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计划技术教案

网络计划技术教案
网络计划技术教案

网络计划技术教案

教学内容: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网络图的作用;

2、掌握、理解网络图的基本要素;

3、掌握网络图中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网络图的正误;

5、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虚箭线的作用

教学难点:关键线路和概念

课时:1节

一、网络计划技术的起源

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科学的计划管理方法,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研究创立的,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六十年代,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引进了这一方法,特别是在工程建设领域,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工程进度计划的安排和工程施工阶段进度计划的控制、资源的合理配制方面有显著的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网络计划技术的相关知识。

二、学习新知

1、网络计划的相关知识

版书:网络计划的基础----网络图

什么是网络图呢?

(1)网络图是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的网状图形。网络图的两个基本符号分别是箭线和节点。

1)箭线表示一道工序,分为实箭线和虚箭线两种

2)实箭线代表具体的工作过程,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和资源如:绑扎钢筋需要5天时间

3)虚箭线:不代表具体的工作过程,不消耗时间也不浪费资源,起连接和断路的作用,为体现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产生。

(2)节点是网络图中前后两个相邻工序的交接点。用圆圈表示。

以双代号网络图为例,工作节点称开始节点、中间节点、完成节点,节点编号在双代号网络图中以阿拉伯数字表示一般从左到右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3)下面我们介绍网络图的分类

网络图分为双代号网络图和单代号网络图。

1)双代号网络图是以箭线及其两端节点的编号表示工作的网状图形称为双代号网络图;

2)双代号网络图是由箭线、节点和工作组成;

3)单代号网络图以节点及其编号表示工作,以箭线表示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网状图形。如下图

(4)今天我们主要是学习双代号网络图的相关知识。

1)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双代号网络图的逻辑关系

双代号网络图工作之间先后顺序的关系称为逻辑关系,

有紧前工作、紧后工作、平行工作三种

2)什么是紧前工作?紧排在本工作之前的工作称为本工作的紧前工作,例如挖土方是砌基础的紧前工作;砌基础是砌桥台的紧前工作

为了方便学习,在下面的教学中工作名称改用字母表示。

3)什么是紧后工作:紧排在本工作之后的工作

B工作是A工作的紧后工作

C工作是B工作的紧后工作

4)什么是平行工作:与本工作同时进行的工作

ABC是平行工作

(1)请看图例ABC三个工作:A是B和C的紧前工作;B和C是平行工作

来看下图

A、B是平行工作;C是A、B的紧后工作

(2)先行工作和后续工作的概念

1)先行工作:相对于某工作而言,从网络图的第一个节点开始,顺箭头方向经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到达该工作为止的各条通路上的所有工作,都称为该工作的先行工作。

支模1、绑钢筋1、浇混凝土1、支模2、绑钢筋2都是绕混凝土2的先行工作2)后续工作:相对于某工作而言,从该工作之后开始,顺箭头方向经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到网络图最后一个节点和各条通路上所有工作

绑钢筋1、浇混凝土1、浇混凝土2、支模2、绑钢筋2、浇混凝土2都是支模1的后续工作

(3)线路和关键线路

1)网络图中,从起点节点开始,沿箭线方向连续通过一系列节点和箭线,最后到终点节点的若干通道,称为线路。

第一条:1-2-3-5-6 18天

第二条:1-2-3-4-5-6 14天

第三条:1-2-4-5-6 16天

线路上总的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称为关键线路

第一条为关键线路,(一般用粗箭线、双箭线或彩色箭线标注,突出其重要位置)(4)巩固练习

根据我们所学的相关概念,我们再来看下面几个图形

看看谁是谁的紧前工作,谁是谁的紧后工作。

大家一起讨论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网络图的基本要素,(箭线、节点)认识了双代号网络图的逻辑关系及双代号网络图的先行工作、后续工作、线路、关键线路的相关概念

2、网络图的绘制规则

版:绘图规则

(1)在绘制双代号网络图时,必须按照已定的逻辑关系绘制

如下图中各项工作的逻辑关系表

B ;该图如何下手呢?

讲解:

1)因为A、B工作都没有紧前工作,说明它们两个工作都是第一个要干的工作,也说明它们的工作关系是平行工作关系,按照平行工作的画法我们应该

2)因为A、B是C的紧前工作,我们应该在A或B的后面直接画一个工作,学生讨论,教师点评答案并确认,

B也是C 的紧前工作啊?怎么办?学生答,教师点评

3)从表中知道D的紧前工作是B该如何画呢?

学生回答

图画完了吗?对不对?(学生答,教师点评)引出

我们说在网络图绘制时起点节点只有一个;终点节点也只有一个;故而我们可以把图改为

(2)绘图的第二个规则:网络图中严禁出现从一个节点出发,顺箭头方向回到原出发点的循环回路

(3)网络图中的箭线应保持自左向右的方向,不应出现箭头指向左方的水平箭线和箭头偏向左方的斜向箭线

(4)网络图中严禁出现双向箭头和无箭头的连线

(5)网络图中严禁出现没有箭尾节点的箭线和没有箭头节点的箭线

(6)严禁在箭线上引入或引出箭线

(7)应尽量避免网络图中工作箭线的交叉,当不可避免时用过桥法或指向法处理。

(8)网络图中,不允许出现编号相同的节点或工作

某工程网络图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练习

()

A有多余虚工作 B节点编号有误

C有多个终点节点 D存在循环回路

多选题:

某分部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图中错误为()

A多个起点节点 B多个终点节点

C存在循环回路 D工作代号重复

E节点编号有误

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网络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规则,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双代号网络图1)三个要素:箭线、节点和工作;2)逻辑关系:紧前、紧后、平行3)绘制规则。这些知识为我们下一步学习网络图的绘制和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图教程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一、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是以时间坐标为尺度编制的网络计 划,以实箭线表示工作,以虚箭线表示工作的时差 特点:以水平时间为坐标尺度,特点如下 1、具有网络计划与横道计划的优点,能够清楚地表明计 划的时间进程,使用方便 2、能直接在图上显示出各项工作的开始与完成时间,工 作的自由时差及关键线路; 3、在时标网络计划中,可以统计每一个单位时间对资源 的需要量,以便进行资源优化和调整 4、由于箭线受时间坐标的限制,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对 网络计划的修改比较麻烦,往往要重新绘制,但在使用计算机后,这一问题已较容易的解决。 二、绘制方法: 1、必须以水平时间坐标为尺度表示工作时间,在编制计 划之前确定,可为时、天、周、月、季等。 2、应以实箭线表示工作,以虚箭线表示虚工作,以波形 线表示工作的自由时差。 3、时标网络计划中所有的符号在时间坐标上的水平投影 位置,都必须与其时间参数相对应,节点中心必须对准相应的时标位置。

4、时标网格计划中虚工作必须以垂直方向的虚箭线表 示,有自由时差时加波形线表示 三、编制方法: (一)间接绘制法 所谓间接绘制法,是指先根据无时标的网络计划草图计算其时间参数并确定关键线路,然后在时标网络计划表中进行绘制。在绘制时应先将所有节点按其最早时间定位在时标网络计划表中的相应位置,然后再用规定线型(实箭线和虚箭线)按比例绘出工作和虚工作。当某些工作箭线的长度不足以到达该工作的完成节点时,须用波形线补足,箭头应画在与该工作完成节点的连接处。 (二)直接绘制法 所谓直接绘制法,是指不计算时间参数而直接按无时标的网络计划草图绘制时标网络计划。 (1)将网络计划的起点节点定位在时标网络计划表的起始刻度线上。 (2)按工作的持续时间绘制以网络计划起点节点为开始节点的工作箭线。 (3)除网络计划的起点节点外,其他节点必须在所有以该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箭线均绘出后,定位在这些工作箭线中最迟的箭线末端。当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典型例题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典型例题 2012-07-04 11:47 来源:打印| 收藏| 字号 分享到: 例题1:下图所示的双代号网络图中,存在绘图错误的有()。 A.循环回路 B.多个起点节点 C.多个终点节点 D.一对节点编号代表多项工作 E.节点编号顺序错误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选项C,有8、9两个终点节点,故错误;选项D,错在一对节点(1和3)表示了两项工作(B.C工作);选项E,节点3、4编号顺序错误。参见教材P117、119 例题2:下列关于双代号网络计划绘图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A.网络图必须正确表达各工作间的逻辑关系 B.网络图中可以出现循环回路 C.网络图中一个节点只有一条箭线引出 D.网络图中严禁出现没有箭头节点或没有箭尾节点的箭线 E.单目标网络计划只有一个起点节点和一个终点节点 【正确答案】ADE

【答案解析】双代号网络计划的绘图规则包括:①双代号网络图必须正确表达已定的逻辑关系;②双代号网络图中,严禁出现循环回路;③双代号网络图中,在节点之间严禁出现带双向箭头或无箭头的连线;④双代号网络图中,严禁出现没有箭头节点或没有箭尾节点的箭线;⑤当双代号网络图的某些节点有多条外向箭线或多条内向箭线时,为使图形简洁,可使用母线法绘制(但应满足一项工作用一条箭线和相应的一对节点表示);⑥绘制网络图时,箭线不宜交叉。当交叉不可避免时,可用过桥法或指向法;⑦双代号网络图中应只有一个起点节点和一个终点节点(多目标网络计划除外),而其他所有节点均应是中间节点;⑧双代号网络图应条理清楚,布局合理。参见教材P117、119 例题3:某分部工程各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下表所示。根据该逻辑关系表绘出的正确网络图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双代号网络计划教案

一条箭线表示一项工作(施工过程、任务;根据编制计划的不同,可以是一个单项过程,也可以是一个分项过程或者一个工序)

关键、次关键、非关键线路 关键工作完成的快慢直接影响整个计划工期的实现,关键线路用粗箭线或双箭线连接。关键线可能不止一条,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关键线路和非关键线路可以互相转化。 次关键和非关键线路都有一定的富裕时间(机动时间),通常称为时差。也就是说非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允许有不大于时差的延迟,而不影响工期。在现实中,时差的意义在于非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在时差范围内允许适度放慢进度,将一些人力和资源转移到关键工作上,以加快关键工作的进度。或者在时差范围内根据我们的需要改变工作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二、绘制双代号网络图 1、逻辑关系 (1)工作之间相互制约或依赖的关系称为逻辑关系。 工艺关系。由施工工艺、方法所定的先后顺序,一般不可变。 组织关系。人为安排的,一般是可变的。 (2)逻辑关系表示方法 ①一个开始节点一个结束节点 ②不能出现编号相同的箭线,也 就是一项工作只有唯一的一对节 点和一条箭线 【母线法,起点节点和终点节点 2、排列方法 (1)施工过程水平排列法 各工作的施工过程按水平方向排列,施工段垂直方向排列 (2)施工段水平排列法 3、绘制基本规则 (4)在网络图中,严禁出现循环回路。(闭合回路) (5)双代号网络图中,在节点之间严禁出现带双向箭头或无箭头的连线。 (6)双代号网络图中严禁出现没有箭头节点或没有箭尾节点的箭线。 (7)绘制网络图时,尽可能在构图时避免交叉。 【过桥、断线】 4、绘制步骤 (1)基本要求:水平和垂直箭线、尽量水平方向长 (2)节点位置编号方法。 (3)绘制步骤 ①确定紧后工作。②确定各工作开始和结束节点编号。③根据节点编号和逻辑

网络互联技术教学大纲

网络互联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学分:4 一、课程名称 网络互联技术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程,也是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的课程。 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并能熟练利用Cisco网络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设计、构建和维护中小型的企业网络。 前导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 后续课程:《高级路由技术》、《高级交换技术》、《网络集成实训》 三、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2.掌握IP编址技术; 3.掌握Cisco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调试; 4.掌握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RIP、EIGRP、OSPF)的配置和调试; 5.掌握访问控制列表的设计和应用; 6.掌握广域网技术(PPP、ISDN、Frame Relay)的应用; 7.掌握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的设计和应用; 8.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调试; 9.掌握VLAN的划分、VTP配置和VLAN间的路由; 10.掌握生成树协议的原理和配置。 四、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说明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并能熟练利用Cisco网络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设计、构建和维护中小型的企业网络。 本课程的重点是以网络互联技术为核心,介绍路由器配置操作、交换机配置操作、子网划分、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等重要的网络互连技术,并通过组网实例——高校校园网建设和网络互联实训把各章内容联系起来,力争实现培养学生实际组网能力。 五、学时、学分及学期分配表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 使用教材:沈祥玖主编《网络互连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 1.《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第三版)》清华大学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年7月 2. 张国清,李涤非编著.CCNA学习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 3. [美]Jeff Doyle 著.TCP/IP路由技术(第一卷).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4. [美]Jeff Doyle 著.TCP/IP路由技术(第2卷).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 5. [美] Henry Benjamin著.CCNP实战指南:路由.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完整版双代号网络计划图习题

双代号网络计划图 一、选择题 1.双代号网络图中分为实工作和虚工作,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 )。 A.混凝土养护工作是实工作,用实箭线表示 B.虚工作不需要消耗时间,但需要消耗资源 C.虚工作的不需要消耗资源,但需要消耗时间 D.虚工作的作用是保证一张网络图只有一个起始节点和一个终点节点 2.已知下列双代号网络图,工作H的紧后工作有(C )。 A.工作G、C、D B.工作G、C C.工作G、B、C D.工作G、B、C、A、D 3.已知某工程项目分部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其关键线路为(A )。 A.①→②→③→⑤→⑦ B.①→②→③→⑤→⑦ C.①→③→⑤→⑦ D.①→②→③→⑥→⑦ 4.某工作M有A、B、C三项紧前工作,ES=5,D=3,ES=4,D=5,ES=6,CBBAA D=1,则ES为( B )。MC A.8 B.9 C.7 D.6 5.某工作N有A、B、C三项紧后工作,LF=10,D=3,LS=12,LF=15,D=1,CCABA则LF为(A )。N D.10 C.14 B.0 A.7 6.某工作K的LF=20,D=3,ES=10,则TF为(D )。KKKK A.20 B.10 C.17 D.7 7.某工作M的最早开始时间为第16天,持续时间为5天。该工作有三项紧后工作,它们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4天、第27天、第28天,则M工作的自由时差为(A )。 A.3 B.6 C.7 D.5 8.有M、N两项连续工作,ES=4,ES=14,D=4,LF=30,则(A )。MNMM A.TF=22,FF=6 B.TF=26,FF=6 MMMM C.TF=22,FF=10 D.TF=26,FF=10 MMMM9.某工作P,已知LF=15、D=2,有M、N、K三项紧前工作,ES=5、

简单搞定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说明: 本人今年参加一级建造师考试,在学习中发现网络图是一个难点,在此,特将自己在学习中两点体会谈一谈,供大家参考。 1、 如何搞定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图 2、 如何绘制实际进度前锋线 如有错误,敬请大家赐教。谢谢!!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 一、几个概念 网络进度计划的坐标 1、 时间坐标 时间点标在时间轴的节点上的坐标称之为时间坐标。 2、 时段坐标 时间点标在时间轴的节点之间的坐标称之为时段坐标。 网络进度计划的三关 1、 关键线路 2、 关键工作 3、 关键节点 二、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1、 秒定法 四定:一来三定?? ????????用方框圈起定房子:即将总工期数路的时间差数定波形线:较短工期线 定节点

一往一定?? ????????逆推确定,简单明确定双线:即关键线路, 注意事项: A 、 按照节点号顺序标注、计算工期时间 B 、 多条线路进入同一节点,取大减小是波形线时间长度 C 、 其中:大 是指最大最长工期时间 小 是指相对短的工期时间 逐一对每一条线路进行取大减小计算,在工期天数小的线路 上画波形线,并注明相差的工期天数(自由时差 FF.) D 、 最后任务的节点的计算工期天数魏总工期,画方框圈起来 E 、 逆向回推画关键线路:双实线;其中虚箭线上不用划双实线 2、 C T LAG ES LS EF ES LS TF EF LF FF LF FF TF ????????????????????????????????????????????? 整体参数::时间间隔工作与工作之间的参数特指紧前紧后工作之间的间隔时间:最早开始时间时间参数:最迟开始时间:最早完成时间工作的六个参数:最迟完成时间:自由时差:总时差 三、绘制实际进度前锋线,(按步骤画图、解题) 首先确定日期进度线,按题意说明,在网络图的日期坐标点上方及下方绘制空心三角点并用虚线相连,为日期进度线。 A 、 定点——确定实际进度点。(根据题意说明用星点表示,实际进度

网络计划教案

§4-4-1 网络计划法的性质及特点 一、网络计划技术 1、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以网络图形来表达计划中各项工作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分析其内在规律,寻求其最优方案的计划管理技术。 2、网络图 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的,用来表示工作的开展顺序及其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的有向、有序的网状图形。 单代号网络图 双代号网络图 3、网络计划法的产生和发展 1956,CPM 法(关键线路法) 1958,PERT 法(计划评审法) 平均作业时间=1/6(最短时间+4×最可能时间+ 最长时间) 1965,华罗庚教授介绍“统筹法” :网络计划技术 三、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 ①利用网络图的形式表达一项工程中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及逻辑关系; ②通过对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找出关键工作、关键线路; ③利用优化原理,改善网络计划的初始方案,以选择最优方案; ④在网络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保证合理地利用资源,力求以最少的消耗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网络计划的性质及特点 优点: ① 能全面而明确地反映出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 约的关系 ② 反映出整个工程和任务的全貌,指出对全局性有影响的关 键线路和关键工作 ③ 便于管理者抓住主要矛盾,确保工期,避免盲目施工; ④ 利用网络计划中反映出的各项工作的时间储备,更好的调 配人力、物力,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⑤ 保证自始至终对计划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监督; ⑥ 可以进行各种时间参数的计算; ⑦ 可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优化、调整和管理。 缺点:流水作业的情况很难在计划上反映出来 四、网络计划的分类 (一)按性质分类 1.肯定型网络计划 j i 工作名称 持续时间 编号 名称 时间

网络互联技术教案

授课课程 网络互联技术 序号 第 一 讲 章、节名称 第一章OSI/RM模型与TCP/IP协议体系 一.OSI/RM模型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1.OSI/RM的形成(10分钟) 重点介绍异构网络的出现,设备协议的不同,推出OSI/RM模型 2.OSI/RM层次结构(10分钟) 重点介绍OSI/RM分层的必要性,以及OSI/RM的层次结构 3.OSI/RM的数据封装拆封(10分钟) 重点介绍OSI/RM模型的数据封装过程和数据拆封过程 4.OSI/RM各层的功能(20分钟) 重点介绍OSI/RM各层所起到的作用,强调服务是“垂直”的概念 5.协议和协议的三要素(20分钟) 重点介绍协议的概念和语法、语义、时序三个要素的概念,强调协议是“水平”的概念 6.OSI/RM对等层的协议通信(15分钟) 重点介绍OSI/RM对等层通信需要遵循相同的协议,以及“虚连接”和“实连接”的概念 7.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5分钟) 简单介绍网络层服务的两种类型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OSI/RM各层的功能 2.协议和协议的三要素 3.OSI/RM对等层的协议通信 4.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掌握OSI/RM产生的原因和层次结构,数据的封装与拆封过程,并充分了解各层的功能,掌握协议的概念、作用以及协议的要素,掌握“虚连接”、“实连接”的含义,了解面向连接和面向无连接的概念 授课形式 教学资源 1.课堂教学(多媒体投影教室) 2.教学PPT课件 课后分析 总结 本次课程属于理论知识讲解,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概念较多。建议课上结合动画演示使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直观认识。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教学资料阅读,以加强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吸收。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经典练习)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 一.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概念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简称时标网络计划,实质上是在一般网络图上加注时间坐标,它所表达的逻辑关系与原网络计划完全相同,但箭线的长度不能任意画,与工作的持续时间相对应。时标网络计划既有一般网络计划的优点,又有横道图直观易懂的优点。 ?在时标网络计划中,网络计划的各个时间参数可以直观地表达出来,因此,可直观地进行判读; ?利用时标网络计划,可以很方便地绘制出资源需要曲线,便于进行优化和控制; ?在时标网络计划中,可以利用前锋线方法对计划进行动态跟踪和调整。 时标网络计划可按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两种方法绘制,使用较多的是最早时标网络计划。 二.时标网络计划的绘制 时标网络计划宜按最早时间绘制。在绘制前,首先应根据确定的时间单位绘制出一个时间坐标表,时间坐标单位可根据计划期的长短确定(可以是小时、天、周、旬、月或季等),如下表所示;时标一般标注在时标表的顶部或底部(也可在顶部和底部同时标注,特别是大型的、复杂的网络计划),要注明时标单位。有时在顶部或底部还加注相对应的日历坐标和计算坐标。时标表中的刻度线应为细实线,为使图面清晰,此线一般不画或少画。

时标形式有以下三种: 计算坐标主要用作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但不够明确。如网络计划表示的计划任务从第0天开始,就不易理解。 日历坐标可明确表示整个工程的开工日期和完工日期以及各项工作的开始日期和完成日期,同时还可以考虑扣除节假日休息时间。 工作日坐标可明确表示各项工作在工程开工后第几天开始和第几天完成,但不能表示工程的开工日期和完工日期以及各项工作的开始日期和完成日期。 在时标网络计划中,以实线表示工作,实线后不足部分(与紧后工作开始节点之间的部分)用波形线表示,波形线的长度表示该工作与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由于虚工作的持续时间为0,所以,应垂直于时间坐标(画成垂直方向),用虚箭线表示,如果虚工作的开始节点与结束节点不在同一时刻上时,水平方向的长度用波形线表示,垂直部分仍应画成虚箭线。 在绘制时标网络计划时,应遵循以下规定: (1)代表工作的箭线长度在时标表上的水平投影长度,应与其所代表的持续时间相对应;

2012年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双代号网络计划教案

《双代号网络计划》教学设计 浙江省象山县职业高级中学盛家敏 【授课对象】10建筑施工与监理班【授课对象】56人 【授课内容】双代号网络计划【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时间】2012年3月15日第四节课【授课课时】45分钟 一、教材分析 本章节选自周国恩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第二版单元3中第二节内容。 【教材地位】双代号网络计划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表达施工进度计划使用较多的一种网络图,双代号网络计划有利于提高企业关系水平、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本章节的内容至关重要,是网络计划技术的重点组成部分。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我校10建筑施工与监理班学生。 【情感态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思维活跃,意识超前,有较强好奇心、求知欲。但我们学生比较喜欢实践的知识,而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强。 【专业基础】从专业基础上来说:学生已学习了建筑施工组织概论和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并且对前面两章节的有关知识点掌握地较好,这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能起到辅助作用。

三、教学目标 四、重点难点 1、依据教材特点和课程标准 2、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3、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 得出本堂课的重点:双代号网络图的组成要素及其含义。 难点: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规则 五、教学方法 本堂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以游戏比拼的形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强调在团队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章节还运用了小组竞赛、游戏比拼、情景模拟、等多样的教学手段。上课前为每位学生准备好了一本任务书,任务书中设置六大任务,任务的布置与课堂知识紧密结合。任务设置有简到难,知识点的落实有浅入深。通过任务的完成对知识点一一突破。 六、学法 在多种教学方法的指引下,学生主要采用学法有: 1、通过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取新知。 2、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解决任务。 3、通过学练结合的学习方式——提升能力。

双代号网络计划教案

《双代号网络计划》教学设计 泸县建筑职业中专学校许林 【授课对象】12春施工6班【授课对象】44人 【授课内容】双代号网络计划【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时间】2013年3月24日【授课课时】40分钟 一、教材分析 本章节选自周国恩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第二版单元3中第二节内容。 【教材地位】双代号网络计划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表达施工进度计划使用较多的一种网络图,双代号网络计划有利于提高企业关系水平、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本章节的内容至关重要,是网络计划技术的重点组成部分。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我校10建筑施工与监理班学生。 【情感态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思维活跃,意识超前,有较强好奇心、求知欲。但我们学生比较喜欢实践的知识,而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强。 【专业基础】从专业基础上来说:学生已学习了建筑施工组织概论和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并且对前面两章节的有关知识点掌握地较好,这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能起到辅助作用。

三、教学目标 四、重点难点 1、依据教材特点和课程标准 2、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3、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 得出本堂课的重点:双代号网络图的组成要素及其含义。 难点: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规则 五、教学方法 本堂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以游戏比拼的形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强调在团队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章节还运用了小组竞赛、游戏比拼、情景模拟、等多样的教学手段。上课前为每位学生准备好了一本任务书,任务书中设置六大任务,任务的布置与课堂知识紧密结合。任务设置有简到难,知识点的落实有浅入深。通过任务的完成对知识点一一突破。 六、学法 在多种教学方法的指引下,学生主要采用学法有: 1、通过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取新知。 2、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解决任务。 3、通过学练结合的学习方式——提升能力。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讲解与练习题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三、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一)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是以时间坐标为尺度编制的网络计划,时标网络计划中应以实箭线表示工作,以虚箭线表示虚工作,以波形线表示工作的自由时差。 (二)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特点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是以水平时间坐标为尺度编制的双代号网络计划,其主要特点如下: ●时标网络计划兼有网络计划与横道计划的优点,它能够清楚地表明计划的时间进程,使用方便; ●时标网络计划能在图上直接显示出各项工作的开始与完成时间、工作的自由时差及关键线路; ●在时标网络计划中可以统计每一个单位时间对资源的需要量,以便进行资源优化和调整; ●由于箭线受到时间坐标的限制,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对网络计划的修改比较麻烦,往往要重新绘图。但在使用计算机以后,这一问题已较容易解决。 (三)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一般规定 1.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必须以水平时间坐标为尺度表示工作时间。时标的时间单位应根据需要在编制网络计划之前确定,可为时、天、周、月或季。 2.时标网络计划中所有符号在时间坐标上的水平投影位置,都必须与其时间参数相对应。节点中心必须对准相应的时标位置。 3.时标网络计划中虚工作必须以垂直方向的虚箭线表示,有自由时差时加波形线表示。 (四)时标网络计划的编制 时标网络计划宜按各个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编制。在编制时标网络计划之前,应先按已确定的时间单位绘制出时标计划表。 1.间接法绘制 2.直接法绘制 补充 1.在下图所示的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请大家分析判断以下几个问题: (1)计算工期(2)关键线路(3)自由时差(取整数) (4) 总时差

【解析】1.计算工期为14 2.关键线路为1-2-4-5-7-8 3.C,D,G的自由时差分别为2,0,3 4.总时差: 最后工作的总时差=自由时差 其它工作总时差=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最小值)+自由时差 I工作总时差=0 H工作总时差=1 G工作总时差=3 F工作总时差=0 6-7工作总时差=2 E工作总时差=1+0=1 2.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特点之一是( )。 A.可以在图上直接显示工作开始与结束时间和自由时差,但不能显示关键线路B.不能在图上直接显示工作开始与结束时间,但可以直接显示自由时差和关键线路 C.可以在图上直接显示工作开始与结束时间,但不能显示自由时差和关键线路D.可以在图上直接显示工作开始与结束时间、自由时差和关键线路 【答案】D 【解析】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是以水平时间坐标为尺度编制的双代号网络计划,其主要特点如下: 1、时标网络计划兼有网络计划与横道计划的优点,它能够清楚地表明计划的时间进程,使用方便; 2、时标网络计划能在图上直接显示出各项工作的开始与完成时间、工作的自由时差及关键线路; 3、在时标网络计划中可以统计每一个单位时间对资源的需要量,以便进行资源优化和调整; 4、由于箭线受到时间坐标的限制,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对网络计划的修改比较麻烦,往往要重新绘图。但在使用计算机以后,这一问题已较容易解决。 3.在双代号时标网络图中,以波形线表示工作的( ) A.逻辑关系 B.关键线路 C.总时差 D.自由时差

网络技术教案

《网络互联技术》教案 第二章局域网基础 一.局域网概述 ?局域网最主要的特点是: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局域网具有如下的一些主要优点: ?能方便地共享昂贵的外部设备、主机以及软件、数据。从一个站点可访问全网。 ?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地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残存性。 二.以太网的发展史 以太网发展史(一) Norman Abramson “ALOHA模型” Oahu岛 IBM360 以太网发展史(二) ARPANET Bob Metcalfe:以太网创始人 1973年5月22日:世界上第一个个人计算机局域网络开始运转 Ethernet——“电磁辐射是可以通过发光的以太来传播的” ALTO ALOHA Xerox ALTO Xerox ALTO EARS激光打印机 Xerox ALTO 1968年,夏威夷大学的Norman Abramson(诺曼?阿布马逊)及其同事研制了一个名为 ALOHA(夏威夷问候语:欢迎,再见)系统的无线电网络,它使用共享的公共传输信道传送数据。 1970年,Abramson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阐述了计算ALOHA系统的理论容量的数学模型,这就是闻名于世ALOHA模型。 在1972年秋,Metcalfe偶然发现了Abramson的关于ALOHA系统的研究成果。经过深入研究,Metcalfe认识到可以通过优化后把ALOHA系统的效率提高到近100%。1972年底,Metcalfe和David Boggs(戴维?博格斯)设计了一套网络,将不同的ALTO计算机连接起来,接着又把NOVA计算机连接到EARS激光打印机。在研制过程中,Metcalfe把他的工作命名为ALTO ALOHA网络。 这个世界上第一个个人计算机局域网络——ALTO ALOHA网络首次在1973年5月22日开始运转。这天,Metcalfe写了一段备忘录,称他已将该网络改名为以太网(Ethernet),其灵感来自于“电磁辐射是可以通过发光的以太来传播”这一想法。最初的实验型以太网以2.94Mbps的速度运行。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教案下载

网络互联技术02实验教案下载-样章.doc 实验报告 学号 _________ 学生姓名 _____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网络设备与管理 辅导教师: 【实验名称】生成树协议STP的应用实验 【实验任务】 任务:生成树协议STP的应用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交换机STP的配置方法,理解STP协议的原理及其在冗余链路中的工作过程。 【实验设备和连接】 实验设备和连接图如图1所示,选择两台S2126G(或S3550)交换机分别连接1台PC,交换机间建立双链路连接。 172.16.10.100/24172.16.10.200/24 图1生成树STP的应用实验 【实验分组】 每四名同学为一组,其中每两人一小组,每小组各自独立完成实验。 【实验内容】 步骤1:按照网络连接图完成设备连接,为防止实验过程中由于冗余链路可能导致的广播风暴的影响,可以在完成设备STP配置之后连接交换机的冗余链路; 步骤2:在每台交换机上启动生成树协议,例如在SwitchA上进行配置: SwitchA# 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A(config)# spanning-tree ! 开启生成树协议 SwitchA(config)# spanning-tree mode stp ! 设置生成树为STP(802.1D) SwitchA(config)# end 实验室所采用的锐捷交换机在启动生成树协议后,默认使用MSTP,因此需要改变模式为STP。完成SwitchA的配置后,在SwitchB上也做相同设置; 步骤3:配置SwitchA为根交换机: 当使用默认配置时,SwitchA和SwitchB的交换机优先级为32768,两者中MAC地址小的将成为根交换机。我们可以通过更改交换机优先级来指定其中的一台为根交换机。

施工组织设计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例题

例题1、某工程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其中工作B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 )。 A. 均为1周 B. 分别为3周和1周 C. 均为3周 D. 分别为4周和3周 答案:B. 分别为3周和1周。 解析:首先确定B的自由时差为1;然后分析B的总时差:一项工作的总时差等于其紧后工作的总时差加上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之和的最小值。B的总时差等于其紧后工作E的总时差加上B和E之间的时间间隔1(B箭杆上波形线长度),E的总时差等于2(由它的紧后工作H、J分析得出),所以,B的总时差=2+1=3。 【例题2】在上图所示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如果C、E、H三项工作因共用一台施工机械而必须顺序施工,则该施工机械在现场的最小闲置时间为( )周。 A. 4 B. 3 C. 2 D. 1 答案:C 解析:图中C的总时差为2周,其后续工作J和G各有2周总时差,可令其晚开工2周,

最迟完成时间为第4周,与E最早开始时间相同,E的最早完成时间第8周与关键工作H 开始时间第10周相差2周,施工机械闲置共计2周。故答案应为C。 【例题3】在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是指( )。 A. 没有虚工作的线路B.由关键节点组成的线路 C.没有波形线的线路D.持续时间最长工作所在的线路 答案:C 【例题4】已知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为130天。如果计划工期为135天,则关键线路上( )。 A.相邻工作之间时间间隔为零B.工作的自由时差为零 C.工作的总时差为零D.节点最早时间等于最迟时间 答案:A 解析: 选项A对。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依次找出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时间间隔为零的线路就是关键线路。 选项B错。既然“相邻工作之间时间间隔为零”,肯定自由时差就应为零,但是最后工作的自由时差不为零。 选项C错。根据总时差的定义:网络计划终点节点n所代表的工作的总时差应等于计划工期与计算工期之差(135-130=5)。所以终点节点的总时差就不为零。 选项D错。只有TC=Tp时,关键节点的最早时间等于最迟时间。 【例题5】当某工程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等于计划工期时,该网络计划中的关键工作是指( )的工作。 A.时标网络计划中没有波形线 B.与紧后工作之间时间间隔为零 C.开始节点与完成节点均为关键节点 D.最早完成时间等于最迟完成时间 答案:D 解析:该网络计划中的关键工作是指(总时差等于零)的工作。 2、时标网络计划的识读: (1)最早时间参数:ESi-j =ETi——开始节点所在位置 EFi-j = ESi-j+Di-j ——实线长(2)计算工期: TC=ETn ——终节点所在位置 (3)自由时差: FFi-j ——波形线的长度 (4)总时差: TFi-j= FFi-j+min[TFj-k] (5)最迟时间参数: LSi-j =ESi-j + TFi-j LFi-j =EFi-j + TFi-j 绘制口诀: 时间长短坐标限, 曲直斜平利相连; 画完箭线画节点, 画完节点补波线。

网络互联技术总结

第一章网络互联设备与管理 1、P8 从资源的组成角度来看,典型的计算机网络可分为两大子网: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2、P13 双绞线是应用最广泛的传输介质,可分为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两大类 3、P15 EIA/TIA-568A线序: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EIA/TIA-568B线序: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4、P46 路由器的功能:确定最佳路径和通过网络传输信息 具体表现: 1.连接不同的网络,在不同的网络之间接受转发送到远程网络的数据包,路由器起到数据包的转发作用; 2.选择最合理的路由,引导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3.路由器在转发报文的过程中,为了便于传送报文,按照预定的规则,把大的数据包分解成适当大小的数据包,到达目的地后,再把分解的数据包还原; 5、P48 路由器的存储器包括只读内存、随机内存、非易失性RAM和闪存。 1.ROM:只读存储器,不能修改其中存放的代码。 2.RAM:可读写存储器,在系统重启后将被清除。 3.NVRAM:可读写存储器,在系统重新启动后仍能保存数据。 4.Flash:可读写存储器,在系统重新启动后仍能保存数据。 第二章网络设备配置和管理 1、P66 网际互联操作系统IOS在网络管理过程中具有如下特点: 1.提供网络协议和网咯服务功能; 2.在设备间提供高速的数据交换; 3.提供安全控制访问; 4.对网络提供很强的可扩展性和容错; 5.提供到网络资源的可靠连接。 2、P67 对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主要借助计算机进行,一般配置访问有以下四种方式: 1.通过PC与网络设备直接相连; 2.通过Telnet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 3.通过Web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 4.通过SNMP管理工作站对网络设备进行管理。 3、P68、P71、P7 4、P76、P78 命令解释1: 1.Switch>?--------------------------------------列出用户模式下的所有命令 2.Switch#?---------------------------------------列出特权模式下的所有命令 3.Switch>s?--------------------------------------列出用户模式下所有以S开头的命令 4.Switch>show?---------------------------------列出用户模式下show命令后附带的参数 5.Switch>show conf---------------------自动补齐conf后的剩余字母

30分钟搞定双代号网络图

一、双代号网络图6个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图上计算法) 从左向右累加,多个紧前取大,计算最早开始结束; 从右到左累减,多个紧后取小,计算最迟结束开始。 紧后左上-自己右下=自由时差。 上方之差或下方之差是总时差。 计算某工作总时差的简单方法:①找出关键线路,计算总工期; ②找出经过该工作的所有线路,求出最长的时间 ③该工作总时差=总工期-② 二、双代号时标网络图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是以时间坐标为尺度编制的网络计划,以实箭线表示工作,以虚箭线 表示虚工作,以波形线表示工作的自由时差。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 1、关键线路 在时标双代号网络图上逆方向看,没有出现波形线的线路为关键线路(包括虚工作)。如图中①→②→⑥→⑧ 2、时差计算 1)自由时差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自由时差的计算很简单,就是该工作箭线上波形线的长度。 如A工作的FF=0,B工作的FF=1 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很容易忽略。 如上图,E工作的箭线上没有波形线,但是E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都有时间间隔,此时

E工作 的自由时差=E与其紧后工作时间间隔的最小值,即E的自由时差为1。 2)总时差。 总时差的简单计算方法: 计算哪个工作的总时差,就以哪个工作为起点工作(一定要注意,即不是从头算,也不 是 从该工作的紧后算,而是从该工作开始算),寻找通过该工作的所有线路,然后计算各 条线路的 波形线的长度和,该工作的总时差=波形线长度和的最小值。 还是以上面的网络图为例,计算E工作的总时差: 以E工作为起点工作,通过E工作的线路有EH和EJ,两条线路的波形线的和都是2,所以 此时E 的总时差就是2。 再比如,计算C工作的总时差:通过C工作的线路有三条,CEH,波形线的和为4;CEJ, 波 形线的和为4;CGJ,波形线的和为1,那么C的总时差就是1。 番墙快乐!分享番墙!分享快乐!到国 外网站阅读新闻怎么办?到国外收集参 考资料怎么办?如何上Twitter Face book YouTube?记住一句话番墙无忧. “白鸽真象长城河蟹目田穿墙柏 林墙英雄”八个词任选三个在一起用谷 歌https://www.360docs.net/doc/9f4472012.html,搜,可立刻弹出 番墙软件下载地址,不要点击搜索结果, 复制网址例如HTTP://URL.IE/F1T4粘 帖在IE浏览器地址中进入即可,就能获 取免费绿色的番墙软件。在这片神奇的 土地上,番墙应该是每个网友必需掌握 的技能,除非墙倒了。番墙的首要,就 是番过心里的墙。心中无墙,才是最重 要的。呵呵,分享给好友吧!

双代号网络图绘制例题详解(20200813005638)

问题 a)绘制本工程的双代号网络计划图。 (2)用图算法进行时间参数计算,并标出关键线路。 分析与答案: (1 )齐工程的双代号网络计划图见图 图中;A表示吊顶;B表示内墙面刷涂料;C表示地面铺装⑵时间参数的计算结果和关键线路见下图。

.................... 曲W "斤彳...................... 注:该图体现网络图的逻辑关系 找出关键线路 计算总工期 注:1、线路总的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为关键线路,总的持续时间就是总工期 2、在关键线路上的工作是关键工作

总工期=3+4+4+2 = 13 (犬) 关键线路是:钢筋1、模板1、模板2、混凝土2

..................... 曲為册nf ................................... 注: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等于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有多项紧前时取大

曲册nf 计算步骤笫二步:填列岀各项T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 计算步骤笫二步:填列出各项工作的最迟完成吋间和最迟开始吋间 注:从右往左算看紧后,取小值

曲9r”斤彳 计算步骤第四步:填列总时差及某些工作的自由时差 注:开始一开始=完成一完成 当计划工期=计算工期,总时差等于零,自由时差也为多。 计算步骤第五儿:计算自由吋差=该工作的紧后T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一该T 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多项紧后取小 结论:计划丁期等于计算T期,总吋差为0的T作是关键丁作 从起点节点开始到终点节点均为关键工作,且所有的工作的吋间间隔为零总时差最小的工作为关键丁作。

网络计划技术教案

网络计划技术教案 教学内容: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网络图的作用; 2、掌握、理解网络图的基本要素; 3、掌握网络图中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网络图的正误; 5、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虚箭线的作用 教学难点:关键线路和概念 课时:1节 一、网络计划技术的起源 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科学的计划管理方法,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研究创立的,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六十年代,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引进了这一方法,特别是在工程建设领域,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工程进度计划的安排和工程施工阶段进度计划的控制、资源的合理配制方面有显著的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网络计划技术的相关知识。 二、学习新知 1、网络计划的相关知识 版书:网络计划的基础----网络图 什么是网络图呢? (1)网络图是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的网状图形。网络图的两个基本符号分别是箭线和节点。 1)箭线表示一道工序,分为实箭线和虚箭线两种 2)实箭线代表具体的工作过程,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和资源如:绑扎钢筋需要5天时间 3)虚箭线:不代表具体的工作过程,不消耗时间也不浪费资源,起连接和断路的作用,为体现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产生。 (2)节点是网络图中前后两个相邻工序的交接点。用圆圈表示。 以双代号网络图为例,工作节点称开始节点、中间节点、完成节点,节点编号在双代号网络图中以阿拉伯数字表示一般从左到右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3)下面我们介绍网络图的分类 网络图分为双代号网络图和单代号网络图。 1)双代号网络图是以箭线及其两端节点的编号表示工作的网状图形称为双代号网络图; 2)双代号网络图是由箭线、节点和工作组成; 3)单代号网络图以节点及其编号表示工作,以箭线表示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网状图形。如下图 (4)今天我们主要是学习双代号网络图的相关知识。 1)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双代号网络图的逻辑关系 双代号网络图工作之间先后顺序的关系称为逻辑关系, 有紧前工作、紧后工作、平行工作三种 2)什么是紧前工作?紧排在本工作之前的工作称为本工作的紧前工作,例如挖土方是砌基础的紧前工作;砌基础是砌桥台的紧前工作 为了方便学习,在下面的教学中工作名称改用字母表示。

《网络互联技术》_教学大纲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3 学时:60(4/15) 适用专业:高职高专类网络技术专业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程,也是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的课程。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 课程的任务:全面介绍常用网络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与调试技术,使学生对常用网络设备的性能和安装过程取得深入的了解,以利于将来在网络工程的设计和设备的选择时能够更加准确的满足用户的具体需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熟悉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熟悉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熟悉网络系统管理的一般方法。 前期课程:《网络技术》、《局域网技术》 后续课程:《高级路由技术》、《网络集成实训》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2.掌握IP编址技术; 3.掌握交换机的配置和调试; 4. 掌握Cisco路由器的配置和调试; 5.掌握广域网互联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6. 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措施和技术。 三、教学条件 本课程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以路由器配置为主要内容,附带交换机的简单配置。要求学生每人一台PC机,每人一台路由器,至少4人一台交换机。考虑到目前网络设备价格较高,实训设备可

以低档次路由设备为主,适当配备少许功能较强的设备,以供教学演示使用。教学过程需要教师专用路由器和交换机各两台。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五、教法说明 1. 本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技能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能够独立完成网络设备的简单配置,并可通过设备的参考手册,充分发掘设备的功能。因此,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对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设备的内置操作系统有深刻的理解。 2. 网络设备是网络技术的载体,通过网络设备的功能,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宽网络知识面。为此,密切同网络设备技术服务部门的联系,请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配合讲座,将对本课程产生非常积极的效果。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操作性较强,同时涉及到比较多的网络原理知识和网络技术相关的概念具体理解。因此,为了客观、全面地衡量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建议将考核分成2个部分: 平时成绩:50% 实操成绩: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