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材料产业必须走原创之路

中国新材料产业必须走原创之路
中国新材料产业必须走原创之路

中国新材料产业必须走原创之路

原创新兴产业是在新材料产业不断细分过程中诞生,具有原创性、前瞻性、引领性等特点。大力发展原创新兴产业,不仅是加快抢占新材料产业战略制高点、塑造区域个性的战略抉择,而且还是引领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发展方式结构转变的重要途径,更是赢得后危机时代发展先机、打造全球创新“尖峰”的有力抓手。

过去十年,在“中国制造”驱动下,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主要走的是跟随创新的道路。未来十年,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新材料必须发展原创新兴产业,走原始创新的道路。

“中国制造”驱动新材料产业增长

过去十年,伴随“中国制造”的崛起,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中国出现了若干从很小规模爆发式增长到百亿乃至千亿级规模的细分领域。其主要增长点集中在电子信息材料、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材料等五大领域。其中,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材料,涉及面广、与下游应用结合紧密的化工新材料,围绕能源开发和高效利用的新能源材料,是新材料产业的主导增长点。围绕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材料和围绕医疗安全卫生发展起来的生物材料,是新材料市场的新兴增长点。

2011年我国多晶硅在全球产量的占比达到39.07%,成为全球多晶硅生产第一大国;钕铁硼永磁材料总产量达到10.45万吨,占全球产量的81.2%;烟台万华MDI实现技术突破,2011年国内产能已占全球的1/4,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MDI生产地和消费市场。截至2012年12月,中国资本市场上新材料产业领域约有159家上市公司,A股市值共计8009.2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121.6亿元。

“中国制造”对新材料产业的驱动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随着“中国制造”持续升级,新材料制备与下游制造进一步融合,材料与器件制备一体化趋势明显。二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突出以应用为导向,产业选择与战略研究的目标更趋向于下游应用。三是新材料对来自市场需求的创新响应迅速,开发应用周期大幅缩短。四是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更加注重与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体现以人为本、环境友好,使新材料的发展更有效地进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创造”点亮新材料产业未来

从市场规模来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像中国一样对新材料有如此大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由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高端和新型产业将快速发展,材料工业的内部结构特征也将随之变化,新材料产业将迎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中国“十二五”新材料产业发展提出以自主创新为主线,大力实施材料强国战略。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新材料产业驱动力主要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沿技术突破、重点产

业和重大工程支撑等三大动力源,新材料产业创新呈现出新市场、新技术、新功能的“三新”特征。

首先,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为新材料提供了新的广阔市场空间,而新兴市场的崛起速度、市场容量和进入门槛是影响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

其次,前沿技术突破可以带来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智能仿生材料等,就是伴随近年来前沿技术逐渐实现应用和推广而出现的新材料发展热点。新技术产业化需求的迫切性、成功的可能性是发挥驱动效应的关键。

第三,钢铁、石化、纺织等重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重大工程建设需要高性能材料提供支撑和保障,也是驱动新材料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性能材料的进口依存度、技术改进难度、工艺替代的经济性等是影响新材料驱动效应的关键。

此外,3D打印通过“大批量的个性化定制”,真正实现了材料制备与产品制造的一体化,对新材料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需求。

新材料产业创新从“进口替代”到“产业原创”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制造业持续高级化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由规模化制造转变为规模化定制。

在“中国制造”时代,新材料产业创新的路径更多是进口替代,跟随创新,在一些更适应规模化制造的新品类上,如多晶硅、MDI等领域取得突破。走向“中国创造”,新材料产业创新要关注两点,一是推进产业原创,二是更加关注若干适应规模化定制的细分领域。

新材料产业创新从“进口替代”到“产业原创”,相应的竞争方式也将发展变化。进口替代路径的特征是“你先我赶、你有我优”,本质是跟踪创新,通过发挥中国低成本制造和低成本研发的优势,引进(或跟踪)、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替代国际进口的高端材料。产业原创路径的特征是“同步发展、领先一步”,本质是原始创新。瞄准新兴市场应用,更加关注新兴细分领域,除了立足自身开展技术原创性研究之外,更要眼睛向外,开展跨国技术并购。

新材料产业创新需要技术、市场、政策的配合和联动。首先,通过明晰产业战略,以技术创新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市场应用为新材料产业产品开发的发展导向,以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为催生动力,构筑技术驱动、市场拉动、政策加速的产业战略,解决产业发展顶层设计的问题。

其次,通过做强产业链条,实现新材料与下游应用产业的高端融合发展,在上游高端材料与下游高端应用之间建立新材料产业与新兴应用产业的互馈反应机制,做强从高端材料到高端应用的产业链。

最后,重塑商业模式,把握资源控制力、技术响应度、市场先导性等关系新材料产业创新成功的关键要素,在资源、技术、规模等环节构筑竞争壁垒,实现新材料产业商业模式创新。

国内多个新材料产业基地在提升特色优势产业领域的基础上,也将培育发展原创新兴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淄博市的高效无毒脱硝催化剂已取得进展,拥有国内乃至世界首家规模化生产企业;宁波市重点聚焦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超导材料领域,实现原创新兴产业的突破发展。走原始创新的“中国创造”发展之路,中国新材料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下一个十年。

新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新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以下是关于新材料行业分析报告,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新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一、新材料趋势 1、新材料企业总体效益状况较好,主营业务获利能力较强,由于每个企业所从事的领域不同,具体情况又有较大差别,个别企业出现了负增长。皖维高新和稀土高科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分别达到了63%和65%,而浙大海纳主营业务收入却为-16%。 2、新材料企业的规模得到较快发展,在所统计的52家企业中,铜都铜业的规模最大,总资产达50亿元,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有13家,10-20亿元的有25家。总体说来,新材料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3、在所统计的52家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铜都铜业(34.03亿元)、万杰高科(21.2亿元)、大连金牛(17.84亿元);净利润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烟台万华(2.3亿元)、铜都铜业(1.62亿元)、生益科技(1.31亿元);净资产收益率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红星发展(14.7%)、 ·

中科三环(14%)、长园新材(13%)。 二、虽然新材料上市公司近年发展较快,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新材料企业中的大型企业有很大一部分是从科研院所转制而来,企业的科研实力相对中小企业而言较有优势,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大企业的经营显得过于保守,没有中小企业灵活。 2、市场关联度小。市场上认同的新材料企业分别涉及化工、电子信息、金属和建筑等多个行业,无论是在设备、技术和市场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差异,开展多元经营比其它企业有更大的困难,由此很难规避主业单一风险。而实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如北新建材、宁波韵升等,公司近几年均得到较大发展。 3、中低档产品过剩和高档产品短缺仍然是我国新材料行业的主要特征,除了部分企业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可以生产附加值较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外,其余企业在深加工能力方面仍然不足,面临较大的技术升级压力。 4、价格协调能力新材料行业的弱。新材料大多是原材料,由于原料远离成品,价格协商能力比较弱,特别是缺乏技术和资源优势的企业,利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很大的制约。 三、信息材料和化工材料发展迅猛 这些公司的产品集中在电子信息材料(28家)、化工新材 ·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既是执政党加强执政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从根本上说,人的全面发展依赖于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的水平。生产力高度发达后,社会分工才能最终消失,使人们从分工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在各方面都得到自由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大提高,使人们能够得到充足的受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素质,充分开发潜能,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特长去从事学习、研究和创造,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换言之,只有不断变革和完善社会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为社会创造充分的财富,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又是以社会文化的发达进步为基本条件的。社会文化的进步包括道德水准的提高和科学教育的发展,这两方面都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全面发展的人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想道德建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另一个基本标志。只有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缺乏科学文化素养的人,无论如何不能看作是全面发展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实质上正是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也就是逐步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过程。社会主义是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保障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表现在各个领域与不同层次,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说到底就是人的各种利益的普遍实现,满足人民群众的过程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人不仅需要经济利益的实现,而且需要政治利益的实现,需要拥有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利,享有民主的各项权利。同时人还需要文化利益的实现,需要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具备学习和吸收人类各种文明成果的能力。这些经济、政治和文化需要的实现,都直接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党在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在新的历史时期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一切都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回复 ?1楼 ?2006-12-09 19:44 ?举报 | ? ?临床8苗小艳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不能离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必须把人的发展置于社会的发展中来思考,防

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进入21世纪,新军事变革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它正在而且必将进一步对当代军事和国际战略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只有高扬与时俱进的旗帜,加速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40余个国家以不同的方式,先后启动了军事变革—— 群雄逐鹿未来战场 当代军事变革是人类文明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产物,是当代国际综合国力竞争在军事领域的反映。与历史上的军事变革不同的是,当代新军事变革不是在世界相对隔离的条件下,而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它不只是单一技术因素直接推动的结果,而是技术推动与理论牵引双重动力推动的产物;不只是作战效能的物理性扩张,更重要的是作战效能的智能性扩张;不只是军事技术的革命,也是军事结构与军事理论的革命。当代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动因是世界主要国家在21世纪的国际战略格局中,争取有利地位和战略优势而是展开的竞争。当代新军事变革的本质是以人类技术社会形态转型亦即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为主要背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的发展为直接动力,以信息为基因,以信息化建设和“系统集成”为主要手段,把适应打机械化战争的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建设成适应信息化战争的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 在这场历史性的军事变革大潮中,美国捷足先登,充当了这场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领头羊”。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美国就加大了投入力度,自上而下地全

面推进军事变革,在大力研究开发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武器系统的同时,加快部队结构重组和军事理论创新,加快“数字化战场”与“数字化部队”建设。目前美军陆军信息化装备已达到50%,海、空军已达到70%以上。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发动的几场局部战争中,展示了美国军事变革的综合效能和战略优势。除美国以外,目前有近40个国家以不同的方式,先后启动军事变革。俄罗斯制订新版《俄联邦军事学说》,推进俄军“全面军事改革”,压缩规模,优化结构,重点争夺制天权,整合组建航天军,以此牵引俄军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分别推出了各自的现代化纲领,力求发展最先进的国防科技,建立信息化的独立自主的防务力量。 可以预见,未来一二十年,将是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纳米技术、隐形技术、定向能技术的更大突破,一批更加高效的新型武器特别是新概念武器将不断出现,为军事变革提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军队的信息化将由数字化向网络化进而向智能化方向推进。军队结构的转型将越来越快。 新的军事变革不仅极大地冲击传统的军事领域和安全观念,而且将对当代国际战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战略影响不可小视 当代世界新军事变革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历史上的军事变革所不能比拟的。它不仅极大地冲击传统的安全观念,改变传统的战争形态和战争方式,而且将对国际战略力量对比和国际战略格局带来重大影响。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若干分析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若干分析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理论和现实,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概念的解析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历史现象。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视野中,它总是与一定的生产方式或社会经济形态相。换言之,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纯粹的、抽象的现代化。从现代化的起源及其发展的一定阶段的角度看,资本主义和现代化恰恰是一种“重合”的世界历史进程。(参见叶险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及其发展趋势的理论初探》,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XX年第2期)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世界现代化或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最终结果。因此,他们确实不曾提出过“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概念。 资本主义现代化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赋予人类社会以种种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与19世纪50年代初期把英国对印度的破坏行为称为一场“社会革命”相反,马克思后来改变了原来的看法。他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东方公社制度的破坏,将很快在东方社会形成“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这场战争无疑将使东方社会进入一个漫长的痛苦的过程。由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反对用西方社会发展的道路作为唯一的尺度来衡量东方社会的 发展道路,反对把世界历史简单地机械地挤压到欧洲模式中去。在给查苏利奇的复信中,马克思提出了避免俄国重蹈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苦难的设想和要求:“这种农村公社是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可是要使它能发挥作用,首先必须排除从各方面向它袭来的破坏性影响,然后保证它具备自然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5页)在《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 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相互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51页)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和1894年的《论俄国 的社会问题》跋中,恩格斯又予以重申。他们强调:“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 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马克思恩格斯

中国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有哪些

新材料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众多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以及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在十三五规划呼之欲出的2016年,新材料产业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发展前景看好,国内各园区也纷纷涉足新材料产业。科技部高新司曾在2013年底开展产业化基地复核工作,复核主要针对2013年底前认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1、宁波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宁波新材料科技城) 宁波高新区成立于1999年,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是宁波市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核心载体。2013年,启动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力争用20年时间,将新材料科技城全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高端资源集聚区,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成为生态美丽、宜居宜业的智慧新城区。 领域:高性能金属新材料、海洋腐蚀耐候材料、海洋防腐涂料、环境友好功能高分子材料等 成立时间:1999年 入住企业数:94家 重点企业:TCL通讯科技(宁波)有限公司、诺安检测服务(宁波)有限公司、宁波东方集团等 2、苏州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苏州纳米城)

苏州纳米城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综合社区,也是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核心区域。 领域:纳米新材料和MEMS 成立时间:2010年 入住企业数:154家 重点企业:苏州英纳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第一元素纳米技术有限公司、苏州格瑞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捷迪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等 3、宁波杭州湾新区 宁波杭州湾新区前身是慈溪经济开发区,位于宁波市域北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是因桥而谋、与桥同兴的发展大平台。2014年2月18日,宁波杭州湾新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宁波杭州湾新区将力争通过2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层次高端、机制体制灵活、现代都市气息与浓郁田园风光交相辉映、宜居宜商宜业的国际化新城区,使之成为宁波乃至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起点最高、速度最快、协调性最好的区域。 领域:高性能新材料、高端制造、生物健康产业、汽车产业、通用航空产业等 成立时间:2001年 入住企业数:341家

新材料 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新材料产业概况新材料的分

新材料: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1.新材料产业概况 新材料的分类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中的、在性能上优于传统材料或者有特殊功能的一些材料;或者通过新技术的处理,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获得的性能显着提高或产生了新功能的材料;一般情况下,能够满足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一些关键材料也被纳入新材料的范畴。 作为新兴产业的基础和先导,新材料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它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样一起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跟传统材料一样,新材料可以按性能特征、材质和应用领域三个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从材料性能来看,新材料可以分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两类。功能材料是指通过利用材料所具有的电、磁、声、光热等效应及其相互转化功能,以实现某种功能,如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热敏材料、隐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弹、氢弹的核材料等。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性能,从而研发出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等性能的材料。新型结构材料主要包括新型金属工程结构材料、先进陶瓷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 新型材料按材质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 从应用领域和当前新材料的研究热点出发,我们可以将新材料分为: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温超导材料、磁性材料、金刚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 新材料: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2009年11月,温总理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将新材料产业列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要求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绿色制造产业体系。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网络信息、海洋空间、生命科学及地质勘探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正在加速成形中。作为七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材料犹为瞩目。不难发现,新材料涵盖了其它六大新兴产业的大部分内容,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根基和先导。加快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将是国家顺利发展新兴产业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 从需求看,包括大飞机、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工程,以及三网融合、物联网、节能环保等重要产业,都需要应用各种新材料,其市场需求正在不断扩大,新材料产品进出口额也逐年攀升。 政策方面,政府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等7个专项计划来支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材料领域的项目数和投资金额在各项科技计划中都占到15%~30%。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加之政策的支持,新材料将在新兴产业中得到优先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能源、生物、电子以及建筑等众多领域的飞速发展,新材料产业正进入一个充满机遇的黄金发展阶段。统计显示,近10年以来世界材料产业的产值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长。在经济强劲复苏和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拉动下,未来我国新材料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重点行业分析 按照应用领域,我们把新材料分为信息材料、能源材料、建筑材料、化工材料、环境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六大类。

2019-2023年中国新材料产业的预测分析

2019-2023年中国新材料产业的预测分析 2019-2023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新材料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标准发布 2019年1月9日,《新材料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定义》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将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标准充分考虑了实验室研发到工业化各个阶段实际情况,将技术成熟度分为实验室、工程化和产业化三个阶段的九个等级。此次国家标准实施为政府制定政策、企业投资新材料领域提供依据,标准发布有望加快我国新材料发展。 (二)国家新材料重点平台框架初现 截至2017年底,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测试评价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等3类平台建设方案已正式印发并启动建设;有关部门已完成核能材料、航空材料、航空发动机材料、新能源汽车材料、先进海工与高技术船舶材料和集成电路材料等6个生产应用示范平台,1个测试评价平台主中心,钢铁新材料、电子新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稀土新材料等4个行业中心和浙江、湖南、四川3个区域中心和1个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共15个重点平台的招投标,重点平台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三)在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部分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我国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甚至“领跑”。例如,在关键战略材料方面,中芯国际前七大耗材中六类材料实现国产采购;南山集团铝合金厚板通过波音公司认证并签订供货合同;中船重工兆瓦级稀土永磁电机体积比传统电机减少50%、重量减轻40%;世界首座具有第四代核电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关键装备材料国产化率超过85%;液态金属在3D打印、柔性智能机器、血管机器人等领域实现初步应用等。 (四)国家重视培养新材料产业相关人才 除了市场需求的增长以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是推动产业的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提到在2015年新材料产业人才总量为600万人,预计到2020年人才总量为900万人,人才缺口为300万人,到2025年,人才总量为1000万人,人才缺口为400万人。但三部委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明确,要引导高校招生计划向本科电子信息类、机械类、材料类、海洋工程类、生物工程类、航空航天类和高职装备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中对应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相关专业倾斜。同时注重专业设置前瞻性,主动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发展需求,增设前沿和紧缺学科专业,强化行业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在教育部门的引导下,高校必定会着力培养大批的高素质新材料产业人才,来支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二、不利因素 (一)资金紧张 新材料产品的研发具有投入大、周期长、产业风险放大的特点,没有长时间的持续投入,很难开发出稳定的产品。我国新材料企业涉及金属新材料、复合新材料、化工新材料、信息新材料、纤维新材料等,多为中小型企业,年产值多在1亿元以下,多为初创型或发展期企业,现金流压力较大。 (二)技术水平低 新材料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新兴产业。新材料行业不靠大规模生产来提高竞争力,而靠独特优良性能取胜,与新技术、新技术密切相关,往往在极端条件制备形成,需要各学科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交叉。我国新材料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跟踪仿制

湖南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2010-2015年湖南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发展现状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研发的、比传统材料性能更加优异的一类材料,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我国一直将新材料产业列为重点支持领域,新材料产业增长态势良好,虽离材料强国还有一定差距,但已成为一个材料大国。我省新材料产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新材料总量位居全国的第一方阵,2009年全省新材料产值1826亿元,实现增加值4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28%,占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40.6%;其中,归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产值约1000亿元、增加值290亿元。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中,新材料企业188家,占全省高新企业总量的20%,居第1位。 一是产业基础良好。形成了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硬质材料、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五个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其中先进储能材料品种最齐全、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硬质合金产量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炭/炭复合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异军突起,名列全国前茅,以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等为基础的新材料开发取得长足发展。拥有科力远新能源、时代新材、有色控股、华菱集团、巴陵石化等龙头企业,形成了长(沙)株(洲)(湘)潭“3+5”城市群为密集区的产业布局。 二是创新能力较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新材料创新体系,拥有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矿冶研究院等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19个国家和省(部)级研究中心,两院院士10多名,研发能力较强,近三年取得国家和省级科学技术奖励70多项,居全国前列。炭/炭复合材料、先进储能材料、高性能铝材制备技术及铝源高效利用技术等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超硬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居国内前列,硬质合金工具产品等新材料技术规范由我省株洲硬质合金集团参与制定。 三是市场空间广阔。近几年来,国家的汽车、工程机械、风电装备、大飞机、高速铁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我省新材料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我省新材料产业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关键核心技术较少,技术集成度较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少且规模小。 二、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以装备制造、交通运输、新能源、节能环保和信息等高技术领域对新材料的需求为牵引,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重大工程为抓手,以量大面广和重大工程亟需的高性能材料为重点,巩固和提高我省优势新材料产业的地位和水平,大力培育新兴材料,培育具有领先全国、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新生长点,促进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累计投入500亿元,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23%左右,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率保持在40%以上。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材料保持现有领先地位,先进复合材料、金属新材料和化工新材料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培育年销售收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271 百家论坛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周振兴 邹清旭 董铁鑫 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 摘要:自强军计划提出以来,受到了社会上广泛的关注,坚持走国特色强军之路,显然已经成为了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文章就是以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为研究中心,进而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其目的在于促进我国军队更好的建设。 关键词: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坚持1.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相关概念1.1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基本概念 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即将强军计划与中国特色相结合,从而使得强军计划更加具有特色化,彰显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是从实际出发,针对我国国防的实际的需求,以及世界形势的发展,进而以加强国防力量为目的,并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而推动我国军队信息化、科技化的发展。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凝聚了我国几代军人的热血。将强军计划赋予中国特色的使命,在我国军队建设与发展历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此,社会各界都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并给予一定的支持。 1.2发展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提出,对我国军队的建设以及国防力量的巩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发展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为我国军队的建设提出了指向性的目标,保证了我国军队建设的正确的方向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军队建设始终坚持听党指挥这一重要前提;另一方面,发展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使得我国军队的建设更加的符合我国的实际的需求,进而充分的利用了各方面的资源,从而实现了军事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因此,总的来说,发展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对于我国的军事改革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 2.我国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潜在的问题2.1军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通过对我国军队的建设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还潜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一,则是军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这里的素质,一方面,指的是军人的整体的文化素养,目前,在军队里有部分义务兵,提高军队整体的文化素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的军队信息化的建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这一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这里的素质还指的是专业性的军事素质,提高专业素养可以促进我国军事方面技术性的发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技术性难关的突破,进而实现我国军事的突破性的发展。 2.2缺乏技术性人才 目前,通过对我国军队的建设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还潜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二,则是缺乏技术性人才。技术性的人才对于我国军队的建设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技术性难关难以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限制了我国军队的建设,因此,培养技术性人才对于解决军队发展过程中难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技术性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军队可以与军校相联系,进而选择高素质,高端的人才,并将其进入部队;另一方面,可以深入到基层,发掘有潜力的战士,有部队出资对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进而为强军计划的实现储备大量的高质量的人才。 3.促进我国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有效措施 3.1坚持军事自主创新之路 针对于我国军队的建设实际情况来看,促进我国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有以下措施,其一,坚持自主创新之路。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除了要将强军计划与我国特色相结合,更要利用现代的军事科技,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创造出中国特色的军事力量,形成新的中国特色国防力量。坚持军事自主创新,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进一步的号召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另一方面,坚持军事自主创新,可以进一步的优化我国的国防布局,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最终实现强军的目标。由此可见,坚持军事自主创新之路是我国走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第一步。 3.2坚持科技强军,并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 针对于我国军队的建设实际情况来看,促进我国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有以下措施,其二,坚持科技强军,并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这里指的科技强军,一方面,指的是在现有的军事技术的基础之上,突破技术难关,克服现有的技术瓶颈;另一方面,坚持科技强军,是为了推进我国军队信息化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我国军队的建设与发展,使得我国军队的建设能够与时俱进,进而做到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而促进我国军队的发展能够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 3.3提高军队的整体的作战能力 针对于我国军队的建设实际情况来看,促进我国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有以下措施,其三,提高军队的整体的作战能力。能打胜仗,是我国军队建设的根本目标。作战能力是衡量一个军队质量的基本指标之一,因此,提高整个军队的整体的作战能力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提高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一方面,及时的调整军队内部的结构,进而使得军队内部结构的设置更加的合理化,从内部优化军队结构设置,从而使得军队的建设更加的完善;另一方面,提高军队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从而增加军队整体的配合度,进一步加强军队的作战能力,已达到促进军队建设的目的。. 4.结束语 针对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这一社会大众所关注的热点,文章以其为研究中心,进而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即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相关概念、我国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潜在的问题、以及促进我国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有效措施。其目的在于,一方面,通过对我国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开展研究,进而发现其潜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已达到促进中国特色强军的目的,并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另一方面,鼓励并呼吁一切积极的力量投身于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建设当中,从而加强我国军队的建设,是我国的建设更加符合我国实际发展的需求,使得我国国防力量更加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单剑锋.习近平中国特色强军战略思想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9月20日. [2]解放军理工大学课题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科技强军之路.[J]解放军报.2007年7月17日. [3]黄超、王握文.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J].解放军报.2017年10月23日.

中国新材料产业的特点

中国新材料产业的特点 一、新材料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 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处于强劲的发展态势,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未来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增长速度将继续保持在20%以上。 从新材料产业结构发展趋势上看,电池材料和光电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壁垒已经打开,即将迎来高速发展阶段。如锂离子电池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20%;我国已经成为钕铁硼磁体的生产大国,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居世界第一,并开始争夺高端市场。 在磁性材料、人工晶体、新能源材料等产业领域,国内企业依靠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不断完善,不但满足了国内发展的需求,在国际上也占据重要地位,一大批产品或企业开始对全球的产业产生重大的影响。超导材料、纳米材料、半导体照明等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建立起来,这些产业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并基本与世界发展同步,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国内市场的垄断。 二、区域式发展模式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我国新材料产业开发区发展主要依托矿产资源、产业基础、技术与人才、区位及市场等,其中资源和产业基础为关键依托要素。有关数据表明,中国新材料产业基地近1/3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主要依托资源优势;而东部地区则主要依靠市场、技术与人才等要素。各地的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和产业基地为新材料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区域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及分布各有优势、各有特色。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在主导产业中一半是具有比较优势的材料行业,并且在材料产业中的产值比重达到了50%以上,市场占有率则普遍高于全国市场份额的20%,个别行业如纺织和化纤占到了全国市场的50%左右,从发展势头上看,材料产业优势还在进一步扩张;珠江三角洲新材料产品行业集中度高,出口创汇能力较强,外向型特点突出,科技创新活跃。京津冀鲁地区是全国科技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迅猛。电子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领域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和特色。这种在产业集聚背景下和区域分工是我国目前新材料发展战略的基本方向,以高速知识更新和高频技术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新材料产业,在通过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促进了具体行业的进一步创新。 三、上下游产业整合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 新材料产业属于整个制造业上游产业,面对的下游产业广阔。如能源、汽车、建筑、计算机、电子信息、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产业整合、共同发展的观点和模式,无论对上游的新材料产业还是对下游的各行业来说,都是促进需求、面向市场的双赢之策。 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看,高新技术产业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增时代。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将显示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新材料必须与其它产业加快融合,形成更加合理的上下游产业链和多种形式的产业格局,不断提高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开发区形成的产业集群,为促进产业链上下整合、产业内部优势互补以及产业融合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加强园区建设、提升园区竞争能力将有利于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从大国崛起看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从《大国崛起》看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并引起了所谓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商业革命使得世界贸易中心逐渐从太平洋沿岸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班、葡萄牙、英国逐渐兴起。价格革命为西方资产阶级积累了物质基础。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这也成为后来大国崛起的前提。中国的闭关锁国使得我们错失了这样一个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机会,也是的英美等国从起点就将我们远远甩在了后面。 从《大国崛起》这一记录片中所展示的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或工业化,而相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我们的“现代化”则具有一定意义上的“西方化”。尽管这样似乎代表着主体性的丧失,但我们的发展轨迹事实上就是西方化的过程。 纵观大国的崛起,他们大致有以下共同的要素: 他们提供给买卖双方一个可以自由交换的市场,,及自由市场的经济制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私有产权制度的确立,政府干预的减少,实行进一步市场化,这样才会形成一个有效运作的市场,并可以将财富投入生产。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我国以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相结合的方式来配置资源。 都以立法的方式对私营主的财产私有权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健全的体系,以法治国。中国从封建王权社会以来到毛泽东统治时期,都是以人治为主,君王掌握臣民的生死大权,君主意志决定整个国家的命运。我国把依法治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这项基本国策也是崛起的土壤。 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开放环境为繁荣科学和文化提供了前提条件。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建立在新的生产技术和手段的产生,知识应用于创新,转化为新的生产力,进而转化为资本。 民主的政治。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国家的人民根植与思想深处的是为君主而活,为道义而活,为父母而活,五四运动之后,人们才明白了自己存在的真正价值,要求权利,要求民主。 中国崛起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环境决定我们无法通过殖民掠夺和海外扩张的方式来扩大海外市场和发展经济,但我们是必要把市场推向海外。我们拥有13亿人口,这既是机遇又是诅咒,充足的人口一方面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我们生产的商品成本低但却导致我们不觉陷入生产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困境中去。 正如《大国崛起》的最后一段话一样:“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里只是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忽视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风险。走过六十年,回收五百年,一路巡看交相兴替的大国演变,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一件事——让历史亮起来”。

2020年新材料行业的分析报告

新材料行业的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公文式,另一种是新闻报道式。下面是收集的新材料行业的分析报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新材料趋势 1、新材料企业总体效益状况较好,主营业务获利能力较强,由于每个企业所从事的领域不同,具体情况又有较大差别,个别企业出现了负增长。皖维高新和稀土高科xx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分别达到了63%和65%,而浙大海纳主营业务收入却为-16%。 2、新材料企业的规模得到较快发展,在所统计的52家企业中,铜都铜业的规模最大,总资产达50亿元,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有 13家,10-20亿元的有25家。总体说来,新材料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3、在所统计的52家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铜都铜业(34.03亿元)、万杰高科(21.2亿元)、大连金牛(17.84亿元);净利润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烟台万华(2.3亿元)、铜都铜业(1.62亿元)、生益科技(1.31亿元);净资产收益率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红星发展(14.7%)、中科三环(14%)、长园新材(13%)。 二、虽然新材料上市公司近年发展较快,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新材料企业中的大型企业有很大一部分是从科研院所转制而来,企业的科研实力相对中小企业而言较有优势,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大企业的经营显得过于保守,没有中小企业灵活。

2、市场关联度小。市场上认同的新材料企业分别涉及化工、电子信息、金属和建筑等多个行业,无论是在设备、技术和市场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差异,开展多元经营比其它企业有更大的困难,由此很难规避主业单一风险。而实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如北新建材、宁波韵升等,公司近几年均得到较大发展。 3、中低档产品过剩和高档产品短缺仍然是我国新材料行业的主要特征,除了部分企业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可以生产附加值较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外,其余企业在深加工能力方面仍然不足,面临较大的技术升级压力。 4、价格协调能力新材料行业的弱。新材料大多是原材料,由于原料远离成品,价格协商能力比较弱,特别是缺乏技术和资源优势的企业,利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很大的制约。 三、信息材料和化工材料发展迅猛 这些公司的产品集中在电子信息材料(28家)、化工新材料(12家)、高性能结构材料(7家)、新型建筑材料(5家)等领域,电子信息材料和化工新材料是目前发展较快的行业。 1、信息材料 信息材料是我国“十五”期间发展的重点,而且它作为信息行业的基础,这些年不论是材料研制、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都取得了质的飞跃。以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和新型磁性材料为代表的信息材料,已成为新材料领域中最具活力的因素。

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1

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1) 一、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发展前景较好,市场需求较大,大量产品需要进口 从总体上看,我国化工新材料呈现岀较好的市场前景,产品的市场增长率近年来一直维持在10%以上,稍高于同期GDP 增长率。某些重要的新材料品种市场增长率甚至超过20%。如果再考虑到普通工业原材料价格、钢铁和有色金属价格上升的趋势,以及市场上以塑代钢观念的强化,化工新材料在工程材料、日用品材料中的替代作用会不断增强,市场空间可望得到更大扩展。由于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市场起步晚、生产技术基础差,以及受体制的制约,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市场成熟的化工新材料产品,尤其是基本产品呈生产能力不足的局面,国内市场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有些产品国内供应缺口甚至超过50%,需要依赖进口来满足。 企业数量众多,产能普遍较小,生产集中度低,某些产品存在产能过剩危险 由于市场扩展快,节节攀升的市场需求使化工新材料产业具有较高的利润率,而相对于石油化工项目,化工新材料项目的装置投资规模要小得多,即进入的资金门槛低,因而大量企业争先恐后进入化工新材料基本产品领域,造成除少数产品外,

大部分基本产品的生产集中度很低,企业相应的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密集于低端市场,既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又无法提高技术水平,也容易形成恶性竞争。由于许多企业纷纷准备进入,已经进入的企业准备扩大产能,以至于有机硅、环氧树脂等不少化工新材料产品已经存在短期内因盲目投资而出现产能过剩的危险。 企业形成三个梯队的格局,各梯队之间差距较大 第一梯队,主要由为数不多的外资企业构成。其特点是,产业经验丰富、产业基础完整、装置普遍规模大、技术水平高、销售能力强、产品链较为匹配、战略清晰并运作规范,通常以较咼质量的某本产品和改性产品占据着咼、中端市场,因而往往是市场领导者,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第二梯队,是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蓝星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也有少量中石化集团所属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其特点是,进入市场较早、积累起一定产业经验、产业基础完整、装置有一定规模、有较强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产品链较为完整、运作和管理规范但机制不灵活,多数产品进入中端市场,部分产品还处于低端,所获利润不够稳定,一些企业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国有企业弊端的困扰。第三梯队,是数量众多的民营中小型化工企业。其基本特点是,产业基础较弱、装置规模不大、技术水平普遍不高、产品链不完整、经营灵活多变、对市场变化灵敏、行为短期化、进入市场快,少数规模较大、技术基础较强的企业处于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doc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古时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 随着祖国不断地发展壮大,中华民族也越来越自信,中国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道路上,有些人认为我国传统文化是极其落后的,我们应该继续向西方看齐;有些人则披着复兴传统文化的外衣,过度夸大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把许多糟粕的文化传统思想也保留了下来并继续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但我们也要看到其中有许多内容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而且我们还要分清什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什么是指导这些传统文化的思想。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是糟粕文化遗留下来的其中的一种思想。读书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手段,现在各行各业都能依靠书籍来传播技术经验,所以我们要认清行业之间绝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为在这种封建思想的荼毒之下,人们为了所谓的“体面的工作”,却忘了自我要不断“修身”;人们依然粉饰着“面子

工程”,却忘了古人提倡的要“务实”。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那些糟粕的思想,早就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或剔除。然而我们有很多人却依然拿着这一部分糟粕的古语来教导后人,造成封建顽疾无法根除。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个人认为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并没有发展出能够让整个中华民族接受的新型的中华现代文化思想。我们的现代文化思想依然依托于西方,造成了现在我们在复兴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生了思想上的混乱。在思想混乱之中,传统如何服务于现代成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当然,这也是文化复兴之路上必然会出现的情况。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古时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医学、文学、音乐、书法、绘画、戏曲、服饰等等领域中,中国本身都有自己的一套体系。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其实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那些根植其中的传统文化思想才有对错之别。不过现在对中医的质疑声非常多,这里我想说,大多数中医是通过实践检验出来的,这本身是符合西方所谓的科学的。即使是现在,西医也是在不断地试错之中,每过一段时间西医都会有很多旧理论被推翻。 上文提到了传统文化思想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两种概念。因为只有分清这一点,才能知道哪些是需要我们去讨论去留问题的,哪些是不用纠结这一问题的。

新材料产业发展状况评析及对策研究

新材料产业发展状况评析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新材料及其产业化已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热点问题。全国各大城市几乎都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置于极高地位,并作出了若干宏伟的发展规划。与这样一个背景不相适应的是,目前国内关于新材料产业化问题的研究还很薄弱,特别是从区域经济角度开展的实证性分析更显不足。本文以青岛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为基础,试就此做一些尝试。一、青岛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青岛市在新材料产业化方面起步较晚,但在短短十几年中不仅已在若干领域取得了众多高水平成果,而且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态势良好。据有关方面统计,2000年青岛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的高新产品产值已经达到了412.4亿元(按产品法统计),其中,新材料产品的产出规模占当年同口径高新技术产品产出规模的比重为13.2%。按青岛市“十五”工业发展规划设定的目标,到2005年,青岛市新材料产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50亿元,届时,新材料将成为仅次于电子信息产品总量的第二大产业,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更加突出。在总量增长的同时,青岛市新材料产业内部的结构变动十分活跃,新技术不断成熟、产业化速度不断加快,产业门类逐步增多,并对青岛的纺织、家电等传统优势行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纵观青岛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可看到其几个突出特点: (一)市场容量广阔,企业投资热情高涨 据统计,2000年我国新材料的市场需求已达2500亿元,按其年均10%的增长速度推算,预计到2005年,我国新材料市场需求可达到4000亿元,约占国际新材料市场的9.4%。由于新材料成长性高、市场潜力大,并得到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近几年各地都出现了新材料投资热,涌现出了一批新生的专门从事新材料研究开发的新型企业和研究单位,并在促进新材料工业化应用的同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仅青岛市就拥有上百家已经跻身新材料及其制品的生产厂家。社会各界普遍对该领域寄予厚望,投资人的信心指数持续不减,筹建各类投资项目的热情高涨。据对新材料领域中镁合金材料、交联聚乙烯管材(新型建材)、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纳米材料等影响较大的产业对象,采取三个大类和11项具体指标评价的情况显示,样本调查对象中的各代表层均对其预期发展前景表现出强烈的“向好评价值”(参表1)。 表1部分新材料项目的预期发展前景评价 附图 注:①国外常用花费每1美元所能产生的效能来反映性能价格比。 (二)增长速度快速,市场回报率良好 为说明新材料产业的增长率状况,表2对青岛市“九五”末期若干领域中的新产品产值分布、利税分布、新产品品种分布及各自的增长率情况进行了测算和比较: 表2青岛市六大产业领城中的新产品产值、利税、产品品种分布及增长率 附图 资料: (四)企业自主创新机制较弱 新材料产业作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部门之一,存在技术开发能否成功的不确定性、产品生产和售后服务的不确定性、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技术寿命的不确定性,以及难以确定的市场接受能力、难以确定的市场接受时间、难以预测的创新产品扩散速度等危险性。因而它对技术创新的频度和效度有着极高要求。保证这一频度和效度必须建立一种新的保障体系和管理体制。 现实情况与上述要求显然存在较大差距。其中突出的问题有四:一是创新目标模糊。创新本是技术、管理、组织、市场几类要素的有机结合,但至今仍有不少人、甚至一些领导同志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