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试验指导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试验指导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试验指导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 IC 试验指导

一、试验内容:试验测定40Cr 的平面应变断裂韧度。

二、试验目的:加深了解平面应变断裂韧度的应用及其前提条件,体验试验过程。

三、引言: 断裂是材料构件受力作用下发生的最危险的变化形式,尤其是没有发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就发生的断裂——脆性断裂。理论分析和大量实践结果表明:在陶瓷、玻璃等脆性材料中,断裂条件是

=a σ材料常数 (1.1)

式中,σ为正应力,2a 为试样或者构件中的裂纹长度。

这样的结果,应用于高强度金属材料的脆性断裂也与实际相符得非常好。根据线弹性断裂力学,断裂的判据是裂纹前沿应力强度因子K 达到其临界值——材料的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 IC ,即:

IC Y K a K ≥=σ (1.2)

式中Y 是裂纹的形状因子。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 IC 是材料抵抗裂纹扩展能力的特征参量,它与裂纹的尺寸及承受的应力无关。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可以用于评价材料是否适用,作为验收和产品质量控制的标准。材料的断裂韧度受到冶金因素(成分、热处理)的制造工艺(如焊接、成形)影响。应用平面应变断裂韧度对构件的断裂安全性进行评价,需要对构件的受力情况、工作环境、无损检测裂纹方法的灵敏度、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试样条件

4.1 试样的形状尺寸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的试验测量,对于达到或超过1.6mm 厚度的材料,使用具有疲劳裂纹的试样进行测定,根据外形可以分成三点弯曲SE(B)、紧凑拉伸C(T)、C 形拉伸A(T)和圆形紧凑拉伸DC(T)四种试样。图1中给出了不同的试样。本试验采用三点弯曲试样。

图1 四种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试验样品

上图为三点弯曲试样SE(B);

左图为紧凑拉伸试样C(T);

左下图为圆形紧凑拉伸DC(T);

右下图 为两种C 形拉伸A(T)

1

三点弯曲试验用的标准试样,宽度与厚度之比W /B 的名义值2,而试验时两个支撑点之间的跨距的名义值S =4W 。非标准试样中,W /B 的名义值在1至4之间,S /W 为3或5。

对于具有塑性变形能力的金属材料,随着应力强度因子的提高,在裂纹扩展之前裂纹前沿出现塑性区。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 IC 要求在裂纹前沿处于平面应变条件下,而K IC 判据的适用前提是该塑性区比起试样的弹性区要小得多。大量试验总结表明:满足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从而使K IC 有效,SE(B)试样的尺寸要求为:

2s IC 5.2???

?????≥σK a B 、 (1.3)

式中,B 为样品厚度,a 为裂纹的宽度;为屈服强度。 s σ 由于K IC 为待测的性能,其未知性造成试样尺寸的不确定性。为此,推荐按照屈服强度与杨氏弹性模量E 比值来确定试样的尺寸,国家标准(GB4161-84)中给出了试样的最小厚度或裂纹的长度与上述比值之间的关系(表1)。其中,/E 为0.005、0.008、0.009时,试样厚度B 的最小值分别为75、20、12.5mm 。

s σs σ4.2 试样中裂纹的制备要求

测定裂纹失稳扩展时的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临界值,要求裂纹尖端具有足够高的应力集中效应,否则,易于造成试验因为应力——位移曲线不符合要求而得不到预定结果。为此,试样中裂纹的制备由两道工序完成。首先要通过机加工或者线切割方法制备出裂纹的主体部分,随后还要通过疲劳过程在此切割裂纹基础上制备出尖端很尖锐的疲劳裂纹。试样的裂纹由这两部分构成。第一道加工的切割裂纹缺口,应垂直于试样表面和预期的裂纹扩展方向,偏差在±2°以内,其根部半径应在0.08mm 以下。在疲劳过程在前期预制裂纹尖端引发疲劳裂纹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先大后小的最大应力强度因子——首先采用不高于材料的断裂韧度的0.8倍的应力来制备疲劳裂纹;而在后期,要求降低施加的应力水平,使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降低到断裂韧度的0.6倍以下。试样中的裂纹需要满足如下条件方是有效的:

(1) 裂纹平面应与试样的宽、厚两个方向平行,裂纹不能分叉;

(2) 缺口加工裂纹的总长度为0.45W ~0.55W 之间;

(3) 试样表面上的疲劳裂纹长度不得小于0.025W ,或者1.3mm ,并且取其中的较大值; (或者:疲劳裂纹的长度不能小于裂纹总长度的5%;)

(4) 裂纹在试样两个自由表面上的长度不应小于总裂纹长度的90%;

五、试验设备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试验,需要具有足够加载能力的试验机。试验过程中,能够自动记录载荷与相应的裂纹张开位移变化的引伸计。此外需要测量试样尺寸的量具,并且需要工具显微镜,对试验断裂后的试样测定不同部位的裂纹长度。

试验加载过程中的试验装置如图2所示。其中,测量裂纹嘴标距间相对位移的引伸计为双悬臂式,通过粘贴的卡口将其卡装在裂纹嘴标距之间,基本对称地处于裂纹的两侧。

图2 试验装置示意图 图3 裂纹长度测量示意图

2

六、试验程序

(1) 测定试样的厚度B ,要求沿着裂纹的预期扩展面在未断开的区域测量厚度,精确要求未0.025mm 或者0.1%B 中的较大者。测量试样的宽度W 。

(2) 对试样粘贴引伸计的卡装刀口。将试样安放于试验机上,要求裂纹扩展面与加载压头尽量处于同一个平面上,避免二者错位或者形成明显不为0的夹角。

(3) 对试样加载,测量载荷P -位移V (即裂纹嘴标距间距离的变化量)关系曲线,直到试样被完全断裂为止。加载速度控制标准为:应力强度因子的速率在0.55~2.75/s m MPa ?范围内。

(4) 在裂纹扩展断裂的试样断口上,如图3示意性给出的那样,借助于工具显微镜,在试样厚度方向上1/4、1/2和3/4的位置上测量裂纹长度,记做a 2、a 3和a 4;测量准确度要求为0.5%。同时,测量两个自由表面上的裂纹长度,记做a 1和a 5。同时,测量各位置上的疲劳裂纹的长度。

(5) 根据测量得到的裂纹长度,判断试验的有效性。原则如下:

1) a 2、a 3和a 4中任意两个测量值之差不得大于平均值a 的10%;

2) a 1、a 5与a 的差值不得大于15%,a 1和a 5之差也不得大于a 的10%;

3) 裂纹面与BW 面平行,偏差在±10°以内。

满足上述要求时,取a 2、a 3和a 4的平均值作为裂纹长度a 。

(6) 断口形貌的观察:注明每个试样的断口形貌特征。常见的断口形貌类型如图4所示。对部分斜断断口,应在裂纹顶端和试样无缺口边之间测量中心平断口部分的平均宽度f 。记下单位厚度斜断口的比例(B-f )/B 。全斜断口中该数值为0。

图4 断口形貌示意图 图5 载荷-位移曲线及特征载荷确定方法示意图

七、试验数据处理:

1.由试验测得的载荷-位移曲线,确定裂纹扩展的对应载荷P q ,其确定方法如图5所示。取弹性变形阶段载荷-位移关系的线性段的斜率的95%,对该曲线做割线,交曲线于一点P 5。可以分为图5中所示的3种情况确定P q 。类型I 中试验最大载荷P max 出现在P 5之后,此时,将P 5点的载荷作为P q ;类型II 中P 5点之前有更高的载荷值,但是P 5之后还有更高的载荷P max 。此时,取P 5之前的最高值作为P q ;类型III 中,在P 5出现之前,载荷已经达到了试验全过程的最高值P max ,此时将P max 作为P q 。

2.对于标准三点弯曲试样,根据下面公式计算出K q 值(平面应变断裂韧度的估算值):

????????=W a f BW

S P K q q 23 (2.1) 式中,裂纹形状因子的计算公式为: ()()()()[]()()23222112127.293.315.2199.13W a W a W a W a W a W a W a W a f ?++?×??=?????? (2.2) 其中,常用的数值在表1中给出,以便于查阅。

3

表1 标准三点弯曲试样的形状因子

a/w f (a/w ) a/w f (a/w ) a/w f (a/w ) a/w f (a/w ) 0.450 0.455 0.460 0.465 0.470 2.29 2.32 2.35 2.39 2.43 0.475 0.480 0.485 0.490 0.495 2.46 2.50 2.54 2.58 2.62 0.500 0.505 0.510 0.515 0.520 2.66 2.70 2.75 2.79 2.84 0.525 0.530 0.535 0.540 0.550 2.89 2.94 2.99 3.04 3.14

3.K q 作为平面应变断裂韧度的有效性判断:

前面已经提到了有关预制裂纹的要求。在上述裂纹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条件,试验测定的K q 值才是有效的平面应变断裂韧度。

1)载荷条件:

P max /P q ≤1.1 (3.1)

2)裂纹前沿的塑性屈服区尺寸条件:

25.2,???

?????≥s q K a B σ (3.2) 八、试验记录

内容包括:

(1) 试验机型号,加载速率,试验温度,(及相对湿度)

(2) 材料,热处理工艺,屈服强度;

(3)试样类型,试样尺寸(W 、B 、S );

(4) 试验数据——各裂纹长度;P q 、P max ;

(5) 处理数据——K q , P max /P q ,()

25.2s q K σ,()B f B /?,K IC ; 九、本试验之外的其它注意事项

(1) 各种材料的断裂韧度,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故此,测量时取样的方向性具有严格的规定,并且必须要按规定标记于试样上。有关内容请参阅国标正文内容。

(2) 试样通过疲劳制造裂纹的过程中存在许多详细规定,请查阅国标的附录B 。

(3) 按照国标规定,测量平面应变断裂韧性,需要对相同的材料至少测量3次。

(4) 注意本文中给出的裂纹形状因子Y ()W a f =适用范围是标准三点弯曲试样,S/W =4。对于非标准的三点弯曲试样,跨距与宽度比S/W 改变了,该形状因子相应地发生改变。详细情况请查阅国标附录C 。

参考文献:

GB4161-84 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 IC 试验方法

4

断裂韧性

断裂韧性(fracture toughness) 带裂纹的金属材料及其构件抵抗裂纹开裂和扩展的能力。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欧文(G.R.Irwin)等的努力下,形成了线弹性断裂力学,随后又发展成弹塑性断裂力学。在用它们对断裂过程进行分析和不断完善实验技术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了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 IC 、临界裂纹扩展能量释放率G IC 、临界裂纹顶端 张开位移δ IC 、临界J积分J IC 等断裂韧性参数。其中下标I表示I型即张开型裂 纹,下标c表示临界值。这些参数可通过实验测定,其值越高,材料的断裂韧性越好,裂纹越不易扩展。 断裂韧性参数 (1)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 IC 。欧文分析平面问题的I型裂纹尖端区域的各个应 力分量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因子K I ,其值决定着各应力分量的大小,故称为应力强 度因子。K IC =yσ(πa)1/2,式中σ为外加拉应力;a为裂纹长度,y为与裂纹形状、 加载方式和试件几何因素有关的无量纲系数。K I 增大到临界值K IC ,K I ≥K IC 时,裂 纹失稳扩展,迅速脆断。 (2)临界裂纹扩展能量释放率G IC 。裂纹扩展能量释放率G I =-(aμ/aA),式中 μ为弹性能,A为裂纹面积。平面应力条件下,G I=k I2/E;平面应变条件下, G I =(k I 2/E)(1-v2),式中E为弹性模量,v为泊松比。G I 是裂纹扩展的动力,G IC 增 大到临界值G。即G I ≥G IC 时,裂纹将失稳扩展。 (3)临界裂纹顶端张开位移δ C 。裂纹上、下表面在拉应力作用下,裂纹顶端 出现张开型的相对位移叫裂纹顶端张开位移δ,δ增大到临界值δ C ,裂纹开始扩展。 (4)临界J积分J IC 。弹塑性断裂力学中,一个与路径无关的能量线积分 叫做J积分。式中r为积分回路,由裂纹下边缘到上边缘,以逆时针方向为正,ds为弧元,ω为单位体积应变能,u为位移矢量,T是边界 条件决定的应力矢量。线弹性和弹塑性小应变条件下,I型裂纹的J积分J I =-B-1(a μ/aA),式中B为试样厚度,a为裂纹长度。J I增大到J IC临界值,m即当J I≥J IC 时,裂纹开始扩展。 断裂韧性参数还有动态断裂韧度K Id ,应力腐蚀临界强度因子K I scc 、疲劳裂 纹扩展速率da/dN(mm/周)等。各种参数中K Ic 应用最为普遍。 K Ic 的测定各国的测试标准基本上都参考美国ASTME399。中国是 GB4161—84。按GB7732—87金属板材表面裂纹断裂韧度K Ic 试验方法规定的标准试样是紧凑拉伸试样和弯曲试样的尺寸如图1所示。

断裂韧性实验报告

断裂韧性测试实验报告 随着断裂力学的发展,相继提出了材料的IC K 、()阻力曲线J J R 、)(阻力曲线CTOD R δ等一些新的力学性能指标,弥补了常规试验方法的不足,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断裂判据和设计依据。下面介绍下这几种方法的测试原理及试验方法。 1、三种断裂韧性参数的测试方法简介 1. 1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IC K 的测试 对于线弹性或小范围的I 型裂纹试样,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应变状态完全由应力强度因子I K 所决定。I K 是外载荷P ,裂纹长度a 及试样几何形状的函数。在平面应变状态下,当P 和a 的某一组合使I K =IC K ,裂纹开始失稳扩展。I K 的临界值IC K 是一材料常数,称为平面应变断裂韧度。测试IC K 保持裂纹长度a 为定值,而令载荷逐渐增加使裂纹达到临界状态,将此时的C P 、a 代入所用试样的I K 表达式即可求得IC K 。 IC K 的试验步骤一般包括: (1) 试样的选择和准备(包括试样类型选择、试样尺寸确定、试样方位选择、试样加工及疲 劳预制裂纹等); (2) 断裂试验; (3) 试验结果的处理(包括裂纹长度a 的测量、条件临界荷载Q P 的确定、实验测试值Q K 的 计算及Q K 有效性的判断)。

1. 2 延性断裂韧度R J 的测试 J 积分延性断裂韧度是弹塑性裂纹试样受I 型载荷时,裂纹端点附近区域应力应变场强度力学参量J 积分的某些特征值。测试J 积分的根据是J 积分与形变功之间的关系: a B U J ??-= (1-1) 其中U 为外界对试样所作形变功,包括弹性功和塑性功两部分,a 为裂纹长度,B 为试样厚度。 J 积分测试有单试样法和多试验法之分,其中多试样法又分为柔度标定法和阻力曲线法。但无论是单试样法还是多试样柔度标定法,都须先确定启裂点,而困难正在于此。因此,我国GB2038-80标准中规定采用绘制R J 阻力曲线来确定金属材料的延性断裂韧度。这是一种多试样法,其优点是无须判定启裂点,且能达到较高的试验精度。这种方法能同时得到几个J 积分值,满足工程实际的不同需要。 所谓R J 阻力曲线,是指相应于某一裂纹真实扩展量的J 积分值与该真实裂纹扩展量的关系曲线。标准规定测定一条R J 阻力曲线至少需要5个有效试验点,故一般要58件试样。把按规定加工并预制裂纹的试样加载,记录?-P 曲线,并适当掌握停机点以使各试样产生不同的裂纹扩展量(但最大扩展量不超过0.5mm )。测试各试样裂纹扩展量a ?,计算相应的J 积分,对试验数据作回归处理得到R J 曲线。R J 阻力曲线的位置高低和斜率大小代表了材料对于启裂和亚临界扩展的抗力强弱。 R J 阻力曲线法测试步骤一般包括: (1) 试样准备

断裂韧性KIC的测定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报告 姓名:刘玲班级:材料91 学号:09021004 成绩: 的测定 实验名称断裂韧性K IC 实验目的了解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性测试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实验设备 1.万能材料试验机一台(型号CSS-88100) 2.位移传感器及自动记录装置 3.游标卡尺一把 4.显微测试仪一台 5.三点弯曲试样四个 试样示意图

试样宏观断口示意图(韧断,脆断) 图1 20钢脆断 图2 40铬韧性断口

实验记录及Q P 的确定 表1 裂纹长度a 1a /mm 2a /mm 3a /mm 4a /mm 5a /mm a /mm 03 2.478 5.0085 5.5680 5.2430 3.1925 5.2432 09 2.757 3.9505 4.134 3.992 3.1790 4.0255 403 2.800 3.4065 3.7085 3.4915 2.9185 3.5355 407 1.986 2.6595 2.9970 2.5970 16810 2.7512 表2 试样各数据 试样编号 试样材料 屈服强度(MPa) 高度W(mm) 宽度B(mm) 03 40Cr800℃+ 100℃回火 1050 25.00 12.50 09 25.00 12.50 403 20#钢退火态 370 25.00 12.00 407 25.00 12.00 表3 各试样实验测得的Q P 值及max P 试样编号 Q P (N) max P (N) 03 13270.126 13270.126 09 26650.307 26650.307 403 407 14523.800 16479.500

几种土体断裂韧度的测试方法

几种土体断裂韧度的测试方法 摘要:断裂韧度的测试是断裂力学研究的重要部分,根据对裂缝加载方式不同,断裂韧度可分为Ⅰ型加载下的断裂韧度、Ⅱ型加载下的断裂韧度、Ⅲ型加载下的断裂韧度三种基本形式。目前对金属、岩体等材料的断裂韧度测试方法已有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相应的测试规范。土体断裂破坏主要是Ⅰ型断裂破坏和Ⅱ型断裂,但土体由于其自身材料性质的特殊性,并不能完全采用其他材料的测试规范。结合土体材料的特性介绍了土体Ⅰ型断裂和Ⅱ型断裂的断裂韧度的几种常用测试方法,并对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土体,断裂力学,断裂韧度,试验方法 引言 断裂力学是用来研究含有宏观裂纹型缺陷的材料或构件, 在外力作用下裂纹扩展的规律。从狭义角度解释, 它可用来研究含有宏观裂纹型缺陷的材料或构件, 在外力作用下裂纹扩展的规律。当土体内存在宏观贯通裂纹时, 在外荷载作用下裂纹尖端前缘将产生应力集中。在应力集中区域内的应力值, 远比由外荷载所引起的平均应力值大。传统的材料力学设计方法不能用来判断裂纹是否失稳扩展, 而应根据以研究断裂韧性参数和能量释放率为基础的断裂力学方法来进行判断。 对于各种复杂的断裂形式,总可以分解成为三种基本断裂类型的组合。这三种基本断裂类型即为Ⅰ型断裂、Ⅱ型断裂、Ⅲ型断裂。Ⅰ型断裂属于张开型断裂,Ⅱ型断裂属于滑移型断裂,Ⅲ型断裂断裂属于撕裂型断裂[1]。 由于土的抗拉强度很低, 因此判别土体是否会出现张开型裂纹失稳扩展, 就成为工程技术人员首先关心的问题。目前国内外虽有一些研究人员开始从事岩石、混凝土等材料的断裂韧度研究, 但对于土体的断裂韧度研究至今较少进行。现将土体的断裂韧度测试方法综述如下。 1 土体应力强度因子及断裂韧度 当进行Ⅰ型加载,即发生Ⅰ型断裂时,其裂纹端部区域的应力分量可以应用弹性理论解得:

断裂韧性实验报告

断裂韧性测试实验报告 随着断裂力学得发展,相继提出了材料得、、等一些新得力学性能指标,弥补了常规试验方法得不足,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可靠得断裂判据与设计依据。下面介绍下这几种方法得测试原理及试验方法。 1、三种断裂韧性参数得测试方法简介 1、1平面应变断裂韧度得测试 对于线弹性或小范围得型裂纹试样,裂纹尖端附近得应力应变状态完全由应力强度因子所决定。就是外载荷,裂纹长度及试样几何形状得函数。在平面应变状态下,当与得某一组合使=,裂纹开始失稳扩展。得临界值就是一材料常数,称为平面应变断裂韧度。测试保持裂纹长度a为定值,而令载荷逐渐增加使裂纹达到临界状态,将此时得、代入所用试样得表达式即可求得。 得试验步骤一般包括: (1)试样得选择与准备(包括试样类型选择、试样尺寸确定、试样方位选择、试样加工及疲劳预制裂纹等); (2)断裂试验; (3)试验结果得处理(包括裂纹长度得测量、条件临界荷载得确定、实验测试值得计算及有效性得判断)。 1、2延性断裂韧度得测试 积分延性断裂韧度就是弹塑性裂纹试样受型载荷时,裂纹端点附近区域应力应变场强度力学参量积分得某些特征值。测试积分得根据就是积分与形变功之间得关系: (1-1) 其中为外界对试样所作形变功,包括弹性功与塑性功两部分,为裂纹长度,为试样厚度。

积分测试有单试样法与多试验法之分,其中多试样法又分为柔度标定法与阻力曲线法。但无论就是单试样法还就是多试样柔度标定法,都须先确定启裂点,而困难正在于此。因此,我国GB2038-80标准中规定采用绘制阻力曲线来确定金属材料得延性断裂韧度。这就是一种多试样法,其优点就是无须判定启裂点,且能达到较高得试验精度。这种方法能同时得到几个积分值,满足工程实际得不同需要。 所谓阻力曲线,就是指相应于某一裂纹真实扩展量得积分值与该真实裂纹扩展量得关系曲线。标准规定测定一条阻力曲线至少需要5个有效试验点,故一般要5 8件试样。把按规定加工并预制裂纹得试样加载,记录曲线,并适当掌握停机点以使各试样产生不同得裂纹扩展量(但最大扩展量不超过0、5mm)。测试各试样裂纹扩展量,计算相应得积分,对试验数据作回归处理得到曲线。阻力曲线得位置高低与斜率大小代表了材料对于启裂与亚临界扩展得抗力强弱。 阻力曲线法测试步骤一般包括: (1)试样准备 ①试样尺寸得选择原则: 1)平面应变条件:标准规定 (1-2)其中 2)积分有效性条件 一般,当不易估计时,可用求出得估计值 ②疲劳预制裂纹:

断裂韧性试验

断裂韧性试验 创建时间:2008-08-02 test for fracture toughness 在线弹性断裂力学及弹塑性断裂力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评定材料韧性的力学试验方法(见断裂力学)。 20世纪以来,曾发生过多起容器、桥梁、舰船、飞机等脆断事故;事故分析查明,断裂大多起源于小裂纹。为解决金属脆断问题,美国在1958年组成ASTM断裂试验专门委员会,目的是建立有关测定材料断裂特性的试验方法。于1967年首次制定了用带疲劳裂纹的三点弯曲试样(图1 [两种常用断裂韧性试 样])测定高强度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性操作规程草案,并于1970年颁发了世界第一个断裂韧性试验标准ASTME399-70T。此后,断裂韧性试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蓬勃发展。中国于1968年前后开始这方面的试验研究。 取样原则由于裂纹或类裂纹缺陷是导致工程结构断裂的主要原因,所以断裂韧性试验采用带尖锐裂纹的试样(图1[两种常用断

裂韧性试样]),用 直接观察或间接测量法连续监测裂纹的行为;如用夹式引伸计连续测量裂纹嘴张开位移随载荷的变化(图2[用夹式引伸计测裂纹嘴张开位移随载荷变化的曲线]随载荷变化的曲线" class=image>),以测定材料抗裂纹扩展的能力及裂纹在疲劳载荷或 应力腐蚀下的扩展速率;求得平面应变断裂韧度[ic]、动态断裂韧度[id]、裂纹临界张开位移,应力腐蚀临界强度因子[111-21] [kg2],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d(毫米/周)等断裂韧性参数。其中,角标Ⅰ代表张开型裂纹,或称Ⅰ型裂纹,角标c代表临界值。此外,尚有滑开型(Ⅱ型)裂纹,撕开型(Ⅲ型)裂纹(图3 [裂纹的扩展 类型示意图])。Ⅰ型裂纹最易引起脆断,所以目前断裂韧性试验多限于Ⅰ型加载。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IC的测定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的测定 陈国滔材科095 40930366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平面应变断裂韧性的应用及限制条件; 2.了解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 IC测试的基本方法,基本操作及操作要点; 3.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测量40Cr的平面应变断裂韧度。 二、试验原理 1.材料断裂原理 含有缺陷的构件可能在远低于材料屈服强度的工作应力下断裂, 只要这些缺陷达到某种临界尺寸。即使有些构件, 起初的缺陷尺寸没有达到某种临界尺寸, 但由于工作于某种疲劳载荷下, 或某种腐蚀介质里, 或某种限度的低温状态下, 起初的缺陷尺寸将会增大,即裂纹发生亚临界的稳定扩展, 直至达到某种临界尺寸而突然发生不稳定的脆断。断裂条件是: 式中, 为正应力,2a为试样或者构建中的裂纹长度。 2.材料的平面应变断裂韧性 根据线弹性断裂力学,断裂的判据是裂纹前沿应力强度因子K达到其临界值——材料的平面应变断裂韧度,即: K=Y≥ 式中Y是裂纹的形状因子。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 IC是材料抵抗裂纹扩展能力的特征参量,它与裂纹的尺寸及承受的应力无关。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可以用于: ①评价材料是否适用,作为验收和产品质量控制的标准。 ②材料的断裂韧度受到冶金因素(成分、热处理)的制造工艺(如焊接、成形)

影响。可对构件的断裂安全性进行评价。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1.实验仪器 ①WDW-200D微机控制电子式万能材料试验机(拉伸力准确度优于示值的 0.5%) ②游标卡尺(精度0.02mm) ③双悬臂夹式引伸计(原长10.00mm) ④工具显微镜15JE(精度0.001mm) 2.实验材料 本试验采用经过860℃淬火、220℃回火处理的40Cr钢,屈服强度σ s=1400MPa。 3.实验试样 SE(B)三点弯曲试样: 4. 试样中裂纹的制备要求 测定裂纹失稳扩展时的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临界值,要求裂纹尖端具有足够高的应力集中效应,否则,易于造成试验因为应力——位移曲线不符合要求而得不到预定结果。为此,试样中裂纹的制备由两道工序完成。首先要通过机加工或者线切割方法制备出裂纹的主体部分,随后还要通过疲劳过程在此切割裂纹基础上制备出尖端很尖锐的疲劳裂纹。试样的裂纹由这两部分构成。第一道加工的切割裂纹缺口,应垂直于试样表面和预期的裂纹扩展方向,偏差在

(完整版)断裂韧性KIC测试试验

实验五断裂韧性K IC测试试验 一、试样的材料、热处理工艺及该种钢材的σy和KⅠC的参考值 本实验采用标准三点弯曲试样(代号SE(B)),材料为40Cr,其热处理工艺如下: ①热处理工艺:860℃保温1h,油淬;220℃回火,保温0.5~1h; ②缺口加疲劳裂纹总长:9~11mm(疲劳裂纹2~3.5mm) ③不导角,保留尖角。 样品实测HRC50,从机械手册中关于40Cr 的热处理实验数据曲线上查得: σy=σ0.2=1650MPa,σb=1850MPa,δ5=9%,ψ=34%,KⅠC=42MN·m-3/2。 二、试样的形状及尺寸 国家标准GB/T 4161-1984《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ⅠC试验方法》中规定了两种测试断裂韧性的标准试样:标准三点弯曲试样(代号SE(B))和紧凑拉伸试样(代号C(T))。这两种试样的裂纹扩展方式都是Ⅰ型的。本实验采用标准三点弯曲试样(代号SE(B))。试样的形状及各尺寸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为了达到平面应变条件,试样厚度B必须满足下式: B≧2.5(KⅠC/σy)2 a≧2.5(KⅠC/σy)2 (W-a)≧2.5(KⅠC/σy)2 式中:σy—屈服强度σ0.2或σs。 因此,在确定试样尺寸时,要预先估计所测材料的KⅠC和σy值,再根据上式确定试样的最小厚度B。若材料的KⅠC值无法估计,则可根据σy/E的值来确定B的大小,然后再确定试样的其他尺寸。试样可从机件实物上切去,或锻、铸试样毛坯。在轧制钢材取样时,应注明裂纹面取向和裂纹扩展方向。 试样毛坯粗加工后,进行热处理和磨削,随后开缺口和预制裂纹。试样上的缺口一般在钼丝电切割机床上进行切割。为了使引发的裂纹平直,缺口应尽可能地尖锐。 开好缺口的试样,在高频疲劳试验机上预制裂纹。 疲劳裂纹长度应不小于2.5%W,且不小于1.5mm。a/W值应控制在0.45~0.55范围内。 本试样采用标准三点弯曲试样(代号SE(B)),其尺寸:宽W=19.92mm,厚B=10.20mm 总长100.03mm。 三、实验装置 制备好的试样,在MTS810材料力学试验机上进行断裂试验。对于三点弯曲试样,其试验装置如图5-2所示。可将采集的试验数据以文件形式(数据采集间隔0.1s)存储在计算机中,同时利用3086-11型X—Y系列实验记录仪绘制P—V曲线。本实验跨距S为80mm,弯曲压头速率0.01mm/s。用15J型工具显微镜测量试样的临界裂纹(半)长度a。

断裂力学与断裂韧性

断裂力学与断裂韧性 3.1 概述 断裂是工程构件最危险的一种失效方式,尤其是脆性断裂,它是突然发生的破坏,断裂前没有明显的征兆,这就常常引起灾难性的破坏事故。自从四五十年代之后,脆性断裂的事故明显地增加。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巨型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就是在航行中遭遇到冰山撞击,船体发生突然断裂造成了旷世悲剧! 按照传统力学设计,只要求工作应力σ小于许用应力[σ],即σ<[σ],就 被认为是安全的了。而[σ],对塑性材料[σ]=σ s /n,对脆性材料[σ]=σ b /n, 其中n为安全系数。经典的强度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工作应力远低于材料屈服强度时会发生所谓低应力脆断的现象。原来,传统力学是把材料看成均匀的,没有缺陷的,没有裂纹的理想固体,但是实际的工程材料,在制备、加工及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宏观缺陷乃至宏观裂纹。 人们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低应力脆断总是和材料内部含有一定尺寸的裂纹相联系的,当裂纹在给定的作用应力下扩展到一临界尺寸时,就会突然破裂。因为传统力学或经典的强度理论解决不了带裂纹构件的断裂问题,断裂力学就应运而生。可以说断裂力学就是研究带裂纹体的力学,它给出了含裂纹体的断裂判据,并提出一个材料固有性能的指标——断裂韧性,用它来比较各种材料的抗断能力。 3.2 格里菲斯(Griffith)断裂理论 3.2.1 理论断裂强度 金属的理论断裂强度可由原子 间结合力的图形算出,如图3-1。 图中纵坐标表示原子间结合力,纵

轴上方为吸引力下方为斥力,当两原子间距为a即点阵常数时,原子处于平衡位置,原子间的作用力为零。如金属受拉伸离开平衡位置,位移越大需克服的引力 时吸力最大以越大,引力和位移的关系如以正弦函数关系表示,当位移达到X m σc表示,拉力超过此值以后,引力逐渐减小,在位移达到正弦周期之半时,原子间的作用力为零,即原子的键合已完全破坏,达到完全分离的程度。可见理论断裂强度即相当于克服最大引力σ 。该力和位移的关系为 c 图中正弦曲线下所包围的面积代表使金属原子完全分离所需的能量。分离后形成两个新表面,表面能为。 可得出。 若以=,=代入,可算出。 3.2.2 格里菲斯(Griffith)断裂理论 金属的实际断裂强度要比理论计算的断裂强度低得多,粗略言之,至少低一 陶瓷、玻璃的实际断裂强度则更低。 个数量级,即 。 实际断裂强度低的原因是因为材料内部存在有裂纹。玻璃结晶后,由于热应力产生固有的裂纹;陶瓷粉末在压制烧结时也不可避免地残存裂纹。金属结晶是紧密的,并不是先天性地就含有裂纹。金属中含有裂纹来自两方面:一是在制造工艺过程中产生,如锻压和焊接等;一是在受力时由于塑性变形不均匀,当变形受到阻碍(如晶界、第二相等)产生了很大的应力集中,当应力集中达到理论断裂强度,而材料又不能通过塑性变形使应力松弛,这样便开始萌生裂纹。

陶瓷材料断裂韧性的测定(优选材料)

实验陶瓷材料断裂韧性的测定 一、前言 脆性材料的破坏往往是破坏性的,即材料中裂纹一旦扩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立即达到失稳态,之后裂纹迅速扩展。材料的断裂韧性可以用来衡量它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亦即抵抗脆性破坏的能力。它是材料塑性优劣的一种体现,是材料的固有属性。裂纹扩展有三种形式:掰开型(I型)、错开型(II型)、撕开型(III型),其中掰开型是最为苛刻的一种形式,所以通常采用这种方式来测量材料的断裂韧性,此时的测量值称作K IC。在平面应变状态下材料K IC 值不受裂纹和几何形状的影响。因此,K IC值对了解陶瓷这一多裂纹材料的本质属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断裂韧性的测试方法多种多样,如:单边切口梁法(SENB)、双扭法(DT)、山形切口劈裂法、压痕法、压痕断裂法等。其中,有些方法技术难度较高,不太容易实现大规模实用化;有些方法会出现较大测量误差,应用起来存在一定困难。相对而言,比较普遍采用的SENB法,该方法试样加工较简单,裂纹的引入也较容易。 本实验采用SENB法进行。但是,这种方法存在裂纹尖端钝化、预制裂纹宽度不易做得很窄等缺陷;另外,它适用于粗晶陶瓷材料,对细晶陶瓷其所测的K IC值偏大。 二、仪器 测试断裂韧性所需仪器如下: 1.材料实验机 对测试材料施加载荷,应保证一定的位移加载速度,国标规定断裂韧性测试加载速度为0.05mm/min。 2.内圆切割机 用于试样预制裂纹,金刚石锯片厚度不应超过0.20mm。 3.载荷输出记录仪 输出并记录材料破坏时的最大载荷,负荷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1。本实验在材料实验机上配置了量程为980N的称重传感器输出载荷,采用电子记录仪记录断裂载荷。 4.夹具 保证在规定的几何位置上对试样施加载荷,试样支座和压头在测试过程中不发生塑性变形,材料的弹性模量不低于200GPa。支座和压头应有与试样尺寸相配合的曲率半径,长度应大于试样的宽度,与试样接触部分的表面粗糙度R a(根据规定不大于1.6μm)。试样支座为两根二硅化钼发热体的小圆柱,置于底座两个凹槽上。压头固定在材料实验机的横梁上。 5.量具 测量试样的几何尺寸和预制裂纹深度,精度为0.0lmm,需使用游标卡尺和读数显微镜。 三、试样的要求 试样的形状是截面为矩形的长条,试样表面要经过磨平、抛光处理,对横截面垂直度有一定的要求,边棱应作倒角。在试样中部垂直引入裂纹,深度大约为试样高度的一半,宽度应小于0.2mm。试样尺寸比例为: c/W=0.4~0.6 L/W=4 B≈W/2 式中:c-裂纹深度;

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测试的实验报告()

飞行器设计实验Ⅱ 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测试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分组: 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2014年 4 月10 日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断裂韧度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平面应变断裂韧度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3.理解试验件设计和数据处理的关键要点。 二.实验原理: 本方法使用预制疲劳裂纹试样通过增加力来测定金属材料的断裂韧度()。力与缺口张开位移可以自动记录,也可以将数据储存到计算机。根据对试验记录的线性部分规定的偏离来确定2% 最大表观裂纹扩展量所对应的力。如果认为试验确实可靠,值就可以根据这个力计算。而表征了在严格拉伸力约束下有尖裂纹存在时材料的断裂抗力。这时: a) 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状态接近于平面应变状态; b) 裂纹尖端塑性区的尺寸比裂纹尺才、试样厚度和裂纹前沿的韧带尺寸要足够小。 如图2.1所示,断裂韧性随试件厚度的增加而减少,超过一定的厚度后,断裂韧性趋于一个下限值而保持不变。 图2.1 断裂韧性随试件厚度的变化曲线 测量断裂韧性的方法一般有三点弯曲和紧凑拉伸两种实验方法,这里我们采用紧凑拉伸方法,其试验件形式如下图2.2所示。

图2.2 紧凑拉伸试样图 按照GB/T4161-2007,只有试样厚度(B )和裂纹长度(a )以及韧带尺寸(W-a )均满足公式2-1、公式2-2和公式2-3时,试验结果才是有效的。由于不能提前保证满足这种要求,因此,最初试验采用的试样尺寸应该是保守的,如果材料的形状不能同时满足公式2-1、公式2-2和公式2-3的要求时,则不能按照本方法进行有效的测定。 平面应变2IC S 2.5K B σ??≥ ??? 2-1 小范围屈服2 IC S 2.5K a σ??≥ ??? 2-2 ()2IC S 2.5K W a σ??-≥ ??? 2-3 宽度(W) 通常是厚度(B)的两倍,即W :B=2:1。裂纹长度在0. 45W ~0. 55W 之间,,取裂纹长度a=0.5W 。而已知: IC S 40MPa m =330MPa K σ≈ 2-4 则代入公式2-1、公式2-2和公式2-3,得: 2B 2.536.7,36.7,36.7mm B=40mm W=80mm a=40mm Ic s K mm a mm W a σ??≥≈ ??? ≥-≥令,则,

(完整版)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1C的测定实验预案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1C 的测定实验预案 姓名:江维学号:M050110110 指导老 师:钱士强学院:材料工程学院

、试样制备 1. 材料:先用40刚 2. (1) 厚度: 为确定试件尺寸,要根据试件各预先测定材料的0.2和K lC的估计值,根据 上式确定试件的最小厚度,在尺寸之间的关系确定试件的其它尺寸。K lC的 估计值可以借用相近材料的K IC值,也可根据材料的0.2/ E的值确定 试件的尺寸,如下表所示: 表

K C 2一一一 当确知2.5(-)比表中推荐尺寸小得多时,可米用较小试件. 在试验 0.2 K 测得有效K IC结果后,可在随后试验中将尺寸减少到a、B 2.5( -)2 0.2 B > 2.5(K ic/ 动2>2.5(71.9/294)2=0.l496m 所以取B=0.15m. (2) 高度: a> 50r y~ 2.5(K ic/『① (W-a) > 2.5(K ic/ s)2C2) 由O+②得W 2*2.5(K ic/ s)2 ,所以取W=0.3m (3) 长度: 跨距:S=4W+0.2W=1.26m. 长度L>S,所以取L=1.4m。 为了模拟实际构件中存在的尖锐裂纹,使得到的K1-数据可以对比和实际应用, 试件必须在疲劳试验机上预制疲劳裂纹。 预制疲劳裂纹开始时,最大疲劳载荷应使应力强度因子的最大值不超过K1C的80%, 疲劳载荷的最低值应使最低值与最小值之比在-1与0.1之间。在疲劳裂纹扩张的最后阶 段,至少在2.5%a的扩展中,应当减少最大载荷或位移,使疲劳应力强度因子的最低值 K fmax w 0.6K 1c, K fmax/E<0,0032m 1/2。同时调整最小载荷或位移,使载荷比乃在-1~0.1之间。

试验预习准备要求-平面应变断裂韧性试验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试验——试验预习要求 2012-11-19 09级的平面应变断裂韧性试验在第12周进行,时间分配前面2个实验。每班分为6个组,原则上与低碳钢室温拉伸实验的分组相同。每组同学完成实验需要在试验室的时间大约2小时。 试验内容:通过标准三点弯曲试验测定40Cr的平面应变断裂韧性。 试验预习准备要求及特殊说明: (1)阅读资料:GB4161-84 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 IC试验方法 (2)虚拟试验资料:同前面两个试验。帐号、密码不变。 (3)要求每个同学或者按照试验分组以组为单位,形成书面的试验预习报告(要求简短:包括主要的试验步骤,测量任务,数据处理方案),准备好试验数据记录表格。在开始试验之前,教师检查,不合格者不能进行试验。 (4)试验要求将全部数据处理完,经教师检查无误后才能离开实验室。要求带计算器。 思考以下问题: (1)试样准备工作中,裂纹制备工作如何完成? 有什么样的要求?(查看国标文件,并且在 试验过程中与实际对比!) (2)试样在三点弯曲过程中获得的载荷-位移曲线有哪几种类型?裂纹开始扩展载荷应当 如何确定? (3)如何计算Kq?逐项说明Kq计算公式中各项的意义。 (4)如何计算裂纹前沿塑性屈服区尺寸? (5)对Kq作为平面应变断裂韧性的有效性进行判别时,需要进行哪些项目的检验? 以上5个问题是协助大家做好试验预习准备工作的。请在试验之前尽量考虑清楚。 下面还有一些问题,请在试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思考(请联系有关断裂韧性的理论知识): (1)测量样品表面裂纹的尺寸,但是计算Kq时并不使用其数值,原因是什么? (2)裂纹前沿一般都略微弯曲,观察其弯曲的规律性,原因是什么? (3)观察断裂后的试样,宏观断口形貌上看,属于哪种断裂? (4)试样厚度B对于Kc的影响?对于断口形貌会有什么影响?原因是什么? (5)P5与最大载荷P max时,试样分别发生什么变化? (6)测定金属材料的平面应变断裂韧性时,线弹性条件对于裂纹前沿塑性区的尺寸限定条件 时什么? (7)如果金属的韧性较高,屈服强度较低,比如,通过提高回火温度,使40Cr的屈服强度 由现在的1400MPa降低到1200MPa,使用目前的试样是否还能有效测量K IC?如果仍然要测定K Ic,需要如何处理?如果屈服强度再大幅度降低,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此时,如何处理金属的断裂问题?

测定40Cr钢的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

测定40Cr 钢的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 IC 一、 试验目的:加深了解平面应变断裂韧度的应用及其前提条件,体验试验过程。 二、 试验原理:断裂是材料构件受力作用下发生的最危险的变形形式,尤其是没有发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就发生的脆性断裂。理论分析和大量实践结果表明:在陶瓷、玻璃等脆性材料中,断裂条件是 σ=材料常数 (1) 式中,σ为正应力,2a 为试样或者构件中的裂纹长度。 这样的结果,对于高强度的金属材料的脆性断裂也于实际符合得很好。根据线弹性断裂力学,断裂的判据是裂纹前沿应力强度因子 K 达到其临界值——材料的平面应变断裂 韧度IC K , IC K Y K σ=≥ (2) 式中Y 是裂纹的形状因子。平面应变断裂韧度IC K 是材料抵抗裂纹扩展能力的特征参 量,他与裂纹的尺寸及承受的应力无关。 三、 试样准备:本试验采用三点弯曲标准试样,宽度与厚度之比W/B 的名义值是2,试样时两个支撑点之间的夸距的名义值S=4W 。 四、 试样设备:足够加载能力的试验机,引伸计,工具显微镜 五、 试验过程: 1、 测定试样的厚度B=10.10mm ,宽度W=20.10mm 2、 对试样粘贴引伸计的卡装刀口。将试样安放在试验机上,要求裂纹扩展面与加载压头尽量处于同一个平面上,避免二者。 3、 对试样加载,测量载荷P-位移V 关系曲线,直到试样被完全断裂为止 4、 在裂纹扩张断裂的试样断口上,如图3示意性给出的那样,借助工具显微镜,在试样的 2.5,5.0,7.5mm 的位置上测量裂纹长度,记做a2,a3,a4; a2=10.178mm, a3=10.184mm,a4=10.186mm (显然a2,a3,a4满足测量准确度0.5%的要求) 同时两个自由表面上的裂纹长度a1=10.130mm, a5=10,223mm 。 试验有效性的判断: 裂纹长度a=(a2+a3+a4)/3=10.183mm 。(说明:a1与a5处于自由表面,不是平面应变状态,a 要求是处于平面应变状态下的裂纹,a2,a3,a4是平面应变状态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试验指导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 IC 试验指导 一、试验内容:试验测定40Cr 的平面应变断裂韧度。 二、试验目的:加深了解平面应变断裂韧度的应用及其前提条件,体验试验过程。 三、引言: 断裂是材料构件受力作用下发生的最危险的变化形式,尤其是没有发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就发生的断裂——脆性断裂。理论分析和大量实践结果表明:在陶瓷、玻璃等脆性材料中,断裂条件是 =a σ材料常数 (1.1) 式中,σ为正应力,2a 为试样或者构件中的裂纹长度。 这样的结果,应用于高强度金属材料的脆性断裂也与实际相符得非常好。根据线弹性断裂力学,断裂的判据是裂纹前沿应力强度因子K 达到其临界值——材料的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 IC ,即: IC Y K a K ≥=σ (1.2) 式中Y 是裂纹的形状因子。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 IC 是材料抵抗裂纹扩展能力的特征参量,它与裂纹的尺寸及承受的应力无关。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可以用于评价材料是否适用,作为验收和产品质量控制的标准。材料的断裂韧度受到冶金因素(成分、热处理)的制造工艺(如焊接、成形)影响。应用平面应变断裂韧度对构件的断裂安全性进行评价,需要对构件的受力情况、工作环境、无损检测裂纹方法的灵敏度、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试样条件 4.1 试样的形状尺寸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的试验测量,对于达到或超过1.6mm 厚度的材料,使用具有疲劳裂纹的试样进行测定,根据外形可以分成三点弯曲SE(B)、紧凑拉伸C(T)、C 形拉伸A(T)和圆形紧凑拉伸DC(T)四种试样。图1中给出了不同的试样。本试验采用三点弯曲试样。 图1 四种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试验样品 上图为三点弯曲试样SE(B); 左图为紧凑拉伸试样C(T); 左下图为圆形紧凑拉伸DC(T); 右下图 为两种C 形拉伸A(T) 1

断裂韧性实验报告

断裂韧性测试实验报告 随着断裂力学的发展,相继提出了材料的IC K 、()阻力曲线J J R 、)(阻力曲线CTOD R δ等一些新的力学性能指标,弥补了常规试验方法的不足,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断裂判据和设计依据。下面介绍下这几种方法的测试原理及试验方法。 1、三种断裂韧性参数的测试方法简介 1. 1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IC K 的测试 对于线弹性或小范围的I 型裂纹试样,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应变状态完全由应力强度因子I K 所决定。I K 是外载荷P ,裂纹长度a 及试样几何形状的函数。在平面应变状态下,当P 和a 的某一组合使I K =IC K ,裂纹开始失稳扩展。I K 的临界值IC K 是一材料常数,称为平面应变断裂韧度。测试IC K 保持裂纹长度a 为定值,而令载荷逐渐增加使裂纹达到临界状态,将此时的C P 、a 代入所用试样的I K 表达式即可求得IC K 。 IC K 的试验步骤一般包括: (1) 试样的选择和准备(包括试样类型选择、试样尺寸确定、试样方位选择、试样加工及疲 劳预制裂纹等); (2) 断裂试验; (3) 试验结果的处理(包括裂纹长度a 的测量、条件临界荷载Q P 的确定、实验测试值Q K 的 计算及Q K 有效性的判断)。 1. 2 延性断裂韧度R J 的测试

J 积分延性断裂韧度是弹塑性裂纹试样受I 型载荷时,裂纹端点附近区域应力应变场强度力学参量J 积分的某些特征值。测试J 积分的根据是J 积分与形变功之间的关系: a B U J ??-= (1-1) 其中U 为外界对试样所作形变功,包括弹性功和塑性功两部分,a 为裂纹长度,B 为试样厚度。 J 积分测试有单试样法和多试验法之分,其中多试样法又分为柔度标定法和阻力曲线法。但无论是单试样法还是多试样柔度标定法,都须先确定启裂点,而困难正在于此。因此,我国GB2038-80标准中规定采用绘制R J 阻力曲线来确定金属材料的延性断裂韧度。这是一种多试样法,其优点是无须判定启裂点,且能达到较高的试验精度。这种方法能同时得到几个J 积分值,满足工程实际的不同需要。 所谓R J 阻力曲线,是指相应于某一裂纹真实扩展量的J 积分值与该真实裂纹扩展量的关系曲线。标准规定测定一条R J 阻力曲线至少需要5个有效试验点,故一般要5~8件试样。把按规定加工并预制裂纹的试样加载,记录?-P 曲线,并适当掌握停机点以使各试样产生不同的裂纹扩展量(但最大扩展量不超过0.5mm )。测试各试样裂纹扩展量a ?,计算相应的J 积分,对试验数据作回归处理得到R J 曲线。R J 阻力曲线的位置高低和斜率大小代表了材料对于启裂和亚临界扩展的抗力强弱。 R J 阻力曲线法测试步骤一般包括: (1) 试样准备 ①试样尺寸的选择原则: 1)平面应变条件:标准规定 )/(05.0s J B σα≥ (1-2) 其中

(完整版)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1C的测定实验预案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1C的测定实验预案 姓名:江维 学号:M050110110 指导老师:钱士强 学院:材料工程学院

一、试样制备 1.材料:先用40刚 表一 2.试样尺寸确定 图1 (1)厚度: σ和K IC的估计值,根据为确定试件尺寸,要根据试件各预先测定材料的 2.0 上式确定试件的最小厚度,在尺寸之间的关系确定试件的其它尺寸。K IC的 σ/E的值确定估计值可以借用相近材料的K IC值,也可根据材料的 2.0 试件的尺寸,如下表所示: 表二试样的推荐尺寸

当确知22 .0)( 5.2σC K I 比表中推荐尺寸小得多时,可采用较小试件.在试验 测得有效K IC 结果后,可在随后试验中将尺寸减少到a 、22 .0)(5.2σC K B I ≥ B ≥2.5(K 1 C /σs )2 ≥2.5(71.9/294)2=0.1496m 所以取B=0.15m. (2)高度: a ≥50r y ≈2.5(K 1C /σs )2 ○1 (W-a)≥2.5(K 1C /σs )2 ○2 由○1+○2得W ≥2*2.5(K 1C /σs )2 ,所以取W=0.3m 。 (3)长度: 跨距:S=4W+0.2W=1.26m. 长度L>S,所以取L=1.4m 。 表三 二、预制疲劳裂纹 为了模拟实际构件中存在的尖锐裂纹,使得到的K 1C 数据可以对比和实际应用,试件必须在疲劳试验机上预制疲劳裂纹。 预制疲劳裂纹开始时,最大疲劳载荷应使应力强度因子的最大值不超过K 1C 的80%,疲劳载荷的最低值应使最低值与最小值之比在-1与0.1之间。在疲劳裂纹扩张的最后阶段,至少在2.5%a 的扩展中,应当减少最大载荷或位移,使疲劳应力强度因子的最低值K fmax ≤0.6K 1C, K fmax /E<0,0032m 1/2 。同时调整最小载荷或位移,使载荷比乃在-1~0.1之间。 表四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断裂韧度试验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断裂韧度试验 6.2 断裂韧度试验 6.2.1 结构线Construction line 在J-Δa 和δ-Δa 试验记录上画一条线,代表表观裂纹扩展(即裂纹表面的位移量),包括裂纹端钝化 6.2.2 裂纹扩展阻力曲线Crack entension resistance curve R-曲线 δ 或J 与稳定裂纹扩展Δa 的变化 6.2.3 裂纹平面取向Crack plane orientation 按照裂纹平面的法向方向和试验中裂纹预期的扩展方向处理裂纹,对于锻造产品参考其特征晶粒流动方向 6.2.4 裂纹嘴张开位移Crack-mouth opening displacement (CMOD) V 在裂纹开始缺口附近,测量与原始裂纹平面垂直的裂纹平面的相对位移量 6.2.5 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rack-tip opening displacement δ 在原始裂纹尖端(即疲劳预裂纹尖端)测量与原始裂纹平面垂直的裂纹平面的相对位移量 6.2.6 临界J Critical J 对应裂纹扩展开始时的J 值 6.2.7 临界δ Critical δ 对应裂纹扩展开始时的δ 值 6.2.8 断裂韧度fracture toughness 准静态单一加载条件下的裂纹扩展阻力的通用术语 6.2.9 J-积分J-integral 与积分路径无关的闭合回路或表面积分,用来表征裂纹前缘周围地区的局部应力-应变场,在塑性效应不可忽视的地方提供能量释放速率,用来表征对应表观裂纹扩展a 时的势能变化 J 与J 积分相当的加载参数,当测定力-加载线位移图时特指裂纹尖端塑性变形不可忽视条件下的断裂 6.2.10 J-R 曲线J-R curve J-Δa 图,在塑性效应不容忽视的地方,用于描述稳定裂纹扩展阻力 6.2.11 最大疲劳应力强度因子Maximum fatigu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Kf

断裂韧性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系列冲击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低温温度下金属冲击韧性测定的操作方法; 2.测定温度对金属材料冲击韧性的影响,掌握确定金属材料的脆性转化温 度T k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按冲击试验的最新国家标准GB/T229-1994进行。 用规定高度的摆锤对处于简支粱状态的缺口试样进行一次性打击,可测量试样折断时的冲击吸收功A k。(A k除以试样缺口处截面积得冲击韧性值a k)。 为了表明材料低温脆性倾向大小,常用方法就是测定材料的“韧脆转化温度”。一般使用标准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样测定。 根据不同温度下的冲击试验结果,以冲击吸收功或脆性断面率为纵坐标,以试验温度为横坐标绘制曲线见图1。韧脆转变温度确定方法: a. 冲击吸收功-温度曲线上平台与下平台区间规定百分数(n)所对应的温度,用ETT n表示。如冲击吸收功上平台与下平台区间50%所对应的温度记为ETT50(℃)。 b. 脆性断面率-温度曲线中规定脆性断面率(n)所对应的温度,用FTT n 表示。如脆性断面率为50%所对应的温度记为FTT50(℃)。 用不同方法测定的韧脆转变温度不能相互比较。 三、在不同温度下作冲击试验,可以得出典型的A k-T曲线和脆性断面率曲线(见图1)。冲击吸收功曲线可近似的分为三部分:(1)温度较低,冲击值变化不大,平行横坐标的低A k值部分,称下平台,对应断口为脆性的结晶状;(2)温度较高,高冲击值部分,称为上平台,对应断口为韧性的纤维状;(3)中间部分A k值在上下平台的范围内,变化较大,且分散,对应断口为混合状(结晶状+纤维状断口)。脆性断面率曲线与上述曲线相反,(1)温度较低,断面率高的部分,断口为脆性的结晶状;(2)温度较高,断面率低的部分,断口为韧性的纤维状;(3)中间部分在室温以下温度范围内,断口为混合状(结晶状+纤维状断口)。根据图1的两条曲线,可以定出冲击吸收功上平台与下平台区间50%的韧脆转变温度ETT50(℃)和脆性断面率为50%的韧脆转变温度FTT50(℃)。

强文江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IC的测定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 IC的测定 班级:XXXXXXX XXX 学号:200933281112

一、实验目的 加深了解平面应变断裂韧度的应用及其前提条件,体验试验过程。 测量40Cr的平面应变断裂韧度。 二、实验原理 断裂是材料构件受力作用下发生的最危险的变化形式,尤其是没有发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就发生的断裂——脆性断裂。理论分析和大量实践结果表明:在陶瓷、玻璃等脆性材料中,断裂条件是: σa=材料常数 式中,σ为正应力,2a为试样或者构件中的裂纹长度。 这样的结果,应用于高强度金属材料的脆性断裂也与实际相符得非常好。根据线弹性断裂力学,断裂的判据是裂纹前沿应力强度因子K达到其临界值——材料的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即: K=Yσa≥K IC 式中Y是裂纹的形状因子。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 IC是材料抵抗裂纹扩展能力的特征参量,它与裂纹的尺寸及承受的应力无关。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可以用于评价材料是否适用,作为验收和产品质量控制的标准。材料的断裂韧度受到冶金因素(成分、热处理)的制造工艺(如焊接、成形)影响。应用平面应变断裂韧度对构件的断裂安全性进行评价,需要对构件的受力情况、工作环境、无损检测裂纹方法的灵敏度、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实验仪器: 1.WDW-200D微机控制电子式万能材料试验机(试验力准确度优于示值的0.5%) 2.游标卡尺(精度0.02mm) 3.双悬臂夹式引伸计(原长10.00mm) 4.工具显微镜15JE(精度0.001mm) 实验材料:本试验采用经过860℃淬火、220℃回火处理的40Cr钢,屈服强度σs=1400MPa 实验样品: GB三点弯曲试样: 试样中裂纹的制备要求 测定裂纹失稳扩展时的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临界值,要求裂纹尖端具有足够高的应力集中效应,否则,易于造成试验因为应力——位移曲线不符合要求而得不到预定结果。为此,试样中裂纹的制备由两道工序完成。首先要通过机加工或者线切割方法制备出裂纹的主体部分,随后还要通过疲劳过程在此切割裂纹基础上制备出尖端很尖锐的疲劳裂纹。试样的裂纹由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