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组态控制技术》是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本课程是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电气控制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讲授组态控制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独立应用MCGS组态软件制作出完善可靠的控制界面。通过进一步的总结、完善、提高,使学生掌握组态控制技术,并能够设计和调试简单的工业控制过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组态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设计和开发简单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具体目标包括:

1. 掌握组态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范围。

2. 掌握MCGS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组态设计方法。

3.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开发简单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4. 能够进行系统的调试和维护,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组态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MCGS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组态设计方法。

3.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流程。

4. 常见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实例。

5. 系统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体方法包括:

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组态控制的基本理论和MCGS 组态软件的操作方法。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组态设计、系统调试和维护等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训练:通过综合训练项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开发一个完整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评价方式

本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和实践报告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具体评价方式包括:

1. 平时作业: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适当的平时作业,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

3. 实践报告:通过实践报告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3010640 总学时:60 学分:3.5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师岗位上从事电气设备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开发等方面的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获取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基本要求,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LC控制系统安装与编程》、《变频调速系统安装调试与运行维护》等,后续课程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以工程项目和企业自动化技术员职业成长过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一)组建以学院专任教师、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团队,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对完成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形成团队成员认可、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二)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召开有教学专家、课程建设团队人员参与的课程标准建设会议,形成课程标准; (三)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校企共同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情景设计; (四)以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的液压挤压机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维护维修等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设计反应车间监控中心控制系统设计、开关量组态工程设计、模拟量组态工程设计、铝加工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四个学习项目,包含简单工程的建立与运行、南南铝业模拟铝挤压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等16个情境; (五)根据教学规律及认知过程,构建教学计划、考核评价办法、课程考核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组态软件控制技术 学分:4 计划学时:72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电信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拓展课。其功能是通过典性的项目任务教学方式,采取情境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项目任务的设计分析能力、对设计软件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本课程与前修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课程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较完备的计算机组态软件和触摸屏技术知识、较强的设计能力、拓展能力;与后续课程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实训、毕业设计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较好的自动化技术设计和实践能力,具备从事本专业职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专业核心能力。 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导论》,后续课程有《物联网综合布线技术》《物联网综合布线技术》。 1.2设计思路 通过对本专业电气智能工程师、装配电工、维修电工工作岗位分析,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为:本课程紧紧围绕相关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要求,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选取具有代表性、实用性、综合性的典型组态软件应用训练项目任务作为教学载体,实现组态软件应用操作的教学过程。通过完成从简单到复杂、从制作单一任务的组态画面到搭建组态应用任务项目的完整操作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总结和提升,融理论学习于实践操作过程之中,综合训练学生的设计分析能力,使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以实践应用为主旨,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主线,知识点随着实际项目任务的需要引入,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和技能,确保岗位所需专业技能的同时又兼顾原有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 有效地达到对组态软件应用知识体系的构建。 2.2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了解目前常用组态软件的最新发展及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掌握常用组态软件的基本术语、定义、概念和规律及设计流程,会有效地与前后工作程序相衔接。掌握组态软件和触摸屏的组态原理及方法,及制作简单工程的组态方法。能独立完成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项目实验。 2.2.2能力目标 能够具备常用组态软件的设计分析能力,具备常用组态软件的实践操作能力,具备常用组态软件应用实际应用的综合分析能力。 2.2.3素质目标 通过典型的项目任务导入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对待工作和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课程内容与要求

《热工控制系统组态与维护》课程标准

《热工控制系统组态与维护》 课程标准 一、课程属性 课程名称:热工控制系统组态与维护 所属专业:高职教育类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及相关专业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总学时:106+16(其中16学时为创新实践) 学分:8 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程内容体系:本课程以热力发电过程控制系统工程实施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目标、项目为载体,设计了7个工程项目。每个工程项目都以实际的工作过程来序化教学内容,工作过程包括生产过程的熟悉与动态特性分析,控制方案的确定,控制系统的组态,系统的调试及系统的运行维护等环节,然后通过理论与实践交替的教学、现场教学、仿真训练、岗位训练来完成教学内容。实现了应用知识与实践一体化,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热工自动控制技术工作的系统应用知识与持续发展的能力。 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是“双证融通”的专业技术课程。建议在第四学期

开设。 前期课程:电厂认识实习、自动控制原理、热工检测技术、仪表检定与调校、热工控制装置的安装与检修等。 后续课程:DCS系统应用、职业技能鉴定、毕业实习、顶岗实习。 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掌握热工自动控制工程的实际开发和实施过程,使学生获得从事热控技术职业岗位所必备的热工控制技术应用知识和技能,理解并掌握热工控制系统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要求的核心知识与技能(火电厂典型生产过程分析→控制方案拟定→系统组态→系统安装→系统调校→系统投运→系统运行维护),并通过拓展性学习,掌握系统综合控制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性与操作性,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热工控制系统安装、组态、调试、检修和维护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起关键性作用,是一门实现学生与电力企业热控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核心课程,为毕业后从事热力发电生产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典型工业生产过程的组态控制课程标准

《典型工业生产过程的组态控制》 课 程 标 准 山东职业学院教务与科研处 2012年9月1日 专业领域: 电气自动化技术 课程代码: 03021047 课程名称: 典型工业生产过 程的组态控制 所属系部: 电气工程系

目录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二、课程目标 (1) 三、课程设计 (1) 1. 教学设计 (1) 2.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 3. 课程考核 (5) 4. 教学环境及设备 (6) 5. 教师队伍 (6) 6. 教材选用 (6) 四、实施建议 (6)

《典型工业生产工程的组态控制》课程标准 1 《典型工业生产过程的组态控制》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工控系统组态和调试的原理、方法和过程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较完备的工控系统安装与调试知识。较强的设计能力、扩展能力以及较好的自动化技术系统设计和综合实践能力,为毕业后参与自动化方面的工作及三到五年内获得技师证书打下扎实基础。 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知识与技术从事程度比较复杂的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独立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实施、评价的能力,具有获得、分析、归纳、交流、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自学、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具有合理利用与支配资源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 1. 教学设计 本课程教学模式采用“行动导向,真实任务驱动”;理论、实验与实训相结合;讲授和练习相结合;课程项目与工程完成相结合;课程讲授与实训场所相结合。 2.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典型工业生产过程的组态控制》课程标准 2 表1 《典型工业生产过程的组态控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组态控制技术》是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本课程是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电气控制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讲授组态控制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独立应用MCGS组态软件制作出完善可靠的控制界面。通过进一步的总结、完善、提高,使学生掌握组态控制技术,并能够设计和调试简单的工业控制过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组态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设计和开发简单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具体目标包括: 1. 掌握组态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范围。 2. 掌握MCGS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组态设计方法。 3.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开发简单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4. 能够进行系统的调试和维护,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组态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MCGS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组态设计方法。 3.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流程。 4. 常见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实例。 5. 系统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体方法包括: 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组态控制的基本理论和MCGS 组态软件的操作方法。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组态设计、系统调试和维护等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训练:通过综合训练项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开发一个完整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评价方式 本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和实践报告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具体评价方式包括: 1. 平时作业: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适当的平时作业,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 3. 实践报告:通过实践报告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00MW火电机组DCS组态系统分析与调试课程标准

《300MW火电机组DCS组态系统分析与调试》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300MW火电机组DCS组态系统分析与调试 课程编号:104BY372 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数:80(理论学时数:32 ,实践学时数: 48 ) 学分:5 适用专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300MW火电机组DCS组态系统分析与调试》是以培养熟练使用与维护大型火电厂DCS模拟量控制系统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满足大中型火电机组DCS控制组态维护岗位人才需求而设置的一门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综合技能课。通过本门课程的训练学生能快速准确阅读大型火电机组MCS、CCS系统的组态源码,并探究其设计的工程背景,并能自行设计小型系统的DCS组态,从而能够初步具备维护大型DCS系统的技术能力。本课程是在《火电机组运行实习》、《计算机分散控制系统应用基础》、《热工保护与程序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等课程的修习后开设的综合技能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想 本门课程是在典型工作任务指导下,基于生产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为了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工作方法、细致有序的工作作风、勇于承担的职业素质以及技艺纯熟的工作能力,以单元机组DCS调试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教学项目为原型项目的典型工艺片段,并采用小组讨论(每小组4~5名成员,每组虚拟为独立的法人实体)、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企业员工和法人角色,教师扮演企业负责人和用户双重角色)和项目教学的方法,将火电厂MCS、SCS系统维护所必须的理论知识以及基础技能融合成八个项目,每个项目的最终成果以企业的形式提交并展示,成果由企业评审团(学生)和用户(授课教师、特约嘉宾)共同评议,并作为过程考核依据记录在相关学习手册中。课程设计的八个项目分别是:项目一除盐水箱控制策略设计与调试;项目二凝汽器水位控制策略设计与调试;项目三除氧器水位、压力控制策略设计与调试;项目四汽包给水控制策略设计与调试;项目五过热器减温水控制策略设计与调试;项目六风烟系统控制策略设计与调试;项目七燃烧系统控制策略设计与调试;项目八 CCS控制策略设计与测试。项目充分利用自主研发的虚拟电厂以及DCS综合实训装置一方面继续培养学生的DCS使用与维护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DCS系统的工程应用能力。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一、引言 组态控制技术是现代工业控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图形化界面和易于操作的方式,实现对工业过程中控制设备的监控和操作。为了规范组态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本文将介绍一套可行的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组态控制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 培养学生使用组态软件进行工业过程监控和调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组态控制技术应用中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进行组态控制系统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1. 组件控制技术基础知识 1.1 组态控制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1.2 组态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作用 1.3 组态软件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1.4 人机界面设计原则和要求 2. 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

2.1 组态软件的安装和配置 2.2 组件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参数设置 2.3 组态软件的界面设计和布局 2.4 组件控制系统的编程和调试 3. 组态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 3.1 工业过程监控系统的组态设计和实施 3.2 建筑物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态设计和实施 3.3 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组态设计和实施 3.4 能源管理系统的组态设计和实施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授课 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组态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实验操作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组态软件和调试组态控制系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项目实践

学生参与组态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实 际问题,加深对组态控制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测验 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小型测验,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践操作能 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项目实践评估 根据学生参与的项目实践情况和项目成果,评估他们的组态控制 系统设计和实施能力。 六、课程实施计划 1. 课时安排 本课程总计48个课时,分为理论授课、实验操作和项目实践三个 阶段。 2. 实验室设施要求 2.1 每个学生配备一台个人电脑,并安装好组态软件; 2.2 实验室配备合适的组态控制系统设备,以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1课程代码: 2合用专业: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 3课程学分: 3 4建议学时: 54 5课程定位 《组态控制技术》是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本课程前 导课程为《计算机基础》、《 C 语言》。本课程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中的一 门专业课。 6课程任务 本课程教课的任务是使学生在认识和掌握组态软件使用的基础上,认识组态 软件的发展和特色、成立控制系统新工程、成立动向联接、模拟设备、编写控制 流程、报警显示与报警数据、报表输出、曲线显示、报表输出、曲线显示、安全 体制、结构及时数据库、设备窗口组态、脚本程序、编写软件组态王使用、系统 参数、文本、数据显示窗设计、数据显示窗和指示灯设计、功能键、棒图、报警 设计等。 7课程目标 本课程教课的目标是使学生在认识和掌握组态软件原理和使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拥有较齐备的计算机组态软件技术知识、必定的设计能力、拓展能力以及

较好的自动化技术设计和实践能力,达到维修电工技师有关要求,为毕业后参加自动化方面的工作及达到高级技师水平打下扎实基础。详细教课目的为: 7.1 知识目标 (1)掌握课程中组态软件常用的基本术语、定义、观点和规律,在此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应能较娴熟地应用这些观点和术语。 (2)掌握组态软件组态原理及方法,经过工程实例,学会制作简单工程的组态。 (3)对组态软件的发展趋向及所介绍的现代接口技术有所认识。 (4)掌握与 PLC 的关系技术 7.2 能力目标 (1)灵巧选择工业监控软件能力; (2)组态软件使用所用到的应用环境的选择能力; (3)各种动画界面的设计能力(含工具及各样控件的设计能力); (4)如何使用组态图库; (5)使用报表和自定义报表; (6)简单使用数据库; (7)查察报警事件和趋向曲线; (8)使用系统安全防踊跃相应工具; (9)三菱 PLC与组态软件关系的方法 ( 10)优秀的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秀的自学能力及知识拓展能力; (11)简单专业外语的阅读能力。

工业控制组态及现场总线技术 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工业控制组态及现场总线课程标准

《工业控制组态及现场总线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控制组态及现场总线技术》(课程代码是201503010112)电气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专业技术课和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工业控制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工业控制组态及现场总线技术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领域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专业技术。它主要研究如何将在计算机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和网络互联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软件组态技术个现场总线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术。 《工业控制组态及现场总线技术》侧重工业控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方法与技巧。旨在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组态软件及现场总线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解决现代工业控制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具备能够设计以组态软件为基础、现场总线连接的工业生产过程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术。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工业控制组态及现场总线技术》是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以组态软件和现场总线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为主,讲述组态软件系统的组成、分类、发展趋势、画面设计技术和数据保存、用户管理和报表设计、现场总线控制网络等,为学生今后从事DCS、FCS系统的设计、改造、维护等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培养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基础、控制原理、监测与控制装置、单片机原理、C语言设计基础等课程,后续课程毕业实践、毕业设计、控制工程安装设计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中既有组态软件的原理和组成,又有针对现场总线的组态应用。因此本课程具有实用性强、理论和实践结合、软硬件结合等特点。为使学生掌握本课程重点(1)组态软件的应用设计(2)现场总线的应用,并紧密结合工业控制中实际应用项目,科学地将其融入工作任务,强化职业技能鉴定技能训练,本课程内容设计为4个大的篇幅:西门子WinCC篇、Ifix篇、InTOUCH篇、国内常用组态软件、现场总线。按照国内常用、国外常用以及现场总线,通过子项目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工业控制和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解决现代工业控制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具备能够设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的软件组态和现场总线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术。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教学团队,进行组态软件和现场总线技术术岗位能力需求分析,进而由教学专家、骨干教师进行课程结构分析,形成任务模块,完成工学结合项目化教材的编写。 (1)以化工行业为依托,选取工学结合的课程内容 课程组坚持教学内容选取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求一致的原则,深入规模大型、技术先进的企业,与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和教学团队,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以项目化内容为载体,确定了体现应用为主特色的课程内容。 (2)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资源,从教学环境和氛围上营造企业真实的场景,实现校内工学结合教学实训环节紧紧围绕生产过程展开,将工业控制组态及现场总线技术分解为典型的工作任务,利用计算机软件应用创建真实的工作环境,重视专业技术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实现校内工学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和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3)采用工业控制组态及现场总线技术控制组态流程,以利教与学的自由选择 (4)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教学和实习,实现真正工学结合 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的优势,将课堂延伸到生产现场,通过企业兼职教师的生动讲解和现场的技术指导,学生感受到真实的生产氛围,掌握了真正的操作技能,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学效果显著,把工学结合真正落到实处。 (5)采用项目式教学,探索实践“教、学、做、训、考”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实践“教、学、做、训、考”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训地点一体化,案例教学与现场教训一体化,技能训练和技能考核一体化,考场与赛场一体化,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并在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运用多种评价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探索和实践多种评价机制,融入岗位技能评价,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和实操能力的考

《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课程标准

《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 计划课时:72 课程学分:4 先修课程:电力电子与变频技术应用,PLC技术及工程应用 后续课程:顶岗实习 制订人: 课程标准内容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理念 三、课程项目设计 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培养学生综 合运用所学专业知 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工控系统 组态、人机界面技术 应用的基本技能 3、培养高素质的工控 系统设计、集成、人 机界面组态、调试、 维护、改造、运行、 销售技术人才 二、具体目标 1、能力目标 2、知识目标 3、素质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教师主导模块:由一个综合 训练项目一一水处理系统的 组态和人机界面开发,贯穿 教学始终。该项目可拆分成 五个单元训练项目进行训练 (1)泵站组态和人机界面 开发 (2)高速混合器组态和人 机界面开发 (3)絮凝器池和沉淀池组 态和人机界面开发 (4)清水池组态和人机界 面开发 (5)水处理系统安全配置 使用用户账号登陆系统 2、学生拓展模块:利用兴趣小 组指导学生进行创新项目的 研究 3、课程设计模块(选一) (1)交通灯系统组态和人 机界面开发 (2)自选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实施建议 二、教学评价建议 1、对学生的评价 2、对教师的资格要求与 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四、教学资源编写建议 1、教学资料 2、学习资料 五、课程实施条件 1、教学团队要求 2、教学硬件环境要求 3、学生应具备的条件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以工业PC为核心的工控集成系统技术的日趋完善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组态软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工控组态软件和PLC、变频器、传感器、气动技术作为自动化技术集成部分正突飞猛进地在各行各业发展着。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课程标准(高职)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该专业综合性课程, 主要针对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工程师所从事的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自动化 生产线集成应用、 PLC 与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化工作站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所需求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运维、调试等能力要求而设 置的课程。 2.课程任务 本课程有助于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工程师,让他们熟知以工业 机器人为核心的自动化工作站的设计思路,综合应用 PLC 技术、工业机器人 现场编程技术、机器视觉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等多门课程,能熟练 运用气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等进行机器人工作站系统系统 集成与调试。并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安全、环保、成本、产品质量、团队 合作等意识。 3.课程要求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操作与维护、系统开发的 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 成为自动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悉工业机器人的操作安全知识; (2)熟悉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参数及选择依据; (3)掌握工业机器人与外围设备的通信方式; (4)掌握工业机器人与外围设备的连接方法; (5)掌握伺服电机的控制与机器人的协同配合;

(6)掌握步进电机的控制与机器人的协同配合; (7)掌握触摸屏组态应用与机器人系统的协同配合; (8)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的 集成设计与调试;2.能力目标 (1)能安全规范的操作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 (2)能看懂各类电气零配件的说明书或使用手册; (3)能合理选用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外围设备; (4)能合理设计工业机器人与外围设备的接口电路; (5)能编写与调试机器人程序及 PLC 程序; (6)能设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人机界面; (7)能熟练对工作站的程序 进行调试和维护。3.素质目标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进取;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诚信做人、踏实做事;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4)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 (5)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6)知识面宽,学习能力强; (7)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能力和礼仪知识; (8)拥有健康体魄,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能适应专业岗位对体质的要求; (9)具有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敬业乐业、严谨务实工作作风;具有安全意、责任意识; (10)具有文明、友善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传感器技术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 技术应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组态控制技术》是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等专业十分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是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电气控制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主要讲授组态控制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独立应用mcgs组态软件制作出完善可靠的控制界面,为以后其它组态软件的深入学习及从事实际控制系统设计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课程建设目标 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 2021年争取成为院级精品课;通过进一步的总结、完善、提高,3~5年内争取成为省级精品课。 2.本课程的建设步骤 1)利用已有的设备开发新的课题及实验实训项目。 2)增加企业广泛使用的新型控制设备,确保教学顺利实施。3)与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开展技术开发与推广,改进教学内容。4)不断改进和更新课件,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方便。3.在线课程资源计划 上网计划:2021年底完成所有课件制作,2021年底前实现完全上网,同时完成所有课程授课录像,2021年底前实现所有课程授课录像的上网,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在线资源名称列表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电子教材授课录象授课教案作业习题实验指导书考核办法文献参考 二、课程教师要求 本课程与生产实践联系密切,实践性强,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高职学院培养的学生是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要求课程教学队伍具备鲜明的高职特色。其基本构 一 课程标准成要求是:教学队伍中既要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从事组态控制技术理论、实验和实训教学多年的教师,又要有在工矿企业自动化生产线从事多年现场设备维护和故障诊断的“工程师”型实验、实训能力强的“双师型”素质教师,能够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消化、吸收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现场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能力的获得,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

《过程控制系统及应用》课程标准

《过程控制系统及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过程控制系统及应用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课程制定依据:《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议课时数:96学时 适用专业: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装配与调试方向) 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仪表类专业,是从事过程控制自动化仪表装置应用维护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 (二)课程任务 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课堂讨论、练习、实训等环节的参与,使学生获得过程控制系统的调试、运行及故障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顶岗实习和为胜任过程控制仪表系统的运行与故障维护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为 依据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内容由浅至深、先易后难、前后呼应,由简单控制系统到复杂的控制系统。包含“安全常规”、“认识过程控制系统”、“液位单回路控制系统”、“压力单回路控制系统”、“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换热器热出口温度和冷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JX-300X控制系统在精馏塔控制中的应用”等项目,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与实训手段,按“认识设备”→“识读控制流 程”→“项目实施”→“项目评估”的流程完成教学活动。以应用性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系统应用与维护的能力。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结合岗位任务内容,按照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装配工岗位能力要求制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后期学习和就业打好基础。

化工DCS技术与总控工实训课程标准

《化工DCS技术与总控工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建议课时数:68 适用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根据专业工作任务分析,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面向的岗位是化工仪表的基础装配岗、调试维修岗、营销管理岗。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化工DCS基本理论和常用控制仪表选用的基础上,具备生产过程自动化仪表的选型、检修、安装、调试、管理能力;使学生掌握化工DCS控制系统的操作、运行、维护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常用过程检测仪表、控制器、执行器的市场行情、最新技术和使用方法;它以“均苯四甲酸二酐生产与实训”、“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化工CAD”、“化工单元操作与实训”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日化产品生产技术”、“涂料油墨生产技术”“生产现场与班组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基础。 1.2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化工仪表基础装配岗、调试维修岗、营销管理岗而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学生认知规律来进行,按照由简单道复杂,由单元到系统进行安排,项目中各个任务之间有一定的衔接。教学过程中,通过与杭华油墨化学有限公司、浙江日华化学有限公司、杭州电化集团公司、浙江传化集团公司等企业进行充分的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课程,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组态软件与触摸屏技术课程标准[1]

组态软件与触摸屏技术课程标准[1](总7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组态软件与触摸屏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组态软件与触摸屏技术 课程类别:C课程属类:自然科学类 课程学分:3计划课时:45 教学组织:分散进行适用范围:机电工程系学生 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 课程部门:机电工程系教研室:电气自动化教研室 制订人:张文明、曹建军、夏建春批准人:章飞 第一部分前言 一、背景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组态软件和触摸屏作为自动化技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正突飞猛进地发展着。特别是近几年,组态软件和触摸屏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在组态软件和触摸屏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从事自动化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了解掌握组态软件和触摸屏是必须的。 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广泛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设备显然对从事维修工作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无论是从知识结构,还是从技术技能结构上都发生了变化。故传统的企业培养经验型技师的模式已无法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而传统的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许多紧缺的、新的、技术技能含量较高电气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院校机电类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工业控制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计算机控制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领域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专业技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是一个全新的控制方法,因此基于组态软件和触摸屏的人机界面技术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师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技师人才是具有高级技能、具备很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需要采用行为引导式模式。技术知识的实践性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必须以实践为中心。行为引导式职业教育课程从“实践性”的角度,把实践性深深地渗透到了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行为引导式模式的目标是形成劳动者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技术实践能力,它的目标是“会做”

《PLC及其组态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JSP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B0502520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授课系(部):信息工程系学分学时: 6学分104学时 一、课程定位与作用 1.课程的定位 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的作用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JSP知识;掌握Web应用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具有设计基于B/S模式的应用系统的能力,具有Java软件开发能力和适应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前导课程:《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页编程》; 后续课程:《J2EE企业级应用开发》、《基于J2EE框架技术的应用开发》。 二、课程目标 通过《JSP应用开发》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Web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能力,建立起基于B/S模式的设计思想,能使用MVC设计模式设计web应用程序,为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1.知识目标 (1)了解B / S 开发的基本概念; (2)掌握集合的常用接口和类; (3)掌握JDBC 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4)掌握JSP 的基本语法; (5)掌握JSP 页面的运行过程和常见调错; (6)掌握JSP 的基本内置对象; (7)掌握Servlet; (8)理解MVC 设计模式。 2.能力目标 (1)会使用JSP开发Web 项目; (2)会运用MVC模式设计B/S结构的web应用程序;

(3)具备调试B / S 系统的能力; (4)会使用JDBC技术对数据库进行访问。 3.素质目标 (1)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 (2)具备规范化、标准化的代码编写习惯,一定速度的代码编写能力; (3)养成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4)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5)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自我展示能力。 三、课程设计 1.设计思想 课程以“项目贯穿,任务驱动,阶段模块化”为原则,彻底打破原来学科课程链路模式,以能力为本位,采用“螺旋推进式”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对来源于实际的工程项目进行教学适用化改造,将教学知识点、技能点融入项目。课程以改造后的新闻发布系统作为教学项目,贯穿基础学习阶段及进阶学习阶段,实现用户管理、信息发布、浏览信息、登录控制、访问人数统计等功能。考虑到学生课外训练的需要又增加了课外拓展任务———BBS论坛系统,作为课内能力训练项目的补充,以达到复习、巩固、强化知识和技能的目的,进一步训练学生编码的熟练度及项目的实战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JSP 应用开发》以项目贯穿,以具体工作任务为驱动,设计了4个学习情境,13 个训练任务。4个学习情境对应13个训练任务,在具体的任务中明确能力目标及知识目标,通过形式多样的训练手段及步骤来实现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训练方式手段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动手实践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 2.总体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紧紧围绕工作任务,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本课程涉及的工作任务范围,由工作任务产生具体的学习项目。 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确定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等内容。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以及在本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整个学习领域由以下学习情境(课程单元)组成:

《工业组态控制软件应用一体化》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工业组态控制软件应用一体化》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机修类专业的专业上机课。主要是了解工业组态工程,包括人机界面的制作细节与技巧,从模拟仿真到连机调试的方法与过程,PLC控制系统设计及触摸屏等关键技术。本课程是从事本专业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相关知识和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安排在学生学完PLC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后再讲授,《PLC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作为先修课程。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将组态知识融入工程案例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旨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加深理解,着重培养学生的务实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学以致用,特别是为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打好良好的基础。学生能设计一些工业设备的人机界面并与设备完成通讯,能通过人机界面正确的操作及调试相应设备。 本课程是一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科学设置任务目标、任务计划、任务实施及结果应用、学习成果检查对比成绩检查、练习与提高等教学与检测环节。本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教学活动在机房进行。在学习情境中,可设计的活动包括学习目标、任务分析、知识链接、实际操作、结果检查等内容。每一个任务的学习都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中心整合所需相关知识,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实一体的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提高综合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分为知识学习活动、技能训练活动和技能测试活动三类,每类活动的设计根据课程目标关于知识、技能、态度的不同要求,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及载体。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工业组态控制软件应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为32课时。学时分配方案建议见课程内容和要求表。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组态控制软件的基本知识; 2.了解工业组态控制软件各指令的用途及主要技术指标; 3.掌握工业组态控制软件的基本操作; 4.掌握工业组态控制软件与三菱PLC的通讯及调试。

《PLC及其组态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PLC及其组态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B0705410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授课系(部):智能制造学院学分学时:5学分74学时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PLC及其组态技术应用》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作为现代化的自动控制装置已普遍应用于工业企业的各个领域,是生产过程自动化必不可少的智能控制设备,结合组态技术实现实时监控,使PLC的仿真与优化具有实际意义。它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编程方便、性能优越、灵活通用、使用方便、可靠性高、抗干扰性强的特点。 2、课程作用 学生毕业后从事机电一体化方面的工作时,需要掌握PLC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硬件接线能力、利用梯形图或语句表进行编程的能力、能进行PLC与组态软件的联机调试和故障诊断。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学习PLC的原理、结构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常用PLC的硬件安装、接线,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组态与PLC的联机方法,组态的动画界面绘制和变量匹配方法,组态的仿真运行操作,典型PLC项目的实施方法。系统训练学生在PLC及其组态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等方面的技能,为今后从事机电控制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西门子S7—300系列PLC为学习载体,结合Wincc Flexible组态软件,重点掌握梯形图编程方法和Wincc Flexible的动画制作方法,将控制系统常用到的各种输入元件、输出元件、与被控对象一起构成应用项目,进行工学结合式的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梯形图语言编程的基本规则与方法,Wincc Flexible与PLC联机运行程序的方法。掌握可编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开发方法,能利用PLC的资源实现一些基本的数据处理与控制。进一步掌握一些基本的信号检测、处理、变送方法。为专业课程打下学习基础和能力训练基础。 (一)知识目标: 1.根据PLC的性能、特点及控制功能正确选用PLC、懂得PLC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