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花鸟画(一)

第13课  花鸟画(一)
第13课  花鸟画(一)

第13课花鸟画 (一)

◆本课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基本技法以及相关基础知识。学习菊花、梅花画法,运用中锋、侧锋等笔墨技巧创作一幅简单的花鸟画作品。

◆本课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花鸟画知识,体会花鸟画笔墨技巧。

◆本课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笔墨的技巧,处理画面的主次、虚实关系。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本套教材“中国画系列”知识体系中的一课。从本套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彩墨游戏(一)》和《彩墨游戏(二)》到四年级下册的《用彩墨画鱼》、《动物的脸》的编写都是按照《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用毛笔、宣纸、国画颜料等尝试中国画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了解这些工具材料的基本特性及使用方法。在本册教材中本课与《花鸟画(二)》《山水画》《有特点的人脸》形成一个知识单元,特别是与《花鸟画(二)》一课在表现内容和形式上有着递进的关系。本课的突出特点是由过去体验笔墨乐趣过渡到正式的中国画学习,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并进行中国画小品的创作,体验笔墨之美,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花鸟画的独特内涵,从而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画科之一,以描绘花卉、竹石、动物(以鸟类即翎毛为多)为画面主体。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工笔花鸟画和水墨写意花鸟画两大类。或勾勒填彩,色彩艳丽。或水墨晕染,雅逸清淡,各具特色。

中国花鸟画是为工艺装饰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原始彩陶和商周青铜器上,已可窥见花鸟画的端倪。根据文献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独立形态的花鸟画作品和一些擅长此类的画家。如顾恺之的《凫雁水鸟图》、萧绎的《鹿图》等,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迄今已无迹可考。至唐时,花鸟画正式形成独立的画科。由于当时宫殿、屋宇、陵墓及寺观壁画的装饰需要,发展迅速,出现了一批画家,《宣和画谱》中记载:曹霸、陈闳的鞍马,冯绍正的画鹰,薛稷的画鹤,韦偃的画龙,边鸾、滕昌佑、刁光胤的花鸟,孙位的画松竹,不仅表现了强大的阵容,而且各自都有杰作。如薛稷画鹤,杜甫有诗赞曰:“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低昂各有意,磊落似长人。”五代时,画坛出现“徐、黄二体”并影响至北宋初期。由于题材与表现手法的不同,分别呈现出“野逸”和“富贵”的旨趣。北宋中期以后,随文人写意画风的兴起,出现了水墨花鸟画,画家们多以“四君子”(梅、兰、竹、菊)为题材作画,各有寄托,寓意深远。特别是明代晚期的徐渭,作品“不求形似求生韵”,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对后来的石涛、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的写意花鸟画皆有很大的影响。近现代以来,花鸟画名家辈出,虚谷、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李苦禅、陈玉圃等,都创造性的发展了中国传统花鸟画。

在中国画的发展进程中,花鸟画逐渐形成了注重花之形态与生意、鸟之造型

与神态的艺术表现传统,讲究托物言志,讽喻寄旨,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构图上主要以折枝花卉的形式分布画面,特别注重要摆好主宾揖让的关系,布局讲究疏密错落,前后贯穿,变化掩映,而在色彩运用和诗书画印的结合上,同样具有一般中国画的特点。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共有三个页面。

1.图片部分

(一)经典名作欣赏。师法名家经典之作是中国画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详察经典名作的用笔、用墨、设色、布局、行气等,以培养正确的入门基础。从经典入手,培养正见,少走弯路,起步高,终身受益,所谓“蒙以养正”。

教材28页展示了吴昌硕的《菊石图》和董寿平的《春风第一枝》两幅国画作品。这两位近现代花鸟画代表人物,特点和风格不同,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他们分别擅长菊花和梅花。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四君子、紫藤、牡丹、水仙等都是他最喜欢表现的题材,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的行笔、篆刻的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画风。菊花是他经常入画的题材,在他的《菊石图》中,菊花采用中锋勾勒,菊叶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层次分明,菊花伴以岩石,相映成趣,菊花红、黄两簇,用色艳而不俗,再配以画上所题写的真趣盎然的诗文和洒脱不凡的书法,并加盖上古朴的印章,使诗书画印熔为一炉,雄浑古雅,别具一格。左侧还有现代国画家董寿平的梅花作品《春风第一枝》和梅花的摄影图片,通过国画与摄影作品对比可以发现,经过画家艺术提炼的国画梅花作品和生活中梅花的不同,中国画讲求意在笔先和意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画家将胸中所思与眼中所见结合起来,借物抒怀,倪瓒所谓“聊抒胸中逸气耳”。国画梅枝的穿插是以“女”字的形态表现出来的,有“无女不成梅”之说,以“女”字形交叉画梅枝,显得梅花枝干转折劲健,富有动势,使用侧锋重墨表现枝干,使人赏心悦目,梅花则采用点厾的技法根据花形点染,使人得到美的享受。

(2)菊花画法步骤。教材29页通过展示国画菊花的技法与国画的小知识,

指导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国画技法,初步了解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是中国画最基本的用笔方法。教师在步骤示范中也可以告诉学生,绘画过程不是死板教条的,也可以先画花枝再画花和叶。教师只要示范演示好菊花或梅花的画法,给学生以适当的启发即可。

(3)学生花鸟画小品。在30页出示了3幅学生作品,在画面构图、用笔设色、落款、画面安排上都体现了教材的要求,也为学生理解花鸟画的创作提供了参考范本。

2.文字部分

教材中有关于花鸟画的简要概括的说明文字。“思考与讨论”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从物理到画理的艺术处理,如何用笔墨来表现花卉,明白艺术创作要以生活为来源。“小知识”辅以图片介绍了中锋与侧锋用笔的不同,还有中国画的“题款”知识,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丰富了本课的传统文化内涵。“评一评”总结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又强调了学生创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彩墨游戏》(一)、《彩墨游戏》(二)、《娇艳的花》,八册学习了《用彩墨画鱼》、《动物的脸》等以彩墨形式进行的创作,积累了一些用笔、用墨、用色技巧,为正式学习国画奠定了基础。但对于正式的中国画创作如观物取象、用笔用墨、落款等方面综合性创作与表达还不够成熟。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知识: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基本技法以及相关基础知识。

技能:学习中国画菊花、梅花画法,能运用中锋侧锋等笔墨方法创作一幅简单的花鸟画作品。

⒉过程与方法

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知识,在体验、临摹、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花鸟画的表现方法。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文化精神。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感悟绘画与自然之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⒈教学重点:了解中国花鸟画知识,体会花鸟画笔墨技巧。

⒉教学难点:熟练运用笔墨的技巧,处理画面的主次、虚实关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参考

设计一北京市海淀区西苑小学肖红

设计二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李娟

四、教学建议

(一)课前工具准备要妥善

从本节课开始,学生正式学习中国画,绘画工具毛笔、墨汁、宣纸、砚、画

毡等要提前准备好。学习中国画从花鸟画入手,相对于山水、人物较易于掌握,练习中锋、側锋、顺锋、逆锋的用笔方法,感受浓、淡、干、湿、焦墨色等等,要多准备宣纸便于学生做练习。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场所,给学生的第一幅中国画小品创作留下美好的体验,提升兴趣。

(二)问题预设要有层次,教学情境创设要有感染力

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都要围绕知识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边思考、边体验,用问题来调控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意识点出中国画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利用诗文、音乐(古琴曲尤佳)来渲染气氛,导入课题;请学生朗诵历代梅花、菊花佳句,感受梅花和菊花的个性;欣赏经典名曲,感受音乐表现的人文意境。

(三)课堂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国画技法性很强,绘画技法、绘画语言需要教师正确示范和引导,如基本用笔方法,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点厾、勾勒等;墨法有浓、淡、干、湿、泼墨、浓破淡、淡破浓等,教师要帮助学生规范学习国画。课堂上教师应该出示大量的菊花和梅花的照片,对花、叶、枝干、环境等给予详细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创作。教师示范给学生学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但过度示范会使全班学生作品形成千人一面的不良后果,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认真观察,将教师示范的技法恰当地应用到花鸟形象中,大胆动手,细心收拾。

五、相关资料

1.吴昌硕(1844——1927)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诗人。原名俊,字俊卿,别号苦铁、破荷亭长、无须老人。13岁开始操刀治印,29岁离家巡师访友。1887年移居上海,从师任伯年,开始绘画活动。任伯年授以“不妨以篆籀写花,草书作干,变化贯通,不难得其奥诀也”,从此开始了绘画创作活动。1904年担任杭州西泠印社社长。

他作画从起步阶段便出手不凡,所画墨荷有八大山人遗风。酷爱写意花卉,四君子、紫藤、牡丹,水仙、玉兰芭蕉等是他最擅表现的题材,由于其书法、篆刻等功底深厚,其画作苍拙浑厚,古意十足。而且用色大胆,色彩丰艳不失高雅,且能显现“墨痕深处是真红”的内蕴,使写意花鸟画实现了由水墨到水墨兼色彩

的转变,对后人产生了深刻影响,后人辑有《吴昌硕谈艺录》、《吴昌硕画谱》、,《吴昌硕作品集》。家乡安吉县建有吴昌硕纪念馆。

2、董寿平(1904-1997)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原名揆,字谐柏,后改名寿平,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杜戍村人。他以画松、竹、梅、兰著称,晚年则以黄山为题材画山水,亦善书法。

出身诗书世家。董家收藏文物书画甚多,海外闻名。董寿平受家庭影响,自幼就喜爱书画。董寿平善画梅竹,朱砂红梅堪称绝技;写竹时笔墨简练,坚挺轩昂,构图空灵,以书法为之,浑厚古朴。所写墨松富有生活气息,笔墨苍劲,繁简相宜。山水画卷则多以黄山奇峰老松为题材,不拘峰石之形似,而求整幅气韵的统一,在画界享有“董梅”、“寿平竹”、“黄山巨擘”的雅誉。他的书法艺术富有个性,苍劲刚健、古朴潇洒、神形兼备、气度豪放,显示出了他那高尚的精神境界、渊博的学知和刚正不阿、胸怀坦荡的品德。

3.菊花知识介绍

(1)形态特征

菊花为多年生草本,叶互生,有短柄,羽状浅裂或半裂,基部楔形。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直径 2.5-20厘米,大小不一,舌状花白色、红色、紫色或黄色。培育的品种极多,形状因品种而有单瓣、平瓣、匙瓣等多种类型,当中为管状花,花期 9-11月。雄蕊、雌蕊和果实多不发育。

(2)菊花文化

菊花经历风霜,有顽强的生命力,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菊花由此得了“花中隐士”的封号。菊花的颜色多种多样,含意也不尽同。菊花象征久长,因其在秋季开放,故为秋的象征,人们甚至把九月称“菊月”,菊花也用来象征长寿或长久;并且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采的菊花更有意义,多用其精制菊花茶,更有人将这一天采的菊泡陈年米酒,或者是用菊花沐浴,皆取“菊水上寿”之意。通常艺术作品中,菊花和九个鹌鹑,有“九世居安”的意思;菊与松树画在一起,叫做“松菊永存”,表示祝愿接受此画的人长寿。

4.梅花知识介绍

(1)形态特征

梅树株干呈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叶片广卵形至卵形,边缘具细

锯齿。花每节3-4朵,无梗或短梗,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于早春先叶而开。我国两广和云南地区冬季(12月下旬-2

月上旬)绽放,北京地区春季(4月上旬),南北方时间有所差别。

(2)梅花文化

梅花寓意:坚强、高雅和忠贞。

梅花象征我们的民族精神。梅花在寒冬依然不屈地绽放,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奋斗、不畏艰难的可贵精神品质。中国古代就多有诗人咏诗颂梅,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也被认为是最有气节和傲骨的花种,虽然其生长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强、快乐地绽放,表现了一种开拓进取,迎接希望的无畏精神与乐观性格。

中国画以梅花入画,有历史记载始于南北朝,中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画梅名家有:元代王冕、清代金农、汪士慎等,现代齐白石、关山月、董寿平等。

(编者: 教富斌)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美术学习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单元。该单元由中华博览和世界之旅两部分组成,本册介绍的是中国花鸟画和外国静物画。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分析美术作品,他们还没有系统的认识。教师应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中外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并评述相关作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全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 一、教学路径 在中国画中,花鸟画是与人物、山水画鼎足而立的画科。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其不仅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且在世界美术领域亦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花鸟画千年不衰,为广大的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 从黄筌的《写生珍禽图》、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到文同的《墨竹图》、朱耷的《游鱼》,再到齐白石的《蟹篓图》……中国花鸟画的画家们在看似寻常的花鸟虫鱼中发现自然之美,运用笔墨色彩的技巧去表现大自然中的丰富和生动。他们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反映社会现实。在画家的笔下,花鸟画不仅仅表现花鸟之美,更是把花鸟作为表达特殊情感的重要媒介,这远远超出了花鸟本身。 本课以名家画作为切入口,围绕花鸟画家如何描绘自然,又如何表达情意而展开。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评析,逐步理解中国花鸟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二、课时建议 2~3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名家名作的欣赏,让学生们了解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和花鸟画家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让学生们学习多角度欣赏花鸟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们体味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美,感受花鸟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如何表意。 教学难点:理解花鸟画抒情写意的独特表现形式。 三、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赏析要点 本课知识点、结构

第13课 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第13课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叫刘国栋,是胶南市第八中学的一名美术教师,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我今天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是山美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美术的风格与创新的第四课,上好这课尤为重要。使学生能够大致的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 2、教学指导思想: 一、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两全”,即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通过大量的图片, 使学生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使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加强学生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增强对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在教学中,紧紧把握一个思想: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中国美术变革的历史必然性。 2)、西画的写生、写实技法对中国传统美术具有怎样的变革作用。 教学难点:西方美术的写生、写实观,与中国传统美术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术观,是产生自完全不同的两种文明历史中的,两种美术观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美术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美术技法,并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 5、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二、说教法: 总的来说,我这节课运用方便快捷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是现代教学的需要,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在这个课件中,为了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我运用的教法有:直观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学科渗透互助教学法、音乐陶冶教学法…… 学科渗透互助教学法:在所有教法中,学科渗透互助教学法是我探索的特色教法之一。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让学生全面发展,美术欣赏课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美术这个小范围,要在欣赏美术的同时,穿插历史、文学、音乐等学科知识,使美术教学“活“起来。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要培养的是会学习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课我交给学生的学法有:自学讨论法、质疑法、学科渗透互助法、练习法、观察描述法、导学式小组合作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我是这

中国花鸟画各种知识素材

中国花鸟画教案 [教学内容]:中国花鸟画技法及中国花鸟画传统与现代材料与技法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概况的讲授,使学生能系统的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况。 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花鸟画的造型特点、艺术特点和基本至画法步 骤,领会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特点,提高欣赏水平和表现水平,了解中国花鸟 画的教学特点和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观摩、示范、个别辅导、集体讲评。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四年制本科学生、教学重点在于工笔花鸟,特别是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学习。教学方式采用临摹、个别辅导相结合。在学生掌 握技法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领会能力,掌握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 美表现特点。 一、中国画概述及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流变 中国画的历史悠久,深深涵泳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历史虽然悠久,发展也很成熟,但其“中国画”之得名并不早,大致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之时,国人面对西方艺术为了树立中国艺术的独立品格才提出了这个概念。 学习中国画,首先要从总体上对中国画有一个概括的认识,诸如中国画的风格特点、艺术规律、美学思想等,树立一些基本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逐步的掌握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技巧。而要在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相应的成就,必须努力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各种修养,包括吸收西方文化的精粹,融会贯通,才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受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深深涵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数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等完整的艺术体系。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画的立意、意境、经营、笔墨、程式、风格等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和理论不断成熟的过程。这些经验和理论,既符合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独具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质,有着明显的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精神阐发,与世界各国的艺术相比较,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而且得到了

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花鸟画(二)

《花鸟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临摹和添加的创作方法,进一步体验生宣纸、毛笔、墨、彩、水的性能及侧锋、中锋、干笔湿笔方法,感受花鸟画创作的乐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针对侧锋、中锋、干笔、湿笔等不同运笔用墨的方法,及得到的效果进行探索与交流。情意:对比自然中的花鸟,欣赏研究一幅花鸟画,了解画家用笔用墨的方法。 能力:在欣赏了解花鸟画的基础上进行临摹练习,以此来培养学生欣赏水墨之韵味,感受水墨特性。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写意花鸟画形式,特点及其发展概况;赏析作品、《岭南三月》、《孔雀图》、《墨葡萄图》、《竹石图》、《小鸟》等。难点:笔墨的运用。学习材料: 课件、彩带、皱纹纸、彩纸、毛线。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曲子表现了些什么?播放:音乐《百鸟朝凤》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拿起手中的笔把刚才音乐中所听到的动物画下来吧。(用自己的测验纸画)展示学生作业(赞扬为主) (静)学生自学P.34上的内容。(课件8—书中作品)要求: ①了解本节表现了什么内容? ②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4分钟)

(问)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从刚才的这段音乐中听到了些什么呢?你本节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生答) (问)哪位同学能说说,你最欣赏哪一幅画,说说为什么?(生答) (动)同学们,现在分小组(4人)讨论一下,说说中国传统花鸟画绘画有哪些特点。(40-50秒)二、欣赏中国花鸟画。 那么什么是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三大科之一的花鸟画,顾名思义是表现花鸟的。实际上,花鸟画的题材内容是非常广泛的。1000多年以来,史书上记载着大量描绘鸟、虫、鱼、山花野蔬、鹅蛙蟹虾、谷虫桑麻的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包括了与动植物生活、生长有关的一切环境,如坡石水口、林莽草地、池沼溪潭、篱落棚架、鲜苔葛藤、以及四季、日、月、阴、晴、雨、雪、晨、夕等等。可以说除人物之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可以作为花鸟画的表现对象。(1)“气韵生动”是形与神在画面上的统一,这个统一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2)骨法用笔是绘画表现上关于用笔的问题,是运用线描表现对象形体的重要技法。(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象必在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于本意,而归乎用笔。”教学意图: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概况。 三、教师示范让学生找一找老师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植物与小鸟的?(没骨法、勾染法,蘸墨、蘸色的方法可以重点讲一讲) 教学意图:学生观摩侧锋、中锋、干笔、湿笔等不同运笔用墨的方法,四、欣赏书上范作P30与自然中的花鸟做比较 1.画植物枝、干时中锋用笔教多,墨色较干;画叶时侧锋用笔教多墨色较湿 2.画鸟时概括、简练,墨块运用教多,勾笔墨色较干些 3.石块的画法勾染较多 4.注意墨色深浅的控制与水分的多少有关五、学生临摹练习 教学意图:在欣赏了解花鸟画的基础上进行临摹练习,以此来培养学生欣赏水墨之韵味,感 受水墨特性。

古代花鸟画欣赏

古代花鸟画欣赏(教案设计) 一、授课课题: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 二、授课时间: 2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绘画传统和欣赏评论方法。 2、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分析评论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绘画传统,写生的绘画传统,让学生体会画家细致观察生活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托物言志的绘画传统,使学生了解画家的志向,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绘画传统和欣赏评论方法。 五、教学难点:教学生评论欣赏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的中国画知识,自主分析评论。 六、课业类型:讲授 七、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法 八、教具学具:教材,ppt 九、板书设计:1上课要求 十、教学过程: 第一课 导入: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动画《螳螂捕蝉》 提问:1.同学们欣赏完这段动画片有什么感受呢?(美、生动) 2.动画中都画了些什么? (引出花鸟画的题材——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为主题。) 中国画中以花卉虫鸟为绘画内容称为花鸟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移情草木——中国花鸟画 课程内容: 一、中国花鸟画的写生传统:

1中国花鸟画萌芽于工艺美术的纹样上(古代大量工艺美术品上,都经常出现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 2唐代---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科。 问题1:欣赏韩滉《五牛图》看看他们是什么动作? ——步者、屹者、正踌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驰者。 总结:结构准确,造型生动,形貌真切。写实技巧高超,画风工整朴实。源于画家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花鸟画写生为基础的传统。 问题2:画家表现了牛的什么特性?——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习性特征。 总结:写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表现出花鸟虫兽的生命力极其各不相同的特性。3北宋 问题:猜猜这只蝴蝶是真是假? 这是赵昌所画的《写生蛱蝶图》花卉用笔简率,变化自然。蝶用笔精确。 北宋---北宋后期,由于宋徽宗赵佶对绘画的特殊爱好,建立画院,倡导写生,花鸟画进一步向工笔写实发展,笔法工整细腻,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颠峰水平。 4南宋 南宋小品画出现一草一花、一鸟一鱼、数枝秋草、一湾流水、一瓶花卉题材小不见奇。但精心工巧没有一丝疏忽。对生命的尊重。 追求意趣,画面雅致。 林椿《果熟来禽图》——作品风格在布局造型上在写生的基础上,更注重生命力和情趣的表现。小鸟有欲飞之态。技法更为生动。通过小景小趣,反应出大的自然观是最高的一种境界。 二、中国花鸟画托物言志的传统: 元代 提问思考:《墨梅图》王冕元,寻找发现花鸟画的另一个传统是什么? 提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花鸟画(一)》说课稿

《花鸟画(一)》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花鸟画(一)》,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的教学内容,本课的突出特点是由过去体验笔墨乐趣,过渡到正式的中国画学习,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并进行中国画小品的创作,体验笔墨之美,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花鸟画的独特内涵,从而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二、学生情况 五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接触了中国画的画法,在以彩墨形式进行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用的用墨,用色技巧,为正式学习中国画奠定了基础,但对于正式的中国画创作,如观物取象,用笔用墨,落款等方面的综合性创作与表达还不够成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相关知识及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学习菊花梅花画法运用中锋侧锋等,笔墨技巧创作一幅简单的花鸟画作品。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文化精神,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感悟绘画与自然之美

3、教学重点:了解中国花鸟画基本知识,学习中国画的中锋和侧锋用笔方法。教学难点:熟练运用笔墨的技巧,处理画面的主次虚实关系。 四、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讲解等学法:观察分析、讨论、操作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诗配画,激发学生对菊花和梅花情感。毛泽东《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陈毅的《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二)、探究花的结构 1、为什么自古以来很多中国人喜欢梅花,菊花呢?这两种花有什么独特之处吗?(梅、菊、竹、兰) 2、观察梅花与菊花的花头有什么不同? 梅花的花瓣为圆形,菊花的花瓣为丝状。研究花的结构,探究与之适用的笔墨技法。 (三)探究中国画作品中的梅花。 中国画作品中梅花的枝干,花朵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什么不同?这样画的梅花美在哪儿?这样表现的梅枝干?(似与不似之间,艺术精髓。) (四)探究中国画技法 1、欣赏《春风第一枝》探究技法。讲解中国画的技法,边讲边演示。 2、指导学生尝试使用中国画工具表现点、线、面元素。(不同的用笔方法可以表现出绘画中的各种元素。)体会笔墨探讨笔墨技法的使用方法,学会创作。

第十三课教师版

单元名称:Unit3Safety 课题:Lesson 13:Be Careful, Danny! 【导学目标】(2mins) 1.掌握本课重点单词:safety, careful, hang-hung-hung, lie, serious, necessary 2.掌握短语:be careful, jump up, try to d sth, on top of, be concerned about 3.理解重难点句子:①Isn’t it beautiful? ②I don’t think my arm is broken. 【课前预习】(5mins) 1.自主学习,给出相关的词形变化:1)hang 悬挂(过)_____(过度)_____ (现分)______2)safe(名)_______(副)_____(反)_________ 4)lie 躺(过)_____(过 分)_______(现分)_______ 5)lie 说谎(过)____(过度)____(现分)______ 6)break(形)_______ 7)over(反)_____ 8)care(形)_______ 9)fall(过)_______(过度)_________ 2.自学课文,在文中找出下列短语,并翻译:1)be careful= ________= __________ 2)jump up______ 3)try to do sth________ 4)on top of _______5)be concerned about________6)call an ambulance_________7)on the floor________ 【课堂互动探究】(28mins) I .Read the lesso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Exercise 1,page35) II. Read the lesson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s.(Exercise2, page35) III. Discuss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 He sees Danny lying on the floor. see sb doing sth 意思是_____________ 【应用】He saw some boys ___________(fly) kites in the park. “看到某人做过某事”为see sb do sth 【应用】He saw a person ______(come) in his office. “经常看到某 人做某事”为often see sb do sth 【应用】 Iane often sees her son ___(play) soccer. 2. I don't think my arm is broken.此句意思 为_________________I don't think...为否 定转移否定前移的用法:即主句的谓语 动词用否定式,而从句的谓语动词用肯定 式。主要有think, believe, suppose, expect, imagine 等词。【应用】我认为 他通不过考试。I _____ _______he can pass the exam 3. Isn’t it beautiful? 此句翻 译为________________,此结构为否定疑 问句,回答时用“yes不”或“no是”,且 yes 后结构为肯定,no 后结构为否定。 【应用】Don’t you want to go ? -- Yes, I do. 不,我想去。(事实是肯定的) Isn’t he at home? -- ____ _________.是的,他不在 家。(事实是否定的) 【达标检测】(5mins) 1.I don’t think he is ____ to finish the work. A.careful enough B.enough careful 2.Look! A dog is _______(lie) in the middle of the street. 3.There are many old people ________(play) sports in the park in the morning. 4.When I passed by yesterday, I heard the girl ________(play) the piano in her room. 5.Yesterday I happened __________(meet) Jim in the street. The road is very__________. 6.You can drive _________(safety). 7. Please try ___________(not be) late for school next time. 8.I think I’m tall enough.(改为否定句) I ______ ______ I ______ tall enough. 9.Drinking eight glasses of water every day is necessary. (改为同义句) It’s 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 eight glasses of water every day. 10.Isn’t it beautiful? (根据汉语回答句子) _____, _____ _____.(不,它很漂亮) 11.She hurt herself yesterday.(改为否定 句) She _______ _______ herself yesterday. 12.W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window?(改为祈使句) ________ the window, please! 13.My head hurts a little.(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your head? 14. Are you OK,Jenny? (改为同义句) Are you______ ______? 批阅等次:时间:次数:

第14课 花鸟画(二)

第14课花鸟画(二) ◆本课知识与技能: 了解花鸟画的简单知识,学习中国花鸟画中表现鸟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及表现手段,创作一幅鸟类题材的花鸟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表现能力。 ◆本课教学重点: 用中国画技法概括地表现麻雀、猫头鹰等鸟类的动态特点。 ◆本课教学难点: 鸟的结构与动态变化。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是继《花鸟画(一)》的学习成果之上继续深入学习花鸟画中鸟的表现方法的中国画学习课程。中国花鸟画的描绘对象不仅仅是花卉、竹石和禽鸟,广义上讲还包括走兽、水族等。画家在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界,以极高的艺术价值,享誉于世界画坛。人们对花鸟画的要求是“活色生香”,对禽鸟要求是“活泼灵动”。花鸟画要形神兼备。在本册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中国画独特的笔墨情趣。 本课以2011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采用多种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国花鸟画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笔墨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共三个版面,31页呈现给学生们的是林风眠创作的《猫头鹰》和崔子范创作的《芙蓉翠鸟》,在本页左下方的《鸟的外形动态示例》给学生展示了中国画中“鸟不离卵”的画鸟的窍门,即在鸟的造型中让它们的身体始终保持为椭圆形,就会有七分的相像。因此在引导学生观察鸟的造型时,我们不妨让学生用手在图片上勾画一下,使鸟的结构在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印象。 32页用了整版图文并貌地展现了猫头鹰的画法的全过程, 并在小知识的版块中介绍了中国画技法之一的破墨法。“思考与讨论”给学生提出了学习指导,对比自然中的鸟与画家笔下的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看一看画家是怎样用笔墨来表现鸟的?讨论怎样构思画面更显得有情趣……第33页由优秀学生作业和“艺术实践”及“评一评”三部分组成,“艺术实践”中明确指出了学生的创作方向——用学习到的中国画技法画一幅猫头鹰或其它鸟类的小品画,注意鸟在画中的位置和墨色的变化。学生作品“评一评”的环节中让学生用所新知来评价,既是对重难点的回顾,也是对自己所得的检阅。

《汉语教程》第一册下教案

结合实物、图片、语境、对比等方式进行生词教学,方法得当且有 层次性。对课文和语法点的教学设计也比较合理。练习的设计内容适当 而且形式灵活。总体感觉框架完整、灵活生动。 教学重点的安排还有欠缺,如语法点“太……”,第二课时有关“太……”两种意思对比的练习可以适当增加分量。本课两个课时有些 紧。其他修改意见请见文中批注。 成绩:92分 教案设计 教学对象:一年级留学生 使用教材:《汉语教程》第一册下 课型:初级汉语综合课 课题:《可以试试吗》 课时:2学时(80分钟)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要求学生理解和规范写出并运用本课出现的17个生词。 2.让学生了解汉语钱币的说法,掌握“太+adj.+了”的用法,并重点掌握本课三个语法的用法。 3.要求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流利的复述课文内容。 4.本课的场景是买衣服,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了解在中国买衣服的基本流程,并进行相应的交际性操练。 教学内容及重点: 教学内容: 1.生词17个; 2.语法:(1)动词重叠;(2)又···又···;(3)一点儿、有(一)点儿;(4)太+adj.+了

3.课文(一)、(二)。 教学重点:以下内容有无难点? 1.下列生词的例解和扩展:深、浅、合适、种、打折; 2. “太+adj.+了”的两种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动词重叠的形式、意义和用法,“又……又……”的用法,“一点儿”和“有(一)点儿”各自的用法和区别; 3.根据课文内容,练习买东西的正确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1.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设定一定的场景,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语法规则。 2.运用直观的手段: (1)实物:苹果、橘子等几种不同的水果,解释“种”的含义,并以苹果为例解释“又···又···”的用法。 (2)图片:羽绒服、长、短、深、浅、肥、胖、瘦、打折,并用图片对比展示“合适”。 3.以旧带新:好看(漂亮)可以(行好)便宜(贵) 4.交际活动训练:练习怎么买衣服。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1分钟) 1.稳定情绪,师生互致问候。 2.检查出勤情况。

弟子规第十三课

《弟子规》第十三课教学设计 石人乡小学陈婕 《弟子规》第十三课围绕着装礼仪,通过原文、译解、拓展和故事四个板块展开,将为人处世的小心谨慎渗透于穿衣戴帽之中。原文中的“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要求我们要做到穿着整齐;“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要求我们要做到穿着干净;“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则要求我们要做到穿着得体。译解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能比照原文参考译解轻松理解文章意思,并从中有所感悟。拓展部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诠释韵文的同时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将理论联系实际,为生活提供参考。小故事《子路拜师》进一步阐释了在着装中渗透的“大礼仪”。 1.学生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原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韵律。 2.结合译解和故事,学生能理解原文中对着装礼仪的要求,整 齐、干净、得体。 3.紧扣拓展,联系生活,学生能反思自己生活中的着装陋习, 并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规范自己的着装习惯。 4.在反复吟诵,激烈讨论,实例演示中,挖掘学生的古典文化 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华礼仪之邦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热爱。 1.读文明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一年级学生而言,

要很快理解文言是有困难的。但是原文朗朗上口,迎合了 学生的阅读需求,让其有诵读的愿望。在反复诵读中,相 机创设情境,讲解译文,分享故事,使学生在简单轻松的 氛围中熟读成诵。 2.知行合一。对于原文能读能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学的目的 是为了用,为了指导实践,知行合一。在学生理解原文后, 相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反思,用《弟子规》的 要求规范自己的生活行为习惯。 (一)导入 1.谈话导入:你们是喜欢和穿戴整齐干净的人做朋友还是喜欢邋遢肮脏的人做朋友? 2.小故事: 张九龄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张九龄容貌清秀,平时总是衣帽整洁,总在路上,总显得风度潇洒,与众不同,总能赢得路人的目光。并且每当朝廷重要的朝会时,在众人中间,他也是很显眼的,连皇帝对他的举止都赞赏不已。凡是张九龄在,那里的气氛就会格外愉快,大家都乐意同他这位衣帽整洁而且又有风度的人在一起谈笑、玩乐和探讨学问。张九龄的注重仪表给他带来了好人缘。 3.你会穿衣吗?怎样的着装能为我们赢得好人缘呢? (二)诵读

第13课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第13课 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我今天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是山美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美术的风格与创新的第四课,上好这课尤为重要。使学生能够大致的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 2、教学指导思想:一、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两全”,即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通过大量的图片, 使学生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使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加强学生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增强对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在教学中,紧紧把握一个思想: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中国美术变革的历史必然性。 2)、西画的写生、写实技法对中国传统美术具有怎样的变革作用。 教学难点:西方美术的写生、写实观,与中国传统美术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术观,是产生自完全不同的两种文明历史中的,两种美术观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美术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美术技法,并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 5、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二、说教法: 总的来说,我这节课运用方便快捷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是现代教学的需要,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在这个课件中,为了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我运用的教法有:直观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学科渗透互助教学法、音乐陶冶教学法……学科渗透互助教学法:在所有教法中,学科渗透互助教学法是我探索的特色教法之一。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让学生全面发展,美术欣赏课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美术这个小范围,要在欣赏美术的同时,穿插历史、文学、音乐等学科知识,使美术教学“活“起来。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要培养的是会学习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课我交给学生的学法有:自学讨论法、质疑法、学科渗透互助法、练习法、观察描述法、导学式小组合作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我是这 样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的:

《HSK标准教程》第一册第五课《她女儿今年二十岁》教案

第五课她女儿今年二十岁 一、课型:综合课 二、教学材料:《HSK标准教程》第一册 三、教学对象:汉语初级泰国初中一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 1.生词教学:家、有、口、女儿、几、岁、了、多大 2.课文教学: A:“你家有几口人?” B:“我家有三口人。”A:“李老师多大了?” B:“她今年50岁了。”A:“她女儿呢?” B:“她女儿今年20岁”3.语法教学: 用疑问代词“几”来询问数量。 “了”表变化的用法。 “...今年多大了”来询问年龄。 4.i+1教学:学会中国关于不同年龄人的询问不同。 5.趣味汉字时间:汉字教学“水”。 五、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读生词。 2、对课文熟悉,理解其内涵意义。 3、能够用“几”和“多+大”来询问年龄。 4、简单学会以“了”来表示变化的表达。 5、对句型熟练掌握,并能举一反三。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生词认读;课文的学习和理解;能够使用课文句式问答。教学难点:对“了”表变化意的理解和运用。 七、教学时间:50分钟 八、教辅材料/教具:生词卡片 九、教学环节 (一)复习 1、问候学生。 2、复习上课生词:他/她、的、朋友、同学、汉语老师 3、复习上课句型: “他是谁?”、“他是哪国人?”、“他呢?” (二)教练新内容 1.引入:以贝克汉姆家庭图片,复习上节课句式,引出“他家有几口人?”的教学句式。 2.讲解: 生词讲解:以本张图片进行生词教学。如:“几”,数,图片上的数量,学习量词1、2、3...;“家”,图片展示法;“女儿”,手指贝克汉姆女儿图片; 语法讲解:“贝克汉姆家有几口人?” “贝克汉姆今年多大了?” “他的女儿今年几岁了?” “了”的讲解。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花鸟画(二)》说课稿

《花鸟画(二)》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花鸟画(二)》,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的教学内容,在本册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与练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另画独特的笔墨情趣。本课以《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采用多种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国花鸟画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笔墨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生情况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能大体抓住物象特征,对于中国画笔、墨、水、宣纸之间产生的微妙变化和偶然效果有初步的体验,能够基本掌握中锋、侧锋用笔和墨分五色等笔墨技巧。在教学中要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迁移,抓住重点问题,解决创作中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了解花鸟画的简单知识,感悟花鸟画的,意境美。学习中国花鸟画中鸟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及表现手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表现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继承弘扬中国传统艺术,感悟传统中国画艺术的魅力,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并借助笔墨表达自己的情感。 3、教学重点:学习用笔墨概括,表现鸟类的动作特点。 4、教学难点:鸟的结构与动态变化。 四、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讲解等学法:观察分析、讨论、操作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美丽的形象和活泼的动态,以成为画家创作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鸟的画法:花鸟画(二)(板书) (二)、探究鸟的结构 1、播放动态视频,引导这学生自主分析鸟的结构和外形特点。 学生交流鸟的外形结构:有头部、身体、翅膀、抓子。 (三)观察表现。 引导学生根据书中的步骤图试着画一画麻雀,看看会有哪些问题。 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对墨色与水分的控制掌握不好。缺乏变化……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激发了探究中国画技法的兴趣。 (四)师生体验 1、播放与麻雀造型近似的鸟,改变色彩与动太。师生共同所学到的技法表现这些鸟。 2、为这些鸟加一个美丽的情境。 3、共同探究猫头鹰的画法:(1、先浓墨点睛勾喙,淡头与颈。2、破墨画头

中国花鸟画赏析

中国花鸟画赏析 花鸟画包括花卉、瓜果等植物和昆虫、鸟类、鱼类、走兽等动物题材。西洋画中画花卉、鸟雀的绘画称之为静物画,画家以写实的方法对着景物写生,甚至画僵死的猎物。与此相对应的中国绘画中的花鸟画,完全是凭借记忆默画花卉和动物,也称之为写生,与西方绘画的写生概念不同的是,中国绘画的写生是表现自然物像的生命活力。此外,中国花鸟画家借画花鸟表达了自己的许多寓意,如画家往往将动植物的自然属性赋予人的社会属性。如高大的松树不畏风寒,将它喻为英雄,而矮小的荆棘多刺,将之喻为小人,竹子、梅花、菊花都比较耐寒,故将它们比作君子。有的花鸟画表达了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也有的花鸟画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怀。 中国古代皇帝最喜欢画的就是花鸟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九百年前的宋朝皇帝赵佶画的《芙蓉锦鸡图》轴(绢本设色,纵81.5、横53.6厘米),在古代中国,皇帝是国家的所有者,也是道德的化身。这个皇帝画鸡、题诗的目的是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个道德品性,一,鸡身上的花纹,表示有文化。二,雄鸡的模样很英武。三,雄鸡打架很勇猛。四,母鸡护小鸡很仁慈。五,雄鸡报晓很守时,表示守信用。这些都是他对大臣的要求。画家的表现手法十分生动,一只锦鸡纵身攀上木芙蓉枝上,锦鸡的重量压弯了芙蓉枝,表现了鸡的重量感。 五百七十年前的明代皇帝朱瞻基的《苦瓜老鼠图》卷(纸本墨笔,纵28。2、横38。5厘米)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写意画,看到这只机敏可爱的老鼠,使人忘记了它可憎可怖的一面。朱瞻基最早将老鼠作为美好的艺术形象来描绘,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老鼠美感的艺术家。由于老鼠一胎多子,苦瓜里面也有很多种子,因此将它们作为繁育能力最强的动物和植物。在这一年,即1427年,28岁的朱瞻基盼望生子多年了,终于生了第一个儿子名叫朱祁钰,后来成为明代第七个皇帝。朱瞻基画此图正是为了记录下他最幸福的一年。 四百多年前明末画家徐渭的没有前面的帝王那样的心态,更没有优裕的生活,他的一生非常坎坷。在古代中国,做官以前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没有一次成功,徐渭很想为社会作出贡献,因为怀才不遇,最后得了疯病,他想起自己这一辈子,发出了癫狂般的感慨和愤怒,于是画了这件作品,比喻自己是个明珠,象野葡萄一样被抛在野藤里。人们说,这张画的墨点就如同他辛酸的泪珠。 比较不同身份、地位的画家,他们的花鸟画有着不同的情感,这就是中国古代绘画内在不同的精神所在。

对外汉语教程一上第5课

第5课 语法部分 1.动词词尾”过”::经历和经验的表达 "过"是个动词词尾,表示过去的经验,也就是说,"过"表示它前面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在过去的时间发生过. (1)肯定式:动词(V)+过 你看过这本书吗? 我吃过北京烤鸭. 我来过这儿. 我去过上海. (2)否定式:没(有)+动词(V)+过 我没(有)看过这本书. 我没(有)吃过北京烤鸭. 我没(有)来过这儿. 我没(有)去过上海. (3)正反疑问式:动词(V)+过+宾语(O)+没有? 你看过这本书没有? 你吃过北京烤鸭没有? 你来过这儿没有? 你去过上海没有? 2.动量补语: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次数 动量补语由数词和动量词组成"数词+动量词(V+Numeral)". 经常用的动量词有"次""遍""声""趟""下"等. 动态组词"了"和"过"要放在动词(V)的后面,动量补语"数词+动量词(V+Nu)"前面. 动词(V)+数词(Nu)+次/遍+宾语(O) 我吃过一次北京烤鸭. 他敲了一下儿门. 我去过一次上海. 注意: 宾语是事物名词,宾语多放在动量补语后面;是人称代词做宾语时,要放在动量补语的前面;是人名地名做宾语十,可以放在动量补语的前面或者后面.例如:

(1)她住过一次医院. (2)他找过你一次. ***不能说:他找过一次你. (3)山本以前来过一次中国, 也可以说:山本以前来过中国一次. (4)我听过一遍课文录音. 比较:"次"和"遍" "次"和"遍"这两个词都是动量词。用于反复出现的事物。但是“遍”强调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一般用于“读”、“写”、“唱”、“说”、"看"等动作。例如: (1)他来过我家两次。 (2)这个电影很好,我已经看了三遍了. (3)这篇文章他才读了三遍,然后就背下来了。 (4)这件事你说了很多遍了。 (5)这首中文歌我只唱三遍就会了. (6)这个汉字很难写,我写了十遍才写好. 练习部分 一、选词填空。 A.治烤鸭感冒极了院钢琴菜中药 (1)她听过这支协奏曲。 (2)我从来没有吃过这种。 (3)我没有喝过。 (4)他喜欢吃北京。 (5)按摩能好你的病,你可以试试。 (6)他演奏得好。 (7)你住过吗? (8)来中国以后我得过一次,没得过别的病。 B.次遍 (1)我已经去过两长城了。 (2)那个展览我看过一。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4课花鸟画二:猴子捞月人美版

水墨意趣—猴子捞月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属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五年级的内容,是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在三年级初步接触彩墨游戏基础上的拓展。全课通过猴子捞月的故事贯穿教学始终,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学习用水墨的方式表现猴子捞月的故事情景和中国画的笔墨意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水墨画用笔用墨的特点与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 1、熟悉猴的典型特征,初步学习、感受和体验水墨画用笔、用墨的特点与趣味。 2、通过故事贯穿教学始终,用水墨表现猴子捞月的场景,激发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观察能力和水墨表现能力。 3、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之一,已传承数千年,形成了完备而成熟的美学观和绘画模式。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水墨画的意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引入学习内容,感受和体验水墨画的特点与趣味。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水墨技巧,表现猴子捞月的动作与表情。 教学过程: 一、精灵引猴 (一)引入 师:同学们好,在我的家乡四川,有一座灵山名叫峨眉山。你们知道峨眉山吗? 它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 山既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自然遗产。 老师在此欢迎大家到四川来玩。 (二)示范 师:在钟灵毓秀的峨眉山中,生长着许多“精灵”,它们活泼机灵,自由自在。现在,我来画你们来观察:1.看看它是什么?2.观察老师是怎样用笔用墨的?(老师示范:猴) 边示范边描述:淡墨中锋画圆头, 浓墨一点耳半圆, 侧锋椭圆毛茸身, 顺锋拖出四肢来, 再画细长翘尾巴,

最后点出精灵眼。 看看,它是什么? 生:猴子 ★师:对,猴。那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我是怎样用笔用墨来表现猴的? 二、趣笔画猴 (一)分析特征 师:好,我们初步了解了水墨画猴的方法。但是在大自然中的猴子们,可不止这样一种形态。你对猴的典型特征,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谁来说说? 生:外形特征、动作特征、性格特征……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全面,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视频,再来看看这些山间精灵的魅力。在看视频的时候,记住你最喜欢的动作。 (出示一分钟视频:猴子快乐奔跑与戏耍) 师:谁来说,你记住了哪个动作? 生:玩耍、跳跃、打架…… 师:可见猴子们的动作十分丰富、精彩。那么让我们用刚才分析的水墨画猴的方法,来进行“三分钟画猴”比赛:看看哪一只猴子动作生动、有趣?开始。 (二)初次画猴 (音乐限时:3分钟,《三只猴子》) 师:板书课题:水墨意趣猴子() 师:猴儿们画好了吗?我们来欣赏一下不同形态的猴子。 展示,趣评:让生互猜画的猴在干什么?生动的地方在哪儿? 展示结束:好的,咱们先让这些猴儿们在桌上休息一会儿。 三、猴炼成精 (一)探究动态 师:据说峨眉山的这些猴儿们,每月初一到 十四都隐藏于深山之中,而每逢十五,就会不约 而同的汇聚于峨眉半山的清音阁。咦?为什么 呢?(图片) 生:他们想捞月亮。 师:哦~看来你们和猴儿们想的一样啊! 添加板书课题:捞月 ★师:可是猴儿们要用什么办法去捞月亮呢? 请小组用一分钟时间讨论并交流想法: ★老师总结: 1.团队:(几只猴子) 2.方法:(分工、借力、互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