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练习

积的变化规律练习
积的变化规律练习

积的变化规律练习课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4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积的变化规律,并能把这一规律灵活的运用于计算,提高计算的技能技

巧。

2、在探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归纳积的变化规律。

3、进一步体会事物之间是密切相关的,体会两个变量的相互联系,初步渗透函

数思想。

4、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概括和推理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

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日常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比一比谁是口算最快的孩子,你们有信心吗?(激情回答:有)出示大屏幕:

1、口算出得数。

12×3= 36×2= 24×5=

120×3= 36×20= 24×50=

1200×3= 36×200= 24×500=

算完口算,让学生说一说积的变化规律。

预设:都有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扩大了10倍、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倍、100倍……

过渡语:是啊,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那如果不是扩大10倍呢,而是扩大2、3、4倍,那也有这样的规律吗?看着黑板上的算式,谁愿意举个乘法算式的例子试试看。

请2-3个学生说一说,教师引导让学生说的有条理。

再次呈现: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分一分吗?为什么这么分?

6×10=60 160×5=800

6×20=12= 80×5=400

6×40=240 40×5=200

仔细观察、比较这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说,指多名学生总结发现。

过渡语: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时,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积的变化规律这个问题。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想一想,下面的答案各是多少?

15扩大10倍是()。

120缩小6倍是()。

20扩大()倍是100。

80缩小( )倍是20。

(2)比一比,谁收获的南瓜最多?

根据8×50=400,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1)(2)两题由学生独立解决,教师提问,对于错误的再找其他学生订正。(3)出示课本43页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观察图,理解题意。这是一道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的题目,老师可以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利用“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的规律来解答。大屏幕出示解题过程,集体交流订正。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探索规律: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8×24=432

(18÷2)×(24×2)=

①学生独立计算。

②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③集体交流: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在一道乘法算式里,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

(2)、发展规律:如果A×B=260,那么:

A×2B=()

3A×B=()

A×(B÷2)=()

(A÷4)×(B×4)=()

在学生完成后,小组讨论:分别说说每道算式因数与积的变化。

交流小结:谁来说说看,在每道乘法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多少倍,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3)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师:看来规律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积极思考,不难把它们找出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中央城准备在小区内建一块面积为560平方米,宽8米的绿地。

后来开发商在征询了小区业主的意见后,决定把这块绿地扩大。

课件出示:

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1)学生观察后,师提问:这块长方形绿地的长和宽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它的面积又是怎样变化的?

(2)根据发现,同桌交流解决这个问题。

(3)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不足?

生1:我知道了积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生2:我知道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生3:我知道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多少倍,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生4:……

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练习课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多少倍,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3)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教学反思:

1、回顾本节练习课的教学,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积的变化规律》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积的变化这个规律的发现,让学生在充分地观察、大量的举例中去感悟积的变化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让学生自己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是: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

但我反思自己课堂上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通过举例、观察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也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学生在描述规律时,语言总是不够准确、表述总是不够完整。今后我要不断尝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怎样抓住一些关键的例子、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让学生去推敲、去体会,最终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描述出积变化的规律,并通过一些重点词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切不可因为怕耽误进度、怕麻烦、怕罗嗦而剥夺了学生说的权利,剥夺了锻炼学生思维的机会,使主导霸道地代替了主体。

2、使用建议:本练习课设计知识全面灵活,适合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条件优越的学校,可再加一些有难度的题目。

3、需破解的问题:能否将积的变化规律的练习题量再大些?

滕州市北辛街道北关东校

高静

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课文第58页的例4,“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4、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

一、积的变化规律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2、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则它们的乘积不变。 (1)42×5= (2)48×16=768 42×15= (48×4)×(16÷4)= 420×15= (48÷8)×(16×8)= 840×15= (48×5)×(16○□)=768 (3)7本作业本摞起来高25毫米,全班56本作业本摞起来有多高? (4)一个宽为9米的长方形菜地,面积是252平方米,如果把这块长方形菜地的宽增加到36米,长不变,扩建后的面积是多少? 二、商的变化规律 1、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几或除以几。 2、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商反而除以几或乘几。 3、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1)80÷16=(80○□)÷(16÷4) 200÷40=(200÷20)÷(40○□) 180÷15=(180×3)÷(15○□) (2)1400÷70,如果除数不变,被除数除以10,那么商应当()。 被除数不变,除数乘3,商应当()。 两个数的商是8,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乘4,商就变成()。 一个除法算式,被除数乘15,要使商不变,除数也要()。 两个数相除的商是6,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12,商是()。 一个除法算式的被除数、除数都除以3后,商是20,那么原来的商是()。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商店里卖衣服,29元/件,49元/2件,王阿姨有185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件?还剩多少元? 2、小李家距离学校520米,小李每分钟走65米,小红每分钟走60米,从家到学校小红比小李多走5分钟,小红家离学校多少米? 3、每条裤子75元,商店推出优惠活动,买4条送一条,90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条这样的裤子? 4、12箱蜜蜂一年可以酿900千克蜂蜜,林叔叔家养了8箱这样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5、学校组织四年级的540名学生去植树,要分成9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4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有多少人? 6、从山顶到山脚共998米,王林爬了14分钟,距山顶还有260米,他平均每分钟爬多少米?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执教人:龙映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 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已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学我们进行口算比赛 6×1= 96×2= 6×10= 48×2= 6×100= 24×2= 2、师提出问题:你们能写下去吗?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 结这就规律。再观察,还有什么规律吗?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一)探索积随因数扩大而扩大的规律 1、师:为方便研究,可以称这三个算式分别为(1)式,(2)式和(3)式。如 果把(1)式作标准,(2)式和(3)式分别与(1)比,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 (1)6╳1= 6 (2)6╳10=60 (3)6╳100=600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组交流。 3、集体汇报 找各小组代表汇报。 生:(2)式与(1)比,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1扩大10倍是10,积6扩大10倍是60。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0,积也乘100。 ……

师: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扩大5倍呢?20倍呢? 4、引导学生概括成一句话 汇报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二)探索积随一个因数缩小而缩小的规律 1、师:刚才,我们从上往下观察,发现了这样的积的变化特点,那从下往上观察这几个算式,用刚才比较研究的方法,比一比,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还是乘几吗?积和因数是怎么变化的?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2、学生独立思考(至少1分钟),然后分组交流。 3、集体汇报: 生汇报: 生1:(2)式与(3)比,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也除以2。 生2:(1)式与(3)比,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4 ,积也除以4。 4、同样用一句话怎么概括你发现的规律呢? 汇报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0除外)。 (三)验证规律 师: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数学问题一般不匆忙下结论,要再举一些例子,看看会不会出现相同的情况。如果有一个例子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就不能把这种发现当作规律,这就是研究数学问题应该持有的严谨的态度。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横着用口算验算。 2×48=96 20×4=80 4×48=() 10×4=() 8×48=() 5×4=() (2)学生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每位同学各写两组算式,一组3个算式,其中一组展现积随一个因数扩大而扩大的变化情况,另一组则展现积随一个因数缩小而缩小的变化情况。 (3)同桌互相检查所举的例子和交流因数和积的变化是否与我们发现的规律相符。 (四)整体概括规律 师:既然许许多多的乘法算式中都有这样的积的变化特点,通过验证,发现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它就是今天我们探究的积的变化规律。谁能把这个规律说一说。 同桌先相互间说说什么是“积的变化规律”。 师:数学讲究简洁美,谁能用一句话将上面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师生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0除外)。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共同探索了“积的变化规律”,现在我们综合运用规律练习几道题,有信心吗? 1、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58页做一做练习) 16×50= 32×50= 8×25=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师:你能根据这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 练习题

积的变化规律练习题 18×24= (18÷2)×(24×2)= (18×2)×(24÷2)= 105×45= (105÷5)×(45×5)= (105×3)×(45÷3)= 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24×75=1800 36×104=3744 (24○6)×(75×6)=1800 (36×4)×(104○4)=3744 (24○3)×(75○□)=1800 (36○□)×(104○□)=3744 1.根据15×24=36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15×72=() 30×24=() 5×24=() 15×12=() 15×(24×)=3600 15×(24÷10)=() 2.想一想,填一填。 12×20=240 (12×6)×(20×5)=()(12÷3)×(20÷4)=() (12×)×(20×)=4800 (12÷)×(20÷)=40 1、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 A、缩小5倍 B、不变 C、扩大5倍 2、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缩小5倍,积()。 A、缩小5倍 B、不变 C、扩大5倍 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那么积()。 A、不变 B、扩大5倍 C、扩大6倍 4、两个因数的积是60,这时一个因数缩小4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现在的积是

()A、240 B、60 C、15 5、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12平方米、把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宽不变,扩大后的面积是() 6两个因数的积是100,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 7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2平方米、把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扩大后的面积是() 8、两个因数的积是100,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 9、两个因数的积是100,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也缩小到原来的3倍,积是() 10、一个因数不变,把其中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11、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12、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1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14、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宽不变,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15、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宽扩大到原来的2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16、一个因数缩小5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A、缩小5倍 B、不变 C、扩大5倍

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的练习题 知识点: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就扩大几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几倍,积就缩小几倍。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a倍,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就扩大a×b倍。两数相乘,一个因数除以a, 另一个因数除以b,积就除以(a×b)倍。 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a倍,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1/a,积不变。 4、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a倍,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1/b,积就×a÷b;例如:两数相乘 积是10,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1/2,积就变成10×3÷2=15 一、填空题 1、两个因数分别是14和9,积是(),如果把9乘以4,积是()。 2、两个因数分别是18和4,积是(),如果把18除以2,积是()。 3、两个因数分别是15和6,积是(),如果把15除以3,6乘以2,积是()。 4、两个数相乘,积是35,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2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3倍,那么得到的新积是()。 5、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8,积就();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9,积就();一个因数除以4,另一个因数乘以8,积就()。 6、在乘法算式12×40,如果一个因数乘以4,另一个因数除以4,积就是()。 7、两个数相乘,积是36,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4倍,另一个因数缩小为它的1/3,那么得到的新积是()。 8、两个数相乘,积是75,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2倍,另一个因数缩小为它的1/5,那么得到的新积是()。 9、两个数相乘,积是81,如果一个因数缩小为它的1/9,另一个因数缩小为它的1/3,那么得到的新积是()。 10、由8×20=160可得16×20=(),32×20=(),32×40=(), 4×20=(),16×10=()。 11、一个长方形面积是12平方米,把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宽不变,扩大后的面积是()。 12、一个长方形面积是12平方米,把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宽扩大到原来的2倍,扩大后的面积是()。 13、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米,把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扩大后的面积是()。 14、两个因数的积是100,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 15、两个因数的积是100,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也缩小到原来的3倍,积是()。 16、一个因数不变,把其中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17、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18、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19、明明在做一道整数乘法算式题时,把其中一个因数末尾的“0”漏写了,得到的结果是240,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20、芳芳在做一道整数乘法算式题时,在一个因数末尾多写了一个“0”,得到的结果是240,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21、两个数相乘,积是66,如果一个因数乘以8,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该有什么变化? 二、选择题

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知识点归纳以及部分其他练习题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法 1.计算: 258×43 176×39 26×234 2.据统计,一公顷阔叶林一年约吸收365吨二氧化碳,一天约放出752千克氧气 (1)一片35公顷的阔叶林一年约吸收多少吨二氧化碳? (2)一公顷阔叶林15天约放出多少千克氧气? 二、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 1.用竖式计算: 420×44 503×81 103×40 308×89 2.某大学军训结束进行汇演,同学们排成方队入场,每个方队由14排,每排有25名同学,2名同学担任领队,这样一个方队有多少人?12个这样的方队有多少人? 三、积的变化规律 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

1.填空 (1)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应该() (2)两个因数的积是150,一个因数除以10,另一个因数不变,这时积是() (3)一个因数乘10 ,另一个因数除以10,积() 2.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填空 250×30=7500 15×16=240 250×6=______ 60×16=______ 25×30=______ 15×320=_______ 250×60=_______ 30×16=_______ 3.2千克的苹果售价是12元,3千克香蕉的售价是18元,李阿姨买了8千克苹果和9千克香蕉,一共需要付多少钱? 4.一个长方形停车场的面积是100平方米,扩建后,长扩大到原来的二倍,宽扩大到原来的 3倍,扩建后的停车场的面积是多少? 5.有一条宽8米的人行道,占地面积是960平方米,为了行走方便,道路的宽增加了16米,长不变,扩建后人行道的面积是? 6.两个数相乘,积是60,如果一个因数乘5,另一个因数除以6,那么现在的积是_______ 7.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乘4后,积是120,原来的积是________

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整理了: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欢愉!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胜利的欢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玩游戏? 生:想 师:好,请听游戏规则:老师说第一句,你们说第二句。看谁的脑子转得快! 师:1只青蛙生:4条腿。 师:2只青蛙生:8条腿。师:( )只青蛙生:( )条腿。 师:你们脑子转得快,太棒了!那么在游戏中藏着什么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刚才同学们是怎么算出2只青蛙8条腿的?谁能列式?

生:42=8 师:8只青蛙呢? 生:48=32 师:20只青蛙呢? 生:420=80 师:大家都同意吗?(同意)好,真能干。提问:谁能说说在这几道乘法算式中,等号左边的两个数叫什么?等号右边的数又叫什么?(板书:因数因数积) (评析: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学首先从创设对对子游戏这一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行为产生强健的内张力,并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学习。接着得出的这组算式,是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给他们胜利的体验。) 二、探究活动,发现规律。 师:启发学生:观察这组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那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是怎么变化的呢?积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 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交流。 师:小组讨论好了。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生:都有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和积都例外。 生:都有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变了,积变了。 生: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变了,越变越大,积越变越大。 师:好样的,观察得真仔细! 为了便当研究,我们先给这三个算式标上序号。如果把①式作为标准,②式与①式比,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① 4 2 = 8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4,(24)(84)

36三位数乘两位数 积的变化规律练习题及答案

第6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开心预习新课,轻松搞定基础。 1. 你能快速计算下面各题吗?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重难疑点,一网打尽。 2. 填一填。 因数40 25 25 80 50 因数10 20 40 60 16 积 3. 根据34×28=952,你能很快地填出下面算式的得数吗? 340×28=( ) 34×280=( ) 3400×28=( ) 340×280=( ) 34000×28=( ) 3400×2800=( ) 4. ( )里可以填几? ( )×()=360 ( )×()=600 ( )×()=2400 ( )×()=3200 ( )×()=6600 ( )×()=7200 5. 算一算,连一连。

源于教材、宽于教材、拓展探究显身手。 6. 照这样计算,蜗牛爬行120分钟能前进多少厘米? 7. 笔记本电脑的价格是多少元? 8. 每盒蜡笔10元,每盒水彩笔22元,李老师要买蜡笔20盒,水彩笔40盒。 (1)买两种笔各用多少钱? (2)李老师带了900元,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9. 在下面的乘法算式中,1到9这九个数字各用一次。你能填出里的数字吗? 1×=52 10.找找规律,再填得数。 12×13= 12×65= 12×26= 12×78= 12×39= 12×91= 12×52= 12×104=

第6课时 1. 计算略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 400 500 1000 4800 800 发现略 3. 略 4. 略 5. 540:90×6180×318×30 1200:20×60300×412×100 3600:60×6040×90120×30180×20 6. 20×120=2400(厘米) 7. 600×15=9000(元) 8. (1)10×20=200(元) 22×40=880(元) (2)不够。880+200-900=180(元) (3)只要合理均可。 9. 1738×4=6952 10.略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积的变化规律》,这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积的变化规律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生的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并巩固积的变化规律。它的教学,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下节课学习和理解乘法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服务,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积的变化规律在实际应用中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根据以上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经历计算、探索级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发现并掌握积的 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口算相应乘法算式的积。 2、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发 现、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 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 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和确定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增 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发现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而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发现并归纳积的变化规律。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我注意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直观教具,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诱发为活动状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概括归纳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为:“问题导入,引出新知--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学以致用、巩固新知--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等四个环节。 在第一个环节“问题导入,引出新知”中,我先列出三道口算题,40×8= 6×70= 24×10= 让学生口算得数(板书)提问,上面的这些题是怎样计算的各按哪道算式口算比较方便

《积的变化规律(李雪芳)》课堂实录

《积的变化规律》课堂实录 武汉市长征小学李雪芳 教学内容:积的变化规律(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8页例四,59页练习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屏幕显示:为响应"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持西藏"号召,武汉市长征小学与西藏希望小学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全校学生们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为西藏小朋友购买一些图书和学习用品。请你们帮忙算一算,一盒美术颜料6元,买2盒花多少钱?40盒呢?200盒呢? 师:谁来帮忙解答第一个问题? 生:6╳2= 12(元) 师:你能说说在这道乘法算式中,6和2是什么?12又是什么? 生:6和2是乘法中的两个因数,12是积。 师:说得好!第二个问题呢? 生:6╳40=240(元) 师:接着说第三个问题? 生:6╳200=1200(元) 师:和他们想法一样的请举举手。(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来) 师:仔细观察、比较这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6╳2= 12(元) 6╳40=240(元) 6╳200=1200(元) 生1:有一个因数都是6。 生2:对,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不同,积也不同。 师:观察得真仔细! 一个因数相同可以说一个因数不变,那另一个因数呢? 生3:另一个因数变了,积也变了。 生4:我看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师:你是从上往下观察的,还可以怎样看? 生5:倒过来,从下往上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师: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积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是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师:为方便研究,可以称这三个算式分别为(1)式,(2)式和(3)式。如果把(1)

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填空题

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填空题 1.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 2.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缩小5倍,积()。 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那么积()。4.两个因数的积是60,这时一个因数缩小4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现在的积是() 5.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12平方米、把长乘3,宽不变,扩大后的面积是 () 6.两个因数的积是100,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 7.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2平方米、把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扩大后的面积是() 8.两个因数的积是100,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 9.两个因数的积是100,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也缩小到原来的3倍,积是() 10.一个因数不变,把其中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11.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12.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1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14.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宽不变,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15.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宽扩大到原来的2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16.一个因数缩小5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 17、125×80的积的末尾有()个零。 18、如果A×40=360,那么A×4=()。 19、在72×20=1440中,如果20缩小10倍,积就变成()。 20、如果4×3=12,那么(4×3)×(3÷3)=()。

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42、43页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已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信息窗4情境图清理海水浴场】青岛是座美丽的城市,在炎炎夏日,青岛的海水浴场每天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为了让游客在清洁舒适的沙滩上游玩,筛沙车每天都在忙碌着。 “筛沙车每分钟清洁沙滩80平方米”根据图上的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5分钟、10分钟、15分钟、30分钟、60分钟·······筛

沙车能清洁多少平方米沙滩 你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这么多的问题我可以用一个关系式解决,你知道运用哪一个关系式吗(学生回答) 对,就是“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每分钟清洁沙滩的面积×筛沙车的工作时间=筛沙车的工作总量”现在我提一个问题“筛沙车的工作总量是怎样变化的呢”你们能帮我解决吗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填表格(学生每人一张)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2、小组活动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小组活动时,教师巡视、指导。 如果遇到小组观察统计表有困难时,教师引导学生写出计算的算式再观察发现。 80×5=400

完整word版,五年级积的变化规律练习题

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一、填空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6,则积()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8,则积() 3、两个数相乘的积是25,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9,则积是() 4、两个数相乘的积是65,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5,则积是() 5、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乘2,另一个因数乘,3,则积() 6、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除以,3,则积() 7、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宽不变,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8. 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宽扩大到原来的2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9.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2平方米、把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扩大后的面积是() 10、先找出规律,再填空。 ⑴58×90=5220 (2)15×7=105 (3)12×20=240 58×18=( ) 45×7=( ) (12×6)×(20×5)=()58×45=( ) 75×7=( ) (12÷3)×(20÷4)=()29×90=() 15×63=( ) (12×)×(20×)=4800 二、解决问题 1、8本新华字典重2千克,那么16本新华字典重多少千克? 2、买4支钢笔需要85元,那么买8支钢笔要多少钱?买12支钢笔呢? 3、买4千克梨需要35元,买3千克苹果需要44元,妈妈买了8千克梨和6千克苹果,一共用了多少元钱?

4、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576平方米,已知长方形的宽是9米,现在将长方形的宽增加到54米,那么增加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576平方米,已知长方形的长是8米,现在将长方形的长增加到64米,那么增加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比原来的长方形的面积多多少平方米? 商的变化规律 一、填空。 1、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2、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数()。 3、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 4、被除数扩大3倍,除数不变,商() 5、被除数缩小3倍,除数不变,商() 6、两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增加3,积就增加51;如果另一个因数减少6,积就减少150,那么两个因数分别是()() 7、被除数、除数和余数的和1600。已知除数是20,余数是10,那么商是() 8、两数相除,被除数扩大3倍,除数缩小6倍,商( ) 9、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末尾的0漏写了,结果得到的商是500,正确的商是() 10、豪豪在计算除法时,把被除数的末尾多写了1个“0”,结果得到的商是132,正确的商是() 11、两数相除,商是8,余数是4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是()余数是() 12、两数相除,商是8,余数是4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3倍,商是()余数是() 二、根据商的变化规律判断: 48÷12=4

积的变化规律

课程解读 一、学习目标: 1. 会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2. 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 1. 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2.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三、考点分析: 1. 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2.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知识梳理 典型例题 [方法应用题] 例1. 根据15×42=63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2)解题思路:首先将各式与已知式子相比较,看看因数有什么变化,然后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解答过程:

解题后的思考: 先找到不变的因数,再观察另一个因数的变化情况,就可以判断积的情况了。变化的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变化的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跟着除以几。 例2. 市政府前面的广场上有一个边长是40米,面积是1600平方米的正方形草坪,现在扩大草坪面积,把边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扩宽后的草坪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应用积的变化规律。 (2)解题思路: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边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 面积扩大为原来的4倍 解答过程: 1600×2×2=6400(平方米) 答:扩宽后的草坪面积是6400平方米。 解题后的思考: 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为它的m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为它的m倍,则积就扩大为它的m×m倍。 例3.红旗广场有一块长方形绿地,面积是480平方米,现在把这块绿地的长和宽分别增加为原来的4倍和3倍,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应用积的变化规律。 (2)解题思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扩大为原来的4倍 宽扩大为原来的3倍 面积扩大为原来的12倍 解答过程: 4×3=12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积的变化规律(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1页例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屏幕显示:为九九重阳节开展的“走进敬老院,浓浓敬老请”活动全校学生都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为老人们购买一些物品。请你们帮忙算一算,一千克橙子6元,买2千克花多少钱?20千克呢?200千克呢? 列式:6╳2= 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由三道乘法算式引入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自学提示: 认真观察刚才的算式,按下面方法思考研究本节知识: 1、仔细观察三个算式,因数有什么特点?积有什么变化?

2、试试总结出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 2)小组合作探究 3)小组汇报,教师总结: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师引导学生将两条规律合成一条: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4)即时练习: 根据8 ×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 ×50= 32 ×50= 8 ×25=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判断: 1、一个因数乘以5,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不变。()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10,积也乘以10。() 3、一个因数扩大4倍,积一定扩大4倍。() 2) 3)一块560平方米的绿地,宽是8米,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回顾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019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积的变化规律-苏教版【精品】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积的变化规律》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 1.一个数和25相乘的积是15000,如果这个数缩小100倍,积变成()。 2.李师傅平均每天加工360个零件,一个月工作22天。一个月加工()个零件。 3.如果18×24=432,那么(18÷2)×(24×2)=()。 4.42与5的积是210,那么一个因数42扩大100倍后积为() 5. 67000×8=536000,那么67×8=() 二、选择题 1.一长方形公园面积为15公顷,将公园的长和宽分别扩大到原的2倍,扩建后公园的面积是( )公顷。 A.15 B.60 C.30 D.150 2.下面算式的积与240×30的积不相同的是()。 A.120×60 B. 2400×3 C.480×15 D. 2400×300 1一个长方形面积为240平方米,宽为4米,将这个长方形的宽扩大3倍,长不变,扩大后绿地的面积是多少?

2.一辆客车4小时行了232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答案喜子的6商铺(淘宝店):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a13792174.html,/Ri466E4微店:http//shop83755268.vpubao/ 一、填空 1.一个数和25相乘的积是15000,如果这个数缩小100倍,积变成(150 )。 2.李师傅平均每天加工360个零件,一个月工作22天。一个月加工(7920 )个零件。 3.如果18×24=432,那么(18÷2)×(24×2)=(432 )。 4.42与5的积是210,那么一个因数42扩大100倍后积为(21000 ) 5. 67000×8=536000,那么67×8=(536 ) 二、选择题 1.一长方形公园面积为15公顷,将公园的长和宽分别扩大到原的2倍,扩建后公园的面积是( B )公顷。 A.15 B.60 C.30 D.150 2.下面算式的积与240×30的积不相同的是(D )。 A.120×60 B. 2400×3 C.480×15 D. 2400×300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 课前准备:观看视频《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 一、以嶷导学激趣导入 1、高斯为什么能快速算出答案(因为他发现了规律) 是啊!用规律解决问题真的很好。同学们愿意和高斯一样探究规律吗(愿意) 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3、板书:6×2=12在这个乘法算式中,谁是积(12) 同学们想一想:积的变化会与谁有关系呢(因数) 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 1、教师出示6×2=12 ×10×10 6×20=120 ×2×2(1)从这三道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2×20=240(2)是不是只有这3道算式中有这样的规律 ÷3÷3 4×20=80(3)同学们也写一道乘法算式,试一试,看一看有这样的规律吗(4)学生尝试写一写,2名学生板书,订正,并 说一说变化的规律,其余学生 小组交换订正。 (5)看来数学中真的有这样的规律,我们把它

总结出来吧!(学生一边说,教师板书:两 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 积也随着乘几。) 2、如果我把其中的一个因数除以3,积又会怎么变呢(教师接着上面算式板书) (1)(2)(3)(4)(5)同上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1、在4×5=20中,如果4不变,5扩大2倍,那么积也()。 2、在6×8=48中,如果8不变,6缩小3倍,那么积也()。 3、根据8×50=400,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32×50=8×25= 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变化的 四、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只是把其中的一个因数变化了,如果我们把两个因数都变化, 积又会怎么变化呢出示3×4=12 (3×2)×(4×3)=12×() (1)学生思考 (2)小组讨论

《积的变化规律》同步练习

《积的变化规律》同步练习 一、填空。 1、两个数的乘积是120,其中一个因数乘4,另一个因数不变,这时积应该是(),如果另一个因数也乘4,这时的积应该是() 2、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除以20,要是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该() 3、在一个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8后,积变成424,原来的积是() 4. 找出规律再填空。 16×17= 272 16×34= 16×51= 16×68= 16×85= 16×102= 5、如果32×30=960,那么(32÷2)×(30×2)=()。 6、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乘5,它的周长应()。 二、判断。 1、一个因数乘以5,另一个因数除以5,积不变。()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10,积不变。() 3、一个因数扩大4倍,积一定扩大4倍。() 4、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要除以几。() 5、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和原来相等。() 三、选择。 1、一个因数缩小25倍,另一个因数不变,则积()。 A、扩大25倍 B、缩小25倍 C、不变 2、一个因数乘20,另一个因数除以20,则积()。 A、不变 B、缩小20倍 C、扩大20倍 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则积()。 A、不变 B、缩小15倍 C、扩大15倍 4、两个因数的积是90,一个因数扩大6倍,另一个因数不变,则积是()。 A、90 B、540 C、15

四、解答题。 1、5支钢笔25元,买10支钢笔需要多少元? 2、文具店中2支自动铅笔卖7元,3支钢笔卖18元。张老师准备买10支自动铅笔和21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钱? 3、连山公园有一个边长是9米的正方形花坛,工作人员打算把这个花坛的边长增加到18米,这样花坛的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新)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供参考)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积的变化规律》,这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积的变化规律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生的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并巩固积的变化规律。它的教学,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下节课学习和理解乘法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服务,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积的变化规律在实际应用中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根据以上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经历计算、探索级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发现并掌握积的变 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口算相应乘法算式的积。 2、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发现、 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 法,进一步获得探索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和确定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 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发现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而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发现并归纳

积的变化规律。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我注意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直观教具,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诱发为活动状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概括归纳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为:“问题导入,引出新知--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学以致用、巩固新知--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等四个环节。 在第一个环节“问题导入,引出新知”中,我先列出三道口算题,40×8= 6×70= 24×10= 让学生口算得数(板书)提问,上面的这些题是怎样计算的?各按哪道算式口算比较方便? 由学生回答得出(板书:40×8= 6×70= 24×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