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个体化用药检测样本收集要求

肿瘤个体化用药检测样本收集要求
肿瘤个体化用药检测样本收集要求

肿瘤个体化用药检测样本采集指南

一、总述

利用荧光定量PCR平台进行肿瘤个体化用药检测,需要采集受检者样本以提取DNA。根据患者所检测项目的不同要求采集不同的样本,检测项目多的客户建议除组织样本外同时采集血纱样本:

1.组织样本(可用于检测基因表达、其因多态性和基因突变及FISH);

2.血纱样本(可用于检测基因多态性)。

二、组织样本的采集

1.如果为未染色白片,石蜡片要求,厚度约5-10um,表面积大于1cm2,8-10片以上,或石蜡卷若干,常温送检。

2.石蜡包埋蜡块

蜡块中组织体积大于1.5cm。

3.新鲜组织

穿刺标本:肿瘤组织长度至少1cm,2-3条;手术标本:病变部位肿瘤组织,黄豆大小2-3个;内窥镜标本:绿豆大小肿瘤组织,数个;组织浸没于保存液或Trizol中,2-8度冷藏送检

三、血纱样本的采集

1. 采样工具备齐采血样工具

一次性医用手套、消毒纱布、采血针、小纸袋和消毒棉签。

2. 采样步骤

1)从采样袋中取出一次性手套、采血针、小纸袋和消毒棉签,检查棉签包装有无破损(如有破损请勿使用),从小纸袋中取出消毒纱布备用;

2)采血前请先按摩左手中指或无名指指尖部位,使指腹血液充盈;

3)采样者带好一次性医用手套,从密封的包装中拿出消毒棉签,对采样部位进行消毒;

4)消毒完毕后,待采样部位干燥,左手用力捏住被采样的手指,右手用一次性采血针快速扎入后拨出,挤压采血点的周围,让血液流出后,沾在消毒纱布的不同部位,注意切勿揉搓血纱,取血量为4滴以上;

5)采样完毕后,用消毒棉签轻压采血部位,使其止血;

样本在室温下自然干燥30分钟以上,注意不要使血样污染。等血样纱布充分干燥后,将其放回装有干燥剂的小纸袋中。

6)填写完整取样单和采样日期,完成上述操作,邮寄样本至检测公司。

抗肿瘤药物个体化用药OK

个体化用药---抗肿瘤药物 摘要综述抗肿瘤药物个体化用药的现状和应用前景,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抗肿瘤药物个体化进行总结和分析。抗肿瘤药物的个体化可以提高药物疗效及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将成为肿瘤治疗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肿瘤;抗肿瘤药物;个体化用药; 一、肿瘤的概述及分期 1.1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一般认为,肿瘤细胞是单克隆性的,即一个肿瘤中的所有瘤细胞均是一个突变的细胞的后代。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所有的恶性肿瘤总称为癌症(cancer)。 1.2 TNM分期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用的肿瘤的分期系统。首先由法国人Pierre Denoix于1943年至1952年间提出后来美国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the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逐步开始建立国际性的分期标准,并于1968年正式出版了第1版《恶性肿瘤 TNM分类法》手册。目前它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和医学科学工作者对于恶性肿瘤进行分期的标准方法。 TNM分期系统是基于肿瘤的范围(“T”是肿瘤一词英文“Tumor”的首字母),淋巴结播散情况(“N”是淋巴结一词英文“Node”的首字母)

,是否存在转移(“M”是转移一词英文“metastasis”的首字母)。 1.3 TNM分期标准

1.4 每一种恶性肿瘤的TNM分期系统各不相同,因此TNM分期中字母和数字的含义在不同肿瘤所代表的意思不同。TNM分期中T,N,M确定后就可以得出相应的总的分期,即I期,II期,III期,IV期等。有时候也会与字母组合细分为IIa或IIIb等等。I期的肿瘤通常是相对早期的肿瘤有着相对较好的预后。分期越高意味着肿瘤进展程度越高。I A期不化疗;I B期有争议;I B期---IIIA期先手术,再化疗;B期先化疗,再可能手术;IV期以化疗为主或对症支持治疗。 二、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用法用量的选择 2.1 临床实践中化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有几处与说明书的不一致,如下例,应该如何选择参照标准?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临床意义: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是药物治疗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临床药物治疗失败与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其中各种药物相关代谢酶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成为影响患者药物治疗有效性及毒副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明确患者基因多态性(SNP)是药物精准治疗的前提。目前为止,美国FDA已批准了有约140个需要基因信息指导才能准确治疗的药物,CFDA也推荐卡马西平等药物通过筛查基因避免发生诸如表皮剥脱性皮炎严重不良反应。仁济医院检验科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开展基于患者基因SNP的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项目。具体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项目见“检验信息-临床分子诊断菜单”。 采血时间:周一至周六门诊时间 检测时间:周一至周五 报告时间:5个工作日 高敏HBV-DNA(检测下限20 IU/mL)检测

临床意义:为了满足临床对乙肝患者病毒DNA基线水平评估、药物疗效与耐药监控、治疗终点判定及治疗后复发的早期检测。检验科开展高敏乙肝病毒DNA (高敏HBV-DNA)检测。高敏HBV-DNA检测灵敏度高(检测下限20 IU/mL),线性范围宽(20 – 109 IU/mL),核酸提取、纯化、加样实现全自动化操作,降低人为误差,提高检测准确性。检验过程从核酸提取开始加入内标,全程监控(提取+扩增),防止假阴性。 采血时间:周一~周六 检测时间:周一~周六 报告时间:3工作日 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胎儿非整倍体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临床意义:仁济医院是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的“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进行产筛与疾病诊断”试点单位,为了满足临床诊断需求,检验科和妇产科联合在国家卫生计生委规范要求下开展新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的检测。 无创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检测项目(简称无创DNA)是筛查胎儿染色体疾病,降低出生缺陷的项目,是一种精确的筛查技术,准确率为99%。本项目定性检测孕周为12-24周的高危孕妇(如产前常规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高风险、35岁以上高龄孕妇等)所孕育胎儿的染色体非整倍体(13-三体、18-三体、21-三体)。通过抽取孕妇外周血(8-10mL),通过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母亲外周血游离胎儿

肿瘤标志物检测(详细)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肿瘤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估计2020年全球肿瘤病人将增加到1500万。同样,我国近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每年有160万人患肿瘤疾病,近130万人死于肿瘤恶化;肿瘤疾病死亡率已占死亡人口的1/5。时至今日,对肿瘤疾病仍然以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手术切除或药物治疗为最有效措施。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 ,TM)通常是指那些与恶性肿瘤有关的、能用生物化学或免疫化学方法进行定量测定的,并能在临床肿瘤学方面提供有关诊断、预后或治疗检测信息的一类物质。TM对癌症患者的监控是有益的,往往比临床和影响学检查早几个月,也可追踪和检测肿瘤的复发。在肿瘤治疗期间可根据治疗前后TM的变化来判断疗效,推测预后。 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1、甲胎蛋白(AFP) 约80%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AFP明显升高,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AFP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妇女妊娠3个月后,血清AFP开始升高。孕妇血清中AFP异常增高,应考虑有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可能性。 2、癌胚抗原(CEA) 血清CEA升高主要见于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子宫及子宫颈癌、泌尿系肿瘤等。CEA的浓度与癌症的早、中、晚期有关,越到晚期CEA值越高。 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前列腺癌血清PSA升高,PSA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PSA的比值小于25%者具有高风险的前列腺癌发生率,检出率可达95%。 4、糖类抗原50(CA50) CA50是一个非特异性的广谱TM,肝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胆囊癌、肾癌、子宫癌、卵巢癌、乳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淋巴瘤、黑色素瘤等血清CA50升高。 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小细胞腺癌、成神经细胞瘤患者NSE水平明显升高。 6、糖类抗原125(CA125) 卵巢癌血清CEA125升高,阳性率为61%。宫颈癌、宫体癌、子宫内膜癌也有一定的阳性率。 7、糖类抗原15-3(CA15-3) 乳癌患者CA15-3升高,乳癌初期敏感性约为60%,晚期可达80%。 8、糖类抗原19-9(CA19-9) 胰腺癌、胆囊癌、胆管壶腹癌时,血清CA19-9水平显著升高。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也升高。

迪安肿瘤个体化治疗

迪安肿瘤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治疗前沿简介>> 大规模人群调查和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均发现药物安全性问题是住院病人致死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居于全部死亡原因的第五位。 “全世界每年死亡的患者中,有1/3是药物不良反应所致。这是由传统的给药方式造成的,医生没有考虑人的个体差异,而是千人一药,千人一量。” 周宏灏——我国遗传药理学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法林——常用抗凝药,在美国每年200万患者在服用该药,造成高达10万例严重的副作用,其中包括数千人死亡的。该药个体剂量差异可相差20倍,剂量过大会使病人有出血的危险;剂量太少可能会导致血栓,心脏病,中风,甚至死亡。 最佳用药剂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物相关基因变异,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NP 的复杂性,决定了药物反应的多态性,所以个体化用药,也意味着理想的治疗需要进行全基因组的药物筛选。目前,个体化治疗已经成为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疾病临床治疗的发展方向和最有效的手段。 肿瘤个体化用药及有关检测 目前常用的抗肿瘤化疗药物对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低于70%,约20%-35%的患者接受了不恰当的药物治疗。如果肿瘤治疗能够同病异治、因人而异、实施个体化治疗,将能够大大提高疗效,避免过度治疗和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随着药物基因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等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的出现,分子靶向技术治疗癌症的个体化治疗手段——即从个体基因组中分析和鉴别患者之间存在的疾病相关的个体差异,并利用这些差异来合理的指导临床治疗,已经成为医学界广泛共识。 卫生部2010年11月首次发布了《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明确规定:确诊为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时,应进行相关基因状态检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确定为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接受爱必妥、帕尼单抗(抗EGFR单抗)时,必须检测肿瘤组织的KRAS基因状态。肿瘤细胞表面存在着接收不同信号的通道。抗EGFR单抗通过阻断EGFR二聚体的形成,抑制其下游的细胞内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存活、增值等。但如果KRAS基因突变可旁路激活细胞内信号传导,从而导致抗EGFR单抗失效。所以,通过检测KRAS基因有否突变,医生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区别给药。 南京军总全军病例中心——迪安分子病理诊断中心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是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病理专业科室之一,同时开展医教研全面工作的病理专业科室,2005年首批成为全军临床病理中心。国内独立实验室领跑者——迪安公司与南京军总病理中心整合优质技术资源,发起建立了“南京军总全军病理中心-迪安分子病理真的中心”。配备了领先的技术平台,包括基因芯片、基因测序、实时荧光PCR、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等,多位博士、教授、主任医师亲自指导,旨在为华东乃至全国的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肿瘤分子变了检测、诊断、咨询及学术推广服务。中心是全国性的、少有的具有医疗资质的专业分子病理诊断平台,是您需要的肿瘤个体化用药相关检测服务的最佳选择。

基因检测基因分型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

基因分型检测指导个体化用药 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死亡患者中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死于自然疾病本身。我国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为: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家庭用药不良反应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则多达250万人。 人们对药物毒副作用不重视是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处方中的剂量多是常规剂量,对患者来说未必准确,没考虑个人代谢耐受因素,长期过量用药,很可能导致慢性药物中毒。 基因组的多态性是导致药物反应多态性的重要因素。实际上,每个人有自己特有的药物代谢基因,决定着药物的代谢和耐受剂量,只有根据自己的耐受剂量服药,才是最合理的安全剂量。进行药物代谢相关基因型检测,合理调整用药剂量,使长期用药更安全,毒副作用更小,效果更好。 药物基因组学正是从已知基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确定药物作用的靶点,研究从表型到基因型的药物反应个体多样性。从基因水平研究证明和阐述药物疗效以及药物作用的靶位、作用模式和毒副作用。揭示药物反应多态性这些差异的遗传特征,鉴别基因序列中的差异,并以药物效应及安全性为目标,研究各种基因突变与药效及安全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遗传体质评估,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及耐药现象发生,实现“个性化用药”的目标。 我们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药物基因组教研室经过研究,已开发了结核病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乙肝治疗药物拉米夫定、抗凝剂药物华法林以及铂类、5-氟尿嘧啶、巯基嘌呤类等肿瘤化疗药物的用药指导基因检测项目,倡导基于基因分型的个体化合理用药。同时还开发了人乳头瘤病毒筛查与宫颈癌预警项目。 1.结核病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 近年来,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大大削弱了抗结核药物的疗效。目前结核菌的耐药性问题已成为结核病疫情上升和难以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结核分枝杆菌基因中基因突变所引起的耐药性是结核分枝杆菌产生耐药的主要方式。多数导致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基因突变机理比较明确,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是一线抗结核药物。kat G 基因的点突变与异烟肼耐药性密切相关,kat G 基

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通过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提高药物临床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临床研究证实,CYP2C19*2、*3、*17位点多态性影响氯吡格雷的代谢速率,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权威机构推荐: 2012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 )在氯吡格雷说明书中增添了药物基因组学意见, 指出CYP2C19慢代谢情况与氯吡格雷的作用降低相关。 美国FDA 、欧盟药品局(EMA )、日本药品与医疗器械管理局(PDMA )、加拿大健康局 (HCSC )强调CYP2C19慢代谢者使用氯吡格雷的疗效降低,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增加。 2015年,国家卫计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 肯定了CYP2C19基因检测在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中作用。检测技术:荧光定量PCR 探针法,技术成熟可靠。重复性高:批内及批间重复性均达95%以上。准确度高:探针引物特异性高,准确性达95%以上。 杭州中翰金诺医学检验所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经济开发区兴国路519号电 话:4000 919 220 传真:0571-8902 8159网 址:https://www.360docs.net/doc/a315383744.html, 邮 箱:info@https://www.360docs.net/doc/a315383744.html, 注: * 表示用药建议仅供临床医生参考,不作为最终治疗依据,具体药物选择及用法用量请遵医嘱。1. SA Scott, K Sangkuhl, EE Gardner, et al. Clinical Pharmacogenetics Implementation Consortium guidelines for cytochrome P450-2C19 (CYP2C19) genotype and clopidogrel therapy. Clin Pharmacol Ther. 2011,90(2):328-32. 2. Holmes D R, Dehmer G J, Kaul S, et 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0, 56(4): 321-341. 3. 丁力平, 胡桃红,马会利等. 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下的支架血栓治疗一例.中国心血管病研.2010,8(12):926-927 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概要[J].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5, 3(5):257-267. 样本要求:EDTA 抗凝外周血 2ml 保存及运输条件:2~8℃低温保存、运输

肿瘤标志物检测原理

肿瘤标志物检测原理 根据WHO资料,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是人类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22%,并逐年增加。10种常见肿瘤: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肛门癌、白血病、子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和膀胱癌。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主要途径。以肝癌为例,肿瘤直径<2cm,5年生存率几乎100%;直径每增加1cm,5年生存率下降20%。肿瘤诊断三大支柱是图像诊断(包括B超、CT、核磁共振)、化学诊断(血清学和免疫学)及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而后两者均以肿瘤标志为主要或辅助观察指标。 当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已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在检测技术上,它将生物化学、核医学、免疫学、细胞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诸多学科融合在一起,不仅使检测的项目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检测肿瘤复发与转移,判断疗效和预后以及人群普查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而且在肿瘤发生和发展机理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肿瘤标志物除用于肿瘤诊断外,可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依据及以其为靶,进行肿瘤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肿瘤标志学已成为肿瘤学中一个重要的新学科、新领域。 肿瘤标志(Tumour Markers)是1978年Herberman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召开的“人类免疫及肿瘤免疫诊断”会上提出的,次年在英国第七届“肿瘤发生生物学和医学”会议被大家确认,并开始引用。 肿瘤标志物是指由肿瘤细胞由肿瘤组织和细胞产生的与肿瘤的形成、发生相关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的胞核、胞质、胞膜上或体液中,进入到血液或其他体液或组织中,或是宿主对体内新生物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血液或体液或组织中而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含量超过正常含量。 肿瘤标志物分类 目前肿瘤标志物尚无统一的分类和命名,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大多是根据其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特性可分为: (1)肿瘤抗原 肿瘤胚胎性抗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白血病系列分化抗原:CD系列。

阿司匹林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

阿司匹林用药指导的基 因检测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阿司匹林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 (阿司匹林抵抗基因筛查) 阿司匹林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栓的基础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临床发现部分患者尽管长期低剂量服用阿司匹林仍不能有效抑制血小板的活性,即阿司匹林抵抗,其发生率约50%~60%且存在明显种族差异性。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在阿司匹林抵抗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集中在 GPIIIaP1A1/A2、PAI-14G/5G和PEAR1基因多态性。GPIIIaP1A2是阿司匹林抵抗主要基因,该基因突变使得GPIIb/IIIa受体结构发生改变,使血小板之间发生交叉连接,导致血小板聚集。研究发现,发生阿司匹林抵抗患者携带P1A2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敏感患者,且P1A2/A2纯合突变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疗效均不良。携带突变型P1A2等位基因患者行支架术后,其亚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率是P1A1纯合野生型患者的5倍,需要更高剂量的阿司匹林才能达到抗凝效果。PAI-1是血浆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主要抑制剂,PAI-1基因研究较多是PAI-14G/5G插入或缺失多态性。4G等位基因与PAI-1血浆水平升高有关,导致血小板聚集趋势增加,导致心肌梗死和冠心病发生风险增加,携带4G 等位基因的患者比5G心肌梗死风险高5倍,需要更高剂量的阿司匹林。PEAR1GG等位基因对阿司匹林应答好,AA或AG基因型患者支架植入术后服用阿司匹林(或结合氯吡格雷),其心肌梗死和死亡率高。因此,建议在使用阿司匹林前检测GPIIIaP1A1/A2、PAI-14G/5G和PEAR1,临床药师将针对患者基因型对患者进行疗效预测,并对高风险患者提前干预,以降低患者用药风险,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该项目收费为1200元(医保、新农合报销),每个患者只需检测1次即可。临床医生可按照相应流程提出检测申请,并采用EDTA抗凝真空采血管(紫色帽头)采集外周静脉血2ml(无需空腹,无论是否用药,随时抽取血标本),检测人员将在2个工作日内出具基因检测报告,并提供个体化给药建议供临床参考。 目前我院在用的阿司匹林:

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doc

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 (试行)

前言 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实现肿瘤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紧迫任务。本指南从诊断项目的科学性、医学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准入、样本采集至检测报告发出的检测流程、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四个方面展开了相关论述,使临床医生能够了解所开展检测项目的临床目的、理解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及对治疗的作用;医学实验室为患者或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报告,并为其提供与报告相关的咨询服务。检测技术的标准化和实验室准入及质量保证对临床和医学实验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指南是参考现行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肿瘤个体化治疗靶点基因的不断发现,本技术规范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调整。 本指南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经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相关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的专家修订。 本指南起草人:詹启敏、曾益新、王珏、姬云、钱海利、李晓燕、孙石磊

目录 1. 本指南使用范围 (1) 2. 简介 (1) 3. 标准术语和基因突变命名 (1) 3.1标准术语 (1) 3.2 基因突变命名 (2) 3.3 参考序列 (2) 3.4 各类变异 (2) 4. 分析前质量保证 (5) 4.1 样本类型及获取 (5) 4.2 采样质量的评价 (6) 4.3 样本采集中的防污染 (6) 4.4 样本运送和保存 (6) 5.分析中质量保证 (7) 5.1 实验室设计要求 (7) 5.2 检测方法 (7) 5.3 DNA提取方法与质量控制 (13) 5.4 RNA提取方法与质量控制 (14) 5.5 试剂的选择、储存及使用注意事项 (14) 5.6 核酸扩增质量控制 (15) 5.7 设备维护和校准 (15) 5.8 人员培训 (15) 5.9 方法的性能验证 (16)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报告单模板氯吡格雷等

XXXXXXXXXXXXXXX药剂科 脱氧核糖核酸(DNA)位点测定报告单 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67 身高:体重:民族: 科室:心内科病历号:病床号:33 送检医生:XXXX 送检日期:.02.09 临床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PCI术后 DNA序列测定结果:(氯吡格雷用药相关基因) 序号检测基因检测位点检测结果 1 CYP2C19* 2 681G>A(rs4244285)GG 2 CYP2C19* 3 636G>A(rs4986893)GG CYP2C19*1/*1野生纯合型 4 PON1 576 G > A (rs662) AA:PON1突变纯合型 检测结论:该患者CYP2C19酶为正常代谢型,酶活性表达正常,PON1基因型突变纯合型(AA),酶活性表达减弱。该患者PCI术后,行标准氯吡格雷治疗,1年后发生支架血栓的风险,比正常人高11.6倍,因此,从理论上认为该患者使用常规剂量(75mg/d)的氯吡格雷可能无法有效转化为其活性代谢产物,可能导致氯吡格雷抵抗,使得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个体化用药建议: (1)该患者采用氯吡格雷(75mg,qd)抗血小板治疗,可能无法发挥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因此,建议替 代使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但应关注替格瑞洛所致呼吸困难。或给予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00mg/d)和西洛他唑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或者将阿司匹林剂量增加至200~300mg/d;或停用氯吡格雷,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 (2)调整给药方案后,应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或血栓弹力图以评价临床疗效。 (3)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有无皮肤黏膜及消化道等部位出血的发生,若出现则应调整给药方案。 (4)在应用氯吡格雷时,应避免使用CYP2C19酶抑制药,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等,因其可 抑制CYP2C19酶,导致CYP2C19酶活性进一步减弱,使得氯吡格雷生物转化进一步下降,而降低氯吡格雷疗效。如必须使用,可替代使用其他对氯吡格雷作用影响较弱的药物如雷贝拉唑或H2受体阻断剂如雷尼替丁等。 (5)合并使用他汀类降脂抗炎药物,应避免使用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药物,体外研究表明,阿托伐他 汀及其体内代谢产物阿托伐他汀酯均对氯吡格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可降低氯吡格雷生物转化达90%,并呈浓度依赖性,可能会导致氯吡格雷疗效进一步减弱。可选择对氯吡格雷影响较弱的瑞舒伐他汀钙或氟伐他汀钠。 (6)上述建议仅供临床医生参考,具体使用还应该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来制定和调整用药方案。 说明:氯吡格雷为前体药,主要依赖于CYP2C19代谢生成活性代谢产物,发挥抗血小板疗效。CYP2C19基因存在多态性,其酶有四种不同的代谢类型:快代谢型(RM,*1/*1);超快代谢型(UM,*1/*17,*17/*17);中间代谢型(IM,*1/*2,*1/*3,*17/*2,*17/*3);慢代谢型(PM,*2/*2,*2/*3,*3/*3)。常规剂量的氯吡格雷在慢代谢型患者中产生的活性代谢物减少,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下降,形成血栓风险增加;在超快代谢型患者中产生活性代谢产物增加,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强,出血风险增加。2010年美国FDA修改的氯吡格雷说明书中黑框警示: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应作为医生调整治疗策略的参考。此外,ABCB1-3435C>T为氯吡格雷第二独立风险因素,突变型(TT型)肠道吸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野生型(CC型)。最新研究证实,PON1在氯吡格雷生物转化上起着关键作用,PON1-576G>A基因多态性可影响PON1活性表达,是氯吡格雷疗效重要预测因子。与野生型(GG型)比较,GA型和AA型氯吡格雷抵抗风险增加,其半年后发生支架内血栓风险亦明显增加。

基因检测与用药

基因与用药指导新用药时代 科学的发展让许多不可能变为了可能,攀月登空,潜海游龙。如今我们身边充斥着诸多高 科技的元素,基因——DNA更是这其中耀眼的明星。日常我们听到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 动物、DNA眼霜。这些看似高科技外衣下的产品,使我们越来越习惯于听说基因的消息, 那基因DNA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呢? 平日老百姓生活最普通的一部分,感冒发烧,到医院拿点药,或者干脆自己到药店买点儿 药。好了也便好了,不好只能归咎于“病毒性的”。遇到大病,医生幵药也是按照常规处 方,摸着石头过河。患者更是糊里糊涂,听大夫的便是。至于好不好,好到什么程度,那 只能说个人差异了。 岂不知,这差异就体现在基因上,而这吃药也是有讲究的。我们的基因决定了我们吃什么 药管用,吃什么药不管用。正确合理的用药是未来个体化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世界卫 生组织统计,全球死亡患者中,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死于自然疾病本身。 “基因指导用药”这个概念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抗生素耐药”。后者是针对侵害人体的细菌而言,抗生素是一类能够破坏细菌生理结构或生长代谢的物质。 细菌通过不断的优胜劣汰以抗拒抗生素对它们的杀灭,导致耐药菌株队伍不断壮大,这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并且这种耐药形势在抗生素滥用的情况下不断恶化,以至于出现 了“超级病菌”。 “基因指导用药”则是针对我们每个人先天的遗传基因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基因是伴随 我们一生不变的,上面提到医生常规用药,同样的病、同样剂量的药,不同患者服用后疗 效可能大相径庭,比如:高血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高血压病人约2亿。高血压是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每年在全球造成的死亡超过700万人,也就是每分钟约有13个人因高血压而与世长辞。很多高血压患者有过用药、疗效不佳、换药的经历。为什么同是高血压,同样的药却结果不一样呢?答案是:基因。基因决定了一 个人吃何种药有效、吃何沖药无效,甚至有不良反 应。根据现有研究表明,部分抗高血压的药物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主要是因为 相关药物的代谢酶、转运体和受体的基因多态性所致。临床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包括利尿剂、13-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其中大部分抗高血压药物可能因为基因多态性差异,致使不同患者个体间出现降压效应的差异。 患者当发现患上高血压时,应到相关医院咨询,医生幵具化验单检测上述基因,并在医生 指导下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以免贻误病情或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另一个重要的基因指导药物的代表是硝酸甘油。硝酸甘油用于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主要 通过生成一氧化氮(NO)而起血管扩张作用。ALDH2 (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是使硝酸甘油生

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总40页)

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总40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 (试行)

前言 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实现肿瘤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紧迫任务。本指南从诊断项目的科学性、医学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准入、样本采集至检测报告发出的检测流程、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四个方面展开了相关论述,使临床医生能够了解所开展检测项目的临床目的、理解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及对治疗的作用;医学实验室为患者或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报告,并为其提供与报告相关的咨询服务。检测技术的标准化和实验室准入及质量保证对临床和医学实验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指南是参考现行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肿瘤个体化治疗靶点基因的不断发现,本技术规范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调整。 本指南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经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相关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的专家修订。 本指南起草人:詹启敏、曾益新、王珏、姬云、钱海利、李晓燕、孙石磊

目录 1. 本指南使用范围..................................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简介............................................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标准术语和基因突变命名..........................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标准术语....................................................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 基因突变命名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 参考序列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4 各类变异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 分析前质量保证..................................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 样本类型及获取..............................................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 采样质量的评价 (6) 4.3 样本采集中的防污染.......................................... 错误!未指定书签。 4.4 样本运送和保存.............................................. 错误!未指定书签。 5.分析中质量保证...................................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 实验室设计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5.2 检测方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3 DNA提取方法与质量控制...................................... 错误!未指定书签。 5.4 RNA提取方法与质量控制...................................... 错误!未指定书签。 5.5 试剂的选择、储存及使用注意事项.............................. 错误!未指定书签。 5.6 核酸扩增质量控制............................................ 错误!未指定书签。 5.7 设备维护和校准.............................................. 错误!未指定书签。 5.8 人员培训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9 方法的性能验证.............................................. 错误!未指定书签。

肿瘤标志物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检查及意义 肿瘤标志物是指癌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或是患者对自身体内癌变细胞发生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是不存在于正常人体内,只见于胚胎时期;有的是存在于正常人体内但含量微弱,患癌症时才超过正常值。通过对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早期预警或辅助诊断、分析病程、指导治疗、监测复发或转移、判断预后等。 1、甲胎蛋白(AFP):在胎儿时期存在,出生后下降,正常人<5微克/升,肝细胞发生癌变后明显升 高,是诊断肝癌的常用指标。一般来说,AFP>500微克/升L时,其诊断肝癌的阳性率可以达到70%~90%,特异性较好。(主要看肝癌) 2、癌胚抗原(CEA):存在于胚胎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和一些恶性组织的细胞表面,正常人血清值<30 微克/升(不同实验室正常值有差别),CEA升高主要见于(结肠癌),但也见于胰腺癌、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以及某些非癌患者,因此,CEA作为诊断意义并不大,但作为已经明确诊断癌症

并进行手术等治疗后,定期进行检测(2~4周1次),可以帮助分析疗效、判断预后、预测复发已经是否转移有价值。 3、CA19-9:是一种神经节苷酯,没有器官特异性,在多种腺癌中升高,如胰腺癌、肺癌、结肠癌、 胃癌,其中以胰腺、胃、胆管癌的敏感性较高,(是胰腺癌的较可靠标志)。CA19-9测定有助于判断预后,其复发和转移的预测往往先于放射线检查发现。CA19-9与CEA联合检测鉴别胆结石和胆囊癌,还可以提高对胃癌筛选普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CA12-5:正常胎儿和成人卵巢细胞不表达CA12-5抗原,卵巢癌上皮细胞敏感性高,但特异性 不高,因为它也存在于乳腺、肺、良性和恶性渗出液中。CA12-5与肿瘤复发有关,因此,有助于随访病情,而且它是第二次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主要看卵巢癌) 5、CA24-2:在正常的胰腺、结肠黏膜中存在,但很微弱。在胰腺癌和结肠癌中升高,对胰腺癌的 诊断的阳性率高达74%~79%。 6、CA15-3 是监测(乳腺癌)的重要抗原,存在于多种腺癌细胞中,如乳腺癌、肺腺癌、卵巢癌、 胰腺癌等。对乳腺癌的相关性较高,对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于CEA,因此,主要用于判断乳腺癌的进展和转移、监测治疗和复发。

肿瘤个体化用药检测样本收集要求

肿瘤个体化用药检测样本采集指南 一、总述 利用荧光定量PCR平台进行肿瘤个体化用药检测,需要采集受检者样本以提取DNA。根据患者所检测项目的不同要求采集不同的样本,检测项目多的客户建议除组织样本外同时采集血纱样本: 1.组织样本(可用于检测基因表达、其因多态性和基因突变及FISH); 2.血纱样本(可用于检测基因多态性)。 二、组织样本的采集 1.如果为未染色白片,石蜡片要求,厚度约5-10um,表面积大于1cm2,8-10片以上,或石蜡卷若干,常温送检。 2.石蜡包埋蜡块 蜡块中组织体积大于1.5cm。 3.新鲜组织 穿刺标本:肿瘤组织长度至少1cm,2-3条;手术标本:病变部位肿瘤组织,黄豆大小2-3个;内窥镜标本:绿豆大小肿瘤组织,数个;组织浸没于保存液或Trizol中,2-8度冷藏送检 三、血纱样本的采集 1. 采样工具备齐采血样工具 一次性医用手套、消毒纱布、采血针、小纸袋和消毒棉签。 2. 采样步骤 1)从采样袋中取出一次性手套、采血针、小纸袋和消毒棉签,检查棉签包装有无破损(如有破损请勿使用),从小纸袋中取出消毒纱布备用; 2)采血前请先按摩左手中指或无名指指尖部位,使指腹血液充盈; 3)采样者带好一次性医用手套,从密封的包装中拿出消毒棉签,对采样部位进行消毒; 4)消毒完毕后,待采样部位干燥,左手用力捏住被采样的手指,右手用一次性采血针快速扎入后拨出,挤压采血点的周围,让血液流出后,沾在消毒纱布的不同部位,注意切勿揉搓血纱,取血量为4滴以上;

5)采样完毕后,用消毒棉签轻压采血部位,使其止血; 样本在室温下自然干燥30分钟以上,注意不要使血样污染。等血样纱布充分干燥后,将其放回装有干燥剂的小纸袋中。 6)填写完整取样单和采样日期,完成上述操作,邮寄样本至检测公司。

肿瘤标志物检测原理

肿瘤标志物检测原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肿瘤标志物检测原理 根据WHO资料,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是人类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22%,并逐年增加。10种常见肿瘤: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肛门癌、白血病、子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和膀胱癌。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主要途径。以肝癌为例,肿瘤直径<2cm,5年生存率几乎100%;直径每增加1cm,5年生存率下降20%。肿瘤诊断三大支柱是图像诊断(包括B超、CT、核磁共振)、化学诊断(血清学和免疫学)及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而后两者均以肿瘤标志为主要或辅助观察指标。 当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已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在检测技术上,它将生物化学、核医学、免疫学、细胞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诸多学科融合在一起,不仅使检测的项目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检测肿瘤复发与转移,判断疗效和预后以及人群普查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而且在肿瘤发生和发展机理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肿瘤标志物除用于肿瘤诊断外,可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依据及以其为靶,进行肿瘤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肿瘤标志学已成为肿瘤学中一个重要的新学科、新领域。 肿瘤标志(Tumour Markers)是1978年Herberman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召开的“人类免疫及肿瘤免疫诊断”会上提出的,次年在英国第七届“肿瘤发生生物学和医学”会议被大家确认,并开始引用。 肿瘤标志物是指由肿瘤细胞由肿瘤组织和细胞产生的与肿瘤的形成、发生相关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的胞核、胞质、胞膜上或体液中,进入到血液或其他体液或组织中,或是宿主对体内新生物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血液或体液或组织中而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含量超过正常含量。 肿瘤标志物分类 目前肿瘤标志物尚无统一的分类和命名,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大多是根据其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特性可分为: (1)肿瘤抗原 肿瘤胚胎性抗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白血病系列分化抗原:CD系列。 肿瘤增殖抗原:增殖细胞核抗原/周期素(PCNA/Cyclin)、DNA多聚酶(DNA-pol)、Ki-67核抗原、Ki-S1核抗原。 (2)糖类抗原 CA19-9、CA125、CA50、CA724、CA15-3、CA242、SCC。 (3)酶和同工酶乳酸脱氢酶(LD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SA)、胃蛋白酶原I、II(PG I、II)。 (4)激素和异位激素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降钙素。

2015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

2015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 发布时间:2015-08-04作者:SFDA 前言 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实现肿瘤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紧迫任务。本指南从诊断项目的科学性、医学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准入、样本采集至检测报告发出的检测流程、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四个方面展开了相关论述,使临床医生能够了解所开展检测项目的临床目的、理解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及对治疗的作用;医学实验室为患者或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报告,并为其提供与报告相关的咨询服务。检测技术的标准化和实验室准入及质量保证对临床和医学实验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指南是参考现行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肿瘤个体化治疗靶点基因的不断发现,本技术规范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调整。 本指南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经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相关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的专家修订。 本指南起草人:詹启敏、曾益新、王珏、姬云、钱海利、李晓燕、孙石磊 DNA RNA.jpg 目录 1. 本指南使用范围 1 2. 简介 1 3. 标准术语和基因突变命名 1

3.1标准术语 1 3.2 基因突变命名 2 3.3 参考序列 2 3.4 各类变异 2 4. 分析前质量保证 5 4.1 样本类型及获取 5 4.2 采样质量的评价 6 4.3 样本采集中的防污染 6 4.4 样本运送和保存 6 5.分析中质量保证 7 5.1 实验室设计要求 7 5.2 检测方法 7 5.3 DNA提取方法与质量控制 13 5.4 RNA提取方法与质量控制 14 5.5 试剂的选择、储存及使用注意事项 14 5.6 核酸扩增质量控制 15 5.7 设备维护和校准 15 5.8 人员培训 15 5.9 方法的性能验证 16 6. 分析后质量保证 17 6.1 检测结果的记录 17 6.2 失控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17

基因检测与用药

基因检测与用药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基因与用药指导 新用药时代 科学的发展让许多不可能变为了可能,攀月登空,潜海游龙。如今我们身边充斥着诸多高科技的元素,基因——DNA更是这其中耀眼的明星。日常我们听到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动物、DNA眼霜。这些看似高科技外衣下的产品,使我们越来越习惯于听说基因的消息,那基因DNA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呢? 平日老百姓生活最普通的一部分,感冒发烧,到医院拿点药,或者干脆自己到药店买点儿药。好了也便好了,不好只能归咎于“病毒性的”。遇到大病,医生幵药也是按照常规处方,摸着石头过河。患者更是糊里糊涂,听大夫的便是。至于好不好,好到什么程度,那只能说个人差异了。 岂不知,这差异就体现在基因上,而这吃药也是有讲究的。我们的基因决定了我们吃什么药管用,吃什么药不管用。正确合理的用药是未来个体化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死亡患者中,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死于自然疾病本身。 “基因指导用药” 这个概念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抗生素耐药”。后者是针对侵害人体的细菌而言,抗生素是一类能够破坏细菌生理结构或生长代谢的物质。 细菌通过不断的优胜劣汰以抗拒抗生素对它们的杀灭,导致耐药菌株队伍不断壮大,这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并且这种耐药形势在抗生素滥用的情况下不断恶化,以至于出现了“超级病菌”。 “基因指导用药”则是针对我们每个人先天的遗传基因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基因是伴随我们一生不变的,上面提到医生常规用药,同样的病、同样剂量的药,不同患者服用后疗效可能大相径庭,比如:高血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高血压病人约2亿。高血压是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每年在全球造成的死亡超过700万人,也就是每分钟约有13个人因高血压而与世长辞。很多高血压患者有过用药、疗效不佳、换药的经历。为什么同是高血压,同样的药却结果不一样呢?答案是:基因。基因决定了一个人吃何种药有效、吃何冲药无效,甚至有不良反 应。根据现有研究表明,部分抗高血压的药物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主要是因为相关药物的代谢酶、转运体和受体的基因多态性所致。临床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包括利尿剂、13-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其中大部分抗高血压药物可能因为基因多态性差异,致使不同患者个体间出现降压效应的差异。 患者当发现患上高血压时,应到相关医院咨询,医生幵具化验单检测上述基因,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以免贻误病情或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