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一.关于变态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研究对象: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精神病学:(临床医学的分支)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也含上侧重点不同)

学科简史:

①公元400年,古希腊希波克里特(提出气质说)

②现代说明

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弗洛伊德1.不愉快的命题(潜意识)2性冲动

判断:力比多(生物本能,活动动力)三阶段:口欲期、肛门欲、生殖器欲。

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人格: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超我(道德)

人们为了阻止冲突,能力叫“防御机制”(压抑、克制能力)

行为主义的解释:1桑代克(第一个通过动物实验)2巴普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洛斯“存在焦虑”“潜能”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1正常心理的三大功能:①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②正常人际关系,肩负责任③正常·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

2 区分1).常识性的区分:①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②过度

的情绪体验和表现③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④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2)非标准:(李天心)①统计学;偏离常模②文化人类学:偏离某一文化习俗③社会学:社会准则的破坏;④精神医学角度;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⑤认知心理学:个体主观上的不适应体验

3)标准化(李心天)①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当做躯体疾②统计学标准:远离中心的两端③内省经验标准:1·病人2·观察者④社会适应标准

☆心理原的区分原则:(郭念锋)①主客观世界的统一②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原则③人格的相对稳定原则。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一.认知障碍

①感知障碍:感觉过敏适应阈限下降②感觉减退③内感性不适二.知觉①错觉(带恐怖性质)②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

感觉器官:幻听、视、嗅、味、触、内脏。

来源:直性幻觉、假性

特殊条件:功能性幻觉、思维内向、心因性幻觉。

三感知综合障碍:①变形②非真实感③窥镜症

2.思维障碍

1)形式:联想、逻辑障碍

①思维奔逸(快,联想,语速)②迟缓(慢。脑子不灵,迟钝了)③贫乏(语速不慢,没什么可说)④松弛或散漫;答非所问⑤破裂性思维:主题不连贯,语句通顺⑥思维不连贯:语句主题都不连⑦中断:

心理明白但脑子一片空白⑧插入捋夺:无关联想进或掠夺⑨云集(大量涌入又称强制性思维)⑩理性赘述(夹杂不必要的细节)⑾病理性象征性思想(暖气片——工人)⑿语词新作⒀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荒谬).

(2)内容障碍

①妄想(关系、被害、特殊意义、物理)影响妄想(仪器)夸大、自罪、疑病、嫉妒、钟情、内心被揭露感)

起源:原发性妄想,继发性②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强迫性回忆计数穷思竭虑怀疑,对立观③超价观念

(3)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①注意障碍:注意减弱狭窄②记忆障碍:增强减退遗忘错构,虚构③智能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先天)痴呆(后天)④自家力功障碍

2.情感障碍

1以程度为主: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怖

2以性质改变为主: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

3脑器质性损害①易激惹②情感脆弱③强制性哭笑④欣快

3.意识行为障碍

①意志增强(忙,虎头蛇尾)②缺乏行为被动极端懒散)③减退(意志活动减少)④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杂乱无章)⑤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选拗、蜡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

常见精神障碍

一、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缓慢起病、自知力基本丧失)青春型(行为愚蠢、性轻浮、恶作剧)

偏执型(幻觉、幻想)

紧张型(神经运动性抑制和紧张兴奋交替出现)

单纯型:起病慢、逐渐减退、困难

2.偏执性精神障碍(妄想症)

3.急性短暂性障碍(2周内急起病精神病性症状为主有相应的心因;2-3各月诊愈

二、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1躁狂发作(情绪高涨思维)2.抑郁发作(情绪低落慢)3双向障碍(高涨低落交错发作)4持续性心境障碍(极少严重

三、神经症(神经官功能症)可逆,外因压力加大时症状加重,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知力充分1恐怖症(场所、特定、社交)

2焦虑症(惊恐、急性焦虑发作、广泛性焦→慢性焦)

3强迫思维:穷思竭虑、疑虑、对立观行为:仪式动作、洗涤、询问

4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疑病症、疼痛、植物功能紊乱

5神经衰弱

四、应激相关文章

1.急性应激障碍

2.创伤后

3.适应障碍

五、人格障碍及性心理

人格:1偏执性(猜疑、偏执)2分裂样(观念、外貌奇特、冷漠)3反社会性(不符合规范对人冷酷无情)4冲动性(阵发性情感暴

发攻击性)5表演性(癔症过分情感用事夸张)6强迫性(要求严格与完美)7焦虑症(习惯紧张不安自卑)8依赖性(不独立怕遗弃不能)

二性心理

1性身份(易性症)2性偏好(恋物异装性施虐)3性指向(同性恋)

六心理生理障碍

1进食障碍2睡眼障碍3性功能障碍(早泄性交疼痛等)

七癔症

1.分离性障碍

2.转换性(运动感觉)3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

心理健康: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

评估标准:(许又新)1体验标准2操作标准3发展标准

健康水平的十大标准:(郭念锋)1心理活动强度2耐受力3周期节律性4康复能力5暗示性6意识水平7心理自控力8自信心9社会交往10环境适应能力

神经症:心理冲突异常

心理正常1心理健康2不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含部分可疑神经病)心理不正常: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

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1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2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3情绪低落4时间感觉发生变化5精神偏离日常状态

心理不健康状态

用途1咨询心理学与临近学科的区分2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3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4方案的制定5疗效评估6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7职业培训8状况调查9自我心理保健

对心理不健康状态后果的预期

1对自然发展的预期第一在三个月内,部分人可自行缓解2主客观条件较差短期内得不到化解泛化到其他类似对象3心理状况长时期得不到改善,使心理抗压能力和耐受性逐渐下降,生活和社会功能会得到一定影响2外界干预下的预期1非专业的社会支持(亲朋好友)在心理不健康状态早期可化解2专业的心理咨询

3结构效度1人口学因素2个性心理特征3身体健康水平4社会变迁

二.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1.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四个维度:刺激的性质反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持续时间的强度是否泛化

(2个月内)

2严重心理问题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2-6个月)内容充分泛化有时伴有某方面的人格缺陷

3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可凝神)

压力的定义:客观实践对个体的刺激种类1生物性压力源(伤病气温)2精神(多疑自责)3社会

从心理学角度讨论压力,必须以压力的心理形式为核心

米勒:内心冲突分类1双趋冲突(鱼熊)2趋避3双避(腹背受敌)4双重趋避

压力分类强度1一般单性生活压力2叠加性压力(同时性:四面楚歌继时性:祸不单行)3破坏性压力(极端压力)灾难症候群1惊吓期(失魂落魄)2恢复期(后怕诉说)3康复期适应压力的阶段1警觉(呼吸)2搏斗阶段(表面正常)3衰竭阶段

人格的影响:外控型人格:无能为力

内控型人格:根源在自身体验到依赖强度比外控型人格低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1.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的学者是( B ) A 盖伦 B 希波克拉底 C 克雷佩林 D 高尔登 2.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 D ) A 美国 B 墨西哥 C 日本 D 匈牙利 3.在金赛等人提出的同性恋-异性恋比例表中,单一的异性恋和单一的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 A 35%,1% B 35%,4% C 80%,4% D 80%,10% 4.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所指的智商(IQ)分数为( C ) A 70----84 B 75----84 C 70---79 D 65---79 5.人本主义理论认为,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 D ) A 自我惩罚 B 习得的无助感 C 高度的成就感 D 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6.具有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带有明显的( A ) A 依赖倾向 B 暴力倾向 C 合作倾向 D 隐瞒倾向 7.心理防御机制中,不包括( C ) A 否认 B 合理化 C 学习 D 升华作用 8.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 B ) A 行为疗法 B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 精神分析 D 认知治疗 9.若某患者经过长期训练可学会基本卫生习惯,但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基本丧失学习能力,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那么该患者属于( B ) A 极度智力迟滞 B 重度智力迟滞 C 中度智力迟滞 D 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 10.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 ( B ) A 猫叫综合症 B 唐氏综合症 C 特纳综合症 D 弗伶综合症 二.多选(每小题1分,共5分)

钱铭怡版变态心理学

钱铭怡版《变态心理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什么是变态心理学 (简答)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智力,意志活动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对这些是异常进行分类和解释,阐明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和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简单地说,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名词)变态心理学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心理异常的一门科学。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 (2)正常和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 (3)心理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点。 (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人格的观点为基础。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联系与区别: 变态心理学偏重于对异常心理活动规律性的认识,并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这种认识对精神病学也是一种有益的促进。而精神病学侧偏重于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和预防,它也是变态心理学的基础之一,它的临床实践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和假设。 心理异常的类别与范畴: (1)严重的心理异常;(2)轻度的心理异常;(3)心身疾病;(4)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无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5)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6)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7)药物依赖及儿童青少年障碍。 严重心理异常与轻度心理异常的区别 严重心理异常轻度心理异常 精神病症状重轻 社会适应丧失(严重适应不良)部分丧失

最新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考前预测题(10)

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考前预测题(10) 判断题 1.精神分裂症将会伴随病人终身,无法缓解。( × ) 【解析】事实上,精神分裂症并非伴随所有病人的一生。实际情况是,症状常常在一次单独发作后消失,有时,在经过一个长的无症状期后,可能再次复发。 2.精神分裂症病人常常表现出语词混乱,难于交谈。这种症状是由于精神分裂导致病人的智力低下造成的。( × ) 【解析】患者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这是由于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造成的。 3.精神病人具有阴性症状是由于他们没有表达情绪的能力。( × ) 【解析】单纯型精神分裂症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 4.最明显的阳性症状之一就是情感淡漠。( × ) 【解析】单纯型精神分裂症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 5.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女性高于男性。( √ ) 6.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表现以紧张综合征为主,紧张性木僵可与短暂的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 √ ) 7.单纯型精神分裂症较少见,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起病隐匿,缓慢发展,常在青少年期起病,治疗效果较好。( × )

【解析】该型病人在发病早期常不被注意,发展到较严重时才被发现,治疗效果较差。 8.强迫症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所以这些强迫想法都来自于病人外部。( × ) 【解析】强迫观念来源于个体内部,而不是外界情境。 9.某人恐惧社交,在众人面前讲话时常常结巴、脸红。平时总是尽量避免一切公共聚会,在无法避免时便会极度担心、焦虑、紧张不安,并伴有运动性不安。他为此非常苦恼,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社交恐惧症及焦虑症。( × ) 【解析】患上了广泛性焦虑症。 10.马大姐一次午睡时不小心从床上摔了下来,右臂受了些伤。她到附近的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只是擦破了皮,不碍事。但马大姐就是不相信,坚信自己右臂骨折了,不能动了。马大姐患了疑病症。( × ) 【解析】患上了强迫症。 11.妄想的特点之一是没有事实依据,病人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 12.思维不连贯属于思维联想障碍。(×) 【解析】思维中断属于思维形式障碍。 13.病人在夸大妄想的支配下,夜以继日从事一项自认有意义其实很荒谬无聊的事情,这是情感高涨。(×) 【解析】持久而荒谬的夸大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变态心理学———绪论与第一章、第二章的只是要点

第一章绪论 本章将回答的问题 1、变态心理的基本元素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元素在判定变态心理中的作用? 2、什么是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在判定心理障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人类认识变态心理的历史可以分为几个重要时期?每个时期有关变态心理的观点有何特点? 4、变态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如何? 一、心理障碍及其相关概念 如何判断心理障碍?——基本元素 1.痛苦:自己家人 2.适应不良:健康:3.不合理:无法理解、荒谬怪异 4.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冲动是魔鬼安嘉和5.少见的和非传统性6.旁观者不适:让人不舒服7.违背标准 心理咨询师考试标准:一、常识性区分 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二、非标准化区分1、偏离统计常模 2、对某一习俗偏离 3、对社会准则的破坏(无缘无故杀人)4、古怪无效的观念行为5、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 三、标准化区分 1、医学标准生理变化为基础 2、统计学标准:测量偏离正常 3、内省标准:病人内省观察者内省4、社会适应标准 病与非病三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2、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相对稳定性原则 一、心理障碍及其相关概念 心理障碍的定义心里障碍是一种不被某种特定文化所期待或非典型的行为反应,常常表现为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并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而出现判定心理障碍的几点建议 1.注意判定标准的社会性 2.注意判定标准的主观性 3.注意判断者的不同 4.不要给自己贴标签 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变态心理学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异常的一门科学。2、它致力于研究人的认知、情感、意志、智力、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研究行为异常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3、变态心理学不仅要对行为异常的各种表现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尽量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研究任务:理论任务(帮助揭示正常心理活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与实践任务(促进人类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一、史前社会代表人物巫师和祭司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人类的身体和心灵都是外在善恶两种势力的战场,如果邪恶的灵魂获得了胜利,它就会像寄生虫一样占据了人的身体,并控制着人的行为,使患者常常表现出疯狂的行为。 解决方法驱魔术——采取一些仪式劝诱邪灵离开受害人的身体。环钻术——在颅骨上挖洞、取出颅骨碎片或血块。 二、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盖伦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体液说:脑部的病变是异常行为的根源。人脑的正常运转与四种体液有关——黄胆汁、黑胆汁、血液和黏液。环境说:环境压力和社会压力对心理障碍的作用。 解决方法 1、改变潜在的生理病态现象。2、可将患者与家人隔离或让他搬离原来的住所。 三、中世纪代表人物教会、教士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 1、鬼神论:善与恶或神与魔之间的冲突。凡是异常的行为,都被看做是魔鬼附体的结果。 2、科学家和医生坚持从医学上去解释和治疗心理障碍,但影响微弱。 解决方法驱魔术——吟诵、恳求或祈祷使邪灵离开受害者,或饮下圣水和苦水驱赶邪灵,甚至采用挨饿、鞭打和浸入沸水等极端方式来驱魔。 四、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代表人物约翰·韦尔,德国医生和天文学家,心理病理学现代研究创始者菲 利普·皮里尔,筹建大型精神病院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病而已,心灵像身体一样,也会患病。 解决方法1.道德治疗运动的:神庙致力于用人道和爱来治疗有精神病的人。2.医院和修道院变成精神病医院。 五、20世纪早期代表人物埃米尔·克雷佩林安东·梅斯梅尔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1、体因性观点,认为心理障碍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2、心因性观点,认为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的。解决方法生物医学:药物的作用。催眠术。 六、目前的趋势 新型精神药物药物通过影响脑部,从而减轻心理障碍的症状,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 门诊诊断严重行为问题患者的主要形式,这些患者即使需要住院,也只是短期的。 私人心理治疗各种心理治疗流派的出现,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人本—存在以及社会文化的观点 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一、中国古代的变态心理学思想 1、重视致病的心理因素,认为在强烈、持久的情绪波动下可以引起躯体疾病。 2、《黄帝内经》:根据阴阳归类的法则,

变态心理学笔记整理

变态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变态心理学:历史上的观点 变态行为的定义 ?违反社会标准(norm violation) 准则(norm):告诉我们何为对错、何时何地应与谁在一起的规则 被接受和不被接受的行为,其分界线在哪里 什么样的不被接受的行为才被认为是“失调(disorder)” 准则是十分可变的,但在定义变态中又相当重要 ?统计标准(statistical rarity) 正态分布曲线,处于“黄金平均数”(大多数人)之外的就是变态;E.g. 精神发育迟滞 缺陷:没甚价值。无法区分优劣,分数论本身也是危险的,不应以分数完全评判一个人 ?个体不舒适感(这条标准应用最广泛)E.g. 判断青年吸毒成瘾者 个体会被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所折磨,故可以让人们自己判断是否变态 缺陷:评估行为时没有标准 ?行为适应不良 一个人能否运用他的方式来适应他的生活,与违反社会标准有所重叠 关注实际中的行为,故很有效,但应适用范围广就意味着价值不高 ?综合标准(要全面考虑) 注重价值(value):norm violation & 个体不舒适感 注重事实(facts):统计标准、行为适应不良 与群体有关的变态行为 不同群体间1)失调的分布不同;2)对心理失调的经历和表达方式不同;3)参照的准则不同会影响诊断 ?文化和种族之间的差异 美国的抑郁率是台湾农村的4倍,是新西兰的三分之一 ?性别差异 抑郁的男性—远离人群;抑郁的女性—依赖人 女性:抑郁、饮食障碍、焦虑更普遍;男性:滥用药物、反社会、偏执狂 变态行为的解释 ?医学模式(治疗变态行为最好由医生来进行;要住院、服药,而且所有术语都是医学的) 变态行为是一种病,每种行为都有具体的病因和一系列症状 变态行为是生物原因的,由身体功能损害而造成 批判:1)大多数变态行为仍未找出生物原因;2)医学模式助长了严重的恶习 发展成神经科学 ?心理学的方法 把异常归于个人在和环境互相作用中的心理过程 起因:忽视教育、创伤经历、社会知觉偏差、太多压力等 1.心理动力学:变态行为来源于童年的潜意识心理冲突 2.行为主义:来源于不良的学习,适应不良的行为得到强化,适应良好的行为却没被强化 3.认知理论:变态行为是对自己和环境的知觉和想法不适应所导致的 4.人际关系理论:是人际关系混乱的结果 5.是社会和文化力量的产物,关注影响到诊断的歧视 变态行为的治疗:最好是综合治疗 影响因素:1)社会的性质(大v.小);2)如何解释这样的行为(不同解释引向不同治疗模式)

2020年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三)

2020年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三) 一、名词解释 1、人格 2、人格障碍 3、强迫性人格障碍 4、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 5、抑郁性人格障碍 6、自恋性人格障碍 7、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8、分裂型人格障碍 二、单项选择 1表演型人格障碍是哪一种神精症的基础( ) A、强迫性神经症 B、癔病 C、恐怖症 D、神经衰弱 2提出采用行为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是() A、班杜拉 B、布鲁勒 C、鲁宾斯 D、巴甫洛夫 3按DSM-IV分类,下面属于情感强烈而不稳定的人格障碍是() A、偏执型 B、回避型 C、边缘型D被动攻击型 4常有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倾向,容易暴怒、不能控制行为的爆发属于下列那种人格障碍() A反社会B类分裂样C强迫型D冲动型 5、李某,26岁,在厂内总是猜疑别人,无理找三分。明明是自己的错也挑别人的理,自小就固执、学习不好,找老师的原因,不爱

和别人交往。总认为自己是最棒的,对侮辱和伤害总是怨恨持续很久,依此症状判断他有以下哪种人格障碍() A偏执型人格障碍B自恋型人格障碍C强迫型人格障碍D分裂性人格障碍 6、哪种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包括:1不能享受;2情感冷淡,对人无温情、无体贴,也不发怒;3对赞扬或批评均无反应4对异性不感兴趣5沉迷于幻想,孤独地活动6无知心朋友没有亲密或信任的人际关系7不遵守社会传统习俗。() A分裂型人格障碍B类分裂样人格障碍C冲动性人格障碍D戏剧性人格障碍 7、ICD—10关于人格障碍的分类似区分为()种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临床表均列出()个特征如果具有其中的()个,且表现突出和严重,我们就可以诊断为该类型的人格障碍。 A、18;7;3 B、9;6;4 C、8;7;3 D、10;8;5 8、刘某,40岁已婚,对待家人冷淡,妻子和孩子病了不管,态度很冷淡也不愿和别人交往,家里来了客人也没有热情接待,还常有奇特的幻想,从小父母离异,对婚姻没有强烈的需求,在母亲百般催促下才结婚,据此表现判断此人是() A边缘型人格障碍B自恋型人格障碍C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D分裂性人格障碍 9、当一个人经常表现为自我戏剧化、情绪表达过分、易受暗示易受他人影响、情感肤浅等,此人患有何种类型人格障碍()

(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重点与难点最全版

(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重 点与难点

《变态心理学》重点和难点 1、关于精神病的认识 当下尽量不用精神病这壹说法。因为精神病这壹概念是壹个日常概念。界定的范围不明确。 当下的概念体系是:精神障碍包括精神病性障碍和非精神病性障碍。 所谓精神病性障碍是指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等。 所谓非精神病性障碍是相对前者而来的,是指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比如:各种没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焦虑症和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等等。实际上,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者是心理咨询(针对对象:心理不健康)和心理治疗(针对对象: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的主要工作对象。 2、常见异常心理的表现(症状)归类 教材上列举的症状有很多,对于学习者来说,难免容易混淆。首先要对总体分类有壹个大概的印象,就像抓住壹棵树的树干壹样: (壹)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和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 感知障碍包括感觉障碍、知觉障碍和感知综合障碍。 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二)情感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脑 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 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怖; 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 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

(三)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 性抑制。 归类中,壹些常见的考点需要重点关注: (1)思维鸣响属于壹种幻觉,而不属于思维障碍,谨防多选题中用来作干扰项; (2)语词新作、逻辑倒错属于思维形式障碍,被洞悉感属于思维内容障碍(妄想),这三个规律性不强的症状谨防考归类; (3)三个倒错:逻辑倒错属于思维形式障碍,情感倒错属于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意向倒错属于精神运动性抑制(意志行为障碍)。 (4)俩个强迫:强迫观念属于思维内容障碍,强迫动作属于精神运动性抑制(意志行为障碍)。 (5)精神运动性抑制包括木僵,违拗,腊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因规律性不强,谨防考归类多选题。 3、常见异常心理的表现(症状)鉴别 壹些容易混淆的相关症状需重点鉴别清楚: (1)非真实感和幻觉:非真实感是被动感受,环境不会“动”。幻觉可主动 摄取,感到环境“动”的诊断幻觉。 例:病人坚持睡走廊而不睡床,因为躺上床上即感到床摇得厉害。(幻觉)(2)内感性不适和内脏幻觉:性质是否明确,部位是否具体。 (3)思维破裂和思维不连贯: 意识是否清晰,基础疾病为器质性疾病仍是功能性疾病。 (4)强迫观念和强制性思维(思维云集):

最新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考前预测题(9)

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考前预测题(9) 单项选择题 1.“过分担心处于特定情境,如在酒会大厅中,没有可以立即使用的出口”是症状的关键特征之一。(A) A.场所恐惧症 B.社交恐惧症 C.特定恐惧症 D.焦虑障碍 2.下列关于惊恐障碍与恐惧症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惊恐障碍属于恐惧症的一种(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属于焦虑症) B.惊恐障碍是以惊恐发作为继发症状,恐惧症以惊恐发作为原发症状 C.惊恐障碍不限于特定情境,恐惧症局限于特定的环境 3.小丽正值高三,学业压力很大。由于数月前在一次模拟考试中失利,她开始畏惧考试,担心自己晕场,担心高考失败。尽管她在考场上仍能正常发挥,但在生恬中,她开始失眠,情绪不稳,易怒;她的神经总是很紧张,容易兴奋,也容易疲劳。有时,还伴随全身肌肉的紧张。这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已经时轻时重地持续两个月了。你认为小丽面临的是什么问题?( A ) A.广泛性焦虑 B.特定的恐惧症

C.强迫症 D.神经衰弱 4.惊恐障碍属于下列哪种病症?( C ) A.强迫症 B.恐惧症 C.焦虑障碍 5.以下哪一症状不是强迫症状?( C ) A.有意识地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的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 B.仪式动作可使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受损 C.在癫癎、心脏病首次发作后害怕再发作,感到紧张、焦虑(特定恐惧症) D.意识到强迫与反强迫的冲突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6.关于神经症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C ) A.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B.自知力基本完整,主动求治 C.躯体上有明确的器质性改变或者有病理生理变化 D.病人感到痛苦却无能为力 7.小刚每次走到黑暗的地下室时,就会过分地害怕,明知没有必要,但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总是过分担心没有一个即刻能用的出口逃生,因此,他极力回避去黑暗的地下室,小刚可能患有( C ) A.社交恐惧症

变态心理学 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概念 1、变态心理: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神经症: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3、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 4、性心理障碍:也称性变态,泛指以两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 或惟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5、强制性思维:不受患者意愿控制,强制性的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杂乱多变,毫无意义,与周围环境无任何联系,这 些内容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6、思维中断:又称思维阻滞。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 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 7、刻板动作:机械刻板的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动作不具有任何目的,也无现实意义) 8、机能性幻听: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跃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听。 9、思维鸣响:又称思维化身,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在病人感觉到思维活动的同时,其脑中出现与思维活动一 样的言语伴随思维活动而出现。 10、自知力:又称内省力,是指病人对其本身精神状态的认知能力,即能否觉察或辨识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和体验中哪些是属于病态的。 11、强迫意向:又称强迫冲动,一种强有力的内在驱使,一种即将要行动起来的冲动感,但患者从来不会有真正的行为 12、癔症性漫游:在觉醒状态下做无计划无目的的漫游,有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事后有遗忘,发生在成年期,开始和结 束都突然。 二、辨析 1、原发性:与病因直接有关具有诊断价值的症状,往往突然出现。 继发性: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 2、原发性获益:由于疾病本身使它的本我从此得到满足。 继发性获益:通过疾病得到更多的照顾免于承担责任。 3、器质性:由已知器官状况所引起的障碍能够找到生理解剖上的证据。 功能性:找不到生理解剖方面的问题但表现为正常功能受到影响。 4、真性幻觉:又称完全性幻觉、知觉性幻觉。系指患者体验为经由感官所感知到的实际不存在的、来源于客观空间、具 有“真实”鲜明生动的幻觉。患者坚信不移,伴有相应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反应。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如听到肚子里有说话的声音,可以不用自己的眼睛就能看到头脑里有一个人像。虽然幻觉的形象与一般知觉不同, 但是患者却往往非常肯定地认为他的确是听到了或看到了,因而对此坚信不疑。 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的区别 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1)有知觉实体性无知觉实体性(模象) (2)存在于客观空间存在于主观空间 (3)由外部感官感受由“内部感官”感受 (4)病人对幻觉有生动逼真的行为反应病人大多意识到是主观的东西 (5)知觉过程障碍表象过程障碍 5、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感觉障碍)。 内脏性幻觉:患者躯体内部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知觉(知觉障碍)。

《变态心理学》重点与难点

《变态心理学》重点和难点 1、关于精神病的认识 现在尽量不用精神病这一说法。因为精神病这一概念是一个日常概念。界定的范围不明确。 现在的概念体系是:精神障碍包括精神病性障碍和非精神病性障碍。 所谓精神病性障碍是指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等。 所谓非精神病性障碍是相对前者而来的,是指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比如:各种没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焦虑症和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等等。实际上,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者是心理咨询(针对对象:心理不健康)和心理治疗(针对对象: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的主要工作对象。 2、常见异常心理的表现(症状)归类 教材上列举的症状有很多,对于学习者来说,难免容易混淆。首先要对总体分类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就像抓住一棵树的树干一样: (一)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

感知障碍包括感觉障碍、知觉障碍和感知综合障碍。 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二)情感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 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 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怖; 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 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 (三)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 性抑制。 归类中,一些常见的考点需要重点关注: (1)思维鸣响属于一种幻觉,而不属于思维障碍,谨防多选题中用来作干扰项; (2)语词新作、逻辑倒错属于思维形式障碍,被洞悉感属于思维内容障碍(妄想),这三个规律性不强的症状谨防考归类; (3)三个倒错:逻辑倒错属于思维形式障碍,情感倒错属于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意向倒错属于精神运动性抑制(意志行为障碍)。 (4)两个强迫:强迫观念属于思维内容障碍,强迫动作属于精神运动性抑制(意志行为障碍)。 (5)精神运动性抑制包括木僵,违拗,腊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因规律性不强,谨防考归类多选题。 3、常见异常心理的表现(症状)鉴别 一些容易混淆的相关症状需重点鉴别清楚:

2012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学单选题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单选题 1.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正确的说法是(有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 2、下列关于心理异常错误的说法是(异常心理无法被矫正)。 3、异常心理活动得到矫正,需要经过(系统治疗)。 4、关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以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为对象)。 5、精神病学研究的侧重点是(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 6、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共同的研究对象是(心理与行为的异常)。 7、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显现出“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推论的雏形)。 8、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把心理异常现象与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 9、符合精神分析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是(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10、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下列基本命题中不正确的是(A)A意识与潜意识同样的重要。B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C潜意识在心理异常中具有重要意义。D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11、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顺利的渡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12、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必多”的看法的是(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13、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14、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表述的是(人格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15、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是(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推断)。 16、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是(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说明书了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 17、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研究结果),来解释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 18、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巴甫洛夫对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的解释是(D)A通过动物实验。B通过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C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D通过演绎的方法。 19、依据巴甫洛夫的理论,下列表述中符合区分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判断的是(两者的区别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或精细特征上)。 20、下列说法中符合巴甫洛夫关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的描述的是(是大脑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 21、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技术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过程)。 22、下列表述中符合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的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和趋于完善的“潜能”特征受阻)。 23、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24、下列描述中不属于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主要功能的是(C)。能防止人的各类躯体疾病。 25、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断时,下列表达中不属于“标准区分”法的内容的是B伦理学标准。26、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断时,下列表述中符合“医学标准”的涵义的是(将心理障碍当做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27、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断时,下列表述中反映了“统计学标准”局限性的是(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不一定成常态分布)。 28、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 29、在判断人的心理正常与否的情况下,下列表述中符合“内省经验标准”的涵义的是(病人的内省经验)。30、在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时,按照“社会适应标准”的要求,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能够(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31、在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时,下列表述中不属于“社会适应标准”的内容的是C人能按照自我认可的方式行事。 3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的是C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一致的原则。 33、“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不含(对“自我”概念的错误认识)。 34、在临床上,可以将“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 35、下列表述中符合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的是(各类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 36、下列描述中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是(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 37、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是(B)。B人格类型与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对应关系。 38、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39、心理咨询师掌握心理异常的症状,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 40、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是有条件的,下列表述中不符合这些条件的规定是C必须停药以后才能进行心理咨询。 41、以下不属于“感知障碍”的是C躯体障碍。 42、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变态心理学研究方法、伦理与临床评估及诊断

第三章研究方法、伦理与临床评估及诊断 3.1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1.1研究的基本概念 1. 研究假设——基于理论和经验推出的观点或命题,期望通过研究数据和材料获得支持、验证或拒绝、否定; 2. 研究设计——检验假设的方案,受提出的问题、假设以及操作实践的影响; 3. 自变量——其值在原则上独立于其它变量值而变化的变量; 4.因变量——其值在原则上依据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值变化之结果的变量。 3.1.2个案研究 深入研究一个或多个个体,研究其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或生理、心理模式。 个案研究依赖于研究者的客观观察。研究者在观察中收集到尽可能多的信息以对被试的症状做仔细的描述。研究者的干预或治疗在该被试身上的反应是否能概括成普遍现象,其内在与外在效度都不能保证。 1985年,精神分析学派领袖弗洛伊德从O.安娜的个案中发展出“自由联想”法,行为主义学者沃尔普从200个案例发展出“系统脱敏”法。 3.1.3 相关研究

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统计学关系,而非因果关系。设计相关研究以发现心理障碍或行为表现等现象或变量是怎样出现的,是正相关或负相关。 3.1.4 实验研究 1. 实验设计: 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各变量水平处理,对照组则不一定接受所有所有变量水平处理。 双盲控制:在实验中,被试无法见到主试,主试也无法见到被试,从而避免被试期待效应与主试效应存在。 重复实验:检验实验的信度。 3.2研究伦理与心理健康服务伦理 3.2.1 研究伦理 1. 知情选择与知情同意 清楚地告知被试,研究可能有的风险或获益,尊重被试的独立选择;参与研究实验必须取得被试的完全同意。 2.维护被试的权益和人格尊严 研究不得对被试的身心造成任何伤害。 3.隐私保密 不得泄露被试的个人隐私。 4.结果反馈 把研究结果及其含义及时解释给被试,消除研究不得已的“欺骗”或蒙蔽所造成的误解。 例:Greg Alter参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的抗精神分裂症新药实验,被停药后产生严重副反应,加州高级法院判决加大医学院巨额赔偿。 3.2.2 心理健康服务伦理原则 1. 知情同意、知情选择 以来访者为中心和重心提供服务,前提是交流沟通。 (1)来访者理解并自愿选择有关的心理健康服务;

变态心理学 参考用

名词解释 1、变态心理(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2、DSM-IV对心理障碍的定义是:导致个体痛苦或使得个体在一个或多个重要方面表达丧失功能的行为或心理类型。 3、防御机制:是指一种无意识的保护过程,用来保护原始的与冲突有关的情绪以使自我能够继续它的协调能力。 4、压抑:是改变心理现实的最基本的手段。这是一种防御机制,使得个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将不想要的想法或被禁止的欲望驱逐出头脑,以免吹起羞耻,愧疚、自我贬损的记忆。 5、投射:是把我们否认的以及压抑的情感和体验,归因于他人 6、升华:是指把心理能量从不受社会赞许的目标转移到受社会赞许的、具有建设性的目标的过程。 7、感觉过敏:指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8、感觉减退:指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 9、错觉: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却被错误的感知 10、幻觉:是在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 11、词语新作:患者自创文字、图形、符号,并赋予其只有患者本人才能理解的含义;或将不同意思的词融合、浓缩,拼凑在一起,以表达特殊的观念 12、强迫观念:某一概念或念头在患者脑子里反复出现,患者明知不必要并且有意识地加入抵抗,却摆脱不掉,为此感到痛苦。13、错构:是记忆的错误,表现也对过去经历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尤其是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疑。 14、惊恐障碍: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 15、恐怖症——CCMD-3定义为: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的惧怕外界客体或外境为主的神经症。 16、强迫行为是对强迫观念的反应,包括固定仪式或心理活动 17、精神活性物质是指能够影响人的心境,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可导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18、依赖是一组认识、行为和生理症状群,表明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的结果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 19、滥用:在ICD-10分类系统中被称为有害使用,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个体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可导致明显的不良后果,如损害了躯体,心理健康,导致法律上的问题等 20、耐受性:是一种状态,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21、失范论;失范一词源于希腊语,最早为社会学家E·Drukheim 所用,原指一种反常的社会状态,即在危机到来时社会的凝聚力变弱,人们丧失了明确的行为和道德规范。) 22、犯罪亚文化:是指社会中一些违法犯罪少年集团独特的生活、行为方式。 吸毒治疗分两步走,即急性期的脱毒治疗和脱毒后防止复吸及社会心理康复治疗。 23、正强化物——指的是一个事件,它的发生会增加先前反应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24、焦虑:是一种以显著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症状以及对末来的担扰为特点的情绪状态 选择和填空 1、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识、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功能的损伤。 2、非此即彼的想法来源于对变态行为的两种传统看法,概括起来就是:身体的原因和心理的原因, 3、万物有灵论,认为所有的人,所有的东西都有灵魂 4、持生物学观点的人们相信变态是人本身体上的原因 5、生物学观点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希波克拉低 6、四种体液: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和粘液 7、梅斯梅尔的催眠 8、心理防御的事例:压抑、投射、替代、否认、升华 9、采用升华,利他主义和幽默等这些成熟的防御机制的人比没有采取这些防御机制的人,身体上更健康,更易于成功以及抵抗精神疾病。 10、在弗洛尹德看来,所有非精神病的心理障碍都是由潜在的无意识冲突引起的,他把这些障碍叫做神经症性的失调。 11、荣格反对弗洛尹德理论中许多性欲的观点,而重点提出集体无意识概念 12、罗杰斯——存在主义和人本理论,违者中心治疗(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13、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14、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15、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 16、心理障碍的诊断,有关经典的分类方法的研究起源于Emil Kraepelin的工作,《美国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精神疾患诊断系统。 17、感觉障碍有: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 18、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19、心境波动异常:1)情感淡漠;2)情感脆弱;3)情感倒错 20、《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ICD-9)明确指出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根本未提到它是神经功能障碍。 21、神经症的五大特点:1)患者能意识到心理冲突;2)精神痛苦;3)持久性;4)防碍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5)没有任何器质病变作为基础 22、神经衰弱的症状可以分为三组:与精神易兴奋联系的精神易疲劳,情绪症状和心理生理障碍(情绪症状主要有三种表现:烦恼,易激惹和心情紧张。心理生理障碍:1)睡眠障碍;2)头部不适感;3)个别内脏功能的轻度或中度障碍 神经衰弱者的头部不适感主要是紧张性疼痛) 23、S·cobb认为,疑病症是一种烦恼和抑郁的状态,病人自认为患有某种内脏疾病 24急性应激障碍是一类在接触极为严重的创伤事件一个月之内发生的以分离症状,焦虑,警觉性高等的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25、急性应激障碍在遭受严重创伤在事件时或其后立即发作 26、CCMP-3对急性应激障碍的描述是:以急剧或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在受刺激后立刻(1小时之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急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不适。 27、应激障碍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一周,通常在一月内缓解。 28、创伤性身体:1)自然灾难;2)人为灾难;3)强暴 29、人格五因素模型:外倾性;一致性;知觉性;情绪稳定性;经验的开放性;

心理咨询师2020年《变态心理学》试题解析(卷一)

2020年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一) 1.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不包括()。 A.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 B.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 C.生活方式及心理活动与疾病的关系 D.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答案】D 2.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是()。 A.各类异常心理状态 B.所有心理正常的人群 C.心理不健康的各类状态 D.心理障碍的人群 【答案】C 3.下列表述中符合H.Selye(956)提出的应激的概念的是()。 A.是引起焦虑的各种外在刺激 B.是一种特异性变化 C.是机体的一种状态 D.是外在环境与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C 4.一般来说对人威胁最大的事情是()。 A.可控制的 B.不可控制或不可预见的 C.可预见的 D.事先知道的 【答案】B 5.在全新的生活环境中,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会使人产生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源属于()。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 【答案】D 6.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是()。 A.积极与消极两方面 B.无任何影响 C.积极影响 D.消极影响 【答案】A 7.下列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经历一般性生活压力的效果不完全是负面的 B.适应重大生活压力的效果是负面的 C.压力适应过程中需要付出许多生理及心理资源 D.生活中个体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生活事件 【答案】B 8.塞利(Selye)的一般适应综合征(GAS)主要由以下哪种途径所激活?() A.交感神经一肾上腺髓质轴 B.丘脑下部一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 C.丘脑下部一垂体后叶轴 D.丘脑下部一甲状腺轴 【答案】B 9.经受破坏性压力的个体,出现逢人就述说自己遭遇的行为,可推断其处在()。 A.初始期 B.惊吓期 C.恢复期 D.康复阶段 【答案】C 20.以下哪一项不是精神活动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变态心理学讲义

变态心理学 (Abnormal Psychology) 参考书目 王建平,变态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David H. Barlow, V. Mark Durand,Abnormal Psychology,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2006年版 苏珊.诺伦,霍克西玛,变态心理学与心理治疗,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 年版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译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 异常心理现象的一个分支,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相关概念 神经病(neuropathy)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精神病(psychoses) 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s)。 变态心理(abnormal psychology) 相关学科 异常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精神病学 神经病学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变态心理的界定 一、什么是变态心理 一位死了丈夫的妇女,变得严重抑郁,入睡困难,并且没有胃口。她是心 理异常还是正常的痛苦状态? 一个男青年强迫女友和他发生性关系。这是心理异常还是一种犯罪? 一个男人不能乘坐飞机,即使长途旅行他也坚持乘船。这是变态还是有点 特别? 一个妇女偶尔贪吃,此后又强迫自己吐出来。她是心理异常还是正常的追 求? 在非洲,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用刀把自己的手和脸划破,用来制造具有装饰 性的伤疤。这是病理性的自残还是正常的爱美? 判断是否变态的标准是什么 社会标准 统计标准 个体不舒适感 行为适应不良 教材P1三例 朱迪:看见血就晕倒的女孩 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①痛苦;②适应不良;③不合理;④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⑤少见的和非传统的; ⑥观察者不适;⑦违背标准。 一个被认可的定义: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是一种与个人痛苦或严重功能损伤相关的,在所属的文化环境中,不典型的或不被预期的行为、情绪或认知方面的机能失调。 注意跨文化的差异 二、判断变态时应注意的几点 判断的误差 观察者之间的差异 观察者与行为者之间的差异 不要轻易下结论 三、精神病理科学 从业者们

课程分析《变态心理学》演示教学

课程分析《变态心理 学》

《变态心理学》课程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一)课程性质 心理学专业属于高等教育的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由通识课程、学科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四个模块的必修课、选修课构成。本课程是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它还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开设于第7学期,共32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8学时。开设本课程前先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有基础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测量学等。(二)课程作用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异常心理或异常行为的学科,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态心理的基本原理,熟悉变态心理的基本研究技术,能对心理异常人群开展一定的心理诊断、矫治及咨询活动,掌握心理变态的内容、原则,咨询与治疗及诊断的方法与途径。同时,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发现并及时干预各种心理危机,预防变态心理的产生,这对于预防对紧张刺激产生不良适应甚至引起自杀,以及减少心理社会因素的有害作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学习本课程,直接为学生毕业实习和实践实操活动作铺垫。 二、教学内容 (一)课程的设计背景、理念和依据 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所提出的对中学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严格本着从中学教育一线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出发,树立以就业为指导,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理论扎实,富有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科学思维、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基本素养;能胜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在行政企事业等单位从事与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心理学专门人才。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组织安排、表现形式 1.教材选择与参考资料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本课程选用教材是钱铭怡主编的《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教材编写力求贯彻知识基础、能力本位原则,学生主体原则,与时俱进原则。在内容和体例上力求做到科学、系统、实用、新颖。本教材编排特色: (1)在内容选取上做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教材的内容首先是科学的,准确地阐述变态心理学中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模型,并科学地阐述各种心理障碍的症状表现、诊断标准和原因分析等内容。其次思想性是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并寓于科学性中的,使学生能从科学的内容中习得正确的思想观点。 (2)在组织安排上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统一。每章既注重了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和结构,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过程的发展规律,使科学知识的表达能以最恰当的方式作为学生所接受并内化。 (3)在表现形式上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教材紧扣心理障碍相关内容组织学习,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运用案例剖析启发,引导学生学习,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理念。 参考资料: [1]张伯源.变态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