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教案设计

建筑材料教案设计
建筑材料教案设计

教案头

绪论

学习目标:掌握材料的技术标准,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学习法。了解材料的发展历史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1、掌握材料的技术标准。

2、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学习法

教学难点:材料的技术标准

教学手段和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

1.建筑材料的分类

用于土建工程的材料总称为建筑材料或土木工程材料。

1.1按化学成分分类:

1.1.1 无机材料:

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材料——钢、铁

有色金属材料——铝、铜、合金

非金属材料:天然材——、花岗

瓷和玻璃——砖、瓦、卫生瓷、玻璃

无机胶凝材料——灰、膏、水玻璃、水泥、砂浆、混凝土

1.1.2 有机材料:

木材、沥青、塑料、涂料、油漆

1.1.3 复合材料:

金属与非金属复合——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

有机与无机复合——玻璃钢、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

1.2按用途分类

结构材料:砖、材、砌块、钢材、混凝土

防水材料:沥青、塑料、橡胶、金属、聚乙烯胶泥

饰面材料:墙面砖、材、彩钢板、彩色混凝土

吸音材料:多膏板、塑料吸音板、膨胀珍珠岩

绝热材料: 塑料、橡胶、泡沫混凝土

卫生工程材料:金属管道、塑料、瓷

2.建筑材料的发展历史

随生产力发展而发展

原始时代——天然材料:木材、岩、竹、粘土

器、铁器时代——

金字塔(2000-3000 BC):材、灰、膏

万里长城(200 BC):条、大砖、灰砂浆

布达拉宫:材、灰砂浆

罗马圆形剧场(70-80 AC):材、灰砂浆

18世纪中叶——钢材、水泥(J.Aspdin,1824)

19世纪——钢筋混凝土(1890-1892);

中国,1898

20世纪——预应力混凝土、高分子材料

中国,1956,乌江江界河大桥桁式组合拱桥

21世纪——轻质、高强、节能、高性能绿色建材

3.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1建筑材料是发展建筑业的物质基础

材料费用一般占建筑工程总造价的50-70%

3.2必须恰当选择和合理使用原材料

材料质量的优劣,配制是否合理,选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

3.3发展绿色建材

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干抹砂浆、预拌混凝土等水泥深加工制品。开发集结构、保温、装饰为一体的外墙复合板材。

4.建筑材料课程的作用、任务和学习法

4.1作用

4.1.1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

4.1.2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

4.2任务

4.2.1了解材料在建筑物上所起的作用和要求

4.2.2了解常用材料的生产、成分和构造

4.2.3掌握常用材料的技术性质,以及影响材料性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4.2.4掌握常用材料的标准,熟悉其分类、分等和规格

4.2.5熟悉常用材料的测试仪器,掌握测试法和技术。

4.2.6掌握常用材料的选用原则和法。

4.2.7掌握工地配置材料的配置原理及法,了解这些材料的施工注意事项3.学习法

3.1 重点掌握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性质

3.2 学习掌握材料的技术标准:

标准、行业标准、地标准、企业标准

GB-标准

GBJ-建筑工程标准

JGJ-建设部行业标准JC-建材局行业标准

YB-冶金部行业标准JTJ-交通部行业标准

SD-水电行业标准ZB-级专业标准

3.3 重视学好实验

学习常用建筑材料的检验法——合格性判断和验收。

对实验数据、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判别,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教案头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掌握密度、表观密度以及堆积密度之间的区别掌握隙率及的形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掌握与水有关的性质。了解材料的热工性质 教学重点:

掌握密度、表观密度以及堆积密度之间的区别 掌握隙率及的形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掌握与水有关的性质

教学难点: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及堆积密度之间区别 教学手段和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

1.1材料的物理性质

1.1.1 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几种密度: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1.固体(实体)

2.闭口隙

3.开口隙

1)密度 :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实体体积的干质量。 (不包括开口和闭口隙体积)

2)表观密度 :

材料单位表观体积(闭口隙+开口隙+实体)的干质量。

两种密度异同:m 为材料的烘干质量;

体积不同,为实体体积,表观体积。

密度 表观密度

(3)堆积密度 :

散粒状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堆积体积(开口+闭口+实体+空隙)的质量。

K B V V V m V m ++=

=00ρ

反映散粒堆积的紧密(压实)程度及可能的堆放空间

思考:

颗粒材料的密度为ρ,表观密度为ρ0,堆积密度ρ0 ‘,则三种密度的关系? 4.隙率和空隙率

隙的特征

(1)按隙尺寸大小,可把隙分为微、细和大三种

(2)按隙之间是否相互贯通,把隙分为孤立、连通。 (3)按隙与外界之间是否连通,把隙分为开口、封闭。 隙对材料的影响:(1)隙的多少(隙率) (2)隙的特征 5.隙率和密实度

隙率是指材料部隙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 ▲隙率

密实度是指材料的体积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

6.空隙率与填充率 ——散粒状材料

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堆积体积中,颗粒间空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

空隙率 填充率是指散粒材料堆积体积中,颗粒填充的程度。

填充度

1.1.2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建筑材料的亲水性和憎水性在建筑工程中有什么实际意义?

1.建筑材料的亲水性在建筑工程中,可以帮助其他材料增强水的融合,比如,在混凝土的添加剂里有种称为减水剂的,它就可以帮助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水,配置同样的强度的混凝土,以减少水泥量。

2.同样,材料的憎水性也可以利用其憎水性能,在建筑工程中起重要作用。比如,在防水材料中经常用的具有憎水性的材料,如沥青等等

1. 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

湿润边角:在材料、水和空气的三向交叉点处沿水滴表面做切线,此切线与材料和水接触面的

S K B V V V V m V m +++=

'='

0ρ%

100)1(%100%100000?-=?-=?=ρρV V V P 总体积孔隙体积P V V D -=?=?=?=1%100%100%1000

ρ总体积实体体积%100)1(%100%1000

'

'00'0'?-=?-=?=ρρV V V p 堆积体积空隙体积p V V D '

-=?'=?'=?='1%100%100%1000

00ρρ堆积体积颗粒体积

夹角θ ,称为湿润边角。

亲水性材料:润湿角θ≤90°(表现为亲水性)水分子间聚力<水分子与材料分子间吸引力 憎水性材料:润湿角θ>90°(表现为憎水性)水分子间聚力>水分子与材料分子间吸引力 2. 材料的吸水性与吸湿性

(1) 吸水性: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饱水状态(吸水饱和) 质量吸水率:材料饱水状态,所吸水分质量占干质量的百分率

%100?-=

m m

m W b m

体积吸水率:材料饱水状态,所吸收水分体积占干体积百分率

思考:

材料的隙率越大,吸水率越大,对吗?

材料的吸水性不仅与材料的亲水性或憎水性有关,而且与隙率的大小和隙特征有关。对于特征相近的材料,一般隙率越大,吸水性也越强。具有粗大隙的材料,虽然水分容易渗入,但仅能润湿壁表面而不易在存留,因而吸水率不高;密实材料以及仅有封闭隙的材料是不吸水的,开口细微连通且隙率大,吸水性强。

(2)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自然状态

含水率:自然状态,材料所含水分质量占其干质量的百分率 有一块砖重2625g ,其含水率为5% ,该湿砖所含水量为多少? 解:

吸水率与含水率的异同?材料的吸水率反映了材料在标准测试法之下吸收水分的能力的大小,是恒值。

材料的含水率反映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含水的状态,不一定已经达到吸水饱和,当材料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就不在吸收空气中水分,此时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是变值。 3.材料的耐水性

材料长期在水的作用下既不破坏,强度又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称为耐久性。

指标:软化系数

fb ——材料饱水状态抗压强度,MPa

fg ——材料干燥状态抗压强度,MPa

原因:随含水量增加,减弱其部结合力,导致强度下降。KR 的围在0~1之间。 KR>0.85, 称为耐水材料。

%

100%100%10000

0??-=??-=?=w b w b V m m m m m m V w V W ρρρρ0

ρm V W W =%

100?-=m

m

m W S h g

x x

x

m m m W b m 125%5%1002625%100==?-=?-=

g

b

R f f K =

建筑材料教案(精编)

《建筑材料》课程/项目教案 (指导性模板Ver1.0版本) 课程负责 人 课程团队 课程类别课程类别:基础必修()专业必修() 公共选修()专业选修() 授课专业填写专业及专业方向名称学生层次 专业教师 课内学时总学时:36 ;周学时:;总学分:理论学时:16 ;实践学时:16 课外学时 及 内容设计合作学 习 学时及内容安排:包括校内与校外 自主学 习 学时及内容安排:包括校内与校外 授课时间2015 -2016 学年;第1学期;第周至第周 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教学资源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筑材料》, 吕智英,徐英等.湖北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

宝岛优品—倾心为你打造精品文档 课程代码:社,2011年9月 《参考资料名称》, 作者.出版地: 出版社, 年月 其他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指导书、案例集、习题集、多媒体课件、微课、网站等,为教学的有效开展而提供的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 《书名》, 作者.出版地: 出版社, 年月 网络资源名称. 网址 教学环境 简要说明课程/项目课内及课外教学的环境设计,包括课堂环境、实践环境(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见习等环境)、网络环境等教学环境的安排与设计等。

教案首页 此项内容可根据课程/项目特点按照课次或课程/项目单元填写,由各系部自行制定统一要求。 课次/单元1 学时 2 周次 第教学 周 知识单元第1 章,第1~5 节 教学题目绪论 教学环境设计 与组织安排多媒体教室课堂讲授 教学目标及达成度理论知 识 了解建筑材料的发展史,技术标准和学习方法;掌握建 筑材料的分类 专业技 能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职业道 德增加学生的工程意识 通识能 力认识建筑材料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筑材料的发展,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作用。难点: 建筑材料的种类。 解决方法:用工程案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手段媒介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引导。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

建工系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课程类型:学时: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授课学期:教材名称: 建筑材料理论+实践课 建筑材料

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手段:讲授法 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绪论 (1)掌握建筑材料的定义 (2)理解建筑材料对建筑工程质量以及工程预算的影响 建筑材料工程的影响 建筑材料的定义 教学过程 授课顺序 1 2 模块 课前准备 复习 授课内容教学组织 1、检查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情况; 需要时间(min) 2 3引入世界著名的建筑建筑材料的定义20 1、建筑材料的概世界著名的建筑引入建筑材料的 10 念及分类 2、建筑材料对建定义及分类 分别从建筑材料对建筑工程质 量、建筑工程造价及资源消耗分20 讲授内容设工程的影响 析其对工程的影响 3、建筑材料的发对建筑材料的历史回顾,展望建 48 展筑材料的发展前景 4、建筑材料与建联系实际分析新型建筑材料的实 10 筑技术的关系 5、课程学习的目 用对施工技术的影响 课程的定位,课程的意义10 的 讨论答疑提问:新型建筑学生回答;5

5小结 以世界著名的建筑引入课程的内 容,对建筑材料进行基本的了解。 5 6 7 作业 教学反思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在多媒体结 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手段:讲授法 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1、理解材料的有关热工性质 2、掌握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质的含义、影响因素 基本物理参数的表达式;与水有关的物理性质的反映意义基本物理参数的表达式;与水有关的物理性质的反映意义 教学过程 授课顺序模块授课内容教学组织需要时间 1、检查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情况; 1课前准备2 2、清检学生人数。 2 3复习 引入 高中物理 密度 密度的概念 密度相关数据的测量 3 5 (一)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况下单位 体积的质量(ρ=m/v) 1、基本物理性质 4讲授内容2、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况下单位25 体积的质量(ρ 0=m/v ) 3、堆积密度: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

《建筑材料》电子教案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建筑材料技术标准、建筑材料特点。 一、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人类赖以生存的总环境中,所有构筑物或建筑物所用材料及制品统称为建筑材料。本课程的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筑物地基、基础、地面、墙体、梁、板、柱、屋顶和建筑装饰的所有材料。 建筑材料的分类: 1、按材料的化学成分分类,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类: 无机材料又分为金属材料(钢、铁、铝、铜、各类合金等)、非金属材料(天然石材、水泥、混凝土、玻璃、烧土制品等)、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等); 有机材料有木材、塑料、合成橡胶、石油沥青等; 复合材料又分为无机非金属—有机复合材料(聚合物混凝土、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金属—有机复合材料(轻质金属夹芯板等)。 2、按材料的使用功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 结构材料——用作承重构件的材料,如梁、板、柱所用材料; 功能材料——所用材料在建筑上具有某些特殊功能,如防水、装饰、隔热等功能。 二、建筑材料的特点 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必须有以下特点:具有工程要求的使用功能;具有与使用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耐久性;具有丰富的资源,满足建筑工程对材料量的需求;材料价廉。 建筑环境中,理想的建筑材料应具有轻质、高强、美观、保温、吸声、防水、防震、防火、无毒和高效节能等特点。 三、技术材料的类型 我国常用的标准有如下三大类: 1、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有强制性标准(代号GB)、推荐性标准(代号GB/T)。 2、行业标准 如建筑工程行业标准(代号JGJ)、建筑材料行业标准(代号JC)等。 3、地方标准(代号DBJ)和企业标准(代号QB)。 标准的表示方法为:标准名称、部门代号、编号和批准年份。 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本章主要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对性质的影响;重点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一、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构造对性质的影响

常见的建筑教学设计.doc

1.常见的建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1)阅读教材P2、P3的材料,说说房屋的发展过程? 洞穴、草棚——木屋——砖瓦房——钢筋混凝建筑。 (2)列举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分析并记录它们的外形、材料、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3.讨论。 (1)人类的房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

对话建筑材料教案首页(完整19年)

教师姓名黄良正授课班级市政工程1711,市政工 程1713 授课 形式 讲授 授课日期2019年9月8日课时 数 2 授课章节/ 实训项目 名称 水泥基础知识与新型水泥(一)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水泥的种类与生产 2、掌握水泥的性能与要求 3、掌握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与凝结硬化 4、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 能力目标 通过掌握水泥材料的基本性质,能够认识、辨别材料。掌握硅酸盐 水泥的技术性质 素质拓展 目标 基础知识的合理利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水泥的性能与要求 教学难点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 教学内容 更新补充 无 使用教具 仪器 无课外作业补充课后体会

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 Ⅰ、复习:建筑材料课程学习哪些材料,有哪些认识? Ⅱ、新课导入:现阶段土木工程行业使用最广泛的材料是哪一种材料? Ⅲ、新课 一、水泥的定义与分类 水泥:是一种多组分的人造矿物粉料,它与水拌和后成为塑性胶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材料胶结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整体。(水泥是水硬性胶凝材料。) 水泥系列分类: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 专用水泥——专门用于某些工程的水泥:如道路水泥、中低热水泥、砌筑水泥等。 特性水泥——某种性能较突出的水泥,如快硬硅酸盐水泥、高铝水泥、彩色水泥、膨胀水泥等。硅酸盐水泥系列——是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水泥熟料、一定量的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经共同磨细而成 二、硅酸盐水泥的定义、类型及代号 1.定义: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的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 2.类型及代号 硅酸盐水泥——Ⅰ型硅酸盐水泥:不掺混合材料的,代号P·Ⅰ。 Ⅱ型硅酸盐水泥: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重量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代号P·Ⅱ 三、硅酸盐水泥的生产 四、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 五、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与凝结硬化 六、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 七、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1、听课要求 2、作业要求 3、出勤要求 4、实验要求 5、成绩评定办法 Ⅳ、小结 通过对材料基本分类和基本性质的讲解,让学生懂得材料的基本性质,检测流程,并根据工程上对材料的要求合理的选择材料。 Ⅴ、作业补充习题

建筑材料教案

XXXXXXXXXXXX学院 建筑材料 教案本 学年 20XX-20XX 第 2 学期课程建筑材料 教材建筑材料 班级专业 总计划课时本学期计划课时教学系(部)教研室 任课教师

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重点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 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 绪论 0.1 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地位 建筑材料是指土木建筑工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材料。例如:砖瓦、水泥、砼、木材、钢材等。 这些材料是一切建筑工程的基础,没有这些材料,我国的基本建设将一事无成。 0.1.1.建筑材料费用占工程总投资的比重 (占总投资的50%以上,一般占到60%到75) 结构材料、装修材料、建筑施工各占1/3 某学院教学楼,建筑面积A=10200平方米,总投资为13.26万元,其中材料费用为87.5万元, 占了总投资的66%。所以,在我国进行体制改革,强调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必须正确选择和 使用材料,提出坚固、耐久和造价低廉的建筑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才能投标的成功 (成本低、工期短、质量好) 0.1.2建筑材料与建筑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建筑结构就是按材料来分类的。例如:钢结构、木结构、 砖石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建设要求更高的质量。在工业化的现代建筑中要 求建造规模更大、质量更高的建筑物,如:大跨度厂房、高层建筑、桥梁、海港以及给排水、 采暖通风系统。然而,建筑工程的规模和建筑材料的发展水平显然是受生产水平的限制的。 例如:美国最大的拱桥长达D=226m,为钢结构;美国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110 层,高达442m;深圳国际贸易中心,53层,高160m。 0.1.3建筑材料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职业学校建筑材料教案

第一章.、绪论及材料的基本性质1.1 教案头 1.2教学实践 [步骤1] 讲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要求 师生相互介绍 (一)课程介绍——导入新课 1.课程定位 2.课程目标 (二)建筑材料的分类 1.介绍材料的常见分类方法 1)按化学成分分类 2)按功能分类 2.学生分组讨论日常材料的所属类别 (三)建筑材料的发展 (四)建筑材料检测与技术标准 (五)材料的性质

2.1.1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采用比较法介绍) 2.1.2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 2.1.3材料的填充率与孔隙率 2.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2.3材料的力学性质 2.3.1强度、比强度 2.3.2材料的变形性质 2.3.3硬度与耐磨性 2.4材料的耐久性 第二章、水泥与粉煤灰 4.1 教案头 4.2教学实践 [步骤1] 讲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要求

4通用水泥 4.1硅酸盐水泥 一、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概述 二、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材料 三、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 (一)硅酸盐水泥的水化——重点介绍四种矿物的水化特点 (二)凝结硬化 四、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五、水泥性质 (一)水泥品种及表示方法 (二)水泥强度等级 (三)水泥性能与质量标准 (1)细度 (2)水泥标准稠度及其用水量 (3)凝结时间: (4)安定性: 一、六大水泥的选用 二、水泥的包装标志 (一)包装方式 (二)名牌标志 三、水泥进场验收检验与取样 (1)水泥储存 (2)取样 (3)验收检验项目 (4)水泥取样记录、试验委托检验单填写 四、粉煤灰水泥 粉煤灰与其他天然火山灰相比,结构较致密,内比表面积小,有很多球形颗粒,吸水能力较弱。所以粉煤灰水泥需水量比较低,抗裂性较好,尤其适合于大体积

教学设计《风格多样的建筑》(DOC)

教案首页 教材版本江西美术出 版社义务教 育教科书 学段小学学科美术 章节 六年级 第12册 第1课 课题 名 风格多样的建筑课时 1 执教教师单位南昌师范附属实验 小学 教师姓名蔡桑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欣赏中外著名建筑,了解中外建筑的艺术特色及高超的设计水平,了解建筑实用与审美结合的艺术特性、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建筑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及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热爱生活、积极创造艺术人生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够对相关资料进行正确的收集、整理和提炼。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一定的美术术语,从功能、造型、色彩及材料等不同角 度,大胆表达自己对建筑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具课件、建筑纸模型、彩色卡纸、画笔、双面胶等 时间安排1课时 课后小结 学情分析 1.学生是11—12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达自己的

想法,对美术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大量的建筑,但是对 建筑的知识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 3.学生对了解多种多样的现代建筑有着浓烈的兴趣; 4.学生已有一定的合作能力,能带着问题有组织地进行合作学 习; 5.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计算机使用基础,能够借助百度 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料。 第1课多种多样的现代建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实物——鹦鹉螺(世界四大名螺之一)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神秘的礼物(出示海螺实物),你们看 这是什么?它的形状像什么?观察它的颜色和花纹。 学生回答。 师:没错,就是一种海螺,整个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 鹦鹉嘴,故此得名“鹦鹉螺”。壳的表面呈白色或乳白色,生长纹从 壳的脐部辐射而出,多为红褐色。 2.根据这个海螺的造型你能联想到什么?

冀教小学科学六下册《1常见的建筑》教案 (2)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风格各异的建筑 第一课常见的建筑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1)阅读教材P2、P3的材料,说说房屋的发展过程? 洞穴、草棚——木屋——砖瓦房——钢筋混凝建筑。 (2)列举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分析并记录它们的外形、材料、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3.讨论。 (1)人类的房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2)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建筑材料和建筑工具、建筑机械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房屋的发展。 板书设计: 第一课常见的建筑

2017年建筑材料教案

《建筑材料》B(工程监理专业) 一、课程简介 开课系(部)、建筑工程系教研室:材料教研室 适用专业:工程监理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修课方式:必修课 考核方式:综合评定 教材: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建筑材料》课程为工程监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组成、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知识,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检测程序、方法等检测技术,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够正确判断质量优劣和合理选择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 掌握建筑工程中常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了解材料在储运、验收中必须注意的有关问题;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质;能够根据材料检测结果判断质量合格程度;熟悉常用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技术及相应的标准规定。 三、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沥青与防水材料、保温与隔热材料、建筑塑料与涂料、建筑钢材、玻璃和陶瓷等建筑材料的基本组成、性能、技术要求和应用范围,以及建筑材料的实验和有关材料质量控制等内容。 (二)实践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建筑材料、根据检测报告鉴别建筑材料的质量优劣、并能根据不同工程的要求选择建筑材料。对因建筑材料而引起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同时掌握主要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程序。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绪论 (一)基础知识内容及要求: 1、了解建材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了解建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及作用。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任务、特点及学习方法。 3、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及技术标准 (二)实践教学内容及能力培养: 参观建材市场,让学生对建筑材料的产品及市场有一个全面了解。 (三)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的分类及技术标准。 项目一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基础知识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不同使用环境下,各类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各性质的涵义,影响这些性质的因素.并能联系工程中的实际和应用研究和改进材料的性质并对后面具体材料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1、材料的组成和结构: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及其对建筑材料性能的影响。 2、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应重点熟悉表示材料物理状态特征的性质,包括密度、体积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以及散粒材料的堆积密度与空隙率的概念。 3、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掌握材料的吸水性、耐水性、抗渗性及抗冻性的概念。掌握材料的孔隙率及孔隙构造对材料抗冻性、抗渗性等性能的影响。 3、材料的热学性质:了解材料与热有关的概念和性质。了解材料的热学性质与材料保温性能的关系。 4、材料力学性质和材料的耐久性:着重了解在不同受力条件下的强度,试验条件对强度试验结果的影响及材料强度等级的划分;着重了解材料耐久性概念。 (二)实践教学内容及特殊教学方法: 1、课堂讨论:材料的孔隙率与材料的各种性质之间的关系;中空玻璃为什么比同厚度的实心玻璃保温性能好;课堂讨论:保温材料为什么保持干燥状态保温效果好。 2、实训项目:材料基本性质测定 (三)教学重点: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材料的力学和热学性质。 项目二气硬性胶凝材料 (一)基础知识内容及要求: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科目:中职建筑教学对象:中职一年 课时: 2 级学生 提供者:张云俊单位:重庆市云阳职业教育中心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中职建筑材料的第一课,为教师补充内容。这节课没有太多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建筑专业,认识建筑材料课程,提升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识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 2.能完成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基本要求 3.简单分析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施工、预算之间的关系 4.学生能独立对建筑材料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培养学生进行总结、评价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关键问题的注意力间洞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共同协作的学习工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 2.养成学生能自觉完成任务的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程的学生是刚从初中进入中职学习的中职学生。其中的大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不是很喜欢学习,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但绝大多数学生很聪明,动手能力较强。中职学生叛逆心较强,教学是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以适当的方法鼓励学生学习。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内容为例外添加的一次教学内容,主要是想通过本次课让学生认识自

己选择的建筑专业,了解建筑材料这个课程,让学生从心里接纳并喜欢建筑材料课程。用视频观看和图片展示,排除学生对建筑专业学习的畏难情绪。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 教学难点: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基本要求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能力发展动员: 1. 本课程是新生入学第一课,首先教师做自我介绍,接着以选择建筑专业的明智决策入手与学生进行攀谈以拉近师生的距离,提升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 习好奇心。 以聊天是形 式开始中职第一 课,缩短学生和老 师的距离 基础能力诊断: 为完成本任务,对已有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摸底,提问摸底并开始熟悉学生: (1)你们认识的建筑材料有哪些? (2)你觉得建筑材料的发展会是什么样的方向? (3)市场上的建筑材料都符合标准吗? (4)建筑材料对建筑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 提问。 通过学生 答题的情况,了解 认识学生,对学生 的学习状况和性 格情况初步了解。 能力发展训练:任务一: 1.发布任务:教师打开PPT,展示图片给学生,讲解分析建筑材料的定义 随老师的步骤观看图 片,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 培养学生 观察和分析的能 力 2.分组行动:教师分析讲解和展示图片 随老师的步骤观看图 片,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 并找出所给图片中哪些事 自己认识的材料 掌握基础知 识,学会分析 任务二:

职业学校建筑材料教案

第一章.、绪论及材料的基本性质教案头 教学实践 [步骤1] 讲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要求 师生相互介绍 (一)课程介绍——导入新课 1.课程定位 2.课程目标 (二)建筑材料的分类 《 1.介绍材料的常见分类方法 1)按化学成分分类

2)按功能分类 2.学生分组讨论日常材料的所属类别 (三)建筑材料的发展 (四)建筑材料检测与技术标准 (五)材料的性质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采用比较法介绍)《 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 材料的填充率与孔隙率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材料的力学性质 强度、比强度 材料的变形性质 硬度与耐磨性 材料的耐久性 , 第二章、水泥与粉煤灰教案头

教学实践 [步骤1] 讲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要求 4通用水泥 硅酸盐水泥 一、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概述 二、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材料 三、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 (一)硅酸盐水泥的水化——重点介绍四种矿物的水化特点 " (二)凝结硬化 四、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五、水泥性质 (一)水泥品种及表示方法 (二)水泥强度等级 (三)水泥性能与质量标准 (1)细度 (2)水泥标准稠度及其用水量 … (3)凝结时间: (4)安定性: 一、六大水泥的选用 二、水泥的包装标志 (一)包装方式 (二)名牌标志 三、水泥进场验收检验与取样 (1)水泥储存 》 (2)取样 (3)验收检验项目 (4)水泥取样记录、试验委托检验单填写 四、粉煤灰水泥 粉煤灰与其他天然火山灰相比,结构较致密,内比表面积小,有很多球形颗粒,吸水能力较弱。所以粉煤灰水泥需水量比较低,抗裂性较好,尤其适合于大体积

~ { 第三章、混凝土砂石骨料教案头

建筑材料教案

建筑材料教案 教案 授课课题:建筑工程法律基础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标、要求:(知识点与考点相结合,让学员对建筑法律法规有个清晰全面的认识,能学以致用,懂得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并且顺利的掌握考点,通过考试取得好成绩) 教材:《江苏省建设专业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教材 施工员(专业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习题集》 教学重点、难点:《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两个“管理条例”等 教学方法:1.根据重难点、考点结合课讲解、适当穿插典型案例或习题 2.习题集讲解 3.划出教材中的考点、重难点(课后需要记忆、巩固)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时安排: 6课时 教学效果保障措施:每节课后可适当从题库中抽取典型例题,围绕知识点来强化讲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对于本书 第六章 建筑法律法规课程 分配时间如下安排: 知识点讲解 3课时 习题集讲解 2课时 教材知识点划分 1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教学过程中将内容分成三个层次,即了解、熟悉、掌握。 第一节: 掌握 “黑白合同”的形成原因及表现形式 熟悉 目前建设施工合同履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了解 建设施工合同的概念、建设施工合同履约管理的意义和作用、第二节: 掌握 证据的特征、分类、种类、保全

证据的收集及证明过程 了解 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 第三节: 掌握 工程索赔的概念及工程工程索赔应符合的条 熟悉 工程量签证的形式、法律性质、签证中应注意的问题 了解 工程量的概念、作用及性质、工程量签证的概念 第四节: 掌握 影响工期的因素、工期索赔的目的及分类 熟悉 建设工程竣工日期及实际竣工时间的确定、顺延工期的知识、建设工程停工的情形 了解 工期的概念 第五节: 掌握 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因素

建筑初步教案模板讲课讲稿

建筑初步课程教案 第一章建筑概论 ?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对建筑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 ?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空间的功能和处理手法,熟悉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怎样认识建筑 ?主要内容:建筑及其范围,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建筑和社会的关系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建筑”的词义及其来源,建筑的范围,建筑包括技术艺术两方面内容,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建筑不断发展,社会思想意识民族文化特征对建筑的影响,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 ?问题与应用:了解建筑的范围,熟悉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关系,熟悉建筑和社会的关系。 第二节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主要内容:建筑的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人体活动尺度、生理、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和特点,建筑材料的发展对结构的影响,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问题与应用:了解人体活动尺度、生理、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掌握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及其特点,了解基本的建筑材料,掌握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第三节建筑空间 1 .主要内容:空间和人对空间的感受,建筑空间,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建筑空间处理手法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空间”的概念,空间的大小与形状的关系,空间组织,空间限定,空间形状与界面处理,空间的围与透,空间的穿插与贯通,空间的导向与序列 3 .问题与应用:了解建筑空间的特点,掌握建筑空间与功能的关系,掌握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 第四节建筑与环境

1 .主要内容:聚居需要环境,建筑环境,建筑与生态环境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人类早期聚落遗址中反映出的对环境的要求,建筑环境的相对性和整体性,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关系,建筑环境的内与外的关系,物理环境与行为环境的关系,环境与地区的关系,建筑环境与文脉的关系,环境艺术的多样统一,生态建筑的基本目标 3 .问题与应用:熟悉建筑环境的各种特点,掌握生态建筑的基本目标,了解一些典型生态建筑的类型。 第五节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1 .主要内容:建筑设计工作和学习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建筑设计的步骤,建筑设计工作的专业分工 3 .问题与应用:掌握建筑设计的具体步骤,了解建筑设计工作的专业分工 ?课后练习 ?建筑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

建筑材料微课程教学设计探讨

建筑材料微课程教学设计探讨 近年来建筑行业在我国的已经有了明显的发展空间,投身到建筑行业中的人也越来越多。建筑材料课程在建筑课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如今建筑材料课程开始使用微课程教学,微课程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明确,适用于高校建筑材料的课程教学。本文对高校建筑材料微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微课程教学是高校中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精炼的特点,直接将知识的精华传授给学生,教学重点突出,目的明确,逻辑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到目前为止,微课程教学在高校中应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在建筑材料中的微课程中巧妙应用“微动画” 高校中建筑材料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对建筑材料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够为未来从事建筑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据相关调查发现,我国众多高校的学生对建筑材料的了解只是简单的停留在便面,了解的程度也仅仅是抽象的,抽象的概念不能够使学生对建筑材料有全面的了解,文字和图片的形式也不能够将建筑材料的整体造型完全呈现给学生,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建筑材料的教学中就是将材料的特性以及外观以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根据文字和图片不能够充分的进行想象。而新兴的微课程中“微动画”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微动画”就是将建筑材料做成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将建筑材料以“微动画”的形式投放在多媒体上,并且可以将多媒体上的建筑材料进行360度的旋转,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细节都能够充分的呈现给学生,“微动画”的形式能够将建筑材料更加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微动画还可以对建筑材料进行拆卸,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在构建的时候所用的原材料以及应用的原理,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以及建筑方向。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工字钢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微动画”的形式进行讲解。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将工字钢的定义直接讲给学生听,“钢制型材的一种,也成钢梁,是截面为工字形的长条钢材”,学生需要发挥充分的想象力来想象工字钢的形状。而“微动画”可以将工字钢的外观直接呈现给学生,并且可以将每一个角度都呈现出来,立体的工资钢为学生留下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微动画”还可以将工字钢应用在建筑中的画面立体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工字钢在建筑中的应用,也对工字钢的使用以及特性有充分的了解。“工字钢高度小于400mm时,每米弯度不得大于1.5mm,总弯度不得大于总长度的百分之十五”,如果以文字和数字的形式呈现学生,学生很难对工字钢的弯曲度有充分的了解,而将工字钢的弯曲程度以“微动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能够通过动画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微动画”不仅能够为学生更加全面的呈現出建筑材料的特点,还能够增加课堂的乐趣,动画的形式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到的建筑材料的知识记忆更加深刻。 二、微课程注重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建筑材料教案设计

教案头

绪论 学习目标:掌握材料的技术标准,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学习法。了解材料的发展历史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1、掌握材料的技术标准。 2、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学习法 教学难点:材料的技术标准 教学手段和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 1.建筑材料的分类 用于土建工程的材料总称为建筑材料或土木工程材料。 1.1按化学成分分类: 1.1.1 无机材料: 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材料——钢、铁 有色金属材料——铝、铜、合金 非金属材料:天然材——、花岗 瓷和玻璃——砖、瓦、卫生瓷、玻璃 无机胶凝材料——灰、膏、水玻璃、水泥、砂浆、混凝土 1.1.2 有机材料: 木材、沥青、塑料、涂料、油漆 1.1.3 复合材料: 金属与非金属复合——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 有机与无机复合——玻璃钢、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 1.2按用途分类 结构材料:砖、材、砌块、钢材、混凝土 防水材料:沥青、塑料、橡胶、金属、聚乙烯胶泥 饰面材料:墙面砖、材、彩钢板、彩色混凝土 吸音材料:多膏板、塑料吸音板、膨胀珍珠岩 绝热材料: 塑料、橡胶、泡沫混凝土 卫生工程材料:金属管道、塑料、瓷

2.建筑材料的发展历史 随生产力发展而发展 原始时代——天然材料:木材、岩、竹、粘土 器、铁器时代—— 金字塔(2000-3000 BC):材、灰、膏 万里长城(200 BC):条、大砖、灰砂浆 布达拉宫:材、灰砂浆 罗马圆形剧场(70-80 AC):材、灰砂浆 18世纪中叶——钢材、水泥(J.Aspdin,1824) 19世纪——钢筋混凝土(1890-1892); 中国,1898 20世纪——预应力混凝土、高分子材料 中国,1956,乌江江界河大桥桁式组合拱桥 21世纪——轻质、高强、节能、高性能绿色建材 3.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1建筑材料是发展建筑业的物质基础 材料费用一般占建筑工程总造价的50-70% 3.2必须恰当选择和合理使用原材料 材料质量的优劣,配制是否合理,选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 3.3发展绿色建材 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干抹砂浆、预拌混凝土等水泥深加工制品。开发集结构、保温、装饰为一体的外墙复合板材。 4.建筑材料课程的作用、任务和学习法 4.1作用 4.1.1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 4.1.2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 4.2任务 4.2.1了解材料在建筑物上所起的作用和要求 4.2.2了解常用材料的生产、成分和构造 4.2.3掌握常用材料的技术性质,以及影响材料性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建筑材料电子教案_

高新科技学院 教案 科目建筑材料

二、与水有关的性质 一滴水从外观判断:(1)亲(2)憎注:界限→90 从夹角(湿润角):≤90亲 >90憎 (1)某材料(2) 1、吸水性:浸水状态下,吸收水分的性质 相同点:吸水→吸多少水 2、吸湿性: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不同点:水哪来的?水,空气。 指标:吸水性→吸水率,率→比例→分式→分子,分母→水? 吸湿性→含水率,率→比例→分式→ 吸水率W质=m水m干 W体=V水/V0,提示:什么情况下用W质式W体,例:海绵和砼。 含水率,W含=m水/m干,问会有体积含水率吗? ↓ 湿度 ※:前后的某砖和某石如何计算的吸水率和含水率 3、耐水性:长期饱和水,不破坏,强度不显著下降的性质 ↓

长时间肯定是有损失 哪种强度更合适?拉、压、弯、剪指标:软化系数K软= fc水/fc干(0—1)K应用举实例 ※=1 <1 > 1。 不变折减提高 下降 损失 指示:K软↑耐水性?若为K软= 0.85,说明? 4、抗冻性:吸水饱和,冻融循环,不破坏,不显暑降低强度 冻坏机理体积膨胀90% 强度损失≤25%(不超过)温度应力质量损失≤5% (不超过) 如:某砖第47次循环后强度损失20%,质量损失8%则F? 指标:抗冻等级Fxx 三、与热有关 导热系数入↑导热性↑,保温隔热性↓ ※保温隔热材料如何选入=?大,小 热容系数=?大,小

第二节材料力学性质 一、强度 定义:例某柱在压力下,分别1㎏、2kg……至15kg裂缝产生。 粉笔则应力=1kg/A,2kg/A……强度=15kg/A 形式:表2—3,注意ftm=3Fl/2bh2 ,特定条件下集中力fc,ft,fv,ftm 中心 矩形 二、弹性及塑性 1尺松紧带 刚买:1尺拉力1.5 尺, 变形0.5尺(弹性变形)→弹性 3个月后:1.1尺拉力1.5尺=0.1尺(塑性变形)→塑性 0.4尺(弹性变形)→塑性 三、脆性及韧性 某梁→微小裂缝→裂缝即而断→脆性:无明显塑性变形 某钢筋→变形,但无裂缝→冲击及振动荷载→冲击韧性 万吨油轮“世界协和号”冷脆性

建筑材料教案(二)

教师教案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 系、年级:建筑工程系_14 级专业:建筑工程专业群 任课教师/职称: 教研室:建筑工程

章节课题:第六章建筑钢材课时:2课时书写时间:6-1 授课时间:6-9 教师:本章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前后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钢结构工程也越来越多,在现实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对此本教材引入建筑钢材来介绍其基本知识。本章节先介绍了钢材的冶炼、分类和其技术性能,再次介绍了相关的标准和选用及冷加工和防护方面的知识。针对本堂课讲授的内容是接着上堂课内容的一个引申和扩大。 知识、技能传授目标要求: 1.理解建筑钢材的冷加工和防护; 2.掌握建筑钢材的主要技术标准和选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建筑钢材的性能和选用; 2.教学难点:建筑钢材的性能和选用; 3.解决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和上次讲授的基本知识来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教学手段实施设计: 讲授和课堂思考互相配合的方式来实施教学。 作业辅导计划: 1.什么是钢材的冷弯性能和冲击韧性?有何实际意义? 2.什么是钢材的冷加工和时效处理? 课堂教学小结: 建筑钢材的技术标准和选用:钢材的主要钢种、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的品种、钢结构用钢的品种;建筑钢材的冷加工与防护:钢材的冷加工、时效处理、焊接、防锈、防火。 2015 年6 月1 日课后札记: 年月日 系领导审批: 年月日 教案续页

第六章建筑钢材 第三节建筑钢材的技术标准和选用 一、建筑钢材隶属的主要钢种 1、普通碳素结构钢 ①.牌号及表示方法 碳素结构钢的牌号由四个部分组成:屈服强度的字母(Q)、屈服强度数值(N/mm2)、质量等级符号(A、B、C、D)、脱氧方法符号(F、B、Z、TZ)。碳素结构钢的质量等级是按钢中硫、磷含量由多至划分的,随A、B、C、D的顺序质量等级逐级提高。当为镇静钢或特殊镇静钢时,则牌号表示“Z”与“TZ”符号可予以省略。 按标准规定,我国碳素结构钢分四个牌号,即Q195、Q215、Q235、Q275。 ②.碳素结构钢的技术要求 碳素结构钢的技术要求包括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冶炼方法、交货状态、表面质量等五个方面。 ③.碳素结构钢的应用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碳素结构钢牌号为Q235,Q235号钢适于各种加工,大量被用作轧制各种型钢、钢板及钢筋。其中Q235—A级钢,一般仅适用于承受静荷载作用的结构,Q235—C和D级钢可用于重要焊接的结构。相反用Q195和Q215号钢,虽塑性很好,但强度太低;Q195和Q215号钢常用作生产一般使用的钢钉、铆钉、螺栓及铁丝等;而Q275号钢,其强度很高,但塑性较差,可焊性亦差,所以均不适用。Q275号钢多用于生产机械零件和工具等。 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①.牌号及表示方法 我国低合金结构钢共有5个牌号,即Q345、Q390、Q420、Q460、Q500。其牌号的表示由屈服强度字母Q、屈服强度数值、质量等级(A、B、C、D、E五级)三部分组成。 ②.技术要求及应用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与碳素结构钢相比,具有较高的强度,综合性能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可焊性、耐磨性、耐蚀性、耐低温性等性能。 低合金结构钢主要用于轧制各种型钢(角钢、槽钢、工字钢)、钢板、钢管及钢筋,广泛用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特别适用于各种重型结构、大跨度结构、高层结构及桥梁工程等,尤其对用于大跨度和大柱网的结构,其技术经济效果更为显著。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的品种 1、热轧钢筋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根据其表面状态特征、工艺与供应方式可分为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 ①.热轧直条钢筋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 7min 3min 5min 3min 5min 3min 教案续页

建筑装饰材料教案.docx

课程教学教案 (2012–2013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建筑装饰材料 授课系部: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授课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班级: 12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1 班 ? 任课教师:罗浩桓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课程名称建筑装饰材料本学期授课总学时48 《建筑装饰材料》讲述了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成分、原料及生产 工艺、技术性质、应用、材料试验等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本课程共 分为 14 章,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建筑装饰石材、建筑装饰 教学目标石膏、建筑装饰水泥、建筑装饰混凝土与砂浆、建筑装饰陶瓷、建筑 装饰玻璃、建筑装饰木材制品、建筑装饰涂料、建筑装饰塑料、建筑 装饰金属材料、建筑装饰纤维织物与制品、建筑装饰绝热、吸声材料、 建筑装饰胶粘剂。

教学内 容 分析教 学 分 析 学情分 《建筑装饰材料》共分为14 章,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建筑装饰石材、建筑装饰石膏、建 筑装饰水泥、建筑装饰混凝土与砂浆、建筑装饰陶瓷、建筑装饰玻璃、建筑装饰木材制品、建筑装饰涂料、 建筑装饰塑料、建筑装饰金属材料、建筑装饰纤维织 物与制品、建筑装饰绝热、吸声材料、建筑装饰胶粘剂。本课程采用了最新技术标准,在内容上,既介 绍装饰材料的种类、性能、功能和应用,又代表性 地介绍了建筑装饰材料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同时在装饰材料检测与选购方面,加入了大量的应用案例与实用技术,并增加了常见装饰材料检测试验, 实用性强、适用面宽。 《建筑装饰材料》讲述了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成分、原料及生产工艺、技术性质、应用、材料试验等 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本课程采用了最新技术标准,在内容上,既介绍装饰材料的种类、性能、功能和 析应用,又代表性地介绍了建筑装饰材料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同时在装饰材料检测与选购方面,加入了 大量的应用案例与实用技术,并增加了常见装饰材料 检测试验,实用性强、适用面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