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劳动法: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指调整特定劳动关系及其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均衡型劳动关系:指劳动关系双方的力量相差不大,能够相互制衡。

技术环境:内容包括产品成产的工序和方式,以及采用这些工序和方式所必需的资本密度(人均资本投资量)的程度,产品和工序是否容易受到新技术的影响,工作是否复杂和需要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观念,是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的总和。

举证责任后果: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对自己的主张加以证明,并在自己的主张最终不能得到证明时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责任。

劳动关系: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别于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的背景的影响。

倾斜型劳动关系:指劳动关系双方的力量相差悬殊,一方在组织运行中起主要作用,并支配另一方行为。

管理方: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广义上,管理方不仅包括企业中的各级管理人员,还包括各类正式与非正式的雇主协会。

工资:劳动法中,是雇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能本管理: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管理,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并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以及组织创新。

集体谈判:指雇主和工会之间针对工作报酬、工作时间及其他雇用条件,在适当的时间以坦诚的态度所进行的协商和交涉。

产生行动:指在集体谈判过程中由雇员(无论是否通过工会)或雇主以施加压力为目的,单方面引起正常工作安排暂时停止的一种活动。主要表现罢工、怠工、关闭工厂等。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模式的一种,它是指整个企业共同努力来满足顾客的需要及经常性的超出顾客的期望要求,并通过引进新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来大幅度消减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的成本因素。

集体协议:指工会代表员工与雇主或雇主团体之间签订的,关于劳动条件,劳动标准及劳动关系问题的书面协议。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凭证,是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是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

沟通:就是主体之间交换信息的过程,﹤在劳关中﹥特指管理方向员工及其组织传达信息的过程。

共同协商:指资方为协调与员工的关系而在指定决录之前,先征求员工的意见或态度,但是不需要征得员工或其代表同意的决录程序。

雇主协会:是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

企业管理模式:是指管理方对待雇员和处理特殊问题的一种参考原则,是管理方的行动指南。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

劳资合作:是指工会与管理方寻求实现共同利益的一种方式。

社会倾销:指跨国公司利用各国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将本国的就业机会转移到国外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加班加点:即延长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的工作时数超过法律规定的标准工作时间。

休息休假:指劳动者在国家规定的法定工作时间意以外自行支配的时间。

员工参与管理:即共同管理,主要是集体参与。其含义是指员工与雇主在交流过程中,共同判定企业组织策略或战略规章,共同对有关问题进行决策的制度。

目标管理:是在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员工参与管理的制度。

质量圈:一般是由通过共同生产某一特定部件或提供某一特定服务的员工自愿组成的工作小组,定期会面,探讨问题成因,提出解决建议,实施纠正措施,共同承担着解决问题的责任。惩处:是指管理方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的员工采取的惩罚措施。

申诉:是指认为自己在工作中的权利受到侵犯,而提出要求解决的行为。

劳动争议:就是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与义务发生的争执。

罢工:是雇员为了提高劳动报酬,改善工作条件而集体拒绝工作。

“禁止令”:指雇主拥有的禁止某些工会运动的法定权力,包括罢工和联合行动。

“黄狗协议”:是指由劳资双方共同签订的,禁止员工以个人名义参加工会及其活动的书面协议。

1劳动关系的性质:劳动关系具有平等的性质。劳关也有不平等的性质。具有经济利益或财产关系性质。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

2劳动争议的特征: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是特定的。劳动争议的范围是限定的。不同的劳动争议适用不同的程序

3谈判的过程阶段:接触磋商敲定扫尾

4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合同主体的特定性。主体意志的限制性。合同履行中的隶属性。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完成,而不是劳动成果的实现。劳动合同通过双方选择确定的。一般有试用期限的规定。是有偿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

5加入WTO后中国劳动关系的基本走势:劳动关系逐步趋于国际化。劳动关系更加市场化。劳动关系单极化。劳动关系冲突易激化。劳资对立社会化。

6独裁剥削型管理模式主要特征:强制性。专断性。独裁性。有限的忠诚性。

7自主合作型管理模式主要特征:

自主型组织设计(职务扩大化、职务轮换、职务丰富化、自主性工作团队)

雇员参与计划(质量圈、劳资联合委员会、共同管理计划)

人事与就业政策(内部公平制定、薪酬体系、全面质量管理)

8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观点异同

相同点:都承认雇员和管理方之间存在目标和利益的差异

区别:对员工和管理方之间的目标和利益差异的重要程度,认识各不相同。在市场经济中,对这些差异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对双方的力量分布和冲突的作用持不同责任。在工会的作用,以及当前体系所需要的改进等方面各执一词。

9申诉程序职能:申诉是执行集体协议的保障。申诉为双方进行补充协议的谈判奠定了基础。申诉是处理争议的一种机制。申诉机制为工人提供了一种表达不满的渠道。申诉是工人的一种压力策略。申诉是解决组织内部冲突的政治手段。

10劳动法的本质和特征:

本质:从劳动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主流看,劳动法的主旨集中体现为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以法律手段确立公正的社会劳动秩序,保护在纯市场经济生产要素中处于弱势的劳动者。

特征: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是公法和私法的统一体。遵循三方性原则。更具有国际性。遵循综合调整两种劳动关系原则。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统一体。

11形式罢工的条件:原集体协议已经期满。工会已经履行了“真诚”与雇主谈判,达成协议的义务。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工部长。投票表决。提前通知。

12员工参与管理的形式:目标管理。质量圈。员工持股计划。沟通。职工代表大会。工人董事。工人监事制度。

13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包括的内容:法律调整机制。企业内部调整机制。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三方协商机制。惯例机制。

14埃米尔迪尔凯姆工业主义理论:

工业社会理论:传统的工人与资本家的阶级分类已经过时。企业的所有者与管理者相分离,所有者越来越分散。工会与集体谈判制度更加成熟。

15后工业话社会理论《伍德沃德布劳纳理论》:工作岗位并不需要工人具有很多技能。工作形式和内容更加非人性化。更为专制,工人没有控制自身工作的权利。

16马克斯韦伯工业资本主义理论:精于计算的理性和官僚制的广泛传播。劳动力市场和雇佣关系。阶级和阶级斗争。矛盾的理论。

17集体协议与个人劳动合同的区别:主体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签订的时间不同。效力不同。

18雇主协会的作用:参与谈判。解决纠纷。提供帮助和建议。代表和维护。

19无效劳动合同主要类型: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合同。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因重大误解签订的劳动合同。权利义务不对等,显失公平的合同。由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低于集体协议的合同。

20共同协商的作用:是双方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寻求更大的一致。共同协商是一种合作的表现形式也是冲突的一条转化渠道。共同协商能部分调节劳动关系。具体作用的多样性。

21政府在决定劳动关系方面的重要性:政府有权修改劳动关系的各项制度。政府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控制公共部门。政府针对不同经济或社会问题采取的方针政策和行动为管理方和工会之间的集体谈判创造了宏观环境。

22新保守派的政策主张:主张减少政府的收支规模。主张将市场规律引为工资福利决定过程。

负面影响:贫富差距大,贫困率高,工人的手工时很高。

23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支持的政策:增加对企业和高收入群体的赋税。将最低水平的失业率作为政府政策的目标。加强针对经济和社会下层的计划。大量增加教育和培训支出。用早收入保障计划来减少贫困。更好的儿童医疗保健计划。赋予女性、同性恋者以及少数民族权利,加强对他们的保护。加强健康和安全法。对因裁员和关闭工厂而失去工作的工人给予更多保护。

24激进派的模式

三种体系:南斯拉夫建立的工人自治制度、瑞典的梅德尔计划、西班牙巴克斯地区的蒙作根体系

25罢工产生的原因:

罢工是双方误解的结果:由于产生误解引发的罢工。为检验雇主是否诚实引发的罢工。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而导致的罢工。工人不切实际的期望引发的罢工。罢工形式本身的复杂性。

罢工是“大众的呼声”:罢工取决于工人不满的程度。除非管理方让步,否则罢工不会取消。与罢工相比,表达不满的其他方式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罢工是社会的呼声。

26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员工与管理的含义。员工参与管理的必要性。员工参与管理的意义:最直接或最有效果的结果,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工作热情以及对其他外在诱惑的拒绝。同时员工参与管理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热。以任务为导向,努力提高工作业绩。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一定会尽全力投入自己的人力资本,使工作完成更有成效。

27劳动关系新变化主要有: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国际竞争的加剧和雇主策略的变化。跨国

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改变了资方、政府和工会的权力平衡。跨国工会和工会联盟的发展相对滞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新问题。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

28工会民主化的障碍:主席行为存在道德风险。工会章程存在漏洞。会员态度冷淡。工会主席实行集权式管理。工会内部存在腐败。

29提高工会民主化的措施:限制工会干部职权。确保会员言论自由。制定公平的惩罚条例。经常、定期举行干部选举。工会干部薪酬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

30工资的法律保障内容:工资处理不受干涉。禁止克扣和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特殊情况下工资支付。停工期间的工资。破产时工资之优先权。工资的诉讼保护。

31劳动合同制度作用:劳动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确认和形成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劳动合同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凝聚着企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律依据,是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基本手段。劳动合同制度是建立和维护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一项基础性法规。

32惩处的程序: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和规章制度。符合民主程序。向员工公示。必要时采取纠正惩处行动。调查和取证。

33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规则:着重调解,及时处理的原则。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的原则。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集体谈判的主要作用:确定和修改工作场所规章制度的正式程序。协调劳资双方共同关心的事务的非正式过程。调节、解决劳资纠纷的方法。

原则:多数原则、排他原则、自愿原则

34合作式谈判:发现问题、汇总、沟通和解释、收集信息、整理资料、谈判、批准、履行35劳动关系面临的问题:工会密度降低、会员人数减少、失业率上升、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知识员工的出现

36集体协议制度的作用:是劳动力市场机制运行的必要条件。集体协议制度建立了平等协商,谈判的制度。是雇主谋求工业和平和工业利润的目标之一。是协调劳动关系的手段。是法律、法规的补充。

37中国劳动关系的变化:劳动争议问题持续大幅度上升,涉及人数剧增。集体争议数量及涉及人数明显上升。劳动争议处理中仲裁裁决比重加大。劳动者申诉比重大,胜诉率高。争议的焦点是关系劳动者基本权益的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问题。

38对策和思考:加强对我国劳动关系运行,变化及其特点的理论研究。重视对中国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的研究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下的劳动关系模式-----集体协商、谈判制度一体化国际生产战略的过去关系模式-----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经济全球化对劳动关系的影响。研究转型时期中国劳动关系的现实问题。

39沟通的内容:就业组织的介绍性质的信息。日常工作情况信息。就业组织政策或组织人员的调整的信息。就业组织的运作的详细信息。

40冲突的根源:

根本根源: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劳动合同的性质。

背景根源:广泛存在的社会不平等。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工作本身的经验。

41谈判方式:合作式谈判、让步式谈判

42谈判结果的决定因素:谈判力量、利益、价值观和期望值、谈判技巧

43管理主义学派的政策主张:政府不应该直接干涉经济,但支持政府间接介入,扶持那些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特殊战略优势的产业。增加对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的支持,并且为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服务。主张采用新的,更加弹性化的工作组织形式。

44工会化产生的原因:

初始倾向:雇员的不满。工会的有效性。雇员对待工会的态度。

工会组织过程:工会的组织策略。雇员的集体凝聚力。管理方的反工会化措施。

宏观条件: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宏观经济条件。劳动法,政府政策,管理方的理念。工会的总体政策,社会文化与价值观。

45工会的行为方式:互保互助。集体谈判。劳动立法。直接行动。政治行动。

46地方性工会的作用:向全国性工会反映会员的要求和利益。监督集体协议的执行。

47全国性工会的作用:策划工会组织运动。举行集体谈判。为地方工会提供支援。

48工资支付的原则:协商同意原则,雇员和雇主平等的决定工资。平等付酬原则。紧急支付原则,当劳动者遇有生育,疾病,灾难等非常情况急需用钱时,雇主应当提前支付劳动者应得的工资。依法支付原则,工资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工资应当按时支付,工资必须直接支付。

49对雇主的限制:工人不因为从事合法的工会活动而遭解雇。在工会的组件过程中,雇主不能单方面改变雇佣待遇和条件,除非能证明这种变更符合过去的做法和传统,而与工会的组建没有任何关系。禁止雇主对组建工会进行任何形式的威胁或承诺。禁止雇主暗中监视和破坏工会活动。雇主不得改变选举单位雇员的构成,尤其不得从选举单位之外雇用其他雇员。雇主不得从事任何有可能影响工会自制权利的活动。雇主不得为了避免工会化或试图摆脱已建立的工会,而关闭工厂或重新开业。

50对工会的限制:工会组织者不得采用任何高压手段,强迫、威胁工人签名入会。在工会的组建过程中,工人不得从事罢工或有任何其他报复行动。

罢工权的行使:必须是原集体协议已经期满。工会已经履行了真诚与雇主谈判、达成协议的义务。必须通知劳工部长。投票表决。提前通知。

集体协议和个人劳动合同的区别:

主体不同,集体协议的当事人是劳动者的集体,即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团体,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签订的协议。

目的不同,签订集体协议的目的是确定劳动标准,规范劳动关系,而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是建立劳动关系。

内容不同,集体协议以集体劳动关系中所有劳动者的共同权利、义务为内容,涉及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而劳动合同的内容是关于劳动者个人劳动条件的规定。

签订时间不同,集体协议产生于劳动关系运行过程之中,它不以单个劳动者参加劳动为前提,而劳动合同一般产生于劳动者参加劳动之前,是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

效力不同,集体协议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集体协议适用于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劳动者和雇主,个人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条件和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协议规定的条件和标准。

劳动法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劳动法:狭义上的劳动法,一般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即法典式的劳动法;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2、国际劳立法:狭义上的国际劳动立法,一般主要指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工建议书。国际劳工公约和国际劳工建议收也合称为国际劳工标准。 3、三方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涉及劳动问题上,劳工代表、雇主代表应与政府代表处于地位,共同协商做出决定,以协调劳动关系。 4、国际劳工标准:国际上通常将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收合称为国际劳工标准。 5、劳动法学体系:劳动法体系,是指构成劳动法律部门中不可缺少的相互间有内在联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整体。 6、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包含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之中,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贯穿于各项劳动法律制度之中,贯穿于劳动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的全过程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 7、劳动权利:狭义上的劳动权利,是指劳动者获得和选择工作岗位的权利,与工作权、就业权同义,具体包括职业获得权、平等就业权和择业权;广义上理解的劳动权利,是指劳动者依据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所获得的一切权利,包括工作权、报酬权、休息权、职业安全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障权、结社权、集体协商的权利、民主管理权、劳动争议权等。8、平等就业权:是指劳动者平等地获得就业机会的权利,即在就来机会的获得方面,劳动者不因性别、年龄、种族等人的自然差别而受歧视就来机会面前一律平等。 9、自主择业权:是指劳动者可以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利,包括是否从事职业劳动、从事何种职业劳动、何时从事职业劳动、进入哪一个用人单位工作等方面的选择权。 10、获得劳动报酬权: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而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合法收入,应当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包括报酬请求权和报酬支配权。 11、休息休假权:是指劳动者在一事实上时间的劳动(工作)之后所获得的休息休假的权利。 12、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13、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14、劳动权利能力:是指劳动者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能够享有劳动的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能力。 15、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主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6、职业介绍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职业介绍服务工作专门机构。 17、境外就业中介机构:是指为中国公民境外就来或者为境外雇主在中国境内招聘中国公民到境外就业提供相关服务的活动。 18、就业服务:是指为劳动力供需双方提供的一系列服务活动。 19、下岗职工:是指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任何工作,在社会上没有再就业,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20、失业人员:是指在16周风度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未人事有酬劳动,当前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 21、定期劳动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有效期限的劳动合同。 22、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没有规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即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书上只规定合同生效的起始日期,没有规定合同的终止日期。

自考劳动法试题和答案

呃呃呃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法试题 课程代码:001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选均无分。 1.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关系的是( B ) A.作家王某与某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所形成的关系 B.张某在试用期内因视力未达到乙厂录用要求而被乙厂辞退 C.甲公司为其职工购房向银行提供担保 D.某理发店职员陈某在为顾客丙提供理发服务时不慎致其面部受伤,丙要求陈某赔偿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2.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单方面解除职工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 会,工会认为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合同,工会有权( A )

A.提出意见 B.要求用人单位纠正 C.要求重新处理 D.做出处理决定 3.因下列因素拒绝录用劳动者将构成对劳动者就业歧视的是( A ) A.乙肝病毒携带者 B.小学教育程度 C.不符合录用条件 D.没有专业技能资格认证 就业歧视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而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者给予优惠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措施侵害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行为 4.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开始的时间是( C ) A.10周岁 B.14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5.下列人员中由国家安置就业的是( B ) A.少数民族人 B.退役军官 C.残疾人 D.农村剩余劳动力 6.甲、乙同在某公司工作。某日上班时,甲因疏忽大意,操作不当,致使乙左腿伤残。有关该事件的处理意见中正确的是( A )

劳动法自考历年真题包括答案.doc

全国 2010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法试题 课程代码: 001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作为劳动者赖以生存的权利,并在下列各项劳动权利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 A.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 B.休息休假权 C.劳动就业权 D.获得报酬权 2.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是() A.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B.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C.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D.劳动法律事实 3.下列关于劳动就业服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就业服务的内容包括失业登记、职业指导、生产自救、就业训练等 B.就业服务的对象包括有劳动力供给愿望的各种劳动者及需求劳动力的各种用人单位 C.提供就业服务是政府的职责和义务 D.享受就业服务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4.甲公司在新建化工生产线投入生产的过程中,其下列行为符合《劳动法》规定的是 () A.试运行期间,从事特种作业的操作员已经接受了专门培训,但未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B.安排女技术员参加公司技术攻关小组并到位于地下的设备室进行检测 C.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在新生产线上从事夜间劳动 D.在防止有毒气体泄漏的预警装置调试完成之前,将生产线投入生产和使用 5.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期限是自用工之日起 ()A.十天内 B.十五天内 C.一个月内 D.一年内 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是( 6.下列情形中用人单位无须..) A. 意续订的

B.劳动合同经合同双方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的 C.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 D.劳动者以住所距离工作单位过远为由而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7.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是1802 年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制定该法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8.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经济性裁员中下列人员可以被裁减的是() A.管理层人员、技术骨干和劳动模范 B.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员工 C.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女职工 D.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员工 9.在劳动法律关系体现的意志因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当事人意志 B.劳动者意志 C.用人单位意志 D.国家意志 10.下列关于试用期规定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约定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6 个月 B.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C.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D.是否约定试用期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 11.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李某中秋节工作,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的工资报酬不. 低于工资的比例是( .. ) % % 12.用人单位可以招用未满 % %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并须报县级以上的劳动行政部门批准的情形 是() A.某私人餐馆招用勤杂工 B.某国有企业招用电工 C.某俱乐部招用体操运动员 D.某职业介绍所招用职员 13.关于综合计算工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综合计算工时需劳动部门批准 B.适用于一般劳动者

劳动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劳动法:狭义上理解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利机关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全国性的、综合性的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义上理解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劳动关系:是指在现实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在现实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某种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职业。 失业: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要求就业而无业可就或者曾经就业而又失去工作岗位的人。 劳动就业方针:是指党和国家制定的劳动就业工作的总原则。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是承担安置城镇失业人员任务,由国家和社会扶持,进行生产经营自救的股份合作制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 职业介绍机构:即职业介绍所,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职业介绍工作的专门机构。 劳动合同:亦称劳动契约,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依法协商达成的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集体协商:亦称集体谈判,是指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协商的行为。 集体合同:亦称团体契约、劳动协约、集体协议,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工资:是指基本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的货币报酬。 工资总量:是指用人单位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工资总额。 最低工资:是指用人单位对单位时间劳动必须按法定最低标准支付的工资。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 工资等级制度:是指根据劳动的复杂性、繁重性和责任大小划分等级,按等级发放工资的制度。 结构工资制度:亦称“分解工资”制,它把劳动者的工资与本人的工作职务、责任和劳绩密切结合起来,以立于提高劳动者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促使人才的合理流动。 效益工资制度:又称工效挂钩制度,即企业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的制度。 工资形式:是指计量劳动和支付工资的形式。 计时工资:是指按照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劳动繁重程度和工作时间的长短支付工资的一种形式。 计件工资:是指按照合格产品的数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位来计算的工资。 奖金:是有效超额劳动报酬,是职工工资的补充形式,是对在工作和生产建设中取得卓越成绩得职工得一种奖励。

全国2013年07月自学考试《劳动法》试题和答案00167

https://www.360docs.net/doc/9e6051315.html,我自考网整理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法试题 课程代码:0016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C)1-66 A.劳动法律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劳动法的司法解释 2.下列选项中关于国际劳动立法的表述,错误 ..的是(D)1-80 A.国际劳动立法的首倡者是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和法国社会活动家大卫·李格兰 B.瑞士是最先同意制定国际劳动法的国家 C.柏林会议是第一次由各国政府正式派代表讨论国际劳动立法的会议 D.最早的国际劳动法产生于20世纪末 3.下列选项中对劳动法的阐述,说法错误 ..的是(C)1-68 A.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 B.它与民法关系密切,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 C.所有与劳动者有关的社会关系都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D.它是一个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其他社会关系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4.下列选项中对于“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表述,错误 ..的是(C)教材中无标准答案 A.企业内部劳动规则是劳动过程方面的具体规则 B.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在用人单位的范围内有效 C.企业内部劳动规则需要上级劳动行政部门批准 D.工会或职工代表也是制定规则的主体之一 5.甲、乙两人在机械厂的同一车间工作,在某日上班时,甲因疏忽大意,操作不当,致乙右臂伤残。下列选项中有关该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A)4-143 A.机械厂不能解除与乙的劳动合同

2017年10月自考真题:《劳动法》单项选择题

2017年10月自考真题:《劳动法》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关于劳动法基本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劳动法基本原则应以对劳动者倾斜保护理论为依据 B.劳动法基本原则随着劳动法律某些规范修改而改变 C.劳动法基本原则必须贯穿劳动法律规范始终 D.劳动法基本原则是执法的基本准则 2.文某是甲公司职工一方的集体合同协商代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文某应由甲公司工会派选 B.甲公司可以以不能胜任为由解除与文某的劳动合同 C.文某履行协商代表职责期间,甲公司无正当理由不得调整其工作岗位 D.文某有权监督集体合同的履行 3.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下列情形中不属于用人单位合法终止劳动关系条件的是 A.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劳动者签订劳动而合同

B.劳动者接到签订劳动合同通知仍拒绝订立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再次书面通知其终止劳动关系 C.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D.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4.下列关于最低工资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最低工资应当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B.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C.夜班津贴应计算在最低工资内 D.病假工资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5.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6.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以下不是劳动合同必备款项的是 A.竞业禁止 B.工资 C.工作地点 D.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7.第一个对劳资纠纷实行强制仲裁的国家是 A.英国 B.新西兰 C.德国 D.法国 8.下列关于年休假的说法,正确的是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法真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法真题 (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 1.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是(分数:1.00) A.国家机关与公务员之间的关系 B.公司中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C.个体经济组织与其雇佣的帮工之间的关系√ D.律师协会与律师之间的关系 2.下列关于劳动法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是(分数:1.00) A.劳动法是民法的特别法 B.劳动法是民商法的组成部分 C.劳动法是行政法的组成部分 D.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3.下列选项中,属于劳动基本权的核心权利是(分数: 1.00) A.劳动就业权√ B.劳动报酬权 C.劳动安全保护权 D.休息权 4.下列有关代表性劳动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分数:1.00)

A.社会保险成为劳动法的内容始于法国的劳动保护 法 B.现代意义劳动法起源于19 世纪初期的“劳工法规” C.新西兰1894 年的最低工资立法是世界上最低工资立法的开端√ D.第一个开始对劳动纠纷实行强制仲裁的国家是英 国 5.赵某在甲单位连续工作满10 年,下列关于赵某与甲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说法,正确的是(分数:1.00) A.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是否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决定 C.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D.是否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由劳动部门决定或仲裁机构裁决 6.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主体是(分数:1.00) A.国务院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D.财政部 7.下列关于劳动就业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1.00) A.年满 16 周岁的公民才具有劳动就业的资格 B.劳动就业必须使劳动者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 或经营收入 C.劳动就业必须是出自公民的自愿 D.劳动就业中的劳动不以合法为前提√

20174月份自学考试劳动法真题(最全)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法试题 课程代码:001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最先同意制定国际劳动法的国家是( ) A、瑞士 B、美国 C、意大利 D、英国 2、季某是某物业公司的水电维修工,公司安排其在国庆节期间加班3天,公司为其提供的加班待遇应当是( ) A、安排季某补休,不需要支付加班费 B、按照不低于季某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3倍支付加班费 C、按照不低于季某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2倍支付加班费 D、按照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标准支付加班费 3、王某与日广电子厂于2015年1月1日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其社会保险个人账户单证明王某的社会保险金一直是由观澜公司缴纳。日广电子厂以内部人员调整为由,于2015年12月28日通知王某终止劳动合同。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的社保个人账户单足以证明其与观澜公司存在劳动合同关系 B、日广电子厂与王某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C、签订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标志 D、观澜公司为王某缴纳社会保险,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4、下列选项不属于劳动者职业安全权的是( ) A、参与用人单位卫生决策的权利 B、拒绝危险工作的权利 C、工伤保险权 D、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 5、职工王某的下列劳动收入,属于工资的是( ) A、计划生育补贴 B、稿费 C、劳动竞赛奖 D、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 6、在下列人员中,适用最低工资的是( ) A、在工作时间有迟到、早退、旷工等违纪行为的职工 B、医疗期内病休的职工 C、企业内待岗的职工 D、回家乡探亲的职工 7、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但不属于非法用工,应当满足的条件是( ) A、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工 B、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经过批准招工 C、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经过批准且经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同意招工 D、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经过批准且经未成年人同意招工 8、下列情形中,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是( ) A、女职工周某在哺乳期内,但劳动合同期限已经届满

劳动法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劳动法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简答) 一:劳动权平等原则。 1在就业促进法领域,劳动权平等原 则体现为平等就业。反对就业歧 视,劳动者 不因性别、年龄、种族、宗教信仰 等方面的不同而受到差别待遇 2在劳动基准法领域,劳动平等原则 体现为待遇均等。同工同酬体现 为:○1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应当与其 劳动给付相当。○2给付相同劳 动的劳动者之间,应该享有平等待 遇。 3在劳动保护法领域,劳动权平等原 则体现为劳动条件平等。○1劳动条 件应当根据具体的工作岗位来确 定○2针对特定的劳动者群体,其 劳动条件也应该采取不同的规定。二:劳动自由原则。 1在劳动合同法领域,劳动自由原则 体现为契约自由。 ○1劳动者的缔约自由

○2劳动者的辞职自由 2 在集体合同法领域,劳动自由原则 体现为结社自由与团体自治。 ○1结社权:积极结社权,即有 组建和参加的自由。消极结社 权,即有不参加和退出的自由。 ○2团体自治: A工会团体的人 格独立。相对独立于国家,独立于 雇主 B工会团体的行 动自治。工会 团体依法享 有依自身职 能采取维护 劳动者合法 权益的集体 行动自由 3 在劳动保护法领域,劳动自由原则 体现为禁止强迫劳动。劳动力的人 身属性决定了劳动的不可强迫性。三:倾斜保护原则。 1 在劳动合同法中,倾斜保护原则主

要体现为解雇保护。《劳动合同法》 中,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受到严 格的单方限制。 2 在劳动基准法中,倾斜保护原则主 要表现为基准法定。国家对于用人 单位基于强势地位可能的肆意行 为的限制,倾斜保护劳动者,以确 保劳动者的生存。 3 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倾斜保 护原则主要体现为对劳动者的救 济保障。 ○1劳动争议仲裁免费制度减少 了救济成本○2举证责任倒置○3 有限的一裁终局避免了用人单位 滥用诉讼权利而妨碍劳动者的权 利救济的实现 劳动基准法:是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 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劳动条件最 低标准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劳动法的地位:劳动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位 置,包括部门法地位和法域地位两

劳动法名词解释

1)劳动法:狭义的劳动法是指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劳动关系: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即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劳动法所调整的这种劳动关系,也可以称之为狭义的社会劳动关系。 3)劳动法的体系:是指劳动法各项法律制度的结构体系。我国劳动法的体系由促进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组成。 4)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劳动法制度和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某些关系的基本准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体现在劳动法制度和法律规范之中。确立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应以我国宪法为基本依据。 5)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在实际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劳动关系为劳动法律规范调整的结果。 6)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各种劳动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任何一种劳动法律关系,都是由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法律关系内容和劳动法律关系客体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7)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依照劳动法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它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具有特定性。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构成劳动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

8)劳动权利能力:是指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或能力。只有同时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劳动者,才能充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9)劳动行为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能力。只有同时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劳动者,才能充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10)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它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是联结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媒介,也是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 11)劳动法律关系客体: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必须共同指向同一对象,才能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客体是构成劳动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只能是劳动者的劳动行为。可分为完成一定工作成果的行为和提供劳务活动的行为。 12)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它是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必要条件。分为行为和事件两大类。 13)行为:是劳动法律事实的一种。是指以行为人(包括单位)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它是行为人根据劳动法律规范,按照自己的意志作出一定行为和不作出一定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和不作出一定行为,从而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它可以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14)事件:是劳动法律事实的一种。是指不以行为人(包括单位)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它虽然不以行为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或消灭。事件包括自然现象,也包括劳动能力暂时或永久消失。

1007劳动法自考历年真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法试题 课程代码:001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作为劳动者赖以生存的权利,并在下列各项劳动权利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 A.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 B.休息休假权 C.劳动就业权 D.获得报酬权 2.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是() A.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B.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C.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D.劳动法律事实 3.下列关于劳动就业服务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就业服务的内容包括失业登记、职业指导、生产自救、就业训练等 B.就业服务的对象包括有劳动力供给愿望的各种劳动者及需求劳动力的各种用人单位 C.提供就业服务是政府的职责和义务 D.享受就业服务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4.甲公司在新建化工生产线投入生产的过程中,其下列行为符合《劳动法》规定的是 () A.试运行期间,从事特种作业的操作员已经接受了专门培训,但未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B.安排女技术员参加公司技术攻关小组并到位于地下的设备室进行检测 C.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在新生产线上从事夜间劳动 D.在防止有毒气体泄漏的预警装置调试完成之前,将生产线投入生产和使用 5.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期限是自用工之日起 ()A.十天内 B.十五天内 C.一个月内 D.一年内 6.下列情形中用人单位无须 ..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是()

A.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用人单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但降低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 B.劳动合同经合同双方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的 C.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 D.劳动者以住所距离工作单位过远为由而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7.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制定该法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8.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经济性裁员中下列人员可以被裁减的是() A.管理层人员、技术骨干和劳动模范 B.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员工 C.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女职工 D.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员工 9.在劳动法律关系体现的意志因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当事人意志 B.劳动者意志 C.用人单位意志 D.国家意志 10.下列关于试用期规定的表述中,错误 ..的是() A.约定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B.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C.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D.是否约定试用期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 11.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李某中秋节工作,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的工资 报酬不低于 ...工资的比例是() %% %% 12.用人单位可以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并须报县级以上的劳动行政部门批准的情形是() A.某私人餐馆招用勤杂工 B.某国有企业招用电工 C.某俱乐部招用体操运动员 D.某职业介绍所招用职员

劳动法知识点整理

劳动法 一、题型 (一)辨析题(单选)2*10 (二)名词解释5*4 (三)论述题10*1+20*1 (四)案例分析15*2 二、重点(按章节整理) 第一章: 一、我国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中的是狭义的概念) (1)狭义劳动法的概念 狭义的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利机关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综合性法律。 (2)广义劳动法的概念 广义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劳动关系 (一)定义(《劳动法》中的是狭义的概念) 1、广义: 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从事劳动的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社会关系。 2、狭义(劳动法): 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二)特征(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 1、与劳动(过程)有直接联系。 2、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用人单位 3、用人单位录用了劳动者,产生了隶属关系。 4、职业性、有偿性劳动而发生的关系。 (三)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 1、主体不同 2、用工双方的关系不同 3、报酬支付形式不同 4、法律的适用不同 5、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 6、关系的稳定性不同

第三章: 一、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 (一)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三)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四)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五)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六)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七)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简单来说: 1、劳动权:(首要地位) 2、劳动报酬权包括:(1)报酬协商权(2)报酬请求权(3)报酬支配权。 3、劳动保护权——休息权 4、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 5、生活保障权 6、结社权:——与集体协商权 7、合法权益保护权 第四章: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 (一)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 (二)以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法规为前提的社会关系 (三)是一种双务关系,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四)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 三、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一)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 1、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劳动法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 2、现实中的劳动关系只有取得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其运行过程才有法律的保障。 (二)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书本P55 1、范畴不同 2、形成前提条件不同 3、内容和效力不同 4、体现的意志不同 5、范围不同: 四、劳动者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及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 (1)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同时产生、同时消灭(16周岁开始、退休终止);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则是可分割的。(民事权利能力:出生开始,死亡结束;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开始,死亡结束) (2)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必须由劳动者本人实现;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

劳动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劳动法的调查对象:是指其所调整的劳动关系及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劳动法规。该法规定了英国纺织厂岁以下工人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小时,禁止岁以下工人晚上九时至翌日时之间夜班工作。虽然这些规定的劳动条件仍然很苛刻,但就当时来讲,法律对工作时间限制可以看作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雇主的剥削。继年英国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之后,欧洲一些工业化发展较早的国家,也开始制定了改善劳工条件的法律。 .劳动法体系:使之构成劳动法律部门中不可缺少的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体系。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包含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之中,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贯穿于各项劳动法律制度之中,贯穿于劳动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的全过程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 .劳动者的劳动权利;是指任何具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都有获得有保障的工作的权利。.狭义上理解的劳动权利;是指劳动者获得和选择工作岗位的权利,与工作权,就业权同义,具体包括职业获得权,平等就业权和择业权。 .广义上理解的劳动权利;是指劳动者依据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所获得的一切权利,包括工作权,报酬权,休息权,职业安全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障权,结社全,集体协商的权益,民主管理权,劳动争议权等。 ,劳动者的基本义务;是指根据劳动法律规范的要求,劳动者在劳动和工作过程总履行的基本劳动义务。 .劳动法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劳动法的规定,能够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是指劳动者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能够像有劳动的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能力。 .劳动者的劳动行为能力:是指劳动者能够以自己行为行使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从而使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时至劳动法律关系双方洗发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时至劳动法律对反确认的劳动关系主体享受权利和获得利益的可能性。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义务:使之富有义务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照劳动法律规范,为满足权利主体的要求,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的必要性。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生产,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职业介绍:市直相关部门或机构依法为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和劳动者求职与就业所提供的就业中介服务。 .职业介绍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职业介绍服务工作的专门机构。 .境外就业中介:市值为中国公民境外就业国者为境外雇主在中国境内招聘中国公民到境外就业提供相关服务活动。 .就业服务:是指为劳动力提供的一系列服务活动。

(精选)2017年4月自学考试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卷 (课程代码06089)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1页至第4页,共4页。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 上按要求填涂,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第5页,共1页。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源于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2.三方协商机制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 A.国家一级的协商 B.产业一级的协商 C.地方一级的协商 D.企业一级的协商 3.影响企业劳动关系诸多因素中最复杂、最深刻、最主要的变量是 A.政治环境 B.经济环境 C.技术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4.在劳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和制度背景中,集体谈判制度建立于 A.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时期 B.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时期 C.冲突的制度化时期 D.成熟的劳动关系时期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卷第1页(共5页) 5.在《产业与劳动关系评论》著作中提出了一个分析集体谈判与劳动关系框架的学者是 A.马克斯?韦伯 B.邓洛普 C.桑德沃 D.安德森 6.雇主组织是由谁组成的协会? A.自然人 B.企业法人 C.资本家 D.企业股东 7.工会最早出现于18世纪90年代末的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西班牙 8.新保守主义中最有影响力的政府理论是 A.管理主义理论 B.公共选择理论 C.精英理论 D.正统多元主义理论 9.管理方的权力在就业组织中是以一种等级分层的形式逐级递减的,这种权力来源于 A.所有者的所有权 B.政府的授予

自考劳动法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劳动法试卷 (课程代码 00167)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o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权的是 A.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B.动者对所在单位领导的批评权 C.劳动者的结社权 D.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2.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起算时间是 A.劳动者接到用人单位的录用通知书之日 B.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之日 C.试用期届满之日 D.用人单位用工之 3.劳动者甲与某公司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并约定了试用期,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该试用期不得超过的期限是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4.下列关于不定时工时制度的说法,的是 A.经理实行不定时工时制,也需要报审批 B.实行不定时工时制不能进行考勤 C.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可以进行考勤,但不应处理迟到、早退等行为 D.实行不定时工时制,不存在加班问题 5.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结案的期限是 A.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30天内 B.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60天内 C.自当事人申请仲裁之日起90天内 D.自当事人申请仲裁之日起120天内 6.刘某2014年3月10日到某自动门公司工作,因其“适应不了公司的流程”,双方协商于2014年6月21日解除劳动合同,但自动门公司未支付刘某2014年5月1日至6 月21日的工资,并未办理社会保险转移手续,声称待刘某依约办理完毕工作交接手续后再支付工资等,由此引发争议。对本案争议的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刘某没有依约办理工作交接手续,自动门公司可暂时不办理社会保险转移手续 B.刘某没有依约办理工作交接手续,自动门公司可暂时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法(名词解释)

集体合同:是指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 劳动合同: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集体协商:指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就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进行商谈,并签订集体合同的行为。 集体合同争议:指工会与用人单位或其团体之间因为签订履行集体合同而发生的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发生的纠纷和争议。 工资集体协商: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 工资:指用人单位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约定,依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货币报酬。 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工资报酬。 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来源的自然人。 用人单位:指依法招用和管理劳动者,并按照法律的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向劳动者提供劳动条件,进行劳动保护,并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组织。 劳动风险:指劳动者在劳动年龄范围内所遭遇的风险事故,包括自然的身体或生理变化,职业上的灾害事故及工作机会的丧失。劳动关系: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就是依法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主体是构成劳动法律的第一要素,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劳动法律事实: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劳动法律事实按照它们发生是否以行为人的意志为转移,分为行为和事件两大类。 劳动合同的变更: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就已经订立的合同条款进行修改或补充协议的法律行为。 劳动合同约定条款:指除法定条款以外,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规定的其他补充条款,常见约定条款有试用期,服务期、竞业限制期等其他事项。 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在法定年龄内自愿从事某种具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 劳动就业权: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并且有劳动愿望的劳动者,依法从事有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的权利。平等就业权:指劳动者平等的获得就业机会的权利,即在就业机会的获得方面,劳动者不因性别,年龄、种族等人的自然差别而受到歧视,就业机会面前一律平等。 就业援助的对象:指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去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 职业技能鉴定:指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依法进行技术等级资格的考核和认定。 职业资格证书:指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依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对劳动者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是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知识技能证明。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后,再与接收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将被派遣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的一种用工形式。 竟业限制条款:是限制劳动者在合同关系消灭后的一定时期内参与或者从事与原用人单位同业竞争的活动,以保守原单位的商业秘密的合同条款。 服务期条款:指双方当事人的约定,由用人单位提供专项培训待遇的劳动者,必须为用人单位服务期满,期限内部不得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 试用期: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发为了相互了解、确定对方是否符合自己的招聘条件或求职意愿而约定的考察期。 劳动纪律:又称职业纪律或职业规则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劳动规则和秩序。 职工民主参与:指劳动者有权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并对和自身有利益有关的管理信息知情权。 劳动安全卫生认真制度:在生产经营过程进行之前,依法对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主体的能力,资格以及其他安全卫生因素进行审查,评价并确认资格或条件的制度。

10月自考劳动法00167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劳动法试卷 (课程代码 00167)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o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法律关系中适用劳动法调整的是 A.公司董事与公司的关系 B. 在某饭店从事社会实践实习的学生与饭店问的关系 C. 丁公司为其职工购房向银行提供担保而发生的关系 D.某律师事务所与其聘请的助理之问的关系 2.某建筑企业用工总量为2000人,根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使用被派遣的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 A.100人 B.200人 C. 300人 D.500人 3.国际上最早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立法规范是 A.英国《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B. 英国《工厂法》 C.美国《职业安全和卫生法》 D.日本《工人赔偿法》 4.下列关于劳动法律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关系 B.劳动法律关系既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劳动行政部门与劳动者、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 C.劳动法律关系既包括财产关系也包括人身关系 D.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既具有平等性也具有从属性 5. 按照争议标的的不同,劳动争议可以分为 A. 合同争议与法律争议 B.个人争议与集体争议 C. 社会争议与经济争议 D.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 6.商某于2012年9月27日到加隆酒店工作,任前厅部领班。2013年3月7日,加隆酒店将空白劳动合同交予商某签字后,将该合同送到天娇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并加盖了天娇公司公章。2014年4月商某提出辞职,要求加隆酒店支付未订立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l l965.45元。关于本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劳动关系从用工之日起建立,所以加隆酒店与商某存在劳动关系 B.天娇人力资源管理公司与商某虽有书面合同,但商某与加隆酒店的劳动关系尚未解除,该合同无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