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案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案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案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原文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原文 导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001年10月18日,蓝天白云下的风火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工地上彩旗招展,数百名身穿橘红色队服的青年突击队队员、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严阵以待。 随着一声令下,阵阵爆破声响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隧道开凿了。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

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指挥部与北京科技大学组成联合攻关组,向这一新的难题发起攻击。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 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小学五年级语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理解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理解 五年级语文教案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一句话。 提示: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2、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提示:“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3、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⑴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提示: ①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②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⑵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提示: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4、既然这项工程难度之大,让人难以想象,为什么还要坚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提示: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5、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提示:“根本不可能”意思是这样的隧道绝无打通的希望。结合全文可以知道在海拔4950米的风火山上,冻土层、冰岩都是“世界级”难题,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难怪西方媒体如此预言。这句话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了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案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案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设计理念: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应该结合前两篇课文,凭借阅读提示的内容,去自行读书、思考、讨论、交流,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好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个性的学生差异,鼓励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推进学生自学。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称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是学习这篇文章的主旨。教学目标: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4继续增加对西部开发的了解。教学重点1、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2、学习本课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增进对西部的进一步了解,培养对西部的感情。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青藏高原、青藏铁路及拉萨等方面的资料。2教师收集有关图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奇观。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出示拉萨的图片或影象,师简介拉萨概况,学生初步感受。)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资料,现在就你们收集的资料,你也来谈谈你心目中的拉萨好吗?学生交流资料内容,了解拉萨这个城市。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中央决定在2001年的10月18日开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板书文题师生共同读题[从介绍拉萨这个城市入手破题,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拉萨概况,知道修建青藏铁路的目的。]二、结合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的2.师生交流,明确学习内容。(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三、初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脉络1.学生自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以批注。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成为文章的主线,文章中四次出现。四、再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句子师: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生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五、共同探究,体会修筑困难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学生交流,教师主要抓住以下几点随机点拨。)1“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②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3)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4)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感受那种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进行施工的现场。[借助一些图片资料,能够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施工现场的严峻,进一步体会“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何等不容易的事。”]2.“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①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②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3)指导朗读第89自然段,感受天气恶劣,又特别,又凶险,又繁重的施工现场。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些感性的材料,使学生的联想,入情入境,激起深切体会】六品读文章称赞挑战精神置留作业1再一次感读全文,要把自己的豪迈建立在建设者的勇克难关,顽强拼搏之上,共奏生命强音,谱写铁路建设史的新篇章。2把此时你最想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和同座商量一下,尽情抒发你对建设者们的崇尚、爱戴、赞美之情吧。3青藏铁路的竣工,将引起西藏的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者。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建设者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生动笔写)【读写结合,既使学生感情积蓄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时宣泄,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教学后记:我在备《把铁路修到拉萨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理解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理解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一句话。 提示: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2、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提示:“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3、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⑴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提示: ①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②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⑵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提示:“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

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4、既然这项工程难度之大,让人难以想象,为什么还要坚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提示: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5、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提示:“根本不可能”意思是这样的隧道绝无打通的希望。结合全文可以知道在海拔4950米的风火山上,冻土层、冰岩都是“世界级”难题,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难怪西方媒体如此预言。这句话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了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案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2、西藏的风光图片。 3、青藏铁路地图。 4、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西藏的风光图片,和学生一同感受西藏的纯净、美丽和圣洁。 2、老师讲述: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成现实。出示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3、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 (1)出示:“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2)观察地图,理解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可闻的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能有: (1)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天气说变就变; (2)开凿风火山隧道面临着重重困难; (3)高原缺氧是施工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4)科技人员和建筑工人不断献给困难挑战; …… 4、根据大家的发言,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一句话。 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这句话。 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面对着风火山这只拦路虎,筑路大军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 3、课堂交流,教师指导: (1)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第8自然段。 ③面对着困难,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坚定有力,显示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惧怕,不后退的决心。 (2)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范文(人教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范文(人教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过程与方法: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学习重点 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学习难点 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西藏风光短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天路》引读

1.师:同学们,听过《天路》这首歌吗?它深情歌唱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来,随着这动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青藏铁路。(播放《天路》配乐的青藏铁路施工画面) 2.师:这就是青藏铁路,1958年,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开工,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铁路还没有进入西藏,直到今天,西藏依然是中国惟一不通铁路的省份。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困难阻挡了这条铁路的前进?请同学们跟着筑路工人走进青藏铁路施工现场,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初读感受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个别难读的字音是否读准。如械(xiè),不读ji è“狰狞”读准后鼻韵。 2.师:读着课文,想着青藏铁路的施工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 3.师:这是一条艰难的铁路,(师生补充资料,结合看屏幕上的青藏铁路示意图:青藏铁路要经过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要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全长1142公里,要经过550公里的永久性冻土区。解释冻土区:一年四季覆盖着坚硬的冰,有些坚冰厚度达一百多米,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最大难题。)而风火山是最难的难题,但是最终,这只巨大的拦路虎却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理解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理解 导读: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一句话。 提示: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2、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提示:“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3、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⑴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提示: ①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②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⑵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提示: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

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4、既然这项工程难度之大,让人难以想象,为什么还要坚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提示: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5、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提示:“根本不可能”意思是这样的隧道绝无打通的希望。结合全文可以知道在海拔4950米的风火山上,冻土层、冰岩都是“世界级”难题,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难怪西方媒体如此预言。这句话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了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五年级语文]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过程与方法: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学习重点 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学习难点 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西藏风光短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天路》引读 1.师:同学们,听过《天路》这首歌吗?它深情歌唱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来,随着这动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青藏铁路。(播放《天路》配乐的青藏铁路施工画面) 2.师:这就是青藏铁路,1958年,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开工,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铁路还没有进入西藏,直到今天,西藏依然是中国惟一不通铁路的省份。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困难阻挡了这条铁路的前进?请同学们跟着筑路工人走进青藏铁路施工现场,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初读感受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个别难读的字音是否读准。如械(xiè),不读jiè“狰狞”读准后鼻韵。 2.师:读着课文,想着青藏铁路的施工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 3.师:这是一条艰难的铁路,(师生补充资料,结合看屏幕上的青藏铁路示意图:青藏铁路要经过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要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全长1142公里,要经过550公里的永久性冻土区。解释冻土区:一年四季覆盖着坚硬的冰,有些坚冰厚度达一百多米,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最大难题。)而风火山是最难的难题,但是最终,这只巨大的拦路虎却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4.(屏幕出示句子:“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1)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巨大的拦路虎?(因为这里有三大难关:多年冻土区,恶劣天气,极度缺氧)(2)为什么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①因为科技人员找到了喷射混泥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冻土区。②因为青年突击队员顶住了恶劣的天气,继续顽强的工作③因为科技人员建起大型制氧站,攻克了极度缺氧难关。(3)你们说这是一批什么样的建设者?(勇敢的、坚强的、智慧的,不怕苦不怕累……)(4)是啊,他们的确是一批勇敢坚强、充满智慧的青年突击队员。你们谁想成为这样的一名突击队员?我们就请这位突击队员来读1~2自然段,要读出你们的决心来。 (5)同学们,让我们也象这位突击队员一样“严阵以待”,准备迎接风火山的挑战。(齐读1~3自然段) 4.师读:“然而,一次次爆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1)西方的媒体说明了什么?(2)他们认为不可能,那你们认为可能吗?(3)我们的青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理解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理解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一句话。 提示: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2、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提示:“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3、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⑴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提示: ①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②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⑵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提示: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4、既然这项工程难度之大,让人难以想象,为什么还要坚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提示: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5、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提示:“根本不可能”意思是这样的隧道绝无打通的希望。结合全文可以知道在海拔4950米的风火山上,冻土层、冰岩都是“世界级”难题,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难怪西方媒体如此预言。这句话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了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