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射频电路设计威尔金森功分器设计实验报告

大连海事大学射频电路设计威尔金森功分器设计实验报告
大连海事大学射频电路设计威尔金森功分器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二:wilkinson 功分器设计报告

一、实验目标

1. 掌握功分器的原理及基本设计方法。

2. 学会使用电磁仿真软件ADS 对功分器进行仿真。

3. 掌握功分器的实际制作和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设计能力。

二、实验要求

1. 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认真学习电磁仿真软件ADS 。

2. 掌握微波器件和微波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免损坏器件和仪器。

3. 分析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记录必要数据。

三、设计思路

四、理论设计:

Wilkinson 功率分配器有三端口网络构成,如下图,信号由端口1输入,端口2和端口3输出。理想3dB 微带wilkinson 功率分配器的散射参量为 S=-1/

因为S11=S22=S33=0,所以理想状态下在中心频率,三个端口是完全匹配的。

因为S21=S31=-j/ ,所以在端口1有输入而其他端口匹配时,端口2和端口3有等幅同相的输出,并且都比输入信号之后90度,这说明这是一个功分比为1的3dB 功率分配器。

因为S23=S32=0,所以这个功率分配器两个支路是完全隔离的。 因为有 段,所以这个功率分配器不是带宽器件。

功分器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频率范围、端口电压驻波比或回波损耗、输入输出间的传输损耗、输出端口间的隔离度。

1.频率范围

频率范围是各种射频和微波电路工作的前提,功率分配器的设计结构和尺寸大小与工作频率有密切关系,必须首先明确功分器的工作频率,才能进行具体的设计工作。本实验取,

2.端口的电压驻波比(回波损耗)

端口的电压驻波比或反射系数是射频和微波电路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端口的匹配状况。端口1,端口2和端口3的电压驻波比或反射系数,分别有散射参量S11,S22,S33决定。其中端口1的电压驻波比为

用同样方法可以测得端口2和端口3的电压驻波比和回波损耗。

3.输入输出时间的传输损耗

定义为输出端口2(端口3)的输出功率P2(P3)和输入端口1的输入功率P1之比,记为

输入输出时间的传输损耗是由于传输线的介质或者导体不理想等原因导致的,介质的损耗角正切和导体的电导率是形成损耗的原因。

4.输出端口间的隔离度

端口2和端口3互为隔离端口,在理想状态下,隔离端口间没有互相输出的功率,但由于设计及制作精度的限制,使隔离端口间尚有一些功率输出,端口2端口3的隔离度定义为

当功率分配器两个支路的结构完全对称时,散射参量S23=S32。

五、技术指标及尺寸计算

技术指标

1.中心频率f0=1GHz

2.带宽BW:0.9GHz—1.1GHz

3.各端口匹配:Vswr<1.5(s11,)

4.工作频带内输入端口的回波损耗:S11<-18dB

5.工作频带内的传输损耗:-3.4dB<=S21<=-2.6dB

6.两个输出端口间的隔离度S23<=-20dB

尺寸计算

使用ADS仿真软件自带工具计算微带线尺寸。

六、实验步骤

(一)ADS软件仿真

创建项目和原理图

?点击File->New Project设置工程文件名称(本例中为divider)及存储路径

?点击Length Unit设置长度单位为毫米

?点击New Project对话中的OK键,命名为divider,并保存。

原理图建模

在divider的原理图上,搭建原理图电路并设置参数。

1.将MUSB插入原理图的画图区,在画图去双击MUSB,弹出设置对话框,对微带线觉

得参数设置如下:

●H=3mm微带线基板厚度

●Er=2.65微带线基板相对介电常数

●Mur=1:微带线的磁导率

●Hu=1.0e+0.33m微带线的封装厚度(1.0e+33 mm)

●T=0.005mm微带线的导体层厚度

●TanD=0.0003微带线的损耗角正切

●Roungh=0mm微带线表面粗糙度

2.在菜单中选择变量V AR空间,插入到原理图的画图区,双击空间V AR,分别设置四个

变量W50,W70,L1,L2,L3,L4,Lx,分别赋值为8.2,4.6,11,12,4,13,5。3.在Tlines-Microstrip元件库中,选择MLIN和MTEE,插入原理图的画图区,搭建输入

端口。双击MLIN,在弹出的设置窗口中设置W=W50,L=10mm。双击MTEE,在弹出的设置窗口中设置W1=W70,W2=W70,W3=W50。

4.再一次选择4个MLIN和2个MSOBND,插入到原理图的画图区,构成功率分配器的

两个输出端口。

5.按照下图连线并设置参数。

(二)根据微波试验班进行建模和仿真

建模

根据(一)中设计的功分器主体,参照附录三中所示微波实验板上的端口F和端口4分别作为功分器的输入和输出端口,因此我们只要控制功分器的长度L2和L4就可以使功分器的输出端口和微带基板上的端口对齐。

原理图的优化和仿真

1.选择S参数仿真元件面板【Simulation-Param】,在元件面板上选择负载终端Term,3次插入原理图中,定义负载终端Term1为输入端口,负载终端Term2,Term3为输出端口,分别于

功分器的输入输出端口相连接。接着选择仿真控件SP,插入到原理图的画图区,对S参数仿真控件SP设置如下:

●频率扫面类型Sweep Type选为Linear

●频率扫描起始值Start设置为0.6Ghz

●频率扫描种植值Stop设置为1.4Ghz

●扫描频率步长设置为0.005Ghz

2.双击画图区控件变量V AR,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变量L1,L2作为优化变量进行设置。选中变量L1,单击【Tune/Opt/Sat/Doe Step】按钮,打开【Step】设置窗口,选择优化按钮【Optimization】,在【Minimum Value】中填入5,在【Maximum Value】栏填入20。其他保持默认,单击【OK】完成优化。用同样的方法对变量L2进行优化。

3.选择原理图元件面板【Optim/Stat/Yield/Doe】项。在优化面板上没选择优化控件Optim插入原理图的画图区,并选择目标控件GOAL插入原理图的画图区,共插入4个,并进行设置。

4.对原理图仿真。在原理图工具栏中单击【Simulate】,运行仿真,在数据显示窗用矩形图表示S参数曲线图,观察在0.8~1.2Ghz范围内的响应曲线。

版图生成

1.在生成版图之前,先将Term,“接地”,电阻R以及优化空间去掉。

2.选择原理图上divider上的【layout】菜单,【Generate/Update Layout】,弹出【Generate/Update Layout】设置窗口,单击窗口上的OK键,默认设置,版图生成状态窗口显示了生成的版图中包含原理图有效元件的数目,将这个窗口的内容与原理图比较。确认后单击【OK】,完成版图的生成过程。版图视窗会自动打开,画图区会显示刚刚生成的版图。对比原理图发现,原理图中构成分支定向耦合器电路的各种微带线元件模型,在版图中已经转化为实际微带线。

端口3,隔离电阻处的两端口设置为端口4和端口5。

4.为了是版图的仿真结果有效,必须使仿真结果有效,必须是版图中的微带线的基本参数与原理图中的基本参数一致。在版图视窗中的【Momentun】菜单>【Substrate】>【Update From Schematic】命令,从原理图视窗得到微带线的基本参数。

(三)、实物制作与测试

制作:

1.尺寸调试:

在生成版图之后,在版图界面单击鼠标右键,选择【measure】即可对版图对应的实际尺寸进行测量。对照实验指导书附录三可知微波实验板的实际尺寸。根据三个端口的位置以及位置间的距离,应适当调整版图尺寸,使之与微波实验板匹配。

根据微波技术的基本理论可知,功分器的框形部分与四分之一波长有关,而设计指标不能更改,则此部分的尺寸不能变更。所以只能适当调整看个端口相连的支路尺寸。

调整完成后,即使对称的框型部分能完整的放在实验板上,三个端口支路能与端口接触片很好吻合。而调整尺寸是应会原理图调整微带电路尺寸并重新生成版图。

2.打印版图

调整完尺寸之后,将版图打印出来,比例设置为1:1,即打印的版图为实际尺寸。

3.刻板

将打印好的版图放在铜箔上,利用钢尺和刻刀将其安尺寸刻出。

4.黏贴

将刻好的铜箔平展的黏贴在实验板上,端口与端口触片对齐,良好接触。

5.焊电阻

将1K欧电阻焊在实验板对应位置(隔离位置处),并用万用表测量是否虚焊。

注:用刻刀时可先一定要直,尽量减少切割处的毛刺,铜条的黏贴一定要平,不要留有空气间隙。此外,由于铜箔上的导电黏胶不很均匀,所以要检查于街头连接处的铜箔是否真正接通。此时可以用万用表的电阻档进行验证,若万用表发出“滴”声,说明该测试出导电。如果没有进行导电测试的话,微波能量也可以在没有接通的条件下通过耦合传输,只是测量结果不正确。因此在黏贴铜箔的过程中要用万用表检查各连接处是否导通。测试

本实验用PNA36系列网络分析仪进行测试。

先进行回损校准,校准完之后便可以进行回波损耗测试,注意测试时应该在试验板上分别标记功分器的三个端口,以免测试混乱,造成数据记录错误。

测量功分器端口的回波损耗,需要将电桥新测试端口上连接的测量线用转换接头连接到功分器的端口,功分器的其他未使用端口都要接上匹配负载,然后将微博版平稳的放在实验台上,最后在电脑上读取曲线,并命名保存。测S21。矢网仪的输出端口接连到公分器的端口1,矢网仪的A端口或B端口连接到功分器的端口2,功分器的端口3要连接匹配负载。测试完成后要在电脑上保存相应的测试曲线。

七、实验结果及分析

以下四图为S11,S21,S31,S32的幅频响应图,以及横纵坐标值(部分)。

由图可知,制作的功分器并没有满足给定的技术指标,并且与ADS软件仿真有较大的出入。在中心频率f=1Ghz时,S31,S32均低于要求的-3.6dB,S23,的隔离度大于-20dB,三个参数均没有达到技术要求。

S11 S11

F(Mhz) RL(db) SWR R Jx

600 -4.87 3.656 0.287 0.214

700 -7.60 2.427 0.526 0.467

800 -11.3 1.747 0.779 0.448

900 -11.0 1.774 0.754 0.441

950 -9.32 2.038 0.729 0.559

1000 -7.78 2.378 0.777 0.756

1050 -6.98 2.618 0.955 0.976

1100 -6.52 2.784 1.308 1.183

1200 -5.76 3.125 2.660 1.043

1300 -5.51 3.253 2.641 -1.19

1400 -5.53 3.246 1.224 -1.36

S23 S23

F(Mhz) IL(db) P(度)

600 -9.88 48.86

700 -13.31 -12.8

800 -17.24 -85.7

900 -20.33 -170.

950 -20.90 147.9

1000 -19.10 109.0

1050 -18.72 73.85

1100 -17.47 46.14

1200 -15.12 -3.55

1300 -13.25 -48.5

1400 -12.11 -97.7

S31 S31

F(Mhz) IL(db) P(度)

600 -4.05 -178.

700 -3.70 135.1

800 -3.76 87.89

900 -4.22 45.59

950 -5.59 26.32

1000 -4.81 6.350

1050 -5.97 -15.0

1100 -5.72 -32.9

1200 -5.72 -68.4

1300 -5.96 -112.

1400 -6.56 -151.

S32 S32

F(Mhz) IL(db) P(度)

600 -4.17 -178.

700 -3.84 135.0

800 -3.84 87.71

900 -4.22 45.59

950 -5.59 26.32

1000 -4.81 6.350

1050 -5.97 -15.0

1100 -5.72 -32.9

1200 -5.72 -68.4

1300 -6.05 -112.

1400 -6.59 -151.

实物图如下:

由制作的实物图可知有以下几点造成了功分器不满足技术指标:

1.铜箔并没有展平,铺在微波实验板上,铜箔与实验板间有空隙,造成一定损耗。

2.微带线在往微波实验板上黏贴时,没有保证对称结构,造成较大的损耗。

3.刻板时线条不均匀,使功分器在物理上就没有完全对称,造成一定损耗。

4.在于接头接触片黏贴是,没有完全对齐,造成损耗。

5.微波实验板本身的材质的损耗角正切,带来一定损耗。

以上五点原因造成功分器的实物与技术指标有较大的偏差。

八、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射频电路设计工程的一般流程,通过“设计”—“仿真”—“制作”—“测试”—“修正”,来设计制作一个射频电路。

通过本次实验,也进一步熟练运用了ADS仿真软件。此外对于刻板的加工工艺也了解到一些技巧,通过或用胶带固定,钢尺定住刻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制作时的误差。

通过本次实验,也一定程度上熟悉了矢网仪的基本使用,在今后的实验中,应更进一步学习调试校准矢网仪。

ADS2009射频电路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ADS2009的使用及操作; (2)运用此软件设计一低通录波器,通过改变C2.L1的值,使低通录波器达到预定的要求(dB值以大于—3.0以上为宜); (3)画出输出仿真曲线并标明截止频率的位置与大小。 二、低通滤波器简介 (1)定义:让某一频率以下的信号分量通过,而对该频率以上的信号分量大大抑制的电容、电感与电阻等器件的组合装置。低通滤波器是容许低于截止频率的信号通过,但高于截止频率的信号不能通过的电子滤波装置。 (2)特点与用途 特点:低损耗高抑制;分割点准确;双铜管保护;频蔽好,防水功能强。 用途:产品用途广泛,使用于很多通讯系统,如 CATV EOC 等系统。并能有效的除掉通频带以外的信号和多余的频段、频率的干扰。 低通滤波器在信号处理中的作用等同于其它领域如金融领域中移动平均数所起的作用;低通滤波器有很多种,其中,最通用的就是巴特沃斯滤波器和切比雪夫滤波器。 三、设计步骤 1,建立新项目 (1)在界面主窗口执行菜单命令【File】/【New Project...】,创建

新项目。在选择保存路径时,在“Name”栏中输入项目的名称“lab1”; (2)单击按钮“确认”,出现电路原理图设计及仿真向导对话框,按照要求进行选择选项。 2,建立一个低通录波器设计 (1)在主界面窗口,单击“New Schematic Window”图标,弹出原理图设计窗口; (2)单击“保存”图标,保存原理图,命名为“lpf1”; (3)在元件模型列表窗口中选择“Lumped-Components”集总参数元件类; (4)在左侧面板中选择电容图标,将其放置到电路图设计窗口中,并进行旋转; (5)用类似的方法将电感放置到电路图设计窗口中,并利用接地图标,把电容器的一端接地,将各个器件连接起来; (6)在元件库列表窗口选择“Simulation-S-Param”项,在该面板中选择S-parameter模拟控制器和端口Term,将其放到原理图中。双击电容“C2”并修改其参数。 低通滤波器原理图如下图1所示: 3,电路仿真 1)设置S参数控件参数 (1)双击S参数控件,打开参数设置窗口,将“Step-size”设置为0.5GHz; (2)选中【Display】选项卡,在此列出了所有可以显示在原理

船舶操纵题库6

四章一节 1、在大风浪中顺浪航行的条件是: I.波长小于船长时;II.波长大大长过船长时;III.波长与船长相近似,船速又与波速接近时 A、仅I对 B、仅II对 C、I、II对 D、仅III对 2、船舶横摇周期Tθ,波浪周期τ,当Tθ >τ时,则船舶横摇周期较 ,甲板上浪较 .。 A、慢;少 B、快;少 C、慢;多 D、快;多 3、在北半球台风的危险半圆是指台风的半圆。 A、左 B、右 C、前 D、后 4、在北半球可航半圆内避台操纵法是: I.以左首约15°~20°顶风全速驶离;II.使右首受风顶风滞航;III.使右尾受风驶离 A、仅I对 B、仅II对 C、仅III对 D、II、III对 5、船舶为避免卷入台风中心的操纵方法是: A、在北半球,船舶应以右首舷的15°~20°顶风全速航行 B、在南半球,船舶应以右尾受风全速航行 C、A、B都对 D、A、B都不对 6、船舶在海上航行时遇到大风浪,使该船剧烈摇摆,拍底和甲板大量上浪,螺旋桨打空车,该船应采取: A、滞航 B、顺浪航行 C、漂滞 D、顶风,顶浪航行 7、在大风浪中航行的船舶,为避免谐摇,改变波浪的遭遇周期,可采取下述那种措施? A、改变航向 B、即改变航向又变速 C、改变船速 D、A、B、C、均可采取 8、船舶在大风浪中掉头操纵,下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A、利用海浪的三大八小变化规律,使船舶在风浪较平静是掉头 B、掉头过程中要快车满舵,以求尽快掉成 C、从顶浪转向顺浪时,转向应在较平静海面来到之前开始,以求在较平静海面时正好转到顺浪 D、从顺浪转到横浪较危险,必须降低惯性冲力,等待时机,以求在较平静的海面掉头完毕 9、有关大风浪中采取漂滞法的船,下述哪项不正确? A、保持舵效的最小速度并将风浪放在船首2~3个罗经点迎浪航行 B、船舶停止主机随风浪漂流 C、适用保向性差或衰老的船舶 D、可在船首抛出锚链或大缆使船首迎风浪 10、海上波浪周期为10秒,如本船横摇周期分别为下列所述,正确的船舶摇摆情况是: A、周期6秒时,横摇较快 B、周期10秒时,横摆最剧烈 C、周期14秒时,横摇较慢 D、A、B、C、都对 11、在大风浪中航行,为减轻拍底现象应保持首吃水大于满载吃水的多少? A、1/3 B、1/2 C、3/4 D、以上都可以 12、当船舶处于纵摇和垂荡都很严重时,为了减轻摇荡,须避开临界区域,采取最有效的措 施是: A、减速 B、改变航向 C、调整吃水差 D、以上都行 13、在大风浪中航行,船舶受波浪的作用,使其围绕着通过重心的X、Y、Z轴作线运动和 回转运动,过X轴的摇摆运动称为:

电磁场HFSS实验报告

实验一? T形波导的内场分析 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HFSS的工作界面、操作步骤及工作流程。????? 2、?掌握T型波导功分器的设计方法、优化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实验仪器 1、装有windows 系统的PC 一台 2、或更高版本软件 3、截图软件 实验原理 本实验所要分析的器件是下图所示的一个带有隔片的T形波导。其中,波导的端口1是信号输入端口,端口2和端口3是信号输出端口。正对着端口1一侧的波导壁凹进去一块,相当于在此处放置一个金属隔片。通过调节隔片的位置可以调节在端口1传输到端口2,从端口1传输到端口3的信号能量大小,以及反射回端口1的信号能量大小。 T形波导 实验步骤 1、新建工程设置: 运行HFSS并新建工程:打开 HFSS 软件后,自动创建一个新工程: Project1,由主菜单选 File\Save as ,保存在指定的文件夹内,命名为Ex1_Tee;由主菜单选 Project\ Insert HFSS Design,

在工程树中选择 HFSSModel1,点右键,选择 Rename项,将设计命名为 TeeModel。 选择求解类型为模式驱动(Driven Model):由主菜单选HFSS\Solution Type ,在弹出对话窗选择Driven Model 项。 设置长度单位为in:由主菜单选 3D Modeler\Units ,在 Set Model Units 对话框中选中 in 项。。 2、创建T形波导模型: 创建长方形模型:在 Draw 菜单中,点击 Box 选项,在Command 页输入尺寸参数以及重命名;在Attribute页我们可以为长方体设置名称、材料、颜色、透明度等参数Transparent(透明度)将其设为。Material(材料)保持为Vacuum。 设置波端口源励:选中长方体平行于 yz 面、x=2 的平面;单击右键,选择 Assign Excitation\Wave port项,弹出 Wave Port界面,输入名称WavePort1;点击积分线 (Integration Line) 下的 New line ,则提示绘制端口,在绘图区该面的下边缘中部即(2,0,0)处点左键,确定端口起始点,再选上边缘中部即(2,0,处,作为端口终点。 复制长方体:展开绘图历史树的 Model\Vacuum\Tee节点,右键点击Tee项,选择 Edit\Duplicate\Around Axis,在弹出对话窗的Axis项选择Z,在Angel项输入90deg,在 Total Number 项输入2,点OK,则复制、添加一个长方体,默认名为TEE_1。重复以上步骤,在Angel项输入-90,则添加第3个长方体,默认名Tee_2.

射频实验报告一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射频电路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一选频回路 一、实验内容: 1.测试发放的滤波器实验板的通带。记录在不同频率的输入下输出信号的 幅度,并绘出幅频响应曲线。 2.设计带宽为5MHz,中心频率为39MHz,特征阻抗为50欧姆的5阶带 通滤波器。 3.在ADS软件上对设计出的带通滤波器进行仿真。 二、实验结果: (一)低通滤波器数据记录及幅频响应曲线 频率 1.0k 500k 1M 1.5M 2.0M 2.5M 3.0M 3.5M 4..0M 4.5M 5.0M /Hz Vpp/mv 1000 1010 1020 1020 1020 1050 952 890 832 776 736 频率/Hz 5.5M 6.0M 6.2M 6.4M 6.6M 6.8M 7.0M 7.2M 7.4M 7.6M 7.8M Vpp/mv 704 672 656 640 624 592 568 544 512 480 448 频率/Hz 8.0M 8.2M 8.4M 8.6M 8.8M 9.0M 9.2M 9.4M 9.6M 9.8M 10.0M Vpp/mv 416 400 368 376 320 288 272 256 224 208 192

(二)带通滤波器数据记录及幅频响应曲线 频率 /MHz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Vpp/mv 0.4 0.8 0.4 0.6 0.8 0.6 0.8 0.8 1.4 1.1 6.0 4.0 23. 8 频率 /MHz 7.0 7.2 7.4 7.6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Vpp/mv 79. 2 72. 8 66. 4 69. 6 77. 6 90. 4 108. 8 137. 6 183. 2 260 364 442 440 频率/MHz 9.6 9.8 10. 10. 2 10. 4 10. 6 10.8 11.0 11.2 11. 4 11. 6 11. 8 12. Vpp/mv 440 403 378 378 406 468 468 548 548 484 412 356 324 频率/MHz 12. 2 12. 4 12. 6 12. 8 13. 13. 2 13.4 13.6 13.8 14.

大连海事大学船舶操纵复习提纲1到19条

避碰部分复习提纲(1~19) NO.1 一、适用对象及水域 1. 适用的水域 1)公海 2)连接公海而可供海船航行的一切水域 2. 适用的对象 适用于上述适用水域中的一切船舶,而非仅适用于海船。 二.“规则”与地方规则的关系 1.特殊规定(特殊的航行规则) 1)制定的部门——有关主管机关: An appropriate authority 2)适用对象: 港口、港外锚地、江河、湖泊、内陆水道. 3)关系: (1)特殊规定优先于“规则” (2)特殊规定应尽可能符合“规则”各条,以免造成混乱。 2. 额外的队形灯、信号灯、号型或笛号(特殊的号灯、号型及声号) 1)制定部门---各国政府:The Governmant of any State 2)适用对象、信号种类及要求 NO.2 一、对象 1.船舶 2.船舶所有人 3.船长或船员 二、三种疏忽的分类: 1.遵守本规则的疏忽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忽职守,麻痹大意。不执行甚至违反《规则》; 2)错误地解释和运用《规则》条文; 3)片面强调《规则》的某一规定,而忽视条款间的关系和系统性; 4)只要求对方执行《规则》,不顾自身的义务和责任。 2.对海员通常做法可能要求的任何戒备上的疏忽 (1)不熟悉本船的操纵性能及当时的条件的限制而盲目操船; (2)对风流的影响估计不足;

(3)对浅水,岸壁,船间效应缺乏应有的戒备; (4)不复诵车钟令和舵令; (5)未适应夜视而交接班 (6)狭水道,复杂水域航行时没有备车,备锚,增派了望人员; (7)在不应追越的水域,地段或情况下盲目追越; (8)未及时使用手操舵; (9)锚泊的水域或方法不当;或对本船或他船的走锚缺乏戒备 (10)了解地方特殊规定及避让习惯。 3.当时特殊情况可能要求的戒备上的疏忽 构成特殊情况的原因很多, 主要有:自然条件的突变;复杂的交通条件; 相遇船舶突然出现故障;出现《规则》条款没有提及的情况和格局等。 例如:(1)突遇浓雾,暴风雨等严重影响视距和船舶操纵性能的天气; (2)两艘以上的船舶相遇构成碰撞的局面; (3)夜间临近处突然发现不点灯的小船,或突然显示灯光的船舶; (4)他船突然采取具有危险性的背离《规则》的行动; (5)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使本船或他船无法按照《规则》的规定采取避碰行动。 三.“背离”的目的,条件与时机 1.目的:为避免紧迫危险。 2.条件: (1)“危险”确实存在,不是臆测或主观臆断的; (2)危险是紧迫; (3)“背离”是合理(且有效)的,不背离反而不利于避碰。 4.时机: 采取背离行动的时机显然只能在紧迫局面形成之后,“紧迫危险”尚未出现之前,不可过早或过晚。 NO.3 1.船舶: (1)显然,军舰专用船舶和从事海上勘探的各种钻井船等均属于船舶。 (2)潜水艇——当其在水面航行时,方为“船舶”。 (3)非排水船舶——航行时,基本上或完全不靠浮力支持船舶重量的船舶。 2. 机动船:这里为广义,但在第二章各条中,不包括: 失去控制的船舶,操限船和限于吃水的船舶,从事捕鱼的船舶。 3. 帆船Sailing vessel (指任何驶帆的船舶,如果装有推进器但不在使用.) 为单纯用帆行驶的船舶。机帆并用----为机动船。 4.从事捕鱼的船舶: (1)正在从事捕鱼,不论其是否对水移动; (2)作业时,所使用的渔具使其操纵性能受到限制。 5.水上飞机——水面航行时属“船舶”,水上超低空飞行时属“飞机”。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大连海事大学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 课程实验报告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四设计模式应用 班级:软件工程一班 学号:2220141524 姓名:孙正涛 指导教师:谢兄 成绩: 2016年1月2日

目录 1实验目的 (3) 2实验内容 (3) 3实验要求 (4) 4实验步骤 (4) 5总结与体会 (4) 5.1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4) 5.2总结 (5) 5.3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实验目的 1.1利用Observer、单件等设计模式开发实现一个小的系统。 1.2通过常用的设计模式的实例实验,熟悉设计模式特点及应用条件,掌握基于设计模式的 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应用。 2实验内容 2.1完成一个了一个可以绘图并进行移动的绘图程序 该程序分成分成8部分来写分别是:ShapeMgr.java MyCircle.java MyLine.java MyLocation.java MyRectangle.java MyShape.java IShape.java Painting.java 2.2ShapeMgr.java 这部分代码是负责几种管理图形的代码,将代码存在一个ArrayList 集合中,方便在移动的时候进行几种的管理 2.3MyCircle.java 这部分是关于绘制圆形的,里面有filloval()方法——这是用于绘图的方法,还有一个inside()方法,这是关于移动的函数,用于判断是否可以进行移动 2.4MyLine.java 与上一个类是一样的,用于绘制直线 2.5MyRectangle.java 与上一个类是一样的,用于绘制矩形 2.6MyLocation.java 这是一个负责进行初始地址管理的类,因为每次移动都需要变更地址,而图形的相对属性是不变的。就像是矩形开始点到终止点的距离,是不变的。确定了初始的地点,依据现有图形的一些属性,就可以重新绘制出移动后的另一个图形。每次只要是关于初始地点的X、Y都必须通过这个类来获取和改变,所以里面有get、set函数等。 这个类是图形移动的关键,所以设计的时候花费的时间比较多。 2.7MyShape.java 这个类继承了接口IShape接口,实现了它里面的方法,并且其他的类继承了这个类里面的方法,并进行一些改变。 这个类的作用主要是最坐标进行处理的,因为在移动的时候,只要是针对初始的X,Y 的值进行改变,然后在根据之前的一些属性进行重新绘制图形。 2.8IShape.java 这是一个父父接口,用于管理最常用的几个方法 MyLocation getMylocation(); void setMyLocation(MyLocation location); 这个方法是与MyShape类中的一个方法,用于获取之前的X,Y的地址,然后通过计算式进行改变地址的值,获取新的地址,然后在重新绘制出新的图形。 Int area();

射频电路PCB的设计技巧

射频电路PCB的设计技巧 摘要:针对多层线路板中射频电路板的布局和布线,根据本人在射频电路PCB设计中的经验积累,总结了一些布局布线的设计技巧。并就这些技巧向行业里的同行和前辈咨询,同时查阅相关资料,得到认可,是该行业里的普遍做法。多次在射频电路的PCB设计中采用这些技巧,在后期PCB的硬件调试中得到证实,对减少射频电路中的干扰有很不错的效果,是较优的方案。 关键词:射频电路;PCB;布局;布线 由于射频(RF)电路为分布参数电路,在电路的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趋肤效应和耦合效应,所以在实际的PCB设计中,会发现电路中的干扰辐射难以控制,如: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之间相互干扰、供电电源的噪声干扰、地线不合理带来的干扰等问题。正因为如此,如何在PCB的设计过程中,权衡利弊寻求一个合适的折中点,尽可能地减少这些干扰,甚至能够避免部分电路的干涉,是射频电路PCB设计成败的关键。文中从PCB的LAYOUT角度,提供了一些处理的技巧,对提高射频电路的抗干扰能力有较大的用处。 1 RF布局 这里讨论的主要是多层板的元器件位置布局。元器件位置布局的关键是固定位于RF路径上的元器件,通过调整其方向,使RF路径的长度最小,并使输入远离输出,尽可能远地分离高功率电路和低功率电路,敏感的模拟信号远离高速数字信号和RF信号。 在布局中常采用以下一些技巧。 1.1 一字形布局 RF主信号的元器件尽可能采用一字形布局,如图1所示。但是由于PCB板和腔体空间的限制,很多时候不能布成一字形,这时候可采用L形,最好不要采用U字形布局(如图2所示),有时候实在避免不了的情况下,尽可能拉大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距离,至少1.5 cm 以上。

彩灯控制器电路设计报告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彩灯控制器电路设计 院(系、部) 机电信息学院 专业及班级电专1202班 姓名张森 指导教师田晓萍 日期 2015年5月28日

摘要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周围环境的美化和照明已不仅限于单调的白炽灯,彩灯已成为时尚的潮流。彩灯控制器的实用价值在日常生产实践,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基于各种器件的彩灯也都出现,单片机因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控制简单而成为控制彩灯的主要器件。 目前市场上更多用全硬件电路实现,电路结构复杂,结构单一,一旦制成成品就只能按固定模式,不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时段调节亮度时间,模式和闪烁频率等动态参数,而且一些电路存在芯片过多,电路复杂,功率损耗大,亮灯样式单调缺乏可操作性等缺点,设计一种新型彩灯已迫不及待。 近年来,彩灯对于美化、亮化城市有着不可轻视的重要作用。因此作为城市装饰的彩灯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彩灯的技术和花样也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各种式样的LED彩灯多半是采用全硬件电路实现,存在电路结构复杂、功能单一等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彩灯控制器进行改进。 关键词:LED彩灯;STC-89C52单片机;彩灯控制器。

目录 1前言 (1) 1.1设计目的 (1) 1.2设计要求 (1) 1.3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的论证 (2) 2节日彩灯控制器的设计 (4) 2.1核心芯片及主要元件功能介绍 (4) 2.1.1 AT89S52芯片 (4) 表1 (5) 2.1.2 74HC377芯片 (5) 2.1.3 74HC138芯片 (6) 2.2硬件设计 (7) 2.2.1直流电源电路 (7) 2.2.2按键电路 (8) 2.2.3时钟复位电路 (8) 2.2.4 LED显示电路 (9) 2.2.5硬件调试 (9) 2.3软件设计 (10) 3 总结 (15) 3.1实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 (15) 3.2设计内容的实用性 (15) 3.3心得 (16) 附录 (16)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大连海事大学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实验报告学号:2220103430 姓名:刘俊峰 班级:计科二班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声音处理软件GoldWave,视频制作软件会声会影 (2)应用这三个软件制作出一个视频 (3)通过视频的制作,对这三个软件进行深入的了解 二.实验设备 (1)软件要求:Photoshop Cs4, GoldWave , 会声会影X 5 ,Windows 7操作系统 (2)硬件要求:PC一台 三.实验内容 (1)从Internet上寻找制作视频需要的图片及音乐的素材 (2)应用Photoshop对寻找的图片素材进行处理,直到你想要的效果 (3)应用GoldWave对寻找的声音素材进行处理,直到你想要的效果 (4)应用会声会影对已经处理过的图片和声音进行连接 (5)应用会声会影制作片头片尾 (6)制作得到视频的最终效果 四.实验结果 (1)使用Photoshop清除图片中的水印 处理前的效果:

处理后的效果: (2)使用GoldWave处理声音素材,截取音乐,调节音量,选中开头部分,设置淡入,把结尾部分设为淡出 更改音量:

设置淡入,淡出: (3)使用会声会影CS5制作视频,设置照片间的过渡效果

(4)使用会声会影CS5 制作片头片尾 五.实验总结 这次综合实验,让我更加彻底的了解了Photoshop CS4,Goldwave,会声会影X5等软件功能的强大性。当然,接触这些软件的时间不算很长,做的作品不是很完美,但是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几次实验,我的水平也慢慢提高了。在这个作品上花了很多时间,所以在作品出来时还是很高兴的。希望在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做出一些更好的作品。

T型功分器的设计与仿真.

T型功分器的设计与仿真 1.改进型威尔金森功分器的工作原理 功率分配器属于无源微波器件,它的作用是将一个输入信号分成两个(或多个)较小功率的信号,工程上常用的功分器有T型结和威尔金森功分器。 威尔金森功分器是最常用的一种功率分配器。图1所示的为标准的二路威尔 金森等功率分配器。从合路端口输入的射频信号被分成幅度和相位都相等的两路信号,分别经过传输线Bl和BZ,到达隔离电阻两端,然后从两个分路端口输出,离电阻R两端的信号幅度和相位都相等,R上不存在差模信号,所以它不会消耗功率,如果我们不考虑传输线的损耗,则每路分路端口将输出二分之一功率的信号。 图1威尔金森功分器 但是这种经典威尔金森等功率分配器有几个缺点: 1、大功率应用的时候,要求隔离电阻的耗散功率大因此电阻的体积也会比较大 2、如果功分器应用于较高的频段,波长就会与大功率电阻的尺寸相比拟,这样就需要考虑电阻的分布参数。 3、为了提高功分器性能,就要尽量减小Bl和BZ这两段传输线之间的藕合,因此在实际设计时,要求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Bl、BZ之间的距离较大,在低频应用时,由于四分之一波长较长,占用面积还是太大了,此外,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Bl、BZ的阻抗较高,因此线宽较细,制板的相对误差更大[24]。为克服这些缺点,本文采用了一种改进型的威尔金森等功率分配器,如图2所示

图2 改进型威尔金森功分器 可以看到,它仅由四段传输线组成,没有隔离电阻。传输线A 、Cl 、CZ 的特 征阻抗均为Z0。传输线B 位于A 和Cl 、CZ 之间,它的电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 特征阻抗为Z0/2。从合路端输入的信号,通过传输线B ,被分成幅度和相位相等的的两路信号,分别经过传输线Cl 和C2到达分路端口一和二,在整个结构中,传输线B 起到了阻抗变换的作用。从传输线A 、B 相接处向左看,输入阻抗为Z0。从传输线B 与C1、C2相接处向右看,输入阻抗为Z0/2。利用四分之一阻抗变换器的原理我们知道,传输线的特征阻抗为2/00Z Z ?,即Z0/2。因此,整个电路处于功率分配与合成时,在中心频点处,三个端口都能匹配良好,没有反射。这种改进型的结构克服了标准威尔金森功分器的一系列缺点,同时由于省略了隔离电阻,所以成本降低,也不存在电阻分布参数的问题,与传统威尔金森功分器相比,减少了一段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另外,构成变换器的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B 的特征阻抗较低,线宽较宽,能有效降低制板误差。 2功分器的设计与仿真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改进型威尔金森功分器四段传输线特征阻抗之间 的比例关系。由此可得,传输线A 、C1和C2的特征阻抗均为50Ω,而传输线B 的特征阻抗为352/0=Z Ω 为了实现右旋圆极化,经过C2输出的信号要比经过Cl 的相位超前?90,即Cl 要比C2长λ4/1g (λg 为中心频率所对应的介质波长)。设计的功率分配器 如图3所示,传输线段B 的长度约为λ4/1g ,起阻抗变换的作用。传输线段

2016年《射频电路设计》实验

实验三RFID标签的设计、制作及测试一、【实验目的】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RFID电子标签在设计并测试完成后,都是在流水线上批量制造生产的。为了让学生体会RFID标签天线设计的理念和工艺,本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手工蚀刻制作RFID电子标签的平台,再配合微调及测试,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不断地尝试、提炼总结,从而使学生对RFID标签天线的设计及生产工艺,有进一步深刻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计算机一台、HFSS软件、覆铜板、Alien Higgs芯片、热转印工具、电烙铁、标签天线实物,UHF测试系统,皮尺 三、【实验内容】 第一步(设计):从UHF标签天线产品清单中,挑选出一款天线结构,或者自己设计一款标签天线结构,进行HFSS建模画图 第二步(制作):将第一步中设计好的标签模型用腐蚀法进行实物制作 第三步(测试):利用UHF读写器测试第二步中制作的标签实物性能 四、【实验要求的知识】 下图是Alien(意联)公司的两款标签天线,型号分别为ALN-9662和ALN-9640。这两款天线均采用弯折偶极子结构。弯折偶极子是从经典的半波偶极子结构发展而来,半波偶极子的总长度为波长的一半,对于工作在UHF频段的半波偶极子,其长度为160mm,为了使天线小型化,采用弯折结构将天线尺寸缩小,可以适用于更多的场合。ALN-9662的尺寸为70mm x 17mm,ALN-9640的尺寸为94.8mm x 8.1mm,之所以有不同的尺寸是考虑到标签的使用情况和应用环境,因为天线的形状和大小必须能够满足标签顺利嵌入或贴在所指定的目标上,也需要适合印制标签的使用。例如,硬纸板盒或纸板箱、航空公司行李条、身份识别卡、图书等。 ALN-9662天线版图 ALN-9640天线版图

计量经济学eviews实验报告

大连海事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计量经济学软件应用 专业班级:财务管理2013-1 姓名:安妮 指导教师:赵冰茹 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二○一六年十一月 一、实验目标 学会常用经济计量软件的基本功能,并将其应用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分析中。具体包括:Eview的安装,样本数据基本统计量计算,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检验及结果输出与分析,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与分析,异方差、序列相关模型的检验与处理等。二、实验环境 WINDOWSXP或2000操作系统下,基于平台。 三、实验模型建立与分析 案例1:

我国1995-2014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支出的统计资料(此资料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如表1所示,做回归分析。 表1我国1995-2014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居民消费水平情况

(1)做出散点图,建立居民消费水平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解释斜率的经济意义; 利用eviews软件输出结果报告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CONSUMPTION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11/16 Time: 19:02 Sample: 1995 2014 Included observations: 20

Variable Coeffici ent Std. Error t-Statisti c Prob.?? C AVGDP R-squared ????Mean dependent var Adjusted R-squared????. dependent var . of regression ????Akaike info criterion Sum squared resid1538032.????Schwarz criterion Log likelihood ????Hannan-Quinn criter. F-statistic ????Durbin-Watson stat Prob(F-statistic) 由上表可知财政收入随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令Y=CONSUMPTION,X=AVGDP(此处代表人均GDP))

【原创】南京邮电大学 课程设计 Wilkinson(威尔金森)功分器的设计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磁场与无线技术Wilkinson功分器 课题报告 课题名称 Wilkinson功分器 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班级 组长 组员 开课时间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一、课题名称 Wilkinson(威尔金森)功分器的设计 二、课题任务 运用功分器设计原理,利用HFSS软件设计一个Wilkinson功分器,中心工作频率3.0GHz。 ?基本要求 实现一个单阶Wilkinson等功分设计,带内匹配≤-10dB,输出端口隔离≤-10dB,任选一种微波传输线结构实现。 ?进阶要求 多阶(N≥2),匹配良好(S11≤-15dB),不等分,带阻抗变换器(输出端口阻抗 不为50Ω),多种传输线实现。 三、实现方式 自选一种或者多种传输线实现,如微带线,同轴线,带状线等,要求输入输出端口阻抗为50Ω,要求有隔离电阻(通过添加额外的端口实现) 四、具体过程 1.计算基本参数 通过ADS Tool中的Linecalc这个软件来进行初步的计算。 在HFSS中选定版型为Rogers RT/duroid 5880 (tm),如具体参数下图

50Ω微带线计算 得到选取微带线宽度约为0.67mm。 70.7Ω微带线计算 得到选取微带线宽度约为0.34mm,由于微带线电长度与其宽度没有必然联系,所以两个分支微带线的长度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改。

2.绘制仿真模型 微带单阶功分器

◆微带参数:w50:阻抗为50Ω的微带线宽度;w2:两分支线宽度; l1,l2,l3,l4:各部分微带线长度; rad1,rad2:各部分分支线长度(即半环半径) ◆在本例中,需要调整的调整关键参数为w2,rad1,空气腔参数随关键参数相应调 整即可。 ◆根据计算,此处的吸收电阻值应该为100Ω,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选取97Ω。 微带多阶功分器

RLC串联谐振电路(Multisim仿真实训)

新疆大学 实习(实训)报告 实习(实训)名称: __________ 电工电子实习(EDA __________ 学院: 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 时间: 实习主要内容: 1. 运用Multisim仿真软件自行设计一个RLC串联电路,并自选合适的参数。 2. 用调节频率法测量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f 0 ,观测谐振现象。 3. 用波特图示仪观察幅频特性。 4?得出结论并思考本次实验的收获与体会。 主要收获体会与存在的问题: 本次实验用Multisim 仿真软件对RLC串联谐振电路进行分析,设计出了准确的电路模型,也仿真出了正确的结果。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自己对RLC振荡电路的理解与应用,更学习熟悉了Multisim 仿真软件,达到了实验的目

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测量仪器不熟悉,连接时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最终都实验成功了。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备注: 绪论 Multisim仿真软件的简要介绍 Multisim是In terctive Image Tech no logies公司推出的一个专门用于电子电 路仿真和设计的软件,目前在电路分析、仿真与设计等应用中较为广泛。该软件以图形界面为主,采用菜单栏、工具栏和热键相结合的方式,具有一般Windows 应用软件的界面风格,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熟练程度自如使用。尤其是多种可放置到设计电路中的虚拟仪表,使电路的仿真分析操作更符合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习惯。下面主要针对Multisim11.0软件中基本的仿真与分析方法做简单介绍。 EDA就是“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的缩写技术已经在电子设计领 域得到广泛应用。发达国家目前已经基本上不存在电子产品的手工设计。一台电子产品的设计过程,从概念的确立,到包括电路原理、PCB版图、单片 机程序、机内结构、FPGA的构建及仿真、外观界面、热稳定分析、电磁兼容分析在内的物理级设计再到PCB钻孔图、自动贴片、焊膏漏印、元器件清 单、总装配图等生产所需资料等等全部在计算机上完成。EDA已经成为集成 电路、印制电路板、电子整机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手段。 功能: 1. 直观的图形界面 整个操作界面就像一个电子实验工作台,绘制电路所需的元器件和仿真所需的测试仪器均可直接拖放到屏幕上,轻点鼠标可用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软件仪器的控制面板和操作方式都与实物相似,测量数据、波形和特性曲线如同在真实仪器上看到的;

数据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3

大连海事大学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环境工程2011-1 学号:2220113199 姓名:陈凡 课程名称: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实验时间:6月18号 指导教师:刘明(电航101) 实验名称:实验三 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优点。 二、基本原理: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方向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相反的应变片接入电桥邻边。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 1=R 2=R 3=R 4,其变化值ΔR 1=ΔR 2=ΔR 3=ΔR 4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 03=KEε。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均得到改善。 三、需用器件和单元:同实验二。 四、实验步骤: 1、将托盘安装到应变传感器的托盘支点上。将实验模板差动放大器调零:用导线将实验模板上的±15v 、⊥插口与主机箱电源±15v 、⊥分别相连,再将实验模板中的放大器的两输入口短接(V i =0);调节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R W3大约到中间位置(先逆时针旋转到底,再顺时针旋转2圈);将主机箱电压表的量程切换开关打到2V 档,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R W4,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图3—1 全桥性能实验接线图 2、2、拆去放大器输入端口的短接线,根据图3—1接线。实验方法与实验二相同,将实验数据填入

表3画出实验曲线;进行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计算。实验完毕,关闭电源。 表2 五、实验数据处理 1、根据表2画出实验U-W 曲线 取图中点(20,0.015)、(200,0.157)得曲线斜K=S 2=ΔU/ΔW=(0.157-0.015)/(200-20)=0.000789v/g Δm 在点(60,0.047)处取得,Δm=0.001,δ=Δm/y FS ×100%=0.001/200×100%=0.0005% 六、思考题: 1、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 1、R 3为对边)电阻值R 相同时,即R 1=R 3,R 2=R 4,而R 1≠R 2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1)可以(2)不可以。 2、某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材料拉力测试时在棒材上贴了两组应变片,如图3—2,如何利用这四片应变片组成电桥,是否需要外加电阻。 图3-2应变式传感器受拉时传感器圆周面展开图

功分器的设计原理

设计资料项目名称:微带功率分配器设计方法 拟制: 审核: 会签: 批准: 二00六年一月

微带功率分配器设计方法 1. 功率分配器论述: 1.1定义: 功率分配器是一种将一路输入信号能量分成两路或多路信号能量输出的器件,也可反过来将多路信号能量合成一路输出,此时也可称为合路器。 1.2分类: 1.2.1功率分配器按路数分为:2路、3路和4路及通过它们级联形成的多路功率分配器。 1.2.2功率分配器按结构分为:微带功率分配器及腔体功率分配器。 1.2.2根据能量的分配分为:等分功率分配器及不等分功率分配器。 1.2.3根据电路形式可分为:微带线、带状线、同轴腔功率分配器。 1.3概述: 常用的功率分配器都是等功率分配,从电路形式上来分,主要有微带线、带状线、同轴腔功率分配器,几者间的区别如下: (1)同轴腔功分器优点是承受功率大,插损小,缺点是输出端驻波比大,而且输出端口间无任何隔离。微带线、带状线功分器优点是价格便宜,输出端口间有很好的隔离,缺点是插损大,承受功率小。(2)微带线、带状线和同轴腔的实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同轴腔功分器是在要求设计的带宽下先对输入端进行匹配,到输出端进行分路;而微带功分器先进行分路,然后对输入端和输出端进行匹配。

下面对微带线、带状线功率分配器的原理及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2.设计原理: 2.1分配原理: 微带线、带状线的功分器设计原理是相同的,只是带状线的采用的是对称性空气填充或介质板填充,而微带线的主要采用的是非对称性部分介质填充和部分空气填充。下面我们以一分二微带线功率分配的设计为例进行分析。传输线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它是通过阻抗变换来实现的功率的分配。 图1:一分二功分器示意图 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终端负载均为50Ω,也就是说在分支处的阻抗并联后到阻抗结处应为50Ω。如上图匹配网络,从输入端口看Ω==500Z Z in ,而Ω==50//21in in in Z Z Z ,且是等分的,所以1in Z =2in Z ,①处1in Z 、②处2in Z 的输入阻抗应为100Ω,这样由①、②处到输出终端50Ω需要通过阻抗变换来实现匹配。 2.2阶梯阻抗变换: 在微波电路中,为了解决阻抗不同的元件、器件相互连接而又不使其各自的性能受到严重的影响,常用各种形式的阻抗变换器。其中最简单又最常用的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阶梯阻抗变换器(图2)。它

射频电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滤波器(Filter )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基本[低通]及[带通]滤波器之设计方法。 2.利用实验模组实际测量以了解[滤波器]的特性。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理论分析: (一)滤波器的种类 以信号被滤掉的频率范围来区分,可分为[低通](Lowpass )、[高通](Highpass )、[带通](Bandpass )及[带阻](Bandstop )四种。若以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来分,则常见的有[巴特渥兹型](Butter-worth)、[切比雪夫I 型](Tchebeshev Type-I)、[切比雪夫Ⅱ型](T chebeshev Type-Ⅱ)及[椭圆型](Elliptic)等,若按使用元件来分,则可分为[有源型]及[无源型]两类。其中[无源型]又可分为[L-C 型](L-C Lumped)及[传输线型](Transmission line)。而[传输线型]以其结构不同又可分为[平行耦合型](Parallel Coupled)、[交叉指型](Interdigital)、[梳型](Comb-line)及[发针型](Hairpin-line)等等不同结构。 本实验以较常用的[巴特渥兹型](Butter-worth)、[切比雪夫I 型] (Tchebeshev Type-I)为例,说明其设计方法。 首先了解[Butter-worth]及[Tchebeshev Type-I]低通滤波器的响应图。 (a) [Butterowrth] []|),(|log 10),(, 011),(2ωωωω ωN B N B if N B LP N LP ?=≥+=

(b) [Tchebyshev Type] []|),,(|l o g 10),,(, ) (11),,(22 ωωωεωN rp T N rp T T N rp T LP n LP ?=+= 其中 rp(dB)是[通带纹波](passband ripple), 110 10 /2-=rp ε N 为元件级数数(order of element for lowpass prototype ) ω为截通比(stopband-to-passband ratio ), ω= fc / fx (for lowpass) = B Wp / BWx (for bandpass) 其中 fc 是-3 dB 截止频率(3 dB cutoff frequency ) fx 是截止频率(stopband frequency ) BWp 是通带频宽(passband bandwidth ) BWx 是截止频宽(stopband bandwidth ) T n (ω)为[柴比雪夫]多项式(Tchebyshey polynom als) [] [] ? ??>???≤?≤??=--1)(cosh cosh 1 0)(cos cos )(1 1ωαωαωαωαωif N if N T n 其中 ?? ? ?????? ???=-ε α1cosh 1 cosh 1 N ,110 10 /2 -=rp ε 图6-1(a)(b)即是[三级巴特渥兹型]B (3,ω)与三种不同纹波和级数的[切比雪夫型]的截通比响应的比较图。理论上,在通带内[巴特渥兹型]是无衰减的(Maximun flat ),而[切比雪夫型]较同级数的[巴特渥兹型]有较大的衰减量。实际应用上,除非在通带内要求必须是平坦响应(flat response )外,大多允许通带少量的衰减而采用[切比雪夫型]以获得较大的截通效应或减少元件级数。

收音机实验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SD-105 七管半导体收音机 学院(部)信息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2011240401 学生姓名张静 学号33 指导教师宋蓓蓓,利骏

目录 一、概括……………………………………页码 二、收音机工作原理……………………………………页码 三、各部分设计及原理分析……………………页码 四、实验仿真及结果……………………………页码 五、结论…………………………………………页码 六、心得体会……………………………………页码 七、参考文献……………………………………页码

调幅半导体收音机原理及其调试 一概述:收音机的发明人类自从发现能利用电波传递信息以来,就不断研究出不同的方法来增加通信的可靠性、通信的距离、设备的微形化、省电化、轻巧化等。接收信息所用的接收机,俗称为收音机。目前的无线电接收机不单只能收音,且还有可以接收影像的电视机、数字信息的电报机等。 随着广播技术的发展,收音机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自1920年开发了无线电广播的半个多世纪中,收音机经历了电子管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集成电路收音机的三代变化,功能日趋增多,质量日益提高。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音机又朝着电路集成化、显示数字化、声音立体化、功能电脑化、结构小型化等方向发展。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从此以后.开始了收音机的晶体管时代.并且逐步结束了以矿石收音机、电子管收音机为代表的收音机的初级阶段。 调幅收音机:由输入回路、本振回路、混频电路、检波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及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组成输入回路由天线线圈和可变电容构成,本振回路由本振线圈和可变电容构成,本振信号经内部混频器,与输入信号相混合。混频信号经中周和455kHz陶瓷滤波器构成的中频选择回路得到中频信号。至此,电台的信号就变成了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