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取食生态研究现状分析

大熊猫取食生态研究现状分析
大熊猫取食生态研究现状分析

大熊猫取食生态研究现状分析

摘要: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举世闻名的珍稀动物,也是食性高度特化的物种。本文查阅了60年代以来有关大熊猫取食生态研究的百余篇文献,将研究历史划分为4个阶段,总结了各个阶段研究的成果,并且比较了各分布区的研究情况。在综述过程中发现,大熊猫取食生态的研究并不令人满意,各分布区之间的研究进展不均衡,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大熊猫取食生态研究进展

大熊猫在长期的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高度特化的以竹类为主要食物的采食习性。为适应竹类低营养、低能量的特性和自身的低消化能力,大熊猫进化出了一系列优化的采食策略。长期以来,大熊猫这种独特的采食习性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广泛兴趣。下面将对此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1 研究的历史回顾

从60年代至今,人们对大熊猫取食生态的观察已有40余年,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随时间而不断增加。按时间序列,这些研究可明显划分为4个阶段,分述如下。

1.1 简单观察阶段(60~70年代)

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资源调查的办法,对分布在各地的大熊猫进行了取食生态的简单观察,一般只是简单记录大熊猫的食性和采食行为。这些考察虽然只是简单的记录,但它们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代表性研究如:

1964年,郑光美先生曾率北京师大的学生在秦岭进行了考察;

1968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四川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对大熊猫进行了考察并于1974年发表了考察报告;

70年代初,陕西生物资源考查队在秦岭进行了调查,并于1974年撰写了考察报告;

1974年,川、陕、甘三省又分别成立了调查队,对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在三省同时进行了调查,并分别撰写了各省的调查报告;

1977年,王绍庆等人曾对岷山大熊猫的竹类资源也进行了调查。

1.2 初步分析阶段(80年代前期)

这一阶段人们采用了较先进的无线电跟踪、生化分析、组织学分析等手段,对大熊猫的食性、取食行为、食物营养等取食生态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比较权威性的研究成果,很多文章和专著仍然是现在经常被引用的文献。代表性研究如:

1978年,在原林业部和四川省林业厅的支持下,胡锦矗等人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五一棚”大熊猫生态观察站,在海拔2 520 m处对大熊猫进行了全面观察,两年后发表了《大熊猫的食性研究》论文;

1983年,东北林业大学的唐稚英等人首次对竹子的营养含量进行了生化分析;1984年,李荣敖等人对消化前后的竹子进行了组织学分析,证明了大熊猫具有很低的消化能力,这是首篇有关竹子被大熊猫消化后组织学特点的分析文章;1985年底,胡锦矗等人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夏勒(G. Schaller)博士合作,在“五一棚”采用了无线电跟踪技术对大熊猫进行了个体生态学的研究,并用中英文同时出版了专著《卧龙的大熊猫》,成为第一批权威性大熊猫生态学研究专著,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书中对大熊猫的取食生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1985年后,四川青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白熊坪大熊猫生态观察站、卧龙“五一棚”观察站等地的科学家,对大熊猫进行了首次对比性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后来汇集为《大熊猫生物学研究与进展》专著,这是又一部有影响的大熊猫生态学研究专著。

1.3 竹类研究阶段(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前期)

1975、1983、1993年,大熊猫的栖息生境出现过3次大面积的竹子开花,给大熊猫的生存带来了极大威胁,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竹类资源生物量、竹子开花等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大熊猫生存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很多地区甚至开展了对竹类资源状况的不间断调查。代表性研究如:

1988年,潘文石等人对秦岭大熊猫及栖息地开展了广泛研究,出版了《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专著;

1989年,秦自生等人建立了冷箭竹单株湿重经验公式、湿重与干重折算公式,为研究竹子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和大熊猫种群动态提供了依据;

1990年,秦自生等人又建立了拐棍竹的单株湿重经验公式、湿重与干重折算公式;

1990年,胡锦矗等人研究了竹子开花对大熊猫取食行为的影响;

1993年,王金锡等人出版了《大熊猫主食竹生态学研究》;

1993年,秦自生等人出版了《卧龙大熊猫生态环境的竹子与森林动态演替》专著。

1.4 全面铺开阶段(90年代中后期至今)

这一阶段人们全面展开了对各个不同山系大熊猫取食生态的研究,尤其是在采食行为和生境选择方面。代表性研究如:

1994年,胡锦矗等人发表《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觅食行为与营养对策》;1996年,魏辅文等人发表《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生境的选择》;1997年,周才权等人发表了《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食性与采食行为》;1997年,唐平等人发表了《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摄食行为及营养初探》,首次对相岭山系大熊猫的取食生态进行了探索;

1999年,魏辅文等人发表《相岭山系大熊猫和小熊猫对生境的选择》;

2000年,胡杰等人发表了《黄龙大熊猫对华西箭竹选择与利用的研究》,对岷山山系的另一个代表性地区大熊猫的取食行为进行了观察;

2002年,张颖等人发表了《秦岭野生大熊猫的觅食行为》,首次利用定量图像分析法研究了秦岭大熊猫的取食行为。

2 不同地区的研究状况

大熊猫的现代分布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经历了漫长的衰减而形成的,呈现为生境岛。在大熊猫的各个彼此隔离的分布区内,由于自然条件,科研水平和研究力度的不同,研究状况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1 大熊猫的分布的变迁

据化石研究,大熊猫最早出现在第三纪中新世的晚期,属于横断山脉禄丰-元谋盆地古猿动物群,到更新世时分布进一步扩大,种群数量在更新世中期达到顶峰状态,并广范地分布于中国南部和毗邻的南亚地区,向北达到陕西、山西和北京周口店一带,组成更新世中晚期有代表性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自10 000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开始,黄河中下游的大熊猫向人类活动少的西南地区迁移;铁器时代以后,分布区再度萎缩。但2 000年前,陕西西安附近仍有大熊猫活动。据历史资料记载,约1 000年前,中国河南、陕西、湖南、湖北、福建、云南、贵

州、以及四川等地均有大熊猫分布;150年前分布在湖南、湖北西部、四川东部等地的大熊猫,现在已经消失;20世纪以来主要分布在四川的大熊猫,其分布范围已大大缩小,数量不断减少。目前,大熊猫仅分布在中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等地。

2.2 大熊猫的现代分布区及各地区的研究状况

大熊猫现在的整个分布区呈一个不连贯的孤岛型,由南向北,包括四川在内的凉山、大小相岭、邛崃山、川陕交界的岷山和陕西秦岭南坡等五大山系(图1),被长江中游汉水和上游的嘉陵江、涪江、沱江以及岷江等上游各支流分割成30多块不连贯的栖息地。其中,凉山山系位于分布区最北端,境内大熊猫数量居5大山系的第3位;相岭山系是大熊猫分布的最西缘;邛崃山系大熊猫分布范围约占现存大熊猫分布总面积的1/3;岷山山系除摩天岭北麓白水江流域和甘肃文县有少量分布外,其余均分布在四川境内;秦岭的大熊猫在秦岭北坡有一小块游荡区,其余均在南坡中心地区活动。本文在查阅人们对各山系大熊猫取食生态的研究中,共找到69篇相关文献,分述如下。

图1 大熊猫分布图

2.2.1 凉山山系

对凉山大熊猫取食生态的研究,主要是于90年代后才有人在马边大风顶自然保

护区内开展,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大熊猫的食性、取食行为、竹子营养以及生境选择等方面,并有人对大熊猫选食的原因从微量元素角度进行了探索,还有人认真分析了竹子的营养能量与大熊猫能量摄入支出的关系。

2.2.2 相岭山系

此山系为大熊猫分布的最西缘,大熊猫在那里被隔离成小种群,为此人们建立了冶勒自然保护区以加强对那里大熊猫种群的保护。但由于保护区建立较晚(1994年),因此对大熊猫取食生态方面的研究很少,只有对峨热竹(大熊猫主食)微量元素的初步分析和对那里大熊猫摄食行为和生境选择的初步观察。

2.2.3 邛崃山山系

该山系是大熊猫目前分布中心之一,著名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就坐落在该山系中。这里不仅大熊猫的种群个体数量较多(约占中国大熊猫总量的1/2),而且对大熊猫取食生态的研究开展得也最早,80年代就已经有研究记录。研究的内容,从开始时的简单食性及采食行为观察,发展到对竹子的营养分析、大熊猫与竹子的关系等方面。尤其是《卧龙的大熊猫》专著,成为对大熊猫取食生态比较系统的权威研究著作。1983年,邛崃山的冷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引发了人们对竹子生物学的研究,包括竹子开花对大熊猫的取食影响、竹类资源状况、以及竹子生长发育更新等内容。为了深入探讨大熊猫的取食策略,人们还在圈养条件下对卧龙大熊猫的取食行为进行了观察。

2.2.4 岷山山系

岷山山系是大熊猫现在分布的主要栖息地,人们对那里的大熊猫研究观察较早,70年代中期就已经有大熊猫取食生态的记录,内容从食性和采食规律的简单观察描述,发展到对大熊猫竹子利用率的探讨,90年代后在此山系的二个代表性区域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和四川黄龙寺自然保护区有了比较系统的取食生态研究。70年代中期,在四川大熊猫集中分布的岷山东部,大熊猫的主食的糙花箭竹、青川箭竹、缺苞箭竹、华西箭竹等同时开花枯死,导致饿死的大熊猫达138只。1975年前后,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箭竹大面积开花,而当时未更新的缺苞箭竹又于1983年开花枯死;1993年该保护区海拔2 200 m的缺苞箭竹再度出现大面积开花枯死,而海拔2 200 m以下的龙头箭竹也发生开花现象。多年连续大面积的竹子开花,使那里的大熊猫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为此很多人投入了

大量研究来探讨竹子资源及动态,尤其是80年代以后的研究多集中在竹子开花对大熊猫取食的影响、竹子开花生物学特性等调查分析,并以王金锡等人1993年发表的《大熊猫主食竹生态学研究》专著为代表。

2.2.5 秦岭山系

秦岭是大熊猫在中国分布的最北缘,以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为中心。70年代就开始的大熊猫取食生态研究,主要集中在食性、取食生境等内容的简单调查记录,以后则转向分析竹类资源、野外人工投食和大熊猫觅食行为观察。1988年潘文石等人对秦岭大熊猫及栖息地开展了较全面的研究,出版了《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专著,1990年田星群较系统地分析了秦岭大熊猫分布区的竹林资源状况。但90年代以后,秦岭地区大熊猫取食生态的研究报道很少,只有2002年才有人开展了对大熊猫觅食行为和竹笋细胞壁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3 总结

从研究历史的综述中,我们可以看到5个事实。首先,随着时代人们对大熊猫的研究从肉眼的简单观察向使用先进的无线电跟踪设备观察发展;其次,对大熊猫的取食生态研究内容上,由简单的泛泛考察向专题性研究发展;第三,专项研究的地点,以四川卧龙保护区为起点,然后不断扩展到其它地区;第四,取食生态研究的侧重点,随大熊猫生存状况的变化而变,尤其是在竹子开花之后,多数研究转向了对竹子生物学特征的研究;第五,从研究数量的分布上看(图2),有关大熊猫取食生态的研究在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前期最多,研究的成果主要侧重在对竹子生物学的研究,而9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减少,其原因可能是限于研究手段没有新突破而无法继续深入。尽管90年代以后研究地区增多,但研究内容和方法基本上与80年代相似。

文献

量研究阶段

图2 不同研究阶段文献数量的变化

大熊猫的现在分布区域明显比历史分布范围小,并集中在5大山系中。从对不同地区的研究的比较综述中不难发现,人们对这5个地区中大熊猫取食生态的研究并不平衡,研究比较多的地区是岷山和邛崃山,其次是秦岭和凉山,研究最少的地区是大小相岭(图3)。研究力度不等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大熊猫种群数量大、分布集中、竹子开花造成大熊猫明显死亡、以及研究条件较好,可能是岷山和邛崃山地区的研究较多的原因。

文献

量研究地区

图3 不同研究地区文献数量的变化

最新公布的“全国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工作情况”显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为1590多只,比上一次调查增长了40%多。基于此次调查的结果,WWF 将四川的岷山和陕西的秦岭确定为大熊猫保护的重点地区。截至2003年底,我

国已经建立了40个大熊猫保护区,与80年代的13个保护区相比增长了三倍。这些成果都将进一步推动大熊猫各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大熊猫生存息息相关的取食生态的研究也不例外。

Analysis Review on the Feeding Ecology of Giant Panda

Abstract:Giant Panda(Ailuropoda melanoleuca)is world famous animal with highly specialized feeding behaviors. This thesis reviewed the studies dealing with the feeding ecology of Giant Panda by referring more than 100 papers in recent 40 years. The study progress can be divided into 4 stages, the harvest of each stage was concluded, and the comparisons were made between different panda ranges. However, the past studies were not adequate, and the study progress was not equal among different areas, with many questions remain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Key words: Giant Panda, Feeding Ecology, Bamboo & Panda, Comparative Study

参考文献

1 胡锦矗.大熊猫的放归与保护.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19(3):257~260

2 胡锦矗.大熊猫分类地位的研究与进展.见:马建章主编.第二届东亚熊类会议论文集.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2.271~274

3 王朗自然保护区大熊猫调查组.四川省平武县王朗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初步调查.动物学报,1974,20(2):162~169

4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动物分队珍贵动物组.陕西秦岭山区大熊猫初步调查.内部资料.1975

5 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队.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报告.内部资料.1977

6 甘肃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队.甘肃的大熊猫.内部资料.1977

7 王绍庆、刘耀荣.岷山山系大熊猫分布地区的竹类.亚林科技,1977,8~10(5)

8 胡锦矗.大熊猫的食性研究.南充师范学院学报,1981,17(3)

9 唐稚英、陈凤英、孙中武等.竹子与大熊猫的营养.野生动物,1983,1~4(5)

10 李荣敖、杜美霞、李正理.大熊猫竹食消化后的组织分析.植物学报,1984,26(1):112

11 胡锦矗、夏勒、潘文石等.卧龙的大熊猫.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2 胡锦矗.大熊猫食性的研究.见:胡锦矗.大熊猫生物学研究与进展.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5~50

13 王昌琼.大熊猫的行为生态研究.见:胡锦矗.大熊猫生物学研究与进展.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63~271

14 北京大学陕西长青林业局联合大熊猫研究小组著.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15 秦自生、张焱、马恒银.冷箭竹生物生产量的研究.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9,10(3):209~213

16 秦自生、张焱、马恒银.拐棍竹生物生产量的研究.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0,11(2):98~102

17 胡锦矗、D.G.Reid,董赛等.竹子开花后大熊猫的觅食行为与容纳量.四川师范学院学院,1990,11(2):103~113

18 王金锡、马志贵.大熊猫主食竹生态学研究.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9 秦自生、艾伦.泰勒、蔡绪慎.卧龙大熊猫生态环境的竹子与森林动态演替.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0 胡锦矗、韦毅、周昂.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觅食行为与营养对策.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4,15(1):44~51

21 魏辅文、周才权、胡锦矗等.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竹类资源的选择利用.兽类学报,1996,16(3):171~175

22 周才权、胡锦矗、袁重桂等.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食性与采食行为.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1997,18(4):273~277

23 唐平、周昂、李操等.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摄食行为及营养初探.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1997,1~4(1)

24 胡杰、胡锦矗、屈植彪等.黄龙大熊猫对华西箭竹选择与利用的研究.动物学研究,2000,21(1):48~51

25 张颖、溢龙玉、王昊等.秦岭野生大熊猫的觅食行为.北京大学学报(自),2002(4)

26 胡锦矗.1990~1994大熊猫的研究进展.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6,17(3):1~8

27 史军义.环境因素对大熊猫生存的影响.生物学通报,1985,19~21(4)

28 邵开清.中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综合考察报告.1989.12~13

29 杨旭煜、李红英.凉山山系野生大熊猫现状及保护对生活讨论.四川林业科技,1994,15(2):69~72

30 张黎明.邛崃山系大熊猫栖息地状况的初步研究.四川林业科技,1993,14(2):73~76

31 胡锦矗.岷山山系的大熊猫.四川动物,1986,5(2):25

32 吴家炎.秦岭的大熊猫.动物学报,1986,32(1):92

33 周材权、胡锦矗、任丽平.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二主食竹微量元素的研究.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1997,18(1):5~9

34 魏辅文、胡锦矗、王维等.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能量摄入和食物资源能量估算.兽类学报,1997,17(1):8~11

35 周昂、魏辅文、唐平.冶勒自然保护区大、小熊猫主食竹类微量元素的初步研究.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1996,17(1):1~3

36 胡锦矗.邛崃山的大熊猫.南充师范学院学报,1986,21(1)

37 邓其祥等.臭水沟的竹类及大熊猫的采食利用.南充师范学院学报(自),1981,23(3)

38 K.约翰逊,G.B.夏勒,胡锦矗.大熊猫对竹子开花枯死的反应.国家地质,1988,161~177(4)

39 胡锦矗、魏辅文、袁重桂等.冷箭竹开花前后五一棚大熊猫社群的动态.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0,11(1):14~22

40 秦自生、艾伦.泰勒.大熊猫主食竹类的种群动态和生物量研究.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2,13(4):268~274

41 黄炎、杨建、张贵全等.五一棚野生大熊猫和其它动物的观察.见:成都动物园、成都大熊猫繁殖研究基地.成都国际大熊猫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4.139~143

42 秦自生、艾伦.泰勒、刘捷.大熊猫栖息地竹子开花后的幼苗更新.见:成都动物园、成都大熊猫繁殖研究基地.成都国际大熊猫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4.139~143

43 Alan H.Taylor.Pandas As Diet Specialists:The Impact of Life History of Bamboos on Panda Ecology and Conservatons 见:成都动物园、成都大熊猫繁殖研究基地.成都国际大熊猫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4.139~143

44 秦自生、艾伦.泰勒、蔡绪慎等.冷箭竹生物学特性研究.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1994,15(2):107~113

45 汤纯香.大熊猫采食行为的研究.动物学杂志,1992,27(4):46~49

46 王雄清、刘安全、汤纯香等.圈养大熊猫对竹子取食的研究.野生动物,1997,96(2):18~19

47 胡锦矗.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觅食生态研究.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0,11(1):1~13

48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中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综合考察报告.内部资料.1989

49 黄华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类资源及其研究方向雏议.甘肃林业科技,1995,20(1):35~38

50 黄华梨.大熊猫主食竹类开花与应急措施探讨.见:张洁.中国兽类生物学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321~324

51 阮世炬、雍严格.大熊猫野外喂食与觅食的观察.四川大学学报,1983,11(1):5~8

52 田星群.秦岭大熊猫食物基地的初步研究.兽类学报,1990,10(2):88~96

53 龙玉、曹焯、潘文石.秦岭大熊猫对竹笋细胞壁的利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2002(4)

54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中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计划.内部资料. 1989

55 《四川资源动物志》编辑委员会主编.四川资源动物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56 朱靖等.大熊猫的兴衰.动物学报,1983,29(1):93~104

57 卿松.岷山竹子与大熊猫.植物学杂志,1977,38~39(3)

58 汤纯香.大熊猫吃草.野生动物1984,9(3)

59 邓启涛.大熊猫的食性.四川动物,1984,3(3):36

60 许金田.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吃无芒冬小麦记实兽类学报,1985,5(3):166

61 杨旭煜、戴波.大熊猫食圈养山羊绵养初报.四川动物,1991,10(3):40

62 胡锦矗.大熊猫的摄食行为.生物学通报,1995,30(9):14~18

63 胡锦矗.大熊猫食铁简析.生物学通报,1991,2(5)

64 胡锦矗.大熊猫的食性与救灾.野生动物,1987,40(6);8~10

65 Dierenfeld,E. 1981.The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bomboo and its utilization by the giant panda. MS thesis.Cornell Univ.79pp.

66 章祖堡译.熊猫对竹子的利用.动物学杂志,1985,44~4(2)

67 雍严格.佛坪大熊猫的初步观察.野生动物,1981(4):10~16

68 Dierenfeld,E,Hintz,H.,Robertson,J.,Van Soest,P.,and Oftedal,O.1982. Utilization of bamboo by the giant panda. J.Nutrition.112(4):636~641.

69 周汉林、张定军、邹兴淮等.纤维素酶法提高大熊猫常食竹类饲料营养价值的研究.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主编.中国濒危经济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7.83~84.

70 严旬.竹子开花与大熊猫.野生动物,1984,8(3)

71 Janzen,D.1976.Why bamboos wait so long to flower.Ann.Rev.Ecol.Syst.7:347~391.

72 文哲、王梦虎.大熊猫与竹.大自然,1980,1(1):12~15。

73 邵际兴、蒲万玉.缺苞箭竹开花结实和自然更新观察.甘肃林业科技,1987,12(1):37~38

74 陈绍煜、李思文.竹子开花和大熊猫食物危机.大自然,1984,13~14(3)

75 李绍文.生态生物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86~288

76 刘婉如、周芝英、潘文石.大熊猫食物的Fisher判别.北京大学学报(自),1989,25(1):51~60

77 Rhoades,D. and Cates,R. 1976. Toward general theory of plant antiherbivore chemistry.pp.168~213.In Biochem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plants and insects,J.Wallace and R.Mansell,eds.Plenum.New York.

78 李俊年、刘季科.植物化学防卫与植食性哺乳动物的适应对策.兽类学报,2000,20(3):225~230

79 甘南藏族自治州珍贵动物调查队.甘南藏族自治州珍贵动物调查报告.内部资料.1976

80 袁林.大熊猫.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1~79

81 大熊猫联合调查队.岷山竹类和大熊猫.四川省林业局.1977

82 胡锦矗.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生态生物学研究.南充师范学院学报(自),1980,1~39(2)

83 朱靖等.大熊猫.科学出版社.1981

84 胡锦矗.大熊猫.大自然探索,1982,76~86(1)

85 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大熊猫、竹林资源调查报告.内部资料.1984

86 邵际兴.大熊猫食用新竹种—石绿竹.中国林业,1984,30(5)

87 秦自生.四川大熊猫的生态环境及主食竹种更新.竹子研究汇刊,1985,4(1):1~4

88 易同陪.大熊猫主食竹种的分类和分布(之一).竹子研究汇刊,1985,4(1):11

89 易同陪.大熊猫主食竹种的分类和分布(之二).竹子研究汇刊,1985,4(2):20~45

90 秦自生.大熊猫食用竹的鉴别.内部资料.1985

91 马国瑶.白马裕河竹类生长情况及大熊猫现状初报.动物学杂志,1985,20(3):34~38

92 邵际兴、黄华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竹子.甘肃林业科技,1985,31~35(4)

93 南充师范学院大熊猫调查队.青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食物基地竹类分布、结构和动态.南充师范学院学报(自),1986,7(2):1~9

94 南充师范学院大熊猫观察队.青川县大熊猫.西北大学学报,1987,17(增):74~79

95 马国瑶.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调查初报.动物学杂志,1987,22(3):18~23

96 付其如.大熊猫主食竹种微量元素研究.南充师范学院学报(自),1988,169~175(3)

97 兰立波、刘琼招、陈顺理等.川西山区大熊猫主食竹野外光谱特性.山地研究,1988,175~182(3)

98 易同陪、隆延伦.大熊猫食竹二新种.竹子研究汇刊,1989,8(2):30~36

99 石成忠.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竹子的再研究.甘肃林业科技,1989,38~39﹠41~42(2)

100 史立新.大熊猫主食竹主要开花竹种(冷箭竹、缺苞箭竹等)花后复壮更新技术.1990

101 王金锡、马志贵.大熊猫主食竹生态系统研究报告.1990

102 黄华梨.甘肃大熊猫及其食物现状.野生动物,1990,56(4):19~20

103 秦自生、张焱、马恒银等.拐棍竹笋子生长发育规律研究.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1,12(3):211~215

104 胡锦矗、王昌琼.凉山山系大熊猫的食性研究.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3,14(4):290~295

105 郑生武主编.中国西北地区珍稀濒危动物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106 秦自生、艾伦.泰勒、刘捷.大熊猫栖息地林冠间隙中竹子与乔木的更新.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6,17(4):1~6

107 杨培斌、李晓鸣.让水河碧口域竹子开花和大熊猫现状调查.甘肃林业科技.1997

108 周才权、任丽平、胡锦矗等.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食性与微量元素的关系.兽类学报,1999,19(4):247~253

109 刘选珍.圈养大熊猫主食低山竹类营养特点的初步研究.兽类学报,2001,21

(4):314~317﹠263

1 魏辅文,冯祚建,王祖望相岭山系大熊猫和小熊猫对生境的选择动物学报1999,45(1):57~63

2 魏辅文,周昂,胡锦矗,王维,杨光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生境的选择兽类学报1996,16(4):241-245

4 张泽钧,胡锦矗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21(1):18-21

5 郭建,胡锦矗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食物基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4(5):41-44

6 胡锦矗大熊猫的种群现状与保护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0,21(1):11-17

大熊猫生态园项目

投标报告 项目名称:大熊猫生态园工程建设 投标单位:(小组名)207寝室 投标单位全权代表:(小组人员)涂龙,任治宇,陈东,欧阳清柯 投标单位:207寝室(公章) 2017年10月17日

投标报告致:成都文化旅游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招标方)

附1:投标一览表 (招标样式) 招标编号:成发改审批[2014]232号 除上述列明费用外,无其他任何再需要支出费用。 投标单位(盖章):XXX 授权代表签字:XXX XXXX 年XX 月XX日

附2:商务和技术偏差表 注:如投标商务和技术参数与招标要求不完全一致时请填此表。如全部满足要求可不交此表。 商务和技术偏差表 招标文件编号:成发改审批[2014]232号

附3:法定代表人授权书 (招标方)成都文化旅游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现委派我公司XXX (姓名、职务)参加贵方组织的大熊猫生态园工程建设招标活动,全权代表我单位处理投标、竞争、应标及后期的执行、完成和保修等事宜,以本公司名义全权处理一切与之有关的事务。 附全权代表情况: 姓名:XXX 年龄:XX 性别:XXX 身份证号:XXXXXXXXXXXX 职务:XXXXXXXX 邮编:XXXXXX 通讯地址:XXXXXXXXXX 电话:XXXXX 传真:XXXXX X投标单位(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附4:投标担保 投标方、全权代表宣布同意如下: (1)按照招标文件中的一切内容,完成符合要求的工程建设。 (2)投标方将按招标文件的规定、要求及投标方文件的每一项要求或承诺,按期、按质、按量履行合同责任和义务。 (3)投标方已详细审查全部招标文件,包括修改文件(如需要修改)以及全部参考资料和有关附件,我们完全理解并同意这些内容。投标方同意提供按照贵方可能要求的与其投标有关的一切数据或资料,并保证提供的投标文件均真实完整,不存在任何虚假事项,投标方完全理解并不一定要接受最低价格的投标或受到的任何投标。并自行承担与投标及相关过程中涉及的全部费用,风险,损失。 (4)投标自开标日期有效期为180个自然日。 (5)与本投标有关的一切正式往来通讯请寄: 地址:XXXXXXXXXXXXXXX 邮编:XXXXXX 电话:XXXXXXXXXXX 传真:XXXXXXXX 投标方全权代表姓名,职务:207寝室全员 投标方名称(公章): XXXXXXXXXXXX 法定代表人签字:XXX 日期:XXXX 年XX 月XX日 全权代表签字:XXX

四川熊猫基地导游词5篇

四川熊猫基地导游词5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川熊猫基地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四川熊猫基地导游词5篇(一) 大熊猫是人见人爱的珍稀动物,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标志,亦是和平友好的象征。成都所属的崇州、都江堰、大邑、彭州、邛崃市县等均有大熊猫出没。我国80%以上的大熊猫分布在四川境内。 成都得天独厚,因拥有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宝贵资源而名扬四海。众多中外宾客,非常关注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往往专程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一睹大熊猫风采为快。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具有世界一流水平,位于成

都北郊斧头山,距市区10公里,占地面积540亩,是大熊猫异地保护的重要场所。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现建有齐全的各种齐全的各种大熊猫繁育所必须的设施,有兽舍、饲料室、医疗站、大熊猫纪念馆和实验楼,还种有大熊猫食用的上万丛竹子和灌木,该基地正在计划扩展3000亩土地,建成模拟的大熊猫野外栖息环境的半野生放养区,为最终将大熊猫送到大自然作好准备。 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现汇集了一批技术水平较高的专 家和技术人员,并拥有国内一流的技术设备,与国际、国内不少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保持着横向、纵向的交流与合作。多年来在有关大熊猫等珍稀濒危动物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 究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共向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申请研究课题50多项,从1980年至今共获国家、省、市及部委级技术发明奖及科技进步奖四十多项,其中,"大熊猫DnA指纹探针研制及DnA提取方法的建立"、"大熊猫双胞胎育幼研究"及"大熊猫出血性肠炎病原及防治研究"等项目居国内外领先水平,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对大熊猫等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又建成了"成都濒危野生动物繁殖与遗传开放实验室",汇集有关专家,重点开展繁殖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第一章绪论摘要:在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写入当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揭示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并提出可以有效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对策措施,实现广大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第一章绪论

一、调查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尽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但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遏制和扭转,这些问题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严峻的农村环境形势,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特此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通过互联网广泛调查各界人士,不再局限于学生范围,结果更具普遍性,更加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 二、概念介绍在广义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为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

大熊猫国家公园情况介绍

大熊猫国家公园项目情况简介 一、大熊猫国家公园基本概况 宝兴县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宝兴县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宝兴县区位条件。宝兴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东邻芦山,南毗天全,西连康定,北接小金,东北与汶川交界,距成都200公里,是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的过渡带。县境东西宽约61公里,南北长约81公里,幅员面积3114平方公里。 ——宝兴县地质地貌。宝兴地貌属垂直地貌,地形以山地为主,大多为中高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最高山峰石喇嘛山,海拔5328米,最低地势灵关峡口海拔750米,县城海拔1011米。境内谷深坡峭,叠嶂重峦,景色秀美。 ——宝兴县生物资源。宝兴县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明显。仅维管植物就有164科、566属、1054种,分别占全省的70%、34%、11%以上;野生脊椎动物有29目、77科、377个种和亚种,分别占全省的69%、59%、29%以上。其中,宝兴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二级保护植物4种;一级保护动物9种,二级保护动物18种;一级保护鸟类6种,二级保护鸟类23种,以宝兴产地命名模式种及亚种植物有30种,动物有51种。宝兴县是世界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产地,建国以来先后向国家提供活体大熊猫123只,其中17只作为国礼馈赠给有关国家,是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最重要的核心区,以大熊猫发现最早、大熊猫生态环境保护最好、大熊猫对外输出最多、

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面积占县域面积比例最高而成为当之无愧的“熊猫老家”。此外,宝兴县还被誉为“世界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动植物王国”、“全球重要生态区域”。 二、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有利条件和必要性 宝兴县大熊猫栖息地景观生态系统,是我国大熊猫栖息地景观的典型代表和全球稀有景观生态系统的典范,具有全球突出的国家遗产资源价值。宝兴县在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方面具有5大优势。 ——符合国家公园建设条件。宝兴县大熊猫栖息地景观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丰富。此外,邓池沟天主教堂与和平使者为核心价值的大熊猫文化发祥地,以及红军徒步翻越大雪山的长征文化纪念地等重要人文景观多样性,都是独特的或特有的,具有建设国家公园的资源条件。 ——适应全球生态资源管理的要求。目前宝兴大熊猫遗产地包括有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占30%)和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夹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40%)。遗产地管理与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管理存在分割、重叠和空缺,此种多元分散管理与作为全人类共同财富的遗产保护极不适应,既不利于遗产价值完整性保护,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形不成规模。大熊猫国家公园将遗产地、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组合,报请国务院整体升级为国家公园,由省政府统一管理规划和组建统一管理机构,以满足和适应世界遗产地管理要求。 ——拓展四川省的精品生态资源空间。宝兴县地处《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三条核心旅游环线之“西环线”上,是“西环线”上的重要节点,又是四川旅游大、小西环线与跨省

成都大熊猫基地导游词

成都大熊猫基地导游词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建于1987年,现占地560亩,拥有大熊猫繁育所需的各种设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熊猫繁育科研机构。下面是成都大熊猫基地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成都大熊猫基地导游词一: 各位老师,早上/下午/晚上好!我是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的~,我的考号是~。 今天,我的景点讲解的题目是: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 请问,老师,现在我可以开始了吗? 亲爱的游客们,下午好!欢迎来到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它位于距市区10公里的成都市北郊斧头山。今天我们的游览路线是:大熊猫博物馆,成年大熊猫别墅,大熊猫太阳产房,天鹅湖。全程三小时,请大家下午五点在景区门口集合。我们的车牌号是:川A......在参观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安全,保管好自身贵重物品,不要随意投喂熊猫食物。谢谢合作! 下面,让我来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熊猫基地吧。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建于1987年,现占地560亩,拥有大熊猫繁育所需的各种设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熊猫繁育科研机构。它倚山而建,以造园手法模拟大熊猫野外生态环境,集自然山野风光和优美人工景观为一体。在2006年7月12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第二次来成都首站便直奔熊猫基地,并与熊猫亲密合影,声称与熊猫的合影将是送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成都大熊猫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全身毛色黑白分明。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熊猫是黑白色的吗?传说,从前熊猫全身都是白色,但为了哀悼一位从豹口中救出它们同伴而牺牲的牧羊女,它们痛哭流涕,眼圈和身体就被黑色臂章染黑了。大熊猫自古以来就被称为中国的"友好大使"。早在中国唐代(公元685年),武则天就赠送了两只大熊猫给日本的天武天皇,加深了两国之间的友谊。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成年大熊猫别墅了。接下来,让我重点为大家介绍一下熊猫的生活习性吧! 大熊猫很有个性,喜欢独来独往,过独居生活。可是它们性情却很温顺,样子憨态可掬,行动逗人喜爱,初次见到人的时候,常常用前掌遮面,就像是深闺淑女,故有"熊猫小姐"的称号。可是一旦它当上妈妈之后,就会不顾"淑女"的形象,拼命的保护自己的孩子。 瞧,我们眼前的这位小美女正津津有味的吃着竹子呢。竹是大熊猫的最爱,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大熊猫每天要花长达14个小时的时间来进食,一只成年大熊猫一天可吃掉40公斤的食物噢。而我们基地的熊猫可就幸福得多了,他们的每日三餐由营养师配给牛奶,鸡蛋,时鲜水果,满足基本要求,再投放鲜竹,任其选食,真是玩够熊猫的格了。而且熊猫还有嗜饮的习性,一旦找到水源便没命的畅饮,因此有"熊猫醉水"之说。 大家可别看大熊猫平时是那么的慵懒,可是,她们还有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本领呢! 她们喜欢爬树,可别看她们个体肥胖,爬树对她们来说却是小菜一碟呢,她们喜欢爬到树上沐浴阳光、嬉戏玩耍、甚至求偶追逐也上树。其次由于她们不惧严寒,也从不冬眠,并且能够涉水泅渡,顺利的度过了第四纪冰川时期,所以被科学家们称作是"第四纪冰川走出来的勇士"。 怎么样,在了解了熊猫的生活习性后,大家一定很好奇我们的科技人员是通过什么手段让大熊猫增子添孙的吧?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熊猫的阳光产房,探索熊猫繁殖的奥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

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弃肥料以及废弃材料的流失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

1_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学知识点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学知识点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世界著名的大熊猫迁地保护基地、科研繁育基地、公众教育基地和教育旅游基地。基地占地面积1500亩。作为“大熊猫迁地保护生态示范工程”,以保护和繁育大熊猫、小熊猫等中国特有濒危野生动物而闻名于世。除此之外,海域小熊猫、黑颈鹤等各种珍稀动物也在这里安家落户。这里山峦含黛,碧水如镜,林涛阵阵,百鸟谐鸣,被誉为“国宝的自然天堂,我们的世外桃源”。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基地以80年代抢救留下的6只病、饿大熊猫为基础,从原仅有的6只大熊猫开始,在未从野外捕获一只大熊猫的情况下,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现已繁育大熊猫143胎,214仔,现存152只(截止2015年),是全球最大的圈养大熊猫人工繁殖种群,且种群遗传质量、种群内个体健康状况和行为健康状况均良好。 近三十年来,通过系列创新性科研工作,基地攻克了圈养大熊猫人工饲养与管理、繁殖与育幼、疾病防控与种群遗传管理等关键技术难题,突破多项技术瓶颈,取得多项原创性科研成果,在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指导下,引入先进的保护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针对

当今环境热点问题,从公众意识、情感、行为多层面在基地和深入到全国城市社区、大中小学、幼儿园和农村,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保护教育项目。获得了广大青少年和国内外志愿者、动物爱好者的高度赞誉和好评。 基地以造园手法模拟大熊猫野外生态环境,大熊猫产房、熊猫饲养区、科研中心、熊猫医院分布有序,若干处豪华熊猫“别墅”散落于山林之中。不同年龄段的大熊猫在这里繁衍生息,长幼咸集,其乐融融。 保护动物,爱护环境是美德! 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共出现过25亿种动植物,其中有将近1/2是在最近3个世纪内消失的。物种平衡的破坏,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本身将遭到巨大灾难。现在,地球上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种野生动物灭绝,不少动物也处于灭种的边缘。为保持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各个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都非常重视。 如果仅靠科研人员和野生动物保护机构不足以拯救濒危物种,只有通过教育的方式,鼓励广大公众的参与及日常行为的改变,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 现代社会大人和孩子少有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强调接触、互动和实践,帮助建立人与大自然的情感联系,避免因保护教育理念的落后导致教育活动流于形式,避免单纯知识讲解的枯燥,从而达到理解和乐于环保行动的效果。 研学从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首先,从意识层面传递正确的信息,鼓励关注生物多样性状况;其次在情感层面上激发目标群体更关爱生物多样性和动物福利;第三是在行为层面上传递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力量,以激励人们改变行为。使保护教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和社会实践的一部分。 保护动物,爱护环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培养其仁慈行善的习惯,提升道德情操。

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社会实践 调查报告(或论文)课程名称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专业 指导教师马小闳 学号 名单 提交日期 姓名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目录 一.引言、 二.摘要、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五.调查过程、 六.分析结论(社会分析等)、 七.研究建议 八.附录 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引言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

境,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生态的破坏也是很明显的。虽然,国家和社会也有保护生态的各种措施,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各方面的自觉行动,但是总体上,这种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力的遏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关系到子孙万代的幸福,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大学生更应该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关于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当然是十分的必要的。 摘要 生态环境的破坏的严重性,显得这个调查的重要。而我们将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开农村和城市的调查,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和人们的环保意识,找出问题并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总体而言,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还是有的,不过还是不够。农村的技术设施服务差,没有专门的人回收垃圾,生活垃圾是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由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开发用地,住宅用地等占用了绿地,植被减少,动物也减少了,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等,环境变差。为此,一方面应该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而重要的是完善农村和城市的基础设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绝不能够以生态环境的破坏换取gdp的增值。 研究目的 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调查来更多地关注生态,了解生态,积极回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和为服务的精神。了解当地饮用水源地、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土壤污染、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当地环境基础数据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教案资料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

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

2017最萌指南丨成都大熊猫基地游玩全攻略

2017最萌指南丨成都大熊猫基地游玩全攻略! 我可以抱你吗?宝贝~ 前不久,我们的国宝又多了一位“精灵王奶爸”,《霍比特人》里帅气逼人的精灵王、《银河护卫队》里最二的反派,当男神看见大熊猫的那一刻就完全被萌化了。 歪歪歪,到底谁稀罕谁啊!国宝看见男神也一点都不矜持了~~ 虽说男神对大熊猫是说抱就抱,说亲就亲,但因为国宝的稀有度实在太高,我们普通游客还是无法抱到咯~ 被情侣当面调情,熊猫哥的反应…… 离市区最近的熊猫基地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外北熊猫大道1375号(距市中心15公里) 交通方式:1、公交:从市内乘坐公交到的动物园公交站,到了这里198a或198都可以到熊猫基地。 2、景区直通车:从宽窄巷子或者杜甫草堂这些景区都有直通车前往,不用换乘,对于外地游客可一天内游玩多个景点,非常方便。 3、机场——熊猫基地:乘坐双流国际机场大巴303路至“省体育馆站”,换乘99路至“动物园站”,再换乘87路或198 路至“熊猫基地站”即到,全程约37公里,耗时约2小时20分钟。

4、成都火车北站——熊猫基地:乘坐9路车至“动物园站”,换乘87路或198路至“熊猫基地站”即到,全程约11公里,耗时约1小时。 5、成都市区——熊猫基地:市区乘坐公交到动物园公交站,换乘87路或198路至“熊猫基地站”即到。耗时约1小时30分钟 6、打车:从市中心打车到熊猫基地大约50元。 7、打车觉得贵,公交车换乘又嫌麻烦的话,可以购买一日往返【车门票】,直接送到景区,而且是往返的,还包含门票。 如果住宽窄巷子附近去熊猫基地还是非常方便的。景区直通车时刻表:具体发车时间: 武侯祠/锦里(始发点)——熊猫基地(25KM) 出发时间:8:30—15:00(半小时一班) 回程时间:9:30—18:00(除11:30不发车外,其余所有班次均半小时一班) 宽窄巷子(始发点)——熊猫基地(25KM) 出发时间:8:30—14:30(每小时一班) 回程时间:9:30—17:30(每小时一班) 成都汽车/火车东客站(始发点)——熊猫基地(30KM) 出发时间:8:30—15:00(每小时一班) 回程时间:9:30—18:00(每小时一班)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

县域土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 ——以新疆温宿县为例 人类活动正日益影响和改变着温宿县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方式与强度,因此温宿县土地生态环境也发生显著变化,总体来说有变好的一方面,也有部分区域生态环境出现了退化现象。目前,对温宿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变化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所引起的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还缺乏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系统的研究。根据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围绕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切实做好温宿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温宿县土地利用生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区域概况 新疆温宿县位于新疆西部天山中段托木尔峰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处东径79°28′-81°28′,北纬40°52′-42°21′之间,北以天山主脊克尔斯克尔为界与昭苏县相依,地势北高南低,分为北部山区和南部平原两大部分。北部山区具有独特的冰融地貌,冰川伸入峡谷,冰融汇流成河,林木和高山、亚高山草地分布其间,是传统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南部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43.83%,有着不同气候、土壤、生物资源的两片平原—西部库木艾日克河与托什干河冲积平原和东部台兰河与喀拉尤勒滚河洪积平原,是传统的农牧业生产基地。 温宿县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山区气候呈垂直分布,高山寒冷,终年积雪,冰川纵横;中山温带,有云杉、草甸覆盖;平原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温宿县水资源丰富,县境内冰川面积l2l9.68平方千米,总储水量1582.29亿立方米,大小河流43条,总长889千米,年均降水量65.4毫米,天然水资源储量96.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6.18亿立方米。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冲积扇下部及扇缘地带,有利条件是灌溉水源便利,地形较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质地相对较细,通透适中,适应发展农业。 温宿县总面积为1420246.16公顷,总人口20.89万人,主要有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等21个民族,包括1镇9乡和5个国有农场、5个国有牧场、2个国有林场,是个半农半牧县。2000年温宿县农业总产值6.84亿元,粮食总产16.l7万吨,种植业形成了以粮、棉为中心的多元化格局。温宿县是新疆商品粮基地之一,县水稻农场是全国“绿色食品”(优质大米)基地之一。温宿县粮食播种面积18.22千公顷(复播面积3.44千公顷),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9.10千公顷(复播面积1.27千公顷),有棉花、啤酒花、甜菜、胡麻、油菜等,是阿克苏地区棉花、啤酒花出口基地之一;昆托牌系列大米为2001年新疆名牌产品,它是新疆唯一的“绿色食品”大米,畅销区内外;啤酒花曾获国家经贸部优质产品荣誉证书。 2 温宿县土地利用现状 2.1 土地利用数量与结构现状分析 根据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1420246.16公顷,其中耕地76946.1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4%,占利用面积8.3%;园地6769.2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47%,占利用面积0.73%;林地33871.2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8%,占利用面积3.65%;牧草地782726.2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5.1%,占利用面积84.45%;其他农用地16450.7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15%,占利用面积1.77%;居民点工矿用地

大熊猫的生存和保护现状

大熊猫的生存和保护现状 如今,据调查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着。在全球的各个角落,许多的生物群落都遭到了严重的人为破坏。在这里,我对大熊猫的生存和保护现状进行了一些调查。 因为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物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所以大熊猫被誉为中国的国宝。自然,大熊猫的保护是受到很大的重视的。中外的保护学家们都投身于大熊猫的保护研究中。现存的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2004年全世界野生大熊猫数量约为1590只。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 那么,现存的野生大熊猫的生存现状是怎么样的呢?现今,四川省第四次大熊猫野外调查近日完成今年的调查,进入冬季调休期,预计明年3月开始新一轮调查。和前三次不同,此次调查首次采用DNA识别技术,要求大量收集15天以内的新鲜粪便。待2013年调查完毕后,将公布我国现存野生大熊猫的数量。据专家估计,国内野生大熊猫的数量接近3000只,远远超过了第三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统计的1500多只。目前野生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将远远超过人们先前的估计。野生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在濒危食肉动物中居于中上等水平,具有复壮乃至长期续存的进化潜力,“如果给大熊猫更多的栖息地,大熊猫将有摆脱‘濒危’的可能。”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南坡,距四川省会成都130公里,交通便利。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面积20万公顷,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国家级保护区之一,1980年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合作在卧龙建立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保护区主要以保护和研究大熊猫为主,是大熊猫的人工繁育中心。1978年,保护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中外科学家采用无线电跟踪等手段,对大熊猫个体生态、种群以及大熊猫主食竹类进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而另一个和大熊猫有关的地方则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位于成都市北郊斧头山侧的浅丘上,距市中心区15公里,占地面积1000亩,是中国大熊猫迁地保护的重要场所。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为拯救濒危野生动物大熊猫而兴建的具有世界水平的非盈利性大熊猫繁育科研机构。自1980年成都动物园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冷冻精液繁殖成活大熊猫以来,在仅有的原6只大熊猫基础上,在24年没有新增一只野外大熊猫种源的情况下,共繁育大熊猫109胎161仔,建立了现存108只的全球最大圈养大熊猫人工繁殖种群。特别是从2006年至2011年度,基地创下了自建立以来历史最好繁殖成绩。其中,上世纪80年代的“美美”以繁殖7胎11仔成活8只成为超级“英雄母亲”; 90年代后的大熊猫“庆庆”和现在的“娅娅”均以繁殖9胎13仔全部成活的佳绩再创新的繁育记录。更可喜的是,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第三代大熊猫目前也已在基地繁育成活。 据报道,今年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成功抢救一只野生大熊猫,5月7日,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4月17日被救回的野生大熊猫“龙龙”经过多日治疗,生命体征渐趋稳定,已解除了对人的戒备,津津有味地吃着饲养员拿来的

介绍四川熊猫基地的导游词范文_1

( 四川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10471 介绍四川熊猫基地的导游词范An introduction to the tour guide of Sichuan panda base

介绍四川熊猫基地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四川熊猫基地的导游词范文(一)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成都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现建有齐全的各种齐全的各种大熊猫繁育所必须的设施,有兽舍、饲料室、医疗站、大熊猫纪念馆和实验楼,还种有大熊猫食用的上万丛竹子和灌木。 成都熊猫基地最重要的教育功能是:让公众了解濒危物种的状况、自然栖息地保护的必要性、人类的保护行为、圈养种群的基本需求以及人类与非人类动物互动交流的乐趣等。 成都熊猫基地是国家授予的“国家科普教育基地”。我们是中国第一个拥有专门保护教育部门和专业、专职教育工作者的濒危动物保护机构,定期开展保护项目。我们是中国首家与外国就地保护教育专家合作,并在城市和边远农村开展保护教育的机构。我们已经设计了针对大学、中学和小学的保护教育教程,设立了年轻动物学家、志愿者、教师研讨班和季节性露营等保护教育项目,以帮助更多人了解并保护大熊猫及其它野生动物。 成都熊猫基地着重于推进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研究。大熊猫是最主要研究的

目标物种之一,其它物种还包括华南虎、小熊猫及金丝猴等。研究领域包括繁殖、营养、兽医及行为学等。在这些领域取得的进展使我们能够为圈养物种提供最好的保护。此外,相关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研究成果同样可用于促进野生和圈养大熊猫种群的管理。 一进去,我看到里面没有多少人,那我就放心了,因为没有人挤着排队了。我和爸爸妈妈跑着到了很多的地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亚成年大熊猫别墅和熊猫幼稚园了! 亚成年大熊猫别墅里有一只非常可爱的熊猫,它趴在树杈上睡觉,过个5分钟就醒来,扭动一下它胖胖的身体,接着又沉沉的睡去。在另一面,又有着几个可爱的熊猫,一只熊猫它的嘴里叼着竹子一边慢慢的往上爬,每次不是竹子掉下去,就是他差点掉下去,他每次的失败,让我们大家都为它着急,对它大声喊着:“加油、加油、加油。”另外两只熊猫在用竹子搭成的平台上打闹、嬉戏。那只叼竹子向上爬的熊猫放弃了拖竹子,而是跑到两只正在睡觉的熊猫身上,试图把他们叫醒,这几只熊猫是多么的可爱呀!我们又奔波到熊猫幼稚园,有一只熊猫坐在草地上吃竹子,另一只熊猫向它走来,好像在说:“你怎么吃得那么香,莫非你的竹子好吃,我也要尝一尝。” 那只熊猫走到吃竹子的熊猫旁边开始抢了起来,结果被那只大一点的熊猫抢去了,他走到旁边津津有味的吃起来,自言自语地说:“这竹子可真好吃。”它们吃完之后,便爬到了里面,他们又拿了一只竹子在那里抢,但是这回不是他们两个抢了,而是一大堆的熊猫来抢,他们像拔河一样抢来抢去,他们的爪子就像我们的手一样,灵活极了竹子脱离一只熊猫的手的话,他会再次扑上去,他们是在没有办法,只好每人都分一点吃了。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资料

9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 依据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于2016年3月编制完成的《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拉拉铜矿落凼矿区深部矿段采矿工程陆生生态调查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9.1区域概况 9.1.1区域生态功能定位 根据《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2006年5月),落凼矿区所在的绿水乡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生态区→ 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生态区→ 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稀树- 灌丛- 草地生态亚区→ 金沙江下游资源开发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按照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三级区特征表,项目区为II 3 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稀树- 灌丛- 草地生态亚区,II3 – 1 攀西矿产- 水力资源开发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该区域受山地地形和干热气候影响,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自下而上有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亚热带针叶林、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亚高山灌丛与草甸等。河谷区生态脆弱,土壤侵蚀敏感性程度高。该区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存在着一定的土地退化和裸岩化的现象,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频发,外来物种紫茎泽兰的入侵与蔓延十分严重”;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冶金工业、水电业和旅游业,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保护植被,防止有害生物入侵。注意防止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不利影响,减少入江泥沙量,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控制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等”。 根据《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川府发〔2013〕16号),矿区位于所属会理县属于四川省重点开发区→ 点状开发城镇,该区域为省级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同时也是四川省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安宁河流域;区域矿产,生物、水能资源丰富,优势产业国内外竞争力强,是国家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地区。该区域的生态特点是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增强产业竞争能力,适度推进点状开发优势矿产,水能资源,促进资源加工转化,推进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优势矿产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该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的钒钛和稀土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开发基地、全省重要的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要求该区域在加强资源综合勘探,合理利用的同时,也提出了“以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干热河谷和山地生态恢复与保护,加快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和环境恢复治理”。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论文)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指导教师:卢修元) 【内容摘要】水利是属于国家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建设指标,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更是关乎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水资源蕴含量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为6.76亿kw,可能开发利用的达3.78 亿kw,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水资源开发程度只达到19.30%,与发达国家60%的开发程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水力资源开发仍显得任重而道远。但是水利工程的兴建,特别是大型水库的形成,将使周围环境发生明显改变。因此避免或减轻不利影响,充分利用水资源,是水利工作者在进行水利规划建设时必须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问题对策的探讨科学发展 【正文】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业、工业大力发展,对于电力需求量也相应增加。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产生的影响。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环境影响方面,与其他工程相比,水利水电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之一。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大多数就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破坏了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使的河流局部形态均一化和非连续化,从而改变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天然河流上需、修建水利工程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引起局部河断水流的水深、含沙量等的变化,进而影响河流上游及下游的水文泥沙发生变化。而水文、泥沙的改变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动力。进而影响到河流的水温、水质、地质环境以及局部地区的气候。首先,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因为水库具有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使的水库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当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发射率,从而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水温的变高就会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尤其是对于下游的鱼类繁殖不利,导致推迟鱼类产卵期。其次,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最后,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该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可能引发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形成。 2 .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主要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及运行过程中。一方面,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大

成都大熊猫基地写景作文

成都大熊猫基地写景作文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成都的大熊猫基地。熊猫被称为“国宝”,现在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十分稀少。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大熊猫博物馆,里面就讲述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还有许多大熊猫 珍贵的照片。 接着我们来到大熊猫影院,看了一段关于大熊猫出生,从幼儿到成年的全过程。让我 们对大熊猫的生长有了充分的了解。 再接着我们来到了大熊猫1号别墅,于是我们就可以在户外见到熊猫了,有幼年熊猫,小熊猫,和成年熊猫。他们都在别墅旁的草坪上活动,有的在吃竹子,有的在晒太阳,有 的在追逐嬉戏。有趣极了。 最后我们来到了,小熊猫公园。没想到大熊猫基地,还有很多小熊猫。大家可别以为,小熊猫是大熊猫小的时候,其实,大熊猫和小熊猫是两种不同的动物。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不知不觉中逛完了整个基地,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今天真是 快乐的一天。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上午,爸爸开着车载着我们五口之家去成都熊猫基地游玩。 检票进入熊猫基地景区,随着人流第一站来到了天鹅湖景点。我第一眼看见的是湖面 上游来游去的天鹅是黑色的,我就自言自语地发出疑问。卖鱼食的阿姨听到告诉我说,这 里只有黑天鹅。湖岸上有许多游客都在观赏水中彩色花鱼,有人拿着鱼食抛到水里,成群 结队的花鱼都游过来抢食。这时,有几个外国叔叔像是大学生,跪在岸边,双手伸进水里 捉鱼,不管动作有多快,都没有逮到鱼。我觉得很好玩,就让妈妈给我买了一包鱼食,不 断地抛到水中,看着鱼儿、黑天鹅都过来抢食,感到很开心。 我又换了一个地方抛洒鱼食,鱼儿又扎堆在我的面前。外国叔叔看我面前鱼很多,也 跑过来伸手捉鱼,衬衫都弄湿了也没有抓到一条鱼,可是他们依然乐此不疲,显得很快乐 的样子。 我的鱼食没有了,可我玩性未尽,还要叫妈妈再买鱼食。妈妈说这是最后一次了。妈 妈给了我钱,我高兴地再买了一袋鱼食。我发现前面有人在喂黑天鹅,就跟妈妈走过去。 只见一个比我大一些的姐姐将鱼食倒在手掌里,对着一个天鹅伸去,天鹅就慢慢地游过来 伸着长长的脖子吃着。我学着那个姐姐的样子,跟黑天鹅来了个亲密接触,进行了一次有 意义的交流。 我们游玩的第二站是“小熊猫太阳产房”和“大熊猫别墅”。先来到了小熊猫产房, 里面不许游人进入。在小熊猫产房外面的树林中间,有三只大熊猫在睡觉。平时只是在影 视里、图画里看到的大熊猫,现在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好激动啊!我要好好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