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特殊国情下产生的,并在社会主义初阶段长期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它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智慧的结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必然产物,“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深刻分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理论和原则。一是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认为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归根结底还是表现在它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二是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认为社会主义是“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已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 脚消灭私有制”。三是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即“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四是坚持共同富裕原则。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所有剥削制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理论和原则。一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二是坚持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代表,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无产阶级必须“把一切政治权力集中于人民代议机关之手”.其权力机关应当由人民选举并监督。三是坚持工人阶级政党领导。认为工人阶级要想取得革命的成功,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这样“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没有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理论和原则。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劳动群众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理论武器,是关于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二是必须吸收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认为文化建设不能割断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联系,而必须继承和借鉴人类历史上一切有价值的优秀文化成果。三是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原则。认为未来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必须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根据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要求,科学社会主义只有同各国具休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自身作用、实现其自身发展。由于各个国家的现实国情、历史文化和发展程度各有不同,因此各国必须从实际出发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

建立在中国国情基础上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经济方面的主要特色。一是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是建立在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现实基础上的,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二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和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分配制度上的鲜明特色。四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很不发达,经济发展也不平衡,所以为了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通过部分先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五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而确立的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政治方面的主要特色。一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这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结合中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具体运用

和发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保证。二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种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政权组织形式。三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这种政治制度“是我国具休历

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政治制度的优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文化方面的主要特色。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强调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二是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三是重视和谐文化建设。通过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是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的智慈结晶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明确提出“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探索的经验教训,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和现实启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适应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明确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人关键时期的新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总之,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从本质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所作出的科学的、精辟的、创造性的概括,这一概括,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纠正了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的片面认识和错误观点,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境界。

(一)从根本任务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从根本原则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度,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促

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三)从发展道路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重要目标,并以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简而言之,就

是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从发展

动力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及

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出来的一

切文明成果,加快自己的发展。

(四)从政治制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实行共产党领导,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

论,决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决

不搞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

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多次指出:“我们的革命是开始容易,继续比较困难,而西欧的革命是开始困难,继续比较容易。”②这里所说的“开始”指的是夺取政权,“继续”指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历史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列宁这个预见的正确性。20世纪,社会主义出现了两大历史难题,一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问题。在20世纪,无论是通过暴力革命,还是试图和平过

渡,没有一个国家获得成功。这个问题只能留给后世后人去继续进行探索。另一个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20世纪,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先后发生了俄国革命、中国革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胜利。它说明在这类国家中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虽然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但从总体上始终未能很好解决,致使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处于困难和困惑的境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第一次初步地、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这是我们党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大贡献。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大发展,21世纪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邓小平曾说过,解决温饱只是“小变化”;实现小康是“中变化”;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是“大变化”。他还指出,到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但是给占世界

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必将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政治上看,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经济上看,就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文化上看,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引领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化发展。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社会建设上看,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在以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管理,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科学发展,是在社会发展问题上客观规律性和主体选择性的辩证统一。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其意旨在坚持以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即通过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确保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发展中国家二元结构的典型特征。人口多、底子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资源分布差异很大,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也很大。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之间矛盾逐渐突出。深刻把握中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自觉走科学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上的创造性探索。

第二,和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推进科学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所要努力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方面的内容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内涵,也是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的价值目标。我们希望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最终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局面。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公平问题提上议事日程,这是我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背景。说到底,和谐发展道路就是一条避免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国和谐发展道路的选择,是我国走科学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实现我国的和谐发展,关键是在坚持科学发展的同时,有效地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不仅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制度保证,也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制度保证。我国将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有效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走向深入。第三,和平发展。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既关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密切相关。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其核心思想是: 中国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在国内追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同时,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是向国际社会和世界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和庄严宣示。这一昭告的特殊意义在于,中国的发展,从根本上说,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和不断改革创新。中国决不走历史上一些大国那种充满刀光剑影和“血与火”的发展道路,中国不把问题和矛盾转嫁给别国,更不通过掠夺别国发展自己。即使中国将来富强了,也永远不称霸,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正为此不懈探索和努力。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根本原则作为指导发展的核心理念,这个核心理念就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