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的无氧氧化

糖的无氧氧化
糖的无氧氧化

20 ~ 20 学年度第学期

教师课时授课教案

学科系:医学院授课教师:

专业:临床科目: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签字:学科系系办主任签字:年月日年月日

第五章糖代谢

第三节糖的无氧氧化

一、糖的无氧氧化

(一)基本概念与发生部位

葡萄糖或糖原在缺氧或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分解产生乳酸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氧化。糖无氧氧化主要在细胞液中进行。

(二)反应过程

糖无氧氧化的反应过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葡萄糖或糖原生成丙酸的过程;第二个阶段为丙酮酸生成乳酸的过程。

1、丙酮酸的生成(糖酵解途径)该阶段根据能量变化特点又分为耗能和产能两个阶段。该阶段中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与酵母使糖生醇的过程相似,故又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因Embden和Meyerhof对此途径进行了透彻的描述,故又称Embden- Meyer途径(EMP)。糖酵解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分解代谢途径之一,几乎发生在所有的活细胞的基质中,只是速率有别。

(1)耗能阶段:1分子葡萄糖裂解为2分子磷酸丙糖;需消耗能量,共进行5步反应。

1)葡萄糖磷酸化成6磷酸葡萄糖:该反应是糖酵解的第一步磷酸化反应,由己糖激酶(hexokinase,HK)催化完成,同时需要ATP 提供能量和磷酸基,故该步骤消耗1分子的ATP。己糖激酶是糖酵解的第一个关键酶,其催化的反应不可逆(图4-2)。

2)6-磷酸葡萄糖异构为6-磷酸果糖:该反应在磷酸已糖异构酶

催化下完成,此反应可逆(图4-2)。

3)6-磷酸果糖磷酸化成1,6-二磷酸果糖:该反应是糖醇解的第二步磷酸化反应,由磷酸果糖激酶-1催化完成,同样需要消耗1分子的ATP。磷酸果糖激酶-1是糖酵解的第二个关键醇,其催化的反应不可逆((图4-2)。

4)1,6-二磷酸果糖裂解成2分子的磷酸丙糖:该反应在醛缩酶的催化下完成,生成的2分子的磷酸丙糖,分别为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此反应可逆(图4-2)。

5)磷酸丙糖的互变: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是同分异构体,在磷酸丙糖异构酶的催化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图4-2)。至此,通过两次磷酸化作用,消耗2分子ATP,葡萄糖转化为1,6-二磷酸果糖,进而裂解为2分子磷酸丙糖,完成糖酵解反应的第一阶段。

(2)产能阶段:磷酸丙糖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丙酮酸,并释放能量,也有5步反应。

1)3-磷酸甘油醛脱氢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该反应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下完成。脱下的两个氢原子,由NAD+接受生成NADH+H+,此反应是可逆的。生成的1,3-二磷酸甘油酸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属于高能化合物(图4-2)。

2)1,3-二磷酸甘油酸脱磷酸生成3-磷酸甘油酸:该反应是在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下完成,1,3-二磷酸甘油酸将其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ATP。这种高能化合物直接将分子中的高能键转移给ADP(或GDP)生成ATP(或GD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酶酸化。

因此,该反应产生1分子的ATP(图4-2)。

在红细胞中,除了上述反应之外,1,3-二磷酸甘油酸在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催化下还可转变成2,3-二磷酸甘油酸,后者在2.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酶的催化下生成3-磷酸甘油酸,这条代谢途径称为2,3-二磷酸甘油酸支路,对于红细胞血红蛋白运氧具有重要作用。

3)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该反应是在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下完成的,此反应可逆(图4-2)。

4)2-磷酸甘油酸生成确酸烯醇式丙酮酸:该反应在烯醇化酶的催化下完成,此反应可逆。生成的磷酸烯醇式丙酸是高能化合物(图4-2)。

5)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生成丙酮酸:该反应在丙酮酸激酶( pyruvate kinase,PK)的催化下完成。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将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ATP和烯醇式丙酮酸,烯醇式丙酮酸不稳定,可自动转变为丙酮酸。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过程的第三个关键酶,催化不可逆反应。此反应同样是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可生成1分子ATP (图4-2)。

至此、一分子磷酸丙糖转变为丙酮酸,经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可生成2分子ATP,完成糖酵解途径的第二阶段。由于1分子葡萄糖裂解为2分子的磷酸丙糖,故该阶段共生成4分子ATP。

2、乳酸的生成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氧化生成的NADH+H+提供氢,还原生成乳酸,此反应可逆。

糖酵解反应的全过程见图4-2。

(三) 反应特点

1、反应全过程均在细胞液中进行,没有氧的参与,乳酸是糖无氧氧化的终产物。

2、糖醇解反应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单向反应,导致整个过程不可逆。催化这三步反应的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和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

3、葡萄糖进行无氧氧化可净生成2分子的ATP;糖原进行无氧

氧化时,因少消耗1分子的ATP,故可生成3分子的AP。

(四) 生理意义

1、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在生理性缺氧情况下,如剧烈运动时,能量需求增加,糖酵解可迅速为肌肉收缩提供急需的能量;人从平原进入高原的初期,由于氧供不足,此时组织细胞的糖酵解会增强。在病理性缺氧情况下,如呼吸、循环功能障得、严重贫血、大量失血等造成机体缺氧时,组织细胞内的糖酵解会加强,来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糖酵解增强会导致乳酸产生过多,有发生酸中毒的可能。

2、在正常生理状况下,也是个別组织细胞的主要获能方式。例如,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氧化,只能通过糖酵解获取能量。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血供有限,并且缺乏线粒体(因为线粒体会吸收和散射光线),所以也主要依靠糖酵解生成ATP。肾髓质、睾丸、淋巴细胞以及白肌纤维细胞中线粒体含量相对较少,也几乎完全依赖糖酵解供能。

剧列运动时,由于肌肉收缩强度较大,在短时间内需要能量增强,故肌肉组织中糖的无氧氧化程度加强,产生较多的乳酸。短时间内乳酸堆积在肌肉组组中,会引起酸胀的刺激感。体息一段时回后,乳酸会在转化为丙酮酸进一步代谢,酸胀感会消失。

3.病理意义。正常情况下血乳酸水平不超过12mmol/L。血浆中乳酸浓度的持续升高(通常高过中5mmol/L)称为乳酸性酸中毒,与循环系统衰竭相关,如心肌梗死、肺栓塞、无法控制的出血或体克等。

由于没有充分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利用无氧氧化产能,造成大量乳酸堆积、无法转化。

(五) 糖酵解的调节

糖酵解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调节三个关键酶的活性来实现的。其中,磷酸果糖激酶-1的催化活性最低,是糖酵解途径的限速酶。

1、激素的调节。如胰岛素可诱导体内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的合成,提高其活性,使糖酵解过程增强。

2、代谢物对限速酶的变构调节。体内的许多代谢物是糖酵解过程中三个关键酶的变构效应剂,可通过变构作用影响酶的活性,达到调节糖酵解的目的。其中对磷酸果糖激酶-1活性的调节,是糖酵解途径中最重要的调节点。F-1、6-BP、ADP、AMP等是其变构激活剂;柠檬酸、ATP、长链脂肪酸等为其变构抑制剂。当细胞内能量消耗过多,ATP减少,AMP和ADP増多,使ATP/AMP、ADP比值降低,磷酸果糖激酶-1被激活,糖分解速度加快,使ATP生成量增多。在饥饿时,机体动员贮存脂肪氧化分解,生成较多脂肪酸和乙酰CoA。长链脂肪酸是磷酸果糖激酶-1的变构抑制剂;乙酰CoA可与草酰乙酸缩合为柠檬酸,也抑制磷酸果糖激酶-1的活性,从而减少糖的分解。

糖的生理功能

第七章糖代谢 第一节概述 一、糖的生理功能 (一)氧化分解,供应能量 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糖是最主要的能源物质 (二)储存能量,维持血糖 糖在体内可以糖原的形式进行储存,这是机体储存能源的重要方式。当机体需要时,糖原分解,释放入血,可有效地维持正常血糖浓度,保证重要生命器官地能量供应。 (三)提供原料,合成其他物质 糖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为体内其他含碳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如糖在体内可转变为脂肪酸和甘油,进而合成脂肪;可转变为某些氨基酸以供机体合成蛋白质所需;可转变为葡萄糖醛酸,参与机体的生物转化反应等;因而糖是人体重要的碳源。 (四)参与构造组织细胞 糖是体内重要的结构组织 (五)其他功能 糖能参与构成体内一些具有生理功能的物质。 二、糖代谢概况 糖的合成代谢包括糖原合成、糖异生和结构多糖的合成;糖的分解代谢包括糖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及糖原分解等。 第二节糖的无氧氧化 (一)概念:在缺氧条件下,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为乳酸的过程称无氧氧化,又称糖酵解。(二)反应过程 1.葡萄糖生成2分子磷酸丙糖 (1)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己糖激酶 (2)6-磷酸葡萄糖生成6-磷酸果糖变构酶 (3)6-磷酸果糖生成1,6-二磷酸果糖磷酸果糖激酶 (4)磷酸丙糖的生成醛缩酶 2.磷酸丙糖氧化为丙酮酸 (1)3-磷酸甘油醛氧化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3-磷酸甘油酸的生成磷酸甘油酸激酶(3) 2-磷酸甘油酸的生成变位酶 (4)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生成烯醇化酶 (5) 丙酮酸的生成丙酮酸激酶

3. 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乳酸脱氢酶 (三) 反应特点 1.没有氧参与。 2.1分子葡萄糖净生成2分子ATP ,从糖原开始,净生成3分子ATP 。 3.有三步不可逆反应,分别由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催化。 4.红细胞中存在2,3-二磷酸甘油酸支路 (四) 生理意义 1. 糖酵解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供应能量的重要方式。 2. 糖酵解是红细胞供能的主要方式。 3. 2,3-二磷酸甘油酸对调节红细胞的带氧功能有重要意义。 4. 某些组织在有氧条件下仍以糖酵解为主要供能方式。 (五) 糖酵解的调节 1. 激素的调节作用 胰岛素的诱导 2. 代谢物对限速酶的变构调节 1,6-二磷酸果糖、ATP 、AMP 等是磷酸果糖激酶的变构 激活剂。 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 (一) 概念: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或糖原彻底氧化为CO 2和H 2O 的过程称糖的有氧氧化。 有氧氧化是糖氧化产能的主要方式。 (二) 反应过程: 1. 葡萄糖生成丙酮酸 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 2. 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下氧化脱羧,并与辅酶A 结合生成乙酰CoA 。此反应不可逆,总反应式为: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HSCoA + NAD +NADH+H +CO 2++C=O COOH CH 3C CH 3O ~SCoA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由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三种酶组成的多酶复合体,有5种辅酶,即TPP 、硫辛酸、FAD 、NAD + 和HSCoA ,分别含有B 1、硫辛酸、B 2、PP 、泛酸等维生素。当这些维生素缺乏将导致糖代谢障碍。 3. 乙酰辅酶A 彻底氧化分解(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是指乙酰CoA 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经过一系列脱氢、脱羧反应,再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过程。

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糖的有氧氧化途径: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称为有氧氧化,有氧氧化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绝大多数细胞都通过有氧氧化获得能量。肌肉进行糖酵解生成的乳酸,最终仍需在有氧时彻底氧化为水及二氧化碳。有氧氧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胞液反应阶段:糖酵解产物NADH不用于还原丙酮酸生成乳酸,二者进入线粒体氧化。第二阶段:线粒体中的反应阶段:①丙酮酸经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是关键性的不可逆反应。其特征是丙酮酸氧化释放的能量以高能硫酯键的形式储存于乙酰CoA 中,这是进入三羧酸循环的开端;②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一系列酶促连续反应,从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到草酰乙酸的再生,构成一次循环过程,其间共进行四次脱氢氧化产生2分子CO2,脱下的4对氢,经氧化磷酸化生成H20和ATP.三羧酸循环的特点是:①从柠檬酸的合成到α-酮戊二酸的氧化阶段为不可逆反应,故整个循环是不可逆的;②在循环转运时,其中每一成分既无净分解,也无净合成。但如移去或增加某一成分,则将影响循环速度;③三羧酸循环氧化乙酰CoA的效率取决于草酰乙酸的浓度;④每次循环所产生的NADH和FADH2都可通过与之密切联系的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以产生ATP;⑤该循环的限速步骤是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该酶是变构酶,ADP是其激活剂,ATP和NADH是其抑制剂。线粒体内膜上分布有紧密相连的两种呼吸链,即NADH 呼吸链和琥珀酸呼吸链。呼吸链的功能是把代谢物脱下的氢氧化成水,同时产生大量能量以驱动ATP合成。1个分子的葡萄糖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可生成36或38个分子的ATP.

糖的无氧氧化

糖的无氧氧化 一、概念:在缺氧的情况下,由葡萄糖或糖原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乳酸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氧化或糖酵解。其中,从葡萄糖至丙酮酸的途径又称为糖酵解途径。 二、过程 (一)、第一阶段:葡萄糖的裂解(1分子葡萄糖转变为两分子3-磷酸甘油醛) ATP- *ADP磷酸二羟丙酮 葡萄糖_> 6-磷酸葡萄糖一> 6-磷酸果--------------------- > 1,6-二磷酸果糖----------- - 两分子磷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 3-磷酸甘油甘油醛甘油 (二)、第二阶段:醛氧化为酸(3-磷酸甘油醛转变为丙酮酸) + + NAD NADPH+H ATPATP 3-磷酸甘油1,3二磷酸甘油酸”可〉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刁》丙酮酸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高能化合物)丙酮酸激酶 (三)、第三阶段: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丙酮酸+NADH+H"----------------------- >乳酸+NAD 乳酸脱氢酶 三、糖酵解反应特点总结 (一)、口诀: ■1个反应场所(胞液) “1、2、3 ”)2步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3步关键酶催化的反应 (二)、能量计算 耗能:葡萄糖耗能2分子,糖原耗能1分子 产能:2*2=4分子 净生成:葡萄糖:4 —2=2分子 糖原:4—1=3分子 (三)、糖酵解的调节 磷酸果糖激酶-1是葡萄糖分解的主要限速酶,因此,改变磷酸果糖激酶-1的活性是调节糖酵解流量最重要的方式,其调节方式以变构调节为主。 四、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一)、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快速方式 1、糖酵解对剧烈运动的骨骼肌在缺氧时快速提供能量。 2、从平原进入高原初期。 3、严重贫血、大量失血等疾病所致缺氧时提 供能量。 (二)、某些组织在生理情况下的功能途径 少数组织即使是在供氧充足时,仍主要靠糖酵解功能如:视网膜、睾丸、皮肤等;红细胞完全依赖糖酵解供能;神经、骨骼、白细胞

糖的生理功能

糖的生理功能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七章糖代谢 第一节概述 一、糖的生理功能 (一)氧化分解,供应能量 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糖是最主要的能源物质 (二)储存能量,维持血糖 糖在体内可以糖原的形式进行储存,这是机体储存能源的重要方式。当机体需要时,糖原分解,释放入血,可有效地维持正常血糖浓度,保证重要生命器官地能量供应。 (三)提供原料,合成其他物质 糖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为体内其他含碳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如糖在体内可转变为脂肪酸和甘油,进而合成脂肪;可转变为某些氨基酸以供机体合成蛋白质所需;可转变为葡萄糖醛酸,参与机体的生物转化反应等;因而糖是人体重要的碳源。 (四)参与构造组织细胞 糖是体内重要的结构组织 (五)其他功能 糖能参与构成体内一些具有生理功能的物质。 二、糖代谢概况 糖的合成代谢包括糖原合成、糖异生和结构多糖的合成;糖的分解代谢包括糖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及糖原分解等。 第二节糖的无氧氧化

(一)概念:在缺氧条件下,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为乳酸的过程称无氧氧化,又称糖酵解。 (二)反应过程 1.葡萄糖生成2分子磷酸丙糖 (1)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己糖激酶 (2) 6-磷酸葡萄糖生成6-磷酸果糖变构酶 (3) 6-磷酸果糖生成1,6-二磷酸果糖磷酸果糖激酶 (4)磷酸丙糖的生成醛缩酶 2.磷酸丙糖氧化为丙酮酸 (1) 3-磷酸甘油醛氧化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3-磷酸甘油酸的生成磷酸甘油酸激酶(3) 2-磷酸甘油酸的生成变位酶 (4)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生成烯醇化酶 (5) 丙酮酸的生成丙酮酸激酶 3. 丙酮酸还原为乳酸乳酸脱氢酶 (三)反应特点 1.没有氧参与。 2.1分子葡萄糖净生成2分子ATP,从糖原开始,净生成3分子ATP。 3.有三步不可逆反应,分别由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催化。 4.红细胞中存在2,3-二磷酸甘油酸支路 (四)生理意义 1.糖酵解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供应能量的重要方式。 2.糖酵解是红细胞供能的主要方式。

葡萄糖的代谢途径

葡萄糖的代谢途径 在人体内,葡萄糖代谢除了无氧酵解途径以外还有很多其他方式,比如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原的合成与分解途径、糖异生、糖醛酸途径等。 (一)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1. 概念: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2. 过程 有氧氧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胞液反应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反应过程同糖酵解。 糖酵解产物NADH^用于还原丙酮酸生成乳酸,二者进入线粒体氧化。 第二阶段:线粒体中的反应阶段: (1)丙酮酸经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是关键性的不可逆反应。 其特征是丙酮酸氧化释放的能量以高能硫酯键的形式储存于乙酰CoA中,这是进入三羧酸循 环的开端。 (2)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一系列酶促连续反应,从乙酰CoA 和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到草酰乙酸的再生,构成一次循环过程,其间共进行四次脱氢,脱下的4对氢,经氧化磷酸化生成H20和ATP 2次脱羧产生2分CO2 三羧酸循环的特点是: ①从柠檬酸的合成到a -酮戊二酸的氧化阶段为不可逆反应,故整个循环是不可逆的; ②在循环转运时,其中每一成分既无净分解,也无净合成。但如移去或增加某一成分,则将影响循环速度; ③三羧酸循环氧化乙酰CoA的效率取决于草酰乙酸的浓度; ④每次循环所产生的NADH和FADH2都可通过与之密切联系的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以产生ATP; ⑤该循环的限速步骤是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该酶是变构酶,ADP是其激活剂,ATP和NADH是其抑制剂。 (3)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内膜上分布有紧密相连的两种呼吸链,即NADH乎吸链和琥珀 酸呼吸链。呼吸链的功能是把代谢物脱下的氢氧化成水,同时产生大量能量以驱动ATP合成。1个分子的葡萄糖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可生成36或38个分子的ATP。 3. 生理意义:有氧氧化是糖氧化提供能量的主要方式。

医学生物化学的简答题

1、简述糖的有氧氧化及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答:(1)糖的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基本意义是为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时可净生成38或36molATP,它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代谢过程中许多中间产物是体内合成其它物质的原料,所以与其它物质代谢密切联系;它与糖的其它代谢途径亦有密切联系。 (2)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素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也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2、什么是酮体?如何产生,又如何被利用? 答:(1)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分解代谢产生的一类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2)酮体的产生: 合成部位:肝细胞线粒体。 合成原料:乙酰CoA。 反应过程及限速酶:关键步骤是2分子乙酰CoA缩合成1分子乙酰乙酰CoA,后者再与1分子乙酰CoA缩合成HMG—CoA;关键酶是HMG—CoA合成酶。 (3)酮体的利用:肝内生酮肝外用。 乙酰乙酸硫激酶 Β—羟丁酸→乙酰乙酸—————————→2×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 琥珀酰CoA转硫酶 3、简述体内氨基酸是如何保持动态平衡的。 答:氨基酸(Amino acid)是构成蛋白质(protein)的基本单位,赋予蛋白质特定的分子结构形态,使它的分子具有生化活性。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活性分子,包括催化新陈代谢的酶。 (一)氧化脱氨基:第一步,脱氢,生成亚胺;第二步,水解。生成的H2O2有毒,在过氧化氢酶催化下,生成H2O O2,解除对细胞的毒害。(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①还原脱氨基(严格无氧条件下);②水解脱氨基;③脱水脱氨基;④脱巯基脱氨基;⑤氧化-还原脱氨基,两个氨基酸互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有机酸、酮酸、氨;⑥脱酰胺基作用。(三)转氨基作用。转氨作用是氨基酸脱氨的重要方式,除Gly、Lys、Thr、Pro外,大部分氨基酸都能参与转氨基作用。α-氨基酸和α-酮酸之间发生氨基转移作用,结果是原来的氨基酸生成相应的酮酸,而原来的酮酸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四)联合脱氨基:单靠转氨基作用不能最终脱掉氨基,单靠氧化脱氨基作用也不能满足机体脱氨基的需要。机体借助联合脱氨基作用可以迅速脱去氨基:1、以谷氨酸脱氢酶为中心的联合脱氨基作用。氨基酸的α-氨基先转到α-酮戊二酸上,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Glu,然后在L-Glu 脱氨酶催化下,脱氨基生成α-酮戊二酸,并释放出氨。2、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的联合脱氨基做用。骨骼肌、心肌、肝脏、脑都是以嘌呤核苷酸循环的方式为主。

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每日一练(2014.1.29)

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每日一练(2014.1.29)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均有1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相应答案代码。每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鼠类可以作为传染源引起()。 A.发疽病 B.疟疾 C.黄热病 D.流行性斑疹伤寒 E.钩端螺旋体病 2、疟疾的传播途径是()。 A.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B.昆虫媒介传播 C.直接接触传播 D.空气传播 E.以上都不是 3、有关江河水系的采样要求和检测,哪个不正确()。 A.污染河段至少包括3采样断面 B.布点根据江河宽度而定 C.采样至少在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各采一次 D.重金属在水质中不易检出,故底质监测没有必要 E.可用生物监测方法评价水的污染状况 4、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 A.体重肥胖 B.运动过少 C.盐摄入不足

D.A型血 E.以上均对 5、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可引起()。 A.组织液减少 B.组织液增多 C.尿少 D.红细胞萎缩 E.经细胞膨胀和破裂 6、确定样本含量,正确的是()。 A.样本含量越大越好 B.样本含量越小越好 C.保证一定检验效能条件下尽量大 D.保证一定检验效能条件下尽量小 E.以上讲法均不合理 7、根据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可达年龄,一般可将健康状况分为()。 A.健康型、亚健康型、疾病型 B.健康型、自创危险因素型、历史危险因素型、少量危险型 C.健康型、存在危险型、极危险型 D.健康型、不健康型 E.以上均不是 8、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关键离子是()。 A.Na+ B.K+ C.Ca2+

医学生物化学各种代谢的生理意义

医学生物化学各种代谢的生理意义 各代谢生理意义 ★ EMP 1 在无氧和缺氧条件下,作为糖分解供能的补充途径:⑴骨骼肌在剧烈运动时的相对缺氧;⑵从平原进入高原初期;⑶严重贫血、大量失血、呼吸障碍、肺及心血管疾患所致缺氧。 2 在有氧条件下,作为某些组织细胞主要的供能途径:如表皮细胞,红细胞及视网膜等,由于无线粒体,故只能通过无氧酵解供能。成熟红细胞完全依赖糖酵解供能,神经、白细胞、骨髓等代谢极为活跃,即使不缺氧也常由糖酵解提供部分能量。 3 红细胞内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的2,3-二磷酸甘油酸可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力下降,释放氧气。 4 肌肉中产生的乳酸、丙氨酸(由丙酮酸转变)在肝脏中能作为糖异生的原料,生成葡萄糖。 ★ TCA 1 是糖在体内分解供能的主要途径:⑴生成的ATP数目远远多于糖的无氧酵解生成的ATP数目;⑵机体内大多数组织细胞均通过此途径氧化供能。 2 是糖、脂、蛋白质氧化供能的最终共同途径:糖、脂、蛋白质的分解产物主要经此途径彻底氧化分解供能。 3 是糖、脂、蛋白质相互转变的枢纽:有氧氧化途径中的中间代谢物可以由糖、脂、蛋白质分解产生,某些中间代谢物也可以由此途径逆行而相互转变。是三大代谢联系的枢纽。 ★ HMS 1 是体内生成NADPH的主要代谢途径 NADPH在体内可用于: ⑴作为供氢体,参与体内的合成代谢:如参与合成脂肪酸、胆固醇等。从乙酰辅酶A合成脂酸、胆固醇;α-酮戊二酸与NADPH及氨生成谷氨酸,谷氨酸可与其他α-酮酸进行转氨基反应而生成相应的氨基酸。 ⑵参与羟化反应:作为加单氧酶的辅酶,参与对代谢物的羟化。有些羟化反应与生物合成有关,如从胆固醇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等;有些羟化反应则与生物转化有关。 ⑶维持巯基酶的活性。 ⑷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NADPH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对维持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正常含量进而保护巯基酶的活性及维持红细胞膜完整性很重要,并可保持血红蛋白铁于二价。 ⑸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由于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遗传性缺陷可导致蚕豆病,表现为溶血性贫血。 2 是体内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代谢途径 体内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或脱氧核糖均以5-磷酸核糖的形式提供,其生成方式可以由G-6-P脱氢脱羧生成,也可以由3-磷酸甘油醛和F-6-P经基团转移的逆反应生成。 3 提供能量 在需要时,NADPH可通过转氢酶的作用,使NAD+还原为NADH,NADH通过呼吸链生成ATP提供能量需要,一分子6-磷酸葡萄糖可获得36分子ATP。 ★糖异生 1 在饥饿情况下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在较长时间饥饿的情况下,空腹或饥饿时依赖氨基酸、甘油等异生成糖,以维持血糖水平恒定。机体需要靠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2 补充肝糖原,摄入的相当一部分葡萄糖先分解成丙酮酸、乳酸等三碳化合物,后者再异生成糖原。合成糖原的这条途径称三碳途径。 3 回收乳酸分子中的能量:由于乳酸主要是在肌肉组织经糖的无氧酵解产生,但肌肉组织糖异生作用很弱,且不能生成自由葡萄糖,故需将产生的乳酸转运至肝脏重新生成葡萄糖后再加以利用。 4 调节酸碱平衡,长期饥饿时,肾糖异生增强,肾脏中生成的α-酮戊二酸可转变为草酰乙酸,然后经糖异生途径生成葡萄糖,这一过程可促进肾脏中的谷氨酰胺脱氨基,生成NH3,后者可用于中和H+,故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

糖的无氧分解

Ⅰ复习提问: ⒈糖的概念,葡萄糖的分子式。 ⒉糖的消化吸收部位在哪里,吸收过程如何? Ⅱ新授 第二节糖的无氧分解 一、糖无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⒈糖无氧氧化的定义:葡萄糖或糖原在缺氧情况下生成乳酸 (lactate)的过程,又称糖酵解(glycolysis)。 ⒉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糖酵解途径 第二阶段:丙酮酸转变为乳酸 (一)反应过程(各反应式见课本P41图4-2及课件) ★第一阶段――1葡萄糖分解成2丙酮酸 ⒈葡萄糖磷酸化成6-磷酸葡萄糖(G-6-P)(反应式见幻灯21) ⑴催化此反应的酶是己糖激酶,在肝脏称葡萄糖激酶,是糖酵 解反应的第一个关键酶。 ⑵此反应消耗1分子ATP。 ⒉6-磷酸葡萄糖转变成6-磷酸果糖,由磷酸己糖异构酶催化。 (反应式见幻灯23) ⒊6-磷酸果糖转变成1,6-二磷酸果糖(反应式见幻灯24) ⑴反应由6-磷酸果糖激酶-1催化,是糖酵解的第二个关键酶。 ⑵反应消耗1分子ATP。

⒋1,6-二磷酸果糖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磷酸二羟丙酮和 3-磷酸甘油醛),由醛缩酶催化。(反应式见幻灯25) ⒌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由异构酶催化。(反应式见幻灯26) 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 述: 以上五步为糖酵解途径中的耗能阶段。1分子葡萄糖转 变为2分子3-磷酸甘油醛,消耗2分子ATP。 以下五步为能量的释放和存储阶段,可以看作是2分子 3-磷酸甘油醛的反应,最终生成丙酮酸,4分子ATP. ⒍3-磷酸甘油醛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反应式见幻灯28)※糖酵解中唯一的脱氢反应 ⑴反应由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催化 ⑵1,3-二磷酸甘油酸是高能化合物,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 ⒎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反应见幻灯29)※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在反应中,底物分子的内部能量重新分布,生成高能磷酸键,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底物水平磷酸化。 ⑴反应生成1分子ATP ⑵此反应由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 ⒏3-磷酸甘油酸转变成2-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 (反应式见幻灯30)

2015年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点: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考试资料

1、成人体重50kg,头、颈部、胸、腹、会阴及双上肢均为Ⅱ°烧伤,伤后第1个24小时补胶体液的量为 A.1225ml B.1425ml C.1625ml D.1825ml E.2025ml 2、关节受外伤作用,发生异常扭转所致的损伤为( ) A.挫伤 B.挤压伤 C.扭伤 D.裂伤 E.擦伤 3、女性,5岁小儿,头、面、颈及双上臂烧伤,烧伤面积为( ) A.17% B.19% C.2l% D.23% E.25% 4、毒蛇咬伤后为降解伤口内蛇毒,可用于伤口外周作封闭的是( ) A.糜蛋白酶 B.胰蛋白酶 C.淀粉酶 D.脂肪酶 E.蛋白酶 5、能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损伤是 A.裂伤 B.挫伤 C.扭伤 D.挤压伤 E.切伤 6、男性,18岁,头部被菜刀砍伤已2天余,伤口6cm,裂开,脓性分泌物较多。处理方法是 A.彻底清创并缝合 B.清创处理伤口不缝合 C.控制感染,定期更换敷料 D.清创、缝合并放置引流 E.清创、湿敷、包扎 7、女性,35岁,双上肢烧伤后急诊人院。主诉:患处疼痛较为迟钝,但拔毛时有疼痛感。体检:双上肢布满小水疱,疱皮较厚。估计烧伤深度和预后时下列哪项有错( ) A.Ⅰo烧伤愈后无瘢痕 B.Ⅲo烧伤愈合后有挛缩 C.浅Ⅱo烧伤如无感染不留 D.深Ⅱo烧伤可产生瘢痕 E.深Ⅱo烧伤仅有色素痕迹

8、成人面、颈、双手、前胸和前腹部约2/3烧伤时,烧伤面积为( ) A.16% B.18% C.20% D.22% E.24% 9、不属于化学性损伤的是( ) A.强酸 B.强碱 C.毒气 D.昆虫咬伤 E.磷烧伤 10、中国九分法计算烧伤面积,哪项是正确的( ) A.头、颈、面各4% B.躯干为26% C.双臂为5% D.双下肢为46% E.成年女性双足为9% 11、损伤的护理诊断,下述哪项不正确( ) A.疼痛 B.体液不足 C.潜在并发症 D.低钾 E.恐惧 12、止血带止血应每隔1h放松( ) A.1-2min B.3-4min C.5-6min D.7-8min E.10min 13、下列哪种开放性损伤的伤口边缘较整齐( ) A.擦伤 B.割伤 C.撕裂伤 D.裂伤 E.皮肤撕脱伤 14、烧伤后创面感觉迟钝,疼痛轻,多见于( ) A.轻度烧伤 B.Ⅰ度烧伤 C.浅Ⅱ度烧伤 D.深Ⅱ度烧伤 E.Ⅲ度烧伤 15、下列不属于物理性损伤的是 A.高温

葡萄糖的有氧氧化作用

葡萄糖的有氧氧化作用: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并释放出能量。有氧氧化是糖分解代谢的 在糖的有氧氧化中的关键酶是:丙酮酸脱氢酶系、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这三种酶在糖有氧氧化中起到关键作用。 糖的有氧氧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糖酵解途径,葡萄糖转变成2分子丙酮酸,在胞液中进行; 第二阶段就是乙酰辅酶A的生成,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由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经氧化脱羧基转化成乙酰CoA。 第三阶段是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CA循环,TCA,Krebs循环。是用于将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成二氧化碳和还原当量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是由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反应物乙酰辅酶 A(一分子辅酶A和一个乙酰相连)是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的共同的中间产物,进入循环后会被分解最终生成产物二氧化碳并产生H,H将传递给辅酶I--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或者叫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使之成为NADH + H+和FADH2。NADH + H+和FADH2携带H进入呼吸链,呼吸链将电子传递给O2产生水,同时偶联氧化磷酸化产生ATP,提供能量。 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基质和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是三羧酸循环的场所。它是呼吸作用过程中的一步,之后高能电子在NAHD+H+和FADH2的辅助下通过电子传递链进行氧化磷酸化产生大量能量)及氧化磷酸化(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或细菌中,是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通过呼吸链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的偶联反应)。 糖的有氧氧化会生成ATP,给细胞提供能量。

糖的生理功能

第七章糖代 第一节概述 一、糖的生理功能 (一)氧化分解,供应能量 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糖是最主要的能源物质 (二)储存能量,维持血糖 糖在体可以糖原的形式进行储存,这是机体储存能源的重要方式。当机体需要时,糖原分解,释放入血,可有效地维持正常血糖浓度,保证重要生命器官地能量供应。 (三)提供原料,合成其他物质 糖分解代的中间产物可为体其他含碳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如糖在体可转变为脂肪酸和甘油,进而合成脂肪;可转变为某些氨基酸以供机体合成蛋白质所需;可转变为葡萄糖醛酸,参与机体的生物转化反应等;因而糖是人体重要的碳源。 (四)参与构造组织细胞 糖是体重要的结构组织 (五)其他功能 糖能参与构成体一些具有生理功能的物质。 二、糖代概况 糖的合成代包括糖原合成、糖异生和结构多糖的合成;糖的分解代包括糖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及糖原分解等。 第二节糖的无氧氧化 (一)概念:在缺氧条件下,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为乳酸的过程称无氧氧化,又称糖酵解。(二)反应过程 1.葡萄糖生成2分子磷酸丙糖 (1)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己糖激酶 (2)6-磷酸葡萄糖生成6-磷酸果糖变构酶 (3)6-磷酸果糖生成1,6-二磷酸果糖磷酸果糖激酶 (4)磷酸丙糖的生成醛缩酶 2.磷酸丙糖氧化为丙酮酸 (1)3-磷酸甘油醛氧化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3-磷酸甘油酸的生成磷酸甘油酸激酶(3) 2-磷酸甘油酸的生成变位酶 (4)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生成烯醇化酶 (5) 丙酮酸的生成丙酮酸激酶

3. 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乳酸脱氢酶 (三) 反应特点 1.没有氧参与。 2.1分子葡萄糖净生成2分子ATP ,从糖原开始,净生成3分子ATP 。 3.有三步不可逆反应,分别由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催化。 4.红细胞中存在2,3-二磷酸甘油酸支路 (四) 生理意义 1. 糖酵解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供应能量的重要方式。 2. 糖酵解是红细胞供能的主要方式。 3. 2,3-二磷酸甘油酸对调节红细胞的带氧功能有重要意义。 4. 某些组织在有氧条件下仍以糖酵解为主要供能方式。 (五) 糖酵解的调节 1. 激素的调节作用 胰岛素的诱导 2. 代物对限速酶的变构调节 1,6-二磷酸果糖、ATP 、AMP 等是磷酸果糖激酶的变构激 活剂。 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 (一) 概念: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或糖原彻底氧化为CO 2和H 2O 的过程称糖的有氧氧化。 有氧氧化是糖氧化产能的主要方式。 (二) 反应过程: 1. 葡萄糖生成丙酮酸 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 2. 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下氧化脱羧,并与辅酶A 结合生成乙酰CoA 。此反应不可逆,总反应式为: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HSCoA + NAD +NADH+H +CO 2++C=O COOH CH 3C CH 3O ~SCoA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由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三种酶组成的多酶复合体,有5种辅酶,即TPP 、硫辛酸、FAD 、NAD + 和HSCoA ,分别含有B 1、硫辛酸、B 2、PP 、泛酸等维生素。当这些维生素缺乏将导致糖代障碍。 3. 乙酰辅酶A 彻底氧化分解(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是指乙酰CoA 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经过一系列脱氢、脱羧反应,再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过程。

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每日一练(2016.12.12)

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每日一练(2016.12.1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均有1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相应答案代码。每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下列物质在体内彻底氧化,按一分子计算净生成ATP最多的物质是()。 A.葡萄糖 B.草酰乙酸 C.1,6二磷酸果糖 D.3-磷酸甘油醛 E.丙酮酸 2、在建立病因假设的时候,所用的逻辑思维法则通常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排除法 E.演绎法 3、心身疾病不包括()。 A.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 B.由情绪引起 C.有躯体生理变化 D.伴有器质性变化 E.有短暂心理生理反应 4、在社区卫生服务中POMR是指()。 A.初级卫生保健 B.社区卫生服务

C.以问题为导向的医疗记录 D.周期性健康检查记录 E.以上均不是 5、每40cm2肌肉上检出囊尾蚴5个,该肉应()。 A.销毁 B.工业用 C.冷冻处理 D.盐腌处理 E.高温处理 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最高的器官是()。 A.心肌 B.肾 C.肝 D.脑 E.肺 7、下列哪个是人体对环境污染物反应过程的正确说法()。 A.正常调节、代偿、失代偿都属于预防医学范畴 B.政党调节与代偿属于预防医学范畴,失代偿属于临床医学范畴 C.正常调节属于预防医学范畴,代偿与失代偿属于临床医学范畴 D.正常调节、代偿、失代偿都属于临床医学范畴 E.代偿阶段已处于疾病的早期,故属于临床医学范畴 8、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关键离子是()。 A.Na+ B.K+

葡萄糖氧化酶及其应用

葡萄糖氧化酶及其应用 【摘要】:葡萄糖氧化酶是一种需氧脱氢酶,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等行业中,起到了去除葡萄糖、脱氧、杀菌等作用。该文从葡萄糖氧化酶的性质、生产和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葡萄糖氧化酶性质生产应用 The glucose oxidase and its application Abstract: Glucose oxidase (GOD) is an aerobic dehydrogenase. It has no side effects and non-toxicity on human. GOX,which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on removing glucose,de-oxidization and sterilization,is widely applicated in food, medicine, feed stuff and other field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perty,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lucose oxidase. Key Words: Glucose oxidase property production application 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 EC 1.1.3.4.)全称为β-D-吡喃型葡萄糖需氧脱氢酶,简称GOD,它能在有氧的条件下专一性将β-D-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早在1904年,人们就发现了葡萄糖氧化酶,但当时对其商业价值认识的不足,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928年,Muller首先从黑曲霉的无细胞提取液中发现葡萄糖氧化酶,并进一步通过试

糖的无氧氧化

. 糖的无氧氧化一、概念:在缺氧的情况下,由葡萄糖或糖原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乳酸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氧化或糖酵解。其中,从葡萄糖至丙酮酸的途径又称为糖酵解途径。二、过程1分子葡萄糖转变为两分子3-(一)、第一阶段:葡萄糖的裂解(磷 酸甘油醛)ADP ATP 磷酸二羟丙酮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两分子磷 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 3-磷酸甘油甘油醛甘油 (二)、第二阶段:醛氧化为酸(3-磷酸甘油醛转变为丙酮酸) + +ATP NAD NADPH+H ATP 3-磷酸甘油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高能化合物) 丙酮酸激酶 (三)、第三阶段: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 乳酸+NADH+H+NAD 丙酮酸乳酸脱氢酶 三、糖酵解反应特点总结 (一)、口诀: 1个反应场所(胞液) (“1、2、3”)2步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3步关键酶催化的反应 (二)、能量计算 耗能:葡萄糖耗能2分子,糖原耗能1分子 产能:2*2=4分子 净生成:葡萄糖:4—2=2分子 糖原:4—1=3分子 (三)、糖酵解的调节 磷酸果糖激酶-1是葡萄糖分解的主要限速酶,因此,改变磷酸果糖激酶-1的活性是调节糖酵解流量最重要的方式,其调节方式以变构调节为主。 四、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一)、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快速方式 1、糖酵解对剧烈运动的骨骼肌在缺氧时快速提供能量。 2、从平原进入高原初期。 3、严重贫血、大量失血等疾病所致缺氧时提供能量。

(二)、某些组织在生理情况下的功能途径 少数组织即使是在供氧充足时,仍主要靠糖酵解功能如:视网膜、睾丸、皮肤等;红细胞完全依赖糖酵解供能;神经、骨骼、白细胞等代谢活跃的组织细胞,也常由糖酵解提供部分能量。1 / 1

葡萄糖的代谢途径

葡萄糖的代谢途径 在人体内,葡萄糖代谢除了无氧酵解途径以外还有很多其她方式,比如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原的合成与分解途径、糖异生、糖醛酸途径等。 (一)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1、概念: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与二氧化碳的过程 2、过程 有氧氧化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胞液反应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反应过程同糖酵解。 糖酵解产物NADH不用于还原丙酮酸生成乳酸,二者进入线粒体氧化。 第二阶段:线粒体中的反应阶段: (1)丙酮酸经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就是关键性的不可逆反应。其特征就是丙酮酸氧化释放的能量以高能硫酯键的形式储存于乙酰CoA中,这就是进入三羧酸循环的开端。 (2)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就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一系列酶促连续反应,从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到草酰乙酸的再生,构成一次循环过程,其间共进行四次脱氢,脱下的4对氢,经氧化磷酸化生成H20与ATP。2次脱羧产生2分CO2。 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就是: ①从柠檬酸的合成到α-酮戊二酸的氧化阶段为不可逆反应,故整个循环就是不可逆的; ②在循环转运时,其中每一成分既无净分解,也无净合成。但如移去或增加某一成分,则将影响循环速度; ③三羧酸循环氧化乙酰CoA的效率取决于草酰乙酸的浓度; ④每次循环所产生的NADH与FADH2都可通过与之密切联系的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以产生ATP; ⑤该循环的限速步骤就是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该酶就是变构酶,ADP就是其激 活剂,ATP与NADH就是其抑制剂。 (3)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内膜上分布有紧密相连的两种呼吸链,即NADH呼吸链与琥珀酸 呼吸链。呼吸链的功能就是把代谢物脱下的氢氧化成水,同时产生大量能量以驱动ATP合成。1个分子的葡萄糖彻底氧化为CO2与H2O,可生成36或38个分子的ATP。

生物化学期末复习(简答、名词解释)

第九章糖代谢 1. 什么是物质代谢?什么是能量代谢?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物质代谢:研究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如糖、蛋白质、脂类、核酸等)在细胞内发生酶促反应的途径及调控机理,包含旧分子的分解和新分子的合成; 能量代谢:研究光能或化学能在细胞内向生物能(ATP)转化的原理和过程,以及生命活动对能量的利用。 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能量转化寓于物质转化过程之中,物质转化必然伴有能量转化。 2. 中间代谢: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和体内原有的物质在一切组织和细胞中进行的各种化学变化称为中间代谢。 3. 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简称 RQ):指生物体在同一时间内,释放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的体积之比或摩尔数之比,即指呼吸作用所释放的 CO2 和吸收的 O2 的分子比。 4. 自养型生物:为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类型,又分为光合自养——绿色植物,和化能自养——硝化细菌等。 5. 异养型生物: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必须依靠自养生物制造的有机物生存。 6. 简述活体内实验及其意义。 答:1)用整体生物材料或高等动物离体器官或微生物细胞群体进行中间代谢实验研究称为活体内实验,用“in vivo”表示。2)活体内实验结果代表生物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在神经、体液等调节机制下的整体代谢情况,比较接近生物体的实际。 7. 活体外实验:用从生物体分离出来的组织切片,组织匀浆或体外培养的细胞、细胞器及细胞抽提物进行中间代谢实验研究称为活体外实验,用“in vitro”表示。 8. 简述代谢途径的探讨方法 答:1)代谢平衡实验;2)代谢障碍实验(代谢途径阻断实验);3)使用抗代谢物;4)代谢物标记追踪实验;5)测定特征性酶;6)核磁共振波谱法。 9. 简述糖的生理功能 答:1)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2)作为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3)在体内转变为其他物质;4)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 10. 糖的分解途径有哪些? 答: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 11. 简述血糖中糖的来源? 答:食物中多糖的消化吸收;乳酸、氨基酸、甘油等物质的糖异生;自身糖原的降解。12. 糖酵解:是将葡萄糖转变成乳酸并同时生成 ATP 的一系列反应,是一切有机体中都存在的葡萄糖降解途径。 13. 简述糖酵解的过程 答:1)己糖磷酸酯的生成:葡萄糖→果糖-1,6-二磷酸2)丙糖磷酸的生成(磷酸己糖的裂解):果糖-1,6-二磷酸→2 分子磷酸丙糖3)丙酮酸的生成:甘油醛-3-磷酸→丙酮酸4)乳酸的生成:丙酮酸→乳酸 14. 简述糖酵解的特征 答:1)反应部位在胞液2)不需氧的产能过程(底物水平磷酸化) 1 G→ 2 ATP,Gn(G)→ 3 ATP 3)终产物乳酸:释放入血,进入肝脏代谢;分解利用;乳酸循环。 4)有 3 步不可逆反应

糖的有氧氧化

糖的有氧氧化 一、概念: 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大量能量的反应过程。它是糖分解的只要形式,也是机体大多数组织细胞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二、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一)、第一阶段:葡萄糖经过糖酵解途径转变为丙酮酸 此反应即为糖酵解途径,终产物是丙酮酸。经过第一阶段,每分子葡萄糖可产生2分子丙酮酸、净生成2分子ATP 、2分子NADPH+H +。无二氧化碳产生。 (二)、第二阶段:丙酮酸氧化脱羧转变为乙酰 2 + 经过第二阶段,一份子葡萄糖可生成 2分子 ,2分子CO 2和两分子(NADH+H +) (三)、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TCA ) 概念:乙酰CoA 和缩合生成含三个羧酸的柠檬酸,反复的进行脱氢脱羧,又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循环的反应过程,又称柠檬酸循环、Krebs 循环。 过程: 1、乙酰CoA 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 2、柠檬酸异构化为异柠檬酸 3、第一次氧化脱羧 异柠檬酸脱氢酶 4、第二次氧化脱羧 5、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唯一一次)

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第三次脱氢) 7、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 8、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第四次脱氢) NAD + NADH+H + 总反应式: CH 3CO+3NAD ++FAD+GDP+Pi+3H 2O 2CO 2+3NADH+3H ++FADH 2+HSCoA+GTP 口诀:“1,2,3,4”: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2次脱羧 3个关键酶 4次脱氢 生理意义:三大营养物质的最终代谢通路和相互转变的枢纽,同时也为其他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提。 特点:1、循环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为不可逆反应。2、每一次循环,氧化分解掉1分子乙酰基,可生成10分子ATP 。3、循环的中间产物既不能通过次循环反应生成也不能被次循环反应所消耗。4、三羧酸循环产生的CO 2的碳来自于草先乙酸而不是乙酰CoA 。5、草酰乙酸的量直接影响循环的速度,因此不断补充草酰乙酸是使三羧酸循环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 (四)、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 即前面三阶段产生的还原型NADH 、FADH 2通过呼吸链进行氧化生成H 2O ,同时释放的能量用于使ADP 磷酸化生成ATP 。1分子葡萄糖经彻底氧化后可生成的ATP 数为30或32分子(胞液中产生的NADH 进入线粒体的穿梭机制不一样)

糖的有氧氧化

20 ~ 20 学年度第学期 教师课时授课教案 学科系:医学院授课教师: 专业:临床科目:生物化学 教研室主任签字:学科系系办主任签字:年月日年月日

第六章糖代谢 第二节糖的有氧氧化 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有氧氧化是糖分解代谢的主要方式。 一、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糖的有氧氧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葡萄糖或糖原在胞质中,经糖酵解途径转变成丙酮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第三阶段是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CO2和H2O。 1.糖酵解途径此阶段与糖酵解生成丙酸的反应过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有氧条件下,3-磷酸甘油醛氧化产生的NADH+H+不再用于将丙酸还原成乳酸,而是进人线粒体,氧化生成H2O,并释放能量。 2.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糖酵解途径生成的丙酮酸由胞质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催化下,进行氧化脱羧反应,并与辅酶A结合生成乙酰CoA。此为不可逆反应。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由三种酶蛋白和五种辅助因子组成(表6-1)。该复合体的五种辅助因子均含有维生素,当这些维生素缺乏时可导致

糖代谢障碍。 3.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ele,TCA循环)亦称柠檬酸循环,是指由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含有3个羧基的柠橡酸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重新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过程。由于三羧酸循环的学说是由Krebs正式提出,故此环又称Krebs 循环。反应过程如下: (1)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在柠檬酸合酶催化下,1分子乙酰CoA与1分子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释放出1分子轴酶A。缩合反应所需能量来自乙酰CoA的高能硫酯键,此为不可逆反应。 (2)异柠檬酸的生成:在顺乌头酸的催化下,柠檬酸脱水生成顺乌头酸,后者再加水生成异柠檬酸。

糖的无氧酵解与有氧氧化综述

糖的无氧酵解与有氧氧化综述 班级:生物工程(2)班学号:0902012035 姓名:何良兵摘要:糖是一类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及其衍生物的有机化合物。在人体内糖的主要形式是葡萄糖(glucose,Glc)及糖原(glycogen,Gn)。葡萄糖是糖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在机体糖代谢中占据主要地位;糖原是葡萄糖的多聚体,包括肝糖原、肌糖原和肾糖原等,是糖在体内的储存形式。葡萄糖与糖原都能在体内氧化提供能量。食物中的糖是机体中糖的主要来源,被人体摄入经消化成单糖吸收后,经血液运输到各组织细胞进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机体内糖的代谢途径主要有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与糖原分解、糖异生以及其他己糖代谢等。本文主要介绍糖代谢的主要途径:糖酵解、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及生理意义。 关键词:糖酵解有氧氧化反应过程调节生理意义 正文: 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是指细胞在胞浆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pyruvate)的过程,此过程中伴有少量ATP的生成。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lactate)称为糖酵解。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进一步氧化分解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CO2和H2O。 (一)葡萄糖的转运(transport of glucose) 葡萄糖通过转运载体转入细胞示意图GLUT代表葡萄糖转运载体 葡萄糖不能直接扩散进入细胞内,其通过两种方式转运入细胞:一种是在前一节提到的与Na+共转运方式,它是一个耗能逆浓度梯度转运,主要发生在小肠粘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部位;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细胞膜上特定转运载体将葡萄糖转运入细胞内(图4-1),它是一个不耗能顺浓度梯度的转运过程。目前已知转运载体有5种,其具有组织特异性如转运载体-1(GLUT-1)主要存在于红细胞,而转运载体-4(GLUT-4)主要存在于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 (二)糖酵解过程 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共10个反应,每个分子葡萄糖经第一阶段共5个反应,消耗2个分子ATP为耗能过程,第二阶段5个反应生成4个分子ATP为释能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