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例解决问题练习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练习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练习题

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对比练习

广园小学曾燕芳

设计背景:学生学习了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作业反馈很好。第二天继续学习用反比例解决问题,课堂学习效果非常好,正确率相当高,作业反馈:大部份都不错,但有一题是关于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却几乎有一半的同学做错,这使我对这两节课的教学进行了深一层的思考。调查结果发现,出现错误的原因有:1、有的同学认为今天所学的内容是用反比例来解决问题,而前面的题目都是用反比例来解决问题的,所以不审题,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一题也用反比例来解决;2、对正反比例的知识混淆了。判断是否成正反比例的量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的学生对这部份知识已有点模糊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灵活地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问题,特意增加了这一节对比练习课。下面是这节课的练习设计:

铺垫练习:

一、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3、学生总人数一定,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4、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与所需块数。()

5、货车的载重量一定,运送货物的总量和辆数。()

设计功能:复习比例的知识,巩固正比例、反比例两个概念,避免混淆,清楚知识间的联系,并为后面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组织方式: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让学生按一定的格式作答。如第1题:成正比例关系,因为速度=路程÷时间。

二、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并判断成什么比例。

1、食堂买3桶油用了780元,照这样计算,买10桶油需要多少元?

因为()一定,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

所以()和()成()比例关系。

2、生产一批自行车,计划每天生产30辆,需要生产20天;实际每天生产了50辆,实际生产了几天?

因为()一定,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

所以()和()成()比例关系。

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1)找“一定”;(2)写数量关系;(3)列方程;(4)检验。]

对比练习:

一、课本P63第4题。

(1)王叔叔开车从甲地到乙地,前2小时行了100km。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要用3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远?

(2)王叔叔开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3小时,每小时行50km,返回时每小时

行60km ,返回时用了多长时间?

[设计功能:通过这一题的对比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两个概念,避免了知识间的混淆。虽然本节课是从学生的作业反馈中增设的一节数学练习课,但同样不忽视课本资源,而是利用好课本中现有的资源。 组织方式:让学生读题,通过小组讨论发现题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照这样的速度”,说明速度一定,题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得出等量关系式: 11时间路程=2

2时间路程;又如“返回”说明路程是一定的,题中的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得数量关系式:速度1×时间1=速度2×时间2。]

二、选择题。

学校音乐室要用方砖铺地。

(1)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改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 )块。

(2)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铺,需要96块;如果改用边长2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 )块砖。

解:设需要方砖X 块。

A 9×96=4X

B 9×9×96=4×4×X

C 3×96=2X

D 3×3×96=2×2×X

[设计功能:这也是一组对比练习题,是用反比例解决问题中联系生活实际的对比,需要学生更深入分析题意。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反比例解决问题的题型及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组织方式:我先让学生把这两道题的题目都读完了,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这两道题的异同点后,通过PPT 演示突出两道题的不同点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这两题都是用“反比例”来解决问题的题目,我们要更切合生活实际来解决问题,注意“面积是9平方米的方砖”与“边长3分米的方砖”的区别。] 变式练习:

小明家到学校共1200米。今天早上上学3分钟共走了180米,照这样的速度,还要走多少分钟才能到学校?

学生的板演:

方法一:解:设还要走X 分钟才能到学校。 X 1801200-=3

180 60X =1020

X =17

答:还要走17分钟才能到学校。

方法二:解:设一共要走X 分钟才能到校。 X 1200=3

180 180X=3600

X=20

20-3=17(分)

答:还要走17分钟才能到学校。

[设计功能及组织方式:通过谈话引导学生找出关键句“照这样的速度”,以及区别好“还要走多少分钟”与“一共要走多少分钟”的区别。这样的问题设计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另一方面更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练习:

袋子里有绿球7个,黄球24个。增加多少个绿球,可使袋子里绿球与黄球的个数比是5:3?

学生板演:

方法一: 解:设增加X 个绿球。 247X +=3

5 3(7+X )=120

X =33

答:增加33个绿球。

方法二:解:设一共有X 个绿球。 24X =3

5 3X=120

X=40

40-7=33(个)

答:增加33个绿球。

[设计功能及组织方式:有了前面习题的铺垫,本拓展练习题只要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了,并且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练习效果及反思:

这是一节单项练习课,是针对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安排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主要通过“练”达到巩固和提高,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的思考,积极地参与,恰逢学校领导“推门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朴实、灵动、有内涵”。下面是我在上完这节课后所作的反思:

1、练习设计目的性强,有内涵。

这节课是围绕教学的重难点——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正确判断题中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所设计的练习,通过对学生访谈,发现了存在的问题而设计的一节对比练习课。在整节课的练习中,始终要求学生一:找出哪一个量一定,二:判断另外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从而找出等量关系。本节课目标明确,精心设计练习,避免了题海战术,每一道题的功能和作用都非常明确,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对教材里的习题、课后的习题等作了适当的调整(如铺垫练习二)、组合(如变式练习二)、补充(如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使每道习题都能用好,用到位,发挥习题的价值。

2、练习设计层次分明,有挑战。

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要有一定的坡度。多层的训练有利于暴露差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节课以“铺垫练习——对比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为主线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在这多层次的练习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能力得到发展。这节课选取的练习题都是非常典型的,如对比练习一中的两道题都是典型的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问题的题型,并且是常见的关于“行程问题”的题型,只要学生找到“速度、时间、路程”这几种量就不难解决了。同时练习设计难易适当,也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获得成功的喜悦,情感得到满足。

3、练习过程有“个性”、有“自我”。

练习课我们也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练习和交流的时间,要让学生感觉“我在练习”、“我在思考”,而不是让学生感觉“老师在统治课堂,老师让我练习”,要避免“走过场”。这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多说,多思考,通过说解题思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每题都根据如下的解题模式说解题思路:因为()一定,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

所以()和()成()比例关系。

这样,练习效率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一般都不喜欢用比例方法,而喜欢用算术方法解答,我想这与我没有很好地想办法让学生体会“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有关吧,下一阶段要注意这一问题的学习了。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白春旭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例5以及练习九 3、5、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利用正比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判 断、推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 生勇于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利用已学的正比例的意义,通过自己探索,掌握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请你用一把米尺去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你能行吗?小明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采集到了下面信息:在下午一时旗杆旁的一棵高2米的小树影长1米5分米,此时,身高1米60厘米的小明影长1米20分米,旗杆影长15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解决求旗杆高吗?下面我们一起根据学过的有关知识来回答上述问题。请看下面练习。 二、联系实际,复习迁移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我们班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3)单价一定,总价与购物数量。 (4)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 (5)每块地砖的大小一定,砖的块数和所铺的总面积。 2、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用水。请大家想一想,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藏有哪些数学问题呢?(生答预设:(1)用水的问题,(2)应交的水费,(3)每吨水的价格) 你能利用这个两说一说它们之间存在着哪些数量关系吗?会构成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小结:水的单价一定,用水吨数与总价成正比例。 三、探究新知,培养能力 1、提出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了。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看。 出示例题: 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 李奶奶:我们家用了10吨水,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 2、解决问题。 (1)尝试解决。(先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再指名回答是怎么解决的?(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0吨

(完整版)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及答案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及答案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步骤 (1) 审题,找出题中相关连的量; (2) 分析判断题中相关的两个量是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 (3) 设未知数,列出比例式 (4) 解比例式 (5) 检验,写答句 例题分析 例1 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20厘米。如果再另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相 距10厘米,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分析解答】 题中的“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这两种量发生了变化,只有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不变,可以先求出实际距离,再根据另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求出比例尺。 20÷1200 000 =4 000 000(厘米) 104 000 000 =1400 000 答: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 000 例2 在一块长45米、宽20米的长方形菜地里种黄瓜、辣椒、西红柿三种作物,黄瓜、辣椒、西红柿种植面积 的比是5:7:8,黄瓜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例题分析】 本题已知分配的比,但分配的总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通过已知长方形地的长和宽,可以算出要分配的总量即 长方形的面积,把长方形的面积按照5:7:8的比进行分配,其中黄瓜占总面积的 55+7+8 。 长方形地面积:45×20=900(平方米) 黄瓜的种植面积是:900×55+7+8 =225(平方米) 答:黄瓜种植面积是225平方米。 例3 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客车、货车两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开出,2.5小时相遇。已知客车和货车每小 时的速度比是5:4,求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例题分析】 要求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要先求出客、货车每小时的速度和,再把速度和按5:4的比进行分配。 客车、货车的速度和:270÷2.5=108(千米/时), 客车的速度:108×55+4 =108×59 =60(千米/时) 列综合算式:270÷2.5×55+4 =270÷2.5×59 =60(千米/时) 答: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 例4 某工程队计划修一条长8000米的公路,前5天修了全长的25%,要照这样的进度,修完这条路还需要多少 天? 【分析解答】 题中有“修的天数”和“修的米数占全长的百分之几”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他们的关系如下:

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

比例知识应用题 1、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2、、量出下图中学校到汽车站的图上距离(以整厘米计),再据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 3、一台织补袜机2小时织袜26双,照这样计算,7小时可以织补多少双? 4、一种铁丝长30米,重量是7 千克,现有这种铁丝950千克,长多少米? 5、用同样的砖铺地,铺18平方米用砖618砖,如果铺24平方米,要用砖多少块? 6、一个晒盐场用100克海水可以晒出3克盐,如果一块盐用一次放入585000吨海水,可以晒出多少吨盐?

7、一块长方形钢板,长与宽比是5:3,已知长是7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8、一种农药,药液与水重量的比是1:1000。 ①30克药液要加水多少克? ②如果用4000克水,要用多少克药液? 9、一篮苹果,如果8个人分,每人正好分6个,如果12个人来分,每人可以分几个? 10、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11、小新用积蓄的钱买铅笔,买9分钱一支的正好买8支,买6分钱一支的可以买多少支? 12、工人师傅制造一批器零件,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由原来的8分钟减少到2.5分钟,过去每天生产这种零件60个,现在每天能生产多少个? 13、一间房子要用砖铺地,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用面积是6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4、一艘轮船3小时航行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航行20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15、一艘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航行20千米,15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每小时航行25千为,需要多少小时? 16、用一批纸装成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8而,可装订200本,如果每本16而,可以装订多少本? 17、一间房五铺地砖,用面只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改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8、农场收小麦,前3天收割了16公顷,照这样计算,8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小麦? 19、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64千米,用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20、一个榨油厂用100千克黄豆可以榨出13千克豆油,照这样计算,用3吨黄豆可以榨出多少吨豆油?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泗阳县来安中心小学赵杰响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2册P59-60的例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出比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2.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 3.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 (二)引入新课 1、教师课件出示例5情境图,组织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2、这个问题你自己会解决吗?(学生大多会选择算术方法解答) 3、这样的问题还可以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比例知识解答 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5 1、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 (1)题中哪两种是变化的?说说变化情况。 (2)题中哪一种量是一定的?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3)用关系式怎样表示? 板书: 教师板书:单价一定,水费和吨数成正比例 教师追问:两次用的水费和吨数的什么相等?(比值相等,也就是每吨水的价钱相等)2、怎么列出等式? (1)学生试做 (2)师生共同小结,板书: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元 8X =12.8×10 8X =128 X=16 答:略 (3)启发:还可以列出别的等式来解答吗? (4)与算术方法比较 3、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 4、变式练习 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1)学生独立用比例解决. (2)汇报思维过程与结果. (二)教学例6 1、出示教材情景图,了解题目条件和问题. 2.说一说题中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3.用等式表示两种量的关系 板书:每包本数×包数=每包本数×包数 4.学生独立解答,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再汇报. 5.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本? (1)学生独立思考,用比例知识解决. (2) 同学交流,看看是否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巩固练习:完成60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练习题

第4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理解增减幅度的意义,会解决增减幅度的问题。 3.提高自己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P89页例3; 2、大胆提出学习过程中的疑惑点。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总结规律方法。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准备 1. 60的40%是(),()千克的25%是15千克。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1)六一班学生今天的出勤率是96%。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___________________ 一、自主学习 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思路导航:哪个量是单位“1”的量?你是从哪句话中找出来的?应该怎样列式? 二、合作探究(关键找准哪两个量在比较,找准单位“1”,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方法) 1、我们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思考:是哪两个量在比较?哪个量是单位“1”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要求:先用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再用两种方法解答)

2、我们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两种方法解答) 3,比一比,谁的规侓总结得最好! 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用甲数表示一个数,乙数表示一个数 甲比乙多百分之几:①② 乙比甲少百分之几:①② 解题关键:找准单位“1”,用()作除数。 三、学以致用,过关检测 1、今年小麦的亩产量是去年的115%,今年小麦亩产量比去年增加()%。 2、甲数是乙数的4倍,甲数比乙数多()%,乙数比甲数少()% 3、某化工厂今年的收入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也可以说今年的收入额是去年同期的()% 4、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也就是说女生比男生少()%,男生比女生多()%,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5、解决问题 1)、李大伯在一块地里种小麦,去年收了850千克,今年收了1160千克,今年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判断相关联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 2、导入:师:公园里有一棵参天大树,对于这棵参天大树你想到什么?怎样测量它的大概高度呢? 师: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测量参天大树的高度。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用正比例方法解决问题,学完后,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去计算参天大树的大概高度。看谁学得最棒。(板书:用正比例方法解决问题) 二、探索新知 师: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1、出示例5题(电脑出示) 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

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 2、分析解答应用题。 (1)请一位同学读一读题目。 (2)已知什么条件?这道题要求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8吨水10吨水 水费12.8元水费?元 (3)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4)让学生自己解答,边订正边板书: 3、激励引新 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三、探讨新知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结合教科书上的例题,讨论以下问题。 (1)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 ) 。 (2)()一定,()和()成()比例关系。 2、学生自学例题后小组讨论、思考: (1)问题中有两种量? (2)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3)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47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1.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 2.1教学重点: 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课件出示) (一)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 (1)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反比例) (2)总页数一定,看了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不成比例) (3)购买铅笔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正比例) (4)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走的路程和时间。(正比例) (二)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小组相互检查)

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140÷2=210÷3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70×4=56×5 (三)解决问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1.光辉服装厂4天加工服装160套,照这样计算,生产360套服装,需要多少天?(用比例解答) 解:设生产360套服装需要x天。 160︰4=360︰x 160x=360×4 x=360×4÷160 x=9 答:生产360套服装需要9天。 2.一列火车行驶360km。每小时行90km,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km,要行x小时。 (四)教师小结: 从上面可以看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比例的知识也可以列一个等式。所以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实际问题,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练习题 学习目标: 1、 能够正确判断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解决现实问题,渗透函数思想。 题组练习: 一、 填空: 1.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 )倍,乙数是甲数的 )()(。 2. 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 3,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 3. 一本书,小明计划每天看7 2,这本书计划( )看完。 4. 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5. 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 ),这个比的比值 的意义是( )。 6.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5 8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7. 在6 :5 = 1.2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1.2是比的( )。在4 :7 =48 : 84中,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8. 4 :5 = 24÷( )= ( ) :15 9. 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水的 重量占盐水的(—)。 题型二、 判断 1.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 ) 2.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边长和边长不成比例。 ( )

3.如果8A = 9B 那么B :A = 8 :9 ( ) 4.15 : 16 和6 :5能组成比例。 ( ) 题型三、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A 、2:7 B 、6:21 C 、4:14 2. 下面第( )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A 、8:7和14:16 B 、0.6:0.2和3:1 C 、19: 110 和10:9 3. 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4. 与51:6 1能组成比例的是( )。 A 、61:51 B 、6 1:5 C 、 5:6 D 、6:5 5. 把4.5、7.5、21 、 10 3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其内项的积是( )。 A 、1.35 B 、3.75 C 、33.75 D 、2.25 6. 小明从家里去学校,所需时间与所行速度( )。 A 、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题型四、解比例 25:7=X:35 514: 35= 57:x 23:X= 12: 14 X :154=31:1.5 2.8:5 4=0.7:X 25.025.1=6.1X 题型五: 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_教案教学设计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课题: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它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通过“想”帮助学生弄清,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多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然后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的改变题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认识,看到题里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2、理解和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理解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补充(点评) 第一课时 活动(一)铺垫复习。 1、说出下面各题中表示单位“1”的量,并列出数量关系式。 (1)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故事书的本数相当于连环画本数的百分之几? (3)实际产量是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 (4)水稻播种的公顷数是小麦的百分之几? 2、只列式,不计算。 (1)140吨是60吨的百分之几? (2)260吨是40吨的百分之几? 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活动(二)相互合作,探究问题: 1、根据复习题第3题的题意,除了可以求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还可以提什么问题?出示例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讨论: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两种比例?好,下面我们就来回忆一下有关正、反比例的知识。 师:你能准确地判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吗?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回合的抢答比拼:我会判断。(抢答要求:举手证明你有勇气,你会做,你没有抢答到但是你的手势判断正确,你仍然是最棒的。) 出示: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探究新知 (一)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探究例5) 1、师:(对于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看样子同学们掌握的很不错,那么,学习了正反比例到底有什么用呢?(学生交流)来我们一起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吧! 出示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过渡语: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看,李大妈和张奶奶在讨论什么问题,想不想去看看!(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读李大妈的话进行体会,主要让学生体会到通过李大妈叙述的两个条件挖出隐含条件每吨水的价格以及水费和用水吨数之间的联系,感受水的单价一定) 师: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能不能运用学过的方法来帮李奶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 【教学目标】 1.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 1.08 7 0.044 1/4 3/5 7/20 5/8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1)某种花生的出油率是36%。 (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二、学习新课 1.根据数学信息提问题。 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问题:仔细看图,描述场景,分析已知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①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百分之几? ②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百分之几? ③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④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解决①②两个问题。

提醒:解决这类问题一定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 3. 继续让学生解决“实际造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教师可以用问题作为引导并示范。 〖问题1〗尝试把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问题2〗你能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 总结: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问题3〗你要怎样解决问题。 ①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②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板书。 〖问题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 明确: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需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如果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必须先求出。 〖问题5〗如果要求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又怎么解决呢? 让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14-12)÷ 14 4.观察比较。 第一种算式与改变后的问题的解答算式相比较: (14-12)÷12 (14-12)÷14 师:不同点是什么?为什么除数不一样? 通过学生的讨论,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5.概括应用。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名师教案 中原区汝河新区小学师芳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1页的例5。例5是以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为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二)核心能力 在探究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中,经历“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全过程,发展探究问题解决策略的能力,并在探究过程中养成代数思维,体会函数思想。 (三)学习目标 1.结合水费问题,通过阅读信息,在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中,能正确的用正比例关系分析解答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的引导下,沟通和对比“算术方法”和“正比例方法”,体会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养成代数思维。 3.会用正比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这一类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体会函数思想。 (四)学习重点 充分经历和体会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五)学习难点 对用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的构建。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名师课件、学习单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课前复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关系,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①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②全班的人数一定,按各组人数相等的要求分组,组数和每组人数。 ③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④零件总数一定,生产的天数和每天生产的件数。 ⑤一本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看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 (2)下表中,哪个量一定哪两个量是变化的,有什么变化规律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引入,激活经验 (1)举出一个生活中正比例关系的例子 (明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关键是比值) (2)引出课题 师:看来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可真不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生活中常见的正比例关系的量,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巩固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关键要素,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好准备。】

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

比例知识应用题 1、一台织补袜机2小时织袜26双,照这样计算,7小时可以织补多少双? 2、一种铁丝长30米,重量是7 千克,现有这种铁丝950千克,长多少米? 3、用同样的砖铺地,铺18平方米用砖618砖,如果铺24平方米,要用砖多少块? 4、一个晒盐场用100克海水可以晒出3克盐,如果一块盐用一次放入585000吨海水,可以晒出多少吨盐? 5、一块长方形钢板,长与宽比是5:3,已知长是7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6、一种农药,药液与水重量的比是1:1000。 ①30克药液要加水多少克? ②如果用4000克水,要用多少克药液? 7、一篮苹果,如果8个人分,每人正好分6个,如果12个人来分,每人可以分几个? 8、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9、小新用积蓄的钱买铅笔,买9分钱一支的正好买8支,买6分钱一支的可以买多少支? 10、工人师傅制造一批器零件,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由原来的8分钟减少到2.5分钟,过去每天生产这种零件60个,现在每天能生产多少个?

11、一间房子要用砖铺地,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用面积是6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2、一艘轮船3小时航行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航行20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13、一艘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航行20千米,15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每小时航行25千为,需要多少小时? 14、用一批纸装成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8而,可装订200本,如果每本16而,可以装订多少本? 15、一间房五铺地砖,用面只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改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6、农场收小麦,前3天收割了16公顷,照这样计算,8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小麦? 17、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64千米,用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8、一个榨油厂用100千克黄豆可以榨出13千克豆油,照这样计算,用3吨黄豆可以榨出多少吨豆油? 19、.两个底面积相等的长方体,第一个长方体与第二个长方体高的比是7:11,第二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44立方分米,第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0、生产一批零件,计划每天生产160个,15天可以完成,实际每天超产80个,可以提前几天完成?

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利息、折扣问题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利息、折扣问题 二. 学习目标: 1、了解储蓄的含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4、进一步掌握折扣的有关知识及计算方法。 5、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 考点分析 1、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除还给本金外,另外付给的钱叫做利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叫做利率。 2、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4、商品现价=商品原价×折数。 【典型例题】 例1、 分析与解:根据储蓄年利率表,三年定期年利率5.22%。税前应得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500×5.22%×3=78.3(元) 答:到期后应得利息78.3元。 例2、(解决税后利息)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缴纳利息税。例1中纳税后李明实得利息多少元? 分析与解:从应得利息中扣除利息税剩下的就是实得利息。 税后实得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500×5.22%×3=78.3(元)……应得利息 78.3×5%=3.915(元)……利息税 78.3-3.915=74.385≈74.39(元)……实得利息 或者500×5.22%×3×(1-5%)=74.385(元)≈74.39(元) 答:纳税后李明实得利息74.39元。 例3、方明将1500元存入银行,定期二年,年利率是4.50%。两年后方明取款时要按5%缴纳利息税,到期后方明实得利息多少元? 错误解答:1500×4.50%×(1-5%)=64.125(元)≈64.13(元) 分析原因:税后实得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这里漏乘了时间。

《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第 59 ——60 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一、归总应用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 )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 )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 )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 ) 6如果ab=5,那么a和b成( ) 7 如果x=6y,那么x和y成 ( ) A.引导学生看上面的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1)各有哪三种量? (2)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 (3)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的?他们成是什么关系? B、这节课,我们就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课件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2)学生读题后,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3)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4)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28/8 = χ/10 8χ= 28×10 Χ=28÷8 χ= 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及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知识,这些都是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进行教学时,我首先出示复习题:“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少年组)的有120人。六年级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人数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让学生明确此题实际上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可以用除法120÷160计算,并根据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将结果化成最简分数3/4。之后,设问:“老师只将题目中的一个字改变一下,就变成我们将要学习的有关百分数的问题,你们知道是哪个字吗?”随后,将问题中的“几分之几”改为“百分之几”,再让学生把问题“六年级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人数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读一遍。然后提问:“读完以后,你们有什么感觉?”很多学生都觉得问题太长了,还比较拗口。此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把问题简化一下,又不改变意思?” 此时,让学生适当地思考一会,再让学生打开课本看85页,明白可以用“达标率”三个字来概括。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说明:“达标率是百分率的一种,而百分率就是专门用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这样一来,就跟前面学习过的百分数的意义联系上了。 接下来,教师再设问:“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达标率呢?”此时,水到渠成,学生很容易明白“达标率”就是“达标学生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由于有复习题的基础,学生很容易想出应该用除法计算。这时,教师特别强调凡是求一些特别的百分率一般都写成课本上的形式,即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人数×100%。然后提问:“为什么式子后要乘100%?乘100%会不会改变大小?”让学生明白乘100%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求出的结果是百分数。有了对达标率的正确认知,再学习其他的百分率就会容易得多了。 通过以上这个环节的教学,我深刻地体会到:(1)所有的教学都源于正确的起点。只有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2)始终将学生置于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掌握和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实际上已经接触过这类问题,可用归一、归总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这里主要是学习用正比例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做好准备。同时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说说正比例、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已知 A÷B=C。

当A一定时,B和C()比例; 当B一定时,A和C()比例; 当C一定时,A和B()比例。 (2)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的关系。 (3)总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培养能力 1.提出问题。 教师:看来同学们能正确判断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了,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5。 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课题: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二、探讨新知: (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 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 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2.学生反馈: 3.分析: (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根据注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仅需要判定运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还要注意找准题目中的对应关系。 (二)反馈。 1.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品,原计划每小时行60千米,6.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行了7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三、巩固反馈。 1.一张大纸,如果裁成长36厘米,宽26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28张;如果裁成长18厘米,宽13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多少张? 2.某车间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数的比不发生变化,女工应该增加多少人? 3.一项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变,现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 4.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体,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是60立方米,第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完整word版)用比例解决问题习题(有答案)-数学六年级下第四章比例3.比例的应用人教版

第四章比例 3.比例的应用用比例解决问题 测试题 一、填空. 1.两种()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如果这两种量中()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关系式是(). 2.两种()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如果这两种量中()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关系式是(). 二、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3.学生总人数一定,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4.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与所需块数。() 5.货车的载重量一定,运送货物的总量和辆数。() 6.小华每天读课外书20页,读书总页数和天数成()比例关系。 7.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比例关系。 8.李玲的体重与她的年龄()比例关系。 三、判断. 1.一个因数不变,积与另一个因数成正比例.()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正比例.() 3.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和剩下的成反比例.() 4.圆的半径和周长成正比例.() 5.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反比例.() 6.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7.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8.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成正比例.() 四、选择. 1.把一堆化肥装入麻袋,麻袋的数量和每袋化肥的重量.()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2.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3.在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和运货的总吨数这三种量中,成正比例关系是(),成反比例关系是(). A.汽车每次运货吨数一定,运货次数和运货总吨数. B.汽车运货次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总吨数. C.汽车运货总吨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的次数. 五、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并判断成什么比例。 1、食堂买3桶油用了780元,照这样计算,买10桶油需要多少元? 因为()一定,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 得数量关系式: 所以()和()成()比例关系。 2、生产一批自行车,计划每天生产30辆,需要生产20天;实际每天生产了50辆,实际生产了几天? 因为()一定,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 得数量关系式: 所以()和()成()比例关系。 六、变式练习: 小明家到学校共1200米。今天早上上学3分钟共走了180米,照这样的速度,还要走多少分钟才能到学校? 七、解比例应用题 1.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长度是多少厘米?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正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有关知识,同学们掌握的很不错,那么,学习了正比例到底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吧! 出示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 2、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掌握用正比例知识

解答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过渡语: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看,李大妈和张奶奶在讨论什么问题,我们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读李大妈的话进行体会,主要让学生体会到通过李大妈叙述的两个条件挖出隐含条件每吨水的价格以及水费和用水吨数之间的联系,感受水的单价一定)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能不能运用学过的方法来帮李奶奶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师:除了算术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了? 生:比例 3、引入新课:对,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讨论如何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4、师: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自学提示: 呈现自学提示: (1)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 (2)哪种量是一定的? (3)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什么比例关系? 师:你能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