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准医疗

浅谈精准医疗
浅谈精准医疗

开放实验锻炼医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等。因此,本研究主要关注低年级医学本科生,通过一系列验证性开放实验的操作训练,研究其对这些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情况。

本实验教学方式不是实验操作的机械模仿,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的关键环节预先设立问题,学生在操作过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任何困难可以团队协作完成或者向老师咨询,老师会有针对性的给予提示。这样的实验课堂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和操作热情,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调查问卷中也同样显示,大部分学生通过此开放性实验增加了对实验课的兴趣,提高了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本开放性实验是系列实验操作,每一次实验操作的训练都是对上次实验操作的巩固,同时增加新的实验操作内容,操作难度层层递进,保证实验操作能力逐步提升。研究结果显示,100%的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训练认为自己基本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甚至高达87%的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操作训练研究中也得到同样的结论,随机抽查的36位同学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操作能力的提高无疑对今后学业中未知实验的操作信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低年级医学生来说,参与动物(或人体)实验操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同学造成恐惧不安的心理,这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本研究中的系列实验课程持续时间仅有1周,调查结果显示约9%的同学在实验操作后仍对动物实验操作有恐惧心理,可能是因为这部分学生的适应能力略低,需要更长的时间或者更多的实验课程才能克服心理障碍。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课程前后,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显

著提高。理论考试内容不仅仅涉及课堂讲授部分,更多的是课堂讲授内容的相关知识,在课程中并没有直接提及,成绩提升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后而主动学习的结果。因此理论考试成绩的显著提高从侧面说明了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通过对低年级医学本科生进行一系列验证性开放实验课程训练,旨在培养这些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结果表明开放性实验课程能够显著提高低年级医学生的操作水平,同时能够激发同学们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增加团队协作能力和对实验操作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医学院校应该更加注重开放性实验课程的设置和开发,在常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辅助以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会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齐晓丹,孙晓杰,吴琦,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开放性实验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5):212-214.

[2]徐芳,张雪辉,马蓉,等.开放性实验在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144-147.[3]王金红.验证性实验中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123-124.

[4]

赵文红,崔慧娴,束莉,等.基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预防医学开放性实验的实践探索[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6,30(4):95-97.[5]

沈雷,姜杨,李公启,等.利用解剖学开放性实验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6):87.

浅谈精准医疗

刘欣然1,袁月鸣2,徐芷涵2,周慧3

(1.沈阳医学院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辽宁

沈阳

110034;2.沈阳医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辽宁沈阳

110034;3.沈阳医学院组胚教研室,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精准医疗”顾名思义就是相对于传统意义的医学诊疗更加准确和精细,即致力于收集基因组学和其他分子信息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医疗服务,它的核心内容为个体化医学,为患者提供最有利的治疗是其最根本的目的。本文将从精准医疗的概念、发展历史、应用方向、发展前景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逐一阐述。

关键词:精准医疗;基因组;个性化医疗

A brief talk on precision medical

Liu Xin-ran 1,Yuan Yue-ming 2,Xu Zhi-han 2,Zhou Hui 3

(1.Grade 2013clinical medical undergraduates of Shenyang Medical Collage ,Shenyang ,Liaoning,110034,China;2.Grade 2014clinical medical undergraduates of Shenyang Medical Collage ,Shenyang ,Liaoning,110034,China;3.Department of tissue culture,

资助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UPRP20140825);沈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4-268);沈阳医学院科技基金项目(No.20143056)

通讯作者:周慧,E-mail:zhouhui8013@https://www.360docs.net/doc/a010965185.html,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7.21.098

--综述--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Shenyang,Liaoning,110034,China)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aning of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Precision medical treatment”as the name suggests is more accurate and precise,it is committed to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bout genomics and other molecules so as to provide more individualized medi-cal services for patients,it is the core content of individualized medicine,and providing the favorabl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purpose.This article discussed precision medical treatment through five aspects:concept,history of development,direction of application,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challenges facing.

Key words:Precision medical;Genome;Personalized medicine

1精准医疗的概念概况

2011年,美国全国科学研究委员会(NRC)首次提出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一种与个体分子病理学特征(如基因组信息)相匹配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2012年将精准医疗定义为“建立在了解个体基因、环境及其生活方式基础上的新型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法”[1]。2015年1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了一个倡议,题为“精准医疗计划”[2],用他的话定义“精准医疗”这四个字,就是“要在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人以正确的治疗,而且要每次都如此[3-4]。”精准医疗的本质,是利用医学前沿技术和蛋白质组、基因组等组学技术[5-8],对于特定疾病与大样本群体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进而精确地找到病因和治疗的靶点[9],并对同种疾病的不同病程进行精细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10-12]。精准医疗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最高效的治疗[13],因为人们已经从基因的层面掌握了精确的病因,如果两个患者的病因不完全相同,就不能使用同一种药物。这既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也能减少副作用的出现。

2发展历史

精准医学的实质就是“个性化医疗”[14-17],而“个性化医疗”理念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但由于当时医学科技发展尚不明朗,还不足以引起研究界和医疗界的重视。到1999年12月初,英国的《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学术论文[18],这篇文章是由Dumham等216位科学家联合署名的,标志着人类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基本完成,是人类在DNA大规模测序上的一项突破性进展。由此,关于结合个体的基因信息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成功案例逐渐增多。1997年《自然·生物技术》载文称,基因组学的进展为“新一代个性化医疗”打下基础。自此,个性化医疗成为医疗模式从“对症下药”进入根据个体差异“量身定做”预测、诊断和治疗的方式。直到2002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个性化医疗”才成为医学研究领域的新宠,在各大学术期刊上屡见不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新领域仍存在许多未知和不可预见的问题,无论是在亚洲还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对此的研究和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

3应用方向

3.1疾病预防一旦精准医疗研究有了一定成效并可以投入使用,人们会被科学的、精准的预测未来可能患有某些疾病,以便更好地进行预防。例如,依据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的信息和影像学诊断,进行精细的个体化分类,实现对个体发生的癌症的生长速度、良恶性、转移潜能和预后进行预测。3.2治疗及疗效评估一旦患有了某些疾病,其诊断将会非常方便。诊断后的用药,将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医者会为每位患者开出最合适其病情的药物,并在最准确用药时间、最佳剂量、最小副作用下用药,对疾病的疗效和护理也将得到准确的反馈和评估[19]。

4中国目前的优势

近30年来我国与精准医疗相关的领域蓬勃发展,主要体现在临床疾病分子分型与诊治标志物、药物设计靶点、基因组测序技术、临床队列与生物医学大数据等方面[20]。基本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培养了一个有实力参加国际同领域竞争的基地与强大的研究团队[21],尤其是我国的基因测序能力,现处于国际的领先水平[22],为我国精准医学的开展与研究奠定了技术和人才支持;二是我国人口基数大,在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队列研究的规模上和生物样本的多样性上具有绝对优势,提供了硬件保障;三是我国在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的速度和成本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四是我国在数据采集和使用的灵活度上具有一定优势。虽然中国的起步不如美国早,但在以上几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由此看来,中国精准医疗的开展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5中国精准医疗面临的挑战

在精准医疗这一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面临许多挑战。精准医学该如何实现?陈润生在第三届生物样本库与临床研究论坛上表示,精准医学有两个较为重要的基石[23]。其一是以基因组为代表的组学研究[24]的发展,包括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以及相关的大数据研究。其二是在了解组学的前提下,打通表型和基因型的联系,其中重要的工具就是生物信息学。“当前,精准医学就是组学与大数据两大科学前沿的交汇[25],我们的挑战亦在于此。”除此之外,我们目前还解决了基因测序[26-27]的问题,但分析测序结果却和棘手[28-30]。而且大多慢性病(包括肿瘤)都不仅仅有一个病因,而可能是一系列致病条件综合而成的结果,由于疾病本身的错综复杂,使得精准目标难以达成。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关节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骨关节研究所主任戴尅戎教授,在“2015朝阳国际医学大会(CICM)”骨科前沿高峰论坛上,也谈到了精准医疗施行的几大难点所在。比如,基因信息需要从大量患

者和健康人群中提取,如何将大量信息整理成可用资料?药物将更加具有针对性,靶向治疗的药物单价也将有所提高,该如何协调药物品质和经济用药的关系?该如何正确对待和利用基因信息[31-32]?笔者认为,以上戴尅戎教授提出的几大难点,都是基因信息迈入临床过程中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各个行业齐力合作、协调探索,形成一套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精准医疗体系,开辟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精准医疗道路[33]。

中国和美国是国际上仅有的两个提出精准医疗计划的国家,不免常被拿来作比较。笔者看来,虽然中国研究设备不比美国先进,但我们具有强烈的探索精神,而且在人口基数庞大的背景下,完全可以凭借市场需求的拉动实现弯道超车。

6结语

精准医疗可以概括为:精准的基因分析+精准的评估预防+精准的综合治疗[34]。精,指熟练、精细、专一;准,指符合标准、依据。“精准医学”一词是高度理想化的临床医患状态,它是一项需要多行业多手段共同参与的医疗技术,它需要生物学家、生物信息技术学家、医生、患者群体以及其他各方的积极参与,同时将传统医疗与系统生物学、数字影像、组学技术、信息科学、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巧妙结合[35-36],形成精准医疗体系。因此,精准医疗计划将推动和鼓励新一代的科学家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开发具有创造性的新方法来检测、测量和分析生物医学信息。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我国不应盲目追赶美国的脚步,应戒骄戒躁,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37],形成多方参与及受益的医疗体系,一步步逐渐实现精准医疗计划。

本文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夏锋.精准医疗的理念及其技术体系[J].医学与哲学,2010,

31(11):1-17.

[2]江艺泉,马晋平.奥巴马推出精准医疗计划倡议[J].世界科

学,2015.

[3]2015年美国将重点发展精准医疗[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

36(2):95.

[4]田埂.“精准医疗”引发医学革命[J].中国经济报告,2015(6):

112-114.

[5]苏晓娜.新型医学概念及医疗模式——“精准医学”[J].解放

军医药杂志,2015(5):F0002-F0002.

[6]赵晓宇,刁天喜,高云华,等.美国“精准医学计划”解读与思

考[J].军事医学,2015,39(4):241-244.

[7]钱其军,吴孟超.肿瘤精准细胞免疫治疗:梦想照进现实[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5,22(2):151-157.

[8]全科医生小词典——精准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

(24):2951.

[9]李文磊,杨露绮.精准医疗时代的兴起[J].北京医学,2015,

37(12):1204-1206.

[10]弓孟春.精准医学对医学信息学提出的挑战与任务[J].医学

信息学杂志,37(1):2-7.

[11]江海燕,张峰,墨宏山.谁来投入罕见病研究和药物研发?埃博

拉疫情暴发带给我们的警示[J].科学通报,2015,60(21):

1958-1962.

[12]徐鹏辉.美国启动精准医疗计划[J].世界复合医学,2015,1

(1):44-46.

[13]徐欣,郑欣,郑黎薇,等.口腔精准医学:现状与挑战[J].华西

口腔医学杂志,2015,33(3):315-321.

[14]周黎明.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历程和展望[J].中国药

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5,29(5):758-759.

[15]汤立达,徐为人.精准医疗时代下制药行业的挑战和机遇[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30(4):351-354.

[16]姜俊杰,王建农,谢雁鸣,等.精准医疗模式下群体药代动力学

的优势及其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中药杂志, 2015,40(24):4779-4782.

[17]顾健人.癌症精准医学[J].专家论坛,2016,36(1):1-2.

[18]袁冰.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精准医学[J].医学与哲学,2015,

36(12A):3-6.

[19]陈长仁,何发忠,周宏灏,等.精准医学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

化[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5,31(21):1629-1632.

[20]郑洁,李维.精准医学的再思考[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6,

37(1):8-18.

[21]吴家睿.建立在系统生物学基础上的精准医学[J].2015,27

(5):558-563.

[22]吴月辉.精准医疗,直击“病因”[N].人民日报,2015-6-5

(020).

[23]田埂.“精准医疗”之手:基因组学将如何改变医学模式?[J].

生命世界,2015,42-44.

[24]赵学森,蒋栋,陈晨,等.精准医疗大背景下医学研究生交叉领

域培养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1):52-54. [25]张佳星.推进精准医学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N].科技日

报,2015-3-10(001).

[26]王丹.是变革,还是新壶装旧酒[N].健康报,2015-6-19

(008).

[27]张国锋,马晋平.精准医疗计划与癌症研究[J].世界科学,

2015(3):8-9.

[28]白毅.走适合国情的精准医学之路[N].中国医药报,2015-7-

29(005).

[29]苏暄.基因检测掀开精准医疗帷幕,带来医学领域颠覆性革

命[J].中国医药科学,2015,5(4):1-6.

[30]苏暄.戴尅戎:现代精准医学理念的启示与应用[J].中国医

药科学,2016,6(1):1-4.

[31]彭亦良.精准医疗对未来医学发展的启示与质疑[J].中国医

药生物技术,2016,11(1):88-90.

[32]鲁肃.精准医疗计划:机遇与挑战[J].世界科学,2015(3):

12.

[33]徐书贤.精准医学:求索前行[J].中国医院院长,2016(5):

48-55.

[34]邵小钧.精准医疗-肿瘤诊治的新模式[J].现代肿瘤医学,

2016,24(4):675-677.

[35]从大数据到精准医学2015精准医疗研讨会[J].转化医学杂

志,2015(3):2.

[36]范美玉,陈敏.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医疗服务体系研究[J].中

国医院管理,2016,36(1):10-11.

[37]韩健.给“精准医疗”泼点儿冷水[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5(15):93.

精准医疗行业研究报告:相关政策解读

精准医疗行业研究报告:相关政策解读 2016年3月8日,科技部官网公布了《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简称《国家指南》),从此精准医学(不单单是基因组)有了地图可循,无论从应用方向,商业规划,还是技术开发。 图表精准医疗国家指南涉及的八大目标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精准医疗国家指南”开启精准医疗重大专项2016年启动序幕,八大目标之下,精准用药及基因测序大规模产业化瓶颈或被打破,这其中: 一、在基因测序子领域:“中国版百万基因组计划”百万级自然人群队列给出2020年明确时间点,直接打开基因测序放量空间。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这其中,百万级自然人群队列计划明确了,在2020年前,要完成20万自然人群,京津冀、华中各10万人群,以及心脑血管、呼吸系统、乳腺癌等疾病共计30万人以及5万罕见病人的测序量,堪称中国版“百万基因组计划”,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内直接打开精准医疗子领域基因测序仪器和试剂的放量空间。 图表精准医疗国家指南——百万级自然人群队列研究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图表精准医疗国家指南——30万级重大疾病专项研究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在精准用药子领域:建立200余种个体化药物基因检测及国人药物基因检测推荐目录和精准用药方案,精准用药或将在十三五成为标准化治疗一部分。 在“精准医疗国家指南”中重大疾病的传统药物的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精准用药研究的部分,一方面,明确给出了中央财政经费的比例,另一方面,明确强调了:第一,建立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权威药物管理机构推荐的200余种个体化药物(特别是已在我国上市的114种药物)的相关基因检测技术;第二,建立国人药物基因检测推荐目录和精准用药方案;第三,确定临床个性化用药的依据和标准化规范化体系1-2个。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认为,这

2019年全球精准医疗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80亿

2019年全球精准医疗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预计 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80亿 精准医疗行业迎来投资浪潮行业规模迅速扩张 2015年3月,科技部召开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计划启动精准医疗计划,2030年前,我国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精准医疗行业迎来了投资浪潮,全行业加速投资抢占市场,行业规模迅速扩张。 1、全球精准医疗行业发展迅猛,明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美元 自2015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提出“精准医学计划”,精准医疗概念迅速席卷全球,近年来更呈逐年加速趋势,各种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出现,技术进步推动基因组测序、靶向药物研制、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进入新的阶段。 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BBC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600亿美元,其中精准诊断市场规模为100亿美元,精准治疗市场规模为500亿美元。2016-2018年全球行业发展增速在15%左右,前瞻产业研究院推算,2020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 2013-2018年全球精准医疗行业市场规模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9-2024年全球精准医疗行业市场规模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欧美区域精准医疗行业发展相对成熟 从全球市场来看,欧美地区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优势地位显著,这和欧美地区生物医药企业在试剂、设备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密切相关。 全球代表性精准医疗公司汇总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3、全球品牌集中度高,龙头企业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作为精准诊断核心和关键的测序仪,也是基因测序产业链上壁垒最高的部分,其市场基本被欧美巨头公司占领。全球三大测序设备龙头企业Illumina、赛默 飞和罗氏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3.9%、9.9%和5.2%。 此外,高端生物制品和药品生产制造中涵盖了分析、检测、存储等多个环节,赛默飞、Beckman等企业的设备和配套的试剂、耗材凭借早期介入和市场的认可几乎已经成为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的首选。鉴于高成本和较高的技术难度,其他新兴设备、试剂厂商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全方位突破和自主技术替代。 预计未来几年,巨头公司在精准医疗上游仪器及耗材市场的垄断地位还将继续保持,欧美以外的市场在一段时间内仍将面临高成本进口核心设备、耗材和试剂的窘境。 全球精准医疗行业测序设备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统计情况

我国推行精准医疗理念A股万亿市场咋布局图

我国推行精准医疗理念A股万亿市场咋布局图 “精准医疗”概念阐释 所谓“精准医疗”,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 据了解,我国在早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关注精准医学,2006年首先提出了精准外科的概念,得到了国内、国际的医学界认可后被引用到肿瘤放疗、妇科等医学领域。其目标是通过合理资源调配、全流程的成本调控,获得效益与耗费之

比的最大化。精准医疗相比传统经验医学有了长足进步,可以通过将精密仪器、生命科学等先进的现代技术与我国优秀的传统经验整合在一起,大大减小临床实践的不确定性,从而在手术中实现“该切的片甲不留,该留的毫厘无损”,在保证精准的同时尽可能将损伤控制到最低。 据介绍,美国医学界在2011年首次提出了“精准医学”的概念,今年1月20日,奥巴马又在美国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学计划”,希望精准医学可以引领一个医学新时代。美国财政预算计划在2016年拨付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国家医疗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ONC)等机构共亿美元用于资助这方面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发展。 据介绍,我国的精准医学概念与美国所提出的有所不同。美国的精准医疗主要是围绕着基因组、蛋白组等方面的检测,也就是围绕分子生物学的特性,针对个体化的病理特征进行治疗。而我们所关注的是系统化的,全过程、全要素、全局性的对医疗过程和临床实践进行优化。我们所指的精准医学是针对每一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正确选择并精确的应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根据长庚医院四个月来的医疗实践结果来看,病患的医疗费用实际上有一半都是可以节省下来的。”董家鸿谈到,精准医学的最终目标是以最小化的医源性损害、最低化的医疗资源耗费去获得最大化的病患的效益,其

“精准医疗”——我国医疗改革的新思路

“精准医疗”——我国医疗改革的新思路 发表时间:2017-12-28T15:38:36.31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0期作者:张舒倩 [导读]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构建合理的医疗体系服务,已经成为今后医疗工作和社会热点中所关注的重点。 安阳市第一中学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 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百姓民生问题时,医疗体制改革也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并成为政府、社会以及人民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所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构建合理的医疗体系服务,已经成为今后医疗工作和社会热点中所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精准医疗;医疗改革;新思路 前言: 我国目前城镇基本医疗覆盖范围以及农村人员的医疗保障依旧十分突出。因此,我国以商业化、市场化为基本走向的医疗改革也开始层出不穷。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有关医疗改革的若干问题,并发表了相关看法和观点。 一、我国医疗改革的历程回顾和医疗服务的现状分析 1、我国医疗改革回顾分析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医疗改革,在经历了一系列历程之后,已经进入了相对关键的阶段。虽然在1980年开始逐渐对医院实施放权、全额管理,并开始实施“结余留用”的相关政策。1985年乃是医疗改革的启动时期,国务院所颁布的卫生部则将揭开医疗机构转型的相关序幕。从而解开医疗改革的序幕,扩大医院的自主权,复制国企改革的相关模式。而在1992年的时候,我国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改革浪潮,并将医改的任务提上日程。不过,当时的主导思想则向医疗市场进军,卫生部提出了扩大医疗卫生单位的自主权,真正拥有劳动人事安全权、业务建设决策权以及经营开发权,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才缓解了“三难”问题,但也引发了新的问题。1997年之时,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998年之时,则出台了一系列社会医疗改革的文件,从而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机构改革以及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基本改革,来构建医疗保障体制。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激起了社会强烈反响,让三难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1]。 2、我国医疗服务现状分析 我国卫生部有关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出,中国目前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同样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而且根据现状表明,我国卫生医疗服务的效率也颇让人忧虑。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之后,很多医疗机构管理不善,但医疗费用增长的却十分迅速,而住院费用亦在不断增长中。 二、我国医疗服务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系统资源结构倒置 由于很多医疗资源的80%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内,而小医院仅占20%。所以,这种现状管制和内部运行机制,让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小医院则无人问津,让机构间处于不良的竞争状态。所以不得不向专科医院的非医疗化方向发展,从而弱化了经济高效的防病治病功能。而就是这样不合理的系统机构,却直接导致了社会医疗整体资源的低效率,从而影响了社会的负担和服务的公平性。 2、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发展不平衡 各地医疗服务机构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医疗机构发展的不平衡。而高层次的医疗机构却因过多的技术规模而存在过度的扩张,导致药品收入过多而增长过快。所以,很多中层医疗机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惜加重了医疗资源的饱和度,以免在未来激烈竞争中浪费医疗资源,从而制约了医疗机构的扩展。 3、缺乏监管,竞争无序 我国医疗机构种类繁多,而且在不同的区域所出现的服务机构现象也比较普遍。相对的,这种管理模式也容易造成机构管理上的各自为政无序竞争,从而降低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系统效率。 三、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我们可以深层次分析医疗服务系统的基本问题:一,医疗卫生机构中缺乏相应的良性循环,导致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倒置加重;二,则是系统内部经济补充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医疗服务费用直线上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我国医疗改革的新思路[2]: 1、推行多种筹资方式 由于我国对医疗机构进行补偿,却不能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从而给我国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因此,国家在主导医疗改革的前提下,不仅要探索出其他的筹资渠道,同样也应该进一步探索构建现代化筹资模式。所以,医疗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是其二,而保险机构付费则是关键环节。最后,政府还要在医疗卫生情况中免费供给基本的医疗费用。 2、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在管制机构加强医疗机构的同时,为确保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并从源头上对医疗服务水平严格把关,从而实施医药分家,降低药品虚高价格,促使药品费用不至于增长过快,减轻群众的医疗负担。另外,国家还可以推行相应的居民监督和管理,让社区居民在获得服务后感受该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并特别关注“以人为本”的流程化服务。 3、医疗服务机构间的交流要加强 医疗服务机构的互动机制,有利于加强医疗服务机构间的互动交流,从而保证医院间物质、信息交流的通畅。并明确各级医院中各种功能,从而强调卫生资源配置和供给。另外,还应该消除医院间围绕利益的恶性竞争,让各医院和谐发展,共同促进医疗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精准医疗”的相关医疗改革时,应将相关医改付诸实践。即:先在探索现代化医疗机构建设模型时,应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在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时,用低价提供相对的医疗服务,如此才能达到医疗改革的目的。

2019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9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近年来,精准医疗概念在医疗领域备受资本青睐,越来越多资本、企业进入该领域进行发展。在市场层面,整个精准医疗市场规模正在以不断提升的速度逐年扩大;在技术、学术层面,精准医疗也正走在从单基因的个别热点检测向多基因、全基因范围的平台检测的路上。 2016年3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会议指出,到2030年前,我国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对高端、个性化、精准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医疗消费升级将进一步促进市场扩容。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精准医疗的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特推出《2019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报告从精准医疗概况、精准医疗驱动因素、精准医疗发展现状、精准医疗重点企业四大方面剖析我国精准医疗行业,并从当前精准医疗发展难点出发进一步预测精准医疗的发展前景。以下是报告详情: PART1:精准医疗概况 精准医疗是一种将个人基因、环境与生活习惯差异考虑在内的疾病预防与处置的新兴方法,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精准医疗

的重点不在“医疗”,而在“精准”。 精准医疗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基因编辑、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测序。 中国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关注精准医学,于2006年首次提出“精准外科”的概念。精准医疗更重视“病”的深度特征和“药”的高度精准性;是在对人、病、药深度认识基础上,形成的高水平医疗技术。 PART2:精准医疗驱动因素 近几年,我国在精准医疗领域发布的政策也非常密集,正在加速推进行业监管的跟进。2014年以后,国家食药总局等机构批准高通量测序NPIT、PDG等生

“中国精准医疗”计划靠谱吗.doc

“中国精准医疗”计划靠谱吗- “中国精准医疗”计划目前还处于务虚阶段。 “600亿‘中国精准医疗’计划消息不实。”近日,《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向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生物医药处张兆丰处长求证得知。 根据学界观点,所谓“精准医疗”,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精确找到疾病原因和治疗靶点,最终实现个性化精准诊疗的目的。 消息虽不实,但我国未来是否会制定适合国情的“精准医疗”计划还有待观望。 “国家层面正在讨论我国的精准医疗该怎么开展,但还处于务虚的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程京告诉记者,目前需要弄清楚美国推出这一重大计划却只投入区区2.15亿美元的动因,我们应该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能盲目跟从。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近日发布的2015年统计年报显示,过去十年,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分钟就有6.4个癌症病例出现,其中超过60%-80%的患者在发现时已是中晚期。 4月10日,国家卫计委公布首批肿瘤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在业内人士看来,这表明政府推动精准医疗发展的决心。 据了解,目前国内对于精准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建立在大数据和全面医学基础上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例如,建立健康人体和疾病群体的数据库,通过大数据的集成分析,

得出致病因素。第二是关于物理学、信息科学、医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用技术的研究。 “产学研一体化对于疾病防控意义重大。”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同仁医院院长韩德民表示。 程京也认为,现在国家推行围绕“精准医疗”的一系列计划,发展相关产业至关重要。美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就催生了巨大的工业。如果将来我们的“精准医疗”就是简单地购买国外仪器和试剂来照做,那么当人家的工业再上一个台阶时,我们将一无所获。 从工业角度来说,制造测序仪就很务实。程京介绍,作为首批肿瘤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已经装就四台解决样品制备的全自动设备,年内将正式发布。 对此,政府层面也在谋划。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在4月21日的“精准医学论坛”上指出,中国特色的“精准医疗”研究和计划,目标和任务是要解决中国老百姓的健康问题,同时要推动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中国不会也不能缺席影响全人类的重大医学变革。

中国精准医疗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机遇前景分析

中国精准医疗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机遇前景分析 我国精准医疗尚处于入门阶段。精准医疗是个系统工程,大数据是基础,基因测序是工具之一,只有软硬件有机结合,才可能实现技术上的精准医疗。 分子诊断产业的发展瓶颈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政策。不同发展阶段的分子诊断技术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随着NGS成本的下降,商业模式的丰富,传统的分子诊断方法将受到挑战。政策对创新产品的鼓励将加速整体产业的发展。 基因测序产业的竞争要素是技术、服务和渠道,门槛是数据库,落脚点在教育。1)上游测序技术上,Illumina的X10已接近于顶峰,而仪器设备的未来是赠送模式,服务将产生最大附加值,门槛在数据库,这就要依赖于渠道,而教育将是一个爆发的节点。2)中游测序服务:本身壁垒较低,未来会出现超大规模的第三方检测工厂,实现规模效应。科技服务仅约10亿元的外包市场,企业未来转型的出口是健康、医院、独检。临床测序的两个主体中第三方医学检验所市场化程度高,未来发展空间较大。3)中游数据解读:中国企业的优势所在,但门槛在数据库。未来市场格局将分为自行解读和外包解读两大阵营,因此外包解读将催化产业不断涌现出各种创新服务模式。至于数据库的建设,更看好通过市场化的竞争,由企业投资整合资源来积累数据的途径。解读服务发展的催化剂在需求,落脚点在教育,只有医生和患者认识的基因越多,了解疾病机理的欲望就越强,数据挖掘的需求就越大。4)下游临床应用:人人基因组与疾病筛查是必然趋势。NIPT的进入壁垒在于测序成本和客户体验、产科医院渠道;肿瘤诊断作为第二大应用,个性化用药和早诊是必然发展方向,循环肿瘤细胞(CTC)和血液循环肿瘤细胞DNA(ctDNA)进行肿瘤的早筛,检出率低、假阴性高,技术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他已经应用的领域主要包括:耳聋基因的筛查、罕见病筛查、地中海贫血、靶向药物伴随诊断。而2C端的应用,需要有一个较长的市场教育和科普过程,并且受限于伦理和法律。 精准医疗产业调研方案设计 精准医疗,广义而言是通过先进的检测手段,进行精准诊断,同时研究疾病形成机理,进而开发相应药物,实现精准施药,以最小资源投入获取最大健康保障,从而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所以,精准医疗贯穿于诊断、治疗、用药等医疗的整个流程,涉及基因测序技术、3D打印技术、造影技术、器官移植技术等各种高新医疗技术,此次调研将聚焦以精准诊断为出发点和主线,浅析精准医疗的现状,设计调研模块如下,主要包括疾病筛查与诊断、数据解读、个性化治疗与用药三个环节。 核心问题: 在上一期基因测序调研报告中我们针对基因测序产业上中下游的现状和机遇设计了核心问题,此次调研在原有问题上做了补充和延伸:1)我国精准医疗产业发展现状及机会;2)分子诊断及基因测序产业格局和发展趋势;3)基因测序产业中下游,测序服务、数据解读、临床应用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2018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8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一、精准医疗行业概况 精准医疗是一种将个人基因、环境与生活习惯差异考虑在内的疾病预防与处置的新兴方法,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精准医疗的重点不在“医疗”,而在“精准”。从基因科学的历史使命——“人类基因组计划筹备”开始,“基因组学”的概念就被生物系统学家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精准医疗更重视“病”的深度特征和“药”的高度精准性;是在对人、病、药深度认识基础上,形成的高水平医疗技术。 精准医疗的特征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精准医疗包含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精准”是核心,基因测序是基础。由于导致同一种疾病的原因可能会不同,比如导致肺癌的原因可能会是EGFR、

K-RAS、ROSIGF、C-MET等其中一个因子发生变异,不同原因导致的肺癌需要不同的质和量的药物,K-RAS变异引起的肺癌选AKT/PI3K抑制剂,EGFR变异引起的肺癌则选TKIs+化疗的效果更佳。基因测序则是用以精准发现和诊断病因的基础。 二、2020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破千亿美元 国际领域精准医疗的建立与发展,源自美国医学界2011年首次提出“精准医学”概念。2015年美国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学计划”,预示着精准医学将引领未来医学新时代。 精准医疗所涵盖范畴很广,涉及到多学科的融合。从技术看,还处于研究或临床试验阶段的细胞免疫疗法和基因编辑产业链尚不完整,基因测序的产业链较为明晰。2016至2020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将以每年15%的速率增长。预计2020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将破千亿,达到1050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三、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发展迅速 中国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关注精准医学,于2006年首次提出“精准外科”的概念。2014年,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批准上市,批准华大基因、达安基因二代基因测序诊断NIPT产品上市。2015年,首届精准医疗战略专家委员会成立,同年3月,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批准上市,批准贝瑞和康二代基因测序

2019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近1400亿元

2019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预计 2024年市场规模将近1400亿元 1、中国精准医疗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医疗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2016年3月,科技部发布“精准医疗研究”重点研究专项指南,要求以我国常见高发、危害重大的肿瘤等疾病为切入点,实施精准医疗研究,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使精准医疗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精准医疗已被纳入“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现阶段,随着人们癌症等疾病患病率的提升及生物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医疗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2016年3月,科技部发布“精准医疗研究”重点研究专项指南,提出实施精准医疗研究,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使精准医疗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精准医疗已被纳入“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精准医疗的市场规模已达475亿人民币,增速较前两年有所放缓,行业进入发展的相对稳定期。2018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52亿元,同比增长率达到16.2%。 2013-2018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精准治疗是精准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我国精准医疗市场结构上来看,由于我们在精准诊断发展较早,该领域发展较为成熟,在整个精准医疗市场中大概占领29.3%份额,远高于全球的17%,其中基因测序在精准诊断产业中占据了最大份额,所占比例达52%。而精准治疗市场份额则达到70.7%。 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市场结构分析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而医疗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由价值医疗医疗驱动(即医疗服务质量与医疗成本的双赢),其潜在价值空间巨大,且产生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医疗大数据的服务对象可为居民、医疗服务机构、科研机构、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和商保公司、公共健康管理部门等。 虽然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起步较晚,但以微医为代表的医疗健康科技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发力,加上政府、市场、资本的加码,使得医疗大数据市场不断朝利好方向推进。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政策层面为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规划出蓝图和路线图,推动了产业市场的快速发展。 从国家卫健委提供的数据来看,在过去几年,中国医疗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

精准医疗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建议

一、中国精准医疗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关注精准医学,2006年首先提出了精准外科的概念,得到了国内、国际的医学界认可后被引用到肿瘤放疗、妇科等医学领域。其目标是通过合理资源调配、全流程的成本调控,获得效益与耗费之比的最大化。精准医疗相比传统经验医学有了长足进步,可以通过将精密仪器、生命科学等先进的现代技术与我国优秀的传统经验整合在一起,大大减小临床实践的不确定性,从而在手术中实现“该切的片甲不留,该留的毫厘无损”,在保证精准的同时尽可能将损伤控制到最低。 图表精准医疗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二、中国精准医疗发展现状分析 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芯片诊断、免疫细胞治疗等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2015年取消。在此之前,国家卫计委、科技部等多次出台政策,并组织生物医药等领域专家对精准医疗、基因测序等开展研究。在政策利好推动下,精准医疗有希望进入发展快轨。 多项政策支持 政府高层相当重视精准医学,批示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组织专家论证,精准医学也迎来了多项政策支持。 2015年3月,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名单发布。同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计划在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付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

2015年4月15日,卫计委和科技部组织生物医药等领域专家,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共同研讨精准医学研究计划。 2015年5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其中指出,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芯片诊断、免疫细胞治疗等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 国家政策的支持将对基因测序、细胞治疗、干细胞等精准医疗相关领域构成利好。预计2015-2020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增速达15%,是医药行业增速的3-4倍;2013年基因测序市场规模约45亿美元,2013年-2018年复合增长率为21.2%,而中国和印度市场2012-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20%-25%。 肿瘤检测市场先行 短期来看,个性化医疗相关技术和产品对相关公司的收入贡献有限,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展,未来将对相关公司带来可观的增量。 目前国家卫计委允许怀12周以上的高危产妇利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无创产前筛查。以这一项检查为例,我国每年新生儿数量约1600万,按10%的市场渗透率,3500元/人次计算,市场空间约56亿元/年。随着技术的发展,成本继续下行将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假设成本下行至1500元/人次,渗透率至50%,则市场空间有望上行至120亿元/年。 考虑到每年三四百万的癌症发病人数,基因测序的应用空间巨大。中国癌症发病率正“大幅”上升,2014年中国约有220万人死于癌症,但很多病例本是可预防的。对这类恶性疾病的治疗,一方面是加大治疗药物的研发突破,另一方面应从精准治疗角度进行治疗技术的突破。当前的肿瘤治疗正逐渐从宏观层面对“症”用药向更微观的对基因用药转变,实现“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精准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趋势。 三、实现精准医疗面临的挑战 2015年,“精准医疗”随着奥巴马的宣言一跃成为年度热词。那么,精准医疗的实现目前还面临哪些关键环节的挑战呢? 临床及生物信息整合 精准医学的基本思想应是将临床信息、患者表型与基因蛋白谱进行整合,从而为患者量身制定精准诊断、预后及治疗策略。基于大规模组学数据和临床医学信息的整合需求,临床信息和信息学是精准医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2021年肿瘤精准医疗探索

我国肿瘤精准治疗的现状和思考 欧阳光明(2021.03.07) 482精准医疗的概念来源于个体化医疗,Mirnezami等认为,精准医疗是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疾病进行精细分类及精确诊断,从而对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 国内较早提出如何构建精准医疗体系的夏锋和韦邦福认为,精准医疗模式以患者最大获益和社会医疗投入的高效配置为宗旨,结合现代流行病学、预防医学、临床诊断学、治疗学、分子医学、医学信息学技术、卫生经济学和医学社会学等,使传统的医疗模式走向整合化,为每个人提供量体裁衣般的疾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计划,以最小资源投入获取最大健康保障,从而提高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 2015年,国内部分专家对精准医疗的定义达成共识:“精准医疗是集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科学认知人体机能和疾病本质,以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医疗服务获取个体和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医学范畴[3]”。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精准医疗是一种利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力图从疾病的预防、检测、诊断、治

疗及预后转归等层面,对疾病进行精细分类及精确诊断,进而针对患者个体特征制定并实施医疗决策和处理方法,以期实现个体和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 我国之所以也要发展精准医疗,从广义上来说,这个政策最终会减少政府的医疗费用支出,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得资金也能够被“精准”使用。而且,精准医疗所涉及的医疗技术均居当前最先进水平,我国应当紧跟世界科学技术的潮流。从狭义上来说,精准医疗从个人层面实现个体化医疗,对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有重大意义。 一、在肿瘤方面的发展方向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据最新统计,全球每年肿瘤新发病例1 400万,死亡820万,全球患肿瘤病例超过2 500万[4]。近20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2011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约337.2万,因癌症死亡约221.3万。全国每分钟就有6.4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9 216人成为癌症患者,每7~8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5]。当前严峻的现状,促使医疗专家尽快突破传统模式,寻找新的肿瘤治疗方式。因此,精准医疗的理念提出后,肿瘤科学就成为精准医疗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精准肿瘤医疗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在精准肿瘤医疗模式中,对肿瘤的精准诊断是精准治疗的重要保证。与以往通过特殊染色、光学或电子显微镜、免疫组化等方式对

医疗大数据+AI是推动精准医疗和临床科研的新引擎

融合论坛INTEGRATION FORUM 58软件和集成电路SOFTWAR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从1987年从业到现在32年了,我是第一次以医疗行业企业经营者和专业人士的身份来跟大家分享。从国家政策的角度来讲,国家将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建设工作纳入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当中,这对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属性和发展战略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也为医疗行业以健康医疗大数据为抓手、正确有效地推进医改进程指出了路线和方向。目前医疗行业的大数据需求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数据来源多样化。在医疗过程中,医生根据的是HIS (医院信息系统)、LIS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E M R (电子病历)、PAC S (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等数据,但常常忽视患者遗传背景、基因、环境等信息。现在整个医疗行 业,专业纵向细化深入、横向碎片化发展趋势非 常明显。 二是关注角度多样化。除了关注治疗效 果,我们还要关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状态、并 发症、死亡率,关注医院救治过程的执行状况 以及收费情况。 三是知识和工具多元化。对医疗救治的认 识,已经从经验积累向数据积累转化,需要医 生在成长过程中重视方法论的培养,包括必须 熟练掌握计算机工具,学会对海量信息进行处 理。 人工智能的概念最早于1956年在美国达特 茅斯大学首次人工智能研讨会中提出,最早的 医疗场景落地探索尝试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的 —海南沃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郝庄严 大数据+人工智能就是有效精 准数据+优秀算法,将碎片化医 疗数据化零为整,将医疗救治 从经验积累转化为数据积累, 以此服务临床科研、提升医技 能力,打造“健康中国”。 医疗大数据+AI 是推动精准医疗和临床科研的新引擎

浅谈精准医疗

开放实验锻炼医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等。因此,本研究主要关注低年级医学本科生,通过一系列验证性开放实验的操作训练,研究其对这些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情况。 本实验教学方式不是实验操作的机械模仿,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的关键环节预先设立问题,学生在操作过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任何困难可以团队协作完成或者向老师咨询,老师会有针对性的给予提示。这样的实验课堂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和操作热情,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调查问卷中也同样显示,大部分学生通过此开放性实验增加了对实验课的兴趣,提高了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本开放性实验是系列实验操作,每一次实验操作的训练都是对上次实验操作的巩固,同时增加新的实验操作内容,操作难度层层递进,保证实验操作能力逐步提升。研究结果显示,100%的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训练认为自己基本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甚至高达87%的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操作训练研究中也得到同样的结论,随机抽查的36位同学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操作能力的提高无疑对今后学业中未知实验的操作信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低年级医学生来说,参与动物(或人体)实验操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同学造成恐惧不安的心理,这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本研究中的系列实验课程持续时间仅有1周,调查结果显示约9%的同学在实验操作后仍对动物实验操作有恐惧心理,可能是因为这部分学生的适应能力略低,需要更长的时间或者更多的实验课程才能克服心理障碍。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课程前后,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显 著提高。理论考试内容不仅仅涉及课堂讲授部分,更多的是课堂讲授内容的相关知识,在课程中并没有直接提及,成绩提升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后而主动学习的结果。因此理论考试成绩的显著提高从侧面说明了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通过对低年级医学本科生进行一系列验证性开放实验课程训练,旨在培养这些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结果表明开放性实验课程能够显著提高低年级医学生的操作水平,同时能够激发同学们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增加团队协作能力和对实验操作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医学院校应该更加注重开放性实验课程的设置和开发,在常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辅助以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会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齐晓丹,孙晓杰,吴琦,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开放性实验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5):212-214. [2]徐芳,张雪辉,马蓉,等.开放性实验在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144-147.[3]王金红.验证性实验中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123-124. [4] 赵文红,崔慧娴,束莉,等.基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预防医学开放性实验的实践探索[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6,30(4):95-97.[5] 沈雷,姜杨,李公启,等.利用解剖学开放性实验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6):87. 浅谈精准医疗 刘欣然1,袁月鸣2,徐芷涵2,周慧3 (1.沈阳医学院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辽宁 沈阳 110034;2.沈阳医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辽宁沈阳 110034;3.沈阳医学院组胚教研室,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精准医疗”顾名思义就是相对于传统意义的医学诊疗更加准确和精细,即致力于收集基因组学和其他分子信息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医疗服务,它的核心内容为个体化医学,为患者提供最有利的治疗是其最根本的目的。本文将从精准医疗的概念、发展历史、应用方向、发展前景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逐一阐述。 关键词:精准医疗;基因组;个性化医疗 A brief talk on precision medical Liu Xin-ran 1,Yuan Yue-ming 2,Xu Zhi-han 2,Zhou Hui 3 (1.Grade 2013clinical medical undergraduates of Shenyang Medical Collage ,Shenyang ,Liaoning,110034,China;2.Grade 2014clinical medical undergraduates of Shenyang Medical Collage ,Shenyang ,Liaoning,110034,China;3.Department of tissue culture, 资助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UPRP20140825);沈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4-268);沈阳医学院科技基金项目(No.20143056) 通讯作者:周慧,E-mail:zhouhui8013@https://www.360docs.net/doc/a010965185.html,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7.21.098 --综述--

我国推行精准医疗理念A股万亿市场咋布局图

我国推行精准医疗理念A股万亿市场咋布局图“精准医疗”概念阐释 所谓“精准医疗”,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 据了解,我国在早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关注精准医学,2006年首先提出了精准外科的概念,得到了国内、国际的医学界认可后被引用到肿瘤放疗、妇科等医学领域。其目标是通过合理资源调配、全流程的成本调控,获得效益与耗费之比的最大化。精准医疗相比传统经验医学有了长足进步,可以通过将精密仪器、生命科学等先进的现代技术与我国优秀的传统经验整合在一起,大大减小临床实践的不确定性,从而在手术中实现“该切的片甲不留,该留的毫厘无损”,在保证精准的同时尽可能将损伤控制到最低。 据介绍,美国医学界在2011年首次提出了“精准医学”的概念,今年1月20日,奥巴马又在美国国情咨文中提出

“精准医学计划”,希望精准医学可以引领一个医学新时代。美国财政预算计划在2016年拨付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国家医疗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ONC)等机构共2.15亿美元用于资助这方面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发展。 据介绍,我国的精准医学概念与美国所提出的有所不同。美国的精准医疗主要是围绕着基因组、蛋白组等方面的检测,也就是围绕分子生物学的特性,针对个体化的病理特征进行治疗。而我们所关注的是系统化的,全过程、全要素、全局性的对医疗过程和临床实践进行优化。我们所指的精准医学是针对每一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正确选择并精确的应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根据长庚医院四个月来的医疗实践结果来看,病患的医疗费用实际上有一半都是可以节省下来的。”董家鸿谈到,精准医学的最终目标是以最小化的医源性损害、最低化的医疗资源耗费去获得最大化的病患的效益,其前景不可限量。据悉,清华大学将与清华长庚医院共同致力于建立开放、共享的合作平台,组成联合团队,促进采、学、研一体化,以推动精准医学进一步发展。 精准医疗万亿市场份额如何布局A股概念个股 拥有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技术平台的国家基因库正在深圳抓紧建设,平台每年产出的基因数据将占据全球过半市场份额。这一平台今后将对接生物、医药、新型农

医疗大数据及精准医疗

医疗大数据及精准医疗 谢邦昌 台北医学大学管理学院及大数据研究中心院长/主任大数据的趋势以及价值是现在最热门的话题,也改变了许多企业经营的方式,对于各行各业来说是势必是一个大挑战,能否将大数据的力量从危机到转机就要看现代经营者有没有转变传统型态的思维? 首先什么是大数据?传统数据一年的数据量大概为3TB左右,以现今数据来说一天的资料量为50TB,由这简单的数据量差就可以得知传统数据跟现今数据的差异多么庞大,也就是现在俗称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庞大之下,不管是银行业、传统零售业、社会建设公共方面甚至是医疗保健产业对数据处理、分析方式以及经营企业的模式将会有所改变。 在过往的医疗诊断历史,到医院看病时必须耗费许多时间等待看诊,而医生看诊又要再花费时间。当医生要求病患拍摄X光片或检验时,又要再花额外许多时间诊断。而在现今医疗信息高度发展的台湾,看诊程序从网络挂号、候诊顺序、诊间病历调阅、医师医令、处方开立、放射影像存取、检查检验数据储存等,无数的数据信息便在医院中传递、交换、储存。同时大多数的生理检验信息在你回诊时得以从电子病历中检索,这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信息处理,在台湾我们只要花费少许的时间如一个早上便完成了,而这一切正是仰赖医学信息分析与医疗大数据的交换处理。 医学大数据的产生,主要归功于医疗设备数字化及电子化病历发展两大领域的突破,透过仪器数字化,医院得以获得更多病人疾病与健康信息纪录。而在病人医疗诊断方面,为了完善纪录病患个人资料、诊断数据与过往医疗纪录等,即促成了电子病历系统发展。医学大数据发展由过去纸张记录、纸本信息数字化、医学纪录储存到现今多信息整合,其数据量有着爆炸性的成长,不仅由过去个人社经信息、诊断信息等文字媒介,更拓展到多媒体影像信息,如X光影像,动态视讯影像信息,如核磁共振MRI以及电讯号信息,如心电图等等,这些庞大医学数据的汇集与高度整合技术能力,正是台湾医学信息领域发展领先的原因,同时更显得医学数据发展的多元应用及其重要性。 而由医疗健保产业来说,个人医疗信息终端的产生给医疗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连结了传统医院、政府(社会保障)、保险公司、药物生产公司等相关产业,形成新的行业生态圈。将互联网+医疗保健去建构一个智能的健康系统,在整个健康系统下会有智能的合作伙伴,包含医院、医生、诊所、学术中心、保险公司、药厂、医疗设备制造商、政府等相关人员等,接着产生出个人化的护理体系,其中包含个人健康、成本节约、提高效率、病人教育、增强通信、绩效度量、预防等相关内容,使得人们有着更健康的社会。 经常听到的医疗云、照护云以及健康云都是运用云端技术结合大数据去提供健康咨询的服务。在网络普及下,人手一台智能型手机让这些云更能够去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