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

第二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
第二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

第二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

(279部)

(一)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0410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后秦)释鸠摩罗什译唐写本西安博物院卷首残缺

0411大般涅槃经四十卷(北凉)释昙无谶译唐写本西安博物院存一卷(十八)

(二)宋辽夏金元时期

0412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唐)释实叉难陀译元刻本西安博物院存三叶

0413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晋)释竺法护等译元刻普宁藏本西安博物院存二卷(十一、十二)

0414大方广佛华严经海印道场十重行愿常徧礼忏仪四十二卷西夏文(元)释一行慧觉辑元刻本西安博物院存一卷(十三)

(三)明

0415十三经注疏三百三十五卷明万历十四至二十一年(1586-1593)北京国子监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16十三经注疏三百三十三卷明崇祯元年至十二年(1628-1639)毛氏汲古阁刻本咸阳图书馆

0417苏氏易解八卷(宋)苏轼撰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冰玉堂刻本西北大学图书馆

0418苏长公易解八卷(宋)苏轼撰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吴之鲸、冯贲刻本西安博物院

0419书经集传六卷(宋)蔡沈集传明万历吴勉学刻本华县图书馆

0420吕氏家塾读诗记三十二卷(宋)吕祖谦撰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陈龙光、苏进等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21六家诗名物疏五十五卷提要三卷(明)冯复京撰明万历刻本西北大学图书馆

0422六家诗名物疏五十五卷提要三卷(明)冯复京撰明万历刻本勉县图书馆

0423注释古周礼五卷考工记一卷(明)郎兆玉撰明天启郎氏堂策槛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24乐律全书四十九卷(明)朱载堉撰明万历郑藩刻內府增修本陕西省图书馆

0425春秋衡库三十卷附录三卷备录一卷(明)冯梦龙辑明

天启五年(1625)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26问辨录十卷(明)高拱撰明万历刻本西安博物院0427四书说丛十七卷(明)沈守正辑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刻本勉县图书馆

0428四书考二十八卷考异一卷(明)陈仁锡增定明崇祯七年(1634)自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29五雅四十一卷(明)郎奎金辑明天启六年(1626)郎氏堂策槛刻本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0430说文解字十二卷(汉)许慎撰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陈大科刻本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0431说文解字十二卷(汉)许慎撰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陈大科刻本(序第十九至二十叶,卷一第九至十叶,卷二

第十五、二十八至三十叶,卷五第四十一叶,卷六第十一

至十二叶,卷七第八至九叶,卷九第二十四至二十八叶,

卷十第三十至三十三叶,卷十一第五至七、四十二叶,卷

十二第一至二、二十八叶补配)陕西省图书馆

0432说文长笺一百卷首二卷解题一卷六书长笺七卷(明)赵宧光撰明崇祯四年(1631)赵均小宛堂刻本陕西省人

民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

0433说文长笺一百卷首二卷解题一卷六书长笺七卷(明)赵宧光撰明崇祯六年(1633)赵均小宛堂刻本陕西省图

书馆

0434六书赋音义二十卷赋一卷(明)张士佩撰明万历三十年(1602)刻本西安博物院

0435新校经史海篇直音五卷明万历三年(1575)司礼监刻本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0436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明)徐孚远陈子龙测议明崇祯刻本(卷四十一有十六叶抄配)岐山县图书馆存一百二十七卷(一至三十一、三十五至一百三十)

0437藏书六十八卷(明)李贽撰(明)陈仁锡评明天启元年(1621)刻本西北大学图书馆

0438藏书六十八卷(明)李贽编著(明)陈仁锡评明崇祯刻本富平县图书馆

0439藏书六十八卷(明)李贽撰(明)沈汝楫金嘉谟重订明万历刻本西安博物院

0440汉书一百卷(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明)钟人杰校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钟人杰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41汉书评林一百卷(明)凌稚隆辑明万历九年(1581)凌稚隆刻本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0442史记钩玄四卷(明)钱普撰明万历六年(1578)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43前汉纪三十卷(汉)荀悦撰后汉纪三十卷(晋)袁宏撰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南京国子监刻本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0444宪章录四十六卷(明)薛应旂编明万历二年(1574)陆光宅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45国史纪闻十二卷(明)张铨辑明天启刻本西安博物院

0446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宋)袁枢撰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黄吉士刻本西安博物院

0447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宋)袁枢撰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黄吉士刻本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

0448通鉴纪事本末前编十二卷(明)沈朝阳纂编(明)焦竑校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唐世济刻本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

0449宋史纪事本末十卷(明)冯琦编(明)陈邦瞻纂辑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刘曰梧、徐申刻本西安博物院0450宋史纪事本末十卷(明)冯琦编(明)陈邦瞻纂辑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刘曰梧、徐申刻本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

0451元史纪事本末四卷(明)陈邦瞻编(明)臧懋循补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刘曰梧、徐申刻本陕西省人民政

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

0452路史四十七卷(宋)罗泌纂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乔可传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53国语二十一卷(三国吴)韦昭解(宋)宋庠补音明万历李克家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54国语二十一卷(三国吴)韦昭解(宋)宋庠补音明万历张一鲲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55国语二十一卷(三国吴)韦昭解(宋)宋庠补音明万历刘怀恕等刻本西北大学图书馆

0456战国策十卷(宋)鲍彪校注(元)吴师道补正明万历九年(1581)张一鲲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57弇山堂别集一百卷(明)王世贞撰明万历十八年(1590)翁良瑜雨金堂刻本西安博物院

0458弇山堂别集一百卷(明)王世贞撰明万历十八年(1590)金陵刻本西北大学图书馆

0459弇山堂别集一百卷(明)王世贞撰明万历十八年(1590)金陵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60弇州史料前集三十卷后集七十卷(明)王世贞撰(明)董复表辑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杨鹤等刻本陕西省

图书馆

0461弇州史料前集三十卷后集七十卷(明)王世贞撰(明)董复表辑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杨鹤等刻本陕西省

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

0462荆川先生右编四十卷(明)唐顺之辑(明)刘曰宁补辑明万历三十三年(1602)南京国子监刻本陕西省图

书馆

0463重锓文公先生奏议十五卷(宋)朱熹撰(明)朱吾弼编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朱崇沐刻本三原县图书馆0464周忠毅公奏议四卷(明)周宗建撰行实一卷(明)周廷祚撰明崇祯熊开元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65历代人模五卷(明)王廷拱编集明崇祯刻本西安博物院

0466圣贤像赞三卷(明)吕维祺辑明崇祯五年(1632)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67圣学宗传十八卷(明)周汝登撰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王世韬等刻本(卷二第三十八、三十九叶,卷十四第四十

九至八十三叶抄补)陕西省图书馆

0468逊国忠纪十八卷(明)周镳编次明崇祯六年(1633)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69国语钞评八卷(明)穆文熙批辑明万历十二年(1584)傅光宅、曾凤仪刻本西安博物院

0470四史鸿裁四十卷(明)穆文熙批辑明万历十八年(1590)朱朝聘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71月令通考十六卷(明)卢翰纂明万历十七年(1589)

王道增刻本西安博物院

0472月令广义二十四卷首一卷附录一卷(明)冯应京辑(明)戴任增释明万历陈邦泰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73月令广义二十四卷首一卷附录一卷(明)冯应京辑(明)戴任增释明万历陈邦泰刻本西北大学图书馆存二十

五卷(月令广义全、首一卷)

0474帝京景物略八卷(明)刘侗于奕正撰(明)方逢年定明崇祯刻本勉县图书馆

0475名山胜概记四十六卷图一卷(明)何镗辑明崇祯刻本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存三十一卷(名

山胜概记一至三十、图全)

0476水经注四十卷(北魏)郦道元撰明万历十三年(1585)吴琯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77东吴水利考十卷(明)王圻纂明天启元年(1621)松江府刻本西安博物院

0478阙里志十二卷(明)孔贞丛撰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刻本西安博物院

0479实政录七卷(明)吕坤撰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赵文炳刻本西安博物院

0480大明会典二百二十八卷(明)申时行赵用贤等重修明万历十五年(1587)刻本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0481泊如斋重修宣和博古图录三十卷(宋)王黼等撰(明)丁南羽等绘明万历十六年(1588)泊如斋刻本陕西师

范大学图书馆

0482泊如斋重修宣和博古图录三十卷(宋)王黼等撰(明)丁南羽等绘明万历十六年(1588)泊如斋刻本西北大

学图书馆

0483泊如斋重修宣和博古图录三十卷(宋)王黼等撰(明)丁南羽等绘明万历十六年(1588)泊如斋刻本陕西省

图书馆

0484泊如斋重修宣和博古图录三十卷(宋)王黼等撰(明)丁南羽等绘明万历十六年(1588)泊如斋刻本陕西省

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

0485石墨镌华八卷(明)赵崡撰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自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86诸子汇函二十六卷(明)归有光辑(明)文震孟参订明天启刻本安康市汉滨区少年儿童图书馆

0487家范十卷(宋)司马光撰明天启六年(1626)司马露等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88大学衍义四十三卷(宋)真德秀撰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首一卷(明)丘濬撰明崇祯五年(1632)陈仁锡

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89大学衍义补纂要六卷(明)徐栻辑明万历五年(1577)

浙江刻本(卷四第十九至二十叶补配)陕西省图书馆0490薛文清公读书全录类编二十卷(明)薛瑄撰(明)侯鹤龄辑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刻本陕西省图书馆存

十七卷(一至十七)

0491重刊增补论策全题性理集要八卷(明)郝孔昭辑明万历十一年(1583)金陵书林唐廷仁刻本陕西省图书馆0492士约三款不分卷(明)王徵著明崇祯元年(1628)刻本高陵县图书馆

0493管韩合纂四卷(明)张榜纂(明)朱士泰订明末刻本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

0494管子二十四卷(唐)房玄龄注(明)刘绩补注(明)张榜等评明天启五年(1625)朱养纯花斋刻本陕西省

图书馆

0495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遗篇一卷(唐)王冰注(宋)林亿等校正(宋)孙兆改误黄帝素问灵枢经十

二卷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吴勉学刻古今医统正脉全

书四十四种本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0496华先生中藏经八卷题(汉)华佗撰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吴勉学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四十四种本陕西中

医药大学图书馆

0497痘疹世医心法十二卷格致要论十一卷碎金赋二卷(明)万全撰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98仙机武库八卷(明)陆玄宇辑明崇祯二年(1629)西陵碧云书屋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499香乘二十八卷(明)周嘉胄辑明崇祯十四年(1641)自刻清康熙元年(1662)周亮节重修本陕西省图书馆0500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三卷(瑞士)邓玉函口授(明)王徵译绘新制诸器图说一卷(明)王徵撰明崇祯元年

(1628)武位中刻本西安博物院

0501吕氏春秋二十六卷(汉)高诱注明万历七年(1579)虞德烨等刻本西安博物院

0502吕氏春秋二十六卷(汉)高诱注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汪一鸾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03淮南鸿烈解二十一卷(汉)刘安撰(汉)高诱注明万历张象贤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04白虎通德论二卷(汉)班固撰明万历俞元符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05容斋随笔十六卷续笔十六卷三笔十六卷四笔十六卷五笔十卷(宋)洪迈撰明崇祯三年(1630)马元调刻本西

安博物院

0506鹤林玉露十六卷(宋)罗大经撰明万历七年(1579)林大黼重修本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0507焦氏笔乘六卷续集八卷(明)焦竑辑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谢与栋刻本西安博物院

0508丹铅总录二十七卷(明)杨慎撰(明)陆弼校明万历刻本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

0509新增格古要论十三卷(明)曹昭撰(明)舒敏编校(明)王佐校增(明)黄正位重校明万历黄正位刻本陕西

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

0510唐世说新语十三卷(唐)刘肃撰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潘玄度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11唐段少卿酉阳杂俎前集二十卷续集十卷(唐)段成式撰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李云鹄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12艺文类聚一百卷(唐)欧阳询辑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平阳府刻本陕西省图书馆存十九卷(八十二至一百)0513艺文类聚一百卷(唐)欧阳询辑明万历十五年(1587)王元贞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14初学记三十卷(唐)徐坚等辑明万历十五年(1587)徐守铭宁寿堂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15初学记三十卷(唐)徐坚等辑(明)陈大科校明万历二十五至二十六年(1597-1598)陈大科刻本陕西省图

书馆

0516海录碎事二十二卷(宋)叶廷珪集著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刘凤刻本西安博物院

0517新编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二卷(宋)祝穆编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

(元)富大用编遗集十五卷(元)祝渊编明万历三

十二年(1604)金陵书林唐富春德寿堂刻本宝鸡市图书

0518新刊姓源珠玑六卷(明)杨信民编辑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阎伯子刻本西安博物院

0519新刊唐荆川先生稗编一百二十卷目录三卷(明)唐顺之编著明万历九年(1581)茅一相文霞阁刻本西安碑林

博物馆存一百十卷(稗编一至三十五、四十一至五十八、六十一至六十七、七十一至一百二十)

0520汇苑详注三十六卷题(明)王世贞撰(明)邹道元辑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金阊世裕堂刻本陕西省图

书馆

0521天中记六十卷(明)陈耀文辑明万历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22类隽三十卷(明)郑若庸纂辑明万历六年(1578)汪珙刻本西安博物院

0523新刻古今玄屑八卷(明)王家佐选评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金陵书坊周氏嘉宾堂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24山堂肆考二百四十卷(明)彭大翼编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刻本陕西省图书馆存四十一卷(宮集二至九、十六至二十八、四十六至四十八,角集二十九至四十一、

四十五至四十八)

0525山堂肆考二百四十卷(明)彭大翼编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刻四十七年(1619)张幼学重修本西安博物院0526唐类函二百卷目录二卷(明)俞安期辑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自刻本陕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0527唐类函二百卷目录二卷(明)俞安期辑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自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28唐类函二百卷目录二卷(明)俞安期辑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刻养正堂重修本陕西省图书馆

0529唐类函二百卷目录二卷(明)俞安期辑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刻四十六年(1618)重修本西安博物院0530唐类函二百卷目录二卷(明)俞安期辑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刻徳聚堂重修本陕西省图书馆

0531广博物志五十卷(明)董斯张纂明万历高晖堂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32新刻注释故事白眉十卷(明)许以忠集(明)邓志谟校明万历书林崇文堂刻本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

0533博物典汇二十卷(明)黄道周纂明崇祯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34丽句集六卷(明)许之吉辑明天启刻本(目录抄补)陕西省图书馆

0535尚友录二十二卷(明)廖用贤辑明天启元年(1621)

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36五车韵瑞一百六十卷(明)凌稚隆编辑明叶瑶池刻本西安博物院

0537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唐)释菩提流志等译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刻嘉兴藏本华县图书

馆存五卷(七十六至八十)

0538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唐)释玄奘译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径山寂照庵刻嘉兴藏本华县图书馆存十一卷

(五十五至六十五)

0539经律异相五十卷(南朝梁)释宝唱等撰明万历四十年(1612)径山化城寺刻嘉兴藏本华县图书馆存五卷(十

六至二十)

0540广释菩提心论四卷(宋)释施护译明崇祯四年(1631)径山化城寺刻嘉兴藏本华县图书馆

0541止观辅行传弘决四十卷(唐)释湛然述明崇祯十二年(1639)嘉兴楞严寺刻嘉兴藏本华县图书馆存四卷(二

十五至二十八)

0542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十卷(唐)释义净译明崇祯十七年(1644)虞山华严阁刻嘉兴藏本华县图书馆存五

卷(六至十)

0543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十卷(唐)释义净译明崇祯十七年(1644)虞山华严阁刻嘉兴藏本华县图书馆

0544萨婆多部昆尼摩得勒伽十卷(南朝宋)释僧伽跋摩译明崇祯十七年(1644)虞山华严阁刻嘉兴藏本华县图书馆0545南华真经副墨八卷读南华真经杂说一卷(明)陆西星撰明万历凌莅初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46南华真经旁注五卷(明)方虚名辑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刻本西北大学图书馆

0547南华真经本义十六卷附录八卷(明)陈治安注明崇祯五年(1632)刻本延安大学图书馆

0548参同契经文分节解三卷题(汉)魏伯阳撰(元)陈致虚解明嘉靖姚汝循刻本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0549金丹正理大全四十二卷明刻本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0550楚辞集注八卷辩证二卷后语八卷(宋)朱熹集注(明)蒋之翘补辑并评校附览二卷总评一卷(明)蒋之翘辑

明天启六年(1626)蒋之翘刻本延安大学图书馆存十

九卷(集注、辩证、后语、总评全)

0551陶靖节集十卷(晋)陶潜撰(宋)汤汉等笺注总论一卷明万历十五年(1587)休阳程氏刻本陕西省图书

0552灵隐子六卷(唐)骆宾王撰(明)陈魁士注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陈大科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53唐张文献公曲江集十二卷(唐)张九龄撰附录一卷明天启四年(1624)顾懋光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54杜律五言注解三卷(唐)杜甫撰(元)赵汸注明万历十六年(1588)吴怀保七松居刻本陕西省图书馆0555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唐)韩愈撰(宋)朱熹考异(宋)王伯大音释传一卷明万历朱崇沐刻本咸阳图书馆

0556杜樊川集十七卷(唐)杜牧撰(明)朱一是吴玙评明末吴氏西爽堂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57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十卷(宋)周敦颐撰(明)周与爵辑世系遗芳集五卷(明)周与爵辑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周与爵刻清康熙三十年(1691)周之翰重修本陕西省图书馆存十卷(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全)

0558东坡诗选十二卷(宋)苏轼撰(明)谭元春辑年谱一卷(宋)王宗稷编本传一卷明天启元年(1621)文盛堂刻本周至县图书馆

0559东坡诗选十二卷(宋)苏轼撰(明)谭元春辑年谱一卷(宋)王宗稷编本传一卷明天启元年(1621)文盛堂刻本安康市汉滨区少年儿童图书馆

0560坡仙集十六卷(宋)苏轼撰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焦竑刻本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0561东坡集选五十卷集馀一卷(宋)苏轼撰(明)陈继儒定(明)陈梦槐辑(明)潘允宜章斐然校年谱一卷(明)王宗稷编外纪二卷(明)王世贞编外纪逸编

一卷(明)璩之璞补明刻本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省文史研究馆)存五十四卷(集选、年谱、外纪、逸

编全)

0562栾城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应诏集十二卷(宋)苏辙撰明万历王执礼、顾天叙刻清梦轩印本[四库进呈本] 西安博物院

0563龟山先生集四十二卷(宋)杨时撰明万历十九年(1591)林熙春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64水心文集二十九卷(宋)叶适撰明末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65白沙子全集九卷(明)陈献章撰附录一卷明万历四十年(1612)何上新刻本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文

史研究馆)

0566王文恪公集三十六卷(明)王鏊撰鹃音一卷白社诗草一卷(明)王禹声撰名公笔记一卷明万历十七年

(1589)王氏三槐堂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67空同集六十四卷(明)李梦阳撰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李思孝刻本西安博物院

0568空同子集六十六卷目录三卷附录二卷(明)李梦阳撰(明)邓云霄校明万历三十至三十一年(1602-1603)邓

云霄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69康对山先生集四十六卷(明)康海撰明万历十年(1582)

潘允哲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70升庵先生文集八十一卷目录四卷(明)杨慎著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王藩臣、萧如松刻本西安博物院0571梓溪文钞内集八卷外集十卷(明)舒芬撰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舒瑮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72世经堂续集十四卷(明)徐阶撰明万历徐肇惠刻本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

0573重刊荆川先生文集十七卷外集三卷(明)唐顺之撰附录一卷明万历元年(1573)纯白斋刻本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存十七卷(文集全)

0574重刊荆川先生文集十七卷外集三卷(明)唐顺之撰附录一卷明万历元年(1573)纯白斋刻本陕西省图书馆存七卷(文集二至五、八至十)

0575骊山集十四卷(明)赵统撰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杨光训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76新刻张太岳先生文集四十七卷(明)张居正撰明万历四十年(1612)唐国达刻本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

0577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目录十二卷(明)王世贞撰明万历五年(1577)王氏世经堂刻本陕西省图书馆0578王奉常集诗十五卷目录三卷文五十四卷目录二卷(明)王世懋撰明万历十七年(1589)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79徐文长逸稿二十四卷畸谱一卷(明)徐渭撰明天启三年(1623)张维城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80调象庵稿四十卷目录一卷(明)邹迪光撰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刻本陕西省图书馆存三十四卷(调象庵稿一至三十四)

0581歇庵集十六卷(明)陶望龄撰明万历张师绎刻聚奎楼印本(卷三、十三至十六补真如斋刻本)陕西省图书馆0582合刻忠武靖节二编二十一卷(明)杨时伟编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杨时伟刻本西安博物院存十卷(诸葛忠武书全)

0583翠娱阁评选行笈必携十种二十一卷(明)陆云龙编明崇祯峥霄馆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84古诗类苑一百三十卷(明)张之象纂辑(明)俞显卿补订明万历三十年(1602)俞显谟、王颎、陈甲刻本西安博物院

0585诗纪一百五十六卷目录三十六卷(明)冯惟讷辑明万历吴琯、谢陛、陆弼、俞策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86诗所五十六卷历代名氏爵里一卷(明)臧懋循辑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雕虫馆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87词致录十六卷(明)李天麟辑明万历十五年(1587)自刻本陕西省图书馆

0588珠渊异宝十二卷(明)傅振商汇集明万历四十七年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八)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八) 嘉靖十九年(1540)魏希明刻本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01415 金石韵府五卷(明)朱云撰明嘉靖十年(1531)俞显谟刻朱印 本郑州大学图书馆 01416 金石韵府五卷(明)朱云撰明嘉靖十年(1531)俞显谟刻朱印 本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01417 广金石韵府五卷字略一卷(清)林尚葵辑清康熙九年(1670) 周亮工赖古堂朱墨套印本大连图书馆 01418 广金石韵府五卷字略一卷(清)林尚葵辑清康熙九年(1670) 周亮工赖古堂朱墨套印本青海省图书馆 01419 集钟鼎古文韵选五卷(明)释道泰撰明抄本大连图书馆 01420 六书古训二十四卷(清)王棻撰稿本台州市黄岩区图书馆 01421 康熙字典十二集三十六卷总目一卷检字一卷辨似一卷等

韵一卷补遗一卷备考一卷(清)张玉书凌绍雯等撰康熙内 府朱墨抄本故宫博物院 01422 康熙字典十二集三十六卷总目一卷检字一卷辨似一卷等 韵一卷补遗一卷备考一卷(清)张玉书凌绍雯等撰清康熙 五十五年(1716)内府刻本大连图书馆 01423 康熙字典十二集三十六卷总目一卷检字一卷辨似一卷等 韵一卷补遗一卷备考一卷(清)张玉书凌绍雯等撰清康熙 五十五年(1716)内府刻本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01424 同文备考八卷首三卷声韵会通一卷韵要粗释四卷(明)王 应电撰明嘉靖刻本河南省图书馆 01425 重编广韵五卷(宋)陈彭年等撰(明)朱祐槟编明嘉靖刻本中 136 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01426 集韵十卷(宋)丁度等撰明末毛氏汲古阁影宋抄

本宁波市天一 阁博物馆 01427 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金)韩道 昭撰明成化七年(1471)金台大隆福寺刻本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01428 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金)韩道 昭撰明成化七年(1471)金台大隆福寺刻本湖南图书馆01429 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金)韩道 昭撰明成化七年(1471)刻正德十四年(1519)重修本青海大学医 学院图书馆 01430 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金)韩道 昭撰明成化七年(1471)刻本张掖甘州图书馆 存十二卷(一至九、十三至十五) 01431 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金)韩道 昭撰明正德十五年(1520)刻本湖南图书馆 01432 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

古籍保护课程习题

古籍保护课程习题 1,试述纸张的发明过程和主要发明人在其中的作用。简述古代造纸的主要几个工艺过程。 答: 2,作为文物具有哪些特质纸质文物与其它文物相比又有哪些特点纸质文物保护与其它文物保护相比又有哪些特征和难点 3,什么是文物的微环境保护方法简述该方法主要控制哪些因素和条件(包括具体指标)。该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有什么优势 和劣势 答:1,微环境保护方法就是通过调控博物馆展柜温度,湿度。光照亮度等具体环境来起到保护文物的作用。 2,(1)光照:在光源上不含紫外线有荧光灯管,光 纤灯和LED灯等。(2)温度:保存环境的调控温度标准为19~24℃,日波动小于l℃Ilo(3)湿度:的博物馆内环境气候的相对湿度为45%~65%,以日波动小于5%RH(4)空气污染的控制与治理3,优势:解决博物馆中的小环境与大环境的控制和整治问题,根据文物的不同质地、不同保存环境来采取相应防治措施。起到阻止或延缓污染物危害文物的效果。 】 劣势:需要不断地研究符合我国国情最为经济实用的新方法、新手段,以满足文物保存微环境调控的要求,对人力物力财力要求较高。 4,简述纸质文物修复保护的方法主要有那几种方法各有哪些优势

和劣势 答:(1)纸浆修补法,优点:不但可修复破损纸张,还可根据需要制成各种类型纤维满足手工修复的特殊需要。纸浆修复效果不错缺点是:破损处有纤维外露(如撕裂)——修复效果好破损处无纤维外露(如刀切)——修复效果差 (2)水溶液法(湿法),水溶液能稀释酸,清洗有害物质,但同时也冲洗掉纸纤维中的钙镁离子酸度降低了,但纸寿命缩短. 1石灰水脱酸法,优点:简便易行,无副作用.缺点:有可能降低纸张强度;2氢氧化钙和重碳酸钙法(双液两步法)优点:脱酸后pH值达8,是最安全可靠方法.3碳酸氢镁法,优点:处理后纸张耐折显著提高.缺点:只能单页处理,效率低,周期长,字迹颜料会褪色,褶皱. (3)有机溶液法(干法) 1甲醇镁-甲醇法,优点:与水溶液法相似,残留的碱式盐能起抗酸缓冲作用缺点:由于使用了如氟利昂、甲苯和氯化烃等污染溶剂,使用受限制;2韦托法,优点:操作简便,脱酸费用低.缺点:溶剂易燃有毒,有害,对字迹有褪色或变色危害(3),气相沉积法,优点:气相沉积法相对较安全,缺点:对设备要求较高。 5,纸质文物的老化受损主要有哪些因素并简要说明这些因素破坏纸质文物的原因和机理。 答:(1)1,纸张老化内在因素(1)纸张材质老化①纤维素降解老化②半纤维素降解老化③木质素纤维素降解老化(2)字迹材质老化(3); 4)古墨的老化 (4)印刷油墨老化(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本数据库根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从我国自然生长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中选择确定了392种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比《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和《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增加了39种。选定的植物包括蕨类植物13种,裸子植物71种,被子植物308种,每种植物记录有学名、中文名、所划类别、保护级别、现状、地理分布、生态特征、经济价值、科研价值、保护措施和栽培要求等30个字段,数据库中的数据除引自上述专著外,还补充了我们自己收集整理的内容。 蕨类植物13种:峨眉耳蕨,荷叶铁线蕨,截基盾蕨,连珠蕨,鹿角蕨,扇蕨,桫椤,蟹爪叶盾蕨 裸子植物:百山祖冷杉斑子麻黄篦子三尖杉长白松 长苞铁杉长叶榧树朝鲜崖柏翠柏 大别山五针松短叶黄杉福建柏贵州苏铁 旱地油杉红豆杉红桧华东黄杉 华南五针松黄杉黄枝油杉 金钱松巨柏昆仑方枝柏 南方铁杉攀枝花苏铁 秦岭冷杉青岩油杉 柔毛油杉水杉水松穗花杉 台湾杉太白红杉西伯利亚红松 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云杉 兴凯湖松轩辕柏 银杉银杏油麦吊去杉 云南穗花杉樟子松资源冷杉 被子植物:矮牡丹矮沙冬青凹叶厚朴凹叶木兰 八宝树八角莲白穗花白梭梭白辛树 百合花杜鹃百花蒿半日花瓣鳞花 宝华玉兰滨玉蕊(棋盘脚树) 伯乐树菜豆树藏报春糙独活 草苁蓉叉唇虾脊兰叉叶蓝长瓣短柱茶 长柄双花木长里桑长序榆沉水樟 秤锤树翅果油树川明参茈碧莲刺参 刺五中大根兰(腐生兰)大果假水晶兰 大赖草大叶木兰大叶子(山荷叶) 单性木兰灯笼花滇南风吹楠 顶果木东北岩高兰董棕独花兰 独叶草杜仲短节百里香短穗竹 对节白蜡对叶杓兰多苞藁本峨眉报春 峨眉光亮杜鹃峨眉含笑峨眉红山茶 峨眉黄连峨眉姜峨眉开口箭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环保厅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暨领导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环保厅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干部与工作人员 【发文字号】陕环发[2011]70号 【发布部门】陕西省环境保护厅 【发布日期】2011.08.22 【实施日期】2011.08.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环保厅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 核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 (陕环发〔2011〕70号) 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 经厅务会议审核通过,现将《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提高行政效能,鼓励工作创新,改进干部作风,有力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省委、省政府下达我厅年度目标任务和我厅中心工作任务的完成,根据省委、省政府《各市(区)和省直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试行办法》(陕办发〔2007〕11号)和《关于促进科学发展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试行办法》(陕办发〔2008〕25号)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厅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本原则:年度考核坚持目标责任考核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相结合,实行考事、评人和用人相结合,充分发挥考核工作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目标责任考核坚持注重实绩、客观公正、群众公认、综合考评的原则,以评价中心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为重点,坚持平时督查考核与年终综合考评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相结合,力求全面准确地评价厅机关处室和厅直属单位的工作实绩。 第三条考核范围:厅系统处级领导干部、厅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以下简称领导干部、领导班子);厅机关处室和厅直属单位(以下简称处室、单位)。 第四条组织领导:考核工作在厅党组和厅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厅考

安徽省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总结汇报

安徽省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总结汇报 安徽省图书馆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以来,安徽省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省中心职能的履行、工作机制建立、名录申报和入选、人员培训、宣传与推广等多项工作稳步而有序地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履行职责 2007年9月17日,安徽省古籍保护中心在安徽省图书馆举行揭牌仪式。2008年3月17日,省编制办正式发文,同意成立安徽省古籍保护中心。安徽省古籍保护中心设在安徽省图书馆,具体承担和负责安徽古籍保护各项日常业务工作。中心成立以来,按照国办发[2007]6号和皖政办[2007]9号文件精神,充分履行职责,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 配合文化厅建立安徽省古籍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 成立安徽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草拟《安徽省古籍保护试点工作方案》和《安徽省古籍普查实施方案》。二、对安徽古籍存藏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安徽历史悠久,人文渊薮,典籍藏量丰富。但是,跟全国大多数地区的情况一样,我省古籍保管条件堪忧,许多古籍还处于自然状况保存之下。绝大部分图书馆没有特藏书库,没有古籍修复人员。不少图书馆做不起专用书柜,许多古籍目前仍躺在纸盒或木箱里,甚至堆放在图书馆某一个拐角里。古籍整理和研究力量不足,省内一些藏书单位还没有进行完全细致的清点与编目整理,数量不清,版本不清。为摸清安徽所藏古籍的家底,掌握安徽古籍存藏与保护的实际情况,2008年上半年,省中心组织专人对安徽古籍的存藏与保护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调查范围涵盖全省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文物管理局(所)、博物馆和寺庙等收藏单位及民间个人收藏。调查主要是采用发放调查表的形式,辅之以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当面咨询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调查表的主要内容是3份表格:《安徽省古籍收藏情况调查表》、《安徽省古籍收藏单位基本情况调查表》、《安徽省古籍保存情况调查表》。共向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博物馆等发放纸质调查表200多份,同时将调查

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入选的五部重要蒙古文文献

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入选的五部重要蒙古文文献 李金花 2008年3月1日,国务院批准颁布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从全国参加申报的200余家单位及个人的5000余部古籍中遴选出来2392种古籍精品,其中少数民族文字古籍110部,包括焉耆—龟兹文、于阗文、藏文、回鹘文、西夏文、白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等14种文字。入选的蒙古文文献来自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内蒙古图书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等5个收藏单位的11种文献。在2008年6月举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中展出了7种蒙古文文献。 此次名录入选的蒙古文文献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儒家经典文献《孝经》;大藏经,包括《甘珠尔》、《丹珠尔》;历史文献《阿勒坦汗传》、《蒙古源流》、《必用之全义经》、《金轮千辐》、《十福善白史》;蒙古民俗文献《成吉思汗祭祀经》;军事法律文献《军律》等。其中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文献,简单介绍如下: 1.《孝经》,儒家经典,回鹘式蒙古文文献。此次特展中由于藏书单位没有提供展品而未能展出。但该书最值得介绍。回鹘式蒙古文是蒙古族最早使用的文字,元版回鹘式蒙古文文献留存下来的甚少,仅有20余种,包括手抄本、刻本、碑刻、官印等。其中流传下来的典籍仅有《孝经》和《入菩提行注释》(残,现存12叶,原件藏于德国柏林)两种。《孝经》是国内收藏的唯一一部元代汉蒙合璧刻本。遗憾的是,书的封面及第一页残缺。据《元史》第二十二章记载,本书为元大德十一年(1307)八月中书右丞孛罗铁木儿编译。书内附有“民国三十七年(1948)一月二十六日苏联使馆秘书潘克福赠”的说明。回鹘式蒙古文《孝经》是研究十三世纪蒙古语言发展史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蒙古文翻译史的重要文献。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2.《大藏经?甘珠尔》,印度大乘佛教经典,是大藏经的佛说部,亦称正藏,系佛祖圆寂后经弟子们六次结集而记录下来。《名录》收录了蒙古文《甘珠尔》两个不同版本。最早的蒙古文佛教典籍是元代依据藏文、梵文、汉文佛典译出,以写本形式流传。元朝灭亡后,蒙古地区的佛教也趋于衰落。十六世纪末,随着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传入,蒙古地区的佛教得到复兴,佛典的翻译事业也再次兴盛起来,并于十七世纪前期,完成蒙古文《甘珠尔》的翻译与结集,于1628-1629年完成著名《金字甘珠尔》。《金字甘珠尔》,共一百一十三函,磁青纸泥金写本,现存19函,梵夹装,为蒙古文《甘珠尔》最早的版本。此版本由蒙古大汗林丹汗召集蒙古右翼三万户以班智达贡葛厄斯尔、固什萨木丹僧格为首的33位译师翻译,后被列为“镇国至宝”收藏供奉。据《蒙古文甘珠尔?丹珠尔目录》,1957年有位名叫照达巴的先生把此经请进原内蒙古历史语言文学所(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前身),现收藏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另一种为北京版朱印《甘珠尔》,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刻本,存一百零九函,梵夹装。康熙五十六年(1717)三月十九日,奉清圣祖玄烨旨意,在内蒙古多伦县汇宗寺开始经书的校勘工作,经众喇嘛在原《金字甘珠尔》的基础上,依据1683年北京版藏文《甘珠尔》重新校订和翻译,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北京嵩竹寺刊毕。它是蒙古文仅有的刻本《甘珠尔》,世界上仅存八套,国内存六套。《名录》入选的两套藏品分别收藏于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和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目前国内收藏蒙古文《甘珠尔》有五种版本,分别为明代竹笔泥金写本(19卷),清代竹笔写本(108卷),清初竹笔朱墨套写本(22卷),清代朱印本(109卷)清中期竹笔写本(109卷)。 3.《大藏经?丹珠尔》,印度大乘佛教经典,是大藏经的论部,亦称副藏。包括经律的阐明和注疏、密教仪轨和杂著。蒙古文《丹珠尔》共225函,梵夹装,由赞颂统会、本续解、契经解等三大部分内容组成,共3861

图书馆古籍保护利用与古籍价值实现思考

图书馆古籍保护利用与古籍价值实现思考 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古籍作为历史的传承和见证,是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的瑰宝。我国古籍具有悠久的历史,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不断地保存着各种各样的古代文献,从甲骨文到竹简、木牍、帛书到纸张发明之后的古代图书、字画、拓片等。古籍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本身具有档案、文书的内涵,同时也是珍贵的古董文物。因此,做好古籍的保护与利用,充分发挥古籍价值,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性工作。 标签: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利用 古籍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重要载体,集中体现出了文献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随着公众精神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古籍保护认知的不断加强,对古籍利用的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出于保护的目的,不少图书馆所藏的古籍善本均无法轻易接触,即便专家学者想见到也非常不容易,并且由身份认证、复制范围、收费标准等规定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公共图书馆作为直接面向社会大众的服务机构和平台,应该正确看待“藏”与“用”的矛盾,延续并发扬近代公共图书馆已形成的服务民众思想,充分认识并发挥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职能,合理利用古籍保护的各项成果,积极开展阅览、整理开发与学术研究等工作,为社会提供更加真诚、便捷、优质的古籍服务,真正实现古籍的价值。 一、古籍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经费,硬件设施不足 古籍保护经费的缺乏是古籍保护发展的瓶颈。有文献指出,许多图书馆古籍收藏库中由于缺乏温控设备,库房的密封性较差,且部分书库还缺乏消毒、杀虫以及空气净化设备。由于缺乏硬件设备,古籍的消毒杀虫、换气通风都只能通过一些常规方法,例如晾晒、放置驱虫药或是开窗通风的方式,这些方法不但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且效果也不是那么理想[1]。此外,书库中的空调也仅仅是根据工作人员的需求开启,无法保证空调在必要的时间开启。 2.人手不足 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收藏量大,但是图书馆在职工作人员较少,虽然图书馆开展了古籍保护相关的培训班,但是仍旧无法满足古籍保护工作的需求。有相关文献指出,参加完培训班之后仅有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员能够独立进行古籍保护工作,这主要是由于古籍保护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培训只能让工作人员对古籍保护有一个大概的认知,要想独立完成古籍保护工作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够实现[2]。此外,由于人手不足,无法快速了解馆藏古籍的现状,只能一边整理一边观察古籍的健康状况,难以快速整理出已经损毁的古籍和需要修复的古籍。

西南五省珍贵树种名录

西南五省珍贵树种名录 云南地区 一级:海南粗榧、南方红豆杉、喜马拉雅红豆杉、水松、秃杉、伯 乐树、毛叶坡垒、望天树、铁力木、大树杜鹃、银叶桂、珙桐、光 叶珙桐、香果树、蚬木 二级:篦子三尖杉、福建柏、长苞冷杉、油麦吊云松、毛枝五针松、澜沧黄杉、黄杉、云南穗花杉、云南金线槭、刺楸、榆绿木、四数木、版纳青梅、杜仲、东京桐、喙核桃、云南樟木、思茅木姜子、 滇楠、版纳黑檀、花榈木、长蕊木兰、鹅掌楸、厚朴、长喙厚朴、 香木莲、大果木莲、大叶木莲、华盖木、香籽含笑、水青树、观光木、麻橝、红椿、见血封喉、云南肉豆蔻、马尾树、野荔树、紫荆木、野茶树、滇桐、榉木、椴木、云南石梓。 云南省珍贵树种名录(第一批) 苏铁属(所有种)、南方铁杉、乔松、翠柏、肉托竹柏、贡山三尖杉、云南红豆杉、云南榧楠、滇润楠(滇楠)、纤细龙脑香(盈江 龙脑香)毽树、擎天树、千果榄仁、蝴蝶果、云南七叶树、滇藏榄、云南金花茶、苏木、橄榄红豆、滇黄皮树、东京山核桃。

重庆地区 重庆是一个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据调查: 重庆现有高等植物6000多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有59科105属 127种,包括银杉、梭椤、水杉、福建柏、穗花杉、崖柏、红豆杉、金佛山兰、珙桐等,他们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大娄山山脉北坡的江津、綦江、万盛、南川、武隆,东北部大巴山山脉南坡的城口、巫溪、 巫山,南部武陵山山脉的黔江、彭水、酉阳、秀山和石柱等地,尤 其是三峡库区特有植物异常丰富。这里介绍的崖柏、珙桐和红豆杉 是重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珍稀树种,它们同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在我市众多珍稀树种中颇具代表性。 最漂亮的――珙桐 珙桐,别名水梨子、鸽子树。属珙桐科,系落叶高大乔木,大 多生长在海拔1200-2500米的山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它树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全省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复查换证的通知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全省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复 查换证的通知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陕环办发[2012]50号 【发布部门】陕西省环境保护厅 【发布日期】2012.04.05 【实施日期】2012.04.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全省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复查换证的通知 (陕环办发〔2012〕50号) 各设区市环保局、杨凌示范区环保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等规定,全省环保系统2012年有31家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合格证到期。对已到期未按时换证的监测机构,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将依法吊销其资质。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合法性,请各市环保局组织和督促辖区内到期的环境监测机构抓紧做好复查换证工作,各监测机构(见附件名单)于证书到期前3个月,将复查换证申请材料报省技术监督局认评处。 附件:全省2011-2012年环境监测机构复查换证到期名单

二○一二年四月五日附件:全省2011-2012年环境监测机构复查换证到期名单 证书编号发证日 期 有效日 期 地址邮编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1西安市蓝田县环 境保护局环境监 测站 2008270061U 号 2008- 5-9 2011- 5-8 西安市蓝田县 向阳70号 710500 杨 西 羊 029- 8271142 2铜川市环境监测 站 2008270072U 号 2008- 12-8 2011- 12-7 铜川市王益区 王家河南路 78号 727000 侯 美 玲 0919- 2881022 3城固县环境监测 站 2008270079U 号 2008- 12-27 2011- 12-27 城固县东环一 路5号 723200 袁 柯 君 0916- 7212805 4兴平市环境监测 站 2009270066U 号 2009- 4-30 2012- 4-30 兴平市南西南 巷 713100 杨 群 群 029- 38822780 5宝鸡市环境保护 监测站 2009270073U 号 2009- 6-10 2012- 6-10 宝鸡市西宝路 10号 721006 董 卫 民 0917- 3305526 6富平县环境监测 站 2009270072U 号 2009- 6-10 2012- 6-10 富平县金龙大 道35号 711700 张 江 荣 0913- 8214943 7渭南市环境保护 监测站 2009270071U 号 2009- 6-10 2012- 6-10 渭南市站北大 街9号 714000 王 国 强 0913- 2051896 8西安市环境保护 局灞桥分局环境 监测站 2009270069U 号 2009- 6-10 2012- 6-10 西安市灞桥区 纺织城新医路 87号 710038 魏 文 德 029- 83519094 9 站

手绘《山海经》

手绘《山海经》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古籍担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据青海省图书馆地方文献中心主任王建福介绍,青海省古籍存量约30万册,其中有67部古籍入选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珍藏于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的《山海经全图》就是其中之一。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具有神话传说性质的最古老的地理书,被人们誉为“千古奇书”。 民大收藏的古籍善本 因为是国家珍贵古籍,为了更好地保护它,这部《山海经全图》如今已不向读者开放。“珍藏这些古籍的保险柜上有两把钥匙,由我和另一位同事保管,只有我们两人都在场的情况下,才能打开保险柜,取出古籍。”青海省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那成英说。 虽然无缘得见《山海经全图》的原书,但是在那成英的电脑上,我们看到了《山海经全图》的照片。从发黄的封面可以看出,它历史悠久。“这部《山海经全图》是清初的手绘本,它的封面是木制的,共十册。从它的制作工艺可以看出,这部书是画在宣纸上的,后来人们再将它装裱,形成了现在经折装的《山海经全图》。”那成英说。 目前流传的《山海经》有许多版本,《山海经全图》相较于其他版本,最为特别的是全书基本上都是手绘图片,只有极少的文字说明。

这也是它的珍贵所在。据了解,根据“版本学”分类,古籍一般被分为孤本、善本和珍本,孤本就是指只此一本的古籍。善本是那些版刻古籍中的校刊好、装帧好、时代久、流传少,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书籍。珍本指的是比较稀见或比较珍贵的书籍或文学资料。在《国家珍贵名录》中,《山海经全图》属于善本。 古籍中的动物与传说中的不同 在那成英向我们展示的《山海经全图》的一张内页中,有这样一幅画像,一条盘旋而上的蛇,长着两个脑袋,从旁边注释的文字中可以看出,这个奇怪的动物是共工的臣子,它的名字叫相繇,也叫相柳。據说它喷出来的水比洪水还厉害,又苦又辣,吃了就会送命。禹见相柳如此猖獗,就运用神力杀了相柳,为民除害。相柳身上流出的血,一沾土地就五谷不生,把大片土地污染了。禹尝试用泥土陉塞,但三陉三陷,禹只好把这片地劈为池子,各方天神在池畔筑起一座高台,镇压相柳。 在另一张内页中,是一只像龙又不像龙,像蛇又不像蛇的动物。它身上有明显的鳞片,长着两个头,两条尾巴,四只爪子,两对翅膀。旁边的文字这样记载:“有神蛇,二身,同首,六足,四翼,见则不雨,名曰(同肥遗)蛇”。《山海经》中记载,这种蛇生活在华山,一出现就会天下大旱。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文字中写肥遗是“同首”,也就是一个头,《山海经》中也记载肥遗是一个头,可是在《山海经全图》的绘制图片中,却可以明显看出这只肥遗却有两个头。

[版本一]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推荐名单(共1516部)

[版本一]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推荐名单(共1516 部)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推荐名单(共1516部)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 这是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名录》收录宋元拓本71种,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录舆图43种,其中,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 纸质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还是西汉初即已发明造纸术的有力证明;收录的民族文字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其中,西藏博物馆藏元刻本《释量论》,是继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这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一、汉文珍贵古籍(一)先秦两汉时期

09860殷墟甲骨文商代后期龟甲兽骨 国家图书馆 34783片 上海博物馆 4911片 北京大学 2929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1961片 天津博物馆 1769片 清华大学图书馆 1495片 09861殷墟小屯南地甲骨文商代后期龟甲兽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5335片 09862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文商代后期龟甲兽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689片 09863 尹至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64 尹诰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65 程寤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66 保训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67 夜战国竹简

清华大学 09868 周武王又疾周公所自以弋王之志(金縢)战国竹简清华大学 09869 皇门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70 (祭)公之(顾)命(祭公)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71 楚居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72 系年战国 竹简清华大学 09873 为吏治官及黔首秦代 竹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09874 占梦书秦代 竹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古籍保护

《古籍保护》课程总结 一.古籍保护的意义及目的 古籍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份珍贵宝藏。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们研究中国社会面貌和生产、科学发展史的非常重要的依据,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古籍的保护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延续的重要举措,是对中华精神文明的保存。有利于把它们的社会价值、史料研究价值发挥到最大。对于古籍保护的目的,我认为它的目的不仅仅是保存,在更高的层次是它应该是应用。 二.纸张发展史 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于纸张出现的最早时间学术界是有争论的。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卓尔汉代烽燧亭遗址中发现麻制纸张;1957年西安灞桥出土西汉时期麻制纸张;1978年陕西扶风发现西汉宣帝时麻制纸张。据史书记载东汉(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实践和当时民间造纸经验,,采用官府设备加以改良、提高、推广,使造纸业有了前所未有突破。但是对于纸的使用与供应,直到西晋以前仍然是生息微弱。东晋安帝二年(403),太尉桓玄"废帝"执政,遂下令“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一举措对造纸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唐代是我国造纸业的发展的兴盛,主要表现在:1造纸原料的增多2造纸产地遍及各地3纸张品种的增多4纸张使用范围更广。但是“安史之乱”直到五代时期的社会动荡影响了纸张的发展。宋金元时期纸张的发展表现在:

竹纸的脱颖而出;纸的应用再次扩大;皮纸大量应用于印刷;以及论纸专著诞生。明清时期是我国手工纸鼎盛发展的在最后时期,也是我国机械纸的开始时期。原料、技术、设备、加工大为改进;纸张产量、质量、用途、产地更多。造纸技术记载、著作面世。近代(19世纪来)1887(清光绪13年)在香港办大成造纸厂;1891年李鸿章引进西欧造纸机器和技术,在上海办伦章、华章、龙章造纸厂,进入机器造纸阶段。解放前造纸情况: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质量差,品种少,产量低。制浆造纸设备,铜网,毛布器材——依赖进口。解放后造纸情况:发展迅速,改革开放后1983年以来产量增长9%/年,1985年造纸产量跃居世界第6,已达998.5万吨,造纸设备、纸张品种国内基本都能设计制造,只是满足不了需求,有时需要进口。 三.纸张的结构组成 对于纸张的构成,主要有两种区分,即:手工纸与机械纸之分。手工纸的主要成分有麻纤维(麻纸)、韧皮纤维(皮纸)、茎杆纤维(竹纸)等植物纤维,故保存时间长。机械纸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素等,故不易保存。对于手工纸的构成我们可以从其制作流程中得出结论,其制作流程(以皮纸为例)是:采枝→剥皮→拣料→腌料→蒸煮→洗料→踏料→浸料→打料→入槽→捞纸→榨干→焙纸→皮纸(成品)。整个过程下来,留下来的是以韧皮纤维为主的原料。而机械纸中的木质素被抛弃。 四.纸张的受损情况 随着时间的发展,无论是手工纸还是机械纸都不可避免的面临着

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恒温恒湿精密空调配置方案书

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恒温恒湿精密空调方案建议书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2019-07-12

—目录— –推荐方案配置结论摘要– (3)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及建设原则与目标 (4) 一、情况描述 (4) 二、高精密空调设计依据与标准 (4) 三、高精密空调系统夏季冷负荷计算 (5) 1、机房冷负荷计算方法 (5) 第二部分推荐配置及工程技术方案 (6) 一、本工程冷负荷计算 (6) 二、方案综述 (8) 第三部分艾默生Liebert.PEX+系列空调介绍 (14)

–推荐方案配置结论摘要–推荐方案配置表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及建设原则与目标 一、情况描述 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主要是保障储藏室恒温恒湿,一些古籍及重点资料,干燥后不易储藏,潮湿了易损坏。所以对湿度和温度要求都非常高,故需选用高精密恒温恒湿空调。 根据图纸测量,走廊和电梯都不具备搬运条件,双门的空调都无法搬运。所以选用单门的空调可以满足现场使用。 二、高精密空调设计依据与标准 ●JGJ 25-2010《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GB 50019-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WHT 24-2006《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 ●JGJ38-99《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1、正压密封要求 主机房应维持正压。主机房与其他房间、走廊的压差不宜小于5Pa,与室外静压差不宜小于10Pa。 2、洁净度要求 A级和B级主机房的空气含尘浓度,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0.5微米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 3、新风需求 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应取下列两项中的最大值: 1)按工作人员计算,每人40m3/h; 2)维持室内正压所需的风量。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暂行办法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对珍贵古籍的保护工作,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目的是建立完备的珍贵古籍档案,确保珍贵古籍的安全,推动古籍保护工作,提高公民的古籍保护意识,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 第三条文化部负责组织《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工作。文化部设立专家委员会,负责《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评审工作。 第四条《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主要收录范围是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的,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古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可视具体情况适当放宽。 第五条国家珍贵古籍的评选标准,原则上与《古籍定级标准》所规定的一、二级古籍的评定标准相同,即国家珍贵古籍原则上从一、二级古籍内选定。 第六条申报及评审程序: (一)由古籍收藏单位和个人按照文化部制定的统一格式,向所属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提交《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书。

(二)省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申报古籍进行汇总、初审,向文化部提出申报。中央直属单位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向文化部提出申报。 (三)文化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将合格的申报材料提交专家委员会。 (四)专家委员会根据评审标准进行评审,提出国家珍贵古籍推荐名录,提交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五)文化部根据专家委员会的评审意见,拟定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经部际联席会议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第七条《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评审工作根据情况不定期开展。每次申报评审时间由文化部确定并印发相关通知。 第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参照本暂行办法进行省级珍贵古籍名录的评定。 第九条本暂行办法由文化部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浅谈古籍保护工作

“变划船人为掌舵者” ——荷兰国家档案馆关于数字时代档案功能的实践和反思 2017-01-06 作者:汉斯·霍夫曼原载于:中国档案报 过去20多年间,关于档案工作在数字时代必须与时俱进,迎合时代挑战的问题反复被提及和强调。在当前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浪潮中,反观之前提出的“档案工作要被重塑和转型”的观点是有先见之明的。社交媒体、开放数据、大数据,以及涉及信息管理领域的信息自由、隐私权、开放政府、信息安全等正 在不断重塑人们对于文件的概念、价值、作用、管理的认知。 技术革新带来的影响不仅限于改变了文件的属性,同时改变了人们和社会组织行为习惯、沟通方式 以及业务模式。档案的根本属性以及档案机构的角色成为被广泛争论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社会中,不同组织之间、公共与私有领域的边界日趋模糊,不少机构都重视并开始对“数字信息资产”进行 类似档案管理的操作,这对传统档案机构来讲,是挑战还是潜在机遇?在日新月异的数字世界中,档案 机构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更高的战略层面上思考数字时代档案 的功能定位。 业态巨变挑战空前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档案行业发生了巨变,文件管理工作面临着空前挑战。从文件载体形式上看,数字时代文件更多地呈现为虚拟形式,其与纸质形式最根本的区别是使用元数据进行创建。元数据描述 文件的名称、类型、创建时间、创建人、存储路径等基本信息,一旦出错,追溯问题将耗时耗力。而且,电子文件易被修改,这引发人们对电子文件可靠性的质疑。 从文件管理的流程来看,过去的文件管理是分段式的,生成、保管和利用等不同环节往往由不同主 体完成;在数字时代,文件管理的连续性大大增强,统一于一个业务流程中。生成文件的机构将文件视 为重要资产,掌握着选择、组织、描述、保管和利用这些“资产”的权力。我们需要思考这种情况给档 案机构带来的影响,档案管理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中应该遵循什么基本原则,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早在1993年,两位北美地区的文件管理专家大卫·伯尔曼和玛格丽特·海德斯托姆已经认识到电子文件管理给档案机构带来的挑战,建议超越具体操作层面,从更高层次上看待档案工作。在20多年后的今天,两位的观点是具有超前意识的,遗憾的是面对电子文件管理带来的各种问题,尽管我们已经做了

辽宁省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概况

辽宁省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概况 辽宁省图书馆 2009年全国古籍普查工作进入第三年,也是古籍普查和古籍保护工作取得很多阶段性成果的一年,辽宁省图书馆在辽宁省文化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直接指导下,各方面工作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借此机会向各位同仁汇报如下。 一、积极履行省古籍保护中心职能,协助省文化厅全面启动辽宁古籍保护工作 1.协助省文化厅组织全省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 除了做好本馆的申报工作外,2009年底我们还积极组织省内各古籍收藏单位进行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组织专家对省内五家单位提出申报的992部古籍进行初审,确定我省815部古籍基本符合《名录》条件,向文化部统一申报;对省内三家单位提出申报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向文化部统一申报;二批《名录》公布后,我们向省文化厅提交我省入选的227部古籍的目录,并进行入选情况的汇总分析等。 2.协助省文化厅开展全省古籍普查工作。 2009年,我们协助省文化厅起草了《辽宁省古籍普查实施方案》、《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暂行办法》、《辽宁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并召开了全省古籍保护工作会议;我们还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古籍收藏状况的摸底调查,最大限度地收集古籍收藏机构的信息,与39家古籍收藏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协助省文化厅开办全省古籍普查培训班,对来自全省市县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及宗教系统的39家单位的近60位古籍保护从业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古籍普查培训;协助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大连开办古籍编目培训班,招收省内学员等;及时向各古籍收藏单位传达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下发的各项工作任务与业务信息,随时解答省内各古籍收藏单位提出的有关古籍普查与保护工作的相关咨询;编制古籍保护简报;完成全国古籍普查软件平台的招标、软件调试和服务器配发工作等。 3.协助省文化厅进行第一批《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和“辽宁省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我省名录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评 工作从2008年10月开始,由于前期准备和宣传工作比较到位,各古籍收藏单位都认识到申报工作的重要性,把“双申”工作作为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中的古籍书影拍摄相关规范与样例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中的 古籍书影拍摄相关规范与样例 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扫描的古籍书影效果最好,没有扫描设备的单位使用相机拍摄书影。 ※古籍书影拍摄与一般摄影原理相同,但由于古籍本身的特殊形制和特点,需要注意一些项目。 ※为了各馆在今后的古籍申报中拍出更好的书影,现根据第一、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过程中各单位书影拍摄情况,草拟此样例。 一、相机本身 ※拍摄古籍书影所需相机一般来说是分辨率(像素)越高越好,当然,普通相机也能拍出较为合适的书影。推荐使用单反相机。单反数码相机指的是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即Digital数码、Single单独、Lens镜头、Reflex反光的英文缩写DSLR。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单反数码相机品牌有:佳能、尼康、宾得、富士等。 ※拍摄前请将相机的图片设置为最大尺寸,书影用原始格式的保存。 关于书影保存,请注意: (一)如用扫描仪扫描,扫描时,请将分辨率设置为300dpi以上,图像保存为TIFF格式。 (二)如用数码相机拍摄: 1.拍照时,请设置为最大尺寸。 2.如果相机支持拍摄RAW(原始)格式,请使用RAW格式。如果无法拍摄RAW格式,可使用TIFF格式。如果无法拍摄TIFF格式,可使用JPG格式。 ※分辨率是用于度量位图图像内数据量多少的一个参数。通常表示成ppi(每英寸像素Pixel per inch)和dpi(每英寸点)。Ppi和dpi(每英寸点数)经常都会出现混用现象。从技术角度说,“像素”(P)只存在于计算机显示领域,而“点”(d)只出现于打印或印刷领域。

※拍摄前请取消时间日期设置,不要在书影上显示时间日期。 (此书影由于留下时间日期,如果做图录就不能使用,需要重新拍摄)二、书影拍摄 书影拍摄最为关键。以下为古籍书影拍摄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书叶选择 ※尽量选择卷端、牌记、序跋、圈点批校、钤印等最能说明此书的特点、可以帮助判断古籍版本、古籍定级的书页。 ※需要拍摄首卷卷端书影,如无首卷卷端,可顺延至下卷卷端。 ※由于申报名录的特殊性,在选择卷端时,应尽量多选择几个卷端拍摄,因为很多古籍可能存在抄配、修板等各种复杂情况,为了相互比对,更好地断定是否为同一版本需要多几幅卷端书影。 ※拍摄的书叶一般用单页即可。

古籍保存与保护

古籍保存与保护 古籍,顾名思义就是指古代的书籍。它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人类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需要永久的保存。但随着时间流逝,在自然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下,古籍会逐渐老化而受损,严重的导致无法使用,将给人类文化造成极大的损失。 古籍保护的任务是研究其损坏的原因,寻找科学的保护方法,延长其寿命。 (一)温湿度的作用 1、温度 ●高温 书库的温度过高会使耐热性比较差的字迹发生扩散;有利于有害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每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有一定的温度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则生长缓慢或停止;高温会加速古籍纸张材料中各种有害的化学杂质的破坏作用。一般来讲,温度愈高,化学反应进行得愈快。 ●低温 低温将会使纸张里的水分产生结冰,致使它的内部结构遭到破坏,使得强度下降,所以库房温度不要低于零度。 2、湿度 ●潮湿 库房潮湿会加速古籍纸张材料纤维素的水解,纸张强度下降;潮湿会

使耐水性较差的字迹洇化退色;有利于古籍有害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危害古籍的微生物的生存及新陈代谢是离不开水的,这些水分主要来自古籍纸张中的水分,而纸张含水量的多少又受到库房空气湿度的影响。一般来讲,无论是危害古籍的霉菌还是害虫,它们所要求的最适宜的湿区约在70%以上;库房潮湿还会促进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灰尘等对古籍制成材料的破坏。 干燥 湿度太低会使纸张里的水分过度蒸发不能保持正常的含水量,将会使纤维内部的结构遭到破坏,纸张纤维就会变硬变脆,强度也必然下降。 (二)古籍特藏书库环境温湿度要求 古籍特藏书库环境温度:16℃—22℃;相对湿度:45%—60%。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古籍保存寿命,古籍特藏书库的温湿度应保持稳定,温度日较差不应大于2℃,相对湿度日较差不应大于5%。 (三)温湿度测定 测定温湿度有相对的仪器,有测湿仪表、液体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普通干湿球温度计等。 通过测定来掌握库内外温湿度变化的规律,以便及时主动地采取控制和调控库内温湿度的措施。掌握通风降湿的有利时机,检查控制和调节库房温湿度措施的效果。 (四)对古籍损坏环境因素的防治 1、密闭 密闭的作用是防止或减少不适宜的温湿度对库内的影响,以便尽量保

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和一二三级保护植物名录

我国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 (所有)、、、、(所有种)、(所有种)、长臂猿(所有种)、、、、、、、、、、、、、、、、、、、、、、、、、、、、、、、、、、、、、、、、、、、、、、、、、、、、、、、、、、(所有种)、、、、、、、、、、、、、(所有种)、、、、、、、、、、、、、、、、、、。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兽纲: 短尾猴、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棕熊(包括马熊)、石貂、水獭(所有种)、小爪水獭、斑林狸、小灵猫、大灵猫、草原斑猫、荒漠猫、丛林猫、猞猁、兔狲、金猫、渔猫、其他鲸类、麝(所有种)、河麂、马鹿(包括白臀鹿)、水鹿、驼鹿、黄羊、藏原羊、鹅喉羚、鬣羚、斑羚、岩羊、盘羊、海南兔、雪兔、塔里木兔、巨松鼠 鸟纲: 角、赤颈、鹈鹕(所有种)、鲣鸟(所有种)、海鸬鹚、黑颈鸬鹚、黄嘴白鹭、岩鹭、海南虎斑(开鸟)、小苇(开鸟)、彩鹳、彩鹮、白琵鹭、黑脸琵鹭、红胸黑雁、白额雁、天鹅(所有种)、鸳鸯、其他鹰类、隼科(所有种)、黑琴鸡、柳雷鸟、岩雷鸟、镰翅鸟、花尾榛鸡、雪鸡(所有种)、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蓝马鸡、黑鹇、白鹇、原鸡、勺鸡、白冠长尾雉、锦鸡(所有种)、灰鹤、沙丘鹤、白枕鹤、蓑羽鹤、长脚秧鸡、姬田鸡、棕背田鸡、花田鸡、铜翅水雉、小杓鹬、小青脚鹬、灰燕鸻、小鸥、黑浮鸥、黄嘴河燕鸥、黑嘴端凤头燕鸥、黑腹沙鸡、绿鸠(所有种)、黑颏果鸠、皇鸠(所有种)、斑尾林鸽、鹃鸠(所有种)、鹦鹉科(所有种)、鸦鹃(所有种)、灰喉针尾雨燕、凤头雨燕、橙胸咬鹃、蓝耳翠鸟、鹳嘴翠鸟、黑胸蜂虎、绿喉蜂虎、犀鸟科、白腹黑啄木鸟、阔嘴鸟科(所有种)、八色鸫科(所有种) 爬行纲: 地龟、三线闭壳龟、云南闭壳龟、凹甲陆龟、蠵龟、绿海龟、玳瑁、太平洋丽龟、棱皮龟、山瑞鳖、大壁虎、大鲵、细痣疣螈、镇海疣螈、贵州疣螈、大凉疣螈、细瘰疣螈、虎纹蛙鱼纲: 黄唇鱼、松江鲈鱼、克氏海马鱼、胭脂鱼、唐鱼、大头鲤、金线靶、大理裂腹鱼、花鳗鲡、川陕哲罗鲑、秦岭细鳞鲑、文昌鱼 腹足纲: 虎斑宝贝、冠螺、大珠母贝、佛耳丽蚌、伟铗叭、尖板曦箭蜓、宽纹北箭蜓、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拉步甲、硕步甲、彩臂金龟(所有种)、叉犀金龟、双尾褐凤蝶、三尾褐凤蝶、中华虎凤蝶、阿波罗绢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