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新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经济全球化新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经济全球化新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经济全球化新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产生着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冲击。本文重点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涵义及新特征,明确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新特征影响

1 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分析

1.1 经济全球化的涵义

对经济全球化的涵义,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现在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界定。不同的国家、组织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不同的界定。但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已为多数学者所认同。经济全球化最一般的含义,是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扩张和全球化联系,是资本、资源、信息、贸易的全球共享与优化组合。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全球化就是一种新的国际经济关系体制,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

深的经济态势。

1.2 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分析

(1)经济全球化不是各国经济同质化,而是世界市场的自由化:包括商品、服务、技术、信息、劳动力、货币资本的交易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全球化。

(2)由市场的自由化又伴生国际规则的全球化。国际规则从两方面产生,一是公开制定的国际公约,这样的规则,虽然仍是发达国家的影响占上风,但毕竟发展中国家做了抵消其支配性的努力;二是从发达国家做起的国际惯例,发展中国家国家只能是接受,而不可能作什么改进。

(3)在国际经济中,还有附属于经济全球化的所谓的文化全球化,实际上就是消费的全球化(包括精神消费),它是以商业的全球发展为背景的。这种全球化基本与发达国家率先开发的新型商品与消费倾向吻合。

(4)跨国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作为经济全球化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数目剧增,这些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集生产、贸易、投资、金融、技术开发和转移以及其他服务于一体的经营实体,推行全球化经营战略,进行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的生产要素组合,推动了国际企业的合作与兼并,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动力。根据联合国研究人员收集的数据,跨国公司的国外分支机构目前分别占全球GDP的1/10和全球出口的1/3。

(5)金融全球化的速度超过了生产和交换全球化的速度,

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波动更容易传导;现代金融体系的缺陷无法有效防止金融投机对实力不强的国家金融安全的威胁;各国金融屏障的撤消,便利了资金泡沫的发生与作用,破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稳定。国际范围内的贫富差距和收入的不平等将不断加剧。

(6)需要国际合作解决的全球性经济问题不断增加。经济全球化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冲破了国家界线,摆脱了国家疆域的束缚,诸如环境、贫困、人口、反毒品走私等原来属于一国内的问题成了国际问题;原本完全是一国所独有的权力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拥有的权力;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来运用,相互协调解决争端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2 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分析

2.1 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分析

2.1.1 积极影响分析

在西方化的国际规则体系和国际体制下,西方发达国家可以极大地发挥其优势而将其劣势保护起来,从而可以分得更多的利益和承担更少的成本。

(1)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随着经济活动的社会边界的不断扩展,使发达国家的社会分工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从而获得巨大的分工利益。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产业和技术优势等掌握着国际分工的主动权。尤其是跨国公司凭借自己的产品与技术优势,可以把一种产品的各个部件交给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进行生产和装

配,扩大了国际间的生产专业化。同时,跨国公司以世界市场为其投资和产品销售的目标,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投资和销售,使国际分工的内涵不断拓展,并源源不断地获得由这种分工所带来的巨大利益。

(2)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制度成本和交易成本较低,从而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各利益集团参与成本的多少和所获收益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规则与制度安排,即取决于经济全球化的规则和制度。然而,由于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全球化,从而也决定了支撑经济全球化的规则和制度必然也是发达国家起主导作用的。这种制度安排使发达国家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承担更少的成本。

(3)世界经济中的“集权”效应。无论是金融投资还是商品的生产、推销、全球化,都意味着把决策权上缴给超大规模的跨国公司、跨国银行、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等全球性的企业和机构。而跨国公司的扩张又造成了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2002 年世界投资报告》,2001年,世界上前100家大跨国公司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1/3,而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贸易额又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约70%的国际技术支付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世界上主要产品和服务的交易价格,基本上是由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控制的。由于发达国家所具有各种优势,使得发达国家能够从全球化中获得远比发展中国家多得多的利益。

(4)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相对优势收益。应该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在经济全球化中“公平参与”和“公平竞争”的程度是大不相同的,尤其表现在进入市场之前的资源禀赋上的差异是很大的。如发达国家生产要素的高技术含量、先进技术的开发能力、完善的生产技术系统、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强大的资金实力,等等。由此可见,这种经济实力的不对称性决定了双方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是有明显悬殊的,其公平参与和竞争的能力高低也是不言而喻的。

2.1.2 负面影响分析

(1)加剧了全球的金融投机和风险。国际巨额游资的自由流动和金融市场的投机性使发达国家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经济增长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的金融投机和风险。当前经济全球化奉行的是新自由主义原则,并且是在少数发达国家金融垄断资本的操纵下发展的,因而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金融泡沫急剧膨胀,金融投机频繁,金融风险丛生。甚至酿成金融危机、以至全面的经济危机。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的矛盾还将更加尖锐,越来越多的经济泡沫,既损害经济实体的发展,又加剧危机的深刻程度。

(2) 贫富差距日趋拉大,收入分配严重不均,导致劳资矛盾加剧。据报道,有关经济全球化对社会各阶层收入状况影响的实证研究显示,美国贫富阶层之间的总收入差距从1979~2000年已经翻了一倍。就业压力不断增加,据西方国家的有关研究表明,西方国家的实

际失业率已从10年前的1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20%左右。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很可能导致糟糕的经济和治理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分裂。

(3)政府实施再分配功能弱化,“福利社会”面临挑战。一般来说,政府要调节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税收及其政策来实现的。而政府实施再分配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税收收入的一部分向低收入者转移支付。然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随着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和国际资本的跨国界流动,以及国际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也使发达国家的公司税和利润税的征收比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反而工资税和消费性增殖税的征收比率在不断提高。这说明,一方面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国家用于调节收入差距的再分配功能在不断弱化。

2.2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2.2.1 积极影响分析

(1)大量外资和先进技术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最大特征之一就是资本流动的国际化。发达国家利用雄厚的资本,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源掠夺和市场挤占的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吸收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数据,200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为6510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25%,其中拉丁美洲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达560亿美元,增长了32%,亚太地区吸收950亿美元,非洲吸

收110亿美元,中东欧经济转型国家吸收290亿美元。

(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产业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产业的转移是非常明显的,发达国家首先要将一些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还会将一些层次较低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当然也会有一些高新技术的转移。而且转移的形式主要是合资、独资、入股等,并伴随着对发达国家的许多优惠条件。因此,发达国家将那些传统产业包括资金和技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时,势必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改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3)促进了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贸易比重的逐步提高,以及发达国家逐步扩大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这一切都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依据自身条件,开展本国的国际贸易,并在世界贸易市场中依据市场机制来调整本国贸易政策,以期获取更大利益。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民收入较低,故市场容量相对较小,在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就更加突出。而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面临一个开放的国际大市场,使他们可以在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同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不断解决产品的销售问题。

(4)经济全球化有助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尽管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依据其全球经营战略,在发展中国家不断扩大规模,增加资本输出,带来更多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也由于经济全球化向着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因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经济全球化包括西方跨国公司发展所带来的这些机遇,组织本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生产,依据市场需求,扩大国际化生产规模,加快资本、商品的国际性流动,组织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参与经济全球化,提高本国经济的整体水平。

2.2.2 负面影响分析

(1)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制度成本和交易成本比发达国家要高得多。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和规则是以发达国家的制度与规则为基础的,或者说是发达国家经济制度与规则的进一步延伸。尽管也有国际间有关经济全球化制度与规则方面的各种各样的磋商和协议,但其结果仍然是发达国家起主要作用的。这样一来,使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接受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制度与规则,从而在全球化的利益分配和成本分摊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缺乏实施和运用这些制度与规则的实践经验,故存在较多熟悉、运用、实践等方面的成本,以及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交易成本,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

(2)发展中国家由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外围而遭受不平等待遇。在国际经济互存关系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的“金字塔”型结构,这种结构由权力-博弈关系构建而成。其中,有些国家对国际事务有较大发言权,另一些国家则显得微不足道。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世界外商投资报告》统计数据表明,排名

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吸纳了全球对外投资总额的2/3,而世界上最贫穷的49个国家吸纳的外来投资还不到世界对外投资总额的2%,流入东欧地区的外来投资规模也相对较小。从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不平等地位。

(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会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落后国家的民族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竞争力不强。即便是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上也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抗衡。而发达国家由于在技术、资金、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使也们在经济全球化中必然处于主导地位。因此,若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决策与选择失误,尤其是产业领域的选择失误,就会对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4)国际资本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和冲击不容忽视。首先,由于跨国资本总有一种摆脱所在投资国政府控制的倾向,以谋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因而必然会与所在投资国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管理制度等发生不同程度的摩擦与对立。其次,由于跨国资本的自由流动属性,即“无国籍”与无民族认同感的性质,因而发展中国家大量通过贷款引进的资本,在一定情况下容易造成债务负担,进而引发债务危机。再则,跨国资本的大量进入还增大了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度,容易引起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市场以可乘之机。另外,国际资本的进入还带来了不良西方文化的冲击,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影响就非常明显,使引进国的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倾斜,制度建设

与道德建设的难度更大。

参考文献

1 [英] 约翰·H·邓宁.全球化经济若干反论之调和[J].国际贸易问题,1996(3).

2 (德)格拉德·博克斯贝格等.全球化的十大谎言[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3 王运祥.“全球化无国界论”析[J].国际观察,2002(5).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试题: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答案: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4)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 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6)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 【相关阅读】 经济全球化 一、含义 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 二、实质 发达国际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

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 三、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4)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 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6)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 四、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利剑 一方面,它为发展中国家提高带给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另一方面,它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和风险,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不均等、不公正的竞争机会。 五、我国的对策 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用心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同时又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持续清醒的认识,坚持独立自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极其后果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极其后果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其实质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全球化,是指二战以后全球的由物资、劳务和资本构成的国际市场的融合。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涌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世界范围的经济高速融合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的现象,其表现为贸易、直接资本流动和转让。 全球化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如同其他历史发展阶段一样,具有自己典型的时代特征和基本内涵。这便是: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国际政治的多元化和各国民族文化的世界化等。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萌芽: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组织,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加快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什么是全球化?美国联邦政府给我们每个人六美元的退税,如果我们拿这笔钱在Wal-mart 消费,这笔钱就等于给了中国;如果我们花在汽油上,钱就流到阿拉伯;如果买一部电脑,钱就给了印度人;如果买蔬菜水果,钱就会落在墨西哥、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人手中;如果买一辆好车,那就给了德国人;如果拿来花在一些无谓的东西上,钱就会去到台湾。当中可说没有一样,能够帮助到美国经济。 ——美国人语录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生产的全球化 国际水平分工逐渐取代国际垂直分工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分工形式 2.贸易的全球化 国际贸易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率 国际贸易规模庞大,世界贸易依赖度高 3.金融的全球化 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 与国际股票市场的发展相联系,基金市场迅速成长 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 4.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重要标志: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国际政治格局的急剧变迁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前提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国际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世界各国开始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经济发展方面,而且经济安全、社会安定、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国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各国逐步认识到进行经济合作、寻求共同发展的必要性。另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和平与发展逐渐取得共识,它们的经济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的程度不断加深,这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物质基础首先,以原子技术、电子技术等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在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重大进展及其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日益广泛的应用,压缩了国与国之间的空间和时间,降低了国际间的交易费用和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便利了商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联系,从而加快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其次,新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着世界上不同类型国家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促使各国经济结构和管理体制更加趋于完善化和高效能化,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打下基础;最后,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有些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是一个国家所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各国的通力合作。经济活动的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力 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普遍出现滞胀现象,新自由主义兴起。它们为了摆脱经济衰退和扩大世界市场,采取减少国家干预、放松经济管制的自由化政策,掀起了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浪潮。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也纷纷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从而进入经济振兴时期,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无疑,各国国内市场化改革以及对贸易投资领域管制的解除或放松,促进了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的流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跨国公司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集生产、贸易、投资、金融、技术开发和转移于一体的经营实体,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体现者。近20年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奉行全球战略的跨国公司以争夺全球市场份额为目标,在世界各地展开生产经营活动,带动了资本、技术和服务在各国间的流动,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特别是近几年跨国公司大量兼并与收购,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再加上交易内部化和本地化经营战略,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际经济组织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重要促成因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及主要特征

第二章经济活动全球化 的发展进程及主要特征 现代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时代背景 制度环境与经济地理学研究 1)经济学关于制度之于经济发展作用的讨论 2)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3)分工不断深化和开放环境下交易制度的日趋完善深刻改变着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客观规律 现代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时代背景 影响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的新的主要因素 1)经济全球化及其对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的影响 2)知识经济深入发展及其影响 有关全球化的分析实质上是宏观尺度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而知识经济的发展则对中观和微观经济地理问题的分析同样十分重要。 本章内容提要 2.1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2.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2.3 当前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2.4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经济效应 2.1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1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 2 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 3 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4 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2.1.1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和各类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大规模、高速度流动,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与依存,相互渗透与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的程度日益加深,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态势、进程和趋势。 2.1.1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关键词的解析: 从商品流动到生产要素的流动 经济联系与全球生产网络 经济联系与制度联系 态势、进程和趋势 2.1.1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以货物贸易为主体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世界市场真正形成,直接投资开始出现 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20世纪70年代末,贸易自由化推动制成品贸易迅速发展,国际直接投资规模增大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蓬勃发展,跨国公司最为活跃,全球经济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1.2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 内涵: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较邻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签定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制定共同的政策措施,实施共同的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与推动因素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与推动因素 1.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 1997年7月始于泰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东南亚各国,继而冲击韩国和日本,引起全球震荡,使人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各国经济间那种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经济全球化的确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 1.1.1 经济全球化的涵义 全球化这个概念最早由提奥多尔﹒拉维特1985年在题为《市场全球化》的文章中提出的。他是用这个词形容前20年间世界经济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展。1990年经合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S﹒奥斯特雷在1990年也采用了这个概念,它主要是指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滚动,以寻找适当的位置进行最佳配置。1991年彼得﹒狄肯在其《全球变动——经济活动的国际化》一书中指出:“当前经济活动不仅变的越来越国际化,更重要的是变的越来越全球化。国际化仅仅是说跨国界活动在地理分布上的扩大,这并不是什么新现象,经济活动全球化则有质的不同,它是一种更先进更复杂的形式,它意味着国际上分散的经济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运作整合。全球化是比国际化更新的现象,在范围越来越广的经济活动中,它是一种正在兴起的模式。”狄肯的观点为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世界投资报告所引用。狄肯的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各国开放度,经济相互依存度以及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的过程。199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和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传播使世界各地的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描述还有很多,如:“全球化的概念描述的是一种使世界经济接近与完全的市场这一理论的理想的发展。这种发展带来的值得向往的结果是:效率提高,商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全球化是一场革命,它使企业家能够利用世界各地的资金、技术、信息管理和劳动力在他所希望的任何地方进行生产,然后把产品销往任何有需求的地方。” 以上几位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描述反映了他们对全球化的理解以及各自的角度对全球化的认识,也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这一现象本身的不断发展过程。据此,我认为,经济全球化主要是生产的全球化,它从根本上来看,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是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1.1.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 1)生产活动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从实质上说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更自由的移动,以及随之产生的要素更合理的配置。这种趋势是以国际生产一体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企业,尤其是作为经济全球化主要推动力量的国际化经营活动已经历了简单一体化过程而正在迈向复杂一体化进程。所谓复杂一体化生产(Complex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strategy)是指国内企业在经营活动的

经济全球化下国家经济安全的因素

全球化时代的安全问题 经济贸易学院财政0701 李娅20074910525 摘要:传统领域下的国家安全包括:军事、政治、领土;非传统领域下的国家安全包括:经济、文化、环境、科技、自然灾害、毒品扩散、疾病传播等。而伴随着现在全球化的国际背景决定了对于现在各个国家,只有共同合作才能在新的国际局势下真正走出安全困境,给世界带来正真的和平。 关键词:国家安全全球化安全困境共同合作 “国家安全”一词来源于美国,由专栏作家李普曼在1943年首次提出。美国学界把这一概念界定为有关军事力量的威胁、使用和控制。可见国家安全概念一产生就几乎成了军事安全的同义语。在传统农业国家漫长的发展史上,国家政权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的一个主要角色和典范。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依据国家安全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人们把军事安全称为传统安全,把军事以外的安全威胁称为非传统威胁,包括能源危机、金融风险、生态恶化、人口爆炸、传染病蔓延、恐怖主义及跨国犯罪等。这些威胁靠传统的军事手段已难以解决。可见,目前国家安全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军事安全,而是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即非传统安全。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有三个鲜明的标志为:第一,全球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它是伴随着冷战的落幕,两极对立格局的解体,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的消失而到来的。对于苏东剧变、苏联解体的政治事件的发生,无数的历史学家曾经探询其背后的原因,给出了各式各样的答案,但是很少有人提到,导致东西方分裂局面彻底瓦解的深层动因是市场扩张的力量,也就是说,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即只有把地球作为一个统一的产生空间来进行生产,才能最有效的释放它的巨大能量,这个历史的“绝对命令”,是一切“铁幕”和“柏林墙”倒塌的真正原因。第二,计算机的普及和因特网的出现。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的革命性飞跃,历

经济全球化的

经济全球化 economic globalization 一、定义 地理上分散于全球的经济活动开始综合和一体化的现象,其主体一般认为是跨国公司,具体表现为资本、技术、产品等跨国快速流动或扩散以及跨国公司垄断势力的强化。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简介 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

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臵,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臵。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 三、形成因素 一,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

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形成原因

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形成原因 前言: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是一个多元概念;这个词语实际上主语是多元的;在经济发展的层面上,全球化存在着极限;在谈论经济全球化时,我们正面对一个全球化资本主义;在政治上,远没有实现全球化,相反,民族利己主义、民族霸权主义等等日益升级。全世界的物质、思想、机构以及人员的交流在成指数增长,这个现象只是一个长期历史趋势的一部分。如果全球化这个词语能够得到适当的定义和应用,人们会发现它很具有实用性。我们完全可以将全球化阐释为人类历史的主旋律。在最近的几十年当中,全球化趋势已不断增强,速度也进一步加快,但随之而来的优势与弊端也逐渐明朗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势头愈加猛烈。从根本上讲,经济的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次产业调整不但反映到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的一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过去,产业调整大多是在一个国家内部进行的,在一国内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代价比起通过经济全球化进程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更高。所以,西方国家,特别是在投资和贸易比较开放的国家,比如美国和英国。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实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度。从而给经济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这次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调整.大体上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发达国家之间。通过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交叉投资,企业兼并,在更大的经济规模基础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从而实现了发达国家之家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这一过程主要开始于80年代,那时外国投资的95%都是从发达国家流出,然后又由他们吸收整个75%的投资。交叉投资和兼并的结果,形成了许多诸如电讯,汽车等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第二种形式是发达国家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把这些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转移始于80年代,90年代愈演愈烈.促使了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吸引外资总量急剧攀升。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主要参与的市第二种形式的全球化。 一、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之间的关系

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 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也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马克思早在150年前就讨论了全球化的本质——抛开技术进步因素,全球化就是资本的全球化,亦是关于资本之“主义”的全球化,即利润至上观的全球化。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和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为经济、科技、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 而经济全球化作为全球化的核心也是我们应该重点研究的对象,所以在查了一些资料后我觉得讨论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及其关系是十分有意义的。不论是对像我这样经济学的初学者,还是其他领域的人对经济的认识,都应当能更深入的了解当今时代经济的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经济全球化 (Economic Globalization) 一、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科技进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经济之实,使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的历史过程。我觉得这种观点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其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失偏颇。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而这种观点是比较全面又接近实际情况的,其表现就是当今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逐渐融入了全球化的经济浪潮。? 因此我是认同后者的,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应该从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角度出发,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一个整体。

经济全球化带答案

经济全球化带答案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外交政策601 1.经济生活是复杂的,同一现象或措施,有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下列表述中,正确体现了经济生活中“双刃剑”现象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生产力的发展,也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也导致出口贸易不利 ③纸币发行过量过多易引起通货膨胀,纸币发行不足会导致通货紧缩 ④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增加劳动者收入,也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2.2012年12月7日,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出资151亿加元(1加元约等于人民币6.3元)成功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这一举措有利于 ①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②顺应经济全球化要求,优化资源配置 ③增强经济实力,控制国际稀缺资源 ④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下图示意全球8个始终开放与40个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年经济平均增长率(1966—1990年)读图回答问题。 3.下列关于上图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始终开放的经济体70年代经济波动 最大 ②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多数时期经济呈 现现负增长 ③始终开放的经济体包括美国和欧盟 ④本图所涉及的经济体不可能包括中 国 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 4.上图启示我国发展经济必须 A.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B.完善市场调节机制C.保障外资经济的优先发展D.保持人民币持续升值5. 2012年7月12,13日,第七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400多名中外嘉宾对如何促进“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共同繁荣”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签署了一批诸如推进泛北区域城市发展合作等双边、多边合作协议。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 A.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B.表明了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C.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D.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跨国垄断经营的竞争力【答案】B 6.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表示,如果欧元区和美国决策者无法通过解决各自的财政困难来重塑市场信心,那么全球经济将面临新一轮衰退的风险。希望各国政府立即采取行动应对目前的风险。这表明 A.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B.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C.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D.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答案】C 7.《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年均进口近7500亿美元商品,相当于每年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中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②中国优化产品结构,坚持以质取胜 ③中国积极寻求竞争与发展机会④中国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C 8.受美国和东欧地区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2012年6至7月,国际市场中玉米和小麦价格上涨25%,大豆价格上涨17%,世界银行称其为“历史性”的增长;我国国内市场部分农产品价格也上涨。这 ①表明需求影响价格②表明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③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对粮食的需求量急剧减少④会促使粮食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9.作为最大的美债持有国,美元的跌跌不休之下,我国进一步加快了外汇储备分散化的步伐。但截至5月底,我国仍持有美国国债8677亿美元。中国也一直在呼吁,希望美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切实采取措施,维护美国和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投资者信心。这表明:() ①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②购买国债是一种高收益和高风险同在的投资行为 ③诚信是国际经济交往活动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④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答案】C 10.2010年3月28目,浙江吉利汽车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协议,以l8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100%的股份。这体现了 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资本全球化D.技术全球化【答案】C 11.进入2012年,中国海外投资愈加活跃。中国贸促会18日在北京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称,今年1至2月份,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97个国

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背景、含义、原因

考点: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背景、含义、原因 背景: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趋势。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含义: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呈加速发展的趋势。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生产力空前提高,生产的社会化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科技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国的时间、空间距离;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 例题1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其背景因素包括() ①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②两大阵营的互相对抗 ③区域经济合作加强④冷战结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两大阵营的互相对抗出现在冷战时期,是不利于经济全球华发展的因素,故选C。 例题2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B.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C.国际贸易大幅度增长所致 D.生产的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 答案:A 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生产力空前提高,生产的社会化迅速发展,这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答案A。 1.当今,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根本力量是() A.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增长 B.跨国公司的出现 C.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D.国际分工合作的加强

2.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一趋势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 B.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C.加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 D.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3.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因素不包括() A.科学技术 B.国际贸易 C.跨国公司 D.战争 4.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B.二战后世界形势的主题是和平与稳定 C.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水平赶上发达国家 D.区域集团化趋势消失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第八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影响 第一框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特征。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材料,以讨论、问答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利与弊,了解中 国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特征 三、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利与弊,了解中国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举例、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环节。 经济全球化三大特征 1 国际间的商品流、资本流、技术流在数量上以空前的速度增长。 2 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全球经济合作走向新的起点。 3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材料介绍】(一)全球化对我国民主政治的挑战 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看来,全球化不仅仅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相适应的经济关系全球化,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所谓的“民主政治”全球化。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方国家里凭借全球化趋势和西方国家经济文化的强势地位,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等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美国国务院1999年人权报告导言》鼓吹,在全球化过程中至少存在三种世界性语言:金钱、因特网以及民主和人权。美国等西方国家大肆宣扬“人权高

于主权”,将所谓“人权”、“民主”等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扯在一起,借人权之名,行霸权之实。 (二)全球化对爱国主义的挑战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热爱祖国的河山、文化、民族优良传统,维护祖国独立与尊严的一种深厚感情。伴随全球化而来的是西方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形成的爱国主义的非难与责备。毋庸置疑,经济全球化顺利进行的秩序保障是民族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然而,这种主权的让渡从一开始便产生了异化的倾向,即少数发达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主权的分割、攫取。在这场主要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订立规则的游戏中,广大发展中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和国际惯例“接轨”,与国际规则、国际运行机制协调甚至于妥协和让步。西方的战略家们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不屈服于西方的压力、维护自身独立和主权的正义行为诬蔑为“极端民族主义”。 【板书】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因素 1、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资 2、资本的进入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 3、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5、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完善,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和金融深化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 1、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 2、外资进入对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3、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 4、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较虚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 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 6、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7、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育人价值实践】学生对全球化的认识大都停留在全球化的发展机遇方面。要引导他们认识到无论对于国家、企业还是个人而言,全球化都是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一点必须有清醒地认识。 可以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全球化发展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趋势。这部分内容以后可以考虑加入。

世界经济2《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期末考试复习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习题 选择题: 1.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市场经济规则及其安排的全球一体化 B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C 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促成的 D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B 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 C全球经济规则的确立 D 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3.下列不属于区域经济协调组织的是:() A 北美自由贸易区 B 亚太经合组织 C 世界银行 D 欧盟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一轮反全球化的背景和动因:() A 国际金融危机“后遗症”影响深远 B 右翼势力和民粹主义抬头 C 全球性问题带来新挑战 D 英国“脱欧” 5.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开辟了和平共处的新时代 B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经济合作 C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家主权互让 D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 简答题 1. 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内涵? 2. 试述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和表现。 3. 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4. 怎样评价经济全球化下南北差距拉大的观点? 5. 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 选择题: 1.C 2.C 3.C 4.C 5.A 1. 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内涵? 进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经济全球化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 内涵:(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2. 试述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表现:(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货币流通的全球化,投资活动的全球化(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4).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5).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3. 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挑战:(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2)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3)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如不设法解决或抑制,将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5)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如何接受经济的正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内容提要:经济全球化是经济、政治、技术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经济全球化时代,要融人世界经济竞争体制,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正在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要融人世界经济竞争体制,“自由处置天然财富和自然资源”的绝对主权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世界经济的联系方式已从过去以国际贸易为主,转向以资本跨国界流动为主、国际贸易迅速扩大的新的发展态势。 关键字: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经济主权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的成因、实质以及影响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从经济角度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日益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日益加深的状况和进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或过程,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进程对于不同的主体会产生不同的甚至对立的作用或意义。因此,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原因、实质、影响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推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种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在发达国家之间,通过跨国公司的相互交叉投资、企业兼并,从而实现了发达国家间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升级,形成了电讯、汽车等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二是发达国家把劳动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挥比较成本优势。如波音公司飞机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为其生产机翼。美国波音飞机由近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就是由1600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和供应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 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确实是一柄双刃剑,它把可口可乐、摇滚乐连同艾滋病、海落因等一起传播到世界各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较量,是不同重量级别的拳击手同台竞争。发达国家从理论和实践上积极维护着自己的经济主权,发展中国家一直为争取自己的经济主权进行不懈的努力。这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是不同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它们的目标是希望在市场体系扩大的过程中,巩固自身的优势,包括新技术的控制,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维持和增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发达国家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的扩展,以及通过多边机构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推动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进程来体现。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希望获得贸易投资自由化

中国经济在全球化中的得与失的主要表现

中国经济在全球化中得与失的主要表现 一、中国经济在全球化中的有利因素 1、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为社会主义国家打破思想禁锢、促进价值观念变革、扩大对外开放、利用世界资源、发挥“后发优势”、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根据“区位优势”理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全球内配置生产要素资源。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众多,存在劳动力超额供给和劳动力成本普遍偏低现象,外资进入得以安排大量的工资低廉的过剩劳动力从事有效就业,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发展自己具有国际分工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产业。 二、中国经济在全球化中的弊端 1、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市场会受到冲击 在当今世界经济体系里,中国仍是处于国际分工体系外围的发展中国家,其产业结构总体上还是低层次产业,还主要是垂直分工,其经济发展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经济周期的不良影响,国内科学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和产品市场容易被跨国公司控制;而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控股与技术垄断,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的优惠对国内同行业企业发展的压抑,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威胁。 2、中国的金融安全会受到潜在威胁 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着许多危机: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所占比例比较高,尽管外债规模总体上尚未达到警戒线水平,但其增高速度与结构性问题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和资本外流影响到我国国际收支;内部体制转变与金融对外开放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等等。因此,一旦国内经济出现问题,或者外资进入骤然减少,或者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乘机涌入,都会酿成严重的金融危机。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企业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国际经济组织日益健全。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具有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二重性。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基本特征发展中国家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了诸多发展趋势,其中,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其表现及影响已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广泛关注。它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不断扩展为全球性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化组合,达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了各国和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配置、重组的过程,是生产、投资、金融、贸易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制约的趋势。它有以下基本特征。 1、企业全球化 跨国公司既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又会进一步促进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一直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力量。全球化的发展使跨国公司的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竞争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兼并现象比较突出,并呈现出两大突出特点:规模大;兼并数量多;涉及金额巨大。这种企业的兼并浪潮客观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生产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从广度上讲,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和地区已遍及全球;从深度上讲,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已由过去单一的垂直型分工发展为垂直型、水平型和混合型多种分工形式并存的新格局。同时,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国际直接投资是一种深层次上的通过投资设厂,在生产

政治全球化原因

政治全球化原因 内容摘要:政治全球化是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而出现的,它客观存在的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任何个体、组织、团体、政府、以及国际间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都无法回避它,本文简单的分析了政治全球化的原因,它既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政治区域化的促进,也是发展中国家对政治价值普世化和政治文明的追求,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维系世界秩序的需要。 关键词:政治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世界秩序、民主和平论、政治价值普世化、政治民主化 全球化(globalzation),包括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全球全球化、科技全球化、和社会生活方式的趋同化、人才流动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已经被学术界所认同,它指的是投资、贸易、金融、生产、劳动力等全球化,即生产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最优分配。世界贸易组织WTO(the world trade orgnization)就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中国已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活方式、人才的流动,都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的范围,而走向全球化、趋同化。文化的全球化包括文化的同质化、文化的殖民化、文化的高度互动及相关化。军事在全球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人类重大利益受到威胁损害时,而出现的军事联合,如各国联合打击索马里海盗,保护印度洋航线,以及最近在美国召开的和安全峰会(the nuclear sacrelity summit),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军事现代化。而这其实,政治全球化似乎成为人们最难理解的,因为各国利益不同,政治分歧客观存在于国家之间。政治全球化是是在政治领域的国际局势缓和,国际治理,全球治理孕育发展,以及国际间对话合作加强出现的。政治全球化并不是指政治的完全同一,而是指各国政治之间的共同性日益增加,各国间的政治交往也日益频繁,一些普遍的政治价值和政治体制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普遍的政治规则也日益具有真正的国际性。 一、政治全球化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是政治全球化产生的最重要的因素 经济全球化的出现,直接推动着政治全球化的出现、发展。根据马克思的基本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关系的转变必然要求上层建筑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政治价值方面上的转变。经济全球化,主要指的是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中的一系列原则、规则、以及经济全球化中出现的冲突矛盾都需要国家这一政治主体之间加强合作、协商、对话,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发展。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市场经济具有贸易自由、主体平等、公平竞争和开放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原则,发达国家的企业主要是那些跨国公司要求本国政府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施压,使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进行适合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要求在政治上保护人权,实行议会民主制度。三权分立,权力制衡,政党竞选,舆论公开等民主政治制度,目前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很多是权威主义国家,有的甚至是全能主义国家,集权主义政治体制国家。同时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中,国际分工、国内产业分工,这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各种行业性、垄断性利益集团的出现,而这些利益集团成长壮大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