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答案教案资料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答案教案资料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答案教案资料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赏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情景式默写教

师版

1.《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原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的诗句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4.《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5. 《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6. 《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8.《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9.《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0.《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的诗句是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1. 《杂诗十二首(其一)》运用移情修辞手法的诗句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12.《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以地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3.《一剪梅》中最能使人领略到女词人万千愁绪的诗句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4.《一剪梅》中词人惦念游子盼望锦书的遐想的诗句是云中谁记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5.《今别离》写出离别匆匆的句子是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16.《夜归鹿门歌》中诗人归鹿门所见景象的诗句是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息处。

17.《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8.《登岳阳楼》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19. 《登岳阳楼》描写洞庭的浩濣无边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0. 《登岳阳楼》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21.《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中表达今日“莫还乡”的缘故是未若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22.《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田家生活的诗句是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23. 《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是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24. 《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闲适恬静的禅寂生活的诗句是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25. 《积雨辋川庄作》中体现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的诗句是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26.《旅夜抒怀》中描写旅夜处境的诗句是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

27. 《旅夜抒怀》中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句是心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8. 《旅夜抒怀》中正话反说含蓄表达情感的诗句是名岂文章著,官就老病休。

29。《旅夜抒怀》中用比喻手法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心境的诗句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0.《新城道中(其一)》中描写野外远景的诗句是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征钲。

31. 《新城道中(其一)》描写农家近景的诗句是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32.《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过春风十里,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尽荠麦青青。

33. 《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诗句是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言厌兵。

34. 《扬州慢》中渲染凄凉气氛并暗示敌骑威胁尚未消的诗句是渐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35.《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诗句是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36.《扬州慢》中含蓄地点出扬州昔盛今衰景象的诗句是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37.《扬州慢》中描写眼前波荡月冷的夜景的诗句是波心荡,冷月无声。

38.《扬州慢》中描写红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情形的诗句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39.《长相思》中作者身在征途: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心在故园:风一更,雨一更,梦不成聒碎乡心,故园无此声。

40.《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天生我材必不用,千金散布尽还复来。

41.《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42.《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3.《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44.《阁夜》是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的诗句是岁暮阴阴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45.《阁夜》中用听觉视觉表现诗人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的诗句是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46.《阁夜》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志渔樵。

47.《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寞。

48.《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49.《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50. 《李凭箜篌引》中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美妙的诗句是梦入神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51.《虞美人》中以水喻愁的千古名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2.《苏幕遮》中把荷花写得出神入化的诗句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53.《国殇》对阵亡将士进行热烈的礼赞的诗句是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54.《燕歌行》用边塞的阴惨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的诗句是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55.《燕歌行》运用对比手法把矛头直指汉将的诗句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5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中描写风急雨骤景象的诗句是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57.《菩萨蛮》写出一幅花面相映图的诗句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58.《菩萨蛮》中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诗句是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59《阿房宫赋》中描写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秦被灭亡,阿房宫被焚烧的诗句是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60. 《阿房宫赋》中写六国衰亡,秦朝覆灭的根本原因是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61.《阿房宫赋》中作者讽谏时弊以秦朝灭亡为借鉴的诗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2.《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63.《六国论》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64.《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65.《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满招损,谦得益”,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66.《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拟测验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期末模拟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共39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2、“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 A、孟郊、李白 B、贺知章、杜甫 C、贾岛、杜甫 D、孟郊、陆游 3、以下对中国古代史书体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编年体;《战国策》——断代史;《史记》——纪传体;《汉书》——国别体 B、《左传》——断代史;《战国策》——国别体;《史记》——纪传体;《汉书》——编年体 C、《左传》——编年体;《战国策》——纪传体;《史记》——断代史;《汉书》——国别体 D、《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史记》——纪传体;《汉书》——断代史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归有光、刘大櫆、姚鼐等。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常建等。 D、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列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事本末体体列的史书。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6、“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对的赞语。 7、唐有两大文学运动,分别是、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 8、宋代词坛分为二大词派,分别是以柳永、秦观、等为代表的婉约派和以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 9、宋代词人苏轼曾用“郊寒岛瘦”来形容中唐时期与在诗歌内容与艺术手法上的相似特征。 10、“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第一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学案

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考纲展示命题探究 第一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基础点: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所谓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可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类。 (1)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是指诗歌和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指的是情中景,包括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和色彩描写等。 (3)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诗人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或称为“情中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 重难点:1.景物形象的概括分析。 2.意象的含义和作用。 [考法综述] 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所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鉴赏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诗歌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蕴含的社会意义。鉴赏古诗词形象题目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人物、景物、事物的特征,提示主旨所刻画的某一具体形象的意义。从近几年高考命题形式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命题:人物形象概括分析、景物形象概括分析、事物形象概括分析。 命题法1 人物形象 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 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①清正廉洁。②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③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要求概括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进行分析,所以概括、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要做到有条理,有对特征的分析。 阅读本诗应先抓诗词大意,再细致分析描写对象,关注使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找准形象,通过题目可知本诗描写了一个官员的形象;其次分析形象,本诗从“马不肥”,“债”等词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官员的邹明府生活的窘迫,可见其廉洁清正。“马不肥”见出他的清贫;“债”是说不单没有钱财,还有债务;“透卧衣”是说衣服单薄,无钱购置御寒衣物。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邹明府为官勤于政务,衣食节俭,清正廉洁的形象。 解题法1 “四角度”把握人物形象----------- 1.抓住背景,知人论世 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是鉴赏诗人形象的前提。诗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吟咏物象的诗更需关注诗人的生平经历。如赏析陶渊明的诗歌,就必须了解他的一生,抓住隐者、喜爱菊花、向往自然、厌倦官场生活等关键点。 不同时代的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寄寓的情感是不同的。同一作者,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遭遇不同,处境不同,其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不一样。例如李清照前期生活美满,夫妻恩爱,其词轻快、爽朗,充满生活情趣;后期遭受战乱,国破家亡,自然就比较悲伤、哀怨、凄婉。 2.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点 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一些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所以鉴赏形象时要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的特点。 而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语,揣摩诗人心理、概括形象特点更是一条捷径。如赏析《怀天经、智老,因访之》,抓住“诗卷”“纶巾鹤氅”等对人物的描写,就能概括出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再如鉴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第三句的“问”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情况时忐忑不安的心理。 3.抓住景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间接流露。古典诗歌经典《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孔雀东南飞》等,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形象。 4.结合形象,明确指出其作用或效果 特别是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是特定主人公,而非作者自身时,一定要明确作者塑造该人物形象的作用,寄寓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重难点拨[ 常见设问方式]

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

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修辞手法。 2. 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结合句意理解)。 3.对情感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教学重难】 【考点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修辞手法。涉及的范围一般在《考试大纲》里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夸张、排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之内。第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第三,篇章结构。“修辞手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点,所以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表达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学生们普遍热爱语文,对诗词的兴趣非常浓厚,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容易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然而古代诗歌鉴赏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有畏难情绪,因为诗歌的语言凝练,思维又具有跳跃性,所以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理解不到位,答题也不够规范,所以应对学生做必要的鉴赏指导。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结合“诱思探究教学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考虑到高考的要求,重在方法、技巧地点拨和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熟练程度的训练。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小试牛刀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学生回答,明确分别使用了对偶、比喻、夸张、比拟的修辞手法。(设计意图)自然引入课题,同时明确考查频率最高的几种修辞格。 三、实体演练精讲高考试题(2008四川非延考区,12)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毛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做。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⑴从归隐的角度看,这首元散曲些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生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主要写向往中的隐逸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⑵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做赏析。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手法。(设计意图)细致分析高考真题,让学生明确修辞手法怎样考。评分标准是什么。2. 总结赏析修辞三步法。①揭示修辞手法。②分析手法的具体运用(结合句意理解)。③主旨情感及表达效果。(设计意图)总结规律,使学生在做题时有章可循。三、沙场练兵1.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塞鸿秋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思路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内容包括五个诗歌单元和五个散文单元,每个单元都把主题相同的诗歌和散文收集起来,且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每个单元都有一篇精读、几篇略读、一个思考和探究和一篇文章。尤其是文章,诗歌部分几篇文章下来,“如何鉴赏诗歌”已有了章法可循;散文部分的文章也是如此。 必修课中已学过几篇出自大家之手的现代诗歌和现代散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是在必修教材基础上的一种拓展和延伸,他应把学生在必修课上学的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到选修课中,使学生的鉴赏力和和审美力顺其自然合乎规律的发展。因此,我打算用学案教学法进行选修课的诗歌和散文教学。 下面先来谈一谈诗歌教学的学案: 一、挚情朗读 有位哲人说过“如果嚎叫就是诗,那么驴就是伟大的诗人”,可见,无论写诗还是读诗,都应该有真挚的情感在里面。 1、扫清字词障碍 2、培养学生初读感受 让学生谈一谈,读后作者写些什么,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知人论世 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离学生并不遥远。诗歌是时代的最强音,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生平,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选修课教材,每篇诗歌后面无论是精读还是略读都附有作者简介,其中介绍了作者的生平、简单事迹以及作品。可见,知人论世的重要,他是打开鉴赏诗歌大门的钥匙。三、抒发情感 学生在初读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作者通过语言所表达的感情,情感借助文字表达出来,品味语言就成为鉴赏诗歌的重要部分。 四、品味语言 诗歌中某些字的锤炼,某些意象的含蓄,某些修辞的运用,就能为语言增色,为诗歌添彩,为情感表达服务。 (可见,抒发情感和品味语言这两块密不可分,不分主次先后,同时进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一课后都设有导读,学生借助导读内容,理解诗歌的内容会更容易,体味语言会更深刻,更容易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喜欢上现代诗歌。) 五、表达技巧 要想很在行地鉴赏诗歌作品,还要适当地把握诗歌的文体特征,探寻一些文学知识和鉴赏技巧。 表达技巧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修辞:比喻拟人等 表现手法:象征用典欲扬先抑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想象联想等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题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8小题,共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A. 修葺.(qì)水裔.(yì)欢谑.(nüa)蕙櫋.(m ián)锦官城外柏.森森(bó) B. 踯.躅(chí)回眸.(móu)乾坤.(kūn) 皓腕.(wǎn) 红藕香残玉簟.秋 (diàn) C. 女娲.(wā)衣袂.(mai)坼.裂(cha)箜.篌(kōng)月照花林皆似霰. (xiàn) D. 聒.噪(ɡuō)戎.马(róng) 雪霁.(qí) 神妪.(yù) 云鬓半偏新睡觉.(jiào) 2.下列词语、诗句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组是() A.城阕辗转聘望绸缪还乡需断肠 B.纤尘捣衣萧湘栖隐三顾频繁天下计 C.清冥悸动轩冕寂廖粟深林兮惊层颠 D.迤逦逶迤潺湲馔玉雕栏玉砌应犹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我们在跟随诗人一路上 天入地,目不暇接 ....之际,能感受到诗人潇洒出尘、耿介、孤高的气概。 B.白居易一些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等,形象鲜明, 情节连贯,语言优美,是脍炙人口 ....的篇章。 C.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小令见长,清新自然,直抒胸臆,感情真挚。其风格颇接近李煜,多写个人的相思离别和哀思闲愁,情调感伤低沉,凄婉哀怨,往往让读 者不堪卒读 ....。 D.自中唐开始,杜甫就被称为“诗圣”,宋人对他更是推崇备至 ....,谓“杜甫集开诗世界”,后人似乎从任何角度都能从中各取所需。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A.在我们欣赏古典诗歌的诗情美时,要尽量利用各种后人现存的史传材料和评 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B.有些作品的精妙处,不在整个诗篇的优美、浑成,而在于一联、一句之美,甚 至一字一词之妙,以小见大,着重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瞬间之 美、新奇之美。 C.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古体和近体,都是很讲究声律的。所以我们在接触作品之 初,首先第一步要掌握其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然后才能领悟其中特有的韵律 感和音乐美。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 ②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能力目标:①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②学会解答鉴赏人物形象类题型。 情感目标:体会人物形象的情感,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人物形象类题型如何规范解答 【教学方法】 引导法自主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进行文字图片处理,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吟诵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知诗仙之恃才放旷;吟诵着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可知诗圣之心忧百姓;吟诵着陶潜“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五柳之怡情田园。在诗歌的天空里,英雄、征人、游子、悲士、隐士、宫女、思妇……一个个鲜明的形象如群星闪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二、明确概念 人物形象:作品中描写的人物;诗人自我形象。 三、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分析描写技巧,抓住人物特点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通过分析周围环境、景物等的烘托作用来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 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四、高考链接·规范答题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参考答案: 塑造了一个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形象特征)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具体分析) 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形象作用) 五、答题步骤归纳 1、总括: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概说特征、身份) 2、分析: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特征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结合表达技巧) 3、评价: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六、随堂演练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 一、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构建知识术语: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手法、修辞方法、结构技巧、其他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2)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抒怀怀古伤今 用典抒情 (3)写景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衬托渲染 运用修辞联想想象移步换景 绘形绘声绘色 高低远近俯仰 动静明暗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 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4)修辞手法 比喻: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比拟:拟人,赋予人的情感(使……人格化)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 双关:趣味含蓄委婉意味隽永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夸张:浪漫,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排比: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互文:言简意赅趣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反问:强调突出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设问:强调突出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反复:强调突出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叠词:营造氛围音韵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5)结构手法:照应(首尾照应照应诗题等)重章叠句总分(总领总结分写) 线索过渡铺垫伏笔 以景起句以景结句起句设问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议论收尾问句收束 (6)其他表现手法: 比兴、用典、对比 衬托:(正衬:哀景衬哀情、乐景衬乐情);(反衬: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声衬寂、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 联想和想象 / 曲写(对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渲染/烘托细节描写 象征/托物言志 情与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景中含情以景结情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人教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当你老了》(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当你老了》(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3当你老了 赏析指导 这是一首情诗,写给诗人终生追求的一位女性──毛德冈。她是位才华出众的演员,但一直投身于爱尔兰的民族自 治运动,并成为这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在年轻时代,诗人 第一次见到这位传奇的女性,就被她深深吸引,堕入了情网,但遭到了拒绝,这段痛苦的恋情几乎萦绕了诗人的一生。 《当你老了》一诗,写于诗人的感情受挫之后,诗歌成了化 解内心苦痛的方式。但是,诗人没有直接抒写当时的感受, 而是将时间推移到几十年以后,想像自己的恋人衰老时的情景。这种构思并非诗人的独创,16世纪的法国诗人龙萨也有过一首类似的作品,诗人或许受到了龙萨的启发,用同样的 方式演绎了自己的感情。 第一节,时间设定在未来,诗人描摹着自己恋人的晚年 生活,恳请她阅读他早年写下的诗篇,重新回顾年轻时的情 感波澜。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般恋爱中的人,总会 赞美自己的恋人如何美貌、如何青春,但叶芝笔下的恋人, 早已年华老去,头发花白,睡思昏沉,这表明诗人眷恋的不 是“你”的外貌,他的感情也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消退,反 而历久弥坚。请注意炉火这个意象,它在诗中出现过两次,

具有多重含义。首先,过去的政治斗争、生活的动荡,已经 变成往事,在炉火畔打盹、阅读,这不只是幻想中晚年生活 的写照,也代表人生休憩时刻的来临;其次,炉火的光芒并 不十分明亮,在它的摇曳中投射出的,是一个朦胧的世界, 诗人不断强化这一点,衰老的身体、浓重的阴影、低垂的头颅,都暗示了时光的消失、记忆的模糊,烘托出一种恍惚、 惆怅的氛围;然而,炉火虽然暗淡,它却仍“红光闪耀”, 这也就是象征了爱的激情没有熄灭,穿越了人生漫漫的长夜,它仍然在诗人的胸中燃烧。 第二节,诗人从对“你”的描绘,转向了诉说自己的心声:其他人可能只爱“你”的青春、“你”的美丽,无论出 自假意还是真心,“只有一个人”──这里是指诗人自己 ──爱的是“你”灵魂的高贵,是“你”的全部,甚至包括“你”的衰老、“你”的皱纹。如果说上面读到的《故乡》,是一首独白的诗歌,那么这则是一首对话的诗,虽然“我” 没有直接出面,但诗句本身就是“我”的喃喃诉说,读者也 像参与了“我”与“你”之间想像的对话,被诗人的真情所 感染。 当然,诗歌是一种节制的艺术,诗人并没有将有限的文字,耗费在内心的倾吐上,诗歌的最后一节,又回到炉火映 照的场景,“你”似乎听到了“我”的心声,垂下头为爱情 的逝去而感伤。最后出现的“爱情”一语,意义可能有点含

(新)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 2.掌握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预习】 什么是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1、景物形象,也就是诗人的感情载体,也就是景中情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还有其他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在古诗中,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2 、意象,寄寓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例:月、柳) 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 3 、意境,由意象组合起来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学习过程】 一、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或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诗歌传统意象的寓意。 能力目标:1.教会学生掌握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2.提高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鉴赏的方法。 难点:鉴赏诗歌的意象。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可以说,我们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最璀璨的明珠。不过,据我所知,有许多同学对于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如何评价“明珠”的真正价值还是比较茫然的。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好一首古诗的内容呢?如何才能真正领会古诗中那优美的意境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从而不断提高我们对古诗的认识和鉴赏水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研究以下这个问题。

(解说:高中生虽然学习甚至背诵了不少古诗,但面对一首从未学过的古诗时,鉴赏仍无从下手,或有时分析不到点子上,为解决这个问题,特将“鉴赏、分析的方法”作为重点提出来。) 二、教师提问,学生发表自己的体会。 问:同学们在古诗鉴赏方面存在着哪些困惑与问题?(学生各自发言,谈自己学习、鉴赏诗歌的体会与困惑)。 明确:总结整理一下大家的体会,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读不懂诗歌,看不懂作者的意思,体会不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把握不准意境、主旨。 (二)不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找不到合适的角度。 (三)有时隐约有点感觉,但表达不出来、或表达不恰切(心里明白了但写不出来) (解说:问题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来,才能取得有效的突破与收获。也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加以思考和研究,以此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分析、讨论 解决“读不懂诗歌”的问题,“读不懂”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不懂得所写的景物与诗人感情的对应关系。二是不注意某些字词运用与诗人感情的对应关系。 1、先分析第一层次的问题 ①出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阿房宫赋》 教学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一”“焉”“之”“流”“走”等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3、了解唐代文赋的特点及与骈体文的区别。 4、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词语用法与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方法:赏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知道“赋”的大体特点。赏读第一、二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两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 1、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背景。 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 3、赋。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铺陈夸张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唐宋时,它已经爪尖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 三、指导自读课文1、2两段。 1、诵读指导。 明确:要求反复研读三遍。具体进程是: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仔细自读,着重点是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自读完后,教师对一些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进行点拨;第二遍,借助教师提供的内容提纲仔细自读,着重点是弄清两段各自的内容层次,读完后,教师指导学生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三遍,借助教师提供的韵脚轻声朗读,着重点是通过朗读体味文辞的优美和骄散兼行的和谐韵律,读完后,指导学生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2、关于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的点拨。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

和硕一中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期末试卷)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2、“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 A、孟郊、李白 B、贺知章、杜甫 C、贾岛、杜甫 D、孟郊、陆游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列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事本末体体列的史书。 4、下列叙述正确的两项是(3分)() A、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品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羊脂球》等等。 B、《家》: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再出门……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地婉转地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C、《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D、《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虽然是一个

(完整版)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诗歌的人物形象类型。 2、学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解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教学重难点: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考点分析(教师结合高考考点进行分析) 1、导语:古代诗歌鉴赏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是:(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平时的考试中,我们也做这种题型。那么,你们平时喜欢做诗歌鉴赏题吗?为什么呢?一是读不懂诗歌。诗人是借助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来创作诗歌的,诗歌的语言精炼、含蓄、跳跃性大,较难理解;二是没有掌握做诗歌鉴赏题的方法技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板书) 2、明确什么是诗歌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板书)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板书)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二.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呢? (一)分析描写手法 例题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中刻画了牧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抓住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意象),进而借助联想、想像,体会一种春江月夜的画意诗情。 2.学习诗歌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引导学生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在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中,置身诗境,体会诗境。 教学重点: 1.读懂诗意 2.抓关键字词把握文脉,抓关键句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语: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张若虚仅存两首诗,而恰恰就是这其中一首诗使他“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有人评价说张若虚是“以一诗而压全唐”,足见其诗的艺术成就之高。闻一多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旧题,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 二、作者简介: 张若虚,扬州人。曾任兖州(今山东)兵曹。唐中宗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唐玄宗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称“吴中四士”。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 三、预习初读: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①滟滟(yàn)②皆似霰(xiàn)③捣衣砧(zhēn)④碣(jié)石 2、播放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1)标题是《春江花月夜》,涉及到五种景物,作者重点写了哪种景物?怎么写?有何特点?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本第六单元测试题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90分钟100分) 一、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瓮报牖,仇爽.垲也爽:舒服。 B.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字:教……写字。 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方法。 D.得不焚,殆.有神护者殆:大概。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累:堆积。 B.迩.年狱讼,情稍重迩:远。 C.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俾:使。 D.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了:了解,明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料得清贫 ..辍飧饔以劳吏者..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C.吾小人 B.奸民久于狱,与胥卒为表里 .. ..D.大块假我以文章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不次.岁月,异年谱也C.甚善。名.我固当 B.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D.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6.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B.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C.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D.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C.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B.早缫而绪,早织而缕D.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8.下面是对不同年龄的代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立②花甲③耄耋④始龀⑤弱冠⑥古稀⑦知命⑧不惑 A.④①⑤⑦⑧②③⑥C.④⑦⑤②⑧①⑥③ B.④⑦①⑧②⑤③⑥D.④⑤①⑧⑦②⑥③ 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对人的称谓时常先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如“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B.古代自称时则常用谦词,帝王则自称“孤”“寡人”,如“寡人之于国也”;而一般人则自称“愚”“仆”等,如“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报任安书》)。 C.古代若对他人不敬时常用贱称,如“小子”“竖子”等,如“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 D.古代在称谓前加“先”表示对逝者的尊称,如“妪,先大母婢也” (《项脊轩志》);在称谓前加“从”则表示叔伯关系,如《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0.补充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使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故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夫天地者,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会桃花之芳园,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借书满架,偃仰啸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有光《项脊轩志》) (5)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_________________,风移影动,__________________。(归有光《项脊轩志》) 二、阅读鉴赏(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教学园地 09-07 2131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绿水悠悠/整理编辑 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一、考点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阐释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第二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诗歌的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高三语文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教案[三套]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说明: 本专题复习教案由三个子教案组成,每个教案一课时:专题总领课教案;如何把握诗歌的形象;怎样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教案 教学目标: A、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 B、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植和强化学生的鉴赏基础; C、总结高考试题规律,预测2003年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备考方略 教学重点:构建古典诗歌鉴赏以及相关知识网络和体系 教学难点:总结规律、预测走向; 教学方法: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以理性升华为支点,在大量材料的支撑下,议、评、联、结; 前置诊补: 问题: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有何特点? 明确:盘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盘点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盘点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盘点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教学过程: 一、明确考纲要求:(板书)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构建知识网络 〔一〕设问:鉴赏常用知识有那些,如何对考纲进行细化和诠释? 板书:术语、细化、诠释 点拨: 1、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小说来说是“人物形象”,对散文和诗歌来说就是意境,对戏剧来说就是戏剧人物所反映的戏剧冲突。其中,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 2、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归纳: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板书):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现手法:(板书): 表达方式(板书):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文艺表现方法(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