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 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骨伤科 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骨伤科 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有手指劳损病史、多见于妇女及手工劳动者。

(2)患指掌指关节处疼痛、肿胀,患指屈伸受限制,晨起或劳累后及着凉后症状明显。

(3)患指掌指关节掌侧压痛,可触及结节,患指屈伸活动困难,可有弹响或绞锁现象。

(4)X线检查无明显阳性表现。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外科学》第7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好发于长期、快速、用力使用手指的妇女。

(2)初起时患指晨僵、疼痛,缓慢活动后可消失。

(3)逐渐出现患指弹响伴明显疼痛,严重者患指僵硬,屈曲功能受限。

(4)可于患指掌指关节横纹处扪及米粒大小结节。

(二)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多为急性劳损后出现,掌指关节处轻度肿胀,疼痛,压痛,扪及结节,患指屈伸不利,动则痛甚,可有弹响声或绞锁。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涩。

2.虚寒痹阻证:多为慢性劳损或急性劳损后期,局部有酸痛感,压痛,可扪及明显结节,患指屈伸不利,有弹响声或绞锁。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沉细。

二、治疗方法

(一)针刀疗法

1.适应症:手指疼痛,掌指关节掌侧压痛,可触及结节,结节较大,有弹响及绞锁,严重者手指僵硬,患指屈伸功能障碍,或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2.操作方法:

体位:患者仰卧位,掌心向上,手平放于治疗台上。

定点:患指掌指关节纵轴正中,横纹附近硬结压痛点处。

消毒: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消毒范围应充分包括整个手及腕部。

麻醉: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操作步骤:(1)麻醉生效后,在患指掌侧定点处,将针刀刀口线与指长轴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稳定针刀,并保持针刀的上述平行与垂直方向,在结节正中,以刀锋垂直、短促、有度地沿结节纵轴“一”字形纵行切割腱鞘1~3刀,结节较大者,应纵行切开结节2~3刀,切开即可,直到扳机现象完全消失。

(2)术中质量检查,将刀锋提起至皮下,让患者屈伸患指,如无弹响和扳机现象,活动自如,无阻力、无摩擦感则可出刀。如未达到标准,可在患指屈伸活动状态下,查知狭窄未完全解除的部位,如(1)所述操作以达到完全松解,解除卡压。

(3)出刀后,让患者屈伸患指到最大程度,然后医生握住患指中节给予略过伸过屈运动1~2次,以创可贴或无菌纱布块覆盖创口,术终。

注意事项及要点:

(1)进刀点大多在掌远横纹与指近节横纹之间,即掌指关节平面,多为痛性结节处。临床常可见患者主诉绞锁或弹响似乎出现在指间关节,但实质卡压部位仍为掌指关节平面。

(2)术中刀口线要始终与肌腱走行平行一致,绝不可偏斜刀口线,以免切断或部分切断肌腱。

(3)粘连较重者,在横行剥离时,要保持针刀稳定,轻促、有松动感即可,避免滑刀刺入手指两侧的软组织中,以免伤及手指血管和神经。

(4)如因针刀切割腱鞘不全,往往“扳机”现象与“弹响”现象不易完全消失,可以针刀纵行疏通及屈伸患指以确定狭窄的腱鞘是否完全松解。术中质量检查,应达到患指屈伸活动时,活动自如,无阻力、无摩擦感为标准。

(5)术中应严格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

(6)先天性扳机指畸形多可在6个月~2岁间自愈。故临床观察即可。未能自愈者,可在5~7岁以后,能够配合治疗时,局麻下针刀治愈。

3.术后康复治疗

(1)术后3日应保持针刀口的清洁、干燥,避免创可贴脱落,污染针刀口,直到刀口愈合。

(2)术后即坚持每日数次反复做患指的主动屈伸活动,以避免粘连。

(3)术后第3日后到医院复查。

(4)术后术区可有轻度肿胀、疼痛,可在术后第3日刀口愈合后局部给予中药外敷,以活血消肿、止痛,促进康复,一般不必应用抗菌素或清热解毒中药。

(二)中药外用

1.中药外敷

体位:患者取坐位,手掌朝上,手放于治疗台上。

定点:患指掌指关节纵轴正中,横纹附近硬结压痛点处。

操作方法:将药膏均匀地摊于5cm×5cm大小纱布上,再将药膏的中心外敷于患指掌指关节纵轴正中,横纹附近硬结压痛点处,用绷带结实地包扎,手功能位放置。

使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膏。

用法与用量:一日一次,一次15g,连续应用一周。

注意事项:

①每次换药时需要用温水浸泡患手20分钟,并擦洗干净。

②如发生水泡,红肿等立即停止应用。

2.中药熏洗

海桐皮汤加减,海桐皮、海风藤、制川乌、透骨草、乳香、没药、当归、川椒、艾叶、川芎、红花、威灵仙、甘草、防风、白芷等。

使用方法:将诸药置于盆中,加水1500~2000ml煎沸20~30分钟,将患手放在盆口上方高于药液30cm左右,并在患手上覆盖毛巾,熏蒸10~15分钟(注意防止烫伤),待药液温度在60℃左右时,将患手放入盆中浸洗,边洗边按摩患手,并做患指屈伸运动待药液变凉。每日早、晚熏洗1次,每日1剂,7剂为1疗程。

注意事项:如发生水泡,皮肤过敏等立即停止应用。

(三)针灸疗法

取穴:合谷穴及在掌骨头的掌侧面的结节周围压痛点(阿是穴)。

操作方法:用75%乙醇在取穴部位常规消毒,用毫针直刺合谷穴1.0寸,斜刺掌骨头掌侧面结节周围压痛点0.5寸,用提插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而后配合直接灸,用艾条对局部阿是穴行悬起灸20分钟,以局部潮红、有热感为宜。

(四)物理疗法

适用于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引起的患指疼痛、肿胀、弹响及屈伸受限。

超短波治疗:治疗时间:15分钟/次,每天1次,7次一疗程。

超声波治疗:治疗时间:10分钟/次,每天1次,7次一疗程。

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时间:1分钟/次,每周1次,5次一疗程。

激光治疗:治疗时间:10分钟/次,每天1次,7次一疗程。

(五)推拿疗法

手法操作要领:

患者取坐位,患肢置于治疗桌上,腕下垫枕,在前臂掌侧,尤其是手掌病变部施以

理筋手法,医者一手捏住患者手指,另一手拇指按压在肥厚的腱鞘结节上,用拇指指端作上下及左右的分筋手法,然后在掌指关节的掌侧屈指肌腱压痛肥厚部位施以指揉和弹拨并配合掌指关节屈伸的被动运动;揉屈指肌腱,捻屈指肌腱,摇动掌指关节。可适当配合屈腕和诸指的屈伸运动,约5~10分钟。

如为病程较长,可抚摸患指及其周围,然后一手捏住患手,另一手拇指在痛点做与腱鞘平行方向的推压约1分钟,再与腱鞘做垂直弹拨10次左右,如为屈拇肌腱腱鞘炎,同时按揉鱼际,再做手指的纵向牵引,最后以柔和抚摸手法结束。

(六)其他疗法

1.封闭疗法

急性期可选择使用醋酸曲安奈德5mg或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5mg,2%利多卡因0.5~1ml在手屈指肌腱腱鞘部做鞘管内注射。每周1次,1~3次为一个疗程。

2.屈指肌腱腱鞘切开术

适应症:手指疼痛,掌指关节掌侧压痛,可触及结节,结节较大,有弹响及绞锁,严重者手指僵硬,患指屈伸功能障碍,或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局麻或神经阻滞麻醉,在掌指横纹处作一横行切口,长约1.0cm。切开皮肤后钝性分离,充分暴露腱鞘。认准腱鞘狭窄增厚范围,用小尖刀从一侧切开该处腱鞘,再用小剪刀剪去狭窄腱鞘的两侧及前壁。

(七)功能练习

治疗期间,加强患指的屈伸活动,尽可能达到患指活动的最大范围,每日数次,每次10分钟以上,鼓励患者坚持功能练习,不应因疼痛放弃功能练习。

(八)健康指导

1.应避免长期、快速、用力使用手指。

2.手部勿着凉或浸冷水。

3.定时做拇指外展、背伸及手指屈伸活动,以防止肌腱与腱鞘粘连。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中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掌指关节掌侧无压痛,屈伸活动正常,无弹响及绞锁现象。

好转:局部结节或减小、疼痛减轻,功能障碍改善,活动时仍有轻微疼痛或略有弹响声,但无绞锁现象。

未愈:症状未改善。

(二)评价方法

一般根据治疗前、后掌指关节掌侧有无压痛,患指屈伸活动范围,有无弹响及绞锁征象等方面进行对照评价。

注:治愈 80~100分;好转 79~55分;未愈 55分以下。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指骨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指骨骨折 1 目的和范围 1.1本《指南》的目的旨在为成人闭合性指骨骨折患者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与规范,提高指骨骨折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1.2本《指南》提出指骨骨折的诊断、辨证、分类、治疗和功能锻炼。 1.3本《指南》限用于16岁以上成人单纯外伤性闭合性指骨骨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儿童骨折、骨骺损伤、病理性骨折及合并脱位或神经、血管、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损伤的指骨骨折不在本指南适用范围。 1.4本《指南》适用于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为其在进行成人闭合性指骨骨折的中医诊疗过程中,提供循证证据参考。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术语:指骨骨折、fracture of phalanges、phalangeal fracture、fracture of finger bones 2.2定义:人体手部指骨在损伤及外力作用下,骨骼的连续性或完整性受到破坏。 3 诊断[1] 3.1病史 手指外伤史。 3.2症状体征 指骨骨折处疼痛,并见局部肿胀、功能障碍,可触及压痛,伤指纵轴挤压痛阳性,或可见畸形、骨擦感及异常活动。 3.3影像检查 X线摄片检查多可明确骨折部位和类型,对于部分无移位骨折或应力性骨折,可结合CT 或MRI进一步协助诊断。 3.4分类[1][2][3] 根据受伤时间可分为新鲜指骨骨折与陈旧性指骨骨折。根据骨折部位不同,则分为近节指骨骨折、中节指骨骨折与远节指骨骨折。根据骨折是否累及关节面分为关节内骨折与关节外骨折。 3.4.1 根据受伤时间分类 3.4.1.1新鲜指骨骨折:受伤时间在3周以内者; 3.4.1.2陈旧性指骨骨折:受伤时间超过3周者。 3.4.2 根据骨折受累部位分类 3.4.2.1 近节指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造成,因骨间肌与蚓状肌的收缩,多向掌侧成角; 3.4.2.2 中节指骨骨折;亦多由直接暴力造成,如骨折位于指浅屈肌止点以远,易造成掌侧成角,反之,则多见背侧成角。 3.4.2.3 远节指骨骨折:多见挤压伤造成,或肌腱止点撕脱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再细分为甲粗隆骨折、干部骨折、基底骨折。 3.4.3 根据骨折是否累及关节分类 3.4.3.1关节外骨折:骨折端可位于指骨颈、指骨干及指骨基底部。近、中节指骨颈骨折多向掌侧成角;指骨干骨折根据骨折线走行分为为横形、斜形、螺旋形以及粉碎形骨折。

腱鞘炎的5种类型如何鉴别

腱鞘炎的5种类型如何鉴别 腱鞘炎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实质上它是腱鞘与肌腱共同的炎症。腱鞘炎共有以下5种类型,其中后两种比较少见。 (1)狭窄性腱鞘炎:多发生在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鞘,称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发生在拇指或手指的指屈肌腱称为“扳机指”。虽然腱鞘滑膜分泌滑液润滑腱鞘,但某些特殊的动作反复地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如木工、举重工、餐厅服务员、手工操作者等。由于上述腱鞘起着滑车的作用,摩擦最大,最易受损,表现为腱鞘的增厚,影响肌腱的正常活动。狭窄性腱鞘炎也可能是某些静止型或亚临床型胶原疾病的结果。 (2)急性纤维性腱鞘炎:也称为摩擦音滑膜炎。病变的部位是在滑膜周围的结缔组织中,可见水肿、充血、白细胞与浆细胞浸润。本病的特点为有一种柔软的摩擦音,这是由于结缔组织的原纤维在水肿的肌腱周围摩擦引起的。最常见的部位是腕上部,特点是桡侧腕伸长短肌腱与拇长展肌、拇短伸肌的肌腹处最易产生,也称捻发音腱鞘炎。 (3)急性浆液性腱鞘炎:也叫风湿性腱鞘炎,是全身性风湿的一部分,为急性风湿热的一种反应。患者有高热,关节痛、肿、积液,其中最主要的病变为风湿性心肌炎。退热后则腱鞘的浆液渗出吸收,腱鞘炎自愈。 (4)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常发生在外伤以后,特别是穿刺伤,多发生在腕和手指的屈肌腱。感染的早期是腱鞘的滑膜炎,接着肌腱失去光泽,变成灰色或绿色,同时被脓液浸润坏死。最常见的是葡萄球菌,其次是链球菌。 (5)结核性腱鞘炎:为结核杆菌感染所致。首先侵犯腱鞘的滑膜,由掌部沿尺侧和桡侧滑囊经腕管向上蔓延至前臂。腱鞘因结核肉芽组织浸润而肥厚,鞘内

含有黄色渗出液及黄色米粒体。逐渐地肌腱也被肉芽组织浸润形成结节肥大,失去原有的光滑能动机能。当肉芽组织侵及其他腱鞘与神经时可引起屈指及感觉障碍。 腱鞘囊肿与腱鞘炎 腱鞘囊肿 囊肿是发生在腱鞘或关节囊附近的囊性肿物。囊肿壁的外层由纤维组织组成,内层为白色光滑的内皮覆盖着,囊肿内有稠厚黏液样物质。囊肿可分单房和多房,一般以单房性为多见。本病的发生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常与外伤或某种经常的动作有关。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见。以腕关节背面、足背、腋窝等部位居多,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光滑肿块,生长缓慢,开始时囊肿质地柔软,按之有轻度波动感,日久后运动时稍有不适。腱鞘囊肿一般无须治疗,能够自行消失。有些病人可作囊肿穿刺,先用空注射器抽吸出囊内液体,然后注入适量糖皮质激素,经治疗大部分病人可治愈。如囊肿较大或经上述治疗后无效者,或反复发作者,则可用手术摘除。 腱鞘炎 腱鞘炎是包绕肌腱的鞘状结构。外层为纤维组织,附着在骨及邻近的组织上,起到固定及保护肌腱的作用。内层为滑膜可滋养肌腱,并分泌滑液有利于肌腱的滑动由于反复过度摩擦,引起肌腱及腱鞘发生炎症、水肿、纤维鞘壁增厚形成狭窄环,肌腱的纤维化和增粗造成肌腱在鞘管内滑动困难,就是狭窄性腱鞘炎 肌腱炎与腱鞘炎的区别

骨伤科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1)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稍多。 (2)病史:多有外伤史。 (3)症状: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典型外旋、短缩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徐银坎、葛宝丰、胥少汀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 (1)多见于老年患者。患髋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史。 (2)外伤后引起髋部剧烈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3)患髋肿胀,局部皮下淤血,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明显,大粗隆部压痛明显。 (4)拍摄x光片可明确骨折及分型。 (二)骨折分型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症候分类标准。 1.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2.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略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达小粗隆的上方。 3.粗隆下型: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此外,尚有Evans分型,参照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实用骨科学》第三版中介绍的Evans分型系统进行分型。 I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型骨折。 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III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畸形。 III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IV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V型:反粗隆骨折,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二、治疗方案 (一)整复和固定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股骨颈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股骨颈骨折(修订) (草案)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股骨颈骨折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功能康复。 本指南适用于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股骨颈骨折fracture of the femoral neck 凡发生于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的骨折均称为股骨颈骨折。 3 诊断[1] 中医病名:股骨颈骨折 西医病名:股骨颈骨折 3.1病史 有明确的外伤史。 3.2症状体征 3.2.1症状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可伴有青紫肿胀。 3.2.2体征无移位、嵌插型骨折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有压痛,纵轴叩击患肢足跟或大转子部时髋部有疼痛;移位的骨折可见短缩、外旋、外展及轻度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粗隆上移等。 3.3影像检查 X线片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如早期X线片征像不明显而临床怀疑骨折,需进一步行 CT或MRI检查。 3.4 分型 3.4.1 按骨折部位分型 头下型;经颈型;股骨颈基底型。 3.4.2 按骨折线分型( Pauwels 角分型) Ⅰ型:Pauwels 角为 0 °~ 30 ° ;Ⅱ型:Pauwels 角为30°~ 50°;Ⅲ型:Pauwels 角为大于 50°。 3.4.3 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 Garden 分类)[2] Ⅰ型: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Ⅱ型:股骨颈完全骨折不过没有移位;Ⅲ型:股骨颈完全骨折,出现移位不过保持接触;Ⅳ型:完全移位,股骨头以及股骨颈间无连续性。 3.5 鉴别诊断 股骨颈骨折结合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往往诊断较为明确,但有时需注意与病理骨折相鉴别。 3.5.1 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的受伤姿势、临床表现大致相同,两者容易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一般来说,老年患者年龄较股骨颈骨折大,平均70岁;粗隆间骨折属关节外骨折,没有关节囊束缚,外旋短缩畸形更明显,外旋可达90度;粗隆间骨折因局部血运丰富,肿胀和瘀斑大都明显,疼痛也较股骨颈骨折更剧烈;粗隆间骨折压痛点在粗隆部,股骨颈骨折压痛点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外下方。有时单凭临床检查两者难以

骨伤科 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屈指肌腱腱鞘炎的门诊患者 一、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筋结(TCD编码为:BGS000伤筋病)。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屈指肌腱腱鞘炎(ICD-10编码为:M65·391扳机状指;M65·992腱鞘炎)。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中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诊断标准中相关诊断依据拟定。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7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协作组制定的“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诊疗方案”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血瘀证 虚寒痹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协作组制定的“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诊疗方案”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的患者。 2.合并有全身感染或局部感染、严重的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病等,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空腹血糖;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手正斜位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尿常规、乙肝、HIV、HCV、梅毒检测、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等。 (八)治疗方法 1.针刀疗法 2.中药外用 (1)中药外敷 (2)中药熏洗 3.针灸疗法 4.物理疗法 5.推拿疗法 6.其他疗法 (1)封闭疗法 (2)屈指肌腱腱鞘切开术 7.功能练习 8.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1.患指无疼痛或无明显疼痛。 2.弹响或绞锁消失。 3.患指屈伸活动范围正常。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治疗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皮肤过敏、晕针等,治疗难以继续,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骨外科诊疗规范

骨外科诊疗常规 为了规范治疗操作规则,防范医疗纠纷和治疗差错出现,特定制骨外科诊疗常规。凡违及者除了经济处罚外,一切后果自负。 1 凡年龄60岁以上,或小于60岁既往有高血压者,入院后一律监测血压一天两次或一天三次。 2 凡急诊入院患者,或老年患者,一律急诊测血常规、电解质、随机血糖、肾功能、二氧化碳结合率、心电图、胸片,需急诊手术者查凝血功能、输血前常规。 3 凡入院病人检查发现心电图、胸片、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腹部立位腹平片、ASO、类风湿因子、血尿酸异常者,一律要请相关科室会诊。 4 凡需急诊手术病人,最基本检查包括心电图、凝血功能、血常规、血型、胸片、血糖、肾功能,非急诊病人包括全身检查肝功能、肺功能、心功能。 5 凡老年患者需手术者,包括局麻PVP手术,即使心电图正常,也要请心内科会诊,排除冠心病,以防心脏猝死。 6 凡腰腿痛入院患者,必查腰椎间盘(L3~S1)CT,腰椎MRI,还需查AFP、CEA、尿本周氏蛋白以排除多发性骨髓瘤,还需查AS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排除风湿、类风湿、痛风等疾病。查HLA-B27排除强直性脊髓炎。 7 择期手术患者,必须全面检查心、肝、肺、肾、脑、内分泌、胃肠道、血液系统功能是否良好,必须查腹部立位腹平片,老年患者必查心脏彩超、肺功能、血气分析。 8 凡入院病人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动脉闭塞硬化症患者,必须给病人家属签病危通知书,告知随时有可能血栓行走造成心、肺、脑等栓塞,出现心脑血管意外而猝死。 9 凡行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必须行下肢髂、股动静脉至腘窝动静脉等下肢血管彩超检查,以排除血管栓塞和动脉闭塞硬化症。 10 凡老年患者大于60岁及以上需手术者,特别是高龄患者需手术者要告知家属随时有可能出现心脏血管意外,如心梗、心脏猝死、脑梗、脑溢血等危及生命。若手术后病情需要,必须跟病人家属讲转ICU之事。 11 凡病人诉某处疼痛需镇痛处理,必须亲自查看病人,落实疼痛部位,根据病人整体情况,予以止痛处理,严禁未检查病人,口头给予杜冷丁、强痛定注射。 12 若病人诉胸腹部疼痛,或者恶心、心中不适、胸痛、胸闷,必须立即做床旁心电图,以防心绞痛、心梗。即使合并有肋骨骨折,也必须做心电图后方可止痛处理。 13 病人入院后重点关注既往病史,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梗等,严禁未问糖尿病病史,未查随机血糖,即大量静脉滴注葡萄糖。 14 老年患者长期卧床,下肢骨折需择期手术者,术前需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 15 应急预案:一旦出现危急重病人,现场抢救者,主管医生必须到场,以主管医师为主,科主任牵头,总住院必须到位,值班医师协助。护理部由护士长牵头,医师分工协作,一组搞抢救治疗,一组跟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双管齐下。若人员不够,本组上级医师和白班医师参与。 16 手术问题:手术切忌粗暴、抢时间,力争精益求精,认为骨折大致复位即可、打马虎。一定要让主管医师、家属满意方可。若骨折复位不满意,则需重来一次。 17 若病人年龄大,既往合并有多种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术后一律上氧气,上心电监测。若出现内科疾病加重者,想方设法要把病人转到内科去,绝不允许由于内科疾病死于我科。 18 凡病人需转长沙上级医院诊治者,必须经报告科主任同意后方可转长沙。 19 凡病人为股骨颈、股骨粗隆骨折、髋臼骨折、股骨骨折未急诊手术者,术前一律需做牵引治疗,以骨牵引为主。

骨伤科疾病诊疗规范

骨伤科 第一节颈椎病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症候诊断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病理分型 1.颈型:枕颈部同,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段改变。 2.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

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实验、压头实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援增生较严重并突入椎管 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4.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 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5.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物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X线片见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椎动脉造影有受压现象。 6.其他型: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二、治疗方案 (一)药物治疗: 急性期患者应首先低枕、仰卧休息3---5天,减少颈部活动。如患为脊髓型颈椎病,保守治疗无效时,应及时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在卧床休息的同时,应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1、静脉滴注: 5%葡萄糖250ml iv drip qd 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 iv drip qd 20 %甘露醇250ml iv drip qd 地塞米松5mg(递减)iv drip qd 五---七天为一疗程。 2、口服药物: (1)VB1、VB6等神经营养药物。

腱鞘炎

病例汇报 患者田某某,女,68岁,因左手疼痛3月入院。入院症见:左手疼痛,左中指掌指、指间关节晨起时活动不利,出现手指屈伸功能障碍,以手指伸直时疼痛明显,每次持续20至30分钟可后缓解。专科检查:左侧中指掌面肌腱部有明显压痛,局部皮温无升高。入院后查双手正位片提示:双手部诸骨退变。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腱鞘炎。治疗上予以塞来昔布口服消炎止痛,左中指局部痛点注射治疗,配合中医特色理疗(中药泥疗,中药水煎外洗、微波、中药热烘、针灸)。嘱患者注意关节保暖,避免手指反复屈伸动作。 腱鞘炎 一、定义 腱鞘炎是在手上肌腱和壳板交界的地方形成的炎症,属于非细菌性的炎症。腱鞘炎因发病部位不同症状也各异,临床上常见的有腕部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屈指肌腱腱鞘炎以及足底的屈趾肌腱腱鞘炎等。 ①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出现在腕部拇指一侧的骨突(桡骨茎突)处,表现为骨突周围有明显的疼痛和拇指活动受阻,局部压痛。自我检查时可把拇指紧握在其他四指内,并向腕的内侧做屈腕活动,则桡骨茎突处出现剧烈疼痛。 ②屈指肌腱腱鞘炎多发生于拇指与中指的手掌面,清晨醒来时特别明显,患指表现为屈伸功能障碍,疼痛有时向腕部放射,指关节屈曲处有压痛,并可触到增厚的腱鞘、状如豌豆大小的结节。当弯曲患指时,突然停留在半弯曲位,手指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屈曲,像被突然“卡”住一样,用另一手协助扳动后,手指又能活动,产生像扳枪栓样的动作及弹响,所以又被称为“扳机指”或“弹响指。 ③足底屈趾腱鞘炎穿高跟鞋的状态下长久地站立和行走是女性发生足底屈趾腱鞘炎。身体的

重心前移,全身的重力都集中在足底的前部,久而久之,腱鞘和肌腱间摩擦、炎症渗出等诱发腱鞘狭窄或炎症。 二、病因 腱鞘炎可以是受伤、过份劳损(尤其见于手及手指)、骨关节炎、一些免疫疾病,甚至是感染也有可能引起。一些需要长期重复劳损关节的职业如打字员、器乐演奏家、货物搬运或需要长时间电脑操作的行业等,都会引发或加重此病。常见患处有手腕、手指、肩部等位置。女性及糖尿病患者会较易患上这病。病人会感到关节疼痛,晨僵,通常关节晨僵的感觉在起床后最为明显,而症状并不会随着活动频繁而明显缓解。受影响的关节肿胀,甚至弹响,关节活动障碍。 三、易患人群: ①中老年妇女。此类人群常从事繁琐的日常家务活动,手指、腕部须反复劳作,故而容易罹患腱鞘炎。 ②一些需要长期重复劳损关节的职业人群。打字员、器乐演奏家、货物搬运或需要长时间电脑操作的行业人群,因手腕、手指反复使用,容易导致劳损外伤,故而易罹患本症。本症因多见于电脑操作人群,故有“鼠标手”或“键盘手”之称。 ③常穿高跟鞋的女性。穿高跟鞋会使脚趾承受过大压力,长久以往,脚部软组织因长期外界刺激,从而表现肿胀成包块,疼痛剧烈等症状,即屈趾腱鞘炎。 四、临床表现

骨伤科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1)明显外伤史。 (2)膝关节肿胀疼痛,功能受限,或皮下瘀斑。 (3)膝关节内侧压痛,侧副韧带分离试验阳性。完全断裂时膝关节不稳定。 (4)X线片示:外翻应力下摄片,内侧关节间隙增宽或轻度错位,或伸撕脱性骨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骨科学》第四版(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年)。 (1)膝部有明显的外翻位受伤史; (2)伤后膝内侧疼痛、肿胀、膝关节活动障碍; (3)膝内侧可有皮下瘀斑或皮肤青紫; (4)患者呈跛行步态; (5)韧带完全断裂者,膝外翻畸形,关节内缘可触及凹陷; (6)内侧副韧带分离试验阳性; (7)如合并半月板或交叉韧带损伤者,可出现关节内积血,麦氏征阳性;抽屉试验阳性等; (8)X片检查:在膝外翻应力下拍摄正位片,内侧关节间隙增宽或轻度错位,或撕脱性骨折。必要时行膝关节MRI检查。 (二)疾病分度 Ⅰ度损伤:膝内侧副韧带轻度损伤,膝关节无不稳定。 Ⅱ度损伤:膝内侧副韧带不完全损伤,膝关节伸直位时无不稳定,屈膝位时出现轻度不稳定。 Ⅲ度损伤:膝内侧副韧带完全损伤,分为ⅢA型和ⅢB型损伤; ⅢA型:膝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但后内侧关节囊未损伤。伸直位稳定,屈膝位不稳定,slocum试验阴性;

ⅢB型:膝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合并后内侧关节囊损伤,伸直位屈膝位均不稳定,slocum试验阳性。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伤后膝部疼痛,肿胀,皮下瘀斑,膝关节松弛,屈伸障碍。舌暗瘀斑,脉弦或涩。 2.筋脉失养证:伤后迁延,膝部肿胀未消,钝痛酸痛,喜揉喜按,肌肉萎缩,膝软无力,上下台阶有错落感。舌淡无苔,脉细。 二、治疗方法 (一)外治法 1.手法治疗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早期可用轻手法在膝关节内侧沿韧带走行方向理顺损伤的肌纤维,用捋顺法促进消肿。中后期,可在膝关节压痛点部位及其上下施以指揉法、摩法、擦法。再沿侧副韧带走行方向施以理筋手法,最后扶膝握踝伸屈膝关节,以解除粘连,帮助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2.外固定 韧带损伤较重者,将患膝置于15°~20°屈曲位,用长腿石膏或膝关节支具固定,固定时将小腿下段外侧垫一厚棉垫,使膝关节保持内翻位。4~6周后解除固定,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注意锻炼股四头肌。 3.外用膏药治疗 内侧韧带轻度损伤者可局部外敷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膏药,外用膝关节支具或自粘性绷带稍内翻应力固定。一般可固定2~4周。 4.外用中药熏洗 损伤中后期膝关节持续隐痛,轻度肿胀为主,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用海桐皮汤加减熏洗患处。 推荐方药: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当归、川椒、川芎、红花、威灵仙、防风、甘草、白芷等药物。 5.其他治法 (1)局部红外线、激光等物理治疗 (2)手术治疗:膝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或伴有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或伴有骨折者应早期手术治疗。修补韧带或摘除半月板,有骨折者一并固定。陈旧性内侧副韧带断裂影响功能者,可手术重建内侧副韧带,术后均采用石膏外固定6周。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血瘀气滞证

狭窄性腱鞘炎治疗技巧

狭窄性腱鞘炎又称扳机指,主要是由于屈指肌腱在纤维鞘起始部滑动障碍所致。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病人常由于病情累及至影响手指伸屈功能而就诊,女性多于男性,以老年人常见。拇指、中指发病率较高。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这种慢性疾病。 一 症状 1、先天性拇指屈肌腱鞘狭窄,家长多在偶然机会发现婴儿拇指指间关节常呈半屈曲状,搬动拇指指间关节伸直时,可有弹响。掌指关节掌侧深部可触及硬结节。 2、成人屈指肌腱腱鞘炎,伸屈患指时有扳机样感觉,伴有弹响及轻度疼痛。严重时手指在屈曲位或伸直位不能活动。患指掌指关节掌侧深部可触及硬结,压痛明显。

一般病变常发生在指纤维鞘管起始处,拇指则发生在掌指关节两籽骨与鞘管形成的环状狭窄处(A1)。鞘管壁增厚,肌腱呈结节样肿胀,致使屈肌腱的通道狭窄。在早期,手指屈伸活动时,膨大的肌腱可勉强滑动通过狭窄的鞘管,形成扳机样动作及弹响。严重时,手指则不能主动活动。甚至会影响肌腱完整性,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二 治疗 1、早期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用局部制动。鞘内注射激素后,症状可缓解。但 此方法治标不治本。经此方法治疗症状不缓解或者反复发作者应手术治疗。

2、近年来,社会流行很多新兴模式,例如:小针刀等方式治疗腱鞘炎。此方法在创伤小的优点中也存在相对不足。毕竟视野不能暴露,对肌腱的损伤不可评估,鞘管切开后不能彻底清扫切除。 3、手术切除相对来说有微小创伤,但术后效果显著,可彻底根治。 (1)一般位于掌指关节掌侧皮横纹已近切开皮肤,注意不要损伤指神经。

(2)局部分离,充分暴漏肌腱及鞘管。可直视增粗的肌腱及增厚的鞘管。 (3)纵行切开腱鞘增厚部分,并彻底切除。注意勿损伤肌腱。

(完整word版)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 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骨伤科 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

目录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 一、病名 (1) 二、诊断 (1) (一)疾病诊断 (1) (二)疾病分期 (2) (三)证候诊断 (2) 三、治疗方案 (2) (一)手法治疗 (2) (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 (三)牵引疗法 (4) (四)针灸疗法 (4) (五)手术治疗 (4) (六)护理 (4)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 五、疗效评价 (5) (一)评价标准 (5) (二)评价方法 (5) 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 一、病名 (7) 二、诊断 (7) (一)疾病诊断 (7) (二)证候诊断 (7) (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8) 三、治疗方案 (8) (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8) (二)手术治疗 (10) (三)药物治疗 (10) (四)康复治疗 (11) (五)护理 (11)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 五、疗效评价 (12) (一)评价标准 (12) (二)评价方法 (12)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痹病 TCD编码:BMY091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3)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4)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肩关节周围炎 1 范围和目的 1.1目的 规范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1.2范围 本指南提出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功能锻炼。 本指南适用于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frozen shoulder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冻结肩、粘连性关节炎。是肩周软组织(包括肩周肌、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病变引起的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古代医籍的描述,可归属于“漏肩风”、“五十肩”、“肩凝证”等范畴。 3 诊断 3.1病史 病程长短不一,多由外伤或者外感风寒等原因引起,多为慢性发病。好发年龄在40岁以上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部分患者在5年内对侧肩关节再次罹患[2]。 3.2症状体征 肩关节疼痛,夜间尤甚;肩关节轻度被动内收、内旋位,冈上肌、三角肌可出现废用性萎缩,肩关节周围广泛压痛,甚至延伸至斜方肌与肩胛间区域[3];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可出现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尤其外展、外旋活动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肩关节外展“扛肩”现象[4-6]。 3.3分类[3] 肩关节周围炎一般按病程长短可分为肩周炎急性期、肩周炎慢性期、肩周炎功能恢复期。 3.3.1肩周炎急性期 起病急骤,疼痛剧烈,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限。夜间剧痛,压痛范围广泛,喙突、喙肱韧带、肩峰下、冈上肌、冈下肌、肱二头肌长头腱、四边孔等部位均可出现压痛。急性期

可持续10-36周。X线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 3.3.2 肩周炎慢性期 疼痛相对减轻,但压痛仍较广泛,关节功能受限发展到关节僵硬,梳头、穿衣、举臂托物均感动作困难。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呈冻结状态。年龄较大或病情较长者,本期可持续4~12个月。 3.3.3 肩周炎功能恢复期 患者肩关节隐痛或不痛,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可持续12~42个月。 以上3个期并无明显分界,可彼此重叠。 3.4 自然病程与复发 肩关节周围炎有自限性,自然病程大约为12~42个月,平均30个月,最终有50~60%的患者活动度难以恢复正常[7-8]。肩周炎的二次复发与糖尿病有高度相关性。据报道,其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0%-36%,肩周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往往病情更加严重和更耐药治疗[9-10]。 3.5影像与实验室检查 急性期X线检查多无明显异常,部分患者有时可见冈上肌肌腱钙化、局部骨质疏松等表现,MRI可见喙肱韧带及肩袖间隔增厚、喙突下三角征等表现[11-12],有助于诊断与鉴别。 3.6 鉴别诊断 3.6.1 肩袖损伤[13] 肩袖损伤的疼痛区域通常在肩关节前方或者外侧,一般在活动时加重,尤其是做过头动作时,休息时常减轻。主动活动度明显小于被动活动度,活动度受限最常表现为上举和内旋受限,Jobe试验、Lift-off 试验试验可为阳性,X线、B超、MRI可助于鉴别。 3.6.2 肩峰撞击综合症 在肩的上举、外展运动中,因肩峰下组织发生撞击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体征的临床症候群。肩关节前方慢性钝痛,患臂上举60°~120°范围(疼痛弧)出现疼痛或症状加重,撞击试验阳性。 3.6.3 颈椎病 急性发病。以神经根剧痛为主,疼痛沿神经分布区放射至前臂及手部,并伴有感觉及肌力改变。颈部活动受限而肩关节活动正常,颈椎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或神经根受压进行鉴别。 3.6.4骨肿瘤

腱鞘炎的5种类型如何鉴别

腱鞘炎得5种类型如何鉴别 腱鞘炎就是一种很常见得疾病,实质上它就是腱鞘与肌腱共同得炎症。腱鞘炎共有以下5种类型,其中后两种比较少见。?(1)狭窄性腱鞘炎:多发生在拇短伸肌与拇长展肌腱鞘,称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发生在拇指或手指得指屈肌腱称为“扳机指”。虽然腱鞘滑膜分泌滑液润滑腱鞘,但某些特殊得动作反复地摩擦就是不可避免得,如木工、举重工、餐厅服务员、手工操作者等。由于上述腱鞘起着滑车得作用,摩擦最大,最易受损,表现为腱鞘得增厚,影响肌腱得正常活动、狭窄性腱鞘炎也可能就是某些静止型或亚临床型胶原疾病得结果。 (2)急性纤维性腱鞘炎:也称为摩擦音滑膜炎。病变得部位就是在滑膜周围得结缔组织中,可见水肿、充血、白细胞与浆细胞浸润。本病得特点为有一种柔软得摩擦音,这就是由于结缔组织得原纤维在水肿得肌腱周围摩擦引起得。最常见得部位就是腕上部,特点就是桡侧腕伸长短肌腱与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得肌腹处最易产生,也称捻发音腱鞘炎。 (3)急性浆液性腱鞘炎:也叫风湿性腱鞘炎,就是全身性风湿得一部分,为急性 风湿热得一种反应、患者有高热,关节痛、肿、积液,其中最主要得病变为风湿性心肌炎、退热后则腱鞘得浆液渗出吸收,腱鞘炎自愈。?(4)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常发生在外伤以后,特别就是穿刺伤,多发生在腕与手指得屈肌腱。感染得早期就是腱鞘得滑膜炎,接着肌腱失去光泽,变成灰色或绿色,同时被脓液浸润坏死。最常见得就是葡萄球菌,其次就是链球菌。?(5)结核性腱鞘炎:为结核杆菌感染所致。首先侵犯腱鞘得滑膜,由掌部沿尺侧与桡侧滑囊经腕管向上蔓延至前臂、腱鞘因结核肉芽组织浸润而肥厚,鞘内含有黄色渗出液及黄色米粒体。逐渐地肌

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骨伤科 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

目录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 一、病名 (1) 二、诊断 (1) (一)疾病诊断 (1) (二)疾病分期 (2) (三)证候诊断 (2) 三、治疗方案 (2) (一)手法治疗 (2) (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 (三)牵引疗法 (4) (四)针灸疗法 (4) (五)手术治疗 (4) (六)护理 (4)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 五、疗效评价 (5) (一)评价标准 (5) (二)评价方法 (5) 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8) 一、病名 (8) 二、诊断 (8) (一)疾病诊断 (8) (二)证候诊断 (8) (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9) 三、治疗方案 (9) (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9) (二)手术治疗 (11) (三)药物治疗 (11) (四)康复治疗 (12) (五)护理 (12)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2) 五、疗效评价 (13) (一)评价标准 (13) (二)评价方法 (13)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痹病TCD编码:BMY091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3)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4)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骨伤科临床路径

目录 1、胫骨平台骨折 2、踝关节骨折 3、股骨干骨折 4、肱骨干骨折 5、肱骨髁骨折 6、尺骨鹰嘴骨折 7、尺桡骨干骨折 8、股骨髁骨折 9、髌骨骨折 10、胫腓骨干骨折 11、股骨下端骨肉瘤 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 一、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ICD-10:S82.10) 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膝关节X线片显示胫骨平台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严重肿胀,需要等待2周方能手术)。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 2.10胫骨平台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14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膝关节三维重建CT,膝关节MRI; (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14天(急诊手术为入院0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接骨板、螺钉,必要时植骨。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膝关节正侧位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D-Dimer、双下肢深静脉彩超/CTPA。 3.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术后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

创伤骨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创伤骨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闭合性骨折 【诊断要点】 1. 病史:外伤史。 2. 体征:具有骨折专有体征:异常活动、局部畸形、骨摩擦音(感)等。 3. X线照片。 【治疗原则】 1. 凡疑有骨折者,一律按骨折处理。 2. 有休克者须先抗休克;有内脏损伤者,先处理内脏损伤,然后再处理骨折。 3. 疼痛剧烈,可给予镇痛药物。 4. 在恰当的麻醉下,早期手法复位。复位时要按X线片所示纠正骨折移位,动作要轻柔。 5. 不稳定型骨折,应用牵引术或切开复位。 6. 切开复位时机按具体情况决定。局部肿胀严重、伤后超过48小时者,可消肿后手术。 7. 四肢长骨干骨折复位后,应用石膏或夹板固定。 8. 复位后及时进行X线正侧位摄片或透视,复查治疗效果。 9. 早期指导病人作主动性功能锻炼。 10. 骨折应固定到临床愈合为止,一般时间是:锁骨4~8周,肱骨干5~6周,尺桡骨干6~ 8周,股骨7~9周,胫腓骨8~10周。颈椎4~6周,胸椎6~8周,腰椎10~12周。 11. 去除外固定前,必须摄X线片,确定骨折愈合为止。 小夹板固定术 【适应证】 1. 四肢闭合性骨折,但骨折不稳定型者,应配合应用皮牵引或骨牵引。 2. 四肢开放性骨折已进行内固定者,如股骨髓内针固定后。 【注意事项】 1. 所选择夹板长短、宽窄应当合适。太宽不能固定牢靠,太窄容易引起皮肤坏死。夹板应占 肢体周径五分之四。 2. 应合理放置固定垫,并且位置要准确。 3. 应用夹板前应准确判断病人神经、血管等损伤情况,以利于观察。 4. 缚带要松紧合适,要求缚后所打的结可以上下移动1厘米。 5. 有计划指导病人作功能锻炼,并嘱病人随时复诊。 石膏绷带固定 【包扎前准备】 1. 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 色笔。 2.患者的准备:

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 2016 年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骨伤科 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

目录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 一、病名 (1) 二、诊断 (1) (一)疾病诊断 (1) (二)疾病分期 (2) (三)证候诊断 (2) 三、治疗方案 (2) (一)手法治疗 (2) (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 (三)牵引疗法 (4) (四)针灸疗法 (4) (五)手术治疗 (4) (六)护理 (4)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 五、疗效评价 (5) (一)评价标准 (5) (二)评价方法 (5) 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 一、病名 (7) 二、诊断 (7) (一)疾病诊断 (7) (二)证候诊断 (7) (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8) 三、治疗方案 (8) (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8) (二)手术治疗 (10) (三)药物治疗 (10) (四)康复治疗 (11) (五)护理 (11)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 五、疗效评价 (12) (一)评价标准 (12) (二)评价方法 (12)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痹病TCD 编码:BMY091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在 L4、L5 或L5、S1 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3)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4)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 或 MRI 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