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集团)公司创新型矩阵管理

春兰(集团)公司创新型矩阵管理
春兰(集团)公司创新型矩阵管理

春兰(集团)公司创新型矩阵管理

春兰(集团)公司

主创人:陶建幸

主要参与人:纪彩虹张鸿志孙庆沈建唐宝玺

春兰(集团)公司是机械工业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大型国有企业,是集科研、投资、贸易于一体的多元化、高科技、国际化的现代企业。

春兰(集团)公司的前身是一家生产空调、冷藏柜、农机具等简单产品的集体所有制小厂。截至1985年,工厂有职工800多人,年产值200多万元,并已连续两年出现亏损。1985年,泰州市政府选任现春兰集团的领导人陶建幸同志担任厂长。从此,使春兰进入了超常规、超高速发展的轨道。

陶建幸同志上任后,在企业经营战略决策、产品开发、企业内部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方面勇于开拓和创新,企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1986年到1993年,春兰的年产值以平均2.5倍的速率高速增长,至1993年,春兰的年工业总产值已达52亿元。

打下牢固基础的春兰,已不满足于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从1993年进行企业扩张和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在泰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公司收购、兼并了一批市内具有较好资质规模、经营不善而长期亏损的老牌国有企业。另一方面,选取摩托车行业作为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第一步。从此,企业开始了规模经营领域的高速扩张期。如今,春兰(集团)公司下辖电器、自动车、电子、商务、海外五大产业公司、42个独立法人单位。其中制造公司18家,并设有春兰研究院、春兰学院、春兰博士后工作站、春兰电器研究所、春兰自动车研究所等科研、教育机构。主导产品包括家电(空调器、电冰箱、洗衣机、彩电、除湿机、暖风机等)、自动车(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机械(发动机、空调

器压缩机、冰箱压缩机等)、电子(多媒体、集成电路、电脑等)4大类15个系列。企业资产总值近15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100多亿元人民币,年出口额近1亿美元。

一、创新型矩阵管理创立的背景

陶建幸同志上任以来十分重视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变化,不断提出各种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企业规范化管理。在此基础上,与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推行企业信息化的同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针对实际,实施管理创新,有效地适应了市场发展变化要求,促进了春兰(集团)公司高速发展。

1991年至1996年,虽然企业规模在逐步扩大,建立了春兰总部,但是产品单一。企业管理体制、管理组织实行的是典型的直线职能制管理模式。它的优点是职能明确、职责分明、政令畅通、步调一致,对春兰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97年起春兰企业更大扩张,产品和产业逐步地多元化,成立了集团公司,并组建了产业公司。这样,管理组织机构越来越庞大,企业的管理层次越来越多,原来直线职能制的管理模式显然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必须创立新的管理模式。为此,我们着眼于建立并实行了三个中心的管理体制:集团公司总部是投资中心;下属的产业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自己经营权的利润中心;产业公司的下属工厂或生产单位作为成本中心,实施了分层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出现了集权与分权的矛盾,分权后的管理职能不能及时到位,生产经营的决策权有所分散,信息反馈不够及时,各种资源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甚至造成损失浪费。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各个层次管理人员因“惰性惯性”,承担工作压力的能力不强,缺乏主观能动性,对企业的更好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面对上述问题,为了改善企业管理状况,陶建幸同志在充分剖析了世界著名公司的管理方式并结合我国国情和本企业的特点,提出了创新型矩阵管理的构架,并诠释了其管

理思想。这一思想和构架,经高级经营管理层充分讨论,逐步完善并得以付诸实施。

春兰(集团)公司创新型的矩阵管理,同发达国家大公司60年代开始实行的矩阵管理是不同的。传统的矩阵式管理是美国加洲理工学院天体物理系F?茨维基教授发明的一种通过建立系统结构来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后来被推广为激励创新的一种管理方法。它应用在项目管理上,是阶段性的,随着项目结束而结束。春兰创新型矩阵管理在传统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将其应用在企业管理体制上是相对稳定的,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创新型矩阵管理按照“横向立法、纵向运行、资源共享、合成作战”的总体构想,由横行的职能部门和纵向的运行部门构成的“管理矩阵”,它既保留了直线职能制的优点,又采纳了母子公司体制和组织扁平化的长处。推行这一管理模式,减少了管理层次,强化了总部决策权限,实现了资源共享,消除了信息阻隔,提高了响应速度,并且充分发挥了职能部门的监督、服务、信息反馈和专家支持的功能,突出了产业公司执行总部指令、发辉企业集团整体竟争力的特点。

二、创新型矩阵管理创立的原则和方针

任何一种组织管理形式的确立,一般都要遵循组织理论的有关原理和经营战略与方针目标原则,分工协作原则,责权利相结合原则,有效管理跨度原则,集权分权适度原则,精干、高效的原则等等。

此外,春兰创新型矩阵管理的创立,还牢牢地把握了以下一些原则:

1、一体化原则:春兰(集团)公司所有子系统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集团的总体战略和整体利益。

2、精减实效原则:减少管理层次,加强资源共享,消除信息阻隔,提高响应速度。

3、透明化原则:在矩阵体制下,管理行为必须透明、公开、公正。

4、法制原则:所有人员都必须遵守企业法规,在规则和制度的约束下充分发挥效能。

春兰(集团)公司始终把企业建立起的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作为管理的重点,

充分发挥三个中心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扬弃在管理中的弊端。

这种管理模式,在于把一般矩阵组织方式与春兰集团的实际相结合,增添了新的管理意识。这些意识主要包括:规则意识,监督和被监督意识,资源共享意识,以及专家支持意识。这些意识逐步变为全企业员工活动的行为准则,变为自觉发挥企业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创新型矩阵管理把“横向立法,纵向运行,资源共享,合成作战”十六字作为管理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针。这十六字方针指导企业创新型矩阵管理运行,充分把企业经营活动以及企业内部的全部管理工作统一起来,挖掘管理内涵,使管理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春兰创新型矩阵管理不只是一种组织机构形式的变化,它包括了管理体制即集权与分权的划分,管理职能与管理职责的界定,管理组织机构的调整,管理制度的修订,业务流程的重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梳理,管理思想的更新与充实等内容。因此,它涵盖了整个企业管理系统,涉及到全企业的所有部门,企业的所有业务活动,企业所有员工的思想、行为。

为了适应春兰创新型矩阵管理的正常运行,取得管理的巨大成效,将原来所建立的春兰企业精神“团结、奉献、务实、拼搏”,调整为“执行、合作、创新”。新的春兰精神把春兰的管理意识更进一步进行了拓展。春兰的一切部门和所有员工都必须自觉地执行春兰的规章制度。春兰集团的一切指令、决策都必须执行。这种执行是严格意义的执行,不仅体现在自觉性上、正确性上,还要体现在不折不扣上,更重要的是要在创新型矩阵管理运行中创造性地执行。春兰的一切经营活动特别注重系统与系统中的合作。通过合作才能把企业大量的矛盾、问题、业务活动处理好。从合作中体现春兰内部部门与部门、干部与干部、干部与员工的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精神,才能体现业务活动中的专家支持的效果,才能体现管理工作中的服务精神。在相互监督中强调提升四个意识(即规则

意识、监督与被监督意识、资源共享意识和专家支持意识)的自觉性,全局性。这样,自然形成创新的氛围,激活创新思维,实现企业各系统的有限权力、创造无限的大好局面。春兰的企业精神为春兰企业文化增加了新的内容,春兰的企业精神为春兰企业文化增添了十分光耀的亮点,春兰企业文化底蕴在长期积淀中更加厚实了,在春兰企业文化的滋润下“企业的生存空间在于整个世界;企业的生命力在于适应市场;企业管理的精髓在于不断挖掘潜力;企业必须竭诚为社会提供优良的服务,实现资本增值,造福于人类社会。”的经营理念落实到集团公司全部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促进了企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创新型矩阵管理的创立,还以管理条例、制度为基本条件。我们先后制订了集团公司的“干部管理条例”、“职工行为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条例”、“科研管理条例”、“质量管理条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营销管理条例”、“品牌管理条例”、“资金管理条例”、“物资管理条例”等11项管理条例。这些管理条例明确了春兰(集团)公司内部所有部门、所有员工的运行规则。这些运行规则也使春兰式矩阵管理模式的运作确定了监督的标准,它有效地制约了子系统分权后行为任意扩张,保证了企业整体运行。

三、创新型矩阵管理的架构和运行

这种矩阵管理是按照“横向立法、纵向运行、资源共享、合成作战”的十六字方针来架构的。它是在集团公司CEO的领导下,纵向把各产业公司的一把手,也是集团公司的副总裁作为纵向运营官,把横向分管职能部门的副总裁作为横向的职能官,纵横交叉,形成矩阵式的管理。纵向各产业公司以纵列连成垂线构成纵向运行系统,其功能是按照集团公司规定的经营战略、目标、各项规章制度以及部门的工作职责运行,运行中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如果在运行中一旦出现违规现象,则要受到横向“立法”与监督系统的监督、干预和制止。如果在运行中碰到难题,也可以请求横向系统的专家支持和服务。横向各职能部门构成“立法”与监督系统,其功能是在集团公司的授

权下,按照国家经济政策法规、国家经济发展的方针、市场的游戏规则,结合集团公司的计划、经营、技术、质量、人力资源、物流等实际情况,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规定,以集团公司的名义颁布实施,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信息反馈和提供专家指导,以及各项服务工作。资源共享是把集团公司和产业公司各种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实现共享。合成作战是从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总体目标出发,发扬团队精神,提高凝聚力,激发出极大的合力,能面对市场竞争的复杂局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的应变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良服务,实现资本增值,造福人类社会,推动春兰(集团)公司的发展。

综上所述,春兰集团的创新型矩阵管理具有鲜明的特色:既有组织架构的重新设计,又有企业精神、基本原则、思想观念等形成的企业文化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竟争力的重要支撑,还有科学、严密的涉及企业各领域的规章制度的保障,规范了授权人与被授权人的关系。这种矩阵管理充分体现了“以法治厂”和“以德治厂”的精神,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丰富、发展了现代企业管理理论。

创新型矩阵管理,不仅仅在总体管理矩阵化,还建立了若干服务平台,使管理工作细化到企业的每个管理要素,矩阵网络可以覆盖所有部门和单位。例如:

1、营销平台的运行

春兰公司创新型矩阵管理在营销组织机构中的实施,显示了其巨大的管理作用。我们在星威连锁店有限公司建立产业的销售平台,完成营销机构的整合。驻外代表处和驻外星威连锁店进行合并,由星威连锁店统一管理,形成直接面对市场的产品终端销售平台。这类平台共有59个,下辖销售网点15000多个。驻外星威连锁店由星威连锁有限公司直接领导。销售平台要贯彻致力于打造中国“强势品牌”“的指导方针,从“春兰的生存空间在于整个世界”的思想出发,确定新时期春兰总的品牌的核心内容是“现代、真诚、稳健、睿智”,以产品可靠、诚信为本,温馨服务,加强春兰品牌的宣传,着眼于集团未

来发展战略,具有长远性和前瞻性,为企业未来市场竞争找准位置,指明方向。在上述方针、思想、宗旨的指导下,销售平台负责驻外销售工作的管理,即提供市场信息的支持,负责抓好销售平台的物流、财务资金的管理以及人的行为的监督。由于产业多元化、产品多元化,因此,从各工厂派出产品销售员到销售平台,各自负责自己产品的销售业务,完成集团下达的销售指标,这种整合的销售平台,能进行产品销售,能在公司计划、资金、费用、营销投入、信息等方面规章制度约束下开展销售业务。由于平台分工清晰,市场操作规范,人的行为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在集团的指令下,统一了步调,资源得到共享,真正实现了产销一体化;同时,充分发挥了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潜力。这种销售平台,提高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大大地疏通了营销通路,更能体现“宣传、服务、网点”的工作职能,又能更好地执行集团公司的经营战略。这种销售平台开发了春兰分销管理系统,大大降低了销售(包括物资配送,资金运行,销售投入)费用。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信息交流效率,使春兰能科学、及时、完整的收集信息,实现了智能化分析和决策。解决了春兰多元化销售网络中存在的问题。总之,春兰销售平台能够集中体现提供信息支持、物流管理、财务资金管理、服务管理及员工行为管理;同时,分工清晰、市场操作规范、监管有力、市场营销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实现了商流、物流、资金流一体化和信息化。销售平台运行以来,营销状态一直看好。销售收入逐年增长,应收货款为零。2001年安装二次回访满意率达99.69%,维修二次回访满意率达99.46%,安装服务妥善率达100%,春兰家电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消费者心中售后服务满意度最高的大家电品牌“。

2、资金管理平台运行

春兰集团创新型矩阵管理实施后,为了控制集团内各单位的经济财务核算、资金运作,实现企业经营的良好运行,在集团财务运行总裁的领导下,建立了以集团财务处为核心的物资资金管理平台,形成了管理控制直属单位和基层单位的财务核算体系。在集团内

部实行资金集中管理,主要内容有:①利润集中管理。按公司发展战略要求,由集团公司统一调度使用。②资金集中管理。按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由集团公司规范进行资金目标的预算、定额使用,加强调控,统一管理。各基层单位的固定资金使用权限控制在50万元之内,超过的必须向集团公司报告,得到批准后方可使用。③非法人单位的资金和费用实行集中管理。④推行非法人单位模拟法人管理。产业公司下属工厂推行模拟预算。⑤建立专门投资部门进行资本运营,拟订资金投向和投资规模决策程序,并将投资收益列为主要经济目标计划进行考核。这样,改变了整体资源分割的现象。过去各单位在资金使用上相互间没有往来。有时有的单位资金非常充裕,巨额资金闲置在银行的账户上。同时,有些单位却因缺少资金而用高息向银行贷款。实施矩阵管理后,资金管理平台在资金管理条例规范下,将全集团的资金流进行了整合利用,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于资金集中调控,资金流加快,资金流量绝对值下降,平均年流量下降0.8至1.2个百分点,2000年节约银行利息1351.29万元,2001年节约资金5000万元,各基层生产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年平均下降2至3个百分点。资本运营方面,年平均效益达4000万元以上,2001年增发新股、募集资金11.4亿元。

3、物资采购平台的运行

实施矩阵管理后,物资采购一改原来每个单位都设采购部门,所需各种物资各自采购的分散、混乱状态。统一成立春兰公司的采购中心,建立了春兰全球采购平台,其人员由各单位委派。采购中心对全集团所需的原材料、配套零部件、办公用品等各种大宗物资实行招标,集中统一采购。采购中心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计划、统一采购渠道、统一价格、统一采购方法,避免了过去各单位因采购渠道多、定价尺度不一致出现同样物资不同价格、采购成本过高、物资不符合要求的现象。采购中心与各单位之间既合成作战,又相互制约,提高了采购工作的透明度和有效供应商的选择,工厂有权对其进行

质量首检、跟踪,不能只根据价格、供货能力等因素单方面确定是否定点,需采购中心与工厂共同确认后,才能认可,不能一方说了算。对于质量不好,价格过高的原材料、配套零部件等,工厂有权拒收。采购平台实现了面向全球、确保质量、竞争择价、网上招标采购。集中采购后,既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又提高了采购品的质量。节约采购资金1999年为13958.85万元,2000年为22654.8万元,2001年为18000万元。

4、科技平台的运行

按照“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基础和应用研究并举”的方针,技术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①建立了三个层面的技术创新体系。春兰研究院,是科技创新的“赶超层面”,主要职能是从事基础性和前瞻性课题的研究,力争在未来5至10年内,在相关领域与世界科技发展保持同步或领先地位,并实现新技术发展和新产业形成的结合。春兰电器、动力和电子三个研究所,是科技创新的“更新层面”,主要任务是直接对口服务于三个产业公司,为相关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推动现有产品技术升级,保持现有产品在行业的技术领先优势。各制造工厂的技术科、工艺科,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层面”。主要承担现有各自产品工艺设计和改进、产品品质的提高。科技平台实现了加强“三个层面”的业务联系、技术交流、科研资源的整合,达到的“提升传统产品、形成具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发展高新科技”的目的,形成了春兰集团与市场相结合的持续性创新能力。

②建立面向全球的开放式科技平台,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已和四十多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了紧密协作关系。与中科院上海冶金所合作成立了春兰能源工程中心,与日本三菱公司共建了空调技术实验室。吸引了一批全球范围内的科技精英,先后已有20多名博士后进春兰博士后工作站工作,聘请100多位国内外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专家为“春兰科技顾问”,其中科学院、工程院院士60多人。

③实施项目课题制管理。在全集团3000多名技术人员中实行科研项目招标。技术人

员自行组织团队,自行申报项目,薪酬与课题完成情况紧密挂钩。公司各级技术管理部门既对项目课题招标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又对项目完成情况组织评审,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5、人才培训平台的运行

根据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和春兰创新型矩阵管理运行需要,对人才结构、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资源开发已成为集团公司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任务。以春兰学院为主构成了由各部门、各单位参加的人才培训平台,负责人才培训的计划、组织、考核等管理。春兰学院主要负责集团公司、产业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关键岗位的中、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教育培训工作。教育培训内容包括素质教育、实务教育、企业理念教育、应知应会教育、入厂教育。培训形式有脱产班、业余班、长期班、短期班,以及送外单位和国外进修,还有多个学历、非学历的本科班、研究生班等。以“忠诚、勤奋、学识”方针为指导,进行培训教育。2001年参加学习培训的计有3000多人次,造就了一批复合型人才。各产业公司、工厂主要负责一线生产操作人员的培训。凡参加学习培训的人员,业务知识、业务能力、操作技能都有很大提高。在工作岗位上,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发挥了业务骨干作用,保证了企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创新型矩阵管理运行后的成效显著。

1、合理地解决了集团公司与产业公司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实现了集权后分权的有序性和有效性,避免了集权统而死,分权散而乱的弊端,把集权决策、指令畅通与分权灵活、运行有序很好的结合起来,在科学地分权跨度上实事求是地把握了合理尺度,使管理体制发挥出最佳效果。与此同时,强化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规则意识,监管与被监管的意识、支持与合作的意识,同“执行、合作、创新”的企业精神形成良性互动,保证了政令和信息的畅通,实现了资源共享、合成作战,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加快了企业的发展。

2、技术创新取得新的成果。近年来,先后开发出了上百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春兰核心技术”,其中数十个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如涡旋式变频压缩机制造技术、变频模糊群控技术、多气阀电喷发动机、小马力电喷发动机等,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企业技术提升受制于外国人的问题,实现了质的飞跃。“结构有限元分析研究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声质量研究”等成果,代表中国家电业,分别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第51届和第52届国际家用电器技术交流大会,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0年完成高新技术新产品176项,2001年完成高新技术新产品154项;2000年实现新产品销售额达到37.83亿元,2001年实现新产品销售额达到38.41亿元,二年新产品的效益达到7.24亿元。新产品的及时上市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在家电产品价格竞争白热化状况下,新产品给企业减少了因产品价格下降因素带来的经济效益大滑坡的巨大影响。

3、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全面提高,2001年创历史最高水平。2001年,春兰集团创新型矩阵管理不断完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较2000年上升22.3%;实现利润11.06亿元,较2000年上升80.6%;

四、几点体会

目前,我们实行的春兰创新型矩阵管理,实实在在地提高了集团公司的经济运行质量,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成效。但是,这终究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还在不断地深化与完善之中。通过这段变革、创新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不拘泥于某种现成的模式

在这次变革、创新的开始,我们研究了传统的几种管理组织模式,也学习了国内外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的管理组织经验。这些多年研究成果的概括和先进经验的积累,都各有其优点。但是,我们认真思考之后,按照那种模式或那家的经验亦步亦趋,一成不变照

搬套用过来,都不能有效地克服我们企业管理存在的矛盾和弊端,很好地满足我们企业经营管理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要求。当然,可以参考、借鉴以往成果和经验的基本思路,但必须结合实际走自己的路,去探索,去创新,创立符合自己情况的企业管理组织模式。 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权变论指出:在企业管理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企业管理要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条件权宜变通。辩证唯物主义指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中引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依据上述理论原则和方法论原理,我们反复分析了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企业技术状况,企业规模,人员素质尤其是领导人员的素质状况,文化背景等因素,以及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弊端,首先确定了创立春兰创新型矩阵管理的16字方针和4项原则,然后,依据上述方针和原则,围绕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目标,通过理顺集权与分权关系,职能界定,划清职责,修订制度,业务重组,机构整合等,逐步建立了春兰创新型矩阵管理。从运行实践看,我们觉得这种管理模式,继承了直线职能制集中统一指挥和母子公司体制子公司具有生产经营积极性、创造性的优点,又能发挥矩阵组织纵横联系密切和组织扁平化、管理层次少,信息畅通的长处。

2、变中求发展

创新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目的是在适时适度调整和理顺集权与分权关系的基础上,按权限进行管理,提高集团公司的整体经济运行质量,以更好地实施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和实现集团公司总体发展目标。春兰创新型矩阵管理没有改变产业公司是利润中心,工厂是成本中心的性质。各产业公司的分战略、分目标是构成集团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和总体发展目标的组成部分。只有千方百计地保证各产业公司生产经营的良好运行,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和总体发展目标才能得以实施、实现。这如同战争一样,战役是由若干部队实施的若干战斗组成的。固然,司令部要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但是,必须从各个方面全力以赴地支援和服务于前线作

战部队,确保每一次战斗的胜利,进而获得战役的胜利。同理,集团公司的经营业务活动也应如此。我们在创立春兰创新型矩阵管理界定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管理职能时,管理学家提出的管理职能理论,不论3职能、5职能,还是7职能,我们认为都是必要的,应当如实地规范和落实,切实履行。但是,从市场发展情况和集团公司自身发展需要考虑,这还不够,我们在界定职能时,着重并新增了“支撑”和“服务”两种管理职能。以往介绍的经验中,曾提出过为基层服务,但都是作为一种意识、观念提出来的。我们将支撑和服务作为管理职能,进而转化为岗位职责,那就是必须履行的,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否则,就是失职,要追究责任。在这次创新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组织机构整合、业务重组等组建了物资供应、产品营销、技术产品开发,职工培训等平台,不仅体现了管理和监督作用,而且为产业公司提供了专家支持和优质服务。这样既整合了集团公司的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功能,也激活了各产业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

3、管理创新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当今,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各项事业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家已经制订并开始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企业是工业化、现代化、市场化的主体,同时也是信息化主体。我们春兰(集团)公司作为一个大型企业集团要贯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必由之路,也是应尽的社会责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集团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快速、稳定、持续的发展。吴邦国副总理指出:企业信息化要与“三改一加强”相结合,要与强化企业基础工作相结合,要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规划信息化工程建设时,就明确了信息化带动管理创新、管理创新促进信息化的构想。同时要求集团公司各层次的技术、管理人员在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中,要提高认识、刻苦学习、投身实践、有利配合。陶建幸同志亲自指导进行管理创新,重组业务流程,梳理信息渠道,修订规章制度,整合管理组织,界定管理职能等,进而形成

了春兰创新型矩阵管理模式,有力地配合了信息化工程建设。

目前,集团公司已经建成了由科技、管理、市场、服务等分信息链构成的企业总信息链。(1)科技信息链实现了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的传输,而且将查询、设计和实验系统与国内一流科研机构连结在一起。(2)管理信息链,集团公司总部与本地以及外地公司顺利沟通,为集团公司的内部信息上传下达提供了坚实保证。(3)市场信息链已将全国批发网、全国零售网、海外销售网和电子互联网组接起来,为集团公司的产品开发、市场形势等信息的“速递”提供了保证。(4)通过“800全国免费服务热线电话”、全国电脑连网的“多功能用户服务系统”以及数千个服务点相连接,集团公司成功地打造了企业服务信息链。

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小组将春兰集团评为“中国企业信息化优秀企业”,同时指出,春兰等国家重点企业的信息化案例对广大企业,特别是国家重点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转换经营机制、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4、发挥企业精神的支撑和能动作用

企业是一级组织。春兰创新型管理组织的运行是一种组织行为。组织的关键要素不是政策或程序,而是人及其相互关系。企业的组织行为是由若干员工行为构成的行为体系。要规范组织行为必须要规范员工行为。这要从两方面入手:

(1)靠规章制度、职责范围等规范员工行为。我们在探索创建春兰创新型矩阵管理的同时,通过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实际、反复论证,制订或修订了财务、人事、技术、质量、供应、销售、安全等涉及集团公司各个领域的管理制度和部门职责、岗位职责等。通过贯彻执行,体现了“依法治厂”的原则。

(2)靠依法治厂是必要的,但还是不够的。人是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辩证唯物主义指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春兰创新型矩阵管理成果形成与产生,

体现了物质变精神的前一个飞跃。但是,春兰创新型矩阵管理组织的有效运行,还要靠实现精神变物质的后一个飞跃,发挥精神的能动作用来实现,即靠企业精神来统帅、规范、指导员工的行为。所以,我们在创建春兰创新型矩阵管理的伊始,就着重培育新的企业精神。我们将倡导多年、深入人心、已成为员工自觉行动的企业文化理念重要内容之一的“团结、奉献、务实、拼搏”的企业精神,针对春兰创新型矩阵管理组织运行的要求调整为“执行、合作、创新”的企业精神。执行,强调对春兰创新型矩阵管理运行要求和集团公司的决策、指令要自觉地、正确地执行。合作,要求在业务活动中,部门与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必须通力配合、通力支持、通力帮助,反映出专家支持效果,体现出切实服务成效。创新,要求员工勇于承担任务,创出先进成果,通过员工创造性的劳动,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春兰创新型矩阵管理模式。发挥企业精神的能动作用,体现了“以德治厂”的准则。

两年多来,春兰创新型矩阵管理组织的运行,效果是十分理想的,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企业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并将其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强化物质、技术基础,这样企业发展才有巨大的生命力。我们春兰(集团)公司充满信心,计划利用10年至15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

项目管理之强矩阵弱矩阵上课讲义

项目管理之强矩阵弱 矩阵

强矩阵弱矩阵 1.先来谈谈什么是矩阵型组织 按照职能划分的纵向领导系统和按项目(任务或产品)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相结合的组织形式。这种纵横交叉的领导系统构成了矩阵结构。矩阵型组织已广泛运用于行政组织和其他组织。 优点:矩阵型组织的优点是把职能分工与组织合作结合起来,从专项任务的全局出发,促进组织职能和专业协作,有利于任务的完成;把常设机构和非常设机构结合起来,既发挥了职能机构的作用,保持常设机构的稳定性,又使行政组织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与变化的环境相协调;在执行专项任务组织中,有助于专业知识与组织职权相结合;非常设机构在特定任务完成后立即撤销,可避免临时机构长期化。 缺点:组织结构复杂,各专项任务组织与各职能机构关系多头,协调困难;专项任务组织负责人的权力与责任不相称,如果缺乏有力的支持与合作,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专项任务组织是非常设机构,该组织的成员工作不稳定,其利益易被忽视,故他们往往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 2.按项目经理权力大小及其它项目特点,矩阵型组织分为弱矩阵、平衡型矩阵和强矩阵。本次主要讲弱矩阵和强矩阵。 (1)弱矩阵:公司由各个部门组成,各个部门各施其职,按部就班,都有自己的主管,绩效由各个部门自己管理。 弱矩阵组织中的项目经理的角色更像协调人员而非一个管理者。对于技术简单的项目适合采用弱矩阵型组织。主要是因为:技术简单的项目,各职能部

门所承担的工作,其技术界面是明晰的或比较简单,跨部门的协调工作很少或很容易做。 在强矩阵组织中,具有项目型组织的许多特点:拥有专职的、具有较大权限的项目经理以及专职的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经理的权限大于部门经理。对于技术复杂而且时间相对紧迫的项目,适合采用强矩阵组织。 而强矩阵适合产品难度比较大,一个部门不能完全理解一个产品,只有多个部门一起互相合作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群策群力才能使产品完善(比如一个新产品,客户只给了大概的的需求,这个时候需求部不能完全理解产品,开发部也不能完全按需求做出东西等)。 (2)强矩阵:

工程项目责任矩阵法管理指南

工程项目责任矩阵法 管理指南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2015 年 8 月北京

目录 一、工作清单 (2) (一)工作清单的定义 (2) (二)工作清单的设计框架 (2) (三)工作清单的建立 (2) 二、责任矩阵 (3) (一)责任矩阵的定义 (3) (二)机关管理责任矩阵的内容 (3) (三)机关管理责任矩阵的作用 (5) (四)责任矩阵的建立 (5) 三、岗位责任书 (6) (一)岗位责任书的构成和编制 (6) (二)岗位考核 (8) 四、术语解释及其他 (9) 五、MRT 项目管理经验试点工作专题会议纪要..............10

编制说明 MRT 项目管理经验试点工作已经推行了一年时间,在这期间,试点单位中铁四局、五局、大桥局、上海局高度重视,把国外项目管理经验与国内项目管理实际相结合,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了便于下一步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结合MRT 项目管理经验试点工作座谈会要求,对前期试点经验进行了提炼总结,升级为工程项目责任矩阵法,供各单位在今后试点过程中参考。 考虑到国内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将大项产品清单改造为工作清单,工作清单的建立要以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度,不再按照技术产品、组织产品、管理产品、社会产品分类建立。责任矩阵作为试点工作的核心,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有工作清单,工作清单和责任矩阵分为管理类和作业类两大类,责任矩阵和工 作清单的建立要以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宜,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中铁四局、五局、大桥局、上海局仍处于扩大试点过程中,其他各工程局也将启动试点工作。管理指南中的有关内容仍需要各工程局在下步试点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继续探索,希望大家不断拓展思路,不断总结提高。 对于各级机关部门和非施工企业,责任矩阵法也可借鉴应用。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对项目管理的认识和经验有限,如有错漏之处,敬请多提宝贵意见。

矩阵式管理的案例分析

正如大多数管理者知道的一样,矩阵式管理不仅在管理学教材中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词汇,也是部分外资咨询公司热衷于向中国企业推介的“先进模式”之一。同时,随着企业对于管理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在管理实践中,矩阵式管理因其比较明显的迎合了部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境,所以,也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青睐。 但是,从中国企业的实践来看,矩阵式管理在中国企业内部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结合本人在管理咨询实践过程中的体会,为减少更多企业不必要的盲目探索,认为非常有必要对矩阵式管理的使用有正确的认识。 矩阵式管理的优点 对于矩阵式管理的模型与定义不必赘述。但是,要认识到矩阵式管理之所以受到部分管理者青睐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其明显的优点。首先,矩阵式管理很好的解决了企业内部专业资源不足的约束。比如在不同产品之间的研发资源公共平台的共享,在采购资源与采购管理能力方面的共享,以及在市场推广资源和市场营销能力方面的共享,当然也包括不同产品线或者不同项目之间对于某一技术专长或者技术支持能力的共享,等等。其次,通过矩阵式管理可以打通内部不同项目或者不同产品线在不同职能部门或者不同专业资源之间的壁垒,也就是传统职能性企业内部,各种职能部门之间的各自为政。事实上,一个企业、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产品线,都是一个系统,都会在竞争中涉及到销售、技术、工程、服务、品牌、财务、制造等多个环节的协同作战,才能真正的满足最终客户的需要。 当然,矩阵式管理还具有利于培养未来领导人等优点,但是最为突出的还是实现关键资源或者能力的共享,以及突破职能型组织结构中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壁垒。 矩阵式管理的实施效果 尽管矩阵式管理有如此明显的优点,但是从企业实践的情况来看,并不乐观。以最典型的光明乳业案例来看,在前任掌门王佳芬的力主下,由麦肯锡帮助搭建了其“矩阵式管理构架”,并被视为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后来却被新上任的总裁郭本恒视为制约光明“奔跑”的“减速器”。郭本恒认为,正是矩阵式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创新 综合案例)【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篇创新 综合案例 案例一:小天鹅的“末日管理” 1.管理的创新职能在这个案例中体现在什么地方? 答: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即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创新对于组织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它是组织发展的基础,是组织获取经济增长的源泉,同时,创新也是组织谋取竞争优势的利器,是组织摆脱发展危机的途径。因此,任何一个组织都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以适应动态环境的变化。本案例中,管理创新在小天鹅公司“末日管理”中的体现主要有:(1)目标创新 企业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从事经营活动,特定的环境要求企业按照特定的方式提供特定的产品。一旦环境发生变化,要求企业的生产方向、经营目标以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企业要适时地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及变化趋势对经营目标加以整合,这就需要进行目标创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小天鹅集团及时调整市场战略目标,确定了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标竞争战略,同时,为了发展新产品,及时调整与其他企业的关系,推行战略联盟,不仅与同行结盟,而且还与非同行发展战略关系,为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创造条件。 (2)技术创新 现代工业企业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广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技术水平是反

映企业经营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顺应甚至引导社会技术进步的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使企业的产品更具价格竞争优势,一方面通过增加用途、完善功能、改进质量等在整体上推动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可以说,技术创新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技术创新包括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创新及要素组合结果创新。在要素组合方法创新方面,小天鹅集团抓住上海惠而浦、长春罗兰、宁波新乐有设备有产品也乐于接受定牌的机遇,与他们进行战略联盟,完成了在工艺过程的组合,扩大了产品生产线;在要素组合结果创新方面,小天鹅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资组建公司生产滚筒洗衣机,与松下公司合资生产绿色冰箱,完善了产品品种和产品结构。 (3)制度创新 企业制度是规定和调节企业内部不同参与者之间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本准则或标准的总和,这些原则或标准决定了不同参与者的权、利关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绩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或阻碍着企业的生存或发展。制度创新是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企业系统中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进行制度创新,通过权利和利益的分配调节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经营制度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小天鹅推行战略联盟、壮大销售同盟军,与同行联盟,与国外大公司联盟,寻求最有利的资源配置制度;在管理制度方面,实行双班制生产,推行24小时热线服务,规范营销制度,健全服务制度,坚持做到“1、2、3、4、5”的特色服务。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小天鹅提高了组织运行效率。 (4)组织结构创新 企业系统的正常运行,既要求具有符合企业及其环境特点的运行制度,又要求具有与之相应的运行载体,即合理的组织方式。因此,企业制度创新必然要求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在全球化竞争激烈的市场,小天鹅建立全球性“横向比较”的信息体系,推行全员化、立体

项目管理组织矩阵型组织结构的设计

精心整理项目管理组织—矩阵型组织结构的设计 作者:孙少颖 一、矩阵型组织概述 任何组织都是为完成一定的使命和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设立的,由于每个组织的使命、目标、资源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他们的组织结构也会不同。 人。 各项目经理按照项目管理的程序和运用各种技术工具确定项目的目标预算、进度、里程碑计划、WBS、人员分工及控制和反馈方案,报委员会备案。 委员会不定期举行项目进度沟通会,各项目经理报告关键任务的进展情况,关键项目可以每周二次召开碰头会,讨论进展情况或问题和障碍,进行控制和调整。 二、矩阵型组织的类型

矩阵型组织是一种职能型组织和项目型组织的混合物,这种组织结构中既有适合于日常运营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又有适合于完成专门任务的项目型组织结构。一般用在跨职能部门的项目和用在管理规范、分工明确的公司。这种组织结构根据职能制和矩阵制的混合程度不同,又可以分为强矩阵型组织、弱矩阵型组织和均衡矩阵型组织。强弱不同的矩阵型组织分别保留了不同程度的职能型组织的特点。在矩阵型组织中,项目组通常有全职的项目经理,项目组的其他人员来自各个职能部门,他们在必要时可以为项目兼职或全职工作一段时间,因此项目组的成员具有“临时性”,但作为项目组整体来说,具有“专职性”。因此,矩阵型组织的优点是能有效利用资源, 1. 这种 2. 均衡矩阵型组织 这种矩阵型组织是职能型组织体制和项目型组织体制两种体制相对均衡的一种组织形式,它兼有职能型组织和项目型组织两方面的特性。在这种组织中,不但有正式设立的项目团队,而且这种项目团队有较大一部分人员是专职从事项目工作的。这种组织的项目经理可以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他们的权力比职能型组织中的项目经理大,但是比项目型组织中的项目经理小。这种组织的结构如下面的图-2所示。

(新)矩阵式管理模式

矩阵式管理模式 矩阵式管理也称系统式或多维式管理,是相对于那种传统的按照生产、财务、销售、工程等设置的一维式管理而言的。“矩阵”是借用数学上的概念。矩阵式管理主要是将管理部门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职能部门,另一种是为完成某一项专门任务而由各职能部门派人联合组成的专门小组,并指定专门负责人领导,任务完成后,该小组成员就各回原部门。如果这种专门小组有若干个的话,就会形成一个为完成专门任务而出现的横向系统。这个横向系统与原来的垂直领导系统就组成了一个矩阵,因此称矩阵管理。也就是说,矩阵管理中的员工是双线汇报的模式。其上司有两个,一个是流程上司,一个是专业上司。流程上司负责你的日常考核,专业上司负责你的晋升和任免。 关于矩阵结构最早的实践是ABB的前身ASEA,一家瑞典公司。1979 年巴纳维克出任ASEA 总经理时,着手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首先,他把公司扁平化,并在公司拓展国际业务时将公司重组为全球矩阵组织。ABB成功之处在于其全球性矩阵组织结构的战略与执行,这种组织结构方式,不仅可以使公司提高效率而且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也因其良好的创新与顾客回应,而使其经营具有差异化特征。这种组织结构除了具有高度的弹性外,而且能够使各地区的全球主管接触到有关各地的大量资讯。它为全球主管提供了许多面对面沟通的机会,有助于公司的规范与价值转移,因而可以促进全球企业文化的建设。近期,矩阵式管理结构在全球普遍流行,如诺基亚对整个集团进行组织的拆分与重组,就是为了使其企业管理逐渐走向矩阵式管理,其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适应3G时代可能出现的变化以及公司为此制定的“完全移动生活”战略。 在国内,著名企业春兰空调集团也成功地运用了该模式,它将产业集团及其下属的工厂构成纵向部门,属于运营体系。而法律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信息资源部则划入到职能单位中构成横向部门。规定横向部门制定规则,纵向部门在规则中运行。这样就克服了矩阵式管理容易造成的权力交叉现象。班组长对车间主任负责,车间主任对厂长负责,而厂长又对产业公司经理负责,经理对集团总部负责。 优点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矩阵结构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这主要是因为其自身的很多优点所决定的。 在传统管理学理论中企业的组织架构是基于“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模式,“直线职能制”产生于工业化时代,强调专业化的劳动分工,各个等级严格分工,形成一条严格的等级指挥链,上级依靠权威领导下级,下级不能怀疑上级的决定,基层员工只能按照程序执行任务。高层经过层层授权,形成金字塔形的管理体系。在这样的组织架构中,执行力非常强大,职能建立也很明确,因此,企业也具有了稳定性、准确性、严格性和可靠性等诸多优点。 然而随着现代技术型企业的崛起,企业内知识型员工不再满足于重复性工作。在世界级的巨人企业中,层层繁琐冗长的行政指挥链和等级森严的职级,弱化了员工之间的协助和资源整合。不同核心业务板块的分兵作战又削弱了企业的反应速度。在这样的情况下“矩阵管理”应运而生,因为它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机制。但需要说明的是,它决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完全无序地进行“越级管理”,它仅仅是对“直线职能制”做出的补充和更新。 矩阵式结构的优势在于它能使人力设备等资源在不同的产品服务之间灵活分配,使得组织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要求。这种结构也给员工提供了获得职能和一般管理的两方面技能。

项目管理矩阵图

项目管理矩阵图 1.甘特图: 这可能是最知名的项目管理图表了,以提出者亨利·L·甘特(Henrry L. Ganntt)先生的名字命名,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项目,线条表示期间计划和实际完成情况,直观表明计划何时进行,进展与要求的对比,便于管理者弄清项目的剩余人物,评估工作进度,用Project、Excel来制作; 2.燃尽图: 在项目完成之前,对需要完成的工作的一种可视化表示。燃尽图有一个Y轴(工作)和X轴(时间)。该图表是一个向下的曲线,随着剩余工作的完成,“烧尽”至零。互联网开发项目中通常情况下使用白板来制作,一边是项目进度、一边是人员分工的贴纸,每天上班或下班前会对人员分工贴纸或问题做一个记录和解决;

3.WBS(工作结构)分解图: 把一个项目,按一定的原则分解,项目分解成任务,任务再分解成一项项工作,再把一项项工作分配到每个人的日常活动中,直到分解不下去为止。即:项目→任务→工作→日常活动。工作分解结构以可交付成果为导向,对项目要素进行的分组,它归纳和定义了项目的整个工作范围,每下降一层代表对项目工作的更详细定义。WBS总是处于计划过程的中心,也是制定进度计划、资源需求、成本预算、风险管理计划和采购计划等的重要基础,通常我们用Excel、Visio/亿图、Xmind/Mindmanger来制作;

4.HOQ: 用于定义顾客预期和公司能力之间的关系。尽管这个图形看起来很复杂,但是质量屋图可以展示出更多的信息和比较更多的数据,通常情况下使用Visio/亿图制作,都有内置的模板可以直接制作。 5.RACI图: 这个图表最大的作用就是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用于记录不同角色之间的责任,其中R代表负责执行的人,A代表批准的人、C代表可以完成项目的人员、I代表应该被通知的人,通常使用Excel、Visio/亿图来制作;

矩阵式管理

矩阵式管理 定义:矩阵式管理也称系统式或多维式管理,是相对于那种传统的按照生产、财务、销售、工程等设置的一维式管理而言的。“矩阵”是借用数学上的概念。矩阵式管理主要是将管理部门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职能部门,另一种是为完成某一项专门任务而由各职能部门派人联合组成的专门小组,并指定专门负责人领导,任务完成后,该小组成员就各回原部门。 简介 如果这种专门小组有若干个的话,就会形成一个为完成专门任务而出现的横向系统。这个横向系统与原来的垂直领导系统就组成了一个矩阵,因此称矩阵管理。也就是说,矩阵管理中的员工是双线汇报的模式。其上司有两个,一个是流程上司,一个是专业上司。流程上司负责你的日常考核,专业上司负责你的晋升和任免。 国内外企业矩阵式管理模式的实践 关于矩阵结构最早的实践是ABB的前身ASEA,一家瑞典公司。1979 年巴纳维克出任ASEA总经理时,着手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首先,他把公司扁平化,并在公司拓展国际业务时将公司重组为全球矩阵组织。ABB成功之处在于其全球性矩阵组织结构的战略与执行,这种组织结构方式,不仅可以使公司提高效率而且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也因其良好的创新与顾客回应,而使其经营具有差异化特征。这种组织结构除了具有高度的弹性外,而且能够使各地区的全球主管接触到有关各地的大量资讯。它为全球主管提供了许多面对面沟通的机会,有助于公司的规范与价值转移,因而可以促进全球企业文化的建设。近期,矩阵式管理结构在全球普遍流行,如诺基亚对整个集团进行组

织的拆分与重组,就是为了使其企业管理逐渐走向矩阵式管理,其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适应3G时代可能出现的变化以及公司为此制定的“完全移动生活”战略。 在国内,著名企业春兰空调集团也成功地运用了该模式,它将产业集团及其下属的工厂构成纵向部门,属于运营体系。而法律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信息资源部则划入到职能单位中构成横向部门。规定横向部门制定规则,纵向部门在规则中运行。这样就克服了矩阵式管理容易造成的权力交叉现象。班组长对车间主任负责,车间主任对厂长负责,而厂长又对产业公司经理负责,经理对集团总部负责。 矩阵式管理的优点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矩阵结构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这主要是因为其自身的很多优点所决定的。 在传统管理学理论中企业的组织架构是基于“直线职能制” 的组织模式,“直线职能制”产生于工业化时代,强调专业化的劳动分工,各个等级严格分工,形成一条严格的等级指挥链,上级依靠权威领导下级,下级不能怀疑上级的决定,基层员工只能按照程序执行任务。高层经过层层授权,形成金字塔形的管理体系。在这样的组织架构中,执行力非常强大,职能建立也很明确,因此,企业也具有了稳定性、准确性、严格性和可靠性等诸多优点。 然而随着现代技术型企业的崛起,企业内知识型员工不再满足于重复性工作。在世界级的巨人企业中,层层繁琐冗长的行政指挥链和等级森严的职级,弱化了员工之间的协助和资源整合。不同核心业务板块的分兵作战又削弱了企业的反应速度。在这样的情况下“矩阵管理”应运而生,因为它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机制。但需要说明的是,它决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完全无序地进行“越级管理”,它仅仅是对“直线职能制”做出的补充和更新。 矩阵式结构的优势在于它能使人力设备等资源在不同的产品服务之间灵活分配,使得组织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要求。这种结构也给员工提供了获得职能和一般管理的两方面技能。在矩阵式组织中,关键组织成员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这些关键组织成员包括高层领导者、矩阵主管和员工。高层领导者的主要职责是维持职能经理和产品经理之间的权力平衡。这要求高层领导者必须愿意进行决策委托、鼓励职能经理,而且愿意和产品经理直接接触,共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信息共享和协调。 矩阵式管理的缺点 虽然矩阵结构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但组织结构的转变是一个痛苦而又危险的过程。俗话说:“有一利,必有一弊”。不仅矩阵结构本身存在一些缺点,而且这种复杂的组织结构在管理方面也非常具有挑战性。? 其中结构本身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矩阵主管的问题在于如何控制他们的下属。由于下属接受两个主管同时领导,不自觉的员工会利用这个机会钻空子,造成主管对他的管理真空化。因此,职能和产品主管必须一起工作,解决问题。职能主管主要解决下属的技术水平问题,而项目主管则具体管理下属在这个项目上的行为工作结果和绩效。但这些活动需要大量的时间、沟通、耐心以及和别人共同工作的技巧,这些都是矩阵管理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员工接受双重领导,经常会体会到焦虑与压力。由于员工

海尔、春兰多元化分析

海尔多元化分析 20 世纪60-70年代,多元化经营强调以资产组合理论为基础的不相关多元化的风险分散作用;到了80年代,企业更加注重通过集中于相关业务获取协同效应; 90年代以后,随着核心能力理论的提出和广泛传播,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相关多元化成为多元化经营的主流。青岛海尔即为典型案例。 一、青岛海尔的多元化经营发展历程 青岛海尔成立于1989年4月28日,它是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3年10月12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于11月19日在上交所上市交易。股票上市后,青岛海尔充分发挥上市公司优势,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整合市场资源,先后进行了4次再融资,极大地促进了公司的发展。在青岛海尔的发展历程中,多元化是其重要的成长方式。它从1992 年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在这一过程中,青岛海尔走出一条专业化起步、相关多元化发展、非相关多元化扩张的道路。 (一)专业化阶段 1984-1991年是青岛海尔的专业化起步阶段,专心致志只做电冰箱一种产品,力求做到尽善尽美,用高质量的电冰箱打开了世界上对电冰箱产品检验最严格的德国市场,从而打开了欧洲乃至全球市场,为公司打下了坚实的质量管理基础。 (二)相关多元化阶段 1991年青岛海尔开始进入相关多元化发展阶段,将在电冰箱产品领域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品牌优势延伸到相关的家用电器领域,产品从单一电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成为中国家电行业产品范围最广、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 (三)非相关多元化阶段 在年营业额冲击200 亿元人民币的1999年,青岛海尔开始实施非相关多元化扩张战略,而且行业的跨度非常大,包括医药、人寿保险和房地产等与原来家电行业截然不同的领域。截至2008年底,青岛海尔涉足的领域包括家电、IT、家居、生物、软件、物流、金融、旅游、房地产、通信、电器产品、数字家庭、生物医疗设备等13个产业群。在此基础上,加上1993年进入的模具注塑行业和1998年进入的机械制造业,共涉及15个行业。 二、海尔多元化与企业经营 本文以杜邦分析为体系,从企业的债务管理能力(以权益乘数为指标)、资产营运(以资产周转率为指标)以及盈利能力(以净利率为指标)3方面分析海尔多元化进程与企业经营的关系,进而分析海尔多元化对企业价值(以净资产回报率)的影响。 (一)多元化与企业债务管理 海尔的总资产由1990年的2.84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22.3亿元,18年间增长了近43倍,其中权益部分更是增长了63倍之多。由权益乘数可以看出,海尔在1993年IPO之后,权益乘数基本保持在1-2之间,可见其融资主要来源于股权融资。从海尔的资本市场运作中可以看到,青岛海尔累计融资35.25亿元,IPO后的11年间共进行了4次再融资,再融资31.56亿元,基本上3年1次,平均再融资规模大于IPO。实业经营获得了资本运作的强有力支持,资本运作与实业水乳交融。海尔在多元化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权益进行融资的方式,有助于降低进入新行业经营带来的风险。 (二)多元化与资产营运效率分析 海尔自1991年实行多元化路线以来,资产周转率波动较大,截至2008年底整体有一定幅度的提高。随着多元化程度的加大,海尔不断涉足新的行业,产品类型不断增多,由产品生命周期原理,各产品的收益阶段不尽相同,因此,收入的增长相对于资产的阶段式增长产

矩阵式管理的三大优点

矩阵式管理的三大优点 矩阵式管理是指通过横向的联系和纵向的沟通的管理模式,平衡企业运营中权利,使各个部门的工作重点回到公司的整体效率上来,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消除部门的本位主义,更加有效地实施企业的战略目标。这种组织结构克服了垂直式组织结构(职能式)和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缺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沟通的信息链条较短、信息反馈较快、工作目标统一、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提升了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业务的多样化,项目的多样化,产品的多样化,客户的多样化,由于资源有限,日常的事务就会相互交叉影响。现在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快速的对市场变化、对客户需求进行相应,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仍然采用金字塔的中央集权制,或者职能式的组织结构,企业的运用就可能产生混乱:跨部门沟通困难,信息传递缓慢,客户的需求无人顾及,出现问题相互推卸责任,新产品研发的进度延迟,失去市场发展机会,项目交付出现问题,客户不满意…… 如果采用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每个事业部都有销售部门、每个事业部都有技术部门、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人力资源部、采购部、质量部,这样必将造成成本的大量浪费…… 因此,矩阵式管理同以上两种组织结构相比较,至少有三大优点: 1.提高工作效率:由于采用了灵活的组织结构,在资源上进行了共享,当项目出现的 时候,可以马上调集与之相匹配的资源,组建跨功能部门的项目团队,提高了团队 执行力,减少了沟通环节,加快了信息的共享,提高了反应速度。矩阵式管理使各 个部门的管理聚焦到公司的业务发展上,更加有利于公司的战略实施。 2.资源得到共享:在矩阵式的组织结构中,各个部门的资源得到了共享,使资源得到 了充分的利用,减少了以前出现的“忙的忙死,闲的闲死”的情况。根据研究表明,

(完整版)矩阵式管理的几种情况

结构形式呈矩阵状的组织,项目管理人员由企业有关职能部门派出并进行业务指导,受项目经理的直接领导。 矩阵式项目管理组织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单纯的职能制的弱点,加强了横向的协调。在专门从事横向协调的职位上,其责任和权力是不对等的,也就是说这些项目办或者项目经理的责任和权力是不对等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项目负责人的责任要大于他的权力。因为在这种矩阵制的结构中,组织成员虽然从理论上来讲,受到纵横两方面的上司的指挥,但是直接决定组织成员薪酬增长的各种因素,实际上比较多的是集中在纵向方面。而横向的项目办或者项目经理,拥有的只是工作,只是任务,只是协调。 这意味着在选择这样的职位的时候,或者在为这样的职位配置人员的时候,要比较注重他的人际技能,要能够比较高明地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在很多场合下需要项目经理,需要这种横向的机构能够运用人际技能来解决问题。 缺点:在这个结构中的每个成员,同时会受到纵横两方面的指挥。 优点:矩阵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单纯的职能结构所具有的弱点,强化了横向的协调,所以近年来它的应用也变得比较普遍。 弱矩阵 这种形式与职能组织非常相似,除了正式授权项目经理,使其负责项目活动的协调以外。职能经理负责其项目部分的管理;项目经理基本执行经理的职责:列时间表及检查表,搜集有关工作状况的信息,促进项目的完成。项目经理加快与监督项目权力是非直接的,职能经理负责大部分这方面的工作,并决定哪些人做哪些工作,以及何时完成工作。 强矩阵 这种形式试图在矩阵环境中营造出项目团队的“感觉”。项目经理控制着项目各方面的大多数,它包括机会权衡及职能人员的安排,项目经理还控制着专家何时工作,做什么工作,并对主要的项目决定拥有最后发言权。职能经理对其人员拥有权力,在需要时,项目经理会对其进行咨询。有些情况下,职能经理所在的部门可以作为项目的一个“分包工”,此时,他们将对专业化的工作有更大的控制权。例如,开发一个新的电脑系列要求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在项目矩阵的方式下

矩阵管理

矩阵管理 在最近主持的一个人力资源整合项目的过程中接触到一家企业,突然有一天,这个企业的总经理问笔者说:陈博士,我最近看了一篇讲矩阵式管理的文章,觉得这个矩阵式管理的模式不错,我也想在我们的企业推行,你觉得怎么样?听完这位总经理的话,我没有立刻的回答他,却陷入了沉思…… 中国学习了西方很多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但是从企业经营管理运作方面中国到目前为止有一个真正的可以与西方企业中的世界500强中间的任一企业媲美的企业吗?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没有真正领会到西方这些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背后的东西:文化,员工素质,企业管理基础等等东西,我们只看到或者学到别人企业的“形”,而连这些东西的“神”在哪里,恐怕都没有搞清楚,又怎么会有真正的效果呢?就如本文开始的这个企业的总经理,如果贸然在一个只有三年管理运作历史,管理者素质还非常低的企业去实施矩阵式管理,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在美国项目管理专家韦尔斯博士眼里,矩阵的理念很简单:就是借用资源。你需要的时候就跑去借。用完了,就把他们送还回去。在矩阵这个不同管理元素构建的大网中,你可以尽情纵横驰骋,左右逢源。 矩阵式结构代表了围绕产品线组织资源及按职能划分组织资源二者之间的一种平衡。最初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开始出现,60-70年代开始在企业组织管理中流行。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矩阵也遭到很多非议。甚至有人说,矩阵是问题最多的管理体系。风水轮流转,在90年代后期特别是新世纪,矩阵又走上了复兴之路。跨国公司一直是成功实施矩阵的领头羊。矩阵管理给这些公司带来三个公认的最大好处: 第一个好处,能充分资源共享。在矩阵管理中,人力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研究表明:一般用这种管理模式的企业能比传统企业少用20%的员工。

13春兰集团的管理及变化.

1.3春兰集团的管理及变化 在我国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面临效益低下、经营困难、亏损严重的困境下,地处苏北泰州的春兰集团却超常规地飞速发展,创造了中国企业发展史上一个奇迹。1985年时,公司仅仅拥有总资产1379万元,净资产465万元,库存积压严重,流动资金靠银行贷款周转;到1996年时,公司资产跃升到近100亿元,净资产4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85%和76%。这家企业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高速的发展,关键在于有一个德才兼备、勇于创新、敢于开拓、善于率领广大员工共闯市场的带头人陶建幸同志。他顺应市场经济改革的要求,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外抓市场的同时,苦练内功,狠抓科学管理,使春兰公司的发展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春兰集团的发展,从陶建幸任原泰州冷气设备厂厂长开始,经历了高速发展、超常规发展两个阶段,现正向国际化大集团发展。就企业管理角度而言,从强化基础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起,结合企业改制,逐步推进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第一,从1986-1990年,强化基础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985年,陶建幸上任时,企业管理混乱,纪律松散,库存积压严重。从1986年开始,他一手抓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一手抓内部管理,使企业逐步从管理无序、发展缓慢的状态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在这一阶段,春兰主要抓了三件事:1、强化基础管理,制定了一套较完整的规章制度,如《生产管理条例》、《职工奖惩条例》、《厂长工作细则》、《职工考勤制度》等,以此来规范全厂职工的行为。陶建幸以身作则,严守厂规厂纪,并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带头执行。为了保证规章制度的落实,公司设立监察室、工厂设立监察组,专司监督检查之责,依章办事,违者必究。2、强化生产经营管理运行机制,推行一长三师事业部制,明确各层次、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其中,决策权归于厂长和工厂管理

案例研究GE矩阵式管理模式分析

通用电气公司案例研究 美国《财富》杂志1900年列举了12家最有名的公司,通用电气名列其中。100多年过去了,许许多多的公司倒闭或被收购、合并重组,惟独通用电气依然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通用电气的成功的确是个奇迹,自1892年创立以来,它已经稳稳当当地发展了110年。现今是一家多元化的全球性企业集团,集技术、制造和服务业为一体,致力于在其所经营的每个行业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其旗下拥有飞机发动机、动力系统、金融服务、医疗设备等11个业务集团,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职员多达31.3万人,如果单独排名,至少有9个业务集团同样可名列全球500强。通用电气公司提出的GE矩阵法大幅度地提高了公司战略绩效指标,该管理模式对省公司的专业化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案例背景和企业概况 通用电气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务性公司,从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到金融服务,从医疗造影、电视节目到塑料,GE公司致力于通过多项技术和服务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杰夫·伊梅尔特自2001年9月7日起接替杰克·韦尔奇担任GE公司的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 通用电气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托马斯·爱迪生,他于1878年创立了爱迪生电灯公司.1892年,爱迪生电灯公司和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合并,成立了通用电气公司。GE是自道·琼斯工业指数1896年设立以来唯一至今仍在指数榜上的公司。 GE的11个业务集团包括:消费者金融集团、商务融资集团、能源集团、医疗集团、基础设施集团、NBC环球、交通运输集团、高新材料集团、消费与工业产品集团、设备服务集团、保险集团等. 通用电气公司的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市.这家公司的电工产品技术比较成熟,产品品种繁多.它除了生产消费电器、工业电器设备外,还是

项目管理组织—矩阵型组织结构的设计

项目管理组织—矩阵型组织结构的设计 作者:孙少颖 一、矩阵型组织概述 任何组织都是为完成一定的使命和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设立的,由于每个组织的使命、目标、资源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他们的组织结构也会不同。 矩阵型结构是职能型组织结构与项目型组织结构的混合,在这个结构中项目负责人即是项目经理又是部门经理,在领导项目时,对项目的结果负责,同时又对职能部门的业务负责。这种结构有效地利用了公司的资源,减少了部门间工作的冲突,增加了横向沟通,降低了每个项目的执行成本,使部门经理有机会通过领导和参与各种项目,获得更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丰富多部门、多专业管理的经验和阅历,使他们的个人价值提高能够胜任未来的高层职务,获得职业上的发展。企业为了鼓励中层经理的职业发展,在对他们的评价和考核中除了对他原先的部门工作的业绩指标考核外,也加入了对他们所组织领导的项目的考核。通过公司的各项激励机制,保证在项目工作中的成员有充分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由每个职能部门经理、高级专业人员及业务负责人组成项目委员会,指定项目管理专家为负责人。 组织项目化会议将清单中的涉及C(成本)、T(时间)、S(范围——跨专业、跨部门)的工作和任务,按项目立项(见表1),报总经理。 由总经理办公会根据公司的年度工作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各项目的时间期限、预算及成果绩效指标,并指定各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 项目委员会对项目做出计划,发动和启动项目,决定每个项目的参与者角色,并明确地写在项目任务书上分发给项目经理,同时负责项目的监督,资源的合理协调,确保相关部门之间能够顺畅沟通。 各项目经理按照项目管理的程序和运用各种技术工具确定项目的目标预算、进度、里程碑计划、WBS、人员分工及控制和反馈方案,报委员会备案。 委员会不定期举行项目进度沟通会,各项目经理报告关键任务的进展情况,关键项目可以每周二次召开碰头会,讨论进展情况或问题和障碍,进行控制和调整。

tcl矩阵分析(管理矩阵)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1) 一、问题提出 (1) (一)理论背景 (1) (二)实践背景 (1) (三)研究方法 (2) 二、多元化战略研究综述 (2) (一)多元化战略的定义 (2) (二)学术界对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相关研究 (3) (三)波士顿矩阵工具 (6) 三、TCL多元化战略的波士顿矩阵分析 (8) (一)TCL多元化战略历史及分析 (8) 1.TCL多元化战略的历史 (8) 2.对于过去TCL多元化战略的波士顿矩阵分析 (9) (二)TCL多元化战略演变及存在问题 (19) 1.TCL多元化战略的现状及问题 (19) 2.TCL多元化战略的波士顿矩阵优化 (20) 四、TCL多元化战略的优化对策 (23) (一)对内调整布局,对外加强联系 (23) (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3) 1.拓展企业核心业务,培养企业核心市场 (23) 2.加强研究与开发投入,开发企业核心技术 (24) 3.建立人才聘用机制,培养企业核心人才 (24) 4.在多元化的进程中加强战略协同 (24) (三)各子业务状况优化 (24) 1.多媒体产业优化 (24) 2.通讯产业优化 (24) 3.家电产业优化 (25) 4.部品产业优化 (25) 结语 (25)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6) 英文摘要(关键词) (27)

TCL多元化战略的演变:基于波士顿矩阵的分析 梁伟文(学号:2005041632) 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指导老师:林梅 【摘要】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企业较多地实施多元化战略以利用行业机会盈利。30多年来,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巨大,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加剧,中国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成效逐渐减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回归核心业务,这种演变轨迹可从波士顿矩阵观察到。论文以TCL集团为中国企业的一个典型代表,运用波士顿矩阵分析了TCL多元化战略的演变过程。研究进一步分析了未来TCL多元化发展的对策,提出首先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子业务在市场中的地位,然后对各子业务实施不同的战略措施,加强有优势、有发展前景的子业务,剥离或收缩处于劣势且无望发展的子业务等措施。 【关键词】波士顿矩阵;多元化战略;TCL集团 一、问题提出 (一)理论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各项过渡性优惠条款的结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多元化战略成了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选择之一。 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的精英,具有较高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在制度上具备了资本扩张的能力和条件,但是专业化经营已经不能满足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要。而多元化经营正好能够满足这种需要,所以多元化战略是我国上市公司的一种战略选择。 尽管如此,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盲目地多元化不仅不能使企业发展壮大,而且会令企业因急速扩张而导致巨额亏损。只有根据企业自身状况,对战略进行不断探索、演变,才有可能形成行之有效的多元化战略。 (二)实践背景 TCL,创办于1981年,先后做过家用磁带、电话机、音响、汽车配套产品等。20世纪90年代初,彩电进入中国,TCL一马当先,成了中国的彩电之王。1997年至1998年TCL进入IT业。1999年开始切入手机,之后开始生产PC、笔记本等。总结TCL20年发展,多元化是其重点。没有多元化,就没有今天的TCL。如今TCL是中国最大的、全球性规模经营的消费类电子企业集团之一,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已成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 纵观TCL的多元化,有以下特点: (一)采用联盟策略来获得进入新领域的资源。进入新的市场一般有三种模式:内部培养、购买与联盟。企业在看准一个市场之后,为了快速进入,有两种办法:一是购买所必需的资源;二是与拥有这些资源的企业合作。TCL当初进军彩电和电脑行业时,首选了与拥有互补资源的公司合作经营。在进入彩电行业时,TCL先后与彩虹集团、香港长城电子集团合作;在进入PC 行业时,TCL看中了给惠普PC做OEM的致福电脑。由于采用联盟的策略,TCL用最少的成本,快速获得

春兰(集团)公司创新型矩阵管理

春兰(集团)公司创新型矩阵管理 春兰(集团)公司 主创人:陶建幸 主要参与人:纪彩虹张鸿志孙庆沈建唐宝玺 春兰(集团)公司是机械工业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大型国有企业,是集科研、投资、贸易于一体的多元化、高科技、国际化的现代企业。 春兰(集团)公司的前身是一家生产空调、冷藏柜、农机具等简单产品的集体所有制小厂。截至1985年,工厂有职工800多人,年产值200多万元,并已连续两年出现亏损。1985年,泰州市政府选任现春兰集团的领导人陶建幸同志担任厂长。从此,使春兰进入了超常规、超高速发展的轨道。 陶建幸同志上任后,在企业经营战略决策、产品开发、企业内部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方面勇于开拓和创新,企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1986年到1993年,春兰的年产值以平均2.5倍的速率高速增长,至1993年,春兰的年工业总产值已达52亿元。 打下牢固基础的春兰,已不满足于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从1993年进行企业扩张和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在泰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公司收购、兼并了一批市内具有较好资质规模、经营不善而长期亏损的老牌国有企业。另一方面,选取摩托车行业作为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第一步。从此,企业开始了规模经营领域的高速扩张期。如今,春兰(集团)公司下辖电器、自动车、电子、商务、海外五大产业公司、42个独立法人单位。其中制造公司18家,并设有春兰研究院、春兰学院、春兰博士后工作站、春兰电器研究所、春兰自动车研究所等科研、教育机构。主导产品包括家电(空调器、电冰箱、洗衣机、彩电、除湿机、暖风机等)、自动车(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机械(发动机、空调

器压缩机、冰箱压缩机等)、电子(多媒体、集成电路、电脑等)4大类15个系列。企业资产总值近15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100多亿元人民币,年出口额近1亿美元。 一、创新型矩阵管理创立的背景 陶建幸同志上任以来十分重视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变化,不断提出各种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企业规范化管理。在此基础上,与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推行企业信息化的同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针对实际,实施管理创新,有效地适应了市场发展变化要求,促进了春兰(集团)公司高速发展。 1991年至1996年,虽然企业规模在逐步扩大,建立了春兰总部,但是产品单一。企业管理体制、管理组织实行的是典型的直线职能制管理模式。它的优点是职能明确、职责分明、政令畅通、步调一致,对春兰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97年起春兰企业更大扩张,产品和产业逐步地多元化,成立了集团公司,并组建了产业公司。这样,管理组织机构越来越庞大,企业的管理层次越来越多,原来直线职能制的管理模式显然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必须创立新的管理模式。为此,我们着眼于建立并实行了三个中心的管理体制:集团公司总部是投资中心;下属的产业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自己经营权的利润中心;产业公司的下属工厂或生产单位作为成本中心,实施了分层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出现了集权与分权的矛盾,分权后的管理职能不能及时到位,生产经营的决策权有所分散,信息反馈不够及时,各种资源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甚至造成损失浪费。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各个层次管理人员因“惰性惯性”,承担工作压力的能力不强,缺乏主观能动性,对企业的更好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面对上述问题,为了改善企业管理状况,陶建幸同志在充分剖析了世界著名公司的管理方式并结合我国国情和本企业的特点,提出了创新型矩阵管理的构架,并诠释了其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