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9高考历史五年真题分类史学素养

史学素养

一、选择题

1.(2018·江苏单科·11)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

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

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

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

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

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知识分子所采取的经济政策

【解析】结合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的记载,在数量、时间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从出处的角度进行甄别,可知珍藏于北京市档案馆的原始文件属于官方记载的第一手资料,更具可信度,由此可知C项正确,D 项错误。展览的文字介绍经过了人为的抄录或者加工,可能中间会出现差错,A项排除;B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C

2.(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26)

记述出处

《旧唐书·高祖本纪》“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

师败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

《旧唐书·太宗本纪》不利而旋。”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新唐书·高祖本纪》

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

《新唐书·太宗本纪》

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考点】本题以表格材料切入,旨在考查考生甄别史料的能力。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概括史料对唐军与薛举作战记载的共性——唐军“败绩”,C 项正确。A项“皇帝”与材料“秦王”不符,排除;四则材料中仅有一则提到刘文静,并且其身份是将领而不是主帅,B项不准确,排除;四则材料中只有一则指出作战失败是由于唐太宗生病,但这一记载在其他三则材料中并未出现,排除D项。

【答案】C

3.(2017·北京文综·1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考点】史学研究方法。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唐代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其思想和文学成就在唐宋时期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唐宋时期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时代,兼容并蓄。到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文化专制主义盛行,世人多关注柳宗元的文学成就而较少关注其思想

成就。对柳宗元思想和文学成就的评价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条件,故选C项。材料并未涉及明代通俗文学,“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成就并非在通俗文学方面,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虽仕途失意,但……得到极高评价”不符;从材料可以看出,D项明显错误。

【答案】C

4.(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文综·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考点】本题考查史学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解析】由于时代、世界观、立场等不同,对同一历史事实的记载存在差异,故B正确。历史叙述是历史事实的呈现形式之一,历史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A项错误。C、D两项的表述绝对,排除。

【答案】B

5.(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考点】本题以赫鲁晓夫回忆录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史料的认识能力。

【解析】材料信息“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说明回忆录在不同年代被多次修改,体现了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中回忆录被多次修改说明回忆录作为史料不

能完全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且作者在记述自己事迹时也会出现文过饰非的情况,A项错误;回忆录被多次修改,其可信度未必比其他研究著作高,B项错误;版本新旧与否与接近历史真相无必然关系,C项错误。

【答案】D

史实结论

A 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

B 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

C 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

D 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考点】史实与史论。

【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来解决。从史实来看,四个选项的史实基本正确,问题主要是能不能通过这些史实得出对应的结论。《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使中国的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C项正确。从李时珍所写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不能得出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的结论,A项错误。B项的结论夸大了对史实的理解,西方的自然科学并没有在清初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有利于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成功解决”夸大了事实,D项错误。

【答案】C

7.(2017·海南单科·19)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考点】历史学科素养。

【解析】解读材料,“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属于基本的历史叙述,“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则是对这一组织的目的和任务的评价,属于历史解释,因此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2019·全国卷Ⅱ·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2

——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

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

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解析】作为开放性试题,本题从知识点来说,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广泛,涉及19—20世纪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材料反映了美国一学者对19—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知,该学者分别从“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两个不同角度,对世界历史作出了自己的解释。本题要求考生提出对该学者认识的见解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即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注意题目要求“见解明确”,也就是提出明确的观点,赞成或反对或修正。阐述理由时,考生要注意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见解:赞同。19—20世纪的世界历史,自然进程与人文进程的历史都是存在的。论证:从自然进程看,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自1800年以来全球人口剧增,虽然此后随着工业革命科技进步,食物和食品工业化发展,但是仍然出现了1870—1900年世界范围的饥荒。从人文进程看,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矛盾加剧,以老牌殖民强国英国与新兴殖民帝国德国为首,发起了世界大战,使得全球卷入。总结:总体看,19—20世纪的世界历史特点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文明之间相互联系。

2.(2017·海南单科·21)(15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殿前都点检,960年,奉命御辽。到达陈桥驿时,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王朝,史称“陈桥兵变”。

对“陈桥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说:“史官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讳”,“太祖之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至于大宝(皇位),非有意也”。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

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的结果有何不同。(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兵变”记载的原因。(9分)

【考点】宋代“陈桥兵变”的相关内容。

【解析】第(1)问,对同一事件的解释出现不同的原因是立场和所处的时代不同。宋太宗是从北宋政权合理性的角度出发解释这一事件的,而今人的研究则是回归事件的本质和真相,由此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的目的是掩盖事件真相、篡改兵变性质、维护北宋正统、强化皇权统治,按照以上几点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1)宋太宗:宋太祖被拥戴为皇帝,是顺应天意。今人:宋太祖策划了此次兵变,意在夺取皇位。(6分)

(2)原因:“陈桥兵变”得国,无法隐瞒;以官修史书的方式确定兵变的性质;宣扬宋太祖忠义;彰显宋朝政权的合法性。(9分)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 专题19 史学研究-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 专题19 史学研究 1.(2019年4月浙江选考,26,2分)走进历史博物馆,人们经常能看到说明书上画着一个“马”字,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写法却很是不同,使人感到,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方块字还不知道会裂变成几种古怪的文字呢!印象一旦形成,往往根深蒂固。然而有学者翻检史书注意到,战国时的外交活动非常频繁,纵横家们到处上书,谋求列国君主信用,却没有出现任何文字障碍的例子。研究战国七雄的文字,发现90%以上是一样的,秦统一文字的工作只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这说明 A.治史之难,难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难在观点的梳理与解读 B.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C.对人们视为定论的说法,不可盲从,应当搜集原始材料去检验 D.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须杜绝先树观点,再找材料的做法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方块字还不知道会裂变成几种古怪的文字呢”、“研究战国七雄的文字,发现90%以上是一样的,秦统一文字的工作只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可知体现的是对人们视为定论的说法,不可盲从,应当搜集原始材料去检验,C选项符合题意。治史之难,难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难在观点的梳理与解读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应该注意用史料论证观点的合理性,D选项排除。 2.(甘肃省兰州一中2019届高考历史模拟)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被后人誉为西方“史学之祖”,他在其著作《历史》中声明:“我的职责是记录人们所讲的一切,但我绝无义务相信他们,这适用于整个这部书。”这种主张 A.揭示了历史记述的本质特征 B.反映了研究历史的理性精神 C.表明历史研究的主观性很强 D.说明希腊人注重探索历史规律 【答案】B

高中历史 考点29 史学研究及素养类试题(含高考试题)人民版

考点29 史学研究及素养类试题 1.(2014·浙江文综·T13)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 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解答关键:灵活运用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选D。A和B表述的主要错误在于考古学在语言发展史研究上并不能发挥作用,C的错误在于历史学术问题需要有准确充分的史料作为依据,并不能靠民主方式解决。通过史料搜集和整理,弄清最早使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就能判断China这一词汇的来源,因此选D。 2.(2014·安徽文综·T22)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史学理论。 解答关键: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 【解析】选C。材料讲了存在分歧的国家如何共同编写历史教科书的问题,要使双方在相互批判中达成历史共识,使国民具有全球意识、区域意识。A表述不准确也与材料主旨无关;B 材料强调的是区域意识而不是对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D太绝对,也与材料的主旨不符 3.(2014·山东文综·T38)(2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甲:下图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2015-2019高考历史五年真题分类必修3第7课 启蒙运动

第7课启蒙运动 一、选择题 2019年题组 (2019·全国卷Ⅱ·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考点】启蒙思想的影响 【解析】材料表明,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极力宣扬主权在民、人民主权、自由平等,法国大革命势不可挡,促使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这是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等不可比拟的,故D项正确。法国大革命前美国革命已经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法国大革命后虽然也确立民主共和政体,但与“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不符,A项不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前的美国革命是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法国大革命虽然也是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但与“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后出现波旁王朝的复辟,C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D 2018年题组 (2018·全国卷Ⅲ·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考点】法国启蒙运动 【解析】材料的主旨是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思想的变化,不是宫廷文化,排除B项;当时法国专制王权强大,C项错误;材料中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不代表平民,不能得

近五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

四川省近五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 2007年: 整顿吏治是制度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回答12—14 12.加强对官吏的检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的是①御史大夫②通判③御史台④军机处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出身“布衣”,重视经济立法并严惩贪污贿赂的古代皇帝是 A 隋文帝 B唐玄宗 C 明太祖 D乾隆帝 14.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很重视严惩干部队 伍中饿腐化堕落分子。图4反映的运动的作用不包括 A 教育了广大干部和群众 B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C 肃清了反革命残余势力 D 纠正了官僚主义作风 “天下最大事,莫非万民之优乐。”民生问题是关系社 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石。回答15---18题 15.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A 官僚 B 市民 C 皇族 D农民 16. 在近代中国,系统的出现阐释了民生思想并把它作为纲领的政治派别是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立宪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7.图5所示票证曾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 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 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 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18.“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其中美国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A 兴办公共工程 B发展军事工业 C整农业生产 D加紧殖民掠夺 19.小说(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对他的学生说:“孩子们。………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今天是你们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了,”与这一情景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普奥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普法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下列有关德国影响欧洲局势的表述,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一战”中德国的盟国包括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B.德国在希特勒成为元首后退出可国际联盟 C.通过慕尼黑协定德国割占了捷克斯洛伐克 D.莫斯科战役后德军在欧洲战场已无力全面进攻 21. 图6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德国人意味着 A. 欧洲将从此出现和平局面 B. 德意志民族即将再度统一 C. 东西德经济差距将会迅速缩小 D. 影像德国分裂的苏联即将解题

五年浙江高考选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21史研方法与素养

选择题 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唐朝立国后重铸新币(见下示拓图)。这种新币是唐近三百年间流通的主要货币,唐以后仍继续流通了七百多年。不唯如此,钱的大小与轻重都成为后来铸钱的范例,对后世货币的铸造影响很大。有趣的是,关于此钱的读法,名曰“开元通宝”抑或“开通元宝”,历来各执一词,成为一件历史的悬案。有学者认为,应读成“开通元宝”;有学者则认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称呼,但考虑到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定俗成,故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这说明()。 A.钱货可议,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执一词 B.文献记载语焉不详,造成研究信息不对称,原本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 C.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伪 D.史料存在“记忆之殇”,需要采用新技术以“唤醒”,进而解释历史如

何被表象的问题 【答案】C 【解析】 史学是实证科学,史料是历史上所留下来的资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研究历史时要对史料进行考证和辨伪,坚持孤证不立的原则,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故选择C项;对实物史料的研究应该要借助考古学、金石学、文物学等多学科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排除A项;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文献史料,是我们研究和认识历史重要依据,如果是第一手史料,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排除B项;多学科交叉研究法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既要跨学科综合研究,也要注重文献和考古相结合,“读史征信”,排除D项。 选择题 艺术传神不易,借助艺术手段达到史事传神的目标更不易。对此,北宋王安石说得颇为透彻:“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这方面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清明时节从城郊到城内街市繁华热闹的市俗人事,被视为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重要佐证资料。这说明 A.艺术作品亦能成为传达真相、保留历史信息的工具 B.艺术作品的原创性,决定了其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真实而可信

高考历史五年真题

高考历史五年真题之选择题 一、选择题 12.“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做《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 《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 ) ①秉笔直书②言必有据③ 论从史出④以小见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 ②④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 【解析】秉笔直书指写史的人不应该被权力部门所威胁而有所隐晦,应该把事实都写出来,材料与此无关,故①错误;‚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做《春秋》‛意思是,如果没有事迹,就算是圣人,也写不出《春秋》,说明写史要根据事实来写,即言必有据,故②正确;‚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意思是,如果不知道具体的事迹,就算是圣人来读《春秋》,也不理解其中为什么褒扬为什么贬斥,说明观点的得出是从史实出发的,即‚论从史出‛,故③正确;以小见大在材料中未体现,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 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C.明朝的内阁 B.宋朝的枢密院 D.清朝的军机处 【考点】汉到元政治臸度的演变——隋唐的三省六部臸 【解析】根据材料,给事中的职权为封驳审议,加上当时有‚宰相‛一职,可知给事中隶属于唐朝门下省,故A项正确;宋朝的枢密院执掌军权,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当时不可能有‚宰相‛一职,故C 项错误;军机大臣只能跪奏笔录而无权否决皇帝的诏书,军机处之下也未设臵下属机构,故D项错误。 【答案】A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唐宋城市的繁荣(坊市臸) 【解析】材料中并未出现私营商业与官营商业的对比,难以得出私营商业占主导的结论,故A项错误;唐朝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臸,南宋都城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说明坊市臸度已经瓦解,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一直占主导,不可能被商业所超过,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衡量标准有二:商品贸易和雇佣关系,材料中并未出现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中叶,故D项错误。 【答案】B 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 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 ②④ 【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解析】朝鲜来华使者认为‚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说明他们以程朱理学为正宗,故 ①正确;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并未超越理学范畴,心学承认‚理‛的存在,只是求理的方法不是外求而是在内心中领悟,故②错误;王阳明主张‚发明本心以求理‛,朱熹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二者观点明显不同,故③正确;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发展而不是叛逆,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一、材料分析题(共3题) 1.(2019·全国Ⅲ)[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丘吉尔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同年8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治比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在1943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1944年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 2.(2019·全国Ⅱ)[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 3.(2019·全国Ⅰ)[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单选题 1.(2019·全国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 宗法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 D. 察举制 【答案】A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 【分析】根据材料“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强调的是血缘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强调的是选贤任能,与血缘关系无关,B选项排除。 郡县制的出现是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加强的产物,C选项排除。 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孝廉,与血缘关系无关,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宗法制的准确把握,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2.(2019·全国Ⅲ)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 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 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 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答案】A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可知宋朝庞大的军队数量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A选项符合题意。 北宋治军的方针是强干弱枝,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因此军队战斗力较低,B选项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对军事力量的控制,与地方控制无关,C选项排除。 北宋的贫富分化主要和政府的土地政策、经济发展有关,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准确把握,过于庞大的军队数量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3.(2019·全国Ⅱ)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答案】 D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解析】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必修1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 制度必修1 一、选择题 2016年题组 1.(2016·江苏单科·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考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宗法观念)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长兄如父”及“长孙”的地位超过小儿子可知,中国传统家族中嫡长子与嫡长孙的地位很高,这反映了古代宗法观念,所以D项正确。题干未反映家族团结和睦,也未体现出贵族世袭等信息,可排除A、C两项;等级秩序从属于宗法观念,排除B项。 【答案】D 2015年题组 1.(2015·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考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朝觐述职的义务,有严格的“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还实行班爵制度规定诸侯的等级,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即“天子”,王以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与“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

三公……诸侯……诸伯……诸子……”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故C项错误;虽有“诸侯”,但材料未涉及郡,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5·浙江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考点】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解析】“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体现是分封制,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故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体现家谱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故B现正确,不符合题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体现是宗法制中世袭的特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说明不依靠亲族关系来选官,体现不出宗法制影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3.(2015·上海单科·32)“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考点】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礼乐制度 【解析】“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上下关系既区别贵贱等级,又保持和睦关系,即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最能体现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故A项是最佳选项;“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乐的职能是使人际关系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按章节分类汇编--人教版必修一部分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按章节分类汇编(人教版) 必修一部分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2019全国卷Ⅰ·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解析】答案B。在西周以前,奴隶制王朝(尤其是商朝)的王位承袭制度不以“父死子继”为重,而是“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西周实行王位世袭制,此制度是与宗法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宗法制度是由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是父子相承。故选B。2.(2019全国卷Ⅲ·24)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 【解析】答案A。儒学古称“周孔之道”,周公旦是早期儒学大师。“孝”“悌”“礼”最有可能源于西周的某项制度,所以选A。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无)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2019全国卷Ⅰ·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 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解析】答案C。B选项未涉及,D选项排除,原因是因为诸侯国的存在,为完全控制。 A选项无关。故选C。主要是加强中央的权力,削弱地方的权力。 2.(2019全国卷Ⅲ·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1.(2019年全国卷Ⅰ)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2019年全国卷Ⅱ)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3.(2018年11月浙江选考)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了 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 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 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 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 4.(2019年江苏)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5.(2019年天津)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A.① B.②C.③ D.④ 6.(2019年北京)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7.(2019年海南)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表明孔子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2015-2019年高考全国卷历史小论文真题(含答案)

近五年真题历史小论文 41.【2015年全国卷I】(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年份 1950 1995 2000 2008 法定节假日天数 节假日 元旦 1 1 1 1 春节 3 3 3 3 劳动节 1 1 1 1 国庆节 2 2 3 3 星期日 1 1 1 1 星期六-- 1 1 1 清明节-- -- -- 1 端午节-- -- -- 1 中秋节-- -- -- 1 表二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41.【2016年全国卷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 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 据)。 41.【2016年全国卷II】阅读材料,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历史试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选择题 2016年题组 1.(2016·某某单科·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X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思想主X 【解析】“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A项正确;孟子儒学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可以推动了民族品德的形成,与“个人独特”不符,故B 项错误;孟子的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来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修养“浩然之气”的主要目的是个人品德,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维护统治,与反抗暴政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6·某某文综·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 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 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学派的思想主X;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斯多亚学派的思想主X 【解析】儒家学派主X“仁”,注重德性,孔子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符合材料中的主X,故①正确;墨家学派提出的“兼爱”、“非攻”、“尚贤”等一系列主X都贯穿着讲某某际功利的精神,与材料主X不符,故 ②错误;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斯多亚学派埋头苦干,为人类谋幸福,履行 社会义务,为社会而生,有益于人类,适宜于培养善人,故③正确;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与材料主X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