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论文

美学概论论文
美学概论论文

四川农业大学

本科课程考试论文

培 养 单 位指 导 老 师学 院班 级专 业

人格美

【摘要】美是人心中唤起的感觉,美是可爱的、宝贵的东西。人格美是美的一种,是美在人格上的综合体现,是人的光辉思想、高尚道德、情操、智慧、能力等主体精神及其外化的感性显现。

【关键词】美人格美

Personality beauty

[Abstracts]Beauty is lovely, precious. Personality beauty is a beauty, beauty is in the integrated embodiment of personality, is a person of glorious thought, noble moral, sentiment, and wisdom, and strength, and its external subject spirit of perceptual manifestation.

[Key words] Beauty Personality beauty

1.美的本质

1.1美与人

美同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的劳动密切相联系,正是“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就是说,美是人的自由自觉创造性劳动的结果。因此,美离不开人的主体,但仅有主体也产生不了美,美又离不开事物,离不开客体,离不开社会生活,而事物、客体、社会生活本身也不就是美,它们有美的,也有丑的。美只是那种肯定着人的自由自觉创造性劳动,肯定着人的目的、力量、智慧、才能的实现,人在其中能感受到的自由自觉创造活动的愉快、喜悦的那种生活形象。这种生活形象表现着社会进步要求,表现着人的进步理想。可见,美是主客体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

1.2美体现着人们自由自觉的创造

美的本质就是指美的根本性质。所谓美,是指人们在自由自觉的劳动创造中,体现人们的智慧、才能、力量、目的的实现,人在其中能感受到的愉快和喜悦的感性显现,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美的内容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的劳动活动,其形式是感性的形象。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及其表现的感性形象的显现统一。美是人的主体性、事物的客体性和社会性的有机统一。一块石头、一堆泥土本身并不美,但是经过艺术家们的加工制作,雕塑成精美的艺术品——塑像,就很美了。例如,从我国陕西临潼秦始皇陵

附近出土的随葬的兵马陶俑群像,人高约1 85米,马高约1 5米,形象多样生动,严整的军容,威武的将士容貌,警觉的战马神态,劲健的肌肉,矫捷的风姿,表现了秦始皇“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庆,人迹所致,无不臣者”的威振四海,统一全国的赫赫业绩。这些陶俑群是中华民族的珍贵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因而人们在参观时都觉得它是美的、雄壮的。如果没有人的自觉地创造性的劳动,就不可能有兵马陶俑群。可见,美体现着人们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是人们感受到的愉悦的感性显现。

2.人格美的内涵

2.1人格美是美的一种

人格也不应该离开美,从发展的最高境界来看,人格应该是完美无瑕的。人格在审美活动中的升华,才成为完美的人格。就是说,在美的境界中,人格的智慧、力量、道德情操等等都得到了升华,从而展示了一个人人格的完美性。有的人说:“美是人生的希望,美是人格的光辉”。这是颇有哲理的见解。林语堂以陶渊明为例,说明“美的人格”就是最高的人格、和谐的人格。他说:当我说陶渊明是中国整个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时,一定没有一个中国人会反对我的话的。照他不曾做过大官,没有权力和外表的成就,除一部薄薄的诗集和三四篇散文之外,也不曾给我们什么文学遗产,可是他至今仍然是一堆彻古今的烽火,在那些较渺小的诗人和作家的心目中,他永远是最高人格的象征。因为陶渊明已经达到了那种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我们看不见他一丝一毫的内心冲突,他的生活会像他的诗那么自然,那么不费力气。其意是说,陶渊明已经把自己的人格上升到“美的人格

2.2人格美是由内在美与外在美的辩证统一构成的

人格美首先表现于人的外在体态美,然而通过外在的体态美却表现着人们的一种内在心灵的美。人的体态美主要是通过人体的自然因素而表现出来的:人的体型是那样富于造型美;人的肌肉是那样的丰满,富有弹性,显示出身体的健美;人的肤色,在光线的作用下,是那样富于色调变幻;人的姿态,千变万化……。它们都反映着人体蕴藏着智慧、精巧等健康之美。人体美本身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劳动创造的产物。就是说,人体美也是人们自由自觉创造性劳动的产

物。人的外在美离不开人的内在的心灵美,人的内在美就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美,即人的思想美、政治美、道德美、理想美、爱情美、情操美、心理美、智慧美、能力美、审美情趣美等等。人的内在美通过人们之间的交往,通过言谈举止、行为、活动等而表现出来,形成了人的外在体态美。因此,人格美是人的内在心灵美和外在体态美的高度统一。

3.人格美的基本要素

3.1德

所谓德,是说一个人应该具有高度的思想道德觉悟、道德情操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人和动物的重要区别,也是人格美的重要组成要素。没有高尚道德的人是谈不上人格之美的。道德主要使人对善、恶、公正、偏私等原则有深刻的理解,并要求人们用一系列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美的人格同善密切相联,善的含义有二:一是指客观事物符合社会需要的功利性;二是指道德的善良、善心。美并不是善,但是美离不开善,善是美的灵魂。人格之美从本质上讲应该是善的,正因为美中包含着善,所以历来的思想家都重视美的人格,也都重视其中包含的德性。他们说:“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若听乐而霞震,观目而眩,患莫甚焉。夫耳目,心之枢机也,故必听和而视正。听和则聪,视正则明。聪则言听,明则德昭,听言昭德,则能思虑纯固。以言德于民,民歆而德之,则归心焉。”(《国语?周语下》)其意是说,实施美的过程,就是使人在对于美的追求中,明辨善恶,振奋精神,使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归心”向善,培养良好审美情操,从而乐于接受道德教育。

资产阶级的学者在塑造自己的理想人格时,也是把理想道德作为人格之美重要要素的。严复从“救亡图存”的政治立场出发,提出“新民德”的口号,主张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观念来代替中国封建宗法伦理观念,塑造出新的一代国民人格之美的。继严复之后,梁启超提倡“新民说”,他认为民德之高下“乃国之存亡所由系也”。只有破除旧道德,以“爱群,爱国,爱真理之心”去刷新中国国民品格中的缺点(诸如“爱国心弱”、“独主性柔脆”、“公共心缺乏”、“自治力欠缺”等),才能养成中国国民“完粹之品格”。可见,他们都是把道德作为理想人格重要内容的

3.2智

人格美除了道德要素,还包括理性思维、知识和智力的要素。所谓知(智),是指人要具有知识、智力、能力、智慧。我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都把知(智)看成理想人格之美的要素。孔子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意即跟有仁德之人为邻,才是美好的;选择无仁德者为邻,就不能算作是有智慧的人。他又说:“智者利仁”(《论语?里仁》),“智者不惑”(《论语?子罕》)。孟子认为“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他把“人之有德慧术知”(《孟子?尽心上》)并列,这就肯定了道德、道术、智慧和智力具有同等的价值。南宋时哲学家陈亮指出:“左之所谓英雄之士者,必有过人之智。”(《酌左论?崔浩》) 知识、智慧和能力,即智力,是人格美的基础。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一定理论思维的能力,具备一定劳动技巧和智慧。列宁指出:“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第285页)又说:“要是知道自己懂得太少,那就要设法使自己懂得多一些,但是如果有人说自己是共产主义者,同时又认为自己根本不需要任何扎实的知识,那他就根本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第286页)这就是说,具有共产主者人格美的人,必须具有“扎实的知识”,否则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试想一个文盲或者文化知识水平很低、理论思维很差的人,怎样来塑造自己的人格美呢?黑格尔说:“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要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3.3体

体是人格美的重要因素。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生物的人不能没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体魄本身就是美的。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只有身心健康,精力充沛,才会在体格、行为以至心灵各方面都是健美的。健和美体现着人体的生理、心理内在发展的规律。体和人格美是不能分离的。要想使人体美,必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才能有人格美的身体——肌体健康,具有良好的速度、耐力和技巧,具有发达的肌肉和匀称、健美的体魄。而身心健康又成为人们塑造自己心灵美的基本条件,一个病魔缠身的人必然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正常的劳动,也必然影响

人们在实践中培养和塑造美的心灵。因此,身心健康便成为人格美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要素。

3.4美

“美”,即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也是构成人格美,构成崇高人格的重要组成要素。《乐记》的作者指出:“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惟君子能知乐。”(《乐记?乐本篇》)其意是说,禽兽只能对自然之声有所感知,只有人才能欣赏艺术之美。儒家强调“乐教”、“诗教”用以进行理想人格的审美意识的培养。道家更强调审美情感和追求自然和谐之美,把道作为最高的绝对的美。道家主张所塑造的理想的美的人格也是注重审美意识培养的。良好的审美活动,可以使人的情绪饱满,积极向上,对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智力发展和心灵美好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美”亦成为人格之美不可缺少的要素了。

3.5劳

“劳”,即劳动是人格美的重要要素。劳动使猿转化成人,形成了人体之美;劳动锤炼了人们美好的心灵,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塑造和培养出美的人格。随着劳动的发展,人格之美也不断向前发展。人的德、智、体、美都是在劳动中形成的,一旦离开了劳动,它们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恩格斯说:“人类社会之所以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在我们看来又是什么呢?是劳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378页)劳动是创造美的源泉,劳动也是塑造和培养人格美的源泉,离开了劳动的创造性活动,就谈不上人格之美了。

结语:人格美可分为:内在心灵美和外在风度美、言行美,并可通过人的业绩、作品等来反映出人格美。例如:“右军人品甚高,字如其人。”又如:“合于《桑林》之舞,乃《经首》之会。”等等。

人格美的核心是心灵美。心灵美主要表现在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上,还反映在学养、才情、气质、气场、智勇、雅量、情操等等上。美的心灵常表现出“类”的高度。

心灵美的最根本就是有生趣的爱。有生趣就有爱。以珍惜生命为大前提、为基本心念,然后发展到关心他人、慈善社会、为人类作出贡献、造福苍生、关爱大自然。人如果都能做到这些时,必定具有伟大的人格中。

【参考文献】

[1] 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6~7页

[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0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4] 美学心得罗国正(第五十五集)

[5]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2页

美学概论课程论文

美学概论课程论文——实践美学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美学家们倾向于从哲学的角度来构建美学理论体系,而忽视了对于大众审美实践的关注,使美学这门人文科学远离了大众的生活,成为无源之水。要走出困境,美学家们就需要理论与实践兼顾,将理论美学和生活美学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关键字:理论美学;审美实践;生活美学 经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一班 李飞 学号:0903401237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美学热退朝以后,关于美学创新论的话题层出不穷。有关于美学学科基础的反思,也有关于美学思维方式的反思,最终在90年代演化成为轰轰烈烈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这些争论和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学学科的发展,但是由于它们都是在理论美学的范围内展开的,虽然有着一定的学理价值,但是由于这些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都远离了大众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实践概念还是生命概念以及生存概念都与大众的美好生活相去甚远,因而我们的美学就不能深入到大众的生活,不能成为关于大众美好生活的学问。相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相应的审美意识有所觉醒,这正是美学学科大有作为的时候。基于此,我们呼唤一种立足于将殴打中美好生活的美学,一种从理论的框架中走出来,研究广泛存在的生活美学。 理论美学的发展历史揭示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但是由于“美学家只在美学史中讨生活,他们满足于根据已有的理论提出新的理论;满足于在逻辑自足中建立各种理论体系,其眼光始终只盯着书本,思想神由于观念王国,没有去关心比观念、逻辑更为根本、更为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本身,没有去研究身边正在发生着的大众审美事实。”因而美学研究就在逻辑、概念里兜圈子,美学家的这种自娱自乐的努力只能够满足自己的美学话语权而不能被广大的群众所接受,广大的群众不知道美学究竟为何物,不理解美学与他们的美好生活有什么关系,不了解美学的存在究竟对自己有什

美学概论平时作业

美学概论平时作业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美学概论》平时作业 1、押韵是不是诗歌艺术的品质特征为什么 答:押韵是诗歌艺术的品质特征。因为: 1、韵律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尤其是古体诗。 2、在《声律启蒙》中有对平仄,韵律的详细说明与示例。但是随着白话文的推广,现代诗歌的兴起,在韵律上的讲究也没有过去那样必须.。也就是说,近体诗,自由体,比较随便。但是如果在韵律上多下功夫,能够让诗歌读起来更容易上口,感觉更加工整。 2、什么是美感的共性和个性它们是什么关系 答:美感: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审美活动中,对于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 1、美感的共性:即美感的普遍性与共同性。这是因为美是客观的真实的,凡是符合客观的真实的美的反映,这种美感形式都是正确的,是有客观社会内容和客观的标准的。 2、美感的个性:即美感的差异性。首先表现为阶级的差异;其次表现为世界观和审美理想的差异;再次表现为审美趣味的差异;最后,美感在一定程度上还与个人的心境、情绪有关。 3、两者的关系: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光是承认美感的个性,如西方的"趣味无可争辩",或是光是承认美感的共性,如康德的"先验共同感",都是片面的,所以实际上美感正是这两个矛盾方面的辩证统一。 3、“意境”为什么能引起强烈的美感 答:1、意境: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2、意境之所以能够引起强烈的美感,主要是因为: 首先,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意境中的形象集中了现实美中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唤起某种情感的特征,意境中的景物都经过情感的过滤,所以说是情中景。 其次,意境中饱含艺术家的情感。意境中的形象来于自然,又能超脱自然,从属于表现情感。 再次,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意境的形成是艺术家的创造,技巧则是实际创造的本领,通过技巧才能达到情景交融。 最后,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意境中的含蓄,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4、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什么时候的事

美学概论论文

浅析审美 内容摘要:审美是我们主观上的一种活动,当我们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发现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也就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家园。本文通过对美的本质,美的形态来分析作者对审美的看法。 关键词:审美美的本质美的形态 审美是我们主观上的一种活动,当我们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发现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也就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家园。俞伯牙于荒野鼓琴,钟子期似樵夫却闻之谓“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曰美;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欧阳修似醉翁却观之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曰美;斯水之神名曰甄姬,魏文帝似得之谓“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曰美。可见,美不是孤立的对象,而是与人的需求被满足时的精神状态相联系的人与刺激的互动过程。审美则是我们每个人由主观出发来判断美与否的过程。 对于审美,我觉得首先要了解美的本质,从客观世界来看,例如自然界的山水花鸟,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多种多样的艺术作品都经常给人以审美的感受。、审美对象的多种多样,促使人们探索它们的共同根源和一般本质。柏拉图在他的《对话录》中,强调区分了“什么是美的东西”与“美是什么”,明确地提出了各种审美对象的共同本质的问题,要求寻求“一切美的事物有了它就成其美的那个品质”。从古希腊哲学家的论述,中国先秦思想家的论述,到今天世界各国的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美学家的繁琐论述中可以看出:要给美下定义,讲清美是什么,美的本质是什么是很难的,然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的循环递进,认识事物的本质是必然的,对美的认识也不例外。当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联系、融合时,我们便可以充分认识美的本质。比如《庄子》的生命哲学,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无疑是最富有美学意味的,在庄子看来,道是至高无上的,是宇宙间最为奇妙的境界。”庄子‘逍遥游’的突出特征首先强调以自由心灵为其

美学概论 作业2

140107300101 14金融工程2班鲍莺 1.亚里士多德对美的论述有什么特点? 美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困难主要不在于对个别事物作审美判断和经验描述,而在于在各种美的事物中找出美的普遍本质。美的现象的复杂性,美有三种形态:自然形态的美、物质产品的美、观念形态的美;美有三个须域: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美有两个构成部分;内容美和形式美。正因为美的现象复杂,要从中概括出美的共同的本质和特征就不容易。在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看法可归结为两类,一类是从精神世界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的根源归结为绝对观念或主观意识、审美感受,属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一类是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出发去探索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根源归结为自然事物本身的某种感性特征和属性,属于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则从物质世界探讨美的本质。其美学思想主要在《诗学》、《修辞学》、《形而上学》以及《政治学》等著作中。 古希腊“艺术模仿自然”的观念里面,暗含着一种艺术起源的思想,即艺术也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从这段引文中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起源有两个原因:“模仿”和“音调感、节奏感”。艺术起源于模仿的思想,在美学史上影响极大,后来被概括为“模仿说”,成为西方美学史上几千年不变的信条。而“音调感、节奏感”的思想,至今没有引起关注。“事物本身看上去尽管引起痛感,但惟妙惟肖的图像看上去却能引起我们的快感”。“假如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所模仿的对象,那么我们的快感就不是由于模仿的作品,而是由于技巧或着色或类似的原因。”这里说的“模仿艺术”指的是造型艺术,即绘画、雕刻等。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艺术起源理论还是一种多元论。事实上正是如此,各门艺术自身的特殊性,和各个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形成的不同的生活生产方式、文化特征、宗教信仰等,决定了人类艺术的起源不可能是由一个因素决定的。亚里士多德的艺术起源多元论的思想,具有天才的性质。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事物和人工制品,都是由于四种原因而存在。亚里士多德又把最高因称为“神”。最高因(神)是一切事物运动追求达到的最后结果和最高目标,也是一切事物产生、发展的最终动力和根本法则,同时,它本身也完美无缺,也是至高无上的善。因为善本身就是完美,所以事物内在的这种善的动因,实质上也是美的动因。因此,自然事物都有美与善的趋向,它们的生长过程,就是美与善的显现过程。因此,说到底,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是因为它善。整个自然界显得异常和谐、完整,像是一个万能设计者精心设计的艺术品。它的存在,就是美的法则的证明。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他说:“一个美的事物——一个活东西或一个由某些部分组成之物——不但它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一个非常小的东西不能美。”美就是“整一性”。“秩序、匀称与明确”就是“整一性”。“整一性”是艺术作品的标志:“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同时,他还指出,悲剧、史诗等叙事性艺术作品“整一性”的内在根据还是“可然律、必然律”。“整一性”是个体中一种统一的运动,它以内在的有机性而使个体具有丰富而又一致的性质和特征。从事物的最高因来说,这种“整一性”的根源来自于最高的善。因此,“整一性”既有感性的形式特征,又具有精神的、理性的根源。这种美,与外在形式相关,也与精神和理念相通。 亚里士多德承认艺术所摹拟的东西的真实性,从而肯定它的认识的意义;他承认艺术作品有陶冶性情的作用,从而肯定它的教育的意义;他承认美的事物给人以快感的享受,从而肯定它的审美的意义。他认为美的本质不能离开具体的美的事物,这就使得具体的研究艺术的法则成为可能和必要。他认为艺术所反映的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要反映出一般的规律和法则,这就把艺术提高到哲学认识的高度了。

美学原理尔雅课作业参考答案

1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点是()。 A、西方形而上学 B、西方美学 C、中国形而上学 D、中国美学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2 下列对《诗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用西方诗论来阐释中国古典诗歌 B、它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 C、它是一本介绍诗歌创作的著作。 D、它分析了中国诗走向律诗的原因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3 不是中国近代美学家的是()。 A、梁启超 B、蔡元培 C、王国维 D、华罗庚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4 中国古代是不存在美学的。()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宗白华认为西方形而上学属于唯理的体系,目的在于了解世界的基本结构。()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 谁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引发了将美学看作时心理科学的思潮?() A、海德格尔 B、费希纳 C、萨特 D、杜夫海纳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2 下列对美学学科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A、美学是一种人文学科 B、美学是一种交叉学科 C、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D、美学是一种发展完善的学科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3 下列属于审美活动领域的是()。 A、自然美

B、社会美 C、科学美 D、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4 以下对美学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B、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C、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D、美和真、善是哲学永恒的课题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5 对美学的误解不包括()。 A、美学不是一门交叉学科 B、美学等同于美术 C、美学等同于审美意识 D、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1 京剧的意象世界,主要依靠()表现出来。 A、场景 B、剧情 C、技艺 D、演员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2 审美活动的核心是()。 A、美好事物 B、审美经验 C、人生体验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3 决定美学学习方法的因素是()。 A、经济制度 B、政治制度 C、美学的学科性质 D、人们的喜好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4 学习美学要立足于中国文化,为此对西方美学都要摒弃。()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学习美学的必要性只是是美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

美学概论复习作业答案_百度文库

《美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及答案 形成性考核(一 一、填空题 1.就美学的内容而言,基本上包括(美学理论、(美学史和(门类美学三个部分。 2美论、美感论和美的形态论构成了美学理论的“骨干”。 3艺术美论、审美论和美育论构成了美学理论的丰满的“血肉”。 4.人通过劳动培养了自身精神能力的专注性,并且在不同方面发展 了自身的感观的特性,包括概括性、联系性、情感性和创造性。 5.审美关系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_的统一;是_真_与__善_的统一。 6.人同世界的精神关系,我们可以把它分作三种:认识关系、功利关系_和审美关系。 二、名词解释 1.美学:哲学的一个分支,论述美和美的事物,尤指对审美鉴赏力的判断。 2.审美直觉:审美直觉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建立在审美观察和审美体验之上的高级的审美感知能力,是一种以主观的情感体验去观照自然和现实,让审美对象激发主体的情感,又将主体的情感溶入审美对象之中的表象运动。 3.美感:美感指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心理结构及其运动形式,它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应。 4.审美个性:审美个性是通过群体的审美意识的渗入和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而展现丰富的、多样的审美特征。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美在于客观形式”。 答:此观点错误。 这种观点只是对美作了一些经验性的描述和归纳,缺乏普遍意义。因为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在劳动实践中,对象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肯定,或者说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体现了美的本质。 2.“美在于人的自然生理—心理基础”。 答:此观点错误。 这种观点主要是用精神分析美学,它最基本的主张就是强调人的无意识和本能冲动在艺术创造与审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和深层动因,它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主观的形式去理解。 四、简答题: 1.简述黑格尔关于美的基本观点。 (1从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考察美; (2从历史主义方法出发去考察美的本质 (3从以“劳动”为中介的主体和对象统一出发去考察美。 2.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观: (1车尔尼雪夫斯基看到了现实美本身,认为生活本身就是美; (2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突出了美与人类生活的本质联系; (3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人本主义”出发,模糊地感到了美的现实基础。

本文把国内电影美学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

本文把国内电影美学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提出问题阶段、理论准备阶段和框架建设阶段。从80年开始为提出问题阶段,从84年开始为理论准备阶段,从93年开始为框架建设阶段。本文认为,由于有了前两个阶段,我们完全有理由、有条件立即开始电影美学理论框架的建设工作。这不仅是国内电影美学研究进程的一种期待和指向,而且也是中国电影对于中国电影理论的一种期待。TAGS:电影美学展望论文 论文提要 本文把国内电影美学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提出问题阶段、理论准备阶段和框架建设阶段。从80年开始为提出问题阶段,从84年开始为理论准备阶段,从93年开始为框架建设阶段。本文认为,由于有了前两个阶段,我们完全有理由、有条件立即开始电影美学理论框架的建设工作。这不仅是国内电影美学研究进程的一种期待和指向,而且也是中国电影对于中国电影理论的一种期待。 文章转自SHOW43教育网 评定一个学科的发展程度,大致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学科界定是否清晰、方法论基础是否扎实和理论框架是否稳定。考察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状况,也应当如此。在这里,学科界定往往成为一件十分关键的事情。学科界定不明,一切都无法进行。电影美学思想不能与电影美学划等号。这一点已为国内电影理论研究的历史所证实,亦应为深入的学理探讨所明辨。 确立(或界定)一个学科,实际上就是提出一个问题。美国学者霍兰德提到:“事实上,现代物理学家--不妨说,现代科学家--已经不再将大自然想象为独立于观察者而运行的一架机器。相反是我们就大自然提出的问题决定我们将在大自然中发现什么。(重点号为笔者所加)物理学家的这一态度,即承认观测者的作用,已经弥漫于整个二十世纪的知识界。”从回顾和展望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角度,电影美学问题的提出确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根据上述考虑,我把国内电影美学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提出问题阶段、理论准备阶段和框架建设阶段。 提出问题阶段 无论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仅就国内而言,电影美学研究的历史都可以说是相当短暂的。钟惦棐曾说过:“电影之有理论始于20年代,电影之有美学则是从50年代开始,大体上是从1957年左右开始的。”郑雪来也有类似的说法:“至于电影美学成为一个学科,时间当然要晚些。二、三十年代,对于电影美学若干问题有过一些研究和争论,但主要是集中在五、六十年代之后。”他们所说,都是世界范围内的情况,但不知有何所本。至于国内,钟惦棐这样说:“在中国,首先把电影美学的研究问题提出来,并认真把它当作一件事情来办的,不是电影家自己的组织,也不是它的研究部门和刊物,而是《文艺研究》杂志编辑部。这事很足以说明大家注意的方面颇不一样。这不一样,也说明对这门科学的估计不一样。二十多年前,它竟然是被作为嘲弄的口实来提的!这既见之于当时的发言记录,又见之于当时出版的《中国电影》杂志。”钟惦棐接着说,“不管怎样,问题终于被提出来了(重点号为笔者所加),时间在一九八○年八月。”从那以后,中国有了一个以钟惦棐为首的电影美学活动小组,每个星期三开一次会。这样严格的活动,一直持续到1982年。这个小组的活动的一个成果是,出版了钟惦棐主编的两本电影美学论文集:《电影美学:1982》《电影美学:1984》。据说这个小组还要编写一本《电影美学概论》。由是,中国的电影美学研究有了一个隆重的开始

美学概论平时作业

《美学概论》平时作业 1、押韵是不是诗歌艺术的品质特征?为什么? 答:押韵是诗歌艺术的品质特征。因为: 1、韵律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尤其是古体诗。 2、在《声律启蒙》中有对平仄,韵律的详细说明与示例。但是随着白话文的推广,现代诗歌的兴起,在韵律上的讲究也没有过去那样必须.。也就是说,近体诗,自由体,比较随便。但是如果在韵律上多下功夫,能够让诗歌读起来更容易上口,感觉更加工整。 2、什么是美感的共性和个性?它们是什么关系? 答:美感: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审美活动中,对于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 1、美感的共性:即美感的普遍性与共同性。这是因为美是客观的真实的,凡是符合客观的真实的美的反映,这种美感形式都是正确的,是有客观社会内容和客观的标准的。 2、美感的个性:即美感的差异性。首先表现为阶级的差异;其次表现为世界观和审美理想的差异;再次表现为审美趣味的差异;最后,美感在一定程度上还与个人的心境、情绪有关。 3、两者的关系: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光是承认美感的个性,如西方的"趣味无可争辩",或是光是承认美感的共性,如康德的"先验共同感",都是片面的,所以实际上美感正是这两个矛盾方面的辩证统一。 3、“意境”为什么能引起强烈的美感? 答:1、意境: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2、意境之所以能够引起强烈的美感,主要是因为: 首先,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意境中的形象集中了现实美中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唤起某种情感的特征,意境中的景物都经过情感的过滤,所以说是情中景。 其次,意境中饱含艺术家的情感。意境中的形象来于自然,又能超脱自然,从属于表现情感。 再次,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意境的形成是艺术家的创造,技巧则是实际创造的本领,通过技巧才能达到情景交融。 最后,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意境中的含蓄,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4、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什么时候的事? 答: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近代的产物。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美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作为一个特殊部问开始确立起来。鲍姆加登在1750年第一次用“Asthetik”(美学)这个术语(其含义是研

美学概论论文――浅析庄子的美学思想.

[摘要]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把自然视为审美的最高境界。庄子认为,美的本源在于自然本性,自然之美在于事物朴素、率真的情态。但基于其万物齐一的哲学思想,庄子所建立的是一种相对主义美丑观。[关键词]庄子自然美相对主义一、自然之美庄子对美的论述,突出了个体的存在,重视人或物的个性,认为任何事物只要依于天性、率性纯朴便是美的。而要保持天性、本性,主要在于自然无为。为此,庄子提出了“天道”与“人道”的区别:“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庄子?在宥》具体来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庄子?秋水》很明显,庄子是崇天道而弃人道的。天人之别,在于因任自然还是违反、破坏自然。成就美的是天道,残害美的是人道。天道所成就的自然美,在庄子看来是朴素、率真之美。所谓朴素,就是纯任本性,不加雕饰,也就是顺乎“道”的规律。所谓率真,也就是率性自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自己的本性与自然之“道”的本性相合。朴素是庄子所极力推崇的一种美,朴素的实质仍在于自然无为。它是人们的思想复归精神家园的一种表现,是纯任天性的本然状态。“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庄子?山木》,当人们在喧嚣的世界游走奔波,劳心劳力,蓦然而返,会发现生命本初的纯真与安然才是最美的境界。所以庄子说:“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庄子对朴素之美的推崇是与对人道害美的无情批判紧密结合的。着名的浑沌之死便是典型的一例:浑沌本是浑然天成的初始状态,是朴素之美的象征,但倏和忽却以为“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应帝王》这个悲剧告诉我们,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违背自然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自作聪明的有为,往往破坏了原有的美感。“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 悲。”(《庄子?骈拇》马的本性是吃草饮水,翘足而陆。伯乐却以善治马为名,烧之,剔之,刻之,雒之,终于导致马死者过半。庄子用一个个寓言告诉我们,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天性,都有保有自己天然之美的权利,我们应该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循道而行,尊重个体的自由发展,不要强有所为。即“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绳索。”(《庄子?骈拇》做到这些就是识达了生命之真,体会了自然之“道”。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这样,陶者治埴,则“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治木,则“曲者中钩,直者应绳”

美学概论 论文

今年选修了一门课,影视音乐鉴赏,说实在还是满欣赏那个老师的,很多片子虽只惊鸿点水般一掠放过,可却总能让我有所感念……比如这部滚滚红尘。 直到结尾最后五分钟,我才猛然想起自己是看过这个片子的,不知是那个电视台,恰恰好的就给我看了个结尾,林青霞望着那个憔悴的男人远去,虽然当时在她的眼前就有另一个男人,为她留下,温温吞吞的模样,一直对着她说没事的没事的我们一起等他回来。 于是她活了下来,唇角微微带着自嘲的神情,只那一双瞳仁里,却分明的盈满了痛憾。 我始终觉得台湾电影是有着一种印记的,经历过一段时期殖民文化的台湾人,骨子里有一种沉默的隐忍。文化的传承,是多么微妙的东西,候孝贤,李安,蔡明亮,缓慢的长镜头摇曳着,并不煽情,却总有着突如其来的痛楚。 不过说来滚滚红尘却不同于那样的台湾电影——这个片子是煽情的,直白的浓冽的煽情,仿若那一方红巾下缠绵的情愫,无限哀怨无尽爱怜,嫣红的颜色在梦中缓缓弥漫,湿湿暧昧,不觉间浸润一生。 那个时代的中国是一片红尘滚滚的乱世,而在她们那些人的身上,又分明烙印着上一个时代最后的矜持和风华。 是最矛盾的一群人,徘徊在文字与现实的旧梦之中,枝头的白玉兰沾了血,韶华,韶华,离开了家庭之后,压抑太久的天性,竟舒展出那样的自由恣肆,骄傲爬上了眼角眉梢,却终究在见到那个人之后低下来,低下来,低到了尘埃里,却开出欢喜的花。 一双洁白莹润的足,她依托在他的鞋上,倚着黄昏,缓缓的起舞,小小的天台,仿若乱世孤岛,轻轻踮起足尖,让一点颓靡的胭脂,抹出最后的漫天嫣红。 不得不赞叹林青霞的美,面目栩然依然是琼瑶片女主角的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素白,眉眼里却分明浸染着骄傲和固执,看她的眼睛,才明白这世间真有人当得起那种形容,所谓一泓烟水里润湿的棋子呵,似近而远,似是而非。 张曼玉的表演有些似《青蛇》里的味道,天真无邪的样子,但雨夜里她来看望韶华的那一场戏,“良心被狗吃了,”抱着韶华的月凤笑啊笑,笑得那眉头微微拧了起来,一双总是阳光般明媚的眼,缓缓氤氲出水气朦胧。笑着哭泣总是张曼玉最美的神色,每次看到这里,都会忍不住戚戚然。 韶华和月凤,两个一样可爱的女孩子,深深浅浅的笑,彼此都是聪慧的女子,虽然个性不同,却难得能够相知。悲欢岁月,友情珍重,当她们和章能才一起走在早春的树林里,笑声回荡风中,幸福印映在眉梢眼角,那个男人,只希冀他们如果能一起晚生二十年——是的,他的爱是软弱的,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是痛楚和离别成全了他们爱,有些感情,注定要苦难深重,寂寞无声。 韶华这样的女子,对于感情,可以付出很多,也必定要求更多,那些枯黄寂寞的少年时代里默默疯长的情感,如同枝头的白玉兰,饱满到了极处,只有用鲜血来实现最后的绽放。 章能才说,你没有披肩,我没有灵魂,确实,这个片子处处流露着刻意的煽情,但就这种直白浓烈的表达,也未尝不惊心动魄。

《美学概论》平时作业

《美学概论》平时作业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25分,共100分) 1、经人类实践改造的自然是怎样成为美的对象的, 答:这种景物凝聚着人的劳动,经常作用于人们的感性和理性,唤起人们的审美愉悦。如春天生机蓬勃的秧苗,秋日金黄的硕果,绿色的山林,雪白的羊群。民歌中写道:“麦田好似万丈锦,锄头就是绣花针,公社姑娘手艺巧,绣得麦苗根根青。”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在论述这类自然美时说:“打动我的并非山野风景中所形成的一堆堆的东西,而是人类想象力赋予它们的壮观。令我赞赏的是人如何轻易地与如何伟大地改变了自然”。 2、么是美感的共性和个性,它们是什么关系, 答:所谓审美差异,是指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修养的人们, 由于受特定社会实践内容和社会思想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因为经济地位的差别而分属不同的阶级。审美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部分, 也打上了阶级的烙印。不同阶级的个体,审美趣味、审美标准也就存有差异。关于阶级差异还有着复杂性的一面。首先,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审美意识的接受。其次,审美的阶级差异在平常情况下表现得比较隐晦,阶级矛盾激化时才会显得十分强烈。另外,这种差异性在美的不同形态中的表现也有程度的不同。人类的审美意识是历史的产物,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表现在审美活动中, 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时代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这就是审美的时代差异。造成时代差异的主要原因有:首先,生产方式的时代差异对审美意识的决定作用。其次,社会意识中其他因素对审美意识的制约和影响。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地理环境、经济生活、文化传统和心理素质。这便产生了审美意识的民族性差异,而这种差异是不能随意改变和加以忽视的。

美学概论作业论文

四川农业大学 本科课程考试论文 题目论社会美 学生完成日期年月日培养单位 指导老师 学院 班级 专业

论社会美 【摘要】社会美是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的美。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着众多的生活内容,都要与许多客观事物发生关系,社会美表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审美心理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普遍审美心理状态。社会审美心理大体包括审美能力、审美态度、审美经验几个层次。社会审美观念是广泛存在于神会生活中的较为普遍的审美意识。社会审美理论体系是把审美心理和审美观念进行理论上的概括、提炼和总结,表现为一种概念体系,即一定的美学理论体系或没学学说。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该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关键词】精神行为 Talking about social beauty [Abstracts]Social beauty is in the social lif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the society of the phenomena of the beautiful things,In social life, everyone has a numerous life content, with many objective thing happens relations, social beauty performance in various aspects of society.The social aesthetic psychology is a long-term social practice in human form in the process of aesthetic psychology common social aesthetic psychology in general include aesthetic ability and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several levels of aesthetic attitude. The social aesthetic psychology is a long-term social practice in human form in the process of common aesthetic psychological state, The social aesthetic theory system is aesthetic idea and the aesthetic psychology theoretical generalization of the refining and summarized, performance for a concept system, namely certain aesthetic theory system or didn't learn theories. Any thing, all things that we see in it according to our understanding should such a life, that is beautiful: anything, all show life or remind us of the life, and that is beautiful. Key words]spirit behavior 1.社会美的形态各异 1.1社会美美的现象形态之一。 指人类社会创造的事物的美以及人类精神、行为的美,是一种积极肯定的生社会美根源于社会实践。它最早是从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原始人为了生存、发展,从事原始的生产劳动,面对恶劣的环境,靠打制的粗糙工具与自然抗争,获取生存的权力。原始人正是从生产活动本身及其产品(包括劳动工具)中直观到人的伟大的自由创造力量,从而产生欢愉的感情。在私有制条件下,出现了异化劳动,劳动者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能,而是在精神压抑、肉体遭摧残的情况下进行劳动创造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动者仍然创造出大量表现出社会美的事物,如万里长城、金字塔等。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不再只是谋生的手段,而是自由发挥、自由创造的充分表现,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人类的实践活动本身必然更加显示出美的光彩。 社会美突出表现在那些作为革命实践主体的先进人物身上。例如那些在阶级斗争中为了争取人类的进步和解放而英勇战斗的英雄形象,在生产斗争、科学实

美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美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鲍姆嘉通 2.审美活动 3.王国维 4.朱光潜 5.社会性 6.柳宗元 7.超功利性直觉性 8.意象 9.形式层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审美范畴是审美形态美感概括。而审美形态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某一类型审美意象的大 风格。 2.也称时尚,是某个时期社会上多数人追求的审美趣味。它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体美、服饰、 建筑、艺术作品一直到社交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时尚体现了一个时期社会上多数人的生活追求和生活方式,并且形成了整个社会的一种精神氛围。 3.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的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的人生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人 的精神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回到人的精神家园,从而确证了自己的存在。 4.人生的一种境界追求或生存态度。这种人生追求诗意、创造和爱。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生的一种 最高境界。 四、简答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要点:(1)民俗风情是一个民族文化创造的结晶; (2)民俗风情包含人生、历史的图景; (3)民俗风情有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4)在民俗风情的活动中,底层百姓体味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2.要点:(1)艺术品与与器具都是人工制品,都是人为了某一目的而制造出来的技艺品。但制造艺术品的 目的是为了精神需要,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器具的制造目的是为了某一使用,器具是 一种工具性的东西。艺术品的制作没有明确的目的,而器具的制作有明确的目的。 (2)器具的制造可以传承,而艺术品的创造难以传承。 (3)艺术品的精神性往往是全人类的,而器具的使用往往有地域性和时间性。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答案要点: 首先对西方传统美学的有关美的讨论进行了清理,指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主客二分的方法。 其次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进行了回顾,认为有一个合理之处,即天人合一的思维方法。 接着提出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再提出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 最后得出“美在意象”的观点。 2.答案要点:(1)“空灵”的“静”在本首诗的体现; (2)“空灵”的“悟”(形而上的愉悦)在这首诗中的体现。

美学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美学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美学学习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整理的美学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学学习心得体会1 学习了《美学概论》,我了解了什么是美学,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美感经验,美感经验的形态,审美活动的本质,作为显现的符号形式,艺术活动等七个主要问题。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最一般的美学理论知识,还掌握了相关的美学史上的重要理论成果,包括最新的理论成果和本学科的发展趋势。 美学的研究对象包含以下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从客观方面研究审美对象,阐明美的本质和根源,研究美丑的矛盾发展,美的各种存在形态以及崇高、滑稽、悲剧、喜剧等的本质特征和相互联系。 从主观方面研究作为审美对象的反映的审美意识,阐明它的本质、反映形式的特征及其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研究作为审美意识的物质形态化了的集中表现的艺术,阐明艺术的本质、内容与形式、种类,以及艺术创造活动的规律性和作为这种创造成品的反映、评价的艺术欣赏、艺术批评等问题。 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种属性,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属

性,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这种存在,与人类意念正方向指向有关。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美是一种关系属性是唯一切合实际的解释。 美的现象是很复杂的。我认为,没有人也就没有美。在没有人类之前也就没有美的现象,一种物理现象不与人关系不可能具有任何审美意义,这是其一。其二,美的现象不会出现在其它非人类活动领域,一只蝴蝶虽在花丛中嬉戏,但它绝不会感受到花的美。同样,蜜蜂巢穴绝不会使用“美的尺度”来建造。其三,说“美”这个词,意味着它是人与对象之间所形成的独特的“关系”,除了这个关系外,美不可能出现在别的任何地方。可能有人会说,在没有人类之前,璀璨的星空不是照样在天穹上闪耀吗?不是仍有无数的鲜花在盛开吗?黄山、石林不是照样存在吗?我们说,这些只是物理现象或事实,如果不与人关系,美或不美,都是不得而知的。审美经验是美的现象惟一的见证。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 《美学概论》对审美经验的见证作了描述:美是属于人的现象,没有人便没有美,美的现象只存在于人与对象发生审美关系的那一刻,即产生于审美经验之中。审美经验是美的现象的惟一见证。其一,如果没有审美经验,我们就不能断定美的现象是否存在,美的现象只能出现在审美经验之中。所以,它是“惟一的见证”。其二,如果一个事物与人没有发生审美经验关系,我们便无法断定它美或者不美。一朵花、一幅画,如果不出现在审美经验中,它仍是一件物理体。你不阅读《红楼梦》,不与它发生审美关系,它只是置于书架上纸制品。至于它的内容是否美,你是不知道的,是无法断定的。审美经验是美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结课论文 美,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我们只是站在一个人们普遍所处的深度去看待,上升到美学这一概念,又该怎么理解它呢?作为军校大学生又该怎么看待美学,认识美学呢?在感受活动中,只有审美受到哲学家的关注,哲学家成立了美学专门研究审美和美。美学有三大问题,一是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二是美的本质是什么,三是艺术该如何定义。美的本质问题已经困扰了哲人们几千年,从柏拉图提出千古疑问“美是什么”开始,无数的哲学家、美学家前赴后继地提出了无数的关于美的定义,这些定义至今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一些美学家已经开始放弃寻找美的本质,于是,人们至今没有找到美的本质。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美的探索与追求。通过本学期美学概论课上三位教员的悉心讲解和自己的认真学习,我了解了美学的发展历程,美学的主要内容以及何为审美的人生。下面就我的理解来谈谈我感触较深的地方。 第一个是关于自然美的,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自然美包括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草木鱼虫、园林四野等等,非常广阔多样。自然美作为经验现象,是人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的。自然美又包括环境美学,景观美学,生态美学合自然美学,自然美本身是审美意象。 第二个就是社会美,社会美是美的现象形态之一。指人类社会创

造的事物的美以及人类精神、行为的美,是一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和现象呈现的美。与自然美合称现实美。包括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环境美等。它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因此人的美在社会美中占有中心地位。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美又有人物美和日常生活美两个主要内容。 第三个是艺术美,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艺术美作为美的一种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从本质上说,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定向化活动。因此,艺术美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性显现。是指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美,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目标、审美实践要求和审美理想的指引,根据美的规律所创造的一种综合美。艺术品呈现一个意象世界,艺术是多层面的复合体,有材料层,形式层和意蕴层三个层面。艺术创造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的过程。 第四个是科技美,是形容在某种领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通常的表达术语是科技。而在科技里加一‘美’字时更加形容了科技的效果。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汇合。科技之美主要表现在科学美与科技美两个部分。科学之美表现在有科学体现出来的理性美,科学的客观存在和科学美的特征(简单性,统一性,对称性和和谐性)三个方面。技术美学是现代生产方式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产物,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技术美学是美学原理在物质生产和生活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是设计观念在美学上的哲学概括。技术美学表现出高度的综合性,它不

南开17春秋学期《美学概论》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v 1. 下列诗句中表现了“空灵”特点的是(). “独坐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标准答案: 2. “空灵”作为审美形态,它最大的特点是() . 空 . 静 . 无 . 清 标准答案: 3. “沉郁”的文化内涵,就是儒家的“仁”,也就是对人世沧桑的深刻体验和人生疾苦的深厚同情,在中国文学史上“沉郁”的最典型的代表是() . 白居易 . 杜甫 . 范仲淹 . 王安石 标准答案: 4. 崇高意象世界的核心意蕴是() . 追求无限 . 命运 . 静穆、和谐 . 高尚、圣洁 标准答案: 5. 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人美感() . 与生殖崇拜观念相关 . 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 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 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标准答案: 6. 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意象”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 . 《春秋》 . 《尚书》 . 《易传》 . 《文心雕龙》 标准答案: 7. “美是理念”的理论是()提出的 . 黑格尔 . 亚里士多德 . 柏拉图 . 毕达哥拉斯

标准答案: 8. 在谈到审美态度时,心理学家()用“心理距离”来解释这种审美态度 . 弗洛伊德 . 荣格 . 马斯洛 . 布洛 标准答案: 9.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最能体现的艺术倾向是() . 以丑为美 . 崇美抑丑 . 美丑不分 . 无美无丑 标准答案: 10. 技术美是社会美的一个特殊的领域,技术美的核心是() . 功能美 . 实用美 . 形式美 . 审美价值 标准答案: 11.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体现了() . 美在理念 . 美在移情 . 美在关系 . 美在完满 标准答案: 12. 在中国,最早倡导美育的思想家是() . 孟子 . 孔子 . 蔡元培 . 李大钊 标准答案: 13. 18世纪奥地利音乐家天才莫扎特的作品突出的显示了(),甚至有人评价说:“这种美只有在上帝身上才有,只能是上帝本身。”等 . 优美 . 崇高 . 特殊的灵魂美 . 壮美 标准答案: 14. 西方美学史上,从主客二分式到天人合一式思维模式转变()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 . 黑格尔 . 海德格尔 . 康德 . 萨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