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常见问题解答[001]

建筑材料常见问题解答[001]
建筑材料常见问题解答[001]

建筑材料常见问题解答

第2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一般的讲,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可归纳为哪几类?

答:一般的讲,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物理性质:包括材料的密度、孔隙状态、与水有关的性质、热工性能等。

化学性质:包括材料的的抗腐蚀性、化学稳定性等,因材料的化学性质相异较大,故该部分内容在以后各章中分别叙述。

力学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应包括在物理性质中,但因其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有重要意义,故对其单独研究,包括材料的强度、变形、脆性和韧性、硬度和耐磨性等。

耐久性:材料的耐久性是一项综合性质,虽很难对其量化描述,但对建筑物的使用至关重要。

2.什么是材料的化学组成?

答:材料化学组成的不同是造成其性能各异的主要原因。化学组成通常从材料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两方面分析研究。

材料的元素组成,主要是指其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材料的矿物组成主要是指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团组成形式各异的现象。

3.建筑材料的微观结构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何特点?

建筑材料的微观结构主要有晶体、玻璃体和胶体等形式。

晶体的微观结构特点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排列有确定的几何位置关系。一般来说,晶体结构的物质具有强度高、硬度较大、有确定的熔点、力学性质各向异性的共性。建筑材料中的金属材料(钢和铝合金)和非金属材料中的石膏及水泥石中的某些矿物等都是典型的晶体结构。

玻璃体微观结构的特点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排列呈无序浑沌状态。玻璃体结构的材料具有化学活性高、无确定的熔点、力学性质各向同性的特点。粉煤灰、建筑用普通玻璃都是典型的玻璃体结构。

胶体是建筑材料中常见的一种微观结构形式,通常是由极细微的固体颗粒均匀分布在液体中所形成。胶体与晶体和玻璃体最大的不同点是可呈分散相和网状结构两种结构形式,分别称为溶胶和凝胶。溶胶失水后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凝胶结构,可以把材料中的晶体或其他固体颗粒粘结为整体。如气硬性胶凝材料水玻璃和硅酸盐水泥石中的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铁酸钙都呈胶体结构。

4.什么是材料的构造?按照材料宏观组织和孔隙状态的不同可将材料的构造分为哪些类型?

答:材料在宏观可见层次上的组成形式称为构造,按照材料宏观组织和孔隙状态的不同可将材料的构造分为以下类型:

⑴致密状构造

该构造完全没有或基本没有孔隙。具有该种构造的材料一般密度较大,导热性较高,如钢材、玻璃、铝合金等。

⑵多孔状构造

该种构造具有较多的孔隙,孔隙直径较大(㎜级以上)。该种构造的材料一般都为轻质材料,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和隔音吸声性能,同时具有较高的吸水性。如加气混凝土、泡沫塑料、刨花板等。

⑶微孔状构造

该种构造具有众多直径微小的孔隙,该种构造的材料通常密度和导热系数较小,有良好的隔音吸声性能和吸水性,抗渗性较差。石膏制品、烧结砖具有典型的微孔状构造。

⑷颗粒状构造

该种构造为固体颗粒的聚集体,如石子、砂和蛭石等。该种构造的材料可由胶凝材料粘结为整体,也可单独以填充状态使用。该种构造的材料性质因材质不同相差较大,如蛭石可直接铺设作为保温层,而砂、石可作为骨料与胶凝材料拌合形成砂浆和混凝土。

⑸纤维状构造

木材、玻璃纤维、矿棉都是纤维状构造的代表。该种构造通常呈力学各向异性,其性质与纤维走向有关,一般具有较好的保温和吸声性能。

⑹层状构造

该种构造形式最适合于制造复合材料,可以综合各层材料的性能优势,其性能往往呈各向异性。胶合板、复合木地板、纸面石膏板、夹层玻璃都是层状构造。

5.材料的孔隙状况由哪三个指标来说明?各有何特点?

答:材料的孔隙状况由孔隙率、孔隙连通性和孔隙直径三个指标来说明。

孔隙率是指孔隙在材料体积中所占的比例。一般孔隙率越大,材料的密度越小、强度越低、保温隔热性越好、吸声隔音能力越高。

孔隙按其连通性可分为连通孔和封闭孔。连通孔是指孔隙之间、孔隙和外界之间都连通的孔隙(如木材、矿渣);封闭孔是指孔隙之间、孔隙和外界之间都不连通的孔隙(如发泡聚苯乙烯、陶粒);界于两者之间的称为半连通孔或半封闭孔。一般情况下,连通孔对材料的吸水性、吸声性影响较大,而封闭孔对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影响较大。

孔隙按其直径的大小可分为粗大孔、毛细孔、极细微孔三类。粗大孔指直径大于mm级的孔隙,其主要影响材料的密度、强度等性能。毛细孔是指直径在μm~mm级的孔隙,这类孔隙对水具有强烈的毛细作用,主要影响材料的吸水性、抗冻性等性能。极细微孔的直径在μm

以下,其直径微小,对材料的性能反而影响不大。矿渣、石膏制品、陶瓷锦砖分别以粗大孔、毛细孔、极细微孔为主。

5.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主要是指材料的哪些指标?

答: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主要是指材料的各种密度和描述其孔隙与空隙状况的指标。

6.单体材料的体积主要由哪些体积组成?如何定义表观体积和堆积体积?

答:单体材料的体积主要由绝对密实的体积V 、开口孔隙体积(之和)V 开、闭口孔隙体

积(之和)V 闭组成。

绝对密实的体积V 与闭口孔隙体积V 闭的和定义为表观体积V ′,而将材料的自然体积即

V +V 闭+V 开(也即V +V 孔)用V 0表示。

将材料的空隙体积(之和)V 空与自然体积V 0的和定义为材料的堆积体积,用V 0′表示。

7.什么是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和堆积密度?分别用什么方法求得?

答:(1)密度

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用下式表示

V

m ρ= (2—1) 式中 ρ—材料的密度(g/cm 3或kg/m 3);

m —材料的质量(g 或kg );

V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 3或m 3)。

对于绝对密实而外形规则的材料如钢材、玻璃等,V 可采用测量计算的方法求得。对于可研磨的非密实材料,如砌块、石膏,V 可采用研磨成细粉,再用密度瓶测定的方法求得。

(2)表观密度

,

=V m ρ‘ (2—2)

式中 ρ,—材料的表观密度(g/cm 3或kg/m 3);

m —材料的质量(g 或kg );

V ′—材料的表观体积(cm 3或m 3)。

对于颗粒状外形不规则的坚硬颗粒,如砂或石子,V 可采用排水法测得,但此时所得体积为表观体积V ′,

(3)体积密度

材料的体积密度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用下式表达:

0=V m ρ (2—3) 式中 ρ0—体积密度(g/cm 3或kg/cm 3);

m —材料的质量(g 或kg );

V 0—材料的自然体积(cm 3或m 3)。

材料自然体积的测量,对于外形规则的材料,如烧结砖,砌块,可采用测量计算方法求得。对于外形不规则的散粒材料,亦可采用排水法,但材料需经涂蜡处理。根据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含水情况的不同,体积密度又可分为干燥体积密度、气干体积密度(在空气中自然干燥)等几种。

(4)堆积密度

材料的堆积密度是指粉状、颗粒状或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用下式表达:

/0

0V m ρ=/ (2—4) 式中 ρ0′—堆积密度(g/cm 3或kg/m 3);

m —材料的质量(g 或kg );

V 0,—材料的堆积体积(cm 3或m 3)。

材料的堆积体积可采用容积筒来量测。

8.什么是材料的密实度和孔隙率?如何表示材料的密实度和空隙率?材料的密实度和孔隙率有何关系?

答:材料的密实度和孔隙率

(1)密实度

密实度是指材料的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满的程度,用D 表示:

%100×==00ρ

ρV V D (2—5) (2)孔隙率

孔隙率是指在材料的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用P 表示:

%100×)1(=-=000ρ

ρV V V P (2—6) (3)材料的密实度和孔隙率的关系

P +D =1 (2—7)

即材料的自然体积仅由绝对密实的体积和孔隙体积构成。

9.什么是材料的填充率与空隙率?如何表示材料的填充率与空隙率?材料的填充率与空隙率有何关系?

答:材料的填充率与空隙率

(1)填充率

填充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其堆积体积中,被颗粒实体体积填充的程度,以D ,表示。

%100×=%100×=0,0,0

/ρρV V D 0 (2—8) (2)空隙率

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以P ′表示。

%)(%)(,,,

100ρρ1100V V 1P 0000'?=?= (2—9) (3)材料的填充率与空隙率的关系

P ′+ D ′=1 (2—10)

空隙率反映了散粒材料的颗粒之间的相互填充的致密程度,对于混凝土的粗、细骨料,空隙率越小,说明其颗粒大小搭配的越合理,用其配制的混凝土越密实,水泥也越节约。

10.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主要有哪些?

答: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主要有:材料的亲水性和憎水性以及材料的吸水性、吸湿性、耐水性、抗冻性、抗渗性等。

11.什么条件下材料是亲水的?什么条件下材料是憎水的?

答:若润湿角θ≤90°,说明材料与水之间的作用力要大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故材料可被水浸润,称该种材料是亲水的。反之,当润湿角θ>90°,说明材料与水之间的作用力要小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则材料不可被水浸润,称该种材料是憎水的。

12.什么是材料的吸水性?材料的吸水性有哪两种表示方式?两种吸水率存在着什么关系?影响材料的吸水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材料的吸水率越大对材料的哪些性质又影响?

答:(1)材料的吸水性是指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达饱和的能力。

(2)材料的吸水性有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两种表达方式,分别以W W 和W V 表示:

100%12

×m m m =W 1w (2—11)

%100×1?=%100×=w

012

0w V ρV m m V V W (2—12) 式中 W w —质量吸水率(%);

W v —体积吸水率(%);

m 2—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质量(g );

m 1—材料在绝对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 );

V w —材料所吸收水分的体积(cm 3);

ρw —水的密度,常温下可取1g/cm 3 。

对于质量吸水率大于100%的材料,如木材等通常采用体积吸水率,而对于大多数材料,经常采用质量吸水率。

(3)两种吸水率存在着以下关系:

W V =W w ρ0/ρw (2—13)

这里的ρ0应是材料的干燥体积密度,单位采用g/cm 3。

(4)影响材料的吸水性的主要因素有材料本身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构造状况,尤其是孔隙状况。一般来说,材料的亲水性越强,孔隙率越大,连通的毛细孔隙越多,其吸水率越大。

(5)材料的吸水率越大,其吸水后强度下降越大,导热性增大,抗冻性随之下降。

13.什么是材料的吸湿性?材料的吸湿性用什么来表达?影响材料吸湿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1)材料的吸湿性是指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2)材料的吸湿性以含水率表达: %100×=11

k m m m W (2—14)

式中 W —材料的含水率(%);

m K —材料吸湿后的质量(g );

m 1—材料在绝对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 )。

(3)影响材料吸湿性的因素,除材料本身(化学组成、结构、构造、孔隙),还与环境的温湿度有关。

14.什么是材料的耐水性?耐水性用什么表示?通常对耐水材料的软化系数有何要求? 答:(1)耐水性是指材料在长期饱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2)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 f

f K w p = (2—15) 式中 K P —软化系数,其取值在0~1之间;

f W —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

f —材料在绝对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

(3)软化系数越小,说明材料的耐水性越差。通常K p 大于0.80的材料,可认为是耐水

材料。

15.什么是材料的抗渗性?抗渗性用什么来表示?材料的抗渗性主要哪些因素有关? 答:(1)抗渗性是指材料抵抗压力水或其他液体渗透的性质。

(2)抗渗性可用渗透系数表示。

在一定的时间t 内,通过材料的水量Q 与试件截面面积A 及材料两则的水头差H 成正比,而与试件厚度d 成反比,而其比例数k 即定义为渗透系数。

即由:Q d HAt k = 可得 HAt

Qd k (2—16) 式中 Q —透过材料试件的水量(cm 3);

H —水头差。(cm);

A —渗水面积(cm 2);

d —试件厚度(cm);

t —渗水时间(h );

k —渗透系数(cm/h)。

材料的抗渗性,也可用抗渗等级P 表示。即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材料的最大渗水压力(MPa )。如抗渗标号为P6,表示该种材料的最大渗水压力为0.6 MPa 。

(3)材料的抗渗性主要与材料的孔隙状况有关。材料的孔隙率越大,连通孔隙越多,其抗渗性越差。绝对密实的材料和仅有闭口孔或极细微孔的材料实际是不渗水的。

16.什么是材料的抗冻性?材料的抗冻性用什么来表示?抗冻等级是根据哪些因素决定的?

答:(1)抗冻性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抵抗多次冻融循环,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2)抗冻性用抗冻等级F 表示。例如,抗冻等级F10表示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材料强度下降不大于25%,质量损失不大于5%,所能经受的冻融循环的次数最多为10次。

(3)抗冻等级的确定是根据建筑物的种类、材料的使用条件和部位、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决定的。

17.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主要有哪些?

答: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主要有:材料的导热性、热容、耐燃性和耐火性等。

18.什么是材料的导热性?材料的导热性用什么来表示?材料的导热系数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1)导热性是指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

(2)材料的导热性用导热系数表示,可表达为下式: Q d t T A )-(=21T λ

(2—17) 比例系数λ则定义为导热系数。由式(2-17)可得:

)At

T -(T Qd 21=λ (2—18) 式中 λ—导热系数。单位为W/(m ·K );

T 1-T 2——材料两侧温差(K );

d —材料厚度(m );

A —材料导热面积(m 2);

t —导热时间(s )。

(3)材料的导热系数主要与以下各因素有关:

1)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一般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要大于非金属材料,无机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有机材料,晶体结构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玻璃体或胶体结构的材料。

2)孔隙状况:材料的孔隙率越高、闭口孔隙越多、孔隙直径越小,则导热系数越小。

3)环境的温湿度:因空气、水、冰的导热系数依次加大,故保温材料在受潮、受冻后,导热系数可加大近100倍。因此,保温材料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潮防冻。

19.什么是材料的热容与比热容?材料的热容用什么来表示?材料的热容量有何意义?

答:(1)材料受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热容。

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材料温度升高1K(或降低1K)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其表达式为:

)

T -m(T Q =C 12 (2-19) 式中 Q —材料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 );

m —材料的质量(g );

T 2-T 1——材料受热(或冷却)前后的温度差(K );

C —材料的比热容(J/g ·K)。

(2)材料的热容可用热容量表示,它等于比热容C 与质量m 的乘积,单位为kJ/K 。

(3)材料的热容量对于稳定建筑物内部温度的恒定和冬季施工有很重要的意义。热容量大的材料可缓和室内温度的波动,使其保持恒定。

20.什么是材料的耐燃性?按耐燃性材料可分为哪两类?

答:耐燃性是指材料在火焰和高温作用下可否燃烧的性质。我国相关规范把材料按耐燃性分为非燃烧材料(如钢铁、砖、石等)、难燃材料(如纸面石膏板、水泥刨花板等)和可燃材料(如木材、竹材等)。

21.什么是材料的耐火性?材料的耐火性用什么来表示?耐燃性和耐火性概念的区别如何?

答:(1)耐火性是材料在火焰和高温作用下,保持其不破坏、性能不明显下降的能力。

(2)材料的耐火性用其耐受时间(h )来表示,称为耐火极限。

(3)耐燃性和耐火性概念的区别,耐燃的材料不一定耐火,耐火的一般都耐燃。如钢材是非燃烧材料,但其耐火极限仅有0.25h ,故钢材虽为重要的建筑结构材料,但其耐火性却较差,使用时须进行特殊的耐火处理。

22.什么是材料的强度?影响材料强度试验结果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比强度?

答:(1)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

(2)影响材料强度试验结果的因素:

1)试件的形状和大小:一般情况下,大试件的强度往往小于小试件的强度。棱柱体试件的强度要小于同样尺度的正立方体试件的强度。

2)加荷速度:强度试验时,加荷速度越快,所测强度值越高。

3)温度:一般情况,试件温度越高,所测强度值越低。但钢材在温度下降到某一负温时,其强度值会突然下降很多。

4)含水状况:含水试件的强度较干燥的试件为低。

5)表面状况:作抗压试验时,承压板与试件间磨擦越小,所测强度值越低。

(3)比强度是指材料的强度与其体积密度之比,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指标。

23.什么是材料的弹性和塑性?

答:弹性和塑性是材料的变形性能。它们主要描述的是材料变形的可恢复特性。

弹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能完全恢复到变形前形状的性质。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或可恢复变形。

塑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不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这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不可恢复变形。

24.什么是材料的韧性与脆性?脆性材料力学性能的特点是什么?

答:在冲击、震动荷载作用下,材料可吸收较大的能量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破坏的性质称为韧性或冲击韧性。建筑钢材(软钢)、木材、塑料等是较典型的韧性材料。路面、桥梁、吊车梁及有抗震要求的结构都要考虑材料的韧性。

脆性是指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时,材料发生无先兆的突然破坏,且破坏时无明显塑性变形的性质。

脆性材料力学性能的特点是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破坏时的极限应变值极小。砖、石材、陶瓷、玻璃、混凝土、铸铁等都是脆性材料。与韧性材料相比,它们对抵抗冲击荷载和承受震动作用是相当不利的。

25.什么是材料的硬度,其测定方法有哪两种?什么是材料的耐磨性,用什么来表示材料的耐磨性?

答:硬度是指材料表面耐较硬物体刻划或压入而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测定材料硬度的方法有压入法和刻划法两种。压入法硬度的指标有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刻划法测定的硬度称为莫氏硬度,根据刻划矿物(滑石、石膏、磷灰石、正长石、硫铁矿、黄玉、金刚石等)的不同分为10级。

耐磨性是指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用磨损率表示,它等于试件在标准试验条件下磨损前后的质量差与试件受磨表面积之商。磨损率越大,材料的耐磨性越差。

26.什么是材料的耐久性?影响材料耐久性的外部作用因素与内部因素有哪些?混凝土与钢材的耐久性由哪些指标所体现?

答:(1)耐久性是指材料使用过程中,在内、外部因素的作用下,经久不破坏、不变质,保持原有性能的性质。

(2)影响材料耐久性的外部作用因素:环境的干湿、温度及冻融变化等物理作用会引起材料的体积胀缩,周而复使会使材料变形、开裂甚至破坏。与材料耐久性有关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构造的特点。影响材料耐久性的外部因素,往往又是通过其内部因素而发生作用的。

(3)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以抗渗性、抗冻性、抗腐蚀性和抗碳化性所体现。钢材的耐久性,主要决定于其抗锈蚀性,而沥青的耐久性则主要取决于其大气稳定性和温度敏感性。

道路建筑材料考试(兰州交大)

石料与集料 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常用岩石类型:花岗岩、玄武岩、辉长岩、石灰岩、砂岩、石英岩、片麻岩。石料最常用物理常数:a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石料矿质实体单位体积的质量(真实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石料矿质实体单位真实体积的质量;表观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石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口孔隙在内的单位表观体积的质量;毛体积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石料矿质实体包括孔隙(闭口、开口孔隙)体积在内的单位毛体积的质量)、孔隙率:指石料孔隙体积占总体积(包括开口孔隙和闭口孔隙体积)的百分率吸水率:是石料试验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最大的吸水质量占干燥试验质量的百分率。饱水吸水率:石料在常温及真空抽气条件下,最大吸水质量占干燥试验质量的百分率。抗冻性:是指石料在饱水状态下,能够经受反复冻结和融化而不破坏,并不严重减低强度的能力。测定方法:直接冻融法、硫酸钠坚固性法。6、集料:是由不同粒径矿质颗粒组成的混合料,包括:天然砂、人工砂、卵石、碎石、工业冶金矿渣。集料分为:粗集料、细集料。水凝混凝土中粗细集料分界尺寸4.75mm,沥青混合料中为2.36mm.磨耗值:是用于确定石料抵抗表面磨损的能力,适用于对路面抗滑表层所用集料抵抗车轮撞击及磨耗能力的评定。级配曲线分为: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连续级配集料的空隙率随粗集料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间断级配集料能较好的发挥粗集料的骨架作用,但在施工中易于离席。砂石材料:石料和集料的统称。砂石材料磨耗率:指在其抵抗撞击、摩擦的联合作用的能力。磨耗率采用洛杉矶磨耗实验或狄发尔磨耗实验。空隙率:指在集料在某种堆积状态下的空隙体积(含开口孔隙)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含泥量是指集料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石粉含

建筑材料选择题100

1.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________。 A、吸水性 B、吸湿性 C、耐水性 D、渗透性 【答案】A 2.含水率为10%的湿砂220g,其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_。 A、19.8g B、22g C、20g D、20.2g 【答案】A 3.孔隙率增大,材料的__降低。 A 密度 B 表观密度 C 憎水性 D 抗冻性 【答案】B 4.对于同一种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B.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C.密度>堆积密度>表观密度 D.密度<堆积密度<表观密度 【答案】A 5.某河砂质量为1260kg,烘干至恒重时质量为1145kg,此河砂的含水率为()。A.9.12% B.10.04% C.4.88% D.9.76% 【答案】B 6.建筑材料的吸湿性用()来表示。 A.吸水率 B.含水率 C.软化系数 D.渗透系数 【答案】B 7.有一块烧结粘土砖,在潮湿状态下质量为3260克,经测定其含水率为6%。若将该砖 浸水饱和后质量为3420克,其质量吸水率为()。 A.4.9% B.6.0% C.11.2% D.4.6% 【答案】C 8.下列建筑材料不是亲水性材料的是()。 A.木材 B.石材 C.陶器 D.沥青 【答案】D 9.建筑材料的许多性能是通过试验测得的,冲击试验是用来测定材料的()。 A.强度 B.脆性 C.韧性 D.弹性 【答案】C

10.一般情况下,材料的孔隙率小且连通孔隙少时,其下列性质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强度较高 B.吸水率小 C.抗渗性好 D.抗冻性差 【答案】D 11.通常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抵抗大气物理作用的一种耐久性指标的是()。 A.抗冻性 B.抗渗性 C.耐水性 D.吸湿性 【答案】A 12.为了缓和建筑物内部温度的波动,应采用的围护结构材料必须具有较大的()。A.比热容 B.质量 C.热容量值 D.导热系数 【答案】C 13.密度是指材料在()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A.绝对密度 B.自然状态 C.自然堆积状态下 D.吸水饱和状态下 【答案】A 14.某一材料的下列指标中为常数的是()。 A 密度 B 表观密度(容重) C 导热系数 D 强度 【答案】B 15.评价材料抵抗水的破坏能力的指标是()。 A.抗渗等级 B.渗透系数 C.软化系数 D.抗冻等级 【答案】A 16.某铁块的体积密度ρΟ= m /()。 A、V0 B、V孔 C、V D、V0` 【答案】A 17.某粗砂的堆积密度ρΟ`=m/()。 A、V0 B、V孔 C、V D、V0` 【答案】D 18.散粒材料的体积V0`=()。 A、V+V孔 B、V+V孔+V空 C、V+V空 D、V+V闭 【答案】B 19.材料憎水性是指润湿角()。 A、θ< 900 B、θ>900 C、θ=900 D、θ=0 【答案】B

道路建筑材料习题与参考答案解析(三)

《道路建筑材料》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三) 第四章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高级沥青路面所用沥青的胶体结构应属于 C 。 A、溶胶型 B、凝胶型 C、溶—凝胶型 D、以上均不属于 2、可在冷态下施工的沥青是 C 。 A、石油沥青 B、煤沥青 C、乳化沥青 D、粘稠沥青 3、沥青混合料中最理想的结构类型是 A 结构。 A、密实骨架 B、密实悬浮 C、骨架空隙 D、以上都不是 4、在沥青混合料中,应优先选用 B 。 A、酸性石料 B、碱性石料 C、中性石料 D、以上都不是 5、粘稠石油沥青三大性能指标是针入度、延度和 A 。 A、软化点 B、燃点 C、脆点 D、闪点 6、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中稳定度与沥青含量关系为 A 。 A、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达到峰值后随沥青含量增加而降低。 B、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 C、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减少。 D、沥青含量的增减对稳定度影响不大。 7、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中流值与沥青含量关系为 B 。 A、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达到峰值后随沥青含量增加而降低。 B、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 C、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减少。 D、沥青含量的增减对流值影响不大。 8、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中空隙率与沥青含量关系为 C 。 A、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达到峰值后随沥青含量增加而降低。 B、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 C、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减少。 D、沥青含量的增减对空隙率影响不大。 9、A级道路石油沥青适用于 A 。 A、各个等级公路的所有层次。 B、适用于高速、一级公路下面层及以下层次 C、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各个层次 D、三级以上公路各个层次 10、SMA表示 D 。 A、热拌沥青混合料 B、常温沥青混合料 C、沥青表面处理 D、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11、工程上常用 A 确定沥青胶体结构。 A、针入度指数法 B、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法

建筑材料多项选择题..

1. 吸水率增加,将使材料()。 A、表观密度增加; B、体积膨胀; C、导热性增加; D、强度下降; E、抗冻性下降 【代码】10212355 【答案】ABCDE 8.下列性质属于力学性质的有________。 A、强度 B、硬度 C、弹性 D、脆性 【代码】10342206 【答案】ABCD 9.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_______。 A、钢筋混凝土 B、沥青混凝土 C、建筑石油沥青 建筑塑料 【代码】10112365 【答案】AB 10.下列性质中属于材料物理性质的有()。 A.硬度B.强度C.密度D.耐水性E.耐蚀性 【代码】10412106 【答案】CD 11.相同种类的几种材料进行比较时,一般是表观密度大者,其()。 A.强度低B.强度高C.比较密实D.孔隙率大E.保温隔热效果好

【答案】BC 12.材料吸水率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 A.表面粗糙程度B.孔隙率大小C.孔隙构造特征D.形状尺寸E.密度【代码】10212365 【答案】ABE 13.下列材料属于脆性材料的有()。 A.混凝土B.粘土砖C.低碳钢D.木材E.陶瓷 【代码】10312226D、【答案】ABE 14.在实验室采用破坏试验法测试材料的强度。在测试过程中试验条件对测试结果影响很大。下列条件中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的有()。 A.试件形状和尺寸B.试件的表面状况C.试验时加荷速度D.试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E.试验数据的取舍 【代码】10412115 【答案】ABCD 15.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 铝合金 B 泡沫玻璃 C 泡沫塑料 D 玻璃钢 E 钢纤维砼 【代码】10112376 【答案】DE 16.下列性质中,属于力学性质的有() A 抗冻性 B 弹性 C 脆性 D 强度 E 塑性

建筑材料送检规范说明(最新版)

一、常用建筑材料送样要求 一、砼、砂浆等强度检验 1、砼抗压:三块试件为一组。砂浆抗压:六块试件为一组。硫磺锚固砂浆:(5CM 立方体)三块试件为一组。水泥土:三块试件为一组。砼抗折:三块试件为一组。碎石强度:(5CM立方体)六块试件为一组。道碴强度:(5CM圆柱体)六块试件为一组。 2、试件应在28天龄期到达之前送到检测中心。除水泥土试件龄期90天或特殊要求的试件外,任何试件不得超过28天。 3、试件必须有制作日期、强度等级等记号。记号宜用钉子刻划,不宜用墨笔写。任何空白试件都不予受理。 二、水泥物理检测 1、水泥委托检验试样,必须以每一个出厂水泥编号为一个取样单位,不得对有两个以上出厂编号的水泥混合取样。 2、水泥试样必须在同一编号不同部位处等量采集,取样点至少在20个以上,经混合均匀后用防潮容器包装,重量不少于12kg。 三、砼小型空心砌块、砖强度检验 1、随机抽样。 (1)砖:3.5万~15万块为一批,不足3.5万块按一批计。 (2)砌块:5万块为一批,不足5万块按一批计。 2、十五块砖为一组。 3、七块砌块为一组。 四、钢筋抗拉、冷弯检验 1、原材料四根为一组。两根作抗拉试验,长度为500~550 mm;两根作冷弯试验,长度为350~400mm。 2、从每一验收批中抽取两根钢筋,在每根钢筋距端头不小于50cm处截取拉力和弯曲试件各一段。 3、搭接焊接抗拉试验三根试件为一组,长度为600mm(d>25mm,长度为650mm)。 4、闪光对焊试验六根试件为一组,抗拉试件三根,长度为550mm;冷弯试件三

根,长度为400mm。 五、碎石、黄砂送样要求 1、黄砂、碎石均以400m3或600t为一组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为一批。 2、取样: (1)、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共八份(碎石共十五份),组成一组样品。(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砂四份(碎石八份)组成一个样品。 (3)、从火车、汽车、轮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八份(碎石十六份)组成一组样品。 3、每组砂样品的最少取样数量(Kg): 4、每组碎石样品的最少取样数量(kg): 六、砼、砂浆配合比 1、各种原材料、外加剂必须提前30天送达检测中心(特殊情况提前10天)。 2、取样要求:水泥:20Kg。砂:40Kg。碎石:60Kg。

建筑材料试题及答案

《建筑材料》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亲水材料; 2、热塑性塑料; 3、木纤维饱和点; 4、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5、沥青的温度敏感性;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15分) 1、当材料的体积密度与密度相同时,说明该材料。 2、由石灰硬化的原因和过程可以得出石灰浆体、、的结论。 3、水泥的水化反应和凝结硬化必须在的条件下进行。 4、新拌砂浆的和易性包括和两方面。 5、作为水泥活性混合材料的激发剂主要指和。 6、混凝土配制强度与强度等级之间的关系为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材料的耐水性用()来表示。 A. 吸水性 B. 含水率 C. 抗渗系数 D. 软化系数 2、建筑石膏凝结硬化时,最主要的特点是()。 A. 体积膨胀大 B. 体积收缩大 C. 大量放热 D. 凝结硬化快 3、硅酸盐水泥适用于()的混凝土工程。 A. 快硬高强 B. 大体积 C. 与海水接触 D. 受热的 4、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含量过多。 A. Ca(OH)2 B. 3Ca·Al2O3 6H2O C. CaSO4·2HO D. Mg(OH)2 5、配制混凝土时,若水灰比(W/C)过大,则()。 A. 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差 B. 混凝土拌合物粘滞性差 C. 混凝土耐久性下降 D. (A+B+C) 6、试拌调整混凝土时,发现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较差,应采用( )措施。 A. 增加砂率 B. 减少砂率 C. 增加水泥 D. 增加用水量 7、砂浆的保水性用()表示。 A. 坍落度 B. 分层度 C. 沉入度 D. 工作度 8、烧结普通砖的强度等级是按()来评定的。 A. 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 B. 大面及条面抗压强度 C. 抗压强度平均值及单块最小值 D. 抗压强度平均值及标准值

道路建筑材料_含答案汇总

第一章岩石 一、填空题 1、岩石的物理常数有密度、毛体积密度、孔隙率。 2、岩石的吸水率与饱和水率的主要区别是试验条件不同,前者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测得的,后者是在煮沸或真空抽气条件 下测定的。 3、我国现行标准中采用的岩石抗冻性试验方法是直接冻融法,并 以质量损失百分率或耐冻系数两项指标表示。 4、岩石经若干次冻融试验后的试件饱水抗压强度与未经冻融试验的试件饱水抗 压强度之比为岩石的软化系数,它是用以评价岩石抗冻性的指标。 5、岩石的等级由单轴抗压强度及磨耗率两项指标来确定。 6、测定岩石的密度,须先将岩粉在温度为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 7、我国现行《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规定,岩石毛体积密度的测定方法 有量积法、水中称量法和蜡封法。 8、我国现行《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规定,采用吸水率和饱和吸水率 两项指标来表征岩石的吸水性。 9、岩石吸水率采用自由吸水法测定,而饱和吸水率采用煮沸和 真空抽气法测定。 10、岩石按照SiO2含量多少划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 11、采用蜡封法测定岩石的毛体积密度时,检查蜡封试件浸水后的质量与浸水前 相比,如超过0.05g,说明试件封蜡不好。 二、选择题 1、划分岩石等级的单轴抗压强度一般是在(C)状态下测定的。 A、干燥 B、潮湿 C、吸水饱和 D、冻结 2、岩石的吸水率、含水率、饱和吸水率三者在数值上有如下关系( D )。 A、吸水率>含水率>饱和吸水率 B、吸水率>含水率>饱和吸水率 C、含水率>吸水率>饱和吸水率 D、饱和吸水率>吸水率>含水率 3、岩石的饱和吸水率较吸水率,而两者的计算方法。(A) A、大,相似 B、小,相似 C、大,不同 D、小,不同 4、岩石密度试验时,密度精确至 g/cm3,两次平行试验误差为 g/cm3。(B) A、0.001 0.02 B、0.01 0.02 C、0.01 0.05 C、0.001 0.01 5、路用石料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标准试件的边长为(D)mm。 A、200 B、150 C、100 D、50 三、判断题 1、(×)桥梁用岩石抗压强度的标准试件是边长为3cm的立方体试件。 2、(√)岩石的抗压强度是以标准试件在吸水饱和状态下单轴受压时的极限抗压强度表示的。 3、(×)岩石的孔隙率愈大,吸水率也愈大,抗冻性亦愈差。 4、(√)岩石的密度是指岩石在规定条件下单位实体体积的质量。 5、(×)岩石吸水率和饱水率之比可表征耐冻性,比值愈接近1,其耐冻性愈好。 6、(×)岩石的吸水率指在规定条件下,岩石试样的最大吸水质量与吸水饱和岩石质量之比。 7、(√)岩石耐候性的两项指标为抗冻性和坚固性。 8、(×)确定岩石等级的两项性质为抗压强度和吸水率。 9、(√)岩石饱水系数愈大,抗冻性愈差。 10、(×)岩石软化系数愈大,耐水性愈差。 第二章石灰与水泥 一、简答题 1、气硬性胶凝材料与水硬性胶凝材料有何区别? 答: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保持强度与继续硬化。水硬性胶能材料不但能在空气中,而且可以在水中硬化,保持强度或继续增长强度。 2、简述石灰的消化与硬化原理。 答:消化:氧化钙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硬化: (1)结晶作用:石灰浆中水分逐渐蒸发或被周围的砌体所吸收,氢氧化钙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结晶并逐渐紧密起来并具有一定的胶结性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取样规范(2013版)【最新版】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取样规范(2013版) 1. 砂: 1、履行规范:JGJ52-2006、GB/T14684-2001 2、查验批次:应以在施工现场堆积的同产地,同规范分批查验,以400立方米或600吨为一查验批,小型东西(如拖拉机)以200m3或300t 为一查验批,缺乏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计。关于一次出场数量较少,且随进随用者,当质量比较稳守时,能够一个月为一周期以400立方米或600吨为一查验批,缺乏者亦为一个批次进行抽检。每次从8个不一样部位,取样40kg。 2. 卵石(碎石): 1、履行规范:JGJ53-2006、GB/T14685-2001 2、查验批次:应以在施工现场堆积的同产地,同规范分批查验,以400立方米或600吨为一查验批,缺乏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计。关于一次出场数量较少,且随进随用者,当质量比较稳守时,能够一个月为一周期以400立方米或600吨

为一查验批,缺乏者亦为一个批次进行抽检。每次从16个不一样部位,取样60kg。 3、混凝土试块: 1、履行规范:GB/T50107-2001、GB/T50081-2002 2、查验批次: (1)砼试样应在硅浇筑地址随机取样 a、每拌制100盘但不超越100立方米的同合作比砼,其取样不少于一次 b、每作业班拌制的同合作比砼,缺乏100盘和100m3时取样不少于一次。 c、当一次接连浇筑的同合作比砼超越1000m3时,每200m3取样不该少于一次。(2)关于现浇砼: a、每一班浇楼层同合作比砼其取样不少于一次

b、同一单位工程每一查验项目中同合作比砼其取样不少于一次,每组为3块 4、砂浆试块: 1、履行规范:JGJ/T70-2009 2、查验批次:每一楼层或每250立方米砌体中各种强度等级的砂浆,取样不少于一次;每台拌和机拌和的砂浆取样不少于一次;每一作业班取样不少于一次;当砂浆强度等级或合作比有变更时,还应另作试块。每次取样标养试块最少留置一组,同条件维护试块由施工状况断定 5.烧结一般砖: 1、履行规范:GB5101-2003 2、查验批次:每3.5万-15万块同一强度等级,同一出产工艺烧结一般砖为一查验批,不足3.5万块亦按一批计。进入现场同一出产工艺,同一强度等级,同规范烧结一般砖,不超过15万为一批次进行查验。在施工现场选用随机抽样,抽烧结一般砖样50块。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2110010 适用专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计划学时: 52学时计划学分: 3.0学分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道路建筑材料是路桥及其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道路与桥梁建筑用各种材料的组成、性能和应用的一门课程。它为学习后面相继而来的其它课程如路面工程结构、桥梁工程结构、工程管理、工程概预算以及施工、监理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道路建筑材料讲述了常用筑路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构造、技术性能、性能测试、合理使用及评定验收、运输储存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如下能力: 掌握各种道路建筑材料的原料、生产、组成、构造、性质、应用、检验、运输、验收和储存等各个方面,为后继课程及将来在设计、施工、验收、质量检验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本大纲中课程内容的学习,应到达下列要求: (1)掌握砂石材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掌握级配理论和组成设计方法,会用图解法和试算法设计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 (2)掌握石灰消化和硬化过程以及质量评定方法;硅酸盐水泥熟料各矿物成分特性、凝结硬化的机理和技术性质检验方法;其它水泥的特性和应用。 (3)掌握普通水泥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现行配合组成设计方法和质量评定。同时对其它混凝土的特性也有一定的了解。 (4)掌握石油沥青的化学组分、胶体结构、技术性质和评价方法。同时对其它各类;沥青的组成和性质也有一般的了解。 (5)掌握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原理、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并能按现行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掌握沥青混合料技术质量的检验方法。同时对其它各类沥青混合料也有一般的了解。 (6)了解工程高聚物材料的一般结构和性能;几种常用高聚物的特性;会应用高聚物材

建筑材料多项选择题..

1.吸水率增加,将使材料()。 A、表观密度增加; B、体积膨胀; C、导热性增加; D、强度下降; E、抗冻性下降 【代码】10212355 【答案】ABCDE 2.下列性质属于力学性质的有________。 A、强度 B、硬度 C、弹性 D、脆性 【代码】10342206 【答案】ABCD 3.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_______。 A、钢筋混凝土 B、沥青混凝土 C、建筑石油沥青 D、建筑塑料 【代码】10112365 【答案】AB 4.下列性质中属于材料物理性质的有()。 A.硬度 B.强度 C.密度 D.耐水性 E.耐蚀性 【代码】10412106 【答案】CD 5.相同种类的几种材料进行比较时,一般是表观密度大者,其()。 A.强度低 B.强度高 C.比较密实 D.孔隙率大 E.保温隔热效果好 【代码】10312216 【答案】BC 6.材料吸水率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 A.表面粗糙程度B.孔隙率大小 C.孔隙构造特征 D.形状尺寸E.密度 【代码】10212365 【答案】ABE 7.下列材料属于脆性材料的有()。 A.混凝土 B.粘土砖 C.低碳钢 D.木材 E.陶瓷 【代码】10312226

8.在实验室采用破坏试验法测试材料的强度。在测试过程中试验条件对测试结果影响很大。下列条件中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的有()。 A.试件形状和尺寸 B.试件的表面状况 C.试验时加荷速度 D.试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E.试验数据的取舍 【代码】10412115 【答案】ABCD 9.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 铝合金 B 泡沫玻璃 C 泡沫塑料 D 玻璃钢 E 钢纤维砼 【代码】10112376 【答案】DE 10.下列性质中,属于力学性质的有() A 抗冻性 B 弹性 C 脆性 D 强度 E 塑性 【代码】10312236 【答案】BCDE 11.下列反映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指标有() A 软化系数 B 吸水性与吸湿性 C 吸水率与含水率 E 抗渗等级与抗冻等级 F 抗渗性与抗冻性 【代码】10412126 【答案】ACD 12.堆积密度是指()材料单位堆积体积的质量。 A块状材料 B 散粒状材料C 粉状材料 D固体材料E 纤维状材料 【代码】10112386 【答案】BCE 13.固体材料的密实度可表示为() A 表观密度/实际密度 B 密实体积/自然状态体积 C 1—孔隙率 D 自然体积—密实体积 E 实际密度—表观密度/实际密度 【代码】10112396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分析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分析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是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本文从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设计进行分析探究。 标签: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创新改革 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在现代道路建筑桥梁课程教学中有着非关键性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将自身所学的道路建筑材料的书面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达到验证和巩固学生的道路建筑材料理论知识的学习质量和水平的目的。 1.丰富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的教学方法 对于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师而言,要想创新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提高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首先应当丰富自身的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的教学方法。优秀的、丰富的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方法可以帮助道路建筑材料教师提高自身的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来丰富自身的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方法:第一,采用新型高效的多媒体技术辅助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的教学。新型高效的多媒体技术能够为传统的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课堂注入新鲜元素,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丰富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方法。比如说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图片、视频播放等功能的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将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内容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达到在吸引学生参与和学习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的兴趣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加深对于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知识点的记忆。第二,采用实际工程应用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丰富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方法。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自身所学的道路建筑材料的理论知识点和实践应用能力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然后能够拥有应用到实际道路建筑工程之中,因此,现代道路建筑材料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积极采用施工工程应用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有效地提高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完善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的教学设备 教学实验设备是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能否进行正常开展和实验的基础保证,没有教学实验设备的支撑,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将无法运进行,因此,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教师和学校一定要重视这一点,

建筑材料送检规定

材料及建筑成品检验检测规定 序 号 项目名称证明文件送检规定送检数量 1 水泥1、产品合格证 2、出厂物理性能抽检报告 3、建筑材料放射性指标检 验报告 4、物理性能进场后检验报 告 取样批量:同一水泥生产厂、 同期出厂、同一出厂编号及同强度 的水泥: (1)散装水泥:≤500t/批; (2)袋装水泥:≤200t/批; (3)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存 放期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 超过一个月)必须复检。 做到先检验后使用,严禁先施工后 检验 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 等量样品不小于 12kg。 2 1、钢筋 2、预应钢 筋 3、钢绞线 4、钢丝 1、产品合格证 2、出厂抽检报告 3、力学及工艺性能检验报 告 同一生产厂、同一炉罐号、同一规 格、级别、同一交货状态及同一进 场时间的钢筋: (a)热轧带肋、光圆钢筋、低碳 钢热轧圆盘条及余热钢筋:≤60t/ 批。 (b)冷轧带肋钢筋:≤50t/批。 (c)钢筋焊接网应成批验收,每批 应由同一厂家生产的、受力主筋为 拉伸L=200mm+10d (2支/组) 弯曲L=140mm+6.2d (2支/组)

同一直径的焊接网组成,重量不应大于20t/批 做到先检验后使用,严禁先施工后检验 3 钢筋化学成 分检验 钢筋的取样要求、产品合 格证要求及检验报告填写 要求详见同上。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需进行钢筋 化学成份检验报告: (1)进口钢筋焊接前,应进行 化学成份分析及可焊性试验; (2)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 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 显著不正常现象 4 砌体材料1、产品合格证 2、出厂抽检报告 3、进场物理性能检验报告 4、建筑材料放射性指标检 验报告 取样批量:同一产地、同一规格的 砌体: (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每 一万块为一批,不足一万块时亦为 一批; (2)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 块:每1万块为批,不足1万块时 亦为一批; (3)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 块:每1万块/批,不足1万块时亦 为一批; (4)蒸压灰砂砖、蒸压灰砂空 20块/组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二〇一五年三月

前言 一、实验的性质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是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验的目标与要求 1、掌握常用道路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质; 2、掌握道路建筑材料性能检测的基本方法; 3、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通过综合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的内容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共安排四个实验项目,包括一个演示性实验、一个验证性实验、一个综合实验和一个设计实验。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大纲的要求,独立完成实验项目。 四、说明 本指导书可供路桥工程(四年制)专业使用。 二〇一五年三月

目录 实验一水泥性能检测 (1) 一、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试 (1) 二、水泥凝结时间测试 (2) 三、水泥体积安定性测试 (4) 四、水泥胶砂强度测试 (5) 实验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9) 实验三沥青性能检测 (20) 一、沥青针入度测定 (20) 二、沥青延度测定 (22) 三、沥青软化点测定 (23)

实验一水泥性能检测 一、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试(标准法) 1、实验目的 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均受水泥浆稀稠程度的影响,为了不同水泥具有可比性,水泥必须有一个标准稠度,通过此项实验测定水泥浆达到标准稠度时的用水量,作为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实验用水量的标准。 2、实验原理 水泥标准稠度的净浆对标准试杆的沉入具有一定的阻力。通过测试不同含水量的水泥净浆的穿透性,以确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中所需加入的水量。 3、主要仪器设备 ⑴水泥净浆搅拌机:主要由搅拌锅、搅拌叶片、传动机构和控制系统组成。 ⑵水泥标准稠度和凝结时间测定仪(包括试杆和试模),如图1所示。 1.铁座; 2.金属圆棒; 3.松紧螺丝; 4.指针; 5.标尺 水泥标准稠度和凝结时间测定仪试杆和试模 图1 4、实验步骤 ⑴用湿布将搅拌锅和搅拌叶片擦湿,将拌合水(W)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 g水泥加入水中,将搅拌锅固定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

建筑材料考试题及答案

建筑材料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对无机材料的性质均不利的因素为( ) A.材料吸水 B.增加孔隙数量 C.细化晶粒 D.均匀分布各组成 2.孔隙率增大,材料的________降低。 A、密度 B、表观密度 C、憎水性 D、抗冻性 3.烧结空心砖的孔洞率应不小于( ) %% %% … 4.粘土砖的质量等级是根据______来确定的。() A.外观质量 B.抗压强度平均值和标准值 C.强度等级和耐久性 D.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 5.下列耐热性最高的胶凝材料为( ) A.建筑石膏 B.菱苦土 C.水玻璃 D.石灰 6.下述材料在凝结硬化时体积发生微膨胀的是() A.石灰 B.石膏 C.普通水泥 D.水玻璃 .含水率为10%的湿砂220g,其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_。 . A、B、22g C、20g D、 8.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其性质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 A、表观密度 B、堆积密度 C、密度 D、强度 9.颗粒材料的密度为ρ,表观密度为ρ0,堆积密度为ρ0′,则存在下列关系() A. ρ>ρ0′>ρ0 B.ρ>ρ0 >ρ0′

C. ρ0 >ρ>ρ0′ D. ρ0′>ρ>ρ0 10.成型条件允许时,尽量选用最大粒径大的骨料,是为了( ) A.节省骨料 B.节省水泥 C.提高和易性 D.提高密实度 11.能对冻融破坏作用起到缓冲作用的是 ( ) · A 、开口孔隙 B 、粗大孔隙 C 、毛细孔隙 D 、闭口孔隙 12.当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大于设计要求时,应采用的调整方法为( ) A.保持水灰比不变,减少水泥浆量 B.减少用水量 C.保持砂率不变,增加砂石用量 D.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越大越好,故不需调整 13.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定时,若采用100mm 的立方体试件,试验结果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 ) 夏季泵送混凝土宜选用的外加剂为( )。 A.高效减水剂 B.缓凝减水剂 [ C.早强剂 D.引气剂 15.水泥浆在混凝土材料中,硬化前和硬化后是起________作用。 A 、 胶结 B 、 润滑和胶结 C 、 填充 D 、 润滑和填充 1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水灰比的值是根据混凝土的_________要求来确定的。 A 、强度及耐久性 B 、强度 C 、 耐久性 D 、和易性与强度 17.钢材的屈强比(b s /σσ)越大,则其( ) A.利用率越高,安全性越低 B.利用率越低,安全性越低 C.利用率越高,安全性越高 D.利用率越低,安全性越高 18混凝土的_________强度最大。 A 、抗拉 B 、抗压 C 、抗弯 D 、抗剪

道路建筑材料

1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的粗细集料粒径界限? 水泥混泥土中粗集料指粒径大于4.75mm,细集料指小于4.75mm 沥青混合料中,一般以2.36mm为集料分界线。 2各种密度的定义和大小比较? 真实>表观>表干>毛>堆积 3试算法和图解法的区别? ①试算法是将几种已知集配的集料,配置成满足目标级配要求的矿质混合料, ②图解法是采用修正平衡面积法确定矿物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 4细度模数的概念,粗,中,细砂的细度模数值。细度模数与级配的比较? 粗砂Mt=3.7-3.1,中砂Mt=3.0-2.3,细砂Mt=2.2-1.6 细度模数用于评价集料粗细程度的指标。 细度模数是单种砂,级配是集体的概念,两种砂细度模数相同时,级配不一定相同。 5粗集料的压碎值试验,装几层?插捣多少次? 装三次,每次装三分之一,捣插25次。 6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的方法? 振实法 7水泥混凝土抗折,抗压的试件尺寸? 抗折150mm*150mm*550mm,抗压150mm*150mm*150mm 8填料的粒径范围? 0.075mm,0.15,0.6mm 9确定水泥初凝时间的意义? 半凝是指从水泥加水拌和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需要的时间,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施工。 10水泥熟料中为什么加石膏不多不少? 石膏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缓凝剂,调节凝结时间。 11粗集料的毛体积密度,表观密度试验中需要测的哪些量? 烘干试样的质量,晾干试样在空气中的质量,饱和晾干试样在水中的质量。 12水泥中哪些是活性材料?哪些不是活性材料? 活性: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混合材料,粉煤灰 非活性:密细的古英砂,石灰石,黏土,慢冷矿渣,各处废渣

建筑工程材料送检要求

建筑工程材料送检\复检要求汇总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 (一)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 1.执行标准:GB 1499、1-2008 2.验收批次: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每批重量不大于60t。每批取钢筋样数量为4根,其中2根做拉伸试验,2根做弯曲试验。超过60 t的部分,每增加40t,增加一个拉伸试验试样与一个弯曲试验试样。 3.检验项目: 拉伸;弯曲;原材重量偏差; (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1.执行标准:GB 1499、2-2007/XG1-2009 2.验收批次: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每批重量不大于60t。每批取钢筋样数量为4根,其中2根做拉伸试验,2根做冷弯试验。超过60 t的部分,每增加40t,增加一个拉伸试验试样与一个弯曲试验试样。 3.检验项目: 拉伸;弯曲;原材重量偏差;注明抗震性能 (三)余热处理钢筋 1.执行标准:GB 13014-1991 2.验收批次:余热处理钢筋每批由重量不大于60t的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用《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验收的直条钢筋每批应做1个拉伸试验、1个弯曲试验。 3.检验项目: 拉伸;弯曲;原材重量偏差;注明抗震性能 (四)冷轧带肋钢筋 1.执行标准:GB 13788-2008 2.验收批次:冷轧带肋钢筋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外形、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与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每批不大于60t。逐盘或逐捆做1个拉伸试验,牌号CRB550每批做2个弯曲试验,牌号CRB650及其以上每批做2个反复弯曲试验。 3.检验项目: 拉伸;弯曲;原材重量偏差;注明抗震性能 (五)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1.执行标准:GB/T 701-2008 2.验收批次: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每批重量不大于60t。每批盘条钢筋应做1个拉伸试验、2个弯曲试验。超过60 t的部分,每增加40t,增加一个拉伸试验试样与一个弯曲试验试样。 3.检验项目:拉伸;弯曲;原材重量偏差。 (六)冷轧扭钢筋 1.执行标准:JG 190-2006 2.验收批次:检验批应由同一型号、同一强度等级、同一规格、同一台(套)轧机生产的钢筋组成。每批应不大于20t,不足20t应按一批计。。 3.检验项目: 拉伸;弯曲;原材重量偏差;注明抗震性能 (七)冷拔低碳钢丝 1.执行标准:JGJ 19-2010 2.验收批次:取样批量:冷拔低碳钢丝应成批进行检查与验收,每批冷拔低碳钢丝应由同一钢厂、同一钢号、同一总压缩率、同一直径组成,甲级冷拔低碳钢丝每批质量不大于30t,乙级冷拔低碳钢丝每批质量不大于50t。 a) 甲级钢丝按盘编号,逐盘取样,截去端头50cm后取2个试样,分别做拉力与180°反复弯曲试验。拉力试样长40cm,弯曲试样长15cm。 b) 乙级钢丝从外观检查合格的每批中任取3盘,截去端头50cm,每盘各截取长、短试件各一根,分别做拉力与反复弯曲试验。长试件长40cm,短试件长15cm。

道路建筑材料知识点

<<道路建筑材料>>试题一 1.反映钢材可靠性和利用率的是屈强比 2.沥青温度敏感性用软化点指标衡量 3.沥青的塑性用延度指标衡量. 4.普通混凝土的等级强度是以具有95%保证率的28天的立方体抗 压强度代表值来确定的. 5.新拌的砂浆的和易性可由流动性和保水性两方面综合评定. 6.马歇尔实验时,将沥青试件置于60度水槽中保温. 7.生产硅酸盐水泥时加适量石膏主要起缓凝作用. 8.评定沥青混合料密实程度的是孔隙率. 9.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矿物含量最高的是C3S 10.水泥中的有害成分是:氧化镁、三氧化硫、氧化钾、氧化钠 11.常用的水泥技术要求有:细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强度及 强度等级、碱含量 12.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水泥强度、水灰比、骨料、养 护温度及湿度 13.硅酸盐水泥的特性是:凝结硬化快、早期强度高、水化热大、抗 冻性好、耐蚀性差 14.影响新拌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是:水泥浆的数量、水灰比、 砂率、组成材料性质、温度和时间

15.石油沥青的大气稳定性以沥青试样在加热蒸发前后的那项指标来 衡量:蒸发损失百分百、蒸发后针入度 16.沥青三个主要成分是:油分、胶质、沥青质、 17.沥青主要(四)成分是:蜡分、胶质、沥青质、芳香分、饱和分 18.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包括: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 抗滑性、施工和易性 19.钢材开始丧失对变形的抵抗能力并开始大量塑性变形时所对应的 应力称为:屈服强度 20.粘性表示沥青抵抗变形或阻滞塑性流动的能力。 21.冲击韧性是指钢材抵抗冲击荷载作用的能力。 22.聚合物的合成反应主要有两种:加成聚合反应和缩聚反应。 23.目前我国的车辙实验在规定温度条件下,实验轮以42+1次/min 的频率,沿着试件表面同一轨迹上反复行走,测试试件表面在实验轮反复作用下形成的车辙深度 24.石料吸入水分的能力称吸水性。 25.冻融劈裂实验是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26.粗集料应具备哪些力学性质:强度、耐磨性、抗磨耗、抗冲击 27.石灰稳定土强度的影响因素:石灰细度、土与集料、石灰稳定土 的最佳含水量、养生条件和龄期 28.硅酸盐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有哪些:细度、标准稠度、凝结 时间、体积安定性、强度

建筑工程材料送检要求

建筑工程材料送检复检要求汇总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 (一)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 1 执行标准: GB1499.1-20RR 2 ?验收批次: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每批重量不大于60t。每批取钢筋样 数量为4根,其中2根做拉伸试验,2根做弯曲试验。超过 60t的部分,每增加 40t,增加一个拉伸试验试样和一个弯曲试验试样。 3?检验项目:拉伸;弯曲;原材重量偏差; (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1 ?执行标准: GB1499.2-20RR/RG1-20RR 2 ?验收批次: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每批重量不大于60t。每批取钢筋样 数量为4根,其中2根做拉伸试验,2根做冷弯试验。超过 60t的部分,每增加 40t,增加一个拉伸试验试样和一个弯曲试验试样。 3?检验项目:拉伸;弯曲;原材重量偏差;注明抗震性能 (三)余热处理钢筋 1 ?执行标准: GB13014-1991 2 ?验收批次:余热处理钢筋每批由重量不大于60t的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 的钢筋组成。用《碳素结构钢》(GB/T700--20RR)验收的直条钢筋每批应做 1个拉伸试验、1个弯曲试验。 3?检验项目:拉伸;弯曲;原材重量偏差;注明抗震性能 (四)冷轧带肋钢筋 1 ?执行标准: GB13788-20RR 2 ?验收批次:冷轧带肋钢筋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外形、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和同一交货状态的钢 筋组成,每批不大于 60t。逐盘或逐捆做1个拉伸试验,牌号 CRB550每批做2个弯曲试验,牌号 CRB650 及其以上每批做2个反复弯曲试验。 3?检验项目:拉伸;弯曲;原材重量偏差;注明抗震性能 (五)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1 ?执行标准:GB/T701-20RR 2 ?验收批次: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每批重量不大于60t。每批盘条钢筋 应做1个拉伸试验、2个弯曲试验。超过 60t的部分,每增加 40t,增加一个拉伸试验试样和一个弯曲试验试样。3?检验项目:拉伸;弯曲;原材重量偏差。 (六)冷轧扭钢筋 1 ?执行标准:JG190-20RR 2 ?验收批次:检验批应由同一型号、同一强度等级、同一规格、同一台(套)轧机生产的钢筋组成。每批 应不大于20t,不足20t应按一批计。。 3?检验项目:拉伸;弯曲;原材重量偏差;注明抗震性能 (七)冷拔低碳钢丝 1 ?执行标准:JGJ19-20RR 2 .验收批次:取样批量:冷拔低碳钢丝应成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冷拔低碳钢丝应由同一钢厂、同一 钢号、同一总压缩率、同一直径组成,甲级冷拔低碳钢丝每批质量不大于30t,乙级冷拔低碳钢丝每批质 量不大于50t。 a)甲级钢丝按盘编号,逐盘取样,截去端头50cm后取2个试样,分别做拉力和 180。反复弯曲试验。拉力 试样长40cm,弯曲试样长 15cm t b)乙级钢丝从外观检查合格的每批中任取3盘,截去端头50cm,每盘各截取长、短试件各一根,分别做拉 力和反复弯曲试验。长试件长40cm,短试件长15cm=

1.建筑材料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下列无机胶凝材料中,属于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是(B )A.石灰B.石膏C.水泥D.水玻璃 2.石灰在建筑物中不宜(B ) A.用于制作硅酸盐制品B.单独用于建筑物基础 C.制成灰土、三合土D.拌制石灰砂浆 3.石灰不宜单独使用,是因为(A )。 A.石灰强度低B.石灰硬化慢C.石灰易受潮D.硬化时体积收缩大 4.(B )浆体在硬化初期,体积发生微小膨胀。 A.生石灰B.建筑石膏C.水泥D.三合土 5.建筑石膏具有许多优点,但存在最大的缺点是(C )。A.防火性差B.易碳化C.耐水性差D.绝热和吸声性能差 6.下列材料中,凝结硬化最快的是(D )。 A.生石灰B.水泥C.粉煤灰D.建筑石膏7.国家标准规定,水泥的强度等级是以水泥胶砂试件在(C )龄期的强度来评定的。 A.28d B.3d、7d和28d C.3d和28d D.7d和28d 8.硅酸盐水泥适用于(A )的混凝土工程。

A.早期强度要求高B.大体积C.有耐高温要求D.有抗渗要求 9.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以具有95%保证率的龄期为(D )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来确定的。 A.3d、7d、28d B.3d、28d C.7d、28d D.28d 10.提高混凝土抗渗性和抗冻性的关键是(C )。 A.增大水灰比B.选用合理砂率C.提高密实度D.增加骨料用量 11、石灰膏体是在(A)中硬化的。 A、干燥空气 B、水蒸气 C、水 D、与空气隔绝的环境 12、以下水泥熟料矿物中水化后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都比较高的是( B )。 A、C2S B、C3S C、C3A D、C4AF 13、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按照什么划分的?( B) A、立方体抗压强度值 B、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C、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D、棱柱体抗压强度值 14、厚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适宜选用( B )。 A、铝酸盐水泥 B、矿渣水泥 C、硅酸盐水泥 D、普通硅酸盐水泥 15、材料的耐水性可用( D )表示。 A、亲水性 B、憎水性 C、抗渗性 D、软化系数 16、青砖是在( B )条件下焙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