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遗传结论

有趣的遗传结论
有趣的遗传结论

有趣的遗传结论

科学家发现,人类除了性格、相貌、体态、动作等能遗传外,还有许多来自先辈的遗传品质和特征,诸如智力、情感、寿命等。

对一个孩子来说,其智力来自母亲,情感来自父亲,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将挑战传统观念。传统观念认为,男性更具逻辑推理能力和理性,而女性则较具直觉和情感。但剑桥大学的研究者却发现,母亲基因在孩子大脑的发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父亲基因是影响孩子情感和性格的主要因素。根据这一结论,女性如果希望得到一个聪慧而心理健全的孩子,不必去找一个高智商的伴侣,而男性则应该寻找聪明的妻子。研究发现,在大脑负责记忆和思维的区域内,没有父亲的细胞;而在负责情感的区域,没有发现只含母亲基因的细胞,相反,只含母亲基因的细胞,动出现在负责语言和计划能力的“执行”区。因此,他们相信对人类来说,母亲的基因在大脑皮质的形成中有更大的贡献。

在一般情况下,男孩要比女孩顽皮。英国科学家认为,这与男孩的遗传基因有关。由于男性性别X染色体是由母亲而来,故男孩子一般比女孩顽皮及无礼,

是受母新的遗传。换句话说,顽皮男孩的顽皮个性,来自母亲的染色体。

根据心理学家的最新研究,人是否活得快乐、幸福,其实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外在因素或我们对这些因素的反应,几乎不起作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行为遗传学家利坚博士,经过分析1500对双胞胎发现,即使他们中的一个做大学校长,另一个做水暖工人,或一个有博士学位,另一个连高中都没毕业,同卵双胞胎对人生的满意程度完全是相同的。利坚判断,这跟同卵双胞胎遗传基因完全相同有关;如果换做异卵双胞胎,遗传基因雷同的程度跟一般同胞兄弟姐妹无异,感受幸福的能力则差异很大。美国健康营养检测中心对6000名男女志愿者进行了长达16年的实验,研究显示,一个人的典型情绪不会随时间而改变。换言之,相对比较快乐的人,16年后还是会比较快乐,悲观的人也会继续相对悲观。

当然,人生遭遇重大变故确实会使人情绪变得低落,但外来因素造成的情绪改变顶多持续一年左右,当事人的情绪就会逐渐恢复。如果长期不能恢复,必然是有某种病理或心理上的原因,这时就该向医生求助了。

研究还证实,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等,有很大的遗传因素;身材的肥胖和苗条也具有遗传性。目前,美国国家神经健康研究所的科学家,正在确认

一种寻找多年的脑细胞,这种脑细胞可能就是焦虑症的起因。这个研究所的一位科学家证实,严重的焦虑危机和极度恐慌症,并不像弗洛伊德认为的那样起因于无意识区的冲突,而可能是由神经系统的生物化学性反常引起,并且很有可能是遗传性的。今天,对于形成人类疑难病症的原因,人们已经越来倾向于遗传因素。美国犹他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直系亲属中有一名心脏病患者,其后代患心脏病的危险要比普通人高1.5~2倍;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两名心脏病患者,这种危险就要高2~3倍。研究证实,不良基因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原因,而且可能代代相传。据统计资料分析,有10%的癌症是由于父母遗传的某一种不良基因造成的。所以,医生要求这类人填表时要写明父母双亲前3代人的病史,并告诫他们保持警惕。

日本庆应大学的高田肇经过研究认为,人类长寿的主要原因是遗传。他指出,人体内有两种组织适应性抗原基因与长寿有着密切关系。其中W基因使人容易患酒精性肝硬化、糖尿病及结肠溃疡等疾病,而Ⅰ基因则有助于防止这些疾病。研究中,高田肇在琉球选择了114名百岁以上的老人,20名90岁和129名低于90岁的人进行实验,经电脑分析,发现具有Ⅰ基因的人,要比没有这种基因的人平

均多活13.3岁;而没有W基因的人,寿命也要比有这种基因的人平均多活5.2岁。高田肇强调,这两种组织适应性抗原基因与我们的血型一样,是一代一代地遗传下来的。所以,人的寿命可以通过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6人死亡的平均年龄加以预测。科学家比尔在对一个家庭研究时发现,后代子孙中年过80岁的,其父母中有半数也达到80岁;美国学者珀尔考察了一位百岁老人,发现他的6个直系祖先平均也接近百岁。

据科学家介绍,长寿遗传有3种类型,即多代连续长寿,可追溯到长寿祖先3~4代;两代长寿,即长寿者的父或母或父母双亲长寿;隔代长寿,即长寿者的父母并不长寿,但其祖辈(隔一代)或曾祖辈(隔二代)长寿。分析认为,后两种情况是前一种情况受社会或生物因素演变而来的。

我国学者对1000余名90岁以上老人进行分析,发现长寿遗传具有多代连续长寿、女性长寿、长寿者后代子孙中的第1、2胎长寿等3个特点。科学家还发现,长寿家族中基因携带率低,而抗癌基因携带率较高。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长寿老人的染色体畸变率较一般人低。在长寿老人中,女多于男,男女之比为1∶8,这种差异可能与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有关。但在百岁老人中有男多于女的趋

势,原因则尚不明了。大量的统计调查表明,长寿老人身高一般在158厘米以下,体重在25~50千克之间;根据“海弗利克极限”理论,个子矮小消瘦者的细胞分裂次数要少一些,因而较身高肥胖者平均寿命长。

大量的研究证实,一个家庭的基因确实能够遗传,而且对这个家庭后代的健康甚至寿命确实会造成影响。如果能全面地了解家庭病史的话,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以避免出现危险,尤其是可以通过基因修复或基因重组,使每个人获得健康完美的身体。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人类基因组研究专家披露,人类遗传模板的90%将在2001年前完成顺序的测定,这将有利于增进人们对遗传因子、重大疾病原因等问题的深层次认识。

医学遗传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医学遗传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传递规律、诊断方法以及治疗与预防措施,为改善人类健康素质作出贡献。医学遗传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现代医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医学院校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如何上好大学的遗传学实验课程,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在遗传学实验过程中获取知识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所有医学遗传学教师和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认真总结在实验课堂上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实验教学过程和实验内容进行合理优化可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医学遗传学实验课改革的具体措施 1.重编实验指导,筛选实验内容 实验课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重原理轻操作、重实验报告轻实验过程”的思想。针对这一问题,我院及时重编实验指导,结合理论教学,精选实验教学内容,将《医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实验指导书合二为一,出版了《医学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实验指导。在《医学遗传学》实验指导这一部分内容中,共有7个实验,实验内容保留了遗传学中经典的实验项目,例如正常人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通过动手操作配对染色体和分组,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并记忆核型及核型分析的概念和意义;人类皮纹分析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实验项目,借助印泥在实验报告上清晰的印出指纹和掌纹并加以分析,学生掌握了皮纹的类型及人类皮纹的多态性。与此同时又增加了能培养学生解决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设计性实验,例如以4~6人为一个实验小组,自主选择一个实验内容,例如人类单基因遗传性状的群体分析、人类遗传病分析(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等,完成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文献查阅及案例查找,最终制作幻灯片汇报。在学生完成实验报告過程中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不断推广应用和完善,在医学遗传学实验课上通过PPT演示、播放动画短片的形式将实验操作的具体过程和步骤展示出来,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仍然没有走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例如系谱分析和人类21三体综合征患者染色体分析这两个实验,让学生自由、大胆地走上讲台,参与、探索和相互交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3.量化实验考核,规范学生操作

实验一:人类性状遗传分析

专业班级:2014级生物技术(1)班学号:20140322142 姓名:王堽 实验一人类性状的遗传分析 一、目的 1、了解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布情况; 2、了解人类性状的遗传规律,掌握分析人类性状的方法; 3、学会对遗传学数据的处理; 4、验证人类的性状是否由一对基因控制,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二、原理 人类性状是人体的外形特征和生理特征表现的总和,如人的身高,眼皮单双,头发直卷,血型等。性状(character):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 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孟德尔在研究豌豆等植物的性状遗传时,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区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豌豆的种子形状、花色、子叶颜色、豆荚形状、豆荚(未成熟的)颜色、花序着生部位和株高等性状,就是7个不同的单位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relativecharacter)。豌豆花色的紫色 和白色、种子的皱和圆、高茎和矮茎;绵羊的毛色有白毛与黑毛;人类眼睑有单眼睑和双眼睑;番茄成熟果实的红果与黄果.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不同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常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例如,豌豆花色有红色和白色,种子形状有圆和皱、小麦的抗锈病与易染锈病、大麦的耐旱性与非耐旱性、人的眼睛不同颜色和不同肤色等。遗传学中把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孟德尔在研究单位性状的遗传时,就是用具有明显差异的

相对性状来进行杂交试验的,只有这样,后代才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从而找出差异,并发现遗传规律。 遗传分析genetic analysis 亦称基因分析,是测定有关某一遗传性状的基因数目、基因性质、属于哪一连锁群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座位等的过程。如果认定某个突变型是基因突变的产物,此时可先将它与野生型杂交,如果从杂种F2代,或是直到F3前后,能够有效地研究该突变性状的遗传动态,那么突变基因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以及其他方面的性质乃至数量等等都可以估算出来。譬如变异性状在F1代表现时是 显性突变,在F2代出现15∶1的分离比时,便是与2个同义基因有关,在基因的数目、性质决定后,要进一步去确定各个基因所属的连锁群和基因座位。将具有已知突变基因的系统与该突变系统杂交。统计测定F2或杂交的分离比,如为连锁遗传,则 该2个基因便属于同一个连锁群。交换值表示为相对距离。对于已知的两个基因,如果知其交换值,可从3个基因相互间的距离关系来了解到排列顺序。上述所说的基因,由于环境和基因型的关系,常会使表现度有变化,这在调查分离比时需要注意。对于像真菌和细菌那样原本为单倍体的生物可利用异核体和部分二倍体的方法来进行遗 传分析。此外,对即使某些不能进行杂交的霉菌也可以利用体细胞的基因重组作某种程度的分析。广义的基因分析也包括基因功能和结构的生理、生化分析,以及群体基因组成的分布和变动的分析等。 一对等位基因控制1对相对性状。人类的性状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由两个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要了解人类的性状遗传规律就要对人类的性状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孟德尔遗传定律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等位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即分配比为1:1。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分裂形成配子的过 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从而使得下一代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比为3:1。 在实验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在起作用,其会影响实验的误差,使得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不相一致,特别是在后代中个体不够时,所以我们为了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是否相符时,可根据卡平方检验式:

遗传学实验报告

蚕豆微核设计实验 姓名:陈婷班级:生物技术0911 组别:第六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核测试的原理和毒理遗传学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及意义。 2)学习蚕豆根尖的微核测试技术。寻找新的测试系统或测定更多的环境因素。 二、实验原理 微核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但有些实验也证明整条的染色体或多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核块。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积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情况一样,所以可用简易的间期微核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三、实验思路 1、香烟及其燃烧物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和致癌前体物质,通过收集,这些致突变物主要存 在于水溶液中,流行病学和细胞遗传学都证实了这些物质可引起遗传物质损伤。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是目前证实遗传物质损伤的快速、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选择用烟头浸出液为诱变剂。据俄《消息报》报道,科研人员发现,制作发酵食品时所使用的乳酸菌能够释放出蛋白酶,分解部分诱变剂的特定蛋白。乳酸菌在发酵时会合成乳酸,这种物质可抑制多种诱变剂的活性。乳酸菌还能直接与部分诱变剂发生化学反应,使后者失去诱变能力。所以,我们选择了取材方便且富含乳酸菌的酸奶作为拮抗剂,来验证其功能。 四、实验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固定液、改良苯酚品红、蚕豆、烟头浸出液(红山茶<焦油含量:12mg/根)、酸奶(味全<原味>) 五、实验步骤 1、将蚕豆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25℃浸泡24h。种子吸涨后放入加有棉花的培养 基中催芽,24h左右。 2、将20根烟头处理后加至100ml蒸馏水于水浴锅60°处理1h,得20/100的浓度烟 头浸出液。再分别稀释后得到20/400,20/600,20/800,20/1000浓度的浸出液,每个浓度中投入三个长势相同蚕豆,培养箱中进行诱变6h。 3、另配三组20/600浓度的浸出液,分别滴加2滴,5滴,8滴酸奶作为拮抗组,同上 诉诱变组一同培养。另加一组空白对照。 4、将处理后的种子用蒸馏水浸洗三次,再将种子放入铺好棉花的培养皿中在25℃的 培养箱中恢复培养24h。 5、将恢复后的种子根尖切下,放入卡纳氏固定液中进行固定。 6、常规制片及镜检。 六、实验结果及图片(图片见附页)

人体一些单基因性状遗传分析-资料

人体一些单基因性状遗传分析 单基因性状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单基因性状的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和伴性遗传(SL)3大类。伴性遗传又可分为:X伴性显性遗传(XD)、X伴性隐性遗传(XR)和Y伴性遗传。下面分析一些完全显性的人体单基因性状的遗传方式供参考。 1 人体形态性状的遗传 1.1 头形指成年人的头形,头横幅与前后之比例(横幅/前后)> 0.80的为短头。俗称“扁头”,为AD。比例<0.80者为长头,是AR。 1.2 发旋在头顶靠后方的中线处有一螺纹即发旋。螺纹处头发纹路有两种方式:①右旋,即顺时针方向,是AD。②左旋。即逆时针方向,是AR。 1.3头发卷发是AD,直发是AR。 1.4头发颜色黑发是AD,金发是AR。 1.5前额发际着生头发区域的边缘即发际。前额发际有两种情况:①前额发际向脑门突出一三角形发突,即AD。②前额发际平齐的为AR(图1)。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患者后发际低,是临床诊断标志之一。 1.6眼睑俗称“眼皮”。双眼皮是AD,单眼皮是AR。 1.7蒙古褶亦称“内眦皱襞”。即上眼皮在眼内角向下延伸形成的皮肤皱褶,此褶不同程度地遮盖着泪阜。有蒙古褶为AD,无蒙古褶为AR。蒙古褶是大部分蒙古人种(亦称黄色人种)的特征。非洲南部的科萨人这种特征也颇明显(图2)。1.8眼色即虹膜的颜色。褐色眼或棕色眼是AD,蓝色眼或黑色眼是AR。 1.9睫毛长睫毛为AD,短睫毛为AR。 1.10耳垂有耳垂,即耳垂下悬,与头连接处向上凹陷,为AD。无耳垂,即耳轮一直向下延续到头部,为AR(图3.①)。

1.11达尔文氏结节人类耳轮边缘后上部有一个小结节,称达尔文氏结节,又称耳轮结节。一般认为这个突起和猴类耳壳的耳尖相当。有这个结节为AD,没有为AR。但有的人仅一个耳有此特征,有的个体具显性基因,但由于外显率低,类似隐性表现型。也有人认为达尔文氏结节与鼻尖厚度是连锁遗传(图3.②)。1.12耳垢亦称“耵聍”。即外耳道耵聍腺的正常油脂性分泌物,黄色或棕色,有保护作用。但耳垢的性质则不同,湿耳垢为AD,干耳垢为AR。 1.13 鼻尖即鼻下端向前的突起。其向下弯曲呈鹰嘴状,即钩鼻尖,为AD。直鼻尖为AR。 1.14 鼻孔阔鼻孔是AD,狭鼻孔是AR。 1.15 卷舌研究我国人的发音发现,有的人能按自己的意志,把舌的两侧边抬高卷曲如同英文字母U形,即为卷舌,属AD。多数人具有此特征。有的人不能卷舌,属AR(图4)。 1.16 翻舌(舌内翻) 研究中国人的发音还发现,有的人舌尖部分不用上颌牙齿的帮助能向后翻转,即为翻舌,为AR(图5)。这种性状在人群中出现频率不高,根据国外的统计只有1/1000弱。不能翻舌的人为AD。舌的活动在人群中可见3种类型:①舌能卷而不能翻。②舌能卷又能翻。③舌不能卷又不能翻。舌不能卷而能翻则从未见过。Marein(1975)提出卷舌并非遗传。

医学遗传学

多选: 1. 遗传病的特征: A.疾病垂直传递 B.出生时就表现出症状 C.有特定的发病年龄 D.有特定的病程 E.伴有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 2. 家族性疾病具有的特征: A.有家族聚集现象 B.有相同的环境因素 C.有相同的遗传环境 D.一定是遗传病 3. 哪些疾病属于单基因疾病: A.体细胞遗传病 B.线粒体遗传病 C.X连锁显性遗传病 D.性染色体病 4. 在猫中,基因BB是黑色,Bb是玳瑁色,bb是黄色,这个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只玳瑁雌猫与一只黑色雄猫的后代可以是: A.雌猫中黑色与玳瑁色各占一半 B.雄猫中黑色与黄色各占一半 C.雌猫只会有玳瑁色 D.雄猫只会有玳瑁色 5. 不完全连锁指的是: A.二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B.由于互换,这二对基因的位置可以有变化 C.这二对基因位置变化的频率决定于它们之间距离的远近 D.由于互换,这二对基因也可以移到另一对染色体上 6. 一个B型血的母亲生了B型血男孩和O型血女孩,父亲的血型是: A. A型 B.B型 C.AB型 D.O型 7. 父亲血型为AB型,母亲为O型,子女中基本不可能出现的血型是: A.AB型 B.B型 C.O型 D.A型

8. 父亲血型是AB型,母亲是O型,子代中的血型可能是: A.A型 B.O型 C.B型 D.AB型 9. 父亲血型是B型,母亲血型是A型,他们生了一个A型血的女儿,这种婚配型是: A.IBIB×IAIA B.IBi×IAIA C.IBIB×IAi D.IBi×IAi 10. 父亲血型为AB型,母亲血型为AB型,子女中可能有的血型是: A.A型 B.AB型 C.B型 D.O型 1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的特点是: A.患者双亲一定是无病的 B.患者同胞中可能有患病的 C.患者的其他亲属中不可能有患病的 D.患者双亲可能是近亲 1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的特点是: A.患者双亲常无病,但有时为近亲婚配 B.患者同胞中可能有同病患者 C.不连续传递 D.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13.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系谱的特征是: A.患者双亲中常常有一方是同病患者 B.双亲常为近亲婚配 C.同胞中的发病比例约为1/2 D.患者子女必然发病 14. X连锁隐性遗传病系谱的特点是: A.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B.男性患者病重,女性患者病轻 C.交叉遗传 D.男性患者的外祖父一定患病

遗传学自选小实验

普通人群及视力障碍人群中嗅阈的检测 一实验介绍 1.1 本学期的遗传学课上,有一次PTC尝味实验,通过对PTC尝味能力测试来进行人群体遗传的分析。考虑到PTC试剂的毒性,以及在实验室内品尝试剂的危险性,我们可以对实验方法进行修改,采用闻的方法,无毒无苦。 1.2 盲人虽然失去视力,但却往往有着超出常人的嗅觉与听觉——从小看的小说、电视中总是这么说的。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通过对盲人、正常人的嗅阈进行测试,并将数据作统计学上的比较分析,或许可以得到比较可靠的结论。 二实验目的 2.1 通过对一定人群中若干嗅阈的测量与分析,学会人类群体遗传调查的基本方法,并以此进一步学习掌握Hardy-Weinberg定律。 2.2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视力障碍人群的嗅阈进行测试,并将得到的数据与普通人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盲人的嗅觉与普通人相比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实验原理 3.1嗅觉:嗅觉是一种由感官感受的知觉。它由两种感觉系统参与,即嗅神经系统和鼻三叉神经系统。嗅觉和味觉会整合和互相作用。嗅觉是外激素通讯实现的前提。嗅觉的感受器位于鼻腔上方的鼻黏膜上,其中包含了支持功能的皮膜细胞和特化的嗅细胞。嗅觉是一种远感,即是说它是通过长距离感受化学刺激的感觉。相比之下,味觉是

一种近感。 脊椎动物的嗅觉感受器通常位于鼻腔内由支持细胞、嗅细胞和基细胞组成的嗅上皮中。在嗅上皮中,嗅觉细胞的轴突形成嗅神经。嗅束膨大呈球状,位于每侧脑半球额叶的下面;嗅球和端脑是嗅觉中枢。1 3.2 在听觉、视觉损伤的情况下,嗅觉作为一种距离分析器具有重大意义。盲人、聋哑人运用嗅觉就象正常人运用视力和听力一样,他们常常根据气味来认识事物,了解周围环境,确定自己的行动方向。2 3.3嗅阈值浓度(threshold concentration):人的感觉器官能够嗅觉到的最低嗅觉浓度 计算方法:X=M/22.4×C×273/(273+T)×(Ba/101325) 3 X:浓度mg/m3 C:浓度ppm T:温度K Ba:压力Pa M:分子量 人对有害气体的平均嗅觉灵敏度为0.1,但不同人差异很大,低到0.5的人很多,眼和咽的刺激阈分别为0.5和0.6. 3.4 Hardy-Weinberg定律是群体遗传学中的基本定律又称遗传平衡定律该定律于1908年由英国数学家G. H. Hardy和德国医生W. Weinberg共同建立的。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群

生物的遗传现象

-生物的遗传现象

————————————————————————————————作者:————————————————————————————————日期:

课题生物的遗传现象课型新授教学 课时 1 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知道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2、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能说出哪些地方相似。3、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4、体验到发现的过程,感受发现的乐趣。 知识 结构 图 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难点: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进行有根据、有条理的表述。 学情分析学习 起点 预测 六年级的孩子已积累了相当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对很多事物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他们在平日的生活观察中,会 发现自己的面部、身高、体形等方面像自己的父母,对“什么是 遗传”这一概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习 困难 预测 学生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以及合理的表述有一定的难度。 可遗传生物界 相体气音…人动植…

教学具准备教具:生物的遗传现象课件、题纸学具:学生父母照片、铅笔 板书设计人类 动物生物的遗传现象植物 教学反思呈现现象 归因分析 改进措施

步骤教学流程课堂调控 导入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宝贝照片。谈话:前几天,我带宝贝参加了手绘风筝节,一进会场签到时,有位阿姨说道:“你家宝贝长得像她爸爸吧?”请你们帮我分析一下:那位阿姨凭什么说我家宝贝长得像她爸爸呢? 2、学生推测、汇报。 3、出示:父女照片。说说他们哪里像? 4、生汇报。 重难点突破 二、探究认识人类的遗传现象 过渡:这些地方都像啊!那你们和自己的父母哪里像呢? 1、请拿出准备好的照片,四人小组讨论、介绍你与父母像的地方,选出一个家庭来进行交流介绍。 2、小组交流。 3、组内派代表汇报。 4、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与汇报,我们发现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板书:遗传现象) 5、出示定义,齐读,再找关键词。 6、打开书,自读定义。 7、填空,加深认识定义。 8、子女除了遗传父母的外貌特征外,还有哪些方面有遗传现象? 三、认识动物的遗传现象 过渡:我们看到人类有遗传现象,那动物呢? 1、出示图片:学生打开书15页,四人小组分别观察狗、豹、企鹅、马、长颈鹿等动物家庭的图片,找找它们的相似点。可以用铅笔圈点一下。 2、学生活动。

有趣的遗传现象

有趣的遗传现象 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遗传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父母把遗传基因传递给子女,使子女表现出同父母相似的性状,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等。 1.接近百分之百的“绝对”遗传. ①肤色:遗传时不偏不倚,让人别无选择。它总是遵循“相乘后再平均”的自然法则,给你打着父母“中和”色的烙印。比如,父母皮肤较黑,绝不会有白嫩肌肤的子女;若一方白、一方黑,那么,在胚胎时“平均”后便给子女一个不白不黑的“中性”肤色。 ②下颚:是不容“商量”的显性遗传,“像”得让你无可奈何。 ③双眼皮:也属“绝对”性遗传。有趣的是,父亲的双眼皮,几乎百分之百的留给子女们。甚至一些儿童出生时是单眼皮,成人后又“补”上像他父亲那样的双眼皮。另外,大眼睛、大耳垂、高鼻梁、长睫毛,都是五官遗传时从父母那里最能得到的特征性遗传。 2.有半数以上概率的遗传 ①身高:只有30%的主动权握在你的手里,因为决定身高的因素35%来自父亲,35%来自母亲。 ②肥胖:父母肥胖,使子女们有53%的机会成为大胖子,若一方肥胖,概率便下降到40%。这说明,胖与不胖,大约有一半可以由人为因素决定,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充分运动使自己体态匀称。 ③秃头:造物主似乎偏袒女性,让秃头只传给男子。比如,父亲有秃头,儿子有50%的机率,就连母亲的父亲,也会将自己秃头的25%的概率留给外孙们。这种传男不传女的性别遗传倾向,是让男士们无可奈何的。 3.虽有遗传,概率不高:少白头属于概率较低的隐性遗传,因此不必过分担心父母的少白头,会在自己头顶上如法炮制。 4.先天遗传,后天可塑:声音,通常男孩的声音大小、高低像父亲,女孩像母亲。但是,这种由父母遗传的音质如果不美,多数可以通过后天的发音训练而改变。这使某些声音条件并不优越的人,可以通过科学、刻苦的练习而圆一个甜美嗓音的梦。

浙江省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管理制度

浙江省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管理制度总则 1. 倡导全体实验室人员发挥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精神。强化德行修养、团结协作、务实创新,竖立以实验室为家的主人翁精神。 2.严格保密制度,我单位所有未公开的实验结果、过程、数据、计算程序、材料、样品都属于本室知识产权,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人如擅自转移、泄密、非法交易获利等,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3.实验室仪器、设备、随机资料、软件、质粒、菌种及细胞等实验相关用品等未经实验室主任批准一律不得移动、外借或赠送。 4.经管理人员许可,使用指定范围的仪器,不得擅自开关或使用实验室中其它设备。由于责任事故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要追究使用人的责任直到赔偿具体见《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5. 不得将与实验无关人员带入实验室,否则取消带入者进入实验室资格。 6.严格考勤制度,周一至周五每天八点到实验室,四点五十下班,离开一天以上需向管理人员请假,两天以上向实验室主任请假。违者按学生管理条例予以处罚,乃至退学。 7. 注意人身及设备的安全,做实验时要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具有危险性实验需经过实验室主任批准。 8.保持各自包干区域、管理设备清洁,衣物、鞋、帽按指定地点放置,实验完毕清洁桌面,清洗物品,公用物品归回原位具体见《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

9.在加热、烘干、蒸馏、高压灭菌前后,所用仪器及其电源线需进行检查,且需专人看管。各种有毒、易燃、易爆、易挥发化学药品使用执行安全操作具体见《实验室安全制度》。 10.定期参加实验室的各种学术活动,及时递交论文及论著并参加相关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具体参见《人员培训制度》。 11.在毕业(离开实验室)前将借用工作服洗干净以及钥匙、试剂、加样枪、实验记录、材料、成果、质粒、菌种及细胞等一切实验相关物品移交管理人员后,方准予离开。 二、管理人员职责 1. 应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特性。 2. 爱护仪器设备,正确使用,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发现故障及时及时安排维修,提高设备完好率。 3.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操作仪器进行检测工作。 4. 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5. 认真负责做好检测工作,力求减少质量差错,杜绝质量事故,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相关仪器管理人员指导使用者正确使用仪器。 7. 保持实验室的整齐清洁、防火、防盗,保证仪器设备安全。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一果蝇遗传性状的观察 背景知识 果蝇是在世界各地常见的昆虫,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Drosophila)。果蝇属有3000多种,我国发现800多种,遗传学研究中通常用的是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果蝇具有非常突出的优点。它形体小,生长迅速,繁殖率高,饲养方便;世代周期短(约12天即可繁殖一带);突变性状多;染色体数目少,基因组小;实验处理十分方便,容易重复实验,便于观察和分析。果蝇的遗传学研究广泛而深入,尤其在基因分离、连锁、互换等方面十分突出,为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果蝇仍然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果蝇的基本特征及鉴别雌、雄果蝇的方法,熟悉常见突变型。 2.了解果蝇生活周期特征及各阶段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材料 野生型和几种常见的突变型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三、仪器设备 双筒立体解剖镜,培养瓶(粗平底试管或牛奶瓶)及麻醉瓶(与培养瓶一致的空瓶),白瓷板,毛笔。 四、药品试剂 乙醚,玉米粉,酵母粉,蔗糖,丙酸。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生活周期的观察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其完整的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明显的时期,即卵、幼虫、蛹和成虫(图1-1)用放大镜从培养瓶外即可观察到这4个时期,也可取出用立体解剖镜仔细观察。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低温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减低,高于30℃使果蝇不育甚至死亡。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0~25℃,25℃培养条件下果蝇从受精卵到成虫约10天,其中卵和幼虫期5天,蛹4天。成虫果蝇在25℃时约成活15天。 卵:受精卵白色,椭圆型,腹面稍扁平,长约0.5mm,在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他能使卵附着在事物上。 幼虫:受精卵经24h就可孵化成幼虫,幼虫经2次蜕皮到第3龄期体长可达4~5mm。肉眼观察可见幼虫一端稍尖为头部,上有一黑色沟状口器。 蛹:幼虫4天左右即开始化蛹。化蛹前3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表面(如培养瓶壁),渐次形成一个菱形的蛹,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成深褐色,此时即将羽化。 成虫:刚从蛹壳中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较肥大,翅还未展开,体表也未完全几丁质化,所以成半透明的乳白色。透过腹部体壁还可以观察到消化道和性

人体有趣的遗传现象

人体有趣的遗传现象 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遗传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父母(亲代)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基因)传递给子女(子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性状,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等。楼上说了人类的遗传病,我觉得不是搂主的意思,主要是要阐述有趣两个字,我简单的总结如下: 1.接近百分之百的"绝对"遗传: ①肤色:遗传时不偏不倚,让人别无选择。它总是遵循"相乘后再平均"的自然法则,给你打着父母"中和"色的烙印。比如,父母皮肤较黑,绝不会有白嫩肌肤的子女;若一方白、一方黑,那么,在胚胎时"平均"后便给子女一个不白不黑的"中性"肤色。 ②下颚:是不容"商量的"的显性遗传,"像"得让你无可奈何。比如即使父母任何一方有突出的大下巴,子女们常毫无例外地长着酷似的下巴,"像"得有些离奇。 ③双眼皮:也属"绝对"性遗传。有趣的是,父亲的双眼皮,几乎百分之百的留给子女们。甚至一些儿童出生时是单眼皮,成人后又"补"上像他父亲那样的双眼皮。另外,大眼睛、大耳垂、高鼻梁、长睫毛,都是五官遗传时从父母那里最能得到的特征性遗传。 2.有半数以上概率的遗传: ①身高:只有30%的主动权握在你的手里,因为决定身高的因素35%来自父亲,35%来自母亲。假若父亲双方个头不高,那只剩30%的后天身高因素,也决定了你力求长个的尝试不会有明显效果。可把握的后天身高因素很少,非要让自己长高些的努力,多半是徒劳而无功的。 ②肥胖:父母肥胖,使子女们有53%的机会成为大胖子,若一方肥胖,概率便下降到40%。这说明,胖与不胖,大约有一半可以由人为因素决定,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充分运动使自己体态匀称。 ③秃头:造物主似乎偏袒女性,让秃头只传给男子。比如,父亲有秃头,儿子有的50%的机率,就连母亲的父亲,也会将自己秃头的25%的概率留给外孙们。这种传男不传女的性别遗传倾向,是让男士们无可奈何的。 ④青春痘:这个让少男少女耿耿于怀的容颜症,居然也与遗传有关。因为父母双方若患过青春痘,子女们的患病率将比无家庭史者高出20倍。这种遗传史对只要青春不在"痘"的男女们,自然很有防治价值。 3.虽有遗传,概率不高: 少白头属于概率较低的隐性遗传,因此不必过分担心父母的少白头,会在自己头顶上如法炮制。 4.先天遗传,后天可塑: ①声音:通常男孩的声音大小、高低像父亲,女孩像母亲。但是,这种由父母生理解剖结构的遗传所影响的音质如果不美,多数可以通过后天的发音训练而改变。这使某些声音条件并不优越的人,可以通过科学、刻苦的练习而圆一个甜美嗓音的梦。

遗传学实验1

实验一性染色质:人体X染色质观察(2)实验目的:掌握鉴别X-染色质的简易方法,识别其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 实验原理: 1.概念:人们已知的基因确实有不可逆转的失活或丢失,受永久失活所调节的例子涉及到一个完整的染色体,即X-染色质,失活的染色质叫巴氏小体。在雌性哺乳动物中,包括人类,女性口腔粘膜细胞中约30%-50%(男性0-2%)的细胞中,XX染色体其中一条就是失活的(但在性细胞中这个染色体则不失活,如果也是失活的,那大家可以想象会发生什么样严重后果),表现为浓固缩状态。 2.发生的时期:这种现象发生在胚胎早期,染色体失活是随机的,某些细胞中是父性X-染色体失活,而有些细胞则是 母性X-染色体失活,这些细胞能产生同期相同X-染色体失活的细胞,这样一个正常女性就是具有两种X-染色体组织类型的嵌合体。巴氏小体在细胞周期中比有活性的X-染色体复制要晚。 3.形态表现:X-染色质的形态表现为,结构致密浓染小体,轮廓清楚,常附着于核膜边缘或靠近内侧,其形状有:微 凸形、三角形、卵形、短棒形及双球形等。 4.发现:Mary F.Lyon第一个发现巴氏小体是失活的X-染色质,所以在雌性哺乳动物中,一个X-染色体随机失活的 想法叫Lyon假说。雌性哺乳动物的这种失活似乎是一种获得剂量补偿的方法,因为她们有两倍于雄性哺乳动物的X 连锁等位基因,但现在还不清楚X-染色质是怎样失活的。 在某些时期的嵌合体细胞中,失活X-染色质的数量始终比总的X-染色体数要少.如一个特纳氏(Turner XO)综合症的雌性人没有失活的X-染色体。一个克兰费尔特氏(Klinefelter XXY)综合症的雄性人每个细胞有一个失活的X-染色体,而一个(XXX)的雌性人每个细胞中有两个失活的X-染色质。因此用这一方法可检测出一些遗传疾病。 实验方法: 1. 毛发根部细胞的观察:拔取一根带有毛根的毛发,自基部截取2cm左右置载玻片上,在毛根部加一滴50%醋 酸(,低倍镜下观察,待毛根鞘软化后,拔去毛干,吸去醋酸。 2.加一滴染液,加盖片,在酒精灯上轻微加热后,静置5分钟,加吸水纸,用手指轻压后镜检。 X-染色质的辨认:低倍镜下检出典型的可数细胞,其标准是:⑴核质是网状或细颗粒状分布。⑵核膜清晰,核无缺损。⑶染色适度。⑷周围无杂菌。 选定后的细胞,在高倍镜或油镜下进一步观察。X-染色质的形态表现为一结构致密浓染小体,轮廓清楚,常附着于核膜边缘或靠近内侧。 实验二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2)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人的染色体组型,理解染色体在遗传上的重要作用。 2. 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方法和有关数据处理。 二、实验原理 染色体的特征以有丝分裂中期最为显著,所以一般都分析中期染色体,此时期的染色体形成了纵向并列的两条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联在一起。染色体的特征包括染色体的数目、长度、着丝粒的位置、随体与副缢痕的数目、大小和位置。所有这些染色体的特异性构成一个物种的染色体组型。

常见的七种遗传现象

7个遗传现象有哪些? 现实生活中,普通百姓对亲缘关系的知识往往一知半解。“长阿得不像爹妈,该不是别人的种吧?”“我A型血,你B型血,怎么我们的孩子O型血?”下面看看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遗传现象吧……其实,只要多了解一些遗传学的知识,就不会闹出叫人啼笑皆非的笑话了。 疑问一:不像爹来不像妈,这个孩子谁的娃? 正解:孩子长得不像爹也不像妈,这并不等于孩子就不是亲生的。人的相貌、身高、性格和智力这类特征的遗传除受多个基因控制外,还受到非遗传的环境因素影响。 类的遗传特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单纯由某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遗传特征,称为单基因遗传特征如血型、DNA多态性等。父亲与母亲分别将自己的一个基因传给后代,组成孩子的基因型,一旦形成,不再改变。另一类是复杂的遗传特征,如人的身高、胖瘦、肤色、智商、性格、行为和相貌等。这些遗传特征是由多对基因和环境等条件共同作用后形成。每对基因的作用是微小的,多对基因的共同作用就决定了个体的特征。在精子、卵子成熟的减数分裂时,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是随机组合的,因此同胞间各自得到的基因可以不相同,相貌也就不完全相同。另外复杂的遗传特征受环境影响较大,如身高和体重就与生活环境、营养状况、生活习惯等后天因素直接相关;智商与受教育情况有关。 疑问二:“黑李逵”能生“白雪公主”吗?

正解:可以。人类肤色遗传是由2对以上的基因控制的,不同肤色的基因对后代作用是相同的,不存在显隐性的区别,所以如果父亲肤色较黑,而母亲皮肤白皙,那么孩子会得到一个“中和”的肤色。在相同人种间婚配,其后代子女肤色相差多不大,如果一个白人和一个黑人通婚,那么生下的后代就是灰黑色。 疑问三:父母都是A型,生仔可以是O型吗? 正解:可以。普通人大都知道人类ABO血型系统有O、A、B、AB4种血型,实际上这4种为表现型。其基因型有00型、AO型、AA型、B0型、BB型以及AB 型6种,所以同是检测到的A型血,其基因型可为AA或AO,B型血也是同理。正因如此,那些所谓A型父母可能不是AA,而是AO,那么当父母双方携带O型遗传因子的精卵结合时,子女就是O型血了。还有,一个人的血型未必终生不变,患癌症、输血、服药以及接受放射性治疗等,血型会发生短期改变,过一段时间会恢复原状。而那些患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孩子接受骨髓移植后,血型可永久变得与供者相同。此外,由于人类对血型尚未完全了解,发现有极少数情况会“违背”上述遗传规律。 疑问四:同居才两月多,怀孕怎能三个月? 正解:有可能。因为妇产科医生计算孕期是从末次月经算起,并不是从实质性行为或实际受孕那天开始,胎龄自然就比同居时间要长了。 父母还会遗传什么给孩子? 疑问:小时候是矮鼻梁,长大后有可能成为高鼻梁吗? 当然有可能,这正是鼻子遗传的有趣之处。鼻子的遗传基因会一直持续到成人阶段。当然想要拥有笔直、高挑、窄孔的鼻子,爸妈必须都是小鼻孔、窄鼻子,而且至少一方鼻子高直。 疑问:爸爸是黑眼睛,妈妈是蓝眼睛,宝宝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人的性状和遗传.doc

人的性状和遗传 第二节人的性状和遗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2)举例说出生物的相对性状。(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2.能力目标:通过调查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分析讨论的能力。3.情感目标: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地探讨生命科学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性状、相对性状以及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2.难点:(1)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区别。(2)基因的显、隐性与生物性状表现的关系。[教学器具]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挂图,一对基因的遗传图解挂图等。[教学方法]讲述与讨论以及调查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调查自己身边的人的一些遗传性状:如有无耳垂、舌头能否由两侧向中间卷起、眼皮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等,做好记录,以备课堂上使用。[教学过程]导言: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33页,观察标题右边的那张插图。图中这对父子为什么会长得如此之像?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学习《人的性状和遗传》。讲述:留心观察我们熟悉的亲朋好友,不难发现凡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一般都具有明显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这种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遗传性状。这一节课之前,我请同学们调查自己身边的人的一些遗传性状,包括有无耳垂,舌头能不能由两侧向中间卷起,眼皮是单眼皮还是双

眼皮等。提问:谁来说说自己的调查结果?(回答:略)讲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人与人之间在眼皮、耳垂以及舌头能否卷起等性状上都存在着差异,如能卷舌和不能卷舌、单眼皮和双眼皮、有耳垂和无耳垂等。像这样,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提问:请大家想一想,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相对性状?哪些不属于相对性状?为什么?(1)玉米的黄粒与圆粒。(2)鸡的玫瑰冠与单冠。(3)牛的黑毛与马的白毛。(4)女儿的双眼皮与母亲的双眼皮(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略)讲述:刚才几个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回答得都很正确。通过解答这道题目,我们不难得出:生物的相对性状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三点:①同一种生物;②同一种性状; ③不同的性状表现。否则,缺少其中任何一点,都不属于生物的相对性状。生物的相对性状一般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能卷舌是显性性状,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出示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挂图)。大家不妨试试自己能卷舌还是不能卷舌。提问: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讲述:我们知道,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成对存在着。在成对的基因中有些还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例如,决定人有耳垂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d表示),决定人无耳垂的基因为隐性基因(可以用小写英文字母d

医学遗传学实验技术

Dna 甲基化 DNA经亚硫酸氢盐硫化处理后,DNA双链中的“C”转化为“U”,通过随后的PCR,将“U”转化为“T”,但亚硫酸氢盐不能使已发生了甲基化的DNA的“C”发生上述转化,因此,根据经亚硫酸氢盐处理的DNA模板设计引物时,先输入感兴趣的DNA序列,程序将会显示2种序列:一种是输入的源DNA序列;另一种是硫化处理后的DNA序列,除了CpG岛上的5甲基胞嘧啶(5mC)之外,所有非甲基化的“C”都转换成了“T”,根据转化后的序列设计引物,进行BSP和MSP。 xMAP 液态芯片(又称流式荧光技术、液相芯片、悬浮阵列等)是在后基因组时代发展起来的新一代标准化开放式高通量技术平台,它有机地整合了编码微球、激光技术、应用流体学、最新的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 和计算机运算法则,具有高通量、高速度、低成本、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广等优点,可广泛应 用于免疫分析、核酸研究、酶学分析、受体和配体识别分析等研究,也是是目前唯一得到权威机构和医学 界共同认可用于临床诊断的生物芯片平台。 xMAP 液态芯片技术与传统意义上的固相生物芯片技术有所不同,该技术以流式细胞仪作为检测平台,创新 性地将微球体作为反应的载体,并将反应置于液相环境中进行。首先,通过红色和橙色两种不同的荧光染料(每种荧光有10 种不同的浓度) 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将直径为516μm 的聚苯乙烯乳胶微球(microspheres) 染成100 种颜色,即得到100 种不同地址标记的微球。每一种微球表面都带有活性羧基化基团,氨基标记的寡核酸探针就可通过化学反应共价结合到微球表面,蛋白也可以通过氨基与微球进行耦联。每种编码的微球可共价结合并携带一种可以捕获相应目标分子的生物探针,如抗原、抗体、核苷酸片段、受体、酶等。应用时,把针对不同检测物的寡核苷酸探针或蛋白质探针与羧基化的微球进行共价耦联,然后,使载有多种不同 探针的微球混合物与待测标本在悬液中相互作用,特异性地结合待测样本中的目标分子(附图) ,并加上荧 光标记。由于不同编码的乳胶微球可以放在同一个反应体系内,所以一小份样本可以被用来检测上百个指标[3 ] 。311 灵敏度高312 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313 快速省时314 高通量由于xMAP 液态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特异性强、快速、灵敏等一系列优点,国外已经将该技术用于高通量核酸检测[5 ] 、单核 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 SNP) 分析、过敏原筛查、自身免疫病、基因突变和基 因表达的检测、抗癌药物筛选、激素水平的测定[6 ] 、核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的分析[7 ] 、单克隆抗体 的筛选[8 ] 、肿瘤标志物以及关键生物分子如抗原、抗体、细胞因子[9 ] 等的表达或活动水平的变化等 研究,并逐步用于临床诊断。 Chip 它的基本原理是在活细胞状态下固定蛋白质-DNA复合物,并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然后通过免疫学方法沉淀此复合体,特异性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DNA片段,通过对目的片断 的纯化与检测,从而获得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信息。CHIP不仅可以检测体内反式因子与DNA的动态作用,还可以用来研究组蛋白的各种共价修饰与基因表达的关系。而且,CHIP与其他方法的结合,扩大了其应用范围:CHIP与基因芯片相结合建立的CHIP-on-chip方法已广泛用于特定反式因子靶基因的高通量筛选;CHIP与体内足迹法相结合,用于寻找反式因子的体内结合位点;RNA-CHIP用于研究RNA在中的作用。 基因芯片(genechip)(又称DNA芯片、)的原型是80年代中期提出的。基因芯片的测序原理是杂交测序方法,即通过与一组已知序列的探针杂交进行核酸序列测定的方法,在一块基片表面固定了序列已知的八的 探针。当溶液中带有标记的核酸序列TATGCAATCTAG,与基因芯片上对应位置的核酸探针产生互补匹配时,通过确定荧光强度最强的探针位置,获得一组序列完全互补的探针序列。据此可重组出靶核酸的序列。 Identification of ESC ES 细胞具有早期胚胎细胞相似的结构特征, 有较高的核质比和正常的整倍体核型。胚胎细胞在发育的不同阶段, 其细胞表面出现不同的抗原。未分化的人ES 细胞表面SSEA- 3、SSEA- 4、TRA- 1- 60、TRA- 1- 81等呈阳性, 而未分化的小鼠ES 细胞表面仅SSEA- 1 抗原阳性[1- 2]。未分化的ES 细胞表达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和转录因子Oct- 4, 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胚胎干细胞的表面抗原是 指在胚胎干细胞未分化状态下高度表达, 一旦分化, 基因迅速降调甚至关闭。这些标记物加上干细胞时期

《人的性状和遗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二节人的性状和遗传 第1课时总第1课时 主备人:周珊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 2、举例说出生物的相对性状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4、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表达能力 5、开展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统计及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 2、举例说出生物的相对性状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黑板授课 2、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故事导入法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应从简单的生物学现象入手,逐步推出理论知识,通过遗传图谱分析,理解人体遗传物质是如何传递的。 1、有关图片、动画等资料 2、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

一、引出人的遗传性状 1、情境创设:大家仔细观察身边的亲朋好友,会发现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之间总是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为什么? 2、诊断性设问:刚才我们谈到的这些相似的特征,在生物学上叫做遗传性状。那么人有哪些是性状呢?什么又叫做相对性状? 3、启发式提问:什么是遗传?什么是性状?什么是相对性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第二节人的性状和遗传探究之中。 二、合作探究与交流 1、通过分小组讨论交流,完成生物性状的调查表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相互观察对方的这些明显的性状。 师:通过观察你有哪些发现呢? 生:我们小组有三个人是单眼皮,一个人是双眼皮;有二个人不会卷舌,二个人会卷舌;有一个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三个人不能弯曲;有一个人有耳垂,三个人没有耳垂。 师:人与人之间在眼皮、耳垂等性状上都存在着差异,如单眼皮和双眼皮、有耳垂和无耳垂等。 师:像这样,不同的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谁来总结什么是相对性状? 生: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师:请同学们思考:判断单眼皮和有耳垂是否是相对性状?为什么? 师:相对性状的要点包括哪些方面?一,二,三。 现场抢答:豌豆的高茎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吗?兔毛的白色和羊毛的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吗?这位同学的双眼皮和这位同学的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吗? 师:单、双眼皮这一性状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那它在你父母和你的身上是怎么样遗传的呢?我们现在做个统计,呈现表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