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学知识点

心电图学知识点
心电图学知识点

精简心电图知识点整理

①p波、P-R间期②P-P→心率、节律③QRS振幅/宽度、主波方向、电轴(I 、III看)、异常Q波④ST段、T波⑤预激波 【QRS波宽大畸形可见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颤伴预激 第一节心电图的检测内容和正常数据 (一)P波:

(三)ST-T段: 第二节心房、心室肥大 第三节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一、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缺血性:①心内膜→T波高大②心外膜→T波倒置 损伤性:①心内膜损伤/典型心绞痛→ST段压低②心外膜损伤/变异型心绞痛→ST段抬高【鉴别】冠心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

第三节心律失常 二、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窦P在,心律快,RR小于3大格,PR少于3小格” 【其他】心率多在100~180bpm,逐渐开始逐渐停止,可伴发继发性ST-T改变 2.窦性心动过缓:“窦P在,心律慢,RR超过5大格,PR大于3小格” 常伴窦性心律不齐 3.窦性停搏:长的时间内无P波发生、无QRS波群(可出现逸搏QRS)、长P-P与窦律周期不呈整倍数关系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①持续窦缓(心率<50bpm)②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③过缓-过速综合征 ④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或传导障碍(双结病变)

六、心脏传导异常(一)病理性传导障碍

二度II型A VB易发展为高度或完全性A VB,是安置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三度 【定义】又称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激动完全被阻滞不能下传到心室,阻滞部位可位于房室结、 希氏束或双束支或三分支 【心电图特点】 ①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各自保持固有心律(房室分离) ②P波频率(心房率)较心室率快(必须特征) ③如果完全阻滞在房室结内,其下位起搏点多在希氏束,QRS波群不宽,心室率在40~60bpm ④如果完全阻滞在希氏束或三束支,起搏点在心室内,QRS宽大变形,心室率20~40bpm 【notice】在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中,如果偶尔出现P波下传到心室者,称为几乎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治疗】安置心脏起搏器 【可发生房室分离的疾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干扰与脱节、房颤 束支 与分 支传 导阻 滞 概述 一侧束支发生阻滞时,激动从健侧心室越过室间隔后再缓慢激动阻滞一侧的心室,在时间上可延长达 40~60ms。在心电图上根据QRS时限是否≥0.12s分为完全性与不完全性束支阻滞 右束支 传导阻 滞 【右束支阻滞常见,其原因有】由单侧冠脉供血、右束支细长、其不应期较左束支长 【临床意义】右束支阻滞常见于健康人,也常见于心脏病病人 【机制】RBBB时,室间隔从左向右除极,然后除极左室,最后除极右室,QRS前半部正常,后半部 QRS时间延长、形态改变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心电图特点】 “PR正常QRS后半宽,QRS还比3格宽;V1V2 M型,S-T下移T倒转” ①V1、V2导联出现rSR’波或出现宽大切迹的R波 ②V5、V6及Ⅰ导联的S 波增宽粗纯≥0.04秒 ③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R波宽且有切迹 ④V1 或V2导联R峰时间(V ATV1)≥0.06秒 ⑤QRS波时限≥0.12秒 ⑥继发性ST-T改变:方向与QRS波终末向量方向相反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特点】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相似,唯有QRS的时间<0.12s R’>r 左心室除极 房间隔开始除极,方向为向右,由于右束支 阻滞,故方向改变向左传,形成小r

关于心电图的知识点

关于心电图的知识点 P波:代表心房除极,ⅠⅡaVF、V4~V6向上,aVR向下。 振幅肢导<0.25mv 胸导<0.2mv 时间<0.12s PR间期:P波起点到QRS起点,代表心房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0.12-0.20s QRS:代表心室除极,一般0.06-0.10s,大于0.12s视为异常。 Q波:除aVR以外,正常人Q波时间小于0.04s,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J点:QRS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为J点。大多在等电位线上,通常随ST段的偏移而发生移位。 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 ST段一般在等电位线上。上抬:V1 V2一般不超过0.3mv,V3不超过 0.5mv,V4-V6及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 下移:所有导联一般不超过0.05mv。 T波:大多与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向下。 若V1的方向向上,则V2-V6就不应再向下。 QT间期:指QRS起点到T波终点,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全过程。正常范围 0.32-0.44s。心率越慢,QT间期越长;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 U波:T波之后0.02-0.04s出现的振幅很小的U波,方向大体与T波一致。V3 V4较易见到,U波明显增高-----血钾过低。 心房肥大 1 右房肥大P波尖而高耸,≥0.25mv,但是P波不增宽。ⅡⅢavF最为突出, 称为肺性P波。 2 左房肥大P波增宽,时限≥0.12s,且常呈双峰,两峰间距≥0.04s,ⅠⅡaVL 导联明显,又称二尖瓣型P波。 心室肥大 左室肥大Rv5+Sv1〉4.0mv(男性)或者〉3.5mv 电轴左偏 右室肥大V1导联R/S≥1,Rv1+Sv5〉1.05mv 电轴右偏 心肌梗死 1 超急性期梗死发生后数分钟高大的T波,ST段斜形抬高,尚未出现Q波。 2 急性期梗死后数小时或数日坏死性Q波(时间≥0.04s 振幅≥1/4R),损 伤性ST段升高,缺血性T波倒置。 3亚急性期梗死后数周至数月,ST段恢复至基线,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 4陈旧期梗死后3-6个月或更久,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残留下坏死性Q 波。 (心电图定位:前间壁V1 V2 V3;前壁V3 V4;前侧壁V5 V6;高侧壁ⅠavL; 广泛前壁V1-V6;下壁ⅡⅢavF;后壁V7 V8 V9) 心房扑动:正常P波消失,代之连续的大锯齿状扑动波(F波),F波在ⅠⅢavF 导联中可见。室律规则,QRS一般不增宽。 心房颤动:正常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颤动波,V1最明显。室

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图基本知识 第一节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脏机械性收缩之前,心肌先发生电激动。心肌的电激动传布全身,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表面发生电位差。通过心电图机把不断变化的电位连续描记成的曲线,即心电图。临床心电图学就是把身体表面变动的电位记录下来,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给以适当解释,以辅助临床诊断的一门科学。 一、典型心电图 心电图由一系列不相同的“波组”构成。一个典型的心电图包括下述各波及波段(图14-1-1) 图14-1-1 心电图各波和波段示意图 P波(P wave):反映左右心房的电激动过程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P-R间期(P-R interval):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P-R段(P-R segment):代表心房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下传至心室的时间。 QRS波群(QRS Complex):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电位和时间的变化,典型的QRS波群包括三个相连的波。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继之向上的波为“R”波;继R波之后的向下波为“S”波。 S-T段(S-T segment):从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线段,反映心室早期复极过程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T波(T wave)反映晚期心室复极过程电位的变化。 U波(U wave):代表心肌活动的“激后电位”(after potential). Q-T 间期(Q-T interval):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反映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 二、心电产生的原理 (一)心肌细胞的极化状态和静息电位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同等数量的负电荷,这种电荷稳定的分布状态称为极化状态(图14-1-2)。通过实验,测得极化状态的单一心肌细胞内电位为-90mV,膜外为零。这种静息状态下细胞内外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这种稳恒状态就称极化状态。

看懂心电图的十大口诀

看懂心电图的十大口诀(附带解释) 方法/步骤 1 1、2高3,3高5,其余上下差1个这里说的格是指心电图纸上最小的小格,小格的高和宽都是1 毫米。常规看心电图都是指小格说的。ST段在V1 V2可高3个小格,V3可高5个小格。其余上抬不能超1个小格,压低也不能超1个小格。 2 电轴左偏老大好,老三无能走下坡。 电轴左偏时,1导联主波是向上的(老大好)。皿导联主波是向下的。(假若右 偏则刚好相反) 3 左大V5二十五,右大V1整十个。 左室大时,V5导联R波超过25个小格。右室大时,V1导联R波超过10个小格。 4 心房扑动波浪起,房颤无P 锯齿波。 心房扑动时,P波是一串串的,呈匀齐好看的波浪状。房颤时无P波而代之以不规则锯齿波,R- R间距约对不等。 5 若问心梗看Q宽,保证超过1小格。 心梗时,若有Q波,则Q波宽度必须大于或等于1个小格。看懂心电图的十大口诀(附带解释) 6

ST迎风红旗展,透壁心梗是楚歌。 如果Q波不典型,这时候你可看到ST段与T波前支融合呈单向曲线,很象一面展开的红旗。 7 ST下移还能救,救不及时变大Q。 轻的心梗梗死范围只限于心内膜下,不到心室壁厚度的一半,这时心电图上ST 段不是升高而是压低的,并且见不到Q波,但如果救治不当,就变成透壁性心梗了,就有大Q波了。 8 房早形态似正常,提早出现一组波。 房早的波形略有变化,只是突然提前出现一个,且后面有一个间歇,注意与窦性心律不齐鉴别。 9 室早高大又宽阔,也可倒置形态恶。 室早最好认,是提早出现的宽大QR&T波群。主波向上向下都可。 看懂心电图的十大口诀(附带解释) 10 2.1阻滞波距缩,直至脱落一组波。 2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主波间距逐渐缩短(但P- R间期是逐渐延长的),直至脱落一组QRS波,只剩一个孤独的P波,寂寞想哭。如此往复。

心电图知识点总结

右心房肥大:1.P波高尖,电压≥0.25mV,在II、Ⅲ、aVF导联最明显。2.在V1导联上P波前部高尖,起始P波指数IPI>0.03 mm.s。 左心房肥大:1.P波增宽≥0.12S,常呈前底后高的双峰P波,双峰间距≥0.04S,Ⅰ、Ⅱ、aVL导联较明显。2.在V1导联上,Ptf≤-0.04mm.s(ptfV1为P波终末电势)。 左心室肥大:1RV5≥2.5mV;RV5+SV1>4.0mV(男)或 3.5mV(女)。2QRS时间略延长,达0.10-0.11s,v5导联VAT≥0.05s。3ST-T段改变:V5、V6等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下移>0.05mV,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4心电轴左偏但不超过-30。 右心室肥大:1QRS波群电压增高:RV1>1mV,RV1+SV5>1.2mV,RaVR>0.5mV。2 QRS 波群形态改变:V1导R/S>1,V5导R/S<1。3 心电轴右偏,尤其是>110者。4 V1导VAT>0.03S,但QRS波群并不延长。 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缺血性T波改变,损伤型ST段改变,坏死型Q波改变(1.Q波时间大于或等于0.04S;2.Q波电压>同导R波的1/4。) 心肌缺血 心绞痛:典型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多在15分左右,面对缺血区出现的导联上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下移≥0.1mV,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变异型心绞痛:ST段抬高,常伴T 波高耸,对应导联则表现为S-T段下移。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S-T段下移,呈水平或下垂型下移,幅度≥0.05mV。2,T波改变,表现为低平、双向(尤其是先负后正)、倒置。3,U波持续倒置。 室性早搏:1,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其前无提早出现的异位P'波;2,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S;3,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4,有完全性代偿间期,即室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时距等于两个窦性P-P间距。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房性或房室交界性早搏,频率大多为160-250次/分,节律快而规则。2,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时间≤0.10S。 室性心动过速:1,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频率多在140-200次/min,室律可略有不齐;2,QRS波群增宽畸形,时间≥0.12S,T波方向相反;3,如能发现窦性P波,可见窦性P波的频率比QRS波群的频率缓慢,可发生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这是诊断室速最可靠的依据。 心房颤动: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间距不匀齐的房颤波(f波),频率在350-600次/min,V1导联最清楚,其次是Ⅱ、Ⅲ、aVF。2,心室律绝对不规则。3,QRS波群形态正常。 I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P波后均伴有QRS波群;P-R间期延长≥0.21S。 II度房室传导阻滞:A,Ⅱ度1型,又称莫氏1型或文氏型: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到出现一次心室漏搏。B,Ⅱ度Ⅱ型:P波有规律地出现,P-R间期恒定;QRS 波群成比例地脱漏,形态正常或增宽、畸形。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P-P间距与R-R间距各有其固定的规律性;心房率大于心室率,即P波频率高于QRS波群频率;QRS波群形态取决于异位起搏点的位置。 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时间≥0.12S;V1、V2导联QRS波群呈rSR'(M)型或宽大而有切迹的R波,S-T段压低,T波倒置;Ⅰ、V5、V6导联呈宽而有切迹的S波,时间≥0.4S。 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时间≥0.12S;QRS波群V1、V2导联常呈rS型或QS型,Ⅰ、V5、V6导联q波减小或消失,呈宽大、有切迹或顶部粗钝的R波。 预激综合征:P-R间期<0.12S,P波一般为窦性型;QRS波群时间≥0.12S;QRS波群起始部粗钝,形成所谓的预激波;继发性ST-T段改变。 血钾过低或缺钾:S-T段压低>0.05mV,T波低平或倒置;U波增高,以V2、V3明显,可达0.1mV以上。 血钾过高:1,最初表现T波高尖,基底狭窄,双支对称而呈"帐篷样";2,血钾>6.5mmol/L 时,QRS波群增宽,R波降低,S波加深,S-T段压低;3,血钾>7.0mmol/L时,P波消失(窦室传导),QRS波群增宽、畸形,P-R延长,心室率缓慢。血钾过高的最后阶段可发生室速、室扑、室颤甚至心室停搏。 低血钙:S-T段延长,QT间期延长,直立T波变窄低平或倒置。

ECG1—心电图重点知识总结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1)心脏的传导系统心电信号传递的三站 (2)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 ○QRS波群的命名示意图 (3)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二、 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肌细胞与心电图形成学说: 极化状态除极过程复极过程心电图的波形 ○电偶学说: 心电向量 心电向量图 心电图 ○电偶:由两个电量相等、 距离很近的正负电荷组成一个整体。 ○心电向量:既有强度又有方向的电位幅度。 ○第一次投影 三个平面:额面、横面、失状面 ○第二次投影 ○心电图各导联 ○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一)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额面情况 标准导联:Ⅰ Ⅱ 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 avL avF (二)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 包括:V 1、V 2、V 3、V 4、V 5、V 6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测量 ○(二)心率的测量 ○常用两种方法: △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数目乘以10。 △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 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钟的心率。 ○(三)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范围:正常(-30 ~+90 °) 左偏(-30 ~-90 °) 右偏(+90 ~+180 °) 不确定(-90 ~-180 °) △心电轴计算法:分别计算Ⅰ、Ⅲ导联QRS波群振幅的代数和 △心电轴的简单的目测法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P波 △位置:P波一定出现在QRS波群之前 △形态:光滑圆钝,可有轻度切迹。 △时限:<0.12秒 △电压:<0.25mV(肢导联) <0.2mV(胸导联) △方向:窦性心律 Ⅰ、Ⅱ、avF, V4~V6导联直立 avR导联倒置 其它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 △V1导联P波终末电势即PtfV1 :V1导联P波双向时,其负向波。 正常人PtfV1>-0.04mms(负向波的波幅与时间的乘积) ○P-R间期 △PR正常值0.12~0.20秒 △代表了房室传导时间 △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 ○QRS波群 △代表: 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时限:0.06 ~0.10秒<0.12秒 △波形: –Ⅰ、Ⅱ、V4 ~V6导联主波:向上 –avR、V1导联主波:向下 –V1、V2导联不应有Q(q)波,(可呈QS) ?avR、Ⅲ、avL导联可有Q波或q波 ?Ⅰ、Ⅱ、avF、V4~V6导联不应有Q波(可有q波) –V1至V6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R/S由小变大. –q波<0.04秒,振幅<1/4同导联R波.

心电图ST段读图四步法 (1)

心电图 ST 段读图四步法2015-10-21 10:40 来源:丁香园作者:四叶虫 字体大小 -|+ 即使对于心血管专科医生,心电图学也是一门较难掌握的独立知识体系。 对心肌缺血ST 段的研判是心电图学最为重要的知识点之一,不但心内科医生要掌握,其它专科的医生也需要熟悉。下面结合我的个人体会复习一下ST 段研判流程,分为四步。 一、确定等电位线(基线) 我们都知道ST 段的改变要和心电图上的等电位做比较,那么等电位线在哪里?不用费心的去寻找,因为心电图等电位线实际上并不专指那一段。等电位

线是一个抽象的定义,有点类似于海平面的概念。通俗的理解就是绝大多数心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在心电图上描记的理想线段。一个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的动作电位的电流很微弱,心电图探测不到。 我国有10 多亿人口,心脏大约也有十多亿个心肌细胞,其中心室的心肌细胞数量占到90% 以上。当窦房结的冲动经房室结、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传导到心室,这十多亿个心室的心肌细胞在很短的时间内(大约110 ms)共同除极,它们释放总电流形成高而窄的QRS 波。然后它们一起开始午休。 好比在中午12 点到 2 点,这十多亿个心肌细胞一起进入动作电位 2 时相的平台期,一起睡午觉,这一段叫ST 段,正常情况下探测不到电流。 下午这些心肌细胞又一起开始工作,也就是复极。这十多亿个心肌细胞共同复极形成了T 波。总是有些细胞早一些工作或晚一些休息,所以在T 波有起点、高点、终点,形状像一个倒扣的钟形。夜里12 点到第二天凌晨 6 点绝大多数人是在休息的,尽管总有少部分人喜欢开夜车,但对全局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一段叫TP 段,也应该是探测不到电流的。 那么在正常的心电图上,哪一些时间段处于等电位状态呢? 很明显有三段:TP 段、ST 段和PR 段,这三段时间绝大多数心肌细胞都在休息,正常情况下应该在等电位线上。 另外,我们很容易理解P 波的起点和下一个P 波起点组成的连线PP 连线;QRS 波的起点和下一个QRS 波起点组成的连线QQ 连线在正常情况下也处于等电位线高度。这样我们可以找到 5 条线段处于等电位线上。既然ST 段发生了改变,那么可以拿来与之比较的等电位线只剩下四段。我们首先选择TP 段,这个很容易理解,晚上睡觉时间最长,又相对稳定。 但是TP 段是我们正常人的心率储备时间,当心率增快时TP 段经常会变短甚至消失,这个时候我们拿哪一段做替代呢?如果TP 段消失,自然我们也就不能准确定位P 波的起点了,所以PP 连线出竞争。可选择只有两段PR 段,和QQ 连线。 等等,眼尖的读者可能考虑到了,前面没有介绍PR 段,既然心室肌细胞们一起除极形成QRS 波,而后一起复极形成T 波,那么心房肌细胞一起除极形成P 波,它们是不是也要一起复极呢? 完全正确,心房肌复极会形成Ta波,有时会影响PR 段甚至是QRS 波的基线,只不过它们大多数情况下很微弱,不会造成太明显影响,所以勉强算它合格。 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先选择QQ 连线,而后才是用PR 段作为与ST 段比较的等电位线。我们可以借助第一张图复习一下心电图各部分名称。

内科心电图相关知识点复习小结完整版

内科心电图相关知识点复习小结完整版(一) 2006-12-16 1:11:24信息来源:医学考研网 ?内科心电图相关知识点复习小结(一) 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ECG) 第一节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1.心电图产生原理 ? 静息状态外正内负 ? 除极(depolarization)状态外负内正电源前电穴后电极对向电源--向上波形? 复极(repolarization) 电源后电穴前电极对向电源--向下波形 ? 复极方向与除极方向相反心外膜向心内膜 ? 心电向量(vector)具有强度和方向性的电位幅度 –与心肌细胞数量呈正比 –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距离呈反比 –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夹角呈反比 ? 心电综合向量原则 2.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 P波:心房的除极过程 ? P-R段(P-Q段):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 ? 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 ? QRS波群及命名:心室除极 ? ST段和T波:心室缓慢和快速复极 ? Q-T间期: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 3.心电图导联体系 ? 肢体导联(limb lead) –Einthoven三角

–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I II III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 aVR aVF –额面六轴系统 ? 胸导联(Chest lead) –单极导联V1-V6 –肢体导联三个电极各串一5kW电阻,将三者连接起来,构成无干电极,为负极 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1.心电图测量 ? 走纸速度25mm/s时,纵线1mm=0.04s 标准电压1mV=10mm时,横线1mm=0.1mV ? 心率的测量:60/R-R或P-P间期的秒数 ? 各波段振幅的测量:QRS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上缘到波顶,下缘到波底 ? 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12导同步心电图 ? P波、QRS波、Q-T间期从最早起点至最晚终点 ? P-R间期从最早P起点至最早QRS起点 –单导心电图 ? P波、QRS波:最宽的P波、QRS波 ? P-R间期:最宽大P波且有Q波 ? Q-T间期最长 –测量各波时间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测至波形终点的内缘 ? 平均心电轴: –概念:平均QRS电轴,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说明心室在除极过程的总时间内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是额面电轴 –测定方法:I、III;目测;代数和 –临床意义

心电图常考知识点总结

心电图常考知识点总结 凡冲动起源于窦房结的心率称为窦房结性心率,简称窦性心率。正常窦性心律:①窦性P 波在Ⅰ、Ⅱ、aVF 导联直立,aVF 导联倒置;②P 波后必有QRS 波群,PR 间期0.12~0.20 秒;③成人频率为60~100次/分。新生儿通常为120~140 次/分。 窦性心动过速:(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 心电图特征:P 波规律出现,频率>100 次/分,P 波后必有QRS 波群,形态正常。窦性心动过速P-P 间期<0.6s;P-P 波间期=R-R 波间期;PR 间期略短,QT 间期略短。金护子教育 治疗:大多数不需特殊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颅内压增高、器质性心脏病、洋地黄过量、心肌炎) 心电图特征:①缓慢出现窦性P 波,频率为60 次/分以下;P 波后必有QRS 波群,形态正常;③PR 间期正常或略延长,QT 间期延长。P-P(或R-R)间期长短不一,相差0.12s 以上。 治疗:一般无症状,不需治疗。 房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特征:提早出现P 波,其形态与窦性P 波不同;P-R 间期≥0.12s,QRS 波群形态与正常窦性心律的QRS 波群相同,期前收缩一有不完全代偿间歇。 治疗:偶发期前收缩无重要临床意义,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亦可用小量镇静药(如地西泮)或β受体阻滞药、如普恭洛尔(心得安)等。

对反复发生、呈联律的期前收缩需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如频发房性、交界区性期前收缩常选用维拉帕米(异博定)、胺碘酮等;室性期前收缩常选用利多卡因、美西律(慢心律)等。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缩应立即停用洋地黄,并给予钾盐和苯妥英钠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如冠心病,心肌梗死) 心电图特征:连续3 次或3 次以上室性期前收缩(QRS 波群宽大畸形,>0.12s,T 波常与QRS 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心室率为150~250/min,节律可略不规则。金护子教育 治疗:发作时治疗首选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其他药物有普鲁卡因胺、苯妥英钠、胺碘酮等,如上述药物无效,或病人已面现低血压、休克、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流灌注不足时,可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速,不宜应用电复律。急性发作控制后可选用心律平、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药物维持疗效。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或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甲亢、洋地黄中毒) 心电图特征:连续3 次或3 次以上快而规则的房性或交界区性期前收缩(QRS 波群形态正常),频率为150~250/min,P 波不易分辨。 治疗:发作时间短暂,可自行停止者,不需特殊治疗。如持续发作几分钟以上或原有心脏病人应采取兴奋迷走抽经的方法,如刺激咽部引起愿吐反射、收屏气、按压颈动脉窦等。如上述方法无效则可选用药物治疗常用有升压药、β受体阻滞药等,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病人,

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图基础知识

以上是主页君在网上随意找到的正常的ECG图示,可能很多人问,为什么很多时候正常的心电图看起来和上图不一样呢?其实,上图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下的图示,只不过是为了说明心电图而画出的理论图示。正常的ECG在不同导联上有这完全不同的表现,我们学习的目标是认识正常的心电图,才有能力分辨异常心电图,发现其中的异常,从而得出判断,起到辅助诊断的目的。 一、心电图基本知识(这是额外要求,初学者了解,不懂也不影响学习)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和心脏的机械舒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P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P-R段:主要反映激动通过房室交接区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Q1l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S-T段:代表心室早期复极(2期平台)的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3期)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的改变。 U波:一般认为是心室肌传导纤维(浦肯野纤维)的复极波所造成,也有人认为是心室的后电位所致。 (二)心电产生的原理 1.静息电位心肌细胞未受到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以细胞膜为界,膜外呈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并稳定于一定数值的静息电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2.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刺激时,其亚微结构就会发生改变,于是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加大,从而造成钠离子快速内流,此时可测得+30mv的电压,这就是动作电压。这时细胞膜上的 Na+—K+ATP泵逆浓度差把钾离子送回细胞内而排除钠离子,恢复原有的极化状态。 3. 除极和复极 1 除极:指细胞由静息膜电位转变成动作电位的过程,不消耗能量,其速度较快。

心电图基础知识点总结资料讲解

心电图:一个小格为0.04秒,一个大格为0.2秒;一个小格为0.1mv,一个大格为0.5mv,两个大格为1mv。 标准电压:1mv=10mm。 P波:代表心房肌除级的电位变化。 P波时限一般小于0.12秒。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 P波方向: 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低平均可。 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级至心室开始除级的时间。 PR间期时限:0.12~0.20秒,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一般不超过0.22秒。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级的电位变化。 时间:正常人QRS时间一般不超过0.11秒。多数在0.06~0.10秒。 R峰时间:V1、V2导联一般不超过0.04秒,V5、V6导联不超过0.05秒。 Q波:正常人Q波时限一般不超过0.03秒(除Ⅲ和AVR导联外)。Ⅲ导联Q波的宽度可达0.04秒。 正常情况下,Q波深度不超过同导联R波振幅的四分之一。 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但偶尔出现可呈QS波。 J波: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称为J点。 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的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的复级过程。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级时的电位变化。 方向: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Ⅲ、AVL、AVF、V1~V3 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若v1的T波方向向上,则V3~V6导联就不应再 向下。 振幅:除Ⅲ、AVL、AVF、V1~V3导联外。其他导联T波振幅一般不应低于同 导联R波的10分之一。T波在胸导联有时可高达1.2~1.5mv尚属正常。 QT间期:指QRS波群得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肌除级和复级全过 程所需的时间。 QT间期:正常范围为0.32~0.44秒。 U波:在T波之后0.02~0.04秒。 早期复级:V3~V5导联、Ⅱ、Ⅲ、AVF导联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 右心房肥大:P波高尖,其振幅≥0.12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突出,又称“肺型P波”。

临床常见的11种心电图资料

今天我们讲临床常见的11种心电图,讲讲它的主要特点,看了这些以后,大家基本可以分辨这些常见的心电图,特别是应付一下执业医师考试,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11种心电图目录为: 1.正常心电图 2.窦性心动过缓 3.窦性心动过速 4房室传导阻滞 5.房早与室早 6.心房扑动 7.房颤 8.室速 9.室扑 10.室颤 11.心肌梗死 (一)各波形的意义

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过程中电位变化。(二)关于心电图纸

附:算心率 心律齐:HR=60/P-P(或R-R) 心律不齐:3s(或6s)内的QRS波群数乘以20(或10),既可算出心室率 搞清楚了上面这些, 下面我们就开始看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 1)窦性P波(振幅:<0.25mv、时限:<0.12s) 2)P-R间期0.12-0.20s 3)心率:60-100次/分

这个大家一般扫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窦速与窦缓口诀:小三大五窦速缓,三五之间无异变。 2.窦性心动过缓=大于五格 3.窦性心动过速=小于三格 4.房室传导阻滞 说到房室传导阻滞,大家先记一对夫妻,丈夫外遇的故事: (记住这个↓,下面常用到) P波代表老婆 QRS代表老公

一度—老公经常性晚归,但还是回来了。 二度I型—老公晚上回家越来越晚,有时候太晚就没有回来。 二度II型—老公晚上回家时间比较固定了,但是经常不回家了! 三度—离婚了,老公老婆就各玩各的啦!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老公虽然晚归,但是终究还是回来了! P-R间期持续>0.20S(五个小格,一个正方形的格),但是每个P波后面还是有QRS波群。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老公回家越来越晚,有时候太晚了就不会来了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一个QRS波,脱落后的第一个P-R间期又恢复正常,而后渐延长,直至又脱落QRS波,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称文氏现象。

心电图基础知识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 心电图(electocardiogram,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膜外排列阳离子带正电荷,膜内排列同等比例阴离子带负电荷,保持平衡的极化状态,不产生电位变化。当细胞一端的细胞膜受到刺激(阈刺激),其通透性发生改变,使细胞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除极化,使该处细胞膜外正电荷消失而其前面尚未除极的细胞膜外仍带正电荷,从而形成一对电偶(dipole)。电源(正电荷)在前,电穴(负电荷)在后,电流自电深流入电穴,并沿着一定的方向迅速扩展,直到整个心肌细胞除极完毕。此时心肌细胞膜内带正电荷,膜外带负电荷,称为除极(depolarization )状态。嗣后,由于细胞的代谢作用,使细胞膜又逐渐复原到极化状态,这种恢复过程称为复极(repolarization)过程,复极与除极先后程序一致,但复极化的电偶是电穴在前,电源在后,并较缓慢向前推进,直至整个细胞全部复极为止(图4-1-l)。 就单个细胞而言,在除极时,检测电极对向电源(即面对除极方向)产生向上的波形,背向电源(即背离除极方向)产生向下的波形,在细胞中部则记录出双向波形。复极过程与除极过程方向相同,但因复极化过程的电偶是电穴在前,电源在后,因此记录的复极波方向与除极波相反(图4-1-2)。 需要注意,在正常人的心电图中,记录到的复极波方向常与除极波主波方向一致,与单个

心肌细胞不同。这是因为正常人心室的除极从心内膜向心外膜,而复极则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向推进,其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因心外膜下心肌的温度较心内膜下高,心室收缩时,心外膜承受的压力又比心内膜小,故心外膜处心肌复极过程发生较早。 由体表所采集到的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关系;②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关系;③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夹角愈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小,电位愈弱(图4-1-3)。 这种既其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 vector ) ,通常用箭头表示其方向,而其长度表示其电位强度。心脏的电激动过程中产生许多心电向量。 由于心脏的解剖结构及其电活动相当错综复杂,致使诸心电向量间的关系亦较复杂,然而一般均按下列原理合成为“心电综合向量”( resullant vector ) :同一轴的两个心电向量的方向相同者,其幅度相加;方向相反者则相减。两个心电向量的方向构成一定角度者,则可应用“合力”原理将二者按其角度及幅度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取其对角线为综合向量(图4-1-4)。可以认为,由体表所采集到的心电变化,乃是全部参与电活动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按上述原 理所综合的结果。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分为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起自前结间束,称Bachmann束)、房室结、希氏束(His bundle)、束支(分为左、右束支,左束支又分为前分支和后分支)以及普肯耶纤维(Pukinje fiber)构成。心脏的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顺序出现的心电变化密切相关(图4-1-5)。

心电图基础知识

以上是主页君在网上随意找到的正常的ECG图示,可能很多人问,为什么很多时候正常的心电图看起来和上图不一样呢?其实,上图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下的图示,只不过是为了说明心电图而画出的理论图示。正常的ECG在不同导联上有这完全不同的表现,我们学习的目标是认识正常的心电图,才有能力分辨异常心电图,发现其中的异常,从而得出判断,起到辅助诊断的目的。 一、心电图基本知识(这是额外要求,初学者了解,不懂也不影响学习)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和心脏的机械舒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P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P-R段:主要反映激动通过房室交接区所产生的电位变化。?Q1l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S-T段:代表心室早期复极(2期平台)的电位和时间的变化。?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3期)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的改变。 U波:一般认为是心室肌传导纤维(浦肯野纤维)的复极波所造成,也有人认为是心室的后电位所致。 (二)心电产生的原理?1.静息电位心肌细胞未受到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以细胞膜为界,膜外呈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并稳定于一定数值的静息电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2.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刺激时,其亚微结构就会发生改变,于是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加大,从而造成钠离子快速内流,此时可测得+30mv 的电压,这就是动作电压。这时细胞膜上的Na+—K+ATP泵逆浓度差把钾离子送回细胞内而排除钠离子,恢复原有的极化状态。3?. 除极和复极 1除极:指细胞由静息膜电位转变成动作电位的过程,不消耗能量,其速度较快。?2复极:指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膜电位的过程,消耗ATP,逆浓度差进行,速度较慢。3?除极时正电荷在前,负电荷在后(指在细胞外);人为地使对着正电荷描记向上的波、对着负电荷描记向下的波。(三)心电图电位强度与形态的决定因素 1.形态探查电极面对心肌除极的方向,可描记出一个向上的波。探查电极面对心肌复极的方向,则可描记出一个向下的波。 2.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与心肌细胞的数量成正比;②与探查电极和心脏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③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脏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越大,电位越小。?(四)心电向量的概念 心脏是由无数心肌细胞所组成的,在除极与复极过程的每一瞬间都可以产生许多大小不—、方向不尽相同的心电向量,按平行四边形法或头尾相加法依次综合起来,这个最后综合起来的向量叫做瞬间综合心电向量。1.向量是一种既能表示方向又能表示力量大小的物理学名称,一般用“箭矢”表示。 2.心脏是由无数个心肌构成的,综合方向就是它的代数和。

心电图ST段读图四步法 1

心电图 ST 段读图四步法2015—10-21 10:40 来源:丁香园作者:四叶虫 字体大小 -|+ 即使对于心血管专科医生,心电图学也是一门较难掌握的独立知识体系。 对心肌缺血 ST 段的研判是心电图学最为重要的知识点之一,不但心内科医生要掌握,其它专科的医生也需要熟悉.下面结合我的个人体会复习一下 ST 段研判流程,分为四步。 一、确定等电位线(基线) 我们都知道 ST 段的改变要和心电图上的等电位做比较,那么等电位线在哪里?不用费心的去寻找,因为心电图等电位线实际上并不专指那一段。等电位线

是一个抽象的定义,有点类似于海平面的概念.通俗的理解就是绝大多数心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在心电图上描记的理想线段.一个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的动 作电位的电流很微弱,心电图探测不到。 我国有 10 多亿人口,心脏大约也有十多亿个心肌细胞,其中心室的心肌细胞数量占到 90%以上。当窦房结的冲动经房室结、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传导到心室,这十多亿个心室的心肌细胞在很短的时间内(大约 110 ms)共同除极,它们释放总电流形成高而窄的 QRS 波。然后它们一起开始午休。 好比在中午 12 点到 2 点,这十多亿个心肌细胞一起进入动作电位 2 时相的 平台期,一起睡午觉,这一段叫 ST 段,正常情况下探测不到电流。 下午这些心肌细胞又一起开始工作,也就是复极。这十多亿个心肌细胞共同复极形成了 T 波。总是有些细胞早一些工作或晚一些休息,所以在 T 波有起点、高点、终点,形状像一个倒扣的钟形。夜里 12 点到第二天凌晨 6 点绝大多数人是在休息的,尽管总有少部分人喜欢开夜车,但对全局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一段叫 TP 段,也应该是探测不到电流的。 那么在正常的心电图上,哪一些时间段处于等电位状态呢? 很明显有三段:TP 段、ST 段和 PR 段,这三段时间绝大多数心肌细胞都在休息,正常情况下应该在等电位线上。 另外,我们很容易理解 P 波的起点和下一个 P 波起点组成的连线 PP 连 线;QRS 波的起点和下一个 QRS 波起点组成的连线 QQ 连线在正常情况下也处于等电位线高度。这样我们可以找到 5 条线段处于等电位线上。既然 ST 段发生了改变,那么可以拿来与之比较的等电位线只剩下四段。我们首先选择 TP 段,这个很容易理解,晚上睡觉时间最长,又相对稳定。 但是 TP 段是我们正常人的心率储备时间,当心率增快时 TP 段经常会变短甚至消失,这个时候我们拿哪一段做替代呢?如果 TP 段消失,自然我们也就不能准确定位 P 波的起点了,所以 PP 连线出竞争.可选择只有两段 PR 段,和 QQ 连线. 等等,眼尖的读者可能考虑到了,前面没有介绍 PR 段,既然心室肌细胞们一起除极形成 QRS 波,而后一起复极形成 T 波,那么心房肌细胞一起除极形成 P 波,它们是不是也要一起复极呢? 完全正确,心房肌复极会形成Ta波,有时会影响 PR 段甚至是 QRS 波的基线,只不过它们大多数情况下很微弱,不会造成太明显影响,所以勉强算它合格。 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先选择 QQ 连线,而后才是用 PR 段作为与 ST 段比较的等电位线。我们可以借助第一张图复习一下心电图各部分名称.

最新心电图基础知识试题

精品文档 心电图基础知识试题 1.QRS波群只表现为一个向下的大波时,其命名应该是:(C) A. S波 B. Q波 C. QS波 D. qS波 E. q波 2.在心电图上P波反映的是:(C) A.窦房结除极 B.窦房结复极 C.心房除极 D.心房复极 E.房室结除极 3.关于胸导联电极的安放,下列哪项不正确:(E) A.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B.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C.V3------V2与V4连线中点 D.V4------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处 E.V5------左第5肋间腋前线处 4.关于心电图的价值,下列哪项不正确?( E ) A.能确诊心律失常 B.能确诊心肌梗塞 C.辅助诊断房室肥大 D.辅助诊断电解质紊乱 E.能反映心动能状态 5.根据Ⅰ、Ⅲ导联QRS主波方向估测心电轴、下列哪项不正确:(E) A.Ⅰ导联主波向上,Ⅲ导联主波向下为电轴左偏 B.二者主波向上,电轴不偏 C.二者主波向下,电轴显著右偏 D.Ⅰ导联主波向下,Ⅲ导联主波向上,电轴右偏 E.Ⅰ导联正负波代数和为0,Ⅲ导联主波向上,电轴为+90o 6.右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为:(D) A.P波高而宽 B.P波增宽 C.P波出现切迹 D.P波尖锐高耸 E.P波呈双峰状 7.在心肌梗塞的急性期,梗塞区导联口表现有:(C) A.ST段弓背向上抬高 B.坏死型Q波 C.T波直立 D.缺血型T波倒置 8.双侧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包括:(D) A.只显示左室肥大 B.只显示右室肥大

C.同时显示双室肥大 D.大致正常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9.下壁心肌梗塞时,典型的梗塞波形出现在Ⅱ、Ⅲ、aVF导联。 10.心肌梗塞的损伤型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在:(D) A.R波电压降低 B.异常Q波 C.T波直立高耸 D.ST段抬高 E.T波对称性 11.下列哪项提示P波异常?(E) A.Ⅱ导联P波直立 B.Ⅲ导联P波双向 C.aVR导联P波倒置 D.aVL导联P波不明显 E.V5导联P波倒置 12.关于室性早博的心电图特点:(D) A.提前出现的宽大QRS波 B.宽大QRS波前无P波 C.其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D.代偿间期不完全 E.QRS波时间>0.12S 13.心电图上U波明显增高临床上见于:(C) A.高血钾 B.高血钙 C.低血钾 D.低血钙 E.低血镁 14.心肌梗塞的部位 A.前间壁 B.广泛前壁 C.下壁 D.高侧壁 E.正后壁 15.关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下列那些正确?()E A.连续三个以上的房性早博/分B.心率160~220次心律绝对整齐C. 波型正常D.QRS : ? 下列那些正确16.关于心电轴, .Ⅰ导联主波向上,Ⅲ导联主波向下------电轴右偏①------电轴不偏②.Ⅰ、Ⅲ导联主波均向上Ⅰ导联主波向下,Ⅲ导联主波向上③.------电轴左偏∽正常心电轴在④.0o90o之间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