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重点

我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重点
我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重点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重点

第一次

判断

1政教合一是中国古代早期的权力结构模式。√

2商代内服与外服将国家分成中央和地方两个部分√

3.郡县制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由于它的出现,意味着选官制将逐渐代替“世卿世禄制”。√

4西周王室与诸侯国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5中国上古时王权的直接来源是部落酋长制√

6在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上,摩尔根的分析模型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分析模型x

7分封制是西周政权的基本体制形式√

8关于国家的定义,冲突论认为,国家是维护统治集团利益的暴力工具。√

9部落战争不仅导致更大范围内部落的合并,而且还在各个方面促成国家的产生。√

10群对的组成原则是基于“血缘”。X

11王权起源于巫术。X

12尧舜禹时代官职的名称大多体现原始思维的痕迹,似乎与原始五行观念相联系。√

13尧舜禹时代中央政府的官职可能被较大的部落分享。√

14将酋邦作为原始社会与政治社会之间的过渡形态,事实上还需要更多的理论论证√

15塞尔维斯勾画的早期人类社会的演进图式是“群对——部落——酋邦——国家——帝国”。√

16中国学界在解释国家起源动力时较正统的观点主要是围绕生产力发展这一主线展开的。√

17关于国家的定义,融合论强调,政府的基本职能就是作为社会协调的保障,在其权力范围内维持和平和秩序。√

单选

1东夷集团的代表性人物C、太昊、少昊

2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结论都带有什么性质B、假说

3最高权力的称谓,商代称为A、王

4最高权力的称谓,夏代称为B、后

5华夏集团的活动区域A、陕西和甘肃

6前国家时期的最后一种政治组织是C酋邦

7东夷集团的活动区域B、河南山东

8华夏集团的代表人物B黄帝、炎帝

9夏以后王权固定的继承模式是B、世袭制

10在我国国家起源阶段,频繁出现对战争的记载。是什么引起中国先民部落之间的战争呢()D人口增长所造成的压力。

11舜时中央政府中大约有22位主要官员,其中“纳言”负责()。A了解下情

12中国国家起源的“标志”是()?C一个长期的过程

13中国专门的制度史研究在唐代出现了扛鼎巨著,这就是杜佑所著的()。A《通典》

14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创造了所谓“挑战——应战”的文明生成模式,他强调()的自然环境对国家的出现和人类社会组织进化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B相对恶劣

15商代“郊”的含义是什么?B城邑之外

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制度史著作是()B《周礼》

17长期以来,在国家起源这一问题的研究上.我国学者所接受的主要是()所建构的分析模型。C摩尔根

18苗蛮集团的活动区域是()。A河北、山东以及河南交界处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代表了我国学界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C白钢20部落是由氏族组成的,这种联合通常是依据()力量。A血缘

21夏朝立国的时间是多久()?A大约存在了471年

22在部落酋长制演变为王权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C战争

23商代“邑”的含义是什么?A聚落、城

24舜时中央政府中大约有22位主要官员,其中“虞”负责()C山林管理

25颛顼“绝地天通”意味着什么()?A

26.舜时中央政府中大约有22位主要官员,其中“典乐”负责()。B宗教活动

27按现代人类学的分期理论,三皇五帝大概都已经是进入()的传说人物。B部落阶段

28舜时中央政府中大约有22位主要官员,其中“后稷”负责()。A农业生产

29尧舜禹时期最高权力的称谓是B帝

30舜时中央政府中大约有22位主要官员,其中“司徒”负责()B管理民众生活

31燧人氏、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等黄帝以前的传说出现在()的著作中。B战国诸子

32商朝立国的时间是多久()?B

33舜时中央政府中大约有22位主要官员,其中“秩宗”负责()。C礼仪

34舜时中央政府中大约有22位主要官员,其中“共工”负责()C联合体的各种工程

35舜时中央政府中大约有22位主要官员,其中“士”负责()E司法工作

36商代“野”的含义是什么?D远郊之外

37舜时中央政府中大约有22位主要官员,其中“司空”负责()D手工业

多选

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主要研究内容是ABC

2、国家的形式特征有哪些ABCD

3、人类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社会两个初级的政治组织是BD

4、徐旭生将传说时期中国境内的存在的部落集团划分为哪三大集团ABC

5、黄帝以来最高政治权力的基本特点是ABD

6、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一般是指ABC

7、战争在中国国家起源上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现在AB

8、颛顼的“绝地天通”的涵义AB

9、商朝王权制度的基本特点AC

10、西周分封制的特点ABC

11、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的转型在政治层面主要表现在ABCD

12、商代的“诸侯”对王室承担的义务有:ABD

13、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支柱是AB。

14、西周的政治机构大体可以分为ABCD

15、西周国家的执行机构主要是“三有司”即ABC

16、战国时,有些国家实行五官制,五官即和大行。ABCD

17、战国时,司法职官地位上升,各国的司法职官主要有ABC

18、战国时的任官符信制度有ABC

19、关于国家起源的模式学界有不同的观点,若从“国家产生是来自于部落的合并”这一分类基础出发,最常见的合并方式有哪些()?AC

20、蒙文通将传说时期中国境内的存在的部落集团划分为()?ACD

21、我国学者谢维扬认为国家起源的两种模式是()?CD

22、考古发现了那几座商城?ABC

23、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著作中,有三部著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被称为“三通”,请问下列哪三部著作被称为“三通”()?ABC

2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特点有哪些()?ABCD

25、商朝王权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BCD

26、怎样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现实意义()?ABCD

27、现代人类学在国家起源的动力问题上,倾向于比较综合的观点,认为影响国家起源的因素包括()。ABCDE

28、尧舜禹时代,除了贵族化的官员已经出现之外.还产生了其他相关的制度,包括()。ABCD

29、以“征服”这一部落合并模式形成的国家,具有哪些特点()?ABCD

30、以“说服”这一部落合并模式形成的国家,具有哪些特点()?ABC

31、苗蛮集团的代表人物是()。ABC

32、对内服与外服的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有()。ABCD

33、尧舜禹时代政治组织的基本持色是()。ABCD

34、夏王朝的活动区域在哪里()?ABCDE

35、酋邦与部落相比有哪些不同()?ABCDE

36、哪些考古发现有可能是夏王朝的活动遗迹()?ABC

37、你认为西周初年为什么会实行封建制ABCDE

第二次

判断

1、皇位的世袭制对政治稳定有重要的作用。√

2、在唐朝,皇帝的名号制度更加完备,除了名号之外,生前要加“谥号”,死后要加“尊号”。X

3、宦官制度是后宫制度的派生物。√

4、西汉自武帝时起,开始出现“内朝官”与“外朝官”之分;前者最重要的是尚书,而后者则以宰相为首。√

5、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权不断转移,东汉政归尚书,魏晋政归中书省,南北朝政归门下。√

6、为解决三省运行的不协调,唐高祖设政事堂会议作为议政决策机构,并逐渐变成了正式的宰相机构。√

7、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民政,“三司”主军政,“枢密院”主财政,彼此不相统属。X

8、南宋时,宰相兼领“枢密使”,则民政、军政、财政等诸权始并于宰相。√

9、宦官在唐以后称太监。√

单选题

1、所谓世袭制体现的是皇帝家族对国家权力的独占,谁被认为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C嫡长子

2、皇帝制度的创立者是谁B、秦王嬴政

3、清代继承明代废除宰相的做法,雍正年间设立了什么机构取代传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承办军国要务。C、军机处

4、清朝设置管理宦官的机构是:D、敬事房

5、作为正式机构,宰相出现于时期。D春秋

6、唐代制度规定,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过()会议正式决议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后,方可颁布实施。C政事堂

7、元朝三省制转变为一省制,中枢机构为()。B中书省

8、()在东汉后期实际上已行宰相之权,成为皇帝之下最高执行机构。B尚书省

9、东汉初年,光武帝鉴于西汉末年权臣专擅,以至于成王莽篡逆之局,故大权独揽,政不任下。他将尚书从少府中独立出来,扩大机构,赋予更大的权力,时称为()。B尚书台

10、太子的老师称为()。D太傅

11、明朝造成皇权高度集中的主要原因是()。C宰相制度的废除。

12、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均设置(),但均为优祟清闲之职,用以尊礼元老功臣,并不参与国政。D三公

13、相权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权力()A在家国一体化的理论与制度下,宰相很难避免皇帝家奴的性质,而这正是典型的专制主义制度。

14、西汉内朝官员最重要的是()。B大司马

15、从汉高祖刘邦之后,太子预立制度成为定制。选立皇太子的原则是()。B立嫡以长

多选

1、皇帝制度的重要内容包括ABD

2、汉代出现了女官以管理后宫,形成女官制度。ABC

3、在中国历史上,外戚干政最为严重的是等朝代。ABC

4、从中国历史上看,宦官乱政,以朝为最。ACD

5、明朝的司礼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席衙门,它具有的权力。AB

6、明代的宦官领导一个全国性的特务机构,其系统有BCD

7、皇帝制度的特点ABCDE

8、明朝政治制度最显著的特点ABC

9、清朝如何避免宦官乱政ABD

10、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无法避免宦官乱政的现象BCDE

11、为什么说皇权是典型的全能型权力?ABCD

12、东汉成帝时的“三公”为ABD

13、三国时的“三公”是ABC

14、隋唐时掌握国家重要权力的机构,即所谓的“三省”是。ABC

15、隋朝皇帝以下设“三师”,即,他们并无实权。BCD

16、宋朝宰相制度的特点ABCD

17、相权的类型是ABC

18、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顶峰。ABCDE

19、明朝政治制度的最显著特点有哪些BCD

20、西汉哀帝时的“三公”为()。ABC

21、西汉成帝时的“三公”为()。ABD

22、皇帝建立尊号与谥号的目的是()。BC

23、魏晋南北朗形成的三省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上的一次重要变化对以后官僚体制有重大的影响。它标志着ACD

24、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掌宰相职权的是三省的长官。三省是指()。BCE

第三次

判断

1、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分常举和制举。√

2、清代言谏制度的特点是:言谏机构逐渐失去了谏正、封驳的权力,转而以纠劾权为主,完成了由宋朝开始的“台、谏合一”;建立了多元的监察轨道,监察网络更加细密。√

3、唐朝遇有重大案件由御史台会同中书省、门下省共同审理,谓之“三司推事”x

4、中国古代的正途选任制度,西周是“世卿世禄”制,战国是“客卿制度”。√

5、唐代对官员品德方面的考核,以“四善”为标准,在才能方面的考核以“二十七最”为标准。√

6、九品中正制为科举制所取代,是由它的日益暴露的弊端而造成的。√

7、我国古代官员退休称为致仕。√

8、一些典籍曾记载商周时期实行“乡举里选”的职官选拔制度,这种说法是可信的。X

9、监察主要是指皇帝委派监察机构人员,对整个官僚机构和人员实施监督,针对的是整个官僚系统。√

10、在唐朝专职的谏议机构是门下省,其主要职权是献纳、封驳、监督朝仪礼法的实施情况。√

11、战国时期,列国间政治竞争加剧,各国都以“礼贤下士”的姿态招揽人才,荐举也扩展到门客,于是出现了“以客入仕”的现象。√

12、言谏的对象是皇帝而非百官,言谏具有咨议与立法监督的双重性质,其中咨议性质更为主要。√

13、清代言谏制度的特点是:言谏机构逐渐失去了谏正、封驳的权力,转而以纠劾权为主,完成了由宋朝开始的“台、谏合一”;建立了多元的监察轨道,监察网络更加细密。√

14、从制度设置的功能来看,言谏与监察制度没有区别。X

单选

1、中国古代对官员政绩的考核称为C考课

2、察举是那个朝代的职官选任制度?C汉朝

3、言谏发展为专门的机构是在什么时期?B秦汉时期

4、明代的御史制度中,明太祖于洪武十五年始设(),两年后完成了台、察合一的制度创新。D都察院

5、九品中正制始于何时?B曹魏

6、隋建立后,隋文帝于三省之外设(),于是监察机构基本脱离了宰相机构而独立。D都察院

7、正途选任制度以()为界限,前后变化很大。C隋唐

8、征辟是那个朝代的职官选任制度()C汉朝

9、()时期,发展了独立的言谏机构门下省B魏晋南北朝

10、唐朝官员退休通常以()岁为限。C 70

11、明朝的地方监察虽有常设的按察司、按察分司,并有巡按御史定期巡视,但仍不能满足。洪武24年敕“懿文太子巡抚陕西”,始创()之制。A巡抚

12、官员退休制度大致形成于()朝代。B汉

13、()时期,言谏之权逐渐由门下转移到御史手中,御史不仅以纠弹之任成为“天子之法官”,而且以言谏之责成为“天子之耳目”,形成了言谏合一的趋势。D明清

14、()朝御史不仅权限扩大,而且地位也很尊崇。C两宋

15、战国时期,出现了“以客入仕”的现象,这种选拔制度被称为()。D客卿制度

多选

1古代表示职官等级的名号有ABC

2古代委任官员的形式有ABCD

3宋代为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性,实行了那些制度?ABCDE

4以下关于恩荫制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E

5秦汉时期中央监察机构的职掌主要有哪些?ABCDE

6以下对言谏的表述正确的是BD

7清代的中央监察机构有ABCDE

8宋朝御史台机构由哪几院构成?ABC

9以下对监察的表述正确的是AC

10清代地方监察机构有ABCDE

11以下关于赀选制正确的说法是ABCDE

12汉代对官员的惩罚一般有哪些?ABC

13秦代言谏官职的设置有BE

14宋代科举考试分为哪几种ABC

15汉武帝时监察机构的设置出现了哪些变化ABC

16、隋唐创建的科举制的意义是ABCE

17、明代科举考试分为哪三级形式ACD

18、秦以后职官选拔和录用分为()两种CD

19、唐代委任官员的形式有哪些()ABCDE

20、秦统一后设御史大夫,统领御史中丞、侍御史或柱人御史组成监察机构,其职能是()。BCDE

21、汉代征辟和察举制度的特点()BC

22、下列对唐朝官员选拔任用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E

第四次

判断

1、以行政权兼领司法权是我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基本特点。√

2、清军制源于八旗制度。√

3、中国古代形成中央集权的体制框架,是由中国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的。如治水、赈灾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X

4、专制政治存在和运转的目的,主要是皇帝及其家族利益的最大化,它必然要选择中央集权这一最适合垄断社会利益的体制形式。专制政治在本质上是排斥法治的。√

5、秦朝县以下的地方组织是乡、亭、里。X

6、汉朝县以下的地方组织是乡、亭、里。√

7、宋朝在王安石变法后,实行了保甲制。√

8、秦汉时期实行普遍征兵制。√

9、唐朝全国300多个州,分为上中下三等。贞观三年,又分为十“道”,玄宗是又分为十五“道”。道逐渐演化成州以上的地方行政单元。√

10、南朝和北魏、北齐实行世兵制。所谓世兵制,就是将降兵改编编成单独的户籍,他们世世代代为政府服兵役。√

11、西魏、北周实行府兵制。规定由守卫边疆的镇兵编为府户,脱离农业生产,专隶军府,免除一切赋税,只需自备弓刀一具,其余全部政府供给。X

12、唐承隋制,地方建制为两级建制,只是将郡改为州。州的主官称为刺史。√

13、隋唐沿袭世兵制。X

14、唐承隋制,地方建制为两级建制,为郡县制。X

单选

1、秦中央由谁主理全国军政。B、太尉

2、秦实行普遍征兵制,规定凡多大年龄的男子都要服兵役。D17岁—60岁

3、秦朝的地方基本建制为C、郡县制

4、西汉的地方基本建制因分封形成了:A、郡国并行制

5、清朝的一省主官为:B、巡抚

6、清朝地方最高级别的官员是:C总督

7、唐朝的地方建制沿袭了隋的做法,仍是两级建制,只是将郡改为州。州的主官称为:D刺史

8、明朝在省一级设()统掌军事.D提点刑狱司

9、汉代的军事制度,实行()征兵制A普遍征兵制

10、明朝最高司法行政机关是(),专司审判。C都察院

11、南朝和北魏、北齐实行(),就是将降兵改编,编成单独的户籍,他们世世代代为政府服兵役。B世兵制

12、为表现王朝的“宽仁”,唐代还规定在死刑执行前三天起,一天向皇帝报告一次,三次之后才能执行,这就是()制度。C三复奏

13、东汉末年,()开始成为郡以上的地方行政单位,刺史也大多演化为割据一方的诸侯。B州

14、隋唐时期,司法制度中,最高的审判机关为()。A大理寺

15、()罢郡为州,以州统县,恢复了郡(州)县两级建制。B隋文帝

16、秦朝的司法体系以()为中心,廷尉审理重大案件,审核各郡县上报的疑难案件,提出判决意见并由()裁决。A皇帝

17、汉承秦制,司法制度也不例外。()是中央常设的负责刑狱的官员。C廷尉

多选

1、宋朝的军事权由分掌。ABC

2、隋唐宋的中央司法机构有构成。ABC

3、明朝掌一省军政民的是合称“三司”的。ABC

4、我国古代司法制度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ABC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兵制有两种:士兵制、府兵制

6、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兵制有()两种。DE内军外军

7、南北朝的军队分为()两种。BC

8、明朝的司法审判有多种形式,包括()ABCDE

9、元朝中央设立中书省,直辖今天的山东、山西、河北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称为“腹里”。宣政院设在中央,管辖今

西藏、四川、青海等地。地方上设立十一个行省,行省下设:ABCDE

10、清朝的地方行政建制依次为ABCD

11、明朝中央部队有CDE

12、元朝中央设立中书省,直辖今天的山东、山西、河北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称为“腹里”。宣政院设在中央,管辖今西藏、四川、青海等地。地方上设立十一个行省,行省下设ABCDE

13、元朝军队分为()。CDE

14、汉代加强了禁军的力量。其禁军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ABC

15、汉朝郡守(也称为太守)主要职责有()。ABCDE

16、汉朝的郡分为三种()。ABD

17、宋朝军队有()之分ABCD

18、元朝地方建制。元朝中央设立中书省,直辖今天的山东、山西、河北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称为“腹里”。宣政院设在中央,管辖今西藏、四川、青海等地。地方上设立十一个行省,行省下设ABCDE

19、清朝的军事机构分为()。BC

20、明朝的军事机构分为AB

21、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分为哪三级?ABC

22、中央集权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维持其存在和运转的:ABCDE

第五次

判断题

1、19世纪40至60年代,整个中国精英社会已经形成了真正的民族危亡感。X

2、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典型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X

3、绝大多数早期改良主义者在主张改革封建专制制度的同时,却对旧制度的思想信仰基础儒学大肆捍卫,这反映了改

良思想对传统的妥协性。√

4、南京临时政府的组织形式,否定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第一次由专权走向分权,

标志着社会形态的转变和国家体制的根本变革。√

5、洋务运动的意义在于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它将鸦片战争后经世派所提出的“师长论”付诸实践,它的出现和持续发展使得中国社会离开了既定轨道,开始了由传统而向现代化的缓慢转型。√

6、从1928年实行五院制开始,国民政府开始进入训政时期。√

7、《新约法》颁布后,袁世凯变成终身总统,已成为实际上的皇帝。√

8、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黎元洪为临时大总统。X

9、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0、第一任国民政府主席是汪精卫。√

单选题

1、清政府政治制度开始调整的标志是1844年设置的(),它实际上是代表清政府办理对外交往的官职。C通商大臣

2、1859年清政府设置了(),他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海关制度的建立。A总税务司

3、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的开始的是()等学校的设立;A同文馆

4、标志着我国近代陆军诞生的是()的组建。D新军

5、()是辛亥革命后颁布的第一个带有宪法性质的文献。B《鄂州约法》

6、()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制定的根本大法。C《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7、袁世凯上台后,对国家机构进行了的改组以为国家最高行政枢要机构,从而使内阁制改为变相的总统制。B政事堂

8、初期的国民政府,是1925年7月至1928年10月国民党建立的中央政府即使孙中山所说的()中央政府。D军政

9、国民政府成立于()年B 1925

10、经世派学习西方的指向主要在()方面。B政治

11、()是一部具有宪法效力的约法,是南京临时政府所构思的用以制约袁世凯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法规。D临时约法

12、洋务派学习西方主要限于()方面。A物质

1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后,成立了()。A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14、1895年维新变法是一场将矛头指向()的改良运动。B政治体制

15、1840年至1860年间()的出现,拉开了中国现代化的序幕。A经世思潮

二、多选题

1、19世纪初,中国精英界出现了以为代表的经世派。ABC

2、在洋务派官僚中,属于地方官僚的。BCD

3、维新变法的领导人有。ABCD

4、清朝地方势力的增长表现在。AB

5、中国近代军队的萌芽是的组建。AB

6、1904年,清政府正式制定新军制,新军分。ABC

7、袁世凯当政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经历了几个阶段。ABC

8、南京临时政府时期颁布的法律法规有。BC

9、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等派系。ABC

10、国民政府的中央政制分为等时期。ABC

11、早期改良主义者的思想主张是ABCD

12、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改革措施有哪些特点?ABCD

13、南京临时政府体制的特点是什么?ABC

14、试述清政府的“新政”的原因ABCD

15、清政府“新政”的内容包括:ABCD

16、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国民党之间的关系。ABCD

17、《训政时期约法》规定的政治体制的特点。ABC

18、国民政府的组织机构主要有哪些ABCDE

19、民国的含义,孙中山在1905年的《军政府宣言》中曾做过解释,包括()内容。ABCE

20、《临时约法》规定中央政制采取三权分立的形式,具体为()。ABE

21、国民党监察委员会的职责是()。ABCD

22、袁世凯当政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经历了()阶段。BCD

23、《鄂州约法》具有()基本特点。ABCD

24、袁世凯颁布的新约法和临时约法相比对国家机构进行了大的改组,中央政治的基本概貌为ABCDE

25、改组后的国民党内部设了()机构。ABDE

26、国民党政治会议的职权是讨论及决议()事项。ABCDE

福师1208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注: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开卷 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1题10分,共20分) 1、三公九卿制度 考核知识点:秦汉国家组织模式,参见P48--57 答: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所谓三公,是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三公分别领导九卿,名义上是宰相之职,他们总隶于皇帝。 所谓九卿,就是奉常(后改太常),掌宗庙礼仪和文教;郎中令(后改光禄勋),掌宫廷车马仪仗及牧养;廷尉(几度改为大理),掌司法;典客(后改为大行令、大鸿胪),掌诸侯、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宗正,掌皇族事务;治粟内史(后改为大农令、大司马),掌国家财政;少府,掌皇帝私人财政及山海池泽之税。 2、三省六部制 考核知识点:隋唐国家组织模式,参见P70--78 答:三省即尚书省、门下省、内史(唐改中书)省,共同组成中央辅政机构,为最高行政机关。六部隶属于尚书省,分管各项政务,其分工如下:吏部掌管官吏的铨选、考

课、勋封等事务;户部掌管户口、田土、赋税等事务;礼部掌管礼仪、祠祭、学校等文教事务;兵部掌管军事行政、后勤供应、武职铨选等事务;刑部掌管刑法狱讼和司法行政等事务;工部掌管水利土木工程及工匠等事务。三省六部是隋代新的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简答:(1题15分,共30分) 1、清末政治制度的变化。 考核知识点:清末政治制度的变化,参见P268--274 答:一、军事制度的改革 ①.陆军:曾国藩利用地方人力物力资源,招募本地失业农民入伍,而由一些坚决保卫儒道的士人率领,建立起一支非正规的军队。袁世凯在华北训练的“新建陆军”,张之洞在长江地区训练的“自强军”,都采用了近代化的军事编练方式。清政府还在各省创武备学堂,改建省兵制,并裁减绿营和勇军。1906年,又改兵部为陆军部,直接统辖新军。 ②海军 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办新海军,1910年成立了海军部。海军官制略如陆军,分为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水师学堂和造船厂等也归海军部统辖。 二、行政机构的改革 (1)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2)调整和增设中央各部(3)组织责任内阁 三、教育制度的改革 (1)建立新式学堂(2)废除八股文,另立取士标准(3)颁布《钦定学堂章程》 2、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构成。 考核知识点:南京临时政府,参见P274--276 答:南京临时政府仿照美国总统制组织中央政府。临时大总统有统治全国之权。临时大总统是行政首脑,在政府中负实际政治责任,并主持国务会议,等等。 南京临时政府的总统制与三权分立的美国总统制大体相同,是按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系统建立政府的,但又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临时大总统和临时副总统的选举,限于革命战争环境,不是民选,而是由已独立的各省都督府指定的代表组成的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选举,“以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当选。代表投票权,每省以一票为限。”第二,临时大总统的行政权力高踞于立法权和司法权之上。第三,南京临时政

中国政治制度复习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前国家时期和一些少数民族政治组织的最普遍的形式是酋邦。 2、早期国家起源的模式有氏族模式和酋邦模式两种。 3、最高权力的称谓,夏代称后,商代称王。 4、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巫术和政权的结合。 5、夏代在王之下有少量的高级贵族组成的执行机构,有三正和左右六人。 6、商代王位继承的两个原则是以母为贵和长子原则。 7、西周中央政府文职系统因职事不同可以分为政务性和宗教性两类。 8、西周时期诸侯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基本上是政治性和军事性的,而在经济方面的义务是象征性的。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皇帝制度的重要内容包括 ABD 。 A.皇位继承制度 B.后宫制度 C.宦官制度 D.皇位世袭制度 2、汉代有 ABC 等女官以管理后宫,形成女官制度。 A.女御长 B.宫长 C.宫中学事史 D.尚宫 3、在中国历史上,外戚干政最为严重的是 ABC 等朝代。 A.西汉 B.东汉 C.唐 D.明 4、从中国历史上看,宦官乱政,以 ACD 朝为最。 A.东汉 B.隋 C.唐 D.明 5、明朝的司礼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席衙门,它具有 AB 的权力。 A.批阅奏本 B.传宣旨意 C.阁票 D.听讼 6、明代的宦官领导一个全国性的特务机构,其系统有 BCD 。 A.二十四衙门 B.锦衣卫 C.东厂 D.西厂 7、东汉成帝时的“三公”为 ABD 。

A.大司空 B.大司马 C.大司徒 D.丞相 8、三国时的“三公”是 ABC 。 A.太尉 B.司徒 C.司空 D.司马 9、隋唐时掌握国家重要权力的机构,即所谓的“三省”是 ABC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行省 10、隋朝皇帝以下设“三师”,即 BCD ,他们并无实权。 A.太尉 B.太师 C.太傅 D.太保 1、中国古代的正途选任制度,西周是““世卿世禄””,战国是“客卿制度”。 2、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分常举和制举。 3、唐代对官员品德方面的考核,以“四善”为标准,在才能方面的考核以“二十七最”为标准。 4、监察机构取得独立地位是从隋朝开始,其机构为御使台。 5、明朝设置的监察专项事务的巡抚总督后逐渐转变成为地方军政长官。 6、秦中央由太尉主理全国军政。秦实行普遍征兵制,规定凡17岁至 60 岁都要服兵役。 。 经世派,他们提出的向西方 它实际上是代表清政府办理对外交往的官职。 5、1859年清政府设置了总税司务,但最重要职务一直以来为英国人所垄断,尤其是赫德,在位45年,成为西方列强特别是英国在华的代理人。 6、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的开始的是同文馆等学校的设立;标志着我国近代陆军诞生的是新军的组建。 7、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组织谋略处,暂时作为军政府的决策机构,并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8、辛亥革命后颁布的第一个带有宪法性质的文献是鄂州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根本大法是《临时约法》《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9、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由上海抵达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至此,中华民国正式诞生。 10、袁世凯上台后,对国家机构进行了的改组,以政事堂为国家最高行政枢要机构,从而使内阁制改为变相总统制。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9世纪初,中国精英界出现了以 ABC 为代表的经世派。 A.龚自珍 B.魏源 C.林则徐 D.王韬

比较政治制度

一、单选题 1. (2分)立宪君主制下的内阁制政府是()。 ? A. 英国 ? B. 美国 ? C. 日本 ? D. 意大利 得分: 2 知识点: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2. (2分)有选举权的公民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行使自己的投票权是指()。 ? A. 普遍选举 ? B. 自由投票原则 ? C. 直接选举 ? D. 秘密投票原则 得分: 0 知识点: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3. (2分)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设立的整个国家机关的总称是()。

? A. 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 ? B.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 C. 国家结构形式 ? D. 国家机关体系 得分: 2 知识点: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4. (2分)英国政府体制的主要特征是()。 ? A. 议会主权 ? B. 人民主权 ? C. 国家主权 ? D. 政党主权 得分: 2 知识点:比较政治制度考试题 5. (2分)现代西方民主制的核心是()。 ? A. 元首 ? B. 议会制 ? C. 间接制

? D. 法院 得分: 2 知识点: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6. (2分)英国的权威象征和精神领袖是()。 ? A. 英王 ? B. 议长 ? C. 党魁 ? D. 大法官 得分: 2 知识点: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7. (2分)制度分析方法的逻辑起点是()。 ? A. 制度 ? B. 经济 ? C. 社会 ? D. 自由 得分: 2 知识点: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8.

(2分)提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的是()。 ? A. 霍布斯 ? B. 孟德斯鸠 ? C. 卢梭 ? D. 洛克 得分: 2 知识点: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9. (2分)当代的多元民主理论是在与()的对立中发展起来的。 ? A. 国家主权理论 ? B. 政党 ? C. 多元政治理论 ? D. 多元经济理论 得分: 0 知识点:比较政治制度作业题 10. (2分)在西方,选举制度最根本的原则是()。 ? A. 普遍选举

最新中国政治制度史(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大纲 (请和本学期公布的大纲核对,答案供参考) 同学们: 你们好!根据学院的要求,现在将《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期末复习大纲公布如下。就有关的问题提示如下: 1、本大纲所有复习题是供大家自学时使用,由大家根据所学,自行在电子课件或者教材中寻找答案。 2、期末考试是机考,随即出题;试题有可能与本大纲重合,也有可能超出本大纲,请大家复习时在范围上要更宽泛些,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 3、题目很小,内容琐碎,题量却比较大。因此大家要立足于本大纲的复习,不要再找所谓重点进行复习。再强调一遍:要全面复习。 4、题型大家一望而知,不再赘言。请大家再参考平时答疑公告栏中所载“答疑回放”中的ppt。 5、说白了,请大家依据此大纲复习,并注意平时答疑中的有关公告。 一、单项选择题 1、西周的邦鄙是指()的行政区域。 A首都附近B、民族杂居地区C边境地区D、各诸侯国内部 2、西周的大夫是分封的,所封的土地称为()。 A、采邑 B、庄园 C、坞堡 D、领地 3、辽朝以民政为主的地方行政系统由()负责。 A、南面官 B、大王院 C、枢密院 D、北面官 4、元代称大都周围一带称为“腹里”,直属中央的()管辖。 A、户部 B、中书省 C、尚书省 D、门下省 5、洪武九年,朱元璋下诏将全国各行省一律改为(),废除行省制度。 A、承宣布政使司 B、都督府 C、提刑按察使司 D、都指挥使司 6、封建时代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控制,主要表现在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

上。 A、使用 B、培养 C、考核 D、以刑罚恫吓 7、宋代地方的军、民、财、法和人事权互不相属,权力都集中到中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主要着眼于官吏的() A、职有常守 B、相互牵制 C、争权夺利 D、能力培养 8、秦汉考核官吏实行一年一考,三年课()一次。 A优劣B赏罚C殿最D贤否 9明清时期在府一级设有同知、通判为知府的辅助官员,当时被称为() A副手B副官C辅官D佐贰官 10、“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说舜在用强制手段夺取最高首领的权位,是对所谓()制度的破坏。 A禅让B官员任免C官吏选拔D君主即位 11、清世宗雍正以后,皇帝对各省政务的批示经过须经过()。 A内阁B户部C军机处D兵部 12、两汉时期,由皇帝考核丞相、三公;如果皇帝不亲政事,考核由()负责,交皇帝核准。 A奉常B长史C侍中D尚书 13、考课制度中,对官吏的提升称为()。 A升B提拔C迁D拔擢 14、东汉,三公改为(),共同辅助皇帝决策。 A太尉、司徒、司空B大将军、骠骑将军、将军C太尉、国尉、廷尉D郎中令、卫尉、校尉 15、西晋诸侯王身兼中央要职,又拥有一定的军队,威胁中央的安全,因此出现了()。 A吴楚七国之乱B靖难之役C八王之乱D异姓王反叛 16、宗法制度首先强调的是() A尊尊B忠君C极谏D亲亲 17、西周国学将成绩优异者通过司马推荐给周王。被推荐者叫作() A进士B贡士C贤士D才士。 18、御史台独立后,()主管纠劾官吏的失职滥权及其他违法事件,责任最重。A治(持)书侍御史B殿中侍御史C侍御史D御史 19、唐代宦官擅权,是先从掌握()开始的。 A财权B人事权C军权D处理宫中事务权 20、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部[州]监察区,各部设()。 A刺史B御史C廷尉D司隶校尉 21、()是指出自忠诚,从对统治者有利的出发点上提出来的补阙和匡正。 A劝慰B勉励C谏诤D讥讽 22、东厂一般是由(D)的掌印太监监领,称提督东厂,直接受皇帝指挥。 A、御用监B尚宝监C神宫监D司礼监 23、汉代()并行,郡设守,国设相,为郡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A郡国B府州C路府D省州 24明清两代的首都北京,名为()。 A顺天府B应天府C奉天府D大名府 25、“夏后”的“后”的意思是()

比较政治制度、地方政府学重点

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中提到了“选举人团”制度和1787年制宪会议,请回答1787年美国的制宪会议上关于总统选举是怎么规定的?为什么会这样来规定?美国总统的大选一般要经过几个阶段?美国总统届、任、位如何进行区分? 2.材料二显示了2000年由选举人团制度和1787年制宪会议弊端引发的世纪诉讼的相关内容,为什么选举人团制度会备受质疑?最后在法制与民主的较量中是谁胜利了?如何理解这一特殊情况? 3.材料二中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才成为总统选举诉讼的最后判决,显示了联邦最高法院的权威,材料三体现了为后来的联邦最高法院地位提升的那个案件?约翰马歇尔的最后裁决是什么?该案的意义有哪些? 1、(1)1787年美国的制宪会议规定美国总统是由各州选民选举的选举人团对总统进行直接选举,而不是由选民进行直接选举,获得选票人数过半数的总统候选人当选。(2)这样规定有利于简化选举程序,客服直接选举的技术困难。(3)美国总统的大选一般要经过:预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竞选、总统大选四个阶段。(4)总统的每一次选举成为一届,担任总统一届为一任,同一位总统担任两届总统也称为一任。位是指从历史上第一位总统至今的总统个数。 2、(1)因为选举人团制度并不一定代表多数,它采用“胜者通吃”的原则,只要候选人在选区获胜就获得该选举的全部选票(2)法治胜利了(3)说明美国的法制问题,信奉法治至上,认为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法律解决,体现了美国的法治思想和完美的法律体系 3、(1)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2)约翰·马歇尔的最后裁决:①依据宪法规定,麦迪逊拒绝发出委任状是不对的②依据宪法规定,最高法院没有对此类案件的初审查权,法院只对涉及到一方为国外或州的案件中才有初审查权。马伯里既不是一个外国人,也不是一个州,故最高法院无权作出强制麦迪逊发出委任状的裁决③1779年司法法却赋予了最高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初审的权力,与宪法相抵触,故是无效的(3)里程碑的意义:①最高法院具有司法审查权,及对法律解释的权利。即包括国会在内的一切政府部门都要受法律裁决的约束,因为宪法在制定时没有规定谁对宪法有解释权,而该案件确定了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即最高法院具有宪法解释权。法院的裁决体现了宪法的最高意志,而宪法又是国家的最高大法,所以法院的裁决对一切政府部门都有约束力②该案件确立了法院特别是最高法院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法院与司法部门、政府部门鼎足而立。 简答题 1.现代民主制度的形式有哪些?直接民主制与间接民主制、代议民主制、行政集权民主制、共同参与民主制 2.主张一院制的原因有哪些?(1)两院无异于两个主权,若意见分歧,其中必有一院不能代表公共意志;如果两院意见一致,其中必有一院是多余的,故没有设立的必要(2)两院造成互相推诿,办事拖拉,浪费人力物力;一院则行动敏捷,建华机构等,可以曾强议员的责任感(3)两院制往往会引起议会内部的矛盾,使行政机关有机可乘,容易导致行政机关操纵议会,使代表公众意志的议会丧失能力,这是与人民主权的原则不相符合的。 3.英美两党制有哪些不同特征?(1)政治体制不同,使英美两大党对政府的影响力完全不一样(2)就政党的纲领来看,英国两党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分歧,而美国两党则没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分歧(3)英美两党制下的政党组织结构不一样,英国两党的组织体系较为严密,而美国两党则组织松散(4)在不同的政治体制下,英美两国政党发挥作用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4.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发端于法国第五共和国的原因有哪些?(1)首先,国内经济状况的变动是第五共和国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建立的根本原因(2)其次,国内政治矛盾的激化是第五共和国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原因(3)此外,法国政党体制的新变化是主要原因之一(4)再次,戴高乐政治哲学理念及其实践的深远影响(5)最后,法国人民要求建立一个稳定的、强有力的政府的意愿是第五共和国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建立的又一个重要原因。第五共和国半总统制政府制度的建立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是历史必然的产物。5、中西方代议制度的区

中国政治制度史(三)

一、选择题 1、古代中央行政体制从组织机构与相应的官制配置来看,其中枢系统以(宰相)为核心。 2、文武分职的专职官僚体制取代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制是在(战国)。 3、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围绕维护皇权而建立的职官体系中,中央官制以(三公九卿)为主干。 4、(汉武帝)时,丞相的权力开始削弱。 5、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为名义上的宰相。 6、唐代自开元以后,成为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并有专印的是(中书省)。 7、宋代(参知政事)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 8、隋代中央监察机构中负责监察中央官员的是(御史台)。 9、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10、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尚书省)。 11、清军机处成立后(内阁大学士)更无实权,往往作为清政府对某些重臣明升暗降的一种手段。 二、判断题 1、中国古代君主独裁下的封建官僚行政体制萌芽于秦朝时期,初步形成于西汉时期,至东汉开始在全国统一确立。 (错) 2、春秋时期,将、相分治始成定制。 (错) 3、汉武帝末年,自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后,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者往往为掌军国大政的实际丞相。 (对) 4、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制逐渐向三省制过渡,三省制初步形成。 (对) 5、隋炀帝杨坚统一全国后,正式确定了决策、审议和执行三大系统的三省制。 (错) 6、唐代后期的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政权力机构,简称枢府,掌军国机要务、军籍、武官系统管理和任免,边防、兵备布置,出纳军事密令等。 (错) 7、始设于雍正年间的南书房是清代官制中最有特色、影响最大的机构。 (错) 8、元朝正式废除三省制而实行一省制,以中书省为全国政务中枢,执掌最高军政事务。 (错) 9、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谋反案,罢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一职,并以诏书形式宣布。至此,推行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被最后废除。(对) 10、三省制使丞相之权一分为三,由独相制到群相制演变,有利于皇权的集中。(对) 11、金代海陵王完颜亮时废三省制,正式确立尚书一省为中央最高行政中枢机构。 (对) 三、名词解释 1、中枢核心系统:指官僚机构中奉行君主旨意议策、决策,总领政务的机构,它的主体即宰相机构及其制度配置。 2、中朝官:又称"内朝官",与以丞相为首的正式职官系统的"外朝"相对应,由宫廷内供皇帝差遣的侍从性质的文武官组成。总的特点是无定职、无定员、无官署,主要任务是在皇帝左右任护卫、陪从、处理文书、备顾问和随时差遣等。 3、尚书台:官署名,东汉时设置,又称"中台",为实际总领政务的机构,长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台下设三公、吏部、民、客、二千石和南北两主客六曹分领事务,南朝梁时改称尚书省。 4、内史省:即中书省。中国古代对帝王、尊者实行避讳制度,隋代,为避文帝的父亲杨忠的讳名,改中书省为内史省。 5、翰林学士:官名。唐玄宗时舍学士院,挑选用文才的朝臣任翰林学士,德宗时,翰林学士得以随侍皇帝左右,充任顾问,起草机密诏书,权力日重,有"内相"之称。 6、枢密使:官名。唐代宗时设置,以宦官充任,掌中枢机密要务,时称"内枢密使",权力日重,侵夺相权。五代史设枢密院,枢密使多由武将充任,宋代枢密使掌军政,与宰相并称"执政"或"执宰"。 7、政事堂:唐代宰相集体议政、决策之处。初设于门下省,后移至中书省。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又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作为宰相的秘书机构。 8、内三院:清太宗时设立的官署名。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和内弘文院,分别掌管修史、起草诏命和皇族教育等事宜。三院各设大学士1人,顺治时改称内阁。 9、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入关前后的最高权力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源于八旗的旗主会议,议政王大臣全由满族贵族担任,权力极大,凡军国大政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决定,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随着军机处的设立,权力被不断削弱,至乾隆后期始最后取消。 10、"南书房":南书房本为康熙皇帝读书处。康熙十六年为加强皇权,康熙帝挑选了一批翰林官入南书房当值,称"南书房行走",除陪侍皇帝充任文学侍从外,还秉承帝旨,起草诏令,一度成为中央发布政令的机构,其后,南书房参与机务的权力为军机处所取代。 11、三公制:秦朝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为名义上的宰相。 12、"使相制":唐代后期,有一种特殊的宰相称为"使相",多指节度使兼宰相(即节度使兼"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种使相实为优崇性职务,并不过问宰相政事,因此并非实际上的宰相。 13、"二府制":宋代,中枢机构又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三省制向"二府制"过渡。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 14、军机处:军机处是清代官制中最有特色、影响最大的机构,始设于雍正年间,当时正值对西北准噶尔部用兵,因内阁距皇宫较远,加上为保密考虑,为处理军机要务,始于雍正七年(1729)设军机房,雍正十年正式改称军机处(全称办理军机处),成为辅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的清代实际最高权力机构。 15、内阁:官署名,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太祖仿照宋制,从翰林院等文翰机构挑选了几名文臣充任文渊阁、东阁、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的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披阅奏章,随侍左右,以备顾问。实际上是皇帝的秘书。 四、简答题

研究生考试比较政治制度简答论述

比较政治制度 目录 简答题 (2) 1、西方国家代议制度的基本特征 (2) 2、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2) 3、行政制度的基本特征 (2) 4、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 5、主要的司法原则有哪些 (3) 6、现代民主制度的形式有哪些 (3) 7、主张一院制的原因有哪些 (3) 8、英美两党制的不同点有哪些 (4) 9、现代选举制度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4) 10、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发端于法国第五共和国的原因有哪些 (5) 11、中西方代议制度的区别有哪些 (5) 12、选举的过程与程序、当选制度 (5) 13、总统制政府的几种不同类型 (6) 14、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及其意义 (7) 15、立宪政府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和要素 (7) 16、美国总统职权不断扩展的主要原因 (8) 17、宪法在调整社会关系、确认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维护公民权利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8) 18、代议机关的议事规则 (9) 19、比较内阁在美国、法国、英国三国中的作用 (9) 20、如何理解司法独立原则 (9) 21、比较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与议会共和制国家元首的区别与联系 (10) 22、简述美国联邦政府决策过程的三种类型 (10) 23、论述如何完善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 (10) 论述题 (11) 1、总统制政府制度的特征 (11) 2、代议制度在当代的作用是什么 (11) 3、中国与西方国家政府制度的区别 (12) 4、论述西方国家议会的主要权利有哪些 (12) 5、以工党为例,论述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13) 6、论述内阁制和总统制政府的特征,并以英美两国为例进行比较分析 (13)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篇一:中国政治制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政体标志着统一的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 ) 2. 中国传统社会在政治上是神权从属于皇权;思想上,宗教【佛教和道教】与儒学同处于官 3.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具有强大内聚力、扩散性和凝固力的外放型社会。 6.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谋反案,罢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一职,并 以诏书形式宣布。至此,推行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被最后废除。( √ ) 7.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制逐渐向三省制过渡,三省制初步形成。( √ ) 8. 唐代后期的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政权力机构,简称枢府,掌军国机要务、军籍、武官系统 10. 明朝州有二种类型,一种称直隶州,另一种称府属州。( √ ) 11. 唐玄宗开元年间编篡的《唐六典》是我国最早的行政法典。( √ ) 12. 《大清律案集解附例》是一部以《大明律》为基础编订的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部完备 14. 《法经》,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的成文法。( √ )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法律集中体现维护王权制度和父权家长制的基本精神。( c )是实际的最高立 法人。 a.宰相 b.御史 c.天子 d.内阁 2. 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典客)。 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 c.世袭君主制d.民主共和制 4.国内外第一部最大部头的现代方法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性著作是( c )。 ? a.《中国古代社会研究》b.《中国考试制度史》 ? c.《中国政治制度通史》d.《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1 一、选择题 1、夏朝立国,从此中国进入家天下的阶段。在政治制度上表现为:( ) A.占卜 B.分封制 C.禅让 D.世袭制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 ) A.夏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3、下述政治制度中有利于维护政治统一性与联系性的是?( )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4、为保证将黄册作为对人民进行赋役管理的依据,明政府推行了( ) A.里甲制 B.关津制 C.土司制 D.卫所制 二、名词解释 1. 大元帅制 2. 洪宪帝制 3. 世公世卿制 4. 三省制 5. 藩镇割据 三、简答题 1. 清末新政的内容 2. 明代内阁制的确立过程 3. 两税法的内容 四论述题 朱熹《朱子语类》: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结合材料,论证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 一、选择题: D B C A 二、名词解释: 1. 大元帅制:是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的政治体制。1923年2月,孙中山在陈炯明叛乱失败后由 沪南下,重入广州,组织大元帅府。大元帅府之大元帅,被赋予极大的政治及军事权力:(一)一切重要政务,由大元帅处理;(二)各总司令、司令、军、师等军队,由大元帅指挥调度;(三)政府机关之组织、各机关之增设与裁并及重要官吏之任免,皆由大元帅为之;(四)大元帅得公布条例,发布命令; 条例之由各部公布者,须经大元帅之核准。由此可知,孙中山这次确立的大元帅制度,实是具体而微的制度。他经南北军阀多年之排挤,已感到欲有所作为,必须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2. 洪宪帝制:1915至1916年袁世凯进行的复辟封建帝制的活动。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 帝位,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同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称帝使北洋集团分崩离析,列强也撤回了对袁的支持,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3. 世公世卿制:也叫世卿世禄制,卿是古代的高级官吏,世卿世禄中的“卿”不仅指卿,还泛指卿、大 夫、士等一系列官吏,“禄”是古代官员的俸禄,世卿世禄制即是指西周时期的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卿大夫等官吏可以父死传子,世袭此职,世代享有该职俸禄。有学者认为世卿世禄制开始于商朝,但并无确切的资料提供证明,可考的世卿世禄制见于西周时期。西周初年,周王室分封宗室和功臣,册封了1000多个诸侯国,而在周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和各诸侯国内,则进一步册封卿为治国的官员,卿下面则为大夫,再下是士。 4. 三省制:三省制是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共同行使宰相职务的制度,萌芽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宋因之而成熟,元废。三省是皇帝的最高辅助机构,通常以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并共同商议军国大事,最后由皇帝裁定。三省制反映了君权的加强。并调整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关系上的平衡 5. 藩镇割据:藩是保卫,镇是军镇。唐王朝设置军镇的初衷是维护唐朝的统治,但军镇发展到唐中叶以

《比较政治制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比较政治制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 下列国家中,属于二元制君主制政体的是( )。 A.丹麦 B.荷兰 C.约旦 D.比利时 2. 下列国家中,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是( )。 A.法国 B.瑞士 C.加拿大 D.美国 3. 总统制是最早由( )创立的政体。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4. 下面国家中采用柔性宪法的是(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巴西 5. 下列国家中,采取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是( )。 A.法国 B.日本 C.加拿大 D.意大利 6.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出现于( )。 A.美国 B.日本 C.瑞士 D.法国 7. 根据英国1911年英国议会法规定,英国下议院每( )年举行一次大选。 A.2 B.3 C.4 D.5 8. 下列国家的国家元首,由直接选举产生的是( )。 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9. 下列国家中,采用混合代表制选举产生议会下院议员的是(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10. 法国总统选举采用( )。 A.一轮多数投票制 B.二轮多数投票制 C.三轮多数投票制 D.四轮多数投票制 11. 自1955年以来,长期执掌日本政权的政党是( )。 A.民主党 B.社会党 C.自由民主党 D.公明党 12. 选民登记制度于19世纪末在( )建立。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13. 下列国家中采取两党制政党体制的有( ) A.印度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14. 根据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经参议院提出咨询意见和同意)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参议员( )的赞同。 A.3/5 B.3/4 C.1/2 D.2/3 15. 以建设性不信任案方式推翻政府是( )特有的政治现象。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6. 下列国家中,在政府的组织原则上采取不相容原则的有( )。 A.英国 B.美国 C.加拿大 D.澳大利亚 17. 下列国家元首中,属于虚位元首的是( )。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 一、填空题(共计40分。每空1分。) 1、《法经》是一部以(刑法)为主体,旨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等级制度的法典。 2、秦在郡设(郡守)作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3、(曹魏)时期,尚书台脱离少府,成为独立的中央机构。 4、魏晋时期,中央军队分成(中军)和(外军)。 5、唐代开始,逐渐确立了在皇帝生前即上(尊号)的制度。 6、隋唐时期,确立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7、(科举)是分科举拔人才的制度。 8、元代把大都周围一带称为(腹里),直属中央中书省管辖。 9、明清时代的监察机构是(都察院)。 10、清代辅政机关实行(内阁)与(军机处)双轨制。 11、清末,以两江总督兼任(南洋大臣),驻(上海),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驻(天津)。 12、186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同文馆),以培养与外国往来交涉的买办人才。 13、康有为要求改政体为(君主立宪)政体,以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14、清末设立的“民意机关”,在中央是(资政院),地方是(咨议局)。 15、1911年,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简称《临时约法》。 17、1912年,在宋教仁推动下,同盟会与几个党派联合,改组为(国民党)。 18、北洋政府时期,跨省的军事机构是(巡阅使署)和(经略使署)。

19、1926年,中政会一度改名为(政治会议)。 20、1928年10月通过的《国民政府组织法》,奠定了国民政府五院制的基础。 21、国民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是(立法院)。 22、国民党统治时期,所谓县自治的议决机关是(县议会)及(县参议会)。 23、工农民主政权的中央政权机关,包括(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 24、工农民主政权在检察工作方面采取(审检合一)制。 25、抗日民主政权的权力机关,是各级(参议会)。 26、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1948年在(华北)解放区设立了全国性的金融机关(中国人民银行)。 27、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28、54年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体系由三级两层改为(四级)。 二、名词解释 1、内服和外服 夏商周时期,在中央任职的各级官吏称为内服,封在王畿范围以外和边远地区的贵族、侯伯称为外服 2、宋代磨勘制度 磨勘指审核、推究,宋代将之作为考深和诠选的一项制度,则是指审核、推究、勘验簿历文状的一系列做法和程序。 3、清代官缺制度 清代规定在国家机关中实行按民族分配一定官缺的办法,即将重要官职分别定为宗室缺、满州缺、蒙古缺、汉军缺、汉缺等,其中以满缺、汉缺为主,按缺补授,这种办法,保证了满人的特殊权益,是民族歧视政策的反映。 4、淮军 淮军是模仿湘军建立起来的一支反动武装,其组织者是李鸿章,淮军的营制编组等与湘军基本相同,但装备有更多的洋枪洋炮,是一支买办性更强,直接依赖外国侵略者援助的军阀队伍。

比较政治制度

比较政治制度 名词解释篇示例 1、国家元首:是在形式上是最高国家权力的执掌者和国家在对外关系中的最高代表。是主权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P71 2、政治文化:是指个体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它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意向、政治信念、政治思想及政治理想等等。P14 3、一党制:是指一个国家长期由一个政党掌握政权的政党制度,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法西斯统治下的一党制;二是民主制下的一党制,三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党制。P127B卷 4、“分权与制衡”原则:是指把国家权力主要分为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部分,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分别行使,这三种权力之间又必须相互制约以保持平衡的一种政制原则。P60 5、地缘政治学(政治地理观):一国的地理和生态状况与该国的政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它是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地缘政治学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P13 6、政治制度:通常是指与一国社会性质相适应的国家权力机构和基本政治制度,是规范人类政治生活的规则体系,主要涉及政治权力如何分配以及社会秩序如何维护等问题。一般由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构成。P5 7、两党制:是指一个国家虽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政党,但只有两个势均力敌的主要政党,能够通过控制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单独地轮流执政的制度。P128 8、委员会制政府:又称委员制或合议制,指国家最高行政权不是集中在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一人手中,而是由议会产生的委员会集体行使。P186 9、比例代表制:即各参加竞选的政党根据其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各政党所得议席与其所得选票的总数成正比。这种方式20世纪以后的欧洲大陆国家广泛实行,计票方法适合大选区使用。P98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重点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重点 第一次 判断 1政教合一是中国古代早期的权力结构模式。√ 2商代内服与外服将国家分成中央和地方两个部分√ 3.郡县制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由于它的出现,意味着选官制将逐渐代替“世卿世禄制”。√ 4西周王室与诸侯国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5中国上古时王权的直接来源是部落酋长制√ 6在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上,摩尔根的分析模型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分析模型x 7分封制是西周政权的基本体制形式√ 8关于国家的定义,冲突论认为,国家是维护统治集团利益的暴力工具。√ 9部落战争不仅导致更大范围内部落的合并,而且还在各个方面促成国家的产生。√ 10群对的组成原则是基于“血缘”。X 11王权起源于巫术。X 12尧舜禹时代官职的名称大多体现原始思维的痕迹,似乎与原始五行观念相联系。√ 13尧舜禹时代中央政府的官职可能被较大的部落分享。√ 14将酋邦作为原始社会与政治社会之间的过渡形态,事实上还需要更多的理论论证√ 15塞尔维斯勾画的早期人类社会的演进图式是“群对——部落——酋邦——国家——帝国”。√ 16中国学界在解释国家起源动力时较正统的观点主要是围绕生产力发展这一主线展开的。√ 17关于国家的定义,融合论强调,政府的基本职能就是作为社会协调的保障,在其权力范围内维持和平和秩序。√单选 1东夷集团的代表性人物C、太昊、少昊 2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结论都带有什么性质B、假说 3最高权力的称谓,商代称为A、王 4最高权力的称谓,夏代称为B、后 5华夏集团的活动区域A、陕西和甘肃 6前国家时期的最后一种政治组织是C酋邦 7东夷集团的活动区域B、河南山东 8华夏集团的代表人物B黄帝、炎帝 9夏以后王权固定的继承模式是B、世袭制 10在我国国家起源阶段,频繁出现对战争的记载。是什么引起中国先民部落之间的战争呢()D人口增长所造成的压力。 11舜时中央政府中大约有22位主要官员,其中“纳言”负责()。A了解下情 12中国国家起源的“标志”是()?C一个长期的过程 13中国专门的制度史研究在唐代出现了扛鼎巨著,这就是杜佑所著的()。A《通典》 14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创造了所谓“挑战——应战”的文明生成模式,他强调()的自然环境对国家的出现和人类社会组织进化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B相对恶劣 15商代“郊”的含义是什么?B城邑之外 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制度史著作是()B《周礼》 17长期以来,在国家起源这一问题的研究上.我国学者所接受的主要是()所建构的分析模型。C摩尔根 18苗蛮集团的活动区域是()。A河北、山东以及河南交界处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代表了我国学界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C白钢20部落是由氏族组成的,这种联合通常是依据()力量。A血缘 21夏朝立国的时间是多久()?A大约存在了471年 22在部落酋长制演变为王权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C战争 23商代“邑”的含义是什么?A聚落、城 24舜时中央政府中大约有22位主要官员,其中“虞”负责()C山林管理 25颛顼“绝地天通”意味着什么()?A 26.舜时中央政府中大约有22位主要官员,其中“典乐”负责()。B宗教活动 27按现代人类学的分期理论,三皇五帝大概都已经是进入()的传说人物。B部落阶段 28舜时中央政府中大约有22位主要官员,其中“后稷”负责()。A农业生产

比较政治制度笔记

比较政治制度笔记 导论 一、比较政治制度的课题与方法 1、比较对象 威洛比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关于政府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探讨如何解决有关政府的问题。前者是静态的,相对简单;后者是动态的,比较复杂。 制度是有生命的,指制度是变化的,灵活的,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以政治机构为比较的重点,最核心的是政治制度。 2、比较方法 历史考察法、比较宪法史法、国别比较研究法、比较制度史(专题或专项比较研究)、综合分析比较研究。 二、政治机构的历史考察 1、分类标准 A构成基础:寡头政治民主政治 B经济基础:非社会主义政府社会主义政府 C社会基础:氏族政府都市警察政府民族政府世界政府 D主权构造:单一政府复合政府 2、政治权力的变革导致政治机构的更替 政治权力的变革的外部形态有三种: (1)统治机构内部的变革 (2)最高统治者的变革 (3)统治关系的变革 三、政治制度建立的思想文化背景 1、西方政治制度的文化基础 (1)人性:看作自然属性,把人归属为动物。 伊壁鸠鲁,功利主义的创始人,从功利主义的视角探讨人性,“趋乐怕苦”; 马基雅维利,从经验主义的视角探讨人性,“自私,贪得无厌”; 霍布斯,从机械主义的视角探讨人性,“自我保护”,欲望与理性(欲望的派生)。 (2)作为目的和手段的民主 阿尔色修斯,人类天生要结成“社会联合体”,才能过上幸福舒适的生活。社会联合体包括家庭、自由联合体、村镇、城市、国家。国家具有至高无上性,主权属于人民。 密尔顿,从自然权利的基础上论述人民主权。公共权利来自人类自我保护、追求的自然权利。官员为人民服务,是人民的代表。 卢梭,人民主权。 (3)法治 亚里士多德,寻求统治必须寻求正义,正义需要权威,权威来源于法治; 西塞罗,官员是法律的创造物,权威是法律给予的,必须依据法律来统治,否则是合理、不道德的; 哈林顿,共和国应该是一个法治的共和国,法治才能保证权利; 洛克,人的财产、公共利益通过法律来保护; 孟德斯鸠,法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联系。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形成性考核册题及答案

4、简析夏、商的王权特点。 本题答案:(1)夏王朝是以夏为核心的“万国”联合体,氏族仍然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组织。夏朝在氏族公社和部落联盟传统习俗和规范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神权、宗法权和王权相结合为特征的政治制度,并建立起了一套行政体制。(2)商朝的政治制度基本沿袭夏朝。商汤的行政总的原则是“以宽治民”和“有功于民”。殷商继承了夏代的分封制度,王权得到了提升。 1、简述周朝施政的基本原则。 本题答案:“敬天保民”,是周朝施政的基本原则。要做到“保民”,对统治者来说,就必须“明德”或曰“敬德”,施行德治。对此,周公和召公都多次提倡。择要而言,大致包含“无逸”、“慎罚”和先教后刑三个方面的内容。“无逸”就是要求统治者不要贪图享受安逸,加强道德修养,约束自己的行为。“慎法”,就是慎用刑法。先教而后刑,就是首先切实对民众进行教育、引导,以“民彝”即社会伦常为其基本内容。 1、简述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和宗法封建制度的重大区别。 本题答案:第一,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不是按宗法分封而获得土地的贵族组织的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产,而主要是由国家授予土地的农民的小农经济,以及从国家取得土地而从事农业的地主经济。 第二,封建政治制度针对的主要对象已经不是庶人或完全没有人身权利的奴隶,而是享有一定权利和自由并拥有生产资料的农民。 第三,组织、构成国家机关并实施政治制度的基本成员,已不是由天子分封、赏赐等而可以限定的贵族,而是可以通过合法经营乃至非法手段求得政治和经济更大发展的新贵。 4、试论战国时期魏国和秦国变法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历史地位。 本题答案:(1)变法的重中之重是直接关系“富国强兵”的各种新经济法令的颁布。魏和秦的变法在这方面很突出,其中又以秦为最。 (2)比较魏、秦在经济方面的变法,魏在其广度、深度和展开的层次方面,都远逊于秦。最根本的区別在于,秦的变法触及并较好地处理了在土地国有的前提下个体农户的土地问题,使国家有效地取得了稳定而可靠的税赋和兵力的来源。 (3)各国的强弱、政治得失,从根本上说,也无不与是否变法以及变法的深度和广度紧密相联。1、秦始皇把“五德终始”说全面引入政治生活,对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题答案:对。自此以后的历代皇朝(甚至一些农民起义)都把它当作取代旧王朝的理论依据,并千方百计使自己的政 治行为披上种种神秘的外衣。 4、汉代“党锢之祸”是指宦官与外戚的权利冲突。 本题答案:对。权势渐衰的外戚与权势鼎盛的阉宦,各自联结其他的强宗豪族,最后爆发了强烈的冲突,这就是“党锢之祸”。 5、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学说,强调“德刑并用”、“礼刑并用”。 本题答案:错。自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儒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即成为官方学说,也成为统治者制定法律的理论依据。他们由“德刑并用”而强调“重德轻刑”、“德主刑辅”;由“礼刑并用”而强调“重礼轻刑”。 5、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沿用两汉的察举的选官制度。 本题答案:错。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实行九品中正制度,但两汉的察举等多种选官制度也仍被沿用。 6、士族的存在和发展对政治制度的演变有很大制约。 本题答案:对。士族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对政权的控制、运用能力有较大差异,从而影响了政治制度的走向。 3、简述“三公九卿”的职责及设置意义。 本题答案:三公九卿的中央行政制度,萌芽、形成于战国时期,到秦始皇时,始在全国确立,并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行政体制的规范。 三公,指朝廷中职务最高的三位官员,即丞相、国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除皇帝外的最高行政长官。太尉原称尉或国尉,统一全国后统称太尉,“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手,专掌监察,“银印青绶”。“九卿”,是朝廷高级官员的合称。九卿在三公之下,分掌中央政府各部门事务。主要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 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 1、简述两汉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题答案:两汉是我国君主专制的封建政治制度初步发展和强化的历史阶段。它有如下特点: (1)“汉承秦制”是对汉代政治制度和其他制度的整体看法。 (2)全面法典化。从政治思想的确定到各方面的具体措施,汉代统治者、尤其是武帝之后的统治者,无不企图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