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装饰艺术

紫砂壶装饰艺术

宜兴紫砂壶的十大特点综述

宜兴紫砂壶的十大特点 1. “宜兴茗壶,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又“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上述为古人总结的心得,易言之,以紫砂壶来泡茶,只要充分掌握茶性与水温,当可泡出“聚香含淑”、“香不涣散”的好茶,比起其它材质茶壶,其茶味愈发醇郁芳香。 2. 紫砂壶“注茶越宿,暑月不馊”,茶汁不易霉馊变质,且不易起腻苔,所以清洗容易,不费周章。值得一提的是,此处所指的“暑月不馊”,即夏日隔夜亦不馊,虽然就茶道而言,理应“旋沦旋啜”、“宜倾竭即涤去停渣”,即随泡随饮,事毕即清除茶渣,但现代人生活繁忙,将茶渣留于壶中数日亦是常事。对此,清人吴骞记载了他的洗壶妙方﹕“壶宿杂气,满贮沸汤,倾,即没冷水中,亦急出,冷水泻之,元气复矣。”读者不妨一试。 3. 紫砂陶是一种介于陶和瓷之间,属于半烧结的精细茶器,具有持殊的双气孔结构,透气性极佳且不渗漏。由于这种特性,所以它能吸收茶汁,壶经久用,自然能于内壁累积出“锈(茶山)”,此时即使不置茶,叶,单以沸水冲入亦能泡出淡淡的茶香来。(也由此可知“一壶不事二茶”的原因)。 4. 紫砂茶具使用越久,不但壶身光泽越加光润,而且据《阳羡茗壶系》载﹕“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闇然之光,入手可鉴”,此即指常用干布摩拭,更显气韵温润,这也正是国人热衷的“养壶”。 5. 紫砂器具有耐热性能,冷热急变性佳,寒天腊月即使注入沸水,也不易因温度遽变而胀裂。(壶身有暗伤者,另当别论。) 6. 紫砂砂质传热缓慢,执用时较不易烫手,且性耐烹烧,可放在温火上炖煮,所以用紫砂制成的砂锅十分受到人们的欢迎。此外,紫砂因传热慢,所以保温亦较持久,此点对于半发酵茶而言,更是一项难得的特点。 7. 紫砂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延展性,配合以特殊且精准的制壶技艺,所以成品口盖严密,缝隙极少,减少了含霉菌的空气流向壶内的管首,相对延长了茶汤变质的时间,有益人体健康。 8.砂泥色多采,且多不上釉,透过历代艺人的巧手妙思,便能变幻出种种缤纷斑斓的色泽、纹饰来,加深了它的艺术性。 9. 紫砂泥的可塑性高,虽不利于灌浆成型,但其成型技法变化万千,不像手拉坯等轮转成型法,只限于同心圆范围,所以紫砂器在造型上的品种之多,堪称举世第一。 10.紫砂茶具透过「茶」,与文人雅士结缘,并进而吸引到许多画家、诗人在壶身题诗、作画,寓情写意,此举使得紫砂器的艺术性与人文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紫砂壶的泡养及使用

彭湃 浅谈紫砂壶的装饰技法与出新

浅谈紫砂壶的装饰技法与出新 彭湃 (宜兴214221) 宜兴紫砂自明清以来,其装饰技法层出不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八种:(1)材质运用。明代早期的制壶大家时大彬,常在紫砂泥中杂以?砂土,成陶后壶面上闪现出浅色的细小颗粒,产生“砂粗、质古、肌理匀”的奇妙效果。鉴赏家称之为“银砂闪点”,还赞美它“珠粒隐现,更自夺目”。在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的绞泥装饰,选用泥质相近的不同颜色的泥绞在一起,烧成后产生如云纹、大理石纹等斑斓多彩的效果;(2)线面装饰。纵向的线面装饰即筋纹壶,如供春的“六瓣圆瓤壶”、时大彬的“玉兰花瓣壶”等,横向的线型装饰有灯草线、子母线、云肩线、凹凸线等。如徐友泉的“仿古虎錞壶”,壶的肩部就采用了灯草线装饰;(3)雕漆装饰。这是宫廷装饰的技法,在紫砂壶外通体髹十几层红漆,四面开光,内雕刻不同的花纹、山水、人物等,见故宫藏“宜兴窑时大彬款紫砂雕漆四方壶”;(4)泥绘装饰。清代宫代宫廷藏“宜兴窑御题诗烹茶图壶”,此壶一面为泥绘的《庭院烹茶图》,有庭院、山石、树木、文人品茶等画面,用同色泥绘成,形象生动逼真,线型纤细精到;(5)陶刻装饰。“宜兴窑御题诗烹茶图壶”的另一面为陶刻的乾隆御题诗《雨中烹茶泛游书室有作》用隶书阴刻,笔画精到,诗书双美;(6)雕塑装饰。由于紫砂泥有极佳的可塑性,可把大自然之美集于一壶,成为立体的画。如清代塑器大家陈鸣远的“梅桩壶”、“松段壶”,形态逼真、美不胜收;(7)镶嵌工艺。以镶金银丝为主,先在坯体上刻出凹线,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案,在烧成后把金银丝镶嵌进去,工艺的难度是金银线面与壶面的平整度要保持一致;(8)印板装饰。印板装饰接近于泥绘,比泥绘更便捷,只要先刻好印板贴在器皿上,把泥嵌入印板的凹线内,取下印板,把线或面清理清晰,节时节工。如近代蒋祥元制“鸿禧壶”、“鸿禧”两字,即是用印板印成的。紫砂壶的装饰技法还有镂空雕刻、珐琅彩、粉彩装饰等,都是极尽工巧,把紫砂壶装扮得琳琅满目。 “明式桔纹壶”(见图1)为传统装饰工艺与现代装饰工艺相结 合的精心之作,明代时大彬的高徒徐友泉对壶的泥色很有研究,周 高起《阳羡茗壶系》载徐友泉的泥色有“海棠红、硃砂紫、定窑白、 冷金黄、淡墨、沉香、水碧、石榴皮、葵黄、闪色、梨皮诸名。种 种变异,妙出心裁。”文中记载,紫砂壶的泥色至徐友泉已经是变 化多端、美不胜收了。但泥色中仿果皮的,仅有“石榴皮”、“梨皮”。 继承传统必须与创新相结合,我心慕明代大家的制壶及泥色调配的 卓越才能,打算设计一款既有明代风格,在壶色上又别出心裁的新 壶式,“明式桔纹壶”就是在长期的酝酿中设计创作的。 学习传统常有一个从渐悟到顿悟的过程,“惭悟”是长时间的思考,心中有一个设想,但如何着手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顿悟”是由于生活中受某一方面的启示,悟出了一个道理,豁然开朗,需要设计的东西有了一个明晰的样子。“明式桔纹壶”是我在看电视里介绍的银壶制作的锤击工艺产生了联想,这种锤击工艺别具一格,其锤痕清晰明快,很有特色,与“供春壶”的压痕、刻痕、划痕的全手工制作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式桔纹壶”的壶式,为仿明周季山的“菊钮巨轮壶”,颈加高,加底,改坡盖为平盖,改直嘴为二弯嘴,改菊形钮为扁圆珠钮;“菊钮巨轮壶”的把圆中寓方,“明式桔皮壶”的把去方就圆,圆转自如。“明式桔纹壶”的桔皮纹饰,在传统中的紫砂壶文献中未见有记载,也未见有实物遗传。在当代壶艺家的作品中也未见有类似的作品。仿桔皮与“供春壶”的仿银杏树的树瘿,都有一个妙造自然、生动逼真的要求,桔子是大家常见的东西,要用紫砂的塑饰技法把它仿得惟妙惟肖,有相当大的难度。 “看似寻常却艰辛”,“明式桔纹壶”的装饰,在材质的运用上以原矿紫红泥制作身筒及盖、钮、嘴、把。在拍打身筒成型后用明针把壶的各个部位都砑光,然后用粗细不一的黄色段泥颗粒均匀地散在壶的各个部位,用竹片把这些颗粒压入壶面,补脂泥并再次用明针把壶面砑光;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锤击工艺,用牛角自制前端为圆锤形的锤击工具,按大小和形状分有不同的三种规格,手握牛角锤,在壶体及盖、把、嘴、钮、底处锤击出大小深浅不一的凹痕,这些凹痕与它边上的凸痕就像桔子的表面一样,充满着不确定性及自然的动感。这种装饰费时费工,上百次、上千次的锤击,自己不仅没有

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

xx紫砂壶大师名单 ,xx紫砂壶名人录 宜兴紫砂壶,始于明代正德年间。宜兴紫砂壶是艺术品,它形制优美,颜色古雅。另一方面,它又是实用品,明清两代,伴随着瓷器的兴盛,宜兴紫砂器艺术也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 历代宜兴紫砂壶名人录-明代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 【金沙寺僧】【供春】【元畅】【时朋】【董翰】【赵梁】【李茂林】【时大彬】【徐友泉】 【李仲芳】【陈仲美】【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邵盖】【陈信卿】【陈正明】【闵鲁生】 【沈君用】【徐令音】【徐展】【陈子畦】【陈光甫】【沈君盛】【项真】【陈和之】【陈挺生】 【承云从】【周季山】【徐次京】【陈用卿】【惠孟臣】【沈子澈】【项圣思】【邵旭茂】【陈辰】 【梁小玉】【蒋时英】【邵二孙】【闵贤】【项子京】【陈煌 图】 历代宜兴紫砂壶名人录-清代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 【王友兰】【华凤翔】【陈鸣远】【袁郁龙】【金士恒】【许龙文】【陈汉文】【范章恩】【惠逸公】【潘大和】【陈鸿寿】【壶痴】【范庄农家】【味清老人】【元茂】【许伯俊】 【继长】 【徐飞龙】【汉珍】【王南林】【阳友兰】【杨履乾】【邵盘珍】【萼圃】【杨彭年】【杨凤年】 【瞿应绍】【葛子厚】【杨宝年】【邵大赦】【吴玉亭】【邵景南】【郑宁候】【冯彩霞】【邵大亨】【申锡】【蒋德林】【何心舟】【王东石】【文旦】【范鼎甫】【古莲子】【矿成】【邓奎】【梅调鼎】【潘虔荣】【邵梭根】【邵维新】

【史维高】【杨季初】【朱坚】【赵松亭】【瞿子冶】【陈伯芳】【朱石梅】【邵行然】【范勤芬】【张春芬】【吴大澂】【汪淮】【周永福】【王東石】【陳光明】【方曾三】【楊继光】【蒋祯祥】【陈介溪】【邵基祖】【张怀仁】【江案卿】【吴月亭】【圣和】【师蠡阁】【思亭】【柏原】【黃彭年】【谦六】【潘仕成】【邵陸大】【汪生义】 历代宜兴紫砂壶名人录-当代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 【黄玉麟】【程寿珍】【俞国良】【范大生】【陈光明】【汪宝根】【汪宝洲】【严光芝】【魏忠明】【葛宝林】【鲍明亮】【戈根大】【彭再生】【秦根林】【诸葛伯勋】【沈孝 鹿】【冯桂林】 【鲍六芝】【邵全章】【陈少亭】【胡耀庭】【范占】【李宝珍】【陈经耕】【范锦甫】【谈尧坤】 【范泽林】【邵宝琴】【蒋祥元】【顾德根】【范林源】【吴纯耿】【朱可心】【高海庚】【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根】【任淦庭】【施金庭】【施福生】 xx工艺美术大师 【顾景舟】【蒋蓉】【汪寅仙】【徐秀棠】【吕尧臣】【谭泉海】【徐汉棠】【李昌鸿】【鲍志强】【顾绍培】【周桂珍】 ★xx陶瓷艺术大师 【xx】 ★xx工艺美术大师 【鲍仲梅】【徐安碧】【邱玉林】【李守才】【季益顺】【吴鸣】【徐达明】【曹亚麟】【谢曼伦】【储立之】【毛国强】【曹婉芬】【沈蘧华】【吕俊杰】

浅析宜兴紫砂壶刻绘艺术_华珊

Vol.22No.6(Serial No.190)FOSHAN CERAMICS 1前言 品茶是我国民间自古而来的雅事,自唐代以来,它已在日常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演绎成格调高雅的茶文化。泡茶需要茶具,因此起于宋代兴于明清时期的紫砂壶逐渐受人青睐,紫砂壶原产宜兴,属陶器,比之瓷器更具古风。它无釉饰、无彩绘,以手工捏制烧成,造型别致、古朴典雅是其艺术特色,而且具有良好的保味功能,适宜泡茶,香味醇郁。 2紫砂的历史 紫砂壶作为一种富有艺术性的手工制品,其灵魂可以说是文人趣味。宋代诗人苏轼住在宜兴时,就喜爱一种提梁式砂壶,即“东坡壶”。至明代出现了“供春壶”,供春原是文人吴颐山的书僮,多年侍读,受到文人习气的濡染,创制出造型新颖、胜似金玉的“供春壶”。时大彬则改前代的大壶为精致的小壶“干奇百状信手出”,风范一变。这也是与时大彬游历娄东时,多与陈眉多、王世贞等文人名士交流有很大关系。清代名手杨彭年干脆与文人陈曼生合作,由陈曼生设计式样,杨彭年来制作,再由陈曼生于壶身刻制书画,最终入窑烧制成壶。难怪后世将杨彭年所制壶称为“曼生壶”,此后不少书画名家都有亲镌书画的壶器,紫砂陶刻兴盛一时。 3紫砂刻绘艺术 紫砂刻绘艺术是紫砂壶最主要的装饰手法,紫砂壶肌理色泽丰富,器表光挺细滑,以其原汁原味的质朴古雅特色著称,十分迎合传统文人的欣赏趣味,再用钢刀进行篆刻作为装饰。紫砂壶由于历代文人的参与,留下许多切茶、切壶的壶铭,因而陶刻铭文内容丰富多彩,使紫砂壶一跃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文房用品。 紫砂刻绘常见刀法有:双刀直人法、单刀加刀法、三刀法(由双刀直人法和单刀加刀法演变而来)、沙地法、冲刀法等等。以点、线、面的表现形式刻画出绢秀瓢逸的神韵。深厚苍劲的金石味内涵装点于紫砂陶上,让人赏心悦目、倍受青睐。 紫砂刻绘装饰有别于其他陶瓷雕刻,紫砂壶的器表非平整的表面,通常具有较大弧度与倾斜度,及多线条等复杂的造型,刻绘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从刀法来说,要充 浅析宜兴紫砂壶刻绘艺术 华珊 (江苏宜兴214221) 摘要:紫砂陶刻的装饰方法,若以烧成前后来分,在烧成前有绞泥、浮 雕、堆绘、仿古青铜器纹样装饰和陶刻等装饰手法;烧成后的装饰则有釉 彩、抛光和包铜、金银丝镶嵌装饰等多种手法。 关键词:紫砂壶;装饰;刻绘;刀法 52

紫砂壶的造型及装饰艺术

紫砂壶的造型及装饰艺术 宜兴紫砂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名家辈出,代有精品。历代紫砂壶是反映时代风尚的产物,而某个时代的品味,也规范其紫砂壶的造型及纹饰。纵观其历史发展及演变,一般都表现为粗趋精、由大趋小、由简趋繁,复又返朴归真从简行事的过程,即经历古朴、华丽、淡雅三个阶段。陶都名器紫砂壶就是中国工艺品发展及演变的缩影。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向有“方匪一名。圆不一相,文岂传形,赋难为状”之誉。 在古今中外文献上,对紫砂壶有多种称谓,如“茗壶”、“注春”、“茶瓶”、“茗瓶”、“瓦壶”、“泥壶”、“紫瓯”、“砂罂”、“紫砂罐”、“朱泥壶”、“茶注”、“茗注”、“砂壶”、“宜壶”、“砂器”、“紫砂器”等等,名号不一,称谓互异,但都是指宜兴的紫砂壶。 紫砂壶的制作成型都是由手工操作的,以泥片镶接法成型,也有模制的,造型变化多样,不受时代局限。制坯的工具,在明代还极简单。金沙寺僧制壶只用一把竹刀,所谓“削竹为刃,刳山土为之”,到了清初,制壶工具即增加到数十种,主要有椎、碓、钗以及圭形、笏

形、贝形、月形和蝎形等工具。后来制壶工具又增加了搭子、拍子、转盘、直尺、矩车、线梗、明针等;而制造工具的原料也有竹、木、角、石和金属等等。各种各样的工具,适应于各种不同的用途,所谓“意至器生,因穷得变”。 (一)紫砂壶如按造型形式分类,可分为几何形体造型、自然形体造型、筋纹器造型及水平壶和茶器造型四类。在紫砂壶生产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几类造型的壶均有制造,但每个时期生产的主流却有所偏重于不同造型、艺术风格及发展趋势。其造型工艺特点及装饰艺术简要介绍如下:一、几何形体紫砂壶造型,俗称“光货”。光货造型讲究器皿的立面线条和平面形态的变化,以及形体各部位之间的比例关系,或辅以一些简洁的线条装饰,其造型又可分为圆器和方器两种。圆器造型要求达到“圆、稳、匀、正”,要“柔中寓刚”。珠圆玉润之圆中要有变化,壶体本身以及附件的大小、曲直要匀称,比例要恰当,整个造型要端正挺括。紫砂传统造型掇球壶、仿古壶和汉扁壶等,就是紫砂圆器茶壶的典型造型。方器主要有长短不同的直线组成,如四方、六方、八方、长方等。

宜兴紫砂壶发展史初探

2012年第05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5,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81期) Total No .281 收稿日期:2011—12—12 作者简介:王帆(1963—),男,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苏芊芊(1982—),女,吉林通化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艺理论。 宜兴紫砂壶发展史初探 王 帆,苏芊芊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设计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作为“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紫砂工艺,一直以其独到精神的文化内蕴被国内外有识之士所喜爱。然而,学界对紫砂工艺史的研究中一直存在分期混杂的状况,或则分期过于精细抹杀了紫砂工艺的发展线索,或则分期过于笼统无法具体体现时代特征。本文力图从宏观上把握紫砂壶的发展历程,并将其分为滥觞期、成熟期、高峰期与复兴鼎盛期四个时期,从史料、器具以及工艺特征三个方面对每一阶段的紫砂工艺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紫砂壶;发展史;工艺特征中图分类号:J5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5—0112—02 一、宋元时期— ——紫砂壶滥觞期紫砂陶历史悠久,内蕴了数千年的文化韵味。关于紫砂陶的起源,最早则可以追溯至北宋,当时众 多文人的诗文题咏中都出现过“紫泥”、“紫瓯”字样。梅尧臣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中有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诗中的“紫泥新品”被认为是关于紫砂陶的最早记录。此外, 欧阳修在《和梅公仪尝茶》中有云:“喜共紫瓯哈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米芾在《满庭芳》中也提到 “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元代有关元代紫砂壶的记录是明初蔡氏在南京买到元代孙道明用过 的紫砂壶,上有“且吃茶,清饮”草书五字。这些史料中所提及的“紫泥”、“紫瓯”历来都被 认为指的是紫砂陶,然而,它们却只是紫砂泥所作用于盛水煮水的无釉砂器,而不是今天紫砂壶的形式。1976年,在宜兴羊角山附近发掘出了一座长约10米、宽约1米的宋代古龙窑,其中保存了大量早期紫砂陶残器,这些残器以壶、罐为主:壶有高颈壶、矮颈壶和提梁壶,呈紫红色,里外不施釉,从造型和工艺手法上已能看到紫砂陶器的雏形。 紫砂器在宋元显露头角,虽然不是今天紫砂壶的形式,也不具有今天在茶界的位置,但是相关的出土和记录都紫砂壶的滥觞。宋元砂器的生产,也在工艺上为明代紫砂器的完成作了准备,为明代紫砂 器的成熟积累了经验。 二、兴盛明朝— ——紫砂壶成熟期明人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是此期可靠的紫 砂典籍,其中把紫砂器的创制年代定为明朝正德年间。据传,离丁蜀镇西十余里有一金沙寺,庙里的和 尚闲静有致, 习于陶缸瓮者处,用缸泥澄练做成紫砂壶,人遂传用。之后,和尚的技艺被一位伴随主人读 书的书童供春所学到, 使制造紫砂壶的技艺传之于人得到发扬。在紫砂陶艺发展史上,这两位大师的杰出贡献就是把粗陋的日用品升华至精美的工 艺品。 纵观明朝的紫砂器具作品,可谓构思新颖、造型别致、工艺精湛。金沙寺僧的作品只有传说从未发现实物,供春的作品中最有影响、可信度最高的是现 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树瘿壶” 。树瘿壶是目前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完整造型,该壶造型苍古,嘴把有天 然妙成之趣,周身七凹八凸,指螺纹隐现,把内壶身上有篆书“供春”二字,前人称颂为“脱尽人巧殊众 工,神工鬼斧难雷同。”除供春外,明朝著名的紫砂工匠还有李茂林、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等,其中尤 以时大彬为代表。以对时大彬的研究为例,款署“大彬”和“时大彬制”的有四件,除清代墓所出一件外,其余三件分别出于明万历四十年、四十四年和崇祯二年墓中。这些茗壶上起万历二十四年,下迄崇 2 11

浅谈紫砂“和合壶”的自然意趣

江苏陶瓷?陶艺园地2017年04月第50卷第2期53浅谈紫砂“和合壶”的自然意趣 吴国春 (宜兴 214221) 摘要宜兴紫砂壶是一种特殊的陶艺品,它的文化性、工艺性、技巧性都十分强烈, 需要陶艺工作者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并长期深入生活观察,这样创作的作品才有 内涵、有深度。只有娴熟的工艺技巧,才能把作品的内涵表达出来。紫砂“和合壶”以 写实的手法、精妙的工艺,将自然界的莲叶刻画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 手。 关键词紫砂;和合壶;自然意趣 紫砂壶的创作始于宋代,在明清时期发展至顶 峰。紫砂壶艺术发展繁荣的原因,是得到了历代许多 文人雅士的支持,文人们在紫砂壶上题铭刻画,并参 与壶型设计,从而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延展 至壶器的内涵中,这是紫砂壶制作的一个重大飞跃。由于有了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紫砂壶也就带有文 人的审美情趣。历代的中国人尤其重视意趣,于是将 山水、花鸟、人物、博古等图案融入壶器的创作中。历 代文人在参与设计的过程中,还发挥了陶刻、泥绘的 优势,将诗词、山水画等运用在壶器的装饰中,借以 言志、得以抒情,不仅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还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书法、诗词、绘画等多种艺 术形式集中在紫砂壶器上相映成趣,艺术的完美结 合常使茶客 们爱慕不已。 现以这款紫 砂“和合壶” (见图1)为 例,分析陶 刻、泥绘在紫 砂壶器上的 应用。图1和合壶 1紫砂“和合壶”的造型 紫砂“和合壶”的造型古朴端庄,韵味清明洗练。壶身如一片倒置的荷叶,壶体上的荷叶纹理疏密有 致;壶钮的造型捏塑成了荷梗的形状,与壶身的造型 呼应;壶嘴曲环有度,仿佛卷起的小荷叶;壶把也捏 塑成了荷梗的形状,也与壶器的整体造型呼应。壶嘴、壶钮与壶把三点一线,比例协调。远观此壶,身如 一片倒置的荷叶,叶脉的纹理清晰,线条舒展流畅、匀称柔和,风格清和 恬淡、宁静祥和,给人 以清静气爽的感觉。 统观此壶,荷塘的景 色如在眼前,令人回 味。将紫砂“和合壶” 倒置过来,观察壶器 底部(见图2),只见寥 寥数笔便将荷叶的形 状清晰地显示出来。图2和合壶底部 2紫砂“和合壶”的装饰艺术 紫砂泥绘艺术是紫砂壶最主要的装饰手法之 一,紫砂壶肌理色泽丰富,器表光挺细滑,以其原汁 原味的质朴古雅特色著称,十分迎合传统文人的欣 赏趣味。这款紫砂“和合壶”尤为出色的地方是对泥 绘技艺的运用。此壶的壶腹非平整的表面,具有较大 的弧度与倾斜度,多线条等复杂的造型刻绘起来有 一定难度。为了充分表现荷叶在紫砂壶泥坯上的质 感,不求雕琢的多么工整,但求能够突出线条的流畅 自如,使刻绘的荷叶气韵生动、摇曳生姿。 3紫砂“和合壶”的自然意趣 紫砂“和合壶”以荷叶入题,体现了大自然的意 趣。从唐代大诗人王维始,书印同画。自宋代发端,中国文人画与诗同源,元、明、清三朝尤盛。由于中国书 法的理论与实践几乎包含着中国画用笔的全部美学 收稿日期:2017-03-04

[宜兴,紫砂壶,造型]浅谈宜兴紫砂壶的基本造型

浅谈宜兴紫砂壶的基本造型 摘要:目前,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自然形体、筋纹形体三大类。这是历代紫砂艺人细心观察和研究各种物象的形态,汲取了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艺术特点而创作的。 关键词:紫砂壶;基本造型 1 引言 宜兴紫砂壶艺的造型宝库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器型,它汇集着历代紫砂艺人的才智,经过数百年的提炼创造,紫砂壶的定型可谓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目前,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自然形体、筋纹形体三大类。这是历代紫砂艺人细心观察和研究各种物象的形态,并汲取了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艺术特点而创作的。 2 宜兴紫砂壶的基本造型 几何形体分为圆器和方器二种。这两种造型都是以几何形的线条装饰壶体的,甚至有的器形本身就是一种几何图形。 圆器:圆器造型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紫砂圆器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敦庞周正、转折圆润、隽永耐看。掇球、仿鼓壶、汉扁壶是紫砂圆器造型的典形作品。圆器的造型规则要求是“圆、稳、匀、正””。它的艺术要求必须是珠圆玉润,口、盖、的、嘴、把、肩、腰的配置比例要协调和谐,匀称流畅,使器型上达到“柔中寓刚,圆中有变,厚而不重,稳而不笨,有骨有肉,骨肉亭匀”。 方器:方器造型主要由长短不同的直线组成,如四方、六方、八方及各种比例的长方形等。方器造型,方中藏圆,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给人们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历来有很多出色的方器造型,如四方壶、八方壶、传炉壶、瓜棱壶、僧帽壶等。方器造型要求“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以直线、横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器型的中轴线、平衡线要正确、匀挺、富于变化。方器除口、盖、的、把、嘴应与壶体相对称外,还要求做到“方中寓圆,方中求变,口盖划一,刚柔相称”。 自然形体:塑器造型一般称为“花货”,是对雕塑性器皿及带有浮雕、半圆雕装饰器皿造型的统称。将生活中所见的各种自然形象和各种物象的形态透过艺术手法,设计成器皿造型,如将松竹梅等形象制成各种树桩形造型,或者是在圆器及方器选器上运用雕、镂、捏塑等手法,将自然形体变化为造型的部分,如壶的嘴、把、钮,或者是在造型的显见部位施以简洁的堆雕装饰。这种壶艺造型规则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造型不仅应具有适度性的艺术夸张,又应著意于风格潇洒”。紫砂塑器不仅应形象生动,构图简洁,而且应巧妙地利用紫砂泥料的天然色泽来增强其艺术效果。 筋纹形体:筋纹器造型的特点是将形体的俯视面作若干等分,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组织于精确严密的结构之中。筋纹器造型纹理清晰流畅,口盖准缝严密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筋纹器壶艺造型要求“上下对应,身盖齐同,体形和谐,比例精确,纹理清晰,深浅自如,明暗分明,配置合理”。近代常见的筋纹器造型有合棱壶、半菊壶等。

宜兴紫砂壶调查报告

宜兴紫砂壶调查报告 报告日期:2011年11月1日 调查目标:紫砂壶 目录: 一、产品概述 二、产业链分析 三、中国紫砂茶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四、紫砂茶壶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对比分析 一、产品概述 宜兴紫砂壶,始于明代正德年间。宜兴紫砂壶是艺术品,它形制优美,颜色古雅。另 一方面,它又是实用品,明清两代,伴随着瓷器的兴盛,宜兴紫砂器艺术也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邵友兰,清道光年间人,是当时的制壶名家之一。也是当代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祖母的前辈人。邵友兰善做仿古器型,尤以“配泥精致,质坚如玉为一绝”。所用印章有椭圆式带边纹的“阳羡邵友兰制”,还有带边的方章“友兰秘制”,小印楷书“友兰”二字,铭刻一般署名“二泉”所作。由于紫砂艺人的印章材料坚固,一般可以沿用若干年,甚至终生都在使用,因此 印章款的鉴别是判断紫砂壶作者的一个直接依据。 1950年至1960年的宜兴紫砂壶,是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品种,这个时期的紫砂工艺,可以说是紫砂制造工艺能够流传至今、发扬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历经战乱的宜兴紫砂从业者仅存五十多人,而制壶的老艺人更只剩下二十多人。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老艺人组织起了合作社,恢复了紫砂壶的生产。这个时期出现了朱可心、王寅春、蒋蓉、顾景舟、吴云根、裴石民等一批壶艺大师,这些大师的作品,精品迭出,砂质优良,工艺规范,受到了壶具收藏爱好者的追捧与青睐。 二、产业链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安溪铁观音凭借原产地的奇特地理优势以及对铁观音文化的市场推广,已经在中国茶叶市场上一枝独秀,并且从一个区域性的市场逐步演变成全国性市场,铁观音市场容量不断扩张,与铁观音成功的市场运作法子是分不开的。 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随着收入进步,铁观音逐步进入到人们的日常消费里面,喝茶已经形成一种消费文化,成为人们休闲、商务、时尚的一种生活法子,被市场认可后,铁观音的重复消费特性成了产业强有力的支撑因素。 三、中国紫砂茶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紫砂茶壶行业主要经济特性、行业生产分析(产能、产量、供需)、市场分析(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以及区域市场分析)、产品价格分析、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组群、竞争因素等)、工艺技术发展状况、进出口分析、渠道分析、产业链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析、行业的主导驱动因素、政策环境、重点企业分析(经营特色、财务分析、竞争力分析)、行业风险分析、市场前景预测及机会分析、以及相关的策略和建议。

浅谈_世间茶壶之首_宜兴紫砂壶_孙跃强

紫砂壶的出现始于宋代,而紫砂工艺的真正鼎盛期是明代,当时紫砂工艺异军突起,陶壶应运而生,风靡天下,人们不再垂青于用金、银、锡、瓷所制的茶具,而偏爱平淡质朴的紫砂陶制茶具。明清时期紫砂陶器盛行于世,宜兴紫砂壶始于明代正德年间。 宜兴紫砂壶是艺术品,也是生活的实用品,它形制优美,颜色古雅,既能衬托出主人的高雅,又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伴侣。 人性本能追求真善美,宜兴紫砂陶土质地完美,理所当然受到人们钟爱。紫砂陶壶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经选泥、养土(窖藏一段时间)、洗泥等许多工序后才能制作,并因泥色和质地的不同,泥料呈现出各种色彩,如石黄泥呈朱砂色、天青呈暗肝色等,而制陶艺人往往又以不同质地的陶土加以调和、进行创新———如老泥与天青泥、石黄泥调和即呈古铜色;梨皮泥和细白泥调和呈淡墨色等等,人们通常见到的紫砂壶,主要原料是紫砂泥,其颜色紫红,质地细腻柔韧。烧成后的紫砂壶分几十种颜色,主要有海棠红、猪肝红、大刺红、葵黄、芝麻黄、豆青、墨绿、榴皮、葡萄紫等。又有圆球、鹅蛋、冬瓜、束腰、美人肩、将军盔等各种壶体变化造型,可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紫砂壶的外型款式虽千姿百态,但大体可分为四大类型:光素型、仿生型、艺术型、特种型。 “光素型”这类壶,外形简朴无华,表面光滑,富有自然光泽,根据圆球、圆柱、四方、八方等几何形状为依据而制作。常见的有圆壶、四方壶、六角菱花壶、直腹壶等。“仿生型”这类壶以塑捏为主,做工精巧、结构严谨,多仿照树木和花卉的枝干、果实、叶片及动物或生活用品的形状制作,栩栩如生、质朴亲切,常见的有松段壶、梅桩壶、扁竹壶、南瓜壶、鱼壶、猫壶、船形壶、蒲包壶等。“艺术型”这类壶不仅造型多变,往往又集书画、诗文、雕塑、泥绘、彩绘、包锡镶嵌等于一体,给人以综合性的艺术享受。常见的有浮绘山水壶、 双喜壶、汉简壶等。“特种型”这类壶包含两个品种:一是含有现代陶艺意味,不受传统壶艺约束,充分展示作者个性并刻意创新的紫砂壶;一种是专门为福建、广州、台湾啜饮乌龙茶制的特殊茶具,又称功夫茶具。此类紫砂壶体态娇小,容量一般在50~100毫升,而与壶配套的茶杯更是小得出奇,容量仅5毫升左右。 随着收藏的不断升温,沉寂了几年的紫砂壶收藏重新热了起来,那么如何鉴赏新紫砂壶呢?至少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造型:新壶的造型及外观要美。一般讲,造型要古朴、大方、端正,过分花哨的往往显得俗气,紫壶的身价高于花壶就是这个道理。二、质地:紫砂壶是用紫砂制作的,紫砂质地的好坏,事关重大。通常来说,胎骨要坚,色泽要润,要有砂质感,不能是泥沙感。因此,选壶时可以用壶盖轻轻敲壶口,以能发出轻微的金属声者为佳。三、手工:手工即紫砂壶制作工艺,除了紧密程度外,壶把、盖纽、壶嘴得呈一线,把顶端、口平面、嘴往上端,看是否呈一平面。另外,壶口出水要流畅。四、大小:根据传统收藏习惯,应以盛水量300毫升的为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手壶”,意思为以能一把抓得起的为标准,太大显得木讷,太小则显得小气。五、知名度:这一点也很重要,知名度包括两方面:一是制作者的知名度,另一是该壶所承载的文化内容的分量。 我们宜兴紫砂陶不仅气孔率高,而且形成一个套一个、一个通一个的气孔网络,这些气孔犹如千姿百态的雄伟壮观的宜兴著名溶洞的缩影,这也就是宜兴紫砂陶具有良好透气性、紫砂茶具具有泡过茶后留香不散的根本原因。 这种特殊性能的紫砂泥。在宜兴地区以外是难以取得的。江苏省陶瓷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与从事紫砂研究的艺术家采用紫砂壶、瓷壶、玻璃壶作了沏茶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紫砂壶泡茶具有的色香味均明显优于瓷壶和玻璃壶。 古人道:宜兴茗壶“无铜锡之败味,无金银之奢靡,而善蕴茗香”、“泥质形诸于文字而能令人意会,有若天象之五彩至难以文辞形容”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人类的文化素质得到空前的提升,生活要求高品位,用具需求功能日用,也可养性怡神,紫砂陶正好符合了人们这种高品位的把玩要求,“人间行迹如蓬转,物外禅心若镜虚,飞起竹边双白鹤,谈玄未已煮茶初”,将烹茶视为修身养性的一门功课,自然而然烹茶的茶具也应运而生,并发展出一种淡雅的与饮茶人士身份配合的如“宜兴陶器的茶壶”这种上好的紫砂陶材质所制成品。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下转第119页) 孙跃强 (江苏宜兴,214221) 浅谈<世间茶壶之首> —宜兴紫砂壶 摘要:宜兴紫砂壶是艺术品,也是生活的实用品,它形制优美,颜色古雅,既能衬托出主人的高雅,又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伴侣。关键词:艺术品;实用性;收藏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6-126-02 126--

汪庆明浅谈紫砂壶的文化艺术

汪庆明: 浅谈紫砂壶的文化艺术 汪庆明紫砂艺术 汪庆明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紫砂专业人才库会员 江苏省陶瓷协会会员 汪庆明,代表作“金奖”作品 1.宝菱 2.壶中福(大韵德钟) 3.龙行天下 4.上新桥 5.子冶石瓢

《宝菱》荣获2014年首届沈阳·宜兴紫砂精品文化节金 奖 《壶中福》荣获山东省第二届工艺美术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览会2014“神龙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龙行天下》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 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上新桥》荣获第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子冶石瓢》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 览会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汪庆明紫砂艺术 紫砂壶又称紫砂陶,主要是以采自江苏宜兴的紫砂泥烧制而成。紫砂壶得名于世,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紫砂壶所泡之茶“色香味皆

蕴”。紫砂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俗称“富贵士”,原产自江苏宜兴黄龙山,深藏于岩石层下。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紫泥,其特性颇类制瓷原料,可塑性强,泥坯韧性高,适宜塑造各类壶型;绿泥与红泥(或称朱泥)质量较次且产量也少,一般只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装饰涂料,较少用来制作完整的紫砂壶。 汪庆明紫砂艺术 紫砂壶成型工艺特别,手工成型是主要方法。从古至今,紫砂壶绝不是简单的泥巴捏制和堆砌,而是整个作品的和谐共鸣。通过泥色、质地、造型、装饰的整体搭配,从不同层面彰显了做壶人的人生感悟,展示属于自己的生活的文脉,大处有形,小处有情,散发着优雅的文化气息,激发出引人入胜的美感。其造型式样更是极为丰富,在做壶人手下,天地万物皆可幻化为壶,皆可把玩于掌心之中。瓜果梨桃、人物众生,在做壶人手中一跃而出,自然会把不同的情感和愿望带到壶上。这是的紫砂壶可传情、可达意,通过紫砂可以寄予万事、万物、万种情愫于在这小小的壶上,令赏壶人思绪万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