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势能

动能和势能
动能和势能

重力势能和动能定理

第4讲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定理 知识要点: 1..掌握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量之间的关系 2.掌握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改变量之间的关系 3.掌握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1.质量m =200kg 的小型电动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由静止启动,图象甲表示汽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乙表示汽车牵引力的功率与时间的关系。设汽车在运动过程中阻力不变,在18s 末汽车的速度恰好达到最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受到的阻力200N B .汽车的最大牵引力为700N C .汽车在做变加速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为90m D .8s~18s 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做的功为7×104 J 【答案】D 根据机车保持恒定的加速度启动,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功率增大到最大功率后做变加速直线运动,最后牵引力减小到等于阻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A 、机车匀速时有 ,可得 ;故A 错误. B 、对启动的过程分析可知,最初的匀加速阶段时的牵引力最大,而由v-t 图象可知 ,故最大牵 引力为 ;B 错误. C 、汽车在做变加速运动过程的时间 ,速度从8m/s 增大为10m/s ,此过程牵引力的功率保持不 变,由动能定理 ,解得: ;故C 错误. D 、8s~18s 牵引力的功率保持不变,则牵引力的功为 ,故D 正确. 2.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将固定在墙上的轻质弹簧压缩,小球与弹簧不粘 连。距地面的高度为h ,如图所示。现将细线烧断,不计空气阻力,则 A .小球的加速度始终为g B .弹簧的弹力对小球做负功 C .小球离开弹簧后在空中做平抛运动 D .小球落地前瞬间的动能一定大于mgh 【答案】D 【解析】在绳子烧断之后小球受到弹簧的弹力和重力作用,合力斜向下,合力大于重力,所以烧断瞬间加速度大于g ,故选项A 错误;离开弹簧之后,小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机械能守恒,故B 错误;小球离开弹簧时其速度方向沿合力方向,不是水平方向,所以小球离开弹簧之后尽管只受到重力作用,但是不做平抛运动,

动能和势能_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中考基本要求: 1.知道什么是动能、势能、机械能和弹性势能,并能举例说明。 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解释有关不同形式的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中考常考内容: 1.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具有能量,判断一个物体具有何种形式的机械能。 2.比较物体具有的动能、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的大小。 3.分析有关动能和势能间相互转化的事例。 知识要点精析: 1.功和能的关系 能是一种状态,能量的大小是状态量;而做功是一个过程,功的大小是过程量。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即说明此物体具有能。但是有能不一定正在做功。功代表了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一另种形式的数量,因而功和能的单位也是相同的。 2.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即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做功的本领叫做动能。 运动的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物体的质量,二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动能越大,物体的速度越小其动能越小。具有相同运动速度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小动能越小。 3.重力势能及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例如:被举高的重锤,空中的飞机,阳台上的花盆等都具有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物体的质量,另一个是物体距零势能面的高度。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物体距零势能面的高度越大,其重力势能越大,物体距零势能面的高度越小,其重力势能越小;当物体距零势能面的高度一定时,物体质量越大其重力势能越大,物体质量越小其重力势能越小。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其重力势能就越大。 4.弹性势能及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它的形变会发生变化,称为形变。如果将对物体施加的外力撤消,物体的形变能够完全消失,恢复原状,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原来形状的能力,具有做功的本领,因此具有能,这种能称为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弹簧本身的性质,另一个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当弹簧本身的性质相同时,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形变越小,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小;当弹簧形变相同时,性质不同的弹簧弹性势能不同。

重力势能和动能定理测试题(含答案)

重力势能和动能定理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50分) 1.关于重力势能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势能的大小只由重物本身决定 C .在地面上的物体,它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 B .重力势能恒大于零 D .重力势能实际上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的 2.关于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 B. 在同一高度,将物体以初速度V 0向不同的方向抛出到落地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相等,物体所减少的重力势能一定相等 C .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不可能对别的物体做功 D .用手托住一个物体匀速上举时,手的支持力做的功等于克服重力做的功与物体所增加的重力势能之和 ⒊一实心的正方体铁块与一实心的正方体木块质量相等,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铁块的重力势能大于木块的重力势能 B .铁块的重力势能等于木块的重力势能 C .铁块的重力势能小于木块的重力势能 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⒋当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的( ) A 重力势能一定减少,机械能可能不变 B 重力势能一定增加,机械能一定增加 C 重力势能一定增加,动能可能不变 D 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动能可能减少 5.物体在水平外力F 作用下, 从静止出发沿光滑平直轨道经位移s 后速度为v,外力作功W. 在同样位移内速度由v 增至nv, 外力为( ) nF F n F n F n D. )1(C. )1(B. )1A.(22--- 6.如图1,光滑水平面上,一小球在穿过O 孔的绳子的拉力作用下沿一圆周匀速运动,当绳的拉力为F 时,圆周半径为R ,当绳的拉力增大到8F 时,小球恰可沿半径为R/2的圆周匀速运动。在上述增大拉力的过程中,绳的拉力对球做的功为( ) A .0 B .3FR/2 C .7FR/2 D . 4FR 图1 图2 7.某人以速度v 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 的物体,设空气阻力f 不变,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那么这个人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 W=mgh+fh +fh+mgh mv W=+fh mv W=mv W=....D 21C 21B 2 1A 22 2 8.某人将重物由静止开始举高h ,并使物体获得速度u ,则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 .物体所受合外力对它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B .人的举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 C .物体所受合外力对它做的功等于动能、势能的增量之和 D .人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势能的增量 9.在平直的公路上, 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 当速度达到vm 后, 立即关闭发动机而滑行直到停止. v- t 图像如图2所示. 汽车的牵引力大小为F, 摩擦阻力大小为f, 全过程中, 牵引力做功为W1,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为W2, 则 A.F ∶f= 1∶3 B.F ∶f= 4∶1 C.W1∶W2= 1∶1 D. W1∶W2= 1∶3

2020八年级物理下册 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xx最新】精选八年级物理下册 11-3动能和势能教案(新 版)新人教版 课题动能和势能课时安排共()课时课程标准 标注课程标准页码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2.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3.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教学难点势能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举例说明法教学准备 课前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 环节一 引入新课 由于能量和做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由功和能的关系理解能量的概念.提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有:怎样才算做功了;功的必要条件和单位;分析具体实例引入能量的概念. 实验:演示钢球从斜面上滚下,在水平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学生分析在碰撞过程中,做功的情况.由分析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出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在物理学中,能量和

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课中作业 我们常用的能量单位是,用字母来表示 环节二1),动能概念的建立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风吹动帆船航行,空气对帆船做了功;急流的河水把石头冲走,水对石头做了功,运动的钢球打在木块上,把木块推走,钢球对木块做了功. 利用板图帮助学生找到不同现象的共性的内容:运动的物体能够做功,我们把它们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从板图上,学生应当能够总结出“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由学生总结结论,也可以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的寻求共同点,得到结论. 2),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11.3新人教版动能和势能教案

11.3《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实例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能说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记住能的单位。 2.能利用实例或实验初步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释相关的现象。 3.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 2.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动能”“势能”两部分构成。其中,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概念的引入均以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思想为基础。教科书先简单介绍功和能的关系,然后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动能、势能的存在。 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其中涉及测量量的转换问题。教科书安排了相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实验是进一步认识势能的基础,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加强他们的实践体验。教学重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什么是能量? 物体在人的推力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人对物体做了功。 钢球撞击物体,对物体有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钢球对物体做了功。 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二、不同形式的能力: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流水推竹排前进、风吹帆船前进

物理动能公式 八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课件

物理动能公式八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课件【--教学工作总结】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动能和势能1讲解

动能和势能1 一、选择题(每题分,计分) 1.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不少有关力学的知识.以下各项内容中叙述正确的是 ········································································ ( ) A. 车铃中装有弹簧,使用时利用了弹簧的弹性势能来复位 B. 车轴里的滚珠利用了滚动代替滑动,从而减小了摩擦 C. 坐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坐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的压强 D. 车的把手上有凹槽、脚踏板凹凸不平,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2.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红同学让同一铁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如图所示。该实验是通过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说明铁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下列实验与此实验方法相同的是【】 ······································· ( ) A. 用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是运动的 B. 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用“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进行研究 C. 用不同的电阻和相同的电源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D. 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 3.如图所示是火箭发射升空时的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 A. 火箭上升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B. 火箭升空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火箭升空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 火箭升空时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4.喷洒农药的飞机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在空中某一高度匀速飞行,则飞机在此过程中( ) A. 动能保持不变 B. 重力势能保持不变 C. 机械能保持不变 D. 机械能逐渐减小 5.下列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 A. 硬币越过“栏杆”是因为空气流速越快压强越大 B. 铁锁下降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动能和势能的教案

第四节动能和势能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能的单位是焦耳。 2.知道什么是动能,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哪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及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4. 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及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二、教具 斜槽,不同质量的铁球,木块;一把刻度尺,外形相同的一个铁球和一个木球,一个装有细沙的金属盆.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引入“能量”这个词。 运动员在激烈运动后,我们说消耗了体内储存的能量;燃烧煤可以取暖,我们说煤燃烧时放出了能量;电灯发光,电炉发热,电扇吹风,我们说都消耗了能量。 在这些不同的现象中,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把它们联系起来,这就是能量,简称能。能的概念跟前面学过的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自然界中,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动能和势能。 2、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在描述物体的状态时,我们说物体或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运动的物体似乎比静止的物体有“优势”,我们来分析一下.流动的水会使浮于其上的竹排变得运动,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运动速度很快,能将靶面击穿,运动的物体到底有什么“优势”? 这些运动的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这就是动能的定义.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例如,行驶的汽车,抛出的石块,踢出的足球,坠落的陨石等,都具有动能. 既然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那么对于不同的运动物体,它们具有的动能相同吗?对于同一物体,它的动能大小是固定不变的吗?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来学习下面的知识. 这是一个需要用实验来探究的问题,在设计实验之前,你先来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你的第一个猜想一定是动能大小与运动速度有关吧!除此之外,你还有其他的猜想吗?同样速度行驶的货车和出租车,假设撞在电线杆上,货车将其撞弯的程度要比出租车严重,看来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似乎也有关系.它们的具体关系是什么,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吧.

第三节 动能和重力势能

第三节动能和重力势能 【自主学习部分】 一、功与能 1、功(W) (1)前面我们学习了功,主要是机械做功。 ①功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做功的两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功的计算式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 (2)其他形式的做功及做功的效果 做功的效果就是能量的转化,例如,冬天手冷,双手互搓动取暖,此时通过双手间摩擦力做功把人体内储存的能量转化为内能(热能)。家里的用电器通过电流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光能、机械能等) 2、能(E) 能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身边有很多熟悉的能,例如太阳能、_________、________等,以及今天将学习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3、功与能的关系 (1)功的单位是焦耳(J),能的单位也是焦耳(J),两者单位一样。但这是两个物理概念,不能混为一谈。能是一个状态量,例如这杯水在10℃时含有的内能是多少J;功是一个过程量,做功总是要经过一个过程的,例如一个力做机械功,要经过一个过程。 (2)功是能量变化 ....的量度。 功和能之间有一定关系的,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例如,一个物体动能增加了,必定有施力物体对该物体做正功,施力物体的能量转化为该物体的动能。撤去力以后,物体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慢慢停下,这个过程中,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转化为内能(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二、动能 1、关于动能,我们在初中就接触过,首先请举一些动能的例子;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论推导动能大小的计算式 从初中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那么究竟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我们模拟一情景,从已经学过的功的理论推导。 (1)情景:一颗质量为m、静止在枪膛中的子弹,扣动扳机后,子弹从枪口射出,它从射出枪口时的动能是多大呢?试讨论下列问题: ①子弹从枪膛里射出的过程中,什么力在对子弹做功? ②子弹的动能是从哪里转化而来的? (2)理论推导 ①火药气体对子弹做的功为W=FS,这个做功过程把火药爆炸产生的能量转化为子弹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1.3动能和势能教案

动能和势能 一、新课引入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二、新课讲解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实验实验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动能、动能定理、重力势能练习题及答案

动能、动能定理、重力势能练习 一、选择题 1、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 到右图所示水平变力的作用,则 A.F在2秒内对物体做功为零 B.物体在2秒内位移为零 C.2秒内F对物体的冲量为零 D.物体在2秒末的速度为零 2、车作匀加速运动,速度从零增加到V的过程中发动机做功W1,从V增加到2V的过程中发动机做功W2,设牵引力和阻力恒定,则有 A、W2=2W l B、W2=3W1 C、W2-=4W l D、仅能判断W2>W1 3、如图,物体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质量也相同,在斜向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面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对A、B两物体所做功相等

B.外力对A、B两物体做功相等 C.力F对A所做功与A对B所做功相等 D。A对B所做功与B对A所做功大小相等 4.质量为m的物块始终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斜面向右匀速移动距离S,斜面对物块没有做功 B.若斜面向上匀速移动距离S,斜面对物块做功mgs C.若斜面向左以加速度a匀加速移动距离S,斜面对物块做功mas D.若斜面向下以加速度a匀加速移动距离S,斜面对物块做功m(g+a)s 5、用100N的力将0.5千克的足球以8m/s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踢出20米,则人对球做功为 A.200J B.16J C.2000J D.无法确定

6、物体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与转轴间距离为R,m随转台由静止开始加速转动,当转速增加至某值时,m即将在转台上相对滑动,此时起转台做匀速转动,此过程中摩擦力对m做的功为 A.0 B.2πμmgR C.2μmgR D.μmgR/2 7、m从高H处长S的斜面顶端以加速度a由静止起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V,斜面倾角为θ, 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滑过程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A.mgH-mV2∕2 B.mgsin θ-mas C.μmgscos θD.mgH 8、子弹以水平速度V射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M,并留在其中,则 A.子弹克服阻力做功与木块获得的动能相等 B.阻力对于弹做功小于子弹动能的减少 C.子弹克服阻力做功与子弹对木块做功相等 D.子弹克阻力做功大于子弹对木块做功

动能和势能

教学内容:三、动能和势能 【学习目标】 1.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2.知道弹性势能; 3.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4.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课前复习】 关于能量的知识,我们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你能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吗?想一想,你能行的.1.能量的单位是什么? 2.你能利用已学的知识,举出三个有能量的物理知识点和三个能量转化的过程吗? 这两个问题对你来说并不难,看你回答得是否正确:能量的单位是焦耳,简称为焦,符号是J,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声能,例如利用声的能量可以清洗眼镜,还有光能、电能等,能量 转化的过程我们也学过很多,例如,电流通过电热器时,电热器发热,这时电能转化成热能,太阳能电池在应用时,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电灯发光时,是电流在做功,将电能转化成光能.现在,你看一看书上“动能和势能”这节内容,将下列填空题完成: 1.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 )相同的物体,运动的( )越大,它的动能越( ),( )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就越( ). 3.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4.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 )有关. 【基础知识精讲】 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了电能、光能、太阳能、热能、声的能量等,还了解了这些能量的转化过程.本节我们所研究的属于另外一种形式的能量,与前面提到的能量有所不同.下面我们逐一来研究它们的相关知识. 1.动能 在描述物体的状态时,我们说物体或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运动的物体似乎比静止的物体有“优势”,我们来分析一下. 流动的水会使浮于其上的竹排变得运动,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运动速度很快,能将靶面击穿,你开过碰碰车吗?每辆碰碰车周围都围有充气的橡胶圈,当你和别人的碰碰车相撞时,会发现橡胶圈变形,这也是由于它们相撞前有运动速度造成的.那么流水、子弹、运动的碰碰车,或是说运动的物体到底有什么“优势”? 原来,这些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我们简单地称之为能. 那么,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这就是动能的定义.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例如,行驶的汽车,抛出的石块,踢出的足球,坠落的陨石等,都具有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这是一个需要用实验来探究的问题,在设计实验之前,我想让你先来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你的第一个猜想一定是动能大小与运动速度有关吧!除此之外,你还有其他的猜想吗?同样速度行驶的货车和出租车,假设撞在电线杆上,货车将其撞弯的程度要比出租车严重,看来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似乎也有关系.它们的具体关系是什么,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吧. 如图14-1所示,铁球A从斜面上滚下,碰到木块B时,会将B撞出一段距离.在同样的斜面上滑下,并使木块在同样的平面上滑动,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木块B移动的距离远近,来判断铁球A的动能大小,很显然,木块B滑出得越远,铁球A的动能就越大. 图14-1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在质量相同时,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在 物体运动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3.势能的分类 势能和动能是不同种形式的能量.势能分为两类: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我们一一来学习. 4.重力势能 滑雪运动员从高处滑下来时具有了动能,是因为缆车将他送到山顶时给他的身体存储了能量;在沙滩上打排球的年轻人跳起下落时,会将沙滩踩出两个深坑,也是因为他腾空跳起时给身体存储了能量;还有从高层建筑上扔下的西瓜皮,会将停在建筑物旁的汽车砸出很深的伤痕,也是因为西瓜皮在建筑物高处时具有了能量. 上述情况中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它的定义为: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叫重力势能. 处于高处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这里的“高处”是指对地面有一定的高度,高山上的人、石块都有重力势能,在高空飞行的飞机也具有重力势能.可以说,不论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只要它处于高处,就具有重力势能. 5.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要研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可以采用与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类似的方法.那么,你要先猜想一下: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然后再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它们与重力势能的具体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是运用高处下落的物体下落后所具有的破坏力来判断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我们先来猜想一下影响因素是什么,我猜是高度和物体的质量,你的猜想是什么?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相同质量的物体,离地面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位于相同高度的物体,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6.弹性势能 拉弯的弓能将箭射出去,是因为弓被拉弯时具有了能量,安装在弹簧门上的弹簧变形后能将门弹回去,是因为弹簧变形后也具有了能量,被球拍击扁的网球,也具有能量.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能分析、解释简单的物理过程中能量转换情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节能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动能和势能转化过程的分析. 三、教具:滚摆. 四、主要教学过程 (-)引入 上节课学习了能、机械能.提问:什么样的物体我们说它具有能?(请同学回答),一把铁锤放在地上不具有能,挂在房顶则具有能,这是什么道理? (二)新课 挂在房顶的铁锤具有重力势能,一旦挂绳断了,重力做功,重物获得动能,进而砸在钉子上最后停下来.(在整个过程中)铁锤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功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板书) 反之,动能也可以转化为势能,看实验. 实验:(边演示边讲解) 这个装置叫滚摆,大家先观察它的运动情况(演示滚摆实验). 再做一次,注意观察以下几点:(1)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2)上升阶段速度如何变化. (讲过程,边看实验) 滚摆在顶点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势能,此时松开滚摆,它旋转着下降,势能随着滚摆的下降逐渐减小,可它越转越快,动能在逐渐增加;当悬线完全伸开,滚摆不再下降的时候,由于滚摆的继续旋转,它又开始绕着悬线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动能逐渐减少,势能逐渐增加.又上升到顶点,再重复上面过程.通过实验和我们对实验的分析可知: 1.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板书) 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一个乒乓球从某一高处自由落下,不考虑空气阻力,它在不同阶段所具有能的转化情况:(1)乒乓球从某一高处自由落下到接触地面的过程中,(2)乒乓球从接触地面到发生最大弹性形变的瞬间,(3)乒乓球逐渐恢复原来形状到反弹起来的瞬间;(4)乒乓球反弹起来后竖直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 要了解乒乓球在不同的阶段,它的能量的转化情况,应从能量定义及影响能的大小的关系上进行分析. 从高处落下的乒乓球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加,动能变大,因此(1)的答案是: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乒乓球接触地面后,受地面阻力作用,运动速度很快的减小,球的动能减少,球发生形变,所以过程(2)是: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乒乓球从形变恢复的过程弹性势能减少获得反弹速度,弹性势能变动能.最后球竖直上升,运动速度减小,高度增加,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动能和势能及其转化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物理练习题——动能和势能及其转化 一.填空题。 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2.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3、影响动能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是物体发生_______________。 4、以同样速度行驶的大卡车和小轿车,_____________的动能大,所以在同样的道路上,不同车型的限制车速是不同的,大卡车的最大行驶速度应比小轿车_______(填“大”或“小”) 5、汽车在匀速爬坡的过程中,动能_________ ,重力势能__________ ,机械能__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6、运动员进行跨栏比赛,在跃起身体上栏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当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 7、有甲、乙、丙三个物体在做不同的运动:甲在空中下落(不计空气阻力),乙沿斜面匀速下滑,丙在水平面上做曲线运动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那么在这三个物体中,机械能总量不变的是__________ ,动能不变而势能减少的是_____________。 8、自行车下坡时,不蹬踏板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在此过程中,自行车的动能逐渐_________,自行车的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_______。 9.甲乙两人同时登上山顶,甲的体重大于乙的体重,则甲的势能_____________乙的势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二.选择题。 1.竖直上抛的石子,如不计空气的阻力,在上升过程中() A.动能减少,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减少;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2.人从地面登上二楼,发生显著变化的物理量是() A.质量;B、重量;C、动能;D、势能。 3.对于小孩从滑梯匀速下滑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机械能不变; B.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小,机械能不变;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大,机械能变大;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小,机械能变小。 4.滚摆在上、下运动时(不计摩擦阻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中间处机械能是最大;B、各处机械能一样大; C、在最高点重力势能最大; D、在最低点时动能最大。 5.一辆汽车匀速驶上斜坡,则它的() A.重力势能增大,动能不变;B、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少;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是一个相对量。它的数值与参考平面的选择相关。在参考平面内,物体的重力势能为零;在参考平面 但重力势能的变化量都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无关,这体现了它的

;可知E p =21 kx 2 。这与前面的讨论相符合点为弹簧的原长处。当物体由 点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弹簧的压缩量减小,弹力对物体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当物体由移动的过程中,弹簧的伸长量减小,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总之,当弹簧的弹力做正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变成其他形式的能;当弹簧的弹力做负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这一点与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相似。依功能关系由图象确定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3.物理意义:动能定理揭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即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对应着物体动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由做功的多少来度量.动能定理的实质说明了功和能之间的密切关系,即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利用动能定理来求解变力所做的功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如果物体只受到一个变力的作用,那么:W=E k2-E k1. 只要求出做功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变化量ΔE k,也就等于知道了这个过程中变力所做的功. ②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作用,但是其中只有一个力F1是变力,其他的力都是恒力,则可以先用恒力做功的公式求出这几个恒力所做的功,然后再运用动能定理来间接求变力做的功: W1+W其他=ΔE k. 可见应把变力所做的功包括在上述动能定理的方程中. ③注意以下两点: a.变力的功只能用表示功的符号W来表示,一般不能用力和位移的乘积来表示. b.变力做功,可借助动能定理求解,动能中的速度有时也可以用分速度来表示. 五、理解动能定理 (1)力(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这就是动能定理,其数学表达式为W=E k2-E k1。 通常,动能定理数学表达式中的W有两种表述:一是每个力单独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二是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这样,动能定理亦相应地有两种不同的表述: ①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②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重难点例题启发与方法总结】 【例题1】如图,桌面离地高为h,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高为H处自由下落,不计 空气阻力,设桌面为零势能面,则小球开始下落处的重力势能(B) A.mgh B.mgH C.mg(H+h) D.mg(H-h) 【解析】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开始下落处在零势能面上面高H处,故该处的重力势能为mgH。 【例题2】在离地面80m高处由静止开始释放一质量为0.2kg的小球,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以最高点所在水平面为零势能面。求: (1)第2s末小球的重力势能;(2)第2s内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 【解析】(1)2s末小球下落了h=gt2/2=20m,故重力做功W G=mgh=40J。

动能、势能、功和能量的变化关系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

1 22 122212221212k k E E mv mv a v v ma Fs W -=-=-== 12k k E E W -= 即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动能定理的表述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这里的合外力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包括重力)。表达式为 W=△E k 动能定理也可以表述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实际应用时,后一种表述比较好操作。不必求合力,特别是在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受力有变化的情况下,只要把各个力在各个阶段所做的功都按照代数和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总功。 3.重力势能 (l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2)重力势能的表述式 mgh E p =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高度的乘积,重力势能是标量,也是状态量,其单位为J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重力做功只跟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而与运动的路径无关. 21p p G E E W -= 当物体下落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p E 减少,减少的值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当物体上升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E 增加,增加的值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物体下落 210p p G E E W >> 物体上升 210 p p G E E W << (4)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定了参考平面,物体重力势能才有确定值.(通常以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选择无关. 4. 弹性势能 (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外做功,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弹性势能. (2)弹性势能与形变大小有关 巩固练习 1.

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

《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能的概念。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条件。 (3)实验探究能的转化与守恒 (4)学会用利用数学演绎的方法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论推导和实验探究,感受学习和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归纳,经历在不同的现象中寻找共性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在几种不同运动的研究基础上建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过程,增强严谨的科学态度。 (2)在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有所得的快乐,并感悟物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条件 难点:归纳出只有重力做功是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四、教学资源 1.器材:学生实验:机械能守恒实验器、2.课件:PPT 五、教学过程 (一)建立机械能的概念 观看PPT,提问讨论: 问题1:哪位同学曾经做过这样的高架滑车,请谈谈你的感受。 问题2:如果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在向下和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滑车具有的哪些能,它们分别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结论一:在这类运动中,物体因为质量、速度、位置等力学量而具有的动能、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结论二:在机械运动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探究机械能守恒的规律 请再举一些在物体运动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展示PPT) 问题1:在这些运动中,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可能会遵循怎样的规律? 学生猜测:动能与势能的总和即机械能可能不变。 1.验证在一些常见运动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我们从较为简单运动中入手,看看是否存在这样的规律。 (1)验证在自由落体运动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师示范,通过数学演绎的方法验证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运

动能和势能

动能和势能、机械能转化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及影响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4、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能用实例说明。 【自主学习】 一、预习学案 1、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_______。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________能。能量的单位。 2、物体的动能大小与_______和________有关,物体的动能越大,它可以对其他物体做的功就越_______。 3、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____________,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具有的_______就越大。 4、高山上有一块大石头,稳稳地待在那里,它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能量。 5、机械能:。在空中飞行的球,它具有的重力势能是5J,具有的动能是4J,这只球具有的总机械能是_______J。 6、如图1所示为我国某地的等高线图,若把同一个物体分别放在a点和b点,则物体的重力势能() A.在a点大B.在b点大 C.在两点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荡秋千是一种常见的娱乐休闲活动,也是我国民族运动会的一个比赛项目。小丽同学荡秋千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在从右侧最高点荡到左侧最高点这一过程中,小丽的动能先_____后______,重力势能先_____后______。(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8、如图2所示,滚摆在下降的过程中越转越快,它在下降过程中() A.动能增加,势能增加 B.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C.动能减少,势能减少 D.动能减少,势能增加 9、如图3所示,小明在玩蹦蹦杆,在小明将蹦蹦杆中的弹簧向下压缩的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是() A.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大 B.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增大 C.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 D.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减小 二、新授内容: 探究实验1: (1) 动能的有关因素: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猜想: 本实验怎样判断动能的大小:

探索动能和势能的关系

地球重力系统绝对势能不小于动能的2倍绝对势能是指:参考平面是宏观物体的重心。 下面以地球为例研究探讨,以下所说势能都是指绝对势能。 假设地球的半径是R,地球的质量是M,在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物体m,其绝对重力势能是mgh。当m静止时,显然m的动能是零,m 的动能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未达到第一宇宙速度),这一过程动能始终小于势能的一半。当m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时,动能达到最大值,此时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我们可以得出:F=GMm/R2=v2m/R=mg……①,其中v是第一宇宙速度、R是地球的半径、G是万有引力恒量。进而我们可以推出v2=MG/R、g= GM/R2。此时m的重力势能E P=mgh=mgR=(GMm/R2)R=GMm/R,此时的动能E V=mv2/2=MGm/2R=(1/2)GMm/R=MGm/2R=E P/2(动能是势能的一半),即此时动能达到最大值,是重力势能的一半。 现在假设一物体m绕地球运动的半径R大于地球半径,显然万有引力定律、向心运动规律也依然成立。我们继续讨论,由①可得:g=MG/R2、v2=MG/R,重力势能仍然是E P=mgR= GMm/R,此时的动能仍然是E V=Mmg/2R,只是动能、势能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时的动能、势能。由于M、m、G都是恒量,我们可以推广到卫星系、太阳系、银河系及任何星系甚至整个宇宙。至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规律:相互运动(绕转)的两个天体,动能始终等于势能的一半,并且动能与势能的大小始终和它们绕转的半径成反比。 推论1:还没有能力绕转的物体,动能始终小于势能的一半。

推论2:相互绕转的天体,地位是相等的(即理论上m也可以是中心天体) 这一规律虽然是通过宏观物体得出的结论,但是由于它是基于引力推出的结论,所以在微观世界或也是适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