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变异、育种与进化作业(全国通用)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变异、育种与进化作业(全国通用)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变异、育种与进化作业(全国通用)

专题7 变异、育种与进化

(30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18·六安三模)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的关键:

(1)区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和交叉互换引起的基因重组。

(2)区分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缺失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基因的缺失:

①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②基因内部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解析】选C。图①表示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图②的交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图③中的碱基对发生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图④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可能发生了

染色体重复或缺失,C正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可遗传的变异,故4种变异都能遗传,D错误。

2.(2018·成都二模)玉米植株(2N=20)的紫色(H)和绿色(h)是一对相对性状。用射线处理若干纯合紫株萌发的种子,待其成熟后与绿株杂交,发现某一紫株(记为M)的后代中,紫株与绿株比例为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M紫株细胞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M紫株产生配子时,可能会发生H、h的分离

C.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期的玉米细胞,可能只形成9个四分体

D.通过显微镜观察后代紫株根尖分生区细胞,可判断是否发生染色体变异

【解析】选D。与绿株杂交的紫株(M)应为杂合子(Hh)或者为HO(O 代表原来含H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或者H基因所在染色体丢失所致)都可能与杂交结果符合。M紫株细胞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若M紫株为杂合子(Hh),则其减数分裂时会发生H、h的分离,B正确;若M紫株为染色体丢失,则其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期的玉米细胞,可能只形成9个四分体,C正确;后代紫株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都是正常的,所以无法通过显微镜观察其根尖分生区细胞来判断是否发生染色体变异,D错误。

3.(新题预测)ALL型和CML型白血病都是由于22号和9号染色体断裂后形成的BCR-ABL融合基因所致,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辐射和病毒等因素可导致染色体断裂

B.由BCR、ABL基因形成BCR-ABL基因的过程属于基因重组

C.两种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高度相似,功能也相同

D.若这种变化发生在造血干细胞中,一般会由亲代遗传给后代

【解析】选A。辐射和病毒等因素可导致染色体断裂,A正确;由图可知,由BCR、ABL基因形成BCR-ABL基因的过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两种融合蛋白都能引起白血病,但其氨基酸序列并不高度相似,相差②部分控制形成的氨基酸序列,C错误;造血干细胞属于未完全分化的体细胞,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变异一般不会由亲代遗传给后代,D错误。

4.下列有关育种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杂交除了可以选育新品种,还可获得杂种表现的优势

B.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种生物之间的转移

C.基因频率是指某个基因占种群中全部基因数的比率

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选C。杂交育种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进行的新品种选育方

法,通过杂交获得的大量杂合子在自然界中还可表现出杂种优势,A正

确;基因工程的实质就是将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导入另一种生物的细胞内并实现基因表达的过程,B正确;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占种群中该种基因的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C错误;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二者存在生殖隔离,分别属于不同物种,D

正确。

5.(2018·烟台三模)瑞特综合征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MECP2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患者神经系统异常,运动控制能力丧失。研究表

明,MECP2基因突变的小鼠神经元细胞中与运动有关的基因信息是正常的,但无法正常表达,突变小鼠表现为活动能力极弱。当研究者开启了突变小鼠体内MECP2基因的表达后,小鼠的活动能力迅速恢复正常。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瑞特综合征患者的肝脏细胞中也存在MECP2突变基因

B.瑞特综合征患者的基因改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C.MECP2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调节其他基因的表达

D.MECP2基因突变小鼠的神经发育不良导致其运动能力减弱

【解析】选D。肝脏细胞和神经元细胞均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核基因完全相同,因此都含有突变基因MECP2,A正确;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MECP2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调节与运动有关基因的表达,C正确;MECP2基因突变小鼠的神经系统异常,对运动控制能力丧失,而小鼠的运动能力并没有减弱,D错误。

6.下列有关变异、育种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B.三倍体无子西瓜植株不可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C.单倍体育种的流程是:筛选F1花粉→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

D.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解析】选A。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可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三倍体无子西瓜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也可由植物组织培养获得,B错误;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先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后经秋水仙素处理,最后对植株进行筛选,C错误;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知识总结】单倍体育种的一般流程

7.一粒小麦(2N=14)与一种山羊草(2N=14)杂交得到幼苗甲,用秋水仙素处理甲的顶芽形成幼苗乙,待乙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丙若干。下列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幼苗甲是二倍体并且是可育的

B.植株乙减数分裂过程可形成14个四分体

C.植株丙的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28或56条染色体

D.形成乙的过程虽未经过地理隔离,但乙属于新物种

【解析】选A。一粒小麦和山羊草都是二倍体,但属于不同物种,两者杂交得到的幼苗甲是二倍体,不可育,A错误;幼苗乙为可育的四倍体,含14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可形成14个四分体,B正确;植株丙(28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含56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28条染色体,C正确;二倍体经诱导加倍得到的四倍体是新物种,其形成不经过地理隔离就达到了生殖隔离。

8.(2018·大连二模)下列有关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中

B.A基因可突变成a1、a2基因反映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C.三倍体西瓜因减数分裂过程异常而不能正常结子

D.单倍体育种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解析】选C。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A基因可突变成a1、a2基因反映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B错误;三倍体西瓜因减数分裂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故不能正常结子,C正确;单倍体育种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D错误。9.(2018·衡水二模)如图为太平洋岛屿上鸟类的分布情况,甲岛分布着S、L两种鸟,乙岛上的鸟类是S鸟的迁移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岛上所有的鸟类称为一个种群

B.可遗传变异为乙岛鸟类进化提供了可能

C.乙岛上的鸟类与S鸟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D.甲、乙岛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鸟类的进化方向

【解析】选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岛上分布着S、L两种鸟,因此甲岛上所有的鸟类不是一个种群,A错误;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乙岛上的鸟类是S鸟的迁移后代,由于两个岛上的环境不同,乙岛上的鸟类可能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与甲岛上的S鸟产生生殖隔离,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加固训练】

如图A、B、C代表不同的种群,已知A和B原本属于同一物种,都以物种C作为食物来源,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知A和B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A和B在一起还能进行自由交配,则它们就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

B.A和B的关系一定为竞争

C.若A和B仍然为同一物种,则它们具有共同的基因库

D.A和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它们朝着一定方向进化

【解析】选D。

10.(2018·合肥二模)下列关于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浅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同时存在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对象

C.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内个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解析】选A。浅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是同一种昆虫,浅色与黑色是不同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A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但自然选择的对象是个体的表现型,B错误;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内个体属于同种生物,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11.(20分)(2018·宝鸡二模)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种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

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一所示,请回答:

(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一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增加的原因:螺旋蛆蝇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杀虫剂起到了选择作用,通过选择使________________增大,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

(2)在电离辐射后,会产生图二所示的基因突变。请阐述你从图二获得的基因突变的有关信

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用电离辐射促使螺旋蛆蝇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消灭螺旋蛆蝇,但所需时间较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所以需要处理较长时间后才能达到目的。

(4)在对螺旋蛆蝇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

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种群________(填“发生了”或“没发生”)进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螺旋蛆蝇中存在抗药性基因突变,图一中杀虫剂处理后,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抗药性基因频率升高,逐渐形成抗药性新类型,因此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上升。(2)由图二可知,A可突变成a1、a2、a3,说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与a1、a2、a3互为等位基因,它们为复等位基因;A可突变成a1,a1也可突变成A,说明突变具有可逆性等。(3)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所以采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消灭螺旋蛆蝇,所需时间较长。(4)根据题意分析,第一年中AA、Aa、aa分别占10%、20%、70%,则A的基因频率=10%+1/2×20%=20%,a的基因频率为80%;第二年中AA、Aa、aa分别占4%、32%、64%,则A的基因频率=4%+1/2×

32%=20%,a的基因频率为80%。因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则生物没发生进化。

答案:(1)抗药性基因突变抗药性基因频率

(2)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基因突变是可逆的、基因突变可产生复等位基因

(3)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

(4)没发生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知识总结】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12.(20分)(能力挑战题)某科研小组利用基因型为Aa 的普通二倍体玉米(2N=20),人工诱导得到了同源四倍体玉米(植株A),从收获的同源四倍体玉米穗中随机抽取10个穗子,统计完全成熟的粒数并求其结实率如表所示,为进一步研究同源四倍体玉米的遗传特性,该小组对植株A 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系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同源四倍体玉米结实率统计表

(1)获得同源四倍体玉米的育种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据上表数据分析可知该育种方式的局限性为________________。

(2)基因重组能够发生在图甲所示过程________(填序号)中。

(3)为观察同源四倍体玉米细胞中染色体的情况,可取植株A中部分组织,进行____________、制片后进行镜检。若发现染色体出现如图乙所示的异常情况,推测该过程发生在________期。在过程③中,最多能观察到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 _______,可观察到四分体________个。

(4)假设四倍体玉米所有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都能两两配对成功并平均分配,则植株B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解析】(1)同源四倍体玉米的获得是多倍体育种;因经多倍体育种获得的同源四倍体玉米的平均结实率只有8.24%,说明该育种方式获得的后代结实率降低。(2)正常情况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

子的过程②中(花药中含雄配子)。(3)要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情况,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镜检;图乙所示的异常情况为染色体结构变异,根据变异前图中有四分体推测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倍体玉米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0,过程③表示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80条,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四分体。(4)同源四倍体的基因型为AAaa,假设四倍体玉米所有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都能两两配对成功并平均分配,则该同源四倍体产生的精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4∶1,则植株B可能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aa∶aaaa=1∶4∶1,其中杂合子(AAaa)所占比例为2/3。答案:(1)多倍体育种结实率降低

(2)②

(3)解离、漂洗、染色减数第一次分裂前80 0 (4)2/3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8生物技术实践

重访好题名师力推 做了不后悔的名校名题1.(2014·江苏押题卷Ⅰ)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中后期发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后期发酵中腐乳风味形成与蛋白质的降解密切相关 B.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 C.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温度等均影响后期发酵 D.前期发酵过程中毛霉的生长情况对后期发酵无直接影响 答案:D 解析:前期发酵过程中毛霉的生长状况、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温度均影响后期发酵。 2.(2014·海南卷)已知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为了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材料、试剂及用具包括:刻度移液管、比色管、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亚硝酸盐的显色剂、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等。回答相关问题: (1)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标准管的制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 ②样品管的制备: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 ③将每个__________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__________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 (2)上图表示的是泡菜中__________________趋势。 (3)泡菜制作过程中产酸的细菌主要是__________(填“醋酸杆菌”或“乳酸菌”)。 答案:(1)不同浓度亚硝酸钠标准溶液②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②样品管一致(2)亚硝酸盐含量的(3)乳酸菌 解析:(1)在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中,用不同浓度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将每个样品管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相近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2)据图可知,该图表示亚硝酸盐的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曲线。(3)制泡菜时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3.(2014·四川卷)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解。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图甲、乙所示。

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第8讲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一、选择题 1.(2019广东梅州适应考试)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G配对。在含有5-Bu、A、G、C、T五种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突变体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突变体大肠杆菌体内可能发生了多个基因的突变 B.很多位点发生T—A到C—G的替换后,DNA分子中氢键数目减少 C.该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基因突变频率明显提高 D.在此培养基上至少繁殖3代,才能实现DNA分子某位点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 答案 B 根据题干信息,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G 配对,使得碱基对发生改变,所以突变体大肠杆菌体内可能发生了多个基因的突变,A正 确;T—A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则很多位点发生T—A到C—G的替换后,DNA 分子中氢键数目增加,B错误;根据题干可知,DNA复制时,5-溴尿嘧啶可与碱基A互补配对,也可与碱基G互补配对,所以该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基因突变频率明显提高,C正确;5-溴尿嘧啶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和G配对,T—A碱基对复制一次时有A—5-溴尿嘧啶配对,复制第二次时有5-溴尿嘧啶—G配对,复制第三次时可出现G—C配对,所以需要经过3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D正确。 2.(2019广东佛山段考)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同源染色体上具有重复的同源序列,则可能出现错配(图1)。图1细胞中染色体发生错配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的两个如图2所示。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出现联会现象 B.图1中同源染色体的部分区段未能准确对位 C.图示过程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移接 D.其余两个子细胞染色体含有的片段分别是FBBBd、FBBD

2020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专题强化测试卷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专题优化测评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小题,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7.8.9.10.11.12. 选项 1.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2.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3.图甲表示雄家兔细胞内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精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得到了图乙所示的情 况,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得到图丙所示的情况。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乙所示情况发生在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B.图丙所示情况发生在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C.乙、丙两图所示的变异一定能遗传给子代 D.乙、丙两图所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4.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 O 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题号一 二 总分 13 14 得分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完整word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重点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的八个大专题 根据二轮复习的总时间,建议分8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再分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每个大专题约一周时间,每个小专题1节课。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包括: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膜有结构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本专题知识是其它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应细一点、慢一点,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细胞分裂专题、细胞工程专题、细胞的全能性专题。如水专题为例可包括水的存在、水的来源、水的排出、水的调节、水的标记、水的生态、水的污染。 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固氮 包括:光合作用、C3、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细胞呼吸、代谢的基本类型。 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如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植物的整体性、动物的整体性。可以分出酶和ATP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题、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在植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课本中有关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实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综合题、实验设计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动物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生理卫生课本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应给学生归纳整理出高中生物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别是课本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如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反硝化细菌、产甲烷杆菌、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红螺菌。05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出现用小麦、洋葱作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回答一系列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实验知识,题目很好。要加强这类题的训练,如水稻、玉米、蘑菇等。 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2020年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2020 年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教学内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4)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染色体组的概念. (3)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4)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四、具体内容 (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定义:由于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产生新的基因)可以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 (3)基因突变的时间:主要发生在DNA 复制时. (4)基因突变的意义:提供了新的基因(有可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性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5)基因突变如何产生的?(诱因) (6)基因突变的主要特点: ①普遍性:只要内因(基因变化)和外因(诱导因素)同时存在控制任何性状的基因都可以发生突变 ②随机性:只要是在DNA 复制时,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的任何时期任何细胞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 ③突变率很低:(低频性)原因:自然状态下DNA 分子结构相对稳定,具有严格的复制机制. 如生殖细胞的突变率为10—5—10—8 ④有害性:由于生物是长期进化的产物,已与环境取得了高度的协调,因此基因突变往往是有害的,如人类的遗传病,植物的白化苗,但也有少数突变是有利的,如植物的抗病性耐旱性突变,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等. 另外,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有时可以针对不同个体而言,如微生物的抗药性对人类有害,但对生物生存有利,同时突变的有利和有害还与环境因素有关,在一种环境条件下的有利突变可能会由于环境的改变而成为有害突变. ⑤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但基因突变只能在控制同一性状的范围突变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二)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1.(2015·吉林长春质检)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本身不能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B.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的 C.同一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酶的种类有差异,数量也不同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解析:选B。溶酶体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这些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激素调节细胞代谢是通过影响酶的合成来实现的,B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同一个体内的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会有差异,C正确;酶具有催化作用,但一部分酶本身也是蛋白质,又可作为反应底物参与反应,D正确。 2.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C.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 D.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解析:选B。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中的A代表腺苷,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两部分。在叶绿体基质中ATP分解产生ADP,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参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3.(2015·甘肃兰州调研)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B点后,适当升高温度,曲线将出现c所示变化 C.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解析:选D。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测定的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若温度、pH发生变化,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会变大。 4.研究人员从木耳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H2O2进行催化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 B.当底物浓度为0.08 mmol·L-1时,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催化酚类3的反应速率 C.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降低浓度后POD活性就会恢复 D.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相同 解析:选A。由图1可知,横坐标代表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纵坐标代表POD的活性,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二十四个专题复习笔记(超强)

范文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二十四个专题复习笔记 1/ 8

(超强) 2020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二十四个专题复习笔记(超强)专题一细胞结构与功能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病毒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DNA 或 RNA)构成(2)病毒营寄生生活,在活细胞内才有生命现象,因此只能有活细胞(噬菌体—用大肠杆菌培养;制取抗体用到活的鸡胚培养病毒)培养病毒。 (3)病毒分类:1.寄主不同: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核酸不同:DNA 病毒(全部噬菌体),RNA 病毒(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HIV,SARS 病毒) (4)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故每种病毒的核苷酸只有 4 种,病毒的繁衍过程中,病毒只提供模板。 氨基酸原料,核苷酸原料,核糖体,酶,tRNA(共用一套遗传密码)都由寄主提供。 (5)核酸与遗传物质的区别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核酸 DNA 和 RNA DNA 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DNA 或 RNA DNA

或 RNA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细菌,蓝藻,衣藻,酵母菌,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无此层次)→个体→种群→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 {病毒是生物,但不属于生命系统,一个分子或原子不是生命系统;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植物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繁殖器官)动物八大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三.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1.区别:有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真核生物植物:小球藻,伞藻,硅藻动物大型真菌:蘑菇,草菇,木耳真菌:霉菌:青霉菌,毛菌(有“霉”都是霉菌酵母菌(有液泡) 3/ 8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十八个专题复习笔记(超强)

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计算 先用O2的量进行计算 (二)酵母菌呼吸作用类型的判断(糖类作为反应物)(兼性厌氧型)(1)CO2>O,O2=O 只进行无氧呼吸 (2)CO2>O2>O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时进行 (3)CO2=O2 只进行有氧呼吸 (4)CO2=酒精只进行无氧呼吸 (5)CO2>酒精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时存在 在反应式中—写能量产物—写ATP 二、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遗传物质确定):旱生<水生阴生<阳生 (二)环境因素 1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作用(对植物是主要因素) 2 氧气浓度(氧分压)

有氧呼吸CO2的释放量=有氧呼吸O2的吸收量 A点只进行无氧呼吸,AD段(除A点)有氧呼吸增强,无氧呼吸减弱 B点是E点CO2释放量的2倍,E点表示有氧呼吸,CO2释放量=无氧呼吸释放量 D点只进行有氧呼吸 S(AEGD)为呼吸作用中CO2总释放量 S(AEF)=S(ADF)=无氧呼吸过程中CO2释放量 C点CO2释放量最少,有机消耗量最少 ◆贮藏水果:低氧,低温(4℃)、适宜的湿度 ◆贮藏种子:低氧,低温、干燥 三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的实验(对比实验,没有对照组,只有实验组)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兼性厌氧型(可在成熟的葡萄皮上寻找) 2、CO2的检测: 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BTB试剂)蓝→绿→黄

3、酒精的检测:橙色的重铬酸钾酸性溶液 与乙醇反应变灰绿色 4甲装置仲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 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 2)装置中的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 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B瓶中的酵母菌消耗B瓶中的氧气,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四、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1、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目的是抑制厌氧细菌的无氧呼吸 2、酵母菌酿酒,先通气,后密封,其原理:先让酵母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3、花瓶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有利于吸收矿质元素 4、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细胞酒精中毒 5、慢跑:防止剧烈运动产生乳酸 重复实验作用:避免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用死种子或不放生物的目的:校正(排除)非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 五、实验设计和变量控制 1、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自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实验专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 围绕一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少讲精练 坚持二原则:充分利用教材与学生已有的资料; 充分研究海南生物高考考纲与高考真题 明确三(考试)方向:实验设计(整体); 实验分析(现象结果); 实验评价(方法过程) 第1讲必修教材实验概述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 (2)转动[7]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11]光圈和[13]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2]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2.在显微镜操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①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正比或反比),物镜 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比;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如果某显微图标明“放大倍数:640”,这里的“640”是 指长度(长度或面积)放大了640倍。 ②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若希望把视野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 央,应将玻片移向左上方。 ③异物位置的判断:异物存在的位置可能在玻片标本、目镜、物镜等;转动目镜,异物不动,转动转换器,异物仍在,则异物可能在玻片标本。

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目的要求: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如酵母菌、水绵、叶的保卫细胞、蛙的皮肤上皮细胞等),比较几种细胞的异同点。②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临时装片的制作(以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为例) 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目的要求:①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②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1.实验原理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它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二者就会逐渐分离开来。 2.选材 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外(内或外)表皮作实验材料,理由是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注意所选细胞必须为有大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否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3.方法步骤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用低倍镜观察细胞中紫色的液泡的大小及原生质层的位置)→滴加蔗糖溶液(注意从盖玻片一侧滴入,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液泡变小,细胞液颜色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细胞大小基本不变)→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用清水做复原试剂) (1)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外因是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内因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 (2)相对细胞膜,细胞壁具有什么特性?全透性。 (3)实验常用0.3g/mL的蔗糖溶液。若浓度过高,细胞质壁分离速度很快,但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若浓度过低,则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或速度太慢。 (4)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尿素等也能导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但随后植物细胞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1.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液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材料: 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3.实验步骤: 取材制片→水解(用8%的盐酸溶液)→冲冼涂片→染色→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观察)(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①载玻片要洁净,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检测题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香蕉只有果实,种子退化,其原因是(C ) A.传花粉的昆虫少 B.没有进行人工授粉 C.减数分裂不正常 D.喷洒了植物生长素 2.某地区一些玉米植株比一般玉米植株早熟、生长整齐而健壮,果穗大、籽粒多,因此这些植株可能是( D )A.单倍体B.三倍体C.四倍体D.杂交种 3.科学家做了两项实验:(1)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籽番茄。(2)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株,给其雌蕊授二倍体花粉,子房发育成无籽西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上述无子番茄性状能遗传 B.若取无子番茄植株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 C.上述无子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 D.若取上述无子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子房壁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4.血友病是由于人类X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而形成的血液凝固机能缺陷病。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技术手段,成功地把一位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那么,她以后所生的儿子中(C) A.全部正常 B.一半正常 C.全部患血友病 D.不能确定5.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C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 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 6.据调查,某小学的小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 B X B(42.32%)、X B X b(7.36%)、X b X b(0.32%)、X B Y(46%)、X b Y(4%),则在该地区X B和X 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D )A.6%、8% B.8%、92% C.78%、92% D.92%、8% 7.下列不存在生殖隔离的是( A) A.东北虎和华南虎B.马和驴杂交后代不育 C.鸟类和青蛙D.山羊和绵羊杂交后杂种不活 8.甲是一种能生活在多种土壤中的小型昆虫,常被昆虫乙大量捕食,DDT和aldrin是用于控制这些生物的杀虫剂,aldrin对甲和乙的毒性相同,但DDT对乙的毒性比对甲更强,现用DDT和aldrin单独处理田块,下图7—12中,哪2个图能分别代表DDT和aldrin单独作用时对害虫数量的影响(D ) 图7—12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9.如果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

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生物的变异 变异的原因 1、环境条件的改变(不可遗传变异) 2、在强烈的物理、化学基因影响下发生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3、在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交换而引起的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 概念:具有不同遗传形状的雌、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卿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 注意:1、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2、S型肺炎双球菌使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转化、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也是基因重组。

3、精卵结合过程不是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概念:是指基因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和过程。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的改变,突变后的基因成为原基因的等位基因。 图例: A A T T C C G G T 正常复制 A A T T C C G G T T T A A G G C C A T T A A G G C C A 复制 A A A C T T C C G G T 出错 T T T G A A G G C C A A A T T C C G G C T T A A G G C C G 缺失 A T C C G G T T A G G C C A 基因突变的类型 根据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 1、形态突变:主要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可从表现型的明显差异来识别。(如果蝇的红眼突变为白眼) 2、生化突变:影响生物代过程,导致某个生化功能的改变和丧失。(如苯丙酮尿症) 3、致死突变:导致个体活力下降,甚至死亡。 形态突变和致死突变都伴随有特定的生化过程改变,因此严格地讲,任何突变都是生化突变。 基因突变的特点 1、普遍性:无论高级动植物还是低等生物都会发生。 2、多方向性:一个基因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3、稀有性:对某一生物个体来说突变的频率很低,对某一个种群或一个物种来说,突变基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测试及答案2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测试及答案(二)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发酵工程 一、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以下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合成ATP的途径总相同,但ATP的用途可以不同 B.若人成熟的红细胞中含氧量增多,则产生ATP增多 C.细菌中ATP只能依靠无氧呼吸产生 D.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总处于动态平衡 2.某植株在黑暗处每小时释放0.02 mol CO2,而光照强度为a的光照下(其他条件不变),每小时吸收0.06 mol CO2,若在光照强度为a/2的光照下,光合速度减半,则每小 时吸收CO2的量为 A.0 mol B.0.02mol C.0.03mol D.0.04mol 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酶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验都可以呈现紫色反应 B.酶催化的专一性表现在它对底物的选择具有专一性 C.酶催化反应产物对酶的活性不具有凋节作用 D.酶分子结构在高温、低温、过酸、过碱条件下均会受到破坏而使酶失去活性 4.某同学通过对下列四条不同曲线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通过甲曲线分析可知所得到这种细菌的产物是次级代谢产物 ②乙曲线中处于b点时,血糖浓度最高,此时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最低 ③丙曲线中处于c点时,叶绿素的分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叶片开始变黄 ④丁曲线中处于d点时,植物生长素仍能够促进芽的生长 A.②④B.①④C.①③D.③④ 5.下图是有关生物的生理过程的描述,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A.图2中氧气浓度为b点对应值时,植物既不进行有氧呼吸也不进行无氧呼吸 C.图3中a、b曲线可分别表示pH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活性的影响 D.图4中a曲线表示变温动物;b曲线表示恒温动物 6.将一片新鲜叶片放在特殊的装置内,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得O2释放量如下表所示:对该数据分析错误的是 A.该叶片呼吸作用消耗O2的速度为0.2 μL·cm-2·min-l B.光强为2 klx时,光合速度与呼吸速度相等 C.光强为8 klx时,光合作用释放O2的速度为0.8 μL·cm-2·min-1 D.光强超过l0 klx后,光合速度不再提高

教案精选:高三生物《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三生物《生物的变异、育种与 进化》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三生物《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教学设计 【考纲解读】 (l)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Ⅰ(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6)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做听课的主人:(知识网络自主构建) 以变异为中心写出本专题的知识网络:变异的类型;育种方法名称及原理;变异与进化的关系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热点考向聚焦】 一、变异的类型 例题1、.将纯种小麦播种于生产田,发现边际和灌水沟两侧的植株总体上比中间的长得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环境引起性状变异 C.隐性基因突变成为显性基因 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

生了变化 例题2、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都可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变式训练1、在一块高杆(显性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变式训练2、下表是苋菜抗“莠去净”(一种除草剂)突变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碱基和氨基酸所在的位置。正确的说法是( ) 抗性品系CGT丙氨酸GGT脯氨酸AAG苯丙氨酸TTA天冬酰胺 敏感品系CGA丙氨酸AGT丝氨酸AAG苯丙氨酸TTA天冬酰胺 氨基酸位置227 228 229 230 A. 基因中碱基的改变,一定能引起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 B. 其抗性的产生是由于基因上的密码子发生了改变 C. 其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链上决定228号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汇总

单元过关检测(七) 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一般认为,艾滋病病毒最可能产生的变异是() A.环境改变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D.染色体变异 解析: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故C正确。 答案:C 2.下列有关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它发病率比较高 B.基因内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一个氨基酸 C.每个人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中,基因是不断变化的 D.在一个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解析:B错误,只增加一个碱基对有可能会导致突变位点后所有氨基酸都改变;C错误,在生长过程中,基因本身不改变,改变的只是基因的表达状态;D错误,基因库是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带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答案:A 3.杂交育种是植物育种的常规方法,其选育纯合新品种的一般方法是() A.根据杂种优势原理,从子一代中即可选出

B.从子三代中选出,因为子三代才出现纯合子 C.隐性品种可从子二代中选出,经隔离选育后,显性品种从子三代中选出 D.只能从子四代中选出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解析:根据所需,若新品种为隐性纯合子,则在F2中即可找到,若新品种为显性个体,在F2中即可出现该性状的个体,但不一定为纯合子,经隔离选育后在F3中才能确定是否为纯合子。 答案:C 4.(2016·武昌联考)人的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异可能导致遗传病的发生。下列遗传病中,属于染色体数目改变而引起的是() A.21三体综合征B.白化病 C.猫叫综合征D.红绿色盲 解析:21三体综合征是多了1条21号染色体导致的,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故A正确。白化病是单基因遗传病,故B错误。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故C错误。红绿色盲属于单基因遗传病,故D错误。 答案: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中缺失一个基因不属于基因突变 B.产前诊断能确定胎儿性别进而有效预防白化病 C.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倍增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一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与功能 【主要知识点梳理】 【习题巩固】 1.如图是组成生物体的部分大分子化合物与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d、e共有的化学元素是C、 H、O、N B.f1、f2、f3……f n说明蛋白质的结构具 有多样性 C.①②⑤分别指:糖原、淀粉、蛋白质 D.③和④的单体是核苷酸

2.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个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只有脂肪的检测需要使用显微镜 B.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中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到50~65 ℃ C.检测还原糖、蛋白质所用方法不相同 D.三个实验的显色反应均不相同 3.关于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真核生物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外膜、内膜、基质和基粒上 B.与真核生物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的内膜、基质中 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内膜、外膜和基质,所含酶的功能都相同 D.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均有叶绿体 4.动物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与其细胞代谢和细胞通讯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光面内质网上有酶的分布 B.磷脂双分子层中的任何一层都是生物膜 C.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D.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糖蛋白、糖脂和胆固醇等 5.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中合成的mRNA进入细胞质要跨过2层膜 B.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要跨过0层生物膜 C.水稻叶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被同一个细胞利用要跨过4层生物膜 D.乙醇和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6.下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温度只影响图中②和③过程的速率 B.吞噬细胞通过④过程吞噬病原体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乙醇的方式是① D.生长素极性运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③ 7.在新榨取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将成熟的花生种子的子叶做成临时切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橘黄色的颗粒;向新鲜豆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豆浆呈紫色;向马铃薯匀浆中滴加碘液呈现蓝色.上述实验现象证明梨汁、花生种子的子叶、豆浆和马铃薯中主要含有的有机物依次是( ) A.葡萄糖、蛋白质、脂肪、淀粉 B.糖类、蛋白质、淀粉、脂肪 C.淀粉、脂肪、蛋白质、淀粉D.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 8.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和淀粉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B.糖原、蛋白质、纤维素和淀粉都是生物体内的大分子有机物 C.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物体内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共同的终产物 D.在豌豆根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种 9.淀粉、淀粉酶、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A. C、H、0;C、H、O、N;C、H、O、N、P B.葡萄糖、蛋白质、DNA C.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D.麦芽糖、多肽、碱基 10.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 A.都含有20种氨基酸 B.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11.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单体的多聚体,下列有关单体与多聚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一)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一)1.(2015·吉林长春质检)下列有关激素、酶、抗体与神经递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 合成酶 B.动物激素既不参与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但对生命活动发挥重要的调节作 用 C.神经递质的受体是位于突触前膜上的蛋白质,能与递质结合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某 些离子的通透性 D.在发生二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可迅速合成大量抗体 解析:选B。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A错误。神经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C错误。二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而 合成大量抗体,D错误。 2. 如图所示为不同化合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图中序号代表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B.②和④两种大分子可能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或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③可能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也可能是能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D.若①②③④均为多聚体,其构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有多样性 解析:选C。仔细读图可知:①可以是氨基酸或蛋白质,②④是糖类(单糖或多糖)或脂肪,③可以是核苷酸、核酸、磷脂或ATP等。若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应为氨基酸, 双缩脲试剂可以检测含有肽键的物质,不能检测氨基酸,A错误;②和④两种大分子可能是 细胞中的储能物质脂肪,而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其组成成分中含有N,故②和④不可能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B错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酶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大部分酶为蛋白质,小部分为RNA,ATP和RNA都含有C、H、O、N、P五种元素,C正确;若①②③④均为多聚体,则①为蛋白质、②④为多糖或脂肪,③为核酸,其 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有多样性,多糖等没有,D错误。 3.(2015·广西南宁、桂林、柳州、玉林高三适应性检测)研究发现乳白蚁肠道中含有 起保护作用的细菌,可阻止能杀死乳白蚁的真菌入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磷脂是组成乳白蚁和真菌的必需化合物 C.乳白蚁、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壁均无选择透过性 D.乳白蚁、细菌和真菌共有的细胞器具有单层膜 解析:选B。细菌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乳白蚁和真菌都是细胞生物,它们的细胞 膜上都含有磷脂;乳白蚁细胞没有细胞壁;乳白蚁、细菌和真菌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核 糖体没有膜结构。 4.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组成A、B、C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单体,这三种单体的结构可用d或e表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单体a、b的结构可用d表示,人体中d的种类有4种 B.大肠杆菌细胞内单体c的结构可用e表示,e的种类约有20种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判断题含答案解析)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判断题) 1.选择育种的局限性在于进展缓慢,可选择的范围有限()【解析】选择育种的局限性在于进展缓慢,可选择的范围有限,正确。2.杂交育种除了选育新品种之外,还可以获得杂种表现的优势 () 【解析】杂交育种除了选育新品种之外,还可以获得杂种表现的优势,正确。 3.人工诱变可以创造新品种,定向地改良生物的性状()【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人工诱变不能定向地改良生物的性状,错误。 4.基因工程使人类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生物,培育新品种() 【解析】基因工程能按照人类的意愿改造生物,培育新品种,正确。5.细胞在没有受到紫外线、亚硝酸等外界因素影响时,也会发生基因突变() 【解析】在没有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时,生物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即自发突变,正确。

6.超级杂交水稻和太空椒两者的育种原理相同() 【解析】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太空椒的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二者原理不同,错误。 7.单倍体育种过程中诱导染色体加倍的环节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解析】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可以用低温处理幼苗或者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但是没有种子,错误。 8.诱变育种时可以根据人类的需求进行定向基因突变()【解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错误。9.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解析】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正确。 10、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属于交叉互换,错误。 11.某DNA上的M基因编码一条含65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缺失突变,使mRNA减少了一个AUA碱基序列,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会上升 ()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专题七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典题导引】 1、生物的变异和遗传育种的关系 通过各种方式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异类型,从众多的不同变异类型中,选择符合人类要求的变异,然后定向培育成新品种。 [例1]有两组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 ),一个是矮秆不抗锈病(ddtt )。现将这两个品种进行下列3组实验: 假如以上三组实验都有矮秆抗锈病出现,分析以下问题: (1)A 组所得矮抗类型的基因型是 ;B 组所得矮抗类型的基因型是 。C 组所得矮抗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但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不容易发生,因为 。 (3)A 组F 2中的矮抗类型不能直接用作大田栽种,原因是 。 (4)B 组获得矮抗类型也不能直接利用,原因是 ,但通过 处理,可以直接产生理想的矮抗品种,其基因型是 。 [简析]可遗传的变异是育种的依据。A 组是杂交育种,F 2中矮抗类型的基因型为ddTT 、ddTt ,由于ddTt 的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该类型不能直接用作大田栽种;B 组是单倍体育种,经过花药的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矮抗类型的基因型是dT ,其后代不育,因此也不能直接用作大田栽种,但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就变成正常植株;C 组是诱变育种,但变异的方向不定向。 2、生物进化理论的应用 [例2]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 、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获得食物,分趾的海龟因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千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为W 为0.2,w 为0.8。请问: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请讲述理由。 。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请讲述理由。 。 [简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 三个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