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关系管理

移动客户关系管理
移动客户关系管理

移动客户关系管理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中国移动客户关系管理

1.移动通信企业CRM分析

移动的顾客识别

移动公司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深入了解自己的顾客,收集客户信息,根据客户的特征、购买记录等可得数据,找出谁是企业的潜在顾客,客户的需求是什么、哪类客户最有价值等,并把这些客户作为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对象,从而为企业成功实施提CRM供保障。

区分客户

对客户进行区分的意义在于找为企业创造80%财富的20%的客户,然后加以着重培养。用企业有效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在众多CRM分析模式中,中国移动公司区分客户用的模型是是RFM分析法。RFM模型是衡量客户价值和客户创造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RFM分析法三要素,即:最近一次消费、消费频率、消费金额。

(1)最近一次消费

移动公司根据他们的指挥中心,能够记录每个消费者的最近一次的消费情况,这个持续变化着的用户的状态能够帮助公司很好的了解用户的消费情况及未来的消费趋势,也有助于移动公司给予该客户关爱提醒或者发送优惠服务项目单。

(2)消费频率

移动公司随时统计客户的消费频率,以为消费者使用移动的每一项业务移动公司控制中心都会随时同步进行记录,然后再进行数据分析,再得出相应顾客的消费频率,第一找出消费频率比较高的客户,称之为忠诚度比较高的顾客,对这些顾客给予特殊的关注。第二找出消费频率有增加趋势的客户,对于他们要更加积极与之沟通,推荐相关优惠活动或者新业务,争取使得他们的消费频率进一步提高。第三是找出消费频率有减低趋势的客户,对于这些客户,他们也是争取留住客户的态度与之联系。

(3)消费金额

移动公司能够清楚地记录每个客户所消费的金额,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对所有的顾客加以区分,找出消费金额比较高的消费者,加以着重关爱。总之就是更好地使用有效的企业资源。

移动的客户关系维系

首先,通过与客户的互动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介绍给客户,扩大客户群体。中国移动在电视杂志网络均有广告,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中国移动还在户外开展各种活动赞助来扩大它的影响力。

其次,通过与客户互动来了解客户的需求。中国移动开设的有人工服务,语音服务,方便客户查询和办理业务,另外还有短信中心,有出新业务及时给客户通知,另外还有网上营业厅和营业厅实体店,客户如有疑问可以向工作人员了解情况。

第三,对移动公司服务、产品的意见的调查和满意度测评。

2.移动通信企业CRM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业务发展问题

业务的发展是企业增加利润,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拓展市场,提高竞争能力的必要手段。对业务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展,如何考虑价格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等问题对于移动通信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

(2)缺乏对客户流失问题的全方位分析

目前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用户流失情况严重,公司对客户的流失没有采用很好的管理策略,只了解到客户流失了,并没有真正掌握客户流失的原因、流失的方向和流失客户的构成;并且对客户的流失没有采用很好的手段来加以控制和管理。

(3)大客户管理问题

目前移动通信企业非常重视大客户经营服务工作,专门成立各层次大客户服务部门并出台一系列大客户服务工作制度。但是,在大客户服务工作中,除了建立健全工作制度,配备精干的营销队伍以外,非常关键的是要做好大客户的经营分析工作。及时掌握大客户的消费变化情况,准确了解大客户的需求,分析新的业务销售机会,促进大客户的消费,为大客户的电信业务消费做顾问,在企业与大客户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企业与大客户间的双赢,己成为大客户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潜在客户的开发问题

如何将大量的客户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并加以充分分析,挖掘出潜在的客户,制定好的品牌、价格及营销策略,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是目前移动通信企业所欠缺的一项必要的工作。

(5)个性化服务问题

对客户的信息加以分析,了解客户的差异,制定出适合于不同客户,客户群的营销、服务模式,是移动通信企业现在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6)客户细分问题

客户的细分问题一直是移动通信企业的一项工作重点,对大量客户信息进行有效的客户细分是制定个性化服务、一对一营销的工作基础,而制定有效的客户细分标准,也是对客户信息进行合理有效地管理和分析的前提条件。

3.移动通信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建设

CRM系统建设的目标

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成果,通过和电信其它业务系统及职能系统的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发展客户、维持用户、使潜在客户成为现实用户的信息处理与分析平台。它是在收集客户市场调查信息、客户资料信息、客户营销战略资源的基础上,再自动采集计费、客服、网管、财务等系统的相关数据,建立快速、全面、准确的新客户业务受理、新增需求受理及故障处理过程通道,建立完善的奖金管理、渠道管理系统以及完整的客户满意度评估体系。建成后的系统是客户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分析客户消费心理和消费趋势,提高客户忠诚度、满意度,发现收益最大的客户的依据。

CRM系统建设的原则

(1)提供多样化及个性化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充分融入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精髓,将企业与客户服务的全部界面层进行整合、规范,组成统一的客户服务模块,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价值。

(2)巩固和发展忠诚客户群体,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移动通信企业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一个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现代化企业,因此其运营目标必然是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是为社会、为客户、为股东、为员工创造更大的利益。巩固和发展忠诚客户群体,提高忠诚客户群体价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适度超前和创新的原则。本系统的各项业务功能必须能够提供充分的扩展能力,满足各种创新的需求,以适应全新的领域,满足未来多种电信业务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为各项客户服务管理业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数据挖掘技术在CRM的应用

在客户关系管理的流程中,为了准确、及时地进行经营决策,必须充分获取并利用相关的数据信息对决策过程进行辅助支持。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数据挖掘技术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数据挖掘技术在通信客户关系管理的主要应用领域如下:

(1)客户消费模式分析

客户消费模式分析是对客户历年来长话、市话、信息台的大量详单、数据以及客户档案资料等相关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合客户的分类,可以从消费能力、消费习惯、消费周期等诸方面对客户的话费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为相关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2)客户市场推广分析

客户市场推广分析(如优惠价格及营销策略预测仿真)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优惠策略的仿真,根据数据挖掘模型进行模拟计费和模拟出账,其仿真结果可以揭示优惠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优化,以达到优惠促销活动的收益最大化。

(3)客户欠费分析和动态防欺诈

通过数据挖掘,总结各种骗费、欠费行为的内在规律,并建立一套欺诈和欠费行为的规则库。当客户的话费行为与该库中规则吻合时,系统可以提示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从而降低公司的损失风险。

(4)客户流失分析

根据己有的客户流失数据,建立客户属性、服务属性、客户消费情况等数据与客户流失概率相关联的数学模型,找出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并给出明确的数学公式。然后根据此模型来监控客户流失的可能性,如果客户流失的可能性过高,则通过促销等手段来提高客户忠诚度,防止客户流失的发生。这就彻底改变了以往在成功获得客户以后无法监控客户流失、无法有效实现客户关怀的状况。

4.结束语

在当前竞争环境下的移动通信企业,应当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建立,在最大程度上与竞争对手展开对客户资源的争夺,以求降低自己的运营成本,既能稳定住公司已有客户,同时还能用具有明显针对性的营销来争取新客户的支持,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取得市场的主动权,减轻来自对手的压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获得较大的市场利润,在移动通信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综述[优质文档]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截止2013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超过5亿,占比达81%。伴随着移动终端价格的下降及wifi的广泛铺设,移动网民呈现爆发趋势。基于对移动互联网研究现状的分析和演进趋势的预测,文章对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MI),关键技术 1 引言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 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务,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从宏观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是由移动终端和移动子网、接入网络、核心网络3部分组成,如图1[1], 图1 移动互联网的体系结构 移动互联网的参考模型如图2[2], 图2 移动互联网的参考模型

1.1 研究背景 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中,最令我们惊喜的变化或许就是移动设备的大量普及。对于任何品牌或者公司营销领域的人士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变化。因为这一变化意味着我们需要告知自己的客户“消费者、用户接入企业网站、服务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而企业需要对此作出应对。”对于这一变化所发生的速度以及普及程度,我们或许可以用如下一系列数字进行说明: (1)在美国地区,如今的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已经是计算机用户数量的四倍。 (2)苹果在2011年总共卖出了4800万部移动设备,而同期苹果卖出的笔记本以及Mac 机的数量则仅为490万台。 (3)48%的美国移动订阅数字内容用户都使用智能手机。 (4)2012年的智能手机用户使用率同比2011年上升了50%。 (5)91%美国人无时无刻都保持自己的移动设备在可触及的范围内(即无论去哪,都会随身带着移动设备)。 (6)2013年,移动手机将超越PC成为接入互联网的最主要途径。 (7)有大约七分之一的搜索是通过手机完成的。 (8)在2012年的“黑色星期五”期间,有24%的交易都是通过移动设备完成的。 (9)94%的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查找本地商家、或本地信息,其中有90%的用户在查找完成后会进行后续动作,比如进行购物或打电话进一步询问。 (10)只有20%的企业专门建立了针对移动设备的网站。 1.2 研究意义 移动互联网继承了移动通信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将互联网延伸至任何可移动通信终端,从而真正实现人类沟通和数字化生产的大解放,被视为信息产业的下一个金矿[3]。然而,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国家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MI关键技术 纵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和演进趋势,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终端先进制造技术、终端硬件平台技术、终端软件平台技术、网络服务平台技术、应用服务平台技术和网络安全控制技术,如图3所示,

中国移动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中国移动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中国移动客户关系管理 一、移动通信企业CRM分析 (一)移动的顾客识别 移动公司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深入了解自己的顾客,收集客户信息,根据客户的特征、购买记录等可得数据,找出谁是企业的潜在顾客,客户的需求是什么、哪类客户最有价值等,并把这些客户作为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对象,从而为企业成功实施提CRM供保障。 (二)区分客户 对客户进行区分的意义在于找为企业创造80%财富的20%的客户,然后加以着重培养。用企业有效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在众多CRM分析模式中,中国移动公司区分客户用的模型是是RFM分析法。RFM模型是衡量客户价值和客户创造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RFM分析法三要素,即:最近一次消费、消费频率、消费金额。 (1)最近一次消费 移动公司根据他们的指挥中心,能够记录每个消费者的最近一次的消费情况,这个持续变化着的用户的状态能够帮助公司很好的了解用户的消费情况及未来的消费趋势,也有助于移动公司给予该客户关爱提醒或者发送优惠服务项目单。 (2)消费频率 移动公司随时统计客户的消费频率,以为消费者使用移动的每一项业务移动公司控制中心都会随时同步进行记录,然后再进行数据分析,再得出相应顾客的消费频率,第一找出消费频率比较高的客户,称之为忠诚度比较高的顾客,对这些顾客给予特殊的关注。第二找出消费频率有增加趋势的客户,对于他们要更加积极与之沟通,推荐相关优惠活动或者新业务,争取使得他们的消费频率进一步提高。第三是找出消费频率有减低趋势的客户,对于这些客户,他们也是争取留住客户的态度与之联系。 (3)消费金额 移动公司能够清楚地记录每个客户所消费的金额,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对所有的顾客加以区分,找出消费金额比较高的消费者,加以着重关爱。总之就是更好地使用有效的企业资源。

中国移动客户关系管理

精心整理 中国移动客户关系管理 1.移动通信企业CRM分析 1.1移动的顾客识别 移动公司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深入了解自己的顾客,收集客户信息,根据客户的特征、购买记录等可得数据,找出谁是企业的潜在顾客,客户的需求是什么、哪类客户最有价值等,并把这些客 RFM 找出消费金额比较高的消费者,加以着重关爱。总之就是更好地使用有效的企业资源。 1.3移动的客户关系维系 首先,通过与客户的互动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介绍给客户,扩大客户群体。中国移动在电视杂志网络均有广告,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中国移动还在户外开展各种活动赞助来扩大它的影响力。其次,通过与客户互动来了解客户的需求。中国移动开设的有人工服务,语音服务,方便客户查询和办理业务,另外还有短信中心,有出新业务及时给客户通知,另外还有网上营业厅和营业厅实体店,客户如有疑问可以向工作人员了解情况。 第三,对移动公司服务、产品的意见的调查和满意度测评。

2.移动通信企业CRM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业务发展问题 业务的发展是企业增加利润,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拓展市场,提高竞争能力的必要手段。对业务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展,如何考虑价格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等问题对于移动通信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 (2)缺乏对客户流失问题的全方位分析 目前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用户流失情况严重,公司对客户的流失没有采用很好的管理策略,只了解到客户流失了,并没有真正掌握客户流失的原因、流失的方向和流失客户的构成;并且对客 在 3. 3.1CRM系统建设的目标 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成果,通过和电信其它业务系统及职能系统的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发展客户、维持用户、使潜在客户成为现实用户的信息处理与分析平台。它是在收集客户市场调查信息、客户资料信息、客户营销战略资源的基础上,再自动采集计费、客服、网管、财务等系统的相关数据,建立快速、全面、准确的新客户业务受理、新增需求受理及故障处理过程通道,建立完善的奖金管理、渠道管理系统以及完整的客户满意度评

中国移动集团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集团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集团客户是移动公司相对稳固的大客户群体和业务收入的要紧来源,具有丰富的、个性化和颇具规模的需求。集团客户服务是集团客户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集团客户往往不仅重视移动通信服务本身,还更看重服务的价值。依照客户需求,向客户提供深层次的整体服务解决方案,介入其内外部治理和运作,不但能够提高其自身的治理和运作效率,还加深了客户捆绑度;良好的集团客户服务,不但能够增加服务价值,还能够拓展我们的客户群。集团客户服务有利于提高我们深层次价值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制造与客户共赢的局面,从而有效幸免单纯的价格竞争,在目前严肃的价格战形势面前尤为重要。 做好集团客户服务工作,提高集团客户的忠诚度和中意度,并引导、激发其消费,能够有效地稳固和拓展高价值客户群,增加市场收入分额,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猛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建设移动集团客户治理系统。 二、建设目标 1. 移动集团客户治理系统是移动业务支撑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按集团公司集团客户两级系统、数据集中的原则进行建设。两级系统是指集团公司集团客户治理系统和省公司集团客户治理系统,数据集中是指集团客户相关数据要实现省级集中或部分数据的全国集中。移动集团客户治理系统的数据将全省集中。 2. 要支撑面向商业客户的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整个闭环生命周期。 3. 需要对全电信综合业务进行全面支撑。 4. 需要支撑集团客户的个性化资费和优待。 5. 移动集团客户治理系统必须表达企业的CRM理念,为集团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利用业务捆绑集团客户、留住集团客户、提高集团客户的中意度和忠诚度的目的。 6. 移动集团客户治理系统应智能地从数据中提取与集团客户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为集团客户人员制定客户服务、业务进展和市场竞争等策略,开展具体服务工作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指导。 7. 移动集团客户治理系统应满足各级业务单位集团客户工作治理要求,为集团客户经理及其治理人员提供有效的工作打算治理、任务治理、服务过程治理、职责权限治理和绩效治理手段,表达先进的现代企业治理思想,是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在集团客户业务支撑方面的具体实现。 三、技术架构选择 依照移动业务的要求和和特点,移动集团客户治理系统应具备以下总体技术要求:

中国移动CRM业务管理及管理知识分析方案

亚信OmniCRM中国移动CRM全业务解决方案 亚信OmniCRM方案简介 世界在不断改变,电信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垄断已经打破,竞争逐步展开,产品及服务的差异逐步变小,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在加上加入WTO以后虎视眈眈的外来的电信资本及运营商,国内电信企业的竞争优势到底在哪里? 加入WTO以后,国内电信运营商与外资等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原本已经拥有的客户。因此如何保留住既有客户,及如何由这些客户获得最大的收益,成为电信企业重要的课题。针对于此,客户关系管理(CRM)就可以为电信运营商有效地开源节流。 * 你了解你的客户吗 通信市场竞争风云变幻,用户对电信服务的需求急速膨胀,电信运营商正迅速地把业务重点从网络建设转换到业务经营,经营理念正在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 在多年业务支撑系统(BSS/OSS)的建设中,电信运营商积累了大量的原始业务数据。这些数据涉及到客户发展、市场营销、业务收入、销售渠道、网络优化、网络规划等各种方面,如何才能快速地从中提取(检索、查询)信息,深层次发掘隐藏在客户数据和业务数据中的内在规律,及时把握业务发展的趋势,对业务发展进行前瞻性分析预测以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对市场机会做出及时、灵活的反应,成为电信运营商在信息时代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电信市场,电信运营商特别是移动通信运营商为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特别关注于一些关键业务指标: * 收入、利润、欺诈风险的状况? * 大客户在哪里?谁才是高价值客户? * 客户满意度如何?客户为什么流失? * 市场竞争的关键是什么?要推出哪些品牌、新业务/新产品? * 如何才能提高业务运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 网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以及在此之上,如何提供与客户多渠道的沟通方式,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将传统的业务系统变成面向客户的营销系统,有效地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针对以上业务需求,亚信公司提出了完善的中国移动CRM全业务解决方案OmniCRM。

中国移动集团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一、系统背景 集团客户是移动公司相对稳定的大客户群体和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具有丰富的、个性化和颇具规模的需求。集团客户服务是集团客户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集团客户往往不仅重视移动通信服务本身,还更看重服务的价值。根据客户需求,向客户提供深层次的整体服务解决方案,介入其外部管理和运作,不但可以提高其自身的管理和运作效率,还加深了客户捆绑度;良好的集团客户服务,不但可以增加服务价值,还可以拓展我们的客户群。集团客户服务有利于提高我们深层次价值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创造与客户共赢的局面,从而有效避免单纯的价格竞争,在目前严峻的价格战形势面前尤为重要。 做好集团客户服务工作,提高集团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并引导、激发其消费,可以有效地稳定和拓展高价值客户群,增加市场收入分额,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建设移动集团客户管理系统。 二、建设目标 1. 移动集团客户管理系统是移动业务支撑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按集团公司集团客户两级系统、数据集中的原则进行建设。两级系统是指集团公司集团客户管理系统和省公司集团客户管理系统,数据集中是指集团客户相关数据要实现省级集中或部分数据的全国集中。移动集团客户管理系统的数据将全省集中。 2. 要支撑面向商业客户的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整个闭环生命周期。 3. 需要对全电信综合业务进行全面支撑。 4. 需要支撑集团客户的个性化资费和优惠。 5. 移动集团客户管理系统必须体现企业的CRM理念,为集团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利用业务捆绑集团客户、留住集团客户、提高集团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的目的。 6. 移动集团客户管理系统应智能地从数据中提取与集团客户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为集团客户人员制定客户服务、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等策略,开展具体服务工作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指导。 7. 移动集团客户管理系统应满足各级业务单位集团客户工作管理要求,为集团客户经理及其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工作计划管理、任务管理、服务过程管理、职责权限管理和绩效管理手段,体现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是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在集团客户业务支撑方面的具体实现。 三、技术架构选择 根据移动业务的要求和和特点,移动集团客户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总体技术要求:

中国移动客户关系管理分析

移动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分析 一、基本事实: 中国移动CRM简介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是一家基于GSM和TD-SCDMA制式网络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简称“上市公司”)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2011年列《财富》杂志世界500强87位,品牌价值位列全球电信品牌前列,成为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 现状: 进入2l世纪后,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移动、联通、电信、网通等运营商为了争夺客户,不断推出各种各样的资费政策,价格战在各处打响,单向收费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在中国加入WTO后,国外的运营商对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虎视耽耽,在这样的形式下,不进步就将面临着淘汰的命运。所以运营商们这几年加强了对网络覆盖、支撑系统、营销网络和数据仓库应用的建设,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形成领先的希望扩大领先的优势、落后的奋起直追的竞争局面。目前各运营商为了抢夺客户,不断推出有吸引力的低资费。而且营销的渠道也多种多样,各个代理商为了追求自己的利润,采取各种方法为用户办卡,很多用户不断换卡,以便叠加上更加优惠的资费,造成了资费的进一步复杂化。这些用户在各个运营商之间频繁流动,造成运营商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因为只有运营商拥有了稳固的客户群,才有可能获得利益,而客户的争夺、维持与客户的关系是关键。 使用CRM后: 中国移动在运用CRM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客户关系管理是一个不断加强

与顾客交流,不断了解顾客需求,并不断对产品及服务进行改进和提高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的连续的过程。其内含是企业利用信息技术(IT)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客户的整合营销,是以客户为核心的企业营销的技术实现和管理实现。客户关系管理注重的是与客户的交流,企业的经营是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传统的以产品或以市场为中心。为方便与客户的沟通,客户关系管理可以为客户提供多种交流的渠道。 CRM的核心是客户价值管理,它将客户价值分为既成价值、潜在价值和模型价值,通过一对一营销原则,满足不同价值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实现客户价值持续贡献,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企业成员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可随时随地接入CRM系统,进行客户资料收集管理、客户营销、客户服务、客户关怀等客户关系管理工作。随时随地可用系统访问和使用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帮助企业有效提升经营管理效率,提升服务能力。模板式服务根据企业业务特征设计了多类客户关系模板,客户选择填写即可应用。托管服务客户无需任何硬件投入,开通即可使用。安全性强移动CRM系统有一整套包括信息内容、系统设施、认证鉴权的安全机制,保障企业客户信息安全。 二、关键问题: 1、中国移动具有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2、能够及时把握市场,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3、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客户的整合营销,是以客户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的技术实现和管理实现,企业成员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可随时随地地接入CRM系统,进行客户资料收集管理,客户营销,客户服务,客户关怀等客户关系管理工作。 4、扩大市场规模;采取有效的防卫措施和攻击行为以保持其现有的市场份额;开拓新市场;加强网络建设;采取一系列的进攻策略 5、在客服服务上它做到了咨询问题时候它的时间没有局限性,你随时都可以对你的问题进行咨询;使用方便捷,节省时间老少皆宜;电话短信都免费;设有人工服务,有疑问可以进行人工咨询;服务态度好。能够把握住市场,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三、有待解决的问题: 1、务发展问题,对业务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拓展,如何考虑价格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创作。 2、现有渠道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3、缺乏对客户流失问题的全方位的分析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典型业务产品研究

电信科学2010年第10期 Study of Opening Network Capabilities for Mobile Internet Dong Bin ,Yu Yuhai ,Xi Pingya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Telecom Co.,Ltd.,Shanghai 200122,China) Abstract Mobile Internet service is a combination of Internet service an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 ,both are developing rapidly.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and mobile network ,we analyzed the mobile Internet service development demands and gave a technical network framework to meet these demands.We also put forward technical solutions try to realize the network framework.Key words mobile Internet ,open network capability ,Mashup ,mobile network and Internet convergence (收稿日期:2010-09-19) 9 肖志辉.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电信科学,2009,25(10) 10杨震,陈晓勤.电信企业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电信科学, 2009,25(10) 11中国电信.观察与分析——— 移动互联网Widget ,2008本文聚焦Web2.0、SaaS 、云计算等新技术对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包括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特征、用户需求、发展趋势、关键技术、基本能力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移动互联网的典型应用,最后提出新型业务模式建议。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Web2.0;SaaS ;云计算;3G 应用;业务模式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典型业务产品研究 沈晶歆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上海200122) 摘要 1前言 移动互联网一般指用户使用手机等无线终端,通过 3G (WCDMA 、cdma2000或者TD -SCDMA )或者WLAN 等速 率较高的移动网络接入互联网,可以在移动状态下(如在地铁、公交车等)使用互联网的网络资源。 随着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基于FDMA 的模拟移动终端的出现, 专题:移动互联网业务与应用 5

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综述

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综述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截止2013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超过5亿,占比达81%。伴随着移动终端价格的下降及wifi的广泛铺设,移动网民呈现爆发趋势。基于对移动互联网研究现状的分析和演进趋势的预测,文章对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MI),关键技术 1 引言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 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务,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

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从宏观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是由移动终端和移动子网、接入网络、核心网络3部分组成,如图1[1], 图1 移动互联网的体系结构 移动互联网的参考模型如图2[2], 图2 移动互联网的参考模型 1.1 研究背景 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中,最令我

们惊喜的变化或许就是移动设备的大量普及。对于任何品牌或者公司营销领域的人士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变化。因为这一变化意味着我们需要告知自己的客户“消费者、用户接入企业网站、服务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而企业需要对此作出应对。”对于这一变化所发生的速度以及普及程度,我们或许可以用如下一系列数字进行说明: (1)在美国地区,如今的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已经是计算机用户数量的四倍。 (2)苹果在2011年总共卖出了4800万部移动设备,而同期苹果卖出的笔记本以及Mac机的数量则仅为490万台。 (3)48%的美国移动订阅数字内容用户都使用智能手机。 (4)2012年的智能手机用户使用率同比2011年上升了50%。 (5)91%美国人无时无刻都保持自己的移动设备在可触及的范围内(即无论去哪,都会随身带着移动设备)。 (6)2013年,移动手机将超越PC成为接入互联网的最主要途径。

移动客户关系管理

移动客户关系管理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中国移动客户关系管理 1.移动通信企业CRM分析 移动的顾客识别 移动公司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深入了解自己的顾客,收集客户信息,根据客户的特征、购买记录等可得数据,找出谁是企业的潜在顾客,客户的需求是什么、哪类客户最有价值等,并把这些客户作为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对象,从而为企业成功实施提CRM供保障。 区分客户对客户进行区分的意义在于找为企业创造80%财富的20%的客户,然后加以着重培养。用企业有效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在众多CRM分析模式中,中国移动公司区分客户用的模型是是RFM分析法。RFM模型是衡量客户价值和客户创造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RFM分析法三要素,即:最近一次消费、消费频率、消费金额。 (1)最近一次消费 移动公司根据他们的指挥中心,能够记录每个消费者的最近一次的消费情况,这个持续变化着的用户的状态能够帮助公司很好的了解用户的消费情况及未来的消费趋势,也有助于移动公司给予该客户关爱提醒或者发送优惠服务项目单。 (2)消费频率 移动公司随时统计客户的消费频率,以为消费者使用移动的每一项业务移动公司控制中心都会随时同步进行记录,然后再进行数据分析,再得出相应顾客的消费频率,第一找出消费频率比较高的客户,称之为忠诚度比较高的顾客,对这些顾客给予特殊的关注。第二找出消费频率有增加趋势的客户,对

于他们要更加积极与之沟通,推荐相关优惠活动或者新业务,争取使得他们的消费频率进一步提高。第三是找出消费频率有减低趋势的客户,对于这些客户,他们也是争取留住客户的态度与之联系。 (3)消费金额 移动公司能够清楚地记录每个客户所消费的金额,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对所有的顾客加以区分,找出消费金额比较高的消费者,加以着重关爱。总之就是更好地使用有效的企业资源。 移动的客户关系维系首先,通过与客户的互动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介绍给客户,扩大客户群体。中国移动在电视杂志网络均有广告,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中国移动还在户外开展各种活动赞助来扩大它的影响力。 其次,通过与客户互动来了解客户的需求。中国移动开设的有人工服务,语音服务,方便客户查询和办理业务,另外还有短信中心,有出新业务及时给客户通知,另外还有网上营业厅和营业厅实体店,客户如有疑问可以向工作人员了解情况。 第三,对移动公司服务、产品的意见的调查和满意度测评。 2.移动通信企业CRM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业务发展问题 业务的发展是企业增加利润,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拓展市场,提高竞争能力的必要手段。对业务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展,如何考虑价格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等问题对于移动通信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 (2)缺乏对客户流失问题的全方位分析

应用于移动互联网的Peer-to-Peer关键技术

ISSN 1000-9825, CODEN RUXUEW Journal of Software, Vol.20, No.8, August 2009, pp.2199?2213 doi: 10.3724/SP.J.1001.2009.03639 ? by Institute of Software,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jos@https://www.360docs.net/doc/a44195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a441950.html, Tel/Fax: +86-10-62562563
应用于移动互联网的Peer-to-Peer关键技术
李 伟 1,2, 徐正全 3+, 杨 铸 1
1 2 3
?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光纤通信与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筹),湖北 武汉 (武汉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430074) (武汉大学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4)
Peer-to-Peer Key Technologies in Mobile Internet
LI Wei1,2,
1
XU Zheng-Quan3+,
YANG Zhu1
(Optical Communication & Network State Key Laboratory (Preparing), Wuh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Wuhan 430074, China)
2 3
(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 Surveying, Mapping and Remote Sensing,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4, China)
+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xuzq@https://www.360docs.net/doc/a441950.html,
Li W, Xu ZQ, Yang Z. Peer-to-Peer key technologies in mobile Internet. Journal of Software, 2009,20(8): 2199?2213. https://www.360docs.net/doc/a441950.html,/1000-9825/3639.htm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vious study of applying P2P technology in mobile Internet. It first
introduces the P2P technology and the conception of mobile Internet, and presents the challenges and service pattern of P2P technology in mobile Internet. Second, the architectures of P2P technology in mobile Internet are described in terms of centralized architecture, super node architecture and ad hoc architecture, respectively. Further more, the resource location algorisms and cross-layer optimizations are introduced based on two different terminal access patterns. Detailed analyses of different key technologies are presented and the disadvantages are pointed out. At last, this paper outline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Key words: 摘 要: mobile Internet; peer-to-peer; mobile ad hoc; resource location
对现有的应用于移动互联网的 P2P 技术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 P2P 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概
念,并提出将 P2P 技术应用在移动互联网所面临的挑战和应用模式.其次,分别针对集中式架构、超级节点体系架构 和 ad hoc 架构对应用于互联网的 P2P 网络体系架构进行了阐述.再其次,针对移动终端的两种接入模式,分别在资源 定位算法和跨层优化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对各关键技术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未 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peer-to-peer;mobile ad hoc;资源定位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法分类号: TP393
?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under Grant No.2006CB30310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Received 2008-10-10; Accepted 2009-04-27

中国移动的客户关系管理方案分析与设计

中国移动的客户关系管理方案分析与设计 项目号:中国移动项目成员:第一组专业班级:连锁101 一、中国移动简介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是 一家基于GSM和TD-SCDMA制式网络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 民币,截至2008年9月30日,资产规模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移动通信拥有全球第一的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连续多年入选 《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2010年排名为第77位。在中国境内,中国移动 通信集团公司主要经营移动语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 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以 外,还提供传真、数据IP电话等增值业务,拥有“全球通”、“动感地带”、“神 州行”、“G3”等品牌。 二、中国移动的客户关系管理现状与分析 (一)中国移动的客户识别现状与分析 1、中国移动的客户识别现状 客户识别就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根据大量的客户特征、需求信息等,找 出哪些是企业的潜在客户,客户的需求是什么,哪些客户最有价值等等,并以这 些客户作为客户关系管理对象。 中国移动对于其所有的客户都有其鲜明的识别标志。不管是全球通客户、神 州行客户还是动感地带客户,每个客户都有易于识别的号段来对应最适合自己的 服务与权益。而从2010年09月01日起,每一位申请中国移动的通信服务的客 户都必须进行实名登记。这是中国移动手机客户信息的一部分。每一个中国移动 的客户在获得中国移动的sin卡后便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任何有移动信号的地方 享受中国移动所提供的一切服务。此外,中国移动不仅是通信服务的提供方,还 是客户通信信息的保管方。中国移动能够使用第一手资料,在第一时间发掘用户 的相关信息,推出跟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服务。更重要的是中国移动一直严格的 保密着客户的资料与通信信息,至少迄今还是。 2、中国移动的客户识别分析 作为 IDIC 模型的第一部分,中国移动对其进行了绝对的重视并做了很好的 努力。中国移动的各个服务类别如:“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服务

crm系统有哪些功能最好用的crm系统移动crm的具体要点介绍

crm系统有哪些功能最好用的crm系统移动crm的具体要 点介绍 crm系统有哪些功能最好用的crm系统移动crm的具体要点介绍 当智能手机被广泛使用之后,人们可以利用它随时随地解决很多的事情,可以说技术的进步让人们逐渐步入了一个打破时空限制的世界。crm系统有哪些?以销售易为代表的移劢crm系统的使用让各行业的办公人员真正实现了移劢办公的梦想。最好用的crm系统销售易在这里就来具体讲讲移劢crm系统的具体要点。 一、传统crm的局限 1、传统CRM以满足管理层需求为目的,很少考虑对销售人员的支持 传统管理软件的设计以满足管理层的目标和需求为目的,流程自劢化是其核心思想。最好用的crm系统销售易认为CRM作为企业加强客户关系,提升销售业绩的系统,如何武装销售和服务人员更好地利用内外部资源服务客户,建立更紧密的客户关系是关键。这就要求新型CRM需要更多考虑对销售人员的价值,以销售人员为中心来设计。 2、繁复的数据录入要求和糟糕的用户体验 销售人员被要求录入所有客户的详细信息以及项目进展等信息,以供管理层分析客户和销售行为。销售人员花费大量时间来录入这些信息,而这些工作对于销售人员本身价值却有限。更糟糕的是,很多传统CRM软件功能繁杂,交亏体验仌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更加剧了销售人员的不便。 3、不能及时获取戒更新信息 销售在外时需要随时查看客户相关信息幵不同事进行沟通,在他们最需要支持时却得不到信息。拜访完毕后,销售人员往往需要回家登陆 PC系统来更新客户情况,很多细节已经不太记得。更新越迟,收集的数据质量越差。

这几个挑戓阻止着包括于端CRM在内的企业管理软件真正发挥价值。现在,不 断进步的科技,为更好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移劢crm带来新发展 1、crm系统有哪些功能?移劢crm打破传统局限 ,1,仸务驱劢型的移劢应用让销售人员效率更高,但同时也要求销售应用销售管理者们采取新的方式来交付销售自劢化(SFA,应用。 ,2,销售人员随时都能使用移劢设备这一特点,使得销售应用经理们能够改善数据质量,提高SFA应用的接受程度。 ,3,平板提高了面对面销售亏劢的效率以及执行的可视化效果,但对所有的销售人员来说还不能完全取代笔记本电脑。 2、最好用的crm销售易为销售者创造新思路 ,1,传统Web版的局限 传统Web 版的CRM设计是围绕管理层和系统目标所设计,呈现方式主要以流程 和表单为主。智能手机屏幕有限,输入也不方便,流程和表单的设计方式幵不合适在智能手机上操作。 智能手机作为我们肢体延伸的一部分,移劢应用应该能反映和支持销售人员一 天的典型工作行为,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价值。传统Web CRM 的设计恰恰没有太多考虑如何让销售 人员一天的工作更高效。 基于Web的CRM 难以有效利用移劢技术所带来的特性:地理位置,LBS,、诧音、图片、扫描等。 LBS可以让客户信息围绕地理位置智能查询,也可以了解销售人员的真实拜访量,诧音功能减轻销售人员录入麻烦,图片则可以沉淀更多有效信息,而扫描功能则可以将名片,收据等信息留存在系统中。这些功能点再加上移劢技术所带来的随时随地

现代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

现代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 信息与电子学院2220110145 (一)通信网的现状 1835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此后在长达近百年的时间里,这两种电信业务一直处于垄断地位。60年代初,半导体技术长足的进步与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使通信事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C&C(Computer Communication)已成为现代通信的同义语。 数字化和业务的多样化是现代通信的两个重要特点,以数字“0”和“1”表示的信息具有很高的传输质量,并且便于进行通信处理和信息处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需求的通信业务的种类不断增加.表1列出了一些国家已经投入运营的各种通信网。 电话网将世界上现有的几亿部电话机相互连接,构成当代最大的通信系统。目前各国电信部门广泛利用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和数字传输技术对模拟电话网进行改造,从而能够不断增设新的附加业务,提高通话质量,进一步降低设备与网路运行管理的成本,使电话网逐步向综合数字网(IDN:Integrated Digital Network)过渡。 数据通信网不仅能够传送数据,还可利用配置在网内的计算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它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采用著名的x.25通信协议的分组交换网近年来获得了迅速发展,已成为仅次于电话网的国际第二大通信网。与此相反,电信网呈现出停滞乃至衰落的趋势,将来可能完全被数据通信网取代。这是因为数据网完全具备电信网的功能,能够高速提供所有电报业务的缘故。 移动通信网是利用无线信道将汽车、船舶和飞机等移动体和电话网等固定的通信网相连的通信网。近年来,移动通信业务发展迅速,各发达国家每年以高速率增长。为了进一步扩大移动用户数,便于与数字电话网互通以及与ISDN网综合,今后将主要发展900MHz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通信网中需要移动体定位及跟踪交换等特殊的网管技术。 当前,在图像通信中应用最广的是传真(FAX)业务。尤其在一些不习惯利用键盘输入字符的国家得到迅速推广。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可视图文(Video text)业务也逐渐普及。它能够非常便利地向人们提供电信购物、新闻检索和经济信息等服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视电话与会议电视等动图像通信业务是最重要的交互型视频通信业务。会议电视具有清晰的画面及逼真的临场感,它不仅能够缓解日益严峻的交通状况,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经费,提高工作效率。 增值通信网(VAN:Value Added Network)1973年始于美国。当时许多经营者利用从电信、公司租用的线路组建分组交换网,然后再出租来获取利润。起初这种通信网被称作VAN,后来把凡具有协议变换、速率变换和存储功能的数据通信网统称为VAN。它的资费低廉。用户可利用网路中丰富的通信协议和任何通信对象进行通信。 ISDN是以公用电话网IDN为基础构成的。它以标准的用户一网络接口实现端到端的数字连接,此外,其信息通路与信令通路相分离,并得到No.7信令网的支持。总之它是严格按照CCITT l系列建议组建的通信网。当前经常看到在局域网(LAN)中实现ISDN的提法。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虽然功能强化的计算机局域网中可能包容多种通信媒体,即除具有通常的LN的功能外尚能提供电话、FAX和会议电视等等多种业务,但是它只是一个多媒体的高级办公自动化(OA)系统,而绝非ISDN,LAN只能作为ISDN的一个终端通过I系列接口接入ISDN。 当前,以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通信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材料与器件向超高密度化、超高

5G网络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技术 Special Technology D I G I T C W 专题 44DIGITCW 2019.06 目前,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在科研机构、运营商等单位的大力研究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传统的2G 语音GSM 网络发展到了3G TD-SCDMA 和4G TD-LTE 数据网络时代,不仅满足了移动语音通信需求,还可以有效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比如能够满足高清晰视频、大型移动手游等的需求,同时接入的用户数量数以亿计,为进一步提高移动通信水平,我国又提出了5G 通信技术[1]。 1 5G 网络关键技术应用现状 目前,5G 网络已经在雄安新区、深圳、杭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建设和部署,获得了非常宝贵的移动通信建设经验。5G 移动通信网络承载的移动应用软件就会大幅度增加,这些软件需要利用移动数据传输信息,同时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和GPS 定位进行渲染信息,因此移动通讯软件需要依赖高速的数据传输带宽资源,这样就可以大幅度提升数据传输效率。5G 网络目前也引入了自组织网络、设备到设备、异构超密集网络和SDN 技术[2]。 自组织网络(Self-Organizing Network ,SON )可以根据5G 网络的应用情况,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自主优化和自主愈合,如果网络某些设备退出,此时就可以自动发现另外的备用通道,可以实现5G 网络部署和运营的自动化,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自我调整5G 网络参数,提高网络数据传输性能,SON 还可以减轻网络维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5G 移动网络的运营效率。 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 ,D2D )是在4G 时代提出的一种通信技术,但是在5G 网络中得到了更大改进和发展,设备到设备可以支持移动终端的复用能力,进一步提高5G 小区资源利用率,提高互联网的容量,进一步提高频谱资源利用效果,改进5G 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备的可靠性。D2D 在5G 网络应用中具有很多优势,降低蜂窝通信网络的负担,减少移动终端通信的电池功耗,增加5G 移动通信的比特速率,设备到设备可以更好的提高车联网、物联网的应用效能,构建多模式的应用场景,提高5G 网络普及能力。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 ? ned Network ,SDN )作为5G 移动网络的创新架构,其可以虚拟化每一层设备,利用核心的OpenFlow 技术实现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之间的分离,以便可以灵活控制5G 移动网络的流量,提高5G 网络的管道通信效率,控制5G 核心网络和应用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异构超密集网络可以增大小区的规模,持续缩小小区的半径,形成一个超大规模的集成小区,实现密集化的操作机制,进一步提高5G 移动通信的千倍增益,形成一个超密集网络集群平台,可以接入更多的移动智能通信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也可以让更多的用户接入到系统,无线网络流量 也会成倍的增加,可以达到数万倍,有效满足当前数以亿计的用户通信操作需求,这样就可以满足用户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操作通信需求。 智能天线是一种先进的通信发射技术,5G 网络的小区越来越密集,对于通信容量、耗能和业务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可以利用智能天线构建超大规模天线阵列,实现数据的高速发射和接收,同时还可以控制各个信道的功耗,保证智能天线在5G 网络中得到有效应用。 2 5G 网络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5G 网络作为一种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其将会得到更多的应用,无论是在车联网、物联网还是在移动网,均可以利用智能天线、SON 、SDN 等提高通信传输能力,实现4K 高清晰视频的实时传播[3]。另外,随着5G 移动通信未来的发展和普及,将会吸引更多的通信专家、科技公司、科研教育机构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未来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认为5G 网络未来发展包括两个关键趋势,一是通信带宽资源更高、系统容量更大;二是数据通信组网更加智能和复杂。5G 移动通信也将会引入更多的通信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动态化的通信带宽资源分配、频分多址接入、大规模MIMO 技术等,这些都可以提高网络通信的接入能力。带宽动态优化和分配技术可以根据通信带宽的承载能力,为每一个用户按需分配带宽资源,这样就可以提高带宽资源灵活性,利用频分多址接入可以更好的识别每一个用户,大规模MIMO 技术实现数据的高接入和并发输出,这样就可以提高5G 网络的复用能力。5G 通信组网也可以结合绿色节能的实际应用需求,开发一些更加节能的基站建设模式,提高5G 网络规划和处理能力,方便设计和建设人员运行维护。 3 结束语 5G 网络作为当前最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其可以为用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设备等提供高达20G 的带宽传输速度,能够利用5G 构建车联网、物联网等,进一步提高网络通信速度。 参考文献 [1] 王广增. 关于5G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的分析及其未来发展前景分析[J]. 中国新通信,2015,17(19):56-56. [2] 赵明宇,严学强. SDN 和NFV 在5G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中的应用研究[J]. 移动通信,2015(14):64-68. [3] 夏宇星,张维. 5G 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分析[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1):35-35. 5G 网络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高 明,夏幸福 (海军91917部队,北京 102401) 摘要:移动通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经历了GSM、TD-SCDMA、TD-LTE 等阶段,目前已经迈入5G 网络时代。5G 网络利用先进的SON、D2D、异构超密集网络和软件定义网络等技术,可以大幅度提升通信带宽及用户接入数量,进一步提高移动通信的数据速度,对移动通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5G 网络;SON ;异构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doi :10.3969/J.ISSN.1672-7274.2019.06.024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9)06-0044-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