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补贴政策,二星级每平米获补45元,三星级奖励80元

绿色建筑补贴政策,二星级每平米获补45元,三星级奖励80元
绿色建筑补贴政策,二星级每平米获补45元,三星级奖励80元

绿色建筑补贴政策,二星级每平米获补45元,三星级奖励80元

日前,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明确将通过建立财政激励机制、健全标准规范及评价标识体系、推进相关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等多种手段,全面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力争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接近或达到现阶段发达国家水平。

据悉,《意见》是我国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提出未来绿色建筑发展目标。有分析人士表示,以前政府在建筑方面的补贴都是针对太阳能光电利用、既有建筑节能或采暖等小范围专项补贴,现在扩大到对所有评星绿色建筑给予补贴,补贴幅度之大、面积之广前所未有,未来十年内将有望形成上万亿元的绿色产业。

星级越高,奖励越多

《意见》最大亮点是实施大力度的财政激励政策,如明确将对星级绿色建筑实施有区别的财政支持政策,星级越高,补贴越多。以2012年高星级绿色建筑的财政奖励标准为例:二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可获得财政奖励45元;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80元。《意见》同时明确,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今年的补贴力度,有国金证券分析师指出,根据测算,1—3星级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别为50、150、270元/平米左右,2、3星级的财政奖励占到增量成本的30%左右。“这相对于节能改造的财政奖励有所加强,北方采暖地区节能改造平均成本为220元/平米,财政奖励为45元/平米(寒冷地区)、55元/平米(严寒地区),财政奖励仅占成本的23%左右。”前述分析师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

除了要求切实提高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此次《意见》还指出,力争到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

超万亿市场待启

数据表明,我国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空间甚广,我国力推绿色建筑,有望撬动建筑节能的巨大市场潜力。

世界银行估计,截至2015年,中国的新建筑将占比世界总建筑的50%,而全世界40%的能源消耗实际上来自于建筑物能耗。但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比例尚不到1%。

来自安信证券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根据其报告,目前中国城镇建筑中节能建筑的比重还不到25%,意即还有75%需要改造,更何况随着新兴的城市化进程,这一市场将不断迅速扩大。“巨大的市场空间,加上政策的大力推动,建筑节能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前述报告指出。

对于由推广绿色建筑带来的未来的广阔市场空间,政府相关部门也给予了认同。

“房地产产业链条长,对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大,如建筑用钢占全社会钢材消费的50%,建筑用水泥占全社会水泥消费的60%等。”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说,中国发展绿色建筑将有效带动新型建材、新能源、节能服务等产业发展,有望撬动超过万亿元的绿色市场规模。

无独有偶,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亦在某次论坛上表示,我国大规模推进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时机已经成熟。当前中国有40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估计至少有1/3(约130多亿平方米)需要进行节能改造,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任重而道远,预计今后10年产值可以达到万亿元。

将助推完成节能目标

建筑业是所有产业中的耗能大户和污染大户。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比率已从1978年的10%发展到当前的%。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建筑规模正以每年20亿平方米速度增加。相关部门预计,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达到社会能源消费总量30%以上,成为最主要的能源消费领域。

事实上,虽然一般建筑能耗非常大,绿色建筑却可极大减少能耗,甚至可以自身产生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一般而言,发电能效提高5%、汽车能效提高10%极为困难,而建筑节能轻易可达50%至60%。据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透露,如采取严格的建筑节能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绿色建筑,“十二五”期间新建建筑将形成4500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

此外,根据初步测算,如果到2020年我国有20%的建筑使用上可再生能源,将占建筑总能耗的12%到15%,对完成全社会可再生能源应用目标贡献率将超过30%。

鉴于可再生能源对推动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张少春表示,下一步要把在建筑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作为实现我国能源替代目标的重要突破口,切实加大推广力度,争取使太阳能、地能、生物质能成为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热水、供暖等生活用能的重要模式。

业内普遍认为,去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并未完成既定节能目标,节能减排形势愈加严峻。此次《意见》通过力推绿色建筑发展,将助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推动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政府加快节能减排的坚定决心。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字体:大中小】2010-09-01 11:12:43 来源:中国天气网 目前全球对建筑“绿色”与否的评估标准主要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LEEDTM),英国的建筑科研组织(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BRE)“环境评价法”(BREEAM),日本的CASBEE体系等。其中以LEEDTM标准体系为最完善,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 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最具有影响力。 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评级体系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实践,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建立了一套自愿性的国家标准LEED (Leadershipin Energy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领导型的能源与环境设计),该体系用于开发高性能的可持续性 建筑,进行绿色建筑的评级。简而言之,LEED是设计、建造和世界上最好最环保建筑的一套先进体系,整个项目包 括培训、专业人员认可、提供资源支持和进行建筑性能的第三方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 为了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2006年6月1日,原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一次为“绿色建筑”贴上了标签。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以《标准》为基础,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通过这六类指标将建筑划分为一星至三星3个等级。 为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通知,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明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有效期为3年。 通知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和 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委托具备条件的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开展所辖地区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 标识工作。 通知指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 标识有效期为2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 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3年。 从LEED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任何一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特别是一些推荐性的评估体系,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如果这些基本的问题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 那么这套体系最终不可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施: 第一个问题就是开发商如何受益? 也就是如何让得到绿色认证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这会给开发商带来最直接的利益。当然这是针对那些不仅仅是想"打绿色牌",炒作绿色的发展商,而是一些脚踏实地的,具有前瞻性的开发商。因为我们目前所讲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建造完之后的给一个认证,而

绿色建筑简介及国家支持政策

绿色建筑及其应用技术简介 一、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具备的各项要素理论如下模型图: 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建设部在2006年就出台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的标准(GB50378-2006),选择了6项符合中国国情合理利用资源健康持续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节能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组成如下图): 1/5 同时建筑的节能率、住需的绿地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可再循环的建筑材料用量,都必须达到绿色建筑评价的标准。 三、绿色建筑标准等级 绿色建筑的评价以建筑群或建筑单体为对象。对新建、扩建与改建的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绿色建筑应满足评价标准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中所有控制项要求。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四、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应用领域 1、建筑布局。合理的建筑布局是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的重要前提条件。比如在一栋建筑的功能、规模、场地确定以后,建筑的朝向和外形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建筑能耗。一般认为,2/5

建筑体形系数小,单位建筑面积对应的外表面积就小,这样有利于降低采暖空调系统的负荷。因此,其外型设计应追求小的体形系数。 2、建筑围护结构。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优劣与否,直接影响着建筑使用能耗的大小。近年来,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玻璃的使用面积越来越大。从绿色建筑角度考虑,透明的围护结构可以增加室内采光及冬季白天太阳的辐射量,但基于目前的技术发展条件,透明围护结构的热阻还是远远小于非透明围护结构热阻,透明部分的外侧必须设有效的遮阳(最好是卷帘、百叶窗之类的活动遮阳),以降低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量。 3、室内环境控制技术。室内环境控制包括自然通风利用、自然光利用、空气处理系统等,其中暖通空调系统的技术应用最为重要。目前,暖通空调系统基本上采用集散控制技术,系统节能效率达10%~30%。 4、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极为丰富、洁净、安全、廉价。目前,在住宅区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电池。 5、合理利用水资源。节水的关键措施还是“开源节流”。 居民对水的消费主要是饮和用,其中饮食用水量约占总消费量的5%,其余95%用于洗涤、排污等。在住宅小区,根据两种用途设置A、B两套供水系统。A系统专供饮用水(包括冲茶、洗米、洗菜煮饭)。这个系统的水必须是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洁净 3/5 水。B系统专供使用水。这个系统的水应该循环使用。将住户洗菜、洗衣、洗澡水以及屋面雨水,地面雨水引入蓄水池内,进行过滤、净化、去污等物理、化学处理,再输入住户的“使用水管”,供洗地、洗车、绿化、水景、冲厕、排污等使用。这个系统的水循环使用,可节省大量的用水。 6、建筑智能化系统。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共同点是建筑节能与环境控制。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

中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分析研究

中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分析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23T10:34:26.8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陶林凤 [导读] 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以中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为核心,分析中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主体,对比国内外绿色建筑激励政策,提出中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完善建议,发挥出激励政策的作用,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济南 250103 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以中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为核心,分析中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主体,对比国内外绿色建筑激励政策,提出中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完善建议,发挥出激励政策的作用,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中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相关利益者;产业政策 建筑是全球资源最大的消耗产业和污染排放产业,其中包括土地矿石资源、木制品、水资源和相关能源,而在社会生产中,超过40%的垃圾来自建筑垃圾,为了贯彻节能环保政策,必须加强绿色建筑的推行和实施,以实现中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绿色建筑是生命周期内节约资源的最大化,降低环境污染,提供高效而健康的使用空间,实现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对此,为了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颁布并实施一系列激励政策,带来较大的应用成效,但在实施中尚未完善,还需进一步研究和优化,以发挥出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中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分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利益主体分析 在中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地产商逐渐关注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关心由此带来的成本变化,为了维持地产生绿色建筑发展意愿,制定适当的经济激励政策,并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设置“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激发承包商的绿色意愿和参与积极性;财政部颁布鼓励建设大型公共建筑与政府办公建筑节能体系的资金管理条例。而在绿色建筑中会涉及到很多利益相关主体,根据市场参与情况划分利益主要主体与次要主体,主要主体为政府、开放商以及消费者,而次要主体则为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以及咨询方。 (一)政府主体 在绿色建筑的推广与发展中,单纯依靠市场无法实现资源优惠配置,需要政府进行市场干预,基于宏观角度调控市场供需,进而解决市场失灵情况。而政府的干预手段一般为财政税收或是法律法规等方式,以实现市场各个主体利益收支平衡为目标,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其中,中央政府主要是制定全国性技术经济政策与技术规范,制定年度工作方案与公共政策,监督地方政府,保证各项政策的落实;而地方政府则要因地制宜,制定适应本区情况的标准体系,落实中央或是上级政府下达的政策,绿色建筑项目进行监督与审批,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二)开发商主体 房地产开发商为利益驱动型组织,主要看重成本与效益,而绿色建筑的建设和发展势必会对开发商经济利益形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绿色建筑发展初期阶段,各项体制和市场尚未完善,技术难度和绿色材料成本问题是降低开发商发展绿色建筑积极性的主要因素,而通过财政补助或是税收补贴等政府激励政策,促进外部成本内部化。或是利用监督、惩罚等强制性手段,要求开发商遵循绿色建筑标准,外部负经济内部化,进而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三)消费者主体 消费者是绿色建筑的需求方,其绿色理念会直接影响购房积极性,而消费者生活习惯会对建筑整体能耗、生活垃圾产量或是用水用电等情况造成影响。例如,生活中的空调运行时间和温度设定,或是房间通风时间和公共交通使用情况,直接关系到城市空气质量、水电资源消耗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四)次要利益主体 次要利益主体主要为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以及咨询方,设计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均是根据业主要求开展设计职能、建造职能与监理职能,执行力度关系到建筑质量,建筑形态、材料选择、设备采购以及施工工艺都关乎着绿色建筑的性能与资源消耗。而咨询则是为业主提供中介服务,实现绿色建筑得设计与技术诊断。 综上所述,在绿色建筑建设发展中,涉及到多方利益主体,主要为政府、市场供需方和第三方机构,而政府制定的激励政策对市场具备导向性作用,政府为政策的执行者,开发商和消费者为市场需求方,其绿色建筑积极性影响着市场供应链的良性运转。 二、国内外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对比情况 (一)国内绿色建筑激励政策 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提出明确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分为三个星级,星级越高表示该建筑物绿色程度越高,这是对建筑物建设活动赋予的绿色等级证书。 表1 国内绿色建筑物评价标准 在绿色项目评估中,选择灵活机制的方式对建筑项目的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进行评估。在激励政策方面,主要存在两种方式,一是财政补贴政策。财政补贴实施主体为政府,财政补贴资源全部来源于财政收入,中央政府根据地方政府上年度绿色建筑绩效,适当加以财政补贴,而地方政府可直接对房地产开发商或是消费者进行财政贴息,在消费者认购绿色建筑时,提供低利率优惠和银行利率间的差额补贴。二是税收、土地创新政策或是融资担保等政策优惠。事实上,税收优惠政策是政府以调动绿色建筑市场主体积极性为目标,减免纳税额度,以实现间接补贴的经济激励效果。同时,政府采用金融优惠方式,对消费者提供房贷利率优惠,针对产业链中的各个企业,则在绿色建筑产品投资活动中提供融资利息优惠,以刺激绿色建筑的发展。 (二)国外绿色建筑激励政策 如表2所示,为国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其中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以及法国等国家对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技术评价标准的构建,推动着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对世界范围内的绿色建筑推广意义重大,是绿色生态建设的原动力。 表2 各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1试题及答案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 1.绿色建筑基于建筑必须考虑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共生,以( B)为基本出发点。 A 破坏生态、污染环境 B 以人为本 C 商业活动 D 尊重生态、尊重环境 2.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理念已经从单纯的节能走向“四节、一环保、一运营”,其中“四节、一环保、一运营”是指( A ) A 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环境保护和运营管理 B 节能、节油、节水、节地、环境保护和运营管理 C 节电、节材、节水、节地、环境保护和运营管理 D 节能、节材、节水、节源、环境保护和运营管理 3.在改革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在有条件的城市探索( B)部门合一 A 城市规划管理和水资源管理 B 城市规划管理和国土资源管理 C 城市规划管理和能源管理 D 城市规划管理和教育资源管理 4.在推进污水大气治理的措施中,整理城市黑臭水的突破口为( A) A 中水洁厕 B 排污治理 C 黑水净化 D 源头净化 ======多选题部分 ======

5.一下具有绿色建筑性质的建筑物是( D) A 福建土楼 B 陕西窑洞 C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 D 英国伍斯特大学蜂巢图书馆 6.完善城镇存量土地再开发过程中的供应方式,鼓励原土地使用权人自行改造,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需补办出让手续的,经依法批准,可采取规定方式办理并按市场价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在国家、改造者、土地权利人之间合理分配“三旧”改造的土地收益。其中三旧是指(ABC ) A 旧城镇 B 旧厂房 C 旧村庄 D 违章建筑 7.加强建筑设计管理中建筑方针是( ABC ) A 适用 B 经济 C 绿色 D 美观 ======判断题部分 ====== 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做到减少成本和环境影响,加强城市和郊区的生态完整性,并增强公民的废物回收分类意识对错 9.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有效期为 3 年对错 10.绿色施工评价组织的评价结果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三方签认对错

建筑工程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

建筑工程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8-07T09:33:17.4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张忠举 [导读] 摘要: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使用寿命期限内,尽量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并强化环境保护,为使用人员创造健康、舒适、环保的使用空间,达到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杭州盈坤置业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使用寿命期限内,尽量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并强化环境保护,为使用人员创造健康、舒适、环保的使用空间,达到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但是由于我国在绿色建筑的评价方面,尚未建立完善的体系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其发展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对其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建筑技术;节能;应用 引言 尽管国内建筑行业一直都在良好发展,但建筑工程能耗日益成为大问题,要想可持续发展建筑产业,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势在必行。绿色建筑技术不但能发挥降低建筑能耗的作用,还能节约建设成本,它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1、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的绿色建筑的特点在于能源消耗低、舒适健康、自然通风、采光良好、建材环保、能源可再生、智能控制等。而现代建筑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各类新型材料及技术的研发与使用推广。我国现代绿色建筑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包括真空玻璃、光导采光系统、双层玻璃幕墙、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等,并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在资源的利用方面,充分的利用了各类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等。目前该类资源的利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系统,并初具规模,其在总消耗能源中的占比逐渐提升至10%左右,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该数据还会持续上升。建筑业的技术人员及设计人员,不仅在努力进行新技术的开发及更新设计方式、理念,创造自主知识产权,也在积极学习国际上较为先进技术,或者引进已成型的产品。近年来我国举办的各类建筑行业的博览会,使得国内外的建筑人员能够充分的进行技术交流、沟通、合作。 2、绿色施工应注意的原则 2.1环境保护原则。 建筑建造施工过程中,必须尽可能的避免其对地球的资源、大气的环境产生负担和严重的影响。施工中在满足建筑生产的需要的前提下,产生的废物通过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进行降低,把可利用的资源避循环再生,减轻环境的负荷。 2.2健康材料使用原则。 建设的建筑必须让城镇居民感到舒适,不能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在建筑材料领域,利用纳米技术开发出来的绿色建材也将越来越多,目前我国针对绿色建材产品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还不完备,社会上琳琅满目的绿色建材并不完全符合“绿色”,尤其是纳米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风险,如空气中游离的纳米粒子因小尺寸效应更易燃烧、纳米粒子可以穿透皮肤进入人体、其表面活性可能会引起氧化或细胞染色功能等,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和纳米粒子制造的环境等方面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在绿色建筑施工中对新型材料应进行严格的环境和健康方面的检测。 2.3以大自然的生态系统正常循环的过程为原则。 在大自然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进行物质和能量循环再利用,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所掌握的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与绿色施工中。合理利用地形环境,是建筑和环境相得益彰,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太阳能、风能或者地热构建环保、舒适、健康、节能、高效率的绿色建筑。 3、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主要途径 3.1应用绿色建筑设计,提高建筑节能效果 建筑设计合理是应用绿色建筑技术、降低建筑工程能耗的重要前提。如当某一建筑的场地、规模及功能确定之后,建筑的外形及朝向会对建筑能耗产生重大影响。通常认为建筑体形系数小,单位建筑面积就对应小的外表面,这对降低空调系统的负荷有利。实际上这种认识并不完全正确,因为空调系统负荷主要来自室内外的三个部分,分别是室内外温差及太阳辐射传热,室内人员、照明及设备产生热量,向室内输送新鲜空气需要的能耗。其中的前面两部分负荷有时相互抵消,有时又相互叠加。住宅型建筑工程内部的负荷相对较小且基本保持稳定,外部负荷发挥主要作用,所以建筑工程的外形设计要追求小的体形系数。而对于公共型建筑工程,其内部的发热量较大,夏季夜间散热至关重要,在特定情况下适当增大建筑的体形系数则对节能更有利。 3.2利用好钢结构技术,满足低碳发展要求 对绿色建筑来说,钢结构建筑就是其代表,钢结构具备自重轻、强度高、抗震性能良好、节省地基基础费用、建筑工程品质高且使用面积大、不受施工季节影响、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等优势,且钢结构还能降低建筑垃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污染,能在其全寿命周期里被循环利用。 3.3应用隔声隔热技术,提高室内环境质量 一是应用隔声技术。在城市这一高密度聚集地,自然环境恶劣,噪音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严重问题之一。所以建筑维护结构应合理应用有效的隔声、降噪技术措施,确保建筑工程使用者能拥有舒适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如建筑工程沿街的窗户要选择有良好隔声性能的双层中空玻璃,如果噪声严重就能启动隔声降噪装置,包括隔音窗等,降低室外噪音对室内的影响。又如要尽可能把室内主空间放在和噪声源距离较远的地方,把楼梯间、设备间等极易出现噪声的空间和室内主体空间分隔开,同时做好对设备的降噪减震处理,避免设备噪声影响室内人员,提高室内环境质量。 二是应用隔热技术。各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如冬暖夏热地区在每一年的初春都会出现典型的“回南天”,此时室外空气温度就会骤然升高,但在热容量的作用下,建筑工程围护结构的表面温度缓慢升高,如果建筑工程表面的温度比空气露点温度低,就会使建筑表面形成大面积凝结水,该现象就被称作差迟凝结效应。而建筑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会滋生霉菌,对室内环境及卫生条件产生消极影响,防止结露非常重要。防止结露的隔热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围护结构要合理使用隔热措施,确保热阻较大,减少朝基层传热;建筑工程围护结构的内表面吸热系数要小,促使温度容易随着室内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建筑工程地面材料选择微孔吸湿材料,发挥“吞吐”材料表面水分

GB/T50378-2014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 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2.0.5再生水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国家绿色建筑补贴政策

国家绿色建筑补贴政策 各省市的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其方式主要包括:土地转让、土地规划、财政补贴、税收、信贷、容积率、城市配套费、审批、评奖、 企业资质、科研和消费引导等。目前约有10个省市提出了在土地招拍、出让、规划阶段将绿色建筑作为前置条件,明确绿色建筑比例。 这一前置性的规定,具有法律约束效应,是政府规划部门项目考虑的依据。提出土地转让政策的省市有山西、广西、吉林、北京、 上海、江苏、河南、陕西、安制、江西、四川、贵州、青海、新疆。提出土地规划政策的省市有吉林、广东、河南、陕西、广西、四川|、贵州、青海、上海。财政补贴是最受政迎的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各 省市的财政补贴标准主要基于星级标准、建筑面积、项目类型和项 目上限等组合万式予以设计政策,有9个省份(直辖市)明确了对星 级绿色建筑的财政补贴额度,补贴范围从10-60元/m2(上海对预制 装配率达到25%的,资助提高到100元/m2),北京、上海和广东从 二星级开始资助,江苏和福建对一星级绿色建筑的激励提出了明确 的奖励标准,但关于二星和三星的奖励标准未发布;陕西省提出了阶 梯式量化财政补贴政策,奖励从10-20元/m2。 有绿色建筑财政补贴政策的省市及具体的政策内容: 北京:二星:22.5万元,三星:40万元。政策内容:达到国家或本市绿色建筑运行标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奖励。 天津:资助上限:5万元。政策内容:该资金分两次拨付,签署 任务合同书,第一次拨付3万元。待项目验收台把后,第二次拨付 2万元。2007年绿色建筑试点项目给予建筑节能专项基金补回100 万元。 山东:一星15万元,二星:30万元,三星:50万元。政策内容·按建筑面积计算,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因素调整年度 奖励标准。

二星级绿建案例

【苏州】建屋426金融中心(二星级)项目名称:苏州建屋426金融中心 申报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等级:二星级 一、工程基本情况 1、建筑类型□住宅√公建 2、项目进度安排项目立项时间:2010年08月10日 完成施工图审查:2011年03月01日 开工时间:2010年05月01日

(计划)竣工时间:2012年12月31日 3、申报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等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项目建筑面积(平方米):48529.32 为实现绿色建筑而增加的初投资成本(元):290.7万 绿色建筑可节约的运行费用(元/年):1574147 二、工程概况(工程性质、工程投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开发与建设周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等情况) 本项目位于钟园路北,南施街西,用地面积为11410.4平方米,为商业金融用地,总建筑面积约48529.32平方米,容积率为3.07;建筑密度为36%;地下2层,地上15层,由苏州工业园区建屋兴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 建筑周期:开工时间 2010年05月01日,计划竣工时间 2012年12月31日;预计投资4.8亿元。 设计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 采用乡土植被的立体绿化(塔楼东西两侧边厅)、屋顶绿化,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区域微环境、缓解热岛效应、提供人员休憩活动空间,提高工作效率; 2. 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装铺装,减少地表径流,增加雨水涵养; 3. 汽车库设计采光天窗,裙楼顶层设计采光通风天窗,裙楼一二层设计自然通风井,实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降低照明和通风能耗; 4. 建筑围护结构按节能65%设计;采暖空调系统按相关国家和地方标准设计;裙楼全空气系统可全新风运行并可调新风比;塔楼采用全热交换式换热机;塔楼多联机末端可就地

绿色建筑设计与节能减排

绿色建筑设计与节能减排 摘要:本文论述了建筑学科的性质、作用和特点,以使人们对该学科有全面整体的了解,目前我国的建筑业属于高能耗产业,发展绿钯节能建筑刻不容缓。我们在建筑设计时,要做好整体规划、合理布局,通过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减少建筑物的能耗,并且要积极利用持续能源,减少能源的浪费。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态;节能;建筑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of nature, fun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so people on the subject have overall understanding, at present our country’s construction belongs to rein in the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palladium energy-saving building is urgently needed. We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want to make the whole planning, rational layout, through the increase of retaining structure of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buildings, and to actively use continues to energy, reduce the waste of energy. Key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Energy sav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科学,学科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指导规划与建筑设计,创造某种形体环境,其内容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传统的建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建筑设计与理论、城市规划设计与理论、室内设计、风景园林和村镇规划设计。随着时代的演进和发展,目前大体分为建筑学(含室内设计)、城市规划(含区域规划和村镇规划)、风景园林等三个方面。我国是建筑大国,但我国每年的新增建筑中约有80%~90%未达到国际节能标准,属于高耗能建筑,建筑能耗已经占到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25%以上,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因此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刻不容缓。 一、绿色建筑的含义 绿色建筑的内涵已有许多的论述。归纳起来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有人把绿色建筑归为具备4R的建筑。即Reduce,,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Recycle,利用回收材料,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Reuse,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重新使用旧材料。因此,绿色建筑是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亲和自然,舒适、健康、安全的建筑。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首先要关注的还是以人为本,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安全使得的

推广绿色建筑的具体措施及要求

浅析推广绿色建筑的具体措施及要求 摘要:文章分析了绿色建筑推广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加大宣传、立法和建立长期激励机制方面的具体措施,为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能耗;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2-0086-03我国是建筑业大国,建筑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业能否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大事。但建筑业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的产业,传统的建筑业往往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每年有大约20亿平方米的建筑总量产生,这给我国能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寻求一种建筑业可持续地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发展迫在眉睫。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绿色建筑的概念应运而生,它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和人工技术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尽可能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中东能源危机,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成熟。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引

入了绿色建筑的概念,但直到2005年10月以后,才真正由国家主导推广和发展绿色建筑理念。 “绿色”是人类按照自然生态的法则,实现经济、环境和生活质量之间和谐发展的理念。而将“绿色”理念引入建筑领域,就形成了“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就是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外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在全生命周期内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友好的建筑。绿色建筑也被称之为可持续建筑,它不仅仅是一种节能和环保的建筑概念,更是一个包含自然、社会、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概念。人们在应用绿色建筑的概念时,更多地考虑了建筑物建造和建筑材料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对人类的生态环境的影响。绿色建筑非常符合政府提倡的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它是构成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绿色建筑所提倡的节能、环保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 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上提出这样一个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概念,并将这一概念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为基本国策,使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而早在“十一五”之前,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1996年,国家

贵州省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规划

贵州省“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规划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零一六年七月

目录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1) (一)“十二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成就 (1) (二)发展面临的机遇 (8) (三)发展面临的挑战 (9)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2) (三)总体目标 (13) (四)具体工作目标 (13) 三、重点任务 (15) (一)集中连片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15) (二)加快推进新建建筑能效提升 (15) (三)探索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绿色改造 (16) (四)深入开展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和节约型社会建设 (16) (五)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领域规模化应用 (17) (六)加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能力建设 (17) (七)强化绿色施工与运行管理 (18) (八)完善绿色建筑技术支持体系 (19) (九)加强新型绿色建材推广及产业化发展 (19) 四、保障措施 (20) (一)健全管理体制 (20) (二)建立激励机制 (20) (三)强化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监管 (21) (四)健全标准体系 (21) (五)加强科技研发 (22) (六)增强能力建设 (22) (七)加强宣传推广 (22)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逐年增长,到2020年我国的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传统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使得我国面临着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极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资源的肆意开采和随意排放有害气体、粉尘等,使得我们的居住环境和气候条件变得更加恶劣,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建筑建造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运营,切实提升我国建筑节能和绿色水平。建筑领域的节能和绿色发展是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发展、民生科技领域的重要内容,有利于降低建筑能耗消耗,消除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建设领域转型发展,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贵州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贵州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和《贵州省“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特编制本规划。

新国标-三星级绿色建筑方案设计

***项目项目绿色建筑方案设计 项目负责人: 编制人: 校对人: 审核人: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专篇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泰州市。项目所在地区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类型为居住建筑,采用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二级。 二、绿色建筑设计目标 本项目为公共建筑,按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设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三、设计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173-201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DBJ01-607-2001】 《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DGJ32/TJ113-2011】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技术规范》……【GB50364-2005】 《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与验收规范》…【DGJ32/J08-200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DGJ32/TJ111-2010】《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 国家、省市现行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标准和规定。

部分重点地区绿色建筑补贴政策一览

部分重点地区绿色建筑补贴政策一览北京: 北京市政府为鼓励建筑工程项目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由政府财政支付绿色建筑评审费用。北京市政府拟对高星级绿色建筑进行财政补贴。响应国务院《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北京市政府从今年6月1日起,所有新建建筑采取绿色建筑标准,全城普绿。 上海: 上海市政策规定,对于取得二星级以上标识的绿色建筑,每平方米最高补贴60元,单个项目最高补贴600万元,保障性住房项目最高可补贴1000万元。明确2012年10%以上的保障性住房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设计建造,并鼓励设计制造高星级保障性住房。同时,依托虹桥商务区等8个低碳实践区和7个低碳新城建设推进绿色建筑。 天津: 天津市滨海新区将建筑节能列为重点支持的领域。滨海新区今后将对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等节能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降低建筑物能耗,将按项目投资额10%给予财政补助,总额不超过50万元。此外,对建筑综合节能改造、采暖热计量改造、LEED认证、绿色建筑认证、蓄冰空调、装饰性景观照明改造、新型建材应用等方面的项目也将给予最高50万元的财政补助。 重庆: 重庆市根据《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取得重庆市绿色建筑竣工标识的工程项目,可按有关规定向相关部门申请享受国家及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西安: 根据国家和陕西省的补贴标准,西安市亦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从12年11月起,西安市辖区内1万平方米(含)以上新建公益性建筑、公共建筑项目也必须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具体补助标准为,除了推荐申报中央财政补助奖励资金,获得一、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的建设项目,推荐申报省级财政补助奖励资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分别补助10元、15元、20元。西安市则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补助5元、10元、20元。此外,商品房

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总体情况我国当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城乡建设规模持续扩大,伴随着对土地、能源、水等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影响。以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为抓手,妥善处理好城乡建设发展过程中的能源资源及环境问题,对于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至关重要。垒知(002398) 一、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总体情况 (一)建筑能耗总体特点 建筑能耗主要包括建筑供暖、空调、热水、照明及各类建筑内使用电器所消耗的能源。建筑能耗与地域气候特点、城市规划、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用能设备效率、建筑使用功能及使用人用能行为等密切相关。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从北到南跨越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及温和等多个气候区,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偏冷夏季偏热,地区经济水平及生活习惯差异明显,使我国建筑能耗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北方与南方建筑能耗差异大,北方地区以冬季采暖能耗为主,南方地区以夏季空调能耗为主;二是城市与农村建筑用能差异大,城市以煤、电、油等商品能源消耗为主,农村地区除部分使用商品能源外,秸秆、薪柴等生物质能仍大量使用;三是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能耗差异明显,居住建筑能耗与居民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垒知(002398) (二)建筑能耗总量大,增长速度快 据测算,2014年,全国建筑总商品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比例20%左右,如把终端能源在生产、运输、转换过程中所产生的损失计算在内,比例将进一步提高,是我国三大重点用能领域之一。与2000年相比,2014年建筑总能耗增长了1倍左右,并且仍将持续增长,主要原因,一是城镇化进程加快,建筑面积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我国全社会房屋竣工面积达到35.5亿平方米[1,2],建筑总量的增长致使能耗增长较快。二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建筑服务水平的提高,建筑内用能设备增加造成建筑能耗的增加。如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空调器的数量从2000年的30.8台增长到2012年的126.8台[1],增长了3倍多。三是城乡居民对建筑室内舒适度要求的提高使能耗增长较快。如长江流域过去为非采暖地区,而现在冬季采暖需求逐步增大,致使采暖能耗快速增长。四是农村地区建筑用能明显增长,比例从2001年的31%上升到2014年的超过60%[3],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等地农村建筑每年每平方米采暖用煤超过30公斤[3],加上照明、炊事、家电等其他生活用能,商品能耗比例超过70%[3]。垒知(002398)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将逐渐超过工业、交通成为用能的重点行业,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比例将超过40%。 (三)建筑节能与绿色化水平仍然偏低 建筑节能是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和使用维护过程中,在满足规定的建筑功能要求和室内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实现降低运行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过程。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

绿色建筑一星技术标准

目录 1 前言--------------------------------------------1 2 基本说明--------------------------------------2 3 申报指引--------------------------------------3 4 住宅建筑--------------------------------------4 4.1节地与室外环境---------------------------------4 4.2节能与能源利用---------------------------------7 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9 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1 4.5室内环境质量------------------------------------13 4.6运营管理------------------------------------------15 5 公共建筑--------------------------------------17 5.1节地与室外环境---------------------------------17 5.2节能与能源利用---------------------------------19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21 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23 5.5室内环境质量------------------------------------25 5.6运营管理------------------------------------------27 6 附件-项目前期研究绿色定位大纲-------------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