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7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7篇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7篇

在上课前,我们老师一定要将有关的教案制定完善,每一个教师都要学会在课前写好教案,这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篇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2.长度的测量

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μm→nm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

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

④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

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

(五)教学后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篇2

机械效率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 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 理解机构效率

(2)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三)教学准备

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

二、进行新课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 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六)作业

1、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2、动手动脑学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

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学准备】

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

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课件导入

?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

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

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

?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

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

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

二、新课讲授

1.长度的单位

(1)长度单位的符号

(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 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

2.长度的测量

(2)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布置自学】

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

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

(时间2分钟)

?提出问题】

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反馈练习一】

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1.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

①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2、完成单位换算:

③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

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nm

?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

7×10-5m= 7×10-5×106μm=70μm。

(设计意图:对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并能准确进行单位之间换算)

?过渡】为了准确测量长度,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测量工具,你都知道哪些常用的测量工具?

1.了解“国际单位制”.

2.带着问题阅读,并交流归纳:长度的单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思考回答:

①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dm

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mm

③人头发直径约7×10-5m=

70 μm

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105 nm

(1)长度的测量工具

(2)观察刻度尺

?展示实物】

?指出】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提出问题】观察下图刻度尺(或学生常用的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强调重点】1.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2.量程是一个测量范围,而不是测量的值.

3.分度值是相邻两格间的距离,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设计意图:使用任何测量工具时,首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锻炼学生观察能力.)

根据生活经验和阅读课本

p11-p12回答: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观察图示的刻度尺回答:

在图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cm,它的分度值是1mm.

(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引导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能正确使用刻度尺.

?出示问题】在测量的过程中,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要测量以上长度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刻尺?

2.怎样放置刻度尺?

3.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4.记录数据时要注意什么?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各组按要求测量,体会测量的过程和方法,并总结出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首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其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选择合适的分度值.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丙所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 是估计值.

(4)正确读取估计值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测量长度,感受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以例代讲突破难点】

如图所示,被测物体长度分别为 cm

?难点剖析】在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

正好落在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计值为零,

记录时也不能省略.如图所示,物体长度的准

确值是1.3cm,估计值是0.00cm,因此读数应为1.30 cm,不能读作1.3cm.

(设计意图:利用练习,进一步突破估读这个难点)

?反馈练习二】

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7cm.

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 1.3cm,也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1.30cm.)

讲解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深化认识,归纳总结出答案:1.30cm

讨论交流:刻度尺a分度值是1mm,刻度尺b分度值是0.2mm,因此刻度尺a精确些.刻度尺b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块,使用方法错误.被测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2.2cm,估读值为0.00cm,所以木块长为2.20cm.

答案:a; b; 2.20cm(或22.0mm)

(5)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特殊方法

3. 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计时工具

?知识拓展】

1. 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

2. 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你能想办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

(设计意图:渗透测长度的特殊方法累积法、

替代法、化曲为直法.)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

?提出问题】

1.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简单介绍,在古代人们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了解时间测量工具的发展历程。)

思考交流: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是1mm,所以其准确值是5.0cm;估计值是0. 00cm;细铜丝的总长度为是:5.0cm+0.00cm

=5.00cm,然后除以32圈,得到细铜丝的直径为1.6mm

答案: 5.00;1.6

讨论交流:先找一段柔软的棉线,让棉线沿着曲线的形状附着在曲线上,在曲线两端处的棉线上做记号.然后将棉线取下,伸直.最后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间的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

学生自学,组内谈论回答: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石英钟、电子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3)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

?指出】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机械停表的使用

?示范停表的使用】以实验室j1202机械停表为例.

?引导实验】组织学生按课本步骤进行分组实验,对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

阅读“知识加油站”,熟悉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

小组内同学相互帮助,在“知识加油站”的基础上,熟悉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练习使秒表启动、停止和回零,并正确进行读数.

?反馈练习三】

如图所示机械停表读数是 min s.

答案:3min38.3s

讨论回答:

机械停表的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每大格又均匀分成10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0.1s.小圈1整圈是15min,每一小格是0.5min.小圈指针指示时间超过3.5min,大圈指针指示是38.3s,因此读数是3min38.3s.

?问题过渡】在刚才测量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中,我们测量的结果一定等于物体的真实值吗?如果不等,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布置自学】阅读课本p14“误差”部分,时间2分钟.

?提出问题】

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

3.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

?反馈练习四】

有五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①187.6㎜;②187.5㎜;③187.8㎜;④187.65㎜;

⑤187.7㎜.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0㎜

b.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7㎜

c.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③次

d.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⑤次

?强调】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平均值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设计意图:利用反馈练习巩固减小误差的方法以及对错误测量结果的判断) 学生阅读思考课本p14“误差”,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

1.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这个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思考交流:题中所用刻度尺最小分度为mm,第④四个读数187. 65㎜错误.其它四个读数分别为:①187.6㎜;②187.5㎜;③187.8㎜;

⑤187.7㎜,它们的平均数为187.65mm,在这里只平均值有效数字个数应该与测量值有效数字个数相同,则物体的长度应为187.7mm,综上所述,应选d.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见附件1.

四、课堂检测老师巡视、讲评. 完成检测题,见附件2.

五、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 4.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二、长度的测量

1、基本工具:刻度尺

2、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选、放、读、记

三、时间的测量

1、单位及换算:1 h=60 min 1 min=60 s

2、停表的使用: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四、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1、减小误差的方法: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是否可以避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为水平,只在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3、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这两个运动互不影响。

4、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推理归纳

四、教学用具:

平抛运动演示仪、多媒体及课件

五、教学过程

引入:粉笔头从桌面边缘水平飞出,观察粉笔头在空中做什么运动,这种运动具有什么特点,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一)平抛运动

1、定义: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举例: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小球所做的运动就是平抛运动,并且我们看见它做的是曲线运动。

分析:平抛运动为什么是曲线运动?(因为物体受到与速度方向成角度的重力作用)

2、平抛运动的特点

(1)从受力情况看:

竖直的重力与速度方向有夹角,作曲线运动。

b.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是匀速运动,速度为v0。

c. 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没有初速度,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是自由落体运动。

总结: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0,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等于g

(二)、实验验证:

?演示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a球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

现象:越用力打击金属片,a球的水平速度也越大;无论a球的初速度多大,它总是与b球同时落地。

(2)、用课件模拟课本图5—16的实验。

结果分析: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

并不影响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而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且不受竖直方向的运动的影响。

(3)、利用频闪照相更精细地研究平抛运动,其照片如课本图5—17所示

可以看出,两球在竖直方向上,经过相等的时间,落到相同的高度,即在竖直方向上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可以看出,通过相等的时间前进的距离相同,既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由此说明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是同时、独立进行的,竖直方向的运动与水平方向的运动互不影响。

八年级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大全7篇

八年级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大全7篇 八年级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大全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物理学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基础科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八年级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篇1) 这一年来,我担任高一(5)班和三个实验班的物理教师,虚心向洪钟主任和梓欣老师学习,努力借鉴前辈老师的教学经验,再一次看到了科学的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灵活应用,这一年过得很充实,收获真不少。现在把这一年的一些收获写出来,以博方家一笑。 这一年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感受最深的是,不在于课堂上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能够领悟多少。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关键在于“热情”两个字。不管是学生方面,还是老师方面,都要“充满热情”。有这样一种说法,天才都是具有某方面的狂热。我觉得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学生的学习上。比如高一(3)班的丁一同学,学习物理几乎是狂热的,很多高二的物理知识,甚至大学的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知识,都钻研得津津有味。事实证明,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很让人放心,根本不用担心他物理考不出好成绩。 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的热情必须由教师的热情来带动。打一个比方,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一个良好的载体,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我在下面一些上课环节作了尝试。 1.扎实的基本功能保证学生听课质量。比如板书要大而清晰,讲解思路要慢

关于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教案6篇

关于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 (二)讲授新课 1.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

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 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 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 学生探究活动: (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 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 (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 (3)观察书本43页图12.4-4,能得到什么启示? (4)游泳分析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进行解释。 强调:产生力的作用时,物体之间不一定直接接触,并且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初中物理《力》教案(精选20篇)

初中物理《力》教案(精选20篇) 初中物理《力》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过程,提高动手操作和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难点】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将手举在空中并尝试前推,再请学生将手压在桌面上并尝试前推,引导学生发现将手压在桌面上前推时受到了某种阻碍。结合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受到了阻碍说明其中一定有力的作用,那么这种力叫什么又有着怎样的特点,进而引入本节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问答: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力时手和桌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得到手紧贴着桌面移动,手和桌面之间产生了摩擦的结论。 教师讲解: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提出“滑动摩擦力”并明确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自主探究: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显微镜下物块与桌面接触面的微观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显微镜下的接触面与肉眼观察时有什么区别。 教师讲解: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总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正是因为接触面凹凸不平,所以当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彼此阻碍,产生滑动摩擦力。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小组讨论:请学生思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一:将手压在桌面上前推时,发现手越用力压桌子,滑动摩擦力就越大,所以猜测可能与接触面压力有关。 猜想与假设二:滑动摩擦力是因为接触面凹凸不平产生的,所以可能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设计实验:带领学生回顾测量力的大小需要用到弹簧测力计,明确实验器具,而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教师提示:教师提示学生设计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并且因为是通过二力平衡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所以在拉动物块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匀速。 实施实验:学生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确实与接触面的压力和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也越大。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情况下利用了摩擦力,哪些情况下需要防止摩擦力的危害。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观察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情况是利用或防止了摩擦力的危害,并想一想是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 四、板书设计 xx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7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7篇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7篇 在上课前,我们老师一定要将有关的教案制定完善,每一个教师都要学会在课前写好教案,这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篇1

八年级物理《力》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力》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力》教案5篇 物理学涉及到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现象,通过学习物理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增强科学素养。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物理《力》教案,欢迎阅读! 八年级物理《力》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分解的含义。并能够根据力的效果分解力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的分解,会用力的分解的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观察、实验能力;以及利用身边材料自己制作实验器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力的分解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经历力的分解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了解物理规律与数学规律之间存在和谐美,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 3、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能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培养团队精神。 设计意图 为什么要实施力的分解?如何依据力的作用效果实施分解?这既是本课节教学的内容,更是该课节教学的重心!很多交换四认为只要教会学生正交分解就可以了,而根据力的效果分解没有必要,所以觉得这一节根本不需要教。其实本节内容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探究的材料。本人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受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启发,按照伽利略探究的思路:“猜想――验证”,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猜想――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探究出把一个理分解应该根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程教案【7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程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课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1.“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 2.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是本节难点。 【教学媒体和资源】 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教学方法】 本节课源于生活,不仅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使学

生感知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采用自主探究、引导发现、阅读指导、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组讨论,自己总结,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这样使我们的`物理更接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画,引入新课 利用课本54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组内讨论) (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发言谈本组的猜想。 2、让学生四人一组设计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做出图像,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G与m关系,一名学生板演公式并了解g的单位和物理意义。(出示例题)两名学生板演。 (三)、重力的方向。 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线的方向是否是竖直方向。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再让一位学生利用

八年级物理力学知识点8年级物理力学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学知识点8年级物理力学教案 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力学是八年级物理的重点内容,下面WTT为你整理了八年级物理力学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物理力学教案篇一 1、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2、知道力的单位。 教材 重点 难点重点:弹簧测力计测量时的正确使用、力的单位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具 多媒体课 教学 方法讲授、讨论、 活动、实验 教 学 过程 复习:1、什么是力?什么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3.用力将球掷向墙壁,球被反弹回来,说明了什么? 新授: 板书: 一、力的测量和力的单位 讲解:为了比较力的大小,必须规定力的单位 板书:1、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介绍阅读: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提问:1N有多大? 讲解:1牛等于你拿起两个鸡蛋所需的力,一般情况下,成人右手的最大握力可达560牛,左手最大握力可达430牛。 思考:力的大小测量? 板书:2、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测力计 讲述:最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1)弹簧秤的工作原理 演示:让两个大小不同的学生分别上台用力拉拉力器,其他学生观察弹簧的长度变化情况。 讲述: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可以表示力的大小,弹簧秤就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的道理制成的 提问:你知道哪些弹簧秤? 备注 待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弹簧秤的教学挂图,介绍常见弹簧测力计。 (2)弹簧秤的使用

①与刻度尺的使用相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弹簧秤和构造、单位、零刻度线等弹簧称上的刻度值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弹簧称上最大刻度是多少? 说明:弹簧称上的这个最大刻度就是量程,弹簧称受到的拉力不能它的量程,否则弹簧称会损坏。 弹簧称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 说明:不同弹簧称的的最小刻度不一定相同。 ②使用方法: 板书:首先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度对齐,若没对齐,要进行调零划记下零点误差;拉力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读数时以指针最靠近的刻度线为准;使用前应来回拉动挂钩,避免挂钩被外壳卡住。 学生实验:每两人为一组,发一个弹簧秤和几个钩码,按下列步骤实验 实验步骤: 1、观察弹簧秤,辨认指针、零刻度、量程、最小刻度 2、使用弹簧秤时,测量力的大小不应超过量程,所以测量前应先估计所测力的大小。 3、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 4、用手拉弹簧测力计挂钩,亲自感受1N和5N的力有多大; 5、测量自己头发的能承受最大拉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 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或浮力的大小,使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处于不同的浮沉状态; 2.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发展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谋求内部协调统一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学习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并与上一节内容构成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本节知识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力、重力、二力合成和密度等知识联系密切。本节内容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

计的浮沉原理。前者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后者重在使学生认识到浮沉条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分析各种浮沉现象的基础,所以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要弄清浮沉条件,关键是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本节教材要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变化,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因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主要知识有两个: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首先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从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两个方面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达到理解浮沉条件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诸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烧杯、水、土豆、苹果、橡皮泥、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教案(篇2)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色散现象 (2)物体的颜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力的定义及其种类 2.掌握如何求解物体的重量及重力 3.理解平衡状态,学会平衡条件的判断 4.学会利用动力学公式计算物体所受合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5.能够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6.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积极探究物理规律 二、教学内容 2.1 力的定义及种类 1.什么是力 2.力的种类: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2.2 如何求解物体的重量及重力 1.物体的重量与质量的关系 2.重力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3 平衡状态及其条件 1.平衡状态的定义及其特点 2.平衡条件的判断方法 2.4 动力学公式与牛顿运动定律 1.动力学公式的公式及含义 2.牛顿运动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2.5 应用综合教学及实验探究 1.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物理问题的解决 2.进行基础物理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重点 1.掌握力的种类及定义 2.能够进行物体重量及重力的计算 3.理解平衡状态,学会平衡条件的判断 4.掌握动力学公式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 1.理解动力学公式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2.掌握平衡条件的判断方法 五、教学方法 1.授课 2.讲解 3.实验探究 4.班级讨论 六、教学手段 1.PPT 2.实物模型 3.实验器材 4.电脑 七、教学过程 7.1 引入(10分钟) 引入力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力的定义及种类。 7.2 提出问题(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并拟出问题,如“当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7.3 呈现(30分钟) 呈现力的种类、物体重量与重力的计算、平衡状态及其条件、动力学公式与牛顿运动定律等主题。 7.4 实验探究(30分钟)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来了解平衡条件及力的作用等知识点。 7.5 强化联系(20分钟)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讨论,强化和拓展学生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7.6 总结(10分钟) 回顾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梳理思维,反思课堂所得。

八年级物理《力》教案

第课时 课题第7章第1节力授课 类型 新授课 授课教师授课班级八年级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概念; 2、认识力的相互性; 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符号与单位; 5、力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通过常见的事例和实验认识体验力作用的相互性和作用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力的认识、探索,增强对大自然的好奇、热爱的感情,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情中获得探索科学规律的乐趣,多动手,多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 方法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 教具演示用:弹簧、皮泥、直尺等 学法 指导实验观察—交流讨论—概述总结—性质应用—指导小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从一首诗说起: 林暗鸟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中讲了一个故事:汉朝武帝时期对战匈奴的百战名将飞将军李广一日带兵巡视边防回来晚了,天色朦胧,李将军看到草丛中的石头,以为是老虎,遂弯弓怒射,箭头全部射进石头里去了。 李广将军对弓箭做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威力呢?这里面蕴含了什么物理学原理呢? 对,力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它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下面咱们就一起深入认识一下什么是力。 - 1 -

二、新授 1、力是什么 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同学们来举一些力现象的例子好吗?(教师板书) 人 熊猫拖拉机地球……提 攀 拖 吸引 …… 木桶 竹枝 车 苹果 …… ↓↓↓ 物体作用物体 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一个物体可以有力的作用吗? 在这些例子中,总有两个物体存在,那我们将其中一个物体叫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那大家再分析图中,那些是受力物体,那些是施力物体? 根据分析你能得出力是什么吗?(先讨论)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物理学中一般用字母F来表示力,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注意: ○1力的产生不能脱离物体,且需要两个物体,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2不直接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直接接触时也要发生作用(即:推,拉,压,挤排斥等)才会产生力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一:请两个学生上讲台来玩扳手腕的游戏 活动二:用手托起自己桌上的书 分析课堂开始鼓掌时,两手为什么都会疼? 由活动分析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而言的,那什么时候是受力物体,什么时候是施力物体,这要根据研究对象而定。 这种相互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的。“同生共死” 3、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一:用手指压自己的脸蛋,你发现什么? 实验二:两手用力使尺子弯曲。 从实验能的出什么结论? - 2 -

八年级下物理力的教案

八年级下物理力的教案 八年级下物理力的教案 教案一:简单机械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认识简单机械的种类和作用; 2. 掌握简单机械的运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教材、教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 教师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常见的简单机械,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机械的名称和功能。 2. 介绍简单机械的定义和种类,如斜面、杠杆、滑轮等。 二、学习斜面 1.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讲解斜面的定义、结构和作用。 2. 学生观察和探究几种不同角度的斜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小组讨论并总结。 3. 进行实验,测试不同角度和高度的斜面上物体滚动的速度和

距离。 三、学习杠杆 1.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讲解杠杆的定义、结构和作用。 2. 学生观察和探究不同长度和质量的杠杆对物体平衡和力的作用,进行小组讨论并总结。 3. 进行实验,测试不同长度和质量的杠杆的平衡点和力的大小。 四、学习滑轮 1.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讲解滑轮的定义、结构和作用。 2. 学生观察和探究不同数量和位置的滑轮对力的传递和减小的影响,进行小组讨论并总结。 3. 进行实验,测试不同数量和位置的滑轮的力的传递和减小情况。 五、小结与延伸 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引导学生总结简单机械的种类和作用。 2. 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一种简单机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评价: 1. 学生理解和掌握简单机械的种类和作用; 2. 学生能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3. 学生通过实验和设计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单元第1节《 力》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单元 第1节《力》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的相互性,认识力的作用效果。问题解决与思考 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的力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点: 1、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力的示意图 教学准备 弹簧磁铁弹簧秤钩码排球哑铃海绵塑料尺教学过程 1、课的引入 演示:用力压气球气球破裂 提问:谁知道什么原因气球破裂? 讲述:今天学习的内容——力 2、实验得出力的概念 教师:请同学们用你身边的器材尽可能多的产生力,并想一下这些力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板书:(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引导点拨得出力的概念,及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概念

板书: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师引导学生做如下实验活动: (1)两手互相挤压 (2)用手压笔尖 (3)手用力拍桌子 提问:你的手有什么感觉?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小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的作用效果 根据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会发生变化下面请同学们用你身边的器材探究一下: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哪些效果? 教师点拨得出结论: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 方向 B 速度 (5)力的三要素 教师:大家请看,一把塑料尺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变,同学们想一下,这把塑料尺发生形变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可能与力的大小有关,力越大,塑料尺弯曲得越厉害 教师:对,想想看还有那些例子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 学生:用力压弹簧,力越大,弹簧被压的越紧;力越大,球飞的越远 教师:同样一根弹簧,为什么有时会伸张,有时又缩短呢?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7.1力的教案

第一节力的教案 课题:力 教学目标: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3、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教学方法:探究型授课 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教具: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磁铁、大头针、刻度尺、多媒体视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投影“嫦娥二号”发射时的影片和照片,提出 问题:“嫦娥二号”和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 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观察与思考,积极发言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等。 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生:列举例子 师: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新课教学过程 1、力是什么 ](展小并罗歹“现象) 师:用课件上的图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运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 的现象: (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左手拍打右手;人推车……(学生实验:左手拍打右手,手拍打桌子) (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扣球…… (学生举例•…) 生:亲自感受,观察,思考,举例 以上的例子都存在力的作用,并且物体是直接接触的。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 师:演示实验:磁铁吸引大头针; 举例地球吸引月球,太阳吸引地球…… H (分析罗列的现象) 师:可以从语文的的主语、谓语、宾语的角度来分析。 手拍桌子;左手拍右手; 拖车; 汽车 起重机吊货物;运动员踢球;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第七章-力

八年级 物理下册教案第七章力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力的基本知识 2.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 (二)讲授新课 1.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 结合课本里的插图以及教学VCD,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 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长铁片,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长铁片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

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 (1)拉开弹簧时,有没有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 (3)观察书本图12.4-4,能得到什么启示?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 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 互的例子并进行解释。 (三)课堂小结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的有哪三个要素? 3.怎样体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应完成《导学案:12.4 力》 (四)布置分组作业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2023最新-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优秀7篇) 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7篇《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八年级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知识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怎样换算。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点。 3、会调节托盘天平的平衡,会对天平测量结果准确读数。 4、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教学重点: 质量的单位和质量的测量工具。 教学难点: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资源:一架托盘天平、一只烧杯、小冰块、橡皮泥一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辅以直观演示和活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找两名同学到讲台前,让他们同时跑向教室后面,其他同学观察并比较谁跑的快。再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直接对照课本图5-17、5-18说明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如何比较它们的快慢呢?(由此引入新课) 二、出示目标: 三、新授: 1、质量的概念 引导讨论 ⑴一根铁钉与一枚大头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外? ⑴大胖子同学与小瘦子同学在肢体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外?⑴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 讨论:(1) 相同之处:都是铁造的 不同之外: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重量不同;用途不同;所用的铁的量不同??讨论(2)相同之处:都是肌肉骨胳等构成 不同之处:体重不同;体形不同;胖子比瘦子具有的物质多?? 讨论(3) 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小结: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一种物质能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板书:(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的单位 ⑴由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方法去思考如何比较物体质量的多少? ⑴引导学生列举熟悉的质量单位。在此基础上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⑴讲解: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教案

2024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教案(7 篇) 物理即物理学,是注意于探讨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自然科学。以下是我打算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教案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教案(篇 1) (一)教学目的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学问。 (二)教具 量筒,硫酸铜溶液,烧杯,瘦长玻璃管等。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分子动力论的基本内容 难点: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全章导言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改变,物质状态的改变,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这些热现象的说明,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究的问题,直到 17 世纪和 18 世纪期间,人们才起先相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相识渐渐发展成为一种

科学理论棗分子动理论。到 19 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渐渐相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棗内能。用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说明许多热现象,这一章我们就学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初步学问。 2.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四周充溢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一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揣测,有的主见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见万物之源是“火”。公元前 5 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 4 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行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此后经过近 20__年的探究,直到 17 世纪末,才科学地相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3.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微小的微粒。假如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 10-10 米,这是一个微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运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微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通常状况下,1 厘米 3 空气里大约有2.7×1019 个分子,假如人数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 100 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 80 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由于分子太小,

八年级物理教案内容七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内容七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内容(篇1)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1.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 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2.2教学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用直尺、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 6教学过程 6.1引入新课 【师】今天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要再一次将给大家,那就是牛顿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牛顿是因为被树上一颗苹果掉下来给砸了,然后就发现了力,这个力,跟今天我们学习的——重力,就是息息相关的了。 【生】那我也要被苹果砸一下。

6.2新知介绍 一、重力 【师】老师将小球放在手中,松开手,请同学们观察松开手以后小球如何运动?【生】会掉下来呀。 【师】它的运动状态变了没有?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 【生】改变了。下落的速度变快了。是因为有重力。 【总结】小球下落,它的速度越来越快,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见小球受到了力的作用。 【师】那么这个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生】“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师】为什么小球在抛出以后运动的速度越来越慢,为什么小球会改变运动方向? 【生】也是因为它受到了向下的重力。 【师】以上现象都说明小球受到了一个向下的力,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抛出小球以后、小球向上运动,速度越来越慢.上升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向下运动,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小球受到了地球的吸引而受到了力.这个力我们叫它重力。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二、重力的大小 【师】 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小的,这里有两个金属球,一个大一个小,我们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把这两个金属球放在手心感觉一下。 【师】这两个金属球哪个质量大? 【生】大金属球. 【师】金属球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是什么关系? 【生】质量越大的金属球,它的重力也越大。

初二物理教案(7篇)

初二物理教案(7篇)新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篇一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 第六节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了解熟悉二力的平衡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解释物理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设计试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器材: 视频光盘、木块、带滑轮的长木版、细线、勾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牛顿第肯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思索:但凡静止的物体就不受力吗?但凡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不受力吗?举例说明。 (1)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粉笔盒 (2)吊着的吊灯 (3)在平直大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那为什么生活中的这些物体受力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其缘由。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力的平衡 1、试验: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 2、提问:假如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为什么?(由于只受重力的作用) 3、思索:那为什么现在没有落地,而是静止?请画出受力示意图(1)。 4、争论:由于除了受竖直向下的重力,还受竖直向上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受力一样,所以书包静止。

同样在平直大路上匀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在水平方向上牵引力和阻力,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有受力一样,所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实际物体往往同时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结论:象这样,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假如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简洁的平衡。 问题:物体受两个力作用肯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 举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对下滑;电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问题:假如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当满意什么样的条件呢? (1)猜测:二力平衡需具备什么条件? (可能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2)让学生依据给出的试验器材设计试验。 (3)提示:讨论一个因素对二力平衡的影响,要掌握其他条件不便,既“掌握变量法”。 (4)选择合理方案,让学生分组进展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