》教学设计

《创意笔筒》教学设计 一、主题背景说明 《创意笔筒》,是省教材六年级上册《小小设计师》中的内容。本次活动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笔筒入手,通过调查、构思、设计和制作等活动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技术设计制作的过程,了解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于生活实践。 本主题活动还体现了变废为宝的理念,喝完的饮料瓶、废弃的牙膏盒和薯片筒等,都可以成为笔筒制作的材料。因此,通过这一主题的实施,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制作经验,也懂得了一些基本技法,如:剪、画、编、折等。这都为创意笔筒的制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但创意笔筒的制作除运用了上述技法,还需要学生掌握切割、分隔等技法,这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调查、课内图片观察、交流、讨论,能用简单的设计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能对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调试、反思和改进。 3.通过收集废旧材料和制作创意笔筒,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培养善于整理学习用品、家用小物品的好习惯;增强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纸盒笔筒的制作(组合、分割、分隔) 教学难点:纸盒笔筒的结构设计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笔筒实物、剪刀、美工刀、直尺、垫板等。 学生准备:各种废旧材料、双面胶、胶棒、各类彩纸、彩笔、各种文具等。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反馈,激趣导入 1.课前调查反馈 教师活动:(在熟悉学生时,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创新笔筒调查表”进行了问卷调查)上课伊始,教师将调查统计的结果,以柱形图的方式展示给同学们。

台州民间美术2

台州民间美术之艺术瑰宝-竹刻 台州民间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在距今5000年之前,我们就有仅次于河姆渡文化的仙居“下汤文化”和玉环“三合潭文化”。下汤文化是目前浙南地区较早、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石磨盘、石磨棒为浙江首次发现,开浙江石雕文化源头,也是台州石雕文化的开端。三合潭文化遗址出土了春秋战国时期大量的青铜器等,成为东南沿海滨海文化的典型代表。 台州地处江南,山川各级政府毓秀,人文景观丰富,民间手工艺发达。早在商代,台州已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温岭出土的商代“青铜皤龙盘”和临海出土的商代“青铜直内戈”等足证台州青铜义化的辉煌历史。此后,印纹硬陶、原始瓷等等层出个穷,东汉“青瓷五联罐”、青瓷器又体现了台州人民的伟人烧造技术。东晋时期,金漆朱金木雕已问世,利用民间干漆夹苎技法进行造像工艺,唐代台州开元寺僧思托制作“鉴真彩色坐像”,为日本美术史上最早的门像雕塑,定为国宝;黄岩灵石寺堪称台州文化宝库,其出土文物之多,艺术水平之高为国内罕见,其中北宋戏曲人物砖雕,足证台州戏曲的滥觞,开中国南戏之先河;沙埠青瓷制作水平之高在中国青瓷史上占有重要席位,唐代窑址至今尚存;仙居唐代针刺元肯花灯,其图案以绣花针针刺而成,且无骨架,被誉为中华瑰宝;三门北宋石窗质质朴古意、文饰精美,文化内涵丰富;临海大岭元代石窟造像,宽额广颐,佛像庄严;黄岩清代翻簧竹雕,时有学士书家雅集,名流为之题咏书写、名噪一时。其它还如明清之后朱金木雕的堂皇富丽,草、麻编织的清雅大方、民间抽纱刺绣的雍容大方……等等,充分显示了台州这一方神奇土地上文化积淀的深厚。 建国之后,台州的工艺美术得到进一步发展。50年代兴起的玻雕艺术,堪称中华一绝;60年代开创的车木木玩具,为台州现代工艺美术繁荣奠定了基础;70年代西方传入的工艺礼品,成为台州现代工艺美术产业特色;80年代竹、麻、草编各领风骚,西方抽纱和民间刺绣浑成一体,巧夺天工,独擅风流;90年代后,崛起的大型石雕、仿古建筑、大型彩石镶嵌、大型天台山佛像、大型玻雕艺术等等均为世人瞩目,饮誉海内外,名家名作不断问世,诸如:翻簧竹雕、无骨花灯、麻编孙子兵法、真丝全雕叠袖旗袍、干漆夹苎朱金木雕、玻璃雕刻、仿古建筑新雷峰塔等等在国内外屡获奖项。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繁朵鼎盛局面。 无骨花灯、翻簧竹雕、干漆夹苎木雕、玻雕代表台州工艺美术最高水平的作品,都集中

竹雕应如何收藏保养

竹雕应如何收藏保养 竹雕由于制作工艺较复杂,其收藏保养方法也比较复杂。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竹雕的收藏保养方法。 竹雕的收藏保养方法竹雕的收藏保养:清洗 年代久远民间传世的竹雕,其附着物已生根,要清洗掉必须加适量的肥皂水,这样很伤老包浆,而枣红色的老包浆既是历史岁月的见证,又有很好的手感和美感,洗过的竹雕上核桃油,仍然显得干涩。但经清洗后上核桃油的笔筒,不易生虫。是否需要水洗,应视具体雕件而定。对必须要清洗的,清洗时尽可能不要损伤竹肤。 要用带壳的生核桃炸专用保护油,不要用炒过的核桃仁炸油。带壳核桃炸出的油沉积物少,且含有一定水分,不燥,故不伤物件。 熟核桃仁炸的油燥气大,抹上晾干后,竹雕易开裂。因老竹雕的大多数主人历代均有保养,所以,上油时只需用食指轻沾一点,以指尖肤面有油为度,将油抹在另一掌心,两手搓匀后,双手持雕件把玩,即可达到养护目的。油不可多,多了易回潮。 竹雕的收藏保养:柜子保 最好制作专用的木质内格子柜保管。专用保管柜气温在20℃至35℃,相对湿度在35%至40%时,下部放瓷器或其他物品,离地1米放竹雕件。如气温过燥过高,可在室内放钵水,或放几本书于柜内。

如收藏者住楼上,夏季过于干燥时,可放半杯水在格子上,但雕件与水杯要保持一定距离,要经常检查,没必要时及时取出。也可采用放旧报纸的方法,但报纸的回潮力较强,不宜多。并且要经常把玩和检查,特别是每年降雨集中的季节要常看,发现长毛,及时用鬃刷清除。 竹雕的收藏保养:密封保存 有条件的收藏者,可将藏品放在玻璃罩内密封保管。如无恒温措施,为避免玻璃产生的高温导致雕件开裂,平时可丢一个纸坨在雕件内,它有调节干湿度的作用。也可以放一两把木柄鬃刷,毛向上,它可以散发雕件内的热量。木制把柄有吸潮散热的作用,连阴雨天一定要取出。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密封,一旦接触空气或风吹,就易造成开裂。采用此种方法保管,能确保恒温,并定期把玩几下。 竹雕的收藏保养:忌用刀具 此外,切忌用各种刀具修刮竹雕上的附着物,这对雕件的原貌和品相都有影响。不要涂抹任何油漆和化学色料。专业书上虽有上漆一说,其利弊应该斟酌。老雕件本身有沉积多年的保养油和把玩的汗沁,上漆后很难干,虽能确保雕件不开裂,但这样做也就不会形成竹子由自然色变产生的美感。 竹雕的真伪鉴别方法首先,是先看竹雕的质地和包浆,好的竹雕材料多数只是生长三四年的竹子,纹路自然,传世的明清竹雕材质,表面颜色经过数百年的摩娑抚弄,多已向暗黄、黄褐,甚至琥珀红色转变,存世时间越长竹皮越红,但这种转变并不均匀,人手常触摸的部位,如外壁、盖口、纹饰突起等处明显,而手不常能触摸的部分颜

《笔筒设计》教案1

《笔筒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笔筒的发展,及外形和功能特点. 收集各种适宜做笔筒的纸盒,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笔筒制作的设想。 2、欣赏笔筒的过程中,探究笔筒的特点及制作方法,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纸盒、塑料瓶、 易拉罐等多种造型展开想象,进行加工、美化装饰。 3、在活动中,学生能善于发现、乐于探究、敢于创新;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笔筒的外形和功能特点.探究笔筒的设计制作方法,创造出一只美观、实用、新颖的笔筒。 难点:功能和外形的巧妙组合、外观的点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自制笔筒数只。 学生准备双面胶、纸盒、塑料瓶、玻璃瓶、易拉罐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走进笔筒世界,激发兴趣。 1、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被废弃的东西,你们看(教师随机出示纸盒、塑料瓶)。今天,大家把它们请到这里,你想用它来做什么呢? 生:用它来做节节虫、吊饰、帽子。 生:用它来做花瓶、垃圾桶。 生:用它还可以来做花篮。 师:大家真了不起,这些被废弃的东西,经过你们的想象,都成了有用的物品。 (解析: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回忆以前的课程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的各种物品,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2、想知道老师做了什么吗?(教师取出自制的笔筒,稍后,随手放上几支笔) 喜欢这些笔筒吗?它跟你见到的笔筒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有许多花纹,看上去很美。 生:比平时见到的笔筒更特别了。

生:颜色更鲜艳了。 生:这些笔筒是利用塑料瓶、纸盒等材料制作的,不是工厂里生产的。 师小结:是啊,这些生活的废弃物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今天,我们就用同学们带来的废弃材料来学做笔筒。(板书) (解析: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设计制作的笔筒来吸引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进入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了解新知,探索发现。 1、欣赏中感受笔筒。 师:现在,老师带你们进入“笔筒世界”,它们有些是古代能工巧匠创造的,有些是利用废物精心制作的。看看自己喜欢哪个笔筒? 师(介绍):笔筒是“文房清供”的一种,是指传统文房四宝基础上一种辅助用具,包括笔筒、砚台等,比铜的起源较早,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了,到了明朝走向了成熟,出现了不少风格,流传世间作品有很多,由于它既有日常生活的实用之物,又可成为书桌上的陈设品,所以它集实用与赏玩于一体,深受爱书写、绘画的学者喜爱。 (解析:学生虽然不知道文房四宝,但在这里边欣赏边介绍关于笔筒的历史,给学生一个文化的熏陶) 师:同学们看了这些笔筒, 2、这些笔筒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这些笔筒又可爱的卡通形象。 生:古代的瓷器笔筒很简洁,给你高雅的感觉。 生:这些笔筒让我们觉得很美、有花纹、实用的。 屏幕显示:颜色、图案漂亮、外形新颖实用。 3、探究方法。 师:怎样才能做出一只美观、新颖、实用的笔筒呢?老师给每组发一件笔筒,个组根据老师的问题进行探究。(方法、造型、色彩、装饰、实用稳定) 第一小组研究笔筒的外形。 第二小组研究笔筒的内部构造。 第三小组研究笔筒的颜色。 第四小组研究笔筒的图案。 第五小组研究笔筒的用途。

有关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

有关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 1、竹刻?嘉定竹刻 2006年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嘉定区 嘉定竹刻工艺流传于上海市嘉定地区,嘉定位于上海西北部,北依浏河,盛产竹子。嘉定竹刻技艺为明代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6)朱鹤所创,主要在嘉定县(区)内传承。 朱鹤将书画艺术融入竹刻,开创了以透雕、深雕为特征的“深刻技法”,使竹刻成为一门独立的观赏艺术。其子朱缨、其孙朱稚征均继承上辈竹刻技艺,并推陈出新。朱缨的刀法比朱鹤更为丰富,而朱稚征的成就更进一步超过了父祖辈,刀法神妙,风格简洁精雅,古朴淳厚。祖孙三代奠定了嘉定竹刻艺术的基本品格,在历史上被人称为“三朱”。“三朱”之后,李流芳、娄坚等“嘉定四先生”在书画之余,亦承朱氏“深刻法”刻竹消遣。清代康熙年间,吴之创薄地阳文刻法,秀媚遒劲,层次多变,被时人称之“鬼斧神工”。另有封锡禄、封锡爵、封锡璋三兄弟,精于圆雕,擅作人物,作品生动传神,将嘉定竹刻推入全盛时期。至乾隆年间,嘉定竹刻流派纷呈,而以周颢为领军人物。周颢集嘉定竹刻之大成,用刀如笔,作品生动浑成,被世人称为“绝顶佳品”。与周颢齐名的还有周笠、施天章,时称“嘉定三艺人”。嘉定竹刻早在清初即被当作贡品送入宫廷,康熙及雍正两帝不仅收藏,还将艺人封锡禄、封锡璋、施天章等召入内廷供奉;乾隆皇帝则将自己的诗题写在笔筒上,让嘉定竹刻艺人刻录。晚清时,嘉定竹刻集中在嘉定城内,作坊林立,店铺繁多,时大经的“文秀斋”、韩玉的“云霞室”、叶端甫的“翠晴斋”、张学海的“文玉斋”、朱厚甫的“酉阳俎”、范雅堂的“文元斋”、申竹芗的“瑞芝斋”及“潘松云斋”、“谢荫轩”等均有一定影响,但此时整个竹刻行业已开始陷入停滞并渐次衰落。1949年后,嘉定竹刻有了专业的行会组织和研究机构。嘉定竹刻传统上主要以家族、师徒授受方式承传,朱氏浮雕透雕刻派、封氏圆雕派、吴氏薄地阳文派、周氏南宗画派等众多流派均有传人。现在这一技艺主要的传承人有范勋元、张迎尧、樊其昌、丁黎良、王威、王乐平、张伟忠、蒋玉铭、苏玉蓉、庄龙、周铿、张伟忠、蒋玉铭等。 嘉定竹刻艺人以刀代笔,将书、画、诗、文、印诸种艺术融为一体,赋予竹以新的生命,使竹刻作品获得了书卷之气和金石品味,风雅绝俗,成为历代文人士大夫的雅玩。嘉定竹刻的形制多适合文人口味,其品种有以竹筒和竹片制成的笔筒、香筒(薰)、臂搁、插屏、抱对等,也有以竹根刻成的人物、山水、草木、走兽等。其技法包括浅刻、深刻、薄地阳文、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刻等十余种,具有明显的地域风格和鲜明的原创性,审美价值远远超过实用价值。 由于嘉定竹刻系纯手工操作,工艺流程复杂,制作耗时费神,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经济效益低,所以艺人大都已转业。而美术学院培养出来的中国画画家亦无人操刀刻竹,书画家和竹刻艺人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致使嘉定竹刻的文化内涵逐渐丧失。另外,随着城市化的步伐,大片竹林消失,竹刻的原材料出现匮乏。所有这些都导致嘉定竹刻技艺走向衰微,急需制订措施加以抢救。 2、竹刻?宝庆竹刻 2006年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邵阳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