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跟进式指导制度的意见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跟

进式指导制度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08.11.01

•【字号】鲁教基字[2008]24号

•【施行日期】2008.11.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教育

正文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跟进式指

导制度的意见

(鲁教基字〔2008〕24号)

各市教育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小学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的管理与指导,必须有效发挥学科教学改革定点联系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和骨干教师的专业指导作用,加强对中小学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跟进式指导。为此,决定在全省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跟进式指导制度。

一、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跟进式指导制度的意义和目标要求

我省在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迫切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在岗培训和指导,加强对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研究和管理,加强对学科教学与评价行为的监控和引领,及时研究解决中小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这迫切需要加强对课程实施和教学全过程的跟进式指导。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跟进式指导制度,是完善我省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

对于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

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跟进式指导制度,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中小学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全省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质量为宗旨,注重教学过程的跟进研究和引领,把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目标要求落实到日常教学过程之中。要通过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科教学改革定点联系学校和骨干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形成新型的教学研究和不间断的教学过程指导机制,切实促进教研方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全面提升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水平。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跟进式指导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建立中小学学科教学改革联系学校。省、市、县(市、区)教研部门都要建立学科教学改革联系学校。学科教学改革联系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积极开展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针对教学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提出建议,并完成有关研究课题。要根据学校所在地分布情况,推荐有代表性、有积极性的学校作为联系学校。要合理分配规范化学校和一般学校名额,重视乡镇、农村学校的参与。

(二)组建学科骨干教师团队。各级教研部门都要建立旨在指导教学改革的学科骨干教师团队。骨干教师团队的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关于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政策规定,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创新,在教研部门的组织下,参与对全省或本地区教学的跟进式指导,并完成其他有关任务。骨干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同时又是教学改革的指导者。骨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指导能力,在教学和教研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建立科学的学科教学改革跟进式指导工作机制。各级教研部门和教研员

要定期与学科改革联系学校进行联系沟通,到学校开展调查研究并指导教学改革。联系学校要根据有关规定,系统开展课程、教学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及时提供课程、教学和评价实施案例。教研员要率领本学科骨干教师团队,系统研究所任学科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方案等,并做好对教学的跟进指导。跟进指导的方式主要包括:根据我省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指导各学科教学改革联系学校,全面实施国家课程方案和相应的教育教学制度;定期深入课堂进行研究指导;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即时解决方案;定期到指定的网站与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互动交流;利用通讯、简报等形式报导各地教学动态,传播成功的教学经验等。

原则上每批学科改革联系学校和骨干教师团队任期三年。

三、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改革跟进式指导工作的组织领导

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改革跟进式指导制度,是我厅在我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采取的又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措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这一制度的重要意义,重视和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切实解决学科教学改革跟进式指导工作所需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等。

各级教研部门要把教研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帮助学校全面实施国家课程方案,指导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上来,把中小学学科教学改革跟进式指导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中心任务,不断探索学科教学改革跟进式指导的有效途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务求抓好落实,抓出成效。

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跟进式指导工作由省教研室统筹指导。省教研室将先行建立首批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改革联系学校和骨干教师团队(名单见附件),并尽快开展学科教学改革跟进式指导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跟进式指导工作也将随即展开。各市、县(市、区)要尽快建立相应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全

面发挥教研部门、学科教学改革定点联系学校和骨干教师的带动与指导作用。

各地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请与省教学研究室联系。

附件:1.首批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改革省级教学联系学校名单

2.首批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改革省级骨干教师团队名单

二○○八年十一月一日附件1:

首批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改革省级教学联系学校名单

语文

济南外国语学校青岛二中

威海一中淄博十七中

临沂市罗庄一中诸城实验中学

日照一中济南历城二中

邹城一中泰安二中

数学

山东师大附中青岛二中

沂源一中滕州一中

东营河东区一中日照一中

宁阳四中济宁育才中学

诸城一中烟台开发区高中

英语

济南外国语学校烟台一中

莱芜一中单县一中

高密二中博兴二中

临沂三中威海二中

济宁一中乐陵一中

思想政治

青岛十五中潍坊一中

郓城一中济宁育才中学威海一中五莲一中

临沂一中嘉祥三中

邹平一中长清一中

历史

日照四中邹平一中

莒南二中潍坊一中

齐河一中荣成五中

茌平二中嘉祥三中

利津二中枣庄九中

地理

山东省实验中学青岛二中

临沂一中济宁一中

寿光二中淄博实验中学北镇中学烟台开发区高中聊城一中曲阜师大附中物理

济钢高中山东师大附中青岛五十八中淄博实验中学诸城一中烟台二中

荣成二中泰安二中

日照一中临沂一中

化学

山东师大附中青岛十五中

淄博市雪宫中学济宁一中

烟台三中荣成二中

泰山中学滕州一中

莒南二中诸城实验中学生物

山东省实验中学长清中学

巨野一中青岛十七中

淄博四中牟平一中

潍坊一中微山二中

莒南一中莱芜十七中

信息技术

日照一中烟台开发区高中青岛十五中济宁一中

临沂四中威海二中

利津一中淄博实验中学单县五中北镇中学

通用技术

山东师大附中乐陵二中

烟台二中潍坊一中

泰山中学济宁育才中学青岛十七中莱芜二中

滕州五中沂源二中

音乐

山东省实验中学平度一中

淄博十七中潍坊中学

莱州一中兖州一中

临沂七中邹平县魏桥中学日照一中聊城一中

美术

临沂一中邹平县魏桥中学郓城县高级中学济宁一中

潍坊中学山东省实验中学利津二中烟台开发区高中青岛二中胶州实验高中体育与健康

潍坊一中青岛一中

平阴三中金乡一中

淄博一中单县一中

聊城一中沂水二中

博兴二中禹城一中

综合实践活动

济南历城二中济南九中

济南外国语学校章丘四中

青岛二中青岛九中

潍坊一中泰安二中

威海四中兖州一中

附件2:

首批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改革省级骨干教师团队名单语文

厉复东山东省教研室

万福成济南市教研室陈鲁峰淄博市教研室

刘敏山东省实验中学王淑英淄博十七中

王存志山东省实验中学李祥良日照市教研室

刘笑天济南外国语学校单东升日照一中

袁东升济南外国语学校温德峰日照实验高中

李新武济南外国语学校朱成广临沂市教研中心

王淑玲山东师大附中王珂临沂一中

房伟济钢高中来凤华沂南一中

王玲济南三中杨德义苍山一中

周宏锐青岛市教研室崔广胜临沂罗庄一中

邹悦青岛二中李冠锷枣庄市教研室

郑成业崂山一中张西玖济宁市教研室

孙礼亮崂山二中李丽兖矿一中

杨振贤烟台市教科院孙伟济宁一中

于志高烟台二中韩建华菏泽市教研室

郭文秀威海一中张振英聊城市教研室

鞠玉学威海一中丁宏杰聊城市教研室

杜殿收潍坊市教科院侯成宾泰安市教研室

张国钟潍坊坊子区教研室刘善昌泰安一中

王向红潍坊一中徐衍成泰安二中

魏华中寿光市教研室杨安宝莱芜市教研室

马锡刚寿光现代中学张敬军德州市教研室

朱万庆东营市教科院时寅敦滨州市教研室

于培礼胜利油田教研室史建筑北镇中学

王玉强淄博市教研室董宝礼阳信一中

数学

韩际清山东省教研室

常传洪济南市教研室孙承文荣成三中田明泉山东师大附中房增军莱芜市教研室

邵丽云山东省实验中学宋宪伟莱芜莱城区教研室张蕴禄山东省实验中学杨长智德州市教研室

张永波济南中学李本禄德州一中

庄志刚青岛市教研室栗宝生平原一中

于世章青岛二中郭允远临沂市教研中心

王丕广即墨市教研室李建国临沂一中

徐鸿雁青岛十七中韦友成莒南县教研室

朱恒杰淄博市教研室闫兆新菏泽市教研室

苏同安桓台一中尘富真菏泽一中

艾志刚淄博四中孙道斌菏泽二中

刘金枣庄市教研室黄继芳聊城市教研室

颜长安滕州一中王树臣聊城一中

尚凡青东营市教科院司明新聊城一中

张天宇广饶一中王文清滨州市教研室

张逢臣烟台市教科院刘洪福惠民一中

王贤林栖霞一中秦修东济宁市教研室

牟维兴烟台开发区高中王汉岭济宁实验中学

尹玉柱潍坊市教科院齐龙新济宁一中

李明照昌邑市教研室秦玉波日照市教研室

张明同寿光市教研室牟善彬日照一中

赵水祥泰安市教研室徐会吉潍坊市教科院

张乐明泰安一中臧浩山东师大附中

祝广文威海市教研中心李瑛华宁阳四中

英语

高洪德山东省教研室

徐汉东济南市教研室崔广进临沂市教研中心房立新平阴一中伊永贵临沂三中

杨红宇济南外国语学校马瑞龙临沂河东区一中

田教修青岛市教研室陶子萍威海市教研中心

李跃青岛十七中夏竹慧威海二中孙继华青岛一中许爱娜威海一中何庆友济宁市教研室陈勇淄博市教研室

刘华嘉祥一中司洪海淄博市教研室

王岩济宁一中张广华淄博五中

王宇江日照市教研室崔洪兵东营市教科院

刘晓日照一中张胜利垦利一中

刘耘日照东港区教研室尹国红东营一中

杨翠萍泰安市教研室杨立新枣庄市教研室

王百全泰安一中王玉亭枣庄三中

彭秀珍泰山中学杨波枣庄八中

王志强烟台市教科院姜振海聊城市教研室

陈云珠烟台一中翟朔凤东阿实验高中

童明强烟台开发区高中单艳军临清一中

杨复春菏泽市教研室阚小鹏德州市教研室

马广远菏泽一中刘传德州一中

张海云单县一中柳立河平原一中

宋秀梅莱芜市教研室刘向荣高密一中

张丽萍莱芜一中宋立泽滨州市教研室

任伟潍坊市教科院高翠荣邹平黄山中学

李武潍坊市教科院王燕玲北镇中学

思想政治

周家亮山东省教研室

韩力军菏泽市教研室董增强德州一中张彩霞郓城一中盖永飞海阳一中

张广良巨野一中曲延强牟平一中

宋巨华菏泽一中封秀英烟台一中

刘中山威海市教研中心傅晓军济宁市教研室邵雪晶威海二中崔军济宁育才中学

张玉志文登新一中秦显法曲阜师大附中

李一青岛市教研室杨申华泰安一中

曲同明青岛五十八中张凤莲泰山中学

周欣青岛十五中刘茜滕州一中

刘爱清青岛十七中高庆堂枣庄八中

潘兆缔日照市教研室王耀堂滨州市教研室张培森五莲一中韩兆恩邹平一中

王宜春日照一中孔惠云滨州滨城区一中

盛日新莒县一中邢玉增聊城二中

耿帅潍坊市教科院刘复利聊城三中

李元昌潍坊一中王元东莱芜市教研室

窦桂刚青州一中张新玲广饶一中

赵法启昌邑文山中学燕乐法东营一中

付石灵临沂市教研中心宋淑英山东师大附中王和仁莒南三中苗翠强济南外国语学校

许琳琳临沂一中张延平山东省实验中学

孙水英博山实验中学张伟山东师大附中吴笑春淄博四中周明媚济南七中

杜昌一德州一中杜书念济南九中

历史

王怀兴山东省教研室

高秀泉泰山中学刘永进荣成市教研中心

金彬泰安二中许桂兰威海市教研中心

朱增兴泰安市教研室阎丰坡日照市教研室李玉民肥城市教研室崔维友莒县二中

宋雪梅德州一中钟红军山东省实验中学

张杰德州二中司宝海济南外国语学校

刘军德州市教研室孟伟山东师大附中

李菁潍坊一中段进生济南市教研室

刘姝红潍坊中学韩恒文莘县实验高中

逄凌晖潍坊市教科院许金光冠县教研室

曹孟河枣庄市教研室张维宪聊城市教研室

杜宝相枣庄市教研室全志聚临沂兰山区教研室

田忠霞滕州一中程宝琴临沂一中

宋华烟台一中王东莒南二中

王宝松莱州一中宋玉柱临沂市教研中心

赵秀华烟台牟平区教研室任君莱芜市教研室

孙爱妮烟台市教科院李芳青岛一中

谭秀东淄博市教研室张士方青岛开发区教研室

荆立霞淄博实验中学郭红梅青岛五十八中

王秀娟淄博四中庞爱斌菏泽市教研室

张联盟广饶一中刘秀杰菏泽一中

王荣成东营市教科院陈连君成武一中

李成顺济宁一中刘庆亮邹平一中

程爱民梁山一中李国成博兴一中

崔衍东济宁市教研室曹大梅滨州市教研室

地理

姜建春山东省教研室

聂玉彪淄博实验中学刘立栋宁阳县教研中心王桂林山东省实验中学潘海东山东省实验中学

杨明泰安二中巩天佐烟台市教科院

王啸青岛二中李萍青岛二中

苏延欣泰安市教研室付丽泰安长城中学

常华锋威海市教研中心冯秋生济南十一中

冯秀珍青岛十九中刘献臣潍坊市教科院

黄克宪单县一中徐琰潍坊一中

李涛邹平一中张海清青岛十五中

李春红沾化一中石光泉淄博市教研室

舒德全滨州市教研室任福祥莱州市教研室

班茹君济宁一中李建茹东营市教研室

任向东日照市教研室黄礼安枣庄九中

王守军德州市教研室陈延松临沭县教研室

张显芳莱州一中杜若杰苍山县教研室

李芳印宁津一中诸葛祥山临沂河东区教研室魏述秋莱芜市教研室徐伟曲阜师大附中

谷祖梅烟台三中刘高锋枣庄市教研室

相炜临沂市教研室王志先青岛市教研室

孙旺军菏泽市教研室高喜真烟台开发区高中

马春玲聊城市教研室马广平枣庄八中

吴昭洪济宁市教研室吕淑琪济南一中

苏公兵兖州市教研室李晓云济南中学

王燕山东师大附中杨伟滋济南一中

李爱芳聊城三中程菊济南市教研室

物理

宋树杰山东省教研室

王明智临沂一中董玉秋德州市教研室

翟厚岚山东师大附中谷岩峰威海二中

田守民济南一中王月云诸城一中

蔡建国山东师大附中王丽娟菏泽一中陆彩霞山东省实验中学 XXX 威海一中

王君翔济钢高中孔依军淄博市教研室

刘道广费县教研室孙伟淄博一中

程涛泰安一中许华忠东营市教科院

邢洪明青岛二中张帆山东师大附中

姜进辉威海市教研中心时玉义滨州市教研室

程美贵莱芜市教研室郭峰博兴县教研室

周华泳文登市教研中心冯连奎临沂市教研中心

徐春晓乳山一中徐步平邑县教研室

姜永强烟台二中王修华临沂兰山区教研室

林旭峰龙口三中公衍录蒙阴一中

刘立毅德州一中王文祥枣庄市教研室

马凤喜潍坊市教科院马德波长清一中

徐晓东荣成六中朱桂兰淄博实验中学

孟庆利昌乐县教研室于光鹏平原一中

孙萍青岛二中李玉恩泰安二中

高守凯青岛五十八中刘林青岛市教研室

袁汝亮济宁市教研室王海军东阿一中

宋连义曲阜师大附中赵继魁聊城一中

李豁然寿光市教研室赵保现莘县一中

郑玉峰日照市教研室田序海济南市教研室

化学

孔令鹏山东省教研室

曹玉景枣庄市教研室王键文登市教研室

崔明烈东营市教科院王云霞北镇中学

杜维新济宁市教研室曹秋月聊城一中

董军淄博市教研室王波淄博市雪宫中学樊勃生济南市教研室卢玲淄博四中

高爱玲莱芜市教研室张福涛诸城实验中学

高秀玲莱芜市教研室王冰梅昌邑文山中学

洪志文烟台市教科院于银广海阳一中

李景昭潍坊市教科院李培春福山一中

刘津潍坊市教科院毛兰存胜利一中

刘成坤临沂市教研中心张德娟济宁一中

李宜勤日照市教研室段连书嘉祥一中

齐玉和泰安市教研室李继良菏泽一中

孙功建威海市教研中心李方平巨野县教研室王峰滨州市教研室王希芹德州二中

袁秀华滨州市教研室周承国德州一中

赵玉玲青岛市教研室张广勇泰安岱岳区教研室张永清德州市教研室李民泰安一中

朱思光聊城市教研室时磊日照一中

宋爱玉菏泽市教研室白文海五莲三中

张广炜胜利油田教研室李涛枣庄三中

陈自钦山东师大附中王艳国临沂罗庄区教研室

王秀忠山东省实验中学张连如临沂兰山区教研室王卫平山东师大附中王振功青岛二中

高强济钢高中郭爱青青岛十五中

生物

张可柱山东省教研室

王振芳菏泽市教研室王印国济宁市教研室

康延亮巨野一中郭金靖济宁一中

宋绍勇郓城一中刘德荣泰安市教研室

樊庆义济南市教研室赵敏瑞泰安二中

亓艳青山东省实验中学李子恩临沂市教研中心王荣生长清中学石珍临沂一中

王丽丽山东师大附中王传文临沂四中

霍伟济南一中李国临沂罗庄高中

张玉坤青岛市教研室赵凤珍临沂河东区一中XXX雯青岛十七中边清杰滨州市教研室

黄敬川淄博市教研室李秀山北镇中学

周世元淄博四中杨守菊东营市教科院

王琳淄博实验中学冯媛媛胜利一中

颜春玲德州市教研室孙巧玲威海市教研中心

张素梅德州一中卫志芳文登一中

于梅烟台市教科院田洪民日照市教研室

于昭莉烟台一中赵致平日照一中

陈晓丽龙口一中韩梅枣庄市教研室

唐茂强牟平一中柴茂勤滕州一中

葛立波潍坊市教科院刘莉莱芜市教研室

李乃武潍坊市教科院王宪国莱芜十七中

王煦光潍坊一中张新利聊城市教研室

韩桂云寿光现代中学田学忠聊城三中

毛韦清潍坊中学渠修东济宁一中

孙松军诸城一中幽建春青岛十七中

信息技术

XXX 山东省教研室

刘兴强东营市教科院沈晓彬枣庄八中

董军垦利一中孙琪枣庄三中

巩欣峰东营一中冯兴无聊城市教研室

XXX升日照市教研室梁广胜聊城一中

梁启冰日照一中李花新潍坊市教科院

陈彦磊五莲三中王爱胜青州一中

荆兆华莒县二中高常华潍坊一中

姜涛烟台三中闫洪军诸城一中

张居彦烟台开发区高中张伟临沂市教研中心杨金英莱州一中王富贵费县一中

王永富蓬莱三中王海宁临沂四中

吕富蕾菏泽市教研室宋祥仕临沂一中

马艳梅郓城一中张捷青岛市电教馆

刘新平成武一中李志杰青岛九中

郭凤广邹平一中李爱霞青岛十五中

高克利北镇中学王宏济宁市教研室

石芹淄博市教研室郑爱文济宁一中

张勃桓台一中张亚济宁实验中学

崔东升临淄三中张卫兖州一中

高占新莱芜市教研室于光明济南市教研室钟欣莱芜五中周燕济南九中

张尊国泰安市教研室程鲁华山东省实验中学鲁克营泰安一中栾云波威海市教研中心

王杰肥城龙山中学王佐军文登一中

张波枣庄市教研室李付海威海一中

通用技术

王秀玲山东省教研室

李国卿济南市教研室韩焕刚泰安市教研室程鲁华山东省实验中学张训祥泰安一中

刘玉修山东师大附中张兆杰泰安二中

林绍红青岛市教研室王宏济宁市教研室孟晓晴青岛十七中崔宝金济宁育才中学

贾道坤青岛志成实验中学杨艳济宁一中于梅烟台市教科院刘翠云菏泽市教研室王国文烟台二中边道勇菏泽一中

孔林浩牟平一中张波枣庄市教研室

丛树强威海市教研中心黄超枣庄一中

于卫华荣成一中刘兴强东营市教科院

王长强乳山三中马小丽东营二中

李花新潍坊市教科院冯霞广饶一中

赵东华潍坊一中贾世忠日照市教研室

徐淑兰潍坊中学潘为花日照四中

王玉和诸城龙城中学辛全福日照东港实验高中马青淄博市教研室高占新莱芜市教研室

王瑞奎沂源二中李春和莱芜一中

张含永淄博四中刘立果莱芜二中

程宝顺德州市教研室张伟临沂市教研中心高智生乐陵二中李龙善临沂二中

张世臣德州一中魏兰玺郯城美澳学校

冯兴无聊城市教研室时玉文滨州市教研室

杨金涛冠县二中石福中邹平一中

唐永强聊城一中周光祥泰山中学

音乐

李东山东省教研室

刘大多济南市教研室杨洁临沂市教研中心高洁山东省实验中学孟凡玲莒南三中

孙茂磊平阴县教研室张子锋临沂七中

李肖曼济南外国语学校蒋虎菏泽一中

孙红青岛市教研室赵伟鄄城一中

陈常台平度一中姜爱华成武二中

孙恩周青岛六十六中陆路东营市教科院

辛宏宇即墨创新学校张宝民胜利第十中学

杨成淄博市教研室冉令军利津一中

郑卫淄博十七中蔡惠清滨州滨城区一中

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

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我省中小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特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学校各部门要树立教学中心思想,努力保障和服务教学活动,积极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三条中小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遵循学科教学规律,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 第四条本规范包括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课外指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组织保障等,是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评估学校办学水平、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课程管理 第五条学校要根据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和学校实际,科学规划学校课程,制定并落实学校课程方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 第六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得以任何名义增加或缩减规定的课程、课时。

第七条学校要重视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等课程,加强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书法教育等。 第八条学校要加强实验课教学,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指导、鼓励学生课外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设计实验能力。 第九条尊重教师专业自主权, 支持教师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进行整合,支持教师开发校本课程,鼓励教师承担学校特色课程教学和学生社团指导等工作。 第十条尊重学生课程选择权,义务教育学校设立自主选 课学习日,高中学校扩大选修学分在学生毕业学分中的比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第三章教学管理 第十一条充分发挥教学管理部门、年级组(部)、教研组(备课组)等管理职能,确保各项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第十二条设立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兼顾所有学科任课教师,一线教师不少于50%。委员会负责讨论决定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中长期规划、重大改革举措等。 第十三条健全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校长至少两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成果,关注研究教育教学前沿动态,分析探讨教学工作形势和任务,反思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第十四条健全教学督查视导制度。定期检查和总结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根据需要调整和完善教学实施方案,确保计划有效落实。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 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6.05.11 •【字号】鲁教基字〔2016〕7号 •【施行日期】2016.09.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中等教育 正文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学 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 鲁教基字〔2016〕7号各市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4〕10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6〕7号)要求,我厅组织制

定了《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教育厅 2016年5月11日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4〕10号)和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考试性质与意义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组织实施的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课程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制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高中学校特色办学、多样化发展;有利于高等学校综合评价、科学选拔适合学校和专业特色要求的学生,促进高中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 二、考试科目及内容 (一)考试科目与考试组织。 合格考试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

第五六周学习内容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课程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鲁教基字…2008?14号 山东省教育厅 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 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莱钢教育处: 为做好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鲁教基字…2008?1号),我厅对义务教育地方课程重新进行了规划,将地方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组织专家研制了《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将《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08年秋季开学,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要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必修课程课时安排表》和《指导意见》的要求调整课程安排,必修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四门课程要开足开好。 二、《指导意见》体现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必修地方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教学评价建议,是必修地方课程教科

书编写和选用、教学和评估的依据,是我省管理和评价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的基础。 三、各地要依据《指导意见》,从我厅每年颁布的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学用书目录》中选用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我厅将结合工作实际,依据《指导意见》,适时组织新的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的开发建设。 四、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地方课程必修课程的的开设。学校要根据课程的要求做好教师配备,组建专(兼)职教师队伍,大力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特别要扎实开展地方课程教学和研究活动,认真学习研究《指导意见》,落实《指导意见》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切实推动地方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地在使用《指导意见》的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报告我厅基础教育处。 二○○八年四月三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跟进式指导制度的意见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跟 进式指导制度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08.11.01 •【字号】鲁教基字[2008]24号 •【施行日期】2008.11.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教育 正文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跟进式指 导制度的意见 (鲁教基字〔2008〕24号) 各市教育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小学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的管理与指导,必须有效发挥学科教学改革定点联系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和骨干教师的专业指导作用,加强对中小学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跟进式指导。为此,决定在全省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跟进式指导制度。 一、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跟进式指导制度的意义和目标要求 我省在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迫切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在岗培训和指导,加强对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研究和管理,加强对学科教学与评价行为的监控和引领,及时研究解决中小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这迫切需要加强对课程实施和教学全过程的跟进式指导。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跟进式指导制度,是完善我省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

对于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 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跟进式指导制度,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中小学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全省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质量为宗旨,注重教学过程的跟进研究和引领,把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目标要求落实到日常教学过程之中。要通过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科教学改革定点联系学校和骨干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形成新型的教学研究和不间断的教学过程指导机制,切实促进教研方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全面提升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水平。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跟进式指导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建立中小学学科教学改革联系学校。省、市、县(市、区)教研部门都要建立学科教学改革联系学校。学科教学改革联系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积极开展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针对教学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提出建议,并完成有关研究课题。要根据学校所在地分布情况,推荐有代表性、有积极性的学校作为联系学校。要合理分配规范化学校和一般学校名额,重视乡镇、农村学校的参与。 (二)组建学科骨干教师团队。各级教研部门都要建立旨在指导教学改革的学科骨干教师团队。骨干教师团队的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关于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政策规定,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创新,在教研部门的组织下,参与对全省或本地区教学的跟进式指导,并完成其他有关任务。骨干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同时又是教学改革的指导者。骨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指导能力,在教学和教研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建立科学的学科教学改革跟进式指导工作机制。各级教研部门和教研员

山东省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跟进式指导活动方案

各位朋友,大家好! 全省跟进式指导活动将于5月份正式启动。因为我们大部分教研员都身兼好几个学科、学段,全面的跟进式指导给大家带来了繁重的劳动。尽管如此,工作还得要做,而且要科学、有计划地做,并且做好,确实要大家精心规划。 根据领导安排,市级教研员必须参与跟进式指导活动,而且全部以“专家”的身份登录,{专家的权限是:发布公告、新闻、专题和话题等,也有删除的权利,对一些不好的帖子或具有攻击性言论可以删除。}尽管个别教研员因兼的学科太多,没有在指导团队上出现,但是在专家团队中都已给大家布好了号,身兼数职的教研员的姓名和登陆账号在汉字后面加上了字母(小学,加了“小学”的第一个字母;初中加了“初中”的第一个字母等;)希望各位按照分工和计划(见附件安排),关注自己所分管的学科学段,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跟进式指导做好。 为了把任务分解,也为了让大家互相学习借鉴,按照领导安排,实行值周负责制。有两个市共同承担的周,第一周有第一组的市负责值周的任务,第二个周有第二组的市负责,但是这两周的指导教师在本周都要在线辅导。 值周市的任务是:1、提前一天将研讨专题和话题在“公告栏”发布,并在自己值周的周一一早把专题和话题在“研讨区”内发布,供大家研讨。 2、要求值周的所有指导教师都要在线,并且及时解答老师们的问题,并且发表指导性的建议。告知本市指导老师多发表文章或把自己开展的主题及时给老师们提供交流。 3、督促自己市的联系学校,让他们及时提交各类资源(案例、课例视频、课件、各种教学模式的介绍、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画面等)。 4、一周研讨结束后,要对研讨内容进行整理总结,以简报或其他形式在“工作资讯”栏目中发布出去。 5、请各位尽快将你市跟进式指导教师和联系学校的账号发给他们,并告诉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及时关注学科动态。 6、接到账号信息后,请在三个工作日内修改密码。 7、跟进式指导具体操作办法请登录“山东省教研室2010年跟进式指导首页”,查看说明。 8、此次跟进式指导实行奖励机制,对工作突出的市和指导教师省教研室将进行表彰。 如果有的教研员因兼职太多,可在本市选择一个指导老师协助你工作,把你的姓名和登录方式告诉他,让他来替你管理,但是,显示的名字是你的。因此,你一定要选一个责任心强、业务能力高、品质好的人来承担。而且他发布的所有信息(公告、专题、话题等),我们教研员都要审读。 另,活动方案中提供的主题仅供大家参考,哪个市值周由具体值周都的市出专题和话题。 附件:1、山东省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跟进式指导活动方案 2、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团队帐号 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联系学校帐号 4、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家帐号

张志勇同志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张志勇同志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的重要成绩 1、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发生了积极变化 这些变化至少表现在以下五点:课程的多元和选择,“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得到重视,加强了对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教师职业专业化成为共识,等等。教师是一个专门的职业,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素养,教师专业发展伴随着自己职业生涯的始终,这些观念过去是没有的。 2、制度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课程制度建设方面,我省确实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一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已经建立起来。二是建立了日益完善的教材审查与选用制度。三是形成了我省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路线图”。这就是:第一年以必修为主、第二年在必修的基础上强化选修、高二年级末之前不允许传统意义上的文理分科、整个高中新授课时间恢复为两年半、高考总复习时间为一个学期。四是围绕深化课程改革,这两年先后出台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管理规范40条(试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规范(试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水平评估的意见,等等。这一系列文件政策的出台为今后深化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3、具有山东特色的课程教材体系初步建立 根据国家关于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的要求,我省立足实际,努力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是积极支持有关单位编写国家课程教材并报教育部审查,目前共有15科教材通过审查并在全国中小学使用。二是建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体系,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指导等内容作为必修课列入地方课程。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每当听到哪个地方又砸死了学生,哪个地方暑期又发生学生溺水而亡事故,我就想这个地方的学校校长安全教育课开好了没有?这次,湖南一所民办学校发生上下楼梯挤死8个学生事件,校长被逮捕,其重要违法犯罪事实之一就是学生逃生训练落实不到位。大家想一想,我省设立的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规划等课程,都是事关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课程。湖南省发生的这个典型案例,给各位教育局长、校长再次提了个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是何等的重要!三是鼓励和指导广大中小学结合当地自然、人文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学校课程。昨天晚上,观看菏泽市中小学素质教育文艺演出,有8个地方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 本规范(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09.12.11 •【字号】鲁教基字[2009]19号 •【施行日期】2009.12.1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规范 (试行)》的通知 (鲁教基字〔2009〕19号) 各市教育局: 为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管理,深化教研方式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特制定《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把《规范》要求落实到教研工作的各个方面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管理,深化教研方式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将贯彻落实《规范》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大事抓紧、抓好,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各级教研机构要根据《规范》修订和完善管理制度,将《规范》要求落实到教研工作的各个方面。

二、加强督导,形成规范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对教研机构、教研员贯彻落实《规范》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将贯彻落实《规范》情况作为督导各地教育工作尤其是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及时向社会公告评估督导结果。各级教研机构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规范教研员工作行为,指导、检查、监督下级教研机构贯彻《规范》情况。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要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接受学生、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监督。 三、强化管理,及时制止各种违规行为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违反《规范》行为的查处力度,根据情节轻重,对违反《规范》的教研机构和教研员,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一日 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规范(试行) 为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依据《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我省基础教育工作要求,遵循教学研究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范。 一、指导思想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教研创新。遵循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青少年儿童身心成长规律,改革课程内容和教育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三)坚持教研工作的科学发展,努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不断完善教研工作制度,优化教研方式,形成开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 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鲁教基字[2003]12号 各市教育局、各大企业教育处: 现将《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告我厅基础教育处。 二〇〇三年七月四日 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 (试行) 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规定,指导学校认真设置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精神,现就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地和中小学校认真贯彻执行。 一、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课时总数。根据国家规定和山东实际,我省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中的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和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课时统筹安排、综合使用,共占九年课时总量的16.8%,按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6周计算,约为1600课时。 二、关于地方课程的范围。我省的地方课程设置民族文化、社会

探究、自然探究三个领域,每个领域下分设若干个课程科目,每个课程科目一般为18或36课时。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一个科目,作为地方课程设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可以作为学校课程单独安排,也可以与地方课程结合安排。 三、关于地方课程的开发。省教育厅负责制定地方课程科目方案,组织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学习指导书的审定,下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学习指导书目录》,负责编制《山东省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供学校和学生选择地方课程时参考。 四、关于地方课程的设置。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学校的教育资源,从《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中选择部分课程作为地方课程。学校也可以把省定的地方课程科目作为学校课程的资源库,从中选择部分课程作为学校课程。 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对学校的课程设置予以指导,但不要规定学校必须选择的课程。 五、关于学校课程的开发。学校可以根据《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的规定,自主开发学校课程。学校开发的课程不编教材。 教师开发的学校课程方案应经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审议通过,或委托其它学校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审议通过,并报学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六、关于学校课程的设置。学校要将本校开发的学校课程向学生公布,供学生选择;并在学生选择的基础上,确定学校课程的设置。学校课

2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 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通知 鲁教基字【2012】号 各市教育局: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施已经十年,在我厅2002年颁布实施的《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试行)》(鲁基教字【2002】19号)的基础上,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我厅根据我省基础教育实际,对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调整,制订了《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计划表》,请认真贯彻实施。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各市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我厅基础教育处。 附件1: 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计划表 附件2:课程设置调整说明及依据 二〇一二年九月三日 附件1: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计划表

注:1.表格内为各门课程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每学年按35周计; 2.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设为两周,正常授课时数按33周计; 3.表格内各门课程的周课时安排为指导性意见,各试验区在执行时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学年总课时数和周课时数应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附件2:课程设置调整说明及依据 一、本次课程设置调整遵循的原则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性。 2.均衡课程设置。 3.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4.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二、本次课程设置调整情况依据及说明 调整依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中关于课程门类及所占课时数的比例。 2. 我厅关于课程设置的调研结果。 3. 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鲁基教字【2002】19号)文件。 4. 周总课时数与九年一贯课程设置的总课时数所占比例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 调整说明: 1.品德与生活一、二年级由原来的3课时均调整为2课时。周课时数由原来的22课时调整为20课时,所占九年课程比例由原来的8.0%调整为7.3%,符合国家7~9%的比例要求。 说明:在三个市调研过程中,均反映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学科课时偏多,且大多由语文、数学教师兼任,基本上都在实际授课时自主做了调整。 2.七年级的地理由原来的2课时调整为3课时。周课时数由原来的4课时调整为5课时,历史与地理的周课时数由原来的10课时调整为11课时,所占九年课程比例由原来的 3.6%调整为 4.0%,符合国家3~4%的比例要求。 说明:七年级的地理课程教学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其难度较大,学生的理解与接收较为困难,实际教学中,三市教师均反映完不成教学任务。国家课程方案的2课时仅仅是针对历史与社会对地理的内容设置。现行的地理课程还包含国家科学课程的内容。所以,增加1课时。这一现象存在很多年了,教师反映较为强烈。鲁教基字【2002】19号文件附录的“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第四部分第五条也有详细说明——“初中阶段的学校在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时,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3.科学课程中的科学五、六年级由原来的各2课时增加为3课时,化学由原来仅在九年级开设,每周3课时,调整为八年级2课时,九年级2课时。生物学科七、八年级原来各3课时调整为七年级3课时,八年级2课时。科学门类的周课时数由原来的22课时调整为24课时,所占九年课程比例由原来的8.0%调整为8.8%,符合国家7~9%的比例要求。 说明:小学科学学科教师普遍反映,小学科学内容包罗万象,涉及面较为广泛,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山东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

山东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我省中小学教学活动的 有效开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贯彻落实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22〕55号),特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学校各部门要树立教学中心思想,努力保障和服务教学活动,积极维 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三条中小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 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遵循学科教学规律,科学有效地实施教 学活动。 第四条本规范包括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课外指导、教学 评价、教学研究、组织保障等,是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评估学 校办学水平、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课程管理 第五条学校要根据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和学校实际,科学 规划学校课程,制定并落实学校课程方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 第六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得以任何名义增加或缩减规定的课程、课时。

第七条学校要重视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等课程,加 强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书法教育等。 第八条学校要加强实验课教学,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开齐开足开 好实验课,指导、鼓励学生课外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 设计实验能力。 第九条尊重教师专业自主权,支持教师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进行 整合,支持教师开发校本课程,鼓励教师承担学校特色课程教学和学生社 团指导等工作。 第十条尊重学生课程选择权,义务教育学校设立自主选课学习日,高 中学校扩大选修学分在学生毕业学分中的比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第三章教学管理 第十一条充分发挥教学管理部门、年级组(部)、教研组(备课组) 等管理职能,确保各项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第十二条设立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兼顾所有学科任课教师,一线教师不少于50%。委员会负责讨论决定 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中长期规划、重大改革举措等。 第十三条健全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校长至少两周召开 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成果,关注研究教育教 学前沿动态,分析探讨教学工作形势和任务,反思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第十四条健全教学督查视导制度。定期检查和总结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根据需要调整和完善教学实施方案,确保计划有效落实。校长定期参加学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及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及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 •【公布日期】2019.06.21 •【字号】鲁教基发〔2019〕3号 •【施行日期】2019.06.2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教育 正文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 关于印发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及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的通知 各市教育(教体)局、各市财政局: 现将《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及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 2019年6月21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三章项目申报 第四章评审立项 第五章经费管理 第六章过程管理 第七章结题管理 第八章成果宣传与推广 第九章附则 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及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发展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基础教育教学、课程、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促进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第三条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每两年立项1次,项目周期一般为2—4年。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四条省教育厅统筹项目管理工作,制定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发展规划,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组建省级项目评审专家库,组织项目的评审、中期检查和结题工作,制定资金分配方案,组织预算执行,负责项目资金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宣传推广相关成果。省财政厅负责监督预算执行、加强政策评估、组织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第五条各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作为项目管理单位(以下简称“项目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项目的申报、开题工作,协助组织项目的中期检查、结题工作,具体监管项目经费的预算、支出。 第三章项目申报 第六条项目类型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 第七条重点项目。选题围绕基础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具有较好研究和实践基础;预期成果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第八条一般项目。选题围绕基础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研究和实践基础;预期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第九条申报人范围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二)省内普通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高等院校、教科研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等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三)熟悉基础教育工作,具较强研究能力,能够实质性地承担项目研究; (四)同年度只能申报主持1个项目,且最多参与2个项目。 第十条申报程序。项目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限额逐级申报,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上报。一线教师或学校主持的不应少于总数的70%。鼓励高等院校与中小学、教科研机构联合申报、协同攻关。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规范办学十五条规定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规范办学十五条规定 山东重磅文件 现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关系山东所有中小学老师、家长和学生!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改进完善学校评价,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 通知》等政策文件,我厅起草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规范办学十五条规定》,现面向社会公开 征求意见。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二)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邮寄至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 西路29号,邮编:250011,并请在信封上注明“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规范办学十五条规定”字样。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1年2月24日。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规范办学十五条规定 (征求意见稿) 一、加强党的领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党组织战 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主要政策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2. 教 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通知。 二、坚持德育为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 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全过程。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 过程,建立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筛查、识别、干预和跟踪机制。 主要政策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2.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三、提升智育水平。 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全部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保 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精准分析 学情,坚持因材施教,班级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 主要政策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 山东省对违规从事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责任追究办法。 四、强化体育锻炼。 引导学生科学锻炼,掌握健康知识,课间引导学生出教室活动,保护学生视力健康。每年至少 举办1次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确保学生达到体质健康合格标准,掌握1至3项运动技能。 主要政策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3.国务院办 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4.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强课提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强课提质 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21.09.19 •【字号】鲁教基字〔2021〕10号 •【施行日期】2021.09.1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教育 正文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强课提质行动实 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教育(教体)局: 现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强课提质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山东省教育厅 2021年9月19日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强课提质行动实施方案为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强化课程教学实施,全面提升普通中小学育人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推进“双减”工作有效落地,经研究,决定启动实施

强课提质行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课改带教改提质量,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教师应教尽教,使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二)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强课提质行动,探索形成轻负优质的教学模式,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多样化学习成长需要。通过3年努力,构建起优秀课程资源和师资支撑体系和健全的制度环境,在区域内形成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充满活力、全面提升的良好教学改革局面,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重点任务 (三)增强师资能力。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定期开展省级教学能手评选,多渠道组织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品德培养、课堂组织、教学实施、作业设计和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能力。定期组织开展优秀校本课程和学生作业设计展评活动。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将国家课程方案落实、校本课程开发质量作为检验校长履职能力的重要参考因素。壮大名师队伍,切实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将名师工作室建设、送教下乡、培养青年教师等工作纳入对名师工作的考核。 (四)落实课程方案。强化学校课程实施主体责任,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制定并落实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重视艺术、体育、劳动教育,不得随意挤占、减少课时。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中学生实验操作比赛,拓宽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探究获取知识的渠道。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指导学校开发基于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设立学生自主选课学习日。支持各地、各

山东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全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和教学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课程方案》及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规范课程教学行为,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努力形成具有山东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教学体系。 二、课程设置 普通高中要全面开设《课程方案》规定的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的课程。每学年都要设置各领域的课程,保证使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能获得一定学分。 学习领域包括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学校要开齐所有科目,并开足课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 各科目一般由若干个模块组成。学校要开足必修课程模块, 尽量多开设选修模块,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说明: 1.本课程设置方案是对所有普通高中课程开设的基本要求,但不是学生课程选修的最低要求。必修课程所有学生必须修习,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2.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11周。社区服务一般安排在课余时间、周末或节假日。原则上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周5天上课,周学时数不超过35。每学时一般为45分钟。高一、高二年级每周有3学时机动时间(含班团活动时间),学校可自主安排。 3.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语文、数学、外语每个模块在一个学段内完成。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有关科目每个模块一般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必要时可在不增加学时的前提下,在本领域内将有关科目学时打通使用或调整开设顺序。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每个模块为18学时。 4.学校可根据需要调整技术领域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的开设顺序。 5.艺术领域每周开设1学时。音乐和美术可间周开设。 6.研究性学习活动高一、高二年级每周3学时,2学时在课内实施,一般连排使用;1学时安排在课余和假期时间进行,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 7.学校课程主要指《课程方案》的“选修学分II”。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围绕各学习领域自主开发和安排教学内容,增加学校课程的开设量。 8.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在选修课程中获得28学分,其中学校课程至少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更多课程,获得更多的学分。 三、教学内容 高中教学内容既要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又要有利于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学校要在保证使学生修满必修学分的前提下,按科目设计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高中三学年课程内容安排建议如下:

4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

山东省教育厅 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 教育质量的意见 鲁教基字〔2008〕1号 各市教育局: 自2001年我省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积极努力,开拓进取,实验工作进展顺利。但是,当前课程改革实验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我省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结合我省工作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深化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充分肯定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世纪之交基础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是一个影响深远、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的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显著进展,新课程理念已得到广泛传播和积极实践,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机制得以建立,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教研、培训活动广泛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程资源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切实成效,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考试评价制度开始建立。课程改革正推动我省基础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2.增强深化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前,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是摆在全省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关键环节。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推动科学发展,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实现“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对深化课程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推进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落实课程方案,加强教材管理,完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省定课程计划组织教育教学,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任何地方和单位都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普通高中要在开齐开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尽可能多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对课程多样性、个性化的选择需求。 4.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山东省教育厅等11部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意见

山东省教育厅等11部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 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20.07.08 •【字号】 •【施行日期】2020.07.0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教育 正文 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意见 各市教育(教体)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编办、市妇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委: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育人体系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一)突出德育实效。坚持德育为先,推动“一校一案”制定中小学校德育实施方案,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认真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丰富教育形式和载体,组织时代楷模等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化以“沂蒙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教育。 (二)注重全面发展。改进科学文化教育,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培养学

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严格落实早操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体育、艺术活动,发展特色社团,每年降低中小学生近视率1个百分点。出台体育、文化、艺术项目购买服务办法,鼓励专业社会组织提供体育、文化、艺术教学支持。用足用好用活课后延时服务时间,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拓展活动。做好学生发展指导,加强学生人生规划教育,开展职业体验。 (三)强化实践育人。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各类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公共设施的育人作用,每所学校至少设立1处校外实践基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丰富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内容,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突出劳动教育,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坚持学生值日制度,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适当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养成劳动习惯。 (四)注重家校共育。密切家校联系,强化学校、教师、家长联动机制,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和家长委员会协同作用,办好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丰富家庭教育课程资源,扩大家长参与度和覆盖面。推动每个城镇社区和具备条件的农村社区,建设一所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五)搭建协同机制。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打造“乡村温馨校园”,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建立教育结对帮扶机制,推进区域间教育协调发展,全面实现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结对办学。推广青岛支教岛经验,打造教育志愿者专业团队,建立名师名校长支持服务乡村教育制度。 二、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六)加强课程教材建设。颁布地方课程管理办法和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建立质量监测评估制度,提高课程实施质量。以课程为载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试点,提升中小学生国际素养。制定中小学教材管理实施办法,组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