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感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年)

智能传感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年)
智能传感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年)

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

(2017-2019年)

为贯彻落实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大数据等国家战略,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调整战略机遇期,提升智能传感器产业核心竞争力,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按照《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要求,结合《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制订本行动指南。

一、行动背景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全球信息技术发展正处于跨界融合、加速创新、深度调整的历史时期,呈现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特征。智能传感器作为与外界环境交互的重要手段和感知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指具有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信息存储功能的多元件集成电路,是集成传感芯片、通信芯片、微处理器、驱动程序、软件算法等于一体的系统级产品,市场应用正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已成为决定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与基础之一。同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的兴起,推动传感技术由单点突破向系统化、体系化的协同创新转变,大平台、大生态主导核心技术走向态势明显,并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布局的战略高地。经过近

些年的发展,我国智能传感器技术与产业具备了加快突破的基础,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面临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生态不健全、科研生产与应用不协同等问题,由此带来的产业安全、信息安全挑战不容忽视。

二、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紧抓智能传感器市场需求爆发增长、技术创新高度活跃的战略机遇期,聚焦移动终端、智能硬件、物联网、智能制造、汽车电子等重点应用领域,突出“后摩尔”时代融合创新发展主线,紧紧围绕产业链协同升级和产业生态完善,补齐以特色半导体工艺为代表的基础技术、通用技术短板,布局基于新原理、新结构、新材料等的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做大做强一批深耕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封测和系统方案的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检测认证和创新服务的机构,建成核心共性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有效提升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加快发展,支撑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二)总体目标

到2019年,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取得明显突破,产业生态较为完善,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竞争优势明显的国际先进企业,技术水平稳步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供给能力有效提高。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达到26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十亿元的企业5家,超亿元的企业20家。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生产线产能稳步增长。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成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模拟仿真、设计、MEMS工艺、晶圆级封装和个性化测试技术达到国际水平;涵盖智能传感器模拟与数字/数字与模拟转换(AD/DA)、专用集成电路(ASIC)、软件算法等的软硬件集成能力大幅攀升;智能传感器专利申请量稳步提升,在新型敏感材料、低功耗设计、反馈控制和安全机制等重点领域形成初步布局;金属、陶瓷、光纤等非半导体类传感器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

——生态体系基本完善。智能传感器公共服务平台的承载能力和技术水平稳步攀升;氮化铝(AlN)、锆钛酸铅(PZT)等MEMS用薄膜敏感材料供给能力不断增强;镀膜机、光刻机、深硅刻蚀机、晶圆键合机、大规模高精度测试机等重大装备性能快速提升。产业链协同持续加强,在重点应用领域形成较强系统方案能力。

三、主要任务

(一)补齐设计、制造关键环节短板,推进智能传感器向中高端升级

重点攻关智能传感器可靠性设计与试验、模拟仿真、信号处理、无线通信、电子自动化设计(EDA)工具、软件算

法等关键技术,推进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的深度结合,提升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着力突破硅基MEMS加工技术、MEMS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集成、非硅模块化集成等工艺技术,持续提升工艺的一致性、稳定性水平,同时探索发展满足多领域、多品种、多厂商、多批次智能传感器定制生产的柔性制造模式。推动发展器件级、晶圆级MEMS封装和系统级测试技术,鼓励研发个性化或定制化测试设备。

支持企业探索研发新型MEMS传感器设计技术、制造工艺技术、集成创新与智能化技术等,持续提升原创性研发能力,逐步构建高水准技术创新体系。

专栏1:核心技术攻关工程

(二)面向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健康医疗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智能传感器应用示范

提升消费电子智能传感器一体化解决方案供给能力,推进光学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硅麦克风向高精度、高集成、高性能方向演进,加快智能传感器产品在高端消费电子领域实现规模应用。

完善新型高端汽车智能传感器布局,加速汽车压力传感器、惯性传感器集成化发展进程,重点布局激光雷达等车用先进智能传感器研究,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推动汽车传感器由感知型向分析型发展演进。

推进工业智能传感器智慧应用,提升工业惯性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稳定性与可靠性,突破传感器数据融合处理关键技术,增强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制造装备等深度感知和智慧决策能力,持续提升智能传感器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水平。

拓展医用智能传感器应用领域,发展符合医疗电子高灵敏度、高信噪比、高安全特性要求的生物传感器产品,推动医用智能传感器从病人监测、体外诊断、医疗成像和病人护理应用场景向视网膜植入、外骨骼、心脏起搏器等新兴领域

延伸。

产业部门、应用部门、产业集聚区将积极组织智能传感器应用示范项目,加强产用对接,加快智能传感器在重点领域的创新应用。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行业社团对智能传感器示范应用的典型案例加强宣传和推广。

(三)建设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进一步完善技术研发、标准、知识产权、检测等公共服务能力,助力产业创新发展支持建设国家及省级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发挥好相关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作用,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现有的设施平台,保证资金持续投入,完善并更新设备设施,提升研发设计、中试等公共服务平台的承载能力,积极开展基础共性技术的联合研发、标准制定、专利布局及运营等工作,帮扶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建立智能传感器产品测试中心,注重完善测试方法和测试标准,提高主流产品测试技术水平和效率,推动提升智能传感器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加快相关智能传感器产品进入市场应用的步伐。

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发展,鼓励其参与相关规划、公共政策和标准制定等工作,开展行业数据统计分析,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咨询、政策引导、市场开拓等服务。

专栏2: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

(四)合理规划布局,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围绕智能传感器产业、技术、智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集中力量打造以上海、江苏为重点的长三角产业集聚区,以深圳、广州为重点的珠三角产业集聚区以及以北京为重点的环渤海产业集聚区,推动西安、成都、重庆、武汉、哈尔滨等侧翼地区产业发展。

引导智能传感器产业组织方式向虚拟集成设计制造(IDM)模式或IDM模式发展,支持企业开展传感器敏感材

料、器件设计、系统集成、制造工艺和封装工艺的联合攻关,提升关键环节配套水平,完善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布局,增强产业协同发展能力。

加强骨干企业培育,鼓励骨干企业整合现有产业资源,打通产业链条,面向重点应用领域方向,形成系统级智能传感器解决方案,引领带动产业集群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专栏3:产业链升级工程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充分利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协调中央、地方和其他社会资源,共同推进技术升级和产业结

构优化。发挥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的中介桥梁作用,强化产业链协同与合作,构建良性发展环境。推动建立智能传感器产业监测与预警机制,制定智能传感器技术产业路线图。加强基础通用和产业共性技术标准研制,推进新兴和融合领域技术标准研究,完善优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等各层级标准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引导支持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

(二)财税金融支持

研究利用现有财政资金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智能传感器产业扶持力度。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1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等文件明确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强产融合作,发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及地方性产业基金的撬动作用,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方式进入智能传感器产业领域,引导智能传感器产业与金融资本深度合作,在银行信贷、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资本支持,形成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金多方投入的新格局。

(三)人才培养与引进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根据需求和自身特色,联合公共服务平台和企业,建设跨学科的智能传感器综合人才培养

基地,为企业输送高层次工艺人才和技术创新人才。鼓励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人才培养向智能传感器方向倾斜。积极引进海外领军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持续优化人才环境,支持相关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技术中心、孵化创业中心等建设,为高端人才集聚提供载体。

(四)国际合作

鼓励国内骨干企业、科研机构与国外企业、研究单位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合作研发、人才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支持国外企业在华合资、合作建立新型智能传感器研发中心,共同开发新型智能传感器。支持与国外装备、材料企业深度合作,进一步完善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增强产业竞争能力。

传感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传感器项目 可行性分析报告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摘要说明— 随着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推广,传感器在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从产业链来看,传感器上游主要为各种零部件等以支撑感知层;中游是以光传输、通信 设备、网络设备等构成的传输层;下游是应用层,其中以物联网领域中的各 项应用为主。智能传感器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带 有微处理机,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 理机相结合的产物。其中,以MEMS为代表的智能传感器是传感器发展的趋势。目前,MEMS智能传感器产品已经深入应用到各个领域,进入到万物互联时代,并在智能硬件、智能汽车、智能工业等领域拉动下迎来快速发展。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传感器的设计技术囊括了多种学科、理论、材 料和工艺知识,突破起来十分困难,目前,在人才匮乏、研发成本高昂、 企业恶性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国还没有突破传感器一些共性关键技术。 产业化能力不足:由于我国企业技术实力的落后,行业发展规范尚未形成,导致国内传感器产品不配套且不成系列,重复生产、恶性竞争的现象 的多发,使得产品可靠性较差、低端偏移较为严重,产业化程度与品种和 系列不成正比,只能长期依赖国外进口。资源不集中:目前我国传感器 企业又1,600余家,但大都以小微企业为主,盈利能力不强,缺乏技术引 领的龙头企业,最终导致资金、技术、企业布局、产业结构、市场等方面

都变现出分散的状态,资源得不到有效集中,产业发展也迟迟无法走向成熟。高端人才较为匮乏:由于传感器行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资金、技 术和产业基础都较为薄弱,加之涉及学科多,要求知识面广,新技术层出 不穷,导致很难吸引到高端人才投身其中。此外,我国人才培养机制的不 完善、不合理,也导致行业面临人才缺乏问题。我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发 展趋势分析如下。利好政策推动发展。近年来,政府出台多项国家战略,推动了物联网及传感器的发展。智能传感器是物联网时代的“标配”传感器是用于采集各类信息并转换为特定信号的器件,而智能传感器是传 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智能传感器相对于传统的传感器具 有很多优点,如通过软件技术可实现高精度的信息采集;成本相对较低功能 多样化;同时具有一定的编程自动化能力。物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将整 个世界带入到物联网时代,这是比信息时代更智能的新时代。在发展物联 网的过程中,智能传感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推动产业升级智 能传感技术是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的先行技术,作为前端感知工具,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智能传感器技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智能传感器作为广泛地系统前端感知器件,既可以助 推传统产业的升级,如传统工业的升级、传统家电的智能化升级;又可以对 创新应用进行推动,比如机器人、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无人机、 智慧家庭、智慧医疗和养老等领域。应用领域广泛:在智慧农业中 的运用。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农业项目大多都在田间进行,校正操作非常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实施方案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2

关于印发宁德市开展旅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旅行社、星级旅游饭店、A级景区: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黑龙江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黑政发〔2010〕89号)精神,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促进我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现将《双鸭山市开展旅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九月 十四 双鸭山市旅游局

双鸭山市开展旅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 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进旅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旅游企业安全生产行为,强化安全基础管理,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结合我市旅游企业实际,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促进企业安全达标升级,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决定在全市开展旅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强化措施、全面推进”的思路,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落实旅游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机结合,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强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加快安全生产法制化、规范化进程,促使旅游企业加快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各旅游企业安全生产本质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能力明显增强,为我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 巩固发展近年来旅游行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活动和安全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果,着力健全完善旅游行业安全管理标准体系。按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安委会《实施意见》

智能传感器的五大领域应用

智能传感器的五大领域应用 近年来,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迅速,据相关数据统计和预测,2014年产业规模达到了63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6%;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2017年产业规模突破9300亿元,同比增长9.31%。预计2018年我国的物联网整体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传感器在物联网产业中的作用 物联网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它是互联网的升级,也是信息化时代的核心。物联网的发展需要智能感知、识别和通讯等技术支撑,而感知的关键就是传感器及相关技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传感器的进步,就没有物联网的繁荣。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传感器产业也将迎来爆发,传感器是物联网采集数据的关键组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着全球开始步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获取和处理信息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要获取可靠并准确的信息,而传感器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例如在工业4.0时代,要用传感器来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参数,使设备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在智能家居领域,传感器是实现用户和家居单品(灯光、电视、冰箱、音响等)互动的基础;在无人驾驶中,需要通过传感器对交通和环境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这样才能保证汽车在道路上的安全行驶……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未来物联网有多大的市场,传感器就能有多大的作为。 物联网时代,智能传感器将大有可为 中国的传感器产业相对落后,但随着物联网需求的增加,目前国内传感器呈现一种高速增长的态势。据统计,2017年中国的传感器市场规模为2070亿元,预计到2021年将增至5937亿元,未来五年中国传感器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约30%,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的传感器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以利用结构变化感知信号的结构型传感器;以半导体和材料组成的固体型传感器;以具有信息交换、处理能力的智能传感器,这也是物联网时代最有前景的传感器类型。 智能传感器具有高精度、成本低、功能多样化、自动化强等特点,它是一种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在很多物联网场景下的传感器都具有智能传感器得特点,未来得物联网时代,智能传感器将是市场主流。 传感器的类型有上万种,智能传感器亦是如此,一个良好的智能传感器是由微处理器驱动的传感器与仪表套装等组成,智能传感器能将检测到的信息储存起来并处理这些数据,从而创造出新数据。智能传感器实现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在工业、农业、医疗、交通等领域将发挥巨大作用,在未来的传感器市场上,智能传感器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近期云里物里也将发布光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新品。 五大领域对智能传感器的需求暴涨 近日,某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发布了未来最有前景的几大物联网场景,其中智能工业、智能家

关于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的计划(最新)

关于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的计划(最新)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全面提升供给质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X〕24号)、《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X—X年)的通知》(X政办发〔X〕72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市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X—X年)的通知》(X政办函〔X〕12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XX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紧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突出质量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持续深入打好“三强一制造”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强标准、质量、品牌和公共服务、质量技术基础、制度等供给,推动质量品牌梯度培育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水平。 ——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总体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XX制造”区域品牌、重大工程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涌现出一批质量领军企业、优势产业和消费者青睐的产品和服务。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品牌培育、发展与保护机制。培育一批标准先进、品质卓越的“XX制造”品牌企业,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优质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健全,公共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强,社会满

意度、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高。到X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92分,规模以上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达到70%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85分以上。培育XX县政府质量奖企业25家以上,“品”字标“XX制造”认证企业6家以上,省、市级服务业品牌5个以上,XX名牌产品20个以上,XX名牌产品50个以上。争创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1个、“西湖杯”6个。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地表水市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 ——质量基础更加扎实。标准化和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技术基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质量技术基础更加稳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政府对质量工作的要求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明显增强,工匠精神得到弘扬,质量人才梯队建设更加成熟,全民质量素质不断提升。到X年,导入卓越绩效模式企业50家以上,实现300人次以上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培训。创建省、市级中小学质量教育基地3家以上,新增制定国家、行业标准3项,制定“品”字标“XX制造”标准10个以上。 ——质量供给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质量宏观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不断优化,监管能力、效率和精准度全面提升。社会组织在质量建设中的组织、协调、服务和自律功能逐步增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更加科学有效,质量保险等多元救济机制逐步建立。

天津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天津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5-2017年) 集成电路产业是事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防建设和信息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已成为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竞相争夺经济和科技发展主导权的战略制高点。为贯彻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精神,促进天津市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引领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制定天津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期限为2015-2017年。 一、发展基础 天津市在国内较早布局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随着产业环境的不断完善,集成电路产业,特别是设计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初步形成滨海新区龙头带动,西青区、津南区等配套支撑的发展格局,构建起了涵盖设计、封测、制造、装备和材料的完整产业链条,聚集了中芯国际、飞思卡尔、展讯通信、唯捷创芯、芯硕半导体等50多家集成电路企业,以及中电46所、中电18所、航天8357所、8358所、707所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具备跨越式发展的产业基础。2013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125亿元,其中设计业38亿元,同比增长178%,连续多年增速排名全国第一。 2014年,国务院印发实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对大力发展

产业鼓励政策,集成电路产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和竞争的热潮。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天津市集成电路产业基础仍较为薄弱,还存在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平衡、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面向企业的融资服务、市场拓展、人才引进和培养等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贯彻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立足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坚持以发展设计业为重点完善产业链,以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和实施大项目为抓手发展产业集群,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产学研用联动发展的工作思路,打造国产CPU等关键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推动全市集成电路产业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带动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转型,有力支撑我市自主可控信息产业体系建设,服务国家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 (二)发展目标 以建设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基地和北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城市为总体目标,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集群化发展。到2017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28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形成“设计业引领、制造业提升、封测业支撑、材料装备等配套产业基本健全”的发展格局,综合发展水平达到国内先进。 设计业掌握22nm工艺设计能力,在国产CPU、移动通讯、

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安定区花沟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工作 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了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广泛而又普遍地把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到我校,坚持不懈地推进我校远程教育应用工作的深入开展,根据《定西市安定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我校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远程教育资源三种模式的应用要体现“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宗旨、以学科教学水平及教师能力提高为根本、以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指导思想,按照“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基本要求,不断创新制度,培育资源应用典型,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有效整合学科资源,大力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实事求是、逐步提升、典型引路、分类推进、打造精品”的原则,做到“五进三不漏”(信息技术与优质资源利用进计划、进教案、进课堂、进管理、进德育,不漏学科、不漏教师、不漏学生),形成“光盘播放班班通、卫星收视人人会、网络教室科科用”的三种模式普遍应用、娴熟应用的局面。三年内,争取使我校每位教师都能熟练使用远教资源进行教学,从而有力推动我校远程教育向深度和广度应用发展,为我校现代化教育奠定基础。 (一)、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机构与各自职责 1、领导小组: 组长:尹宝玉 副组长:景仙峰冉勤斌 成员:王学麒文俐平姚海袁彩霞孙彩霞水兆宝 职责: 1贯彻现代教育方针和政策,决策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及发展规划。 2认识远程教育工作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作用,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用 于远程教育的经费投入。 3领导及督促检查技术小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学习小组:

组长:王学麒 成员:文俐平姚海袁彩霞孙彩霞水兆宝各班班主任 职责: 1贯彻执行现代教育方针和政策,拟定我校远程教育的使用计划、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2提出学校远程教育设施建设规划,对入库远程教育设备进行验收建帐及管理。 3维护远程教育技术设备、设施,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4负责远程教育资源的下载收集、著录编目、及时推介新目录,方便教师教学教研查阅使用。 5熟悉远程教育设备,具有较熟练的操作能力,组织我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二)、现代教育设备责任人安排: 远程教育室:王学麒 多媒体教室:王学麒 光盘播放室:王学麒 其他设备由借出人保管 (三)、总体工作目标与任务 争创现代远程教育示范校,实现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挂牌。进一步加强对我校教师的全员培训,狠抓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主,常规电教手段为辅,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对全体教师的培训;进一步学习flash、photoshop、dreamweavermx2004 三个软件。 进一步学习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的选择、利用和二次开发;学习常用的课件制作方法。 教学人员每期在学校资源平台上完成一门学科的资源优化与整理;每期上好一节全校性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研讨课;每期制作完成一件高质量的教学

2020 年智能传感器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word 可编辑版)

2020 年智能传感器行业分析调研报告 2020 年 1 月

目录 1.智能传感器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5) 1.1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分析 (5) 1.2智能传感器行业结构分析 (5) 1.3智能传感器行业 PEST 分析 (6) 1.4智能传感器行业特征分析 (7) 1.5智能传感器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8) 2.智能传感器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0) 2.1技术相对落后 (10) 2.2政策体系不健全 (10) 2.3基础工作薄弱 (10) 2.4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11) 2.5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1) 2.6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11) 2.7管理效率低 (12) 2.8盈利点单一 (13) 2.9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13) 2.10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4) 2.11人才问题 (14) 2.12产品质量问题 (14) 3.智能传感器行业政策环境 (16) 3.1行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16) 2

3.2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6) 3.3“十三五”期间智能传感器建设取得显著业绩 (17) 4.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前景 (18) 4.1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18) 4.2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8) 4.3智能传感器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18) 4.4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19) 4.5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19) 4.6智能传感器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20) 4.7智能传感器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21) 4.8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22) 4.9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22) 4.10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23) 5.智能传感器行业发展趋势 (24) 5.1宏观机制升级 (24) 5.2服务模式多元化 (24) 5.3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24) 5.4社会化特征增强 (24) 5.5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25) 5.6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25) 5.7呈现集群化分布 (26) 5.8各信息化厂商推动"智能传感器"建设 (27) 3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切实解决我区传统产业内部存在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提升,促进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区委《关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定》(**委〔2008〕21号),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市场为核心,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加快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步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工业经济集约、集群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政策引导、行业自律等手段,利用市场倒逼机制,以企业为主导,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11年底全区四大块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完善丝织业产业链。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中国南方纺织城”,将**?中国南方纺织城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市场,并成为我区纺织业联接国内外主要纺织品市场的窗口和通道;创建三大中心,即依托**?中国南方纺织城创建“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为纺织业提供共性技术服务、网络交易平台和市场信息服务,带动纺织产业提档升级,至2011年底,**?中国南方纺织城市场成交额达40亿元。提升现有纺织产业,着力引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和品牌服饰产品等产业,促使纺织面料向多元化、高档化发展,力争到2011年底,在引进产业用纺织品项目、家用纺织品项目和品牌服饰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

(二)推进印染业资源优化。建立印染行业退出机制,引导、鼓励一批企业资产重组,到2011年底,末位淘汰企业5家,限期整改企业10家,以资产吸收、兼并、参股等方式优化重组企业3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树立一批投资强度高、产业提升明显的示范项目,其中洪合镇3项、王江泾镇5项。 (三)打造针织业“两大基地”。发挥针织业产业基础和错位发展优势,到2011年底,打造年出口毛衫达到2.5亿件的外贸出口毛衫制造基地,以及为品牌企业配套生产毛衫能力每年达1000万件的品牌毛衫生产基地。 (四)引导小家电业开拓市场。在现有基础上,**镇要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着力打造“中国集成吊顶名镇”,争取获得国家专业行业协会的认定。引导龙头企业以专卖店、加盟店、连锁店等方式,扩大营销网络,推动小家电业做大做强,提升对外知名度、美誉度、信用度。至2011年,规模以上小家电企业实现销售比2008年增长6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丝织业以市场为带动,加快产业延伸;印染业以项目为抓手,推动资源整合;针织业以基地创建为动力,提高规模效应;小家电业以龙头培育为核心,提升行业品牌。 (一)丝织业 整合提升市场优势,建立面向中小企业、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咨询、产品设计开发、产品质量检测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服务。 1、优化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丝织业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公共平台在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1)加快建设**?中国南方纺织城。一方面,要加强市场招商,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等方式,让区内企业和周边企业入驻**?中国南方纺织城,并依靠入驻企业以商引商,加速产业聚集,使**?中国南方纺织城成为我区丝织业联系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窗口。另一方面,整

加快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最新)

加快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智能传感器产业是国内外公认的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渗透能力强、市场前景广等特点,对于传统工业智能化改造具有重要意义。为抢抓发展机遇,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作为我市“565”现代产业体系中五大主导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呈现高速增长、高位运行的良好势头。特别是对于作为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智能传感器产业,我市高度重视、积极发展。现有X环测有限公司、X探伤技术有限公司、X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拥有X所、X院、X所、X院、X所、X所等部属军工科研单位,以及高校、企业技术中心(技术部门)等一大批涉及智能传感器开发应用的研发机构,通过“X英才计划”引进了X团队建设无线智能传感器项目,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智能传感器研究开发体系。X年,该产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30万元。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X>的通知》(国发〔X〕28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X—X年)>的通知》(工信部电子〔X〕288号)为指导,聚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应用领域,

大力开展智能传感器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带动先进装备制造业融合化、智能化发展,为壮大“565”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二)发展目标。力争到X年底,智能传感器产品和技术服务对全市重点产业领域企业的覆盖率达到5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亿元,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亿元。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智能传感器产业基本形成以市场需求为牵引的“研发+制造+应用”发展格局,将我市打造成为在智能传感器产业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制造基地。 三、重点任务 (一)鼓励和促进智能传感器研发设计 1.促进军民融合领域智能传感器研发设计。以国家大力推动军民融合为契机,抓住军民技术和产品实现双向互动的机遇,依托我市军工科研单位高端人才和科研能力优势,以智能前沿技术为牵引,加强军民融合领域智能传感器研发设计,逐步建立智能化军民融合发展体系。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科技局 2.加强本地科研机构智能传感器研发设计。鼓励我市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技术部门)等具备一定学术优势和科研实力的单位,与智能传感器生产应用企业合作,结合我市产业需要,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智能传感器。

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研究报告2019-2025年

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研究报告2019-2025年 报告编号(No): 378802 【出版机构】: 产业经济研究院 【出版日期】: 2019年4月 【交付方式】: 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产业经济研究院报告每个季度更新,我们的客户将免费售后服务一年,后期可以续费。行业研究报告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预测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公司、市场、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营销能力。 专家提示:十三五规划期间,产业政策对本行业产业链有重新梳理,数据每个季度实时更新,关于报告的图表部分,以当时购买报告的最新数据为准,图表的个数或多或少,届时以实际提交报告为准,感谢关注和支持! 第一章智能传感器相关概述 1.1传感器的基本介绍 1.1.1概念界定 1.1.2基本特点 1.1.3分类情况 1.1.4性能指标

1.2智能传感器的基本介绍 1.2.1智能传感器概念 1.2.2智能传感器分类 1.2.3智能传感器原理 1.2.4智能传感器特点 1.2.5智能传感器主要功能 第二章2017-2019年智能传感器行业发展环境分析2.1宏观经济环境 2.1.1全球经济运行情况 2.1.2国内经济运行情况 2.1.3国内工业经济分析 2.2政策环境分析 2.2.1智能传感器相关政策汇总 2.2.2智能传感器产业行动指南 2.2.3“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2.3技术环境分析 2.3.1传感器技术发展历程 2.3.2智能传感器技术综述 2.3.3网络化智能传感技术 2.3.4智能传感器专利技术 第三章2017-2019年传感器行业发展分析 3.1全球传感器行业发展概况 3.1.1行业发展历程 3.1.2发展规模分析 3.1.3区域布局状况

小学提升教学质量三年行动计划

小学提升教学质量三年行动计划 (2014—2017)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XXX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的三年行动计划》(州教发〔2014〕7号)文件精神,严格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行为,切实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我校在前期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观念,研究思考,结合实际工作,制定了平阳乡小学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一、教学质量现状分析 1.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集乡,经济相对落后,不少家庭重视教育。部分家长注重对子女的培养,能够主动关心孩子的学习,这些家庭的孩子普遍修养好、素质高、成绩优、兴趣广。 平阳地区除了一些随父母外出务工者之外,绝大多数子女在我校就读,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①行为习惯表现不佳:部分学生不少行为举止不雅,多数缺乏礼仪教育。②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态度和习惯不良。普通话不标准,方音严重,有的学生已经影响到了课堂学习。书写不规范,普遍存在写字潦草,簿本不整洁。家长普遍忙于生计,很少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过问,更别谈主动与学校交流了。缺少家长管教的孩子普遍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听课、思考、回答问题、完成作业、阅读等学习习惯不良。③沟通能力较弱。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与其他学生沟通相处,学习上不能向优秀学生学习、请教;与老师的交流也少,教师较难掌握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④学习成绩普遍有差距。由于教学点学生人数少,采取的是复式教学,升入中心校后,不适应大班额的教学,原先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明显跟不上班级学习的步调,造成分化严重的学习层次。

历年来,平阳中心小学的教学质量在全县C类学校还是处在前5名的,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制约我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和短板,不抓好这些学生的帮扶和转化工作,提升质量只能是奢谈。 2.优势分析 我乡是一个文化体育之乡,历史与文化的积淀,为学校造就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目前全乡共有教师41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31人,初级教师10人,本科以上7人,县级骨干教师1人,50周岁以上7人,教师结构相对合理。现在学校正以35岁左右的教师作为教学主力军,他们普遍业务水平高,教学能力强,有爱心,有责任感,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离不开他们的引领和带动。 平阳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也是我校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2013年以来,平阳乡出台了教育奖励办法,每年教师节对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这个文件的出台直接激励了我校教师投身教研,努力提升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3.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校在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矛盾主要是:学生生源参差不齐与学校教师对此问题认识和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究其原因,一是学校每学期都有一些学生在流动,流进流出的都有。班级、学生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定程度上造成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不能第一时间掌握这些学生的信息,也就不能及早地了解这些学生,制定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影响了对这些学生的帮扶。二是有些教师受前几年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一方面错误地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了,教学质量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因而一定程度上也放松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工作。另一方面学校教师队伍需要进一步改善。30-45周岁以上教师占一半多,年龄结构不算偏大;县级以上骨干教师人数只有1人,部分青年教师教学知识积淀不够深厚,教学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教学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盐都区工业企业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

盐都区工业企业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 智能制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为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和江苏行动纲要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市、区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加快我区智能制造和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现制订全区工业企业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期为2016-2018年。 一、总体思路 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全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抓手,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核心,以政策为引导,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路径,重点围绕智能装备、智能生产、智能服务等领域,培育骨干企业,实施重点项目,开展试点示范,提升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全区工业智能化水平,带动引领全区产业转型升级。 二、工作目标 ——全区智能装备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8年销售突破50亿元。高档数控专用机床跻入国内第一梯队。节能环保成套装备迈入国内领先技术方阵。工业机器人在国内涂装上下料等应用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电子行业3D打印设备占据国内领先位置。 ——重点面向汽车及零部件、机械、电子、纺织等行业,建设30个具有行业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的智能车间,其中2016 — 1 —

年启动18个智能车间建设。 ——建设一批示范性远程服务中心和平台,率先在风电装备、节能环保等行业取得突破并带动其他行业服务中心和平台建设,培育12个智能服务示范企业,培育5个具有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总集成、总承包企业。 三、重点领域 (一)智能装备 智能装备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执行等多种智能的现代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是发展智能制造的基础和前提。现阶段我区智能装备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高档数控专用机床、节能环保成套装备、工业机器人、3D打印装备和其他智能装备等。 1.高档数控专用机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国内外数控机床整机技术,重点突破转台、刀库、导轨等核心模块的研制生产,积极发展整机动态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功能复合、可靠性设计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卧式加工中心、通讯器材加工高速钻攻加工中心、双面卧式柔性加工中心、三坐标精密柔性加工单元等。 2.节能环保成套装备。重点研制在线监控工业烟气防治设备、固体废弃物智能化分选装备,除尘设备、污水泥处理装备自动化调节系统,余热回收系统等各类再生原料的高效智能化分选设备,加快打造智能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 — 2 —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影响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影响 1.传感器技术发展历史 从17世纪初伽利略发明温度计开始,人们开始利用温度进行测量。而真正把温度变成电信号的传感器是1821年由德国物理学家赛贝发明的,这就是后来的热电偶传感器。五十年以后,另一位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铂电阻温度计。在半导体技术的支持下,20世纪中期相继开发了半导体热电偶传感器、PN结温度传感器和集成温度传感器。与之相应,根据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相继开发了声学温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微波传感器。在那时,与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相比,传感技术的发展都落后于它们,不少先进的成果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并没有投入到实际生产与广泛应用中,转化率比较低。 在国外,传感器技术主要是在各国不断发展与提高的工业化浪潮下诞生的,并在早期多用于国家级项目的科研研发以及各国军事技术、航空航天领域的试验研究。然而,随着各国机械工业、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相关信息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以日本和欧美等西方国家为代表的传感器研发及其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已在国际市场中逐步占有了重要的份额。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传感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经过从“六五”到“九五”的国家攻关,在传感器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可靠性改进等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传感器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的体系,并在数控机床攻关中取得了一批可喜的、为世界瞩目的发明专利与工况监控系统或仪器的成果。但从总体上讲,它还不能适应我国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不少传感器、信号处理和识别系统仍然依赖进口。同时,我国传感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优势尚未形成,产品的改进与革新速度慢,生产与应用系统的创新与改进少。 2.传感器技术发展现状 如今在物联网和大数据的背景下,传感器的技术主要依赖于MEMS传感器、硅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与装配技术,在常规传感器技术基础上新增技术表现在传感信号数字化、智能化和通信技术。 传感信号数字化

智能传感器的在线自诊断1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智能传感器在线自诊断、自修复 胡学海、古天祥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摘要:本文首次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实现智能传感器在线诊断、在线修复的原理、方案,及软、硬件实现方法,对利用生物结构来提高电子系统可靠性进行了初步尝试。本文的成果适用于对速度要求不高的智能传感器系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字:智能传感器、在线自诊断、自修复、神经网络模型、触突、阈值 The Intelligent Sensor’s check and repair on line Which based on Nervous Model Hu Xue Hai 、Gu Tian Xiang Abstract:In this paper , it is carried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principle of Intelligent Sensor’s check and repair on line which based on nervous model and it’s structure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 The way to improve reliability by natural structure is tried . The way suits for the Intelligent Sensor . Key words:intelligent sensor, check and repair on line , nervous model , conjunction , limit value 中图分类号:TP212.6 1引言 进入信息时代后,一场数字化革命正在各国蓬勃的展开。作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的传感器技术也同样面临着这个挑战。内置MCU系统,可自动对输出进行线性化、标度变换、数字滤波、数字补偿,即提高测量精度,又能补偿受温度、压力、气体浓度等因素影响的智能传感器成为了当今传感器技术发展和研究的主流和前沿。 但由于内部结构更加复杂,特别是系统全部基于内置MCU系统的正常运行,不可避免的降低了传感器的可靠性。为了提高可靠性,就必须对传感器内置的MCU系统进行在线监控,这也就成为了智能传感器研究的重要课题。 2基本原理 智能传感器使用内置的MCU系统作为系统控制核心。由于MCU系统较易受电磁干扰而发生系统程序“跑飞”,或内存单元数据突然改变现象,这种故障是随机发生的,且和运行环境有关,难于检测、排除。传统方法采用电压比较器对电源监控,采用“看门狗”对程序监控,存在的缺陷主要有:测试故障覆盖率低、难以检测变周期运行系统、测试时间太长,并可能因此而引起连锁反应,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故障处理智能度差,无法进行过程重入,从而无法实现在线故障排除。我们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实现了MCU系统的智能在线监控和在线故障排除,从而极大的提高智能传感器的可靠性和运行平稳性。 2.1 神经网络模型

智能传感器产业研究报告

智能传感器产业研究报告 construction of party communist network, mobile, Al, where XX channels, "taught the XX Party" app platform and learning such as distance education platform. Guide party members to use "e XX Party members" participate in networked learning, interaction and "three lessons", offline synchronization of encouraging party members to carry out study and education, enriching the content of forms, expand the coverage of education. 5, 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 and supervision. Party (total) branch to effectively assume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ombining to make a study plan, urg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ree lessons" system and implementing learning requirements. For different areas, different types of party member's actual situation and needs, providing suitable learning materials and time, venue and funding of the necessary protection. Task specific, precise, and educational differences. Town Party Committee will set up a "two" study and education Steering Group, customized research, targeted monitoring, on-site observation and random way, timely understanding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and ordinary party members to study, identify and resolve symptoms and problems to ensure education solid and effective. Poor organization and perfunctoryResponsibilities, well, serious criticism and serious accountability, and reported as appropriate. 6, lead. Party leading cadres should set an example, to lead by example in the whole town, layers of driven model, layer upon

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洛江区《关于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树立先进教育思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足基础、挖掘潜力、注重创新、统筹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基本原则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的办学理念,以“做温暖教育,育幸福之人”为办学目标,营造“和谐文明、求真向善”的校风、“爱生乐业、严谨高效”的教风和“厚德、乐学、合作、创新”的学风,培育“知文达礼、至真至善”的学校精神。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二、总体目标 (一)发展目标 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塑造高素质学生群体,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构建现代化管理模式,三年内争创福建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泉州市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学校等,把我校办成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农村初中校。 (二)具体目标 2016年——力争毕业班巩固率达到98%,在中考综合成绩进入前5名的同时,一级达标学校上线率10%以上,普通高中上线率60%,职校上线率27%,毕业合格率97%,教师所任学科有两科以上进入全区前3名。八年级巩固率达到98%,七年级巩固率达到100%,学期期末缩短与区平均水平的差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