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

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
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

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

与我国的经济增长率相比,储蓄增长率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额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从1978年的210.6亿到1992年的11759.40亿到2006年的161587亿再到2009年的22万亿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增长了几百倍,即使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这种增长速度也是很令人震惊的。与之相对应的居民储蓄率也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基本维持在30%~40%左右,有时甚至突破了50%。目前,我国的储蓄率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有资料显示,1995年、1997年、2009年中国的国内储蓄率分别为42%、45%、49%,呈增长势头。在2009年,我国储蓄占全球储蓄率的28%,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储蓄率明显过高。虽然我国居民储蓄明显过高,但是我国居民的人均储蓄并不算高。首先,居民储蓄虽然总体规模很大,增长势头也相当迅猛,但由于人口基数也非常大,我国的人均储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以2002年为例,截至到该年底,我国居民人均储蓄6766元,与1978 年的人均21.9元相比,增长了309倍,年均增长27%。这一数字远远高于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476元,但是低于当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 元。其次,不同收入阶层之间分配不均。在我国的储蓄存款主要集中在城市。高储蓄率、高储蓄额的现状已经引起我国领导人士的重要关注。他们正在积极寻找一定的方法,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使我国的储蓄向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高储蓄率现状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材料,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上世纪70 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之首。1989 至1993 年统计,中国居民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以上。尽管近几年中国出现通货膨胀趋势,但中国居民的储蓄热情丝毫未减。本文从中国统计年鉴获得中国自1978 年—2004 年的居民储蓄额以及国民收入数据,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1.从储蓄的绝对量来看,1978年我国储蓄额仅为210.6 亿元, 但在随后的近三十年里, 我国居民储蓄额逐年增加, 且幅度越来越大。其中2003 年中国居民的储蓄额超过了10万亿元,2004年更是达到近12万亿元。

2.从相对量来看,各年累计储蓄额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逐年上升,而且累计储蓄总额与国民收入有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即自1978 年以来, 居民累计储蓄额随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储蓄率最高时可达到60%以上。

3.2005 年中国储蓄占GDP 比率达到48.1%, 2006 年居民储蓄资金继续增加达到16 万亿元, 2007 年预计达到20 万亿元。

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理性人的跨期消费应以效用最

大化为目标。当发生通货膨胀时, 实际利率下降, 理性人应该增加当前消费,减少储蓄。因此本文分析了除传统理论认为的收入外,影响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其他因素(除以上的预防性储蓄外,还引入了近期影响较大的信用机制和投资渠道因素) , 并构造多变量消费效用曲线, 研究其某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引起的效用曲线变化与单变量消费效用曲线不同,对中国居民跨期消费行为作出解释。

2002年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7万亿元的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17.8%。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50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左右。

2010年末,全国居民存款余额为71.3万亿

我国近年储蓄率在世界名列前茅,1994年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二,1996年储蓄率高达41.4%。1991年到1996年出现11100亿人民币的存差。

对居民储蓄率估算方法的比较及再估计

对居民储蓄率估算方法的比较及再估计 刘书祥马双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74;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成都610074) 摘要:本文就目前学术界对我国居民储蓄率不同估算方法的统计口径、调整过程进行全面对比,得出采用财富增加值估算居民储蓄的方法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更好地解决了我国收入不透明所带的统计缺陷。本文用该方法估算出1978~2006年间的居民储蓄率,最终的估算结果与Modigliani和Cao (2004)等的估算值在1978~2000比较接近,变动趋势完全相同。但与Modigliani和Cao不同的是,本文将他们的估计中所遗漏的股票、企业债券等金融资产一并加以考虑,得出结论:2000~2006年居民储蓄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要很好地解释居民储蓄率的长期趋势,必须考虑股票、债券市场的发展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 关键词:居民储蓄率;估算方法;财富;隐形收入 引言 储蓄对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消费者行为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增长方面,索洛(1956)指出,不同的储蓄率对应不同的消费水平,在转移动态中,不同的储蓄水平对消费者的短期福利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在消费者行为方面,储蓄是消费者将资源用于未来消费的部分,以用来应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在经济周期方面,储蓄是当前消费的对偶,储蓄量的大小对应着消费量的多少,而消费的短期波动是总需求波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储蓄对研究经济波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以及对储蓄口径的理解不同,人们对储蓄率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讨论各估算方法的优劣、统一其估算的口径是本文产生的主要背景。 一、中国居民储蓄率估算方法综述 根据任若恩(2006)对储蓄率计算口径的总结,总储蓄被拆分为国民储蓄和国外储蓄。国民储蓄包括私人储蓄、政府部门储蓄,其中私人储蓄由居民储蓄、为居民服务的非盈利团体储蓄、企业储蓄组成,政府储蓄为公共部门的储蓄。总储蓄扣减固定资产消耗或资本折旧,即为净储蓄。在计算储蓄率时,可以是储蓄与对应的GDP或GNP之比,也可以是储蓄与对应的可支配收入之比,因此可以分别得到国民储蓄率、政府储蓄率、居民储蓄率、企业储蓄率等。在这些储蓄率指标中,居民储蓄率最为重要,因为它反映了经济中最基本的经济主体,即居民个人或家庭的储蓄行为,因而一直为学术界长期关注。目前,对居民储蓄率进行估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Modigliani和Cao (2004)将储蓄界定为一段时间内财富的增加值,具体计算公式为①:S W =?(1) ?=?+?+?+?(2) W CUR DEPO SEQ PI

习题 第三章

1.利用居民储蓄调查数据进行SPSS频数分析,分析被调查者的常住地、职业和年龄分布特征,并绘制条形图。 2.利用居民储蓄调查数据从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状等角度,分析被调查者本次存款金额的基本分布特征,对不同常驻地储户存款金额的基本特征进行对比。 3.利用居民储蓄调查数据,假设存款金额服从正态分布,能否利用本章所讲解的功能,找到存款金额“与众不同”的样本,并说明理由。 4.利用居民储蓄调查数据,结合被调查者的年龄状况,分析储户的收入分布特征。 5.三代同堂的家庭中,婆婆与儿媳妇关系紧张的现象并不少见,为了了解住房条件对婆媳关系的影响,先对600户家庭进行调查并进行列联分析,如下表所示 婆媳关系 * 住房条件 Crosstabulation 住房条件 Total 差一般好 婆媳关系紧张Count 57 78 60 195 Expected Count % within 婆媳关系 % within 住房条件 一般Count 45 87 63 195 Expected Count % within 婆媳关系 % within 住房条件 和睦Count 48 45 117 210 Expected Count % within 婆媳关系 % within 住房条件 Total Count 150 210 240 600 Expected Count % within 婆媳关系 % within 住房条件

Chi-Square Tests Value df Asymp. Sig. (2-sided) Pearson Chi-Square 39.668 4 0.000 Likelihood Ratio 40.070 4 0.000 Linear-by-Linear Association 15.980 1 0.000 N of Valid Cases 600 a. 0 cells (.0%) have expected count less than 5. The minimum expected count is 48.75. 1)补充第一张表中第一行和第四行单元格中空缺项的计算结果 2)写出卡方检验的统计量并说明其构造的基本原理 3)判断婆媳关系与住房条件有无联系 6.利用减肥产品效果数据,分析两种减肥产品所产生的效果分布是否一致 7. 说明居民调查储蓄中多选项问题是按照哪种方式拆分的。利用多选项分析被调查者本次存款的主要目的,并对不同年龄段储户的储蓄目的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调查报告模版

数据分析调查报告模版 下面是我对数据分析的一些格式及规范要求 数据分析应当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件: 1。样本情况分析及调查工具说明 2.调查结果分析 以图表加文字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的结果,并对结果简单的解释与说明。(1)表格设计的要求 表格应为三线表(自动套用格式中的“简明Ⅰ型”),表格应当包括表序号、表题目,及数据内容。其中表格中的数据及文字小正文一号,表格序号在报告中进行统一设计与安排,且表格题目应当在表格的正中上方。 图表的设计要求,图表设计大小应当与正文的文字大小匹配,图表应当包括图序号,图题及图形。其中图序号在报告中也应当进行统一设计与安排,但不得与表格序号混用.图题目应当在图表的正中下方,图中的数据与文字也应当比正文文字小一号。 一些简单与明白的数据结果,仅以表格陈述就可以.但如果数据结果比较复杂,数据结果比较繁多,那么可以将表与图结合起来进行数据结果描述。这样既给读者具体的数据结果信息,亦能使数据信息以很具像的方式进行呈现。 (2)结果的分析应体现层次性.一般按大家的操作化结构,分专题进行结果分析。每个专题结束之后,应当进行简要的总结与归纳,突出其中一些主要或令人意外的结果。最后,在所有的专题分析完之后,应当有一个综合的分析,并在其中陈列本次调查结果中最具有价值的一些结果与结论。 (3)结果分析中,禁止用大量的文字对结果进行说明性的描述,请大家尽量使用简洁与简单的方式陈述结果,但也不能只为追求很少的文字,对一些内容结果进行有选择性的删除,务必做到二者的平衡。 (4)调查报告中,如果有引入统计符号,所有的统计符号均为斜体表示。 请大家先自学教材后面附录二中的社会调查报告实例,然后再参考下面的一份调查报告样例: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学号08050133班级08金融1班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设计南京审计学院 2008 级金融学院 题目: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学生姓名庄梦琦学号08050133 专业金融学班级1班 2010年 6 月8日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08050133 08金融一班庄梦琦 摘要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多次采用利率政策调节居民储蓄与消费,但收效甚微。本文通过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四个指标,基于1980年至2009年样本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了四个变量对于城乡居民储蓄的影响,并提出了四个政策建议: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完善资本市场以及农村金融市场、慎重使用利率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完善税收财政体制。 关键词居民储蓄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元回归

一、引言 居民储蓄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之一,也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环节。通过储蓄而累积的巨大资本对于卓有成效的投资和消费市场的建立是非常有帮助的。一直以来,我国主要通过出口拉动经济,其他两架马车尤其是消费扮演的角色却无足轻重,而过高的储蓄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此,我国曾多次采用利率政策以期影响居民的储蓄行为,但这对于数千年传统思维根深蒂固的消费和储蓄观的冲击显然是十分有限的。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10.6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60772亿元,增幅达1237倍之多,而2008年至2009年增长率也达到了20%,这种大额度、高增长的居民储蓄情况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转型。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拉动内需、加大投资力度更是成了各国政府宏观政策的重中之重。我国也投放了4万亿人民币用于救助市场。随着各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而来的问题是各个市场面临着巨大的通胀压力,我国截至2011年4月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了近一年的最高值5.3%。控制通货膨胀与拉动经济运行称为市场面临的主要难题。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有效手段在保持合理通货膨胀的同时充分释放居民储蓄的巨大购

我国居民高储蓄率对于经济的影响

辅修金融学论文 我国居民储蓄高速增长对经济的影响 学生姓名:杨宇豪 学号: 32011060119 学院(系):文化与传播学院 专业(方向):广告学 指导教师:王苹老师 2013年5月

中文摘要 近10年间,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数次调整储蓄利率。尽管利息一降再降,但我国的居民储蓄率却节节攀升,每年以0.5个百分点的速度一路高涨。本文将会简要分析我国高存储率对于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于如何提高消费能力以及降低储蓄率进行简单探究以及建议。 关键词:储蓄率利息消费能力 :

正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上世纪80 点初期,我国的储蓄率基本上维持在35 %左右;90 年代末,上升到40 %以上;2006 年开始,我国国民总储蓄率超过50 % ,而且之后还在持续上升;到2008 年年底,我国总消费占GDP的比重为48. 6 % ,其中居民消费占GDP 的比重35. 3 % ,政府消费占比为13. 3 % ,国民总储蓄率达到51. 4 %。 如同人的优点和缺点并存一样,高储蓄也有其利弊之处。 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高储蓄率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从银行角度而言,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背负大量不良资产的同时还能正常运转,其原因也在于储蓄率居高不下,银行有源源不断的社会资金流入。当前银行已有和已剥离尚未处理的不良资产、证券和非证券资产损失、保险的投资损失和利差损失等积累的数额巨大,很难消化,如果不是高储蓄率的支撑,金融的运行和平衡就将被打破。 高储蓄率伴随着高投资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显着。最近10年间,中国以远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率,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最根本原因在于高投资是以充分的国内储蓄为保障。储蓄是投资的来源,有了充足的资金供给,加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需求,在外部条件上形成了投资率上涨的压力。而投资正是我国经济近几年实现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居民储蓄对银行来讲是负债, 是吸收居民暂时不用的资金, 即使是定期存款, 居民在急需时, 也可提前支取, 所以资金来源是短期的。但通过银行发挥中介作用, 此存彼取, 环环相扣, 在银行帐面上总有一些余额, 这些余额就成为银行发放长期贷款的资金来源, 满足企业长期贷款的需要 化消费为积累。居民储蓄来自于日益增长的货币收入, 随着货币收入的增长,人们用于储蓄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这就使得银行能把居民购买力推迟的部分, 用于企业发展生产的需要, 最终使消费资金转化为积累资金。正如上面我们谈到的,累积资金将会成为企业投资以及公共投资支出的主要资金来源,可以大大缓解投资企业的资金赤字问题,这些都需要高储蓄率的支撑以及持续不断的支援。但是事物总是存在两面性,高储蓄率尽管存在许多对于经济发展的优势,但是对于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同样是相当显著的。 首先,储蓄与消费反差过大, 会破坏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储蓄与消费密切联系。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储蓄与消费呈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 居民储蓄余额的急剧扩张, 意味着消费的相应减少, 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加剧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由于银行信贷总量中储蓄的份额越来越大, 在银行存款中, 储蓄存款所占比重已超过财政性存款和企业存款, 列居首位, 使得社会购买力转化为储蓄再形成信贷资金的比例和数量增大,社会生产的商品消费相对缩减。由于大量储蓄存款转化而成的信贷资金被积压产品、滞销商品、库存商品所占用, 引起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弱化, 生产与消费不协调差距加大, 这样不仅抑制了合理的消费, 而且限制了居民的投资倾向。同时也会使居民的投资倾向以及投资心理热情趋于冷淡。将会使得居民消费热情大大受到制约,社会购买力将会随之受到影响

SPSS思路和答案

一、 1)对数据集居民储蓄调查数据(存款).sav按照户口类型和年龄对存款金额进 行分类汇总,计算其均值和标准差。(方法一:打开数据-分类汇总-“年龄和户口”移入分组变量、将“存款金额”两次移动到变量摘要里-分别点击下方函数——得到变量摘要里“a5 mean 和a5sd”---再点击下方“创建只包含汇总变量。。。。”)(方法二:利用拆分-比较组点进“年龄和户口”-分析-描述统计-描述-点进“存款金额”)得到如下: 2)分组、频数分析(对数据集居民储蓄调查数据(存款).sav进行分析)(原理与上题方法二一样利用拆分--只是最后将“描述统计”中的“描述”换成“频率”)得到:(也可以加上直方图)

3)分析储户的户口和职业的基本情况(听老师说可以直接做饼状图:去掉拆分 ——图形-——旧对话框——饼图——个案组摘要、定义——职业移入“定义区分”,户口移入“行”)得出: 4)分析储户一次存款金额的分布,并对城镇储户和农村储户进行比较。存款金 额分为500元以下(包括500元)、500~2000元,2000~3500元、3500-5000元,5000以上。(将存款金额重新编码为不同变量,定义新值,做拆分—描述——频率:转换——重新编码不同变量——。。。。。这个应该都熟悉具体不赘述,重新定义完后要返回到变量视图给“金额等级”赋值1代表500一下,2代

表500-2000.。。。然后做拆分(选入户口)——分析——频率——选入“金额等级”)得到: 然后可以利用“复式条形图”做出下面:(去掉拆分——图形——旧对话框——条形图——复式条形图、定义——“金额等级”到类别轴,户口到定义类聚。两个颠倒无所谓)

居民储蓄率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很多年以来我国一直是高储蓄率国家,由于高储蓄抑制消费,在我国提升内需的现实要求和新经济战略形势下对经济进一步发展不利。本文在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转型经济的现实背景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高储蓄率;生命周期-持久假说理论;预防性储蓄理论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高增长,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矛盾,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最终消费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中国居民的高储蓄行为,几乎所有的研究均显示,中国的居民储蓄率高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高储蓄、低消费的特点导致中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依靠投资和出口的拉动,这不仅增加了经济运行的内在不稳定性,而且还可能带来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甚至影响着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因此强调储蓄并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形势,过高的储蓄势必会挤占消费需求,对新的经济战略造成负影响,据此,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文用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分析了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收入水平的上升和收入差距是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劳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内的市场化改革,导致中国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由此预防性储蓄理论认为不确定性也是中国居民倾向于储蓄的重要原因。此外,住房状况和利率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居民储蓄率的持续升高。 本文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分析,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分析,第三部分是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第四部分是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理论基础 莫迪利亚尼和布隆伯格(Modigliani and Brumberg ,1954)与弗里德曼(Freidman)分别在新古典经济学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理论基础之上,以跨期最优化作为基本的分析框架,提出了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 ,LCH)和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PIH)。 尽管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思想均认为:理性的当事人在一生中将平滑自己的消费水平,从而实现生命周期中的各期消费产生相等的边际效用。也就是说,消费者将在整个生命周期跨度内依据其一生拥有的资源总量(持久收入)来安排他们的消费和储蓄,通过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跨期消费的平滑来实现一生消费效用最大化。消费平滑意味着消费者将在工作期储蓄、青少年期和退休期负储蓄,从而消费水平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持稳定,但储蓄和财富呈驼峰型(hump-shaped)或倒V型。消费更多受总财富规模的影响,而不是受当期收入水平的影响,收入的短期改变并不会显著影响当期消费。

计量经济论文-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分析 1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直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中国储蓄率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经济学家的关注。高储蓄率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充裕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更为重要的是,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与此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过高的储蓄,必然伴随着投资或消费的不足。所以对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在制定宏观政策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储蓄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利用我国1992年以来的统计数字建立了可以通过各种检验的城镇居民储蓄率的模型。探讨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的规律,找出主要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储蓄的变化趋势做初步预测,成为确定本论文研究题目的宗旨之一。 2 经济现状综述 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但过高的储蓄,必然伴随着投资或消费的不足。所以对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在制定宏观政策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储蓄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可我国的资本存量已经远远超过了黄金律水平。也就是说,当前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水平已经偏高,而消费率则偏低。所以我们应该降低储蓄率,减少投资,把收入的更大份额用于消费,这样就会立即提高消费水平,并最终达到更高消费水平的稳定状态。 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直接受到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率的影响,而储蓄率的变化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膨胀预期造成实际利率的变化,居民消费支出、房地产投资、金融投资收益及渠道的变化。我国居民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是缓慢下降的,所以,个人可支配收入越大,储蓄存款增加越多;反之也成立。实际利率。我国居民存款对名义利率下调的利率弹性小,而对名义利率上调的弹性大;而样本期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我国名义利率是下降的且在调整以前名义利率是不变的,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居民存款变化受到名义利率变化的影响很小,主要受到通货膨胀引起的实际利率变化的影

我区居民储蓄存款攀升现象分析完整版

我区居民储蓄存款攀升 现象分析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我区居民储蓄存款攀升现象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我区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高增长。到XX 年末首次突破了200亿元,此后在保持原有增势的基础上表现得更为“突飞猛进”,至XX 年6月,更是达到了亿元,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增加了97亿元之多。那是什么原因使我区的居民储蓄存款不断攀升呢本文将对这一情况作简要分析。 一、五年来居民储蓄存款现状 (一)总体规模日益壮大 按照户籍人口计算,XX年,全区金融机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亿元,人均储蓄余额为万元;此后一路飚升:XX年为万元/人、XX年为万元/人,XX年为万元/人,到今年上半年人均储蓄余额上升至万元/人。 (二)储蓄结构变化明显 居民储蓄存款高成长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定期储蓄存款的居高不下。虽然近年来储蓄利率较低,国家又征收利息税,但是仍未能让居民的“储蓄热情”减退,定期储蓄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从XX年至今年上半年,比重始终保持在70%以上,其中XX年达到最高值%,XX年跌至%,到今年上半年又回升至%。 (三)发展速度十分迅猛 从XX年到今年上半年,我区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平均增幅为%,其中XX年与XX年增幅更是达到了30%以上。储蓄存款的高速增长不仅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且也高于同期职工年平均工资、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水平。从XX年到今年上半年,我区的增加值年均增长为%,同期职工年均工资增长为%,同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为%,均明显低于储蓄平均增速。 二、导致居民储蓄高增长的因素

中国居民储蓄现状和行为分析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 I 一、居民储蓄概述 (1) 二、我国居民储蓄历史及现状 (1) 三、影响居民高储蓄的因素分析 (2)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2) (二)居民可支配收入 (2) (三)利率 (3) (四)消费信贷制度及消费观念 (5) (五)居民的传统储蓄观念和心态 (6) (六)社会保障制度 (6) 四、高储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6) (一)高储蓄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6) (二)高储蓄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8) 五、关于改善居民高储蓄问题的政策建议 (8) (一)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8) (二)改善投融资市场环境 (9) (三)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 (9)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摘要 我国改革开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更是迅猛增长,并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占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半数的居民储蓄存款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是资金的后备力量和保证。据此可以看出国民生活水平、国家稳定状态、城乡发展差别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高储蓄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充足的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很大挑战,例如我国国内储蓄水平远高于投资水平,给投资造成巨大的效率损失。本文对导致居民高储蓄现象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居民可支配收入、GDP总额、消费信贷水平、利率和文化性因素、社会保障制度,并针对如何保持合理规模、适度居民储蓄以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和建议。 关键字:高储蓄;经济发展;利率;投资

最新对我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问题探究

对我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问题探究

对我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问题探究 金融82班 1638221 杨玉洁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居民高储蓄率的现状,并对产生高储蓄率的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主要介绍了政府储蓄,国民储蓄和部门储蓄上升的原因分析。同时得出了我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问题的一些影响,并且对政策的执行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储蓄率政府储蓄国民储蓄原因政策建议 一.前言 近年来,中国的高储蓄率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经济学界比较关注的问题。根据支出法GDP统计中国的储蓄率之高及其持续时期之长固然令人困惑,它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更为棘手。作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供给面,高储蓄率显然构成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另外两个表现在需求面上的突出问题:居高不下的高投资和规模不断扩大的高顺差。对于中国高储蓄率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主要是在总量层面上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展开的。对高储蓄率的问题探究可以使我们对居民的生活水平,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等多方面都能有更深切地了解。所以,研究高储蓄率的问题至关重要。 二.高储蓄率现状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材料, 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上世纪70 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之首。1989 至1993 年统计,中国居民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以上。尽管近几年中国出现通货膨胀趋势, 但中国居民的储蓄热情丝毫未减。本文从中国统计年鉴获得中国自1978 年—2004 年的居民储蓄额以及国民

收入数据, 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1.从储蓄的绝对量来看, 1978 年我国储蓄额仅为210.6亿元, 但在随后的近三十年里, 我国居民储蓄额逐年增加,且幅度越来越大。其中2003 年中国居民的储蓄额超过了10 万亿元, 2004 年更是达到近12 万亿元。2.从相对量来看, 各年累计储蓄额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逐年 上升, 而且累计储蓄总额与国民收入有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即自1978 年以来, 居民累计储蓄额随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储蓄率最高时可达到60%以 上。3.2005 年中国储蓄占GDP 比率达到48.1%, 2006 年居民储蓄资金继续增加达到16 万亿元, 2007 年预计达到20万亿元。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 理性 人的跨期消费应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当发生通货膨胀时, 实际利率下降, 理性人应该增加当前消费, 减少储蓄。因此本文分析了除传统理论认为的收入外, 影响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其他因素, 并构造多变量消费效用曲线, 研究其某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引起的效用曲线变化与单变量消费效用曲线不同, 对中国居民跨期消费行为作出解释。 三.高储蓄率原因分析 余额总量大,增长速度快是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最基本的特征。而且在来一段时间内很可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储蓄在经济学中被定义为: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即储蓄等于收入减去消费)。储蓄作为居民个人投资的一个部分,受收入和消费的直接影响。所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高居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高增长。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居民储蓄的基本前提。这些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的高速增长尽管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主要原因还是经济的高增长所带来的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二)物价上涨,居民消费支出增长比低于可支配收入增长比。储蓄是收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变化实证分析

09级金融二班胡冬莹 21090719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变化实证分析 1.引言:目前中国经济告诉发展,带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各自发挥着作用,然而,比较之下,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是不显著的,原因在于我国低消费高储蓄的现状,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储蓄,影响的方向和强度如何,下面我们就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变化的实证分析这一论题进行探讨。 2.理论分析 一个社会的储蓄总量受很多因数的影响,根据经典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储蓄水平主要受收入因数、利息率、物价水平、收入分配等因数的影响。收入是决定储蓄的重要因数,收入的变化会直接决定着储蓄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正方向的变化关系,即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储蓄量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储蓄量减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户在支付个人所得税之后,余下的全部实际现金收入。在本文中,我们选当年的收入增长率来考察收入因数对储蓄率的影响。传统经济学认为,在收入即定的条件下,较高的利息率会使储蓄增加。在本文中,我们选用的利息率是根据当年变动月份加权平均后的一年期储蓄存款加权利率。物价水平会导致居民户的消费倾向的改变,从而也就会改变居民户的储蓄倾向。本文用通货膨胀率来考察物价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越高,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越高,社会的储蓄倾向就会越低。在国际上,衡量收入分配平均状况最常用的指数是基尼系数,本文选用的是中国1979 年到2002 年的各年的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在本文中,我们用城镇居民的储蓄率作

为被解释变量。计算方法是:储蓄率= 当年城镇居民储蓄增量/ 当年城镇居民总可支配收入。 4.模型设计 我们的模型是: y = c + b1 * rgpi + b2 * i + b3 * rcpi+ b4 * gini + u 其中,c 度量了截距项,它表示在没有收入的时候人们也要花钱消费,储蓄率 为负。 b1 度量了当城镇个人可支配收入率变动1 %时,储蓄增长率的变动。 b2 度量了当利率变动一个单位,其实也就是1 %时,储蓄的增量的变动。 b3 度量了当通货膨胀率变动一个单位,储蓄增量的变动。 b4 度量了基尼系数对储蓄率的影响。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变量。 u 是随机误差项。 我们的模型数据样本为从1979 —2002 年份城镇居民储蓄率、城镇收入增长率、一年期储蓄利率、通货膨胀率、城镇居民基尼系数。(数据见附表) 3. 实证分析 利用eviews 回归结果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9/19/11 Time: 21:45 Sample: 1979 2002 Included observations: 24 Variable Coefficie 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0.326523 0.048195 -6.775090 0.0000 RGPI 0.252695 0.160060 1.578750 0.1309 I 0.032011 0.004733 6.762979 0.0000 RCPI -0.471921 0.237123 -1.990191 0.0612

SPSS 上机考试复习题

工管机考复习: 1、基础题:收集到以下关于两种减肥产品试用情况的调查数据,请问在SPSS中应如何组 织该份材料? 2、现有两个SPSS数据文件,分别名为“学生成绩单一.sav”和“学生成绩单二.sav”,存放 了关于学生学号、性别和若干门课程成绩的数据。 2-1请将这两份数据文件以学号为关键变量进行横向合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文件“学生成绩单”。以下操作均以此数据库为准。 2-2对每个学生计算得优课程和得良课程数,并按得估课程数的降序排序。 2-3请计算每个学生课程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同时计算男生和女生各科成绩的平均分。 2-4如果将本数据库中的数据看做为来自总体的样本数据,试分析男生和女生的课程平均分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5如果将本数据库中的数据看做为来自总体的样本数据,试分析哪些课程的平均分差异不显著。 2-6请任意选择两门课程成绩作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利用SPSS的绘制散点图功能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请绘制全部样本以及不同性别下两门课程成绩的散点图,并在图上绘制三条回归直线,其中,第一条针对全体样本,第二条和第三条分别针对男生和女生样 本。 (2)对各回归线的拟合效果进行评价。 3、有一份关于居民储蓄调查的模拟数据存储在Excel中,文件名为“居民储蓄调查数据.EXL”。 该数据的第一行是变量名,格式如下表所示,请将该份数据转换成SPSS数据文件,并在SPSS中指定其变量名标签和变量值标签。(该份数据的具体含义见Excel文件的后半部分)。以下操作均使用此数据库。 3-1利用居民储蓄调查数据,采用SPSS数据筛选功能将数据分成两份文件。其中,第一份数据为存储常住地在“沿海或中心繁华城市”且本次存储金额在1000~5000元之间的调查数据;第二份数据文件是按照简单随机抽样选取的70%的样本数据。 3-2利用居民储蓄调查数据,将其按常住地(升序),收入水平(升序),存款金额(降序)进行多重排序。 3-3大致浏览存款金额的数据分布状况,并选择恰当的组限和组距进行分组。 3-4如果认为调查中“今年的收入比去年增加”且“预计未来一两年收入仍会增加”的

如何写一份好的数据分析报告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先说说写一份好的数据分析报告/邮件的重要性,很简单,因为分析报告的输出是是你整个分析过程的成果,是评定一个产品一个运营事件的定性结论,很可能是产品决策的参考依据,既然这么重要那当然要写好它了。 我认为一份好的分析报告,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框架,跟盖房子一样,好的分析肯定是有基础有层次,有基础坚实,并且层次明了才能让阅读者一目了然,架构清晰、主次分明才能让别人容易读懂,这样才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 第二,每个分析都有结论,而且结论一定要明确,如果没有明确的结论那分析就不叫分析了,也失去了他本身的意义,因为你本来就是要去寻找或者印证一个结论才会去做分析的,所以千万不要忘本舍果; 第三,分析结论不要太多要精,如果可以的话一个分析一个最重要的结论就好了,很多时候分析就是发现问题,如果一个一个分析能发现一个重大问题,就达到目的了,不要事事求多,宁要仙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筐,精简的结论也容易让阅者接受,减少重要阅者(通常是事务繁多的领导,没有太多时间看那么多)的阅读心理门槛,如果别人看到问题太多,结论太繁,不读下去,一百个结论也等于0; 第四、分析结论一定要基于紧密严禁的数据分析推导过程,不要有猜测性的结论,太主观的东西会没有说服力,如果一个结论连你自己都没有肯定的把握就不要拿出来误导别人了; 第五,好的分析要有很强的可读性,这里是指易读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写东西你总会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来写,你自己觉得很明白,那是因为整个分析过程是你做的,别人不一定如此了解,要知道阅者往往只会花10分钟以内的时间来阅读,所以要考虑你的分析阅读者是谁?他们最关心什么?你必须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写分析邮件;

调查结果与分析报告附数据整理分析报告总结报告

数据分析 我们设样本一为抽样总体,样本二为男生的抽样总体,样本三为女生的抽样总体。 一、生活费水平的分析 1. 对样本一的分析 由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我们绘制出样本一生活费水平的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结果如下: 样本一生活费水平的频数分布表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 500以下26 500-70024 700-9009 900以上6 总数65 由上图可以看出:样本一(即本科生抽样全体)月生活费500元以下所占频数最高。 样本一(总体)平均月生活费置信区间的构造表 One-Sample Statistics N Mea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Mean 频数65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们有95%的把握认为重庆工商大学本科生的月生活费平均水平在元~元之间。 样本一男生月生活费水平的频数分布表 Statistics 频数 N Valid38 Missing0 Mean Std. Error of Mean Std. Deviation 频数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Valid500以下14 500-70015 700-9004 900以上5 Total38 由上图可以看出:样本二月生活费500-700所占频数最高,是月生活费的众数。分析众数后,我们进一步分析月生活费的平均水平,得出结果如下: T-Test

One-Sample Statistics N Mea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Mean 频数38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们有95%的把握认为重庆工商大学科生男生的月生活费平均水平在 元~元之间。 3.对样本三的分析 由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绘制出样本三女生月生活费水平的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结果如下: 样本三女生月生活费水平的频数分布表 Statistics 频数 N Valid27 Missing0 Mean Std. Error of Mean Std. Deviation

浅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

浅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 ————计量经济学模型国商02级2班第10研究小组 明晓丽40202025 刘兴华40202080 杜海波40202072 陈文犀40202083 吴旭晖40202033 指导老师:庞皓鲁万波 时间2004年9月---12月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经济理论: 三、关于研究方法: 四、模型的数据: 五模型的具体形式和检验 (一)多重共线性检验 1、多重共线性检验 2、多重共线性的修正(逐步回归法)(二)异方差性检验 (三)自相关性检验与修正 1、自相关的检验 2、自相关性的修正(迭代法) 3、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分析 4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分析 六、模型的经济解释 七、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储蓄余额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价格指数 [摘要]本文旨在对影响我国储蓄余额的多个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中选出影响较大的一个或者是几个因素,建立储蓄模型,以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于储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首先,我们选择了可能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几个因素,根据计量经济学的知识以及经济意义建立了相应的模型,随后,我们收集了从1985到2003年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的参数估计和检验,不断对模型进行修正,得出我们自己的结论。最后,对这个结论从宏观的经济意义上进行了自己的一些解释,并针对如今在储蓄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我们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问题的提出: 自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迅速提高。这使居民的储蓄行为对于经济发展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探讨中国居民储蓄的规律,找出主要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储蓄的变化趋势做相应研究,成为确定本论文研究题目的宗旨之一。 居民储蓄是现代社会总储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居民储蓄是指居民在银行中的储蓄存款。广义的居民储蓄是指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未被消费的剩余部分,是城乡居民持有的各种金融资产之和 与西方经济理论比较,我国关于居民储蓄行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将在较大程度上借助西方主要的储蓄理论,并且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做必要的修正。根据“鲁滨逊.克鲁索经济”假定投资等于储蓄,消费和储蓄决策是完全一样的,给定可支配收入,消费者一旦选定了消费,那么储蓄也就决定了,所以我们可利用各种消费收入理论来间接分析对储蓄的影响: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强调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其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因此,扩大消费须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如城市居民每隔两年一次的加工资。但如何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却始终没有切实的措施,这是我国总消费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杜森贝相对收入理论:强调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

我国高储蓄率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高储蓄率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的过度储蓄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贫富差距过大引起的过度储蓄;二是未来大额刚性支出引起的过度储蓄;三是未来收入的不确定引起的过度储蓄。 1.收入差距过大。根据霍布森的过度储蓄理论,如果收入或消费力的分配符合需要倾向,消费将随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但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如果需要对分配并无固定性的关系,分配是由另外的条件来决定的,即有些人分配到的消费力大大超过需要或可能的用途,而其他人分配到的消费力甚至不足以满足体力的全部需要,就会产生过度储蓄。 凯恩斯也认为,人们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水平的费用通常首先从他们的收人中扣除掉,然后,他们会把生活水平的费用和实际收人之间的差额储蓄起来。增加的储蓄往往伴随着收入的上升,而减少的储蓄则伴随着下降的收入。只有在到达一定的舒适程度以后,积累的动机才会转变为较强。因此,如果一个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由于富人的储蓄更为强烈,则会导致过度储蓄。应该说,有一定适度合理的收入差距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形成,极大地刺激了一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人们致力于开拓创新的积极性,也促进了资源从相对低收益地区流向高收益区域,提高了总体资源的利用效率,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达地区之所以有持续高增长的可能,一个重要原因也正是国内不断扩大的要素供给,特别是劳动力和储蓄资金的供给。 2.大额刚性支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长期实行低收入、低价格的收入分配和消费政策。同时,政府在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使居民对未来收人和支出的预期比较确定。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居民收入绝大部分用于生活消费,现期消费的主要约束是现期收入。相应地,居民的储蓄意愿非常淡薄,储蓄呈现稳定但水平低下的特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转轨的不断深入,原有的社会保障受到极大的削弱,尤其在养老、医疗、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使人们产生大额刚性支出的预期。人们普遍认识到,今后个人在这些方面的支出会大大增加,虽然他们无法知道到底会增加多少、占其收入的比重会有多大。为此,人们必然要选择增加现期储蓄,以备未来支出之需。随着我国老年社会的到来,人们为医疗的大额支出进行储蓄的必要性日益显现。因此,我国居民必将面临的大额刚性支出愈发成为过度储蓄的重要原因。 3.为来收入不确定。利兰德将由未来不确定性收入而引起的额外储蓄称为预防性储蓄。我们认为,我国目前的过度储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的预防性储蓄。 导致过高的居民储蓄率,也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这主要与高昂的医疗和教育费用,医疗与教育方面的公共服务缺失,以及过高的房地产价格有关。在医疗、教育费用和商品房价格据高不下的情况下,中等以下收入居民为了应对未来发生的治病、子女教育、买房等大额支出,不得不尽可能压缩当前消费、提高储蓄。

居民储蓄问卷调查

大作业之一: 完成居民储蓄问卷调查的相关分析,将结果粘贴到word文档并进行相关分析、解释。 居民储蓄问卷调查 1、您认为现在买东西合算还是存钱合算? (1)买东西合算(2)存钱合算 2、您今年的收入比去年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1)增加(2)基本不变(3)减少 3、预计未来一两年中您的收入? (1)增加(2)基本不变(3)减少 4、您的月收入水平属于? (1)2000元以下(2)2000-5000元(3)5000-8000元(4)8000元以上 5、您本次存款的金额是多少?() 6、您本次存款的种类? (1)三年以上定期(2)三年以下定期(3)活期(4)定活两便(5)有奖储蓄 (6)个人通支存款(7)活期工资帐户(8)各类信用卡 7、存款的目的?(选三项) (1)买高档消费品(2)结婚用(3)正常生活零用(4)做生意(5)购买农业生产资料(6)买证券及单位集资(7)买房或建房(8)支付孩子教育费 (9)养老金(10)防止意外事故(11)得利息 8、您认为现在的物价水平? (1)过高,难以接受(2)偏高,可以接受(3)正常 9、您对近期市场物价趋势的看法 (1)会迅速上升(2)基本稳定(3)会略有下降 10、若物价上升幅度较大,您准备: (1)提款购物(2)购买其他证券(3)继续存款 11、如果目前利率维持不变,您准备: (1)继续存款(2)提款购物(3)购买其他证券 12、您手持一部分现金不存入银行的原因: (1)日常生活用钱(2)生意周转金(3)便于随时购买中意商品 (4)购买基金、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 13、您的常住地位于: (1)沿海或中心繁华城市(2)边远地区 14、你的工作单位或职业是: 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